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2014

馬英九的最後機會

馬英九今天下午將舉行記者會,這是最後的機會,放棄「文宣」(propaganda),認識「溝通」(communication)的機會。前者是單向的,同意詞是洗腦;後者才是雙向的,關鍵在聆聽。

如果三三○前夕,還繼續延續三一八以來一貫的宣傳手法,堅持把學運當作敵人在對付,那麼將製造更大的問題,永遠解決不了問題。一個無法解決問題的總統,留著何用?對服貿沒意見的人也會要他下台。

昨晚,馬英九見了大學校長,居然把校長當道具,再度誣指學生暴力,但究竟暴力了什麼?太陽餅嗎?為什麼警政署拿不出一寸或一張攻擊鎮暴部隊的影帶或照片?而民眾在行政院頭破血流的證據一一面世?今天,不同於納粹時代,謊言說一百遍並不會成真,因為科技提供了工具,讓人眼見為憑,民智難再蒙蔽。

為什麼權力者六年來從不溝通,只搞文宣?因為馬英九腦筋總轉不過來,只偏聽一個人的有限小巧,以為靠小技就可以治國,終至天怒人怨,成了《經濟學人》筆下「困境中的鹿茸」。馬英九的對象只有一個,就是議場內的學生,不是一系列路人甲。要對話,不是「把門打開」,這叫坐以待斃,而是該針對訴求,就事論事。

但是歸納連日來老梗俗套的「小刀宣傳法」,已有既定模式:一,拖延時間,是為了「部署」;二,部署媒體、網軍、御用學者、工商團體,以及送康乃馨、校園解說等活動出來「對幹」。犯了當家鬧事大忌;三,暗裡「放話」,企圖打擊原該溝通的對象,然拙劣到忘了自己是涉入此事的當事人,太陽下沒秘密,於是矛頭迴向,反而中傷自己。

江宜樺昨天的記者會,還凸顯了另一項惡例,就是對著空氣說國會監督法制化可以討論,這叫做權力傲慢,於是社會認定這個政權根本不知道責任二字怎麼寫。這是這些天來不斷重複的錯誤示範。

今天的馬英九如果執迷不悟,三三○上街頭的,將不僅止於服貿不服貿的人們,肯定會有想像不到抗議馬英九無能的人一起站出來大呼反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