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每年有大量過期但並未變質的食品被丟棄,根據德國司徒加特的研究調查顯示,德國每個人每年至少會浪費82公斤的食物,其中有65%的丟棄降為是可以避免的。有鑑於此,德國食品與農業部部長施密特提出,除生鮮食品外,保存期限較長的食品不再標注保質期,只標注生產日期,讓消費者自行判斷可否食用。
德國政府認為,現有的「保存期限」標誌過於模糊,助長食品浪費。其實,在德國,大部分食品包裝上的保存期限含義為「最佳食用期」,也就是說,在此日期前食品可以保持最佳口味和營養成分,但超過這個日期並不意味著「不能吃」,但人們一旦過了保存期限後,就將食物扔掉,非常浪費。
德國每個人每年至少會浪費82公斤的食物,其中有65%的丟棄降為是可以避免的。
但也有民眾反對,避免浪費有很多方式,取消保存期限之後反而會造成消費者困擾,難以判斷食品是否可以吃。施密特表示,很多食品生產商為避免因顧客吃到變質的食品後出現法律糾紛,所以都將保存期限的時間縮短,反而造成食物浪費,因此,尤其糖、鹽、米這種可以長久保存的食品來說,未來將不再標注食用期限,但生肉食品或易腐食品,會在食品包裝上改標示安全食用期限。
除此之外,施密特還提出「食品智慧化包裝」,像是火腿、起司等上安裝電子晶片,讓消費者隨時監測食品品質變化,例如:在優酪乳杯中安裝電子晶片,隨著時間推移,杯上色卡可以呈現由綠到紅的變化,顯示不同新鮮程度,消費者可以根據顏色決定吃還是不吃。
施密特還提出「食品智慧化包裝」,像是火腿、起司等上安裝電子晶片,讓消費者隨時監測食品品質變化。
文章來源:Euractiv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