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5月27日國發會發布4月景氣燈號,一口氣從黃藍燈跌落至藍燈,為32個月來首見。綜合判斷分數較3月掉了6分,只剩16分,為2012年9月以來新低。問題更嚴重的是景氣領先指標與景氣同時指標持續下跌,且跌幅逐漸擴大,顯示未來的狀況會更糟,國內景氣明顯的轉弱。
通縮來臨經濟停滯
其實,早在5月8日財政部公布4月進出口貿易統計時,就已經看出一些徵象了。從去年12月至今年4月,出口年增率只有1月出現正成長,其餘4月均為負數,4月的-11.7%減幅最大;海關出口值變動率:從3月的-4.7%擴大為-8.2%。進口年增率則自去年12月起亦均為負值,減幅均大於出口,如2月減少22.4%、4月減22.1%。因此,台灣仍然有貿易順差,但是內中所顯現的經濟緊縮停滯現象不容忽視。
當然,更讓人憂心的是5月5日主計總處公布的全年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下修至0.13%,創下近6年來最低,1到4月比去年同期降0.64%,第二季CPI原預測為-0.26%,也擴大到-0.54%,今年的躉售物價跌幅亦增為-6.42%。台灣全年CPI創新低,且前兩季呈負值,是否代表台灣已出現通縮?4月份油價下跌達25.38%、天然氣下跌17.43%、電費降11.30%,把CPI拉下來,可是蔬菜及水產品分別漲14.78%及2.11%;另調理食品及外食費亦漲5.32%及2.37%,整個CPI的370項調查物品中,229項是上漲,權數合計佔69.2%,下跌者126項,權數合計只有27.6%。換言之,平民百姓面對的上漲物品多,需求自亦萎縮不振,通縮來了,經濟亦即停滯不前。
聯準會前主席伯南克來台,訝異台灣的實質薪資仍停留在14年前的水準,認為通膨、實質利率為正數,有貿易順差,情況尚可。卻不知台灣的通膨開始轉為通縮了,而一旦進口衰退降低,貿易逆差就難免。君不見我國對東協與中國的出口受到10+1FTA的影響,正在不斷減退;而中韓FTA5月26日正式簽訂,台灣的機械、光學、紡織、石化、鋼鐵具受衝擊,面板、電子業更是不能豁免。工研院估算,未來3到5年,出口被南韓取代,台灣製造業至少衰退2600億台幣。不僅產值減少,產業被迫外移,失業將更飆升。
貧富懸殊形成對立
台灣的經濟生病了。產業外移,海外獲利,企業高層、股東受益,造成股市、房地產泡沫,住的成本大增,經濟成長的果實卻由富人摘去;島內失業增加,傳產、基層收入未增,執政者政策亦嫌貧愛富,終形成所得分配惡化,貧富懸殊,社會階級對立。何時能還我一個民生樂利的安康社會,可能是值得下一個執政者深思的問題。
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