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9/2012

學術發表應趕上數字潮流

學術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對社會及其發展產生影響。但由於大量學術研究成果發表在專業的國際學術雜志上,因此讀到它們的人數量較少。故而,學術研究的影響和受眾非常有限。

我們對社交媒體興起的景象都很熟悉,比如YouTube、Vimeo和其他頗受歡迎的社交媒體共享網站,還有視頻共享概念,例如TED Talks——在這里,受歡迎的發言者可以用一種方便、可獲取且高效的在線流媒體視頻格式,分享他們的創意。在線技術無處不在,學術界為何不更多地使用這些技術,而要繼續以撰寫論文為研究成果的發布方式呢?

換句話說,學術界為何如此遠遠落後於當前的視聽和數字革命呢?

在線視頻共享技術提供了頗具前景的新方法,能把學術上的突破傳播給更廣泛的受眾,讓人們能夠接觸最新的學術研究,也讓分享更容易。

然而,研究人員傳統上一直反對視頻模式。因此,在線視頻技術在學術界的發展仍處於初期。不願使用視頻技術的根源在於學術發表體制以及出版社的根本特點——它們依賴書面文字為主要的溝通媒介。

另外,試用新的視聽技術來演示或傳播學術研究成果,將需要學術機構進行進一步的財務投資,包括視頻設備和編輯軟件。很多學術機構可能不願或無法拿出這筆投資。

視頻製作還需要新的技能(例如視頻拍攝和編輯),而要用精巧的視聽手段講出精彩的故事,所需要的溝通思維也大不一樣。學者們盡管習慣了不同的表述方法,但這些技能他們可能難於掌握。

如果研究短片通過在線頻道使用流媒體播放,人們就能對學術發現提供快速反饋。相對於目前數量寥寥的學術雜志讀者,它也會觸及更廣泛的受眾。

通過在線視頻發布學術研究,還將促進研究人員和公眾之間的交流。公眾也能更好地瞭解研究人員對他們的課題進行研究的方法。例如,在我最近有關一個電子音樂領域的研究項目中,初步的研究發現都是以視頻的形式通過流媒體在線發布的。這段視頻在Vimeo公開發布,在多個在線論壇共享。我們收到了來自這項研究參與者的即時反饋,在僅僅幾個月內就有4000多條評論。這對我們推進該項目的方法產生了一定影響,還讓我們獲得了與公眾互動的機會。

用視頻來傳播學術研究成果,使得知識和觀點能夠以一種有趣的方式呈現。視頻還可以用來探索較難通過書面形式表現的領域,例如地下音樂界。它用一種可靠、真實、透明且符合21世紀潮流的模式,打開了一扇新的通向人們真實生活和經歷的窗戶。

在教學領域,它給教師提供了一種新的吸引學生對學術研究產生興趣的機會。而對於學生而言,視頻在學習以及演示學術報告(包括論文)方面提供了一種創新且有趣的方式。

然而,要讓這成為現實,商學院教授們必須適應21世紀的趨勢,並接受這一點:他們需要改變研究傳播的方式。

學術雜志也必須接受變革,在線發布研究中的突破性成果,而不是僅僅在少數選定的學術雜志上發表。

我們都習慣於通過指尖獲取信息。或許,現在學術出版機構應該認識到這點並跟上潮流了。

本文作者是魯昂高等商學院(Rouen Business School)營銷學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