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2014

50萬太陽花寫台灣歷史

 伊佳奇

服貿不是單純國際間經貿協議,涉及台灣未來的命運是否能不受中國操控,民眾有權利了解協議內容對台灣政治、經濟等各層面的影響,政府有義務說清楚,有責任決策透明化,如今50萬人以上的聲音已經告訴馬政府,這聲音是不可漠視的。
今天台灣的民主,不是自然演變生長的,是經過多少次政治運動爭取而來,所以,我們現在每四年可以選出自己選區的立法委員,好像是理所當然。

菁英思維阻礙民主

如果沒有許許多多民主運動及1990年3月野百合運動學生的努力,可能還可看到坐著輪椅、掛著尿袋的「資深立委」進立法院來決定你我的命運,這些選民都已不存在的民意代表,從民國37年開始就職,到民國80年才停止行使職權,讓他們退職,看似很簡單的事,卻是經過許多民主運動努力的成果。
民主憲政的層次問題,不是蓋不蓋高速公路、廢除三輪車等經濟、交通建設層次可比擬,民主的原則是放諸四海皆一致,無論主權在民、定期選舉、公平公開的選舉、落實民意的決策等,但往往執政者卻以菁英政治的思維及統治合法性的做法,遠離民意及統治的正當性,進一步,以治安、法律的層次來阻擋民意,逃避政治議題,阻礙民主憲政的健康成長。
政治運動,或是街頭運動,是一種改變政治體制或政府不當決策的一種行為。在民主國家,政治運動多由民眾或社會團體發起,以示威遊行、靜坐等方式,迫令執政當局屈服,以達到社會及政治變革;在極權主義國家與共產主義國家,則多由執政當局發動,內容與執政者的意識形態相關。政治運動多有其發起口號,以吸引更多民眾參與。
回頭看:解嚴、《憲法》上人民基本權利的恢復、可組黨、集會、遊行、開放報禁、廢除國民大會、資深中央民代退職、總統直選、修改《刑法》第100條文、紅衫軍倒扁活動、反媒體壟斷等,那一項不是經由街頭運動爭取而來?

關心子孫未來命運

任何一次政治運動都會有人受益,也有人失利,那不是民眾關心的重點,正如太陽花學運的成員,過去有那些背景,或這次做的行為,會由民意、法律及歷史來檢驗,民眾更關心的是:自己及子孫未來命運會受到如何的改變,執政者不能再拿統治合法性來阻擋統治正當性的存在與否。

曾任教於大學,教授行政法、資深新聞工作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