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2016

年金改革的迷思

《澄社評論》年金改革的迷思

洪裕宏

有些事理抽象地想似乎很合理,但是實際運作起來才發現不是那一回事,年金改革委員會的設置方式就是例子。理想上由各利益團體代表、政府官員及專家學者組成的卅七人委員會,似乎滿足了公開、公正,各方意見都充分納入考慮的理想要件,一年後林萬億政委所承諾的提出改革草案,誰說辦不到?林政委也以烏紗帽做保證。然而可以預料的,一年之後,有些利益團體會怒而退出,不承認通過的草案,繼續體制外抗爭。未來一年的年金改革可謂凶險重重,整個台灣社會可能會陷入激烈的對撞,改革草案尚未送進立法院,社會已陷入分裂與紛擾,小英政府將付出高昂的代價。

關於年金改革,社會上流行一些似是而非的觀念,只會干擾改革步調,擴大社會矛盾。這些觀念不導正,小英政府將面臨排山倒海的反撲。改革不能只訴諸理想與道德。年金改革關係到的是社會上多數人退休後生活保障,而非抽象的國家利益。國家利益要與多數人的生活保障連結,不然只會剩下空洞的道德喊話,例如「再不改就會希臘化」。

最糟糕的觀念是所得替代率越低越好。媒體和政府不停地灌輸先進國家美、英、德、法等所得替代率才多少,我國軍公教的所得替代率卻是多少。退休年金的多寡影響一個人的退休生活至鉅。如果財政許可,大家都拿百分百的替代率,為什麼不好?德國替代率較低,可是人家社會福利做到什麼樣的地步?執政者要思考的是如何保障國民的退休生活品質,而非僅在壓低所得替代率。

年金改革的重點是,如何在未來,例如廿年後,年金收支可以平衡。因此改革要強調保障國人退休生活。切忌操作勞工階層與軍公教之鬥爭。不要忽視當勞工被利用來鬥倒軍公教之後,勞工的退休保障並未因此提升。操弄兩個職業族群的矛盾與對立,不可能改革成功。期待小英政府以全民退休生活保障為改革核心價值,全民合作讓改革成功。

(作者為陽明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