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4/2015

天空步道下的哀愁

劉克襄

夏初時,走進阿里山太平老街,處處讓人充滿驚喜和疼惜。
海拔1000公尺,安靜寬敞的街道,一二層樓的老宅比鄰坐落。秀麗的溫帶園藝花卉也到處盛開,溢滿從容生活的況味。街坊靜美,人情在此更是溫厚,街頭人家擺著良心茶葉蛋,街尾又有良心李,任憑遊客放了錢,各自拿取。有些住戶,更是大門不鎖。主人呢?大部分都上山採茶去。再來,隨便彎入巷弄,菜畦田園間,一些木造土厝,散發著樸實的百年風味。若遇著住民,都會和氣的跟你打招呼,甚至邀請你進去喝茶。
台灣若要舉出一小鎮,尚未受到觀光商業污染,這兒當具代表性。30年代寫出精緻寫實作品的小說家張文環,即出生於此一偏遠山區。其描述的家園情境,仍在此隱隱流動,包括他出生的柑仔店猶活絡地健在。代表小說,《閹雞》裡頭的雞隻元素,更被鄉民取材,化做每一家門柱的意象。一個人若先熟讀他的作品,對這一小鎮勢必更充滿喜愛。
這兒也有二三飯店,但都在村子外圍,並未進到山村。清朝末年,此村興建時,最高的山腹坐落著村人虔敬祭拜的三元宮。從那兒鳥瞰,山村有一種完整而和諧的封閉。彷彿時間凍結了,甚而是停滯在離張文環出生不遠的時空。

衝擊人情氣息必變

從過往到現今,這兒的對外道路,主要靠一條崎嶇蜿蜒的162甲縣道,通往山下的梅山。日治時期,住民仰賴竹筍、李子、樟腦和造紙等經濟作物,挑到山下買賣,街市猶出現小小榮景,日本高官還以此當做避暑之地。但戰後此一山區就沉寂了,如今僅居住著200多人,多以務農為生。
直到最近,觀光旅遊的契機終於到來。全台各地流行搭建天空步道下,此地也將有類似橫跨山谷的建設。明年初,全台灣最長的太平天梯,將會在這一進入阿里山國家風景區西北廊道的入口架設。
地方政府希望透過此一視野壯闊的景點,吸引更多觀光人潮和商機。此山一進去,除了太平,更裡面的太興、瑞里、太和都會受益。但太平勢必會在這一波觀光浪潮裡,產生巨大的衝擊。不僅街道格局重新盤整,昔時的良善人情必然淡薄,街上淳厚的藝文氣息也會丕變。
千禧年後,諸多台3線老街都因龐大遊客到來,淪為觀光商業化的街市,喪失了過往的質樸。位於遙遠山區的太平老街開發稍晚,意外躲過此一風潮。當地人有充分時間觀察和自覺,因而在這一波觀光浪潮還未出現前,提出許多憂心的看法。
台灣的小鎮很難得有位作家的作品,可以被當做觀光主題吸引遊客。張文環的寫實作品是30年代經典,被譽為台灣的菊池寬。他的小說不僅重現了早年阿里山山村的內涵,更為自己的家園留下豐厚的資產。充滿鄉土文學味的太平老街,遂有了不同於他鎮的質地和驕傲。
只是太平天梯要來了,勢必吸引成千上萬的遊客湧進山區。只要1000名,太平就會顯得擁擠不堪。再加1000名,恐怕就要塞爆。
但天梯只會吸引2000人嗎?當然不止,再怎麼悉心因應,太平看來都要面對不太平的時日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