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0/2012

博士失業問題:教職搶到爆 高學歷變阻力

教育部次長陳德華昨天指出,台灣多數博士畢業後都想教書,但受少子化影響,大學教職飽和,教育部已控管博士招生名額,「只會少,不會多」。多位大學校長則建議,讀博士前要思考自己的興趣和將來要做什麼。 陳德華說,台灣博士畢業後到大專校院教書比率高達七、八成,不像國外博士畢業後很多到產業界工作;目前一年畢業的博士生人數約三千五百人,教職不可能那麼多,教育部已要求系所招博士生連續三年報到率未達七成,就要減招。教育部也希望大學替學生想出路,不要只是一味招生。 大葉大學校長武東星表示,社會傳統觀念是學歷愈高愈好,實際並非如此,「現在拿博士身分找工作,反而是阻力。」 各大學培養出的博士良莠不齊,且因在學校的訓練就是發表論文,能力可能也不符企業需求。 東華大學校長吳茂昆說,博士就業情況不好跟課程不活絡有關,在學習過程中,應增加跟產業互動。 政大校長吳思華指出,台灣應該培養具國際移動能力的博士生,「做到全世界都想來挖你的博士畢業生,才是頂尖大學。」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過去五年來,擁有大學以上學歷者的平均失業率為各類學歷之冠。博士生畢業一年後,待業或失業比率最高達百分之四點五;換句話說,每年約四千名博士畢業生中,就有一百八十人找不到工作。

根據教育部民國一百零一年版教育統計,博士畢業生近廿年來成長快速,在八十學年度時,博士畢業生有六百零八人,九十九學年度則增加至三千八百四十六人,足足多了五點三倍,超過大學生、碩士生增加幅度。

但博士畢業生在就業職場上卻處處碰壁,教育部近三年調查博士生畢業一年後動向,待業或失業中比率介於百分之三點七至四點五間。這群高學歷菁英,求職時不願屈就,寧可回到校園擔任助教或進行博士後研究。獲博士學位者近八成進入教育界、一成進入政府部門,進入民間企業者不到一成。

立委陳學聖說,不少人拜託他替子女介紹工作,他們的學歷不是碩士就是博士;但博士對企業主而言「很難用」,擔心他們太有主見、放不下身段或把公司當成跳板。他在找研究助理時,也不喜歡博士,因為要他們端個茶都「很困難」。

立委鄭麗君也說,身邊有許多博士畢業的朋友,正面臨求職困難的窘境,有些人無法進入校園擔任正式教職,只能當流浪兼課講師,「一個禮拜即使兼滿了課,還是只有兩萬多元」。她感嘆,「現在年輕人好像不讀碩士,就會被笑。」但一味鼓勵深造,只會讓學歷貶值,而文憑也不該是唯一辨識標準。

鄭麗君指出,「高學歷、高失業率」起因於就業機會減少與低薪化趨勢,政府應帶動產業創新、發展知識經濟,此外也要鼓勵學生適性發展,加強技職體系,而非催眠孩子「念得愈高愈好」。

立委李貴敏建議高等教育建立「產學合作」制度。立委陳碧涵則認為,問題癥結在於教育政策缺乏「前瞻性」,沒有考慮到未來產業趨勢及各類人才需求數目,導致部分領域博士過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