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2/2015

女士和先生之外的第三種尊稱Mx.

紐約時報
文化KATHERINE ROSMAN
2011年,歌手兼表演藝術家賈斯廷·維維安·邦德開始以Mx.自稱。
Elizabeth Lippma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有時,文化變遷像冰川運動一樣緩慢而低沉。有時,它突然發力,語言只能迎頭趕上。例如自拍(selfie)、吸電子煙(vape)或普通核(normcore)。

下一個詞可能是Mx.(它的發音是mix),它是女士(Ms.)和先生(Mr.)之外的一個中性尊稱。

上個月,享有聲望的《牛津英語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宣布考慮收錄Mx.。媒體紛紛報道此事,更多是表達興奮之情,而非陳述事實。之後,網上關於Mx.的討論更加熱烈。

就像很多曾在網上「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文化新聞一樣,這條新聞的準確性也有待商榷。真實的故事沒那麼激動人心:某人跟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的一位代表聯繫,詢問是否可能將Mx.加入Mix的意項中。答覆是有可能,該出版社的其中一個在線詞典OxfordDictionaries.com正在考慮收錄此詞。牛津大學出版社有一系列學術出版物,包括《牛津英語詞典》(OED)。

不過,這次文化討論的熱烈程度也許反映出更宏大的情況:很多美國人願意重新思考性別以及說明(或隱藏)具體性別的重要性,他們歡迎出現新詞彙來幫助新時代的交流。

在過去一周里,這個語言問題繼續升溫。因為凱特琳·詹納(Caitlyn Jenner)亮相《名利場》(Vanity Fair)封面引發了一個困惑:應該使用此人的哪個名字以及哪種稱呼。

對某些人來說,關於Mx.的討論以及它所代表的主流認同是一種可喜的(如果算不上滯後的)發展。例如,2011年,歌手、歌曲作家兼表演藝術家賈斯廷·維維安·邦德(Justin Vivian Bond)開始自稱Mx.。「它顯然描述了我的真實情況:兩性混合體,」這位藝術家說。

英國已經開始使用這種尊稱。例如,大約一年前,蘇格蘭皇家銀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開始指示員工們為客戶們在本地支行填寫文件時提供Mx.這個選項。該銀行負責包容性事務的負責人瑪喬麗·斯特羅恩(Marjorie Strachan)說,這一舉措是為了回應銀行員工和客戶們的要求。她說,L.G.B.T.團體以及那些不喜歡錶明性別的人稱讚這一政策。

「這不只是讓人們多一個選擇,」斯特羅恩說,「而且要教育我們的員工不要胡亂猜測為什麼客戶想用這個稱呼。這和有些人更喜歡被稱作女士而非夫人是一樣的。」

《性別反叛者:男人、女人和我們其他人》(Gender Outlaw: On Men, Women, and the Rest of Us)的作者凱特·伯恩斯坦(Kate Bornstein)說,這種稱呼在英國更容易被採納是因為那裡比美國更能接受不只有兩種性別這一觀念,所以Mx.在那裡得到了更多支持。

「在激進性行為和性別方面,英國走在美國前面,而且超前很多,」這位作者說。

本周《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的一篇文章在提到一位發言人時使用尊稱Mx.。不過,本報負責監管字體指南和使用規則的編輯菲利普·B·科比特(Philip B. Corbett)說,Mx.出現在《紐約時報》上是個例外現象。「我認為,短期內我們不大可能採用Mx.,」他說,「大部分人仍不熟悉這個稱呼,仍不明確將來它何時或能否被廣泛使用。」

語言學家們說,改變口語中頻繁出現的文字的使用習慣比較困難,比如「她」和「他」。但是,對尊稱的調整也許能更快實現,因為尊稱更多的是在書面語中使用,例如在填寫和郵寄政府、醫療和金融文件時以及在報紙和其他媒體出版物中。

牛津大學出版社的美國詞典負責人凱瑟琳·C·馬丁(Katherine C. Martin)說,人們對這個稱呼可能被收錄的網絡報道反響很大,而且大多是正面的,這讓她和同事們感到驚訝。她說,Mx.在OxfordDictionaries.com的「新詞觀察列表」中。

馬丁團隊找到的最早提到Mx.的文章發表於1977年,名為《單身父母》(The Single Parent)。在女士稱呼盛行的年代,那篇文章在思考,一個模糊性別的尊稱是否可能幫助減輕人們對單身父母的偏見。「細想一下,也許兩性都應該被稱為Mx.,」那篇文章稱,「這樣就能徹底解決性別問題。」

馬丁說,Mx.再次明顯出現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當時有些人開始嘗試進行數字交流,不知道彼此的性別。她補充說,在過去十年里,這個詞突然出現,用以稱呼那些認為自己不屬於任何一種性別或處於變性過程中的人。

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心理學教授愛麗絲·H·伊格利(Alice H. Eagly)懷疑,使用Mx.並不是個好主意,因為它能表明(不管準確與否),嚴格說來,某人既不認為自己是男人也不認為自己是女人,或者正在變性過程中。

她說,我們的文化接受「女士」這種尊稱是為了避免對已婚女性的就業歧視。目的是為了隱藏而非突顯個人信息的細節。

「我能理解不想表明性別的願望,但是在工作申請等方面採用這個新稱呼讓我擔憂,」伊格利教授說,「我們真的應該廢除所有這些稱呼。那樣更進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