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2014

柯P的I-Voting為何失敗

白瑞傑



這次台北市的勞動局長票選,隨著鄉民的熱門人選一一被遴選委員會剔除,已經注定了還未投票就宣告失敗的命運。

遴選委員會掌握提名生殺大權,是導致勞動局長選舉失敗的直接原因。即使抽離網路科技因素,我們也知道,像香港這樣的鳥籠提名制是違反民主原理的。只要遴選委員會代表性出問題,那麼提名人選的代表性就會跟著一起出問題。

勞動局長由民眾投票決定,那麼遴選委員會的成員又由誰決定?香港的雨傘運動,不就是為了反抗這種不具代表性的提名制度而起的嗎。

既然我們已經知道問題出在哪裡,接下來我們就要問,在一個不以保證金制度篩選候選人數目的網路選舉(畢竟網路選舉並不需要印製天文數字的選票及選舉公報),又該如何篩選候選人?其實答案很簡單,就是透過網路資訊流通、去中心化的本質,促進直接民主的實踐。

舉個例子好了,傳統選戰裡面常常看到候選人砸大錢拍廣告闡述政見或是願景然後在電視上播放,希望可以拉攏更多的選民。在網路上做同樣的事情其實根本不需要花大錢,即使是最普通的手機錄影再上傳到YouTube去,就可以宣揚自己的政見,充其量只不過是製作的質感差異罷了。

傳統選戰裡面的影片廣告或是紙本文宣,透過fb等等的社群媒體,其實都可以達到相同的傳播功能,甚至在時效上更加即時。而且透過社群媒體的最大好處是,只有那些被足夠多的人所認可的資訊,才能夠快速的在社群媒體上面傳播開來。這種由社群共決去蕪存菁的方式,本身就是一種直接民主的實踐。這次台北市長的選戰,柯P也藉由這種方式獲取了非常多的優勢,才能夠跟對手撒錢鋪天蓋地的傳統媒體宣傳互相抗衡。



回歸連署不需遴選



在這種情況下,勞動局長候選人的提名,其實可以回歸到簡單的方式,由登記選民連署推薦,達到一定人數之後(譬如說500人)就可以直接提名,根本不需要什麼遴選委員會。因為一個人如果真的言之有物,他的政見很快就會在社群媒體中傳開來,要累積500、1000人的推薦其實並不會很困難。那麼萬一優秀的人選太多,導致候選人人數很多怎麼辦?像是這次報名參選的人就有200多人,不管怎麼篩選,10幾20個候選人應該也跑不掉吧?其實根本不需要擔心,網路投票又不用花大錢去印天文數字的紙本選票跟選舉公報,候選人數多一點又何妨呢?我們不怕優秀的候選人太多(這簡直就在抱怨錢太多花不完),重點是不能夠讓不合理的提名制度,扼殺了民眾向柯P表達理想人選的權利。

柯P雖然得力於網路而勝選,但其實他並未洞悉網路資訊流通、去中心化的本質,而是背後強大的選舉團隊為他代勞了這件事情。但隨著選舉結束,選舉團隊的解散,卻也使得柯P跟著失去了網路科技的奧援。其實我會建議柯P,你的選舉團隊是非常年輕而優秀的,即使選後也可以多多向他們諮詢,因為很多新的思維,往往需要有年輕人才能夠看得更加清楚。



科技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