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明輝
我們一再地被教導:每個人都自私,結果對社會是最好的;反而是政府的好心,通常會讓很多人受害。這是對亞當斯密《國富論》的曲解。
其實,完整的說法是這樣的:如果每一個人都認真捍衛自己的利益,而且沒有不公平的競爭,那麼你從別人手中賺到的錢,會恰等於你對他人的貢獻──促成社會進步的,其實不是自私的力量,而是靠完全競爭的市場機制,把私心轉化為彼此設想的力量,以及為別人謀福利的動力。
除了私心之外,「不勞而獲」的渴望,是另一個影響經濟的重要力量。「不勞而獲」常見的辦法,就是用政治來製造不公平競爭,或者通過規模的擴大來壟斷市場,以便賺取額外的利得。卡內基和洛克菲勒都是利用併購來壟斷市場,然後操作上下游的價格,擠壓別人的利潤來擴大自己不勞而獲利潤。
台灣最常見的不勞而獲,就是房地產炒作:財團先買下一大片農地或山林地,再買通政府在該地段進行大量公共投資(高鐵、高速公路、歌劇院等),以便炒高地價,而一部分的獲利,則用來買通兩黨政治人物。
其次就是買通政府,把自己的產業宣布為「次世代旗艦產業」,給予各種租稅減免,再要求公股銀行給予超低利貸款,連設備的折舊年限都延長為國外的三倍,使得固定設備的成本變成國外的三分之一。接著,縱容內線交易,減免資本所得稅賦,用員工股票分紅侵占原始股東資產等。當然,還可以左右政府國際貿易談判,犧牲別的產業,以換取自己這個產業的優厚貿易條件。
當自私的動機和不勞而獲的官商勾結機制結合時,企業不會追求創新,也不會追求效率,而會把所有資源用來買通行政、立法部門,造成國家資源錯誤配置,妨害國家產業升級與國家競爭力。
過去卅年來,台灣留學生質與量、大學教育水準、學術著作的質與量,都明顯超越南韓,結果卻在產業競爭上輸給南韓。原因就是官商勾結太發達,不勞而獲的管道太暢通,企業界光是賺政府和國人的錢就已樂不思蜀,哪裡還會有力爭上游的鬥志?更別提逐鹿國際市場了。
不勞而獲的另一種典型手段,就是擠壓工資,尤其是在經濟成長遲緩而勞動力供應充沛時,就可以利用派遣員工、臨時工等手段規避掉員工福利與退休給付,甚至壓低工資,來擴大企業的盈餘。
二○○八年以後,很多美加大學畢業生被迫長期擔任無薪實習生,做的卻是全職工作,造成同工不同酬現象。後來他們去打官司,要求比照正職員工待遇,紛紛勝訴。台灣呢?製造業的人均產值比南韓高出十七%,而工資卻只有南韓的五十二%,裡頭一定有可觀的剝削成分。
面對產業困境、晦暗的國際經濟局勢與政府的無能,媒體和師長們都紛紛鼓勵年輕人要自力救濟,靠自己站起來。其實,產業升級的困難和實質薪資的倒退,都跟不勞而獲密切相關。因此,我們必須強化媒體與公民對政府與立法機構的監督,阻絕猖獗的官商勾結和各種不勞而獲的管道,把龐大不當利得還給應得的人。否則,台灣產業困境將很難有解,而受薪階層的苦難,恐怕還會越來越深,越來越看不到希望。
(作者為劍橋大學工程博士,清大榮譽退休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