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2015

他成功經營新加坡「公司」

陳鴻瑜



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辭世。事實上,除了李光耀外,沒有一個華人曾在海外建立獨立的國家,他成為國際上知名的政治人物,不是因為華人背景,而是他有效的治理新加坡,使得新加坡成為富有和有秩序的國家。他獨特的治理經驗,曾為許多落後國家取法學習和諮商的對象。

新加坡從一個英國殖民地的島嶼港口變成獨立國家,要歸功於李光耀高超的政治見解和魄力,他在新加坡併入馬來西亞聯邦前一天,突然宣布獨立,讓英國和馬來半島措手不及,他讓新加坡以一個獨立國家之身分和馬來西亞合併,挺直腰桿把新加坡嫁入馬來西亞聯邦。此跟從英國殖民地地位被英國併入馬來西亞聯邦有很大的不同意義。

先想立足再求發展

李光耀知道新加坡地小缺乏天然資源的缺點,因此長期以來他一直想在馬來半島上求發展,無奈個人能力高強,引來馬來半島上的馬來人、甚至華人領袖的疑懼,對他有所顧慮,處處給予掣肘,讓其有志難伸。最後為形勢所迫,而從馬來半島上退出。他未能成為馬來半島上的領導人,應是他一生最大的遺憾。儘管他在1996年重提星、馬合併之議,惟其理念與馬來西亞領袖格格不入,難以如其所願。
新加坡是一個華人政權,它被包夾在馬來族的兩大政權之間,一個是馬來西亞,另一個是印尼,李光耀非常敏銳的嗅覺出華人要在這樣的族群環境下生存,並非易事,為免得罪這兩個國家,李光耀宣布其國語政策是以馬來語為國語,貶抑華文之地位,且強調要在印尼之後才與中國建交,以印尼為師成為新加坡生存之外交政策綱領。換言之,李光耀知道要先處理好立足的問題,才能談下一步發展的問題。

政商合作走入國際

李光耀成功之處在於讓馬來半島上的馬來人討厭併吞新加坡,而又非得與新加坡發展經濟合作關係,南方的印尼人支持其脫離馬來西亞,討厭新加坡併入馬來西亞,在這樣微妙的國際環境下,才使一個華人政權成功在馬來海中生存。
李光耀治理新加坡成功,使得他經常會在國際社會闡述其成功之道,也因此他喜歡對國際議題發表高見,然而這些論述,大都在為新加坡設想,而非代表國際上某一集團發言,因此,無法將新加坡歸類為世界某一集團的發言人。即使新加坡屬於東協集團,新加坡也經常跟其他東協成員國出現不同步調,可以這樣說,李光耀是十足的新加坡主義者,而非兼善天下的國際主義者。
到底李光耀如何治理新加坡呢?李將治理國家當作經營公司,公司之存在在於其能否賺錢,因此,李光耀與商業界來往並不避諱,他經常率領商界領袖陪同他出訪各國,由政府牽線交涉促成簽署商業合同,這跟台灣有很大的不同。新加坡所建構的是政商合作架構,政府領頭協助商人進入國際市場,不用擔心政商勾結,因廉政公署能有效運作。當政府有賺錢,會發紅利給人民;當政府財政吃緊,先從閣員減薪做起。這做法使政府之掌控具有節奏感,不會失去彈性。
李光耀自年輕時就投身政治,身膺總理大任後,就厲精圖治不懈,沒有他,不可能有今天璀璨耀眼的新加坡,他一生作為,都是為了新加坡,稱其為最愛新加坡者當不為過。

淡江大學亞洲研究所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