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2015

​剖析「維持現狀」

敏洪奎
1972年曾以「孤影」筆名發表<一個小市民的心聲>,感於社會紊亂經濟蕭條,因此主張政治穩定高於一切,被當時執政當局引為宣傳利器。後因感嘆執政者保守極權毫無進步,開始為文呼籲外省選民放棄敵視心態,理性面對本土化的大浪潮。

淨土宗佛教徒相信平時不斷誦唸「阿彌陀佛」,死後能往西方極樂世界。如今2016已遙遙在望,有志於下屆總統大位政壇人物,似也認為就中台關係而言,經常口誦「維持現狀」最為安全,是避免中箭落馬,而能一路挺進的上上之策。兩相對照,也是饒有趣味。

該等政壇人物有此想法也無足為異。根據民調,台灣有近70%人民認同維持現狀主張,所以應可視為主流民意。政客通常不願和選票過不去,有志於大位之士除非有極堅強信念,自己不敢冒犯民意,自尋煩惱去檢視所謂現狀的真相,以及維持這種現狀會為台灣帶來何種後果。

所謂「順應民意,民之所好好之」,確是一種良好態度。但廣大民意也往往出於短視或直覺反應,未必符合自身長遠利益;若是面臨嚴峻局面,更可能傾向苟且自我麻醉,得過且過。有云:當年以色列人出埃及前夕,摩西若先作一次民調,多數人民很可能表態反對出亡,走上茫茫前程,這也正是民主政治一大困局。領袖究竟要不要順從多數民意?

一位真正有責任感、使命感政治領袖,在尊重順應民意之餘,也要負起喚起民眾、引導民意任務,不是隨波逐流,一味跟著民調走,民意流向何方,你也被沖捲向何方。如此一來,你還算什麼領袖?

所謂台灣有近70%人民認同維持現狀,很可能確是事實。但一個關鍵問題是,廣大人民回應民調時,是否體認到今天的真實現狀是什麼?維持這種現狀,最後的結果又會是什麼?

相信多數國人心目中的現狀,大致是雖然不時遭受中國羞辱、恫嚇、打壓,至少尚無面臨武力攻擊併吞的立即危險,台灣只要善自克制,不去「刺激」、「挑釁」惹火對方,現有的生活方式即不致遭到威脅。接下去的結論,即是維持這種現狀最符合台灣的最佳利益。民調所指,認同維持現狀近70%國人,其思維應即是大致如此。馬先生引為得意的「不統不獨不武」之說,也是訴諸國人這一心態。

但多數國人未能警覺或不願面對的是,就中台關係而言,所謂維持現狀實屬不可能,看去風平浪靜的現狀,正隱藏有導致台灣走向安樂死的質變因子。

美國和加拿大的關係,確可做到維持現狀,在可預見將來不致發生變化,因為兩國都不存有削弱併吞對方意圖。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關係則不容如此樂觀,原因所在是俄國的普廷存有恢復蘇聯帝國時代大一統局面之意圖,烏克蘭「回歸祖國大家庭」是他的終極目標,兩國關係又何能穩定維持現狀再良性發展?若非西方國家聲援力挺,只怕烏克蘭已成為純粹地理名詞。今天中台關係也正與此近似,所不同者是,北京政權的操弄手法遠較普廷熟練陰柔而已。

國人所謂「維持現狀」,是把當前現狀凍結於此時此刻,不朝更不利於台灣方向發展。但在對岸中國舉凡一切交流,無不含有政治目的,所謂超限戰運作下,國人這一希望可謂純屬一廂情願、鴕鳥心態。我本人前此曾把現今台灣面對中國的現狀,形容為失陷在流沙中緩緩下沉。如果試把今天的台灣和八年前相比,頭腦清醒國人應會同意不是危言聳聽。和八年前相較,今天的台灣是否更像中國的屬地禁臠,類似被貼上「大哥的女人」標籤的少女?漸進的量變,終會導致無可挽回的質變。

面對中國藉各種交流進行對台超限戰,台灣的自保自存之道,縱非堅壁清野,也要儘量保持距離以策安全。國民黨的智囊高孔廉日前提出質疑,若不要維持現狀,要停掉那些交流?正確答案應該是對中國的交流,應不能高於和任一友好民主國家的交流,更要嚴格檢視各項交流對象人物,有無已被揭發為軍情特務的滿州人辛旗之類角色。

含義模糊的維持現狀,正似神話中萊茵河妖女的魔音,誘引船隻撞向石壁沉沒。但不知彷彿已是氣勢如虹政治領袖,有無膽量向全民揭穿冷酷的事實。或許這正是面對2300萬人民的考試。

時下頗有一種論調,認為萬事莫如再次政黨輪替重要,若要認真檢視質疑所謂維持現狀,容易招致內外阻力有礙全局,所以基於「小道理服從大道理」,面對這一議題,含糊其詞四兩撥千金反而是高招。

再次政黨輪替確有其積極意義。撇開其他一切不談,台灣人民也要好好回敬馬先生一下。但一位政治領袖面對重大議題,若是只敢採取最安全立場,說些四平八穩的話,國人又怎能確信其人將來能堅守立場,捍衛國家主權,引領大家走向迦南許諾之地?

來年即使真能政黨輪替,選出的領袖若不幸是理念模糊,欠缺堅強核心價值和戰鬥精神,可能造成的影響或許比未能出現政黨輪替更糟。此或即陳師孟先生日前所說,「沒理念的人勝選,也只是一種悲哀」。廣義的本土陣營,或許已承受不起再一次的幻滅重挫。

極有可能成為下屆總統的政壇明星,有無可能表現出應有的氣勢和氣魄,讓國人眼中能浮現出柴契爾夫人、梅爾夫人和甘地夫人的形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