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2012

工資下降令台灣競爭力提升?

富比士(Forbes)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製造業和其他工作持續流出台灣,進入中國大陸,由此抑制了台灣的工資水平,導致其實際價值10年來未曾改變。工資的停滯促使中產階級工人與其父母住在一起,並且放棄了生兒育女的計劃。但現在,中國大陸日益增大的營商成本和種種掣肘讓越來越多的台企心生疲憊,這其中既包括雄心勃勃的初創企業,也包括眾多老牌公司。

台灣製造業幸存者的投資之道台灣王品的成功秘訣:為老百姓服務20位台灣商界明日之星簡言之,台灣的競爭力正在提升。

群聯電子(Phison Electronics)就是其中的一位贏家。這家無晶圓廠閃存設備制造商以台北為基地,不斷增加它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對於一個發達經濟體而言,台灣的工資處於相對較低的水平(高科技硬件行業的年均年薪僅有12,275美元),由此給予成立12年的群聯電子一項其韓國、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競爭對手所不具備的優勢。當這家公司需要招募高出平均水平的人才時,這種低薪優勢也可以讓它更靈活地開出高薪,進而提高其生產率和創造力。“高出常規的工薪水平,是我們吸引人才的首要手段。”群聯電子公司董事長助理艾倫·於(Allen Yu)如是說。

群聯電子為擁有3到5年工作經驗的工程師支付大約8萬美元的年薪,其中包括年度績效獎金。到明年年底,該公司打算再招募150名工程師,補充其620人的員工隊伍。在工程師年薪動輒超過10萬美元的硅谷,員工團隊的規模很難增長得如此之快。“如果我們從硅谷招募人手,我們肯定要開出更高的工資。”艾倫·於說。去年營收額高達10億美元的群聯電子偶爾也招募外國工程師,但該公司的大多數員工皆為30來歲的本土才俊,無論工作時間多長、工作到多晚,他們總能保持高漲的激情,這也是台灣職場文化的一大特征。

過去10到20年以來,台灣制造商已經在中國大陸投資了1,200億美元。隨之而來的競爭迫使留在台灣本土的工廠想法設法地削減成本——實際上,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從2001年到2010年,台灣制造商的勞工成本每年平均下降4.5%。根據投資銀行DBS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台灣如今的工資水平遠遠落後於新加坡和韓國等亞洲國家。這份報告顯示,從2000年到2010年,台灣名義工資的年均增長率僅為0.9%,還曾經在2008-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大幅下滑4.9%。台灣同一時期的年均通脹率為1.1%,常駐新加坡的巴克萊資本公司(Barclays Capital)區域經濟專家梁煒豪如是說。“台灣的真實工資水平陷於停滯,這種狀況主要出現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後。”他所說的亞洲金融危機指的是1997年至1998年區域經濟放緩那段時期。
倫敦資本經濟公司(Capital Economics)經濟學家烏比希(Sukhy Ubhi)表示,經常與海峽對岸展開激烈競爭的制造業依然占據台灣經濟四分之一的份額。最重要的是,很多台灣本土制造商都在為尋求低成本生產的海外品牌代工生產。“這意味著你必須具備非常高的成本效率,在很大程度上,你都是一個價格接受者,”台北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經濟學家符銘財(Tony Phoo)這樣說道,“在談判過程中,你並不具備非常強的議價能力。”

工人們很難指望這一切有所好轉。台北國泰金融控股公司(Cathay Financial Holdings)在其9月份針對9,365人所做的2012市民經濟信心調查中發現,27%的受訪者在過去半年工資下降,並預期他們的工資在未來6個月中還將進一步下降。另有64%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薪水在過去半年沒有發生變化,並且認為這種狀況在未來6個月中不會有所變化。幾乎每個行業的受訪者都抱怨稱,他們掙的錢不足以買房,撫養家中的老人和子女——有些人還出於經濟方面的原因,取消了生兒育女的計劃。台灣的生育率位居全球最低的國家或地區之列,這是憂心於長期經濟生產率的經濟規劃者最擔心的問題。

30歲的傑西卡·許(Jessica Hsu)每月從事兩份餐飲方面的工作,大約能掙1,360美元,但她說,在未來9年中,她每月至少需要掙1,700美元,才能幫助弟弟和父母付清房貸(否則的話,房子有可能被銀行收回)。自16歲開始工作之後,她所掙的錢幾乎沒有變化。“問題出在政府那裡,”她說,“他們可以把利率這類東西弄得很便宜,但現在啥都在漲價啊!”在被問及儲蓄計劃時,許女士說:“我沒時間花錢。”

台灣一家大型技術咨詢公司的財務主管表示,無論她為公司帶來了多少業務,她的經理總會削減她的績效獎金,進而降低了她的實際工資。十年來,雖然她輾轉好幾家公司,但2,050美元的月薪幾乎沒有什麼變化,她交給年邁父母的錢也越來越少。

台灣各個行業協會一直在四處游說,反對政府增加最低工資標准。在與中國大陸那些薪水低得多的公司進行競爭時,這些協會的成員們很難占得先機。今年9月份,政府采取了一項支持他們的措施:撤消了一項將每月最低工資640美元提高1.42%的提議。提出這項建議的勞工部長憤而辭職。

高出通常水平的失業率(台灣擁有1,000萬勞動力)或許也是抑制工資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台灣發布報告稱,8月份的失業率為4.4%,較2009年8月份經濟衰退臨近尾聲時的高點(6.1%)有所下降,但依然高於1978年以來的月均水平(2.9%)。
與此同時,中國大陸的工資水平則在緩步上漲,在今年,大部分省市都越過了每月158美元的最低工資線,並且,大陸地區的勞動法規也越來越嚴格,原材料的價格也越來越高。這令台灣成為了企業眼中的更佳選擇,也有部分企業從大陸轉回台灣發展。

據台灣政府經濟部數據顯示,在過去5年裡,共有455筆台灣投資——總價值為65億美元——流回了台灣當地。而在2006年時只有4筆。“大陸工資水平上漲而台灣工資水平止步不前導致的成本趨同,有時會讓人覺得在台灣投資的前景更加誘人。”瑞銀(UBS)的台灣經濟學家西爾維亞·劉(Silvia Liu)表示。

台灣的低工資水平為企業留下了成長空間,群聯電子便是其中之一,這些公司希望擁有穩定、一流的本地勞動力,而且他們生產的產品原創性很高,在定價方面擁有足夠的自主權。由於台灣的工資水平很低,這些企業足以負擔更高的工資水平,留住那些優秀的員工。

軟件業就是個很典型的例子——台灣曾有數十年時間專注於硬件業的發展,而如今它在該領域已經失去了優勢,軟件業隨即開始騰飛。台北科技投資公司appWorks Ventures的合伙人林之晨(Jamie Lin)表示:“(台灣)大部分的創新正越來越多地來自於軟件領域的發展機遇,因此工程師的工資水平也越來越高。”他表示,入門水平的工程師,起薪從每月681美元到1,022美元不等,但是那些擁有三年以上軟件開發受訓經驗的工程師,工資水平則在逐步遞增。

精靈數碼科技(Genie Capital)是台北一家擁有18名員工的移動應用開發商,該公司也在支付高薪,以留住企業所需要的人才。“我們所在的這個領域裡,對人才的雇用,正在為企業帶來更強的競爭力,”該公司合伙人柯萊恩(Ryan Carag)說,“為了留住優秀人才,我們一直以來都在打擊挖角行為。我們已經為若干員工提供了加薪及侃價機會,這也是理所應當。”

冠品化學(TeamChem)是台灣的一家小型機構,專門生產移動電話所用的防焊漆及導電膠膜。該公司總經理韓德行(Sunny Han)表示,他們也在為公司的20名員工支付高於平均水平的工資,以便將人員流動率限制在一定範圍內。

他表示,冠品化學支付給工程師的月薪從2,047美元到2,389美元不等。“我們的公司仍處於成長期,而且我們的工資水平要高於政府規定的最低水平。”他表示,若不如此,“我們就很難吸引到優秀的人才”。

為什麽要建立人文經濟學?

英國金融時報

我們提出建立“人文經濟學”的設想。經濟學本來就是人文科學,為什麽還要建立人文經濟學呢?我們所指的人文經濟學和一般所說的經濟學有什麽不同?

無疑,經濟學本來就是人文科學。但是一百年前數學進入到經濟學,使經濟學獲得極大的發展。數學對經濟學貢獻極大。其原因有兩點。一是把財富創造中人和物的關系用數學表達,發現了原來不知道的事物的規律。二是應用數學規劃的方法,找出財富創造極大化的途徑。因此在上個世紀經濟學獲得飛速發展。許多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學者都是精通數學的大師。與此同時,雖然經濟學得到大發展,但它過於偏向純自然科學,失去了它應該有的人文精神。現代的數理經濟學只有對錯,沒有好壞,也不講道德。固然它雖然放諸四海而皆準,但也脫離了當時當地的具體環境。為了糾正這個偏差,建立“人文經濟學”是必要的。

人文經濟學一點也不反對數學在經濟學中的應用,而且人文經濟學的主要理論基礎來自數理經濟學。但是它基本上不用數學,而是要回歸到普通的日常生活,用生活中的語言(而不是數學方程式)來說明經濟學的道理。我們相信,再復雜的數理關系也能通過語言把它說明白。而且經濟規律未必一定要用數學才能證明,我們的生活也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來說明經濟規律。所以人文經濟學也可以說是“不用數學的經濟學”。這樣會吸引許多缺少數學修養的大眾進入到經濟學。所以它是大眾的經濟學。
人文經濟學既然是一門科學,就應該追求真理,講究邏輯,而不應該夾雜非科學的內容。從這個角度看,數理經濟學是很符合這個標準的。但是數理經濟學缺少人文關懷。比如講,數理經濟學只講效率,不講公平(這里所說的公平是財富分配的平等性)。人文經濟學需要在考慮效率的同時研究公平的實現。因為分配的公平性也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經濟學回歸成為人文科學,就不像數理經濟學那樣純邏輯,而是綜合其他社會科學的內容。所以它又包含了經濟學所需要的社會學、政治學、史學、倫理學等內容。因此“人文經濟學”有跨學科的特點。由於它跨學科,它很容易用於政策研究。而數理經濟學只探討經濟學本身的規律,不問它怎樣受環境不同的影響。

事實上已經有許多經濟學家在人文經濟學的道路上努力探索,只不過他們沒有自覺地認識人文經濟學的特點。有許多數理經濟學家逐漸向人文經濟學靠攏,也有一些非數理經濟學家從自己生活的出發追究經濟事物的規律,同樣取得重要的成就。這證明人文經濟學是有巨大生命力的。

“人文經濟學會”希望能成為一個大眾化的學會。只要是對我們所定義的人文經濟學有興趣的人都可以參加。本學會是一個鬆散的學術團體,吸引對經濟學有好奇心的,願意彼此學習,追究真理的同仁共襄其事。本學會要建立一種良好的學風,一種提倡彼此學習的風氣。當自己的看法和別人不同的時候首先是向別人學習,吸取別人觀點中好的成分,而不是去批評和自己觀點不同的東西。人文經濟學是在發展正確的觀點中興起的,不是在批評錯誤中興起的。我們相信,這樣的學風有助於人文經濟學將來成為經濟學的一個成熟的分支。

天則經濟研究所 茅於軾

兼顧市場機制與出口競爭的匯率政策

工商時報

對於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抨擊台韓匯差過大,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日昨出席立法院財政委員會答覆立委質詢時,表示「匯率是一種價格,價格係由供需決定」、「匯率,不能只考慮個別產業」。這樣的對話固然反映出產業界和貨幣主管機關之間,對於新台幣現有匯率水準的不同看法,但是若考量當前面臨的全球經濟變數,以及陷入泥沼的台灣經濟情勢,我們認為如何在尊重市場機制的同時,兼顧產業出口的匯率條件需求,恐怕是央行必須思考的課題。

 整體而言,台灣產業界的經營環境,從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以來,就變得更加嚴峻。一方面由於全球經濟走緩,國際貿易成長減弱,擠壓台灣整體出口成長空間;二方面由於美國聯準會在2008年12月到2011年6月期間,總計推出兩輪量化寬鬆政策,大規模收購總金額達2.3兆美元的債券,向市場注資,加上亞洲國家總體經濟及出口數據亮麗,促使亞洲貨幣呈現全面升值走勢。

 對台灣產業而言,在整體經濟及出口表現良好時,新台幣升值固然造成出口報價上之不利影響,但是收入之成長,使其仍能維持一定利潤。例如,2010年由於全球景氣復甦,帶動國內外需求活絡及投資增加,加上兩岸經貿逐漸活絡,當年出口成長率高達34.8%,相對新台幣升值幅度也高達5.5%;由於經濟景氣保持穩定成長,雖然多數產業處於「微利時代」,但是仍有一定的承受力。

 然而,今年以來全球經濟隨著歐美國家債臺高築、失業改善遲緩、金融體系脆弱及整頓財政削減需求,凡此在在持續干擾市場信心;加上新興國家受外部環境影響成長減速,中國大陸經濟也明顯降溫,台灣產業的出口面對更嚴厲的挑戰。

 特別是今年9月以來,受到各國寬鬆貨幣政策及美國宣布啟動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QE3),加上美國舉行總統大選的政經因素影響,已經導致國際熱錢往亞洲新興市場流動,亞洲貨幣升勢表現強勁,人民幣中間價再度突破6.3元,其他韓元、新幣、新台幣、泰銖等亞洲貨幣,也都持續升值格局。就台灣而言,熱錢匯入大幅推升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其對產業出口競爭力造成的衝擊,尤其為產業界所關切。

 比較值得注意的是,台灣的紡織業、塑化業、機械業、金屬製品業、運輸工具業和平面顯示等產業,與南韓的同類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質價比」(品質與價格之比率)接近,因而一向存在著競爭關係。在這種競爭關係下,通常只要是南韓廠商在產品報價上比相競爭的台灣廠商提供更有利的價格,即可搶走台灣廠商之客戶。在此情況之下,也難怪張忠謀董事長要抱怨:「近五年來韓元、新台幣兌美元匯差近30%,大舉降低台灣廠商出口競爭力」。

 當然,彭總裁在回應時,強調「匯率,不能只考慮個別產業」與「匯率大幅貶值,會擴大國內物價的漲幅,減弱社會大眾薪資所得的購買力」,凸顯出中央銀行重視總體經濟發展與維護民生物價的用心。惟不能忽視的是,當前在國際熱錢往亞洲新興市場流動的趨勢之下,若政府任由「市場供需決定匯率」,則可能造成未來進一步新台幣升值壓力。該壓力對於類似台積電之大型企業而言,因為平時已熟悉匯率避險操作,除非新台幣短期急升,否則這種類型企業仍有一定的能力,可以吸收匯損波動。但是,對於多數以外銷導向為主的中小企業而言,因為欠缺避險能力,其所受之考驗相對更為嚴峻。

 事實上,最近幾年在金融危機的壓力下,台灣的經濟成長已轉為更依賴出口。根據經建會估計,2010至2012年「外需」對台灣經濟成長之貢獻高達49.3%,在此情況之下,實不能忽略新台幣升值對台灣產品與競爭者之間,在海外市場之競爭消長態勢造成的影響。過度升值不僅將直接侵蝕外銷產業出口利潤,也將波及經濟成長、所得與就業機會之創造。

 過去彭淮南總裁依據「柳樹理論」,維持新台幣匯率的相對穩定,對於台灣經濟穩健發展,確實發揮極大貢獻。但是對台灣這樣的小型經濟體而言,由於歐元區債信危機長期未能解決,未來國際金融市場動盪對台灣外需成長之衝擊,將更為顯著。因此,我們期盼央行能在尊重市場機制的同時,更加善用「柳樹理論」,以更具有彈性的匯率,為台灣產業出口競爭提供有利的條件,以因應未來益發嚴峻的挑戰。

美國貧富對立帶給台灣的警惕與省思

美國大選即將投開票,經濟狀況仍是左右選局主因。景氣低迷、外貿預算雙赤字攀升、貧富差距擴大,都對現任政府極為不利。各項問題中尤以貧富對立,其原因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後果已撕裂美國的今日與未來。它的重要性可能遠超乎誰主白宮。借鏡美國的同時,我們發現台灣的近況相當神似,實在不能不多加警惕。

 美國最富百分之一人口,擁有全國百分之四十的財富。近三十年來,收入最高的百分之一美國人所得成長一倍;收入最高的百分之零點一美國人資產成長兩倍,而中產階級的收入則停滯不前。強調階級流動、人人都有機會的「美國夢」已經變成神話。

 美國已成先進國家中最不均者。有識之士如諾貝爾得主史提格里茲(Joseph Stiglitz),早就警告當局若任由貧富矛盾激化,美國將走向分裂社會,且與第三世界經濟體愈趨相似,貧富不均問題終將對富人造成反噬。

 美國不均度已經持續惡化幾十年。導致不均度上升的原因,大約可從雷根政府撤銷對金融部門的管制,以及賦稅系統累進幅度的下降為其濫觴。雷根的繼承者繼續走相同的路,以致於今天頂層百分之一富人,大概只繳所得的百分之十五,其平均稅率遠低於中等所得者。另外,目前資本利得稅竟比薪資稅率還低,所謂資本利得又常是投機獲取的利潤。換言之,美國的稅制偏袒用錢賺錢的富者,對於以勞力賺錢的中下階級則極不友善。

 最不合理的是,財團賺錢時大呼政府管制應該鬆綁,遇有蕭條不景氣時又呼籲政府紓困。真正是「把利潤私有化,把損失社會化」,不公不義莫此為甚。
 回頭檢視台灣,近年貧富差距拉大,廣義失業狀況(含無薪假、非志願性半職等)嚴峻,都是絕無僅有的。台灣社會雖沒出現「占領華爾街運動」,貧富族群也尚未尖銳對立,但是今天如不積極解決,明天就會後悔。

 縮小貧富差距之道,經緯萬端,本文無法盡述。我們最急於呼籲政府的是,堅持稅制改革,為所當為;最急於呼籲企業的是,調高員工薪資,利人利己。

 台灣稅收占GDP比率只有百分之十二左右,不但遠低於歐美國家,也低於南韓。號稱資本主義櫥窗的美國,其稅收占GDP比率從頭至尾都高於「奉行三民主義」的台灣。再看經濟結構、發展方式與台灣極度相似的韓國。一九九五年之前,韓國稅收占GDP的比率都低於台灣。但是一九九六年之後,情況完全相反。稅收比率較高的韓國政府,令世人留有勇於任事的印象;稅收比率偏低的台灣政府,似乎瞻前顧後,左支右絀。

 台灣的稅收比率偏低且每況愈下,可能與選舉頻繁有關。政黨為爭選票,競相減稅,置政府權責與公義分配於不顧。一九九六年起每四年一次的大選,似乎影射著稅收比率下滑的節奏。尤有甚者,稅收的所得重分配效果照說應該高於政府移轉支出之效果。但是近年來台灣的所得重分配,大多仰賴政府移轉支出,而不是稅收。蓋因民主政治之下,發錢容易,收稅難。

 明年元旦才要上路的證所稅,近日就被部分立委提案,企圖併入證交稅。股市冷、不景氣是提案者的藉口。相對於大量失業家庭,能夠投資股市者實在是幸運兒。稅率的高低實在與景氣、競爭力無關。請看高稅率的北歐國家,經濟既有活力,貧富差距又小。如何解決失業的急迫性與正當性,遠高於調動尚未上路的證所稅。財政部好不容易才通過上路的證所稅,絕對不該棄守。

 企業主如果願意以長遠眼光,主動減少利潤,為員工加薪,不僅可激勵員工生產力,更可增加全體內需。當年美國汽車大王亨利福特給員工加薪,就是要他們認真工作並且買得起福特汽車。

 包括索羅斯和巴菲特,已有數百人聯名發起百萬富豪愛國增稅方案。他們說「美國善待我們,提供一個讓我們成功的基礎。現在我們要回饋,使這個基礎更堅實,也讓別人可以像我們一樣成功」。

 但願台灣的富豪和企業家,也有這份氣魄與擔當。富者加稅,企業為員工加薪,立刻縮減貧富差距,也為明天的經濟復甦添加柴火。

史提格里茲:希臘西班牙處於蕭條,非衰退

2001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史提格里茲(Joseph Stiglitz)說,希臘與西班牙處於蕭條,並非僅僅衰退而已,他並且譴責嚴苛的緊縮措施使得希希臘與西班牙兩國的經濟,以向下盤旋式的沈淪。

史提格里茲說,國際貨幣基金(IMF)對歐元區經濟的預測稍嫌樂觀了些。IMF預測歐元區經濟,今年萎縮0.4%,明年則會成長0.2%。

他今天是在出席於印度首都新德里召開的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會議的場外,向記者表達上述看法。

史提格里茲表示,他對於歐元區經濟的未來,比IMF的預測更為悲觀,他看到歐元區的經濟將會繼續處於混亂。

而西班牙與希臘是進入蕭條,而不僅僅只是衰退,至於造成蕭條的原因,都是緊縮政策所導致的結果。

史提格里茲曾擔任美國前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的首席顧問,他目前是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經濟學教授。

史提格里茲(Joseph Stiglitz):歐元區復甦前景「非常悲觀」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提格里茲(Joseph Stiglitz)在土耳其切斯美(Cesme)接受彭博訪問時表示,他對歐元區經濟復甦抱持「非常悲觀」的態度。

他表示,歐洲的問題就是持續堅持採用撙節措施,在沒有共同的銀行框架之下,歐洲的問題將會惡化。

彭博經濟師鮑爾(David Powell)今天表示,財政首長會議將在希臘削減債務勢不可免的議題上打轉。歐洲央行執行委員會理事科爾(Benoit Coeure)今天表示,歐洲經濟情況仍相當嚴峻。

旅の夜風

http://youtu.be/LNyETK_tHJ4

夜霧の慕情 石原裕次郎

http://youtu.be/HBbP_DOKyio

北の旅人 石原裕次郎

http://youtu.be/Es_cjtHR2RY

風雪流れ旅 歌船村徹

http://youtu.be/LeR9i3cpt8o

ふるさとの燈台 田端義夫

http://youtu.be/tc6B7eHPNn4

大利根月夜

http://youtu.be/VUMKEYHObpQ

請看我手指的方向
利根川的流水 流動的月光
昔日暢笑著眺望的月色

1封德國人給希臘人的公開信

明星週刊(Stern)作家Walter Wüllenweber 給希臘人的公開信

親愛的希臘人!
你們都知道:在你們童年和青少年時,買第一輛自行車,買第一台收音機及第一次度假,總有這麼一位阿姨...會在你們的撲滿(儲蓄罐)塞幾張鈔票。她們沒要求甚麼的,只要你們有時候說聲謝謝就好了。親愛的朋友們,此信就是給你們錢的阿姨寫給你們的。別擔心,你們不必說謝謝。我們唯一希望的是:請你們站在我們立場來看一下情況。


自1981年以來,超過 29年,我們屬於歐盟同一個家庭。沒有其他的歐盟家庭成員在這段時間用這麼多錢投入共同基金,我們,投了淨2000億歐元。而沒有一個人享受到的比你們多,你們收到的總金額是1000億歐元。其中大約一半是我們所傾入歐盟共同基金的,你們大大方方的給消化掉了。換句話說:在統計上,我們多年來,提供你們每個希臘人,從嬰兒到老人,每位超過9000€。就這麼簡單,蠻不錯的,對不對?從來沒有一國的國民自願地在如此長的時間,如此慷慨的支持另一個國家的國民。

你們是我們真正最親愛的朋友。(編按:暗示是最貴的朋友)

你們從來不問,這些年來我們是怎麼過的。我猜想,即使今天,你們也不會有這個念頭,想知道我們在擔憂一些什麼。但我還是要說給你們聽:我們的馬路是像古建築充滿坑洞,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的資金進行維修。圖書館和游泳池已經關閉。一些城市在夜間關閉一半的路燈,因為他們付不起電費。與你們相反,歐元引入後,我們的工資實際上已經不再上漲。現在我們甚至還得救援你們希臘人。要對你們關心,那誰又會來關心我們?

你們確實贏得我們的不信任:在夏天,上帝賜給你們那塊美麗的土地上,經常傳出火燒山,然後你們要求我們的消防部門支援,因為你們自己無法把火滅掉。你們大家都想當公務員,但沒有人願意繳稅。如果只是一部分我們在過去幾個星期裡看到報導是真的,那麼,你們顯然只有當你們收到紅包時,才會想要工作。特別是你們的醫生和醫院的工作人員。你們在只要有機可乘的地方就相互欺騙對方。這與我們無關。但是,許多年來,你們也欺騙了我們。這對於我們而言,就不能置之度外了!

你們收取歐盟橄欖樹的補貼款的橄欖樹種植面積比你們國家面積還大。很明顯,你們很會作帳,為符合加入歐元國的穩定條款,你們有系統地,很技巧地偽造你們的帳簿,讓布魯塞爾沒有發現任何毛病。事實上你們不配加入歐元同盟國。儘管你們的偽造數據讓你們加入歐元區得逞,但加入後,從來沒有達到歐元穩定標準。為了誇大經濟數字,2006年,你們用了自己覺得一個不錯的花招,將洗錢,販毒和走私所得收入,計算進當年經濟生產毛額。

幾十年來,你們花的錢比你們工作所得還多,理所當然靠犧牲他人來生活,不斷靠欺騙伎倆 - 這不可能永遠順利。最終,房子倒塌。現在,嚴格說來,你們國家已經破產了。
請你們不要抱任何幻想。如果梅克爾(Merkel)承諾,“不會將希臘置之不理”這是為了我們德國總理及我們德國人而非為你們希臘人。我們唯一擔心的是我們自己的未來。只是很不幸的:我們和你們環環相扣。如果你們沉下去,也會把我們拖下水的。舉例來說,多年來累積的債務3000億歐元。其中約300億歐元,屬於德國儲蓄戶以購買政府債券的形式存在德國各銀行的。你們會有償還的一天嗎?

因為你們的緣故,歐元跌到谷底。我們正面臨通貨膨脹。這意味著,德國人為了未來生活規劃的儲蓄存摺或及壽險會越來越不值錢。儲蓄或投資本來就與你們不相關,這樣的想法對你們當然是陌生的。你們情願把歐元切割。在歐盟,希臘人是把薪資的絕大比例用於消費的一個民族。

歐盟領導人雖然決定,開始時,你們不能接受直接資助。但你們需要幫助。而在歐盟所謂的幫助,最後就是錢,更確切地說,就是我們的錢。

慢慢地我們德國人瞭解了:首先,我們要拯救銀行,現在我們需要拯救希臘人,再來又要搶救那些“豬經濟的國家,“PIIGS,葡萄牙(P),意大利(I),愛爾蘭(I),希臘(G),西班牙(S)。很例外的,專家們一致認為上述國家之一破產的話,將是一個悲劇,雖然這群專家把銀行危機當作是一個喜劇。

聰明的德國憲法學者在引進歐元之前已經提出警告:沒有政治聯盟的經濟聯盟不能成功運作的。他們是對的。現在我們看到了戲劇性的民主赤字。我們德國人都依賴於希臘政府的各項決定。但是,我們無權選舉這個政府。你們希臘人可以選擇這個政府,但你們卻有完全不同的利益考量。我們希望貴國總理巴班德里奧(Georgios Papandreou)至少能貫徹他的節約計劃。如果他的改革計畫再加一碼會更好。但很明顯的,你們不願意去做。你們還是做你們經常在做的事:就是罷工。上週公務員,下週各行各業舉行總罷工。

親愛的尊貴的希臘人,如果下週你們上街頭,罷工,然 後示威,事實上你們不是在抗議貴國政府,而是針對我們而來。你們把經常向你們伸出援手而且還要繼續拯救你們的Zorro揣了一腳。

親愛的希臘稅務人員,請不要在下週罷工,該是去追討那些逃漏稅的百萬富翁稅款的時候了吧?一直到現在,你們對那些大戶視若無睹得到不少好處呢。

親愛的希臘醫生,請不要在下週罷工,好好治療你們的病人吧。從現在起,請不要收紅包。請老實按收入報稅。是的,那麼你們買寶時捷(Porsche)會耽擱了一年。但你們鐵定能挺過去的。

親愛的希臘退休長者,我們工作一輩子,拿到的養老金不到平均收入的百分之四十。我們在OECD排名倒數第四。誰是第一名?答對了:就是你們!你們享受的退休金超過平均收入的百分之95。為達成此目的,你們又有竅門:你們退休金不是用一生所有工作年數收入來計算,而是只有用最後3至5年的工作所得來計算。因此,最常 見的是,你們的雇主在你們退休前把你們的薪資大加碼。用我們贊助你們將近30年的錢,享受一個更舒適的退休生活,這不是我們能負擔得起的。你們認為公平嗎?所以,親愛的希臘養老金領取者:就是你們這一代,造成目前這樣的困境。現在請你們止步,不要去示威,讓你們的政府 好好去運作節約計畫吧。

還有,親愛的希臘國民,請不要把此次的災難僅歸咎於你們的政客們。你們發明了民主,你們應該知道,是人民作主,當然你們也要負責任。

沒有人強迫你們去逃稅,收受賄賂,用罷工反對任何健全的政策,和選出貪腐的政客。這些政客就是民粹主義者。他們正是在做你們想要的。

當然你們現在會說:你們德國佬,也好不到那裡去。說對啦!比如,幾乎沒有任何一個人敢信任的養老金制度;沒有人知道未來公務員的退休金要從何處來;一個稅收制度,看起來好像是專為逃漏稅老手制定的,而且,龐大如山的債務,不知何時會崩塌下來,把一切都埋葬掉,同樣的,我們也有這些問題。許多人相信,在你們那裡發生的毛病,只是比我們提前一點發生罷了。

以前,你們希臘人指示我們正確的道路,教會了全世界民主的方式,還有哲學以及初步的國家經濟學。現在你們又再次向我們指示道路。但是這一次是指示走入歧途。你們現在的處境,是無法再向前走的。

研究:冥想能降低老人孤獨感

一項國際研究顯示,冥想能降低老人的孤獨感,同時心情也應維持正向與樂觀,才能強化抵抗力。

 董氏基金會表示,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針對40名年齡介於55至85歲間的成人研究,在實驗前後也搜集參與者的血液樣本,同時也檢測基因表現和癌症關係。

 董氏基金會表示,研究發現冥想能減低老人的孤獨感,同時參與者的血液檢測結果也顯示,與癌症相關的基因表現大幅降低。

 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主任劉嘉逸說,已有研究明確指出冥想、禪修可以讓人心情平靜、情緒穩定。研究結果顯示,冥想也有助於改變內在免疫功能。

 劉嘉逸說,只要民眾秉持正向的態度與情緒,對於抵抗力、免疫力的提升一定有幫助。從門診經驗來看,除鼓勵患者按時服藥接受治療外,也會鼓勵患者做些能讓自己感到快樂的事。

 他說,每個人個性與喜好不同,因此不僅是透過冥想,也鼓勵患者參與團體活動與戶外運動,這都是簡單就能幫助改善情緒的好方式。

 董氏基金會表示,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針對40名年齡介於55至85歲間的成人研究,在實驗前後也搜集參與者的血液樣本,同時也檢測基因表現和癌症關係。

 董氏基金會表示,研究發現冥想能減低老人的孤獨感,同時參與者的血液檢測結果也顯示,與癌症相關的基因表現大幅降低。

 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主任劉嘉逸說,已有研究明確指出冥想、禪修可以讓人心情平靜、情緒穩定。研究結果顯示,冥想也有助於改變內在免疫功能。

 劉嘉逸說,只要民眾秉持正向的態度與情緒,對於抵抗力、免疫力的提升一定有幫助。從門診經驗來看,除鼓勵患者按時服藥接受治療外,也會鼓勵患者做些能讓自己感到快樂的事。

 他說,每個人個性與喜好不同,因此不僅是透過冥想,也鼓勵患者參與團體活動與戶外運動,這都是簡單就能幫助改善情緒的好方式。

選媳標準:虱目魚理論

有一天晚餐時,哥哥突然告訴媽媽:「星期天我要帶一個女生回家吃飯。」

話說完就轉身上樓,留下錯愕的媽媽。

所謂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

那麼準婆婆看媳婦呢?

想自有一套高標準、高門檻吧!

媽媽為了考驗未來的媳婦,發明瞭一套虱目魚理論。她計畫在星期日的菜單中加上一項「香煎虱目魚肚」。

我們都知道:虱目魚最好吃的部分在於魚肚香香軟軟又無刺的部分,兩側的肉質則較硬,刺又超多的。

媽媽說,如果那個女孩夾中間部分,肯定是個不懂事又驕縱的大小姐,如果是夾兩側的肉吃,「那還可以考慮考慮」。

我真佩服媽媽這套獨到見解,也很好奇當天會是怎樣的場面。

在被威脅不准走漏風聲給哥哥的情況下,只能為那個女孩祈禱。

果不其然,當天吃飯時,那個女孩一拿起筷子就往虱目魚肚中間夾了一大塊,「大事不妙」我心想。

沒想到她順勢把魚肚夾到媽媽的碗裡,並說:「伯母您今天做飯辛苦了,下次換我來煮,看看合不合您的胃口。」


那個女孩現在已變成了我的大嫂。

真情實意的「不惑之旅」

陳維信

這些日子一想起要如何下筆介紹寫作四十年的文學友人林文義,我腦中頓時呈現「放空」狀態。是讓他著力四十年的毅力震懾?還是被他超過四十本的創作量驚嚇?直到9月2日那天下午,隨他帶領漫遊他從小生長的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撫順街、天祥路、晴光市場一帶,而後在農安街的咖啡廳裡,他意味深長地提及那艘無人探測船「旅行家二號」,起初就蓄意展開無止盡不回航的旅程,我彷彿豁然開朗,何妨也來一趟「放逐太空」漫無邊際的飛行。

「歲月的洗滌與歷練,讓我學會不再濫情、感傷;事實上,我更能在靜靜想妳之時,反芻著妳我共處的往日時光,無論是歡笑或是落淚,都顯得那般的真純、可貴。」(〈傳真信──中年情書〉,《聯合文學》76期,1991年2月)這是他二十年前應邀為「戀人絮語」特輯所寫,是我當編輯兩年半後與他的文學初次邂逅。來稿整整齊齊謄清,句點往往不偏不倚就落在稿紙最後一格。這種近乎要求完美的態度,足證他十分看重遣詞用句,容或不自覺亦陶醉於駕馭文字的快感。這份百般追求美感的心志,其來有自。

寫作前十年為「模仿時期」
嚮往楊牧等人的散文之美
  年輕時最大的心願是要當畫家,他曾和偵探小說家也是漫畫家牛哥學漫畫,也當過「台灣卡通動畫之父」趙澤修的小學徒,是台灣開始學動畫的先鋒。他念念不忘曾參加陽光小集詩社(主要成員有向陽、苦苓、劉克襄等人),雖然他是唯一不寫詩的社員(直到53歲才開始寫情詩)。當時《陽光小集》詩刊社長向陽、總編輯苦苓等人,敦促他畫漫畫諷刺詩壇。(1980年代出版漫畫集《西遊記》、《唐山渡海──漫畫台灣史》等六冊。)

他在創作年表鮮少提到前十年,只列出:1970年首篇散文〈墓地〉發表於《民族晚報》。1974年第一本散文集《歌是仲夏的翅膀》由光啟出版社印行。"

他說無意規避,只因這是「模仿時期」。楊牧(葉珊)、沈臨彬、胡品清等人對他早期的創作影響最大。他毫不避言,〈多雨的海岸〉就是脫胎於他在散文這塊最尊敬的作家,楊牧的第一本散文集《葉珊散文集》的第一篇〈陽光海岸〉,因為那散文抒寫如此之美的功力,讓他驚豔。

1980年代,他常到國外旅行,事實上,有時是去打工。可能剛好遇上外國的通訊社要找一群打工的人,到正在戰爭的地方,譬如東帝汶、阿富汗……,他歷盡了語言不通的苦楚,也體驗到第三世界驚人的抗爭模式。
如今他已去過五十四個國家,在他的散文裡就能看到他到處飛行,可說是台灣最早寫旅行文學的作家之一。

自我區分十年一種風格
創作軌跡亦突出別種變動
  他在〈動靜幽然──文學與生命對話〉(2003)中區分「散文三十年」說:「自己來區別創作的三個階段,剛好是十年一種風格。」第一個階段「散文大多是吟風弄月而無社會關懷」,此時「自我的文學風格仍未確定,因而導致停筆兩年」。「1980年前夕,復筆的首篇散文〈千手觀音〉,藉以投石問路……。繼之的旅行令我原是封閉的心靈打開,同時台灣社會的民主、抗爭的衝擊,美麗島事件如星火燎原,一向怯弱、噤聲的自己,竟也不顧一切在往後的十五年逐漸融入其中,是旅行與政治全然蛻變了我的文學取向,這正是我的第二個十年,生命既是華麗亦是蕭索。人民、土地遂成為此後的散文主題。」他繼續述說第三階段:「1988年到1994年,可能是一生自許為最適意、抒放的歲月,那是我在《自立晚報》工作的七年,從政治經濟研究員、資深記者、副刊主編,自由主義、本土立場的報社容許我們發揮壯志,而少加干預,至今我仍心懷感激……。這期間由於副刊編務繁忙,散文規模逐漸回到婉約的懷人描景……逐漸回到內心的深邃挖掘,驚見又是自我的另一次散文的盛世,這是已近半百滄桑了。」

我卻在他的創作年表中發現,他的創作軌跡隱然突出另一種以十年為週期的變動:
1980年以〈千年觀音〉一文獲第二屆時報文學獎散文優選獎。漫畫《西遊記》逐期在《幼獅少年》連載。

1990年2月,自立報系印行短篇小說集《鮭魚的故鄉》,是作者第一本小說創作。
2000年7月31日,《北風之南》小說開始在《自由時報》副刊連載。

他頗具代表性的漫畫、短篇小說、長篇小說創作都出現在每逢十年的關鍵時刻。
他說知道自己沒辦法當好的畫家,就努力寫散文,至今寫了三十七本散文。那麼,向來以散文行世,為何會寫起小說來?

接受陳芳明、郭松棻指導
亟欲跳脫「苦悶的十年」


1986年夏天,他與作家林雙不到美國訪問,遇到了彭明敏、張燦鍙等儒雅的「海外異議分子」,也見到他心目中彷彿依稀認識的陳芳明。(後來陳芳明的名著《謝雪紅評傳》的後半段即在他擔任《自立晚報》副刊主編時刊出。)
1995年4月,應施明德先生力邀,任國會辦公室主任。
1995年底,他到紐約,登上聯合國大廈第二十三樓,「終於與傳說中的小說家郭松棻握手相見」。
1997年後用過約十年的時間待在電子媒體。主持過人文歷史的節目,因為他喜歡旅行。然而,為何要上Call-in節目?他說那是「以文學作家的好奇,想了解政治節目是怎麼回事。」

在那「苦悶的十年」,他試著用文學的心靈悄悄進行「窺探」。可是,這個企圖終究還是被識破。

習慣於「我手寫我心」的散文家這時坦言,「轉寫小說,是為了打開心結,為了切斷與政治的糾葛,如果用散文來寫,我怕我的情感會控制不了,所以必須寫小說。」
儘管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鮭魚的故鄉》風評頗佳,但他自己覺得「流於過度的意識形態而多少失去文學美質」。

2002年8月,第二本短篇小說集《革命家的夜間生活》獲金鼎獎文學類推薦優良圖書。
小說家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說過:「作家之於書寫,某些在於有過一個孤寂、不愉快的童年。」林文義說他的確有「不愉快的童年」,而第一部長篇小說《北風之南》「正是試圖斬斷個人童年夢魘之作」。

近二十年文學生涯,他接受陳芳明、郭松棻這兩位亦兄亦師「異議分子」的指導,後來決意全力把思緒放在散文上。

「1997年由探索文化出版的詩集《玫瑰十四行》,反倒像是十四首流行歌詞,詩的意念薄弱,結構不穩,都是促使自我往後幾年不敢再輕試散文之外的文類主因。副刊、文學雜誌亦早已將我定型於『散文作家』之類,似乎已成為文學烙印。」(〈動靜幽然〉)

2005年4月,日本京都回來,開始情詩系列書寫。
2007年由爾雅出版詩集《旅人與戀人》。

其實,他的散文裡,不時閃爍著亮眼詩句:
「側睡的觀音打個哈欠,山就翠綠的醒來。」(〈河口波浪〉,《聯合文學》115期,1994年5月)
「冷慄的三萬尺高空,雲成為旅行人視野的雪地,棉絮的層層堆積。許多許多年,自己是一朵宿命般的雲,悄然飄來,靜謐而去,曾經投影在一些女子的心上,卻又了無痕跡,忽然覺得,很累了,那麼,雲是不是要終止旅行?誰又能夠讓雲安然停駐?」(〈旅行的雲〉,《聯合文學》139期,1996年5月)

他在五十五歲時等於辭退所有工作,幸虧他母親以前做生意,家中綽有餘裕,「那你就努力做個作家。」母親的話讓他滿懷感激。

林文義說他永遠記得郭松棻說過「天生的作家是無政府主義者」,真正作家的良知是永遠不會和執政者站在一起的。郭松棻舉詩人聶魯達(Pablo Neruda)為例:聶魯達最好的朋友當了智利的總統,這位總統朋友派他到法國當大使,可是,後來聶魯達發現這個朋友不對,就起而抗爭。

聶魯達說:「愛這麼短,遺忘這麼長。」林文義盛讚這句話,認為它可解釋人間的所有事情,無論愛情、政治、現實、理想……,都適宜。


終於啟動大散文書寫
堅執「真情實意」的美感


「何以會執著於散文形式,行走半生?一是習慣於擅用的『我手寫我心』的表達方法,二是有意閃避詩、小說的體例混淆。其實捫心自問,是怕失去自信,若在詩、小說的領域中無法勝出散文,反會貽笑他人;多少呈露自我的不求變易以及不畏懼新的創作形式的懦弱吧?」(〈動靜幽然〉)

他說他既然沒有辦法變成最好的詩人、小說家,就努力當一個好散文家。「文學對於我而言是生命非常圓滿的修行。」他心裡帶著時常互相欣賞、勉勵、互動良好的四年級同儕,許多那麼好的詩人、小說家,一起邁向寫作四十年的文學之旅。

他認為散文還是要保持四個字──真情實意,心裡有「真情實意」時,哪怕有些東西是虛構的,還是會讓人覺得願意去愛它。「在真實裡面會反思自己。散文像一面鏡子一樣,在寫的時候就一直看著自己。文學像個魔法一樣,天使和魔鬼夾在兩邊,超過這一條線,可能變得很邪惡或很純淨。」

雖然寫了四十年,他卻愈來愈有自己永遠是新人的感覺。那是因為「每個作家的心裡都住著一個小孩。」
他把散文當作一個形態,就像雕塑,文字在他手裡好像土一樣,他能夠捏出自己希望的樣子。最重要的是,書寫的東西就是台灣這裡的感覺。

他記起很久以前前輩作家王鼎鈞在聊天時說「人一輩子要做就把一件事情做好」,他至少在散文這一塊,會竭盡所能戮力以赴。「最近這幾年我的文章裡面思考的東西比較多,我還是把它當作一個藝術,就像我年輕時沒辦法完成的畫家的夢,現在我只不過用散文來把它完成而已。」

2010年,也會成為他創作的關鍵時刻,他終於啟動〈未來的未來〉等一系列的大散文。因為他愈來愈不願屈就固有的題材,同時也是嘗試履行與同儕之間曾談過一、二十年的夢。他們說好有一天要寫長的東西,現在只不過是遲來的追趕。特別是與花蓮好友陳列,真正能談論文學,他倆有相同的背景,陳列曾當過民進黨花蓮縣黨部的主委。林文義語重心長地說:「政治人物的世界我們可以理解,作家不要去成為政治人物,那是他的懲罰。我寧可我人生的懲罰、宿命,是文學帶給我的,而不是政治。」對於文學創作,他還是抱著一顆非常虔誠的心,就像面對神一樣。

「我一直嘗試以映像畫面及圖繪乃至於詩的表現方式賦予文學多向的美感構成。堅信:文學美質在於將文字如魔術般的擺置、組合,如一組音樂,一幕戲劇。」(〈動靜幽然〉)年輕時想當畫家的心志,在體內逐漸轉型,造就他堅持不懈追求美感。
「旅行家二號啟航的年代,我還是懵懂初啟的青春年少,今時已至遲暮向晚之齡,彷彿依稀地兀然憶起;是啊,孤獨的旅行家此刻已航行到數千星雲外,或者早如流星消隕於漫漫太虛。」(〈未來的未來〉)雖然我無從知悉旅行家二號的行蹤,但我對於他矢志航向漫漫文學天空的「真情實意」了然不惑。
──本文刊載於《聯合文學》2010年10月號

補牆 / Robert Frost

有一點什麼,它大概是不喜歡牆,

它使得牆腳下的凍地漲得隆起,

大白天把牆頭石塊弄得紛紛落;

使牆裂了縫,二人並肩都走得過。

士紳們行獵時又是另一番糟塌;

他們要掀開每塊石頭上的石頭,

我總是跟在他們後面去修補,

但是他們要把兔子從隱處趕出來,

討好那群汪汪叫的狗。我說的牆縫

誰也沒看見或聽見它是如何形成的,

但是到了春天補牆時,就看見它在那裡。

我通知了住在山那邊的鄰居;

有一天我們約好,巡視地界一番,

在我們兩家之間再把牆重新砌起。

我們走的時候,中間隔著一沿牆。

落在兩邊的石塊,由各自去料理。

有些是長塊的,有些幾乎圓得像球,

需要一點魔術才能把它們放穩當:

「給我好好待著,等我們轉過身再滾落!」

我們搬弄石頭,把手指都磨粗了。

啊!這不過又是一種戶外遊戲,

一個人站在一邊。此外沒有多少用處:

在牆那地方,我們根本不需要牆:

他那邊全是松樹,我這邊則是蘋果園。

我的蘋果樹永遠也不會踱過去,

吃掉他松樹下的毬果。我對他說。

他只是說:「好籬笆造出好鄰居。」

春天在我心裡作祟,我在懸想

能不能把一個念頭注入他的腦裡:

為什麼好籬笆造出好鄰居?是否指著

有牛的人家?可是我們此地又沒有牛。

我在造牆之前,先要弄個清楚,

圈進來的是什麼,圈出去的是什麼,

並且我可能開罪的是什麼人家。

那兒的什麼東西,它不喜歡牆,

想要推倒它。」我說那是「精靈」,

但也不完全是精靈,我想還是

讓他自己看罷。我看見他在那裡

搬一塊石頭,兩手緊抓住石頭的上端,

像一個舊石器時代的武裝野蠻人。

看起來像是在黑暗中摸索,

這黑暗不僅是來自森林與樹蔭。

他不肯探究他父親傳給他的格言,

想到這句格言,他很喜歡,

便再說一遍,「好籬笆造出好鄰居。」




MENDING WALL by Robert Frost

Something there is that doesn't love a wall,

That sends the frozen-ground-swell under it,

And spills the upper boulders in the sun,

And makes gaps even two can pass abreast.

The work of hunters is another thing:

I have come after them and made repair

Where they have left not one stone on a stone,

But they would have the rabbit out of hiding,

To please the yelping dogs. The gaps I mean,

No one has seen them made or heard them made,

But at spring mending-time we find them there.

I let my neighbor know beyond the hill;

And on a day we meet to walk the line

And set the wall between us once again.

We keep the wall between us as we go.

To each the boulders that have fallen to each.

And some are loaves and some so nearly balls

We have to use a spell to make them balance:

'Stay where you are until our backs are turned!'

We wear our fingers rough with handling them.

Oh, just another kind of out-door game,

One on a side. It comes to little more:

There where it is we do not need the wall:

He is all pine and I am apple orchard.

My apple trees will never get across

And eat the cones under his pines, I tell him.

He only says, 'Good fences make good neighbors'.

Spring is the mischief in me, and I wonder

If I could put a notion in his head:

Why do they make good neighbors? Isn't it

Where there are cows?

But here there are no cows.

Before I built a wall I'd ask to know

What I was walling in or walling out,

And to whom I was like to give offense.

Something there is that doesn't love a wall,

That wants it down.' I could say '.Elves' to him,

But it's not elves exactly, and I'd rather

He said it for himself. I see him there

Bringing a stone grasped firmly by the top

In each hand, like an old-stone savage armed.

He moves in darkness as it seems to me

Not of woods only and the shade of trees.

He will not go behind his father's saying,

And he likes having thought of it so well

He says again, "Good fences make good neighbors."

歲除讀心

我希望我的肉體是一幅畫一個坐在椅子上讀詩的少年一個坐在椅子上讀小說的青年一個坐在椅子上讀散文的中年人以及一個坐在椅子上讀報的老年人──隱地〈生命〉

相對一個老台北人而言,春節時分感覺這終年喧譁、擁塞的首都之城有著難得的靜美。

相對一個曾經奔波天涯海角的旅人而言,能夠得以實質的歇息安住,決意地不擬遠行。

春節前後,歲除辭年於我心靈的意涵反而不在於時間的流逝,感謂於故人昔事的百折千迴,意外的自然降臨一分靜謐以及尋索。

靜謐尋索的美麗,合該屬於文學閱讀。

不知有無經過確實的數據統計:舊曆年間台北都會暫時離開了近半的居民,有鄉可回令人欣羨家族團聚的喜樂;我卻私心感謝這宛如浪潮退去的人眾撤散所還予的幾天悄然。

悄然自是些許寥落,年少不免傷春悲秋,中年因現實有所惶惑,至此初老但見金銅光澤曖曖含光猶若霞色泛海;曾是生命亮麗如夏花的青春浪漫,曾是風起雲湧的理想參與也歷盡人與人之間的情仇恩怨,此心明月純淨如斯。

純淨在於讀心之書,舊歲前後的靜好。

一杯熱咖啡,一瓶好紅酒,一間小書房。

書房是我讀心的秘密基地。遷居大直近十四年,難忘前住中山北路三段深巷舊宅三十年出門所見的楓香、樟樹以及從鄰屋延綿恣放的九重葛;遷居之故,忍痛捐出藏書兩千冊予行天宮圖書館,帶著兩百本文學書連夜搬家。

我持續閱讀文學,不止字句,更讀創作者由衷之心,真摯之情。撫挲紙本,翻複冊頁,那是一幅幅不朽的風景,一顆顆燙熱的心靈;書寫者與閱讀人之間的神秘符碼是多麼的奇妙,其中的共感與相異,虛和實,真和假,謊言或者抗辯,作家在冰雪和烈焰裡拔河,讀者氣定神閒於古羅馬鬥獸場,歡呼或怒責……

我被分割、裂解為兩種互斥的合體,猶若生肖摩羯座的矛盾悲劇質性──上身公羊奔往高山,下身魚族潛泅入海。一向自求完美主義,一廂情願以最高標準賦以書寫和閱讀,彷彿天譴的西西佛斯?幸或者不幸,就這一生吧!

四十年前春節閉門初識:胡品清、沈臨彬、葉珊、白先勇。三十年前苦讀:波特萊爾、芥川龍之介、七等生、黃春明。二十前驚豔於:郭松棻、馬奎斯、宋澤萊、商禽。十年前則是:赫拉巴爾、朱天心、駱以軍、余秋雨。

這是我十年斷代印象深刻的春節閱讀難忘的名字。其實自我文學書寫至今四十年歲華,春節閉門靜讀,喧譁、爭議不休的首都台北,只有此一返鄉人眾驟疏之時,方能閱書讀心。

其實我從文學裡尋索的是書寫者的真情實意,全然抱持著最單純的讀者立場,確切的說,更是試圖與作家靈魂同時相與身世的匯通;至今依然珍惜少時迷戀川端及三島的小說,無一不是等同於我的童年孤寂。今時書房典藏量少質精,舊曆年前後,我逐一閱讀的書籍置於桌間:陳芳明新文學史、尤薩的長篇小說、重讀的向陽詩選以及還有三分之一待看完的郝譽翔《溫泉洗去我們的憂傷》……。

「好的領導人關心公司的成功,而非個人成功。」

全錄董事長兼執行長穆卡海

「若事事順利,就代表我們不敢冒險、越雷池半步。失敗表示我們正在學習。」

爪哇程式語言研發人 高斯林

「教育是經濟成功最重要的要素,沒有教育,沒有人才,就不可能掌握新經濟。」

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前院長 梭羅

「一個有信念的人的力量,大於九十九個只是有興趣的人。」

美國通信公司UT STARCOM中國區前執行長 吳鷹

「隨時行善,勿要求回報,總有一天也會有人如此善待我們。」

英國黛安娜王妃

「經營企業就是經營人,經營人首先要尊重人。」

中國海爾集團執行長張瑞敏

「好的溝通不在於把話說得漂亮,言簡意賅才有大用。」

哈佛大學教授、《冰山在融化》作者 科特

「人才是利潤最高的商品,能夠經營好人才的企業 才是最終的贏家。」

中國聯想公司創辦人 柳傳志

「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

香港首富 李嘉誠

「正確的態度能將負面壓力轉換成正面動力。」

國際壓力研究院創辦人 塞利博士

「在這個緊密連結的世界,寬容或尊重是必要的。」

《決勝未來的五種能力》作者 霍華德嘉納

「我們成功是因為我們方式簡單,而不是複雜。」

北京《經濟觀察報》前主編兼主筆 許知遠

「如果以經營企業的觀點來說,讀書應是一種投資最少、獲利最豐,而且不須冒險的事業。」

聲寶企業創辦人陳茂榜

「在21世紀,文化即國力。文化不僅有提高生活品質的作用,也成為創造巨大附加價值的產業。」

南韓前總統金大中

「有事實就說事實,有法律就談法律,兩者皆無的人才大發牢騷。」

諾貝爾和平獎本屆得主高爾

台灣GDP9度下修至1.05%

行政院主計總處最新公布今(101)年整體經濟成長率預測,第九度下修為1.05%,較8月預測的1.66%下修0.61個百分點。平均每人GDP為2萬361美元,平均每人GNP為2萬948美元,CPI上漲1.93%。

主計處表示,經濟活動受國內外不確定因素影響甚大,尤其全球性突發事件急速擴大,預測確度難以掌握。國內主要智庫對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亦一再下修,去年預測在4%以上,目前已紛紛調降至1.5%~2.5%。



今年第3季經濟成長率則為1.02%,較今年8月預測的1.99%降低0.97個百分點,主因是消費信心低迷,民間消費僅微幅成長0.37%,是98年第3季以來最低。

主計處預測明(102)年經濟成長率3.09%,較8月預測3.67%降0.58個百分點,平均每人GDP 2萬1,006美元,平均每人GNP 2萬1,601美元,CPI上漲1.25%。

日本3階段調降公務員退休金

近年來,世界各國接連遭逢金融風暴和歐債危機,導致民間薪資水準降低,公務員退休福利過好,不僅引發民間社會對公務員的不滿,也讓各國政府財政益發吃緊,亟思改革公務員退休制度。

日本政府八月七日宣布,將在二○一三年一月至二○一四年七月間,分三階段調降公務員的退休金,調降幅度達十四.九%,平均削減金額為四○二.六萬日圓(約一四八.二萬台幣),被媒體視為日本行政革新的重要一環。

日本公務員的退休金是根據退休前的月薪和在職年資計算,另也根據民間薪資水準進行調整。目前公務員的平均退休金為二七○七萬日圓(約九九六.七萬台幣)。

日本人事院調查,日本公務員先前的退休金少於民間企業的退休金,因此二○○三年提高了四%。但隨著日本景氣疲軟,公務員的退休金和共濟組合年金(針對公務員、學校教職工設立的公立保險制度)又比民間企業上班族高出了四○三萬日圓,因此又再度調降。預計能消除公務員和民間退休金的差距,也能減少政府的人事成本。

日本人事院也決定,對五十五歲以上的半數公務員,將廢除根據工作績效調薪的制度,五十至五十九歲公務員升職時也不予調高薪資;並將鼓勵公務員提早退休的對象從五十歲擴大為四十五歲開始,以促使中高齡公務員提早退休。

其實,為了籌措三一一大地震重建財源,日本政府早在今年二月下旬就通過,二○一二年起全國公務員減薪七.八%,預計可節省五八○○億日圓經費。日本政府四月也決定,二○一三年度公務員錄取人數將比上年度減少四十%。

加州也推退休金制改革

另外,美國加州政府九月也通過公務員退休金制度的改革,包括:一般公務員的退休年齡從五十五歲調高至六十七歲;公務員每年可領的退休金上限為十三萬二一二○美元(約三八七萬台幣);要求新進公務員薪資至少負擔一半的退休金。此一方案預計在未來三十年至少為加州省下三○○億美元支出。

希臘、西班牙 忍痛砍公務員福利

希臘和西班牙爆發債務危機,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公務員的福利過好,在破產陰霾揮之不去下,兩國已對公務員福利(包括退休制度)進行大幅改革,雖然面臨公務員示威和罷工的強力反彈,卻不得不忍痛為之。

改革前的希臘公務員福利有多好?除每年可領十四個月薪水,還有一個月的帶薪休假;每個月可獲得五至一三○○歐元(約二○○至五萬台幣)之間的額外獎金,發獎金的理由林林總總,包括會使用電腦、會說外語、準時上班等。而已去世公務員的子女,不論已婚未婚,可繼續領取父母的退休金。

40歲就可退休 替代率達111%

儘管希臘公務員依法不得被解僱,卻允許他們四十歲就可退休和領取退休金,目前退休所得替代率達一一一%。根據統計,去年希臘發放公務員退休金就用掉其福利支出的九成,歐盟執委會預估,到二○五○年,希臘公務員退休金支出將佔其GDP的十二%。

減薪和裁員 延長退休年齡

面對財政危機,希臘政府除了裁減公務員和減薪逾一成,把大多數獎金的金額降低十二%,並將公務員退休年齡由五十歲以前就可退休延長至六十五歲,縮減所領取的退休金。希臘政府目前負債約三五五六億歐元(約十三.四兆台幣)。

改革前的西班牙公務員福利也很優,每年可領取十四個月月薪,公務員年資只要滿十五年,就可享受給付基準一○○%的退休金,而其他行業要三十五年以上。公務員退休所得替代率約八十五%,高於其他行業的平均八十%。公務員和其家屬可以自由選擇公私立醫院免費就醫,並可完全報銷藥費,而其他行業只能在公立醫院就醫才免費,並報銷六十%藥費。

西班牙政府目前負債七三六四億歐元(約二十七.八兆台幣),為了解決財政炸彈,西班牙政府也對公務員進行減薪和裁員,並將公務員退休年齡由六十五歲延長至六十七歲,退休金給付的基準也更加嚴苛。

超級颶風強襲, 紐約水世界, 經濟損失若911

在「珊蒂」的狂風暴雨肆虐下,紐約市二十九日經歷「最長的一夜」:大停電、大淹水,曼哈頓不見平日繁華夜景,陷入一片漆黑,華爾街金融區也成水鄉,皇后區民宅火警以及變電所爆炸產生火光,在這驚魂夜裡格外顯眼。

7地鐵線泡水 108年來最慘 恐關閉4天

「珊蒂」激起高達四公尺的暴潮,紐約市街頭淹水及腰,七條地鐵線、六個巴士站都泡在海水裡,是紐約市地鐵系統一○八年來最嚴重的災情,可能持續關閉四天。滾滾洪流也入侵金融重鎮華爾街、下曼哈頓和世貿中心工地;聯合愛迪森電力公司曼哈頓變電所爆炸,導致當地大停電。

變電所爆炸 皇后區大火75宅毀

在漆黑的夜裡,空氣中不時飄來遠處火警產生的刺鼻燃燒味,皇后區洛克威半島接近午夜時,因強風吹落電線引發火警,延燒七十五棟民宅,當地淹水最深達胸部,百餘名消防隊員冒著風雨涉水趕往搶救。

紐約大學醫院急撤200名病患

紐約大學提許醫院停電又遇上備用發電機停擺,緊急撤離兩百名病患,包括暫時用電池呼吸器的新生兒加護病房二十名嬰兒。

珊蒂重創紐約市地鐵系統,隧道、調度場與鐵道大淹水,這套美國規模最大的大眾運輸系統,遭遇一○八年以來的最大災難。大都會運輸局(Metropolitan Transit Authority)發言人表示,東河底下由曼哈頓通往皇后區與布魯克林的所有七條地鐵隧道都進水,必須清除鹽水對地鐵系統電子零件造成的損害,才能讓地鐵系統恢復運作,估計至少要好幾天時間。紐約市地鐵系統在週間平均約有五百三十萬人使用。

不過,在颶風抵達紐約市之前,部分紐約客似乎不把「珊蒂」當回事,到二十九日上午都還對防災一副漠不關心的態度。上午從格林威治村往北到上西城,民眾蹓狗、慢跑、在咖啡館裡喝咖啡。過了中午,風開始增強,布魯克林大西洋大道上的餐廳開始在窗戶上加釘木板,到了下午一、兩點,風已經強到把韓森廣場公寓窗戶搖晃,住在二十三樓的一名住戶說:「我真的害怕了。」

美東航班停擺 恐需一週才能恢復

二十九日、三十日兩天,美國東北部的航班幾乎全部停飛,影響擴及全美乃至亞洲、歐洲等地。「國際機場協會(ACI)」指出,美國東岸各主要機場也可能需要一週時間恢復正常運作。

二十九日、三十日兩天,美國東北部的航班幾乎全部停飛,影響擴及全美乃至亞洲、歐洲等地。「國際機場協會(ACI)」指出,美國東岸各主要機場也可能需要一週時間恢復正常運作。

紐約證交所今開市

至於美國股市這次創下自一八八八年來的首次連兩天休市紀錄,紐約證交所解釋說,它們原本想要繼續實施電子交易,但最後還是作罷,理由有二:一是擔心須上班人員生命有危險;二是擔心成交量太低,恐怕會令股價暴漲暴跌,大幅扭曲股價。紐約證交所三十一日將恢復正常交易。

從北卡羅來納州到麻州的美國生產力最集中和最活躍的地區,因為珊蒂颶風來襲,而導致這些地區經濟活動停擺,紐約證券交易所自911恐襲以來首次關門,成千上萬員工被困在家,復甦疲軟的經濟受到進一步打擊。紐約、華盛頓、費城和巴爾的摩作為全國的四大經濟中心,幾乎陷入癱瘓狀態。珊蒂的損害預估高達200億美元以上,可能是美國歷史上損害最慘重的天災之一,其造成的經濟損失,更甚911。

紐約的金融區29日空空如也,銀行家無法上班,紐約證交所和那斯達克市場完全關閉;美國股市30日將繼續休市一天,這是連續兩天中斷交易,債券交易30日也將停止。預計如果條件許可,最早會在31日恢復交易,為九一一恐怖襲擊以來,證券交易所首次全面停止交易。也是自1985年9月以來,首次因為天氣原因而停止交易。

地下鐵斷電 三大機場關閉

紐約市為減少珊蒂的損害,切斷對曼哈坦下城,包括華爾街6500戶用戶的電力,並擔心熱帶風暴引起的大潮使有侵蝕性的海水灌入地下鐵,損壞對全國金融中心非常重要的電力和通訊系統。大都會捷運署主席羅塔29日晚說,曼哈坦下城淹水,包括地下鐵和汽車隧道,地下鐵的斷電可能使地下鐵服務中斷至少一周。紐約地區JFK、拉瓜地亞和紐瓦克三大機場均因跑道淹水而關閉。上萬航班被取消,據稱要好幾天才能全面恢復。

初步報導說,美東地區至少有300多萬戶居民的供電中斷,颶風沿線的煉油廠被迫關閉,新澤西州的核電廠表示,如果風力太強和河水上漲,電廠也將關閉。

珊蒂颶風威脅到全國20%的人口,造成的損失將超過200億美元,其中約半數的損失財產沒有保險,開始復甦的經濟將受到影響。

許多城市的捷運交通停擺,航班取消,商店關門,辦公室人員被迫在家辦公。美國商業銀行(Bank of America)和高盛公司等金融企業接到疏散令,因為所處的曼哈坦下城低窪地帶面臨洪水威脅。許多金融公司只好關門,把重要的交易活動轉移到其他辦公地點。許多企業如輝瑞和麥格羅-希爾等,推遲了發布財報的日期。聯邦政府的員工已接到通知,30日將繼續待在家裡。

煉油廠關閉 汽油供應將短缺

由於許多煉油廠關閉,汽油供應將出現短缺,但汽油需求量也因出行大減而降低。

1兆2兆21兆


從基本工資凍漲,到勞保基金面臨破產,廣大勞工終於發現,馬英九總統領導下,勞工的基本工作權和生存權岌岌可危,甚至不能「養老送終」。但不管勞工如何反映,光風霽月的大官「罵歸罵,吃歸吃」,產業環境毫無改善,就業條件依舊困難。

另一方面,政府保障軍公教的預算一直增加,每年花掉的人事費,超過一兆元;要「終結」退休軍公教十八%優存補貼,至少還要二兆元。而在民意壓力下,行政院限縮了退休軍公教「一年份」的年終慰問金一百八十億元,明年就可以繼續發。在勞工想要增加一顆茶葉蛋工資都不可得的情形下,兩相對比,天差地別!

勞工少一顆茶葉蛋不打緊,稍微勒緊褲袋,日子還是照樣過;可是政府若是繼續揮霍,國家終將破產。

財政部有個國債鐘,定時公布國家的債務,國債確實持續增加中。根據財政部和主計總處的資料估算,中央政府債務超過五兆元,各級政府潛藏債務近十五兆元,加上地方政府八千億元債務,還有非營業基金舉債七千多億元,台灣的國債超過廿一兆元。換算起來平均每個台灣人負債超過九十萬元。

馬英九鼓勵生產,不算錯!就別問罵「政府混蛋、政府很爛」的勞工了,問問年輕夫妻「敢不敢生小孩?」想到嬰兒一出生就要背負九十萬元債務,然後還要繼續負擔退休軍公教十八%的利率補貼,還得負擔他們的年終獎金,誰敢、誰肯生小孩?

馬在職時每年有幾千萬元的國務機要費可花,卸任可領十八%;第一夫人周美青正在領十三%,總統兩位千金都是美國人,他們不是一般台灣人,和一般人的感受不同。

或許,依照馬的標準,只要他任內台灣沒有倒,他就不用負責;以後台灣破產,跟姓馬的沒有關係!

(作者陳杉榮,資深新聞工作者)

混蛋政府,以詐治國

政府於法無據卻發給退休軍公教一.五個月「年終」,引發反彈,六天前,閣揆陳冲宣布大幅限縮發放對象,設「排富條款」,一副改革的樣子。

六天後,卻馬上龜縮,政院聲稱限縮發放只限明年一次,以後年年檢討,如景氣好,就可恢復發退休軍公教年終。

改革,改革,就是要革除社會不公不義,怎麼改革只「一次」有效?說穿了,國民黨準備把恢復退休發年終,留在二○一四年七合一選舉、二○一六年大選,作政策買票之用,這算哪門子的改革?

領月退俸的退休軍公教,週休七日、不用上班,政府卻亂花納稅人血汗錢,年年花兩百億公帑、比照現職發給他們一.五個月年終,無法、無理,不公、不義,民怨怒火爆發。

陳揆二十三日公開宣布,大幅限縮退休軍公教發放年終對象,以平息民怒,並藉「改革」之名挽救政績太差、搖搖欲墜的陳內閣。

民怨才稍緩和,國民黨馬陳政府馬上故態復萌,露出維護特定既得利益、反改革的醜態,顯示馬陳所謂改革攏係假,只是以「假改革」欺騙人民、阻止民怨向上延燒的伎倆。

勞工團體日前上街頭抗議政府剝削,喊出「政府混蛋!」這句口號一針見血,以假改革做緩兵之計、不肯真改革不公不義的政府,簡直「混蛋」加三級!

假改革欺騙人民,就是「以詐治國」,馬陳滿口「依法行政」,實際作為卻是「依詐行政」,國民黨馬政府簡直就是史上最大詐騙集團!


治國1字訣:「騙」


領月退俸的軍公教還能再領一.五個月「年終慰問金」,被廣大民眾批判為不公不義。在社會壓力之下,行政院長陳冲二十三日提出改革方案,只剩兩類退休軍公教人員可領年終慰問金。於是,這項預算由兩百億左右降為十億左右。但當大家討論其他的撙節方案之際,陳冲竟然表示:「今年在訂注意事項時,我們考慮到國家財政狀況,做這樣的選擇,所以除了有兩種人保留外,其他的,注意事項不會訂進去。」他說:「根據我們法制作業,每年訂注意事項。」

陳冲的新說法,證明了行政院秘書長陳士魁事先放出的風聲。陳士魁說陳冲日前宣示的內容只是「暫訂原則」,未來還要逐年檢討是否恢復發退休人員年終。搞了半天,陳冲所謂的改革方案,只是迫於人民怒氣沖天,不得不在風頭上敷衍一下,所以玩弄這種「今年停發」的戲法,而且不提預算修正案到立法院,留下伏筆;等到明年風頭過了,又可以用種種藉口「恢復發放」,甚至假使景氣稍有好轉,也可能在下次或逐年把這次停發的補回去。

陳冲面對民意不滿的回應方式,不客氣地說就是一個「騙」字!難怪,馬英九強調他完全支持行政院的做法。馬英九如此支持陳冲,說穿了就是在年終慰問金一事,陳冲完全參透了馬英九的治國一字訣:「騙」!古代有個寓言:有個養猴子的人跟猴子說,從今起改成早上吃三個、晚上吃四個(朝三暮四),惹得猴子很生氣;於是他說那就改成早上吃四個、晚上吃三個(朝四暮三)好了,結果猴子都很高興。馬英九、陳冲顯然類似那位養猴子的人,問題在於台灣人民是不是像猴子那麼好騙?

此外,馬英九曾經承諾,如果六三三政策跳票就捐半薪。結果,馬英九的六三三跳票了,卻拒絕捐出半薪。剛剛參透「騙」字訣的陳冲為他解釋說,馬英九實際捐款超過他所承諾的半薪。乖乖不得了,照陳冲的說法,馬英九還能月存比薪水多的四十八萬,不是有鬼嗎?難道,馬英九有其他不為人知的「業外收入」嗎?假使月領四十七萬,捐款超過半薪,還能月存四十八萬,這些都是事實而且合法,則馬英九把這種神奇的「理財妙方」教大家,大家一定會非常「有感」!

台灣是一個民主國家,根據「法治」的原則,行政院要編列預算花納稅人的錢,一定要有法律依據且經立法院通過。如今,所謂的「軍公教人員年終工作獎金及慰問金發給注意事項」,僅憑行政院的命令,就要花納稅人的錢,還說「行政規定也是法制化的一種」。試問,違背「法治」原則,還有「法制」可言嗎?所謂的「制度行之有年,每年訂注意事項」,已明顯乖離「依法行政」的「法治」常軌,由立法院依民主途徑徹底解決包括這個問題在內的公務人員自肥歷史共業,此時不做更待何時?

馬英九與陳冲在「年終慰問金」問題上,把台灣人民當成猴子來耍,這說明期待馬政府主動改革,根本是做白日夢;而要催促他們積極改革,只能不斷地施加壓力,不達改革目標絕不鬆手。否則,馬英九與他領導的政府,就會一次一次地行騙江湖,最後第二任的四年又在「騙」字訣之下蒙混過去了。由小見大,從台灣的未來要由兩千三百萬的台灣人民來決定,到一中各表、中華台北、一國兩區,馬英九不也是這樣一次一次「騙」過去的嗎?

如何拒絕被「騙」?延續上述的寓言,後來猴子開始覺悟了,果實都是我們採的,養猴子的人憑甚麼朝三暮四、朝四暮三?於是,集體不再受騙,集體不再上繳果實,養猴子的人便餓死了。回到現實,簡單說就是明年馬英九任滿一年便發動罷免,身為國家主人的我們用「罷」字訣,對付馬英九的「騙」字訣,同時罷免那些不顧人民的馬前卒立委。過去四年多來被他騙的人愈來愈多覺悟了,過了明年五月就讓滿意度僅剩十幾趴的馬英九與那些護航立委剉咧等吧。

At least 28,000 abducted in Syria: activist group 行動主義者團體︰在敘利亞,至少有2萬8000人遭綁架

At least 28,000 Syrians have gone missing since they were abducted by forces loyal to President Bashar al-Assad during the 19-month-old revolt, activist group Avaaz said.

至少有2萬8000名敘利亞人,在19個月的動亂中,因遭效忠總統阿塞德的部隊綁架而下落不明,行動主義者團體Avaaz指出。

Quoting statements from Syrian human rights lawyers, Avaaz said security forces had set out to terrorize communities by grabbing people off the street and torturing them. Other rights groups have also accused Syrian rebel groups of abducting people they deem pro-government.

Avaaz引用敘利亞人權律師的陳述說,安全部隊藉由將人攫離街道、並加以折磨的方式,試圖恐嚇公眾。其他人權團體也指控敘利亞反抗組織綁架他們認為支持政府的民眾。

Video footage accompanying the Avaaz statement showed two soldiers stopping a man and a woman, forcing them to the ground and dragging them away.

伴隨Avaaz陳述的影像畫面顯示,兩名軍人阻擋一男一女,迫使他們倒地,並將其拖走。

The film also showed an interview with a man saying his wife had been abducted six months ago in the Baba Amr, which has been partly leveled by government bombardment.

影片也呈現一名訴說妻子6個月前在(荷姆斯)巴巴艾默區被綁架的男子訪談,該區局部已被政府的轟炸夷為平地。

"I lived my whole life with her," said the middle-aged man with his back to the camera, taking a long sigh and trembling.

「我一輩子都跟她在一起,」這名背對鏡頭的中年男子嘆了口長氣、發著抖說。

"She disappeared. I have no hope. We searched everywhere for her. My children always ask me ’Where’s Mum?’," he said.

「她消失無蹤,我沒有了希望。我們到處找她,我的孩子總是問我︰『媽媽在哪裡?』」他說。

Activists say 30,000 people have been killed in Syria’s conflict which started with peaceful protests but turned violent after months of oppression. (Reuters)

行動主義人士說,3萬人在敘利亞的衝突中遭到殺害,該衝突始於和平抗議,但在好幾個月的鎮壓後轉為暴力。(路透)

新聞辭典

go(或 turn up)missing︰動詞片語,不知去向、失蹤。例句︰He turned up missing in the morning and hasn’t been seen ever since.(他早上失蹤後,就再也沒有人見到過他。)

set out︰動詞片語,打算、試圖。例句︰He failed in what he had set out to do.(他沒有做到自己原來想做的事。)

level︰動詞,夷平、摧毀、使倒下。例句︰The storm levelled the trees.(風暴把樹木吹倒。)

去年退休公務人員人數創新高 年齡再下探


據銓敘部統計,去年公務人員退休達一萬零四十七人,創下歷史新高紀錄,公務員平均退休年齡僅五十五.○九歲,更是歷年新低,平均餘命拉長,月退休金支付造成政府沉重財務負擔。比起勞退新制六十歲才能領月退休金,目前公務員五十歲可領月退休金,兩者權益差距相當大。

平均餘命拉長 支付月退壓力沉重

這波公務人員退休潮從民國九十九年開始湧現,根據銓敘部統計,八十五年公務人員退休僅三千兩百七十五人,此後不斷增加,九十二年突破六千人後,至九十七年都維持約六千至七千人左右,九十九年攀升至八千七百三十三人,去年暴增至一萬零四十七人。

造成這波退休潮主因,是立法院於九十九年通過公務人員退休法修正案,規定公務員月退休金可請領從「七五制」(五十歲、年資二十五年)改為「八五制」(五十五歲、年資三十年),去年起正式實施,定有十年緩衝期,加上許多公務員退休所得替代率高達九成以上,在退休收入與工作時收入差不多情況下,許多資深公務員決定提前退休。

公務人員平均退休年齡也不斷下滑,八十八年公務員平均退休年齡五十八.七九歲,九十九年只剩五十五.一六歲,一百年更降至五十五.○九歲。

領月退年資一到 就迫不及待退休

去年約一萬名退休公務人員中,滿五十歲退休者高達十九.五%,滿五十五歲退休者更達四十一.九%,顯示許多人一到可領月退休金年資,就迫不及待要退休,導致去年退休公務員七成年齡不到五十六歲,有八成未滿六十歲,高達九成四未滿六十五歲退休,比率相當驚人。

相對我國勞退新制規定六十歲才能請領月退休金,現行公務人員退休法卻規定一百零九年底前,公務人員都能於五十歲請領月退休金,未來也可在五十五歲起領月退休金,顯示勞工與公務人員的退休權益有一大段差距。

五十至五十五歲公務員大量退休,其平均餘命達三十至三十五年,也使政府必須支付月退休金時間拉長,加重政府、退撫基金的財務負擔。面對壯年人力紛紛提前退休,銓敘部官員曾坦承,公務員退休年齡偏低,不但造成菁英人力快速流失,也形成政府及退撫基金長期財政壓力。

不過,對於這波公務員湧現退休潮,也有銓敘部官員認為,前年有五都升格、去年碰上中央組織改造,加上「七五制」改「八五制」退休制度改革,才會造成退休人數增加,五十至五十五歲退休者,這兩三年會比較多,未來應會慢慢減少。

公務員退休所得替代率,美日德30%至70% 台50%至90%

比較各主要先進國公務員退休制度,美國由政府、公務員各自負擔經費,德國由政府負擔全額經費,日本為恩給制與確定提撥制、國民年金制三軌並行。美、日、德的公務員所得替代率約三成至七成,少數達八成。台灣所得替代率卻平均高達八、九成,退休經費多由政府負擔。

我國公務員退休制度,民國八十四年前採「恩給制」,經費由政府全額負擔,退休金可月領或一次領,並依職等、年資不同,享有數十萬至數百萬元的十八%優惠存款額度,月領利息數千至數萬元。

八十四年起加入的公保養老給付,目前採一次請領,銓敘部規劃明年加入可月領年金,保費由政府負擔六十五%,公務員三十五%,公務員民國八十四年前的年資仍依舊制計算。新舊制併計後,導致部份橫跨新舊制的中高階公務員退休所得替代率動輒達九十%,甚至超過一百%。

台灣新舊制併計

所得替代可破百

我國公務員可領月退休金者採「八五制」,也就是任職滿二十五年申請自願退休,須年滿六十歲以上(二十五加六十為八十五),或是任職年資超過三十年以上申請自願退休,年滿五十五歲者。二○一○年底前是採「七五制」,退休年限短,當時引發五十至六十歲的公教人員退休潮。

日本公務員退休金有三種,分別為「退職津貼」、「共濟組合年金」及「國民年金」。退職津貼採一次支領,由政府全額負擔,年資三十年以上,每年給予一.七五個月薪,年資三十年可領三十七.五個月的月薪,均為一次領。

日本「共濟組合年金」月薪提撥率為十八.三九%,由公務員、政府各提撥月薪九.一九五%,六十四歲以上才能支領;「國民年金」採定額給付,六十五歲以上、繳費四十年者可月領六萬七千日圓,繳費年資較低者,則按比例減少月領金額,將各項退休所得合併計算後,低所得者退休所得替代率可達七十%,高所得者最低不到五十%。

美國於一九八四年前採CSRS(公職人員退休制),公務員與政府各提撥七%薪資作為退休金,不足部份由政府負擔,退休所得替代率上限為八十%,年資滿三十至四十年,所得替代率約五十六%至八十%。但CSRS因提撥不足,使政府負債增加,加上年資越多、給付越高,導致人員流動率低。美國自一九八四年後改採FERS(聯邦公務員退休制),舊員工可自選加入何種制度。

FERS公務員提撥月薪○.八%,政府依財務提撥,平均十.七%,退休金也隨通膨調整,以公務員年資三十至四十年計算,退休所得替代率為三十至四十五%。美國也鼓勵公務員搭配FTSP(聯邦節約儲蓄計畫),自行提撥月薪○至十%為退休金,政府最多提撥至四%,估計年資三十五至四十年,退休所得替代率約十四至七十九%。

德國退休年齡高

可降低財政負擔

德國公務員退休金則採恩給制,退休金由政府依照年度財政情況支應,法定退休年齡為六十五歲,六十三歲可申請提前退休,警察、消防人員可申請於六十歲退休。

退休所得替代率依年資遞增,最高四十年資為七十一.七五%,由於退休年齡較高,也降低了政府負擔。

1張書店的廣告

McDonald’s at Galleria Vittoria Emanuele in Milan, Italy

McDonald’s on Piac utca in Debrecen, Hungary

McDonald’s in Patershol, Ghent, Belgium

10/30/2012

Colonial McDonald’s in Independence, Ohio

McDonald’s in Paris, France


McDonald’s in Ohrid, Macedonia

McDonald’s in Hameln, Lower Saxony, Germany

Cast Iron McDonald’s on Canal Street, New York City, USA

McDonald’s in Tbilisi, Georgia

McDonald’s on Spanish Broadway (Gran Via) in Madrid, Spain

McDonald’s in Lindau, Germany

評估奧巴馬的經濟政策

英國金融時報

在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總統的領導下美國經濟狀況有多糟糕?1980年羅納德•里根(Ronald Reagan)在與吉米•卡特(Jimmy Carter)的總統大選辯論中,問過這個問題的政治版:“比起四年前你的日子更好過了嗎?”米特•羅姆尼(Mitt Romney)現在自然而然地問到了這個問題。

對這個問題的答案第一反應是:只好過了一點。2012年第二季度美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比奧巴馬上任前的2008年第四季度高5.2%。9月經季節性調整後的失業率為7.8%,與2009年1月持平。然而奧巴馬走馬上任之際正逢美國經濟處於一場巨大的金融危機帶來的劇痛中,分析師必然會問,這樣的經濟表現在這一前提下是像支持者聲稱的那樣令人滿意,還是像反對者堅持的那樣令人失望?

備受尊敬的宏觀經濟學家、斯坦福大學(Standford University)教授約翰•泰勒(John Taylor)對這一問題的答案毫不懷疑。在最近的博文中,他聲稱美國金融危機之後通常會伴隨強勁增長,然而本輪經濟復蘇卻是例外(參見圖表)。另外,他還聲稱這一結果是由錯誤的政策導致的。沒錯,泰勒教授是羅姆尼經濟團隊的成員。但是問題在於:他說的對麽?答案是“不對”。對此,有必要問一句他為什麽不對。

第一個問題是泰勒教授所作的是否是同類比較。與泰勒的看法正相反,許多人都認為,系統性金融危機造成的餘波比正常的經濟下滑造成的影響惡劣得多。卡門•萊因哈特(Carmen Reinhart)和肯尼斯•羅格夫(Kenneth Rogoff)具有重要影響的研究結果促成了這種共識,這一研究成果可見於他們的經典著作《這次不一樣》(This Time is Different)。經濟史學家、弗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的艾倫•泰勒(Alan Taylor)的研究成果也支持這一看法,該成果發表在最近一篇題為《巨大的杠桿》(The Great Leveraging)的論文中。

萊因哈特教授和羅格夫教授以房地產泡沫和高債務率為特徵辨別“系統性金融危機”。在1973年以及1981年衰退之前,這兩者都沒出現,而這兩次衰退卻都包括在泰勒教授的圖中。與上世紀70年代中期、80年代早期以及90年代早期的經濟低迷相比,最近這次危機的先兆和後果都大不相同。以實際房價、通脹率、利率和債務來看,情況的確如此(參見圖表)。



第二個問題是復蘇的速度是不是一個很好的衡量經濟政策是否成功的指標。答案是“否”。要理解這一點,需要關註一下分別始於1893年、1907年、1929年和2007年的系統性金融危機。泰勒教授在他的圖中採信了由羅格斯大學(Rutgers)的麥克•博爾多(Michael Bordo)與克利夫蘭聯邦儲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Cleveland)的約瑟夫•豪布里希(Joseph Haubrich)合寫的一篇論文。我的圖中也使用了他們的數據,他們的數據表明,這幾次危機中復蘇所需的時間與之前的收縮期一樣長。而這次衰退與眾不同之處不在於復蘇勢頭有多弱,而在於收縮勢頭有多弱。考慮到這次金融危機的強度,正是由於收縮過程如此溫和,而導致復蘇勢頭看起來顯得較弱。這實際上是政策的巨大成功之處。

針對博爾多與豪布里希的論文,萊因哈特與羅格夫也指出,比起之前的系統性危機,最近這輪危機之後的經濟收縮幅度更小。此外,危機五年後,以基期價格計算的實際人均GDP較之前幾次系統性危機的平均數據為高。以上事實才是關鍵。深度探底之後的強勁復蘇並不比溫和下滑後的緩慢復蘇更好。

第三個問題是只關註美國的經驗有沒有意義?博爾多教授抱怨說,萊因哈特教授與羅格夫教授將“具有不同制度、金融結構以及經濟政策”的國家放在一起比較。但實際上,19世紀末或20世紀初的美國採用金本位,沒有存款保險,直到1913年前都沒有央行,聯邦政府開支也非常小,比起上世紀90年代的日本或瑞典,或者今天的西班牙以及英國,認為這樣的美國與今天的美國更相似是令人難以置信的。萊因哈特和羅格夫反對這種美國例外論當然沒錯。此外,將分析限於美國經驗也會限制比較的範圍,促使研究人員為了研究系統性危機而將許多至多只能算是沾點邊的美國衰退案例加入考察的範圍。

由萊因哈特教授與羅格夫教授所作的國與國間的比較非常有啟發性。相對其他受到最近這波系統性銀行業危機沖擊的高收入國家,美國在此次危機中的表現比它們的平均表現明顯要好得多(參照圖表)。而且,這一分析也支持系統性金融危機確實會造成更嚴重、持續時間更長的衰退這一觀點。利用一個包含14個高收入國家在140年間超過200次衰退案例的數據庫,泰勒教授指出,信貸繁榮與金融危機共同作用,“給經濟增長、物價以及資本形成”帶來了“異常嚴重的長期下行壓力”。

綜上所述,考慮到奧巴馬總統接手的爛攤子,我們沒有理由認為在他的領導下美國經濟表現很糟糕。然而這也不意味著經濟復蘇無法更為強勁。目前政策不足以支持更強勁的復蘇。部分原因是本屆政府低估了收縮的強度。更大的原因是因為共和黨人反對任何經濟刺激措施。在巨大的信貸繁榮崩潰的沖擊之下,經濟收縮的力度註定是強勁而持久的。而貨幣政策的效果在利率為零的條件下非常有限。考慮到這一點,總金額平均僅占生效年GDP近2%的《美國復蘇與再投資法案》(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明顯規模太小了。

政策的巨大成就是限制了危機之後衰退的嚴重程度。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美聯儲(Federal Reserve)以及2008年秋阻止金融崩潰的決定。然而這也得益於本屆政府盡管力度有限卻不乏明智的措施。此外,不論縱向還是橫向比較,美國經濟的表現都算相當不錯。只關註復蘇,而不去考察收縮顯然很有誤導性。最後,對於此次經濟復蘇不夠強勁的說法,國會中蓄意阻撓提案的共和黨人也應該承擔相當大的一部分責任。然而,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下一步會怎樣?誰的政策能夠保證美國經濟強勁而持續地復蘇?

2012最新研究:全球1.25億人承受環境毒物污染

工業污染對公共衛生是嚴重的威脅 ,其威脅度可和瘧疾與肺結核相提並論;新的研究顯示,全球有1.25億人暴露於有毒污染物環境,污染導致他們生病或死亡的程度往往受到低估。

這份研究報告名為《2012年全球最嚴重污染調查》,由總部設在紐約的布萊克史密斯研究所(Blacksmith Institute)及瑞士綠十字會兩個非營利組織共同提出。報告中詳細介紹了他們過去一年在許多中低收入國家上千個污染地的研究成果。

報告指出,「這些污染又多發生在缺乏資源來瞭解這個成長中問題的弱勢族群,又缺乏這些污染地對人體健康影響調查及量化資料。令人遺憾的,在這些族群內,環境污染的衝擊通常受害最深的是脆弱的兒童。」

布萊克史密斯研究所及瑞士綠十字會這份報告的目標之一是:「為處在毒物環境污染危害的弱勢族群發聲。」

這份報告指出10種最應為疾病或死亡負責的毒物產業;報告上居首的是鉛蓄電池回收業。第二毒的行業是煉鉛業:第三則是採礦和礦石加工業。第四名是製革業,五、六名則分別是工業及都市垃圾場、工業區。工藝黃金採礦名列第七、產品製造、化工生產和染料業居八、九、十名。

由歐洲議會、世界銀行、瑞士綠十字會及布萊克史密斯研究所贊助的這份調查,共調查分佈全球49個國家超過2600個地點。由於安全考量,此次調查排除了北非及中東地區。

報告中指出,基於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方法得到的結果,導致身體多數疾病的毒物禍首為鉛。鉛會損害兒童的神經發展並導致成人的心血管疾病,

鉻、汞對腎臟的危害引發的癌症造成的死亡危害度僅次於鉛;鎘會致癌、導致腎臟病;石綿會引發間皮癌、肺癌及其他肺部問題;一長串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都會致癌、導致神經系統病變及危害腎臟、肝臟、皮膚等器官。

布萊克史密斯研究所發現超過500個點位在受鉛污染,估計約有1600萬人暴露於風險中。主要的鉛污染來源是煉鉛業、採礦和礦石加工業、工業區及鉛蓄電池回收及製造業。

瑞士綠十字會研究人員Stephan Robinson接受電話採訪時表示,「2011年全球的鉛產量估計增加了約9%,達到452萬噸。主要的成長量在中國、印度及墨西哥三國,中國佔了鉛礦生產的1/2。」

Robinson表示,鉛的回收量也在增加,不過多數的工廠不是沒有管理就是管理鬆散的非正規工廠,甚至有些在住宅進行,這使得許多國家內鉛的再提煉本身就是一個大問題。

報告中提及,較富裕的國家如果他們使用含鉛汽油或是含鉛釉陶也可能暴露於鉛風險中。

Robinson提到,「採礦有許多衝擊,從礦石中提煉金屬具有極大的破壞性,提煉的化學過程會留下大量的有毒污泥及重金屬。由於全球人口持續增長,人們對礦石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採礦通常是種很原始的過程,人們使用他們裸露、無保護的手腳來採礦,全球約有1400萬人暴露於採礦的風險。」

「現今有先進的科技設備可控制污染,但由於成本高昂,只用於富裕的開發國家。」

布萊克史密斯研究所的技術顧問John Keith向記者表示,由於「通常在都會區,小型工廠生產提供在地市場」,工業污染最大的衝擊發生在中低收入國家,在這些國家中,在地及小規模的公司通常不受限制、並花費極少比重的金錢在控制污染。

Keith表示:「人們需要賺錢,如果他們很貧窮,他們會想盡辦法賺錢。我們進行這項研究來尋求可保住他們生計的解決之道。」這份報告的調查點,有許多現在已不再營運,但這些污染源仍持續污染周遭的空氣、土壤及水。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環境風險佔全球的癌症發病因的19%。

世界衛生組織的全球健康風險報告檢視5大環境風險:不安全的水及衛生設備、都市戶外空氣污染、固態燃料造成的室內煙害、鉛暴露及氣候變遷,估計這5大風險至少造成全球10%的死亡或疾病;且是1/4的5歲以下孩童死亡或疾病的禍首。

報告總結「在經濟與人類健康間建立連結是很容易的:疾病的花費與因疾病和死亡造成的生產力降低,將會是經濟上的沈重負擔。」 World’s Worst Pollution Problems: 2012 NEW YORK, New York, October 23, 2012 (ENS)

為環境發聲 環保聯盟堅持25年

為了搶救環境,25年前,多位學者組成「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投入環保運動。歷經反五輕、反核、反公害,28日舉行回顧記者會,環盟坦言,雖然大大小小的運動曾獲得不少勝利,環境破壞仍持續進行,環保聯盟會堅持下去。

環保聯盟創會會長施信民表示,25年前的台灣環境與現在差異很大,處處烏煙瘴氣、垃圾滿地,現在整體環境與民眾的環保意識提升許多。但25年來,政府仍以「開發」為核心信念,到處破壞環境。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陳曼麗回憶,許多民眾感覺環境遭污染,卻不知發生什麼。當年後勁五輕附近的居民,發覺飲用地下水變得渾濁,充滿油味,懷疑五輕偷將污水排進水源裡。

居民沒證據,中油矢口否認,強調國營企業不可能做這種事。

居民收集地下水送到施信民的實驗室檢驗,發現分子組成與五輕廢污水分子一樣,證明污染來源。因為環盟,民眾才有足夠證據向經濟部要求後續處理。

環保運動努力走過25年,許多污染與公害仍未解決,環保聯盟學術委員會召集人徐光蓉感慨,當今的污染比起過去更不可見。環保運動希望讓有限資源得到最多利用,而且是被多數人使用。

外界對環保運動的誤解,成為環保運動的阻力之一。徐光蓉強調,可用最少資源創造最大效益的企業,最有創造力,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根本不是對立概念。

環保聯盟現任會長林文印強調,他們會持續朝「環境價值的深化,與建構普世的環境人權」努力邁進。

中國經濟如何轉型?

 英國金融時報

中共十八大將在11月8日召開,引發全球矚目。

此次會議之所以倍受關註,蓋源於以下幾點因素:其一,中國經濟規模已躍居世界第二,在美國去杠桿化、歐洲陷入漫長債務危機的背景下,中國7%以上的增長堪稱世界經濟的希望之火;其二,十八大之前中國經歷了重慶唱紅打黑的“折騰”,社會認知出現分歧,未來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方向需要進一步的“頂層設計”;其三,經歷了過去十年“超高速增長”的中國經濟,已經面臨投資率高達50%、基尼系數突破0.5、環境污染與食品安全失控、腐敗泛濫等一系列瓶頸因素的制約。吳敬璉先生警告說:中國的經濟矛盾和社會矛盾已經幾乎到了臨界點。忠言逆耳利於行。新一屆政府能否對形勢做出準確判斷,並重啟改革進程,攸關下一個十年的社會穩定。

新階段的改革,其核心目標是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所謂經濟發展方式轉型,主要是實現兩個轉變:從製造向創新轉型,從投資驅動向消費驅動轉型。

過去十年,中國充分享受了“入世”紅利,“中國製造”的全球市場份額從7%猛增至15%左右。但依然難以擺脫“低價格、低成本、低質量”的尷尬局面。究其原因,不能一味抱怨企業不爭氣,而要反思制度環境。作為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經濟動物,企業行為取決於制度環境的導向。而現有的制度環境存在諸多不利於創新的“負向激勵”:1)知識產權保護不力;2)央企靠行政壟斷做大做強,市場經濟的“費厄潑賴”難以保障;3)土地、資金、勞動力、環境等主要生產要素價格被顯著扭曲,致使企業可以靠“扭曲的成本優勢”賺取利潤、獲得生存空間;4)政府掌握了大量的經濟資源和審批權,尋租成為企業最快捷的“商業模式”;5)由於法治尚不完善,再加上企業家尋租成為常態,這導致企業家安全感缺失,重慶打黑更是充分彰顯了企業家在公權力面前的脆弱性。於是乎,富人移民成為不可阻擋的潮流。
花錢消費其實是人的動物本能,無需刺激,關鍵是有沒有能力消費。眼下中國儲蓄率升至50%的歷史高位,除了企業儲蓄與政府儲蓄大幅度上升之外,居民缺乏消費的安全感亦是關鍵原因:首先,雖然居民收入有所增長,但在經濟增長“蛋糕”中所占的份額不斷降低,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國民總收入比重在1992年至2008年間下降了12個百分點。其次,由於長期的利率管制,居民財富保值存在很大挑戰。2004-2011年中國一年期銀行存款實際利率平均為-0.3%,按照目前超過30萬億的居民存款規模,每年損失即高達1千億。再次,由於中國股市目前仍然是財富掠奪而非價值創造為主的市場,居民難以通過股權投資分享經濟的成長性。第四,房價高企,嚴重透支居民未來20年收入,導致“中產階級貧困化”的奇怪現象。最後,中國在醫療、教育、養老等領域的發展滯後和歷史欠賬,導致居民嚴重缺乏安全感。

理解了上述經濟轉型的“症結”所在,就不難給出十八大之後的“改革任務清單”:

1.利率市場化

市場經濟的本質,在於以價格杠桿引導資源的優化配置。利率就是資金的價格。在現行的利率管制下,一方面貸款利率被壓低,刺激了對貸款的過度需求,鼓勵了過度投資的傾向;另一方面,由於利率不能反映供求關系,大量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得不到滿足,進而刺激了地下高利貸的蔓延,威脅到金融穩定。此外,利率的管制也不利於居民財富的保值增值,本質上是居民(存款人)對企業部門(貸款人)的補貼。目前推進利率市場化的時機已經成熟,並不存在實質性障礙。


2.減稅

根據福布斯的研究,中國稅負痛苦指數全球排名第二。財政收入占GDP比例從1978年31%下降到90年代中期10%的水平,近些年又回升到的20%的水平。膨脹的三公經費、年底的財政突擊花錢引發輿論鞭笞。由於掌握了大量經濟資源,地方政府對微觀經濟活動的涉足不斷深入,破壞了市場經濟的公平競爭。政府立即、大幅度減稅不僅必要,而且可能。根據經濟學上著名的“拉弗曲線”,在稅負過高的情況下,減稅可以刺激經濟活動、擴大稅基,甚至可能出現減稅帶來稅收增長的“官民雙贏”局面。

3.開徵遺產與贈與稅

市場經濟的競爭,必然會帶來貧富差距。但一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滿足兩個條件:第一,合法致富,而非靠尋租致富。否則,仇富幾乎等同於“仇腐”。第二,對貧富差距必須有適當的糾偏機制,特別是遺產稅。當前中國貧富差距已經過於懸殊,越來越多的企業家開始把財富轉移給子女。開徵遺產稅,縮小貧富差距,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要舉措。
4. 打破央企壟斷

壟斷是市場經濟的天敵。雖然中國在2008年就實施了《反壟斷法》,但在打破央企壟斷方面卻未能取得任何進展。雖然2011年發改委曾對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寬帶接入問題進行反壟斷調查,但亦無下文。其實,央企壟斷的本質是進入壁壘的行政限制。雖然國務院先後出台了打破央企壟斷的36條、新36條,但民企投資的“玻璃門”依舊。打破央企壟斷,消除所有制歧視,是建設市場經濟的題中應有之義。

5.央企改革

在上一輪的國企改革中,借助股份制、上市等步驟,國企實現了根本性的變化,從虧損大戶變成瞭如今的盈利大戶。但是,研究表明,國企的利潤很大程度上來自國企在土地、貸款、補貼等方面的優勢地位。如果剔除這些因素,很多國企將轉為虧損。下一輪的國企改革應著力解決三個問題:第一,國企必須退出房地產等競爭性領域;第二,必須落實“政企分開”。特別是,黨的組織部門應放棄對國企管理層的任命權,還權於董事會,取消國企領導的行政級別,逐步實現國企管理層的職業化和市場化;第三,遏制國企腐敗和高福利。中石化前董事長陳同海日均消費4萬元、中石化天價弔燈、中石化廣東茅臺事件,揭示了國企腐敗的觸目驚心。 2008年壟斷行業員工只占全國就業人群的8%,而工資卻占全國工資總額的50%。根據《南方周末》的調查,過去20個月時間里,太原這個中國最重要能源城市開工的“集資建房”,占到其保障房套數的60%以上,是太原2011年商品房銷售面積的2倍以上。這是一種嚴重的集體腐敗。遏制央企腐敗的出路在於央企去行政化、破除壟斷和完善公司治理機制。

6.以央企利潤彌補養老金欠賬

根據研究報告《化解國家資產負債中長期風險》的預測,到2013年,中國養老金的缺口將達到18 .3萬億元。在人口老齡化壓力增大的今天,如何彌補養老金欠賬,已成為現實的挑戰。幸運的是,中國央企的利潤和股權價值可以提供重要的資金來源。國家應利用目前央企良好的財務狀況,將央企利潤主要用於彌補養老金空帳,並逐步把央企股份減持變現投入到養老金。如此一來可以一箭雙雕:既解決了養老金來源,又實現了央企的逐步退出。


7.廢除IPO審批制

盡管出發點是為了保護投資者利益,但過去20年的實踐表明,IPO審批制不僅沒有發揮保護投資者的作用,而且導致了供求關系扭曲、尋租盛行、上市公司行為短期化等一系列痼疾,可謂證券市場亂象之源。吳敬璉先生批評中國股市還處在強盜貴族時代,這是很深刻的。上市本應是企業的基本融資權利,現在卻演化成了特權,扭曲了資源配置。要讓創業板成為中國的納斯達克,惟有廢除IPO審批制,還選擇權於市場,同時證監會必須回歸“抓壞人”的監管主業。

8.允許民營資本開辦銀行

中國仍然是以間接融資為主的市場,間接融資所占比重高達78%。金融體系是市場經濟的血液,其核心功能是優化資源配置。但由於目前銀行以國有資本為絕對主導且新設銀行審批困難,導致銀行業出現了“準壟斷”格局,以致於“利潤高得不好意思”(民生銀行行長語)、“銀行獲得利潤太容易了”(溫總理語)。可以說,金融體系功能已經在一定程度上異化,成為實體經濟的沉重包袱。民生銀行、浙江泰隆銀行等民營銀行的表現證明,以風險為藉口阻止民營資本開辦銀行是站不住腳的。國家應允許民營資本開辦銀行,既可促進銀行業的競爭,也可以實現銀行體系的多層次化,更好地為中小企業服務。
9.鼓勵居民境外投資

中國房價、股市等長期處於泡沫化狀態,重要原因在於貨幣超發和資本賬戶管制。大量資金需要尋求投資出路,但又只能局限於國內。這使得居民財富保值增值變的非常困難。與此同時,超過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只能購買美國國債等低收益資產,機會成本巨大。國家應放寬居民海外投資限制,可以一箭三雕:減緩國內的資產價格泡沫和金融風險積聚;實現居民財富的多樣化配置和有效保值;減少外匯儲備,促進全球經濟再平衡。

10.知識產權保護

在中國經濟發展的早期階段,中國企業普遍處於學習和模仿的階段,較弱的知識產權保護在客觀上加快了中國企業的成長。但如今,創新和轉型已經成為中國企業的主要瓶頸,知識產權保護的不足嚴重削弱了企業從事研發和創新活動的激勵。保護知識產權,已不再是僅僅保護跨國公司的利益,而是要保護中國企業的創新之路。

11.地方政府退出經濟領域

由於GDP至上的發展思路,地方政府日益“公司化”,熱衷於招商引資,大搞基礎設施,甚至涉足PE等領域。地方政府過度涉足經濟活動,不僅破壞了市場公平競爭,也易誘發嚴重的腐敗行為。此外,也導致地方政府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不願意嚴格執法,對環境污染、食品安全等問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再有,地方政府的拆遷和徵地,已經成為諸多群體性事件的源頭。中央亟需進行頂層設計,嚴格界定地方政府的權力邊界,防止地方政府公司化愈演愈烈。

12.財政民主化

近年來,在稅收收入快速增長的同時,土地財政現象日益突出。2010年土地出讓金收入高達2.9萬億。地方政府掌握了驚人的財務資源。在當前人大制衡虛化、地方財政不透明的背景下,地方財政存在極大的腐敗和浪費風險:三公經費、官員腐敗、形象工程問題日益突出。在缺乏制衡與透明度的情況下,地方政府收入永遠處於飢渴狀態,甚至在“四萬億”刺激計劃後出現了普遍的地方融資平臺債務風險。只有對財政支出實行徹底的陽光化,接受納稅人的監督,才是確保財政資源使用的正當性與高效率的根本出路。


13.環境保護

在GDP崇拜的推動下,環境保護執法被不斷邊緣化。中國製造業迅速崛起的背後,是驚人的環境污染。根據世界銀行2007年發布的《中國的污染成本》報告,水和空氣污染的成本高達GDP的5.8%。但是,由於經濟增長的好處在即期而污染成本在遠期,我們很容易陷入經濟奇跡的幻覺之中。隨著時間的推移,環境污染引發的疾病已經日益顯現,如不及時改善環保執法,勢必引發更多的社會矛盾,甚至成為社會不穩定的誘發因素,對此必須有足夠的危機感。

14.抓貪官壓房價

近年來,房價的飆升引發公眾強烈不滿,一線城市房價收入比甚至超過20倍。房價居高不下的背後,是“房叔”的崛起:番禺城管局政委蔡彬僅為一處級“小吏”,擁有21套房產;“土地奶奶”羅亞平擁有27套房子,山西蒲縣煤炭局長郝鵬俊有36處,其中35處在北京;上海外高橋保稅區處長陶建國29套房產;浦東新區副區長康慧軍14套房產。貪官,才是最大的“剛性需求”。雖然短期內房地產存在空置率高的現象,但由於少數人已極低成本控制了大量房源。結果,對普通民眾而言,房地產依然供不應求,房價調控屢屢成為“空調”。要想真正實現房價的合理回歸,加大反腐力度並將貪官的房產進行拍賣,當屬有效的方法。
15.城市化

中國經濟如何尋求新的增長動力,將是新一屆政府必須直面的課題:2012年前三季度,凈出口對GDP的貢獻率是-5.5%,歐美市場的需求明顯復蘇仍需時日;中國自身高達50%的投資率,宣告過去政府主導大搞基礎設施投資的時代迫近尾聲;消費需求啟動有賴於艱難的收入分配體制改革。在這樣的背景下,進一步的城市化被寄望為下一輪增長的引擎。從目前中國城市化率仍然較低(不到50%)來看,城市化潛力巨大。但是,城市化要取得實質性進展,必須啟動戶籍、教育、醫療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棘手的難題。

16.撤銷發改委

市場經濟的精髓在於,各個市場主體為追求利潤最大化而開展有效的競爭和創新。政府的存在價值,主要體現為“市場經濟的守夜人”,即公平競爭規則的維護者。政府不能既做裁判員又做運動員,更不能乾預企業的微觀經濟行為,否則帶來的只能是扭曲和尋租。目前的發改委,主要職能已經蛻化化“審批”,與當年的計委神似,與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目標格格不入。要想在下一個十年取得體制改革的突破,一個可行的做法是撤銷發改委,恢復當年的體改委,專門致力於體制改革的方案設計。

17.司法獨立

吳敬璉教授警告說,市場經濟也有好壞之分,好的市場經濟只能是法治的市場經濟。沒有法治,遲早會陷入權貴資本主義的泥沼。現階段,由於政府過度涉足經濟活動,加上司法體系缺乏應有的獨立性,導致選擇性執法和彈性執法現象突出。其結果是,民眾對司法體系缺乏信任,屢屢將問題訴諸於上訪和群體性事件,社會穩定堪憂。要加強司法獨立,首先要建立違憲審查機制,把樹立憲法的尊嚴作為起點。同時,要實現司法體系在財務和人事上的相對獨立,這是獨立司法的必要基礎。

18.政府“瘦身、放權、讓利”

目前,政府規模太大、權力太大、控制的資源太多,這將逐漸扼殺市場經濟的活力。各類領域的改革,都基本可以歸結為政府要“瘦身、放權、讓利”。最近,國務院公佈了關於第六批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並指出:1)凡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能夠自主決定,市場競爭機制能夠有效調節的,政府都要退出;2)凡可以採用事後監管和間接管理方式的事項,一律不設前置審批。期盼新版“兩個凡是”照耀下一個十年的改革之路。

改革知易行難。改革之路,將遭遇諸多敵人:葉公好龍、皇帝的新衣、擊鼓傳花、囚徒困境、民粹主義、既得利益、好好先生。要突破層層障礙,通過改革來釋放新的增長動力,領導者必須具備強烈的危機感、歷史的責任感、強大的意志力和自我犧牲精神。如果下一個十年能成為改革的十年,中國應能順利駛過“歷史的三峽”,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的態勢,並擺脫中等收入陷阱,躋身世界發達國家之列。

劉勝軍,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執行副院長

風險認知中的恐懼和理性

紐約時報

當我們意識到潛在的風險時,我們會做出各種在表面上清醒和貌似理智的選擇。面對輕微的危險跡象,我們食用有機食品,大把吞下多種維生素,迅速放棄某些產品(甚至整類技術)。我們攜帶槍支,投票支持我們認為能保護我們安全的候選人。然而這些選擇遠非仔細思考的結果。實際上,它們往往與理性相悖;出現這種情況的頻度之高令人意外。此外,儘管我們在作出風險選擇時總感到自己是正確的,但很多決定實際上把我們置於更大的危險之下。

神經科學、心理學、經濟學和其他學科的研究人員,對於人類為什麼有時對很小的風險徵兆大驚小怪、有時卻對明確的危險證據漫不經心有了一系列新發現。相關科學值得詳細審議。不過一個當前的問題為其中最重大的發現提供了一堂速成課,那就是對於疫苗的恐懼,特別是兒童疫苗。

2011年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和美國全國公共電台(NPR)的民意調查顯示,在有18歲以下孩子的父母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擔心疫苗,總體上有大約四分之一的美國人擔心疫苗的價值和安全性。在那次調查中,約有五分之一受過大學教育的受訪者擔心,兒童期疫苗與自閉症有關,7%的人說擔心疫苗與I型糖尿病有關。

證據表明,這些擔憂,以及其他大多數對於疫苗的擔憂,都是毫無根據的。眾多研究——包括美國醫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去年的一份全面報告——都表示,疫苗不會引起自閉症、糖尿病、哮喘或反疫苗陣營列出的其他主要疾病。

然而這些激烈而真切的恐懼依然存在。在失望的醫生和衛生官員們看來,疫苗恐懼症是一種非理性的對事實的否認,使得未接種疫苗的兒童和整個社區都面臨更大風險(隨着群體免疫力下降,疾病傳播上升)。不過,我們越了解風險認知(risk perception)的運作方式,就越能理解對疫苗的恐懼,即便這種恐懼仍是很危險的。

同其他許多研究者一樣,兩名認知心理學家,俄勒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的保羅·斯洛維奇 (Paul Slovic)和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的巴魯克·費施霍夫(Baruch Fischhoff),找到了有些事情在感覺上比理智上更可怕(或更不可怕)的幾個原因。人類會在潛意識驅使下,權衡任何選擇或行動的風險與效益,如果採取某個特定行動似乎沒有什麼效益,那麼風險的感覺就會自動增大。疫苗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在潛意識看來,疫苗保護兒童不受感染的疾病(如麻疹和百日咳)不再常見,這使得疫苗帶來的效益感覺很小,和哪怕極小的嚴重副作用風險相比,也許更加微不足道。(實際上,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提供的信息,近年上述兩種病的疫情已變得更加常見)。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20世紀50年代小兒麻痹症流行的可怕時期,父母帶着孩子排隊接種疫苗,而那時的疫苗風險比現代疫苗高得多。究其原因,當年風險在感覺上比較小,因為效益顯而易見。

斯洛維奇教授和費施霍夫教授及其他研究人員發現,相比自願承擔風險,當一個人被強加某種風險時(例如強制進行的疫苗接種計劃,即便這類計劃基本上都允許人們不參加),同樣的風險在感覺上更加可怕。風險認知也取決於信任,你不信任的某個來源所帶來的風險,在感覺上更加可怕。反疫苗陣營對政府和製藥行業充滿不信任。最後一點是,“人造”的風險(例如疫苗)會比自然的風險引發更多擔憂。一些反對為孩子接種疫苗的父母說,他們願意接受疾病的風險,因為疾病是“自然的”。

可話說回來,難道人類理性的奇妙力量,不能克服這些清醒思考的本能障礙嗎?對於恐懼的神經科學研究表明,這種希望是不現實的。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神經學家約瑟夫·勒杜(Joseph LeDoux)及其他研究人員對恐懼的神經根源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在較慢而有意識的理性與較快而潛意識的情感和本能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中,大腦的基本架構決定了我們感覺在先,思考在後。大腦中首先激發“戰逃反應”的部位杏仁核(amygdala)的位置意味着,它比仔細思考局面的大腦部位更早接收傳入的刺激。於是,在我們對潛在危險作出的持續回應中,大腦的構造和運作方式決定了我們傾向於憑感覺(而非思考)行事。正如杜勒教授在《情緒腦》(The Emotional Brain)一書中所指出的,“在人類進化歷史的這一點上,大腦布線的特點意味着,從情感系統到認知系統的連接,比從認知系統到情感系統的連接更強大。”

所以我們就有了對疫苗的過度恐懼。但就像我們對某些東西太過害怕一樣,同樣的“感覺與事實”系統有時也會逆向作用,讓我們對更大的風險關切不足。你自願投入的貌似有大把效益的高風險行為(比如為了獲得那種“美好健康的膚色”而曬日光浴),在感覺上不那麼危險。人類社會在遙遠的未來可能面臨的風險,也傾向於不會拉響同樣的本能警鐘(部分原因是這種危害不會單獨發生在我們當中的任何一個人身上)。這有助於解釋為什麼人們對氣候變化的擔憂很普遍,卻很薄弱。

儘管我們的風險認知系統偶爾會出錯,但它也並非一無是處。畢竟,它引領着我們在進化的軌道上走到今天。但這個系統如此嚴重依賴情感和本能,以至於有時作出與證據不符的風險認知,這種“風險認知差距”本身就可能是一個風險。我們確實應當對恐懼本身的危險有所擔心。

在這個揭示人類大腦如何運作的非凡時代,我們對風險認知差距為何產生已經有很多發現,我們能夠(也應該)把有關風險認知的詳細知識,應用於縮小這種差距並降低其危險。正如意大利哲學家尼古拉·阿巴尼亞諾(Nicola Abbagnano)所建議的,“理性本身可能有錯,在我們的邏輯中必須有應對這種不可靠性的地方。”風險認知與其說是一個純理性的過程,不如說是對事實和事實帶來的感覺的主觀結合——接受這一點也許正是我們在人類學習曲線上需要邁出的一步。然後,我們也許就能開始對疫苗和其他健康問題作出更加明智的決定了。


大衛·羅佩克(David Ropeik)是哈佛繼續教育學院的一名講師,著有《這到底有多危險?——為何我們的恐懼不總與事實相符》(How Risky Is It, Really? Why Our Fears Don’t Always Match the Facts)一書。

「年輕人不要輕言放棄,要有承受失敗的勇氣。」

鴻海集團董事長 郭台銘

「要做好工作,必須有熱忱、感情;但不能用自己的情緒去處理。」

台灣高鐵董事長殷琪

「一個人可以非常清貧、困頓、低微,但是不可以沒有夢想。」

美國脫口秀天后 歐普拉

「實力是人家搶不走的。」

台塑企業前董事長 王永慶

「以寫歷史的心情,做最精彩的演出。」

統一超商總經理 徐重仁

熱情的接受改變,但不要放棄你的價值觀。

熱情的接受改變,但不要放棄你的價值觀。
-台灣作家 黑幼龍

「我最喜歡的回憶是:克服困難的過程。」

建築大師 貝聿銘

「要將批評視為一種讚美,因為這是對你存在價值的肯定。」

美國房地產大亨唐納川普

「永遠做的比承諾的多,但絕不過度承諾。」

吉列前執行長 契爾茲

「諾言之所以成為力量,是因為守信用。」

日本松下電器創辦人 松下幸之助

「懦弱的人永遠無法原諒,原諒是堅強的人才有的特質。」

印度聖雄 甘地

「現在能做的事,別指望往後有人幫你做。」

美國爵士音樂家 溫頓馬沙利斯

「書是最好的朋友。唯一的缺點是使我近視加深,但還是值得的。」

中國現代作家 張愛玲

「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

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

只有美麗是不夠的,我期許自己是個雅致的人。

只有美麗是不夠的,我期許自己是個雅致的人。
京劇名伶 魏海敏

「要轉型必須加快腳步,因為腳步愈慢,風險愈高。」

IBM資深副總裁 莫菲特

「寫作如同耕耘,惟有日積月累地用心,才能結實累累。」

台灣散文、兒童文學作家子敏

「音樂之所以感動人心,不在於技術的優劣,而是演奏者的心。」

日本交響樂團指揮家小澤征爾

「多做不錯,少做多錯,不做全錯。」

中鋼創辦人、經濟部前部長 趙耀東

「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

南非前總統 曼德拉

「人生的幸福必須向世俗價值之外尋找。」

台灣大學前校長 孫震

「藝術最重要是感動,沒有感動,再多的理論都是空的。」

台灣作家 黃春明

「在新的經濟秩序下,誰在教育方面的投資多,誰的競爭力就強。」

美籍趨勢預測專家 約翰奈思比

全民健保應該花多少錢?

江東亮

面對錢永遠不夠用的挑戰,全民健保要怎麼辦?

猶記得當年,全民健保實施綱領曾提及:應在社會資源可負擔範圍內,提供全體國民適當之醫療保健服務,以促進社會安全。所以,面對挑戰,第一步就是要決定有多少錢可以用?

但敢問,全民健保應該花多少錢才夠?

其實沒有標準答案!醫療保健支出占國內生產毛額比率,是最常見指標。2010年,台灣花掉6.6%的國內生產毛額在醫療保健上。許多人拿經濟合作發展組織的平均─9.5%當標準,認為台灣可以花多一點錢在健保上。事實上,若和美國的17.6%相比,我們只是人家的尾巴。還好一般人都知道美國是瘋子,不能拿來比較。

許多因素都會影響醫療保健支出占國內生產毛額的比率,其中經濟發展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例如:2007年至2009年之間,由於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台灣經濟再度負成長,醫療保健支出占例也由6.2%增加為6.9%,而日本則更誇張,由8.2%增加為9.5%。

人口老化 支出增

人口老化,是另一個重要因素。例如,2008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占10.4%,而日本則高達22.1%。如果台灣人口的老化程度與日本一樣,則醫療保健支出占例將由6.5%激增為7.9%。

然而,全民健保又如何決定花多少錢呢?

我們的全民健保有一個特色,就是實施總額預算制度。這是因為看到公勞農保時代,行政及立法部門為了政治利益,保費該調沒調,而給付與支付卻又越來越大方,如此討好選民,結果是公勞農保赤字節節高升。所以,全民健保立法時,就把政府決定花多少錢的權力限縮,改由付錢的勞資雙方和收錢的醫療院所直接協商。所以,邱署長說的對:全民健保不會倒,那是因為由人民做主。

協商時,直接考量的因素,除政策要求外,就是醫療密度的變化,例如醫療資源投入組合的改變、新醫療科技的引進、以及對醫療品質的要求等等。醫療通膨、保險人口增加及老化,則列為非協商因素,意思就是一定照給。

收入多少 付多少

俗話說得好,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對於健保總額成長率的決定,當前經濟好壞往往還是最終考量。所以,應該是「收(入)多少,付多少」,而不是「付多少,收多少(保險費)」。

事實上,全民健保支出與經濟連動,並不是我們的創見。世界衛生組織在1978年的Alma Ata宣言中,就曾提及醫療保健支出應視當地經濟發展階段而定。又如,當年規劃全民健保時,加拿大聯邦政府也已立法規定,對各省的健保補助必須與國家經濟發展連動。後來,我們採用總額預算這個名詞,或許方便說明,但卻也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誤會。

對許多醫療院所而言,實施總額預算似乎是一種難以忍受的桎梏,特別西醫部門,因為75%以上的收入來自全民健保。至於牙醫與中醫部門,分別只有36%及68%來自全民健保,情況或許好一點。

但是,總額預算也有穩定醫療市場的作用。根據主計處家庭收支調查報告,這幾年由於經濟不景氣,大部分家庭的可支配所得並沒有增加,底層家庭的收入甚至還下降。但幸好有全民健保制度,看病及住院才沒有銳減,醫療院所也有穩定的收入,特別是在總額制度下,維持4%左右的年成長率。

花在刀口 更重要
最後,花多少錢,固然重要,但要怎麼花錢,則更重要。錢有沒有用在刀口上,是總額協商時付費者代表常常提及的問題。換句話說,我們不能一直停留在「全民健保要花多少錢才夠?」

(江東亮,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

只好自吹自擂


台灣人民真的很悲哀,選錯了總統,遇上了「史上表現最好的政府」,半年來所承受的苦難,可能是「史上最慘痛」。台灣以前並非沒有遭遇更大的困境,但社會始終充滿正面能量,因此隧道再長,終究會走過,看到亮光。

第一次石油危機、亞洲金融風暴時,台灣經濟實力不如現在,外在環境非常險峻,但主政者皆以振興經濟、照顧民眾生計為要務,促進經濟成長,穩定物價,乃得以克服危機。但包括蔣經國、李登輝等國家領導人,都沒有往自己的臉上貼金,自稱是表現最好的政府。

唯獨這位「經國學校」學生的馬先生,沒學到親民愛民的精髓,反而像是金庸小說中的華山派掌門人岳不群,口口聲聲仁義道德,其實是個陰險的偽君子。這位現代岳不群在金融危機中不讓人民休養生息,卻打著正義公平的旗幟,用各種名目加稅,並且推動油電雙漲,牽動物價大漲,造成民眾痛苦不堪。

馬英九若是推動真改革,實現公平正義,民眾再苦相信也不會反對,問題在於他的改革根本是欺世盜名的幌子。身為國家領導人,如果存款比薪水多,即代表生活所需都是花用公款,自己的錢一毛不拔,因此他高達七千七百多萬的存款不是成就,而是意味吃定人民。另外,總統夫人退休後如果還享受十三%優存,軍公教的不合理福利怎可能改革?


馬政府才該6步1跪向人民道歉


週日有一場勞工大遊行在雨中的台北街頭行進,數千名勞工團體成員以「政府混蛋、台灣人民完蛋」為訴求,在總統府前以雞蛋排列出「混蛋」二字,最後並蛋砸凱道洩憤,過程中,打頭陣的「全國關廠工人連線」甚至六步一跪,要求「要公義、爭平等、保生存」,儘管這群勞工說明他們跪的對象並非政府,而是天地,但是今天真正該六步一跪的,應該是馬總統領導的國民黨政府,對象則是二三○○萬全體台灣人民。

為什麼該跪的是馬政府不該是失業勞工?看看世界主要國家的政府,為了因應這一波全球性的經濟衝擊,他們所採取的應變作為幾無二致,都是要想辦法撙節政府的開支,歐盟是由德國等大國主導,進而全力遊說議會投票支持;即使在美國,去年美國會在美債違約大限前夕,投票通過提高政府舉債上限的同時,附帶的條件即是歐巴馬政府必須在未來十年削減二.四兆美元聯邦政府支出。最近,美財政部公布九月份的政府預算赤字縮減,主要原因除了稅收以兩位數成長外,支出年減三十八%正是關鍵因素。

然而反觀馬政府,一○二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正在立法院審查,最近國民黨團居然向黨籍立委下達指令,禁止與在野黨立委跨黨連署提案刪減預算,而且若要刪減非所屬委員會的預算,必須尊重主審該預算案的委員會黨籍召委、委員長意見,此一對藍委的強化管控,被視為在為護航預算做準備,因而引起立法院各政黨的反彈,社會更為之譁然,無不驚訝於這個政府時至今日不僅讓人看不到其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誠意,同時絲毫沒有半點檢討改進的愧疚,滿腦子思考的仍是如何透過黨政運作獨斷獨行。這是國會全面改選以來,沒有一個總統敢做的事。因此勞工不該跪天跪地,而是朝野立委應該全面看緊人民的荷包,立即對政府總預算案採取符合國際潮流的最嚴格審查才是正辦。

預算審查權是立委的法定職掌,依「立法院職權行使法」與「立法院議事規則」規定,只要立委連署達到一定門檻,即可成為討論議案。任何預算刪減案若能獲得跨黨派連署,必是可受公評之事,豈可全部收束交由少數幾個黨團幹部秉承上命來定奪?這種思維只有中國的「黨管」制度可以媲美;不但如此,國民黨還企圖利用立法院八個常設委員會作為牢籠,進一步限縮藍委對於預算只能關禁閉,不能利用放風時集結。在民主時代,國民黨的大開倒車,已可以用執政無能卻喪心病狂來形容,這是不是在昭告全體國人:投票給國民黨立委等於投廢票,馬政府愛怎麼花就怎麼花,藍委不得監督?

一○二年度的中央政府總預算有沒有因應當前變局進行合理的調整?不但在野聯盟立委已經磨刀霍霍,連國民黨立委都有人私下抱怨:看到若干部會這樣浮編、濫編預算,實在會得憂鬱症。旁的不說,就以最近陳內閣被迫減發的退休軍公教「年終慰問金」為例,對於節省下來的近兩百億元該如何用?綠委主張應逐年撥補面臨破產危機的勞保基金虧損,馬英九說該投入振興經濟,財政部長說最好先用來還債,這筆錢突然有這麼多更好的用途,若不是透過立委監督,大家怎麼會恍然大悟呢?主編預算的政府又為什麼不在送出預算書之前,有良心地把人民的錢當作是自己的錢,提出負責任的預算規劃與分配呢?現在當局反其道而行,訓令黨鞭對藍委跨黨、跨委員會連署都要約束,這擺明要少數黨對總預算就此繳械的居心非常可怕。

昨天一項最新民調又出爐了,馬英九的信任度與滿意度雙雙再度創下其上任以來的新低,各年齡層都有超過八成民眾對他表示不滿意,換句話說,國會多數黨如果持續不能反映多數民意,最後就會不得不由體制外來解決體制內的問題,因此政府不能混蛋,台灣人民更不能完蛋,這是立法院朝野發揮道德勇氣的時刻了。

U.N. chief meets South Korean pop star, Austrian skydiver─聯合國秘書長會見南韓流行歌手、奧地利跳傘人

It’s not all war and peace at the United Nations. U.N. chief Ban Ki-moon added pop music and supersonic skydiving to his agenda on Tuesday when he met with "Gangnam Style" South Korean singer Psy and Austrian daredevil Felix Baumgartner.

聯合國不全是戰爭與和平。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把流行音樂和超音速跳傘也加入他的行程中,週二與「江南Style」南韓歌手Psy與奧地利跳傘冒險家彭剛納爾會面。

"I’m a bit jealous," Ban told reporters. "Until two days ago someone told me I am the most famous Korean in the world. Now I have to relinquish."

潘基文告訴記者,「我有點嫉妒。兩天前,有人和我說,我是全球最有名的韓國人,現在我得把這個頭銜拱手讓人了。」

"We have a tough negotiations in the United Nations. In such a case I was also thinking of playing ’Gangnam Style’ dance so that everybody would stop and dance, maybe you can bring U.N. style," he said.

「聯合國有很艱苦的談判。這種情況下,我也想放『江南Style』,讓大家停下來跳舞,或許你可以帶來聯合國Style。」

But while he briefly posed like he was doing Psy’s trademark dance, Ban wasn’t ready to attempt it. "I know that you are here to see me dance but don’t worry - I cannot even imitate your movement," Ban said.

雖然他短暫擺出Psy的招牌舞步動作,但潘基文還沒準備好要嘗試。潘基文說,「我知道你是來看我跳舞的,不過別擔心,我連你的舞步都模仿不來。」

While the U.N. secretary-general deals with weighty issues such as the conflict in Syria and crisis in Mali, he also said he believes it is important to engage other parts of society.

雖然聯合國秘書長要處理許多沉重嚴肅的議題,例如敘利亞衝突與馬利危機,但他也表示,他相信融入社會的其他事務很重要。

"I think the music can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 hope that we can work together using your global reach. ...You have, I think, unlimited global reach," he told Psy. "You are so cool, I hope that you can end the global warming," Ban added. (Reuters)

他告訴Psy:「我相信音樂可以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我希望我們可以一起合作,運用你的全球影響力……我認為,你有無限的全球影響力。」潘基文又補充說:「你好酷,希望你可以終止全球暖化。」(路透)

新聞辭典

daredevil:名詞,鋌而走險、不怕死的人。例句:Spectators watched in horror as the nineteen-year-old daredevil smashed into the ground.(觀眾驚恐地看著這位19歲的冒險家墜落地面。)

relinquish:動詞,放棄、讓與。例句:The old king relinquished his throne to his son.(年邁的國王將王位讓給兒子。)

weighty:形容詞,嚴重的,重要的。例句:Surely such weighty matters merit a higher level of debate?(這樣重要的事情應該值得更高層級的辯論吧?)

馬總統捐款超過半薪,網友諷「很會存」

立委姚文智今天在質詢行政院長陳冲時,說到總統馬英九過去承諾,若「633」政策跳票,就捐半薪,去年11月馬坦承跳票,但拒絕捐出薪水,引起外界砲轟。對此,陳冲回應,總統實際捐款都超過他所承諾的薪水的半薪。此話一出,立刻引起網友群起撻伐,諷刺總統捐半薪,居然還能月存48萬,真是「很會存」。

立委姚文智質詢行政院長陳冲,表示總統馬英九過去承諾捐半薪卻跳票。對此,陳冲表示,他請教過馬總統,「總統說,他實際上他每年捐款超過他所承諾的薪水的半薪」。

此話一出,立刻引起網友群起撻伐,有網友說:「馬英九月薪48萬,如果捐24萬,那還可以存40幾萬,真的『很會存。』」也有網友說,馬英九應該是拿人民的納稅錢捐的,才可以捐錢又月存那麼多。也有網友反諷馬英九完蛋了,滿意度要掉到10%以下了。

網友批評聲浪不斷,更有網友說,陳冲好可憐,都要幫馬英九擦屁股。還有人諷刺陳冲是不是官作越大,但是腦子反而越縮越小了。引起熱烈討論。

10/29/2012

「每當我開始新的一天,我總是祈禱這一天能過得有意義。」

西藏精神領袖 達賴喇嘛

「十分鐘可做很多事,把人生分成很多個十分鐘,盡量不要做無意義的事。」

宜家家居(IKEA)創辦人 坎普拉

「當你進行改革時,就要有被別人稱作瘋子的心理準備。」

甲骨文執行長 艾利森

「個人成不了大事,要靠團隊合作,這是為什麼EQ比IQ重要。」

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前理事長 許士軍

沒頭路,日子苦,勞工快活不下去

全台勞團昨天發動的「政府混蛋、台灣人民完蛋」大遊行,吸引近三千人上街參與,向總統府扔擲雞蛋,要總統聽聽基層勞工的聲音。有上班族擔心自己的薪資凍漲、退休金不保,也有關注外勞人權的學生,表達本外勞薪資不應脫鉤的立場。

不少年齡在五、六十歲的勞工,途經新光三越站前店與台北火車站附近時,這些勞工更以六步一跪的儀式,用著他們老邁沉重的身軀,向政府表達最無言沉痛的抗議。

六十歲的上班族賴先生說︰「我們這個年紀的人,經歷過台灣經濟起飛的黃金時代,當時景氣好,一個求職者有三、四個工作可以挑;但眼看如今馬政府卻把經濟搞得一團亂,一個人要找一份工作都很難,實在很心酸。」

馬說救經濟 卻犧牲勞工

賴先生說,更可惡的是,政府口口聲聲說要救經濟,但所提出的勞工政策卻完全偏向資方,一直縮減勞工福利,連每天一顆茶葉蛋的基本工資也不願意調漲;就算將來有台商回流,真正賺到錢的也都是資方,勞工只會越來越受到壓迫、生活越來越苦。

帶著媽媽、女兒一起參加遊行的上班族陳小姐表示,雖然政府打包票說勞保基金不會倒,但對媽媽那一輩、即將要退休的勞工來說,明知道領年金比領一次金划算,很多人還是沒有信心、也沒有勇氣,敢拿自己的退休金去跟政府賭,寧可少領,也不要歸零;而對還在工作的青、中年人來說,政府打算以「繳多領少」的方式解決勞保財務危機,陳小姐說︰「我們勢必面臨在職時負擔增加、退休後所得降低的雙重打擊。」

遊行隊伍間,還有一群來自中央大學的研究生,其中一位賴同學表示,會來參加遊行,是要呼籲政府重視外勞人權。她表示,政府為了救經濟,打算將外勞薪資與最低薪資脫鉤,這是非常不尊重人權的做法。當然,國家有保障人民權利的義務,但同樣是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工作、付出一樣的勞力,甚至很多外勞所做的工作,都是本勞所不願意做的產業;他們不僅工作環境差、且常受到歧視,政府實在不應該還幫著資本家來剝削外勞。

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受訪指出,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決議調漲基本工資,到了行政院卻遭攔阻,「這是破壞制度的做法,以前從來沒有這樣過」,這樣以後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要如何運作?

全國產業總工會秘書長謝創智說,馬政府拚經濟的手段,只是往下削減勞動成本,以犧牲勞工的勞動條件,來換取企業短暫的競爭力。如此一來,勞工薪資水準不只倒退十四年前,未來還可能倒退回二、三十年前。

勞團:馬只對財團有感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強調,勞工對就業不保、退休金無著和物價飛漲等生活困境天天都有感,但馬卻只對財團有感,只站在資方的立場想事情,讓勞工幾乎要活不下去。

蔡英文:馬無中心思想 拚經濟畫餅充飢

正在美國進行謝票之旅的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二十七日演講指出,現在的領導人,缺乏經濟的中心思想,馬政府面對空前的經濟挑戰束手無策,每一項因應方案都是畫餅充飢,不敢面對現實
蔡英文表示,馬英九的策略是採取向中國全面傾斜的經濟政策,「如果我要說重一點的話,馬政府的政策,是在徹底毀壞台灣在全球經濟的重要價值,這個政策,如果我要說得嚴重一點,應該就是一種慢性自殺的政策。」
蔡英文二十七日在大洛杉磯地區台灣會館募款餐會發表演講,會場湧進近千名台僑。

蔡英文演講時指出,今天台灣最大的問題在於政治的領導,是個無心、無力,而且讓人感到無能的領導,台灣像個迷航的艦艇,航向沒有主體、沒有自主性、沒有希望也沒有願景的未來,現在的領導人缺乏經濟的中心思想,如果問馬英九的經濟政策是什麼?經濟思想是什麼?馬大概會說自己是開放主義者、經濟自由主義者,但這是最懶惰的人的說法。

蔡英文表示,她看到一個政府沒有拚經濟的中心思想,而且沒有一個道理,比如說,「他(指馬英九)要行政院長好好做,有時候總統又為了一件小事跳出來,開記者會說這是我的指示,讓人感到說這個政府、這個總統,還有他跟行政院長的分工,是不清楚的。」

立委、政務官 應率先減薪10%以上

繼成功推動刪減退休軍公教年終慰問金後,民進黨立委管碧玲受訪指出,基於平等觀,有關立委的津貼問題,未來應朝向名實相副、實報實銷、制定上限的方向檢討。同時,她將推動立委與政務官率先減薪,整體減薪十%以上都不為過。

改革救國 退休公務員也支持

問:退休軍公教人員的「年終慰問金」,從妳提出質詢,到行政院決定大幅減發,只有短短一週時間,是一次相當有效果的問政,最大感受是什麼?

管碧玲:我首先要對受到衝擊的四十四萬五千多名領月退俸退休軍公教朋友致意。請大家原諒我,但請支持我。長期以來,我總希望台灣能建立一個永續的社會安全體系,實現公平正義,讓所有人更平等地享受幸福的生活。如果我們有好的健保體系、長照制度和居住政策,那麼退休後的老人,無論過去從事什麼行業,都不必採用很高的所得替代率,就能平等地獲得良善的退休照顧。因此,宏觀地調整社會安全制度,讓國民能相對地趨於「平等的退休、幸福的晚年」是我的願景。因此這次預算審查,我才拋出最不合理的二○二億月退人員的年終慰問金這個議題。

我先在九月二十四日、十月四日逐漸加溫,直到十月十五日質詢行政院長陳冲,第二天自由時報以頭版登出,才引起社會重視。這麼短的時間會成功,也是因為勞保將倒、所有保險都要倒的議題浮現,讓超過六十%的人們深深感覺到我們都在同一條船上。這種感覺讓很多退休公務員也支持這項改革。如果其他保險都倒,就是政府倒,軍公教保險也會倒,覆巢之下無完卵,輿論迅速當作國家危機來討論,這不是鬥爭,而是看到國家未來的危機。

我也認為,民進黨雖然是少數黨,但是深入議題,慎選時機,產生較大的社會共鳴,是可以得到結果的,不會是無能為力。尤其在媒體時代,一個採訪通知出去,就有機會面對全民,我們幾乎隨時都在舞台上,因此責任非常重大。這應該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單筆預算刪減,反對黨是少數,但人民的力量卻是多數,我們有責任把人民的聲音轉化成政策。

展現平等 推動立委帶頭減薪

問:年終慰問金是台灣退休制度中的一個矛盾點,懷抱理想的人不會以此為滿足,整個體制問題重重,妳下一步準備再推動什麼?

管:年終慰問金如果要照顧退休軍公教的弱勢,必須法制化,我已經有版本了。我原本的看法與行政院不同,只留因公成殘的部分,那是政府的道義,在年節時的慰問。現在我們可以納入行政院照顧弱勢的版本,協商後入法。

這個會期,我還希望勞保條例與勞退條例能夠完成修法,使身心障礙者的退休年齡提前,以符合他們的平均餘命較一般人短的事實。另外,為使勞保不會倒,也要修法要求逐年撥補,並使政府負最後支付責任。這部分立法院已有八個版本在討論。

另外,我認為社會應該相互體諒,最近媒體在討論立委的津貼問題,從社會學的角度看,我們刪除了二百億預算,衝擊了四十幾萬個家庭,可能有一、二百萬人,此時需要展現平等觀,所以這個部分我會支持,未來應朝向名實相副、實報實銷、制定上限的方向檢討。另外,我也主張立委率先減薪。

除此之外的改革,這會期已經來不及推動。現在,民進黨已經成立小組,要全面檢討社會安全的永續,國家的治理需要宏觀與魄力,我們的保險制度是以戰後嬰兒潮的背景為假設,以龐大的生產人力來設算保險制度,沒算到少子化與平均餘命延壽化的改變,因此確實需要全面檢討,這是一個大工程。

這幾年我的經驗,在做政策變革時,一方面往前衝,一方面要注意平衡。因為新的東西,社會需要調適,這需要時間,還需要哲學與社會學的基礎,最後再審視軍公教這個體系在社會定位上要維持菁英與大眾的落差,還是要縮短落差?台灣過去是兩個世界,台灣不是福利國,但軍公教制度是福利國,其餘的都是資本主義的野戰叢林,必須奮力求生。我認為這情況將來一定會打破,剩下的是要拉到全部平等一體化,或是維持怎樣的合理差距?這需要社會過程,也需要共識。

所以我很高興民進黨要成立小組來研究,也希望國民黨超越黨派,把這個當作國家發展重大議題,一定要與反對黨溝通,一定要與人民溝通。

民脂民膏 政務官應有難同當

問:妳提到立委減薪的推動,具體構想內涵是什麼?

管:這部分可以透過預算刪減來處理,立法委員也是國家的公職,應該共同負責,我認為至少去年加薪的三%要凍結,這是最起碼的,整體減薪十%以上都不為過。

問:不少軍公教反映,政務官負責政策成敗,他們又該負什麼責?

管:我認為上一波的加薪是沒道理的。從歷史上來看,公務人員的待遇是隨著時代與時俱進的,大家都說早期公務員待遇不好,最底層的確實是這樣,他們很早就用一次退,或者在薪水很低的時代就退休了,退休時待遇很低,所以現在變成退休族群中的弱勢族群。但是當時也是全民比較貧窮的時代,相對於民間,軍公教早期還是相對比較安定的。

民國六七十年台灣經濟開始起飛,情況翻轉,人民賺錢,軍公教待遇水平比較低,但是有沒有與時俱進?有的。政府在連續幾年以絕大的幅度調整軍公教薪水,例如民國六十三年調整二十%,六十四年再調整二十%,六十六年調整十一.二%,六十七年十四.七%,六十八年再調整二十%,六十九年十三.八%,七十年二十.九%,到七十一年還調整十一%,然後休息三年,之後年年都再有調整,都是三到十%之間,民國九十年代才趨緩。換句話說,我們的時代有錢了,我們就回饋,讓軍公教沒有掉落到比民間更低的生活水平,因此當台灣的薪資水平已經倒退到十四年前的此刻,我認為政務官與立委一起減薪是符合歷史公道與公平正義的。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我們本來就受到人民非常好的照顧與尊重,我們享有相當高的尊嚴,假如已經形成了這種身分,那麼連帶這個身分的道義與責任,我們就必須承擔。當人民這麼苦的時候,薪資應該回歸到歷史的動線下修,讓它是一條曲線,我們不能只想要向上攀升的直線。

執政迷航 經濟發展毫無戰略

問:所以回到核心本質,今天最大的問題是出在經濟搞不好,主政者施政無力,才導致這個結果,妳的看法是?

管:在金融危機、歐債效應下,台灣的經濟體質相對沒有比別人差,可是我們的表現確實比別人不好,連我們在四小龍表現都是最差的。政府團隊在領導上的責任是莫大的。

民進黨執政的時代,我們琅琅上口知道國家建設方向是什麼,可是現在的政府已經是第二任了,一般正常的執政是在第一任的末期,執政的成績就會開花結果,政績應該像雨後春筍一直冒出來,但是這個政府卻在連任之後還看不到方向,我們也看不到有宏觀、有魄力的部會首長來告訴我們:他們正在做什麼?拿出來的東西,自己也搞不清楚,還用廣告來證明「看不懂」,不知道怎麼定義。我覺得已經到了人民信心崩潰、信任崩解的地步。造成這個結果,人民沒有道理要無條件的接受,這是現在的執政團隊必須體認到:為什麼這一波民意的燃燒會這麼炙熱強烈的癥結所在。

事實也確實是,一個勞委會主委下台前夕了,陳冲還在問領基本工資的人數有多少。然後在混亂之中,勞委會主委就下台了。這個團隊,展現的是無能和混亂。經濟發展沒有戰略,政府沒有讓大家看到,台灣在國際經濟變局當中究竟該如何布局?如何往前走?我們看到的是,讓勞力密集的產業回流,似乎是其唯一的政策。於是要犧牲台灣一些社會結構的風險,例如外勞的薪資與本勞脫鉤,開放更多的外勞。我在韓國就看到首爾火車站外勞的抗爭,我認為這不是未來經濟,這是倒退經濟。

台灣的經濟其實仍是充滿生機的,我認為政府沒有掌握,沒有給民間機會。尤其在民生產業的製造業體系,非常需要產業創新與加值。現在上中下游的產業鏈已經斷裂,職業教育也可說是崩潰了,這些都是非常急迫要去解決的大問題,但是政府沒有對策。其實要做,政府是有錢的,這一次我們調控二百億,還有其他諸如二百億蓋運動中心、一百二十億蓋游泳池等,諸多以百億計的經費,都可以配合產業政策,去做財政治理上的宏觀調控。但是在預算上,完全看不到政府有什麼調整,所以我是很憂心的。這次的民意會這麼反彈,部分也顯露出人民要求政府必須負責的民怨很深。

欲借汝頭以示眾耳

王道還

退休公教人員的待遇又縮水了。台灣再度證明民主是改變世界最便宜的手段,因為民主制度的核心不過是數人頭罷了。退休公教人員只有四十二萬三千多人,而藍營今年初的大選大贏了八十萬票,就算那些退休人員全倒戈,照贏。至於綠營,則著眼於據說數量高達九百萬的勞工朋友。有了九百萬鐵票,什麼選舉贏不了?建立勞工國都不是夢想。

藍綠的政治算盤,甚至符合二○○五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謝陵(Thomas C. Schelling)的「大數法則」。

二○○六年謝陵發表的「大數法則」,針對的是一個難題,與「鐵達尼號」乘客在船沉之際面臨的極為類似:災難發生了,而逃生設備有限,如何決定誰該獲救?謝陵設想的情境中,在生死關頭等待救援的人至少有兩群,一群人多,一群人少。因不可抗拒的現實因素,只救得了其中一群,那一群?

謝陵認為,我們應該事先制定一個規則,免得臨事猶疑、天人交戰。這個規則必須適用於任何災變,不論肇因(沉船、墜機、高鐵出軌、連環車禍、地震、海嘯、火山爆發等),也不論待援群體包括什麼人(原住民、福佬人、客家人、外省人、外國人等)。

謝陵主張:我們應該救人多的那一群。他認為大家會一致接受這個「大數法則」,理由有二,都是運用統計學的大數法則。第一個理由針對小我、動之以利:我們自己、家人或最關心的人,最可能現身於人多的那一群。為了自己的利益,我們當然要選擇人多的那一群。第二個理由冠冕堂皇,以大我之名、說之以理:群體越大,越可能包括對社會有用之人。

謝陵的大數法則,是「思想實驗」的產物。世上沒有一個國家將這個法則納入救難準則。謝陵提出大數法則,目的在協助解決實務。要是發生了災難,我們陷入類似鐵達尼號的情境,該怎麼辦?他認為,那時我們應該自問:要是我們必須為那個情境擬定一個普遍適用的規則,那會是什麼?

用不著說,謝陵的思想實驗就是為那個情境而構思的。答案很清楚:我們應該接受大數法則。

不過,謝陵提醒我們,制定規則的目的,不只是為了不測風雲建立標準作業流程。規則的首要功能是影響行為。那麼謝陵的大數法則能不能誘導合宜的行為呢?

可以。大數法則提醒我們:與多數人站在一起,就算天有不測風雲,仍有機會逃過一劫。這種從眾心理是維繫社會的重要力量。大數法則也讓我們產生風險意識:加入的群體越小,風險越高——無論因為受到小眾吸引,情難自已;還是獨持偏見、一意孤行。

政治人物假借大數法則,削減退休人員待遇、平息民怨,是想鼓勵什麼樣的行為呢?

(作者是生物人類學者,任職於中研院史語所)

從軍公教待遇談4個改革觀念

聯合報社論

陳冲迅速拍板,宣布政府將負起勞保的最終支付責任,退休軍公教年終慰問金則改依弱勢原則發放,大砍九成。這兩項改革,前者未必使勞工鼓掌稱慶,後者則可能讓軍公教感到鬱卒;但從改善陳年制度及平衡階級差異看,都跨出了重要且正確的一步。

很少人叫好的改革,通常不是執政者的施政選擇;正因如此,這次的制度修正更顯得不容易。台灣廿多年的民主化,施政決策一直向「討好民意」傾斜,藍綠均無例外。勞保費率及各種津貼在立院的叫價加碼,軍公教年終慰問金一發四十多年不改,都是這類思維的產物。如今,經濟停滯的民怨即將延燒為階級戰爭,陳揆不得不果斷採取行動;也許危機就是轉機的開始。

從此次的政策調整看,各界的討論熱烈卻不失理性,但仍隱隱然可以看到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艾怨火花,是過去所未見的景象,值得警惕。台灣社會過去從統獨對立演成藍綠對峙,若因階級差異再度撕裂,民眾的互信危機將更難癒合。面對當前的困境,朝野都應有追求台灣順利轉型的共識,避免惡意挑撥或煽風點火,才是負責的態度。

觀察這次的勞軍公保風潮,在錯綜複雜的歷史成因及社會情緒激盪下,推促了陳內閣這一步改革,也讓各方對相關問題有深一層的認識。概括而言,這一課至少提供了我們四個省思的方向:

第一,政策和制度必須與時俱進:政府對軍公教的各項優遇,源自早年民間企業待遇遠優於公務員的環境,為了鼓舞備戰年代的軍公教戮力從公,而提供必要的生活補貼。但歷經時空變化,民間勞動者的優勢早已消退,銀行的存款高利率已跌到近乎於零,再加上勞工薪資不升反跌;相形之下,軍公教高退休俸及各項附帶優惠成了不可承受之重。這波調整,實是制度四十年積累的失衡壓力所引爆。

第二,朝野皆應理性面對歷史共業:軍公教向來屬性偏藍,此次執政黨能斷然推動改革,殊屬不易。相形之下,民進黨當時執政八年對此得過且過,如今卻不斷鼓動階級對立,醜化軍公教,指摘內閣無能,即顯得毫無反省能力。此次改革方向合理,亦符合蘇貞昌所提的「三不」原則;民進黨若還想用鬥爭、追殺、煽動仇恨的故技來攫取政治利益,恐將適得其反。事實上,民進黨渲染「勞保會倒」,造成許多民眾一窩蜂申領一次給付,這是陷民眾於不智及不利,何其殘忍?

第三,改革的手段與正當性必須相副,不應以社會對立為代價:這次退休軍公教年終慰問金僅依恤弱原則保留一成,符合照顧弱勢的初衷。有四十萬退休軍公教遭刪除,幅度不可謂不大,其間雖傳出少許怨言,但多數人選擇默默承受,也只能默默承受。其實,制度的形成有其大時代背景,政策的調整也需要時日進行;因而,民眾及政治人物在討論問題時,不應將政策和軍公教階層混為一談,甚至對他們惡意攻擊。畢竟,軍公教是國家的脊樑,但在待遇上則只是政府決策的被動承受者;且軍公人員缺乏工會代他們發聲,從這次調整也一目了然。

其四,要從根本上提升經濟,才能創造資源以舒緩社會矛盾:勞保及健保等財務危機爆發,乃至社會相對剝奪感的產生,最終癥結都在台灣經濟停滯、薪資倒退,才使得民間企業勞動者與軍公教所得的差距反轉。如果我們不從源頭尋求台灣大格局的開展,把餅做大,卻一味在圍城中你爭我奪,只會走上內耗、自我萎縮之路。

邁開這一步,接下來,包括勞保費率、軍公保月退俸所得替代率,乃至五花八門的種種特殊津貼的檢討,都還有漫長的仗要打。也因此,社會大眾唯有保持理性的態度,才不會把台灣這一整鍋粥打翻。最怕的是,如果有人做了正確的事,卻得不到正確的評價;那麼,一個不問是非的社會,如何選擇走上對的出路?

危機四伏 ,退休基金8兆缺口

台灣從民國82年起邁入高齡化社會,但少子化衍生人口老化危機一直未妥善因應,經建會預測民國107年將邁入高齡社會、114年成超高齡社會,老年經濟安全保障越來越重要。

 問題是,各種退休保險基金財務缺口已超過8兆元,雖不致立即破產,但若坐視已進入倒數危機,後果不堪設想。

 勞委會最新精算,勞保基金將提前民國116年破產,軍公教退撫基金情況更糟,軍職人員退休保險預計民國108年破產,教育人員退休保險預估民國116年破產,公務人員退休保險則在民國120年破產,即使才上路沒幾年國民年金,都傳出可能在民國135年破產。

 目前勞保基金責任準備提存比例僅8%,未提存責任準備金為6兆8,508億元,財務缺口最大。退撫基金雖有政府逐年撥補預算弭平財務缺口,情況比勞保基金好、但責任準備提存比例僅20%,未提存責任準備金高達1兆9,125億元,逼近2兆元大關。

 國保基金上路時間還不長,危機較輕,責任準備提存比例為51%,未提存責任準備金約1,357億元。三種退休基金未提列責任準備金金額為8兆多元,財務缺口令人心驚。

 退休保險雖然有別於商業保險,還有部份社會保險精神在內,理論上,政府最後會以預算撥補、不會讓破產危機真正發生。

 但問題是政府預算就那麼多,隨著醫療科技進步,國人平均餘命延長,除非長期舉債、債留子孫,否則國庫要支應國民老年經濟安全越來越吃力,就算破產危機延後,退休福利最後難逃被打折命運。

 政院及勞委會立即提出「費率提高、降低所得替代率、延後退休」等各種改革方向,但即使按三方向改革勞保,對弭平8兆多元財務缺口幫助有限,因退撫基金與國保基金同樣也有「最適費率」與「收取費率」差距過大、導致基金收支失衡問題。

 根據各種退休保險基金精算報告顯示,勞保基金最適費率應為27.84%、現行費率上限僅13%;退撫基金軍職人員最適費率應為36.74%、公務人員為40.66%、教育人員42.32%,但公務人員現行法定費率上限僅15%、軍職人員與教育人員也均僅有12%。

 不難看出,目前各種退休保險提供的福利與最適費率不成比例,除非國庫願替虧損「買單」,否則僅改革勞保無法解決問題。不論哪種職業或族群,都應正視精算報告警訊,若仍侷限於捍衛眼前福利,不只會引爆階級對立,更可能拖垮台灣。

社論:九月景氣燈號好轉的虛與實

工商時報

經建會於日前公布九月份的景氣燈號,台灣終於結束連續十個月的藍燈,轉為黃藍燈,並直抵代表景氣穩定的綠燈邊界,經建會官員看到這個超乎預期的結果,也以「喜出望外」形容。然而台灣的景氣果然已脫離低緩的情況嗎?恐怕未必。

 景氣燈號的目的在呈現台灣總體的景氣,因此必須綜合各部門的景況編製一份景氣綜合判斷分數。目前經建會是綜合九項指標來編製這一判斷分數,這九項計有:貨幣總計數M1B、直接及間接金融、股價指數、工業生產指數、非農部門就業人數、海關出口值、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製造業銷售值、批發零售與餐飲營業額指數。

 經建會所納入的這九項指標,已涵概了金融、消費、生產、外貿、就業、投資等部門,因此足可完整地呈現台灣的總體經濟情勢。一旦,這九項指標都有不錯的表現,綜合判斷分數便提高,反之如果九項指標表現不佳,綜合判斷分數便會下滑。鑑於分數的變化不容易「有感」,因此遂以不同顏色的燈號來呈現景氣的冷熱,讓外界一看就明白,同時也有示警的作用,讓政府可以適時採取對策,也因此這一套景氣燈號又稱為景氣對策訊號。

 景氣綜合判斷分數總計納入九項指標,每項指標依其「年增率」的高低給予1~5分,因此綜合九項的總分最低是9分,最高是45分,16分以下是藍燈代表景氣衰退、17~22分是黃藍燈代表景氣趨衰、23~31是綠燈代表景氣穩定、32~37是黃紅燈代表景氣尚穩、38分以上是紅燈代表景氣過熱。

 由於這項景氣燈號架構尚屬嚴謹,因此歷年來總能適時反映景氣的走向。惟這項景氣燈號的走向仍是建立在九項指標「年增率」的基礎上,也就是分數給的多寡,係取決於本月與上年同月數據的變化。在一般情況下,年增率可以有效排除季節因素而正確反映景氣的榮枯,但在非常態下,年增率會失真。什麼叫非常態?例如去年八、九月因麥寮工安事故使得工業生產、海關出口值連月下滑,在這麼低的比較基期之下,今年八、九月此二項指標的年增率升高,並不令人意外;再舉一例,日本去年發生三一一大地震,出口驟降,在這麼低的比較基礎下,日本今年上半年出口年增率高人一等,同樣也不足為奇。

 不論是生產、消費、物價、出口這些數據,援引年增率確實可以讓我們對其走勢一目瞭然,但其缺點就是遇到特殊的事件,年增率的參考價值就會大為降低。值得注意的是,如今我們所編製的景氣燈號,其基礎正是年增率,因此在去年九月這樣一個特殊的基礎下,今年九月僅出口一項就讓綜合判斷分數加了3分,工業生產又添1分,這4分可謂得來全不費工夫,然而這能代表景氣已迅速好轉了嗎?自然不行,因為這4分全是拜基期過低所賜。

 九月份景氣綜合判斷分數由八月的15分升至22分,足足加了7分,其中4分無需有未卜先知之能亦可料中,而另外有2分則是幸運地跨越檢查值(check point)而得分,例如非農部門就業人數年增率由前一個月的1.15%升至1.23%,變化不大,但剛好跨過加分的邊界;而批發零售及餐飲營收年增率0.4%,也是剛好跨過0%的邊界而得分。這兩分得之幸運,得之容易,但失之也只在彈指之間。

 由此可知,九月景氣綜合判斷分數看似已升至綠燈的邊界,景氣脫離低緩指日可期,惟實際的情況恐怕沒有這麼樂觀。去年十月在六輕恢復產能之下,出口又大幅回升至270億美元(去年九月僅246億美元),在這一比較基礎下,今年十月出口要保住正成長恐屬不易,九月進帳的分數屆時又得還回去。另外,企業大量裁員的效應未呈現在九月的數據上,但估計十月份的就業數據必將反映勞動市場趨冷的走勢。這些都告訴我們,九月若干指標幸運得到的幾分非但難以維持,恐怕還有減分之虞。

 台灣經濟的情勢並不如景氣燈號及綜合判斷分數所呈現的如此樂觀,經建會主委尹啟銘日前以大環境尚未改善而認為不能掉以輕心,可謂是持平之論。景氣燈號的虛虛實實,執政團隊必須有所認知,千萬不要以九月終止連十藍,分數大增而誤以為情勢大好、春燕將至。

 經建會的景氣燈號自1977年發布以來,不論對政府施政或國人掌握景氣變化都有極大的助益,然而類似今年九月這種由於特殊事件所出現的干擾因素(例如比較基期陡降)如何加以克服,以讓燈號能避虛就實,全然呈現景氣的變化,則是經建會應進一步研究改進的課題。

軍公教退撫重擔 1年花2400億

國家財政日益惡化,但政府每年仍須花費大筆預算照顧退休軍公教人員,估計包括退撫給付支出、十八%優惠存款利息差額補貼以及年終慰問金、三節慰問金、子女教育補助費等一籮筐福利項目,總金額高達二千四百億元,超過中央政府年度歲出預算規模一成以上;換算後,平均每位國民須負擔約一萬元,或約四十萬名勞工要一整年不吃不喝,才能付得出這筆龐大退撫開銷。

 政府預算籌編困難、國債突破五兆元大關,加上民間失業率高漲,薪資所得退回十五年前水準等多重困境,軍公教人員退撫支出和福利補助,引發外界一片檢討聲浪。

 政府和納稅人到底要花多少錢養退休軍公教人員呢?翻開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可發現,政府每年約編列一千三百九十億餘元的「退撫給付支出」,比例佔年度歲出預算近一成左右。若再加上十八%優存利息補貼,政府每年約要負擔七、八百億元,光是這兩項合計就衝破兩千億元大關。

 不僅如此,相較於一般勞工,退休軍公教人員還享有其他「好康」,包括領月退俸者可領年終慰問金,政府每年約須花二百億元,未來改革後降為十億元;還能領有三節慰問金,每年約十五億元,連退休國大代表和退休國大職員也可領;一般軍人則無三節慰問金,僅退役將領可領春節慰問金,每年約三千萬元。

 子女教育補助費方面,支領月退俸軍公教子女可比照現職人員申請補助,據統計,每年政府約編列十五億元左右;退伍軍眷水電還可按用量享有半價優惠,以及健保費補助等。初估上述的福利補貼費用,每年總共約需耗費國庫數百億元,相當可觀。

 根據主計總處資料,去年全年國內勞工平均薪資約為四五六四二元,全年收入約五四萬七七○四元。以政府每年花在照顧退休軍公教人員約二千四百億元的開銷計算,平均每位國民約要負擔一五○一三元,或約要四十四萬名勞工一整年不吃不喝,才能負擔出這筆龐大的退撫費用。

 支領月退俸公務員死亡後,父母、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等遺族可領一次撫慰金;如不領一次撫慰金,家屬可按原領月退休金之半數或兼領月退休金半數,改領月撫慰金。

莫讓黃藍燈成為迴光返照


台灣今年經濟表現甚至不如全球金融海嘯期間,景氣對策信號連亮十個藍燈,而主計總處也史無前例八度下修GDP成長率,卻在全民陷入絕望之際,九月份景氣燈號終於亮起黃藍燈,綜合判斷分數只差一分就可以出現象徵景氣持平穩定的綠燈。然而,這等待已久的黃藍燈是否意味景氣就此脫離谷底?或只是曇花一現?值得深入探討。

其實,答案可能並不樂觀。在黃藍燈亮起的同時,台灣最具全球競爭力企業的掌舵者,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仍悲觀看待全球景氣,認為就像火車開進黑暗的隧道裡,看不到「隧道終點的亮光」。而被當成經濟櫥窗,具有領先指標作用的台灣股市,近日頻頻下挫,一再破底,週五更重挫一百多點,表現為全球主要股市最差,不僅成交量急凍,價格與價值似乎都出現非理性的破壞,台股有崩盤之虞。此皆反映景氣下滑的嚴峻形勢仍未緩和,因此黃藍燈的出現,恐怕是迴光返照的現象。

其實,無論企業或政府,景氣再壞,都不能沮喪與推諉,只要努力打拚,提出對的政策與方向,就能克服困難,繳出良好的成績單。最怕的是,一旦經濟數據不佳,即推諉責任,尤甚者,竟還吹噓當前政府乃有史以來表現最好,如此毫無反省能力,必然走不出不景氣的陰霾。台積電就是民間企業因應不景氣最好的範例;而馬總統及其行政團隊,卻是全球政府中應對不景氣的負面教材。差別不僅在於自省能力,更糟糕的是,馬政府並未做對事情,也未找到正確的方向,反而打著公平正義的旗幟,大量製造人為的災難,如物價上漲與加稅,陷人民於苦難的深淵。

在不景氣時,政策施行最重要的原則,就是減輕人民的負擔,但馬政府卻反其道而行,所有政策皆以「使用者付費」、「自由市場」之名,企圖榨乾民眾的荷包。例如以反映成本為由推動油電雙漲,導致物價飆漲,八月份CPI年增率更高達三.四二%,創四年來單月新高,而民眾薪資倒退,致使痛苦指數加劇。另以改革之名加稅,包括證所稅,以及無稅之名卻有稅之實的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充分流露出對股民與保守理財者的仇視心態,結果導致台股資金失去動能,奄奄一息,市值消失約兩兆元,今年證交稅更可能短收三、四百億元,根本得不償失。而且,對弱勢打工族亦再剝一層皮,疲弱之經濟因而雪上加霜,顯然又是一大失策。難怪張忠謀要問,在不景氣時加稅,對嗎?

平實而論,如果馬政府推動真正的公平正義,或許對當前經濟是短空,卻可打下未來長多的基礎。然而,檢視其改革之內涵,卻發現根本是維護既得利益階層的假改革。以證所稅為例,對資本利得固應課稅,但實際上台灣雖未徵收證所稅,卻有高稅率的證交稅,本身即有證所稅的意涵,且平均一年可徵收約千億元,對國庫實為一大挹注。因此開徵證所稅,必須同時調降證交稅,才能達到公平正義,如果兩者皆要,其實只是加稅,對人民多拔毛而已。而且,談改革不能只針對主政者持有偏見的族群,卻對其支持族群之不合理福利,視而不見,甚至自身也成為不合理制度的受益人。這些完全沒有法源的福利措施,如軍公教退休優存十八%、公股退休之十三%,年終慰問金、國營事業虧損卻編列績效獎金與年終獎金等,不勝枚舉,現在已被一一踢爆,通盤改革刻不容緩,不能再用「歷史背景」阻撓改革。

振興經濟,克服不景氣,必須先讓政府與民間銀彈充足,才能度過景氣寒冬。故而此際加稅,只會削弱民間消費與投資的動能,萬萬不可;非僅如此,政府更應採取赤字預算,增加公部門的投資,以彌補民間投資之不足。而當前政府銀彈的來源,一是舉債,一是革除弊端陋習所撙節之開支。據統計,政府一年在十八%、十三%、年終慰問金這三項不合理福利加總即有一千億元之鉅,若可省下,對振興經濟將有莫大的助益。而且對此陳年弊端加以改革,才符合全民利益,得到好的歷史定位,馬總統不妨三思之。

你認真,別人就會當真。

你認真,別人就會當真。
-台灣王品集團董事長 戴勝益

「面對一個不愉快的狀況,要停留一下,給自己一個空間。」

長庚生物科技董事長 楊定一

「如果你不關心別人,就無法成為優秀的領導人。」

維京集團創辦人布蘭森

「心境和諧開朗,才能安靜地看出世界的妙處。」

詩人余光中

「要能夠成功洞悉未來,我們需要掌握旁觀者清的原則。」

美國趨勢大師 約翰奈思比

「我發覺,從政秘訣之一,是必須鎮定,出洋相之後,仍然要像貓頭鷹那樣,一臉嚴肅。」

美國故總統 雷根

「有了『使命感』與『責任感』兩大動力,讓我持續向前進。

廣達執行長王震華

「作為學生,必須要趕上周圍世界發生的變化,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成功。」

微軟研究院全球資深副總裁 里克雷斯特

「人生要有挑戰,如果你挑輕鬆的,重複別人早就開創的路,那人生有什麼意思?」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創辦人 羅慧夫

「平凡生活中的觀察與體驗,就是創作的靈感來源。」

繪本作家 幾米

「領導人最需要的,是拉大視野,縱觀全局的能力,要看長不看短。」

惠普電腦前執行長菲奧莉娜

「創新,從了解自身的歷史開始。」

工研院院長 李鍾熙

「我們要終身發展,不能停止學習,一定要一直學下去,才能保證我們不停往前走。」

英特爾董事長 貝瑞特

「念書與工作其實是同一件事,因為工作是學習,讀書也是學習,只是學習的地點不同。」

匯豐投資管理集團台灣區負責人 宋文琪

「想成功要從容不迫、要承受沉悶。等待過程中,最好多思考、多閱讀和反省。」

「想成功要從容不迫、要承受沉悶。等待過程中,最好多思考、多閱讀和反省。」
-索羅斯

10/28/2012

湯島白梅記

湯島白梅記  江蕙
http://youtu.be/KdSE5TCLshI

十九の春

http://youtu.be/j0R6FCKN9Es

http://youtu.be/ke12sbEaPHw

「要願意去冒險,假如有個好創意,你必須願意下注與努力以赴。」

YouTube創辦人 陳士峻

「掌聲會停止,金牌也會褪色,在競賽裡獲得成功或失敗的經驗,才是最寶貴。」

「飛躍羚羊」紀政

「年輕人在出社會之前,就應該、也要找到自己真正想從事的工作。」

日本作家 村上龍

「任何社會或機構,若期望輝煌過去能保障他們不受科技演進逼迫,其命運只有失敗並遭淘汰。」

「新聞集團」主席梅鐸

「你不能鞭策一匹死馬,做事情要拿得起放得下。」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朱經武

「生命並不是公平地對待每一個人,無論處境是好是壞,盡力做到最好就可以。」

著名物理學大師 霍金

「現在不試,80歲時會後悔沒去嘗試;現在試了,就算失敗,80歲時會引以為榮。 」

亞馬遜網上書店執行長 貝佐斯

「生命中最要緊的事,是學著付出愛,以及接受愛。」

《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作者 艾爾邦

「做對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對更重要。」

管理大師 彼得.杜拉克

「真正幸福的人,是那些已經開始尋求並知道如何服務他人的人。」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史懷哲

「人生不免接觸到複雜的人事,所謂修行,就是藉複雜的『人與事』來練心。」

慈濟基金會創辦人證嚴法師

「不要擔心別人怎樣想你,他們可能根本沒有想到你。」

《創意用時間》作者 博恩崔西

「孤獨是自由的必要條件,而自由首先取決於能否自由思考。」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

「最浪費不起的是時間。」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丁肇中

「真正做事的人,不怕被人批評。」

中央研究院前院長 李遠哲

「不是我們所處的環境,而是我們所作的決定,就注定了我們的命運。」

《一分鐘巨人》作者安東尼羅賓

「大多數有問題的組織出現一種功能性的盲目,它們的癥結是根本看不見問題。」

美國教育部前部長 加納

「發一次怒對於身體的傷害,遠比發一次燒還要厲害。」

法國著名作家大仲馬

島育ち

http://youtu.be/HObGpJBOpJs

生活保健:越跑越肥?

林宏聰

營養師提醒,運動完可別放縱大吃,此時血液循環加快,吸收會比平時更多;切忌喝含糖飲料,解渴,喝水就好。

 綽號「海豬」的友人非常熱愛運動,曾經多次挑戰鐵人3項,平常有空就慢跑健身,每天跑個10幾公里如家常便飯,但渾圓的啤酒肚總是不見消散;他自己很清楚,應酬多恐怕是瘦不下來的主因,幾杯黃湯下肚,辛苦消耗的幾千大卡熱量就全回來了。

 減重門診的營養師指出,像這樣越跑越肥的例子還真不少!

 「消去脂肪,才有減肥效果!」高雄長庚醫院運動醫學科主治醫師翁聆修表示,慢跑後首先消耗的是肝醣,接著才是蛋白質、脂肪,這個過程速度並不快,但隨著肝醣下降,人體反而會產生強烈飢餓感,這時如何克制便是能否成功減重的關鍵。

 義大醫院營養師徐婉玲也提醒,跑完步千萬不能有「回饋心態」,以為流了那麼多汗,應該可以放縱大吃來犒賞自己;她說,運動後血液循環加快,此時喝酒或吃香雞排、熱炒等高熱量食物,吸收會比平時更多。

 徐婉玲建議,如果是白天慢跑,結束後可補充些水煮蛋、瘦肉片等高蛋白質食物,有助於生成肌肉;不過由於人體基礎代謝率在下午4點之後逐漸下降,晚間跑步後應盡量別進食,如果真的很餓,可以吃芭樂、蕃茄等甜度較低的水果或脫脂牛奶填肚子。

 不少人運動後流了全身汗,喜歡喝運動飲料來「解身體的渴」,但徐婉玲強調,一般強度的運動不像專業運動員會大量流失電解質,慢跑後其實喝白開水就足夠,而且運動飲料、果汁、汽水等飲料含糖量超高,是減肥者最大的敵人之一。

 另外,翁聆修也表示,長期慢跑的人因膝蓋股骨、骼脛束摩擦,常造成膝蓋疼痛,這就是所謂的「跑者膝(runner’s knee)」,若置之不理,發炎情形恐會越來越嚴重。

 他建議民眾慢跑除了要採用正確姿勢、適度休息之外,也應避免只選擇慢跑作為唯一運動,可與游泳、騎腳踏車等其他有氧運動搭配進行,才能安全又有效的達到減肥、健身效果。

「要先創造經濟價值,才能產生創新。」

聯發科董事長 蔡明介

老化的人民 老化的國家

工商時報

退休軍公教人員的年終慰問金發放,在輿論壓力下成為第一個被砍的對象,也許稍微緩和了四起的民怨,然而許許多多不甚公平的措施,將來還會一一被拿出來檢討。最近各方所探討的勞保、健保破產問題,都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只是朝野都不在意,任其繼續存在,演變成今日必須忙著到處補漏洞。而其最根本的原因,其實就是「人民老化,國家老化」的問題

經濟學家常喜歡說「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另外一句也是經濟學者常講的話:「老與窮是不用任何努力就可以達到的」。後面這句話乍聽下,對老人和窮人似有歧視之意,因此不常被提出公開討論。事實上,一個國家和人民都變得又老又窮,眼前希臘就是一個可以借鏡的例子,由於過去很長的時間不做一些改善的努力,結果就是淪落至此

然而老化是一個必然過程,完全無法逆轉,只有接受它、改善它。至於要如何去做,那就需要國人共同面對,並且想出辦法去克服。雖然有許多先進國家的政策措施可以提供我們參考,但台灣似乎比別的國家更為嚴重,我們卻總是以為事情還未發生而忽視。以下幾個數據,可以知道台灣老化情況的嚴峻,令人怵目驚心

其一,台灣老化的速度比各先進國家都來得快。根據國民健康局的資料顯示,「高齡化社會」老化速度的判斷標準是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比率從7%增加到14%的「年數」,例如法國經過115年才慢慢變老,美國則花了73年。台灣在1993年達到7%,預計2017年就達到14%,等於只花了24年就快速老化,而我們現在就處於這個快速老化的過程中,也難怪該來的問題一一浮現。不僅如此,到了2025年,台灣更將邁入老年人口超過20%的「超高齡社會」。

其二,台灣的扶老比,即15歲到64歲的生產人口與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目前約為7比1,就是7位年輕人養1位老人,但再過10年多,這個比例就要變成2比1了。那是因為台灣的少子化實在嚴重,不僅老化速度快,扶老比下降的速度更快。屆時不發生世代衝突也難

其三,根據健保局統計,民國99年健保對象中,65歲以上老人佔10.69%,門住診醫療利用共1,807億元,平均每100元門住診醫療費用,就有34元用於老人

其四,根據內政部的資料顯示,目前國內失能人口約67萬人,其中65歲以上近41萬,預估至2025年,失能人口可能突破100萬人,當然也是因為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所致

以上這些現象只會愈來愈嚴重,已容不得國人再加漠視。以下我們願意提出幾個思考方向,供政府決策參考。

首先,可以參考先進國家的做法。例如日本在2007年時,65歲以上老人的比例就已達到21%,但日本今年上半年的失業率約為4.4%,而台灣今年以來的失業率就已經維持在4.5%上下,年輕人找不到工作,就會怨恨是上一代留下來的後遺症。到2025年台灣也將達到日本目前老化的程度,情況非同小可。但其中有一個重要的不同,就是台灣大量引進看護外勞,由於目前成本低,許多家庭尚有能力僱用外勞,使得政府怠於長期照護政策的推動,而大量的工作也被外勞取代事實上,至2017年印尼就可能不再輸出外勞,屆時不是我們要不要有外勞政策,而是根本沒有外勞供給,這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

其次,金管會已經注意到我國長期照護的問題,於近日召集跨部會會議,希望開放壽險業投資長照事業,而壽險業者則計畫經營養生專區開發、養生會館、老年社區改造等,這些都是新的市場需求,可以創造就業機會,但有賴政府的支持才可行。內政部日前表現,除了修改老人福利法,否則沒有空間開放企業經營老人照護機構;在野黨立委則擔心未來有錢人才能享有長照服務。這些顧慮非無道理,應早日設法解決,最重要的是趕快修法以因應社會的變化。

再者,雖然我們國家的財政赤字在惡化,然而台灣人民儲蓄卻相對充裕,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保險公司目前錢滿為患的原因。想必金管會也注意到這個事實,而主動積極地為壽險業者打開一條投資大道和新創事業。年華老去的一代,相信也不想成為下一代的負擔,然而社會制度和政府政策,卻沒有給他們可以著力之處,以致其多年的儲蓄只換來帳面的金額,完全沒有實質的享受。萬一有一天某些機構真的破產,帳面的金額也就人間蒸發,於是就變成全民的災難。

就在今日大家開始關注這個議題且民氣可用的時候,執政當局實在應該抓住時機,提出修法的進程和改革之道,相信一定可以獲得多數民眾的認同,將危機化為轉機。

舒國治:過起碼的生活也可能是革命

你不想過問政治之事,不想知道油、電雙漲,不想計較十二年國教,不怎麼想打開電視獲知我們這小島發生了多少看似驚悚(兒子弒母、年輕人跳樓、監視器拍到酒駕者把人撞飛…),而其實也的確教人吃不消的事態。

不想再管那個凌亂不堪、卻又自己奈何不了的社會天天運作出來的糟糕人生,只想好好的每天吃上三頓簡單乾淨飯菜,晚上睡一個安靜的覺,推開門還見得到青山綠樹,走出門沒多遠猶聽得到鳥叫、聞得到花香。

只不過想要小孩在田野村莊下生活、嬉戲、成長,想要自己與配偶不必每天八小時窩在冷氣室中,只是圖一份未必多麼溫飽的薪水,想要前半生吃不到乾淨的(或有機的,或自栽自照料的)蔬菜、水果、土雞,而今總算可以每天吃到了,並且與此種生長蔬菜的環境一同生活了,這樣小小的夢,能實現嗎?

吃乾淨的飯菜,何曾簡單了?一個朋友在台北郊外某山城發現一家優質肉攤,買了肉送給三、五朋友,這些朋友吃了,讚好不已,卻不敢再傳告出去,如同祕密。看官且看,這豈不像革命黨所進行那說什麼也不敢令外人得知之密事?一塊又香又潤、規規矩矩的帶皮帶肥帶瘦的黑毛豬豬肉,往往來自一個優質的肉攤;而哪幾家豬農供應給這個肉攤呢?這些優質豬農願意餵菜葉、薯根、米糠再加上餿水,以規避已放了生長激素的飼料,並且緩緩餵養豬隻令之長到一年以上才去宰殺嗎?

土雞的畜養亦如此例。蔬菜之不噴農藥、不灑化肥等,亦如此例。

可見吃上一頓乾淨規矩的飯菜,幾乎已需要革命了。所謂革命,便是少數人挺身而出去改變別人一直因循苟且的事態。倘有人挺身去養優質的豬,這是革命家,如百年前孫中山之流;而又有人願意去尋覓、去介紹、去推動、去買吃這樣的優質豬,便是響應革命的志士,如百年前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之流。

台灣二千三百萬人中,祕密吃著優質豬肉的,不過幾萬人。而祕密吃著真實後院散養的土雞,不過幾千人。另外祕密吃著有機蔬菜或高冷蔬菜或野採菜類的,可能也不過幾萬人。這些人,互相未必認識,但竟然不約而同的成了類似的革命之同黨,同時散布在相隔頗遠的不同地方。

這些有志一同者,或許還包含矢志住居於傳統建材(泥巴、水泥、木頭、鋼筋、紅磚、瓦片)、傳統工法(砌石、疊磚、紮鋼筋、糊水泥、磨石子)、傳統樓高(平房或兩三層)、傳統相地(依山傍水、氣流暢通、規避受風受水)等等老式生活因素的傳統過日子的人們。

這些人,或許一住進幾十層高的樓裡,馬上覺得很虛浮,好像接不上地氣似的。同時一住進新的化學建材之室內,鼻子、眼睛、毛細孔皆覺得極不舒服。至若腳踏在大理石地板、背靠在礦物與化學的合成牆板、鼻吸著空調機器送來的空氣,一刻也無法忍受。

故而他們寧願住在老舊、略顯頹敗的老房子裡,吹著窗外隨時送進來的和風,他怎麼說都認為是這裡好。

這種住居形式,居然也快成為祕密了。

而這種住房之眾,為了保有此種居家環境,並且不被大型開發案吞併淹沒,遲早也會成為革命的同黨人。

此種改變人生的強烈需求之人愈多,則期待一個統合此類事務的機構或人出現就愈大。台灣人才輩出,不知何時會出現一兩個這類革命家?

(作者為作家)

我們不要半盲政府

賽夏客/國小校長

宏碁創辦人施振榮提出,台灣社會最大問題是「半盲文化」,只追逐短期個人利益,而不顧長遠整體好處,深得我心。

國事如麻之際,馬總統想要在一個月內讓民眾「有感」,簡直是「畫餅充飢」,不要說一個月的時間,就是三年之艾,也難治廿年之病。

換黨執政前,百姓都預期誰當總統都會很頭痛,果不其然。停頓廿年不合理的制度一一浮現,檢討之聲甚囂塵上,被削減利益者氣憤難平,考驗執政團隊的魄力與睿智。

此時,台灣不缺坐在冷氣房寫計畫的專家學者,他們往往是紙上談兵,讓基層應付年度訪視和評鑑,拚命趕做資料。

台灣也不缺「剁肉餵鷹」的「利委」,他們終日吵吵鬧鬧,還享受「九A補助」;台灣更不缺處處討好民眾的官員,遇反彈就暫緩,遇抗爭就罷手,讓民眾急得跳腳。

如僑民回國交三個月健保費,則可享受全民健保,回去前停保,一腳踢開健保費,是否合理?官員棄守立場,是不是只考量少數的利益,而不顧全民長期困境呢?

「亂世用重典,病急下猛藥。」乃是天經地義,但是得要有大破大立的決心,只要對全民長遠有利的,就不要瞻前顧後,才能夠力挽狂瀾。

改革成功與否,最關鍵在於民眾不要做個「半盲人」,社會不再是「半盲社會」,官員不再是「半盲政府」,就能乘風破浪,迎向未來。

治本的改革 才是真負責

陳怡達

前些日子內政部長對於國保與農保問題做出提高保費的回應,筆者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國家終於開始面對社會保險的本質問題─風險分擔,自給自足;憂的是,目前各大社會保險問題絕非僅是提高保費一種解決方法,而是得從保險結構與制度去做改革。

以國保來說,納保者為二十五至六十四歲尚未投保勞保、農保、公教保、軍保者、失業者、家庭主婦或二十五歲以上的替代役男等。這群納保者原本就屬於弱勢族群,而且此族群還得互相取暖,在本質上已經很靠近社會救助制度;假若隨意提高保費,加上國保採不強制投保為主,將引發進一步降低納保率的可能性,實為治標不治本,須審慎考量規劃。

至於農保,現行費率為二.五五%,且月投保金額為數十年前勞工保險平均投保薪資一○二○○元,政府負擔七十%,農民負擔三十%,政府負擔比例頗高;再者,農保無投保年齡上限、重殘給付比例高等等現象,導致農保雖為保險之名卻頗有津貼之實,況且被保險人(農民)資格難以認定,以上種種問題需要全面性去檢討與改進,絕非一句提高保費可以全部囊括。

要求所有的社會保險一夕之間完成改革,任誰上台都做不到,但我們希望在改革的路途中係以治本為目標,否則解決了燃眉之急,卻把問題丟給下一代,係為不負責任的政府。

(作者為台灣大學社工碩士,高雄市民)

請深思郭明政的警語

孟格旺

每當社會開始檢討軍公教退休金制度合理性時,總是會出現理不直,氣很壯的聲音。有人怒吼「這是階級鬥爭」,請問,軍公教比一般人民來得高級嗎?修正超高的所得替代率是鬥爭嗎?有人輕蔑「不然你有本事也來考」,請問,通過考試就可以大方享受全民買單嗎?有人賣弄「信賴保護原則」,請問,當國家財政被拖垮,你要去向誰主張保護?有人脫口:「不要見不得別人好」,請問,有這種銓敘部長,改革還需要敵人嗎?

誠如政治大學法學院長郭明政在媒體專訪中所言,「軍公教退休金負擔 會讓國家破產」。台灣軍公教退休金的所得替代率之高、退休年齡之低,舉世少有。…如此沈重負擔,不只是退撫制度的「破產」問題,甚至將導致國家「破產」。很明顯,這是一道非常嚴峻的財政難題,不宜簡化成族群對立,更不容政府拖延或迴避。再鄉愿討好下去,未來財政極有可能崩盤,前人種惡因享福,後人得惡果吃苦。公平嗎?

其實,年輕軍公教人員應該仔細想想,當目前退休前輩所得替代率過分優渥,在政府財政日益困難的現實下,到了無以為繼之時,是否反而淪為最後一隻老鼠。「人民對政府,殺父之仇易忘,奪產之恨難消。」馬基維利對君王的告誡言猶在耳,既得利益者不可能自我節制所享受的不合理福利,改革不可能沒有陣痛與代價,為了台灣的未來,建構一個公平合理的軍公教退休制度,是朝野政黨的共同義務。

(作者為律師,台北市文山區民)

與蕭小姐談公務員

李憶法

本月二十二日有位蕭姓女公務員在公視《有話好說》call-in表示「你們(勞工)在遊手好閒時,我們(公務員)在『努力打拚』」,並認為公務員值得擁有比勞工更好的待遇。然而,這位公務員所謂的「努力打拚」,竟然是準備公務員考試,而且她「要考一年、二年、三年才考上,三年、四年、五年都沒有工作」。蕭小姐的論述,連日來引起極大爭議。

筆者曾是高考及格的正式公務員,對於蕭小姐的言論完全不能認同。以我個人為例,我在八十五年六月退伍,八月參加公務人員高考,雖然很幸運一次就考上,但在退伍後的二個多月,我非常專心地每天讀書,準備考試,完全沒有做其他雜事,也沒有從事任何勞動生產,除了增強自己的考試技能之外,我必須很慚愧地承認,那段期間,我對國家社會完全沒有任何貢獻,簡單地說,只是一隻米蟲而已。如果我像蕭小姐一樣,用一年、二年、三年的時間準備考試,那麼我就會當一年、二年、三年的米蟲,不但完全沒有收入,日常生活花費還必須由父母供應,甚至要花錢補習。

準備國家考試當然很辛苦,但這實在沒什麼好拿出來說嘴的。如果像蕭小姐這樣,整天想的只是自己準備考試的艱辛,並認為憑著這幾年的努力就值得納稅人花錢供養終生,這樣的態度對嗎?

想當公務員的人很多,然而,每年有十幾萬個正處於人生精華時代的年輕人,用一年到五年不等的時間,全心全意地投入考試,每天讀著「除了考試之外幾乎用不到的知識」,最後卻有九十%的人什麼都沒得到。落榜考生準備考試所花費的時間、心力、金錢,最後都變得徒勞無功。「全民瘋國考」實在是一個非常龐大、非常可怕的資源錯置與浪費。

在社會大眾普遍認為政府機關效率低落,弊端層出不窮之際,公務人員若無法拿出具體成績,單想靠著「考贏別人」來贏得尊敬,只會引來更多反感而已。

(作者現職企業法務人員,台中市民)

黨產救勞保 正是時候

東方亮

近日立法院將要初審「政黨法」草案,會中也將討論國民黨數百億的黨產問題。而此時此刻正是勞保基金虧損黑洞將倒,鬧得沸沸揚揚之際,馬主席何不落實當年宣示的「黨產歸零(公)」,把這筆錢捐助勞保基金,相信人民不僅「有感」,亦有助馬的民調和執政黨形象的回升,一舉數得,何樂不為?

包括陳長文律師、前衛生署長楊志良等人,還有國民黨部分中常委,也在這半年民怨四起期間,大聲疾呼要馬兼主席「黨產還民」!如今正是時候!而勞保基金攸關九百萬勞工權益,與其夸夸大談如何改革解決,不如以黨產挹注來得直接有效,其餘問題才能得以舒緩,否則繼續推拖拉,還會落得「詐騙集團」罪名!

簡言之,所謂政府會對勞保債務承擔最終支付責任,是沒指望的;因為政府的稅收最大來源就是勞動者的薪資所得稅。再者,遠水救不了近火,說一丈不如做一尺,馬和國民黨應以最快行動將黨產捐出,才是識時務者!

(作者為基金會志工,台北市民)

2兆元未爆彈


感受到強大民意反彈,加上經濟情勢險峻,國庫確實困窘,行政院長陳冲宣布,僅餘兩類退休軍公教人員可以領年終慰問金,國庫少了一百八十億元支出。一百八十億元多不多?當然很多!但若和政府編列十八%優惠存款利率補貼的金額相比,好像星星比太陽,一點都不多。

政府從民國四十九年開始實施退休公務員優存制度,當年全民皆貧,照顧公務員,合情合理。幾經轉變,七十二年將優存利率下限訂為十八%至今。在當前幾乎是零利率的環境下,行政部門食古不化,國民黨又要偏袒鐵票,十八%優存不僅讓軍公教揹了不公的黑鍋,也對政府財政造成沉重的負擔。

政府編列預算補貼十八%優存,今年度編列了八百億元,目前還在往上坡走,預估到一○四年才達到利息補貼的最高峰,屆時補貼利息的預算將高達一千四百億元。而依國人餘命推估,十八%可能在民國一百三十七年才會壽終正寢;從今天起,全體台灣人民還要供養十八%的總金額超過兩兆元。

一百八十億元和兩兆元相比,實在不算什麼,對於沉重的財政負擔,不過杯水車薪,但陳冲限縮年終慰問金的人數與額度,總算邁出了改革的一小步,稍微回應民意的訴求。

假若陳冲能夠再進一步,毅然推動十八%與軍公教退撫制度的相關改革,提前拆解國庫兩兆元支出的未爆彈,既可改善財政問題,也可為國家建立制度,「別人不衝陳冲衝」,加油!


Spanish cafe manager becomes hero for blocking riot police 西班牙咖啡店經理力阻鎮暴警察成為英雄

A cafe manager has become a hero to many in Spain, and an Internet star, after standing up to riot police and letting people protesting government cutbacks take refuge in his establishment.

一位咖啡店經理在挺身對抗鎮暴警察,讓抗議政府緊縮政策的民眾躲進他的店裡避難後,被許多西班牙人視為英雄,更成為網路明星。

Alberto Casillas stood at the entrance to the Cafe Prado in central Madrid with his arms outstretched to stop police from entering and detaining demonstrators who poured into the cafe when police charged the protestors.

卡西亞斯站在馬德里市中心區的「草地咖啡」門口,張開雙臂阻止警察進入店內逮捕示威民眾,這些民眾是在警察開始毆打示威者時湧進咖啡店。

Videos of the 49-year-old, wearing a white shirt and black tie as he blocked the doorway as protestors cowered behind him, have since become one of the most discussed on social media sites like Twitter.

這位49歲的經理穿著白襯衫、打著黑領帶,用肉身擋在店門口,示威群眾躲在他身後的影片已成為推特等社交媒體網站上最熱門的討論話題之一。

"People started to file into the cafe in huge numbers. There were between 200 and 300 people inside at the time. There were children, youths, elderly people. If anyone got injured I would have felt very bad," said Casillas.

「大批群眾開始湧入咖啡店。當時店裡大約擠進了200到300人,包括小孩、年輕人和老人,假如有人受傷,我會覺得非常難過,」卡西亞斯說。

Riot police in helmets fired rubber bullets and struck people with their batons to clear thousands of protestors who swamped the Plaza de Neptuno square near parliament to protest austerity measures imposed by the government.

頭戴鋼盔的鎮暴警察朝群眾發射橡皮子彈,並用警棍毆打民眾,目的是要驅趕把國會大廈旁海神廣場擠爆的數千名示威者。

Casillas, who voted for Prime Minister Mariano Rajoy’s conservative Popular Party in a general election last year, said the police action was "disproportionate". "You can’t justify a police charge because people threw rocks. Police struck people indiscriminately."

卡西亞斯在去年國會大選中投票支持總理拉霍伊的保守派人民黨,但他表示警方行動「不合比例」。「警方只因為民眾丟擲石塊就衝上前打人的作法怎麼解釋都不合理。警察根本是不分青紅皂白就任意打人。」



Casillas said he is not sure if he will vote for the Popular Party again. "I did not vote for the Popular Party to see all this that is going on. You can’t govern from behind the barricades," he said. (AFP)

卡西亞斯說,他不知道還會不會再投票給人民黨。「我投票給人民黨並不是想看到這一切。你總不能躲在拒馬後面治理國家,」他說。(法新社)

新聞辭典

charge:動詞,指迅速往前衝、攻擊或進攻,如The violence began when the police charged (at) a crowd of demonstrators.(當警察痛毆一群示威者時,暴力衝突就此開始。)

cower:動詞,指因害怕而蜷縮、畏縮,如They cowered at the sight of the gun.(他們一看到槍就把身體蜷縮蹲低。)

disproportionate:形容詞,不成比例的、不均衡的、不相稱的,如The country’s great influence in the world is disproportionate to its relatively small size.(這個國家對世界局勢的巨大影響,和其相對較小的國土面積不成比例。)

聽四年了, 口頭承擔可以休矣

鄒景雯

關中近日有句話很中肯,相關政策與制度措施好壞與對錯,都應由執政團隊的政務官負責與承擔。請問該怎麼承擔?要怎麼承擔?總不能只有口頭承擔,馬政府政務官的具體承擔作為是什麼?要不要由總統帶頭集體減薪?話不要只講一半,應該完整陳述,才不會羞辱與醜化政務官。

馬總統就不必說了,六三三做不到就要薪水減半,可沒人把刀架在他的脖子上,是他自己當眾向選民承諾的,亂開空頭支票,確定已經無法兌現後,不知有多少人試探他要不要履行信諾,只是要看看他會不會為了面子咬牙捍衛尊嚴,沒想到一絲掙扎念頭都未飄過他的腦海,面子者,臉也,那你有什麼辦法?

這樣的領導者,他所率領的政務官,在立法院,也早就被一一盤問過,只有一個陳以真鬆過口要捐年終,結果也沒能帶動其他團隊成員跟進承擔,那時候,主管公務員考試的最高首長怎麼不講句話呢?反倒是對於常任文官,在臉書上寫寫政策觀點,就被他急著訓斥「紀律」,這又算哪門子對公務員的尊重?關中曾任銓敘部長,退撫制度搞到今天這個地步,有沒有責任?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很值得做做歷史檢討。

政策與制度好壞,政務官該負責,這句話太對了,馬政府若真心捍衛軍公教,那麼政務官應該站上第一排,好好告訴全國公民,你們到底要承擔什麼?若是口惠實不至,這四年已經太多,大家聽飽了,可以休矣!其實,讓軍公教挺立,把經濟搞好,是最佳途徑,這點馬政府愧對軍公教。這事也讓大家思考,選擇國家領導人,首要能力,如果把顏色、政黨、意識形態、關係、外貌列為前位,後果就是如此這般,這共業全民共擔,誰也跑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