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中研院院士陳培哲指出,肥胖造成許多疾病,但是人的體重可以自主管理,基於「使用者付費」原則,倡議健保費根據個人身體質量指數(BMI)徵收,達到健保資源的有效利用,也可作為世界典範。
使用者付費 健保資源有效利用
陳培哲表示,台灣肥胖人口約占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初估約六百萬人;肥胖易引發高血壓、中風、心血管、糖尿病等疾病和癌症,是最多疾病的源頭。但除非是病態性肥胖,否則所有疾病裡,唯有「肥胖」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只要減重,就能減少許多醫療花費。
肥胖是眾多疾病的源頭
他舉垃圾減量為例,隨袋徵收後垃圾量大幅減少,如果每個人減重五%,全民健保支出可能可以降低二十%到三十%。他建議,可視個人BMI值決定健保費,一旦BMI值超過標準就增加稅收,本來過胖者如果瘦下來就減少稅收,符合多使用醫療資源者、多負擔健保費的原則。
他也倡議食品中人工添加物應該依每公克熱量扣稅,就像菸稅一樣。譬如冰淇淋添加物吃了讓人發胖,「賺錢的是食品商,但需要多付健保費的卻是社會大眾。」陳培哲表示,芬蘭已經有針對食品人工添加物熱量課稅,這也是台灣可以思考的方向。
垃圾食物捐近年在歐美不斷被討論,但因影響層面太廣,就連肥胖問題最嚴重的美國,也只有四十州對汽水等含糖飲料徵收特別稅,無法推至全美,美國總統歐巴馬曾企圖對垃圾食物課稅,最後失敗。
國健局局長說,國民營養法立法將改以限播垃圾食品廣告、擴大熱量標示為重點。至於肥胖捐,因為涉及標籤化與歧視,連提都沒提過。
兩年前,我國衛生署曾考慮鎖定高熱量、高糖、高油、高鹽、低營養食品與含糖飲料,修法開徵垃圾食物健康捐,同樣遭輿論反彈。
食品藥物管理局局長指出,現行做法是鼓勵廠商生產商品時,降低熱量與含糖量。此外,建立健康飲食指南,配合明確的食品標示,讓民眾清楚如何才能吃得健康。
健保局副局長表示,衛生署及健保局應積極面對肥胖問題,但減免保費只能減個幾十元,對民眾的誘因及鼓勵強度都不夠。
督保盟︰不應差別對待
督保盟發言人表示,院士的出發點是好的,但肥胖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遺傳及疾病等因素,並非完全因為個人飲食及不運動,再者,健保是社會保險,不應對某個族群有所差別對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