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2015

生命無差別

胡晴舫

6月8日,東京秋葉原無差別殺人事件滿8周年。兇手加藤智大當年25歲,開車來到滿是購物人潮的秋葉原,先用車撞人,接著棄車徒步持刀砍人,只因他「厭世、苦悶」,因此想殺人,「殺誰都可以。」5月底,台灣發生第6起無差別殺人事件,兇手宣稱找不到工作,氣得想殺人。
無差別殺人兇手皆有相同特點:對人生絕望,對現世不滿,自認無論如何都無力改變現狀,因而生出偏激心態,仇視社會,敵視人類,由他們的主觀眼光,因為自覺長期遭外界漠視,從來無法被單獨區別出來,變成一個完整的人,失去了存在感,轉而也將人類看成一整個面目模糊的團體,殺這人殺那人都無所謂,他針對的是人類全體。死刑對他們也起不了威嚇作用,這些人會去殺人便是認為自己遭「社會」判了死刑,殺一個算一個只是他們死前的報復。台北捷運兇手便滿不在乎說過「要判死就快一點」之類的話。
探討無差別殺人的緣由,研究兇手的動機與背景,並不是漠視受害者及其家庭的傷痛,而是作為一個社會,我們如何預防未來更多類似事件發生,如同地震,或許無法阻止地震的發生,但我們能強化建築的抗震性,建立地震預報系統以及避難疏散程序。尤其在人口密集的城市,純粹依賴陌生人之間的盲目信任,路上擦肩而過的每一靈魂,皆攸關己身生存。看似為不相干他者而設的社會安全網,最終接住的人會是自己。

找嘸出路憤世嫉俗

文短,社福政策留待專業人士去建議、擬定,既是寫文學的人,在此,我想著墨人性的剖析。無差別殺人犯很大原因來自社會遺棄感。這些年,此類社會遺棄感何止發生在幾個心態偏差的兇手身上,事實上,充斥各行各業各角落,老老少少無不憤世嫉俗,心感無力,找不到未來感。台灣確實處境特殊,國家認同分裂,政黨政治完全沒有國家利益的底線,政府拿不出政策,民間菁英游走海峽兩岸、個人利益優先,中下層民眾賺不到錢,縱使工作餬口卻難以伸志,天天嚼政治八卦,填充空虛的心靈。
去道德呼籲個體或個別企業不採自私自保的手段,並不切實際,畢竟那是個人自由。去強加一套意識形態於所有人,不免好像回到威權時代。台灣社會能做的是慎選民代,改革稅制,完善社福機制,加強法治,用理性、以制度臻於社會公平,逐步凝聚共識,務使所有人安居樂業。

尊重彼此傾聽包容

讓個體追求獨特人生,並從工作勞動得到快樂,台灣需要從僵化的中產價值中鬆綁,打破文憑迷思,還諸各個行業尊嚴,不是每個人都要過上某種生活才叫幸福,社會成就不該只來自於文憑、家世或財富,而是個人對社會角色與責任的專注與付出。無名票務員的重要性不小於堂堂立法院長,台灣不能只是嘴上講講,而要真心相信這件事,減少社會歧視。
台灣不乏氾濫的善心或廉價的正義,但,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尊重彼此,開始傾聽,學會包容,不輕易遺棄對方-生命無差別,不輕易遺棄任何一條生命。

作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