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2012

心中的清淨的蓮花

證嚴法師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朵清淨的蓮花,
都有無量的智慧,
把良知啟發出來,
則福慧果報無量!

佛陀在人間,
無非是想要教導眾生自覺有與他同等的這份智慧,
也要教導眾生與佛有同樣的自性,
都能進修慈悲與智慧。

學佛必須要遵守佛陀教導我們的三個原則:戒、定、慧。
戒是生活行動的宗旨,
用來訓誡我們的心不做壞是;
行為不發生差錯,心就有定力,
精神就會統一,如此可產生智慧。

心有定力,智慧自然產生。
人常為外境所影響,即是定力不夠,
學佛即是要定。

〔定〕用現代話講,
就是莊敬自強。
有智慧的人,
所帶走的是覺悟了之後的有情。

聰明不一定具有智慧,
但是智慧一定包括聰明;
聰明只是一種計量利弊得失的能力,
貪婪詭詐也是聰明的象徵。
聰明的人得失心重,
有智慧的人則勇於捨得。

同樣一個〔得〕字,
有〔捨得〕,也有〔得失〕,
兩種完全不同的心境。
有智慧的人就能夠捨,
能〔捨〕也就有〔得〕,
能得無限的快樂;
不能〔捨〕就會有〔失〕,
失去了心境的安寧。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智慧是從人與事之間磨練出來的,
若逃避現實,離開人與事,
便無從產生智慧。
能付出愛心就是福,能消除煩惱就是慧。

智慧與煩惱好像手心與手背。
其實兩者在同一隻手上,但手背無法拿東西,
若反過掌來用手心,則雙手萬能。

善是利益,惡是損害。
一念之非即種惡因,
一念之是即得善果。

心田要多播善的種子,
多一粒善的種子,就可減少一根雜草。
土地不耕種,則必雜草叢生;
所以行善要日日行、時時行,
不斷去行,
哪怕是舉手頭足之間也要存有一份善念。

做好事並不是為求名,也不是為求功德;
抱著〔盡本分〕的心去做好事,
才是真正的好是、才是至誠無私的善事。

善事的意思是適度、剛剛好。
不偏不倚、不極端、
愛的不會太過分,
也不會產生怨恨心;
在人與人之間沒有不平等的分別心。

對自己所愛的人,
能以智慧斷除佔有的感情,
對自己不愛的人或不投緣的人,
能儘量善解,
以好的心念去對待人。

あざみの歌

あざみの歌  倍賞千恵子
http://youtu.be/DW4upkF_aBY

在山上有著山的憂愁
在海中有著海的悲哀
何況在心中花園
盛開的山薊花也有憂愁與悲哀     
比高山上百合花
更隱藏秘密的夢而全心全意
鮮紅地燃燒的那姿態
山薊有我深深的思念
可愛的花啊!你是山薊花    
動心的花啊!你是山薊花
命運的小徑是永無盡頭
至少在我們的心中飄香吧

1/27/2012

鑰匙

李家同

我的車鑰匙鍍了一種特別的金屬,上面還刻了我的名字,我打高爾球的俱樂部裡,特別給我一把鑰匙,表示我是他們的特級會員,可以使用他們的貴賓室。我做了總經理以後,又拿到了一把總經理專用洗手間的鑰匙。我知道美國有些大亨還有自己的電梯,可惜台灣不行這一套,否則我又可以多一把鑰匙。

我服務的公司常常會為了表示他們的熱心公益而捐錢給慈善機構,雖然錢捐得不多,可是老板卻總要派人先去看一下這些慈善機構,這次老板在考慮要不要捐錢給一個老人院,我是這個公司的總經理就被派去參觀一下。

老人院在鄉下,一看就知道辦得很好,在裡面的老人全是窮人,沒有親人照顧,當然也不交任何費用。老人院的支出全靠社會熱心人士的捐款,也有很多的義工來幫忙。

就在我四處張望的時候,一位在替老人餵食的中年人忽然叫我「李家同」,我感到他有點面善,可是怎麼樣也想不起來他是誰。這位中年人看到我的迷惘表情,索性自我介紹了,「你一定不認得我了,我是梅干菜小姜。」

這一下我記起來了,小姜是我大學的同學,一位成天快快樂樂的小子。他好吃,而且特別喜歡梅干菜燒肉,我們因此給他取了一個綽號「梅干菜小姜」,他對這個綽號絲毫不在乎,覺得這個綽號很有趣。

小姜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也沒有什麼驚人的言論。惟一和大家不同的是他很喜歡替窮人服務,他三年級以後就住校外。有一次,他突然在他住的地方收容了一位流浪漢,本來是他跑到流浪漢睡覺的地方去照顧他,後來這位流浪漢生病了,小姜就將他帶到他住的地方去,每天給他東西吃,可是病情越來越重,小姜慌了起來,我們幾個人終於找到一家醫院願意收容他,最後也在醫院裡去世。

小姜要替窮人服務,當然因為他的宗教信仰,奇怪的是他從不傳教,至少從來沒有向我們傳過教,可是我們都知道他信的是什麼教。

小姜唸過研究所,當完兵以後,在一家電子公司做事,三年以後,他失蹤了,誰也弄不清楚他到那裡去了,我知道他曾去過印度。這一失蹤,有十幾年之久。

小姜目前衣著非常地破舊,沒有襪子,一雙便宜的涼鞋。他看到我,高興得不得了,可是他一定要我等他工作完畢以後才能和我聊天。

等所有的老人吃過以後,小姜也吃飯了。我注意到他吃的是老人吃剩的飯和菜,心中正在納悶,醫院的負責人過來向我解釋:「李先生,姜修士參加的修會很特別,他們好像只吃別人剩下的菜飯,姜修士飯量很大,而且我們感到他很好吃,一再給他準備好的飯菜,他都拒絕,只有除夕在吃年夜飯的那一頓,他會和我們大家一起吃,看到他一年一次的大吃大喝,平時只肯吃剩菜,我們都難過得不得了,可是一點辦法也沒有。」我想起小姜過去好吃的樣子,簡直不能相信這個吃剩飯菜的就是小姜。

小姜終於可以離開了,我們久別重逢,本來應該去找一家咖啡館去聊天,可是我注意到小姜一付窮人的樣子,實在不知道該到那裡才好。我說小姜像個窮人,不僅僅是說他穿得很普通,很多大學生不也是穿得破破爛爛嗎?奇怪的是,小姜變得黑黑壯壯的,說老實話,有點像在街上做粗活的,這副模樣我們該到那家咖啡館去?

小姜看到我的窘態,立刻想出一個辦法,我們到他住的地方去吹牛。

小姜住在台北市,相當破的地方,我注意到他沒有用鑰匙就打開了門,顯然他的門沒有上鎖,小姜告訴我,他的修會有一個規矩,男修士住的地方必定不可加鎖,以保證這些修士一貧如洗。我一看小姜的住處,嚇了一跳,可以算得上現代化器具的只有一具小型的收音機和一個小型的瓦斯爐,一個燈泡從屋頂上吊下來,電視機、電風扇、電冰箱、桌子和椅子都沒有。地上有被子和枕頭,看來小姜不會被凍壞。衛浴設備更是簡單得無以復加。

房間裏有一些祈禱的書,都放在地上。

小姜告訴我從來不會有人進來偷東西,可是仍有人會送些東西來,就比方說今天有人送他一包吃的。我打開一看是做三明治切下來的麵包皮,他們這種修士是不能吃整片麵包的,可是麵包店每天要切下大批麵包皮做三明治,小姜和他們約法三章,專門吃這些麵包皮。十幾年來,小姜沒有吃過任何一片整片的麵包。

我問他為什麼要如此刻苦?小姜說他過去常去服務窮人,總覺得和他們格格不入,有一種由上而下的感覺。虧得在印度,發現了這個修會,他們不僅要服務窮人,也要使自己變成了窮人,自從他參加了這個修會以後,他的服務工作順利多了。他說他過去替窮苦的老人洗澡的時候,常覺得不自然,現在已經完全沒有這種感覺了。

我忍不住問他會不會很想吃梅干菜燒肉?他說他豈只常想而已,他還常常夢到有梅干菜燒肉吃,醒來慚愧不止,可是也因為如此,他的「刻苦」才有意義,如果七情六慾都沒有了,這都不是犧牲了。他還說了一些我聽不懂的道理,好像是說他在替世界上所有人犯的罪做補贖。人類越有人做壞事,他就越要做些刻苦。說實話,我不太懂這是怎麼一回事,可是我瞭解他的一切作法是根據他的宗教,他一定相信人類的壞事加起來以後會被他的犧牲所抵銷掉。

小姜告訴我他曾經去山地住過整整一年,這也就是他皮膚變黑而且體格變壯的原故,這一年下來,他的樣子很像窮人了,可是他很坦白地告訴我,他畢竟不是生下來就是窮人,因此有時候有些有錢人的想法,比方說,每次走過網球場,就想進去痛痛快快打一場網球,可是他沒有襪子,沒有球鞋,更沒有球拍。而且由於他一再要告訴自己是個窮人,因此一直沒有打過網球。

小姜還告訴我一件事,他在這十幾年內,事實上曾吃到兩塊梅干菜燒肉,他當場吃了三大碗飯,也永遠忘不了吃梅干菜燒肉的年月日。

我發現小姜仍是小姜,一點也沒有變,仍是個嘻嘻哈哈快快樂樂的小子。他告訴我,他不敢和老朋友聯絡,怕大家可憐他,可是每晚必定為我們祈禱,他也問了我的情形,發現我的事業不錯,衷心地替我高興。自始至終,小姜沒有任何一種自以為特別的表情,更沒有一點暗示我庸俗的意思。

我和小姜殷殷道別,他要趕去替流浪漢服務,我識相地不用我的豪華轎車送他,畢竟他已非常不習慣乘坐私人汽車了。

我要找汽車的鑰匙,偏偏拿出了一大堆別的鑰匙。到最後才拿出車子的鑰匙,小姜站在旁邊看到我一串一串的鑰匙拿出來,覺得好有趣,他拍了一下我的肩膀,「小李,搞什麼名堂,怎麼會有這麼多的鑰匙?」

小姜走了以後,我站在街上發呆。我的確擁有好多的鑰匙,這些鑰匙都代表我的社會地位。比方說,我的車鑰匙鍍了一種特別的金屬,上面還刻了我的名字,我打高爾球的俱樂部裡,特別給我一把鑰匙,表示我是他們的特級會員,可以使用他們的貴賓室。我做了總經理以後,又拿到了一把總經理專用洗手間的鑰匙。我知道美國有些大亨還有自己的電梯,可惜台灣不行這一套,否則我又可以多一把鑰匙。

小姜呢?他一把鑰匙也沒有,可是如果今夜他出了車禍,天使一定會從天降下,將一把開啟天國之門的鑰匙給他。

我擁有這麼多足以讓我炫燿自己社會地位的鑰匙,可就缺了這最重要的一把。

素食電子書



斷捨離

山下英子

什麼是「斷捨離」?

歡迎各位進入「斷捨離」的世界,我是雜務管理諮詢師山下秀子。雜務管理諮詢師?咦?這究竟是什麼樣的工作呢?大家一定一頭霧水吧?畢竟自稱雜務管理諮詢師的人,全世界也只有我一個而已。

雜物的英文是「clutter」,指的就是不要的廢物。

我的工作,就是建議、協助客戶重新審視佈滿住宅中的物品,從自問和物品之間的關係開始,讓客戶丟掉現在的自己覺得「不需要、不舒服、不愉快」的物品。最後,住宅整理乾淨了,客戶也能順便和心中的廢物說再見。沒錯,住宅和內心雜物的顧問,這就是我的工作。

接著是這本書的書名「斷捨離」。我想這是各位不太常聽到的辭彙。斷捨離,日文發音是Danshari,請各位試著張開口,發出聲音說說看喔。這個字應該很具衝擊性,鏗鏘有力吧。一言以蔽之,斷捨離就是透過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讓人生舒適的行動技術。換句話說,就是利用收拾家裡的雜物來整理內心的廢物,讓人生轉而開心的方法。

總而言之,就是經由整理從「看得見的世界」走向「看不見的世界」。為此,各位要採取的行動就是

「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

「捨」=捨去多餘的廢物

而不斷重複「斷」和「捨」到最後,得到的狀態就是

「離」=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斷捨離和單純的打掃、整理不一樣,不須以「好可惜喔」、「還能用嗎」、「不能用了嗎」為思考重點,而要自問「這個物品適合自己嗎」,也就是說,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斷捨離就是利用「物品和自己的關係」為主軸,取捨選擇物品的技術。不是「這個物品經常使用」→「留下來」,而是「我要用」→「必要」的思考模式。主詞永遠都是自己,時間軸則永遠都是「現在」。現在對自己來說不需要的物品就儘管放手,只選擇需要的物品。這個動作會讓各位從「看得見的世界」走進「看不見的世界」,最後就能夠深入了解自己了。這麼一來,連心靈都會完全輕鬆起來,能夠肯定最初原本的自己。

到今天為止,我持續以「斷捨離」為主題舉辦了將近八年的講座,在這段期間,我不知道看過多少聽講者的人生出現了加速度變化。雖然只是一古腦兒地把物品丟掉,但是斷捨離不可思議的地方,就是會帶來「行動變貌」。有時候,甚至還會讓人生出現急轉彎,換工作、辭職、遷居、搬家、結婚、離婚、再婚……,就像是打開了蓋子,將不知不覺之間封閉在其中的力量釋放出來,也像是製造一個讓每個人都能重新回歸原本人生態度的契機。點燃當事人的人生導火線,活出熾熱的生命力,說起來跟扣板機很類似,這就是斷捨離有趣的地方。

我是在大約二十年左右前和「斷捨離」相遇的。當我前往高野山的寺廟寄宿時,我看見修行僧侶們對於必需品珍惜使用的態度,並將各個角落都清掃得乾乾淨淨,營造出令人神清氣爽的日常空間,那是一種與飯店不同感覺的清爽舒適。當時,雜誌和電視上正好吹起了「收納術」風潮,非得將堆到滿出來的東西詳細地分類、整理、收納,就沒辦法進行整理──這就是我們的生活。仔細想想,我們的生活可說是連續不斷的「加法」,這個也想要、那個也想要,走上街,四處都充斥著物品。然而無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我們是不是連「讓自己混亂的物品」都扛上肩頭了呢?

近距離觀察高野山的生活,讓我察覺將加法生活轉換為減法生活的重要性,而最後引出的結果,就是我過去在瑜伽道場習得的「斷行」、「捨行」、「離行」,這是為了斬斷欲望,離開執著的修行哲學。能不能將焦點放在物品和人類的關係,進而展開行動呢?這麼思考之後,我得到的就是「斷捨離」。到了現在,原本很不擅長整理東西的我,卻可以開設斷捨離這種減法解決法的講座指導別人,人生真的很不可思議。

我們的生活,是由日常生活中平凡無奇的家事構築而成,因此,要讓生活擁有「清爽的環境=神聖的空間」,是不是從平常開始,就必須反覆進行維持呢?用不著閉上眼睛,也不用打坐,面對物品就是面對自己,整理房間就是整理自己。並非心靈改變了行動,而是行動為心靈帶來了變化,只要行動,心靈就會跟上腳步。換句話說,斷捨離就是「動禪」。

那麼具體來說,「斷捨離」是什麼樣的過程呢?與其說是過程,其實只要了解思考模式,就會開始「察覺」,接下來的程序就會自己啟動,試過的人都會無可自拔地持續斷捨離。很多人對「整理」這種代表義務的字眼感到很有壓力,不由自主地想要逃避,然而他們卻說「斷捨離就沒問題!」這也是理所當然的,畢竟這是將被埋沒的自己挖掘出來的工作。

希望能讓更多人知道斷捨離,這樣一來他們的人生也能變得輕鬆舒適。還有,我也希望能讓這個充滿物品的社會中,只有最低限度的必要物品出現在必要的場合,說穿了,就是促進生活的循環和代謝!

斷捨離會很奇妙地成為習慣,能夠讓人了解自我,而且最重要的就是,能夠加速良好的變化!現在就讓我們來 斷捨離吧!

「斷捨離」是「不整理的整理法」

先讓我來說明一下斷捨離的定義。因為只要了解這個機制,就能激起鬥志,所以非常重要。舉例來說,當有人要我們「把房間弄乾淨」時,我們會從什麼地方開始下手呢?要把房間弄乾淨,大家應該會想到「收拾」、「整理、整頓」、「打掃(清掃、擦拭、打亮)」等等。可是,「收拾」和「整理、整頓」有什麼不一樣呢?出乎意料的是,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
在斷捨離,我們極為重視「收拾」,因此要給它一個明確的定義。

「收拾」 篩選必要物品的工作。篩選時的關係軸是「自己和物品的關係」,以及「現在」這個時間軸。也就是說,試問這個物品和自己現在的關係是否還存在,進而選擇。

大家是不是覺得很驚訝?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都漫不經心地「整理」,但若是關係軸和時間軸不到位,就算進行整理也沒辦法區別必要物品和廢物。有些別人送的東西,明明不喜歡卻又捨不得丟;有些則是覺得「總有一天會用到」而留著,卻又很難用到;還有一些即使知道和垃圾沒兩樣,還是放著不管……。這些物品的軸心,已經偏差到「物品和別人」,以及「未知的將來」、「一去不復返的過往」了。其實大體上來說,利用斷捨離處理的大部分情況,都是基於這種概念來整理收拾。總而言之就是丟掉=「捨」。把物品裝進垃圾袋塞進儲藏室,並不叫做整理,只不過是把物品放到看不見的地方罷了,只能算是移動。斷捨離的重點,就是將物品趕出屋外。如果貫徹「捨」這個動作,就會出現只有對於現在的自己來說最必要、最適合,仍舊有存在價值的物品,才會被留在這個空間裡。

而時間就是「現在」,因此這些具有存在價值的物品會經常更新=新陳代謝。只要認真整理收拾,自然也能樂於更換物品,原因在於您已經清楚知道自己的生活有多少多餘的東西,最後只想留下真正喜歡、必要的東西,這就是「斷」的狀態。所謂斷捨離的定義,就是在實行這個「斷」和「捨」之後,進而放開對物品的執著,處於輕鬆自在的狀態(=離)。
為什麼是「不整理的整理法」

進行斷捨離之後,所謂的「整理房間」就變得不再需要了,因為您已經不會胡亂堆積物品,也會經常更換必要的物品。而且,本來「整理」這個字就伴隨著某種義務感,可以的話根本就「不想去做」。斷捨離可以讓您擺脫這個問題,執行起來也不會讓人感覺討厭、麻煩。只擁有真正的必需品,這樣的狀態令人神清氣爽、心情舒適愉快,日後僅需要維持這種狀態即可,而您也會不自覺地想這麼做。因此,體驗過的人都不會再說「整理」了,大家說的都是「斷捨離」。原本是討厭的事情、義務,然而經過斷捨離之後,這個觀念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

所以這或許也可說成「不需要整理的整理法」。非整理不可的物品,就某種意義來說算是我們的敵人,畢竟它的存在讓我們煩惱。只要除去這些物品,讓住家環境只存在適合我們的物品,這樣一來房間裡的東西全會成為自己的力量,最後,自然可以長保清爽的心情。

從實踐到意識改變的進程

在大致了解斷捨離的流程之後,我先整理一下我們的思考模式是如何轉變的。

首先,在初期階段的「捨」作業,徹底實行篩選物品。一開始的時候一定會有些迷惘,畢竟要開始用和以往不同的判斷方式來看物品。好不容易狠下心來將衣服放進垃圾袋裡,決定丟掉之後,「等一下喔,搞不好之後還會穿到」像這樣的情緒又會猛然湧上來,這就是正視迷惘的開始。由於迷惘的緣故,接下來的程序便窒礙難行,物品還是多而繁雜。即便如此,只要繼續努力重複斷捨離,和「好可惜」這個情緒格鬥,判斷物品要、不要的速度就會一點一點加快,「好可惜」也不再是藉口了。

接著來到懂得整潔與果斷的進程,這個時候,就漸漸能用「那個人應該用得到,送給他吧」、「就算留下來,也沒有人會用」這樣的態度作出明確的選擇,這是中級階段。接下來就會出現加速度,連下決定這個作業本身都會讓人覺得愉快。重複進行之後,物品終於呈現適量狀態了。適量的程度因生活方式和職業不同,要一概而論是很困難的。總而言之,就是「自己能夠掌控」的量,自己能夠對所有物品有概念的量。能不能完全掌握現存物品的位置,能不能物盡其用。在斷捨離之中,可說從這個時候開始,你的房子就可以從「倉庫」改稱為「住家」。因為沒有用的物品,全都被趕出去了。收納廢物也沒有意義,真正需要進行收納術,得從這個階段開始。

效果因人而異,有人會較早到達這個階段,也有不少人在「捨」的程序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勞力。某位收納術老師提倡,在收納的時候詢問物品:「你想待在哪裡?一直嗎?還是有時候?」然後再決定放置的位置和高度,我覺得很好玩。不過如果是在「捨」的前半段這麼做,也是沒有意義的,畢竟跟廢物說話也沒有用嘛。

物品好不容易減少至可以控制的量,也表示自己可以支配這些東西。在此之前,都是為物品煩心,也就是說自己是物品的奴隸。能夠掌控物品,就是自己存在才有物品存在的狀態。只不過,斷捨離的目標又高了一些,要試著與物品建立良好的關係。換句話說,就是要開始嚴格篩選,這是進階者的領域。不僅每樣物品都確實使用、完全掌控,並且與喜愛的物品「相親相愛」生活在一起。這麼一來就達到「斷」的境界,購買的時候也自然會三思了。

將物品物盡其用,功效發揮到極致,就是斷捨離的最終階段。物品遵循一定的汰換程序,只保留對自己來說最適度的量,接下來若是只剩下嚴選的物品,丟棄的物品也會降至最低。之前因為堆了又堆、一積再積,強迫自己放手時會非常痛苦。但是,來到這個階段之後,只留下最低限度的分量,剩下的物品不僅機能性高又美觀。居家空間只放著最重要的物品,這就是「不整理的整理法」的最終型態,會成為連收納產品都不需要的空間、收納術毫無用處的世界,於是便不稱之「住家」,而稱為「自在空間」。對自己來說最適合的舒服空間,希望大家都可以一起到達這個境界。

磨練內在智慧探測能力

「斷」和「捨」都是doing,就是行動,action。不斷重複doing之後,就會來到感覺的世界,being,也就是狀態。行動在思考的同時進行,不過我認為從思考轉移到感覺的狀態,是斷捨離過程中的轉捩點。可以做到這一步的話,後面就輕鬆了。

舉例來說,倘若身心都很健康,想吃的時候盡量吃沒問題。因為身體的探測機能正常,了解身體需求的量。就某種意義來說,斷捨離的目標就是這種狀態。然而要是不健康,或是身體出了什麼差錯的話,這種機能就無法正常運作。比方說壓力導致吃太多、喝太多、只吃同一種東西。本來食物本身並沒有好壞,但媒體經常會用「要讓血流順暢就靠這個」、「造成阻礙的是這個」這種形式來看待食物,但是真正的問題其實在於吃法和用量。不是對身體好就可以光吃同一種東西,也不是因為對身體不好就乾脆完全不碰那種食物。我們經常不由自主地會從物品的外在判斷好壞,就算是食物,原本也都是生命。一塊餅乾也是靠小麥、奶油等等,來自動植物的生生不息而存在。如果用「這種食物不好」的角度來看待任何東西,我認為都不合理。大多時候,其實是自己的攝取方式出了問題。

「自己的探測能力出錯了」,這句話可以同時對物品和自己說,因為物品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好,單純是因為自己的錯誤判斷,導致物品堆積、行動困難。斷捨離,也是磨練這種探測能力的技術,瑜伽稱這種探測能力為「內在智慧」。過量收取多餘的物品會讓內在智慧駑鈍,於是必須加以「發掘」。將家中「不需要、不恰當、不舒適」的東西更換為「需要、恰當、舒適」,進而精練。畢竟丟掉家裡的一個垃圾,就能磨練內在智慧,所以無論是食物還是居住環境,都能靠自己的判斷來維持正確而舒適愉快的狀態,不需要仰賴外界情報。

早稻田大學文學部畢業。大學時期開始學習瑜珈,並透過瑜珈習得了放下心中執念的行法哲學「斷行.捨行.離行」,其後即致力於提倡以這種概念為基礎的新整理術「斷捨離」,將其實際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2000年起以「雜物管理諮詢師」的身分,在日本各地舉行一連串的「斷捨離」講座,造成話題。NHK、TBS、東京電視台,以及《每日新聞》、《日本經濟新聞》、《週刊女性》、《anan》等各大媒體爭相採訪,引起熱烈迴響,也使得「斷捨離」在日本掀起一股心靈改造運動,影響了無數讀者。

張愛玲經典

不管你的條件有多差,總會有個人在愛你。不管你的條件有多好,也總有個人不愛你 。

打扮的再美,穿的再昂貴,那只是個幌子,用善良做的外衣才是真的美。

能開口說出的委屈,便不是委屈。能離開的人,便不算是愛人。

心裏能裝著一些時間帶不走的淡淡悲傷,也是一種幸福。

不愛的愛情,永遠不會變壞。 所以,我們調情,我們曖昧,卻永遠不要相愛。

男人對女人的憐憫,是近於愛的;一個女人絕不會愛上 一個她認為楚楚可憐的男子,女人對男人的愛,是帶有崇拜性的。

人永遠是寂寞而自我的生物。無論多麼真誠的說出自己的愛,也總會有無法被理解的心情。

如果我們責怪愛情傷害了我們,那請問,開始的時候是不是你點頭答應愛情的來臨。深深地傷害了最愛我的那個人,那一刻,我聽見他心破碎的聲音。直到轉身,我才發現,原來那聲心碎,其實,也是我自己的... 愛情就像海灘上的貝殼──不要揀最大的,也不要揀最漂亮的,要揀就揀自己最喜歡的,揀到了就永遠不再去海灘... 男人徹底懂得一個女人之後,是不會愛她的。


有時候,學會把失望當做一種收穫,因為有期望,才會有失望。

說過的話一定要做到,哪怕是很愚蠢的,也總比言而無信的好。

你清純就罷,你假裝清純,比醜還難看,明白嗎?

女孩子要自愛,不管你遇到多大的打擊,不管你遇到的情況多麼悲涼,藉故墮落,也是墮落;越是不愛自己,越是沒人愛你。

放好心態,失去的東西,不要悲傷,你就當,他本身就不屬於你。

獨立,永遠。不管,感情還是金錢。

要知道,一個男人好與壞,不是看他花心還是專一,自古男人都花心,而是要看,有沒有控制力。

煙、 酒,從古至今,被公認為兩大毒藥。而對,女人,愛情這一樣,足以致命。

誰是誰生命中的過客,誰是誰生命的轉輪,前世的塵,今世的風,無窮無盡的哀傷的精魂。

我回過頭去看自己成長的道路,一天一天地觀望,我站在路邊上,

雙手插在風衣的兜裏看到無數的人群從我身邊面無表情地走過,

偶爾有人停下來對我微笑,燦若桃花。

我知道這些停留下來的人終究會成為我生命中的溫暖,看到他們,我會想起不離不棄。

面對那些黑暗的時候,我就會想起你們。這樣,即使我什麼也看不到,也會有微笑了。

我一直喜歡下午的陽光。它讓我相信這個世界任何事情都會有轉機,相信命運的寬厚和美好。

我們都是單翅膀的天使,只有擁抱著才能飛翔。

現實有現實的空間/夢想並不容易實現/醒來時才突然發現/自己一直都在幸福的旁邊。

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大多數事情是我們難以理解的。

“人性”是最有趣的書,一生一世看不完。

我用一生的時間 去尋找一個懂我的人,若尋得到, 我幸!

若尋不到,我命!

WORK

The way we’re working isn’t working: The Four Forgotten Needs That Energize Great Performance

想一想你自己的工作情形。
你有多投入?這種工作方式的代價是什麼?對你的部屬和家人有什麼影響?
如果你繼續這樣下去,累積十年後的代價會是什麼?


你飲食正常、定期運動並且睡眠充足嗎?
你每天早上都迫不及待去上班嗎?
你是否專注在最重要的工作上,而且發揮最大的生產力?
你是否正在做你最在行、最喜歡的事?
你對工作是否懷抱超越個人利益層面的使命感?
你是否帶給部屬正面的能量與啟發?

1/26/2012

在遙遠那方的太陽鳥

在遙遠那方的太陽鳥
Tiny Sunbirds Far Away

李維史陀:實驗室裡的詩人

Claude Levi-Strauss: The Poet in the Laboratory

  1938年,李維史陀最後一次深入巴西內陸進行田野考察,十七年後出版的《憂鬱的熱帶》,激起了學院內外讀者的熱情,也開啟了結構主義橫掃全球知識界的時代。
  李維史陀的理論一掃先前以沙特為代表的存在主義,開闢了二十世紀下半截然不同的思想氛圍。從精神分析到流行時尚,結構主義的原則被運用到各種領域。如果沒有李維史陀,傅柯、羅蘭.巴特、拉岡、阿圖塞等人的理論思想將難以想像。
  李維史陀將一種藝術的感性注入學術研究,如同詩人一般運用意象與意念。他在亞馬遜流域深處進行考察的同時,一邊撰寫有關奧古斯都的悲劇;他的四卷本鉅著《神話學》,是用一連串樂章的形式所組成。
  本書是李維史陀漫長心靈生活的思想傳記,也是評價他的一個嘗試。會追隨他從巴黎去到聖保羅,再深入巴西的內陸。追蹤了他的動盪戰時歲月,敘述他如何逃離維琪政府治下的法國,流寓紐約,過程中又是如何尋覓出獨樹一格的理論架構。
  本書作者威肯不但具有人類學背景,同時也是研究巴西歷史的專家。除了深入研究李維史陀的著作與現藏巴黎國家圖書館的檔案資料外,作者亦兩度親訪李維史陀,並規律通信,是李維史陀逝世後最新的完整傳記。

作者簡介
派翠克.威肯 Patrick Wilcken
  成長於雪梨,就讀倫敦大學戈德斯密學院及拉丁美洲研究學院。他是國際特赦組織的巴西研究人員,經常替《泰晤士報文學增刊》及《衛報》撰稿。著有《帝國漂移:里約熱內盧的葡萄牙宮廷1808-21》,曾在巴黎與里約熱內盧長住,目前與妻兒定居倫敦。

改變自我的勇氣: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

韓梅梅

現在的你是否正陷入一成不變的無限迴圈,
每天走一樣的路上下班,
吃一樣的便當,喝一樣的飲料…日復一日。
擔心就這樣在生活的奔走中迷失了自我,忘記了初衷。
其實,快樂就在某個轉角處等待著你,
放慢腳步,給自己空間,
很多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只要勇於去做,
永保美麗人生的賞味期,一點也不難。

「如果沒有這種小確幸,人生只不過像乾巴巴的沙漠而已」-村上春樹《終於悲哀的外國語》

身體健康、心智健全、平平穩穩過著一天又一天的人,有什麼遺憾的地方嗎?
無論在哪個季節翻開這本書,請發自內心地做好調整自我的準備與計畫,誰說只有新年才可以是「新的開始」,每一天,你都可以拋開過往,邁向嶄新的自我。準備好了嗎?從今天開始,就讓接下來的人生,過得更充實、愉快。
每個人都會逐漸老去,時間更不會因為任何人、任何理由而停留。而本書所想倡導的是擁有、把握屬於自己的時間。不要浪費任何一分鐘,去做「想做的事情」,享受自由的時刻。
「長大後,你牽過媽媽的手嗎?」
牽著手,用最簡單而微妙的方式把兩個人牽引在一起。感覺你們的心是在一起的。
相信這問題讓不少人感到驚訝,震撼的程度也許遠遠超過了「你知不知道媽媽的生日」這樣的問題。在忙碌的生活中打轉,很多應該記住的東西,往往最容易被人們忽略或者遺忘。尤其當我們長成大人,整天為了生活而汲汲營營時,誰會去仔細端詳那雙曾經撫育我們的手?有誰曾認真地去握一握那雙已佈滿老繭的手呢?今天,請緊緊握住某個特別的人的手吧!
  
除了名片上的頭銜,人生還有很多值得你去追求的,
只要現在開始去做,生活就會有意外的改變,
搭上火車,展開一次沒有目的地的旅行。
在平日一個人去看電影,隨著劇情在黑暗的角落大哭一場。
從現在開始,每週一天吃素。
忘掉某個長久以來一直困擾你的人或事。
給你未來的孩子寫一封信。
陪父親散步。
開始運動。
感受深呼吸的美好。
慎選生命中的訪客。

姻緣路

蔣曉雲

京都的秋天很美。

他們走的隻是一條尋常小徑,夾道一路有蔭,落葉踩在腳下,有黃綠、有淺褐,漫漫地撒了滿地,天高而藍,雲淡而輕。雖然隻是一條從課室到宿舍的小路,雖然是一對未攜手的青年男女,可是走在這樣的風景裡,總教人難覺無情。

朱天文對談蔣曉雲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9314730/

片恋酒

"I am not taking Sake (wine) for preference.
This is a one-way-love wine, because I miss you.
Even though you are playing around,
I cannot help thinking of you, wishing to see you,
Each time when I hear about your rumor.
I am weeping in secret, with a glass, thinking about you,
Because this is unforgettable love,
Even if I am talked as a silly woman."

http://youtu.be/zMW9OCxDvmw

Kiss the Rain (Yiruma)

http://youtu.be/so6ExplQlaY
http://youtu.be/Wrl8weYTmGU

Yiruma - A River Flows In You

http://youtu.be/F-4wUfZD6oc

If I Could See You Again - Yiruma

http://youtu.be/mikudzy6Ddo

THE MOST BEAUTIFUL MELODY ALL TIME

http://youtu.be/yqUYj7f6ssg

The Most Beautiful Music in the World

http://youtu.be/SkmDfUca85Q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 ,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 照見五蘊皆空 , 度一切苦厄 , 舍利子 , 色不異空 , 空不異色 , 色即是空 , 空即是色 , 受想行識 , 亦復如是 , 舍利子 , 是諸法空相 , 不生不滅 , 不垢不淨 , 不增不減 , 是故空中無色 , 無受想行識 , 無眼耳鼻舌身意 , 無色聲香味觸法 , 無眼界 , 乃至無意識界 , 無無明 , 亦無無明盡 , 乃至無老死 , 亦無老死盡 , 無苦集滅道 , 無智亦無得 , 以無所得故 , 菩提薩埵 ,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 心無罣礙 , 無罣礙故 , 無有 恐怖 , 遠離顛倒夢想 , 究竟涅槃 , 三世諸佛 ,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 ,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 是大神咒 , 是大明咒 , 是無上咒 , 是無等等咒 , 能除一切苦 , 真實不虛 ,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 即說咒曰 ,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http://youtu.be/4zB2jBVe6jg

心經解讀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觀是這句話的重點,指的是內觀,眼觀鼻、鼻觀心,感覺自己的呼吸,能量,意念如實的存在。 行深 是指甚深的禪定,與空性相應的三摩地或三昧正定,能突破第七識累世的業力,進入無生法忍的境界(定慧如一狀態)。八地以上的菩薩都是證得無生法忍,得大自在的菩薩,至少有八小時入定的功力。由於覺性本明的作用,與空性相應後能如實反射現象而不起分別和執著,才能顯現不同於凡人的妙智慧簡稱為 行深般若 。換句話說,般若的妙智慧是在天人合一後所體驗的,與凡人在世俗的自我心識不同。我們所在的現象世界(相),是透過禪定所現的智慧,達到彼岸的本體,稱波羅蜜多。直觀本體的真理叫照見,體會到我的存在本質是空稱五蘊皆空。五蘊是五陰身,指五種因緣和合的塵垢,如色、受、想、行、識,時間久了就變成根深蒂固的結,故不易解。色蘊是指一切物質現象的聚集,受蘊是指透過溫度、壓力、明暗的感受來生長,如溼生類植物的光合作用或單體細胞的生長,想蘊是指卵生類動物,具有時、空記憶,求生存、想繁衍,有自我保護的心識,行蘊是指胎生類哺乳動物,有個性或習性,識蘊是指人類,具有學習、判斷和創造的意識。宇宙萬物都來自五蘊的不同組合,緣生緣滅。

觀自在是指自在無礙的菩薩,也是聞聲救苦的觀世音菩薩,兩者是同一人,泛指八地以上的菩薩修行果位。受到世尊的邀請,回答舍利子的問題說:善男子及善女人,如要修得無生法忍,自在無礙的菩薩果,應發菩提心,在禪定深層裡體會般若的妙智慧,才能超越生死輪迴到達解脫的彼岸;當般若妙智慧現前時,就能照見五蘊皆空,此時能觀的般若智慧和所觀的五蘊,與空境完全統合。般若智慧不是常人世俗的知識或智慧,而是清淨無染,能通透緣起性空的真理。

過去牛頓定律認為宇宙所有物質是跟據固定的運動定律來運動。物質是不可侵犯而自足的,任何交互影響都需透過加熱、外力撞擊、冷卻或加減壓力來改變物質的狀態。然而量子理論正改變我們對物質是獨立、分離的觀念。在量子層次,粒子非固定不變,因此充滿各種可能性,它們只有彼此聯繫成動態的網狀關係才顯意義。因此心經的空義從現代物理學的角度來看,是指量子層次的能量,沒有定型,沒有質量和特定顏色,本身是不滅的,故名空。跟據質能互換定律(E=MC平方),能量與物質是可以互換,所以五蘊本質來自能量的空性。因此空不是沒有,而是具有各種可能性,只是在能量或本體層次,尚未定形而已。

度一切苦厄, 當了解五蘊皆空的真我後,便不會執著在五蘊因緣和合的假我所帶來的煩惱,而能超越人生各種苦痛,如肉體的生老病死,以及人生各種逆境的痛苦,如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和五陰勝等。菩薩回答智慧第一的 舍利弗問題時說,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在有分別相的世界裡,心物是二元, 空和色都是被意識所創造的假有或妄有,是沒有差別,色和空都是相對的 有 。「有依空而存,空依有而立」,色代表色塵或物質的有,由於物質的存在要靠空間的襯托,故色不能沒有空;相對的空間因物質的襯托而存在,故空不能沒有色。當深入無分別的本體中,心物是一元的,色和空是一不是二。物質中有能量,能量中有物質,跟據質能互換定律,原始物質是由能量轉換而成。由於能量沒有顏色、形狀和質量,因此能量是空,原始物質也就是空中妙有的有。相對的空即是色是說能量(空)經過氫原子會產生正反電子的原始物質(色塵),所以能量可以無中生有。原始物質經過四大作用力逐漸形成原子,再經過長期相互撞擊形成分子,從看不到變成模糊的形象,再逐漸成為肉眼清晰可見的顏色和形狀。同樣的,受、想、行、識的本質也一樣是來自能量的空中妙有。我們肉眼受限於此一時空的物理條件,只能看到有限的範圍和物質。透過甚深的入定,便能產生慧眼直視真理本體。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段話說明如來藏本體的特性。繼續跟舍利弗說,世上各種現象的本質是空。本體是不生不滅、沒有時空和邊界,盡虛空遍一切處的開放式宇宙,說明虛空的永恆性。不垢不淨代表充滿虛空的粒子,其頻率和振動方位雖有不同,但其性質是絕對平等。不增不減是指能量守恆,物質和能量是可互換得的。這三不滅說明如來藏恆常不變的體性,能源源不斷的生出萬有,不需要有原因,也不會被萬有所拘束。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本體的妙明真如是本覺,沒有會思考的我性存在,故覺性本明。然而覺知的明性具有明了的功能,外照時會產生認知的對象,從外界反定位自己,因方故迷,透過所知來肯定自己的存在,就是從虛妄的心識產生五蘊的假我。如來藏本體的空性是無我,故本明中就沒有相對的無明所生的五蘊。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六根是我們身體對外接收訊息的介面。六塵是四大地水火風的變化所產生,例如色來自四大明暗的變化,與眼根形成時空方位的眼界。聲來自四大動靜的變化,與耳根形成時空方位的耳界。香來自四大通塞的變化,與鼻根形成時空方位的鼻界。味來自四大恬變的變化,與舌根形成時空方位的舌界。觸來自四大離合的變化,與身根形成時空方位的身界。法來自四大生滅的變化,與意根形成時空方位的意界。六根(感官)和六塵(對象)合稱主客相互依存的十二處,兩者相互攀緣產生六識(認知)的時空記憶,因而形成十八界對外相認知的基礎。如來藏本體的空性是無我,因此本明中也沒有無明所生的六根、六塵和六識,更沒有十二處和十八界的存在。紅塵世界的各種現象都是自我心識的認知解讀,因條件或因對方的存在而存在,本質上都是緣生緣滅,並無自性。有情眾生因為執著分別的心產生欲望和痛苦,和提供需要的人產生互動的因緣關係,加上物以類聚的情緣造就世間各種繁華競爭的娑婆世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大乘菩薩認為本來無一物,何來消滅之問題。這段是否定小乘緣覺所修的十二因緣法是心外求法,試圖破除外相的煩腦,反而是離道愈遠。在大乘菩提的空性修持中,一切以人人本有的自性本體為主,明心見性後的修行才是正常道。十二因緣法的流轉門是指生生世世無盡的輪迴,而還滅門是找到解脫的法門,也就是除去無明的根本問題,就能脫離三界六道,成就辟支佛的果位。

還滅門 : 無明滅即行滅 ,識滅 則名色滅 ,六入滅 ,觸滅 ,受滅,愛滅 ,取滅 ,有滅 ,生滅,老死滅。

(十二因緣法 : 無明緣行 ,行緣識 ,識緣名色 ,名色緣六入 ,六入緣觸 ,觸緣受,受緣愛 ,愛緣取 ,取緣有 ,有緣生 ,生緣老死。)

無明緣行可分無明和緣行兩部份,其中無明的無是有制約,用來否定明,明的意思是性覺妙明的覺明,故無明是指本來是自由空性的覺明,變成有對立、受限的不覺明。不覺明也可說是無明,是我執的相續,與唯識學所稱第八識阿賴耶識的異熟識相同。我執的求生意志驅動自我的向外擴展稱緣行,擴展過程所產生意識的沉積稱行緣識,從此開始有時空的認知和生命的輪迴。識緣名色就是流動靈識在精子和卵子結合時來投胎,胚胎裡有色身的種子和靈識的種子,會決定未來成長的五官、四肢和一生的命運。色身的種子是祖先的遺傳基因,靈識的種子是八識和七識的和合,代表累世的業力,也是為何生為人道的原因。名色緣六入,就是胚胎先產生六根的神經稱六入,六入緣觸形成人體五官的感觸,最後懷胎十月而出生。剛出生時,憑著五官的觸覺來感受外來的訊息,如溫度、壓力和外人的肯定或冷漠等,稱觸緣受。外來的感受會累積成個人的喜好、個性或習性,稱受緣愛。個人的喜好會想辦法爭取,稱愛緣取。好不容易爭取到的東西絕不容許失去,稱取緣有。一旦執著在有,就產生業力成為生命的主人,稱有緣生。當生命無法認清愛、取、有的這一切,根本是無明的妄想,則生緣老死,生生世世不斷的輪迴,直到找到破除無明的方法後,開始修行實證才能進入還滅門而解脫。

四百多年前中國著名哲學家王陽明先生在其傳習錄內亦提到:「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自然界的本質是無善無惡的,人類因無明始而有善有惡之分。無無明是說如來藏的體性本來就沒有我,何必要去除我,也就是體悟「我」的本質是空。圓覺經的「淨覺隨順」認為根深蒂固的妄想要破除,才能生起清淨的心,顯現本如(圓覺)。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說明既無我,何來老死,乃至生死輪迴的問題存在。這就是小乘緣覺成就我空,但不知為何是空的有餘依涅槃,其實仍在三界輪迴而不自知。

無苦集滅道,苦、集、滅、道等四聖諦,是小乘聲聞道所修持的方法。聲聞道的阿羅漢認為,瞭解人生的苦及苦的原因(集),苦的去除及其方法(滅)後,就能成(道)而解脫自在。聲聞認為貪、嗔、癡三毒是苦的主因,其中癡是三毒之根,故修行以斷見、思二惑為主,其中見惑有五種不正見如,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和戒禁取見等,又稱五利使,也是所知障。而惑就是煩惱障,也稱五鈍使。聲聞羅漢所修的四果,分別是初果的斯陀洹,尚有七次生死(斷三縛結)、二果的須陀洹,尚有一次生死(減低三毒)、三果的阿那含,又稱不還果(斷五下分結)和四果的阿羅漢,入有餘依涅槃(斷五上分結)。

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在如來藏的空性裡,因為無我何來苦集滅道的問題。大乘菩薩由於證到如來藏的體性,才能只問耕耘不問收獲,亦即無智亦無得。因為上求佛道實無佛可成,下化眾生實無眾生可度的心理,才能成就八地菩薩以上的果位。菩提薩埵簡稱為菩薩,是覺有情的意思,故菩薩留惑潤生,不願成佛。阿羅漢因執著我空,故稱具一切智,而菩薩則進一步具有道種智,是因為不執著我空(法空),以修六度萬行為主,六度是指佈施(無相佈施)、持戒(護念保持覺性)、忍辱(定慧如一的安住)、精進(通達三藏十二部)、禪定(四禪八定)、智慧(第一勝義諦的空性),其中修行的一切以智慧為先導。成佛則是連法空都沒有的空空,又稱一切種智。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 因不執著的心,所以一切以平常心修菩薩果的有情眾生,能依照般若的妙智慧得到自在解脫,心中了無罣礙,像菩薩一樣,能在生與死間來去自如,普渡眾生。心中無罣礙是能窮事理的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直接了當毫無滯礙。

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由於窮事理的 心是完全清楚明白,沒有滯礙處,自然不會有畏懼恐怖的心,而可遠離一切癡心妄念,消除一切煩惱,達到了生脫死、自由自在的涅槃境界。大乘認為圓滿是不落空有和斷常兩邊的中道觀,通俗的說法是入世的覺者(活佛),不執著在相的有和體的無,真正自在無礙。凡人執著在相,受到相的拘束,小乘執著在空,受到空的拘束,只有大乘兼顧空有,非空非有,亦空亦有。大乘是要經歷看山是山的假(平等觀),看山不是山的空(雙觀二諦),回到看山是山的中觀,才算究竟圓滿。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從過去到現在乃至未來修道成佛的人,無不是以般若波羅蜜多的心法,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成果。無上是完全的真理,正等是平等圓滿的意思,正覺是佛陀所覺悟的妙智慧,也是菩薩修行的最高目標。學佛不能執著在成佛與否,也不是寄託在來生的福報,而是讓人有智慧看清事物的本質是無常也是空,因而能放下恩仇、成見、及貪嗔癡所帶來的執著。不同於阿羅漢和菩薩的覺我、覺他,成佛則是覺行圓滿,証得理事不二,理事無礙的大圓鏡智。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這段是密教的咒語,具有不可思議的功效,能與不同空間靈體產生共鳴,故說是大神咒。透過般若波羅蜜多的心法而瞭解諸法的空性,直觀萬物因緣和合的空性,所以是大明咒,能破一切愚痴,它是最高心法,具有極大的妙用,可助眾生脫離痛苦,達到涅槃的境界,真實不虛。 因此般若波羅蜜多咒語,只要一心的誦讀,便可引發智慧前去修行,了悟一切空性而自我超越,才能獲得功德圓滿到達彼岸。

1/25/2012

再回首

http://youtu.be/kfKK5l3veFI

跟往事乾杯

http://youtu.be/B1Odqg2QN0Y

又是細雨

http://youtu.be/ddMtptq7Jp4

秋雨彼一暝

http://youtu.be/oSzOUanGa_8

Mr.Children

Mr.Children/365日
http://youtu.be/XtgJlOoy8jo

Mr.Children HERO
http://youtu.be/sfCpNKA4HQo

時代

http://youtu.be/Z1RzSEBKLt8

徳永英明

徳永英明 レイニーブルー
http://youtu.be/4g7he7vgsks

最後の言い訳
http://youtu.be/sqs7dxf_t_E

翼をください
http://youtu.be/-jBtH8hwtzU

AKB48

AKB48 21stシングル「Everyday、カチューシャ」http://youtu.be/vEVq_Bx7_KY

最後の雨

ATSUSHI - 最後の雨
http://youtu.be/muLYtRu2BxA

Mireille Mathieu

http://youtu.be/LoUmn5kBHzY

A nostalgic song by the great French singer Mireille Mathieu. Her clear and powerful voice really touches me. This tune was originally sung by the Italian pop/rock group "I Santo California" in 1975. It's called "Tornerò". Mireille version is very nice as well as theirs. Photos: Kurashiki Bikan Area(historical zone with a retro-modern atmosphere) in Okayama, Japan at twilight.

1/24/2012

Life Quotes

http://youtu.be/BaXz0k5yXDg
http://youtu.be/NowEvX6DR0U

Simple Truths of Life

http://youtu.be/K5dSPWTBRh8

When Life has you feeling Down, Keep these Words in Mind...

http://youtu.be/D1ZpiAGVJN0

Positive Quotes & Quotations

Positive Quotes & Quotations
http://youtu.be/2VxBc9UPZGw

Think different

http://youtu.be/dX9GTUMh490

Words of Wisdom

http://youtu.be/gJ2-IMYG2R0
http://youtu.be/dMCJ5th2GiU

Just Believe

http://youtu.be/OpECBDzOITE

Believe in Yourself

http://youtu.be/Yki3sBIlScc

Listen With Your Heart

http://youtu.be/ji8iYgLx8G0

Forgiveness and the Freedom of Letting go

http://youtu.be/3D4VMZb8wLY

People come into your life for a reason

http://youtu.be/bLltt5cPDOc

Philosophy of life

Philosophy of life
http://youtu.be/cbbnj0qQ4s4

Love song in winter

Richard Clayderman - Balada para Adelina (1998)
http://youtu.be/OS8F5x07pl8
Richard Clayderman - Love Story ( CHiquitita bebe )
http://youtu.be/ITswHbJPHhQ
Richard Clayderman - Love song in winter
http://youtu.be/bRK7wxQL1QU

1/23/2012

落葉しぐれ

旅途上的落葉 被季節雨淋濕
流浪無盡頭的 彈唱著吉他
希望 夢想 都如短暫的幻想消失
唱的歌也如含淚的 候鳥

為酒憔悴 為情消瘦
男子走唱的 彈唱著吉他
那一天和你 都回不來了啊
不要呼喚吧 他鄉的夜風

http://youtu.be/ZLraqjhs9oQ
http://youtu.be/uw2lt_bE83g

夜霧の第二国道

夜霧の第二国道

若戀情是那般痛楚的話,往霓虹海而去
想將它捨去卻忘了
在後視鏡裡,那姑娘的容顏
浮現出來,夜霧沉浸下,啊啊!第二號國道

花般的嘴唇,淚水盈盈的眼眶
莫再想起,那已不再返的春夢
對著床頭燈的亮光
是綿延不盡的,啊啊!第二號國道

握著方向盤,凝視著黑暗深處
廣告招牌的燈光也暗了下來
積壓不哭的男人心內
被浸溼著,夜霧沉浸下,啊啊!第二號國道


男性的苦戀
一切的美夢若要當做是眠夢
為何過數年怎會擱來夢起你
今夜在房內又是想著你形影
浮在阮目前啊〜男兒的苦戀
花紅的嘴唇含淚可愛的目睭
乎阮再想起永遠不回的戀夢
無聊的長暝憂愁一夜過一夜
流落的目屎啊〜也是為著你
快樂的彼時過了今日存悲哀
世間的歹命親像全部歸在我 
只有來抱著彼日初戀的美夢
來過我一生啊〜可憐青春夢
http://youtu.be/XoUqM6dpE8g
http://youtu.be/NrRDrti3aFY

雨の國道七號線

http://youtu.be/88VXfXpm2V8

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華嚴經

天老地荒人長久.四大體空夢一場
-聖嚴法師

http://youtu.be/DaCPrhFeEyc

雖然是 無願意 甲伊來分離
一旦被風拆散去 抱恨無了時
只好忍著 傷心淚 孤單到湖邊
啊 啊....薄命戀花
再會啊再會啊

雖然是 十五暝 月色帶柔意
水鴨單隻在水墘聲聲訴悲哀
已經破去 青春夢 何必再想起
啊 啊....無緣戀花
再會啊再會啊

雖然是 不得已 看破了情義
夜蟲因何嘆秋風 悲慘哭歸暝
只是令人添稀微 大哮喘袂離
啊 啊....可憐戀花
再會啊再會啊

阮若打開心內門窗

阮若打開心內的門 就會看見五彩的春光
雖然春天無久長 總會暫時消阮滿腹辛酸
春光春光今何在 望你永遠在阮心內
阮若打開心內的門 就會看見五彩的春光

阮若打開心內的窗 就會看見心愛彼的人
雖然人去樓也空 總會暫時給阮心頭輕鬆
所愛的人今何在 望你永遠在阮心內
阮若打開心內的窗 就會看見心愛的彼的人

阮若打開心內的門 就會看見故鄉的田園
雖然路途千里遠 總會暫時給阮思念想要返
故鄉故鄉今何在 望你永遠在阮心內
阮若打開心內的門 就會看見故鄉的田園

阮若打開心內的窗 就會看見青春的美夢
雖然前途無希望 總會暫時消阮滿腹怨嘆
青春美夢今何在 望你永遠在阮心內
阮若打開心內的窗 就會看見青春的美夢

http://youtu.be/MpL8qqiQpHE
http://youtu.be/rDq9fmes8EQ

雨夜花

http://youtu.be/f-rd7RgO5ME
http://youtu.be/7r63iW2nscQ

感情放一邊

http://youtu.be/L1dxtsMhw40

又是細雨

http://youtu.be/Yoo5IPZWhS8
http://youtu.be/ddMtptq7Jp4

思慕的人

http://youtu.be/WREcfGjAs8k

淡水暮色

日頭將要沉落西 水面染五彩
男女老幼塊等待 漁船倒退來
桃色樓窗門半開 琴聲訴悲哀
啊幽怨的心情無人知

矇隴月色白光線 浮出紗帽山
河流水影色變換 海風陣陣寒
一隻小鳥找無伴 歇在船頭岸
啊美妙的啼叫動心肝

淡水黃昏帶詩意 夜霧照四邊
教堂鐘聲心空虛 響對海面去
埔頂燈光真稀微 閃閃像天星
啊難忘的情景引心悲
http://youtu.be/81bFHfV--k4
http://youtu.be/hR4Go_qvj-8

純情心

http://youtu.be/YaV_6wnC0Bs

希望

http://youtu.be/7BhNUt95xek

1/22/2012

星の界

星の界(Hoshinoyo)
http://youtu.be/sQqmZvD3RUQ

Stand Alone

Stand Alone 『坂の上の雲』
http://youtu.be/3yoROVD-3KQ
http://youtu.be/EnuTYDD8p1o

早春賦

早春賦(NHK東京放送兒童合唱團)
http://youtu.be/n_vWpnYv2FA

夕焼け小焼け

http://youtu.be/qUBn44eycv8

倍賞千恵子「旅の夜風」

http://youtu.be/2wYThJuOvyk

さくら貝の歌

http://youtu.be/K_NcA9kz-6c

青葉城恋唄

http://youtu.be/Qr5W68J_DiU

浜辺の歌

http://youtu.be/VdrpdQojgkY

下町の太陽

倍賞千恵子 下町の太陽 名曲です
http://youtu.be/OFwXuPx9G8w

木曾節三度笠

木曾節三度笠
http://youtu.be/WaM7-9NO20g

人生感悟:隨緣與惜緣

世間萬事皆有緣。古時候的修煉人為了廣結善緣,可以用一雙草鞋,一支禪杖和一缽雲遊四海。餓了向路人討口飯吃,累了就借宿一宿,他們稱此為「化緣」。雖然這樣的人生有些清貧,卻也遊哉悠哉。每天可以賞閱不同的美景,無憂無慮,四海為家。邁著悠閒的腳步,伴隨著無欲無求的心境,遊遍名山大川。

紅塵人世中的緣有很多種,在茫茫人海中能夠成為相識相知,固然是一種令人珍惜的緣。但是人生中更多緣的是在上、下班的人潮中擦肩而過的行人,在落雨的那一刻在屋簷下同時避雨的路人,還有在昏淡的路燈下等候同一班車的夜歸人,他們也同樣是有緣人。即使是在大海中遊蕩的兩條魚,能夠在水中偶然相遇,也是因為在它們的生命中有緣。

人生當隨緣。隨不是跟隨,而是順其自然。緣不能以強求而得之,不是每個人都擁有緣,也不是每一個尋覓的人都可以抓住緣。常言道:「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萬里之外,異國他鄉,陌生人即使只是相視一笑,這也是緣。在人生旅途中,我們不斷的與人相遇,而後大多數會成為生命中的過客,也有一些成為相識、相知,甚至相惜。人生有太多的不可知,一個念頭,一次決定,往往就可能擁有或錯過一份緣。接受了是因為緣,而捨棄了也是因為緣,一切只是因為有緣註定,生命如此,生活也是如此。

人的緣分是一種因果關係,人生的緣分不論是惡緣、善緣、情緣、官緣等等都是多生多世所結來而所感報的結果。高山流水是一種緣,怦然心動是另一種緣,茫茫人海中,相遇是緣起,相識是緣續,相知是緣定。卓文君為了司馬相如,別豪門赴街市,當壚賣酒不言貧富;溫莎公爵不惜放棄王位,捨棄江山,終於攜得美人歸,皆因有緣。而鍾子期與俞伯牙,不需任何介紹與表白,只一曲高山流水,弦響天地間,空前絕後,震撼心靈,他們都從對方的眼眸中讀懂了彼此,這是一種心靈與心靈的碰撞,是知音遇知音的相惜,是瀟灑物外無欲無求的緣分。

人心向善時才能結善緣。在與他人相處時,縱然只是瞬間也要把內心的善良傳給對方,這就是最好的惜緣。因此,在隨緣的人生中時刻不忘記勸善,就能為未來的人生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隨緣是一種智慧。萬事隨緣,保持一顆平常心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只要擁有一顆隨緣之心,無論天空中是烏雲密布,還是陽光燦爛;生活的道路上無論是坎坷還是暢達,心中就會擁有一份永恆的平靜和恬淡。不管一個人的壽命長短,在歷史的長河裏,都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都是匆匆的過客。在有限的人生中,懂得隨緣、惜緣就能生活得更豁達,更灑脫。

貫明

人生感悟:風度源自寬容的心靈

在現實社會中,不論男女老幼,有風度的人總是令人心生欽佩和敬仰。一個優雅的儀表只能給別人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一種寬闊的胸襟和翩翩的風度則能使人肅然起敬。一個人有沒有風度取決於他的心量的大小,因為風度雖然是通過言行表達出來的,但那卻是內在心靈品質的流露。風度與是否擁有物質財富或學識沒有關係,它不是擁有巨宅豪車的瀟灑,不是臨機決出勝負的果斷,也不是學富五車的淵博,風度僅僅需要一顆寬容的心和博大的胸懷。

狄仁傑是武則天當政時的一位著名宰相。他在擔任豫州刺史期間,辦事公平,執法嚴明,受到當地民眾的讚揚。於是,武則天就把他上調到京城,擔任宰相。有一天,武則天對狄仁傑說:聽說你在豫州的時候,名聲很好,政績突出。但是也有人向我揭你的短處,你想知道是誰揭你的短嗎?」 狄仁傑回答說:人家說我的不好,如果確實是我的過錯,我願意改正。如果陛下已經弄清楚不是我的過錯,這是我的幸運。至於是誰在背後說我的不是,我不想知道,這樣大家可以相處得更好些。」

狄仁傑被認為心胸寬,具有大度和智慧的風範。於是更加受賞識,得贈紫袍色帶,繡金字,以彰功績。後來狄仁傑因病去世,武則天說,朝堂裏再也沒有像他那樣有風度的人了。

真正的風度是無法模仿的,但是如果具有一顆寬容、慈悲的心,用包容、理解和關懷的心態去待人接物,以智慧的包容和真誠的豁達去感動人心,就不難成為一個有風度的人。風度是由高貴的修養、優雅的個性、博大的胸懷以及美好的心靈所折射出來的生命之光,任何人都能感覺到它的魅力四射。男人有風度,會更加增強他的優雅與豁達,魅力非凡更顯出其陽剛之美;女人有風度,會更加深她的涵養與智慧,高雅聖潔更顯出柔和的韻味。表現在生活的細節上,那就是待人接物大方而得體,為人謙遜厚樸而不虛張,光明磊落而不護己短,堅守心靈的高貴而不媚俗媚世。人有風度,人生才能無悔,以智慧、大度的風範走過一個瀟灑、美滿的人生。

貫明

人生感悟:純善之心淨如蓮

單純與善良,其實是人的心靈中最為寶貴的精華。

人性中有單純才有真誠,真誠源自單純單純能使人的心靈純潔,善良則能使人的心靈高尚純善之心不只是簡單和純真,她是一種最高尚的精神境界。因此,一個人如果有一顆純善之心,那他一定是品格最高尚的人之一

《三字經》中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人性中的單純來自生命的本質,社會中的各種觀念則會使人的思想變得極為複雜。有人把人的單純分為兩種:一種是兒童式的原始單純。幼小的生命未開化之時,其心毫無雜念,潔白無瑕。另一種是回歸式的單純,人世間一切精神上的智者聖賢,都是通過信仰、思考和修行而拋棄了複雜的思想與人的觀念,最後返本歸真,他們的心靈內核和人性,又都回歸到生命初始的純真狀態

如果把現代社會比作一個大染缸或一塘污水,具有純善之心的人就如水中蓮花。以前在我居住過的水鄉,有水的地方就有蓮花的倩影。天性使然,蓮看上去要比其他的水生植物美得多。出污泥而不染,在無比骯髒的環境中猶能潔身自好,多麼難能可貴!我自幼喜歡觀看蓮塘中盛開的蓮花,因為我心中欣賞蓮花的優美和慧心高潔。一灣碧水之上,蓮葉亭亭如蓋。整個蓮塘猶如一塊綠色的陸地,一層層地伸展遠去,間隙中有一枝枝白色或粉紅色的蓮花伸出來。蓮塘中流動著令人心曠神怡的優美,走過蓮塘的每個人,只要天性未泯,誰都無法抗拒她的魅力,只能沉浸其中反復觀賞。古往今來愛蓮寫蓮畫蓮之人,也都借蓮花歌詠自己的心志清遠,性格高潔。蓮花使藝術家們的心靈和日常生活都得到了昇華。

"蓮花盛開在古今中外的詩文與畫卷中,皆為高潔純淨清之意。清淡素雅的蓮花是許多藝術家追求至美的理想主題,藝術家們與蓮花情感相融、魂魄相交時,就洞穿了人世的蕪雜紛繁,進入了幻化的深處和蓮的花心。那是自我的世界,也是無我的世界。混沌散開,污濁逸去,無喜無憂,無生無死。這樣的思想境界,非一般人所能達到。”

人世間的修煉人完全拋棄了功名利祿、怨恨情仇,其純善之心就能潔淨如蓮,其身就能化為人中蓮花。蓮花是天界與塵世之間交會頓悟的產物,她是純潔的人心中的一盞燈,從她的眼中釋放出潔淨燦爛的光華。

我們見到的佛和菩薩都坐在蓮花寶座之上,面目慈祥,普度眾生。蓮的萌生和綻放給人一種茅塞頓開的菩提之悟。蓮是一面心靈的鏡子,只有純善之心才能看得見蓮花的聖潔,才能悟到生命的真諦。讓生命化做一朵蓮花,勝過人世間的任何壯舉;讓生命化做一朵蓮花,那才是真正的大徹大悟;讓生命化做一朵蓮花,那就是人世間最優美的靈魂昇華

貫明

人生感悟:真金總會閃光

在現實社會中,魚目混珠,真假難辨,識人辨物也是一門深奧的學問。要想擁有一雙像孫悟空那樣的明辨正邪的火眼金睛,那是必須通過修煉才能達到的高深境界,凡夫肉眼很難做到智者不惑。
幸運與機遇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其實也是非常公平的,但是前提必須是真金才會閃光。因此,凡事只要盡心盡力,即使沒有馬上得到認同也不必怨天尤人,真金不怕火煉,世界上任何事物也遮擋不住純正的光芒。

一個自認為很有才華的人,一直得不到重用,為此他愁眉不展,苦悶不已。有一天他去質問一個智者:「命運為什麼對我如此不公?」智者聽了沉默不語,只是撿起一顆不起眼的小石子,並把它扔到亂石堆中,然後說:「你去找回我剛才扔掉的那顆石子。」結果這個人翻遍了亂石堆,卻一無所獲。

這時候智者取下了自己手上的金戒指,然後以同樣的方式扔到了亂石堆裡。結果這一次他很快的找到了那枚金光閃閃的戒指。智者雖然沒有再說什麼,但是他卻一下子醒悟了:當自己還只是一顆石子時,就不要抱怨命運對自己不公平。

其實一個人為人處世,沒有必要過分介意別人的看法或肯定,而應該時刻提醒自己是否能夠做得更好。一個人做了好事也不必擔心沒有人看見,「人心生一念,天地盡皆知。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 冥冥之中,天意常在,宇宙的特性制約著宇宙中的一切物質。

人世間有德者自有福報,作惡者必遭嚴懲。天理昭昭,天網恢恢,「三尺頭上有神靈」。一個人只要敬神敬業,不斷的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與技術能力,就不怕沒有出頭之日,是真金總會閃光。

點亮心燈:善緣是生命的渡船

點亮心燈:靈魂在苦難中昇華

人生如歌,苦難就是人生中最撼動人心的音符,它的存在使平凡的人生變得豐富多彩。

點亮心燈:豪華落盡見真純

一個人只有看到了真實的自己時才能不被俗世的觀念所惑,找到真正的自我,那時的純真心態才是走向美好人生的新起點。

中國古代詩人陶淵明在《飲酒》及《歸田園居》等詩中以純真的心境描述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那樣的大自然美景,充分展現了他崇尚大自然的人生趣旨和「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氣質。

後世的金朝詩人元好問在評論陶淵明的詩時說:「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純。」元好問非常欣賞陶淵明詩歌的自然天成而無人工痕跡,清新真純而無彫琢之弊。

的確,陶淵明的詩句與其他詩人相比,自然質樸不加修飾,剝盡鉛華膩粉,獨見真率之情志,具有真純雋永、萬古常新的永恆魅力,是元好問心儀的詩的最高境界。

其實做人的道理也是如此,人世間的真純勝過任何身外之物,金錢、權勢、桂冠等世間的榮耀無一不是身外之物,它無法真正使人的生命昇華。世間唯有生命是真,返本歸真才是人生的真諦。

相傳古時候有一位93歲的賈姓富翁,他病得非常嚴重。儘管因為他十分富有,身邊的侍者每天都在照顧他吃藥、扎針,但是他仍然覺得一切都即將結束,眼前一片茫然,似乎不知自己身在何處。

就在這時,有一位身居深山的隱士前來給他提供了一個秘方:只要將自己孩童時代的名字反復呼誦,就可以長生不老!賈姓富翁聽後雖然不以為然,但是此時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只好聽話照做。不過這時他突然發現自己的真名已經「消失」了近80年,因為周圍的人平時顧忌尊卑的緣故,沒有人敢於直呼他的原名,只有「賈老爺」和「賈先生」這兩個高貴的代號。當他回憶起自己孩童時代的名字叫「賈真」時,那一瞬間似乎又恢復了幼童時天真無邪的純真心態,頓時感動的熱淚滂沱。久違了,那個真正的自己!他似乎第一次用自己的手摸到了心跳。

賈姓富翁於是請來了6個僕人,在閣樓上日夜不停的輪流覆誦他孩童時代的名字:賈真、賈真、賈真……就這樣堅持著,他的心態也隨之變得越來越輕鬆。彷彿看到了一個真正的自己。

俗話說:心清魔不侵。有一天,他的身體竟然真的開始變化——身體逐漸康復,而且日顯年輕,生命似乎獲得了新生。

由此看來,在生命的關鍵時刻,金錢、權勢、榮譽等身外之物並不是很重要,這些東西雖然可以誘惑世人,但那都是人生中的負擔,它沒有起死回生的作用。倒是人世間的純真,也許有些急功近利的世人感覺不到它的珍貴,甚至完全忘卻了它的存在。然而,一個人只有看到了真實的自己時才能不被俗世的觀念所惑,找到真正的自我,那時的純真心態才是走向美好人生的新起點。

貫明

點亮心燈:晴耕雨讀的智慧

不管人類社會如何變化,這蒼茫宇宙之中總還存在著許多恒古不變的運行規律。如何修身養性、如何選擇健康快樂的生活方式卻是人類永恆的課題。
風和雨本是大自然恩賜給人類的一種浪漫。中國的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下雨天就是大家休閒的日子。儘管現代人由於忙於生計,心情浮躁,對於看雨、聽雨、賞雨幾乎已經沒有任何激情,但是如果這世界上終年無雨了,那該是多麼枯燥和無聊啊!在濛濛細雨中獨自一人行走而不打傘,是我生命中最愜意的時光;在瓢潑大雨來臨不能出門之際,沏上一杯熱茶後去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是我生命中最輕鬆的日子。「晴耕雨讀」,這一句看似平凡的成語,卻隱藏著深刻的內涵。閉目默想,讓自己的思想超越時空,我才漸漸領悟到這四個字所包涵的人生智慧。
「晴耕雨讀」一語取自三國時代諸葛亮的〈鳳翔軒〉:「鳳翱翔於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於一方兮,非主不依。樂躬耕於隴中兮,吾愛吾廬;聊寄傲於琴書兮,以待天時。」「晴耕雨讀」的意義在於晴天外出耕作農事,雨天留在家中勤讀詩書,充分珍惜時光豐富人生,這也是諸葛亮躬耕南陽的真實寫照。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優秀的思想家和軍事家,諸葛亮是後人的楷模,他為後人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化遺產,他的生活與處世的方式也讓後人獲益匪淺。諸葛亮在離世的前一年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中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遍讀中華史書,深感這是中華兩千年來最著名的家訓之一,也是最精短的家訓之一。〈誡子書〉融匯了一代高人的心血與智慧,並對諸葛世家影響深遠。綜觀〈誡子書〉,寥寥八十餘字,所談都是「修養」二字。修養的物件,一則為身,一則為心,亦即修身養性之謂。身與心的關係在於:心變則必身變,身變則未必心變,然而心的歷煉首先從身的歷煉開始。修養的目標,入世則建功立業、濟世利人,出世則入道得法、返本歸真。諸葛亮本人就是身體力行的典範: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後世樹立了「大義」的標準;知天命而盡人倫,懷大志而拘小節,由儒而道,自在道中;〈出師〉二表動天下,七擒七縱展大略,他非凡的智慧與才能在三國鼎立爭雄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每當讀到「晴耕雨讀」這個成語時,我的腦中就會勾畫出一幅美好的圖案:在一條清溪的兩旁,三、四間茅舍,五、六棵垂柳,煙雨朦朧中,陶淵明那樣的文人志士就坐於窗前讀書誦文,陶醉在文海,遨遊在詩林,其樂無窮;或是在豔陽高照之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遠處炊煙裊裊,果香四溢,鳥在萬里碧藍的天空,人在千波浩瀚的翠綠中,春種秋收,一副幽閒自得超然脫俗的世外桃源生活;這樣的生活充滿著詩情畫意,令人神往;濃郁的鄉土氣息,使人感到十分的悠閒,萬分的溫馨。
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人類的生活方式也在發生著劇烈的變化。然而,不管人類社會如何變化,這蒼茫宇宙之中總還存在著許多恒古不變的運行規律。「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愜意生活,對於生活在大都市的現代人來說似乎已是天方夜譚,但是如何修身養性、如何選擇健康快樂的生活方式卻是人類永恆的課題。在短暫的人生中,無論天晴或下雨,都能主動的把握人生,樂觀豁達的積極修行,有鬆有弛,進退有度,那才是大智慧的境界啊。
貫明

點亮心燈:境由心造

人世間一切真正的幸福與快樂都源自於善心,善心常在就能遠離憂愁、悲傷和煩惱。

一個人生活環境的好與壞,與人的心靈境界有很大的關係。如果一個人的內心真誠、善良、寬容,那他的周圍就充滿了良性的信息,其心態和人生也必定是美好的。如果一個人的內心醜惡、貪婪、自私,相反就會招來各種惡性的因素,霉運接二連三,在痛苦不堪的生活環境中掙扎。

中國古代的思想家荀子說過:「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 佛家則說:「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心生。」其實一個人的幸福和煩惱,都是由他自己的心態所決定的。人世間一切的痛苦,都源自於心靈的不滿足。於是才出現一些富有的人整天愁眉苦臉唉聲歎氣,而以苦為樂的人卻能在貧窮中自享其樂。

人們眼中看到的景物的好壞,同樣與人的心情的好壞有很大的關係,人所見所感的境況的好壞優劣完全是由他自己的心境所決定的。面對同一種境況,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心情和理解。有人失意悲觀,發出痛苦或失落的感歎;有人滿懷激情,產生振奮向上的感覺。以前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天上有隻鳥在飛,一位拄著鋤頭的農夫歎口氣道:「它真苦,四處飛翔為覓一口食。」另一位依窗的少女也正好看到這隻鳥,但是她也卻歎口氣說:「它真幸福,有一對美麗的翅膀。」

善良是驅除消沉者心靈的良藥,善良能使人們看到生活的美麗,看到希望之光。善良也是消融失意者心靈的陽光,能使人們信心百倍、勇氣陡增。一個高尚的人可能很貧窮,但他的精神永遠是富有的,因為他的善心讓他的生命變得豐滿而充盈。因此,人世間一切真正的幸福與快樂都源自於善心,善心常在就能遠離憂愁、悲傷和煩惱。心懷寬容慈悲,其心境自然寧靜祥和,美好的人生自在而逍遙。

瞬間感悟:找回自己

一隻醜小鴨顧影自伶, 不會捉鼠也不會生蛋, 被人遺棄她徘徊在河邊……

第二年春天,冰雪消溶,她被人發現,是一隻美麗的天鵝遊在水裏。

既使她在水裏看到了自己的模樣,仍然不敢相信那真實的一切。直到三隻同類路過她身邊,向她證實她的身份,她才找到自己,振翅高飛。

你可曾把自己當做一隻醜小鴨,認為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是,在前行的路上停頓不前?

當你被告之,你曾是一個多麼偉大的生命,你將有著多麼光明的前程,你可否相信這個真實? 你也許仍然自伶又自卑著,認為這是不可能的奢想,這簡直是天方夜譚。 你徘徊著又遲疑,長久地在原地打著轉轉……

因此,你看不到寬闊的蘭天,看不到高聳的遠山,象那只醜小鴨,停留在河邊,與污濁的河水為伴。

找不到真正的自己是多麼可伶?生活是一個負擔,日子重覆著,毫無變遷,眼前看不到光明,甚至有時還黑暗一片。你變得如此脆弱,你經不起任何波折和艱難,一點小事都能令你心驚膽顫。

找到自己是多麼重要!找到自己才能認清自己的使命,找到自己才能看到自己的未來,找到自己才知道應該做甚麼,找到自己才能生出無窮的力量和智慧……

靜下心來去找找自己吧,去找回那片本該屬於你自己的藍天。

梅雨

人生感悟:點亮心燈四方明

先他後我是一種崇高的精神境界,達到這種境界的人內心充滿了善念,純正的善念猶如心燈中的光源,光亮無比照耀四方。

小時候在農村中學讀書,聽同學小馬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晚上他在外邊玩到很晚,不得不走夜路回家。途經荒野,一片漆黑。他的手中沒帶任何照明的工具,在黑暗中行走非常恐懼。正在無奈之時,突然眼前出現了一點亮光,逐漸向自己靠近。小馬於是加快了腳步,朝著有燈光的方向走過去。等到走近燈光,他才發現那個拿著手電筒走路的人,竟然是一個雙目失明、戴著墨鏡的盲人。

小馬感到十分驚奇,於是開口問那個盲人:「你又看不見,手電筒對你而言一點用處也沒有,你為什麼還要帶著手電筒呢?」 盲人聽了小馬的話之後,緩緩地歎了一口氣說:「你有所不知,這條路實在太黑了,別人經常看不到我,匆匆忙忙走過來,一不小心就把我給撞倒了。所以我就把手電筒帶在身上,為他人照亮眼前的路。這樣雖然我看不到別人,但是別人卻可以看到我,也就不會再把我撞倒了。」

其實,做人的道理也與這位盲人的手電筒一樣,心靈之光在照亮了別人眼前的道路的同時,也照亮了自己的人生之路。宇宙萬物是一個相互有聯繫的整體,以純正的心態奉獻給社會或他人,自己也必將受益無窮。

貫明

人生感悟:人心如鏡

人心猶如一面鏡子,人的心中想什麼就會說出什麼樣的話來,繼而做出什麼樣的事來。夜有所思,晝有所行。一個人成功或失敗的歷程也正如他心中所思所想的一樣,頭腦中經常出現什麼樣的畫面,不久就會反映到現實生活中來。修煉的人心中裝著真、善、忍,他(她)們說話與做事自然會以真善忍作為行動的準則;普通的人在心中把名利情視為人生中的樂趣,那麼他們的言談話語以及現實生活中自然會把追求物質享受作為人生的目標。人世間有許多無形的物質,要先去相信然後才能夠看得見。人生中的許多目標,要先去想像成為然後才能夠擁有。

據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一位鋼琴家在戰鬥中被敵軍俘虜了。他被囚禁在剛好能棲身的籠子裡,一關就是七年。七年之後,他的身體已被折磨得不成人形,周圍的同伴們也一個接一個死去了,但是在他的心中仍充溢著一定要活下去的慾望。戰爭結束後,鋼琴家被遣送回國,開始他的新生活。人們驚奇的發現,他彈鋼琴的造詣和熟練程度不但沒有衰退,反而比被俘虜之前更加精湛。原來在他被俘虜的那段期間,為了克服極度的恐懼並且鼓勵自己繼續活下去,他每天都在腦海中彈鋼琴,腦中所有的動作都與真實的動作完全一樣。七年下來,每一個細節他都記得一清二楚,絲毫不差。

再如宋朝的蘇東坡大學士與佛印禪師當年一起坐著打禪,過了一會兒,蘇東坡睜開眼問佛印:「你看我坐禪的樣子像什麼?」佛印仔細的看著他的全身,然後點頭稱讚道:「嗯!你像一尊高貴莊嚴的佛。」蘇東坡聽後暗自竊喜。沒過多久,佛印反問蘇東坡:「那你看我像什麼?」蘇東坡故意要取笑他,就回答說:「我看你簡直像一堆牛糞。」佛印聽後微微一笑,並沒有出言反駁。蘇東坡自以為揀了一個大便宜,回家後就興沖沖的把這件事告訴了他的妹妹。不料當蘇小妹聽了事情的原委之後,不但沒有誇獎他,反而嘲笑哥哥反應遲鈍。蘇東坡好奇的問:「你為什麼笑我?」蘇小妹說:「人家佛印和尚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如佛,而你心中有牛糞,所以才看人如牛糞呀!」

由此可見,從一個人批評他人的話語中,不一定能完全瞭解被批評者所存在的問題,但是卻可以從批評者的話中看出批評者的心中所思、他的眼界、識見與心靈境界。這是因為人心如鏡,當他罵別人是什麼時,就是他心性和境界的真實體現,他的思想狀態與心靈境界也大致與此相同。「佛光普照,禮義圓明。」一個修煉的人如果心中充滿了慈悲與祥和,必能善解他生命中的孽緣,他視野中的一切事物也將是美好的。

貫明

人生感悟:善良是生命中的黃金

人世間有許多憨厚善良的人。然而隨著人類道德水準的普遍下滑,世人有時會認為善良的人很傻、很笨。其實善良是人性中最崇高的美德,行善積德的人,令人敬佩。一個人有了善良的心,才能完善自己的人生。一個人不會因為自己的善心善行而損失什麼,相反他還會因為他的積德而得到福報。即使是在日常平凡的小事上,善良的人也能以他人的快樂為快樂,以他人的幸福為幸福,在任何時候都不會幸災樂禍,損人利己。有德之人命繫於天,在危難之時總是有驚無險,因禍得福,遇難呈祥。冥冥之中,天祐善良人。

人世間的所有狡猾奸詐之徒,如希特勒、秦檜之流,雖然自以為聰明,最終卻無法以狡猾和奸詐來改變它們可恥的下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一天,歐洲盟軍最高統帥艾森豪威爾在法國的某地乘車返回總部,參加緊急軍事會議。那一天大雪紛飛,天氣寒冷,汽車一路奔馳。忽然他看到一對法國老夫婦坐在路邊,凍得發抖。他立即命令身旁的翻譯官下車去詢問。一位參謀急忙提醒他說:「我們必須按時趕到總部開會,這種事情還是交給當地的警方處理吧。」可是艾森豪威爾堅持說:「如果等到警方趕來,這對老夫婦可能早就凍死了!」經過詢問他們才知道這對老夫婦是去巴黎投奔兒子,但是汽車卻在中途拋錨了。這裡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因此不知如何是好。艾森豪威爾聽後立即請他們上車,並且特地將老夫婦送到巴黎。然後才趕回總部。

艾森豪威爾根本沒有想過行善圖報。然而,他的善良卻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回報。原來,那天德國納粹的阻擊兵早已預先埋伏在他們的必經之路上,只等他的車一到就立刻實施暗殺行動。如果不是為幫助那對老夫婦而改變了行車路線,他恐怕很難躲過這場劫難。假如艾森豪威爾遭到伏擊身亡,那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很可能因此而改寫了。

人世間最寶貴的是什麼?雨果說的好:善良。「善良是歷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幾乎優於偉大的人。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稱善良是一種世界通用的語言,它可以使盲人「看到」、使聾子「聽到」。善良的心,像真金一樣閃光,像甘露一樣純潔、晶瑩。善良的心胸是博大、寬宏的,能包容宇宙萬物,造福於人類蒼生。

行善而不求回報的人經常能夠得到意料之外的回饋,這是因果循環的自然規律。善良之人經常造福於他人,實質上也是造福於自己。「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這句話絕不只是簡單的因果報應,而是做人的根本。讓善良與生命同在,對於人來講是莫大的福分。生命中有了善良,人生才能經常充滿喜悅;生命中有了善良,人生才能幸福常在;生命中有了善良,靈魂才能不斷的昇華。善良是生命中的黃金,善良是人性中最為寶貴的生命之光。

思慕情歌

秀蘭瑪雅-溫泉鄉的吉他+望春
http://youtu.be/1KMddi449CE

湯島的白梅

如果到湯島街道,回想起
那蔦和主稅倆人的氣魄
連神社欄杆周圍的白梅樹也知道
留下他們倆人的影子

孩提時候的朋友,能忘了嗎
岸邊楊柳樹結下緣份
因重視義理的緣故,寧願將堅固的盟誓
也放諸水流,這就是江戶人的重義的本性

神社院內藍色的煤油燈
如果從神社院內往外出去,就是湯島本地道路
未到黎明時分離別的空中

墨水畫裡是上野山和山裡的鐘

生命本是天上仙

出生為人,最大的困惑莫過於無法確知自己生命的來源。人為何而生,為何而活,為何而死?這是人心中最想知道卻又無法解決的疑問。因此,古今中外的科學家、哲學家、思想家以及人世間的聖人與賢人都曾經不懈的探討過生命的來源。關於人類真正的生命本源,雖然在科學界有許多假說,卻沒有令人十分信服的定論。
1859年,生物學家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根據自己觀察到的物種間相似性的一些零散的事例,融合前人富有啟發性的思想,提出了進化論的觀點,認為今天複雜的生物界是從簡單的原始生物一步一步地進化來的。然而,一百多年的考古發現證明,所謂的猿人在歷史上並不存在,進化論只是一種假說。因為僅從地球自身尋求生命起源遇到了太多的問題,所以人們開始把探索生命起源的目光投向地球之外的茫茫宇宙,向宇宙探求生命的奧秘。在1907年,瑞典物理學家阿累尼烏斯(S Arrhenius)就提出,生命不是在地球上自生的,而是以微生物種子的形式從太空中飄送過來的。這種原始孢子來源於別的星球,它們可能是受到入射光的壓力輕輕地被推到我們這個地球上來的。他稱這種理論為生源說(Panspemia),意即「隨處都有的種子」。在1971年9月,克里克(F Crick)在地外文明通訊會議上說,地球上的生命可能起源於宇宙高級文明,用無人飛船送到地球上的微生物。有兩個事實支持這個理論:一是遺傳密碼的一致性,表明生命進化中曾在某個階段越過了一個小種群的環節;另一個是宇宙年齡可能是地球年齡的兩倍多,所以生命有足夠長時間,第二次從簡單的起點進化到高度複雜的文明。克里克用定向生源說表示,某種高級生命有意識地用某種方法把微生物發送到球上來。雖然這些理論都有待進一步證實,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人類的起源絕對不是從猿猴進化而來的。
進化論的假說雖然源自西方,然而近年來隨著科學的迅猛發展,一批西方的心理學家、哲學家、心理諮詢醫生,精神病學者一個個相繼投入輪迴轉世的研究。他們著書立說,影響面很大。1982年蓋洛普民意測驗說,美國大約有四分之一的人相信生命在輪迴轉世中永遠存在,而英國的民意測驗還高於四分之一;至於相信人死之後生命會以某種形式存在(不一定是輪迴)的人則高達三分之二。由於生命永存的觀點與猴子變人的進化論是水火不相容的,因此,西方主流國家中不相信進化論的人可能佔三分之二左右。相反,東方人幾千年來的佛道文化沒有進化論這種設想,但是當今相信進化論的人中,比例最大的是中國、前蘇聯和原來的東歐國家。這些國家的共同特點是:國家權力被用來禁止或灌輸信仰。中華文明五千年,主張生命永恆的輪迴轉世之說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佛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修煉的人在入道得法之後就能詳細的知道自己生命的本源,並且通過修煉返本歸真,功成圓滿之後返回自己原來的天國世界。正如《夢醒》歌詞中所寫的那樣:「輪迴轉世幾千年,進進出出為哪般?功名利祿不長久,世道興衰全在天。生命本是天上仙,人生成敗過眼煙。是非本是前世怨,得法破迷上青天。」聖人說:「現在的人百分之九十都是高層次來的生命,而且多數層次很高..」。因此,筆者善心勸告迷中世人:生命本是天上仙,返本歸真莫等閒。尋找真法最重要,修煉才能把家還。

1/21/2012

人生感悟:心燈長明

沒有燈光的夜晚是漆黑的夜晚,沒有心燈的人生是黑暗的人生。物質世界中的燈光需要能源支撐,不管是煤油燈、蠟燭還是電燈,如果能源用盡了總是有熄滅的時候。唯獨對宇宙真理的信仰所形成的心燈,可以永久的照亮人們的心靈,猶如太陽一樣,與天地同存,與生命同在,長明不熄

我的童年時代生活在中國偏僻的鄉村,那時的鄉村還沒有發電設備。黑夜來臨之時,家家戶戶都在家裏點起小小的煤油燈。雖然煤油燈的燈光非常微弱,它卻給無數懼怕黑夜的人帶來了無限的溫馨與勇氣。村外的鄉間小道沒有月光時總是漆黑一片,令人產生一種莫名的恐懼感,此時一個小小的手電筒的微弱光亮也能給人帶來無限的喜悅。

曾幾何時,在世風日下、道德淪喪的社會洪流中,我曾像一隻迷途的羔羊一樣無所適從,在爾虞我詐、弱肉強食的苦難人生中隨波逐流。身陷在名利色情的紅塵誘惑之中,眼前的路猶如沒有月光的鄉間小道,只有無奈的在黑暗中徘徊,人生之旅猶如漫長的黑夜一樣看不到一絲的光亮。那時的我不知道怎樣做人,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高尚,不知道怎樣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不知道怎樣使自己的靈魂昇華。

一直到喜得真法、走上了修煉的道路之後,我才明白了古今中外聖賢們的鎮定自若、臨危不懼、視死如歸,都不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的。那些人們的心中都長明著一盞永不熄滅的心燈,照亮著他們的心扉。在污濁的環境中還能心存美好,需要有非常堅定的正信、慈悲的心懷和堅貞不屈的意志。這盞長明的心燈能使他們在受到挫折之後依然心存感激,心懷善良,在危險困苦中依然能堅守心靈深處的高貴,堅忍不拔,樂觀豁達。

點亮心燈,心靈才能找到真正的歸宿。才能坦然走過坎坷的人生道路,輕輕抹去心中的塵世陰雲,讓自己的生命化蛹為蝶在返本歸真之路上翩然起舞,讓善良的本性在光明的精神世界中自在逍遙

修煉前後的我判若兩人:從多言善變、 見風使舵變得表裏如一、真誠待人,因為修真使我感受到謊言的可恥,感悟到了人世間真誠的可貴;從自私自利、損人利己變得先他後我、無私無我,因為修善使我感受到慈悲的博大胸懷,逐漸的放棄了自私的人生觀念;從心浮氣躁、脾氣暴烈變得心胸寬闊、寬宏大量,因為修忍使我學會了寬容待人,忍辱負重昇華了自己的思想境界。

因為心有正信,即使是在茫茫的黑夜中一人行走,我也感到自己無所畏懼,明亮的心靈在自己的世界中翩翩飛翔,自由自在,獨享著一方的寧靜

心中有燈的人,永遠不會懼怕黑夜。心燈長明的人, 不會感到孤獨。他們對度過的每一天都會感到滿足、充實、快樂和幸福。因此,只有點亮心中的那盞明燈,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上披荊斬棘,驅散黑暗,照亮漫漫長路。以信仰為燈芯,以慈悲為燃料點亮那盞獨特的心燈,既能照亮自己,也能照亮大千世界中的芸芸眾生

貫明

人生感悟:看淡名利悠然自得

雖然世人都知道名利只是身外之物,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躲過名利的陷阱,一生都在為名利所勞累、甚至為名利而生存。一個人如果不能淡泊名利,就無法保持心靈的純真。終生猶如誇父追日般看著光芒四射的朝陽,卻永遠追尋不到,到頭來只能得到疲累與無盡的挫折。其實靜心觀察這個物質世界,即使不去刻意追趕,陽光也仍舊會照耀在我們身上。
世界上最著名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和居里夫人,對大多數人所汲汲追求的名聲、富貴、或奢華都看得非常輕淡,也因此留下了無數的佳話。儘管是國際知名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卻說,除了科學之外,沒有哪一件事物可以使他過分喜愛,而且他也不過分討厭哪一件事物。據說在一次旅行中,某艘船的船長為了優待愛因斯坦,特意讓出全船最精美的房間等候他,愛因斯坦竟然嚴辭拒絕了。他表示自己與他人並無差異,所以不願意接受這種特別優待。這種虛懷若谷、坦然率真的人品,成為許多人誠心敬佩的對象
居裡夫婦在發現鐳之後,世界各地紛紛來信希望瞭解提煉的方法。居裡先生平靜的說:「我們必須在兩種決定中選擇一種。一種是毫無保留的說明我們的研究成果,包括提煉方法在內。」居里夫人作了一個贊成的手勢說:「是,當然如此。」居裡先生繼續說:「第二個選擇是我們以鐳的所有者和發明者自居,但是我們必須先取得提煉鈾瀝青礦技術的專利執照,並且確定我們在世界各地造鐳業上應有的權利。」 取得專利代表著他們能因此獲得巨額的金錢、舒適的生活,還可以傳給子女一大筆遺產。但是居里夫人聽後卻堅定的說:「我們不能這麼做。如果這樣子做,就違背了我們原來從事科學研究的初衷。」她輕而易舉的放棄了這垂手可得的名利,如此淡泊名利的人生態度,使人們都能感受到她不平凡的氣度。她一生獲得各種獎章16枚,各種榮譽頭銜117個,自己卻絲毫不以為意。有一天,她的一位女性朋友來她家做客,忽然看見她的小女兒正在玩弄英國皇家學會剛剛獎給她的一枚金質獎章,不禁大吃一驚,連忙問她:「居里夫人,那枚獎章是你極高的榮譽,你怎麼能給孩子拿去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說:「我是想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像玩具一樣,只能玩玩而已,決不能永遠守著它,否則就將一事無成。」
兩位科學大師的非凡氣度為拚命追求名利的世人留下了一面明亮的鏡子。一個人如果擁有一顆純真的心靈,在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之中盡了全力,他的成就自然而然就會顯現出來,他理所當然的可以得到應該得到的人世間的榮耀。淡泊名利、無求而自得才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起點

人生感悟:心有準則不迷途

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如果無為人準則,就非常容易隨著外在環境與自身慾望的無形誘惑而隨波逐流,難以做到胸懷大志,榮辱不驚。即使外表看似剛強,事實上內心的世界卻很脆弱。人世間具有大智慧的人都是心有準則,在逆境中仍然堅守著內心的良知道德,在人生的路途上有為有守,呈現出壯麗的生命格調。心有準則,就活得有力量。

元代學者和名臣許衡,小時候曾經跟著一群小朋友到荒郊野外去追逐、遊玩。由於正值大熱天氣,大家又玩得很瘋狂,不久就覺得非常口渴。此時剛好路邊有一棵梨樹,於是大家都爭相前去搶食梨子。只有許衡一個人安安靜靜的在梨樹下坐著不動,沒有參加搶梨大戰。很多人吃得口水直流,就很納悶的問他為什麼不去摘梨子,他卻淡淡的回答說:「不是自家的東西,不能隨便摘。」

許衡這麼回答,大家都不以為然,直覺得掃興。有人回嘴說:「現在是什麼時候?兵荒馬亂,很多人家死的死、逃的逃,這只不過是一棵沒有主人的梨樹而已,為什麼不能摘來吃?不吃白不吃,未免太傻了吧!」許衡卻一本正經的回答說:「這棵梨樹或許真的沒有主人,可是我們的心中,難道也沒有個主嗎?一定要隨心所欲偷吃不是屬於自己的東西嗎?」許衡小小年紀就心有準則,講出這番深有哲理的話,不僅那班小朋友聽得莫名其妙,即使成年人聽到了也很難理解。然而,心有準則的許衡不受世俗所惑,一心勤奮向學,在長大成人之後終於成為一代理學大師。

準則來自自身對生命意義的思索與定調,如何為自己的生命負責,如何為人生的軌跡定下坐標,對自己從何處來,往何處去?要什麼,不要什麼?都有正確的看法。這樣的人生,即使不能名留青史,也容易顯現出非凡的特色。「心有準則」是擁有一個正的人生格調的一項很重要的因素。

1/19/2012

哲學的生命思維

人要學會擁有「選擇權」,不要只有「參與權」,因為擁有選擇權才表示你在意用心你的生命……

培根說過:「讀書使人淵博,辯論叫人機靈,寫作令人細膩,如果一個人很少寫作,那麼他就要有很強的記憶力。」

書寫是心情記憶的產物。文字可以能很質樸,也可能很華麗,內容可以很感性及理性,或是在當下心靈的原實美感在於個人出身及修煉,才學會經歷完美詮釋,因此要求「完美感」較高。

羅馬文豪西賽羅曾說:「哲學,人生之導師,至善之良友,罪惡之勁敵,如果沒有你,人生又值得什麼?」

學習哲學,最簡單的理由就是要服下一顆「定心丸」,從完整而根本的角度思索人的生命是怎麼回事、該往何處邁進?人生是一個奧秘,正是因為結局未定,才使我們懷著驚訝與敬畏之心,踏出自己的每一步,因此哲學是不可或缺的準備工夫。

大自然的法則均是一種「迴圈復始」的過程,生命的價值就在於「有生必有死」。無死即不是生命,生老病死從一出生就註定的人生過程,但是否我們就該如此悲觀看待人生呢?不,記起一段話:「生命永遠都在,我們都是生命的一部分。我們可能不會再回來了,但是生命她會再回來。」

這是一句多棒、多麼令人省思的話語呀!生命可以重新來過,雖然肉體已經腐朽,但是透過尼采的「永恆輪迴」,生命會一直不斷的輪迴在不同的時空,重燃起我們對於人生的熱誠,「生命永遠都在,我們可能不會再回來了,但是生命她會再回來。」這裏我突然心有所感,「生命永遠都在」指的是精神靈魂層次的,它是精神不朽,它是靈魂不滅,它是靈化的超越時空。

至於「生命永遠都在,我們可能不會再回來了。」真的不會再回來了嗎?既然尼采斬釘截鐵地認定「永恆輪迴」,生命會一直不斷地輪迴在不同的時空,也就是說生命可以重新來過,那麼為何「我們可能不會再回來了」!這裏面似乎有一些未知數,話裏並沒有完全否定,但是已經接近完全否定的答案了。

尼采認為,未來的不確定使人生更具魅力的要素:「我的思想應該向我指示我站在何處,但不該向我洩露我將往何處?我愛對未來的無知……」

沒錯,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答案,尼采並沒有給這段話一個標準的答案,但他在字裏行間所展現的是擁抱陽光,迎接美好的極佳未來的美麗人生。

其實,當人生的樂章到了句點的時候就以優美的姿態鞠躬下臺,不需恐懼和遺憾,因為這就是「生命」。這才符合宇宙的自然法則,迴圈不已,生生不息。我們看地球繞太陽運行,周而復始,如果它是一直線的前進,恐怕也沒有我們這麼多的生命了。我們欣賞一朵盛開的花,那是因為我們知道它不久就會謝了,所以我們格外珍惜。如果,這朵花是永遠不會凋謝的話,想想看那是怎樣的花呢?因此生是真理,死亦是真理,生固可歡,死亦可歡,人對死亡的恐懼,是來自於未知的恐懼,但未知是種無名,因不瞭解宇宙真相,而套在自己身上的枷鎖,這是可以靠哲學思想和修煉來超越,生命哲學的形而上思維其意義即在於此。

莊子認為生與死是可以超越超脫的,我更認為生命在活在當下以及創造當下生命的價值觀。「生命因付出而豐富,生命因分享而充實」,就像我常說:「分享就是一種幸福快樂,幸福快樂就是一種分享」,讓每一個人都能堅強、快樂的站在自己的生命舞臺上發光發熱。這人生,如你現在經歷和曾經歷過的經歷你必將再一次並無數次地經歷它;其中沒有任何新東西,卻是每種痛苦和每種快樂,每種思想和每種歎息,以及你生涯中一切不可言說的渺小和偉大,都必對你重現,而且一切皆在這同一的排列和次序中——一如這蜘蛛和林間月光,一如這頃刻和你自己。

上述尼采說的話裏,頗有深意深思,但是他談到「其中沒有任何新東西」,是不是意謂著當生命重新來過時,我們對於前世的一切渾然不知呢!或者,尚有其中深一層的意涵呢?以我的推論,在生命重新來過時,「其中可能有新東西」,為何我會這樣認為呢!來自於「有生有死,死而復生」到「無始無源,源而返始」,以及老子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既然如此,彰顯的不只是積極奮鬥的生命哲學觀點,當輪迴轉世時,我們對於前世的一切記憶都已忘掉了,但前世修練行善的因緣,卻會在新的來生中相感應,誠如佛經說:「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所以說:「其中可能有新東西」,只是當我們失去前世的記憶,卻沒有忘掉積累的智慧根底,智慧根底不同,生命的價值能量與視野也截然不同。

人生命的肉體佇足在世間短短數十年,有多少人可以用堅定的語氣說他用心的過每一天,生命的價值可以豐富富有,生命的價值也可以貧窮孤寂,其中的決定權在於自己。人要學會擁有「選擇權」,不要只有「參與權」,因為擁有選擇權才表示你在意用心你的生命,希望透過對於生命哲學的思維,反思生命的價值與精神生命的永恆性,激勵我們迎向生命豐富圓滿的極佳未來。……

巫石吉

點亮心燈:世間忍辱最可敬

力能拔山、氣可蓋世的西楚霸王項羽,在兵敗之後來到烏江,雖然亭長建議他渡江整兵再戰,但是他自感愧對江東父兄,羞憤自刎身死。唐朝杜牧曾作詩《題烏江亭》寫到:「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項羽剛愎自用,不聽忠言,他在軍事上的失敗有許多原因。其中處於逆境時不能忍辱負重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古往今來的英雄豪傑,韓信受胯下之恥,蘇武忍大漠牧羊之辱,凡是獲得豐功偉績者無不具有大忍之心。即使是市民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忍耐也是必不可少的: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外人欺,姑娌不忍鬧分居,婆媳不忍失孝心……有人誤認為「忍」是消極、懦弱的表現,是自我的壓抑,故凡事皆要紛爭,絲毫無容忍之心,也無吃點小虧的雅量,所以人事不和、衝突頻繁。其實「忍」是積極的、是豁達的、是有遠見的,有識者才能深切體會到忍辱的可敬。孔子曰:「小不忍,則亂大謀」。在最難的處世中,人際關係的和睦,來自相互的寬容與忍讓。即便是面對傷害和侮辱,有智慧的人也能反躬自省,在寬恕與忍辱中化解怨恨,其心性也在磨礪中得到昇華。這一切,皆靠堅韌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能吃苦中之苦、忍世人所不能忍者,才能登上成功的彼岸。
日本著名的汽車銷售大王奧城良治從學校畢業之後,興致勃勃的踏入汽車銷售行業。剛開始時,一連奔波了好幾個月卻毫無成績可言。拜訪客戶的時候不是閉門羹,就是好不容易登門拜訪,費盡唇舌鼓吹後,客戶仍然興趣寥寥。在這段時間內,他沒有獲得半張訂單。接二連三的被拒絕使他心灰意冷,有一天在走回公司的路上他已經決定向公司提出辭職,離開汽車銷售行業另謀生路。
就在這時,他突然感到尿急。於是他就走到農田的路邊準備就地解決。恰巧有一隻小貓蹲在那裏,為了將自己幾個月來所受的滿腹怨氣宣洩出來,他故意朝著貓的頭上撒尿。他原本以為小貓會因此而驚惶的逃走,出乎意料的是這只小貓不僅沒有逃走,反而若無其事的張著眼睛,簡直像在享受一次大自然的沐浴一樣。這隻小貓的表現給了奧城良治莫大的啟示,讓他領悟了想要推銷成功就必須忍辱負重。此後他打消了辭職的念頭,放下害怕遭到拒絕、羞辱的心理,勇敢的面對各式各樣客戶的批評與謾駡。終於在遭受1,800次拒絕之後,獲得了第一份訂單,第二年他每月能賣出15部汽車。到了第五年,他每月賣出的汽車數量竟然高達30部!從第五年開始,奧城良治連續蟬聯16年汽車銷售冠軍,成為全日本汽車界最負盛名的推銷之王。
世間忍辱最可敬,大忍才能大成。一個人如果沒有大忍之心,即使像楚霸王項羽那樣武功蓋世,也難以走向最後的成功。能忍辱負重者,方能成大事。因此,「百忍成金」 這句話不管是對世人還是對修煉人來講,都是一句不可忘記的至理名言。

開闢新思路

每個困難、障礙,都有解決的辦法──或者鑽過,或者繞開,或者跨越,或者突破。

鋼琴老師是一位有理想、有信念,熱情又活潑的音樂教育工作者,為了玩一點新鮮、趣味的,額外給了葛利格「皮爾金組曲──清晨」的樂譜,讓我練習彈奏。曲子描繪摩洛哥撒哈拉沙漠日出的情景與清晨的爽朗,隨著樂音的悠揚,似乎可以感覺到晨霧消翳、朝氣清新,太陽緩緩升起、照亮大地的畫面,而美麗、溫婉的景致在指間慢慢的揭開帷幕,令人心曠神怡……
樂曲練習了一陣子,完整彈奏已差強人意,至於熟悉流暢,還有待琢磨,特別是有一個樂章,左手和弦三合音的部分,指法的轉換頗為窒礙難行,數度練習之後,還是未有突破,心想:罷了,下一次上課的時候,再請教老師吧!暫且擱置這個艱難困擾的部分,只管繼續那得心應手的章節,盡情享受這美好而浪漫的清晨。
週二傍晚,又到鋼琴課時間,一攤開樂譜,就迫不及待的請老師指點迷津,老師當然是熱忱懇切的不吝賜教。然而,一聽完分析解答之後,我就深感懊惱了,為甚麼如此簡單的移位,就不曾想到呢?我向老師坦承自己的愚蠢與懶惰。老師善意的寬慰道:遇到問題,等待別人給答案,是一般人的制式反應,這是我們的教育和環境造成的,無須太過自責,妳的學生,不也大多如此嗎?
接著,老師又說:「妳能在中年之際,願意學習新事物,已屬難能可貴了!」感謝這番仁慈體貼的話語,讓我有些釋懷,然而,該進一步探討的是──何以墨守成規、不敢嘗試新方法呢?是思維的僵化和害怕失敗吧。美國密執安大學教授卡爾.韋克(Carl. Weicker)有一個絕妙的實驗:將六隻蜜蜂和六隻蒼蠅裝進一個玻璃瓶中,然後將瓶子平放,讓瓶底朝著窗戶,會發生什麽情況?你會看到,蜜蜂不停的想在瓶底上尋找出口,一直到它們力竭倒斃或餓死;而蒼蠅則會在不到兩分鐘之內,穿過另一端的瓶口逃逸一空。
事實上,正是由於蜜蜂對光亮的喜愛,和它們的智力,蜜蜂才滅亡了。蜜蜂以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線最明亮的地方,它們不停的重複著這種合乎邏輯的行動。對蜜蜂來說,玻璃是一種超自然的神秘之物,它們在自然界中從沒遇到過這種不可穿透的大氣層;而它們的智力越高,這種奇怪的障礙就越顯得無法接受和不可理解。那些愚蠢的蒼蠅則對事物的邏輯毫不留意,全然不顧亮光的吸引,亂竄亂飛,結果誤打誤撞的碰上了好運氣,蒼蠅最終得以發現那個出口,並因此獲得自由和新生。

韋克總結道:「這件事說明,實驗、堅持不懈、試錯、冒險、即興發揮、最佳途徑、迂迴前進、混亂、刻板和隨機應變,所有這些都有助於應付變化。」台灣有名的認知神經科學家洪蘭教授研究指出:「大腦會一直不停的因外界的要求,而改變內在的神經連結方式,……它是環境與基因互動的產物。」
不懂大腦知識的孔子,在教學上所用的方法也很符合神經學上的原理,他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諄諄闡述學與思並重的見解,和現今的認識並無二致。每個困難、障礙,都有解決的辦法──或者鑽過,或者繞開,或者跨越,或者突破。有鑑於此,當我們的思考撞牆、碰壁,行不得也的時候,就表示該開闢「新思路」了!

1/18/2012

啟3:20 看哪、我站在(心)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

3:20 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

詩16:11你必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你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你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

16:11你必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你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你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

羅15:1 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

15:1 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

伯23:10 他知道我所行的路、他試煉我之後、我必如精金

23:10 他知道我所行的路、他試煉我之後、我必如精金

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 2012: Uncertainties and Vulnerabilities

一生中要珍惜的10種人

1、遇到和你心靈相契的人時,要努力爭取和他相伴一生的機會,因爲當他離開時,一切都來不及了。

2、遇到可以信任的朋友時,要好好和他相處下去,因爲一生中,遇到知己真的不容易。

3、遇到願意無條件幫助你的貴人時,記得要好好感激,因爲他會是你人生的轉捩點。

4、遇到曾經愛過的人時,不管他對妳是好是壞,都要記得心懷感恩,因爲他讓你更變得更好、更懂得愛。

5、遇到曾經討厭過的人時,記得要放下對他不好的想法,微笑向他打招呼,因爲他讓你更加寬容和堅強。

6、遇到曾經背叛你的人時,要好好謝謝他,因爲若不是他,你怎能有成長茁壯的機會。

7、遇到曾經偷偷喜歡的人時,要放下情愫、無條件祝他幸福,因爲當你喜歡他時,不就是希望他過得好、過得幸福嗎?

8、遇到匆匆離開的人時,要謝謝他走過你的人生,因爲他是你精彩回憶的一部分,讓你的生命更加美麗。

9、遇到曾經和你有誤會的人時,要放下自尊和面子,好好地解釋清楚,因爲你可能只有這一次機會解釋清楚。

10、遇到和你相伴一生的人時,要百分百地感謝他愛你,因爲你們現在都得到了幸福和真愛!

How Deep Is Your Love

Bee Gees - How Deep Is Your Love
http://youtu.be/0vgwk8tUT5k

Bee Gees - Tragedy

Bee Gees - Tragedy
http://youtu.be/MSVTOMkJdqs

Strangers in The Night

Strangers in The Night - Frank Sinatra
http://youtu.be/hlSbSKNk9f0

浪漫飛行

浪漫飛行-米米CLUB
http://youtu.be/cv1mPwegMJg 

1/13/2012

宇昌回憶錄

楊育民
第一次見到中央研究院翁啟惠院長是2006年11月21日。我本來並不認識啟惠,但當然知道他是個知名的科學家。在當年10月中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長之後的第二個禮拜,他打了個越洋電話給我。提議要和我見面討論台灣生技產業發展。就這樣,我們在11月底 終於見了面 。
我們在舊金山南邊的小鎮Burlingame的Kincaid’s Bayhouse 晚餐。Kincaid’s Bayhouse就在海灣邊,很清靜。啟惠院長給我的第一印象是誠懇,謙虛,有點安靜,很溫文儒雅。我們一見如故,暢談生技產業發展直談到半夜。隔天一整天他在Genentech參觀,研討,及演講。以啟惠在生物科學界的聲望,他來Genentech訪問,是我很大的光榮。
啟惠訪問Genentech之後,我們繼續用電話或E-Mail連絡。他的熱心,很讓我感動。我也同意啟惠的看法:台灣是有發展生技產業的潛力。啟惠開門見山的要我加入台灣發展生技產業的團隊。一開始我猶疑不決。我說:“台灣發展生技產業,的確有潛力。但是發展生技產業是長期的,政府人事是短期的。也就是說學術是長期的,政府是一時的。這個斷層是發展生技產業最大的障礙。政黨可輪替,但科技發展得永續。”還有,我問:“台灣是那一位掌有生技產業計劃的決策權?這個決策者會在位多久?”啟惠說, 我們大家一起來為台灣奮鬥,他會以中研院院長身分,領導台灣生技產業發展十年。生技產業的決策權在行政院。他有行政院的全力支持, 我們會有十年的時間。我就這樣被說服了。我想,好吧,大家全力以赴,應該十年內可以為家鄉創造出一片天。我的角色很清楚,就是以生技專業身分,和翁院長及台灣產、學、官、商各界精英大老合作,專注台灣生技產業發展的策略判斷和規劃,提供策略的支持和生技實業營運經驗的參考。
透過翁啟惠院長的推薦,國科會主委陳建仁博士也馬上來函聘我為國科會竹北生醫指導委員會委員。
接下來2007年1月20日星期天,我們在舊金山開了竹北生醫園區指導委員會,我負責招待委員會會員到Genentech參觀。這場會議集合了台灣生技業二十幾位重要大老,包括翁啟惠院長、國科會主委陳建仁、衛生署署長侯盛茂、愛滋病世界權威何大一博士、張有德博士、蘇懷仁博士、陳良博博士、中央研究院王惠鈞副院長、國科會副主任委員戴謙博士、美國FDA林秋雄主任、陳紹琛博士、中研院生醫所陳垣崇博士、國科會駐舊金山楊啟航博士、上騰生技公司董事長Dr.張鴻仁、科學工業園區顏宗明副局長、行政院科技組李主任宗洲博士。工研院李鍾熙院長由吳副主任怡靜代表。科技大家長李遠哲前院長也參加了我們的晚餐。
這個會議,名稱雖然只是竹北生醫園區指導委員會,實際上卻是台灣生物科技發展產業萌芽關鍵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李遠哲前院長,翁啟惠院長,和國科會陳建仁主委都提到2006年12月底行政院院會討論生技產業發展,從行政院院長,到各部會首長都有共識支持並加速台灣的生技發展。我們與會人士在此會議中,會議外,還有會議後,熱情無私的討論,推敲,為國家發展生技產業的遠程願景畫出了很令人雀躍的輪廓。有夢最美!這個願景包括新藥開發,生技創投,研發育成,生技生產,及藥材開發製造。我們也共同達到了由國家發展基金來投資支持生技新藥開發,建立育成中心,還有樹立醫材產業製藥產業創業投資環境和誘因的共識。
我們也同意由陳良博、林秋雄、陳紹琛、蘇懷仁、張有德,戴謙,和我七人來訂定竹北生醫園區發展目標與策略、協調整合跨部會生物醫學相關資源。我那時感觸良多:驀然回首,我已去國三十七年,有點感傷的想:“總算能替家鄉盡點心力。”誠如余光中所寫的:「掉頭一去是風吹黑髮,回首再來已雪滿白頭。」
同年2月,陳良博、何大一,翁啟惠和我 開始討論成立一新藥開發公司及如何讓其擁有足夠的資本額、經營團隊及信用,以便能從Genentech爭取到TMB-355(當時叫TNX-355)的授權。在台灣方面,國科會陳建仁主委和經建會何美玥主委也正式得到當時行政院蘇貞昌院長的核准,讓國發基金參與投資此一新公司。2007年2月16日, 陳建仁主委寫了一個電子信箋給陳良博:“經建會何美玥主委和我週三會見了蘇院長。他同意經建會準備意向書(LOI)給翁啟惠院長與 Genentech的3月1日談判。希望Genentech談判成功。”這真是好消息。
在其後的數個月裡(2007年2-5月),宇昌的幾位創辦人分工合作,陳良博及張鴻仁負責民間籌資;何大一和我則致力於取得TMB-355的授權。工研院吳副主任怡靜也加入了。她負責整理創業計劃和分析創業資料。翁啟惠當時是我們的精神領袖。因為公司尚未正式成立,但是又要馬上跟Genentech談授權合作。所以我們就由何大一提議用TaiMed Group(TMG) 為我們的稱呼, 沒有中文名字。
當時我是Genentech的執行副總裁及七人執行委員(Executive Committee)之一. Genentech在2006年初就已內定要收購Tanox.之後在2006年4-5月間開始和Tanox祕密談判收購條件。2006年11月Genentech和Tanox同意收購條件,正式對外宣布Genentech將開始以九億多美元收購Tanox,預計2007年中完成併購程序。 Genentech早在2006年的Tanox併購計劃中,就已定案要將TNX355賣出。 我在2006年11月啟惠來Genentech訪問後,就已向我的老闆,也就是Genentech的首席執行長亞瑟李文森博士(Dr. Art Levinson)報告並獲得核准參加國科會生醫指導委員會。 接下來TaiMed Group的進展,都有他的瞭解和支持。我的老長官李文森博士 現在是蘋果電腦的董事長(接任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 兼Genentech的董事長。我當他的直屬執行副總裁有六年之久。他是我一輩子最敬佩的人,我也在這六年內替他建立了不少的業績。2007年2月,我向他報告TaiMed Group當時的成員和願景以及我的角色。他一聽到翁啟惠,何大一,和陳良博這三個名字,當場稱贊這是難得的世界級團隊。TNX355這個授權案在Genentech是屬於我卓越的同事蘇赫爾曼醫生(Dr. Sue Hellmann) 所管,不屬於我的技術營運部門。赫爾曼醫生當時是我們的研究開發部門總裁,她今天是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校長。也因TNX355不屬於我管,使我可能的利益衝突減到最低。但可能的利益衝突減到最低並不代表完全沒有利益衝突。我還是得步步為營,小心折衝,迴避任何可能的利益衝突。我最大的貢獻,大概是為台灣的科學家團隊TaiMed Group背書。這一點我是絕對無怨無悔,也絕無任何利益衝突。事實上我覺得很光榮也很驕傲能把台灣的能力介紹給我的公司。之後有將近三年時間,我替TaiMed既熱心也傻勁的效力,以奉獻的心情,義工的精神,無私無我,竭盡所能,付出千日,不取分文。
在2007年3-5月間TaiMed Group籌資方面進行的相當不順利,畢竟生技新藥是一個高風險及長期的投資,對於已習慣於快來快去的高科技電子產業的台灣投資者,吸引力有限,所以宇昌的第一期籌款乏人問津。和Genentech談授權合作也不順利。談判更一度瀕臨破局。但我們創辦團隊沒有放棄,我居中奔走才將局勢穩定下來。可是,問題還沒結束。合作案談判到6月,好不容易Genentech讓步,可是TaiMed Group卻找不到合適的董事長人選。
正好2007年5月蔡英文教授卸任行政院副院長。2007年6月我們以良博帶頭想到聘請當時已離開行政院的她來擔任董事長。這個異想天開的提議馬上獲得整個團隊的贊成。於是我們嘗試性的問蔡英文教授,要不要考慮投入生技產業。我們推舉她是因她具有國際觀及公正聲譽, 她還是出色的談判專家和傑出的領導人。我們也想藉由她的社會聲望來協助募集資金及整合投資人. 蔡英文她本來並沒有一點興趣。但我們努力說服她。所以最後她同意了。
我在2007年6月29日第一次由翁啟惠介紹在台北見到蔡英文。我想對她最好的形容就是“教授。”她侃侃而談,很深入淺出的討論台灣產業的優勢, 弱點和機會。我可以感覺到她是非常關切生技產業和台灣競爭力的發展。我們說服蔡英文加入我們團隊是以替國家發展生技產業的願景來感動她。就像何大一說的:我們做的事是不能以金錢收益來衡量的成功。我們做的這個願景是包括新藥開發,但不自限於新藥。我們也開始規劃生技創投,研發育成,生技生產,及藥材開發製造的一系列綜合性企業。
2007年8月初,原本蔡英文計畫要到摩洛哥旅遊,但是在良博和啟惠的建議下,蔡英文把旅程改為去美國考察瞭解生技,當時蔡英文到了波士頓,經良博介紹,訪問了好幾家生技公司,還到紐約華爾街考察生技創投。 接著她到聖地牙哥和舊金山仔細用心的觀察生物技術產業,包括深入訪問Genentech在Oceanside和Vacaville的兩大生技工廠。之後蔡英文開始加入我們的團隊。翁啟惠,何美玥和蔡英文也在8月和國發基金會正式洽談。國發基金會在8月中同意投資此一新公司,並邀請翁啟惠,何大一和陳良博為官派董事。這是2007年8月的事。
2007年8月底,在蔡英文的領導下,跟據TaiMed Group的藍圖,打算成立TaiMed, Inc.-簡稱TMI和台懋蛋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TaiMed Biologics, Inc.)。這是我們第一次有中文名稱。環球高蓋茨法律事務所接著進行註冊手續。但良博認為“蛋白科技”名稱不妥。才在8月31日匆匆改名為?宇昌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TaiMed Biologics, Inc.-簡稱TMB) 。並於2007年9月初正式登記成立。9月中宇昌從Genentech取得TMB-355 ibalizumab 單株抗體的全球獨家授權,開始宇昌生技的新藥開發工作。
在2007-2008年,TMI 和 TMB 為母子公司關係。當時規劃的是台懋會繼續建立生物科技的產業鏈,包括創投,製藥,藥材,和研發育成。 這些都是風險很大的投資案件。但如想創造生物科技產業,這些都是必要的重點投資。2007年9月蔡英文被推舉為宇昌生技董事長。當時蔡英文主席擔任宇昌生技董事長是眾望所歸: 所有宇昌董監事皆百分之百同意, 包括代表政府的翁啟惠院長,前經建會主委何美玥,董事何大一和陳良博。很可惜她因在危急存亡之秋接掌民進黨主席而在2008年6月退出公司經營 。這是我們台灣生技產業的一大損失。
過去這一個月 (2011年12月),吵得沸沸騰騰的宇昌案給我很深的感觸。當選舉政治撞擊生技幼苗的那一刻,更讓我想到 “政府是一時的,學術才是長期的。” 醫療應無疆界。生技本無色。可是眾聲喧譁,指鹿為馬,不辨是非. 真理恐怕也被喧譁聲淹沒了。宇昌和TMB355本來是個很好的成功模範,卻難逃政治抹黑。正是“悲虛言之無實兮,苦眾口之鑠金”(屈原) 。就像漢朝的王昭君,雖然是有史以來四大美女之一,但是畫工毛延壽因得不到賄賂,故意醜化她。使漢元帝看不到美麗王昭君的真實面目。等昭君出塞多年以後,“愁苦辛勤憔悴盡,如今卻似畫圖中”,遺恨千古,令人唏噓。
台灣絕對是有發展生技產業的潛力。 可是如果我們敢夢卻不敢做, 遇事不敢擔當,黑白不分。那發展生技產業就只是一場夢了。今天擺在眼前不可磨滅的事實是:宇昌生技TMB-355的發展,已成功的完成了第二期臨床試驗。中裕新藥(宇昌生技改名)也在優秀的執行長張念原博士成功的領導下,成長茁壯。國發基金會投資也就是人民的投資已獲利2.5倍以上,大約8-10億元新台幣。 我有幸近距離觀察蔡英文的作為和操守典範,深深的感覺到她正直、有能力、冷靜、穩健、很理性, 一直都是把國家和團隊利益放在第一位,是值得信賴的領導人。 我也給宇昌創業團隊高度評價。 宇昌創業團隊所有隊員都是頂尖、專業務實、正直作人、勤懇做事。他們都會是我一輩子的好朋友。
辛棄疾的臨江仙:“鐘鼎山林都是夢,人間寵辱休驚。”可以說是我今天的心情。所以用來作為本文的題目。我認為台灣目前已有很好的品牌形象。加上科技產業長期耕耘,已架構良好的製程管理能力和一流的產業供應鏈。加上台灣人刻苦勤勉,台灣人聰明靈活,所以台灣生技產業很有競爭潛力。 展望世界, 我認為瑞士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範本。瑞士不大,卻是全球藥廠最集中的地方。它以全球的市場為幅員。瑞士的特色是地方政府權力大,中央政府權力較小,因此,縣市政府可以創造出公正的、透明的、 無官僚的投資環境, 注重商業倫理道德,遵守商業規則,確保良好而有效率的基礎設施,努力讓生技製藥業順利的、有效益的發展。 而台灣目前消耗太多的能量在政治角力上,我深深希望大家能將所有的能量放在發展未來的高科技、生物科技或者綠能科技上,使台灣比現在更美好,更完善,也更有創新和競爭力。
告別了,台灣生技! 我已筋疲力盡。鐘鼎山林都是夢,人間寵辱休驚!
(作者為羅氏大藥廠全球技術營運總裁)

高貴生命原則的把握-從心做起

朱婉琪
我曾在多家國際知名的跨國金融集團中擔任高階主管的職務,也一再驗證一個鐵的事實:生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除非有個一生信守的高貴原則。有了「高貴的生命原則」的人並不能免於生活的苦痛,但是所有生活的逆境,都可正面利用來成就自己成為一個更具生命韌性,對社會更有價值的人才。
如果你所信奉的原則,能讓你身處社會叢林,歷經險境,還能不憂不懼,這個原則能把你的心帶向人生的光明面,充滿希望的與環境、與人、與大自然和諧共處,你已經可以說是處於不敗之地,人生成功了大半。有許多人終生就在找尋這樣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真理,一個安身立命,一個心不隨境轉的原則。無論你是學生,還是社會新鮮人,還是將來為人父、人母,任何人生舞台的扮演,你希望能自在的生活著,我建議你得「從心做起」。
「從心做起」,我這裡就提出「三心」原則:「無私的心,善良的心,真誠的心」。這也是我過去在職場上為公司拔擢人才的不變原則。
先從「真誠的心」說起。在這個普遍高學歷、人才濟濟,卻又經濟不景氣的時代,許多企業主對於訓練一個新進人才及培養其成為儲備的經理人所要投入的成本勢必要精打細算,企業主往往擔心會不會培訓到最後是為了其他公司培養人才,因此在物色和培養新進人才時,對於表現真誠的年輕人會有先入為主的好感。年輕人缺乏社會經驗需要磨練,對一個能幹的主管而言,是理所當然,但是一個年輕人擁有良好的品格對許多主管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主管不怕真誠坦白的年輕人犯錯,但是諉過、欺騙、矇混是主管選人的大忌,因此社會新鮮人應該腳踏實地的以真誠的心在職場上學習。主管們對於誠實的年輕人有直覺上的信賴感,往往比較願意傳授真才實料。
再說「善良的心」。很多人會誤以為在職場上「爾虞我詐」才是狠角色,才不會被人欺負。恰好相反,工於心計的年輕人會招致主管的層層防範,即使錯不在自己,由於喜歡搞「辦公室政治」,因此容易招來同事間的妒怨和忌恨;總是想佔人好處,不肯吃虧的年輕人,令人生厭,縱使一時逢迎拍馬能投某些主管所好,日久見人心,假面具遲早會被拆穿。相反的,善良正直的年輕人,不會欺上瞞下,在職場上可以廣泛討喜,同事與其相處不覺壓力,因此對其較不設防,主管在擢拔人才時,會考慮「人和為貴」,善良的人易於與人相處、溝通、不計較,明智的主管為免人事紛擾,對於善良的年輕人多半會優先考慮。
「無私的心」,可以說是職場的高標準要求。現代企業講的是「團隊合作」,尤其是跨國企業重視的是,所有相關部門的合作、協調及溝通,要求各個部門能為公司的整體利益考量,過於追求個別部門或是突出個人的表現,往往會忽略公司對團隊集體表現的要求,因此,越能站在大局上為同事、為主管、為公司考慮的工作伙伴,越受主管及大家歡迎。在職場上爭功諉過的年輕員工,往往通過不了多年在職場上征戰的主管的檢驗,即使這樣的新鮮人能苟且一時,多半在公司經營階層改朝換代後,就失勢了。
職場上對於員工「專業素養」的要求,逐漸被視為「基本配備」。擁有高的EQ,越能融入團隊合作,為公司、為主管著想的員工被視為不可多得的瑰寶。這樣的人才一旦建立起專業形象,又具有遵守職場工作倫理的口碑,將來在同行中跳槽,一般而言,也比僅有學歷和專業知識,卻自私虛偽的人的工作機會多。
希望所有的社會新鮮人都能「從心做起」,腳踏實地的把「真誠、善良和無私的心」給修養好,給準備好。人生並非總是坦途,但是修養好自己的心,有很好抗壓應變的心境及能力,再大的風浪將不過是淬煉自己成為更具有智慧及幸福的生命過程。

你的狗會咬人嗎

有一個人走進酒吧,看見一位先生旁邊有一條狗。他喜歡狗,於是問那一位先生:「你的狗會咬人嗎?」這位先生回答:「不會。」
剛進來的這位先生於是蹲下來和狗玩,狗忽然咬了他一口。他起身對著剛才這位先生憤怒的說:「我剛才問過你,你說你的狗不會咬人。」
那一位先生心平氣和的說:「這不是我的狗!」

現代企業領導的7個特質

企業領導要與時俱進,就必須有如下七個特質:
1.能集中注意力於真正的大事。首要之務便是能夠鳥瞰公司事務。掌握優先順序,然後集中火力把主要精力用於最重要的一兩件大事上。當CEO總能抓住核心問題時,員工自然聽從追隨你。
CEO應該將精力取勝焦於公司的宗旨、願景和目標,以及如何增加公司達到這些要求的能力上,避免背上官僚體制的包袱,也避免陷入細節小事,見樹不見林。
2.懂得如何把東西賣出去。越來越多的CEO出身自行銷崗位,並非傳統的管理專業科班出身的人。因為他們具有溝通及說服技巧,而且重視顧客,符合今日的企業環境。
其實CEO的工作,無時無刻都要進行推銷。不論是面對客戶或員工,CEO都要說服他們接受他的想法或公司的產品。如果一名CEO沒有銷售方面的經驗背景,可以考慮接受說話藝術的訓練。
3.對財務問題有顯著敏感性。CEO必須懂得如何看財務報表,並且 能夠瞭解數字與公司實際運作之間的關聯性。尤其面對現今競爭激烈的環境,CEO可能需要花更多的心思在財務報表上。閱覽這些報告時,不只是守住預算,還要從如何增加經營利潤的角度思考財務問題。
4.具有策略思考能力。所謂策略,就是選定公司想要登上的競爭新舞臺,然後建立公司在這個領域的優勢。CEO必須有能力看出公司在業界或大環境中最適合自己的位置。
5.能夠應變。CEO不只要告訴員工好消息也要告訴員工壞消息,領導人不能害怕承認公司的致命傷甚至是失敗,以便於作戰略與計畫的調整。
要改變整個公司業務態勢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CEO的動作必須要大,才能對員工產生有效的影響,面對公司需要進行改變時,CEO要能以身作則,組成合適的管理團隊,並且找出公司中最可能支持、反對或影響這項改變的人,分別與他們溝通,發揮他們的功能,減低他們帶來的阻力。
6.CEO必須懂得溝通與社團技巧。要善於傾聽員工的意見,並且要及時告訴他們領導意見。因此,要懂得授權、懂得帶領團隊,要有精力和熱情,能夠激勵自己及員工,能找出團隊成員工的共同點,容許分歧的存在,並且及時化解衝突等。
此外,不戴面具的領導者最能吸引員工,即便CEO的要求嚴格,甚至很難相處,只要能對他有正確的預期,建立他的依賴感。
7.有很好的執行力。CEO也要有落實計畫的能力。要達成這個目的,就必須認定符合現實的目標,分派職責給員工,並且提供給他們達成這些目標的支援和資源。CEO還要設定階段任務時間表。

有執行力的人的九個特點

執行力,就是各級組織將戰略付諸實施的能力,反映戰略方案和目標的貫徹程度。

如何挑選有執行力的人?企業要想具有很好的執行力,就需要找到有執行力的人。如何找到有執行力的人?筆者參考了許多書籍,研究了很多案例,結合工作中的體悟,得出結論:我們可以從以下九個方面來考察一個人的執行力。

一、自動自發

一個人除了會做還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工作意願(動機),即要自動自發。所謂的自動自發不是一個口號一個動作,而是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與責任心,在接受工作後應盡一切努力與想盡一切辦法把工作做好。人的一生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總會經歷一些小風小浪。在這些小風小浪面前,有人退卻了,就這麼平庸一生,甚或開始怨天尤人;當然,也有人在同樣的環境中脫穎而出,成為了強人或名人。其實,這一切的一切,就在於那一念這差。而所謂的一念之差,其實就是一種態度。面對生活,面對工作,面對人生的態度。仔細想來,“自動自發”就是一種可以幫助你掃平一切挫折的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

老闆不在身邊卻更加賣力工作的人,將會獲得更多獎賞。如果只有在別人注意時才有好的表現,那麼你永遠無法達到成功的頂峰。最嚴格的表現標準應該是自己設定的,而不是別人要求的。如果你對自己的期望比老闆對你的期許更高,那麼你就無需擔心會不會失去工作。同樣,如果你能達到自己設定的最高標準,那麼升遷晉級也將指日可待。

自動自發地做事,同時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承擔責任,那些成就大業之人和凡事得過且過的人之間的最根本的區別在於,成功者懂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沒有有能促使你成功,也沒有人能阻撓你達成自己的目標。

二、注重細節

應把做好工作當成義不容辭的責任,而非負擔,要認真對待、注重細節,來不得半點馬虎及虛假;做工作的意義在於把事情做對,而不是做五成、六成的低工作標準,甚至到最後完全走形而面目全非,應以較高的、大家認同和滿意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看不到細節,或者不把細節當回事的人,對工作缺乏認真的態度,對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這種人無法把工作當作一種樂趣,而只是當作一種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熱情。他們只能永遠做別人分配給他們做的工作,甚至即使這樣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而考慮到細節、注重細節的人,不僅認真對待工作,將小事做細,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細節中找到機會,從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三、誠信,敢於負責

誠信是立身處世的準則,是人格的體現,是衡量個人品行優劣的道德標準之一。正如孔子所說“言必信,行必果”,即“人無信不立”。只有誠信,一個人才會去為了實現自己的許諾而積極肯幹;一個真正注重誠信的人或組織,在履約不能的時候,必定會慷慨的對由於自己失信的行為負責,及時的採取必要的措施彌補自己的失信造成受諾主體的損失。

四、善於分析判斷,應變力強

在資訊社會和納米時代,分析判斷、快速應變能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遠的不說,在證券市場,滑鼠早擊和遲擊十分之一秒,是否成交或成交價格就有很大區別。照相機為什麼設計了千分之一秒和萬分之一秒快門,原因就是萬一之差,本質上就已經截然不同。

機會是為有準備者提供的,快速應變能力往往並不表現為一時的靈感,更多的是找已久的時機在瞬間出現。對於客觀環境和市場形勢可能出現的變化,我們必須提前作出預測,並備有應付各種變化的預案(不管成文還是不成文的)。很多人都懂得去做這方面的準備工作,為事業的發展設計了很多種“可能”,但由於個人和所處環境的局限性,“不可能”的因素便被忽略了,但當所有的“可能”都變為“不可能”時,原來認為的“不可能”就是惟一的“可能”,千慮一失的情況就是這樣發生的。可以說,善於分析、快速應變能力是在競爭日益積累、變化日益迅速的今天有效執行的必要條件。

五、樂於學習,追求新知,具有創意

一位哲學家曾說過:“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是構成現代人才體系的三大能力,其中,善於學習又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第一能力。沒有善於學習的能力,其他能力也就不可能存在,因此也就很難去具體執行。

六、對工作投入

全力投入工作的熱忱不僅僅是管理者成功的要素,也是每個人獲得成功的要素。沒有對工作的熱忱,他就無法全身心投入工作,就無法堅持到底,對成功也就少了一份執著;有了對工作的熱忱,在執行中就不會斤斤計較得失,不會吝嗇付出和奉獻,不會缺乏創造力。

七、有韌性

韌性指具備挫折忍耐力、壓力忍受力、自我控制和意志力等;能夠在艱苦的、不利的情況下,克服外部和自身的困難,堅持完成任務;在比較巨大的壓力下堅持目標和自己的觀點。

韌性首先表現為一種堅強的意志,一種對目標的堅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認准的事,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仍千方百計完成。麥當勞的創始人雷‧克洛克最欣賞的格言是:“走你的路,世界上什麼也代替不了堅忍不拔;才幹代替不了,那些雖有才幹但卻一事無成者,我們見得多了;天資代替不了,天生聰穎而一無所獲者幾乎成了笑談;教育也代替不了,受過教育的流浪漢在這個世界上比比皆是。唯有堅忍不拔,堅定信心,才能無往而不勝。”一位經理在描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員工時說:“我們所亟需的人才,是意志堅定、工作起來全力以赴、有奮鬥進取精神的人。我發現,最能幹的大體是那些天資一般、沒有受過高深教育的人,他們擁有全力以赴的做事態度和永遠進取的工作精神。做事全力以赴的人獲得成功幾率大約占到九成,剩下一成的成功者靠的是天資過人。”這種說法代表了大多數管理者的用人標準;除了忠誠以外還應加上韌性。具有韌性的能夠經受挫折,決心固然寶貴,但有時會因力量不足、能力有限而受阻,而惟有借助韌性,方能長驅直入,無人能敵。

八、團隊精神

團隊精神不僅僅是對員工的要求,更應該是對管理者的要求,團隊合作對管理者的最終成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對管理者而言,真正意義上的成功必然是團隊的成功。脫離團隊,即使得到了個人的成功,往往也是變味的和苦澀的,長此以往對公司是有害的。因此,管理者的執行力決不是個人的勇猛直前,孤軍深入,而是帶領下屬共同前進。

九、求勝的欲望強烈

欲望是一切行動的源泉,是人生必備的條件,也是支持人生的動力。沒有欲望,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堅持和成功,其人生也將變得空洞平淡、沒有人性的魅力。當然,人的欲望形形色色,其中不乏偏激、劣等的蠢欲呲類欲望對人生有害無益,應當壓抑和克制。蠢欲的最好辦法,就是以積極的、有益的欲望投入事業的追求。這種欲望越強,情緒就越高,意志就越堅定。強烈的欲望可以使人的能力發揮到極致,為事業的成功獻出一切。

別當大樹下的雜草

狗對於怕狗或討厭狗的人,會吠得特別兇惡;對於愛狗的人,即使是陌生人也會很友善地親近。
這是因為牠可以很靈敏地,察覺人類潛意識中,所放射出能量振動頻率的差別。
人雖然沒有動物靈敏,還是具備相當高的靈敏度,可以察覺某些程度上的差別。
如果生活週遭的人都討厭你,那是因為你的潛意識和意識,投影在他們身上而產生的反應;意識的投影表現在言語、音調、表情、姿態和行為,潛意識的投影,可以從放射能量的振波頻率去感受。
同樣地若你生活週遭的人都欣賞你、喜歡你,這也是你的潛意識和意識所產生的結果。所以懂得自省的人,就可以從別人對你的態度、反應,來檢視或認識自己。
在改善自己的過程,別人對於你的忠告、批評和建議,往往不會有太大的作用,只有當自己願意接受別人時,才可能有所影響與改變。
在小學和中學裡的老師,常常會發現少數學生,很樂意為班上其他人服務,或是幫老師做些雜事,幾次之後當需要人手幫忙時,那幾位同學自然而然成為不二人選。
球隊裡也一樣有這樣的現象,教練常會從隊上找出一位管理人,協助處理隊上的瑣事。
同樣的模式到工作職場上,也會出現這種人物,用付出比報酬更多的工作態度,不但可以建立自己的聲望,而且額外的工作機會,也將培養更多的技能和各種能力。
在經營完善的工作單位,有升遷機會時,就會優先考慮這種人。斤斤計較、逃避工作的員工在公司裁員時,也是優先被考慮的人
是否公平並非由自己來決定,明眼的主管自然會有定見,就算你真的遇到不公平的待遇,未能得到主管賞識,只要你是有才學,遲早有一天,也會被伯樂發現,得以大展長才。
所以短暫的挫折和失敗,只是為了增進你的各種能力,一時的不得志或許蘊藏了更大的成就。
愛迪生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激勵,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又說:「成功的主要成份,是想像力加上雄心壯志和工作的意願。」
在大自然裡的規律,我們也看到了森林裡的樹木,凡是愈能迎接風雨的摧殘與陽光的曝曬,就愈趨高大、雄偉和茁壯;而躲在大樹底下,只想受保護或仰賴大樹的遮風避雨的草木,相對地就愈矮小。
所以在職場上必須要負起能者多勞的態度,多幫助同事或周遭的人,養成付出比報酬多的工作習慣,總有一天一定會獲得意想不到的報酬。

你正在做低賤的工作嗎?
每個人都有某些方面的專長和才能,可以比別人更容易領悟它的精髓、學術理論、背景…等。
同樣地,每個人也都會缺乏某些方面的才能,在某方面的學習,總是比別人笨拙。我們必須認識自己,不要浪費時間與能量在不擅長的領域。
應該專注於自己擅長的領域。如此,不但可以快速進步,增加興趣與信心,更能激發動機,發揮潛能。
許多成功者必須具備的品格特質,如毅力、堅持、意志力和積極主動…等,都可以在自己的興趣和專長的中逐漸培養。
因此為求卓越的成就,在人生的旅程,你必須經常檢討並且問自己:
1 那一方面的工作是你的熱愛,甚至令你不考慮報酬的多寡,都願意廢寢忘食地埋頭苦幹地。
2 假如沒有時間上和經濟上的顧慮,你會選擇什麼樣的工作,令你真正覺得享受。
即使沒有報酬,你是否仍然會熱衷於那份工作,將其視為一項娛樂,不是在工作。
3 檢視你目前的職業,是否可以發揮你的才華和技能,並做得比別人好。
細心檢視,確認出你特有的才華,大量投資你的生命,集中焦點,強化那項專長。
如果自己無法確認,就請你所尊敬的長輩,或良師益友幫你確認。
選擇符合自己興趣的工作,又能發揮自己的才能,成功自然指日可待,財富也會隨著水漲船高。
我們應該了解,隨時準備好等待機會的來臨;其實真正準備好的人,不僅在等待,更會懂得運用方法去創造機會,把長滿野草的荒地,變成可以豐收的園地。
評定工作職務的好壞,不在於職位的高低和待遇的多少。每天為了打卡、趕上班、看著鐘錶等下班的工作,就是最低賤的工作。
有成就者,經常會抱怨的是,時間不足以讓他完成工作。
馬丁‧路德‧金恩二世(Martin Luther King Jr.)說過:「如果你是個打掃街道的清潔工,能像米開朗基羅揮筆繪畫,像貝多芬在作曲,像莎士比亞在寫詩一般地揮舞你的掃帚,即使在天上的天使,也會停下來說,這裡有位非常稱職的清道夫。」
選擇工作首先要考慮的因素,不在於待遇和工作的難度,是在於工作是否符合自己的才能與興趣,還有工作的內容,是否有機會令你可以持續發展
一位心理學家曾經調查過十八萬的工作人員,發現有八十%的人厭倦自己的工作,這是人生的悲劇。
其實,工作不只是在賺取生活費,它本身就是人生的一部份。每個人都可以從各種職業中培養自信、自尊、責任感等等。

德國啟示錄

我們的政治人物是寧可國家滅亡,也不可以傷害個人的選票,德國國力為什麼強,看這篇就明瞭。
十一年的盡頭是一截短蠟燭;燭火仍搖曳,燭油已殘落,就剩最後一段了。
歐元區走到2011929日,度過了它燭火消滅的最大危機。德國眾議院以523票對85票通過擴增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方案。611位議員中,3名棄權,德國總理不只獲得執政黨的議員同意票,同時取得三分之二反對黨票數。德國眾議院壓倒性的投票結果,不只適時掌握了拯救歐元區及全球經濟最後機會,更為代議士民主立下典範。
德國眾院投票於929日當地時間上午九點開始,在此前夕德國權威媒體公布民調,反對出資的民眾高達76%,贊成僅18。如果沒有菁英政治人物依遠見與專業有擔當地對抗民意,用本地的話講「不看民調治國」,德國929日投票的結果應是完全相反;紓困案壓倒性的大敗。但德國眾議院挺住了,他們知道在他們手中這一張票決定的是歐元區的未來,世界經濟的崩垮,人類是否面臨前所未見的經濟災難。
大批的抗爭人潮聚集眾議院外頭,他們都是辛勤工作的德國人,為了降低赤字,2003年起他們自動減薪,十年接近減了10%,他們增加工時,他們延長退休年齡,最重要的他們誠實繳稅。
 
「為什麼要援助一個偷懶、55歲退休、逃稅、一騙再騙的希臘呢?」德國民眾怒吼著。

激辯後通過紓困案
總理梅克爾準時九點走入眾院大廈,德國國會位於一個曾經被分割成東西柏林的中軸線上,屋頂是一個看得到天空的透明穹頂,建築大師諾曼.福斯特的作品。望著天,知道自己手中一票代表的意義,德國歷經928日一整個白天至深夜的激辯,終於取得跨黨派壓倒性勝利。總理梅克爾紓困案通過後,沒有開懷大笑,她抿著嘴,嘴角似是笑又似是想哭出來,一切太不容易了。如今她的民調支持度不到25%,此案表決前,反對激進派人士曾揚言必要時倒閣,逼她提早下台。
星殞不論成石或焚落,都得打在梅克爾頭上。她走入國會,沒頂著安全帽,擔起全球矚目的歷史時刻。「鐵娘子」,真的讓一個完全不被德國民眾支持的方案,通過了。
她挽救了世界,但也可能同時毀滅了自己的政治前途。我在家裡靜靜看著Euro News報導整個過程,每一個走進投票箱的議員,都在決定世界經濟是否下一刻即宣布崩垮。他們的腦袋裝著兩個相互撞擊的事物,一個是歐元區若倒了,那人類將面臨比2008年雷曼倒閉更嚴重的經濟災難,德國也將同時沉沒。德國出口高居世界第二,但光歐盟即佔62.9%,美國6.7%,中國4.5%,瑞士4.4%,其他各國佔21.5%。歐盟經濟若陷入動盪,歐元瓦解,阿拉伯之春吹向歐洲,德國也完了。但另一個同時撞擊的是場外民眾的叫囂,投下同意紓困案,觸怒選民,下一屆選票勢必流失。尤其他們不是一小撮人,他們代表德國民眾的絕對多數。民眾看見了「不正義」,但他們看不見控訴與懲罰「不正義」後,全球及德國必須付出的後果。
德議員自知責任重
思辯在一個應該以政客為主的偉大建築蔓延開來。不同意紓困希臘等同自殺,忍耐等同拯救;這些國會議員的角色在民主制度的設計中,被深深挑戰著。
民主政治所以設計代議士制度,目的就是要把許多超越一般民眾知識、經驗、專業、複雜的國家大事交給國會議員,由他們代行判斷、治理國家。如果代議士政治,只是國會議員享受菁英的地位、特權好處,但一投票全以討好民眾為主;我們其實不需要國會議員。
凡事只需訴諸民調,以民眾之好惡,為一切真理。這在台灣,我們太熟悉了! 德國929日眾議院的表現,該讓台灣政治人物汗顏。我們沒有再陷入經濟災難的驚恐,只因德國的菁英知道自己身負的角色。那不僅是權力,更包括責任。
剎那間,我們與全球共同躲過了一場災難;但也同時留給台灣一個重大的疑問:為什麼德國的政治領袖與台灣政治人物,差異這麼大?

發現人生的趣味

蘋果定律:如果一堆蘋果,又有好有壞,你就應該先吃好的,把壞的扔掉,如果你先吃壞的,好的也會變壞,你將永遠吃不到好的,人生亦或如此。
快樂定律:遇事只要你往好處想你都會快樂,就像你如果掉進溝裡,你都可以設想說不定剛好有一條魚鑽進你的口袋。
幸福定律:如果你不是總是在想自己是否是幸福的時候,你就幸福了。
地位定律:有人站在山腳下,而有人站在山頂上,雖然所處的位置不一樣,在兩人眼裡的對方卻是同樣大小。
沉默定律:在爭辯的時候,最難辯倒的觀點是沉默。
動力定律:動力往往來源於兩種原因,希望或絕望。
受辱定律:受辱時的唯一辦法就是忽視它,不能忽視它,就藐視它,如果連藐視它也不能,你就只有受辱了。
愚蠢定律:愚蠢大多數是在手腳或嘴比大腦行動還快的時後產生了。
價值定律:當你擁有某一項東西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這種東西並不像你原來所想的那樣有價值。
失眠定律:開了電視睡得著,關了電視反而睡不著。
人生定律:一輩子一盤棋,每一步都是自己走出來的。
談話定律:最使人厭煩的談話有兩種,一是從來不停下來想想,另一種是從來不想停下來。
慣性定律:任何事情只要你能夠堅持不斷去加強它,它終究會變成一種習慣。
游戲定律:無論你保齡球打得多好“菜”,每次玩都可能有一兩次全中,令你滿意。高興的下次再來。
指責定律:當用一個手指指責別人的時後,別忘了總以有三個手指正指向自己。
旅遊定律:沒有比記憶中更好的風景,所以最好不要故地重游。
備份定律:學會用左手做一些事情,因為右手不是永遠都管用。
時間定律:一分鐘有多長?這要看,你是蹲在廁所裡面,還是等在廁所外面。
尋找定律:有時候越是急著找手機,翻遍整個房間也找不見,靜下心發一會兒呆,你就會發現手機一直就在左手裡。
合作定律:一個人花一個小時可以做好的事情,兩個人就要兩個小時。

1/11/2012

瓦倫達效應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瓦倫達效應 ,瓦倫達是美國一個著名的高空走鋼索的表演者,他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事後他的妻子說,我知道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為他上場前總是不停地說,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敗;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總想著走鋼絲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這件事可能帶來的一切。
後來,人們就把專注於事情本身、不患得患失的心態,叫做「瓦倫達心態」。


美國斯史丹佛大學的一項研究證明,人大腦裏的某一圖像會像實際情況那樣刺激人的神經系統,比如當一個高爾夫選手擊球前一再告誡自己「不要把球打進水裏」時,他的大腦裏就會出現「球掉進水裏」的情景,而結果往往事與願違,這時候球大多會掉進水裏,這項研究從另一個方面證實了「瓦倫達心態」。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做任何事情,總是想得太多,太在乎事情所帶來的後果,太在乎別人的閒言碎語、說三道四,太在乎現在和未來的一切,而恰恰忽略了事情的本身,我們的大腦成天被各種欲望塞得滿滿的,身體被壓得氣喘吁吁的,在這樣的重荷下,我們能把事情做好嗎?結果我們總是偏離預定的軌道,離成功越來越遠!

許多有焦慮傾向的病人,頭痛就想到腦癌,胃痛就想到胃癌,
常常要求一再的檢查、一再的確定。
這麼熱衷去思考癌症的可能,大腦中就會裝滿這個疾病所帶來的恐懼,即使檢查未得病,身心卻常年受這種「可能罹癌」的折磨,彷彿要得到癌症的結果,他才會放心地說:終於有個結果了。

但事實上,病人並不想罹癌,只是把「我不能得癌症」看得太過重要所致。這也是另一種「瓦倫達心態」的呈現。如果把所有的資源都致力在維護身體的正常運作,身、心、靈都有滿滿的幸福感,疾病也就會遠離自己。

1/10/2012

經濟危機中優秀領導人的十項特徵

在經濟蕭條的時期,隨手拿起任何商業刊物,都可以讀到許多高層主管如何處理公司的財務難關的故事,例如裁減員工、減少花費,但是卻極少聽到怎樣激勵留下的員工,使他們努力從痛苦、茫然、經常是人手不足的情況中掙扎出來,完成公司任務的報導。 一般平凡的領導人和真正傑出的領導人之間的差別,就在是否具備這種領導員工,平安度過危機的能力。
其實優秀的領導人并沒有什麼秘密。他們和其他的同事一樣,了解企業的成功運作方式。 但是有件事他們做的特別好: 給屬下的職位不但符合每個人的特長、基本的價值觀,而且配合他們狂熱的喜好。不但因才而用,而且人盡其才:將有能力的人放在適當的職位,毫不猶豫的使用他們的才能;幫助其他的員工決定他們最適合的工作,然後替他們在公司裏創造機會。
今天由於多數公司都發生經濟蕭條引起的劇變,能夠激勵員工達到不可置信的業績的領導人對於公司的生存就特別重要。
實際上許多企業家都稱不上優秀的“激勵型”。他們都落在嘲諷和激勵的兩極之間。下面所提的10項行為方式是“激勵型”領導人的特癥。在公司經過裁員,傷痕累累的時候,帶領員工沖出一片天,這些特癥將證明是公司存亡的關鍵。
1. 坦率真誠,不玩弄虛假優秀的領導人在言語、行為和價值觀上會言行一致,不會裝模作樣,表裏不一。
2.穩定可靠,不變幻莫測員工們知道他們能夠依賴一個計劃周詳、目的明確 ,不會分不清重點,在大家都困難的時候行為混亂的領導人。
3.了解情況,不與現實脫節領導人對於企業的走向和公司的文化了解深刻,熟悉潮流和時事,不與社會現況疏離。
4. 樂觀向上,不消極悲觀優秀的領導人會顯示給員工一個充滿可能性的、豐裕的世界觀。他們並非不知道公司面對的挑戰和困難,但是他們選擇把注意力集中在為什麼公司會成功和怎樣使公司成功。
5. 了解自己,不是毫無自知之明他們了解自己的長處和喜好,也知道自己的弱點和盲點。他們盡力加強前者,彌補後者。
6. 他們的動力不是權力和恐懼,而是目標和熱情。優秀的領導人了解一個解說清楚的目標和一個全心擁抱它的工作隊伍的驚人能量。他們不用權力和恐懼,而用一個讓別人能夠加入的、創造出來的遠景來達到目的。
7.包容而不排斥優秀的領導人珍惜他人的反饋,從不同的人群中找尋意見。他們理解 分隔和排斥不會提高質量,也不會加強團隊合作。
8.關懷別人,不以自我為中心優秀的領導人首先注重於為他人創造一個正面的環境,使公司在企業界留下一個好名聲,第二才是他們自己的需要。他們會做出困難的決定,使企業在長期間受益,不會為短期的利益而毀掉公司的未來。
9. 對人尊敬,不玩弄手段 經濟的情況漸趨穩定,公司開始重新建立。優秀的領導人理解人事會隨著企業環境的變化而調整,因此他們尊敬地對待各層員工,並堅持任何已經實施的計劃或程式符合這個核心的價值觀。
10.他們培植領導人才,並不要求別人成為自己的追隨者優秀的領導人花費很多的時間在公司裏尋找和培植新的領導人才。他們深知企業的未來依賴培養出比自己更好的領導人,並且了解一個企業的成功只靠依賴某一個人,是把企業放在一個很脆弱的位置上。
最重要的是,優秀的領導人提供員工努力向上的空間。他們將全體的能量集中到一個方向,然後完成一個更大的目標。這樣的領導人對員工、企業和整個經濟都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