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0/2012

揪出房價居高不下的幫凶

經濟日報社論

不久前財政部舉辦「財政健全小組座談會」討論地方財政問題,台北市財政局長指出,「一品苑」市值2億元的豪宅,一年房屋稅與地價稅只有4萬元,比一個月繳的管理費還要少。而同樣的豪宅,在日本則要年繳170萬元的財產稅。這個案例點出了當前不動產稅制不合理的嚴重問題,也是房價居高不下的關鍵因素之一。

諷刺的是,地方政府只要一談到財政,都大嘆「錢不夠用」,部分地方政府甚至高分貝向中央要求提高舉債上限,或是趕快修訂財政收支劃分法,以提高地方財源。令人覺得地方政府在開闢財源的努力,實在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根據台北市稅捐處的資料,仁愛路某知名豪宅真實市價約4億元,所繳納的房屋稅、地價稅總額只有16萬元;信義區的豪宅,市價約2.5億元,只繳了房屋稅和地價稅10萬元,可見得最認真課徵財產稅的台北市,不動產的持有稅負有效稅率也只在萬分之4以下;相對於上述日本案例的有效稅率尚有0.85%,歐美國家的不動產有效稅率大多在1%左右,可見得我國的不動產稅負擔實在是偏低得離譜。

再看看不動產買賣交易的稅負,依據監察院的調查報告,99年北市仁愛路某豪宅拍賣2.82億元,獲利1.73億元,稅前報酬率159%,但只繳納了54萬元的土地增值稅,和房屋交易的所得稅104萬元,有效稅率0.9%。另一件中正區豪宅在年中以不到1億元購入,年底2.5億元賣出,獲利1.54億元,稅前報酬率160%,卻僅繳所得稅92萬元,土地增值稅為0,有效稅率僅0.6%。換言之,不動產交易的稅前報酬率和稅後報酬率幾乎沒有差別。如以市價來計算,目前的不動產交易稅至少讓獲取暴利者節省了數千萬元的稅負,現行的不動產交易稅制可說是漲價全部歸私,暴利輕稅。

上述的不動產稅制不公,也是造成今天房價居高不下,成為民怨之首的主要原因。台灣不動產的租稅負擔可說是全世界最低,持有的稅負(地價稅和房屋稅)低得離譜,買賣賺了暴利又只繳納微不足道的稅額(土地增值稅和房屋交易所得稅),因而塑造了投資客的機會和投機客的樂園。自2008年美國引發金融海嘯至歐債危機以來,各國拚命印鈔票,利率幾乎歸零,資金當然流向報酬率最高的房地產,乃至於投資客寧可將資金凍結在房地產上,不願釋出,造成許多民眾無立錐之地的嚴重失衡狀態。

造成不動產稅制不公,最難辭其咎的就是負責徵收財產稅的地方政府。因為是地方政府放任公告地價、評定現值和的公告現值嚴重偏低於真實市價所致,而這三項數據正是課徵地價稅、房屋稅和土地增值稅的基礎。地方政府的公告現值平均不到市價的四成,而公告地價調得最高的台北市也僅在市價的二成,連已經課徵「豪宅稅」的台北市和新北市都有稅基偏低的問題,其他縣市政府稅基偏低的問題更是嚴重,在向中央伸手要錢的同時,是否也應該捫心自問,財政努力已經盡了全力了嗎?

因此,我們建議中央在修訂財政收支劃分法時,務必將地方政府在房屋稅、地價稅和土地增值稅擴大並調高稅基的努力納入分配的指標,促使地方政府一方面讓稅制更合理公平,也可具體改善財政。財政部也應該利用實價登錄制度上路,及早規劃對不動產交易改為實價課稅。如此不但可以明顯改善地方財政,在奢侈稅的搭配之下,過剩的房屋也能及早釋出,將不動產價格控制在合理範圍,兼收實現居住正義之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