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2012

全球經濟還會再壞多久?

還會再壞多久?這句話最近成為學術研討會上大家互動的問候語。去年下半年,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發生之後,今年3月起,全球股市與期貨市場出現明顯負面影響,4月起實體經濟已漸感寒意,實質經濟面也已受到影響。

依國內主要媒體的訪談與調查,我們發現自今年4月,日本前財政官員榊原英資( Eisuke Sakakibara)應邀到台灣演說、及之後我國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對未來全球的產業發展,提出悲觀看法與見解;全國工業總會許勝雄理事長也感憂心,對產業的發展也特別擔心與關心,他更是建議我國財經單位要及時全國召開財經會議,以應付呼嘯而來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

最近我們發現,隨著歐元「希臘歐元大祭典」6月17日的到來,全球金融市場的陰晴不定,大幅波動的股市使得人心波動更浮動;最近,德國媒體又說,總理梅克爾(Angela Dorothea Merkel)已對西班牙政府勸說,要西班牙政府接受紓困,以免災情擴大;據估計,這可能需要4,000多億歐元以上。歐洲外電又說,歐元區中規模第三小國、賽普勒斯,也快掛了;最快可能在今年六月初也要進入紓困加護病房,它必需開始向其它歐洲國家尋求融資協助,賽普勒斯將成為歐洲第4個提出性紓困的國家。現在該國的10 年期政府公債殖利率為14%左右,早已超過6%以上的違約風險標準。

目前,國內企業業主對經濟前景的寒蟬效應更加嚴重,看全球經濟不會好的期間由榊原英資與郭董所提的4-5年,已經在不斷膽怯中、喊話加碼到近二十年,其擔憂的程度已造成全民的關心;是危言聳聽呢,或是可能會如此,其實都極需要有根據、有學理及計量的驗證。我們擬以本文班門弄斧、以多方面的論述來表達我們的思考與看法、以達拋磚引玉之效。

由凱因斯流動性理論談起
英國經濟學家凱因斯(John M.Keynes,1883-1946)說,我們人為什麼需要貨幣呢?因為我們需要交易(Transaction Motivation),即生活所需的食、衣、住、行;要預防(Precaution Motivation)生活的意外、與準備退休金,如季節更替時會感冒看醫生、或突然遇上多年未見老友、要請客吃飯;或是太太突然看到一個GUGI的包包,想要買;要投資理財(Speculative Motivation),求得更多的財富,因此我們需要錢,需要「流動性(Demand)」。前兩項的需求,是各憑本事、看國民所得(Y)的多寡而決定,就是貨幣需求的第一個自變數Y決定;而後一項投資的需求,除各顯神通、依國民所得(Y)的多寡之外,還要外加市場利率的高低r、第二種變數利率所決定。這一些就是你我皆知、家喻戶曉的流動性學說(Liquidity Theory)。

依照此一學說,當我們的所得增加或是市場利率降低時,我們對貨幣的需求就會提高,就會透過貨幣的機能(Mechanisms),如IS-LM模型(1937,John Richard Hicks &Alvin Hansen),對實體經濟產生正面效果,如圖一,反過來使Y再增加,再透過流動性需求再使貨幣需求增加…,如此不斷地周而復始,使貨幣效應與經濟成長呈現正面良性互動。但是,如果Y國民所得的增加與利率的降低,不幸出現結構性的障礙、那這一種良性的循環效果就會被大打折扣,這一種結構的障礙現象,後來學者稱之為凱因斯的流動性的陷阱(Liquidity Trap)。

而引發這一種陷阱最大的麻煩就是經濟泡沫的清理,包括現在我們認為四大皆空的這一些『資產經濟泡沫』、『福利經濟泡沫』與『金融證券經濟泡沫』、『商品原物料經濟泡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