曾建元
前國史館館長張炎憲教授,日前赴美國進行口述歷史訪問,九月二十六日因心肌梗塞送醫治療,十月三日美國東部時間凌晨不幸病逝於費拉德爾菲亞(Philadelphia),享年六十七歲。
張炎憲於1947年二二八事變爆發後,國民革命軍由北登陸,一路向南鎮壓之時,生於昔屬臺南縣今屬嘉義縣的中埔鄉。彷彿二二八國殤轉世,帶著為二二八平反乃至於建立臺灣國史的歷史使命而降生。張炎憲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與研究所碩士班,跟隨楊雲萍教授以《清代治臺政策之研究》為題撰寫碩士論文,復留學日本國立東京大學,以論文《1920年代臺灣的抗日民族運動》取得文學博士學位,1984年返國後長期在中央研究所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擔任臺灣史之研究工作,並於各校兼任教席。
張炎憲在臺灣政治史的研究上扮演著開拓者的角色,對於臺灣政治史上懷抱理想、反抗不義的人物及其事蹟充滿敬意,1988年吳三連先生辭世,其遺族於1991年捐資設立財團法人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以茲紀念,邀請陳奇祿、張炎憲等人擔任董事,並在會所設立臺灣史料中心,蒐羅民間與海外臺灣史料。當時政府已逐步開放二二八檔案,行政院公布了官方主持之《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並有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和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展開口述歷史的採集,張炎憲則以臺灣史料中心為基地,召集青年學者,以家鄉嘉義為起點,大致以各縣市區域為範圍,展開二二八口述歷史更深層的挖掘。張炎憲的調查深入山陬田野,進入到官方名義調查所探觸不到的內心世界,受訪者微弱低吟的訴說,合唱成國民史詩的萬古巨響。在二二八的歷史採訪計畫之後,吳三連基金會關於臺灣共和國運動的調查研究,更打開了海外臺灣獨立運動神秘的面紗,還廖文毅等悲劇英雄以應有的歷史定位。
2000年張炎憲受陳水扁總統邀請出任國史館長,張炎憲在國家元首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之下,日以繼夜,全力以赴,而以無比的氣魄和視野,將臺灣民主運動與組黨運動、聯合國與臺灣主權論述、勞工運動、原住民族運動等有關史料納入國史館之研究與出版,並繼續二二八史料的蒐集和彙整,出版了《二二八事件辭典》,他也主持了歷任總統蔣中正、蔣經國和李登輝相關史料之紀錄與整理。張炎憲對於轉型正義問題念茲在茲,他協助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推動《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報告》,具體調查、分析與判斷、歸責,提供二二八歷史究責的基礎,也為數量龐大的白色恐怖案件之平反和究責提供了範例。
張炎憲在國史館長卸任之前,搶救出版了借自國防部等有關單位的《戰後臺灣政治案件案史料彙編》共十三冊,但對於自身以及後繼者未能完成白色恐怖史料的整理,仍感到遺憾和痛悔不已,這一批史料包括中國共產黨臺灣省工作委員會學生工作委員會、山地工作委員會以及與地下黨有所牽連的案件,揭開了當年黨國共犯結構殘酷鎮壓臺灣人民的罪行,以致於馬英九總統上任後為國防部等保守勢力極力阻擋繼續整理出版,將檔案收回封存,更以個人資料保護為藉口,不再公開。但此也反證了張炎憲主持下國史館對於臺灣近代民眾反抗史前無古人尚待來者的偉大貢獻。
張炎憲卸任公職後,仍以吳三連基金會臺灣史料中心為基地,結合《臺灣風物》雜誌社、臺灣歷史學會、臺灣教授協會、臺灣二二八關懷總會、臺灣社、臺灣智庫、國立臺灣大學客家研究中心以及政治受難者團體等各方資源和力量,持續推動臺灣實現轉型正義所必須的歷史真相追查,也對於馬英九政府的親中立場與政策不斷予以監察和提出警告,而每年暑假在臺灣各地舉辦的新臺灣史研習營,則也可以看到張炎憲親切陪伴學員、傾聽大地之聲的身影。
張炎憲為人謙和,不出惡聲,義正辭嚴,卻如春風化雨。在美國進行口述歷史採訪而不幸身殉,對於臺灣,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使臺灣史成為臺灣國史,此一千秋大業,亦足以使其入列史冊列傳,永受後世尊崇追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