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2016

當死亡的威脅逐漸進逼時, 人們才會擁抱人性最真實的七情六慾, 繼而激發出對人性的溫暖與讚頌。

唯有愛, 才能叫一個絕望的人留在世間, 唯有愛, 悲哀找到出口。

許多個將夜未夜的晚上,自己散步著 升起了淡淡的,驀然回首的暖意, 心裏是感恩的, 不只是對人,對知識,對季節, 更多的時候, 是對那磅礡豐沛的生命之泉

給予快樂,要以對方的需要為出發,而不是以自己認為的方式去給予, 否則,會變質為痛苦。

學會在風雨之中站立起來,卻同情那些跌倒的人們; 學會自制而後制人; 心靈要純潔,目標要高尚; 學著歡笑,但永不忘記如何哭泣; 勇往直前,但不忽略過去; 舉止莊重,但不過份嚴肅; 要謙沖為懷,才能記住真正偉大的單純; 要有真知的頭腦,也要有實力的謙和。

學會在風雨之中站立起來,卻同情那些跌倒的人們; 學會自制而後制人; 心靈要純潔,目標要高尚; 學著歡笑,但永不忘記如何哭泣; 勇往直前,但不忽略過去; 舉止莊重,但不過份嚴肅; 要謙沖為懷,才能記住真正偉大的單純; 要有真知的頭腦,也要有實力的謙和。

開始就是結局,只是活在當下的我們不曉得。

有些答案,年少時不懂。 待懂得時,當時的人,當時的風景,早已成為追憶。

如果你愛上了一朵花,而她住在一顆遙遠的星星上, 那麼,每當你看著夜空時,就會覺得心中充滿了幸福, 彷彿天空中所有的星星都全仰著一朵花。

事實上很多事情, 你不去上心糾結,它才會顯出意義來。 不是忘記,不是逃避, 而是暫時地退開一步, 讓頭腦恢復清明。

只有最為精簡者和最為繁複者 才能夠道出人類思想中最精鍊和最深沈的靈光

本能是你對某人或某事的第一看法,通常是對的。 不幸的是,我們的社會過度看重較為乏味的理性演繹知識, 雖然這些知識對科學很有幫助,卻很難應用在人情世故上。 直覺而得的知識反而即時,而且無所不包。

我們的人生中,有用任何語言都太難說明的情況。

心靈純淨的人能真 正隨著生命的流動,隨遇而安

讓回憶永恆美好的 不是時間 而是遺憾

世間也需要沒用的東西, 如果一切事物都必須有其意義, 會讓人喘不過氣來。

『智者絕情』這話,也不是絕對正確的。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所謂絕情,實為大情。 智者的感情其實更多,只不過能用理智控制而已。

人本精神 的特色不在於手足之情而在於友善; 友善並不是親近的私人關係,而是在討論 公共事務時應有的要求,也是對待這個世界時應有的 態度。

思想所要求的不只是識見而已, 還有更重要的,那就是勇氣。

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是承諾,會被別人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我們的孤獨就像天空中漂浮的城市,彷彿是個秘密,卻無從述說。

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捨,也該心存感激, 然後揮手道別。

You have been on my mind 自從那第一眼開始, Ever since the first sight. 我就始終無法忘懷。

生命是一首幻想曲Life Is A Fantasy

他說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流露著真誠。 我想起自己所失去的, 然後將身體向後傾,靠在窗戶上, 讓淚水靜靜地滑落。

跟隨你的心,你就會聽見它的呼喚。

有時候, 我會幻想也許我擁有某種神奇又特殊的魔力, 才會和這個世界如此格格不入。

成住壞空,世不可免。 與世共舞再怎麼歡快,最終要迎接曲終人散。

即使在黑暗深淵,也請仰頭凝視光明, 不要因此失去對人類的信心,失去你寶貴的良善。 願聖光照亮你的前程。

我佩服那些可以隱忍的人,將自己的苦痛掩映得那麼深,只取快樂與別人分享。 其實內心悲傷早已泛濫成災,卻看上去若無其事,歲月安好。

我佩服那些可以隱忍的人,將自己的苦痛掩映得那麼深,只取快樂與別人分享。 其實內心悲傷早已泛濫成災,卻看上去若無其事,歲月安好。

在這個光怪陸離的人間,沒有誰可以將日子過得行雲流水。 但我始終相信,走過平湖煙雨,歲月山河,那些歷盡劫數、嘗遍百味的人, 會更加生動而幹凈。時間永遠是旁觀者,所有的過程和結果,都需要我們自己承擔。

在這個光怪陸離的人間,沒有誰可以將日子過得行雲流水。 但我始終相信,走過平湖煙雨,歲月山河,那些歷盡劫數、嘗遍百味的人, 會更加生動而幹凈。時間永遠是旁觀者,所有的過程和結果,都需要我們自己承擔。

神是偉大的藝術家, 藝術家總會惺惺相惜。

我們喜歡假設追尋夢想是件難事; 事實上,有那麼多扇門為你而開, 想不走進去才困難。 捨棄夢想,夢想會回來找你; 只要你願意再次追隨夢想, 第二扇神祕之門就會開啟。

我們喜歡假設追尋夢想是件難事; 事實上,有那麼多扇門為你而開, 想不走進去才困難。 捨棄夢想,夢想會回來找你; 只要你願意再次追隨夢想, 第二扇神祕之門就會開啟。

我們塑造生命, 不論是認為有內在神力, 或另有外在的神都不重要, 仰賴那股力量才是重點。

聆聽憤怒是理所當然的事, 憤怒是種聲音、吶喊、訴願、要求。 尊重憤怒是理所當然的。

創意領我走向真理和愛。

信仰與看不見的事物有關,希望來自不在眼前的事物。 Faith has to do with things that are not seen and hope with things that are not at hand.

信仰與看不見的事物有關,希望來自不在眼前的事物。 Faith has to do with things that are not seen and hope with things that are not at hand.
歐洲中世紀神學家 阿奎納 Thomas Aquinas

12/29/2016

這世界會因你的以身作則,而不是你的意見而改變。 The world is changed by your example, not by your opinion.

這世界會因你的以身作則,而不是你的意見而改變。 The world is changed by your example, not by your opinion.
巴西作家 保羅科爾賀 Paulo Coelho

12/26/2016

教育不一定是高學歷,重要的是人生觀、價值觀,對部落和社會的使命。

教育不一定是高學歷,重要的是人生觀、價值觀,對部落和社會的使命。
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團長 馬彼得

孤獨這種流行病吞噬著我們的生命

紐約時報
孤獨這種流行病吞噬著我們的生命
DHRUV KHULLAR2016年12月23日


Damon Winter/The New York Times

社交孤立是一種不斷升級的流行病,人們日益認為它會對身體、精神和情感造成可怕的影響。

我和我的病人當時都知道他將不久於人世。

不是那種會拖上幾個月甚至幾年的瀕死狀態。他可能會在當天死去。也可能是明天。如果不是明天,那就是後天。我應該電話通知某個人,某個他想見到的人嗎?

這樣一個人不存在,他告訴我。沒有直系親屬。也沒有親密的朋友。他或許在南部有一個侄女,但他們好多年都沒交談過了。

在我看來,唯有他的孤獨所帶來的傷感,能壓過他的死亡所帶來的傷感。

每一天,我都會在生命的起點和終點看到這類情況的種種版本:一個年輕的男人在竭力對抗毒癮之際遭到友人的拋棄;一個上了年紀的女人靠茶和烤麵包片度日,再也不能清理她那雜亂的公寓。在這些時刻,唯一一件比承受嚴重病痛更糟糕的事情,似乎就是獨自承受嚴重的病痛。

社交孤立是一種不斷升級的流行病——人們日益認為它會對身體、精神和情感造成可怕的影響。自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說自己感到孤獨的美國成人的比例已經從20%上升到40%,整整多了一倍。

65歲以上的美國老人約有三分之一獨自居住,85歲以上者則有一半是如此。健康狀況差的人——尤其是有焦慮、抑鬱等情緒病的人——更有可能感到孤獨。想要談論重要的個人事務時,沒接受過大學教育的人最不可能找到傾吐對象。

一系列新研究表明,社會隔離對我們有害無益。社會交往較少的人睡眠模式會紊亂,免疫系統會發生變化,更容易出現炎症反應,體內壓力荷爾蒙的水平也更高。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孤獨會讓罹患心臟病和發生中風的風險分別增加29%和32%。

對來自70項研究和340萬人的數據進行了匯總的一項分析發現,處於社交孤立狀態的個人在接下來的7年內死亡的風險比普通人高30%,這種效應在中年人身上最為突出。

孤獨可能會讓老年人認知能力下降的速度有所加快,孤立的人過早死亡的風險比交際廣泛者多出一倍。這些影響的種子可以在很早的時候種下:即使調整了其他因素,處於社交孤立狀態的孩子在20年後的健康狀況也非常差。所有這些都表明,與肥胖、吸煙一樣,孤獨是導致早亡的重要風險因素。

關於社交孤立的事實證據頗為清晰。但人們對於該如何應對社交孤立還不甚瞭然。

孤獨是一個尤為棘手的問題,因為承認並宣示我們的孤獨會讓我們深深地感到羞恥。承認我們是孤獨的,就好像是承認我們在生活的某些最基本的方面遭遇了失敗:歸屬感,愛,依戀。它會觸及我們想要保全臉面的本能,從而讓求助變得更加困難。

在假期照顧住院治療的患者時,我對這一點看得尤為清楚。有些患者待在一個親友也沒有的房間裡打著點滴——壁掛式電視上放映的歡快的聖誕電影,尤為突顯了他們的孤獨。此外,不論住院與否,很多人都表示,他們在假期會感到更孤獨、更沮喪、更不滿。

新研究顯示,孤獨不一定是社交技巧糟糕、社會支持缺失的結果,但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由對社交提示不同尋常的敏感引發。孤獨的人更有可能對模糊的社交提示做出負面解讀,並進入一種自我保護的思維模式——從而讓問題變得更糟。這樣,孤獨就具有了傳染性:當一個人變得孤獨的時候,會退出自己的社交圈,導致其他人也如此行事。

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心理學教授約翰·卡奇奧波(John Cacioppo)博士對各種應對孤獨的方法進行了測試。他經研究發現,最有效的干預以應對「非適應性社會認知」為重點——意即幫助人們重新審視他們與人互動和感知社交線索的方式。他正與美國軍方合作,研究社會認知培訓如何能夠有助於減少士兵在服役期間和退役後的孤立感。

老年人的孤獨有著不同的根源——常常是由家庭成員從家裡搬走或者親密的朋友過世引起。


專家稱,理想狀態下,鄰居和社區會密切關注這樣的老年人,並採取措施減少他們的社交孤立感。通過提供公車票折扣或者特殊交通服務,確保他們有便捷的出行方式,可以幫助他們維繫社會交往。

應該鼓勵信教的老年人繼續定期參加宗教儀式。有能力照顧小動物的人或許會享受寵物的陪伴。住在離父母或者祖父母輩很遠的地方的人,可以拜託鄰居定期查看其狀況。

但更加有組織的項目也在湧現。例如,帕洛·奧爾圖醫療基金會(Palo Alto Medical Foundation)的保羅·唐(Paul Tang)博士受人人都能有所貢獻這一理念啟發,創建了一個跨越代際的服務交換項目,名為linkAges。

項目成員可以把自己想要求得幫助的事項發到網上:學吉他,找猜字遊戲玩伴,搭車去看醫生。然後其他人可以志願貢獻自己的時間和技能來滿足這些需求,再把相應的小時數「存進銀行」,等到他們自己需要幫助的時候便可以提現。

「在美國,幾乎連敲響鄰居的房門都需要一個好理由,」唐告訴我。「我們想打破這些藩籬。」

該項目目前在加利福尼亞州有數百名成員,最近收到了來自羅伯特·伍德·詹森基金會(Robert Wood Johnson Foundation)的一筆資助,打算向美國其他地區拓展。

「我們這些醫學界的人必須自問:我們是在控制血壓,還是在提升人們的健康狀況和幸福感?」唐說。「我認為只有做到後者才能做到前者。」

一系列研究日益表明,我們內心最深處的直覺是正確的:人與人的交往在人類的幸福感中居於核心位置。當關係變淡的時候,要靠我們所有人去維繫;當關係尚未建立的時候,要靠我們所有人去建立。

Dhruv Khullar是麻省綜合醫院的住院醫師,他也在哈佛醫學院任職。歡迎在Twitter上關注他。

12/25/2016

戰士是永遠追求光明的。他並不躺在晴空下享受陽光,卻在暗夜裡燃起火炬,給人們照亮道路,使他們走向黎明。

戰士是永遠追求光明的。他並不躺在晴空下享受陽光,卻在暗夜裡燃起火炬,給人們照亮道路,使他們走向黎明。
中國作家 巴金

真正充滿新發現的航程,不在於尋找新大陸,而是以不同的觀點看事情。 The real voyage of discovery consists not in seeking new lands but seeing with new eyes.

真正充滿新發現的航程,不在於尋找新大陸,而是以不同的觀點看事情。 The real voyage of discovery consists not in seeking new lands but seeing with new eyes.
法國作家 普魯斯特 Marcel Proust

12/21/2016

我感謝所有的原住民族朋友,是你們提醒了這個國家的所有人,腳踏的土地,以及古老的傳統,有著無可取代的價值。這些價值,應該給予它尊嚴。我請求所有國人,藉著今天的機會,一起努力來打造一個正義的國家,一個真正多元而平等的國家。

歷史的發展是,後來的這一群人,剝奪了原先這一群人的一切。讓他們在最熟悉的土地上流離失所,成為異鄉人,成為非主流,成為邊緣。一個族群的成功,很有可能是建立在其他族群的苦難之上。除非我們不宣稱自己是一個公義的國家,否則這一段歷史必須正視,真相必須說出來。然後,最重要的,政府必須為這段過去真誠反省,這就是我今天站在這裡的原因。

我要代表政府,向全體原住民族致上我們最深的歉意,過去400年來各位承受的苦痛和不公平待遇,我代表政府向各位道歉。

今天是「原住民族日」,中華民國政府第一次向原住民族道歉!總統蔡英文今天上午概述過去政權四百年來對原住民族造成的傷害,代表政府向原住民族說了十次道歉。公開道歉儀式邀請包括朝野立委等100名原住民代表參與。蔡英文強調,今天只是一個開始,「邁向和解的開始」。

蔡英文說,「我要代表政府,向全體原住民族致上我們最深的歉意,過去400年來各位承受的苦痛和不公平待遇,我代表政府向各位道歉。」她說,現今生活周遭還有一些人認為不需要道歉,這是她今天代表政府道歉最重要的原因,把過去種種不公平視為理所當人,今天在此要扭轉這情況。

蔡英文表示,為何要向原住民道歉,「這塊土地早有人居住,有自己的生活、禮儀等等,但來了一群人,剝奪原先這群人的一切,成為異鄉人、非主流,這段歷史要正視,政府要真誠反省。

蔡英文說,不敢要求原住民族現在就原諒,光是口頭的道歉是不夠的,她也宣示正式啟動「總統府原住民族轉型正義委員會」,這是國家和原住民的對等關係。

總統致詞全文

二十二年前的今天,我們憲法增修條文裡的「山胞」正式正名為「原住民」。這個正名,不僅去除了長期以來帶有歧視的稱呼,更突顯了原住民族是台灣「原來的主人」的地位。

站在這個基礎上,今天,我們要更往前踏出一步。我要代表政府,向全體原住民族,致上我們最深的歉意。對於過去四百年來,各位承受的苦痛和不公平待遇,我代表政府,向各位道歉。

我相信,一直到今天,在我們生活周遭裡,還是有一些人認為不需要道歉。而這個,就是今天我需要代表政府道歉的最重要原因。把過去的種種不公平視為理所當然,或者,把過去其他族群的苦痛,視為人類發展的必然結果,這是我今天站在這裡,企圖要改變和扭轉的第一個觀念。

讓我用很簡單的語言,來表達為什麼要向原住民族道歉的原因。台灣這塊土地,四百年前早有人居住。這些人原本過著自己的生活,有著自己的語言、文化、習俗、生活領域。接著,在未經他們同意之下,這塊土地上來了另外一群人。

歷史的發展是,後來的這一群人,剝奪了原先這一群人的一切。讓他們在最熟悉的土地上流離失所,成為異鄉人,成為非主流,成為邊緣。

一個族群的成功,很有可能是建立在其他族群的苦難之上。除非我們不宣稱自己是一個公義的國家,否則這一段歷史必須正視,真相必須說出來。然後,最重要的,政府必須為這段過去真誠反省,這就是我今天站在這裡的原因。

有一本書叫做「台灣通史」。它的序言的第一段提到:「台灣固無史也。荷人啟之,鄭氏作之,清代營之。」。這就是典型的漢人史觀。原住民族,早在幾千年前,就在這塊土地上,有豐富的文化和智慧,代代相傳。不過,我們只會用強勢族群的角度來書寫歷史,為此,我代表政府向原住民族道歉。

荷蘭及鄭成功政權對平埔族群的屠殺和經濟剝削,清朝時代重大的流血衝突及鎮壓,日本統治時期全面而深入的理番政策,一直到戰後中華民國政府施行的山地平地化政策。四百年來,每一個曾經來到台灣的政權,透過武力征伐、土地掠奪,強烈侵害了原住民族既有的權利。為此,我代表政府向原住民族道歉。

原住民族依傳統慣習維繫部落的秩序,並以傳統智慧維繫生態的平衡。但是,在現代國家體制建立的過程中,原住民族對自身事務失去自決、自治的權利。傳統社會組織瓦解,民族集體權利也不被承認。為此,我代表政府向原住民族道歉。

原住民族本來有他們的母語,歷經日本時代的同化和皇民化政策,以及1945年之後,政府禁止說族語,導致原住民族語言嚴重流失。絕大多數的平埔族語言已經消失。歷來的政府,對原住民族傳統文化的維護不夠積極,為此,我代表政府向原住民族道歉。

當年,政府在雅美族(達悟族)人不知情的情況下,將核廢料存置在蘭嶼。蘭嶼的族人承受核廢料的傷害。為此,我要代表政府向雅美族(達悟族)人道歉。

自外來者進入台灣以來,居住在西部平原的平埔族群首當其衝。歷來統治者消除平埔族群個人及民族身分,為此,我代表政府,向平埔族群道歉。

民主轉型後,國家曾經回應原住民族運動的訴求。政府做過一些承諾、也做過一些努力。我們有相當進步的「原住民族基本法」,不過,這部法律,並沒有獲得政府機關的普遍重視。我們做得不夠快、不夠全面、不夠完善。為此,我要代表政府,向原住民族道歉。

台灣號稱「多元文化」的社會。但是,一直到今天,原住民族在健康、教育、經濟生活、政治參與等許多層面的指標,仍然跟非原住民存在著落差。同時,對原住民族的刻板印象、甚至是歧視,仍然沒有消失。政府做得不夠多,讓原住民族承受了一些其他族群沒有經歷過、感受過的痛苦和挫折。為此,我要代表政府,向原住民族道歉。

我們不夠努力,而且世世代代,都未能及早發現我們不夠努力,才會讓各位身上的苦,一直持續到今天。真的很抱歉。

今天的道歉,雖然遲到了非常久,卻是一個開始。我不期望四百年來原住民族承受的苦難傷害,會只因為一篇文稿、一句道歉而弭平。但是,我由衷地期待,今天的道歉,是這個國家內部所有人邁向和解的開始。

請容我用一個原住民族的智慧,來說明今天的場合。在泰雅族的語言裡,「真相」,叫做 Balay。而「和解」叫做Sbalay,也就是在Balay之前加一個S的音。真相與和解,其實是兩個相關的概念。換句話說,真正的和解,只有透過誠懇面對真相,才有可能達成。

在原住民族的文化裡,當有人得罪了部落裡的其他人,有意想要和解的時候,長老會把加害者和被害者,都聚在一起。聚在一起,不是直接道歉,而是每個人都坦誠地,講出自己的心路歷程。這個說出真相的過程結束之後,長老會要大家一起喝一杯,讓過去的,真的過去。這就是Sbalay。

我期待今天這個場合,就是一個政府和原住民族之間的Sbalay。我把過去的錯誤,過去的真相,竭盡所能、毫無保留地講出來。等一下,原住民族的朋友,也會說出想法。我不敢要求各位現在就原諒,但是,我懇請大家保持希望,過去的錯誤絕不會重複,這個國家,有朝一日,可以真正走向和解。

今天只是一個開始,會不會和解的責任,不在原住民族及平埔族群身上,而在政府身上。我知道,光是口頭的道歉是不夠的,政府從現在開始,為原住民族所做的一切,將是這個國家是否真正能夠和解的關鍵。

我要在此正式宣布,總統府將設置「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我會以國家元首的身分,親自擔任召集人,與各族代表共同追求歷史正義,也會對等地協商這個國家往後的政策方向。

我要強調,總統府的委員會,最高度重視的,是國家和原住民族的對等關係。各族代表的產生,包括平埔族群,都會以民族和部落的共識為基礎。這個機制,將會是一個原住民族集體決策的機制,可以把族人的心聲真正傳達出來。

另外,我也會要求行政院定期召開「原住民族基本法推動會」。委員會中所形成的政策共識,未來的政府,會在院的層級,來協調及處理相關事務。這些事務包括歷史記憶的追尋、原住民族自治的推動、經濟的公平發展、教育與文化的傳承、健康的保障,以及都市族人權益的維護等等。

對於現代法律與原住民族傳統文化,有些格格不入的地方,我們要建立具有文化敏感度的「原住民族法律服務中心」,透過制度化的設計,來緩和原住民族傳統慣習和現行國家法律規範之間,日益頻繁的衝突。

我會要求相關部門,立刻著手整理,原住民族因為傳統習俗,在傳統領域內,基於非交易的需要,狩獵非保育類動物,而遭受起訴與判刑的案例。針對這些案例,我們來研議解決的方案。

我也會要求相關部門,針對核廢料儲存在蘭嶼的相關決策經過,提出真相調查報告。在核廢料尚未最終處置之前,給予雅美族(達悟族)人適當的補償。

同時,在尊重平埔族群的自我認同、承認身分的原則下,我們將會在九月三十日之前,檢討相關法規,讓平埔族身分得到應有的權利和地位。

今年的十一月一日,我們會開始劃設、公告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部落公法人的制度,我們已經推動上路,未來,原住民族自治的理想,將會一步一步落實。我們會加快腳步,將原住民族最重視的「原住民族自治法」、「原住民族土地及海域法」、「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等法案,送請立法院審議。

今天下午,我們就要召開全國原住民族行政會議。在會議中,政府會有更多政策的說明。以後每一年的八月一日,行政院都會向全國人民報告原住民族歷史正義及轉型正義的執行進度。落實原住民族基本法,達成原住民族的歷史正義,並建立原住民族的自治基礎,就是政府原住民族政策上的三大目標。

我要邀請在場的、在電視及網路轉播前的全體原住民族朋友們,一起來當見證人。我邀請大家來監督,而不是來背書。請族人朋友們用力鞭策、指教,讓政府實現承諾,真正改進過往的錯誤。

我感謝所有的原住民族朋友,是你們提醒了這個國家的所有人,腳踏的土地,以及古老的傳統,有著無可取代的價值。這些價值,應該給予它尊嚴。

未來,我們會透過政策的推動,讓下一代的族人、讓世世代代的族人,以及台灣這塊土地上所有族群,都不會再失語,不會再失去記憶,更不會再與自己的文化傳統疏離,不會繼續在自己的土地上流浪。

我請求整個社會一起努力,認識我們的歷史,認識我們的土地,也認識我們不同族群的文化。走向和解,走向共存和共榮,走向台灣新的未來。

我請求所有國人,藉著今天的機會,一起努力來打造一個正義的國家,一個真正多元而平等的國家。

謝謝大家。

12/19/2016

最強大的兩大戰士就是耐心與時間。 The two most powerful warriors are patience and time.

最強大的兩大戰士就是耐心與時間。 The two most powerful warriors are patience and time.
俄國文豪 托爾斯泰 Leo Tolstoy

美必須以高尚的道德為根基,才是「真善之美」。沒有道德的美,就像花瓶裡的花,很快就枯謝。

美必須以高尚的道德為根基,才是「真善之美」。沒有道德的美,就像花瓶裡的花,很快就枯謝。
佛陀教育基金會創辦人 淨空法師

別以收成,而是播下的種子,來評價你的每一天。 Don’t judge each day by the harvest you reap but by the seeds you plant.

別以收成,而是播下的種子,來評價你的每一天。 Don’t judge each day by the harvest you reap but by the seeds you plant.
《金銀島》作者 羅伯路易斯史蒂文森 Robert Louis Stevenson

你的任務不是預知未來,而是造就未來。Your task is not to foresee the future,but to enable it.

你的任務不是預知未來,而是造就未來。Your task is not to foresee the future,but to enable it.
《小王子》作者聖修柏里 Antoine de Saint-Exupery

我們如果沒有和平,只因為我們忘記屬於彼此。 If we have no peace, it is because we have forgotten that we belong to each other.

我們如果沒有和平,只因為我們忘記屬於彼此。 If we have no peace, it is because we have forgotten that we belong to each other.
天主教聖人 德蕾莎修女 Mother Teresa

大河就是大河

龍應台

在港大演講“一首歌,一個時代”之前,我特別對身邊台灣和香港朋友們做了“微調查”,問他們:“你的啟蒙歌是什麽?” “啟蒙”,不一定得是兒時聽到學到的歌,而是,迴首想想什麽歌對你自己的成長歷程有著特別的意義。

幾乎每一個人都得認真地想一想才給得出答案。世代不同,答案不一樣。在台灣,老一輩的,也許會說出一首抗日時期的愛國歌曲,譬如《家在山那邊》或者1945年之前的一首日本民謠。年輕的有的提到像《橄欖樹》這類的校園民歌,有的提及正活躍當下的周傑倫。

香港的朋友,一番沉吟之後,往往想到的是英文歌。好幾個朋友選的都是約翰•列儂的Imagine。那充滿人道主義理想色彩的歌,感動了太多青春易感的心,而這首歌,列儂自己說,內容“幾乎就是個共產主義宣言”。

於是我最後決定,演講就從幾首歌詞內容經過多重意義轉換的外文歌曲說起。尤其是南斯拉夫電影《橋》的主題曲《啊朋友再見》,從農民的耕作民謠轉換成游擊隊歌曲,到了七十年代,透過電影的力量風靡了整個中國。

1940年代為了紀念被國民政府鎮壓而遇難的學生所寫的歌,輾轉到台灣變成了五十年代白色恐怖犧牲者步向刑場前的告別哀歌。歌曲,因為時空更替,與不同的集體記憶接軌而產生完全不同於初衷的意義,但是每一個意義都是真實的。

可容上千人的港大禮堂當天是滿座,大概一半港人,一半陸生,少許台灣人和其他地區的華人。聽眾合唱了好幾首歌,台灣人用國語合唱《綠島小夜曲》,一首包裝在愛情里的政治抗議歌;香港人用粵語合唱《友誼之光》,兩曲其實是同一首歌。當坐在第一排的周偉立教授回答說,他的啟蒙歌是《我的祖國》時,站在臺上的我,腦海如電光石火般閃過好些念頭。

第一個念頭就是,這是一首“紅歌”,身為大學副校長的周偉立在一千個師生面前不避諱地說自己的啟蒙歌曲是一首“紅歌”,需要勇氣。

但我欣賞他的誠實。七十年代的香港,尤其是七十年代的香港大學,所處的氛圍曾經被稱為“火紅的年代”,就如同1971年列儂發表的Imagine所傾訴的,那時的港大學生,在英國帝國統治的陰影中,是多麽憧憬那個紅色的“祖國”可以帶來公平正義和民族自尊。周偉立所說的“師兄們”,就是那“火紅的年代”里擁抱著純真信仰的一整代年輕人。他的“啟蒙”來自那個年代對理想最熱切、最激情的追求,由一首歌來代表,在他脫口而出的那一個剎那,我就懂了。

可是這首歌我沒聽過——我想聽,而且這一半陸人一半港人的場內,各自都有自己堅持的信念和立場,聽一首對方深愛但是自己不識的歌,不是最好的傾聽嗎?演講的最終目的,其實不在於講,而在於傾聽。

我的念頭全部都在一瞬間閃現:不管在本地政治正確不正確,讓我們聽聽這首歌吧。於是我當場邀請大家一起合唱。

聽眾開始唱時還有點害羞,零零落落的,但是旋律的優美有一種感染力,一會兒就唱開了。歌聲流盪,化解心中原有塊壘,坐在一旁不相識的人在唱歌時相視而笑,是多麽美好的事,我於是讓大家合唱的時間拉長一點,雖然演講時間已經所剩無幾。讓我驚訝的是,原以為大陸人之間會有代溝——也許年輕人不太會唱,但是發現年輕人一樣純熟地唱;原以為港人可能不太會,發現港人能唱的也很多。

一首歌,在不同的時空里,撞見不同的記憶,就產生不同的情愫和意義。在港大大堂里一千人坐在一起唱歌的那幾分鐘,在當下的情境里,唱的就是大河波浪,詠的就是稻花白帆,歌所帶出來的個人記憶當然不同,可能是往日初戀,可能是家國情懷,可能是某種不堪迴首,可能什麽都沒有,就是那簡單美麗的旋律;那是非常純凈的幾分鐘。

歌的意義會轉換,歌的溫柔力道強於刀劍,正好是我整個演講的核心。

有時候,真的,大河就是大河,稻花就是稻花罷了。

12/10/2016

知識還是不是力量

日本經濟新聞

我們小的時候,很多人在日記本的扉頁喜歡寫上「知識就是力量」,那時的人有一種強烈的求知欲。最近回國出差,在高鐵上,我來回走動居然沒有看到一個讀書看報的,今天的中國,大部分人可能應該在日記本的扉頁寫上「金錢就是力量」,當然,寫日記的已經很少很少了。我24歲來到日本這個接近社會主義的資本主義國家自費留學,當時的經歷讓我深知金錢的重要性。我要求學,可是沒有錢不行,所以每天還要去勤工儉學。好在我沒有把打工掙錢和讀書求知的順序搞顛倒,我很幸運的是直到今天我都在做一份以讀書為主的工作。

很多年以前,去上海出差和幾個朋友到上海市政府拜會汪道涵先生(原上海市長),一見面,汪先生就慈眉悅目地説:「你們幾個是經濟學家,請問最近有什麼經濟學著作推薦我學習學習?關於經濟學研究有什麼新的動向?」那時汪先生已經從海協會會長退下,在家療養,可是求知欲遠遠比一般年輕人旺盛。

在日本的諸多城市當中,我比較不太喜歡的是大阪這個城市,他們見面打招呼喜歡説「賺了嗎?」這是一座商人氣息很濃的城市,上海也是商人氣息很濃的城市,商人氣息濃的城市不僅僅因為求知的人少,而且因為我本身就不喜歡商人,白居易説:商人重利輕別離。

説實話,我自己當年到日本留學,讓我興奮的是日本很早就把中國和歐洲的全套的歷史、哲學和文學的著作都不加刪節地翻譯成了日語。而日本的所有的圖書館都是對所有人開放的。小的時候,大喇叭裏經常高喊批判一個叫孟德斯鳩的人。我壓根不知道這個姓孟的何許人也,所以也就沒往心裏去,簡單的説,跟我沒關係。

到日本留學讀研究生的時候,讀到《法的精神》,我太震驚了,人類文明的精華;後來,又去讀托克威爾的《大革命與舊體制》,一連讀了三遍。我不得不説,文革時的中國人在人類文明面前太傲慢了,傲慢到無知,亦或可是説因為無知才傲慢。

我反覆説,我不和商人打交道,同時也不和官員交朋友。很多時候,權力比金錢更糟糕,因為權力很容易地就把人變成了魔鬼。熟悉官場的人都知道,那裏面充斥著無知、霸道、蠻橫。在官場上道理總是屬於權力最大的那個人的。更要命的是,今天的中國,權力欲和金錢欲牢牢的交織在一起了,社會的價值觀被深深地扭曲。

在國內的一家商場裏等電梯,旁邊走過來一對年輕的情侶,他們談戀愛的話題居然是利潤和成本,還有條件。後來我問一個身邊的年輕朋友:「現在還有沒有為了愛情結婚的?」他説:「沒有。」這種對話也許有點極端,但應該反應了今天中國社會的現實。不是為了愛情結婚,那就不能叫談戀愛,應該叫談條件結婚。

幾年前央視記者在大街上採訪,問人家:「你幸福嗎?」被吐槽。今天的中國人考慮的不是幸福不幸福,而是不要落伍。在中國攀比一直是推動經濟泡沫的動力,而中國人的攀比心理愈演愈烈,比收入、比住房、比官位······。中國的家長喜歡説:「我的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所以,中國的孩子從很小就被教育和灌輸去和別人鬥。

我去過很多國家,在那裏看到的孩子,大多數享受著他們的童真和快樂。有一次問一個參加奧數的北京男孩:「你抓過蛐蛐嗎?」他的回答是:「叔叔,那是什麼?」今天的孩子的童年太蒼白了,沒有一點精彩。

我不明白的是,一個不重視知識的民族,為什麼還非要去爭一張文憑。有朋友告訴我:「今天的中國人情商太低」。那,我要問:「今天的中國人智商高嗎?」我看過一個統計,13億6000萬中國人每年人均讀書0.26本。如果這個統計是真的,那就太恐怖了。

中國的官員通常喜歡在外國人面前誇口:「中國是文明古國」。這些官員説的真好,中國的確是文明古國,但今天的中國很難説是一個文明的國家,要成為一個文明的國家首先要全民重視知識。

柯隆 簡歷

富士通綜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員、靜岡縣立大學特聘教授。出生於中國南京。86年畢業於南京金陵科學技術學院日本專業,88年旅日後進入愛知大學法經學部學習,92年畢業後進入名古屋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深造,94年碩士課程(經濟學)畢業。98年10月,富士通綜研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2005年6月,同總研經濟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員。06年起擔任主席研究員。

成功沒有秘訣,而是準備、努力工作、從錯誤中學習的結果。 There are no secrets to success. It is the result of preparation, hard work, and learning from failure.

成功沒有秘訣,而是準備、努力工作、從錯誤中學習的結果。 There are no secrets to success. It is the result of preparation, hard work, and learning from failure.
美國前國務卿 鮑爾 Colin Powell

成功,未必是打敗多少人,而是能幫助多少人。

成功,未必是打敗多少人,而是能幫助多少人。
台灣6.0希望工程創辦人 沈芯菱

教育就是學習你甚至都不知道你不知道的事。 Education is learning what you didn’t even know you didn’t know.

教育就是學習你甚至都不知道你不知道的事。 Education is learning what you didn’t even know you didn’t know.
美國歷史學家 伯斯汀 Daniel J. Boorstin

12/01/2016

好的行為為自己帶來力量,同時鼓舞他人也有好行為。 Good actions give strength to ourselves and inspire good actions in others.

好的行為為自己帶來力量,同時鼓舞他人也有好行為。 Good actions give strength to ourselves and inspire good actions in others.
古希臘哲學家 柏拉圖 Pla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