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5/2012

年輕人文學閱讀為何日漸淺俗化

白燁,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文情報告》主編
日前,國內唯一一本有關文學現狀的宏觀考察報告——《中國文情報告》(2011—2012)發佈。報告對上一年度的文學創作、文學論爭與文學事件,進行了梳理和概述。

“文學閱讀的淺俗化是現在越來越凸顯的現實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文情報告》主編白燁,在近日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指出,文學閱讀淺俗化可能反過來誘使文學創作本身向淺俗化方向傾斜,也會使傳統文學與經典作品日漸失去生存和發展空間。

文學閱讀日漸呈淺俗化趨勢

中國青年報:您連續多年主持《中國文情報告》的策劃和編寫。據您觀察,這些年中國“文情”的變化呈現什麼趨勢?

白燁:從2003年起,我開始主編《中國文情報告》,迄今已近10年,《中國文情報告》也出版了9本。總的感覺是,文學與文壇經過上世紀90年代商業大潮的衝擊,以及新世紀以來網路科技的攪動,已和過去的面目大不相同了,甚至發生了結構性異動。

表面上看,文學與文壇的變化表現為作者隊伍擴大、作品數量激增、活動領域擴展、運作手段豐富。而文學與文壇更深層次的變化,則體現在不同的創作觀念、傳播動因進入文學領域,再加之出版的市場化與網路的自由性,使得一些文學類型從創作到
行銷再到閱讀,都形成了一種文學、文化、利益共同體。而且在這種共同體的影響與侵蝕下,傳統文學的機制與體制變得面目全非。現在文學與文壇的格局,可以用“三分天下”來描述——以文學期刊為陣地的傳統型文學、以市場行銷為手段的大眾化文學、以網路科技為手段的新媒體文學。

中國青年報:您曾指出,我們當下存在很嚴重的文學閱讀淺俗化問題。為什麼這麼說?

白燁:文學閱讀的淺俗化,的確是現在越來越凸顯的現實問題。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在網路閱讀中點擊量最高、在市場行銷中銷售量最大的作品,往往並不是最好的或比較好的文學作品,相反,很多都是生活蘊含量與藝術含量不夠高的類型化作品(指在題材選擇、結構方式、人物造型、審美風格等方面已經定型,讀者對其有著固定的閱讀期待的文學作品樣式——編者注)。

我每年在編寫《中國文情報告》時,都會考察兩個排行榜,一個是新浪讀書頻道小說類圖書點擊量排行(前20位),一個是開卷文學類圖書銷售量排行(前20位)。我經過分析比較發現,這兩個排行榜中的書目每年都大同小異,基本都是以玄幻、盜墓、官場、職場為主題的類型小說。就算把分析範圍擴大到兩個圖書排行榜排名前30名的作品,基本也都是類型小說的續集,比如《駐京辦主任》(2),《
杜拉拉求職記》(2),很難見到非類型小說的身影。而且,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很多年。

文學閱讀淺俗化會反過來誘使文學創作淺俗化

中國青年報:造成文學閱讀淺俗化的原因都有哪些?

白燁:文學閱讀之所以會陷入淺俗化的泥潭,表面上看是由於現在文學閱讀的受眾主要是青年群體,他們的閱讀口味發生了很大變化,把實用性閱讀與消遣性閱讀擺在更重要的位置。然而更深層次地來看,是因為許多年輕人對於文學的認知發生了巨大變化。對於現在的許多年輕人來說,文學不應該是嚴肅的,而應在內容上更靠近自我,在文學表達上更遊戲化。從根本上來說,年輕人會形成這樣的觀念,與我們的文學教育不到位,尤其是整個社會的文學閱讀教育不成氣候有關。

中國青年報:文學閱讀淺俗化有危害性嗎?

白燁:當然有。文學閱讀本質上是文學創作的終端,閱讀本身就包含了接受、學習、教育等多種功能。如果文學創作的這個終端淺俗化了,那文學創作本身的意義會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反過來誘使文學創作本身向淺俗化方向傾斜。一旦淺俗化的文學作品大行其道,那麼讀者的文學欣賞層次與文化情趣就會在無形中被拉低。在這種局面下,傳統文學與經典作品就會日漸失去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中國青年報:首都師範大學發佈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學生群體中,郭敬明、安妮寶貝、痞子蔡等作者及其作品大受歡迎,相比之下,許多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及其作品並未進入大中學生的閱讀視野。看來傳統文學的確在年輕人中遭遇到了生存危機。

白燁:這樣的文學閱讀調查,我們文學所也做過,結果大同小異。不久前,新疆石河子大學中文系一些學生聯合其他大學的學生,編著了一個五卷本的《我的文學》,對當代大學生文學愛好者所喜愛的作家和作品,進行了巡禮式的閱讀與盤點性的筆談。其中的108位作家,既包括了現代到當代的文學大家,也涵蓋了大陸與港臺的文學名家,而且不乏青春文學與網路文學偶像作家的身影。從這份既包括
魯迅、茅盾、巴金、老舍,也包括安妮寶貝、郭敬明、雪小禪、九把刀的作家名單來看,與其說文學經典在年輕人群體中遭遇了生存危機,不如說年輕人群體在文學欣賞與選擇上相當混雜。

娛樂化的閱讀風氣使年輕人越來越遠離經典

中國青年報:為什麼年輕人越來越不愛看經典?是年輕人的問題,還是經典本身的問題?

白燁:所謂“經典”,主要指的是傳統的嚴肅文學。嚴肅文學追求的是志同道合者的欣賞與交流,本來就是“小眾”的。當然,這裡的“小眾”,不一定就是中老年群體,應該也包括一些青少年讀者。

越來越多青少年不喜歡“經典”,表面上看是年輕人的問題,但這其實是社會的問題,時代的問題。現在的社會文化生活中,“務實性”成為時尚,“娛樂化”成為流行,正是這種風氣極大地影響了青少年的閱讀取向。所以,是娛樂化的閱讀風氣使年輕人越來越遠離經典,並不是經典本身的問題。

中國青年報:年輕人不愛看經典,與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有沒有關係?

白燁:有一定關係。語文教學的意義不僅在於教授漢語與文學的基本知識,還在於培養學生的文化修養與文學情趣。現在的語文教學,不論是在教材的編寫上,還是在教學的方式上,都是一以貫之的傳統做法,沒有真正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現在許多強大的傳媒機器一直在向社會傳播娛樂的理念與媚俗的情趣,在這種局面下,不太貼近實際的語文教學,在培養年輕人高雅文學情趣與鑒賞能力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就非常有限。

傳統文學和青年讀者要相互靠近

中國青年報:現在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文學與年輕人離得很近,許多年輕人創作的新穎題材的文學作品在青年群體中廣受追捧;另一種說法認為,文學和年輕人離得很遠,現在貼近年輕人生活、反映年輕人成長的作品越來越少。以上這兩種說法,您傾向於哪一種?您怎麼看待當下文學與年輕人的距離?

白燁:這兩種說法看似不同,其實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一方面,一些類型文學尤其是青春文學,更切近年輕人的實際需要,無論寫作還是閱讀,都較容易進入,因此在青少年中廣受歡迎;另一方面,傳統文學的大部分作家和作品,由於與年輕人的日常生活有一定距離,因而經常為他們所不屑。傳統或嚴肅文學與當下青年讀者之間的距離不是單一方面的問題,兩個方面都有自己的原因,傳統文學需要向青年讀者適當貼近,青年讀者也需要向傳統文學逐步靠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