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7/2012

青田街七巷六號

巴黎流動著海明威不止息的宴饗,北京城南有林海音的點滴舊事。而台北,小小青田街的七巷六號,是五歲時的亮軒,開始經歷種種他並不想要的不凡人生的起點。

台北青田街七巷六號占地兩百坪,檜木屋舍已有八十年歷史,是台大地質系教授馬廷英故居,也是馬教授長子--作家亮軒的兒時家園。亮軒五歲來台便住進這座木屋,許多大人物來過、小偷潛入過、被懷疑有問題的家庭教師也躲藏過。《巨流河》作者齊邦媛年少時借住過,作家瓊瑤處女作《窗外》改拍電影時,也借用了這裡的場景。這裡現在稱為「青田七六」,充作台大地質系的科普教室,也是世界上少見開放古蹟作為餐廳的台北藝文新據點。

我看這一座院落,總是容易看到已經不見了的那一部分。-亮軒

已屆古稀的亮軒,回到十多年來連經過都不忍的故居擔任導覽,一甲子的恩怨情仇排山倒海湧現,回憶起伏跌宕,於是開始每日清晨在父親的書房、父親的書桌上寫作,以這個宅院為中心,前溯八九十年,廣及方圓二十公里,環境、建築細部,一池睡蓮、一棵鳳凰木、一隻烏龜,乃至七隻貓兩條狗,人的苦與萬物的樂,都在這一處宅院不斷的交錯。描述的是情感,承載的是來不及的孺慕之思,還有對生命的深深感恩。

他同時也重現了六十年前的台北風光:這一帶放眼望去處處水田,?公圳還充滿著潺潺流水,將新生南路切分為二,夏日黃昏,大人小孩撲通就跳入圳中洗澡。清真寺是台北僅次於總統府的最高建築,站在祈禱塔就能看到觀音山。許多鄰居都是近代史上響噹噹的人物,如辦報救國先驅于右任、國民革命老將陳果夫、甲骨學大師董作賓、「蓬萊米之父」磯永吉,還有台大的校長陸志鴻、文學院長沈剛伯、擔任過中央日報社長的阮毅成……

……青田七六的故事是說不清也說不完的,也還在不斷的延展變化,或歸於沉寂,或另掀高潮,誰知道呢? --亮軒

青田七六整個宅院建於日據時代,是日本政府時代到台北帝國大學(今台灣大學前身)的一批日本教授集資,為了永久居住在台灣而興建的住宅。最初的設計者和居住人是足立仁教授,青田七六於1931年竣工。沒想到之後日本就戰敗投降,足立仁奉命回國。國民政府派來接收台大的馬廷英教授(享譽國際,是發現地球自遠古起就有數次赤道改變的傑出地質學者,終生任教台大地質系)住進了青田七六,直到病逝。

只有記憶才是真正的存在……青田七六的故事說不清也說不完……只有一件事可以確定:我們都是過客-亮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