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2014

京都,全市是一大公園

舒國治

京都,整個城市是一個大公園,你不急著找出口。

有不少人很愛遊公園,我大約也算其一。像我去倫敦,總愛逛逛海德公園、肯星頓花園(Kensington Gardens‎);去慕尼黑,總愛逛逛英格蘭花園;去巴黎,總不忘去佛日廣場(Place des Vosges)、去植物園(Jardin des Plantes)、去盧森堡公園(Jardin du Luxemboug);去舊金山,總不忘去金門公園;去紐約,總不忘去中央公園;甚至去東京,也趁勢順便穿過日比谷公園。但我去京都,卻不怎麼想到圓山公園這個其實很有歷史也很有佳景的日本元老公園,為什麼?因為整個京都本身便是一個走之不盡、看之不厭的大公園。

別的公園,即使它極巨大,也多的是參天古樹、奇花異草、欄杆、池塘、小橋、假山、石頭、花房、球場等,而京都,它的古樹也照樣多,好花也照樣四時奔放,池塘、橋梁、小山、石頭、欄杆、泥牆也照樣多,並且還不止此,它還有房舍,這房舍點綴於山谷樹草之間,並不干擾遊人徜徉。還有馬路,這馬路也如步道,你可一條一條的細賞慢探。還有人群,這人群穿戴標緻,你來我往,皆成移動的風景。還有車輛,這車輛,你可登上,帶著你去到幾站外的另一處好地方,你接著往下玩。


京都,它的古樹也照樣多,好花也照樣四時奔放。

別的公園,你不會停留太久,至少入夜時你多半會離去。京都這個大公園,你根本晚上就住在裏頭,一住好幾天。

須知人去公園,為了一襲寧靜的遊走與養息,而不是過多的交接與攝取。故而樹林、小徑、石山、水池、亭子等最宜置於其間,乃你只泛泛看過、慢慢走經便已是最佳良飽滿的消受。我謂京都整個城市是一大公園,而不說紐約是一大公園,便在於紐約太多的摩天大樓將你陷在深谷中,太多的路人或地鐵上乘客流露散發出的聲息教你不得不注意身旁發生了什麼事,太多的喳喳呼呼的五光十色,一言以蔽之,太多的動態。而京都不是,京都總是靜態的,你可以靜靜的清清的淡淡的經過任何地方,像經過無數個公園中的樹林、土徑、小橋、池塘那麼樣的不打擾到一絲生靈。

這也是京都人的各安其位各司其職予遊客最大的恩惠。他做他的菓子、醃他的漬物、剪裁他的吳服、削切他的竹器、油炸他的天麩羅、捏他的寿司、修剪他的樹花、灑潑他庭院門階的清水、駕駛他的巴士、在路口發放他的廣告面紙,就如鷺鷥在川上覓食與松針自樹上落下是一樣的公園景色,靜態也。

又京都你哪兒皆能去,且何時皆能去。乃它是靜態的,它不襲擊你就像樹木花草池塘流水不襲擊你一般。它沒有安全危險的問題。

你想進寺院看經藏、方丈、庭園或茶室,很宜;你想只經過山門,張望外牆,也很宜。你想進商店選買貨品,很宜;你想瞄一眼櫥窗,只求略知門面設計,也很宜。你看著龍安寺的枯山水,看著青蓮院的山門,看著不審庵的外牆,看著東本願寺的超型巨大屋頂,全可以像盯著公園裏或任何自然界山川萬物般的凝視賞嘆,而它始終靜悄悄、篤定定的擱放在那廂。

平常的公園中有許多步道,你可任選一條去走,去尋幽探勝,去運動腳力,甚至去沉思冥想。而在京都,亦充滿著走不完又走不膩的步道,便是那些早存在著千百年的小街小路,像清水寺旁的二年坂、三年坂,像寧寧之道,像石塀小路,像哲學之道,像花見小路,像白川南通。

便不說風景名街,只說尋常人家的街道,像二條通與四條通所夾、東邊的河原町通與西邊的烏丸通,四界之內的橫豎幾十條街,便已教人邊走邊嘆、目不暇給了。


在京都,亦充滿著走不完又走不膩的步道,便是那些早存在著千百年的小街小路。

平常公園有些熱狗攤、冰淇淋車、咖啡座,供遊客進一些點心,解解口渴也解解嘴饞。京都這個大公園更精采了,你若餓了,想吃一碗蕎麥麵,則「本家尾張屋」(車屋町通近押小路通)或「晦庵河道屋」(麩屋町通近姉小路通)。想站著吃或邊走邊吃一尾烤鰻魚,則「尾關」(作庵町538,近千本通),若想吃一鍋「鰻雜炊」(谷崎潤一郎最愛的食物),則「Warajiya」(近七條通,西門町555)。若想吃弁當,則三友居(北白川久保田町22-1)的竹籠弁當,或魚常(竹屋町通室町東入ル)的行樂弁當,或井政(七條通御前西入)的茶福箱,或木乃婦(新町通佛光寺下ル岩戶山町416)的洛中行樂弁當。

若想吃糕餅,則神馬堂(上賀茂御薗口町4)的「癸餅」,或水田玉雲堂(鞍馬口上御靈前町394)的「唐版」,或杉杉堂(鞍馬本町242)的山椒餅,或澤屋(北野天滿宮前西入ル南側)的粟餅,大黑屋(寺町通今出川上ル4丁目)的「鎌餅」,滿月(鞠小路通今出川上ル)的「阿闍梨餅」,中村軒(桂淺原町61)的麥代餅,二條若狹屋(二條通小川東入ル)的家喜芋,音羽屋(泉湧寺門前町26-4)的赤飯萬寿,松屋常盤(堺町丸太町下ル)的味噌松風,龜屋良永(寺町通御池角)的御池煎餅,龜屋清永(東山區石段下下ル)的清淨歡喜團。

若想吃糖果,則豆政(夷川通柳馬場西入ル6-264)的夷川五色豆,綠寿庵清水(吉田泉殿町38-2)的金平糖,御倉屋(紫竹北大門町78)的「旅奴」,老松(北野上七軒)的御所車,植村義次(丸太通烏丸西入ル)的春日乃豆。

這些吃食,太多太多,還不提餐館料亭呢。

而此等供應,益發顯示了京都已像極了大觀園,人流連其中,左右逢源,一輩子待著便哪兒也不去,亦稱足矣。


「本家尾張屋」(車屋町通近押小路通)的蕎麥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