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2/2012

禽流感研究 加油!

香港近期爆發高致病禽流感H5N1兩歲病例及雀鳥店分離得H5N1,另學術頂尖期刊《科學》又大幅闡述H5N1病毒的科學探究,顯示其有全球大流行潛力。對我國今年三月首次宣布臺灣爆發高致病禽流感H5N2流行有前瞻惕勵性。

 自一九九七年香港高致病禽流感H5N1造成死亡後,至今全球已有六○六病例與三四一人死亡;而二○○九年新型流感H1N1自美國首次分離後兩月內即席捲全球,經此兩浩劫後,科學家猛然驚醒:若無法掌握流感病毒的變異與其在人群中快速傳播的機轉,往後的防疫面對難以捉摸的新病毒遍地開花將會雪上加霜

 幾項重要科學問題尚待釐清:台灣高致病禽流感H5N2病毒如何發生?這些與病毒致病力相關的氨基酸位點易在什麼情況下突變?禽在提升病毒致病力而促進變異的角色是什麼?又當如何防範?台灣應如何規畫禽流感相關研究以因應未來萬一爆發H5N2人傳人的大流行之可能?

 有趣的是,紐約西奈山醫學院的流感科學院士彼得.伯萊斯辯稱,H5N1病毒在禽畜業高危險群的感染盛行率雖僅一~三%,許多證據顯示其感染並未引發人足夠的免疫反應,致實際感染率應更高,且不同年還要另考慮病毒的變異。

 令科學界訝異的是荷蘭科學家倫.佛契爾繼日裔美國科學家河谷義裕發表H5N1病毒的某些胺基酸位點的突變,足以釀成未來全球大流行之禍。事實上,病毒在人群流行潛力大小的最重要因素是那些分子的突變有助於其於人際間傳播,尤其是可藉著空中微小顆粒的氣膠而自甲速傳至乙,所以美國疾管暨預防中心的科學家建立以感染流感臨床症狀極似人的雪貂,來度量哪些禽流感病毒較易在雪貂間傳播而有其未來在人際流行的威脅。

 目前河谷教授發現若以來自禽的H5N1病毒之外套血球凝集蛋白與其他自二○○九~二○一○年新型流感H1N1病毒的七段基因重組成「新」病毒時,此新組合病毒的HA蛋白僅需四個位點的胺基酸變異,即可藉由氣膠快速在人際間散布。

 幸運的是,此新組合病毒尚未在自然界出現,但已給公共衛生決策者足夠的防疫警示。

 另佛契爾直接自印尼病人得H5N1病毒,更能反映真實在人的狀況,其結果也說明H5N1病毒開始感染人的敲門磚HA蛋白與宿主結合處的氨基酸變異極為重要。換言之,這些科學研究在在顯示平日病毒偵測及追蹤其何處變異與人際傳播有關,有公共衛生預警功效。

 令人省思的是我國國科會、衛生署與農委會等掌握科研經費的相關部門至今仍未積極推動禽流感研究,惜院士會議也未對此重大議題深入討論。台灣H5N2病毒的基因序列為全球獨有,因此入冬流行季來臨前探討此病毒未來人群傳播潛力極具急迫性。及早掌握流行趨勢,推動科學防疫為當務之急。

 (作者為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