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6/2016

日本人愛反思,中國人喜歡表揚。人是通過表揚進步,還是通過反省進步?

日本經濟新聞
村山宏

5月以88歲高齡辭世的作家邱永漢生前曾在日本出版大量有關理財的書籍,因此在日本被被稱為「賺錢之神」。邱永漢出生在台灣,在那裏長大,曾在香港生活,在成為作家以後選擇日本作為工作地。邱永漢晩年曾在中國大陸進行股票和房地産等投資,對中華世界的每個角落都瞭如指掌,是日本知名的中國通。筆者只讀過邱永漢的一部著作,書名為《中國人與日本人》。書中對日本人和中國人表面上相似實則不同的文化與商業現象進行了幽默的闡述。

在書中有一章的標題為「日本人的自我反思,中國人的自我肯定」。詳細內容已經記不清了,大概內容是日本人無論在什麼時候都喜歡反思自己的能力,而相反中國人總喜歡誇耀自己的能力。讀到此,我會心的笑了。日本人的確喜歡自我反思。不論公司還是學校,每當一項重大工作和活動結束,都會召開反思會,相互指出做得還不到位的地方,商量應該改善的問題。而電視和報紙也都是將政治、經濟乃至社會存在的問題特別羅列出來,不斷進行反思。

而説到中國人,也正如邱永漢所言喜歡自我肯定。筆者經常看到有中國人面對其他人吹噓自己如何有能力,如何了不起。在聯合國等國際社會公開場合,中國人也喜歡滔滔不絕地講述中國的優點。日本人甚至會有些羨慕:「中國人真擅長自我展示啊」。日本人之所以有這種感覺,恐怕是因為日本人從小的時候就被灌輸了「要改正不好的地方,使以後變得更好」的觀點,從而養成了喜歡反思的性格。與之相反,中國人之所以喜歡自我肯定,最深層次的想法肯定是「相互承認自己和他人的優點,使好的地方進一步發揚光大」。

雖然無法簡單地斷言哪種品質更好或者不好,但筆者在內心中認為,一味只顧反思的日本人很容易千人一面,所有人都變得毫無區別。找出不好的地方、然後不斷進行修正的思維方式即使可以生産出精巧的産品,但卻難以創造出獨創性的産品。對於筆者這樣的觀點,有一個人非常贊同。這個人是原日本銀行(央行)的高管,上世紀90年代曾常駐美國。這個人説:「美國人通過稱讚使人成長。因此,在真正需要的時刻,人們會爆發出意想不到的潛能。如果像日本這樣一味只顧批評,就難以培育出具有卓越才能的人才」。

當時,筆者剛成為管理人員,負責審查記者的報導和能力。在這位高管言論的影響下,筆者下定了決心,決定「從今以後我也通過表揚來培養人才。這才是真正為日本社會著想」。在此之後,筆者開始對記者的報導大加表揚。但與預期相反,記者的報導水平卻未見提高。還不如像原來那樣,指出不好的地方,讓其進行自我反思,然後重寫稿件更能寫出好的報導。筆者在不知不覺之間減少了表揚,增加了批評。理想瞬間就破滅了,因為日本人不喜歡思考如何發揚自己的優點,而擅長思考如何減少自己的錯誤。從兒童時代起就被灌輸要時刻進行反思、同時又總受批評的人即使突然受到表揚,也許也會感到無所適從吧。

人是通過表揚進步,還是通過反省進步?

日本人為什麼會如此喜歡反思和批評呢?據稱日本人是輾轉流落到日本列島的多個民族進行融合而誕生的。各民族要在狹小的島嶼上和睦生存下去,就不能過分強調自己的主張,就必須減少被他人厭惡的行為。另一個原因在於日本人的祖先選擇了農耕之路,即使每個人的力量很弱,只要大家能齊心協力進行耕作,農作物就能獲得豐收。在這樣的背景下,那些不能從事莊稼活兒等集體勞作的人,自然就會遭到批評。與此相對,美國人和中國北方人的祖先是狩獵(騎馬)民族。在狩獵中,如果個人能力不夠優秀,就難以捕獲獵物。從集團整體看,通過稱讚提升個人的能力,進而使具備卓越能力的人增加,這樣才能捕捉更多獵物。

傳統經濟學和經營學都站在人類完全相同的觀點來探討人才的培養和使用。但筆者卻覺得,如果社會和文化存在差異,或許就需要不同的方法。對美國人和中國人而言,那些對自己優點視而不見、嘮嘮叨叨批評自己的日本上司絕對是無能的高管。受到批評的員工會想,「在這樣的上司手下,怎麼可能發揮自己的能力!」,於是員工的幹勁兒也就隨之下降了,同時勞動生産效率也受到了影響。類似的情況肯定存在。筆者認為,對於在喜歡自我反思的日本社會長大的人,要以批評為主,時而給予適當的讚揚,這樣效果最好。而對於喜歡自我肯定的中國人,則應以讚揚為主,時而給予一定的批評,這樣或許更為妥當。

順便補充一句,筆者認為作為經濟評論家的邱永漢之所以在日本備受歡迎,在於他站在經濟學家和經營學家都經常忽視的「文化」和「社會」角度,對商業和投資進行了深入淺出的闡述。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