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預測在二戰後成為顯學,首屆諾貝爾經濟學獎於1969年頒給丁伯根(Jan Tinbergen)、佛瑞希(Ragnar Frisch)兩位經濟預測的先驅,那個年代多數人都認為經濟理論已邁入新里程碑,藉由預測,各國政府可以未雨綢繆,讓經濟持續穩健成長。
經濟預測很快就受到挑戰,每逢碰到經濟危機,經濟預測總無法提前示警,亞洲金融風暴如此、網路科技泡沫如此、全球金融海嘯亦復如此,而這個預測失準非僅台灣所獨有,著名的國際預測機構亦然。
以亞洲金融風暴為例,台灣官方在1997年底還樂觀的預測次年經濟可以成長6.46%,殊料金融風暴愈演愈烈,最後出口衰退9.4%,經濟成長僅剩3.47%。
全球走出亞洲金融風暴陰影不久,在網路科技前景看好下,經濟學家將全球經濟所展現的高成長、低通膨譽為「新經濟」,忽視了潛在的泡沫危機,2000年底主計處預測次年經濟成長6.03%,認為經濟前景「審慎樂觀」。未料網路泡沫崩潰,情勢逆轉,主計處在8月一口氣將5月預測值4.02%調降至-0.37%,修正幅度之大,跌破所有專家的眼鏡,經濟預測難以掌握「轉折點」,於此可知。
歷經這麼多次的經濟危機經驗,經濟預測的準度有改善嗎?看來沒有,2008年初美國房市泡沫危機已現,但到年中還是有預測機構上修全球經濟成長率,直到9月雷曼兄弟聲請破產,才讓各方驚覺事態嚴重,下修經濟預測,2008年的8月底我官方預測次年經濟成長為5.08%,到11月下修為2.12%,至終這一年經濟衰退1.81%。
首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丁伯根曾指出:「能正確預測出經濟轉折點的模型,才可算為成功的預測模型。」惟從近年各大預測機構始終難以掌握「轉折點」看來,經濟預測仍難突破這個困境,在經濟風暴的年代,屢屢大幅修正,已是無法避免的事。
今年經濟的走向如何?現在沒有人說的準,看看地緣政治與歐債危機,再看看亞洲新興國家經濟逐漸被美、歐拖累,這同樣是一個山雨欲來的年代,看來,大幅修正已然不可避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