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放眼全球,除歐美日經濟委靡不振外,連中、印等金磚四國的成長動能也趨於緩和。短期內,還有哪個地區可以成為全球經濟成長引擎?答案正是東協十國。
人口6.18億的東協十國,其GDP總和已超越印度,從2000年的6000億美元成長到今年的2.3兆美元,可望在2030年逼近10兆美元。加上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充沛年輕勞動力人口,已逐漸取代中國,成為全球最佳生產基地和內需消費市場。
而東協十國中的印尼、菲律賓、緬甸、泰國,正成為台商新寵。其中,以從軍政權走向開放的緬甸、大水過後的泰國最具潛力。《遠見》採訪團隊,深入緬甸這個號稱全球最後一塊寶地,並直擊大水過後的泰國如何經濟成長大爆發!
未來20年, 東協將成亞洲經濟成長火車頭
長久以來引以為傲的台灣外銷成績單,隨著美國經濟趨緩以及歐債危機影響,截至7月止,出口貿易已連續五個月負成長,美國、歐洲主要市場更大幅衰退20%、14.4%。
唯獨對東南亞地區逆勢成長。今年1至7月台灣對東協6國出口成長4.4%,占總出口比重達18.6%,較2010年的15.3%,增加近3個百分點。凸顯出東南亞市場對台灣日趨重要。
事實上,台灣已到了轉變的關鍵時刻。「現在歐美陷入停滯成長,台灣內需動能又不足,」經濟部投資處處長邱一徹提醒,「再不想辦法不行了。」 放眼全球,除歐美日經濟委靡不振外,連大陸、印度等金磚四國的成長動能也趨於緩和。短期內,還有哪個地區可以成為全世界成長的引擎呢?
答案正是東南亞地區的東協10國。最近國際貨幣基金(IMF)調降了2012年全球經濟的增長預測,下修了中國、美國與歐洲等主要經濟體的成長率,唯獨預測東南亞的成長率為5.4%,比2011年的4.5%還要高,更超越亞洲四小龍與日本。
又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IHS環球透視公司」近期發布的報告指出,未來20年東南亞將成為帶動亞洲經濟成長的火車頭。
東協力抗中、印,具有不可忽視的戰略與經濟地位
IHS分析,過去十年亞洲經濟主要由大陸與印度帶動,但東協國內生產毛額(GDP)總和已超過印度,可能在16年內超越日本。東協GDP總和從2000年的6000億美元成長到今年的2.3兆美元,可望在2020年增至4.7兆美元,2030年逼近10兆美元。
顯然,台灣不能再以舊思惟看待過去的東南亞。它已蛻變成新的區域經濟體──東協(ASEAN),10個會員國擁有6.18億人口,占全球8.7%,年年以增加1000萬人口的速度擴大,每年吸走世界400億美元資金,成為第4大出口區;外匯存底在七年內成長90%,躍升為全球第3大。
「東協對世界的意義變了!」台驊國際物流集團董事長顏益財有感而發,東協每個單一國家與中國、印度相比都是小蝦米,現在卻能坐上「東亞整合」的駕駛座,具有不可忽視的戰略與經濟地位。
這一年來,各國企業已紛紛發現小蝦米的潛在威力。愛迪達(adidas)10月將關閉大陸蘇州唯一直屬工廠,轉移至緬甸;比利時、英國、荷蘭、丹麥四大啤酒商眼見歐美市場委靡不振,隨即看上日益壯大的東協中產階級市場,正以設點、併購方式,搶占商機。
科技、傳產紛紛搶進,東協已成台商新寵
而提著一卡皮箱、世界走透透的台商也察覺到這股轉變。不管是從科技業到傳統產業、還是從大集團到中小企業,東南亞已經成為台商新寵。 根據外電報導,印尼貿易部長吉達(Gita Wirjawan)表示未來五到十年間,鴻海將在印尼投資50億至100億美元,生產手機、電子書、平板電腦與智慧電視等產品。
鴻海發言人邢治平已經證實,今年底前將在印尼設立第一間工廠,生產智慧型手機,並非加工出口,而是為了滿足當地的內需市場。
而生產康師傅方便麵起家的頂新集團魏家四兄弟,最近也頻頻到東南亞考察。 味全董事長魏應充表示,2011年5月開始,大陸經濟開始走下坡,包括稅、水、電、汽柴油成本都比台灣高,連上海辦活動的場地與用餐費都比台北貴一至兩倍。沿海地區土地取得困難,2015年人工成本還要再翻一番。除大陸之外,必須積極尋找新的生產基地與消費市場。
最近菲律賓台商總會祕書長林登峰已感受到這股轉變,他不斷被詢問菲律賓的投資環境,光6月就接待了兩團60幾人的大陸台商考察團。
過去被取笑的緬甸台商鬱悶了20年後,終於鹹魚翻身,現在親友頻頻去電詢問賺錢機會。原本冷清的仰光市區也出現許多新的台灣人面孔。
連印尼手機業者Wellcomm公司董事長李其倫最近都得抽空接待來自台灣的朋友。這些都是1998年印尼排華運動後從未有過的景象。 甚至在新加坡、泰國、越南、印尼都能看到台灣金融業身影,連柬埔寨、緬甸也不例外。
率先布局亞太市場,據點最多的第一銀行最早到柬埔寨設立金邊分行,由於獲利亮眼,同業隨之跟進,兆豐銀去年9月設立的金邊分行三個月就損益兩平,彰銀、合庫也獲准設立分行。國泰世華在申設分行外,更斥資6.75億收購柬埔寨SBC銀行七成股權,展現進軍東協的決心。
緬甸則是下一個金融業矚目的焦點,金管會已核准玉山銀申設仰光辦事處,一銀也申請恢復過去的仰光辦事處。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 東協憑什麼再度崛起?
為何過去被視為貧窮、落後,甚至受到大陸磁吸效應,以及1997亞洲金融風暴影響,受到外商冷落的東南亞,此刻有機會再度崛起呢?
首先,東協不僅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還正在逐漸取代大陸,成為全球最佳的生產基地。
星展銀行投資顧問部副總裁林雅慧分析,就人口中位數來看,東協是相當年輕的市場。根據聯合國估計,2015年菲律賓人口中位數為24.3歲、馬來西亞27.7歲、印尼29.9歲,不僅比歐美國家年輕10至20歲,連中國人力都顯老了(35.6歲)。 從勞動資源來看,印度2000至2010年10年間的勞動力增長率為12%,名列世界前茅,東協甚至達到14%,「勞動力是投資的觀察指標,」星展銀行林雅慧指出,而且東協平均年薪成長5至10%,低於大陸的二位數,對勞力密集產業尤具吸引力。
東協同時也是最具消費潛力的地區。從外匯存底、人均GDP與經濟成長率可一探究竟。
東協從1997亞洲金融風暴後至今,外匯存底增長四倍為7300億美元,人均GDP逐年成長,目前馬來西亞為10467美元、泰國5851美元、印尼是3797美元等。 DBS集團更預估今年泰國經濟成長率將從0.1% 成長至今年的5.5%,印尼從6.46%到6.1%,菲律賓則是從3.7%增長至5.3%。
現場直擊開放後的緬甸,和大水過後復甦的泰國
東南亞正在擺脫貧窮、落後的陰霾,往「重返榮耀」的道路邁進。
在此大趨勢下,特別針對剛開放市場的緬甸、去年面臨世紀大水災後的泰國,以及東協第一大經濟體印尼加以報導。甚至派採訪團到現場直擊緬甸與泰國的投資環境,主要是著眼於這些地區正是目前廣受討論的焦點。
另外,也有一些東協成員國值得重新關注。例如人口9774萬的菲律賓,1997年受到亞洲金融危機衝擊,導致外資止步的菲律賓,因為工資不似大陸、越南飛漲,加上勞動力充沛,現在反而讓當初離開的台商悔不當初。
一位10年前從菲律賓遷徙到越南的台商頻頻抱怨,目前在越南需要1000名員工,最多只能找到一半,有錢也找不到人,他正考慮重返菲律賓。
20年前,台灣的西進政策,讓不少企業取得大成長機會。現在,南進風潮正起,台商能不能藉助新興東協,走出大陸,再創另一個經濟奇蹟,各界正在引領期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