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9/2015

願日日是海洋日

世界海洋日,今年活動主題為「健康的海洋,健康的地球」「Healthy oceans,healthy planet」,焦點擺在治理海洋塑膠垃圾污染,可惜未能受到媒體與民眾的重視。目前海洋污染約80%來自陸地廢棄物,包括污水、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放射性物質、重金屬、油料、沉積物和垃圾等;根據國外研究指出每年高達800萬公噸塑膠垃圾流入海洋,已超過海洋自淨能力,而台灣海洋垃圾亦不遑多讓最主要來源為海岸遊憩、日常生活以及廢棄漁具。為有效降低海洋塑膠垃圾量,應該採取:設立海洋塑膠垃圾污染管制標準,實施廢棄漁具收購計畫,建造陸上塑膠垃圾處理設施,實施淨灘淨海活動,立法推動塑膠垃圾源頭減量,獎勵回收循環再利用等措施,然而根本解決辦法還是民眾從日常生活中減少使用塑膠製品並做好資源分類回收,嚴禁將海洋當大型垃圾場。

海洋具備調節氣候、產生氧氣、提供食物、藥物以及海洋生物繁殖棲息地;同時也是人類貿易和運輸的重要管道,估計每年海洋和沿海資源及產業的市場價值高達3兆美元。遺憾的是全球多達40%的海洋已經受到人類活動的嚴重影響,包括人為污染、過度捕撈、沿海棲息地遭到破壞等,海洋在氣候變化、過度捕魚等夾擊下,已經傷痕累累若持續放任下去,人類將自毀生機。由於海水的流通性及循環性,使得海洋污染防治不能僅侷限於某個區域而是需要靠國際通力合作才能發揮功效,也唯有在確保海洋生態系統良性循環,以及建立有科學依據的海洋開發體系時,才能達成海洋永續發展的目標。我國雖然受到國際政治力影響無法參與相關國際條約與合作計畫,但是身為地球村的一員仍應善盡職責並透過更傑出的海洋文化與保育成果來凸顯邀請台灣參與的重要性(國際漁業管理組織以「漁業實體」邀重要捕魚國家台灣加入即為實例)。

台灣四面環海與海洋的關係密切,理應積極推動海洋環境與漁業資源保護工作。由於海洋污染具高持久性與高生物累積性,影響深遠,因此海洋環境保護需要長遠持續的來推動,也需要有專責機構進行統合發揮系統化效能才能讓海洋得以永續開發利用。在各方強烈呼籲下目前政府組織再造計畫成立海洋保育署,總算為海洋保育與管理跨出第一步(但海洋事務仍分散各部會並未整合如漁業署、水試所歸農業部、海洋研究船歸科技部、還新成立財團法人水產科技研究所等),如何真正發揮預期功能,提高行政效能,相關人員之選任專業考量至為重要應該把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別又淪為部門角力與酬庸的陋習,對此立委諸公與媒體應該持續予以關注。

更重要的是由於長期海域封鎖造成國人普遍對海洋陌生並不是親水的民族,目前有關海洋體驗場所,設施與宣傳管道嚴重不足,如何透過多元宣傳(如繪本、動漫、益智遊戲等)、實施因地制宜的海洋教育、提升海洋社教機構質量以及鼓勵民眾認識海洋親近海洋進而成為海洋的守護者而不是老是辦理海鮮饗宴,讓日日是海洋日,這恐怕是政府機構每逢世界海洋日才來舉辦一些應景活動之餘,需要認真思考的課題。最後身處海洋國度的台灣,朋友您有多久沒有走到海邊觀海戲水了呢?

杜宇  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