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6/2016

台灣2020東京



日本網友在今年2月發起「台灣2020東京」、「台灣不是中國,日本人支持台灣」的活動,連署人數已破7成。

里約奧運圓滿落幕,2020年奧運將由日本東京來主辦,而日本網友在今年2月發起「台灣2020東京」、「台灣不是中國,日本人支持台灣」的活動,並設立網站,希望支持台灣的網友能連署,盼我國能在2020年的東京奧運上,不再用「中華台北」,而是能以「台灣」的名義出賽。活動至今連署人數已達36273人,離提交給IOC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的連署門檻5萬人已經不遠。

「我們呼籲將中華台北正名為台灣!」台灣2020東京網站發表專文表示,台灣在國際運動賽事上屢遭中國打壓,被迫以「中華台北」的名義出賽,但是「台灣就是台灣,不是中國」。

該網站希望能透過此次連署,可以得到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和主辦國日本的支持,讓世界重新認識台灣,讓台灣能以「台灣」參加2020東京奧運。

https://www.change.org 連署網站連結

不完美之中存在著某一種美。 There is a kind of beauty in imperfection.

不完美之中存在著某一種美。 There is a kind of beauty in imperfection.
美國電影攝影師 霍爾 Conrad Hall

8/25/2016

世事難料 壞脾氣好處多

BBC
世事難料 壞脾氣好處多
扎利亞·格威特(Zaria Gorvett)


休·格蘭特(Hugh Grant)是個性情多變的演員,與他合作並不輕鬆

在台上他是討人喜歡的、頭髮飄逸的魅力王子;在台下,他需要很多的個人空間。他討厭做名人,討厭做演員。他前女友伊麗莎白·赫利(Elizabeth Hurley)的朋友們覺得他是個怪人。

休·格蘭特(Hugh Grant)是個性情多變的演員,與他合作並不輕鬆。但是,這會不會也是他獲得成功的原因?

人們從未如此迫切需要積極正能量的心態。文化力量正推動著人們瘋狂追求幸福,並為此創造了數十億美元的圖書銷售,建立了一個自我提升家庭作坊產業,並在互聯網上散播振奮人心的至理名言。

現在你可以雇佣幸福專家,參加「專念」培訓,或者通過手機應用軟件來尋找內心滿足。美國陸軍目前正在對一百萬名士兵進行積極心理學培訓,英國的學校也對學生進行樂觀主義教育。同時,「幸福指數」已經成為可與國內生產總值抗衡和媲美的國民幸福指標。

不過事實上,做最壞的打算也有其明顯的優點。脾氣暴躁的人談判能力很強,能作出更為謹慎的決定,患心臟病的風險也較低。憤世嫉俗者的婚姻更為穩定,收入更高,壽命也更長——不過,他們預期的正好相反。

而好心情卻伴隨著很大的風險——讓你失去前進的動力,降低對細節的注意力,同時讓你變得容易受騙且自私。積極心態也會導致酗酒、暴飲暴食和不安全的性行為。

GETTY

這一切的關鍵在於我們的情緒具有適應力:憤怒、悲傷和悲觀並不是上天殘忍的賜予,也不是完全隨機分配的——它們進化成人類重要的功能,幫助我們生存和生活的更好。

以憤怒為例。不論是牛頓的過度憤怒,還是貝多芬的任性的脾氣——有時候甚至會造成與他人的衝突——我們發現曠世奇才常常帶有非常差的脾氣。硅谷就有大量這樣的例子。亞馬遜的創始人傑弗裏·貝索斯(Jeff Bezos)很出名的一點就是他喜歡大發雷霆和侮辱他人(比如,我經常說「」對不起,我今天吃愚蠢藥了嗎?」),不過這並不妨礙他建立起一個市值3000億美元的公司。

很多年來,兩者間的關聯並不清晰。2009年阿姆斯特丹大學的馬太伊斯·巴斯(Matthijs Baas)決定對此進行調查研究。他招募了一批有意願的學生,然後以科學之名讓他們發怒。他讓其中一半的學生回憶曾經讓他們惱火的事情,並就此寫一篇文章。「這讓他們變得更加憤怒,儘管它們並沒有到大發雷霆的程度,」他說。他同時讓另一半學生產生悲傷的情緒。

然後,他讓兩組學生同時參加一個競賽遊戲,測試他們的創造力。他們要在16分鐘的時間內想出盡可能多的提高心理學系教育水平的方法。正如巴斯期待的那樣,憤怒的那組學生想出了更多的主意——至少一開始是這樣的。他們提出的想法更具原創性,在該研究的參與者中提出的想法重覆率低於1%。

亞馬遜CEO傑弗裏·貝索斯有大量他特有的人身攻擊的話語,比如「如果我再聽到那個想法,我就必須自殺了。」

關鍵之處是憤怒的志願者較擅長在短時間內產生雜亂無章和隨機的想法,這也被稱為「無結構的」思考。比如說有人挑戰你,讓你想出盡可能多的一塊轉頭的用途。系統思維者可能提出十種不同的建造方法,但是要想出一種全新的用途,比如把它變成一個武器,就需要結構性較弱的思維方式。

總之,創新的根本是你的頭腦能否很快從一條思路切換到另一條思路。在需要「戰鬥或逃跑」的處境下,成為「瘋狂的天才」顯然有可能救自己一命。 「憤怒讓身體凖備好動員其資源——它讓你知道你的處境很糟糕,讓你體內湧出很多能量,擺脫這種處境。」 巴斯說。

要理解它的原理,首先我們需要理解大腦中在發生什麼變化。和大多數情緒一樣,憤怒從杏仁核開始,杏仁核負責的是探測對自己的威脅。它的效率很高——在你意識到有危險之前很久,它就會發出警報。

然後就要依靠大腦內的化學信號來讓人興奮。當大腦出現大量腎上腺素時,大腦會釋放出一股衝動的、充滿能量的憤怒情緒,並維持數分鐘。呼吸和心跳加快,血壓快速上升。當人被激怒時,他的血液會快速流動,臉明顯變紅,額頭的血管暴突。

有人認為,這種生理反應是在進化過程中為了讓身體發出進攻而產生的。不過,它也有其他作用,比如鼓舞人心和讓人在衝動下冒心理風險。

貝多芬很容易感到挫敗,並會朝他的僕人扔東西

所有這些生理變化都極為有用——只要你有機會把怒火發洩出來,比如和一頭獅子搏鬥,或朝著同事怒吼。當然,一些人可能會疏遠你,但是之後,你的血壓又會回到正常水平。而控制壞脾氣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從古代起,人們就認為壓抑情緒不利於健康。希臘哲學家亞裏士多德堅信「淨化作用」(他賦予了「catharsis」這個詞現代的意義)。他認為,觀看戲劇讓船夫在一個可控的環境下感到憤怒、悲傷和歉疚。於是他們把內心打開,讓情緒一下子全部發洩出來。

他的哲學後來被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採用,他充分利用了治療躺椅的「淨化」功效。

2010年,一個科學家團隊決定進行研究。他們調查了644名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判斷他們的憤怒、壓抑的憤怒和壓抑感受的水平,跟蹤調查五年和十年,以觀察結果。

在研究的過程中,20%的被調查者出現過一次較大的心血管疾病,9%的被調查者死亡。一開始似乎憤怒和壓抑憤怒會增加心臟病發作的風險。但是在控制了其他要素後,研究人員發現憤怒並沒有影響——但是壓抑憤怒會導致心臟病的發病機率提高近三倍。

我們仍然不知道到底為什麼會發生這一情況,但是其他研究也表明壓抑憤怒可能會導致慢性高血壓。

壞脾氣還有對身體以外的好處:憤怒也有助於談判。進攻性的一個主要閃光點是發現某個人對你的利益不夠重視。要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錯誤,就必須讓他們付出代價,比如以肢體暴力相威脅和撤回利益——忠誠度、友誼或金錢。

支撐這個理論的證據來自我們在憤怒時拉長的臉。研究表明這並不是隨意做出的動作,而是為了面對對手時增強我們的身體力量。只要處理得當,憤怒可以幫助你增加你的利益,提高你的地位——這只是一種古老的討價還價的方式。

事實上,科學家正在日益認識到壞脾氣對各種社交技能的益處——增強語言技能,提高記憶力和說服力。

比爾·蓋茨以捐款超過280億美元從事慈善事業而廣為人知,但他曾經也是出了名的易怒。事實上,憤怒和利他主義可能存在密切的關係

「負面情緒說明我們正處在新的、富有挑戰的情況下,需要更加集中的注意力、周密的思維和敏銳的觀察,」約瑟夫·福加斯(Joseph Forgas)說。他研究情緒對行為的影響已近四十年。研究同樣還發現,稍稍低落的情緒能夠提高我們對社會暗示的意識。有趣的是,它有助於我們以更加公平的方式對待他人。
嚴酷但是公平

雖然快樂常常被賦予道德的屬性,但是這種情緒卻沒有這樣的益處。在一個研究中,研究者讓一組志願者感到噁心、悲傷、憤怒、恐懼、快樂、驚喜或平靜,然後來玩「最後通牒遊戲」。

在遊戲中,研究者給第一個人一些錢,讓他把錢分給另一個人和自己。然後第二個人可以決定是否接受這一分配方案。如果他們都同意,那麼就按照第一個人的方案分錢。如果有人不同意,那麼兩個人都拿不到錢。

最後通牒遊戲常被用來測試我們對公平的意識。它能顯示出你是否期待五五均分,或者你是否接受每個人在遊戲中謀求自己的利益。有趣的是,所有的負面情緒都會導致第二個人拒絕方案,這說明負面情緒會提高我們的公平意識,讓我們覺得有必要讓每個人都得到平等對待。

如果把遊戲規則顛倒,我們就會發現也不會發生酸葡萄心理。「獨裁者遊戲」與最後通牒遊戲一樣,唯一的區別是第二個人沒有任何發言權——他只能接受第一個人放棄的那部分錢。結果發現,較快樂的人留給自己的錢較多,而悲傷的人自私心理也少很多。

「當人的情緒有些低落時,他們會更加關注外部社會規則和期待,所以他們會以更加公平、公正的方式對待他人。」 福加斯說。

當樂觀的新聞報道出現時,幾周之後經濟表現常常較差

在一些情況下,快樂會帶來嚴重的風險。它與擁抱荷爾蒙、催產素有關,而一些研究表明這會降低我們識別威脅的能力。在史前時代,我們的祖先可能因為快樂而容易受到食肉動物的攻擊。在現代生活中,它會導致人在疏忽之下酗酒、暴飲暴食和進行不安全的性行為。

「快樂就好像是安全的速記符號,它告訴我們沒必要太關注環境。」 福加斯說。持續籠罩在快樂情緒下的人會錯失重要的提醒。他們過多依賴現有的知識——容易在判斷時犯嚴重的錯誤。

福加斯和來自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的同事在實驗室裏給志願者播放電影,讓他們產生快樂或悲傷的情緒。然後福加斯請他們判斷城市傳說的真實性,比如電線導致白血病或中央情報局謀殺了肯尼迪總統。快樂情緒下的人不太會抱以懷疑態度,很容易上當受騙。

然後,福加斯用一個第一視角射擊遊戲來測試愉快的心情會不會導致人依賴刻板印象。正如他預期的那樣,心情愉悅的人更有可能瞄凖纏著頭巾的目標。

在所有的積極情緒中,對未來的樂觀可能會產生最諷刺的效果。對未來的積極的幻想和快樂的情緒一樣,可能會讓人失去動力。「人們感到所有事都完成了,他們放鬆下來,不再投入必要的精力去實現這些積極的幻想和白日夢,」紐約大學的加布裏埃萊·厄廷根(Gabriele Oettingen)說。

比如,幻想工作獲得成功的畢業生最終的收入較少。幻想康復的病人恢復速度較慢。厄廷根做的多項研究表明,你越是幻想,夢想成真的可能性越小。「人們說,『有了夢想,你就會實現夢想』——但是這存在很大的問題。」她說。樂觀的想法可能會讓肥胖者推遲減肥,讓吸煙者放棄戒煙的計劃。
防禦性悲觀主義

厄廷根認為最讓人擔憂的是社會層面的風險。她比較了《今日美國》(USA Today)上的報道和一周或一個月以後的經濟表現。她發現報道內容越是樂觀,經濟表現就越差。此後,她又研究了總統就職演講,併發現樂觀的演說預示著總統任期內的就業率和國內生產總值會偏低。

如果把這些讓人擔憂的發現與樂觀主義的偏見——相信你的事情不太可能出問題的傾向——結合起來,那你就是在自找麻煩了。你可能需要考慮扔掉玫瑰色眼鏡,換上半杯水的看待問題的方式。「防禦性悲觀主義」涉及墨菲定律,即宇宙中可能出錯的事情都會出錯。作最壞的打算,當壞事發生時,你就已經凖備好了。

它的運作方式是這樣的。比如說你要在公司作一次演講。你需要做的就是想像最糟糕的結果——上台時被絆倒,忘帶裝有演示文稿的記憶棒,電腦出現問題,提問難以回答(真正的悲觀主義者可以想到比這些多得多的問題)——然後牢牢記住這些情況。接著,你需要想一些解決方案。

馬薩諸塞州衛斯理學院(Wellesley College)的心理學家朱莉·諾勒姆(Julie Norem)是一個專家級的悲觀主義者。「我稍微有點笨手笨腳,特別是在我焦慮的時候,所以我一定會穿上低跟鞋。我會提早到場,檢查舞台,確保地上沒有線或其他會讓我絆倒的東西。

我的演示文稿會有幾個備份:在必要的情況下,我也可以脫稿演講,我會把講稿用電子郵件發給組織者,拷一份到U盤上帶著,再帶上自己的筆記本電腦……」她說。人們現在常說,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

所以,下次再有人勸你「開心起來」——不妨告訴他們你正在提高自己的公平意識,減少失業率,拯救世界經濟。你將是會笑到最後的一個——即使你發出的是一種厭世、憤世嫉俗的冷笑。

請訪問 BBC Future 閱讀 英文原文

耶30:17 耶和華說、我必使你痊愈、醫好你的傷痕

耶30:17 耶和華說、我必使你痊愈、醫好你的傷痕

箴言18:13未曾聽完先回答的、便是他的愚昧、和羞辱。

箴言18:13未曾聽完先回答的、便是他的愚昧、和羞辱。

耶31:13我要使他們的悲哀變為歡喜、並要安慰他們、使他們的愁煩轉為快樂。

耶31:13我要使他們的悲哀變為歡喜、並要安慰他們、使他們的愁煩轉為快樂。

學會放下,即是菩提


紐約時報
學會放下,即是菩提
生活CARL RICHARDS2016年8月24日


Carl Richards

我們先來講講瓊·穆特(Jon Muth)的書《禪的故事》(Zen Shorts)裡的一個故事。

兩名遊方僧人來到一個小鎮,看見一名年輕女子正等著下轎。轎子前面有雨水留下的水坑,她跨過去肯定會弄髒絲綢裙子。她站在那裡,看起來非常惱火,很不耐煩的樣子。她在訓斥自己的侍從。他們手裡拿著她的包裹,沒地方放,無法幫她跨過水坑。

年輕僧人看見了那名女子,什麼也沒說,徑直走開了。年長僧人則馬上把她背起來,跨過水坑後把她放下。她沒有說謝謝,把他推開就走了。

這兩個僧侶繼續趕路,年輕的那位悶悶不樂,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幾個小時後,他忍不住說道:「那個女的真是又自私又無禮,你背著她跨過水坑,她連句謝謝都不說!」

「我幾個小時前就把那個女人放下了,」年長僧人回答道。「你為什麼還放不下呢?」

把本該放下的事存在心頭,真的會讓人付出代價。那些代價可能是生氣、沮喪、憤怒,甚至是更糟糕的感覺。問題是,你真的負擔得起不斷付出的代價嗎?

我們越快學會放下情緒負擔,就能給更美好的事物留出更多空間。我說的是所有的情緒負擔,包括因為早上有個傢伙開車加塞而讓你耿耿於懷,或者因為20年前的一件事而始終拒絕原諒一位老友。

我們的帶寬只有那麼寬。我們只有這麼多時間。我們只有這麼多精力。我們真的想把經濟上或其他方面的寶貴資源投入到一件只會帶來痛苦的事情上嗎?

我的問題是:「這一週你能放下哪件事?」

挑一件吧。跟配偶的一次爭吵,一名政客說的話,你的隊輸掉的一場重要比賽。把它挑出來,放下,然後暫停。就暫停一會兒,享受一下不再承受那個負擔、不再付出代價的感覺。

然後,把省下的東西投入到更有益的事情上。如果你省下的是時間,那就去散個步。如果你是獲得了平靜,那就深呼吸五下。如果你決定支付那張愚蠢的交通罰單而不是讓它留在你的書桌上累積滯納金,那麼把省下的錢花到讓你快樂的東西上吧。

陪孩子玩。打個盹兒。做一些讓你獲得與釋懷前相反感受的事情。我可以向你保證,這是你永遠不會後悔的一項投入。

做完這些事情後,麻煩給我發一封電子郵件。如果你願意分享,我很想知道你決定對什麼釋懷。請發郵件至hello@beingcarl.com。上週我收到的郵件很有意思,我期待讀到更多郵件。

卡爾·理乍得(Carl Richards)是一名金融顧問,著有《行為差距》(The Behavior Gap)和《一頁搞定財務計劃》(The One-Page Financial Plan)。他的塗鴉和相關文章每週進行刊登。

他們不玩寶可夢 他們在實現人生真正的夢

蔡育豪


這群孩子在今晚不玩寶可夢,他們在實現自己的夢想。

台東市濱海公園沙灘今晚 有30位國高中生,臉上映著不是手機螢幕反射的光亮,而是營火升起的光熱,他們不是在玩時下流行的寶可夢捉怪,而是在實現一個夢想,捉住自己人生的未來。

這是台東在地劇團「台東劇團」承辦台東縣藝文中心活化劇場營運計畫五天五夜兒童劇場營,其中一項重要的「海邊劇場 我的儀式」活動體驗。台東劇團企畫經理陳栩奕表示,五天的兒童劇場營課程中,讓學員體驗學習在劇場,不會只是一個人,劇場需要燈光、音響、前台、票務、演員、編導等各司其位的夥伴,大家一起齊心努力合作,在幕起幕落中才能完成一齣好的劇作演出。

五天四夜的劇場營完全集中住宿、行動,課程包含<身體覺察與 劇場空間探索>、<劇場藝術導論>、<藝文中心導覽暨劇場舞臺燈光音響實務>、<環境互動及角色創造練習演出>、<海邊劇場 我的儀式>與最後的排練與演出呈現。


劇場營不僅有理論,也有實務課程,讓學員接觸舞台燈光的操控。

陳栩奕表示,我們每個人心中 都有住著一位「小孩」,劇場洗禮讓我們看見每個人心中的大小孩,聽見你內在的聲音、看見你體內的靈魂 ,挖掘你的表演慾望,開啟你的生命潛能 。這五天不只是學表演、談理論,而是為生命認真投入,感受每一次的呼吸與汗水滴落的瞬間,並在團體生活中,學習合作的重要性,建立與同儕之間的友好關係。

「學員來自不同的家庭、學校,個性與年齡也都有差異,報到的第一天,彼此生疏、甚至意見不同而口角,但在這個營隊課程中,我們讓學員們重新歸零,把心裡的話說出來,表達出當下的心態。我們讓學員們不止是學表演,而是在生命中體驗一個重要的成長,二天下來,他們已經會凝聚共識、放下個人成見。」陳栩奕說,營隊所有的事務,都要由學員親自動手去完成,甚至搬桌子吃飯、收拾、清潔都要自己來,這不是救國團式的歡樂營隊。


18歲的吳艾庭立志想當導演,她在劇場營把自己的心放開。

參加營隊的台東高商三年級學生吳艾庭表示,自己從小就喜歡表演,在這幾天的課程中,透過表演可以做很多生活中不敢做的事,例如演壞人、或是大吼大叫,而且把自己的肢體與肌肉延展到最大極限,超出自己的預期,「我希望未來可以當導演」!

台東劇團從1986年創團至今,持續在台東為藝術扎根,努力不懈的推廣藝術教育,期望讓在地人對於戲劇有熱忱、接觸到表演藝術領域的課程及表演活動。

為什麼要去台灣

劉克襄

網路不時有許多批評台灣的文章,還列舉諸多實例,或者以其他國家的完善社會福利政策和公共建設做為借鏡。有些報導頗為中肯,透過這些對照,確實可讓我們深自反省,針對一些缺失加以改進。
只是站在觀光旅遊的位置,或者從一個美好家園的角度審視,我也想條列一些台灣的優點,廣泛地向國際宣揚。歡迎外國人前來旅遊時,看到一個獨特大島的內涵。尤其是在陸客大量縮減,觀光面臨陣痛轉型期,我們更宜集思廣義。南下也好,或者走出真正的樂活之風,都該有一明確實踐的目標。
台灣並非自然資源豐富,或者古文明歷史悠久的國度,但地理位置和歷史的變遷,讓自己形成各種文化交流的平台。很少大島像它這樣機警、自覺,充滿憂患意識,隨時努力展現生活質地的美好,或者繼續摸索新的可能。只是它不容易舉出代表性的風俗事物,像其他國度擁有強烈的固定形象,諸如韓日那麼鮮明。

找出優點建立品牌

但這事不容拖延,多麼期待台灣能以觀光旅遊立足得更好,走出成熟友善環境的無煙囟產業。因而謹依個人旅遊經驗,列出20大優點,歡迎讀者也幫忙提供其他條件,大家一起匯整,好讓台灣有一固定品牌。這一集體的共識,日後或可提供給相關單位整合,做為對外宣傳的方向,吸引外人前來台灣旅居和投資。
我心目中的美麗台灣,初步整理內容如下:
1、體驗真正中華文化精髓的地方;2、南島文化和聚落依舊保持完整;3、可以快速接近自然郊野環境;4、地方物產風物充滿多樣性;5、鐵公路交通便捷,票價便宜;6、富有同情心,容易搭到便車;7、休閒咖啡飲品店到處可見;8、各種購物方便,服務良好;9、多樣旅社、民宿可供選擇;10、24小時便利商店到處皆有;11、廁所不難找,還算普遍乾淨;12、各地小吃餐飲物廉價美;13、著名景點,多樣旅社民宿可供選擇;14、治安良好,警民互動緊密;15、搭車排隊遵守秩序,懂得讓座;16、路不拾遺,道德心強;17、自然環保意識高,懂得垃圾分類;18、醫療設備完善,就醫方便;19、各地都有獨特的生態文化旅遊;20、公共場所無障礙空間設立普遍。

盼成有機觀光大島

我多半考量的是獨特性、持續性和未來性。當然,我們不只這些表述的優點,應該可以列出更多,讓人一看到隨即聯想台灣。世界有很多大島,但這一座北緯23.5度的委實有其魅力,結合熱帶和溫帶的風情,混搭大陸和海島文化的生活風貌。容我如此溺愛自己的家園,更希望它成為有機的觀光大島。
關於台灣,你還有想到其他,我未列進的優點嗎?

全天下沒有不好的觀眾,只有不好的演出。

全天下沒有不好的觀眾,只有不好的演出。
雲門舞集創辦人 林懷民

8/24/2016

細節可以讓東西從好變到完美。

細節可以讓東西從好變到完美。
旅美服裝設計師 吳季剛

快樂和開心在生活裡非常容易體現,就是從生活的小細節做起。

快樂和開心在生活裡非常容易體現,就是從生活的小細節做起。
《天地有大美》作者蔣勳

失敗者活在過去,勝利者從過去學習,並享受當下的工作以得到更好的未來。 Losers live in the past. Winners learn from the past and enjoy working in the present toward the future.

失敗者活在過去,勝利者從過去學習,並享受當下的工作以得到更好的未來。 Losers live in the past. Winners learn from the past and enjoy working in the present toward the future.
美國作家 丹尼斯魏特利 Denis Waitley

8/20/2016

堅忍是其他美德的守護者和支持者。Fortitude is the guard and support of the other virtues.

堅忍是其他美德的守護者和支持者。Fortitude is the guard and support of the other virtues.
英國哲學家 洛克 John Locke

場邊不是你想過日子的地方,這世界需要你在舞台中央。“The sidelines are not where you want to live your life. The world needs you in the arena.”

“The sidelines are not where you want to live your life. The world needs you in the arena.”
– Tim Cook, Apple CEO
「場邊不是你想過日子的地方,這世界需要你在舞台中央。」– 提姆·庫克 (蘋果執行長)
提姆·庫克 (1960- ) 為現任蘋果公司執行長,他於 1998 年加入蘋果,擔任營運部門總裁,接著升任營運長,在賈伯斯離職後繼任執行長,在此之前他曾在 IBM 及康柏電腦 (Compaq)。

你的成功不是取決於你的性別或族群,它僅取決在你夢想的規模,以及為達成所做的努力。“Your success will not be determined by your gender or your ethnicity, but only on the scope of your dreams and your hard work to achieve them.”

“Your success will not be determined by your gender or your ethnicity, but only on the scope of your dreams and your hard work to achieve them.”
– Zaha Hadid, Architect
「你的成功不是取決於你的性別或族群,它僅取決在你夢想的規模,以及為達成所做的努力。」– 札哈·哈蒂 (建築師)
札哈·哈蒂 (1950-2016) 出生伊拉克,後來定居英國,是首位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的女性建築師,她的設計前衛、常融入具未來感的曲線,帶來強烈視覺效果,知名作品有倫敦水上運動中心、西班牙薩拉戈薩橋及廣州大劇院等。

我從來就不會滿足現狀,我不斷開創新想法,不管是在商界或慈善事業。“I’ve never been one who enjoys maintaining the status quo. I’m always pushing for new ideas, whether it’s in business or philanthropy.”

“I’ve never been one who enjoys maintaining the status quo. I’m always pushing for new ideas, whether it’s in business or philanthropy.”
– Eli Broad, Entrepreneur
「我從來就不會滿足現狀,我不斷開創新想法,不管是在商界或慈善事業。」- 伊萊·博德 (企業家)
伊萊·博德 (1933- ) 是美國企業家及慈善家,創立了建設公司 KB Home 及金融保險公司 SunAmerica。

沒有想像力的躍進、或夢想,就沒有其它可能給人的興奮。夢想終究也是計劃的一種形式。“Without leaps of imagination, or dreaming, we lose the excitement of possibilities. Dreaming, after all, is a form of planning.”

“Without leaps of imagination, or dreaming, we lose the excitement of possibilities. Dreaming, after all, is a form of planning.”
– Gloria Steinem, Feminist
「沒有想像力的躍進、或夢想,就沒有其它可能給人的興奮。夢想終究也是計劃的一種形式。」– 葛羅莉亞·斯坦能 (女權主義者)
葛羅莉亞·斯坦能 (1934- ) 是美國記者及女權主義者,被視為 60-70 年代婦女解放運動的代表人物,她是 Ms. 雜誌的創辦人,所成立的「婦女媒體中心」致力於擴大女性在媒體的聲音。

通常成功者與失敗者的不同,不是前者擁有較好的能力或想法,而是敢於測試自己的想法,冒計算過的險 – 並且行動。“Ofte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successful person and a failure is not one has better abilities or ideas, but the courage that one has to bet on one’s ideas, to take a calculated risk – and to act.”

“Ofte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successful person and a failure is not one has better abilities or ideas, but the courage that one has to bet on one’s ideas, to take a calculated risk – and to act.”
– Maxwell Maltz, Cosmetic Surgeon
「通常成功者與失敗者的不同,不是前者擁有較好的能力或想法,而是敢於測試自己的想法,冒計算過的險 – 並且行動。」– 麥斯威爾‧瑪爾茲 (整形外科醫師)
麥斯威爾‧瑪爾茲 (1899-1975) 為美國整形外科醫師,著有 Psycho-Cybernetics (心理傳導),他在書中列出如何改進自我形象,進而獲得成功快樂的人生,此書影響美國許多心靈成長作者,也被視為個人成長書籍的先驅。

每一個你閃躲的困難,將來都會如鬼魂般打擾你的安寧。“Every difficulty slurred over will be a ghost to disturb your repose later on.”

“Every difficulty slurred over will be a ghost to disturb your repose later on.”
– Rabindranath Tagore, Philosopher
「每一個你閃躲的困難,將來都會如鬼魂般打擾你的安寧。」– 泰戈爾 (哲學家)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 (1861-1941) 是印度詩人及哲學家,其創作橫跨詩歌、小說、戲劇等不同領域,1913 年他以自譯的英文版《吉檀迦利》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

耐心是苦澀的樹,但它會長出甜美的果實。“Patience is a bitter plant that produces sweet fruit.”

“Patience is a bitter plant that produces sweet fruit.”
– Charles Swindoll, Pastor
「耐心是苦澀的樹,但它會長出甜美的果實。」– 查爾斯‧史溫道爾 (牧師)
查爾斯‧史溫道爾 (1934- ) 是基督教牧師、作者、及教育家,他成立了 Insight for Living (生活的領悟) 廣播電台,以 15 種語言在全世界超過 2,000 個電台廣播。

只是從書中獲得的智慧不算是智慧。“Wisdom is not wisdom when it is derived from books alone.”

“Wisdom is not wisdom when it is derived from books alone.”
– Horace, Poet
「只是從書中獲得的智慧不算是智慧。」– 賀拉斯 (詩人)
賀拉斯 (65 BC – 8 BC) 是古羅馬著名的詩人、評論家及翻譯家,以用詞優美多變且精準著稱,代表作有《詩藝》,講述詩歌的作用、藝術與生活的關係、文藝對教育的作用。

只有那些沒行動的人不會犯錯。“It’s only those who do nothing that make no mistakes.”

“It’s only those who do nothing that make no mistakes.”
– Joseph Conrad, Novelist
「只有那些沒行動的人不會犯錯。」– 約瑟夫·康拉德 (小說家)
約瑟夫·康拉德 (1857-1924) 是生於波蘭的英國小說家,為少數以非母語寫作英文而成名的作家之一,他年輕時是船員,37 歲才改行寫作,將航海冒險經驗化為文學,主要作品包括《黑暗之心》、《吉姆爺》、《密探》等。

花時間仔細考慮,但是當行動的時刻來臨,停止思考直接去做。“Take time to deliberate, but when the time for action has arrived, stop thinking and go in.”

“Take time to deliberate, but when the time for action has arrived, stop thinking and go in.”
– Napoleon Hill, Motivational Writer
「花時間仔細考慮,但是當行動的時刻來臨,停止思考直接去做。」– 拿破崙‧希爾 (作家)
拿破崙‧希爾 (1883-1970) 曾擔任過美國小羅斯福總統的顧問,他的著名代表作 Think and Grow Rich (思考致富)。

計劃及策略的制定,應以簡單及常理為依歸。“Simplicity and common sense should characterize planning and strategic direction.”

“Simplicity and common sense should characterize planning and strategic direction.”
– Ingvar Kamprad, Entrepreneur
「計劃及策略的制定,應以簡單及常理為依歸。」– 英瓦爾‧坎普拉德 (企業家)
英瓦爾‧坎普拉德(1926- ) 是連鎖家具店宜家(IKEA)公司的創辦人,他以賣手錶和長襪起家,曾多年蟬聯瑞典首富,但他崇尚節儉,被譽為「瑞典最勤奮、最節約的人」。

勇敢相信你的知識及經驗,如果你的結論出自於事實分析,且你的判斷是合理的,依此展開行動 – 即便他人可能猶疑或意見不同。“Have the courage of your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If you have formed a conclusion from the facts and if you know your judgment is sound, act on it – even though others may hesitate or differ.”

“Have the courage of your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If you have formed a conclusion from the facts and if you know your judgment is sound, act on it – even though others may hesitate or differ.”
– Benjamin Graham, Investor
「勇敢相信你的知識及經驗,如果你的結論出自於事實分析,且你的判斷是合理的,依此展開行動 – 即便他人可能猶疑或意見不同。」– 班傑明.葛拉漢 (投資家)
班傑明.葛拉漢 (1894-1976) 是美國經濟學家、股神巴菲特的啟蒙導師,為譽為「價值投資」之父,所著的《證券分析》及《智慧型股票投資人》仍持續影響普世的價值投資概念。

8/18/2016

永遠赤子之心的黃春明

【冷眼看繽紛人生】
張大魯



去年宜蘭的紅磚屋「被打烊」後,有一陣子沒看見屋主台灣文學國寶黃春明。

今年紅磚屋重新營運,黃春明先生卻沒出現.....

八月初,文化部一場記者會,黃春明先生出席,大家才鬆了口氣。黃春明說,端午節那天跌倒,腦袋受傷,現在終於恢復。他那天精神很好,有說有笑的,還預告九月初會有新作品在聯合報發表。此時有位自由時報的記者「撒奶」說,下次也可以讓自由時報先刊登啦。結果黃春明說:「聯合報是我的娘家啦」。

他就是一位這麼直接的人,會直接脫掉上衣要跟鬧場的人打架。

幾年前,在紅磚屋內,只有二位小朋友在場,原本說故事的大哥哥可能沒預期到這樣冷清的場子,故事說起來就是沒勁。黃春明直接跳下來說:「我來講」!

二位小朋友坐在黃春明的前面,聽一位阿公說著古早古早以前的故事......

台灣人又在中元普渡了

李筱峰

想起一九二一年蔣渭水結合知識青年與社會菁英,為台灣社會探病投藥,成立「台灣文化協會」,致力於文化啟蒙運動。破除迷信是其重要的工作。蔣渭水在其著名的〈臨床講義〉中,為「患者」台灣診斷出的「現症」包括「風俗醜陋,迷信深固,頑迷不悟…」

一九二七年文化協會分裂,左翼的「新文協」走社會主義路線,不崇尚鬼神自不待言;而老幹部蔣渭水、林獻堂另組「台灣民眾黨」,除從事政治運動外,也繼續「打倒迷信、打倒惡習」。蔣渭水在《台灣民報》中,呼籲破除「燒金紙、祈安建醮、補運謝神」等惡習。

在破除迷信的運動中,要以一九二九年起連續三年在台南市掀起的「反對中元普渡」運動最為著名,那是由當時屬於「台灣民眾黨台南支部」的外圍組織「赤崁勞動青年會」(多為原台灣文化協會成員)所發起的。他們舉辦群眾演講,印行《反普特刊》,呼籲「絕對地反對普渡,打倒一切的迷信」。

當年主導這場「反普運動」的證峰法師林秋梧,慨乎指出:「我們台灣同胞中許多是繼承這個(中國)『南人尚鬼』的遺傳性,每年到了舊曆七月就花費巨款的錢財,虛擲了許多寶貴的時間,用著莫大的犧牲,說什麼要體佛的教旨大發慈悲濟渡陰間一切無所寄託的餓鬼,孝敬『好兄弟仔』。且自以為自己也是個熱心虔敬的佛教徒。這種的態度真是可笑又可憐得很了。」

法號「證峰」的林秋梧,是一九二○年代參與社會運動、提倡宗教改革、致力破除迷信極為用力的宗教家兼社運家,林秋梧對於「雞母屎半烏白—大似台灣佛教徒之雜信」淋漓痛陳:

「人家說城隍爺靈感,他便追從人家去夯枷畫面,跟在神轎後行遍市街,浪費許多金錢、時間;聽說媽祖就拜媽祖,聽說大道公就拜大道公,聽說有應公、土地公、松樹公、石頭公,他便去拜有應公、土地公、石頭公。明明是多神主義的道教信者,而他偏要冒名為佛教徒。佛教說不得占相吉凶(見『遺教經』),而他卻竟然連造廁池也要擇日卜卦。佛教禁止咒術仙藥(同前),而自稱佛教徒的,卻慣燒符唸咒,說可醫人疾病。他們一班中有什麼柴先、鐵先、狗先、厚仔先、不黨先等等的稱呼者,正是證明著其背教的行為。」

八、九十年前蔣渭水、林秋梧他們所致力的破除迷信,至今成效如何?除宗教信仰內容我們應予尊重外,從宗教儀式的層面檢討,問題之嚴重,恐非當年蔣渭水、林秋梧們所能想像。僅以焚燒紙錢一項來看,現在台灣每年大約燒掉廿八萬噸紙錢,浪費新台幣約一百三十億元,至於破壞環境、浪費資源、為害國民健康,更不待言。蔣渭水、林秋梧們若在天有知,能不唏噓浩嘆?

(作者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

勇於犯錯,勇於作夢。深刻的意義常存在於幼稚的遊戲裡。 Dare to err and to dream. Deep meaning often lies in childish plays.

勇於犯錯,勇於作夢。深刻的意義常存在於幼稚的遊戲裡。 Dare to err and to dream. Deep meaning often lies in childish plays.
德國詩人 席勒 Friedrich Schiller

8/16/2016

正義就是所有道德責任的總和。 Justice is the sum of all moral duty.

正義就是所有道德責任的總和。 Justice is the sum of all moral duty.
英國哲學家 哥德溫 William Godwin

逆境可引出一個人的才能,而才能在富足的環境只是潛伏著。Adversity has the effect of eliciting talents,which in prosperous circumstances would have lain dormant.

逆境可引出一個人的才能,而才能在富足的環境只是潛伏著。Adversity has the effect of eliciting talents,which in prosperous circumstances would have lain dormant.
古羅馬詩人 賀拉斯 Horace

8/12/2016

小資女孩遊倫敦

喬偉達今天要和大家分享她的經驗。



國宴廳躺著聽語音導覽、欣賞魯本斯天花板巨畫,人生一大享受。


緊臨Camden Lock古董創意市集的運河,是倫敦的祕密角落。


搭倫敦眼,用鳥的視野重新認識倫敦。


週六波若市集充滿生鮮食材、起士、印度香料及各式熟食色香味。

〈旅遊緣起〉完成未遊之憾

數年前旅遊巴黎時,在塞納河畔散步、文人咖啡館喝咖啡、古董市集尋寶的記憶美好深刻,但當時錯過了交通方便,可巴黎、倫敦英法雙城遊的機會,自此,倫敦就一直在等待的旅遊名單上了。

對同樣很時尚的藝文之都倫敦,懷抱浪漫想像,夢想在泰晤士河畔散步、吹風、和慢跑的倫敦人錯身而過;想要在據說最熱愛古董、走進小鎮第一個遇到的店通常是古董小店的英國首都尋寶;想要置身在如電影《金牌特務》男主角柯林佛斯,或是休葛蘭式英國紳士英國腔氛圍中;而且,倫敦是我最愛的歌手愛黛兒的英國故鄉首都,種種原因,怎能不去朝聖呢?
〈開始計劃〉小氣預算旅行5Tips

倫敦以高物價著稱,入住倫敦,小旅社一晚新台幣4,000多元,WiFi要收費,幾片土司、起士、蛋、果醬,號稱價值7英磅早餐。入境時,海關人員得知我們20天帶1,700英磅,一臉不可置信表情,但,小氣預算旅行,我們做到啦!

人們友善但物價高貴的倫敦,可以免費或花少錢體驗豐富藝文及綠意生活,小資女貧窮旅行但心靈很豐足!以下是我們此行的法寶。

◆London pass 3日券:含倫敦經典景點及玩樂,如:在國宴廳躺著看荷蘭藝術三傑之一畫家魯本斯唯一的天花板畫作,遊泰晤士河、參加結合歷史與恐怖的倫敦橋鬼屋體驗,甚至是到近郊溫莎堡含火車費用,時間安排得當絕對超值!

◆Travel Card 7日券:倫敦地鐵及公車網絡發達,主要景點皆在1~2區,若在倫敦5天以上,建議買1~2區的Travel Card 7日券,無限次上下地鐵及巴士。若天數較少,可購買Oyster card(牡礪卡)加值(餘額10英磅內可退費),搭公車不分區段單趟皆1.5英磅,當日無限上下最多扣3趟4.5英磅。

◆兩人同行省很大:英國國鐵車票有 two together優惠,建議在台灣預購火車票時可先勾選此優惠購票(可節省1/3車資)。抵達倫敦後,再至火車站辦理two together railcard(30英磅),做為查票憑證之用。另也有3人同行優惠方案。憑有國鐵符號的火車票或Travel Card紙卡,在車站拿2for1宣傳手冊填表,倫敦(如倫敦眼、聖保羅教堂)及其他小鎮不少景點,還可享2人同行1人免費優惠。

◆住宿Airbnb有廚房的公寓:倫敦一份麥當勞套餐要價8、9英磅,用餐費用高昂。入住附廚房公寓,在平價超市買生鮮食材料理或半成品熟食,DIY省錢又健康。

◆平價超市好朋友:包括Sainsbury’s、WHSmith等平價超市是旅人的好朋友,天天有meal deal優惠組合,3英磅吃一餐(主食三明治或冷盤沙拉+零食+飲料)。若是MORRISONS超級市場有deli熟食,印度料理沙拉2、30種菜色可自由搭配裝盒,中盒3磅(含飲料、餅乾),CP值第一,吃得揪感心。另外,折扣商店Poundland、Poundworld可買眾多均一價1英磅的零食。Leon、Greggs也是平價速食店。
〈行程特色〉豐美藝文及綠意生活

◆整個倫敦就是大公園

倫敦有8座皇家公園,每座都像森林、大草原,有大湖或祕境步道。當個偽倫敦人,學英國詩人華滋華斯在湖畔散步、看雁鴨鳥生活、草地野餐,夏日9點才日落的倫敦綠生活很是療癒。皇家公園各有特色,我最愛的是較偏遠、需收費的裘園,爬上樹冠走廊(treetop)被大樹環抱,親近樹冠層、吹風聽鳥兒唱歌,還有充滿維多利亞時代氣質、19世紀至今的挑高熱帶溫室,可惜水晶宮整修中,2018年才會重新開放。

◆倫敦也是博物館城

除了朝聖大英博物館,不少博物館、美術館也是免費(自由樂捐),如:國家藝廊看梵谷名畫〈向日葵〉,Tate Britain看英國畫家透納結合歷史或傳說的風景畫。我喜愛把V & A當作倫敦最好的古董市集逛遊,古老鐵雕窗花、鐵鑰匙機關,還有中古世紀文藝復興時代的豪宅裝飾、宗教信仰與生活器具結合的生活藝術。而自然科學史博物館新哥德式主建築內,遇見電動大恐龍,也很有意思。

另外,算準時間順道參加免費導覽,從在地人的觀點豐富藝文小旅行,如:參加莎士比亞環球劇院免費導覽,沒看戲也能參觀戲院,了解莎士比亞時代庶民如何看戲;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導覽(需收費),聆聽女皇入包廂的禮儀、捐錢大亨把包廂當自家客廳妝點等幕後花絮等,實在太有趣了!而在地人帶路的免費(自由樂捐)導覽行程,如藝術家帶路的塗鴉藝術之旅,發現很波西米亞味道的東區藝術村,讓人驚豔!

◆小錢看戲大感動

戲散場了,走出牛津街劇院街時,充分感受到倫敦豐足精神食糧的藝文夜生活魅力。預先在Timeout、Lastminute等網站訂票,我們以18英磅欣賞經典小說改編、倍受推崇的舞台劇《深夜小狗神祕習題》,感受融合說書人、舞蹈走位、機關道具的現代小劇場魅力。

莎士比亞環球劇院更保有莎翁時代傳統,可買站票(5英磅)看戲,找個有靠背的角落、或是貼在舞台邊看莎翁經典戲劇,戶外劇場隨著天色漸暗晚風徐徐、海鷗飛翔,看戲的人們也像是臨演和演員互動,臨場感十足,體驗莎翁年代庶民看戲氛圍!今年適逢莎士比亞逝世400週年,不少劇院都推出莎翁劇,如Almeida戲院繼大明星雷夫范恩斯主演的《理查三世》後,2017年2月起,飾演福爾摩斯死對頭Moriarty的Andrew Scott也將在此演出哈姆雷特。此外,中場休息時劇院賣冰淇淋和冰棒,學倫敦人在劇院看戲吃冰棒,真是輕鬆有趣的美好體驗呢。

◆倫敦橋鬼屋體驗

「恐怖哦~」倫敦橋鬼屋體驗結合娛樂和歷史,完全是我們的菜!這娛樂從19世紀就開始了!等待入場時,一臉血漬的女孩數著人頭,好戲要登場了──神經質的庖廚女孩,一雙鬼靈精怪大眼,說著以前在倫敦橋上掛死刑犯人頭示警,如何刨解、拉出長長內臟、煙燻保存人頭……。另一位像吸血鬼的黑眼線帥哥,告訴大家倫敦橋是神父蓋的,1666年倫敦大火燒毀了一切;另一個場景,酒保細說開膛手傑克找阻街女孩下手,一刀畫下去取出肝臟的故事。恐怖鬼屋娛樂效果十足,在驚聲尖叫中認識倫敦暗黑歷史,新鮮刺激!

◆經濟實惠伴手禮

平價服飾連鎖店Primark,有Pri-armarni之稱,衣服5英磅、帆布鞋3英磅,比市場還熱鬧,只要看人潮就知道買到賺到。買英國紀念品,茶包最便宜且具特色,如TWININGS(唐寧茶)、TAYLORS(泰勒茶) 、FORTNUM & MASON(女王茶)。
〈旅人精算機〉

此趟英國行共20天,以下僅列出居住倫敦12天的費用

1. 長榮航空來回機票(曼谷轉機)/新台幣30,000元

2. 倫敦Airbnb分租公寓(11天)/2人共新台幣30,000元

3. Travel Card 7日券及Oyster card 4日/ 64英磅

4.London Pass 3日券/87英磅

5.餐飲(11天)/每人165英磅

6.2for1景點費用/每人20英磅

◆ 每人約花費新台幣59,112元(以1英磅換新台幣42元計)
〈遊後感想〉轉角即文化的精采城市

倫敦,這座自信的城市,有點像西方日本,沒有巴黎的浪漫,帶著點潔癖或嚴謹性格,但同樣是一座轉角就是文化風景的藝文歷史城,隨處踢到一塊石頭都有可能是歷史啊!

這座城市夠精采,可定點居遊而不需經常移動,我們會懷念倫敦轉角就是城市綠洲公園,也會懷念夏日太陽公公8點多才下山,種種豐富精采的夜生活。下回,再到莎士比亞環型劇院以5英磅站票看莎翁劇,劇院街牛津街的《悲慘世界》閃爍霓虹燈,應該也會呼喚著我們!
〈旅遊資訊〉

◆ 航班:可搭長榮至倫敦希斯洛機場。

◆簽證:免簽證。

◆ 時差:比台灣慢8小時、夏令時間慢7小時。

◆匯率:1英磅約換新台幣41元。

◆相關資訊洽詢:

1. BBC倫敦氣象預報:http://www.bbc.com/weather/2643743

2. 倫敦節慶活動日曆:http://www.timeout.com/london

3. 英國國鐵訂票:http://ojp.nationalrail.co.uk/

4. 2for1優惠:https://www.daysoutguide.co.uk/2for1-london

5. 倫敦地鐵及巴士交通:https://tfl.gov.uk/modes/driving/congestion-charge

6. 好用APP:London Pass、Tube Map London Underground。

建築應表達它所處的時間及地點,但嚮往永恆。 Architecture should speak of its time and place, but yearn for timelessness.

建築應表達它所處的時間及地點,但嚮往永恆。 Architecture should speak of its time and place, but yearn for timelessness.
加拿大建築師 法蘭克蓋瑞 Frank Gehry

很多人像未雕琢的鑽石,在粗糙的表面下有發光的本質。Many individuals have, like uncut diamonds, shining qualities beneath a rough exterior.

很多人像未雕琢的鑽石,在粗糙的表面下有發光的本質。Many individuals have, like uncut diamonds, shining qualities beneath a rough exterior.
古羅馬詩人 尤維納 Juvenal

生命的品質不在於功成名就,不在於光鮮亮麗,也不在於講究品味,而在於心真事實,願廣行深。

生命的品質不在於功成名就,不在於光鮮亮麗,也不在於講究品味,而在於心真事實,願廣行深。
 《商業周刊》創辦人金惟純

8/08/2016

選妻要用耳朵,而非用眼睛。 Choose a wife rather by your ear than your eye.

選妻要用耳朵,而非用眼睛。 Choose a wife rather by your ear than your eye.
英國歷史學家 富勒 Thomas Fuller

8/05/2016

Allen Chen Through the Years

從改變生活方式做起

紐約時報
從改變生活方式做起,有7成幾率可預防癌症
健康AARON E. CARROLL



Dominic Kesterton

美國人似乎非常懼怕癌症,而且有着充分的理由。跟其他那些殺死我們的東西不一樣,癌症彷彿總是從天而降。

不過,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癌症或許也可以預防。不幸的是,這一發現引發的恐懼,和它驅除的一樣多。

作為一名醫生,我遇到的很多人相信,美國人的單一最大死因——心臟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控的。畢竟,如果吃得更健康,多做運動,並停止吸煙,大多數心臟病人的情況會好轉。但一個事實被忽略了,人們無法改變誘發心臟病的許多風險因素,比如年齡、種族和家族基因。

對於癌症,人們似乎往往並不這樣看,而是認為自己無法控制它。一項於2015年1月發表在《科學》雜誌(Science)上的研究,似乎為這種觀點提供了支撐。它試圖解釋,為什麼相比之下,某些組織更容易發展出癌症。文中發現,細胞在一生當中的分裂次數與罹患癌症的風險之間存在很強的相關性。

換句話說,該研究認為,DNA複製次數越多,出問題的可能性就越大。有人據此認為,帶來癌症的主要是「壞運氣」,遠超其他一些人為可控的因素。

不幸的是,這個簡單的解釋並非該研究真正表明的東西。舉例來說,肺部細胞很少分裂,但肺癌在癌症中佔有很大的比重。胃腸道的細胞時時都在分裂,那裡生癌的幾率卻要小得多。有些癌症,比如黑色素瘤,被發現屬於受內在因素影響更大的一類癌症(也就是我們無法控制的那種);與此同時我們也清楚地知道,一些外在因素,比如陽光暴晒,是它的一大誘因。

此外,該研究更為關注的是,一類組織與另一類組織相比,生癌的相對風險有多大。而我們真正關心的是,通過改變自己的行為,我們可以在多大程度上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

發表在《自然》雜誌(Nature)上的一項更為近期的研究稱,我們能做的事其實很多。許多研究表明,環境風險因素及風險暴露會大大促進許多種癌症的發生。節食與大腸癌有關。酒精和煙草與食道癌有關。人乳頭瘤病毒(HPV)與宮頸癌有關。丙型肝炎與肝癌有關。

只要不是與世隔絕的人應該都知道,吸煙會導致肺癌,日晒過多可能會導致皮膚癌。

通過使用精密的建模技術,研究人員提出,罹患癌症的終生風險有不到30%由內在因素導致,或說「壞運氣」。其他的都屬於你可以改變的東西。

最近,在《美國醫學會期刊·腫瘤學》(JAMA Oncology)上發表的論文顯示,研究者試圖量化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如何實質性地改變罹患癌症的風險。他們找出了四個經常被指出與疾病預防有關的因素:抽煙、喝酒、肥胖和運動。

他們把在這四個方面保持健康水平的人列為「低風險」人群,然後把他們患癌症的風險與不在此列的人作比較。其中包括被追蹤和研究了很長時間的兩組人,即護士健康研究(Nurses』 Health Study)和醫藥衛生從業人員隨訪研究(Health Professionals Follow-up Study)的參與者,還參考了全美的癌症數據。

總共有將近9萬名女性和逾4.6萬名男性參與者,其中16531名女性和11731名男性屬於低風險人群。研究人員計算了每種癌症的人群歸因風險——即當初如果採取低風險行為模式,或許本可以避免患上癌症的病人的比例。

當初如果秉承健康的生活方式,大約82%的女性肺癌病人和78%的男性肺癌病人或許可以避免患上這種疾病。大約29%的女性和20%的男性或許本可以避免罹患結直腸癌。大約30%的男性和30%的女性或許本可以避免罹患胰腺癌。原本或許可以避免患上乳腺癌的病人比例要低得多,只有4%。

不過,總體而言,大約25%的女性癌症病人和大約33%的男性癌症病人或許本可以把癌症拒之門外。此外,所有死於癌症的人中,大約有一半或許本可以避免這種結局。

沒有哪項研究是完美的,該研究也不例外。這些參與者均為醫護專業人員,而且大多數都是白人,這和人口的整體結構有所不同。但與全國數據比對顯示,如果這有什麼影響的話,那就是:上述結論或許低估了通過採取健康的行為模式預防癌症的成功率。

我們在談論癌症「登月計劃」這一極有何能耗費數十億美元資金,但卻可能一無所獲的項目之際,有必要考慮一下——在許多情況下——預防不僅僅是最便宜的解決方案,而且是最有效的。

人們只要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就有可能永遠把癌症拒之門外。這樣做還有附帶的好處:可以讓其他許多領域的健康問題得到預防。對這些預防工作的投資或許沒有那麼令人振奮,但卻可能帶來更大的回報。

艾倫·E·卡羅爾(Aaron E. Carroll)是印第安納大學醫學院兒科學教授。

有什麼比薪水還重要?一份你熱愛的工作

紐約時報
經濟學觀點ROBERT H. FRANK

Carl Wiens

社會科學家一直在試圖確認哪些狀況更有可能增強人們對生活的滿意度。他們的發現為選擇職業提供了一些重要的線索:金錢是很重要,但就像經濟學家理乍得·伊斯特林(Richard Easterlin)及其他研究人員所證明的,它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並非你想像的那樣。

可以把這看作一種思維試驗。假設你必須在兩個極其相似的世界之間做出選擇,除了其中一個世界的人們收入高出許多之外,它們基本沒什麼差別。如果你在兩個世界的收入分配區間中處於同樣的位置——比如都是中等收入者——那你就有足夠的理由選擇更富裕的那個世界。畢竟,收入更高的社會多半也會有更潔凈的空氣和水,有更好的學校、噪音更小的環境、更安全的工作條件、更長的預期壽命以及其他許多明顯的益處。

不過,背景也很重要。如果你面臨的選項一個是高收入社會中的薪資相對低的人,另一個是收入接近社會頂端但實際數額比前者更低,答案就相對沒那麼明確了。

如果實際的收入差別非常小,那麼做一個更貧窮社會裡的頂層收入者可能會更讓人滿意。你的房子絕對面積會更小,但因為它比你所在社會其他大多數人的房子大,所以你更有可能認為它足夠大。

這裡不只是說,更多的金錢不能直接地帶來更多的幸福感。社會科學研究也強調把注意力放在工作形成差異的多種方式上,強調薪酬之外的其他方面的重要性。就像經濟學家們早就知道的,當工作條件更具吸引力時,比如,自主權更大,有更好的學習機會,或更安全的工作場所,職位薪資往往更低。

職業滿意度最重要的一個指標,是你對僱主的使命是否認同。假設你在衡量兩個撰寫廣告文案的工作機會:其中一個是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勸誡青少年不要吸煙的宣傳,另一個是煙草行業鼓勵吸煙的宣傳。

如果二者薪酬和其他工作條件都一樣,你會選哪個?我曾經把這個問題拋給即將進入職場的康奈爾大學(Cornell)大四學生,幾乎90%的人表示他們會選擇美國癌症協會那份工作。當我問支持煙草那份工作薪資高多少他們才會改變主意時,他們提出的薪資溢價平均高出80%。

這樣的幅度有其道理。對大多數人而言,如果他們以某種方式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或說至少沒讓世界變得更糟,每天晚上下班之時,他們感覺會更良好。

然而,單憑更多的道德滿足感不足以支付房租。如果你能在人們高度重視的一項工作上具備很強的專業技能,那你找到工作條件吸引人、薪資優厚的工作的機率可能就會更大。就像經濟學家菲利普·庫克(Philip Cook)和我曾經提出的,那些對自己所做的事極其擅長的人,會從該行業的總體收入中拿走相當大的份額,而相應地給其餘的人留下更小的一部分,在幾乎每個行業都是如此。寓意是: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

顯然,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心理學家K·安德斯·埃裡克森(K. Anders Ericsson)及其共同作者曾估計,要在某項工作上具備真正的專長,需要成千上萬小時的艱苦練習。這也是為什麼在學生向我徵詢有關如何獲得成功的建議時,我的第一反應,是問他們有沒有哪項活動讓他們徹底地着迷過。大多數人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我就會建議,他們要找的職業,應該包含和這種活動儘可能接近的事務,然後為之做準備,哪怕這職業通常不會帶來很高的金錢回報。我會告訴他們不要擔心錢的問題。

我的觀點是,成為專家非常具有挑戰性,除非熱愛那份工作本身,否則你不太可能付出必要的努力。如果是你本身就熱愛的事情,且不論是否會帶來高薪,做這件事的過程就能令人有所收穫。

研究幸福的文獻認為,最能讓人深刻地感到滿足的心理狀態之一是人們所說的「流動」。在這種狀態下,人完全沉浸在某項活動中,以至忽略了時間的流逝。若能找到一份能夠讓你經歷大量流動的工作,你將會成為全世界最幸運的人之一。此外,不管你做的是什麼工作,隨着歲月的流逝,你幾乎肯定會獲得該領域的專業技能。

那時,即便任何一個地方重視你工作的人都少之又少,你也可能發現自己的服務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這是因為,科技逐步擴大了業界翹楚在地域上所能影響到的範圍。在規模足夠大的買家群體中,即便對你的服務感興趣的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你也可能值一大筆錢。

當然,並不能保證你就會成為所選領域的佼佼者,也不能保證成為相關領域的佼佼者後,你就能找到切實可行的途徑,來擴大自己的影響範圍,以便獲得高額回報。但通過選擇專註於做自己熱愛的事,你便能享受佔據自己人生相當一部分時間的工作,這樣一來,你覺得幸福的時間就比多數人多得多了。

Robert H. Frank為康奈爾大學經濟學教授。

父母年老後你會自己照顧他們嗎?

日本經濟新聞

看到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可能會讓一些日本父母心情複雜。對於「父母年老後你會自己照顧他們嗎?」的問題,回答「是」的日本高中生只有38%。美國和韓國都在50%左右,而在中國這一比例達到了88%。日本國立青少年教育振興機構2015年針對中、美、韓、日4國進行的意識調查顯示,「照顧父母」是中日高中生意見分歧最大的一項。

中國父母和子女的關係之深,有時會達到令日本人驚嘆的地步。中國子女每天會給遠方的老家打電話,春節時在擁擠的火車上站十幾個小時只為能回到父母身邊過節。集父母期待於一身的獨生子女一代更是如此。筆者曾幾次遇見過把每月幾千元收入的一半以上都匯給父母的年輕人。雖然上述調查是針對子女進行的,但孩子也是父母的鏡子。88%這個數字反過來也反映了父母「老了以後理所應當讓兒女照顧」的想法。

不過,可以預想到的是,目前的中國年輕一代未來要面對的現實非常嚴峻。

倒金字塔家庭

「4·2·1」,這是一個形容中國家庭發展的倒金字塔模型。到2015年底為止,中國持續了30年的獨生子女政策,由4個老人、主要勞動力夫婦2人和1個孩子構成的家庭非常多。有調查顯示,上海80%的家庭都是這種模式。隨著平均壽命的延長和嬰兒潮一代的老齡化,2015年末60歲以上的人口已經超過2.2億人,且以每年1000萬人的速度增長。

員工們在「銀色98體驗店」內接受輪椅培訓

目前未滿75歲、身體尚健康的「前期老齡人口」佔70%,但是15年後,其中多數將成為「後期老齡人口」,需要照顧的人數將大量增加。倒金字塔家庭模式和「養老靠子女」的觀念持續下去的話,沉重的負擔全部壓向子女一代的情況將無法避免。

日本有輪椅、拐杖、扶手等4萬多種老人護理用品,而中國只有2000種左右。原因很簡單,因為賣不出去。中國沒有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只有一部分富裕階層才買得起護理用品。而且,在「養老靠子女」的觀念支配下,很多老人希望在家中生活,因此對於敬老院等護理設施的需求也沒那麼多。

但面對確實存在的「老齡化」現實,中國的情況正在發生巨大改變。

6月末,山東青島的一家酒店裏,匯聚了北至黑龍江哈爾濱、南至廣東深圳的地方政府官員和企業相關人士,他們的目的是參與策劃在中國銷售日本産護理用品的項目。中國政府下屬的中國電子商會、政府出資的護理用品銷售商銀色高科(北京)管理諮詢有限公司、日本菅原商社三方在4月就項目達成一致,7月開始正式啟動。

通過銀色高科開設的電商網站「銀色98」,中國全境都可以購買日本護理用品。由菅原牽頭,現在已有Moritoh、日本Angel等近10家日本企業決定供貨。銀色高科6月末在青島市內開設了可以試用護理床和其他用品的體驗店,三年後計劃增加到約200家。

哈爾濱、深圳等各地行政機關和企業強烈關注該項目的原因之一在於,老齡化浪潮迅速襲來,國內相當缺乏護理用品和服務的相關技術。

打著補貼的算盤

參與討論該項目策劃的遼寧大連市一名政府官員表示,日本企業在護理領域積累起來的技術在日本可能非常普通,但在我們看來是很了不起的創新。雖然護理用品在歐美等和日本同樣步入老齡化的地區已形成市場,但這名官員認為,和中國老人體型相近的日本産品使用起來最方便。

熱切關注日本護理用品和服務的不僅是這一個項目。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在上海、青島等地舉辦「中日老齡産業交流會」,每次都有很多想在中國銷售産品的日本企業前來,盛況非凡。因收購北海道「星野TOMAMU渡假村」而聞名于日本的上海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於6月訪問日本,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的採訪中表示,「日本今天面臨的老齡化等問題,中國逐漸也都在面臨,日本在這些問題的一些解決方式對中國是很有借鑒意義的」。似乎有意將養老産業作為下一個收購目標之一。在中國,「日本護理用品熱潮」正在各地悄然興起。

不過,除了互聯網等領域外,在中國興起消費者需求巨大的産業浪潮還是很少見的。企業高管和地方政府人員總是以政府意向為主,換言之,就是補貼如何分配的問題。
 
這次的「護理熱潮」也是如此。老齡人口正以每年1000萬人的速度增加,沒有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中國政府如果置養老問題于不顧,將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和民眾對國家的不滿。業界相關人士認為,「雖然目前政府尚未明確表示,但已經決定在不遠的將來引入和日本同樣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鉅額補貼將流入養老産業。無法否認,很多人正是打著這樣的算盤才聚集到這裡。

此外,從中也可以看出政府對「就業對策」的考量。在中日養老産業的洽談會和交流會上,來自鋼鐵、建築業等與護理無關的産業參與者很是顯眼。目前在中國,以鋼鐵、煤炭和水泥等被稱為「僵屍企業」的結構性蕭條行業為中心,企業已經無法負擔大量的就業機會。為了給這些人員提供出路,這些企業將目光投向了養老産業。但這讓人不禁心生疑慮,昨天還在高爐煉鋼的工人,突然就去當照顧老人的護工了,這一進展能否順利?

對日本的護理相關企業來説,中國的巨大市場極富魅力。但是,即使中國建立了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海外産品能否成為補貼對象等不明朗的地方還很多。從需求角度看,不難想像,會出現大量模倣日本産品的山寨品。參與銀色高科項目的日本護理用品製造商高管表示,「關於到當地生産、正式進入中國市場的問題,目前我們還不能下定決心,暫時只是著眼幾年後的市場擴大而進行準備。」

另一方面,中國人「養老靠子女」的觀念在今後可能會慢慢轉變。正面臨著照顧父母問題的50~60歲一代,在有經濟餘力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人「不想讓子女再經歷自己經歷過的辛苦」。預計中國將來的護理設施等需求將擴大。雖然還有觀念轉變、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等各種不確定因素,但中國的養老産業已經開始助跑,正要迎來真正的起飛。

日本經濟新聞 上海 小高航

台灣的IT産業正面臨嚴峻的局面,而其中半導體記憶體産業更是處於關乎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

日本經濟新聞

台灣的IT産業正面臨嚴峻的局面,而其中半導體記憶體産業更是處於關乎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台灣最大的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廠商南亞科技的業績出現惡化。該公司摸索與同行業排名全球第3的美光科技合作,但是前景充滿不確定性。一方面,在面向智慧手機等的記憶卡業務方面,雖然市場日益擴大,但台灣卻找不出真正的領軍企業。台灣記憶體産業面臨的困境恰好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受中國大陸及韓國廠商擠壓,在世界市場無法發揮自身特長的台灣IT零部件産業的現狀。

「台灣DRAM復活無望」

在7月27日召開的財報發佈會上,南亞科技的總經理李培英強調稱,用於個人電腦以外的産品比例將達到93%,表示正瞄準物聯網(IoT)推進産品構成的轉換。

不過,南亞科技的業績卻並不樂觀。2016年4~6月的合併凈利潤為3億9700萬台幣。比上年同期大幅減少91%。受需求低迷影響,産品單價下跌,該公司時隔5個季度再次陷入減益。

台灣的半導體記憶體行業隨著個人電腦産業的發展而成長壯大。從IT展會「台北國際電腦展」來看,在全球的個人電腦行業人士蜂擁而至的2000年代,台灣企業在全球的DRAM市場上佔據約2成份額。但之後,韓國企業通過壓倒性的大規模投資奪走了該市場的主導權。南亞科技的競爭對手力晶半導體(現為力晶科技)和茂德科技向代工生産和設計業務轉移。而目前南亞科技本身的市佔率僅3%。

「台灣DRAM復活無望」,台灣調查公司集邦科技的分析師吳雅婷如此表示。據她分析,DRAM主要用於個人電腦,而個人電腦市場已趨於成熟。另外 DRAM的相關專利掌握在全球大型企業手中,缺乏自主技術的台灣企業要利用相關專利則需支付高額的專利費。

南亞科技寄希望於加強與美光科技的關係。該公司2015年12月宣佈向美光科技出售其持有的合資公司華亞科技的全部股份。其中,佔出售總額66%的約315億台幣計劃用於認購美光科技的第三方配股增資的股票,對美光出資。

但美光方面的意圖並不明確。生産缺乏增長性的個人電腦用DRAM的華亞科技也持續虧損。如果將華亞科技完全子公司化,將對其本身業績構成拖累。

業內人士還感受到了來自中國廠商的影響。如果中國企業在政府的支持下收購南亞科技,業內排第3的美光科技很可能最先遭受衝擊。因此美光才先下手為強與南亞科技加強關係。另一方面,美光自己摸索與中國企業合作的傳言也不絕於耳。

圍繞半導體記憶體市場的全球重組,大型廠商的想法捉摸不定,而像南亞科技那要處於被動的企業的前景則越來越不明朗。

IT零部件「全線敗退」

台灣主要IT零部件企業2016年4~6月的決算顯示,除處理器用半導體的代工企業台灣積體電路製造(TSMC)等一部分企業外,呈現出「全線敗退」的局面。在生産及技術開發方面需要投入鉅額資金的領域,台灣企業被韓國企業甩在身後,而在門檻較低的領域,其生存空間又被大陸企業蠶食。沒能很好培育具有增長潛力業務的惡果開始顯現。

從事智慧手機用半導體的開發和設計的大型企業聯發科技8月3日發佈的財報顯示,其4~6月合併營業利潤為70億新台幣,同比增長3%。但該公司的銷售額毛利潤率則下降了10個百分點以上。與大陸的展訊通信等的價格競爭是背後的原因。

「該如何對抗紅色供應鏈?」,台灣對大陸企業的這一警惕趕正在增強。即便是在液晶面板領域,京東方科技集團等大陸企業也開始崛起。價格大跌已經令台灣企業陷入虧損。

台灣的IT零部件産業從1990年代起逐步發展壯大。通過大量供應個人電腦及智慧手機的零部件,支撐了全球信息産業的發展。但是,在高精尖技術領域台灣企業與日韓企業之間存在較大差距,而在通用零部件方面卻被擁有價格優勢的大陸企業追趕。而只有像台積電那樣每年投入1萬億日元規模的資金提升技術實力的少數企業能在激烈的競爭中佔得一席之地。

台灣的實際地區生産總值(GDP)中製造業佔到了3成,而其中大部分是IT零部件。台灣的歷代政權都曾打出過脫離IT培育新産業的旗號,不過均未取得明顯成果。台灣能否培育出拉動經濟的新引擎?5月上台的蔡英文政權肩負著沉重的課題。

一個人的回憶

楊雨亭 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博士生

胡適一生勸人寫日記、寫回憶錄;中國共產黨建政後,周恩來鼓勵許多名人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環境下記錄個人的過往。我想這是因為過去百餘年來,中國社會歷經幾次非常大的變動,幾乎每一代的每一個人都主動地、被動地捲入大大小小政治、戰亂、物質匱乏以及親情離散的漩渦。有些事非常重要,當時不易察覺,可是一旦事過境遷,當事人不及早記錄經歷過的事情和個人的感受,不用等到下一代,十年後,已經沒有人清楚真實地發生了什麼事(當事人主觀的感受非常關鍵,只靠史料,無法看見當事人的角度,且易受當時撰述者的立場影響)。

然而雖然胡適這麼說,他的朋友們寫日記的、寫自傳的很少,因為中國人普遍不願意披露自己內心的事,更避免談論同儕的是非,我們今天知道他們那一代人的事就很有限;而解放以後,周恩來鼓勵大家寫回憶錄,縱然有人寫下一些事情,在中國文化大革命中自行燒毀極多,所以我們今天要了解他們那一代人的曲折也十分困難。

因此,百年來我們民族經歷了那麼多艱苦的歲月,卻缺乏足夠的材料重建過去的真相,許多重要事件只剩官方的教條論述以及反官方論述各式各樣的謠言逸事,是非曲直實在難以說明。往往就是官方御用學者也未必知道什麼是真實,更不用說許多事早已積非成是,鹿馬難分。今天看官方撰寫或官方影響的中國近現代史,可信度有多高,值得商榷。

近年來民間社會和學術界的史學論述已經開始在個別的領域上一點一滴地重新搭建,而可信度仍然需要有多方面的材料核實。有時候,撰寫者和官方的立場不同,寫出的作品,反而成為另類的反官方教條,有的撰寫者甚至於獨斷還勝過官方。外國學者寫中國近現代史,雖然在一些事上不能明白中國人在想什麼,整體的可信度卻相當高,一方面,他們的材料多,他們長期有蒐集資料及撰寫與討論史論的習慣,他們的政府對歷史論述幾乎毫無興趣涉入,所以幾乎談不上「官學」一事,而「官學」仍為兩岸政府與政黨重要的意識形態磐石;另一方面,中國近代幾個最主要人物的日記、回憶錄、訪問稿、照片和珍貴材料都捐贈給美國大學圖書館整理公開,外國學者反而近水樓台先得月。這些要人的材料如果留在中國和台灣的環境裡,恐怕由於政治顧忌而石沉大海,甚至於竄改與銷毀。事實上,歷史越公開越透明,官方的可信度反而高。台灣這些年來,反對黨一直在搞課程大綱問題和轉型正義,過度地否定中國國民黨,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長久以來不相信國民黨的官方論述。

有些事由於時代精神的變化,大部分的事情真相都遭流失。比如抗日戰爭期間淪陷區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我們現在能看到的非常少,因為戰後無限制地在道德上追剿漢奸,淪陷區老百姓怎麼敢留下記錄?我的爺爺是淪陷區老百姓,曾擔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江蘇省六合縣忠義救國軍隊長,1940年左右陷入地方傾軋而遭殺害。父親年少成為孤兒,年輕時又遭仇家從背後槍擊四發不死,獲救後送往重慶軍統局受訓,成為重慶分子(重慶來的人)。以中共的論點,我的爺爺和父親都是淪陷區的國民黨地下黨員,不是漢奸,就好像共產黨的淪陷區地下黨員,是延安分子(延安來的人),也不是漢奸(如果不是淪陷區地下黨員,只是淪陷區老百姓,戰後遭受歧視的可能性不低;如果還擔任過淪陷區政府一官半職,子女的一生命運乖謬的不少)。

父親晚年說汪精衛不是漢奸,淪陷區老百姓沒有他,日子怎麼過?父親成長於淪陷區,他是軍統局人員,當年只能跟著政府罵汪精衛,否則政治不正確。到他晚年,又在美國,心理的恐懼感慢慢消除了,就想為汪精衛「昭雪」,這是父親一生中唯一「揭秘」的事情。其他事都自我規訓,早已内化,以蔣介石、戴笠為他終身效忠領袖。

父親過世前,住在美國北加利福尼亞州一家老人復健中心,九十歲以後記憶幾乎完全衰退,只識得他的子女,而家鄉口音不變。我和太太從台灣趕去看他,帶著一本有戴笠封面的書給他看,我問:「爸,這是誰?」父親立即淚流滿面,恭敬有力地回答:「是戴先生。」我就為臥床上的父親和戴笠的照片合影。戴笠,字雨農,我的名字中帶雨,即是紀念戴雨農。

我到中年以後有意識地觀察,近代的中國人(包括港、台兩地經過殖民地時期的人們),在時代掙扎中活下來的人和他們的子女,許多是不夠幸福的。長期的環境變動造成生活的不適應及心理上缺乏安定感以及常有對人的疏離感,形成許多人與家庭的生命漂流以至於對生命意義的失落。

回顧過去百年來的波瀾,我們沒有辦法在每一次的動盪來臨前,判斷下一步要怎麼做才好?民國三十八年,也就是近七十年前,國民黨在內戰中失敗,大多數人根本不能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要逃難嗎?還是留在老家等待?我的老家江蘇六合,南京過江一小時車程,抗日戰爭期間屬於十分複雜的地區,有汪偽、日本人、國民黨游擊隊、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青幫洪門、土匪,其實老百姓也是主角,是各式各樣、各行各業在亂世中求生存的人,但是在後來的「正史」與「官學」中被忽略掉。

台灣有名的作家,司馬中原,現已近九十歲,擅長寫抗戰中的野史,他的《狂風沙》即是寫蘇北的故事。十多年前,我在一個二二八事件討論會上遇見他,我告訴他《狂風沙》寫得真好,尤其是裡面的地痞孫小敗壞描繪得活龍活現,司馬中原很高興我說得具體,他說:「孫小敗壞是真有這一個人,我小時候,他常來我們家打麻將呢!」我後來想,孫小敗壞會不會也認識我爺爺呢?當時的是非善惡不是能夠以現在的價值觀衡量的,我們甚至不能說誰一定是好人,誰一定是壞人,端看人當時的處境而言;尤其是在短暫的危急時刻中,一個人對誰好,就是好人,對誰壞,就是壞人。我認為這是人性的反映,脫離人性寫文學寫歷史都容易形成宣傳,時間一過即無價值。

過去長時間來,中國缺乏非常感動人心的文學和歷史作品,當然就缺乏民族及人類共鳴的電影,這是中國文以載道的傳統和近代政治教育結合的結果,要改善甚至於改變這個現象,是非常困難的。我們中國有文字的歷史自商朝起有三千七百年,稱頭的長篇小說只有《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等幾部,而且內容脫離現實,史著也只有《史記》、《資治通鑑》、二十五史等幾部。西方人說我們傳統中國文學、哲學與歷史學的質量不高,我們也不知道該怎麼辯護。

與遠方歐、美、俄的文學、史學、戲劇、音樂比較不說,我們和近鄰日本的文學、史學、戲劇、音樂,差距也是很大的。我們習慣性地要求一致,在這樣的氛圍中,怎麼產生好的文學、藝術和歷史作品?而輿論一致,不只是共產黨的專利,國民黨的文化是如此,民主進步黨也不例外,我們在心理上難以承受自己人裡有人持不一樣的立場、不一樣看法、不一樣的行動,否則「叛徒」兩個字就非常渴望地馬上要烙燒在那個人的額頭上,除非反省改正,要他或她不得立足,這事以後還要成為這個人的一個「歷史疑點」。這種事,在西方國家根本是匪夷所思的事,簡直和中東的激烈回教徒沒有兩樣。

我在美國的親人、同學、朋友,三十多年來,多數是藍的越藍,綠的越綠,因為缺乏交流,而保持了早年的觀念與習性,如達爾文(Charles Darwin)在加拉巴哥群島(Galapagos Islands)上發現孤立的動物進化慢、同質性高。華人在外國(包括兩岸交流)多數難以融入當地國家社會,這和華人的單一封閉性回憶制約了華人的認同意識與妨礙族群融合有密切的關係。

誰最可恥?誰最可笑?誰最可悲?

陳師孟 (綠色逗陣之友會理事長)



南海周邊國家,對於南海的一部分或大部分都「肖想」是自己的。如果畫成地圖,就是這麼誇張。

「南海仲裁案」掀起一場國際大風暴,不但牽涉到在南海不斷DIY礁岩的被告中國,以及因而受到威脅的南海周邊國家,包括原告菲律賓,還有越南、印尼、馬來西亞、汶萊等,更擴及數千浬外的台灣,以及近年來誓言「重返亞洲」的美國,當然還有中國的盟邦俄羅斯。如果再加上被中國點名的「海牙常設國際仲裁庭」庭長所來自的日本,和那五位專家仲裁員所來自的法國、德國、波蘭、荷蘭、迦納等,都差一點「公親變事主」,算起來有十多國捲入此案。

仲裁庭最後的判決指出兩項重點,其一有關主權:中國自行宣稱對南海的「歷史性權利」全屬無稽,不符國際法;其二有關專屬經濟區:南海中所有地物無一可維持人類群居,也因此是海洋法公約定義的「礁」,無一國可將12浬的領海上綱到200浬的專屬經濟區;整個南海是公海,所有漁權與航權各國都可共享。

這個判決斬釘截鐵,尤其是第一點針對中國毫不含糊,與一般常見的國際組織「和事佬作風」大相逕庭。中國一向仗勢欺人成了習慣,原以為每個國家多少都要買它的帳,結果大聲嚷嚷的「九段線神聖海域」,卻被人當成放屁。仲裁庭等於是教訓中國:如果依你的說法領域權利來自歷史,你又宣稱中國有五千年歷史,那麽只要你想要,全世界恐怕沒有一處不是中國的,這樣合理嗎?

於是上演了一場「霸凌者大喊被霸凌」的鬧劇,依照中國當局的 SOP,事出意料之後,一定先是惱羞成怒、怪東怪西,除了說仲裁書是「一張廢紙」,還怪菲律賓不肯「私了」,怎麽跑去對簿公堂?接著又把仲裁庭的日籍庭長醜化為美國的傀儡,而那五位專家仲裁員所來自的國家,都視為對中國「不友善、有成見」的國家。再接下來的慣用技倆,就是煽動國內弱智的愛國主義者發動拒買菲國香蕉與美國炸雞,無奈成效不彰,官方媒體自找台階,趕緊要大家「理性」收場。

以往演完這種標準戲碼,大家懶得看也就算了;唯這次大概輸到脫褲,老臉擺不下,非得歹戲拖棚不可:中共當局不但加緊在南沙一些人造礁嶼上佈建軍事設施,而且7月中宣布為了從事海上實彈演習,將鄰近航道封閉三天;官方新華社並對外發布消息說,中國已經派出一個包括戰鬥機與轟炸機的空中作戰部隊,負責南海巡邏任務,是否有意要在南海劃設一個「航空識別區」以限制外國飛航,不無可能。更新的消息,則是將在9月與老大哥俄羅斯實施聯合海空演習,地點呢?答對了,就在南海水域。

整體事件本來就是中國引發的:早在2002年中國與「東南亞國協」(ASEAN)十國就曾簽訂聯合宣言,相約對南海眾多無人島礁不進行佔領行動。但三年前中國卻出爾反爾侵入黃岩嶼開始造島,打算裝備雷達、飛彈發射架等軍事設施。該地離菲國首都馬尼拉不到200浬,離蘇比克灣軍港更只有約100浬,嚴重威脅到菲律賓與美軍基地的安全。菲國遂提出雙邊談判的要求,中國對此不理不睬,這是鬧上仲裁庭的直接理由。

荒唐的是,仲裁成案之後,中國明明是簽署《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會員國,卻又悍拒出庭辯解,反而要求菲國撤案,進行談判,菲國當然不從。現在在全世界面前被打臉後,則擺出一副「我行我素、其奈我何」的樣子,這種「能搶就搶、能騙就騙、能賴就賴」的嘴臉,有人形容是阿Q、 有人形容是痞子,不論何者,封之為「可恥之最」,應該沒有人會認為不公平。

美國雖然在仲裁階段是局外人,但一方面是菲國盟邦,另一方面此案判決對其「重返亞洲」的政策當然有深遠的影響。因為中國若獲判擁有南海主權,可以把勢力擴展到台灣、東南亞、中南半島諸國的大門口,美國企圖以第一島鏈圍堵中國霸權的戰略佈局,等於完全破功。如今仲裁庭不留情面地把中國拿不上檯面的「證據」徹底駁回,美國當然受益良多。也因此,對中國事後的無賴言行與一錯再錯,美國理應表達強烈不滿的立場,甚至在聯合國大會提案譴責中國,或者杯葛9月在中國舉行的G20峰會,也不為過。

不料美方卻似覺得中國已經丟了面子,想要見好就收,所以這半個月來盡是一些「不痛不癢」的表態。譬如日昨國務院發言人回答中俄南海軍演:「軍演的目的是磨練能力,不必然提升緊張局勢」,這種息事寧人的語彙,不怕把習近平和普丁笑死!更離譜的是,美國最近正在夏威夷主辦兩年一度的「泛太平洋軍演」(RIMPAC),共有二十多國參加。你知道嗎,中國海軍依舊喜孜孜地受邀「磨練能力」,好像剛在南海興風作浪的是世界上另外一個「一個中國」。

還有一些美方學者則表示,中國雖然公開宣稱「不承認」仲裁結果,而且喊打喊殺狠話一籮筐,但如果仔細推敲,其實他們已經軟化不少。譬如今年5月當美國軍艦軍機進入南海時,中國外交部使用了強硬的「侵犯中國領海、領空」;但在仲裁之後,則「侵犯」改成了「威脅」、「領海」也改成「鄰近海域」。

但我們要問一句:So what?難道這就代表中國放棄獨霸南海的野心了嗎?對仲裁結果有一絲善意的行動嗎?

美國當初為了台海爭議所發明的所謂「策略性模糊」,早已被中國運用得爐火純青,情勢不利時就搬出一些可以做各種詮釋的說法,讓天真的老美以為中國已經學到教訓。其實中國正在臥薪嚐膽,準備來個絕地大反攻呢。最可笑的是,美國海軍總司令理察遜上將到北京進行會談時,中國海軍司令員吳勝利當面一陣搶白:「不論有任何壓力,我們在南沙群島的工事不會半途而廢。」事後一些國際媒體報導說:「至少持續對話中。」好像對話重要,說些什麽不重要。所以,儘管美國是我們台灣最重要的盟邦,但被中國在手掌裡耍弄而猶以為得計,不得不封之為「可笑之最」。

然而,南海仲裁中「可悲之最」乃是我們台灣自己。台灣的悲哀有三個層次:

第一、仲裁庭根本不理會我們政府自稱是「中華民國」,一逕叫我們是Taiwan Authority of China,也就是「中國的台灣當局」;換句話說,台灣被指認是中國的一個地區或一個部分。對台灣而言,這真可謂無妄之災:太平島明明不是仲裁標的,卻因為屬於「中華民國」,而把台灣的國際定位扯進仲裁案;台灣明明不是菲律賓的訴訟對象,也因為自稱「中華民國」,而在仲裁案中被矮化為中國的地方當局。

老實說,不到半平方公里大的太平島被「降級」,對我們應是利大於弊,或至少是損益兩平;但承載2,350萬台灣人的台灣被「降格」,則是國恥。可悲的是,我們的政府卻只會登艦做做「護島」的樣子,對維護台灣的國格,毫無具體作為可言。

第二、我們更可悲的還不只是這句「中國的台灣當局」,而是這個稱呼竟然是整個仲裁案裡,滿臉豆花的中國所獲得的唯一「勝利」;而且是莫名其妙贏得的重大勝利,是不費吹灰之力到手的意外收穫。中國做夢也不會想到,仲裁庭的判決竟然會出現「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種弦外之音。很清楚的,台灣地位和這次仲裁主題根本八桿子打不到一起,不料卻被仲裁庭再三認肯台灣屬於中國。不同於以往各國政府或一些國際組織,常常依照本身的政治算計而出言不遜、貶抑台灣,這次是一個以國際法為運作基礎、以各國專業學者為裁判員的國際公信機構,所做的裁決當然份量非同小可,因此對台灣與中國相對關係的定調,不能不說是台灣的重大挫損、中國的莫大獎賞。

但我們最深層的悲哀乃是,民進黨政府甚至還沒有覺悟到,南海仲裁惹出的飛來橫禍,根本是自找的。過去因為是專制愚蠢的中國國民黨執政,多費唇舌無益;但今天已經改朝換代,我們無需也不能再緊抱「中華民國」的神主牌,還口口聲聲「中華民國的憲政體制」。今天如果新政府停止對外自稱「中華民國」,不要再妄想在國際上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謀求「一中各表」就能苟且偷安,那麽其他國家縱使仍然不承認台灣是主權國家,縱使仍然使用「台灣當局」來稱呼我們,至少不能在「台灣當局」之前硬加上「中國的」這三個髒字眼,至少我們可以像「巴勒斯坦當局」(PA)一樣,名實相符,心安理得,在完成法理建國之前,不至於被污名化。在我們不滿於國際仲裁法庭對我們的稱呼時,應該反躬自省,這個法庭既然並非畏懼中國的惡勢力而把我們歸屬於中國,那麽必定是我們自己主張的名稱在國際法上站不住腳。所以千萬不要學中國的壞榜樣,自己不對、還遷怒別人。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我們期待小英政府開大門、走大路,莫讓台灣長留險境、永遠悲情。

本文轉載自《綠色逗陣》〈「南海仲裁」案內案:誰最可恥?誰最可笑?誰最可悲?〉特此致謝。

用年輕人的方式傳遞台灣意識

人權醫師陳永興醫師4日晚上在一場演講會上表示,自己今年已經66歲,卻還是常常感覺自己跟學生時代一樣,有很多想做的事情,他呼籲台派團體能整合資源,不要像現在四散各方,從資訊、議題、活動到組織人才都需要進行整合,才能在這個關鍵時刻,真正發揮台派聲音在台灣社會應有的影響力。

陳永興是在昨晚於台灣人權文化協會發表「歷史關鍵時刻:台派如何 work together」演說時做了上述表示。昨晚的現場迥異於往常,不僅僅有老一輩的知識份子參與,連許多年輕朋友也參加。在這個老中青三代齊聚一堂的場合上,陳醫師表示,他非常希望年輕一代能夠趕快接手,這是台灣歷史上一個很好的時機,台派可以先透過團結集中力量,共同完成獨立建國的理想。

曾參選北投區立委的王奕凱到場聆聽,並介紹在座許多來自不同團體的年輕夥伴,有來自松菸護樹團體的志工,自己辦「議誌」,宣揚鄭南榕的精神跟討論獨立建國的可能性;也有做批踢踢鄉民運動,讓批踢踢鄉民聲音跟社會意見得以互相交流的人。

王奕凱也介紹今年將邁入第二屆的「內地搖滾」,是一群喜歡搖滾樂的年輕人自發性地籌辦,他們認為現在許多演藝人員都到中國去發展,稱之為「內地」,這群年輕人認為台灣的內地應該是「南投」而非「中國」,便在南投山上舉辦內地搖滾,希望大家能支持。

王奕凱強調,其實從太陽花運動到現在,很多年輕世代都很願意做事,但是因為各種人際關係的原因,後來分裂,他說年輕人應該可以從台獨運動的經驗中學習,思考未來該怎麼合作,因為「大家的理念其實真的沒有相差很多」,他期望大家能放下自己過去一些芥蒂,能合作就合作。

王奕凱也舉自己的例子,說起前陣子因為看到許多演藝人員遭到中國打壓,他在網路上發起的「向中國道歉大賽」,引發香港許多反中聲音的共鳴,日本跟韓國都有大量網友踴躍響應,他邀請太陽花運動時的夥伴將活動翻譯成多國語言,截至目前有超過三十個國家報導,甚至登上了紐約時報的國際版報紙。

王奕凱說,也許年輕世代的論述能力還不及在座的前輩,不過他們可以用有趣好玩的方式,將台灣意識跟各種活動結合,也許是搞笑或幽默諷刺的,讓更多國內外民眾有興趣。王奕凱也說,既然台灣現在很多人都認同台灣主體性,為什麼不每年舉辦一次台灣獨立建國的公投或是遊行,可以在4月28日舊金山合約生效當天,凝聚大家的共識並傳達聲音。

陳永興醫師說,自己66歲還在辦民報,其實是感覺事倍功半非常吃力,他希望能讓年輕世代接手未來,他也期待從今晚開始,在台灣人權文化協會這個空間,能夠提供一個整合資院的平台,讓不同世代不同團體的台派聲音在這裡互相認識,共同推動台派台灣獨立建國的理想。

做自己該做的事,而不是只做可以輕易達成的事。

做自己該做的事,而不是只做可以輕易達成的事。
愛滋病研究專家 何大一

8/04/2016

耶16:19耶和華阿、你是我的力量、是我的保障、在苦難之日、是我的避難所.

耶16:19耶和華阿、你是我的力量、是我的保障、在苦難之日、是我的避難所.

耶10:12耶和華用能力創造大地、用智慧建立世界、用聰明鋪張穹蒼。

耶10:12耶和華用能力創造大地、用智慧建立世界、用聰明鋪張穹蒼。

你相不相信醫生?

劉黎兒

人最好健康無恙,就不需要跟醫生或醫院打交道,不過任何人都很難倖免一生不見醫生,即使本人健康,但也有家人罹患疾病或衰老等,還是很依賴醫生,但醫生常建議許多檢查或開刀或開出大量的藥劑,全都是必要的嗎?你相信醫生的話嗎?現在日本在日本的醫病關係陷入史上最低潮,據調查顯示30-40歲的男性有7成(76%)不相信醫生,而最近日本兩大發行量最多的週刊雜誌的「週刊現代」跟「週刊POST」最近3個月連續展開醫療批判,讓醫界非常不滿,不過日本人真的不像以前那麼相信醫生了。

以前日本的醫生的權威是至高無上的,台灣受此影響,即使現在也還對醫生非常尊崇,但隨著醫療糾紛增多,信賴關係逐漸動搖;即使第一線年輕的醫生都又累又窮,駐院醫師都快變成3K(骯臟、吃力、危險)的職業了,但許多人認為醫生很勢力,見錢眼開,只牟自己的利益等,無法全面相信。

我有些醫生朋友對於這種新的醫病關係很難接受,他們認為病患當然應該全面聽醫生的話,怎麼可以只把醫生當作普通服務業來對待!病患怎麼可以把自己當作顧客,對醫生頤指氣使的!讓他們喪失了獻身拯救病人的使命感等等。

不過這也是因為許多醫生在問診時連看也沒好好看病人一眼,建議手術等時,也沒徹底探詢是否有其他更低風險而高效率的治療法,對病患的説明不足,病患很難在醫生身上感受到他們所謂的「使命感」,只好把醫療服務當普通消費對待。

醫界遭到批判最嚴重的是醫療技術及判斷有問題,造成死亡或病情嚴重話,以及對病患進行過剩的檢查、過剩的開刀或治療、開出過多不必要的藥,讓病患受害,尤其許多藥物的副作用沒説明清楚,就要病患服用;或許多手術危險性很高,而且也沒有必要,因此週刊現代等媒體奉勸病患不要因為醫生建議就接受手術或服用藥物,也就是不要那麼相信醫生!

這樣的呼籲讓讓醫界非常憤慨,有許多病人拿著雜誌到醫院去質詢醫生,而且要求減藥或斷藥等,相當混亂。但這的確算是日本病患的一次大覺醒,好好去面對自己的疾病,多方請教,或跟值得信賴的醫生建立類似主治醫的關係,遇事能找理解自己狀況而站在自己的立場的醫生諮詢,才不會就醫時受苦受難,也不會浪費社會的醫療資源。

許多媒體請教各界權威,指出日本的醫療其實有許多問題;像日本醫界都是愛開昂貴的降血壓藥ARB,但事實上沒有任何資料證明ARB降低死亡率;或是日本醫生都會輕易開出Loxoprofen(洛索洛芬)止痛藥,美國的話,是不會開一週份以上,因為太傷胃了;日本厚生勞動省到今年3月才要求追加説命這藥有「重大副作用」。在手術方面,如輕易就做導管氣球擴張術,而且「以防萬一」,連血管沒有塞住的部分也做;或心律失整也動輒插入心導管;或對許多失智末期病患從腹部插導食管來直接餵食,對延命毫無效果。

此外像攝護腺癌的PSA檢查,可能妨礙治療,在美國等是禁止的;不過日本都做,主要是因為日本保險制度導致的,這樣做,保險計費就比較高,醫院或醫生收入會增加,醫生也會因此建議許多未必妥當的檢查、藥品或手術,才會讓人詬病。

媒體建議多類癌症,如果年事已高,體力不足的人,最好不要做,因為風險大,而原本年紀大的人癌症移轉等很慢,癌症未必會成為死因,反而是手術或檢查造成死亡等;老人家不適合開刀或化療的癌症如食道癌、肺癌、脆臟癌、膽管癌、攝護腺癌、椎間盤突出、未破裂的腦動脈瘤等等,或是70歲以上做人工關節非常危險,尤其女性許多人都有骨質疏鬆症,因此不要為了膝蓋等做人工關節等較好。

其他如電視劇等常看到的很神奇的內視鏡手術或腹腔鏡手術,需要高度技術,許多醫生內心都不認為是安全的,但可以獲得高收入及聲譽,因此常會建議病患嘗試,但去年日本群馬大學附屬醫院腹腔鏡手術就發生連續死亡事件;這類手術遇到庸醫就慘了,會讓人懷疑醫院或醫生的建議是否可信。

最近日本許多名人出來告白,表示每年花大錢做「人間dock(全面精密體檢)」,但沒有看出他有什麼毛病,或許只是偶而遇到的值班醫生細心,才撿回一條命等;讓人懷疑這些昂貴的精密檢查是否有效;許多名人也透露,相熟的主治醫師都會奉勸他們別花大錢去做沒大用的「人間dock」,只是區公所提供的免費體檢就很夠了。

最近十幾年,日本對醫界不信任愈趨嚴重,以前9成人相信醫生,但現在只剩3成;醫療不信的倡始者是近藤誠(醫生、前慶應大學醫學部專任講師)他認為「癌,有真正的癌,及疑似癌的假性癌」真正的癌,發現時往往已轉移了,假性癌則沒有轉移的能力,無須積極治療,反對用輻射線及化療,認為至今95%的癌症治療95%是錯誤的,醫界多人群起批判,但假性癌的説法,至今未遭否定,也因此許多病患很難相信醫生。

近藤誠認為日本醫療過剩,從檢查過剩、手術過剩、用藥過剩等;去年開始呼籲日本CT掃描檢查太過剩了,一次CT掃描中人體受到輻射,是傳統X光的150倍~1100倍之多;全球半數是日本在做,日本成了世界第一大醫療被曝國,因為檢查而致癌嚴重;現在大量CT檢查機器或無大用的日式精密體檢(人間dock)賣到台灣,台灣許多同學會LINE群組都在推銷這些檢查;此外像子宮頸疫苗,日本厚生勞動省也承認近3千人受害,其中1600人是重症,受害者已經提起官司,但醫界還強要打這種疫苗,醫病關係怎麼會好呢?台灣的醫界受日本影響深遠,保險或醫界、藥界關係也很類似,也推銷許多不必要的檢查、手術或藥品、疫苗等;日本的醫療不信風潮,或許也會影響台灣吧!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觀點。

用崇高的精神進行判斷,毅然的行動。

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8月3日進行的內閣改造中,稻田朋美出任新防衛相, 成為繼現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之後的第二位女性防衛相。

稻田朋美1959年2月生於福井縣,早稻田大學法律系畢業。曾經做過律師,參與過二戰時中國百人斬報導名譽訴訟等。在稻田朋美還是律師時的一次演講中,受到自民黨時任代理幹事長安倍晉三的賞識,在其推薦下,步入政壇。經常參拜靖國神社。

稻田朋美是被安倍重用的新一代領導人,到目前雖然只有4次當選議員,但擔任過行政改革相及自民黨政調會長等要職。

雖説稻田稱自己原本「十分靦腆在人前會臉紅」,但其果敢的行為和發言無人不曉。有時甚至會反駁安倍。關於消費稅增稅延期,稻田曾直言「應該解散眾議院」。

稻田在政治理念中主張日本不能僅僅是經濟大國,還要成為「道義大國」,為了實現這一目的,認為需要明治維新時守護傳統的同時進行創造的精神。

尊敬的人物是西鄉隆盛,座右銘是「用崇高的精神進行判斷,毅然的行動」。

實現我的旅遊夢 - 慢活北九州

交通便利、景點豐富的日本九州,一直是旅人自助旅行的優選地,彭凡甄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旅遊夢,是關於北九州的有趣行程。



門司港必吃的燒咖哩。


香蕉人是門司港地標之一。


門司港的舊門司三井俱樂部。


面對日清講和紀念館,不禁讓人想起甲午戰爭歷史。

〈旅遊緣起〉犒賞自己安排出國

每天忙碌地工作,總需要有個小小的假期能夠好好地放鬆,於是給了自己至少每年安排一次國外旅遊的目標。

這是我的第八次國外自助旅行,會選擇九州是因為看到朋友拿了水都柳川的資料,兩旁的柳樹搭上輕舟遊河,感覺好愜意、好放鬆!再上網找資料,還可到熊本旅遊,看看可愛的熊本熊,於是和旅伴討論後,就決定飛福岡了。
〈開始計劃〉計劃卻趕不及變化

◆出發前生變

人事行政局公佈105年年假有9天時,即和旅伴討論過年飛福岡度假,好不容易喬好了時間,發現飛往福岡的飛機只剩國泰航空晚去早回的班機,於是還是先跟旅行社預定機票,準備在最後開票日前再開票。沒想到就在開票前一天,公司發生火災,旅伴也忙結帳就忘了跟旅行社確認開票,機位就被航空公司拉掉了,再次重訂時,機票價位已經飆漲到2萬元,討論過後決定放棄過年出遊計劃。之後旅伴找到剛開航的威航特價機票,於是我們趕緊重新訂機票及飯店,在過年期間把旅遊計劃書完成,228連假飛福岡旅遊,才順利完成這次的旅行。

◆行程規劃

第 一天: 魚米F1賽車壽司、逛YODOBASHI電器大樓。

第 二天: 水都柳川輕舟遊河及散步、日吉神社、若松屋蒸籠鰻魚飯、太宰府天滿宮、天神地下街逛街、一蘭拉麵總店體驗屋台文化。

第 三天: 參觀熊本城、上下通町逛街、熊部長辦公室熊本熊見面會、中洲川端逛藥妝及超市。

第 四天: 門司港及下關觀光、舊三井俱樂部燒咖哩、博多車站周邊逛街及頂樓鐵道神社看夜景。

第 五天: 住吉神社、櫛田神社、博多運河城。
〈行程特色〉自然風光及人文歷史

◆水都柳川

日本的女兒節是3月3日,柳川的女兒節慶典則在每年2月中到4月初,這時間到訪恰好可參觀女兒節慶典活動。

到了柳川,行前還在小確幸出發時間剛好遇到女兒節慶典,要搭遊船時才發現遇到河道清淤泥時間,所幸因航程時間縮短,船家除了讓我們上船體驗外,還退款800日圓及開接駁車送我們到下船處,好讓我們還是能照行程從裡面逛出來,中午也吃了當地特產的蒸籠鰻魚飯。

◆太宰府天滿宮

相當於中國的孔廟,祭祀著日本學問之神的菅原道真,是日本全國12000座天滿宮的總寺院,有許多人在此祈禱學業順利、金榜題名、工作錄取及升遷順利等。

建築樣式華麗的正殿是日本天正19年,由小早川隆景重建,充分地表現出日本桃山時期華麗豪放建築樣式的特徵。這裡也是賞梅的名勝,以留有傳說的飛梅為代表,宮裡遍植大約6,000株的梅樹。

◆熊部長辦公室

熊本熊(くまモン)誕生於2010年3月,本為宣傳當時即將通車的「新熊本站」而生,後來熊本縣委任了這隻紅臉小黑熊為當地的吉祥物,並命他為熊本縣營業部長。

熊部長辦公室在鶴屋百貨東館1樓,裡面除了有他的辦公室外,還有許多熊本熊出任各種活動的照片及相關周邊產品,也有熊本熊咖啡及冰淇淋可以購買享用,內有小舞台及座位區,供每日早上10點及下午3點見面會用(部長在室時間需上官網查詢),午後3點的見面會,2點40分就完全擠不進來了,還好我們還算早到,順利擠進熊部長辦公室,看著台上的熊本熊耍萌跳舞,真不愧是現今日本超夯的吉祥物啊!

◆門司港

JR門司港站是門司港懷舊地區散步的最佳起點與重心,於1914年落成的兩層木造文藝復興風格車站,已被日本政府指定為重要文化遺產,成為鐵道迷必訪車站,內部保留許多大正時期風貌,從建築到用舊時使用的漢字所寫的標示,員工也穿著懷舊服裝,連大正時期的廁所也都展示出來。

除了車站外,還有舊三井俱樂部、舊大阪商船、舊門司稅關、國際友好紀念圖書館等明治至大正時期獨特的歷史建築物,加上許多的現代建築,在街上漫步隨處可見新舊建築交雜融合,享受古典又現代的氣氛。

門司港的早晨意外的安靜,不禁讓我們心中有個疑問──這真的是觀光區嗎?門司港車站的人員非常親切,見到我們在拍照主動問我們需不需要幫忙,還教我們拿他們所準備的道具拍照。

◆下關

位於日本本州最西端、關門海峽北岸的一座城市,與九州北部在經濟等各方面的關係非常密切,隔關門海峽與北九州市門司相望,知名景點為面海龍宮造型、奉祀在檀之浦戰爭時身亡的安德天皇的赤間神宮、中日甲午戰爭敗後簽定馬關條約的春帆樓、日清講和紀念館及檀之浦戰爭相關之遺跡。

這天本來是要租腳踏車漫遊門司港及下關的,由於天氣太冷,我們只好慢慢步行從門司經關門隧道來到下關,雙腳分別橫跨本州及九州的土地上還蠻酷的。

◆櫛田神社

為博多總鎮守,主要保佑「不老長壽」與「商業繁榮」,境內有一棵樹齡超過千年的銀杏樹,位於千年銀杏樹後方有很多大石頭排列在一起,據說以前在櫛田神社盛行在「卯日」舉行相撲比賽,當時有名的力士們會用自己傲人的力量扛起石頭,這便稱之為「力石」。每年的7月1~15日「祇園大祭博多祇園山笠祭典」期間,櫛田神社會成為主要舞台,數台巨大的山笠聚集在神社周邊,熱鬧非凡,據說一般的山車在祭典後都會被解體,只有櫛田神社的山車例外,會一直放在神社中展示到隔年6月。
〈旅人精算機〉

1. 機票:威航來回機票6,497元

2. 住宿:Hotel LEOPALACE HAKATA 4晚 48,600日圓

3. 當地交通:西鐵及巴士1,220日圓、柳川太宰府遊船套票2,930日圓、JR北九州PASS 8,500日圓、本市電一日券約13,050日圓

4. 飲食:約11,200日圓

5. 其他:16,108元

◆ 5天4夜共約花費新台幣37,000元
〈遊後感想〉增加對九州的認識

這次的旅遊可說是行前坎坷加有驚無險來形容,除了忘記開票外,出國當天還遇到客運在發車時間已到,車子卻還塞在高速公路無法回來載客,又加上桃園燈會,讓我不敢改搭高鐵至桃園轉接駁車到機場,怕到時候塞得更慘有車也不去的窘況,所幸最後有驚無險地在關櫃前8分鐘趕到,順利登機出發,這也算是個難忘的特別經驗吧!

另外,雖然每天都走許多路,但邊走邊看邊玩一點都不覺得累,走過的路加上行前做的功課相互搭配,對柳川、熊本、門司、福岡又多了那麼一點兒認識,記憶跟感受也會特別深及長久,這就是自助行不同於團體行的魅力吧!
〈旅遊資訊〉

◆ 航班:可搭乘威航、國泰等航班前往福岡。

◆ 簽證:免簽證。

◆ 時差:快台灣1小時。

◆ 匯率:新台幣1元約換3.2日圓。

◆ 相關資訊洽詢:

1. 西鐵:http://www.nishitetsu.jp/zh_tw/

2. 柳川太宰府遊船套票:http://www.ensen24.jp/global/chinese_t/

3. JR九州鐵路周遊券:http://www.jrkyushu.co.jp/chinese/railpass/railpass.jsp

4. 熊本市電:http://www.kotsu-kumamoto.jp/kihon/pub/detail.aspx?c_id=8&id=12&pg=1

5. 福岡市觀光官方網站:http://www.yokanavi.com/tw/landmark/index/519

6. 九州巴士自由行情報:SUNQ PASS可搜尋​FB[遊日盟族] ​​http://goo.gl/NNCzpb

年輕人生不出小孩的原因,除了經濟因素外,因食品及環境污染的環境荷爾蒙,影響到男性生育的問題,政府應加以重視。

賴秀穗

在父母親的年代,他們常說生小孩就像生雞蛋一樣,一個接一個,不生都很困難。但現在的父母卻擔心兒女生不出小孩。台灣是全球最低生育率的前8名,每千人只有8.81個小孩誕生,比倒數第2名的日本7.39多了一點,因此少子化已造成社會的問題,甚至有人憂慮將成為國安問題,結婚的年輕夫妻真的是不敢生小孩嗎?請看看專家的說法。

恐導致生殖力喪失

日本井口教授最早提出環境荷爾蒙這個名詞,他指出人類製造很多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稱之為環境荷爾蒙,它類似動物的雌激素,會干擾動物的內分泌腺。環境荷爾蒙會與動物體內的自然荷爾蒙競爭,作用於懷孕動物,胚胎期生殖細胞的雄性基因,使雄性基因發生雌性變異,導致雄性生殖器管的異常,如陰莖太小及精蟲數不足,因而喪失生殖能力。
愛丁堡史都華歐文醫生,研究不孕症的結果指出,1970年後出生男人的精蟲數約5000萬╱c.c.比1950年出生的精蟲數(1億╱c.c.)少了50%,丹麥尼爾斯沙克巴醫生,發現不孕症患者的精蟲數;在1990年出生的男人僅有6600萬,比1940年出生的平均精蟲數每c.c.有1.13億,約減少了50%,精液量也降低25%。蘇格蘭醫學會也有同樣發現;1969年出生的男性精蟲數每c.c.僅有7500萬,約減少40%。正常的精蟲數約有2至5億(2~6c.c.),這些不孕症者尚有精蟲活力減低及畸形死亡的現象,更使受孕能力下降。
DDT在1874年合成可以殺死蚊蟲,用來控制瘧疾、黃熱病等,於是在1939年後大量製造並噴灑於環境中,因DDT的半衰期有100年之久,因此地球就這樣被嚴重的污染了。1920年發現鄰苯二甲酸鹽(Phthalates)可作為塑化劑,1931年開始製造含塑化劑的PVC產品,並普遍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因此我們每天都吃了或多或少的塑化劑。這些環境荷爾蒙,可能存在自然界,但大部分是人造的,可藉由空氣、水、土壤、食物或其他途徑進入動物體內,對動物的內分泌系統產生干擾,除了使動物雌性化影響生育外、還有致癌、引起過敏及肥胖等的特性。
英國及瑞典的科學家證明,目前在人乳中DDT的平均含量還有30ppb、脂肪組織1ppm。台灣在1952至1958年,6年期間為了消滅瘧蚊,挨家挨戶噴灑DDT,造成台灣環境的嚴重污染,但可惜尚未有任何人體或動物殘留DDT的調查報告。2007年成大李佳璋教授,發現國內孕婦尿液中塑化劑代謝產物的含量,高出他國8至20倍,陽明大學蔡美蓮教授也發現國人由食物中攝取的塑化劑,是德國人的3倍。可見國人食入塑化劑的嚴重姓。另外在多氯聯苯(PCB)的污染也很嚴重,英國Allan Jensen在德國、丹麥及西班牙所做的調查發現,至今人乳中尚含有100至250ppb的多氯聯苯。環境中污染環境荷爾蒙的嚴重性,由此可見。
年輕人生不出小孩的原因,除了經濟因素外,因食品及環境污染的環境荷爾蒙,影響到男性生育的問題,政府應加以重視,在公共衛生方面,也應該進行不孕症原因的調查及普查人或動物體內殘留環境荷爾蒙的情形。

台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名譽教授

糾正效果斐然,但鼓勵更有力量。Correction does much, but encouragement does more.

糾正效果斐然,但鼓勵更有力量。Correction does much, but encouragement does more.
德國詩人歌德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8/03/2016

從「沒有別的愛」到「沒有別的路」,下錯的一步棋。

戴立忍演出中國電影「沒有別的愛」,片子都殺青了,卻因他熱心參與台灣的社會運動,而遭中共打成台獨份子。

戴立忍交代了三千字,聲明自己「從來不是台獨份子」,但委屈不能求全,片子仍然無法上映。

正如片名,這部「沒有別的愛」的電影,坐實了中共的確是一個「沒有別的愛」的政權 。即使你生為台灣人,它也只准你愛「一個中國」,否則就羞辱你:「滾回台灣,別來中國撈錢!」

但台灣人從小被教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被鼓勵「要有別的愛」。當中國、日本發生巨變時,台灣人都踴躍捐輸,因為台灣人心中「擁有別的愛」。(中共接受捐款時,可沒有叫捐款「滾回台灣!」)

相對的,凡事無限上綱的中共卻只准「沒有別的愛」,逼得台灣人在中國發展時,不敢透露對台灣的愛,以免被扣上帽子而無法生存。

然而,即使犧牲尊嚴,也不保證能生存,戴立忍事件就是例子。

在台灣,人人可以「走自己的路」,成為「賽德克.巴萊」(真正的人)。許多去中國發展的人,先在台灣走出自己的路,成為真正的人,然後挾此能量踏上中國,闖出另一片天。

但中共處理戴立忍事件,使台灣人覺悟,只要和中國有所瓜葛,你就無法成為「真正的人」,也「沒有別的路」。

因為在中國,隨時有人打開你的腦子做檢查,說你是台獨份子,你就必須是。

因為在中國,隨時有人像妲己,想吃一顆中國的心,你就不得不像比干自剖心肝,但最終仍無法全身而退。

只要愛台灣,你就是台獨,這是中共在逼迫台灣人「沒有別的路」。

但台灣人會想,假如愛台灣就要被中共認定是台獨,那順其自然,當個天然獨吧。

從「沒有別的愛」到「沒有別的路」,這是中共下錯的一步棋。

(莊榮宏)

民主的ABC,民主政治就是民意政治。

「完全在野」乃是國民黨的政治初體驗,但該黨顯然還未適應「完全在野」,認清自己失去多數民意支持的事實,思考重拾民意的敗部復活之道。兩個多月來,面對不當黨產條例,顧產不顧黨;面對南海仲裁,保島不保國。凡此顯示,國民黨不是向主流民意修正,而是繼續自殘式地背離主流民意。相對的,「完全執政」的民進黨,新上市便內憂外患。上月底,一項民調顯示,蔡總統滿意度為四十九.一%,不滿意度為三十六%、較上次民調增加十三.四個百分點。

在傳出多人可能競選黨主席聲中,洪秀柱恢復中央總理紀念月會,重振黨德黨魂。但所謂的中央總理紀念月會,乃是黨國時代威權統治的儀式,它是透過由上而下的論述統一所有黨員的思想。恢復這樣的操作,不可能得到當年的效果,反而是昭告天下:國民黨不玩民主這一套。日前,有一位學者在紀念月會演講分析稱:蔡政府民調下滑,連任恐不樂觀,國民黨則後勢看漲。這樣的論調,恐怕是基於對台灣民主深化缺乏體認,所以還在期待二○○八年的經驗重演,誤以為民進黨執政失敗就是國民黨班師回朝之日。

當年,馬英九主政台北市缺乏亮麗建設,領導國民黨又沒有改革理想,扁的失敗成為馬的成功的原因在於:國民黨一直掌握立法院多數席次,黨產黨機器仍有效控制政治運作,而且,台灣社會的公民意識尚未普遍覺醒。於是,目睹阿扁執政狼狽收場,選民失望性地支持馬英九,並幻想其兩岸政策會帶來「和平紅利」。今天,國民黨「完全在野」,並非單純的鐘擺效應,而是二○一四年以來的公民運動方興未艾,年輕世代天然獨蔚為主流,並認清經濟連結中國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此一民意走向,壓倒了馬英九的民主獨裁,壓倒了國共聯手促統,最後造成縣市長、立委選舉到總統選舉的全面翻盤。

新政府,新國會,秉承新民意的付託,積極推動轉型正義、年金改革、司法改革、處置不當黨產等,目標在於剷除黨國體制的溫床,確保民主公平競爭。對此,國民黨的負嵎頑抗,不僅抵擋不了民意洪流,甚而只會自耗東山再起的機會。因為,未來的民主競爭格局,不能再倚賴黨國體制的殘山剩水,只能訴諸主流民意;政黨追求執政的能量,不論是選票還是鈔票(政治獻金),都要以貼近民意的政見來爭取。不此之圖,國民黨只能走到既無選民也無政治獻金的「人財兩失」窮途末路,而屆時無法立足於台灣社會的國民黨,對北京而言也將僅剩點綴性的統戰作用。

日前,蔡政府對原住民族正式道歉,揭開台灣族群和解的新序幕。當然,數百年的怨氣不會馬上消失,若干原住民便批評蔡政府的道歉是家家酒、愈講愈噁心。但,有此感受的原住民,即使對新政府有所不滿,會把希望寄託於數十年來「我把你們當人看」、未曾致力恢復原住民族主人尊嚴的政黨嗎?殷切盼望改革的台灣人民,即使將來對新政府的改革有所不滿,會把希望寄託在反改革的政黨嗎?台灣認同持續上升的國家展望下,即使對新政府國家正常化進程有所不滿,會把希望寄託於「同屬一中」的政黨嗎?

上月底,另一項民調顯示,在政黨偏好方面,民進黨為三十.四%,國民黨為十六%,時代力量為十四.九%。時代力量迅速竄升,政黨喜好度逼近國民黨,這說明了台灣人民對取代國民黨的新政黨期待甚高。民進黨成立於一九八六年,二○○○年便首度執政,二○一六年更完全執政,隨著民主深化,這種可能性更不容忽視。就此而言,國民黨如拒絕脫胎換骨,應是前途堪憂,而非後勢看漲。其實,這也不過是民主的ABC而已,民主政治就是民意政治。得民意者興,失民意者亡,這一點,不僅「完全在野」的國民黨要痛定思痛,「完全執政」的民進黨更要臨淵履薄。

專注的確是一種力量,終其一生只把一件事做好,你就是專家。

專注的確是一種力量,終其一生只把一件事做好,你就是專家。
《你拿青春做什麼?》作者 丁菱娟

8/02/2016

成長就是從錯誤中學習 Make Sure You Learn from Your Mistakes

想不斷成長與創新,代表你需要冒點風險;要冒風險,自然會有出錯的時候。但出錯不表示領導人不應鼓勵實驗精神。反之,領導人更應該鼓勵大家花點時間,弄清楚錯誤發生的原因,把將來出錯的機率降到最低。回溯之前錯誤的根源,找出原因和可以改進的方法。善用「角色扮演」的練習、辯論,甚至做正式的商戰推演,全面思考如何運用新策略達成不同的結果。嘗試用競爭者的立場看事情,以便囊括新的思考角度。錯誤在所難免,也可能讓我們付出巨大代價,因此別輕易浪費,要好好把握,從中學習。

你沒有做的事可能會傷害到你,錯失機會往往導致日後的悔恨。 因為執意固守現狀,缺乏改變的勇氣,諾基亞錯過了智慧型手機市場,雅虎也錯失高價出售給微軟的時機。

勇氣領導學 Courage in The C-Suite

哈佛商業評論 Manager Club

你沒有做的事可能會傷害到你,錯失機會往往導致日後的悔恨。諾基亞原本可以率先創新以取得智慧型手機市場的領導地位,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原可根據早期對馬多夫(Bernard Madoff)騙局舉報的內幕消息採取行動,雅虎(Yahoo!)原本可出售給微軟,但他們並未這麼做。

無所作為似乎很容易,它通常是看不見的錯誤,是「無所行動」之罪,而非「有所行動」之罪。採取行動需要勇氣,進行創新需要更多勇氣。現在,勇氣似乎相當欠缺。領導人在等什麼?沒有大膽的行動和創新,困頓的經濟要如何才能脫離頹勢?

勇氣才可能帶來改變。要挑戰傳統觀念,並想像新的可能性,必須具備知性勇氣。領導人必須拒絕接受限制,拒絕在產業界限上止步。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的勇氣,促使亞馬遜(Amazon)從電子商務書店變成內容出版商,然後再變成電子裝置製造商。電信公司威訊(Verizon)的領導人,看到傳統電信公司的成長限制,便花費數十億美元投資光纖,以加快固網速度,並和Google合作部署Android智慧型手機;要做到這些,必須大幅改變公司的實務做法。

有了道德勇氣,人們就能挺身支持某項原則,而不是當局外人作壁上觀。不論你是否贊同星巴克執行長霍華德.舒茲(Howard Schultz)的做法,他呼籲企業界暫停政治獻金,直到美國政治人物解決政府資金危機為止,這就展現了勇氣。前德勤公司(Deloitte & Touche,在台灣的會員是勤業眾信)董事長麥可.庫克(Michael Cook)公開承諾支持培養女性人才後,毅然退出他的客戶經常出入的清一色男性俱樂部。其他公司後來也繼起效尤,採取類似德勤的女性方案。

缺乏勇氣,會在所有層面妨礙正向的改變。例如那些缺乏效率的政治人物,他們僅根據民意調查資料而非信念,就改變立場;又如有些人知道出了問題,而且懷疑別人也知道,卻不願說出來;另外還有個人的「無所行動」之罪:不表達感謝、讚美、意見,而這些都能夠強化人際關係。

我發現,問題公司也有類似的模式。經理人對於新計畫含糊不肯表態,看到困難卻不出手相助,而且還扣住資源。如果計畫奏效,他們會聲稱自己一直都很支持它;如果計畫失敗,他們會說:「早就跟你說過會這樣。」腳踏兩條船、私藏資訊、採取被動之類的個人決定,都加強了系統體制的衰微。我在《信心》(Confidence)一書中,把這種行為稱為平庸者的膽怯(timidity of mediocrity)。

勇氣並不表示不害怕。英雄雖然膽顫心驚,但仍然採取行動。創新者知道自己是在冒風險,但一樣會為所當為。同時,勇氣並不表示有勇無謀。安全網會支持大膽的行動。測試和精益求精的科技用語就是「快速的原型製作」。在IBM宣布推行「世界社群網格」(World Community Grid)等大型社會貢獻計畫前,領導人實際探討了那些計畫是否會有成效,但即使如此,他們也不會猶豫拖延。

練習、熱情、同事關係,都能支持勇氣。當軍隊指揮官身先士卒投入戰鬥,或是「波士頓街頭安全」(StreetSafe Boston)計畫工作人員制止幫派鬥毆,並導引青少年返校上課時,你可以確定,他們都經過徹底的演練。勇氣也來自深切關注要達成共同的目標。如果別人仰賴你並支持你,如果你是為了服務別人、而非為了個人榮耀而展開行動,就較容易採取勇敢的行為。勇氣有一個集體成分,即使是個人的行動,也會展現那種集體的成分。

固守現狀很吸引人,一旦設定路線,它就成為阻力最小的途徑。但我們一定要探索其他途徑,免得日後為了未走的路而感到遺憾後悔。因此,我呼籲領導人要有勇氣:不任由問題惡化、不忽略任何機會,不遺漏任何構想。

注定落敗的領導缺陷 Ten Fatal Flaws That Derail Leaders

注定落敗的領導缺陷 Ten Fatal Flaws That Derail Leaders

哈佛商業評論 Manager Club

景氣好時,領導無方的問題容易掩飾;景氣差時,領導無方必然會導致浩劫。為了解領導人失敗的原因,我們檢視兩項研究的結果。第一項研究,是蒐集《財星》(Fortune )雜誌五百大公司超過450位高階主管的360度評量資料,然後,整理出其後三年31名遭解聘高階主管的共同特質。第二項研究,是分析超過1.1萬名領導人的360度評量資料,找出其中被認為績效最差的10%,然後比較績效低落和遭解聘的領導人,找出領導人最常見的十項缺點。每位拙劣的領導人,至少會有其中一項缺點,不過通常都不只一項。

最差的領導人:

缺少活力和熱情
他們認為新方案是負擔,很少自動自發地行動,而且擔心負荷不了工作。曾有人形容一位這類領導人為「能把房間裡的所有精力耗損得一乾二淨。」

認同自己的平庸表現
他們誇大達成目標的困難度,以便在達成目標時顯得自己很能幹。他們深信「承諾較少,成果就會超乎期望」(Underpromise and overdeliver)。

缺少明確的願景和方向
他們相信自己唯一的工作是執行。就像登山健行的人總是緊緊沿著小路走,他
們只要不遇到岔路就沒事。

判斷力很差
同事和部屬認為,他們所作的決策不符合組織的最佳利益。

不肯合作
他們避開同事,獨立行動,認為其他領導人都是競爭對手。因此,能提供他們所需見解和支援的人,都不會協助他們。

未能言出必行
他們訂下行為標準或績效期望,卻沒有照做。大家都認為他們缺乏誠信。

抗拒新觀念
他們拒絕部屬和同事的建議。好點子無用武之地,組織也停滯不前。

未能從錯誤中學習
他們犯的錯也許不比同事多,卻沒有把挫折當作改進的機會,反而設法掩飾。

欠缺人際技巧
他們同時犯下「有作為的過失」(不易相處和盛氣凌人)及「無作為的過失」(冷淡、沒空理會別人、不願讚美)。

不栽培部屬
他們心裡只有自己,從沒想過要栽培部屬,導致個人和團隊離心離德。

這些缺點聽起來好像很明顯,任何領導人都會試著改正,但我們研究過的低績效領導人,對自己的這些行為往往渾然不覺。其實,獲得最差評價的人,對自己的評價卻正面得多。領導人應該嚴格檢討自己,並請別人就他們在上述領域的表現,坦誠提供回饋意見,否則工作可能不保。

為何一些有想法、有實力的人,無法在組織中一展抱負?很可能是因為,他們缺少足夠的影響力。 要提升自身影響力,最好具備這4項能力:開創力、工具創造力、團隊力、轉化力。

專家教你贏得影響力 How Experts Gain Influence

哈佛商業評論 Manager Club

2006 年,我們稱為「撒克遜銀行」(Saxon Bank)、「盎格魯銀行」(Anglo Bank)這兩家英國金融機構的風控長,陷入相同的處境。兩位風控長都直接向執行長報告,理論上,他們在組織中擁有相同的影響力。然而,在 2011 年之前,整合在一個功能下的撒克遜銀行風險管理團隊,深入參與銀行各項重要工作;而盎格魯銀行卻將風險管理劃分為功能各異的兩個小組,且彼此未緊密聯繫,因此,只有在特定專業領域,才能發揮影響力。我們觀察這兩家銀行後得到的結論,對於想擴大影響力的各個職能的專家,從管理顧問、內部稽核,到人資及行銷的高階主管,都能提供良好的借鏡。我們歸納出開創力(trailblazing)、工具創造力(toolmaking)、團隊力(teamwork)、轉化力(translation)這四項能力,可幫組織中的部門領導人或團隊,爭取高層主管有限的時間與注意力,提升自身影響力。

撒克遜銀行與盎格魯銀行並不一樣:撒克遜銀行專營個人信貸業務,經營的是地域集中、成熟、競爭激烈的市場,因此,特性上應偏向風險趨避。銀行的所有部門,包括一個相當具規模的風險管理團隊,都採取中央集權。而盎格魯銀行則專營風險較高的企業放款,經營地域分散的新興市場。盎格魯銀行將風險管理分為兩個小組:「企業風險管理」負責監控企業相關風險與法規遵循風險,而「國家(地區)風險管理」則隸屬於各個事業單位,針對大型案件與放款政策提供建議。即使有上述差異存在,我們認為,撒克遜銀行風控長(chief risk officer, CRO)與他的團隊採取的影響力建構策略(指同時擁有上述四項能力),也可能適用於盎格魯銀行的風控經理人,前提是他們要能夠整合兩個風險管理小組的長處。

︱開創力
尋求新機會以展現專業

具備這項能力的個人或部門,會廣泛探究各項議題,以便找出或構思出高階主管疏於關注的議題,這讓他們在爭取決策階層注意力的競爭中,擁有很大優勢。

在某些公司裡,風險管理的工作,是要監督公司是否遵循相關法規;在另一些公司裡,風險管理是為了協助企業找出不確定性,並將這些不確性轉換成可管理的風險。但在撒克遜銀行,風控長所做的不僅止於此。在她到撒克遜銀行工作的頭幾年,養成每週抽出一天,與組織中最基層員工談話的習慣,而她的團隊成員也跟著這麼做。他們覺得自己有必要了解銀行的策略與營運,就像一位資深風控人員說的:「你不可能光談論企業的風險,卻未曾真正了解企業在做些什麼。」運用這種方式,撒克遜銀行的風險管理團隊,找出幾項公司應該重視的內外部議題。

撒克遜銀行的風控長也要求參加每週的高階主管委員會,以及每月的董事會,並且獲准了;這不但提高她的能見度,而且在討論重要決策的過程中,她經常有機會提出風險管理的觀點。此外,她也直接接觸一些非執行董事,這些董事運用她的專業,來挑戰最高管理階層。就像一位非執行董事曾說過的:「你會希望擁有一位積極的風控長,而且直言不諱,能告訴你事實。」這所有的一切,都大幅擴張風控團隊的勢力範圍。

而在盎格魯銀行,地區風控經理與事業單位經理關係密切,他們相當了解特定產品、產業和國家,也有權調整放款規模與結構。地區風控經裡隨時偵測環境,並定期與經營決策階層討論,以便掌握那些可能影響業務組合風險的發展方向。只不過,地區風控經理的任務偏重在營收成長與信用風險控制,而不是營運效率,因此,他們的偵測範圍勢必較撒克遜銀行的風險管理人員狹窄。此外,盎格魯銀行的企業風險管理團隊主要在偵測法規相關議題,並確保銀行符合資本適足率,而不是尋求新的方式,來提升銀行整體的風險管理。

︱工具創造力
發展並推廣那些能具體展現專業,或是傳播專業的工具

挖掘重要的企業議題只是第一步。發展出能幫總公司高階經理人分析,並解讀這些議題的工具,則是另一項重要的工作。撒克遜銀行的風控長,能夠參與管理高層的公司治理會議,因此,她必須以獨特而易懂的語言,來表達她的觀點。要做到這一點,她和她的團隊發展出一些工具,像是「季風險報告」,呈給董事會。

針對需要進一步討論的議題,風險管理團隊通常會把創造工具當成試金石。舉例而言,當風險管理團隊注意到,季風險報告引發董事會提出一些前瞻性的問題,團隊便決定引進一些未來導向的正式報告,結果產生了新工具,像是情境規畫範本、早期警告指標。
盎格魯銀行的企業風險團隊,則針對法令遵循而設計了許多適用全公司的風險工具。團隊裡的風控經理,是從其他以模型和計量風險管理見長的銀行挖角過來的,他們關心的是:公司缺乏共同的「風險語言」,因此很難把銀行的各項風險整合到集團的層次。然而,即使主管機關允許銀行採用較不具技術挑戰性、使用者較易了解的法令遵循做法,而且盎格魯銀行先前也採用過,但那些風控經理還是促使銀行發展先進的工具,像是經濟資本模型(economic capital model)。

在此同時,盎格魯銀行的地區風控經理卻認為,這個行動與他們無關,他們有自己偏好的工具,用來判斷自己責任範圍內的交易風險和組合風險,但這些工具是他們的祕密武器,並不對全公司公開。

︱團隊力
運用人際互動,引進並運用他人的專業,並說服大家你自己的專業也很重要

大量進行工具創造的部門,必須徵求眾多支援者與使用者。做法之一,是在工具創造與改善的過程中,就讓大家共同參與,徵詢大家的意見,並把他們的意見納入工具設計中。比方說,撒克遜銀行的風險管理團隊,提供早期的情境規畫範本給部門經理,而這些經理便可與資深員工討論那些範本、提供回饋意見,並看到他們對最終定案的範本有所影響和貢獻。風險管理團隊也從其他功能性部門,尋求盟友與合作對象。比方說,情境規畫範本被刻意連結到公司財務單位已使用的一項規畫工具,如此一來,就更容易說服忙碌的經理人採用這些範本。預警系統,則是得到首席經濟學家團隊與業務單位的合作。

盎格魯銀行的企業風險管理團隊,在制定經濟資本工具時,並未與總經理合作,而是把這些工具當成新版巴賽爾協定(Basel II capital accords)的法規要求,並宣稱這些工具優於目前公司在規畫和績效管理時使用的資本衡量方式。但事業單位經理人並未認可這些新工具的必要性及優越性。一位資深風控經理曾說:「各事業單位回來找我們說『各位,醒醒吧!這不是我們經營銀行的方式』。」


盎格魯銀行的資深地區風控經理較擅長團隊合作,他們了解銷售組織,並有足夠的動機與銷售團隊合作:因為他們的獎金,取決於營收的成長與損失的極小化。他們對交易也有決定權,這讓他們對銷售組織產生雙重控制力:他們可以制止積極的銷售人員進行風險過高的投資,並引導這些銷售人員進行較恰當的投資案。這種方式相當仰賴地區風控經理的業務判斷,以及風控經理與銷售人員之間的信任。但這種一對一關係的和諧與否,會隨著每筆交易而不同,因此,無法協助風險管理人員把影響力擴大到整個銀行。

︱轉化力
個別協助決策者了解複雜的內容

想要維持影響力,專家必須協助他人運用自己的工具,並學會解讀分析結果。雖然撒克遜銀行風險管理團隊設計的季報表,是來自複雜風險分析模型的結果,但風控長與她的團隊竭盡所能,不讓大家受艱澀術語困擾。比方說,報告的前三或四頁,用淺顯易懂的「交通號誌」方式,來呈現風險情況;當董事會成員與事業單位經理,在研究這些工具及分析結果時,風險管理團隊也隨時在旁邊提供協助。這些做法得到的回應全都很正面,因此也提升了風控團隊在重大組織辯論、決策過程中的重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為因應2007年漸趨惡化的經濟狀況,風控長向高階主管風險委員會,提出她團隊所做的情境分析。後來,委員會運用那些分析,以及她對那些分析的解讀,來找出銀行面臨的不確定性。

我們注意到,盎格魯銀行的地區風控經理與事業單位經理的個別溝通良好。但是,這些地區風控經理只傳達他們的工具產生的知識,卻不傳授工具本身。而企業風控經理雖試圖傳授那些工具,卻運用艱澀術語來表達,而未將這些概念轉換成「商業語言」。當風險管理團隊嘗試推動經濟資本預測模型,以便讓集團有共同的語言來計算整體風險,總經理們卻不接受這些想法,因為他們通常是使用預估損益表、而非預估資本負債表來制定決策。

︱影響模式
撒克遜銀行的風控經理同時具備四項能力,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工具創造專家(見表:「有影響力的專家」)。在我們觀察的五年期間,正好發生全球金融危機,因此,聽取風險管理的意見變得更加重要,而那些風控經理具備這四項能力,有助於提升他們在全公司的影響力。他們持續偵測企業內外部環境,以尋求產生影響力的機會,並發展一些工具,例如季風險報告、情境分析範本、預警系統,以便將他們的專業格式化,並廣為傳播。雖然風控長掌控設計與執行那些工具的整體過程,但她與團隊成員納入各個事業經理的觀點,並確保所有人都了解工具的分析結果。後來,團隊成員開始協助公司擬定關鍵議題的重要辯論架構,議題從部門主管的績效評估,到撒克遜銀行面對信貸危機該採取的行動,都包括在內。

相反地,盎格魯銀行的企業風險管理團隊,在法令遵循方面被視為不可或缺,卻與企業經營毫無關係;而他們設計的工具也未能引起興趣。地區風控經理對各營運單位實際運作的了解令人讚賞,與地區領導人也維持緊密關係,但他們在組織中的影響力,卻僅限於那些人際互動(見表:「四大能力整合出更大影響力」,說明三個群體在四項能力上的差異)。

當然,少了高階主管的支持,根本不可能建立與發揮影響力,而專家的角色和他們的影響力的特性,也必須配合組織策略與組織結構所需。舉例來說,在某些情況下,只要培養兩項能力,也許就夠了。對那些透過試算表、報告、資料庫與事業經理人溝通的專家來說,工具創造力與轉化力,就可讓他們的工作自然成為組織辯論與行動的一部分。而那些追求與事業經理人建立合夥關係的專家,即使不廣泛傳播他的工具,也可運用團隊力與轉化力,維持自己的重要性與成效。選擇性地建立能力,有助於提高專家的能見度。但我們相信,同時具備這四項能力,才能成為最具影響力的人物。

勇於在「一百分組織」反映意見 Yes, You Can Provide Feedback in a “Nice” Organization

在組織中培養直言不諱、反映意見的文化,原本就是種挑戰,尤其在所謂的「一百分組織」中更是如此──這種組織期望成員無時無刻舉止得宜、有禮、專業。一般情況下,這些特質固然很好,但學習新技能(例如反映意見),原本就不是一百分的狀態。我們總是在嘗試中學習、犯錯,從中了解錯在何處,然後再試一次。你不妨先從自己做起,向你的團隊展現你決心努力改進這點,主動請你的同仁提供意見,再認真聽他們怎麼說,同時要分辨得出,有些時候,別人的意見沒有用處。切記:你覺得飢餓、生氣、寂寞、疲倦時,不適合提供意見。畢竟「坦誠」與「反映意見」都需要他人才能成就,你難免遭人誤解、覺得受傷,也可能發生衝突。別以為「給人意見」是件自然又簡單的事。假如你覺得不太舒服,或犯了幾次錯,那其實代表你走對了方向。

當你在評估人才,是否會不自覺地偏好你認為有與生俱來才能的人,還是那些成功是努力爭取而來的人? 這是經理人應該捫心自問的問題。

當心你對天賦的偏見
Beware of the Bias Toward Natural Ability

哈佛商業評論 Manager Club

當你在評估人才,是否會不自覺地偏好你認為有與生俱來才能的人,還是那些成功是努力爭取而來的人?這是經理人應該捫心自問的問題,尤其是要做出有關雇用、晉升和發展機會的決定時,更應該如此。

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助理教授蔡佳蓉(Chia-Jung Tsay,音譯)想測試,人們是否會特別欽佩主要是天生的才能,而非辛勤努力獲得的成就。先前針對古典音樂家的實驗發現,如果引導人們相信,某些音樂家是天生深具才華,他們會給這些音樂家的演奏較高評價,即使回答的人(包括一些專業音樂家)表示,辛勤努力對音樂上的成功更為重要。為了解相同的偏好情況是否存在其他領域裡,蔡佳蓉研究創業成就,而在創業領域,好結果通常歸因於努力。

有數百位參與者,評估創業人士的個人背景資料和商業計畫。這些個人資料都先經過刻意調整,有些強調天生的才能,另外一些則是強調後天的努力,除此之外其他資料都相同,商業計畫的內容也沒有差異。當伴隨的個人資料強調天生才能,大多數參與者對商業計畫就會有更高的評價,他們相信計畫更有可能成功,也更願意投資。若參與者本身是企業創辦人,這種效應就更明顯,這表示專業能力無法防止偏見產生。

一項聯合分析(conjointanalysis)證實這項發現,顯示58%的人偏好「天生」的創業家,即使其中許多人在先前的測試裡曾表示,動機和努力,與創業成功的相關性更高。即使「努力奮鬥」的創業家看起來擁有一些較容易創業成功的特質,前述的偏見還是存在:即使「天生」的創業者少了4.5 年的領導經驗,管理技能少9.0%,智商少28.3 分,累積資本少39,143美元,專家參與者仍願意投資他們。因此,對天賦才能的偏見不僅是隱而不顯,也有可能代價高昂。

長久以來,人們一直在爭論天賦才能和辛勤努力(以及機緣)的相對重要性,雖然近年來有一些書,包括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的《異數》(Outliers ),以及傑夫.柯文(Geoff Colvin)的《我比別人更認真》(Talent Is Overrated )等書都認為,鍥而不捨和工作倫理,跟天生才華一樣重要。許多偉大的成功人士,都同意這種說法;比方說,據說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曾說:「如果人們知道,我必須多麼努力,才能達到我的熟練技巧,這看起來就一點都不令人讚嘆了。」

蔡佳蓉的研究發現顯示,當我們從天賦才能的角度來評斷人們或人們的表現時,可能會給予過高的評價。了解這種偏見相當重要,因為其他研究已經指出,在許多情況下,辛勤努力的人表現得更好。如果成功是條漫漫長路又充滿挑戰,一般認為在面對困境時會更鍥而不捨的辛勤努力者,可能更適合完成這趟旅程。

即使我們成就非凡,賺的錢也夠舒適的過下半輩子,一到了老年,還是可能活得非常不快樂。 當我們愈來愈年長時,必須要學習與過去大半輩子所追求的事業背道而馳的事。我們要學會「放下重要感」。

別擔心你重不重要  Stop Worrying About How Much You Matter

哈佛商業評論 Manager Club

許多年前(幾乎是他能回憶起的歲月裡),伊恩(化名)在愛爾蘭的一個小鎮上經營一間酒吧。這間酒吧生意非常好,而且他也是酒吧的老闆。他在鎮上非常有名。他有很多來店裡吃喝的朋友,而他也過著開心的生活。

最後,伊恩決定把他的事業賣掉。他出售酒吧得到了一筆錢,再加上他的存款後,他已經賺夠了錢,讓他未來能繼續愜意地過日子。他準備要悠閒渡日,並享受他勞碌的成果。

但過沒多久,他開始變得悶悶不樂。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而且直到現在,事情仍沒太大的改變。

像伊恩這樣的故事,我在許多人身上看過:一位投資銀行的CEO、法國一位名歌手、一間食品雜貨連鎖企業的創辦人兼總裁、一位政府高官。而這些人的故事不是聽來的,他們都是我過去或現在所熟識的朋友。

他們有一些共通點:他們都是大忙人,而且成就非凡。不管之後會活多久,他們賺的錢都夠他們舒適的過下半輩子。而且,他們一到了老年,都活得非常不快樂。

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一般的答案是:人們需要生活的目標,而我們停止工作時,便沒有了人生目標。但就我的觀察,有這種狀況的人還是會繼續工作。那位法國歌手繼續唱歌。而那位投資銀行的CEO則為一檔基金操盤。

或許,「變老」本身就讓人沮喪不已。但我們都知道,很多人到了九十幾歲仍然常保喜樂。而且,有些陷入這般困境的人也還沒步入老年。

我認為,這個問題不難理解,而且解決之道,比不停工作或讓青春永駐更為合理。

那些獲得金錢及職位上的成功之人,都是做事情的專家,而且這些事讓他們持續擁有「重要感」。他們的決定會影響很多人。他們的意見,大家都會專注地聽。

在許多案例中(有可能不是大多數),他們的自我認知及強烈的自我價值感,是來自於他們所做的事、所說的話(甚至很多人是他們的想法及感覺)對他人的重要性。

試想伊恩的例子。假如他換了菜單或調整營業時間,或是聘了新人,都會直接影響到小鎮居民的生活。甚至他的友誼,也大多是建立在酒吧老闆的身份地位上。他所做的事,讓他在這個社區具有重要性。

在生活各個層面上,「重要感」只要維護好,便能讓人心滿意足。但哪天我們失去「重要感」了呢?失去「重要感」會讓人非常心痛。

當我們愈來愈年長時,必須要學習與過去大半輩子所追求的事業背道而馳的事。我們要學會「放下重要感」。

這不僅是一個有關退休的議題。我們很常會以不健康(到最後不開心)地的方式,來維持自己的「重要感」。但如此一來,我們便太過忙碌,事情如排山倒海而來,因為我們回應別人對我們的所有要求,像是消防隊員必須馬上處理大型火災的通報那樣緊急。我們真的那麼重要嗎?

不管是在我們的職涯中或是退休後,我們必須調整自我,讓我們不要覺得自己很重要。這樣的調整,比只是讓自己變得很重要還來得重要。

如果我們失業,調整為「放下重要感」的心態,同時不落入失落的深淵,這功課在我們找到另一份工作前,是項非常關鍵的生存技能。如果經理人及領袖想幫助團隊及業務成長,那就要放下自己的重要性,來讓他人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進而成為領袖。我們一生的某個時間點,或某些時期,我們的重要性會下降。問題是:你可以接受嗎?

如果只是坐在別人身旁,感覺如何?你可以只聆聽他人的問題,而不去試圖解決嗎?當你沒有特別的目的需要與人接觸時,你會開開心心地與人互動嗎?

許多人(也不是所有人)可以獨自過日子好幾天,知道所做的事對世界沒有任何影響。但時間拉長至一年呢?十年呢?

即便如此,也許你會因為「放下重要感」而得福:重獲自由。

當你的人生目標有了上述的改變,你可以做你真正想做的事:你可以冒險;你可以很勇敢;你可以分享不那麼受歡迎的想法;你可以讓自己活得很真實、很自在。換句話說,你不再擔心你行事為人所帶來的影響力時,你可以活出更真實的自我。

以上所述的福,也許正是我們的抗憂鬱藥。享受「放下重要感」所帶來的自由,可以幫助我們在退休後避免憂慮、享受生活,尤其對於那些在職業生涯中,自我被工作職位所定義的人,更是如此。

以下是你可以馬上開始練習「放下重要感」的小撇步:

-坐在電腦前時,才打開電子信箱,而且一天幾次就好。拒絕一早起床、或一有空檔就馬上看電子信箱的誘惑。

-初次與人見面時,儘量不要透露你的工作。聊天的過程中,注意自己多常說讓別人覺得你很重要的話(比如分享你自己前幾天做了什麼事、去了哪邊、有多忙等等)。注意一下,交談中與人連結、以及交談中讓別人和自己覺得自己很重要,兩者有什麼差別。

-有人向你分享一個問題時,單單聆聽,不要提供一個解決方法(如果你對員工這樣做,額外的好處是,他們會變得更有能力、更自立自強。)

-試著坐在公園的板凳上發呆,只有幾分鐘也可以(然後再試看看五或十分鐘)。

-跟一位陌生人聊天(像我今天早上跟計程車司機聊天一樣),且心裡不帶著任何目標或目的。只要享受與人的互動、並認識對方,而因此心滿意足。

-打造一個美麗的東西,並樂在其中,不要給別人看。也留意非你所創造的美麗事物。

當你專注於當下,而不需要處理或證明任何事情時,請留心發生了什麼事。即便我們對於所身處的世界中大大小小的決定、行動、及結果,沒有重要性可言,也請留意,你如何仍能感覺到來自簡單的時刻、以及漫無目的的交談中所帶來的喜悅。

當你感覺到缺乏「重要感」時,請留心你如何對你自己而言具有重要性。

既然我們都知道可從錯誤中學到教訓,並作為接下來修正行動,進而邁向成功的依據, 那麼,何不放手犯錯?

刻意犯錯拚學習
The Wisdom of Deliberate Mistakes

除了iPhone,蘋果如何押註未來?

面對業績前景的模糊不清,庫克坦言,智能汽車、Apple TV、人工智能和“Pokémon Go式”的增強現實,才是他眼下最在意的業務。


英國《金融時報》 蒂姆•布拉德肖 舊金山報道

在蘋果(Apple)近期前景模糊不清的情況下,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在與分析師的電話會議中談及蘋果的更長期機會時異常坦誠。

在他心中占據首要地位的是蘋果通過CarPlay初步涉足汽車業務,用Apple TV占領人們的客廳,還有人工智能和《口袋妖怪Go》(Pokémon Go)式的“增強現實”。

今年迄今,投資者的關註都僅僅集中於iPhone的增長——準確地說是集中於該產品未能實現增長的事實。今年第一季度,iPhone銷量同比下滑16%。第二季度的業績顯示iPhone的銷售情況略有好轉,銷量同比下滑15%,但處於分析師預測區間的較高一端。

盡管蘋果最重要的產品iPhone的銷量持續下滑,蘋果上周二公佈的業績讓投資者歡欣鼓舞。隨著華爾街以一種更長遠的眼光來看這家iPhone製造商的前景,蘋果的股價上漲7%,突破具有象徵意義的每股100美元大關,在盤後交易中達到了每股103.25美元。


蘋果對第三季度的展望表明,iPhone的銷量還將繼續下滑。據Piper Jaffray的分析師估計,蘋果455億美元到475億美元的收入展望表明iPhone銷量將同比下滑6%到10%。

下一代iPhone定於9月發布,對這款iPhone可能主打的技術進步,外界的預期異常低下,許多分析師預測iPhone在接下來幾個季度的銷量不會增長,或者增長很少。

因此,庫克想要換換樣,談論蘋果的其他產品想法,可能就並不令人驚訝了。

“他們通常著眼於短期,不會進行任何形式的猜想。這次情況不同,”硅谷咨詢公司Creative Strategies的分析師卡羅琳娜•米拉內西(Carolina Milanesi)說,“大體上他們就像是在說,‘讓我們談談未來,不要老想著眼下發生的事情’。”

蘋果研發支出的大幅上升表明,庫克對未來的展望並非全都只是說說而已。雖然收入降低了,蘋果第二季度研發支出同比增加了26%,至26億美元。截至今年6月底的9個月,蘋果的研發支出同比增加了28%。“我們在目前的產品之外所做的事情有不少,”他說。

在蘋果的秘密開發項目中,最具雄心的是製造電動汽車的計劃。盡管庫克並未對蘋果的汽車產品雄心置評,他的確暗示了目前的產品系列以外的新產品種類。

BTIG Research的分析師沃爾特•佩西克(Walter Piecyk)指出,蘋果的研發支出與收入的比例在今年第二季度達到了創紀錄的6%,相比之下該比例在2015年為3.5%,在2013年為2.6%。“當你的(年度)研發預算在3年內增長了一倍,達到100億美元,很可能你正在醞釀一些大型項目,”他說。

在長達1小時的電話會議期間,庫克數次提及蘋果在人工智能(AI)和機器學習領域的開發努力,這些努力正在改善從Siri虛擬助手到iPhone上“照片”(Photos)應用的各種產品。

“我們把在AI方面的努力集中在能夠最大程度改善用戶體驗的功能上,”他說。

庫克也提到了在電視方面的更大野心。去年9月,蘋果推出了一款新的電視機頂盒,承諾要通過將其應用商店與時尚的新款遙控器相結合,為電視世界帶來一場“革命”。

盡管措辭十分高調,目前尚不清楚這款新的Apple TV盒銷售情況如何。它與蘋果手錶(Apple Watch)和iPod一道歸入了“其他產品”,該類別第二季度營收同比下滑了16%。在一次採訪中,蘋果首席財務官盧卡•馬埃斯特裡(Luca Maestri)拒絕透露Apple TV該季度銷量是否增加。

不過,庫克表示,蘋果還會推出更多出現在客廳中的產品。他說:“你不應該看著今天存在的東西,就認為我們已實現了想要做到的一切。”他指出,目前的電視盒只是實現更大目標的“基礎”。

一個受到關註的領域是,為蘋果的平臺帶來更多原創性獨家內容。上周二早些時候,蘋果宣佈了與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電視製作公司(CBS Television Studios)的一項協議,敲定了高人氣綜藝《拼車K歌》(Carpool Karaoke)新系列的首播權。《拼車K歌》是美國談話節目《詹姆斯•科登深夜秀》(The Late Late Show with James Corden)的衍生節目,每一集在YouTube網站上的觀看量通常都會達到數千萬次。

不過,庫克提到的長期賭註中,最有趣的部分是增強現實,這是一種將數字化圖像疊加於真實世界之上的技術。實現這種效果的方法有,使用頭戴式裝置(類似的裝置有微軟(Microsoft)的Hololens,還有佛羅里達州神秘的創業型企業Magic Leap承諾將推出的“混合現實”眼鏡),或是像火爆的手游《口袋妖怪Go》那樣僅利用智能手機的攝像頭。庫克表示,《口袋妖怪Go》現象表明“增強現實(AR)可能前景廣闊”。“我們一直在這方面投入重金,也會繼續這麽做。從長遠來說,我們非常看好AR。”他說。

雖然正如英國《金融時報》在今年早些時候所報道的,蘋果的實驗室還沒有拿出一款增強現實產品,但是在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方面,蘋果一直在招兵買馬。

這些努力的成果或許會體現在未來的iPhone上,或是體現為一款類似Hololens的頭戴式裝置,還有可能體現為蘋果汽車中的某種平視顯示(heads-up display)功能。

庫克表示,只要其他開發人員開發的應用能夠對蘋果開發的成果加以利用,增強現實不僅可能催生偉大的產品,還可能創造“巨大的商業機遇”。經紀商Needham & Co的分析師估計,今後兩年僅僅從《口袋妖怪Go》一項產品中,蘋果就可能獲得逾30億美元的營收——蘋果對應用內購買項目收入收取30%的分成。

盡管這一對未來的展望似乎令投資者激動不已,米拉內西卻警告稱,迴避策略只能幫蘋果到這里了——對於蘋果手錶的疲軟銷售、iPhone平均售價的下滑、在中國和印度等增長較快市場上面臨的挑戰招致的種種質疑,蘋果一直避而不答。她說,“你可以糊弄過一個季度”,然而要讓股價保持在100美元關口以上,“每個季度都這樣對付他們是不行的。矇混不過去的。”

雅虎的致命弱點

在人力與技術的隔閡中,從網站鏈接目錄起家的雅虎從一開始就站在錯誤的一邊,而且從未找到回頭路。


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 約翰•加普

在宣佈Verizon以48億美元收購雅虎(Yahoo)運營業務的消息時,瑪麗薩•邁耶(Marissa Mayer)為她領導了4年的這家企業大唱了一番贊歌。她說,雅虎“令萬維網、電子郵件和搜索變得人性化並流行起來”。

考慮到20年來眾多不那麽“廣受歡迎的公司”超越了這家帶著驚嘆號的企業——包括Alphabet、Facebook和亞馬遜(Amazon)——邁耶的贊歌聽上去像是帶挖苦意味的恭維話。她點出了問題:雅虎成立之初是由其創始人編纂的網站鏈接目錄,它一直帶有太過人性化的特點。

2000年春季,雅虎的估值曾增至1280億美元,原因是投資者堅信人力信息篩選會打敗搜索引擎——那些通過緩慢的撥號線路上網瀏覽的人們需要一個人性的界面。然而技術勝過了人力。互聯網比他們想象得更強大。如今,雅虎剩下的只有魅力了。

要說明自雅虎1995年成立以來情況已發生多大變化,有一個例子就是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最近發表的特斯拉(Tesla)《總規劃,第二部分》(Master Plan, Part Deux)。這位電動汽車公司創始人構想的車輛不僅會自動駕駛,還會在“空閑”時成為自動化車隊的一部分。馬斯克得出的結論是:“讓你的汽車在你不用它的時候為你賺錢。”


在雅虎的目錄貌似比谷歌(Google)更值得投資的20年後,馬斯克的願景仍不太可能實現,但不再不可想象了。事實證明,互聯網不僅僅是通過網絡連接到一起的大量計算機,它的範疇要大得多。移動寬帶、全球定位技術、智能手機、雲計算和人工智能都在不斷升級互聯網。

被貼上“互聯網”標簽並打包在一起的一系列創新,已被證明是一種類似蒸汽機和電氣化技術的通用技術。它對許多產業都有深刻的、顛覆性的影響,並可能在今後一段時期內保持這種狀態。

雅虎的問題在於,在人力與技術的隔閡中,它從一開始就站在了錯誤的一邊,而且從未找到回頭路。最接近的一次是在本世紀頭10年的中期。當時,走馬燈般上任的雅虎首席執行官之一特裡•塞梅爾(Terry Semel)收購了Inktomi、AltaVista和Overture,試圖與谷歌的算法競爭,卻沒有成功。

對邁耶的任命則是又一次跨越這一鴻溝的企圖,因為她來自谷歌。現實而言,她可以採取的最佳措施是砍掉雅虎部分低效率業務,並調整其從雅虎郵箱(Yahoo Mail)和移動服務到娛樂和新聞的大雜燴般的各種產品。

在這筆最新交易中,科技的巨大胃口表現得十分明顯。Verizon如今已收購了雅虎和美國在線(AOL),後兩者都是互聯網初期的知名品牌。它們加入的這家公用事業公司在寬帶數據連接領域的銷售額日益升高。雅虎原來像是電話簿的互聯網版本,如今它正成為已向互聯網轉型的一家電話公司的一部分。

在互聯網上,技術主導人力並獲得絕大部分回報的故事十分常見。Facebook的內容基本上由用戶提供,然而這些內容的價值歸於該公司及其網絡——該公司市值約為3480億美元,相當於72個雅虎。而亞馬遜則通過擠壓供應商(包括出版商)壓低價格,它的市值與Facebook相仿。

不過,科技也存在致命的弱點。每一波新技術潮在早期階段都是嶄新而神奇的(想一想19世紀的鐵路大發展吧),會創造並獲取巨額利潤,但最終會變得普普通通。電話曾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機器,然而在如今這個移動視頻流播免費的世界,通過固定線路傳輸的語音通話往好里說也只是一種日用品。

科技作家尼古拉斯•卡爾(Nicholas Carr)表示,從個人電腦向雲計算的轉型,類似於19世紀晚期從本地發電向電網輸電的轉型。Verizon、Facebook、亞馬遜及其他企業打造的數據中心,比之前的數據中心強大得多。它們也把按需計算和按需數據訪問變成了一項公用事業。

在Verizon收購雅虎的交易中,也顯示了這一轉型的跡象。雅虎加上美國在線——旗下擁有《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和TechCrunch等25個品牌——所貢獻的營收可能只占合並後實體的5%,但它們有望帶來增長。Verizon的核心電信業務規模龐大,產生大量現金,然而今年其營收有所下滑。

其他互聯網和通信公司也通過人力製作的媒體內容提升了營收。2013年,Verizon的競爭對手、美國有線電視公司康卡斯特(Comcast)全資收購了電影、電視和音樂集團NBC環球(NBC Universal)。而Netflix一直在投入巨資製作原創劇集和紀錄片。

自雅虎創立以來,人力活動不斷被聯網的電腦代替,後者執行任務花費更少、效率更高。在某些情況下,比如自動駕駛汽車,這一過程將繼續推進。不過,新技術對自身也同樣冷酷無情:最終它會變成一項公用事業。遺憾的是,雅虎等不了那麽久。

日本內閣批準2,740億美元經濟刺激計劃

華爾街日報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內閣周二批準了一項28萬億日圓(合2,740億美元)的刺激計劃,這是安倍晉三為提振日本低迷經濟重新煥發生機再次做出的努力。

從總體規模看,這項計劃是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日本規模最大的經濟刺激計劃之一,但28萬億日圓總額中有四分之三為政府和國有企業的定向低息貸款。

新的直接支出實際上僅為7.5萬億日圓左右,大部分為未來兩年的支出。日本政府將在本月晚些時候制定一份補充預算,為截至明年3月份的財年提供大約4萬億日圓的額外刺激。

上述刺激計劃將包括基礎設施項目支出,涉及連接東京和大阪的磁懸浮列車線路。刺激計劃還包括對日本國內2,200萬低收入群體每人1.5萬日圓的現金發放,以及日本南部4月份遭遇地震地區的重建項目。

經濟學家預計,支出僅能給明年的經濟增長帶來溫和提振。SMBC日興証券(SMBC Nikko Securities)的經濟學家Koya Miyamae稱,他預計支出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為0.4個百分點。

Mitsuru Obe

沒有想像力的躍進、或夢想,就沒有其它可能給人的興奮。夢想終究也是計劃的一種形式。“Without leaps of imagination, or dreaming, we lose the excitement of possibilities. Dreaming, after all, is a form of planning.”

“Without leaps of imagination, or dreaming, we lose the excitement of possibilities. Dreaming, after all, is a form of planning.”
– Gloria Steinem, Feminist
「沒有想像力的躍進、或夢想,就沒有其它可能給人的興奮。夢想終究也是計劃的一種形式。」– 葛羅莉亞·斯坦能 (女權主義者)
葛羅莉亞·斯坦能 (1934- ) 是美國記者及女權主義者, 60-70 年代婦女解放運動的代表人物,她是 Ms. 雜誌的創辦人,所成立的「婦女媒體中心」致力於擴大女性在媒體的聲音。

我們的計劃不成功是因為沒有目標,一個人若不知道他要航向哪個港口,沒有風向會是順風的。“Our plans miscarry because they have no aim. If one does not know to which port one is sailing, no wind is favorable.”

“Our plans miscarry because they have no aim. If one does not know to which port one is sailing, no wind is favorable.”
– Lucius Annaeus Seneca, Philosopher
「我們的計劃不成功是因為沒有目標,一個人若不知道他要航向哪個港口,沒有風向會是順風的。」– 塞內卡 (哲學家)
塞內卡 (4 B.C. – 65) 是古羅馬時代著名斯多亞學派哲學家、政治家及劇作家,曾任尼祿皇帝的導師及顧問,著有《對話錄》、《論恩惠》、《天問》等。

年輕不是生命的一段時期,而是一種心理狀態;它不是玫瑰色的臉頰、紅潤的嘴唇或柔軟的雙膝;它是有關意志、想像力的品質、情緒的能量,它是來自生命泉源的朝氣。“Youth is not a time of life; it is a state of mind; it is not a matter a ripe rosy cheeks, red lips and supple knees; it is a temper of will, a quality of imagination, a vigor of the emotions; it is the freshness of the deep springs of life.”

“Youth is not a time of life; it is a state of mind; it is not a matter a ripe rosy cheeks, red lips and supple knees; it is a temper of will, a quality of imagination, a vigor of the emotions; it is the freshness of the deep springs of life.”
– Samuel Ullman, Poet
「年輕不是生命的一段時期,而是一種心理狀態;它不是玫瑰色的臉頰、紅潤的嘴唇或柔軟的雙膝;它是有關意志、想像力的品質、情緒的能量,它是來自生命泉源的朝氣。」– 塞繆爾.烏爾曼 (詩人)
塞繆爾.烏爾曼 (1840-1924) 生於德國猶太人家庭,11 歲時移居美國,70 多歲才開始寫作,題材包括愛、自然、宗教、家庭、朋友等,其中以《青春》(Youth),亦即此名言的出處,最為知名,美國麥克阿瑟將軍生前也視其為座右銘。

寧當半身的正義哈比人,不做死抱黨產魔戒化為灰的咕嚕

黨產如至尊魔戒!

「魔戒」小說中,闇王擁有至尊魔戒可駕馭眾魔戒,掌控闇黑力量宰制天下,不過,死抱至尊魔戒下場,就如「咕嚕」掉入末日火山岩漿中,最後還喊一聲「寶貝(咕嚕對至尊魔戒的暱稱)」,化為灰燼!

經十四年奮戰、遭國民黨三百零六次封殺,不當黨產條例終於突破國民黨如鐵幕封鎖,在立院三讀通過。

這其實是幫國民黨把黨產魔戒終結掉,解除魔咒,國民黨才能浴火重生,在民主體制公平競爭,扮好國家的忠誠反對黨,提出優質政策及人才,爭取選民支持,重尋執政之路。

但是,國民黨杯葛不當黨產條例過程醜態百出,杯葛不成後,竟發動焦土作戰、癱瘓立法院,荒唐離譜行徑,簡直就像心靈被魔戒桎梏的咕嚕,抱緊他的「寶貝」,寧可掉入末日火山成飛灰,也不甘把不公不義黨產還給人民。

為誰杯葛?國民黨杯葛不當黨產條例,除了為一黨之私,企圖保住龐大黨產肥肉,自己享用,哪有一絲一毫想到人民?

為誰癱瘓?國民黨發動焦土作戰癱瘓立院,根本就是公報私仇心態作祟,不甘交出黨產,竟不惜把選民付託給國民黨立委的公權,當做報復黨產被迫交出私仇的工具。

國民黨如要演一齣看緊人民荷包戲碼,起碼認真點像個樣子,不要出現像文化作業基金預算才編三億五千萬,國民黨竟提案刪五億等諸多荒唐離譜亂砍。

還有,這次立院審的營業及非營業預算,是國民黨馬英九政府編列的,國民黨立委過去不刪還護航,現在換了民進黨政府,就翻臉大砍亂刪,這哪是看緊荷包?反而坐實過去馬政府與國民黨立委沆瀣一氣,讓人民荷包大失血。

寄語國民黨,魔戒闇影無邊,早日回頭是岸,政黨變小了,寧當半身的正義哈比人,不做死抱黨產魔戒化為灰的咕嚕!

(胡文輝)

運用熱情,找到天賦,最後能利他,就是有意義的人生。

運用熱情,找到天賦,最後能利他,就是有意義的人生。
台灣童心創意行動協會創辦人 許芯瑋

苦惱的人不採取行動,採取行動的人不苦惱。 People who agonize don’t act. People who act don’t agonize.

苦惱的人不採取行動,採取行動的人不苦惱。 People who agonize don’t act. People who act don’t agonize.
電影製作人 皮爾索瓦格Pierre Sauv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