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2014

自私的推動力

彭明輝

我們一再地被教導:每個人都自私,結果對社會是最好的;反而是政府的好心,通常會讓很多人受害。這是對亞當斯密《國富論》的曲解。

其實,完整的說法是這樣的:如果每一個人都認真捍衛自己的利益,而且沒有不公平的競爭,那麼你從別人手中賺到的錢,會恰等於你對他人的貢獻──促成社會進步的,其實不是自私的力量,而是靠完全競爭的市場機制,把私心轉化為彼此設想的力量,以及為別人謀福利的動力。

除了私心之外,「不勞而獲」的渴望,是另一個影響經濟的重要力量。「不勞而獲」常見的辦法,就是用政治來製造不公平競爭,或者通過規模的擴大來壟斷市場,以便賺取額外的利得。卡內基和洛克菲勒都是利用併購來壟斷市場,然後操作上下游的價格,擠壓別人的利潤來擴大自己不勞而獲利潤。

台灣最常見的不勞而獲,就是房地產炒作:財團先買下一大片農地或山林地,再買通政府在該地段進行大量公共投資(高鐵、高速公路、歌劇院等),以便炒高地價,而一部分的獲利,則用來買通兩黨政治人物。

其次就是買通政府,把自己的產業宣布為「次世代旗艦產業」,給予各種租稅減免,再要求公股銀行給予超低利貸款,連設備的折舊年限都延長為國外的三倍,使得固定設備的成本變成國外的三分之一。接著,縱容內線交易,減免資本所得稅賦,用員工股票分紅侵占原始股東資產等。當然,還可以左右政府國際貿易談判,犧牲別的產業,以換取自己這個產業的優厚貿易條件。

當自私的動機和不勞而獲的官商勾結機制結合時,企業不會追求創新,也不會追求效率,而會把所有資源用來買通行政、立法部門,造成國家資源錯誤配置,妨害國家產業升級與國家競爭力。

過去卅年來,台灣留學生質與量、大學教育水準、學術著作的質與量,都明顯超越南韓,結果卻在產業競爭上輸給南韓。原因就是官商勾結太發達,不勞而獲的管道太暢通,企業界光是賺政府和國人的錢就已樂不思蜀,哪裡還會有力爭上游的鬥志?更別提逐鹿國際市場了。

不勞而獲的另一種典型手段,就是擠壓工資,尤其是在經濟成長遲緩而勞動力供應充沛時,就可以利用派遣員工、臨時工等手段規避掉員工福利與退休給付,甚至壓低工資,來擴大企業的盈餘。

二○○八年以後,很多美加大學畢業生被迫長期擔任無薪實習生,做的卻是全職工作,造成同工不同酬現象。後來他們去打官司,要求比照正職員工待遇,紛紛勝訴。台灣呢?製造業的人均產值比南韓高出十七%,而工資卻只有南韓的五十二%,裡頭一定有可觀的剝削成分。

面對產業困境、晦暗的國際經濟局勢與政府的無能,媒體和師長們都紛紛鼓勵年輕人要自力救濟,靠自己站起來。其實,產業升級的困難和實質薪資的倒退,都跟不勞而獲密切相關。因此,我們必須強化媒體與公民對政府與立法機構的監督,阻絕猖獗的官商勾結和各種不勞而獲的管道,把龐大不當利得還給應得的人。否則,台灣產業困境將很難有解,而受薪階層的苦難,恐怕還會越來越深,越來越看不到希望。

(作者為劍橋大學工程博士,清大榮譽退休教授)

「那一晚,當學生用力踹開立法院的大門時,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與激動。不是因為學生強烈的手段,而是我深刻體認到一種捍衛臺灣的自覺行動就此展開了!」

太陽花學運在昨(30)日掀起一波高潮,短短時間內,湧進50萬人(主辦方估算),而導演魏德聖也寫信給議場內的學生打氣,「那一晚,當學生用力踹開立法院的大門時,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與激動。不是因為學生強烈的手段,而是我深刻體認到一種捍衛臺灣的自覺行動就此展開了!」。

【魏德聖導演給佔領立院行動同學的一封信】

那一晚,當學生用力踹開立法院的大門時,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與激動。不是因為學生強烈的手段,而是我深刻體認到一種捍衛臺灣的自覺行動就此展開了!

雖然到現在,對於服貿所影響的真正範圍與程度,我仍還是霧裡看花。可是,我明白、理解,而且支持這群冷靜坐在立法院議會裡的學生所要傳達的訴求。

對於這群年輕人的勇敢,我很服氣。

然而,就自己以一介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平民老百姓而言,我還有某種必須坦誠並直視的真實情緒……那就是「害怕」。

我害怕以後沒辦法再聽見屬於自己土地的歌謠。害怕以後沒人再說屬於自己土地的故事。害怕以後再也聞不到屬於自己土地的味道。

而且,我也害怕自己必須離開家鄉,依附他人才能夠繼續生存。即使,可以賺到更多的錢。

我害怕。是真的很害怕。害怕為了賺大錢而失去原本的臉孔。

我曾經問過身邊的朋友:「你會在自己家裡的陽台種上一顆巨大的大樹嗎?你會在自己家裡的後院種上一整片寬闊的森林嗎?」

「其實,只要在這裡種上適宜的小花小草,也可以吸引蝴蝶的來迎。這樣不也是一種美好的生活嗎?」

或許,巨樹與森林所帶來的庇蔭會帶給我們所謂生理上的物質滿足,但是卻也很可能讓週遭的空間與養份受到吞噬,不僅使得原有美好的小花小草受到嚴重的生存考驗,甚至還會因此失去心理上的靈魂歸屬。

我想問:「我們可不可以不要只為了滿足生理上的需求,而喪失心理上的歸屬?可不可以不要只為了賺大錢,而被迫將這裡原生的美好徹底破壞,失去了原本的臉孔?」

我無法知道其他人是否也有相同的擔憂,但至少我自己是如此地徬徨不安。

當然,會有人安慰著:「你不用怕!我保證最終絕對不會是最壞的結局。」

但是我有個疑問:「你要如何保證?要用什麼保證?」如今已經是個法治社會,在沒有法律實質監督的情況下,是又要如何保證?

或者應該說:「我要如何相信?」我要如何相信這所謂的「保證」?

如果這「保證」跳票了呢?我又應該找誰、用什麼方式追討回來?

現在的我,擁有的只是一連串滿腹的疑問。

然而,有權力能夠實際解決這些問題的人,不是坐在立法院議會裡的學生,也不是靜坐在馬路中央或是在沙發上看電視的平民老百姓。

有權力能夠實際解決這些問題的,是位在上面往下看的「大人」。

當我知道學生踹開立法院大門的時候,我真的很佩服他們,並且也才開始警覺到這件事情。無論是「服貿」的問題,還是「黑箱」的問題。

可是,這群學生卻不是真正可以解決事情的人。所以,不需要把社會關注的壓力丟回給這群學生。也不用問這群學生:「你們有退場機制了嗎?你們什麼時候要回家了?」

然而真正有權可以解決問題的人卻只是坐在旁邊看著這群學生。

那些由人民賦予權力的「大人」啊!你們有沒有想要解決真正的問題?

你們要解決的,並不是這群學生!

而是他們所質疑的問題啊!

你們要研究的,是如何正面回應這群學生的訴求!

而不是算計如何讓他們退場的方案!

大人啊!你們真的知道問題在哪裡嗎?

最後,我想要認真地再問一個問題:「服貿,真的不能重來嗎?」

真的不能先制定「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以後,再來重新檢視「服貿」嗎?

為什麼非得要在這時候強行過關呢?為什麼非得把自己逼到無「法」規範的境界呢?

到底是為……什……麼?

以上,只是我個人霧裡看花的見解與想法,並非是無懈可擊的大道理。

但是我能無愧地告訴每個人:「我是真的希望以後自己還能夠聽見屬於臺灣的歌謠,述說屬於臺灣的故事,聞著屬於台灣的味道。」

在這裡,我要鄭重感謝這群如此捍衛臺灣民主的學生,謝謝你們讓我看到屬於臺灣的美好!真的,非常感謝。

2014年3月30日。我是魏德聖。我在臺灣。

創造青年世代反中情緒,馬英九淪台灣最大禍源

吳子嘉

318學運雖然像是星火燎原般,迄今仍看不到熄滅退場的那一天。但是,事件的結局已經很清楚,就是這場政府、學生與人民的三輸戰役,不僅讓馬政府搞到灰頭土臉、威信掃地,喪失未來兩年的兩岸主導權;最嚴重的是,一群即將引領台灣走向的年輕世代,已開始普遍性的將「反中」視為風尚,兩岸關係停滯在所難免,甚至不排除有開始倒退的跡象。

10A總裁,救不了馬的統獨鬥爭

向來不觸碰政治議題的央行總裁彭淮南,日前罕見的主動站上第一線,說明《服貿》並表達支持立場。儘管協議內容對台灣的利弊得失,在國內仍有諸多歧見,但從這位「10A總裁」的發言來看,《服貿》對台灣的正面價值,不應以偏概全、視而不見。

然而,為何這樣一個被彭淮南認可的《服貿》,會演變成非黑即白的是非題,好像只要誰支持《服貿》,就是站在民意的對立面?原因,或許就像過去毛澤東曾說過的,「階級鬥爭、一抓就靈」,現在的馬英九,就是篤信「統獨鬥爭、一抓就靈」的心態,因而造就了當前台灣撕裂對立的根本原因。

為何會這麼說?3月17日,張慶忠在國民黨籍立委戒護下,拿著無線麥克風趁亂宣布「開會,將服貿協議案送院會存查」,荒謬粗暴的審議手段,實在令人難以置信;但必須說,整個過程絕非即興演出,而是馬英九在背後有計畫性的策畫,張慶忠不過是負責演出的棋子;至於目的,則是為了藉由製造朝野對立,鞏固領導中心。

以史鑑今,現在的馬英九,選擇以缺乏程序正義的手段處理《服貿》,在立法院硬幹到底,所抱持的心態,不就是與當年的陳水扁一模一樣嗎?

也就是說,支持度徘徊在10%上下的馬英九,面對全台有9成民眾否定自己的現況時,眼見七合一選舉、2016總統大選即將到來,他必然有強烈的危機感;因此,為有效率的激起朝野對決,讓藍、綠陣營支持者快速歸隊,這位跛腳總統唯一能丟出的牌,就是透過《服貿》爭議,催出統獨之爭。

尤其,民進黨主席改選將屆,馬政府盤算著,只要對《服貿》採取激進手段,必然會讓蘇貞昌等綠營人士,在鞏固深綠基本教義派選票的思維下,必然會採取強烈的回擊策略。屆時,藍、綠陣營在兩岸戰場火拚的過程,就等於不斷替統獨議題增添柴火,讓馬英九得以藉此暫時穩住個人領導威信。


但是,算盤打得精的馬英九卻沒料到,國民黨團逕自宣布將《服貿》送交院會存查的動作,竟會釀成銳不可擋的318太陽花學運。而且,在學生佔領立法院初期,馬政府還自我感覺良好的認為,只要把學生打成暴力分子,就能順利解除危機。

整個過程,馬英九除了忙著替學生染綠,就是忘了好好檢討自己,為何太陽花學運的學生們,不是國民黨的青年團成員,而是蔡英文的青年軍?原因,不就在於國民黨青年團的領導人若非林益世、頼素如這類貪污犯,就是連勝文這種權貴子弟;請問,有理想與光榮感的青年世代,難道甘於加入國民黨嗎?長期擔任黨主席的馬英九為何不感到汗顏?

馬錯估民怨積累,搞權謀提油救火

無奈的是,即便到了上周六,當50萬黑衫軍即將上凱道的前夕,馬英九依舊把矛頭指向民進黨,痛批政黨惡鬥,顯然他仍執意將學生貼上「民進黨」的標籤,嘗試把學運染綠,甚至是染獨,到了這種時刻仍心繫權謀,完全沒意識到這股學運,其實是多年來各種民怨的綜合,所做的一次性爆發結果,絕不能以單一事件來看待。

其中,最主要的幾個民怨,就包括台灣實質平均薪資倒退16年,回到1997年水準,多數青年人起薪卻只有22K,當面對只漲不跌的高房價,連最基本的「住」都出問題時,自然對未來感到茫然,對政府心生憎恨。

再者,從扁政府時代開始,因為政府的無能,讓台灣始終找不出一套有效的產業政策;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進,讓台灣經濟陷入雪上加霜的惡性循環。

更甚者,相對於中國大陸崛起後,對岸年輕人自信滿滿、陽光滿面,更是加深台灣人的相對被剝奪感;如今,聽到《服貿》通過後將有更多大陸人會來台做生意,缺乏競爭力的人,直覺上當然會先反對再說。



馬領導威信萬箭穿心,政權損兵折將

面對以上種種民怨的不斷積累,馬英九明知個人民調僅剩下9%,「反馬」逐漸成為台灣共識,卻還推張慶忠以30秒鐘的時間,強行將《服貿》送進立法院會後,這項蠻橫的舉動,無疑成為了反政府力量集結的有力基礎。新仇加舊恨,終而讓318學運變成野火燒不盡。

儘管學運迄今仍未完全落幕,但幾項後果已經清楚可見。



創造青年世代反中,馬淪台灣最大禍源

試想,當台灣的下一代,對中國大陸充滿排斥與敵視時,兩岸關係是會前進還是倒退?台灣的發展是會更加開闊,還是走向自我侷限?

尤其,台灣多數年輕人,本來都不存在反中情結,但從此次318學運來看,似乎有許多人不曉得自己是因為「反馬」,所以才「反中」,如果這兩件事持續被混為一談,台灣的年輕一代普遍存有這種態度時,久而久之,可以預期兩岸關係將會出現停滯,甚至是倒退情況,這對台灣在國際上的發展必然將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

整體來說,馬英九把《服貿》當成統獨牌操作的結果,就是損兵折將、傷人害己。

問題是,馬英九會就此罷手嗎?從目前府方處理學運的態度來看,答案恐怕是不可能;相反的,馬英九有極大的機會,將繼續走向陳水扁執政後期的激進路線,加碼操作統獨議題,讓318太陽花學運的落幕,成為台灣內部衝突與分裂的開始。

所以,毋庸置疑的是,未來兩年,馬英九將成為台灣的最大禍源。

第一,馬英九此次在國會踢到鐵板後,原本強硬行事的國民黨團,除了蔡正元之外,幾乎所有人都變成快閃族,不願公開捍衛黨的政策,對領導中心出現離心離德的跡象。

第二,馬王關係再度惡化,從原本九月政爭後還能強顏歡笑式的碰面,到現在徹底走向決裂,彼此不可能再有信任。未來,馬英九的意志在立法院將會寸步難行。

第三,被馬英九授意毆打學生的江宜樺,確定報廢。因為,當他的歷史定位被寫成「毆打學生的行政院長」時,就注定政治生命不可能再有更上一層樓的機會;同時,當318學運落幕後,江宜樺就會立即面臨被撤換的可能。只是,下位閣揆該由誰接任?只能說,一再證明自己無能的馬英九,這次恐怕是要到104網站,才能找得人願意接這個燙手山芋。

第四,馬英九唯一的政績:兩岸政策,在未來剩餘的兩年任期,他將喪失主導權。這代表著,原訂四月來台的張志軍,訪問行程將生變;原本露出曙光的「馬習會」,將石沉大海;原先順利可期的貨貿談判,也已出現變數。

第五,最嚴重的是,這場「反服貿」運動的興起,將誤導台灣陷入「反中情緒」高漲的氛圍。因為,這股浪潮,已經是不同於以往大都是以老一輩為主;相反的,年輕人,甚至是未成年的學生,都開始把「反中」視為風尚。

「六度分隔理論」

反服貿學運總指揮林飛帆在3月30日的集會遊行中向民眾表示,因馬總統並沒有任何具體承諾,所以占領國會行動還無法停止,宣示決心,還要群眾留下現場身邊7名朋友的聯絡方式,排好一個禮拜的班表,輪流到國會報到,其實這正是運用六度分隔理論(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世界上所有互不相識的人只需要很少中間人就能建立起聯繫,也能藉此擴大抗爭。

六度分隔理論,又稱小世界效應或小世界現象,假設世界上所有互不相識的人只需要很少中間人就能建立起聯繫,1929年匈牙利作家Frigyes Karinthy最早在小說中提到。

1967年哈佛大學心理系教授Stanley Milgram,根據這概念做過一次連鎖信實驗,嘗試證明平均只需要5個中間人就可以聯繫任何兩個互不相識的美國人,就如同蜘蛛網上的節點,形成一張大網。

而近來因社群網站開始流行,臉書(Facebook)平均只要與 4.74 個人鏈結就能扯上關係,臉書改寫了這項研究,將「六度分隔理論」變成了「四度分隔理論」,只要透過網際網路就能認識全球的朋友,而且速度更快,林飛帆也是運用這項理論,表達擴大抗爭的決心。

「真正讓人無限感動的,是一個成熟的人(無論年紀大小),真誠而全心地對後果感到責任,並按責任倫理行事,然後在某個情況來臨時說:『我再無旁顧;這就是我的立場!』」

昨天晚上7:30,學生領袖一聲解散令下,50萬人說來就來,說走就走,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漂亮的秩序、嚴整的紀律、潔淨的街道、偉大的理性,打破群眾運動若持續必然走向暴力的規律,在世界上是極為罕見的表現。認為台灣人民不夠格享有民主的犬儒主義者,請面對台灣社會的現實,並調整你們的偏見。

死守拒得寸進尺

馬力圖宣揚服貿協議的好處,民眾卻擔心中國藉服貿協議所送來的威脅;台灣的學運顯示人民對政府快速向中國靠攏已產生很重的危機感。民眾為什麼如此強烈反服貿?因為正是讓ECFA那樣輕易在立院過關,馬當局才食髓知味,壓迫立委包裹表決,禁止逐條審查。如果這次又讓他得逞,接下來的貨貿等經貿協議也將循例辦理;更可怕的是政治協議馬當局也必率由舊章,禁止立院審議,全部包裹表決,不但視立院如無物,更可輕易在政治上綁死台灣並送上統一的祭壇。所以若不嚴防死守,寸土必爭,馬和北京就會得寸進尺,要求依往例辦理。這是學生不肯讓步的底蘊。
馬總統應該把這次學運正面看成與北京談判的後盾,而不是負面看成他個人的失敗,或台灣的噩耗。我們建議馬接受學生的關鍵性建議,當作日後與北京政治談判的籌碼。學生得到政府的妥協,不必不斷加碼,可以見好就收,如此雙贏,彰顯了雙方的政治智慧,何樂不為?
北京若覺悟到這是統戰台灣的絕佳機會,可以宣布同意重啟服貿談判,讓更多利給台灣,並盡量減少政治曖昧及含意的條款,做出一個純粹經貿的協議,讓台灣人民放心,才是為將來政治談判搭好舞台的做法。同時,也讓馬當局和學生都可以光榮解套,創造三贏。

台灣最寶貴資產

馬總統前天溫柔婉約地呼籲學生和政府溫和理性;學生領袖也不斷提醒冷靜克制,是昨天50萬人表現和平理性奇蹟的原因。這是台灣最寶貴的資產。學生和政治領袖都學會負責與誠實,台灣就會再進化。


德國社會哲學家韋伯在《政治做為一種志業》中的名言:「真正讓人無限感動的,是一個成熟的人(無論年紀大小),真誠而全心地對後果感到責任,並按責任倫理行事,然後在某個情況來臨時說:『我再無旁顧;這就是我的立場!』」

「台灣的未來,由台灣人民自己決定」

「三三○捍衛民主、退回服貿、人民站出來」凱道集結行動,展現強大驚人的氣勢,學生領袖林飛帆昨晚在凱道宣示,大家已經創造台灣歷史永遠不可能抹滅的一頁,也對台灣與中國之間的關係下了新定義,那就是「台灣的未來屬於所有台灣人民,由我們自己決定」。他說,由於馬英九始終沒有對學生的訴求作出具體承諾,所以學生無法停止佔領國會,將會堅持下去。

林飛帆強調,「人民是這個國家的總指揮」,而現在大家要指揮的對象,就是一個已經脫序的政府,「馬總統,請你接受人民的指揮」。

創造台灣歷史 不可抹滅一頁

這場凱道集結活動,從白天進行到晚上,學生領袖陳為廷演講時痛斥,馬英九完全沒有回應學生四大訴求,不斷說要對話,卻都沒正面回應,以為可以繼續用過去的方法來對付學生、擊垮學生,「我們都不怕」。他強調,反服貿是場專斷獨裁與民主深化之爭,人民有權參與兩岸事務,當自己的主人。

林飛帆昨晚七時許站上凱道舞台時一度紅了眼眶,他表示,過去在議場內的十三天,有人流過淚,街上的同學也流過血,很多夥伴都說想回家,但終究沒有離棄,堅持下來守住國會;周遭還有同學露宿街頭,也陪大家整整十三天。

林飛帆認為大家已經創造台灣歷史永遠不可能抹滅的一頁,對於憲政體制、民主制度提出最深刻的反省。也對台灣與中國之間的關係下了新定義,那就是台灣的未來屬於所有台灣人民,由我們自己決定。

學運成就 屬於所有參與公民

林飛帆表示,這個運動的成就不屬於任何個人,而是所有的夥伴、同學、公民,大家都是總指揮,需要被指揮的對象,是一個已經脫序的政府。他強調,馬英九在前天的記者會,言語溫柔、面帶微笑,彷彿已經聆聽到人民的聲音,但始終沒有具體承諾,所以佔領國會還是無法停止,會堅持下去。

林飛帆重申學生四大訴求,包括一、退回服貿;二、制定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而且是專法不是行政命令;三、先立法再審查;四、召開全民憲政會議,要求馬出面回應學生的訴求。

林飛帆並要大家看看周圍的人,各留下七個人的聯絡方式,排好班表到國會報到;雖然凱道行動必須在昨晚七時結束,但還是要馬英九能夠聆聽人民的聲音。

「一個人獨自作夢,就僅只是夢想而已;眾人一起作的夢,便有實現的可能。」

「一個人獨自作夢,就僅只是夢想而已;眾人一起作的夢,便有實現的可能。」這是林飛帆就讀成大時創立的社團《零貳社》的座右銘,這段話說明太陽花學運成功關鍵。

號召全台遍地開花

學運靈魂人物林飛帆、陳為廷、黃郁芬及魏揚等人,都屬清大、台大及成大組成的跨校性社團「黑色島國青年陣線」成員,當他們成功佔領立院議場後,立即獲得中南部各大學社團響應。
中正大學「牧夫們社」、中山、屏教大等十幾所大學組成的「民主黑潮」,響應校園自主罷課;已有25年歷史的東海大學人間工作坊,號召千人在台中市民廣場靜坐,辦校園公民論壇,邀教授開講,讓學運遍地開花。
東海大學人間工作坊社長徐漢華說,大埔案、洪仲丘案、反旺中大遊行等,不斷提供各大學社團串聯的練習,凝聚學運力量,「從校內議題與社會公共議題,都是我們關心的目標。」
中山大學政治經濟系教授劉孟奇說,太陽花學運是「網路學運」,上世紀的野百合時代,學生在資訊取得與發布處於被動、緩慢的不利地位,這次學運完全不同,最神奇的是一天之內在網路集資買《紐約時報》廣告。

24年前參與野百合學運的中正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尚志,昨號召當年的「大叔、大嬸」上凱道,均肯定新生代接棒捍衛民主,「青出於藍」。一路關注太陽花學運的逢甲大學副教授劉曜華說:「因不受政治力約束,學生展現的純潔動機成為觸動人心的重要力量。」
大學學生權利調查評鑑小組成員、長庚大學醫學系學生張復舜分析,這一代大學生了解民主程序,校園社運社團透過網路快速串聯,洪仲丘白衫軍上街導致《軍審法》修改的勝利,讓更多人踴躍站出來。

經濟學人:《騎角難下》

最新一期經濟學人雜誌在專訪馬英九總統後,寫了一篇《騎角難下》,這篇文章從馬英九的形象入手,緊接著帶到台灣的反服貿抗議行動,最後評論馬英九對中國的方針及外交政策。一位網友將此篇文章翻譯成中文,翻譯全文如下。

【On the antlers of a dilemma】
The ambitions of Ma Ying-jeou, Taiwan’s president, collide with popular suspicion of China
【騎角難下】
台灣總統馬英九的雄心正與多數人民對中國的疑慮正面對撞

THE fresh-faced good looks have been lined and drawn by the cares of office. His immaculate English is forsaken for the dignity of immaculate Mandarin. Patient replies to questions come wearily, as if said many times before. Yet, six years into his presidency, Ma Ying-jeou’s hair remains as lush and jet-black as any Chinese Politburo member’s. And, speaking in the presidential palace in Taipei, he remains as unwilling as any leader in Beijing to admit to any fundamental flaws in strategy.

他的形象由府方打點得十分體面。他流利地說著無懈可擊的中文,為了符合其治理國家的正當性,雖然他過去其實流利地說著無懈可擊的英文。他對問題總是耐心回答,但他的回答卻令人厭煩,因為他總是再三重複著一樣的說詞。然而,如同中南海的中國政府掌權人,任期進入第六年的馬英九總統,油頭依然晶亮、烏黑。同時,如同北京當局的任何一位領導人,當馬總統在總統府發言時,依然不願意承認領導策略有根本性的缺失。

Perhaps Mr Ma draws inspiration from his portrait of Sun Yat-sen, founder of his ruling party, the Kuomintang (KMT), and, in 1912,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o which Taiwan’s government still owes its name. Sun is revered as a nationalist hero not just by the KMT but,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by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oo. Mr Ma may also hope to be fe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strait—in his case as a leader responsible for a historic rapprochement. For now, however, reconciliation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remains distant. And Mr Ma, once the KMT’s most popular politician, is taunted by opponents as the “9% president”, a reference to his approval ratings in opinion polls last autumn.

也許,馬先生是以個人所屬政黨「中國國民黨」的創辦人,也是「中華民國」這個1912創立的國家其建國元首-孫逸仙為榜樣。(台灣政府至今仍使用此國號)孫先生不只被國民黨視為國家英雄,在台灣海峽的另一邊,中國共產黨也是如此看待他。馬先生可能也希望以「歷史性和解之領導人」這樣的形象,被兩岸共同簇擁。然而,在此刻,台灣與中國間的和解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一度是國民黨最受歡迎政治人物的馬先生,被反對派冠上「9趴總統」的綽號,嘲諷他去年秋季的民調之低。

Improving relations with China has been the central theme of his administration, after the tensions of eight years of rule by the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DPP), which leans towards declaring formal independence from the mainland. Mr Ma can boast of 21 agreements signed with China. He reels off the numbers of two fast-integrating economies: a tenfold increase in six years in mainland tourists to Taiwan, to 2.85m in 2013; cross-strait flights from none at all to 118 every day; two-way trade, including with Hong Kong, up to $160 billion a year.

在民進黨八年執政時的緊繃,「台獨」傾向明顯的政策方向之後,「促進對中國關係」一直是他施政的主軸。馬先生誇耀自己與中國簽署的21項協約。他大談傲人數據;大陸來台觀光人口數在六年內成長十倍,2013年來到285萬人次;兩岸直航班機從無到每日118班次;雙邊貿易(含香港部分)來到每年1600億美元。

China’s strategy to reabsorb Taiwan is plain. As the island’s economy becomes more intertwined with that of the vast mainland, China thinks, resistance to unification will wane. Then Taiwan becomes an “autonomous” part of China—like Hong Kong, though allowed its own army. Taiwan will return to the motherland without resort to the missiles and increasingly powerful armed forces ranged against it. But as Mr Ma sees it, cross-strait “rapprochement” is a first line of defence against Chinese aggression, since “a unilateral move by the mainland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by non-peaceful means would come at a dear price”. Politics in Taiwan is framed as a debate about independence or unification but is really about preserving the status quo.

中國「再接納」台灣的策略十分簡單明白。中國想的是,當這個島上的經濟活動與對岸日趨緊密,對統一的抗拒將會日益微弱。屆時,像香港一樣,即使擁有自己的軍隊,台灣也會成為中國的一個「自治區」。無須訴諸飛彈、與日俱增的武力,台灣就會重回「祖國懷抱」。但是,在馬先生看來,因為「中國方面將為任何單方面、非和平方式、意圖改變現狀的舉動,付出鉅額代價」,兩岸的「和解」成了台灣對抗中國侵略的第一道防線。台灣的政治,與其說是「統獨之爭」,其實本質上是「是否維持現狀之爭」。

The next step in rapprochement with China would be a meeting between political leaders. In February in Nanjing, once the capital of a KMT government of all China, ministers from China and Taiwan held their first formal meeting since 1949. Mr Ma hoped to meet China’s president, Xi Jinping, in Beijing this November, at the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 summit. To accommodate Hong Kong and Taiwan, APEC’s members are not “countries” but “economies”. So Mr Xi and Mr Ma could meet as “economic leaders”, sidestepping the tricky protocol that usually dogs relations, with China viewing Taiwan as a mere province. The Chinese demurred. But Mr Ma thinks a meeting somewhere is “not outside the realm of possibility”.

兩岸和解的下一步,會是政治領袖的會面。今年的二月,在南京(國民黨政權仍統治中國時的首都),中國與台灣官員自1949年(兩岸分治)以來首次舉行正式會談。馬先生希望在十一月的「APEC=亞太經合會」中,與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在北京會面。為了納入香港、台灣,APEC成員不是「國家」,而是「經濟體」。所以習先生與馬先生可用「經濟體領導人」的身分見面,將扯後腿的繁文縟節放在一旁。(因為中國視台灣為一個省分)中國反對此構想。但是,馬先生認為在其他場合會面「不是不可能」。

This backdrop explains why a protest movement against a services-trade agreement with the mainland is more than a little local difficulty for Mr Ma. Students occupying parliament have resorted to undemocratic means, and many of the arguments they and the DPP make about the trade agreement are specious. But they have tapped a vein of popular mistrust of Mr Ma and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with the mainland. A split persists between native Taiwanese, on the island for generations, and mainlanders, like Mr Ma, whose families came over as the KMT lost the civil war in the 1940s. Protesters portray Mr Ma as either a mainland stooge or as clueless and out of touch. In the occupied parliament, student caricatures give him antlers, a reference to a slip he once made when he appeared to suggest that the deer-antlers used in Chinese medicine were in fact hair from the animal’s ears.

以上背景說明了,為何對馬先生來說,此時反對「服務貿易協定」抗議行動,並非「島內小問題」。學生佔領國會已屬非民主行為,許多學生與民進黨對「服務貿易協定」提出的質疑也僅「貌似合理」。但是,他們觸動了普羅大眾對馬先生的不信任,及對「與中國經貿整合」的不信任。台灣存在著極大的分歧,一方是數代以來生長在台灣的「本省族群」;另一方是1940年代隨著國民黨於內戰中失利後來台的「外省族群」,如同馬先生一樣。抗議者認為馬先生要不是甘心作中國的傀儡,就是他毫無頭緒,與人民想法脫節。在被佔據的國會議場中,學生在馬先生的肖像上添了對「鹿角」,因他在談話中一時不察,將中藥的鹿茸認做「鹿耳朵裡面的毛」。

Mr Ma says public opinion supports a “Ma-Xi” summit. Joseph Wu of the DPP, however, claims such a meeting would actually damage the KMT in the next presidential election, due in 2016; rather, he says, Mr Ma is trying to leave a personal legacy. The DPP’s lead in the polls alarms not jus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but also America, which could do without another flare-up in a dangerous region. The stronger China grows, the more Taiwan’s security depends on commitments from America. It switched diplomatic recognition to Beijing in 1979, but Congress then passed a law obliging it to help Taiwan defend itself.

馬先生稱人民支持「馬習會」。然而,民進黨駐美代表吳釗燮(Joseph Wu)指出,這樣的會面實際上會打擊國民黨2016總統大選的勝算,馬先生是想留下「個人歷史定位」。民進黨在民調中的領先,不只是給中國政府的一個警訊,其實對美國來說也是,因為此刻美國承受不起在另一個情勢緊張區域的一點星星之火。中國若繼續壯大,台灣的安全將更仰賴美國對保護台灣安全的承諾。美國在1979年時與北京領導政權建交,在外交戰略上換邊支持;但是美國國會之後也通過法案,約束美國須幫助台灣維持其安全。

All political lives end…

所有政治人物終將鞠躬下台…

Mr Ma says relations with America are better than they have ever been at least since 1979 and perhaps before. Others are doubtful. In all the talk of America’s “pivot” to Asia, its promises to Taiwan are rarely mentioned. Many in Taiwan paid attention when John Mearsheimer, an American academic, suggested in the National Interest, a policy journal, that there is “a reasonable chance American policymakers will eventually conclude that it makes good strategic sense to abandon Taiwan and to allow China to coerce it into accepting unification.” For some, abandonment is a fact of life and unification a matter of time. “No one is on our side strategically, diplomatically, politically; we have to count on China’s goodwill,” an academic in Taipei argues.

馬先生表示台美關係是史上最好,至少自1979年來是最好,甚至可以再往前算。其他人則存疑。當談到美國在亞洲的許多戰略樞紐,美國對台灣的承諾鮮少被提起。當美國學者John Mearsheimer在關於美國國家政策期刊「National Interest」撰文表示「有相當程度的可能性,美國政府的決策者最終會得出『戰略上來說,放棄干預使中國得以強迫台灣接受統一,是非常有道理的』,這樣的結論」,此番論述引來許多台灣人關切。對某些美國學者而言,美國最終放棄干預兩岸事務是不可避免的,台灣被統一也只是時間的問題。一位台北的學者指出,「不管在戰略上,外交上或政治上,都沒有人站在台灣這邊。我們必須仰賴中國的善意。」

Mr Ma has tried to steer what seems a sensible middle course between such defeatism and the adventurism of those in the DPP who would like to confront and challenge China. But he sounds weary with the effort, and Taiwan’s people seem weary of him. Their pragmatism and the DPP’s internecine strife may yet see them elect another KMT president in 2016. But if Mr Ma hoped to leave office with cross-strait relations stabilised, and with his own role as an historic peacemaker recognised on both sides and around the world, he seems likely to be disappointed.

馬先生試圖在上述的失敗主義與某些激進民進黨份子的提案中(面對並挑戰中國)取得一個合理的折衷之道。但是,他聽起來聲嘶力竭,而台灣人民似乎對他感到厭倦。台灣人務實的天性,加上民進黨內部相互的派系鬥爭,在2016年可能還是會由國民黨籍總統出線。但是,如果馬先生希望當他卸下總統職務時,兩岸關係和諧穩定、他個人被兩地甚至是全球奉為「功在兩岸」的歷史性人物,看來,他可能會失望。

沃草(Watchout)希望做一個農夫,提供公民更好的參與時政的平台和工具,在這公民社會的土壤施肥灌溉,讓這個理想的種子在每個人心中萌芽滋長,建立真正的公民社會。

腓4: 6應當一無罣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 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

腓4: 6應當一無罣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 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

50萬黑潮 帶來什麼意義?

330凱道抗議活動已經圓滿落幕,這是在323政院血腥鎮壓,馬英九總統、行政院長江宜樺各召開兩次公開記者會之後,50萬人黑潮仍然站出來表達抗議,馬英九要如何解開此一僵局,顯見已經是迫不及待的事情。

50萬黑潮站出來代表什麼意義?代表台灣社會對馬政府一路以來與中國簽署的各項協議,根本是恐懼以及不信任,說的更直白一點,民眾不希望與中國統一,不希望出現一個「賣台總統」,這才是問題最重要的本質。年輕人站出來,就是要表達,「不要出賣台灣的年輕人未來,不要出賣台灣的未來!」

反服貿學生抗議活動,從一開始訴求就很明確,而且鎖定對話對象是馬英九,結果馬總統仍然打高空,江揆仍然傲慢無法同理心,解決民眾和學生的疑慮。

50萬民眾站出來,給馬英九顏色瞧瞧,結果總統府在晚間發表聲明,仍然是八股放送,毫無解決問題誠意。而學生也強硬要繼續佔領國會議場,這種現象,就像兩輛火車對撞,這樣下去,馬英九真的要從9%聲望,繼續往下探底嗎?

從白衫軍到50萬黑潮佔領凱道,說明什麼?公民運動站中間,政黨退兩邊,發動群眾上街頭,不再只是政黨專利,學生也可以做得到。從這次活動中,學生在組織、宣傳糾察井然有序,一點不輸給政黨組織。

這場運動給兩大黨的警惕,在於國民黨不要再漠視民眾及學生訴求,要積極面對,對民進黨而言,所有主張也要傾聽民意,否則民進黨要繼續引領議題,進行社會改革,恐怕要褪色了。

5個有關組織文化的寓言

PART1青蛙

可能很多人聽過煮青蛙的故事。故事是這樣的:將一隻青蛙放在大鍋裡,裡頭加水再用小火慢慢加熱,青蛙雖然約略可以感覺外界溫度慢慢變化,卻因惰性與沒有立即必要的動力往外跳,最後被熱水煮熟而不自知。企業競爭環境的改變大多是漸熱式的,如果管理者與員工對環境之變化沒有疼痛的感覺,企業最後就會像這隻青蛙一樣,被煮熟、淘汰了仍不知道。

PART2猴子

提到組織變革,另外有一個四隻猴子的寓言。科學家將四隻猴子關在一個密閉房間裡,每天餵食很少食物,讓猴子餓很吱吱叫。幾天後,實驗者在房間上面的小洞放下一串香蕉,一隻餓得頭昏眼花的大猴子一個箭步衝向前,可是當牠還沒拿到香蕉時,就被預設機關所潑出的滾燙熱水燙得全身是傷,當後面三隻猴子依次爬上去拿香蕉時,一樣被熱水燙傷。於是眾猴只好望「蕉」興嘆。幾天後,實驗者換進一隻新猴子進入房內,當新猴子肚子餓得也想嘗試爬上去吃香蕉時,立刻被其他三隻老猴子制止,並告知有危險,千萬不可嘗試。實驗者再換一隻猴子進入,當這隻新猴子想吃香蕉時,有趣的事情發生了,這次不僅剩下的二隻老子制止牠,連沒被燙過的半新猴子也極力阻止牠。實驗繼續,當所有猴子都已換新之後,沒有一隻猴子曾經被燙過,上頭的熱水機關也取消了,香蕉唾手可得,卻沒人敢前去享用。企業禁忌經常故老相傳,雖然事過境遷、環境改變,大多數的組織仍然恪遵前人的失敗經驗,平白錯失大好機會。

PART3老鷹

老鷹是所有鳥類中最強壯的種族,根據動物學家所做的研究,這可能與老鷹的餵食習慣有關。老鷹一次生下四、五隻小鷹,由於牠們的巢穴很高,所以獵捕回來的食物一次只能餵食一隻小鷹,而老鷹的餵食方式並不是依平等的原則,而是哪一隻小鷹搶得凶就給誰吃,在此情況下,瘦弱的小鷹吃不到食物都死了,最兇狠的存活下來,代代相傳,老鷹一族愈來愈強壯。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公平」不能成為組織中的公認原則,組織若無適當的淘汰制度,常會因小仁小義而耽誤了進化,在競爭的環境中將會遭到自然淘汰。

PART4螃蟹

組織中也應該留意與去除所謂的「螃蟹文化」。釣過螃蟹的人或許都知道,簍子中放了一群螃蟹,不必蓋上蓋子,螃蟹是爬不出去的,因為只要有一隻想往上爬,其他螃蟹便會紛紛攀附在牠的身上,結果是把牠拉下來,最後沒有一隻出得去。企業裡常有一些份子,不喜歡看別人的成就與傑出表現,天天想盡辦法破壞與打壓,如果不予去除,久而久之,組織裡只剩下一群互相牽制、毫無生產力的螃蟹。

PART5土虱

相反的,為了增加組織的戰鬥活力、延續組織的生命力,領導者可以在組織中安排一些「土虱」。喜歡釣魚者都曉得,如果把魚釣上來超過個把個小時,放在簍子裡的魚兒往往奄奄一息,所以擅長釣魚者經常在魚簍裡放一尾土虱,由於土虱生性喜歡攻擊身邊的魚,魚群必須持續跳、躲、閃以避免其攻擊,因此即使經過數個小時,釣上來的魚還是活得很新鮮。組織裡一片和諧也不見得是一件好事,若有人能適當地扮演土虱,刺激組織成員的生存力,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只不過魚與土虱的比率一定要抓好,否則反易弄巧成拙。

《 企業管理 》在三個假設的前題下去想像一家企業50年後的發展

S先生到日本工作十年了,十年來,每次回台灣我們總會聚聚聊聊,這一次再見面,他又換了新名片。本來在顧問公司任職,去年6月轉到一家日商大企業工作,但是並沒有離開前一家公司,他是被派駐到企業內工作的策略顧問。聊起他的工作,他說真的是很有趣的經驗,他在這家企業的這幾個月,也慢慢地瞭解到這家公司一些很特別的基因。S先生的工作是「創新戰略規畫」,任務是為這家企業提出50年後的發展想像。也就是說,這家企業的經營團隊成員們在想像一個自己已經無法參與的未來。一個人在企業內的工作時間通常不會超過25年,但是S先生卻要去為這家公司想像兩個25年。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事,竟然要去研究和想像一家企業50年後的發展,而且是在三個假設的前題下去想:

一、假設這家企業必須放棄本業、轉型成一家完全和目前本行無關的企業。

二、假設這家企業內的所有人目前所做的事都不是這家企業的未來。

三、假設這家企業的未來發展所需要的資源都在公司之外。

我聽到這樣的情境之後十分驚訝,即使過去在書本裡讀過類似談日本企業戰略思維的理念,但是現在從S先生口中說出來,我才意識到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當地球上絕大部分的企業都只能為明天的存活掙紮,一家擁有三十萬多名員工的日本大企業竟然在想自己50年後的未來。更令我吃驚的是,目前S先生所工作的這家高科技公司,對於自己的未來想像竟然是成為地球上最大的農業公司,因為經過長時間的研究,這家公司相信農業才是下個50年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意,最高端的科技都必須為農業服務。

我其實可以理解這背後的一些道理,根據許多專家的預測,從現在起到2025年之前,人類一定會面臨超大型的糧食危機。所以,當許多國家正在放棄農業的時候,日本的高科技產業卻準備轉型成農企業,這樣不同的思維與行動自然會得到不同的未來。

黑衫軍下一步

從25萬白衫軍到50萬黑衫軍,僅僅半年多的時間,公民團體動員能量,恐怕連他們自己都難以預期。馬如果仍然不想認錯,不願正面具體回應學生和公民團體的4項訴求,在馬政府逐漸操作文宣攻勢和反反服貿動作下,學生佔領國會何時退場的壓力會愈來愈大,但是,馬英九硬拗卸責累積的人民怒氣,如果持續累積到下一次的更大規模民眾上街,威脅的恐怕就是馬政府的政權生存了。

經濟學人再評馬難逃鹿茸危機

馬腳茸終將永遠懸吊 進退失據

《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日前推出「鹿茸上馬英九的困境」乙文,引發國人熱烈迴響。意指素有馬腳茸(馬卡茸)之稱的馬英九先生,攀援於鹿角兩側(暗指海峽二邊),勢將兩頭落空。本期的英國經濟學人也同步推出一文,指出馬英九在台灣幾近喪失民心,多數民意認為,馬英九推動的服貿協定,是把台灣前途典當予中國(A Chinese Pawn),以換取中國對馬政權的信任與青睞。經濟學人分析指出,如此一來,馬腳茸終將永遠懸吊,遊走於鹿茸兩側鹿角,左右失據,進退不得。

經濟學人指出,過去多個月來,台灣局勢對馬英九而言越來越艱難。分析內容,先把去年國民黨內的九月政爭,從頭到尾說了一遍。政爭起源於馬英九指責立法院院長王金平公器私用(Influence-Peddling)(最為人所熟知的一語:「如果這不是關說,那什麼叫做關說」),結果造成國民黨黨內團結的解體,馬英九也因此內傷嚴重,滿臉尷尬。九月攻爭事件,凸顯了馬英九不食人間煙火的貴族性格,以及獨裁的癖性。從此以降,一路走來,馬英九民調直直降落。經濟學人的看法指出,僅管中國方面,一直想在服貿的輿論議題上突破重圍;然而,現在馬英九的民調,達到史上最低點,如何突圍破冰?跡象顯示,同情學生反服貿的大眾人數持續增長中。

《英國經濟學人》的分析也指出,服貿協定去年6月由台灣與中國簽定,馬英九最為關切的是銀行金融,E貿易與健康保險等議題,這些問題的解決,被馬英九視為,進一步謀取中國好感與兩岸和解的「獎賞報酬」。然而跟馬英九觀點完全相左,學生與民進黨的看法認為,服貿協定將導致中國商業大舉入侵,台灣本土的競爭者將遭中國資金淹沒;另一方面,台灣言論自由將受威脅,例如出版、媒體;還有中國低廉勞力將取代本土工人。學生與抗議人士認為,馬政權在簽定服貿時,刻意偷偷摸摸地迴避台灣社會的監督。

分析中指出,學生攻佔立法院3天後,根據經濟學人「榕園論壇」指出,馬英九認為,服貿未能完成立法,將會對台灣產生「嚴重後果」。一旦退回服貿,台灣也將被看成不受信賴的貿易夥伴。馬英九也否認,服貿將導致台灣工作機會被中國人士取代,而且一旦發生國家安全問題時,政府將加強貿易壁壘以資因應。分析中指出,馬英九的論述不但說服不了學生,連大眾也不予信任。報導中,引述TVBS電視台於3月20-21日的民調指出,近半數的受訪者贊成學生的「反服貿抗議」行動,而「支持服貿者」只有1/5。顯然可見,連親馬的媒體都出現反馬聲音,因為馬英九的民意支持度,趴趴往下掉。

經濟學人也指出,部份亞洲地區的學運被視為「理想意識」化身,所以馬英九格外謹慎回應學生的所作所為,避開明白譴責。他說:學生對國家事務表達關心是好現象。並說:我讚賞學生的熱情。他也指出,連警察也找不出任何理由,可藉武力強行把學生從立法院議場驅散。分析中也指出,中國方面,對於近來台灣太陽花學運的社會震盪,顯得故意不為動。北京當地報紙《環球時報》就說學生的佔領行動,只是「一撮一群人在戲院雜耍」。然而,不利的局勢,讓馬英九不得不承認問題變得更加棘手。他說:台灣還未能與中國發展出「重要共識」。

未來的馬英九,能夠在鹿茸兩頭遊走擺渡的機會不多了,他當然可以繼續兩邊討好,伺機陳倉暗渡;或者選擇抓住一邊的鹿茸,然後被另一邊看破手腳(馬腳)。不論未來馬英九做出那一種抉擇,其未來2年多的總統任期,總難逃遭到一方唾棄的歷史命運。

沒有人可以預知,未來318太陽花學運將以何種面貌收場,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越多人一起關心這個國家,光明的亮度就會增加,就如太陽花學運全球網站(民主凌晨4點,4am.tw)所做的呼籲告白,「沒有你的天光,將暗淡失光」。台灣學運未來,所稟持的不就是一個「台灣天光」的夢想?正如美國民權運動導師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 Jr.),1963年於美國華盛頓所發表的「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說一般:「我的朋友,今天我對你們說,無論今天、未來我們面對的困難如何?我依然有個夢想,這是一個根植我們土地與血液裡的夢」

微笑中帶著自信,江山代有才人出

原本動員十萬的黑衫軍,因為警方放聲需要二十萬人才把以景福門為中心的道路塞滿,一副瞧不起的樣子,結果,老百姓不甘願認輸,大家自動自發,至少各自再帶一個人前往凱達格蘭大道抗議,衝破五十萬人,不要說連接在一起的中山南路、仁愛路、或是信義路,連附近的公園路都溢出。

就投票行為而言,二十歲的年輕人最不好動員,因為必須忙著起碼的溫飽,特別是工作沒有著落,不敢談終身大事,更不用說終身大事。然而,這一波的太陽花學生運動,卻是完全推翻了我們的認知與擔憂。我們發現,很多情侶手牽著手,另一隻手來提著機車安全帽。這些人就是中間選民,而非沒有立場、沒有是非的搖擺者。

這兩年來,從大埔農地、士林王家、反媒體壟斷、到反服貿黑箱,我們一再看到些年輕人的衝撞。儘管媒體刻意醜化,然而,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社會的改革必須來自年輕人,如果沒有年輕人,革命是不會成功的。過去十多年來,我們必須透過配額才能動員支持者,現在卻是自動自發,那是自己的前途自己關心,不用有太多深奧的理論。

在進攻行政院那天,下午在立法院青島東路就有騷動,一群人不滿進行的方式,看到兩位領導者出面安撫,捏一把冷汗,大家高舉雙手表示不動手,總算hold住。究竟衝進行政院是路線不同、還是戰術上的聲東擊西,並不重要,關鍵是在同志被血腥鎮壓後,兩位從頭到尾捍衛,這是讓大人汗顏的。

迄今,我們都是被動的,除非有被要求提供專業的意見,因為學生才是這場運動的主體。我們樂於跑龍套,讓他們自己去發揮。年輕人有自己的想法,任何想要影響的非份之想都是邪惡的。因此,任何想要抹黑他們政黨色彩的嘗試,不是無知、就是愚昧。

台灣人的祖先多半是庶民,歷經殖民統治,出頭的領導者往往被視為異類而打壓,多半不是斬頭就是流亡,沒有多少榜樣可以讓我們仿效,只好自己想像,悲情是免不了的。回到家裡看電視報導,可以清楚看到演講的畫面。林飛帆要大家跟前後左右的人聯絡協調排班七天,我懂了;馬英九以七百多萬票上台,現在只剩九趴支持度,那麼,下一波只要超過七十萬人出來,就可以和平要他下台。

十來分鐘的演說,沒有很深奧的道理,微笑中帶著自信,江山代有才人出。很高興,我們終於可以退到幕後,扮演支援的角色。

台灣數十萬民眾總統府前示威反服貿

BBC

聲援佔領立法院議場的太陽花學運的台灣民眾周日的大規模示威,數十萬人身穿黑衣的示威民眾要求馬英九退回服貿協議。

聲援群眾在午後一點開始陸續集結,太陽花學運宣佈警方估計人數達21萬人, 但據其估計人數已超過35萬人且持續累積中。


學生們原本召號十萬民眾聲援,而至午後三點左右學生領袖林飛帆表示聲援人潮超過想像,已達50萬人。

從空拍的照片來看群眾的規模超越了過往任何政黨在選舉時動員的大型集會人數,立法院至總統府間的馬路上充滿了身著黑衣抗議的群眾。。

當局用鐵絲網拒馬將群眾阻隔總統府幾個街區之外,除數千警力外並加派憲兵,並加強了馬英九官邸的安全部署。
凱達格蘭大道

在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上,學生與聲援公民團體及公眾人物輪流發表演說,學生說民主並不是只有投票而已,也要有人民的實際參與監督。當他們說人民是主人官員是公僕時示威群眾抱以熱烈掌聲。

在凱達格蘭大道的演講台學生要求的斗大標語「捍衛民主,退回服貿」前,許多發表演說者對太陽花學運的學生表示感謝敬佩,說他們做了應該是大人來做但卻不敢做的事。

與佔領議場學生一同在立法院議場十二天的電影導演柯一正說,他在議場內看到台灣即將臨的災難是由這些年輕學生來承擔抵擋,經常感到難過流淚。

演說台上的另一標語是「和平守護台灣,譴責國家暴力」,意指防暴警察在一周前驅離行政院靜坐者時的毆打學生與民眾的行動,太陽花學運說他們相信和平終將戰勝國家暴力。
和平抗爭
學生們對聲援民眾宣讀其和平非暴力抗爭守則,其中包括對執政者或反對者要有理解心情,以及不要與警察對抗等。

對於上周發生警察毆打靜坐者一事,學生憤怒的對象並非第一線執行命令的警察,而是下令的馬英九政府,在凱道集會上群眾為一名在執勤後中風的警察祈福加油。

在20多年前於中正紀念堂野百合學運人士也在凱道一旁的中正紀念堂集會,他們說太陽花學運比起他們當年更冷靜有勇氣,令他們感到敬佩。

與太陽花學運不同的是,野百合學運因當時總統李登輝接受學生要求展開民主改革而迅速落幕,李登輝對目前的太陽花學運高度評價。

李登輝並呼籲台灣的軍警人員應體認自己的根本責任,其真正應保護的是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希望軍警與人民間不要互相對立。



台灣“服貿風波”與政治自由的邊界

台灣“服貿風波”與政治自由的邊界

華爾街日報

數十萬台灣民眾抗議兩岸服貿協議

華爾街日報

著針對台灣和中國大陸一項貿易協議的抗議活動升級,數十萬台灣民眾週日聚集在台北市區的總統府外。

抗議活動組織者聲稱,35萬身著黑衣群眾在總統府前靜坐。台北警方則稱,抗議者的人數為21萬人。

組織者稱,群眾人數正在擴大,預計還將向離總統府兩個街區的立法院蔓延。立法院已被數百名抗議的學生佔領近兩週。

抗議的焦點是台北和北京去年簽署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據台灣政府稱,該協議將向海峽兩岸的企業開放銀行、醫療照護和餐飲等服務行業。

反對者稱,該協議對企業集團有利,台灣中小型企業將很難參與競爭。他們還稱,該協議的談判程序並不透明,他們擔心隨著兩岸經濟關係變得更緊密,大陸可能會對台灣施加更多影響。

數十萬台灣民眾週日聚集在台北市區的總統府外抗議兩岸服貿協議。抗議者要求將該協議自立法院退回行政院,並設立一項監督機制來審查所有兩岸協議。本視頻為抗議現場畫面。

抗議者的要求包括將服務貿易協議自立法院退回行政院,並設立一項監督機制來審查所有兩岸協議。

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上週表示,該協議有助於增強台灣的競爭力,抗議者的擔憂是沒有根據的。他還說,不通過該協議將有損台灣作為貿易夥伴的聲譽,也可能會導致近年來不斷升溫的兩岸關係出現倒退。

台灣和中國大陸已經分離了60多年,兩岸關系時常出現緊張局面,北京方面表示,在必要情況下會不惜動用武力收復台灣。但是2008年馬英九上任后兩岸關系開始緩和,兩岸交往和貿易有所增加。

但是兩周前台灣學生發起了一場“太陽花學運”,此前執政黨國民黨(Chinese Nationalist Party)的立法委員張慶忠未經過兩黨共同商議﹐就在第三次初審中單方面宣告內政委員會已經完成對服貿協議的審查。

3月17日,一大群學生沖擊了台北市中心的立法院大樓,佔領了議事廳。此后抗議規模迅速升級,占領立法院大樓的抗議者人數最多時達到兩萬。

3月25日,身為國民黨主席的馬英九主動提出與抗議學生見面,傾聽他們的意見。但學生們拒絕與馬英九會談,并要求馬英九保證不對支持他們的國民黨立委進行黨紀處罰。

過去一周,國民黨與反對黨民進黨多次試圖就服貿協議的審查流程達成妥協,但均以失敗告終。國民黨希望立法院盡快批準協議,但民進黨則表示,協議必須退回委員會審查,參與談判的官員可以被傳喚回答問題。

由于政府與抗議者之間的僵持時間延長,一些島內人士敦促抗議者撤離立法院,讓立委們能夠回去工作。一些人說,服貿協議的益處大過風險,能給低迷的台灣經濟帶來急需的提振。

台灣政府智庫中華經濟研究院(Chung-Hua Institution for Economic Research)此前表示,兩岸簽訂服貿協議將使台灣服務業新增1.2萬個就業崗位,最大的受益者將是零售和倉儲業。該機構還說,協議有可能讓台灣的GDP多增加 0.025-0.034個百分點。

台灣國際貿易局(Bureau of Foreign Trade)的數據顯示,服務業產值相當于台灣GDP的近70%,就業人數占到台灣就業總人數的60%以上。

Jenny W. Hsu

〈島嶼天光〉(Island's Sunrise)

「親愛的媽媽,請你毋通煩惱我!」〈島嶼天光〉溫柔傳唱

晚安台灣

島嶼天光

〈島嶼天光〉(Island's Sunrise)

BBC︰和平抗爭 將戰勝國家暴力

英金融時報︰展現台灣人對中國的厭惡

國際媒體關注台灣反服貿學運三十日發起的凱道示威,引述主辦單位的數據,有多達五十萬人參與,反服貿抗議行動升溫,對總統馬英九累積更大壓力。英國「金融時報」報導,這是至少自二○○八年以來台灣最大規模抗議,強烈展現許多台灣人對中國深感厭惡,許多台灣人對於擴大與中國經濟整合可能威脅民主深感不安。

美聯社自己估計的示威人數超過二十萬人,紐約時報說,部分電視新聞台報導的凱道示威人數高達七十萬人。路透提到主辦單位估計超過五十萬人,而警方估計為逾十萬人。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則說,示威規模「超越過往任何政黨在選舉時動員的大型集會人數」,學生宣導和平非暴力抗爭守則,「相信和平終將戰勝國家暴力」。

金融時報報導,這場示威的參與規模不僅超過主辦學生預期,也強而有力地展現許多台灣人對一直宣稱台灣為其一部分的中國有多厭惡。報導說,雖然兩岸關係在馬英九上任後回暖,但三十日的示威表明,許多台灣人對於擴大與中國經濟整合可能威脅民主深感不安;民調顯示,超過九成台灣人拒絕與中國統一。

評論家︰用錢買忠誠 中共統戰逐漸失敗

中國政治評論家安替(Michael Anti)說,中共的統戰政策強調用錢買忠誠,「事實上,中國與台灣貿易協議和中國古代朝貢體制(Tributary System)沒太大不同。問題在於,台灣對中國的敵意只會越來越強,很清楚的,這個政策正逐漸失敗。」

美聯社指出,這場示威是馬英九任內以將兩岸經濟綁在一起使台灣更向中國靠攏的招牌政策所遇到最嚴重挑戰。法新社說,這場示威希望施壓四面楚歌的總統馬英九,撤回服貿協議。一名三十八歲花店員工李利敏(Li Li-ming,譯音)帶著七歲和九歲孩子,從台南搭四小時的車到台北參加示威。她說,「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這麼大型示威,我來這裡是因為這不是由政黨、而是由學生帶領。」

帶著一歲女兒參加遊行的二十九歲媽媽秦美菁(Chin Mei Ching,譯音)說,「我們必須捍衛我們的利益」,「提防中國利用經濟控制我們」。四十七歲工程師柳中元(Liou Jong-yuan,譯音)表示,「中國正利用經濟手段入侵台灣」。

紐時指出,服貿協議引起可能傷害台灣本地企業、增加北京對台影響力的憂慮,許多示威民眾反對這項協議,但大多數人是不滿協議未經充分審查。

在凱道示威前一天,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二十九日以「操作貿易障礙」為題報導,馬英九正處於支持度的最低點,而中國又苦於贏得台灣民意支持,跡象顯示越來越多民眾認同抗議學生。馬英九聲稱,若服貿協議無法通過,「可能會有嚴重後果」,退回協議有損誠信云云,但顯然無法說服示威學生或許多民眾。

殷海光

廖啟余

在溫州街小巷,在樟樹榕樹的林子裡,有一幢老舊的平房。當假日,遊人在那兒後院參觀了造形詭異的孤鳳山,又看看池塘,金魚被大量的浮萍悶死了,最後從矮木門出來,看看那告示,發現這兒叫殷海光故居。

殷海光是個傻子。殷海光喜歡香花,喜歡麥斯威爾咖啡,喜歡原文書,但沒有錢。殷海光喜歡摩登,卻不會打電話,不會坐電梯(他趁著門開時進去,門開時出來,發現自己仍在同一樓),殷海光喜歡出國但蔣經國不讓他去,可憐的殷海光。但殷海光有個好太太,她替鄰人做裁縫,有錢的就多收一點,殷海光也有好朋友好學生,斷炊時請他吃餃子、從美國寄支票、罹胃癌拖他看醫生。殷海光只活了不到五十歲,但殷海光是幸福的。

很年輕的時候,殷海光已自知一生不會有成就。要有成就得有學歷,他卻輟學去抗日;得有背景,他卻退黨;得能交際,他卻整天罵人。殷海光最快樂的時候,是那整整十年,他為雷震寫稿子。他寫〈今日的問題──反攻大陸問題〉、〈重整五四精神〉,發表〈自由的討論〉,亂譯自由主義大師海耶克的《到奴役之路》,像個惡作劇的小學生。起初他的文章沒人讀,但終於漸漸多了,他告訴雷震,龍山寺的和尚也讀《自由中國》呢!

雖然誰記得殷海光,如今該也記不得他的專業貢獻,他對邏輯學、人類學、社會學、政治學的理解,從未超出大學通識課的程度。但誰想起他是《自由中國》的戰神,總先想起了《自由中國》社的憲政運動被查封、雷震冤獄。誰想起他是台大哲學系教授,總先想起了警備總部強迫他「自願退休」、貧病至死。殷海光最喜歡的科學告訴我們:靈魂是假的,我們卻仍受著殷海光的召喚。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仍像殷海光,當這麼多年過去,仍在對抗同一個敵人。牠聽起來莊嚴,但只是捲舌;牠看起來沉重,卻只有肉身。

憲法解凍,民主重生

佔領立法院的行動已邁入第十三日。三百小時以上的公民佔領行動,超過六成的民意支持繼續佔領,就因張慶忠三十秒的喃喃自語嗎?人們的憤怒,顯然不只因為如此。社會不公,政府無能,人民有感。資本家與財團掠奪土地與環境,勞工低薪高失業,青年的前景無望,老人的晚年無依,沒得喘息的長照壓力導致自殺事件頻傳。持續累積的不滿怨氣、對政府的失望不信任,終於讓服貿協議審查的爭議成為壓倒駱駝的那根稻草。

體制無法解決重大矛盾衝突的憲政危機不只是人的問題,也是體制問題。馬之所以能夠一意孤行,正因憲法允許總統不需經立院同意就可任命包括行政院長在內的重要政府官員,又有行政院長這個民意阻斷器可以避開立法院的監督,還有高不可攀的罷免門檻讓人民無法要九趴總統下台。憲法規定的區域立委席次過少、不分區政黨代表的門檻過高,讓兩大黨擺爛作亂卻仍可繼續壟斷國會。憲法也容許信奉新自由主義的政府可以效率之名,讓財團將整條高速公路變成他的收費站,將照顧責任丟給市場與家庭,犧牲被照顧者和照顧者的人權。換句話說,只要憲法體制不改,換個人來做,重選一批人來當立委,問題不僅不會解決,噩夢還可能一再重演。

憲法體制的調整勢在必行,侵犯人權的政府必須轉變為保障人權的政府;失靈的自由主義民主體制必須轉為積極的社會民主體制。我們需要權責分明、有效制衡的政府體制,保障並強化弱勢參政的選舉與政黨制度,來解決行政權獨斷專擅、代議民主失衡無能的問題。我們也需要確定政府積極實現人權的任務,並重新界定憲法所保障的人權,除了消極的自由之外,也包括矯正性別、族群、階級、居住、環境等種種不正義的社會權,以及同志、身障者、原住民、新移民等社會弱勢群體的權利。

需降修憲門檻

佔領行動所提議的「公民憲政會議」,正可作為形成、凝聚憲法共識的機制,踏出改變的第一步。不過,現行的修憲規定卻是實現憲法共識的絆腳石。這要追溯到二○○五年的修憲。該次修憲通過立委減半、單一選區兩票制等重大制度變更,並且為了鎖死這套制度、防堵未來再次修憲更改,因而大幅提高修憲門檻,修憲案必須經立委達四分之一提案、四分之三出席、四分之三同意,還要有過半數的公民(約九百多萬)同意。這次修憲實質上凍結了憲法,也冰凍了公民與憲法的關係。從此之後,修憲難如登天,人們聽到修憲就搖頭說不可能。在憲法體制出現重大問題的時候,過於嚴格的修憲門檻會鎖死危機狀態,而非提供解決的出路。從比較憲法來觀察,修憲門檻最嚴苛的國家是美國與澳洲,前者透過聯邦最高法院的運作來創造憲法新貌,後者則因司法不願扮演積極角色而引發許多公民的不滿。台灣就像澳洲。我們很難期待,經常迴避重大憲法人權爭議、CP值極低(去年一整年只做了九個解釋)且保守多數的大法官,能夠扮演積極創造憲法變遷的角色,更何況許多憲政體制的問題無法透過釋憲來解決。因此,若不降低修憲門檻,憲法變遷難以進行。

解決憲政危機,必須修改憲法。要能修改憲法,必須解凍憲法,讓民主社會的公民積極參與憲法共識的形成,並且將之付諸實踐。今日我們的行動,將決定民主是否於明日重生。



陳昭如/台大法律系副教授/臺灣守護民主平台理事

當太陽的光芒穿透黑箱

學生佔領立法院,不但撼動台灣的政治地殼,也衝擊地緣政治,逼使美國和中國表態。洶湧如山洪的「三月學運」,將人民對馬政府執政六年來的不滿,透過行使「抵抗權」而總爆發,瞬間讓當局措手不及,過程充滿戲劇性,對抗性如此之高,激發整個社會對服貿議題的關心與討論。

這場抵抗運動至少已經獲致四項重大成就。第一,佔領國會議場讓簽署服貿的利弊得失,攤在陽光下。少了學生驚天一擊的佔領行動,服貿已經過關。國民黨強欲通過服貿,凸顯馬英九總統獨斷、破壞法治、撕毀朝野協商,進而引發的憲政危機,讓人們開始思考「民主重生」,將「公民憲政會議」排上了運動議程;而對「自由貿易」霸權的質疑,也開始進入公眾視野。

第二,馬任期內與中國締結十九項協議,性質皆為國共雙邊黨對黨合作的產物,公民社會沒有置喙餘地,甚至連反對黨也插不上手。國共政商集團不但壟斷、收割了兩岸經濟交流的利益,也正在腐蝕台灣的民主根基。佔領行動揭露了國共架構排除人民參與的專制本質,直接抵抗這個特權利益集團的反民主醜態。反服貿運動不但讓北京踢到鐵板,也讓公民運動成為兩岸互動中「強而有力的行動者」。

經此一役,北京不得不面對台灣公民力量的崛起,它得心應手的「收買策略」也受到牽制。這場運動將催生全新的兩岸談判準則,將「中國因素」端上檯面,讓台灣社會警覺事態之嚴重,並進行有意義的討論與審議;也讓國際社會理解進行中的兩岸互動模式,在台灣造成的經濟和政治弊害。學生們清晰表述:「我們不反對與中國往來,而是主張人民有權利參與兩岸關係的決策。」

抵抗運動突破國共架構

第三,馬英九亟思進行「馬習會」,以之定義其「歷史定位」。服貿是馬赴北京的伴手禮,是國共之間深化「政治互信」的通關密碼。按照原先立法院的議程,服貿很可能在本會期「強勢表決」通過。但馬英九為何如此急躁,非得在三月闖關?實因馬習會的「機會之窗」正在快速關閉,時間流失對馬不利。年底七合一選舉將至,明年是總統大選年。

馬急著成事,但呷緊弄破碗,讓人看破手腳;馬在政治上躁進,北京縝密以對,反會更加謹慎。佔領行動擾亂了國共原先設定的合作議程,破壞馬習會的節奏,甚至導致其破局。

第四,一九九○年野百合學運,在民主化關鍵時刻扮演催生者。當下這場三月學運,在許多層面已超越廿四年前三月學運的規模和格局。佔領行動所展示的爆發力與抗爭高度,讓台灣在世界學運史寫下獨特的一章。這場運動沒有區隔學生與公眾之間的「分隔線」(分隔線曾是野百合運動內部自我批判的一個重點),使熱情公眾與社運NGO能夠立即進場,在立法院四周形成保護力量,並且展開各種組訓培力,如「非暴力抗爭技術」、「公民審服貿」(街頭上的公民審議)、「開放論壇」(讓圍觀者成為發言主角)、「街頭公民教室」等等。學運適時嫁接了公民社會多元而異質的聲音,進而轉化為自發的「全社會運動」。

學運宣告馬英九「民主公敵」

凱道五十萬人大集結,震撼了一意孤行的馬政權,運動氣勢大為提升,學生堅持的目標簡單明瞭:監督機制先立法,退回服貿再實質審查。這個時刻,國內外媒體提問「光榮退場機制」。「光榮退場」其實是假議題,因為學生已經救贖了墮落的政治,在民主倒退、威權復辟的關鍵時刻激奮挺立,它的歷史貢獻毋庸置疑,太陽花已綻放光芒。

不論馬英九最終以何種方式「平息」這場運動,無論是暴力驅離、無限期的拖延戰術、或與學生訂定城下之盟,馬英九註定是落敗的一方,因為在輿論戰線上,已經宣告馬英九在政治上失能(politically defunct),也預示馬英九作為「民主公敵」的歷史評價。但是,馬英九對應抗爭的方式,卻會影響學運的下一步與台灣民主的未來。正因如此,在歷史時刻來臨之前,社會團結是關鍵,運動需要挺住,我們仍堅定守護學生、保衛民主。

吳介民/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

感謝政府的無能與領導者的粗暴

林麗青

不難理解,獨裁者如何用自己的驕慢無知引領群眾用唯一的手段集結展現民意的訴求。感謝無能的政府與領導者的粗暴讓滿溢的不平之氣再次展現了民眾團結的力量。

清楚合理的核心價值抗爭,使得正義之師得到大多數的認同。如果能夠回家誰願意在街頭流浪?革命是和獨裁抗爭不得已的手段,如果只當順民維持和平的假象,接受獨裁者、大企業主、權貴、政客黑箱壟斷的國家,台灣還有什麼未來?

公民團結在這次運動中展現出公民政治即將超越政黨政治的實質力量,資訊的高度密集、公開迅速,逼迫政府必須理解他們不能再用過往的情勢來看待這個國家的公民意志。

台灣的未來該何去何從?聚焦在單一爭議的背後是更多結構性的問題。台灣的公民社會已經形成,但願這股力量的凝聚與重整能夠讓更多不知自己所求為何,或假民主之名、行掠奪之實的殖民思想寄居者,對這個島嶼的心聲能有更深一層的理解和思考;更願所有人都拿掉心中的那條線,透過和平理性的思辨與對話,找到對這個國家最好的出路。

(作者為國小教師,高雄市民)

如果總統的女兒在台灣

張月環

服貿不只是經濟問題,它是政治包裹著經濟,溫水煮青蛙,要讓台灣成為中國一部分的移民政策,馬政府應很清楚這點;不退回服貿,這是他與對方的承諾;如今林飛帆表示所有台灣人民才是國家的總指揮,要求馬總統必須服從人民的指揮,他聽得下去嗎?

林飛帆只是一個學生,他代表了年輕一代的心聲,如果馬總統的女兒在台灣工作的話,相信會站在林飛帆這邊吧?

服貿爭議那麼多,證實確實有討論空間。如果馬政府擔心退回服貿會失信於國際、中國,然而有約七成以上廣大的民意當強大的後盾,馬政府其實可輕鬆抗拒中國。問題是,馬政府,您到底站在哪一邊?

(作者為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副教授)

他們阻擋不了台灣春天的到來

陳文賢

我難以置信:在黨國幽靈仍盤旋台灣教育體制的情況下,同時在台灣更逐步被逼向悲慘世界的時刻,希望之火居然是由學生點燃!

這一段歷史會讓世世代代的台灣人傳頌,在世界的民主發展歷史也會備受矚目。學生決定何時離開立法院議場,已無關政治人物最喜歡講的面子問題,因為我知道學生不是因為面子而來。

學生對公平正義的堅持,對台灣這塊土地及人民關愛的執著,對真的得來不易之民主的捍衛,讓人動容。

警察在行政院的血腥鎮「暴」,受暴前現場學生領袖呼籲大家不要恐懼驚慌,持續和平的手段,刑事責任會一肩扛的擔當。立院議場內學生發表不會讓任何一位參與抗爭之同學被孤單丟在腦後的同志情懷,更讓我想到一九六八年捷克共黨政府追求民主改革,反抗蘇聯軍隊鎮壓時,領導人杜布切克說:「或許你可以摧殘花朵,卻阻擋不了春天的到來」。同樣的,馬江政權或許可以壓碎一朵一朵的太陽花,但他們卻阻擋不了台灣春天的到來!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教授)

黑潮波浪兼天湧,人民反抗大爆發

三三○,歷史會紀念這個重要日子,超過五十萬台灣人民穿黑衫、上凱道,反抗馬英九政府黑箱服貿,共同寫下可歌可泣、感天動地的歷史新頁!

「島嶼天光」這首太陽花學運主題曲,咽喉略帶憂傷而勇敢堅強的歌聲,唱出台灣人心聲,唱遍凱道、唱遍首都、唱遍大街與鄉間,從北到南、從西到東、山間水涯,都傳來悠揚和聲。

這是一場波瀾壯闊的公民運動!如只說成嗆馬,實在太窄化運動的歷史意義,如只說成反馬,實在太小看公民意識凝聚,五十萬以上人民「占」出來,這是人民對馬英九路線的反抗大爆發,拒絕馬英九強將台灣推向中國的服貿政策。

這是一場和平理性的民主運動!超越藍綠、跳脫統獨,台灣人民不接受馬英九專斷決策的黑箱服貿,不接受馬設定與中國的政經統合框架,不接受在兩岸政商權貴交易的服貿共謀下被犧牲,年輕一代領頭為台灣前途衝出一條台灣路!

這是一場人民當家作主、還權於民運動,馬英九一人獨裁、國民黨一黨獨大,黨國威權幽靈借屍還魂,重新盤據台灣,學生的訴求如此合理正當,馬江卻派武裝警察暴力鎮壓,以棍盾暴打學生及群眾,造成血濺街頭,血跡未乾,馬江就企圖否認了事,背後就是黨國幽靈作祟!

馬英九、江宜樺、金小刀,以為躲在刀片蛇籠、鐵釘拒馬、警棍警盾、重重憲警背後,就可對太陽花學運擺出「誰理你們」的權力傲慢嗎?以為掌政府機器,就可以國家暴力肆行鎮壓嗎?套句馬英九自己說過的話:「你會死得很難看!」



(胡文輝)

太陽花抗爭本質是對馬政府的全面清算



儘管九趴總統一再抹黑分化,採取拖延戰術,企圖消耗反對的能量,但五十萬反服貿黑衫軍仍然走上街頭,創下台灣民主運動史上最波瀾壯闊的一頁。這個運動除了參與人數創下紀錄,支持的民意也高達八成,顯示馬英九已經失去統治正當性,若不順應民意,繼續頑強抗拒,恐怕只會落得下台的命運。

美國收視率極高的連續劇《紙牌屋》(House of Cards),其第二季結局或許可以讓《經濟學人》形容的「困在鹿茸中的馬英九」參考。劇中那位面臨國會彈劾的總統,最後主動辭職了,他說「我的支持率剩下八趴了,即使我沒有被定罪,也沒有人民的授權(no mandate)領導國家了,所以我還是有尊嚴地下台」。五十萬人走上街頭,是馬英九應該認真思考如何下台的時候了。當然,以馬英九一向自我感覺良好的人格特質,即使全國只剩下他的夫人、金溥聰、江宜樺及一干高官的支持,他依然不會辭職,也不必奢求他會知恥認錯,只能祈禱天佑台灣吧!

任何歷史事件的發生,往往是各種因素、能量累積到了沸點,才會在一次偶發的事件中全面引爆。如果只用反服貿去看太陽花學運的崛起,顯然缺乏宏觀的格局。太陽花學運開花,乃是馬英九執政近六年的民怨澆灌而來,是對其倒行逆施、罔顧民意的全面清算。首先是,執政者既無能又缺乏誠信。馬英九不但無法兌現六三三跳票捐半薪的承諾,而且在其任內,台灣經濟表現疲弱,薪資倒退十六年,失業率從未低於四%,但他卻厚顏宣稱其表現是有史以來最佳,亞洲四小龍第二名。

其次,這次學運會形成憲政危機,在於民主與威權的矛盾。總統與閣揆表面溫文儒雅,裝扮成自由派的模樣,其實毫無民主素養,尤其馬英九本人從學生到總統,皆無支持民主改革的紀錄。在戒嚴時期是威權統治的化妝師,反對解除戒嚴、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也把黨外反對運動視為叛亂份子。因為他沒有民主人權的思維,所以他的「依法行政」是在玩弄法律與遵循惡法,法律變成統治者的工具。一般人擁有這樣的思維會淪為法匠,如果是執政者,則可能成為獨裁者。真正民主社會的法治,講究法律本身必須符合普世價值,而且既適用於人民,也規範統治者的權力。

尤甚者,世代抗爭是太陽花學運的另一重點。此次抗爭的本質,乃是年輕世代要決定自己的未來,而執政者則選擇與整個年輕世代對抗。其實,世代矛盾來自於全球化,更來自舊威權體制殘留的遺毒,而馬英九正是威權體制的既得利益者。吾人了解,兩蔣為了鞏固政權,除了以中國大陸淪陷為藉口,凍結國會全面改選,以及修訂臨時條款讓蔣介石可以無限期連任。軍公教也成為他籠絡的族群,不管是當年公職考試有各省的配額,以及黑官漂白的特考,讓國民黨權貴第二代得以躋身政壇高層,而十八%更是一種赤裸裸的金錢收買。這些欠缺公義的措施,確實使軍公教成為藍營的鐵衛軍,卻造成各項年金潛藏債務達十多兆元,這些天文數字般的債務將由目前起薪二十二K、養活不了自己的年輕人來承擔。最後,台灣這二十年來經濟並非沒有成長,只是在產業外移、逾半外銷訂單在海外生產的情況下,成長果實被少數人所掠奪,多數人有的只是薪資倒退,飛漲的房價、物價,形成少數既得利益者對抗多數被犧牲的弱勢族群的對抗。而太陽花學運反映著這種社會階層矛盾的深層意義。

馬政府曾經大吹大擂的ECFA簽署三年了,何曾促進台灣經濟高度成長?這帖中國製的草藥既然無效,人民豈會相信後續的服貿、貨貿是救命仙丹?我們可以預見,一旦服貿、貨貿通過,中國力量將堂而皇之進到台灣,不僅本地多數產業將被中國國家資本巨獸吞噬,導致經濟潰敗,台灣的民主自由亦將崩坍,而且勢必出現香港那種親中者富可敵國、弱勢者苦無立錐之地,以及言論受到箝制,媒體人遭到暴力攻擊的悲劇。「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惡夢將在台灣出現。

「讓我們看到國家的希望」

太陽花學運發動三三○集結凱道行動,前總統李登輝昨肯定學生「讓我們看到國家的希望」,並呼籲領導者(馬英九總統)能夠傾聽人民的聲音、了解人民的痛苦,具體且誠意地回應學生及人民的訴求,並謀求解決之道;他並再度呼籲召開公民憲政會議或國是會議化解政治爭端。

李登輝昨透過臉書表示,近來由於服貿爭議,引發學生進佔國會議場已經第十三天,這十幾天來,學生表現出對國家的熱忱、對理念的堅持、對未來的追求,向全世界展現台灣民主的活力,讓我們看到國家的希望,他希望台灣人民經過此次事件,對民主的價值能有更深體認,民主絕不只是投票而已,民主需要的是人民實質參與及不斷地監督。

他表示,他期待更多意見領袖及社會公正人士站出來共同承擔責任,一起思考國家的未來,促成公民憲政會議或國是會議的召開,以化解政治爭端,創造人民的最大幸福。

李登輝表示,學生號召人民上凱道守護台灣活動,他希望所有民眾尊重學生一貫和平理性的訴求,一同守護民主,也祈禱沒有任何人再受到傷害。

李登輝說,為處理抗爭事件,大批軍警被推到第一線,任務繁重實在很辛苦,但請軍警人員體認自身的根本責任,真正應該保護的是,這個國家的人民生命及財產安全,希望軍警與人民不要互相對立,雙方保持理性尊重。

50萬太陽花寫台灣歷史

 伊佳奇

服貿不是單純國際間經貿協議,涉及台灣未來的命運是否能不受中國操控,民眾有權利了解協議內容對台灣政治、經濟等各層面的影響,政府有義務說清楚,有責任決策透明化,如今50萬人以上的聲音已經告訴馬政府,這聲音是不可漠視的。
今天台灣的民主,不是自然演變生長的,是經過多少次政治運動爭取而來,所以,我們現在每四年可以選出自己選區的立法委員,好像是理所當然。

菁英思維阻礙民主

如果沒有許許多多民主運動及1990年3月野百合運動學生的努力,可能還可看到坐著輪椅、掛著尿袋的「資深立委」進立法院來決定你我的命運,這些選民都已不存在的民意代表,從民國37年開始就職,到民國80年才停止行使職權,讓他們退職,看似很簡單的事,卻是經過許多民主運動努力的成果。
民主憲政的層次問題,不是蓋不蓋高速公路、廢除三輪車等經濟、交通建設層次可比擬,民主的原則是放諸四海皆一致,無論主權在民、定期選舉、公平公開的選舉、落實民意的決策等,但往往執政者卻以菁英政治的思維及統治合法性的做法,遠離民意及統治的正當性,進一步,以治安、法律的層次來阻擋民意,逃避政治議題,阻礙民主憲政的健康成長。
政治運動,或是街頭運動,是一種改變政治體制或政府不當決策的一種行為。在民主國家,政治運動多由民眾或社會團體發起,以示威遊行、靜坐等方式,迫令執政當局屈服,以達到社會及政治變革;在極權主義國家與共產主義國家,則多由執政當局發動,內容與執政者的意識形態相關。政治運動多有其發起口號,以吸引更多民眾參與。
回頭看:解嚴、《憲法》上人民基本權利的恢復、可組黨、集會、遊行、開放報禁、廢除國民大會、資深中央民代退職、總統直選、修改《刑法》第100條文、紅衫軍倒扁活動、反媒體壟斷等,那一項不是經由街頭運動爭取而來?

關心子孫未來命運

任何一次政治運動都會有人受益,也有人失利,那不是民眾關心的重點,正如太陽花學運的成員,過去有那些背景,或這次做的行為,會由民意、法律及歷史來檢驗,民眾更關心的是:自己及子孫未來命運會受到如何的改變,執政者不能再拿統治合法性來阻擋統治正當性的存在與否。

曾任教於大學,教授行政法、資深新聞工作者

年輕人沒退路 只能往前衝

李清遠

我愛吃,也懂吃,又會煮,但從台中到台北念書後,我必須用高價取得食物,還不見得能滿足我,這種成本是炒房造成的,因商家要付高額租金;還有自由貿易下,食物因長程運送需要處理,產生很多食安問題。我決定反抗,從自己三餐做起,我到市場買菜自己炒,便宜外面好多,以前一天外食就超過300塊,現在我買300塊的肉來滷,可以吃一禮拜。
台灣從輕工業、重工業,到現在服務業,一路都是進步觀點,問題是,進步觀點裡,上一代賺的錢不斷累積,留給子孫的禍害也越來越高。環境污染、核電問題,現實債務明顯可見;還有自由貿易下,我們逐漸喪失自主能力。軍公教退休金給上一代種種好處;我們現在付勞健保,等我們老了,還有人付嗎?這些壓得年輕人覺得,天花板快掉下來了,以後誰養我們?年輕人清貧,居住大不易。反服貿只是引爆點,背後綜合的是這些所有未解的問題。
像我爺爺是皮鞋匠,住違建養大6個小孩,其中有教授跟銀行家,這在上世代很常見,但少子化下,我們沒有教職,要做銀行家也被其他國家吃死了,而且老屁股不走,哪有位子?享有權力資源的人也不願分享,貪婪或想取得更大市場,不可能讓步。上一代靠著肥沃土壤長出果實後,卻不施肥,我們下一代是要怎麼長出好花?我們開不出花,又想望開花,所以我們上街開花,遍地開花。
大人說:「你們沒有競爭力,因為不努力。」我爸是大學教授,我媽是國中老師,我念台大,大家說我很有競爭力。但我再怎麼努力也不會有競爭力,因為競爭力是畫大餅,這餅都被上一世代畫走了,根本沒餅給我們,要怎麼畫?像我畢業也只是勞工,所有資源在老闆手上,當老闆說給我22K,我再有實力有用嗎?

抗爭奪回生活權利

感謝有新媒體。我們存活在舊媒體最壞的時代,舊媒體娛樂化,失去社會責任與監督政府的能力,我們不信任,感到危機跟失望,這時新媒體出現了,我們取得更多知識,發展論述。2006年出現臉書,大家有點投合,就會產生火花,包括革命火花。
我們抗爭,是要奪回生活的權利。我們不想出走。我真的很喜歡台灣,很多不同思想、可愛的人,我們唱原住民的歌,用客家話唱歌演戲,我們喜歡這種多元,很豐富,可能性很多。我們對台灣認同很強,沒人想離開家。我不認為要藉由自由貿易,到其他國家才能得到我要的生活,可以在台灣創造。既然我們是崩世代,什麼都崩解,就自己重建。其實這次運動,很多中老世代支援我們,資源可以共享,世代對立可以是很小的。
看到台灣經濟被對岸滲透,隨之而來的政治滲透,我們覺得要失去國家了,所以必須自立自強,踏實種出自己的東西,做出我們的餅,我們不再祈求過往的發展模式,因為那只會創造那樣大的餅,繼續供那些少數既得利益者獨佔。我們沒有退路,只能往前衝。
記者陳玉梅採訪整理

台大社工系學生、公視peopo公民記者

有人問我關於世代的問題

胡晴舫

此次台灣學運又是一個近來全球性世代變革的例證。嬰兒潮世代所主導的自由經濟模式,包括小政府、市場化、低關稅、未來舉債等,在二十世紀末冷戰結束後,於全球化運動臻於成熟,導致日裔美學者法蘭克・福山寫出《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這本書,以為從此世界和平,人人皆是自由經濟體,自在飄浮在地表上,國族疆界消失,意識形態不再。
然而,全球化運動加上新科技革命,漸使貧富拉大,世界再分兩半。到了2008年由美國信貸危機而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這套自由經濟模式終如一輛失速馬車,輪子因過熱而掉落。政府的角色重新回到檯面上。

企業成新威權對象

這次學生運動的訴求,看似抗議政府,深入解讀後,其實要求政府介入市場,屬於金融危機之後的全球性反全球化浪潮。經由高科技革命強化之後的全球化運動,世上有兩種人,一種人很快適應無國界高科技所帶來的經濟自由與生活選擇,另一種人因為拒絕或更不適應這種摸不著看不見的經濟移動,因此不具競爭力,很快淪落貧窮。打個比方,現在上海打車,年輕人有手機直接微信叫車,不用手機的窮人或不懂微信的老人往往路邊站很久,搞不清楚為何自己攔不到車。
底特律等工業大城相繼破產,美國民眾要政府將製造業從中國帶回來;法國失業率創新高,法國民眾要政府將工廠從東歐遷回來;台灣拒絕簽訂服貿,恐懼失去工作機會,害怕移民,當社會質疑政府做得不夠,就是在期待政府做得更多。
2008年金融海嘯的道德反省即在企業自由到底該多寬,連銀行如何發放員工紅利,美國大眾也希望政府介入。因為現代人生活並不是由政府掌控,而是企業。市場追求效率,企業不斷收購合併,企業是新一代帝國,覆蓋了大部份地球。譬如民生用品,架上商品看似琳琅滿目,全球幾乎僅由十間企業負責生產,只是不同商標。身為台灣消費者,去7-11買飲料,到星巴克聊天,上網買博客來,背後皆是統一企業。民主社會裡,新的威權對象並不是政府,卻是提供消費服務進而全面掌控民眾生活的大型企業,關於服貿條例將使商業交流變成政治控制,此種論點並不完全非理性。

面對競爭恐懼未來

因此,全球政府均面臨巨大壓力,民意要求政府使用政治力量,平衡企業財團的經濟力量。此次學運討論,出現許多冷戰語言像是共產國家、民主國家,壁壘分明的邊界防堵,也不足為奇,跳脫舊詞彙的不合時宜,其實他們在呼喚政府的保護。
企業也是民眾,他們是適應全球新科技經濟的民眾,追求市場自由最大值,擁有經濟實力,視政府為政治干預。而尚未進入經濟體的學生以及不得其門而入的民眾,就像路邊苦苦攔車的上海民眾,眼睜睜一輛輛車呼嘯而過,他們對全球競爭的不信任以及對未來的恐懼,也或者根本質疑通行經濟法則,渴望制定社會新模式,其實是政府與各方談判的最佳籌碼。

作家

風雨同路 民主再生

胡元輝

3月29日晚,我和其他媒體改造學社的朋友們一起到了濟南路的學運現場。和其他日子不一樣的是,這個晚上我不再是一個靜坐者,而是民主講台上的演講者;更不一樣的是,這個晚上雷雨交加,不僅春雷乍響,大雨更是傾盆而下,沖得抗爭現場的學生與民眾必須暫退路旁,亦逼得講台主持人必須暫停活動。

但滂沱大雨之中,仍有許多學生無畏風雨,繼續坐在路中央,即使在主持人勸離之下,仍有兩位女學生端坐講台之前,毫無退意。薄如蟬翼的雨衣當然擋不住傾瀉而下的雨滴,全身濕透自屬必然。看著她們滿是雨滴的臉龐,站立於帳篷之內的我不禁在想,是甚麼樣的力量讓她們如此堅持?又是甚麼樣的體制必須讓她們付出如此大的代價?
身為大學教師,在學校授課時,總把握機會和學生討論參與公共事務的重要性,如今攸關台灣民主發展的大事發生了,牽動台灣未來前途的問題出現了,學生願意挺身而出,做老師的,鼓勵都來不及,焉有反對之理?曾經在媒體工作時經歷台灣多次重大民主事件的我,當然深知街頭的風險?但自己除了提醒注意健康與安全之外,能夠阻止學生思索過後的自主行動嗎?連自己都覺得應該站出來的活動,能夠以行動的風險為由要他們止步嗎?
但3月23日的佔領行政院事件,卻讓自己遲疑了。我的遲疑並非來自佔領行動的妥當與否,而是目睹警察逾越法度的鎮暴作為讓鮮血染紅地面時,我不得不懷疑:自己的「縱容」是否已讓學生陷入人身安全的險境?自己對政府的「想像」是否係一廂情願的期待?我更陷入深深的迷惘:怎麼會有一個政府見國家機器的失序竟然還雄辯滔滔,而無絲毫檢討、愧疚之心?

讓國家機器暴力化

1986年許信良闖關回台引發中正機場事件,身為記者的我,當時在現場,親身見證警察暴力的失控,亦親身見證絕大多數媒體的視而不見,此一事件雖無施暴者遭到懲處,但台灣的民主已是堂堂溪水過前村,擋也擋不住。1992年台北火車站前的總統直選抗爭事件,身為報社總編輯的我,同樣在現場,親身見證警察驅離群眾時將靜坐抗議者拖入廁所痛打的場景,所幸同仁的據實報導迫使政府不得不對施暴的警察進行處分。
這些事件距今都已逾20餘年,但台灣民主的進程顯然沒有在此記取教訓。2008年的陳雲林來台抗議事件,我們看到失序的鎮暴;幾天前,我們更在許多學生、教師與民眾的軀體上看到染血的警棍。我雖然對部分不肖的警員感到不齒,但同樣是人生父母養的警力何以會變成失控的猛獸?真正的問題不是警察,而是躲在他們背後的掌權者,是他們讓國家機器暴力化,是他們讓國家機器脫離人民,成為沒有靈魂的鎮制工具。

不再遲疑走上凱道

人之所以為人,不在官做多大,不在書讀多少,而在人能像個人,能挺立腰骨,為所當為。民主永遠是人民爭取而來,暴力則往往是政府縱容而生。新生世代以行動關心公共事務,是台灣未來的希望,更是國家前行的寄託。在329暴雨來襲之夜的女學生堅定臉龐上,我不再有所遲疑;在330太陽花學運數以萬計走上凱道的民眾身上,我更加感覺,在重要時刻不挺身而出,我們的民主終將逆轉,走入暗夜!

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

最小的行為勝過最偉大的意圖。 The smallest deed is better than the greatest intention.

最小的行為勝過最偉大的意圖。 The smallest deed is better than the greatest intention.
美國作家 約翰巴勒斯 John Burroughs

〈島嶼天光〉(Island's Sunrise)

天色漸漸亮
咱就大聲來唱這首歌
一直到希望的光線
照亮島嶼每一個人
天色漸漸亮
咱就大聲來唱著歌
日頭一爬上山
就可以回去了
現在就是那一天
做一個勇敢的台灣人

50萬太陽花寫歷史

台灣的群眾和公民運動史寫下新頁,青年世代崛起!50萬身穿黑衣、手持太陽花的學生與民眾,從下午開始不斷湧入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一張張年輕、青澀的臉孔,面對層層拒馬保護的總統府吶喊:「退回服貿!捍衛民主!」震撼凱道及周邊道路。


軍警事前如臨大敵,結果這波遠遠超過預估的黑潮,無一「暴民」出現;當天色漸暗,數以萬計的手機微光點亮凱道,正似這次活動主題曲《島嶼天光》歌詞,盼等到台灣民主希望的光線「照亮島嶼每一個人!」晚上7時45分,活動總指揮林飛帆宣示:「今天絕對不是結束!」並一聲令下解散,50萬人隨即有秩序的散場。馬總統昨肯定活動和平理性結束,並呼籲學生早日撤出立法院,將國會還給人民。

3/30/2014

Allen Chen 懷想錄: 「我們都會死亡。我們的目標不是活到永遠,而是創造能夠如此的事物。」“We all die. The ...

Allen Chen 懷想錄: 「我們都會死亡。我們的目標不是活到永遠,而是創造能夠如此的事物。」“We all die. The ...: “We all die. The goal isn’t to live forever, the goal is to create something that will.” – Chuck Palahniuk, Novelist 「我們都會死亡。我們的目標不是活到永遠,而是...

一個人羞愧的事情越多,他的名聲就越大。

 一個人羞愧的事情越多,他的名聲就越大。

 ~ 愛爾蘭 蕭伯納

如果人生途程上沒有障礙,人還有什麼可做的呢?

如果人生途程上沒有障礙,人還有什麼可做的呢?

~ 俾斯麥  德國前首相

人生有順有逆,每一個境界都是好的境界,無條件正面取角,歡喜、柔軟、放鬆、慚愧、感恩,喜心無量,這就是歡喜心。

人生有順有逆,每一個境界都是好的境界,無條件正面取角,歡喜、柔軟、放鬆、慚愧、感恩,喜心無量,這就是歡喜心。

淡淡悠悠走在人世間,浮生碌碌依然,誰還在懸念?繁華再美,最好是今天;一笑而過看從前,回憶如輕煙。

淡淡悠悠走在人世間,浮生碌碌依然,誰還在懸念?繁華再美,最好是今天;一笑而過看從前,回憶如輕煙。

愛是一個圓,得與失看不見;苦與樂在一瞬間,放下路更遠。

愛是一個圓,得與失看不見;苦與樂在一瞬間,放下路更遠。

把手上的燈拿高一點,可以照亮更多貧困者的道路。

把手上的燈拿高一點,可以照亮更多貧困者的道路。

~ 德蕾莎修女

不要努力成為一個成功者,要努力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

不要努力成為一個成功者,要努力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

不因幸運而故步自封;不因厄運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強者,善於從順境中找到陰影,從逆境中找到光亮,時時校準自己前進的目標。

不因幸運而故步自封;不因厄運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強者,善於從順境中找到陰影,從逆境中找到光亮,時時校準自己前進的目標。

 ~ 挪威民族戲劇之父易卜生(Henrik Johan Ibsen)

沒有正義,就沒有真愛。

沒有正義,就沒有真愛。

~ 美國女性主義學者 貝兒•胡克絲

真性情是我們最美好的本質,為真性情的表露而流過的淚,永遠是最動人的。

真性情是我們最美好的本質,為真性情的表露而流過的淚,永遠是最動人的。

當我們在愛中,就有失去親愛的人的恐懼。不在愛中,就會苦於寂寞。如果沒有失去的恐懼,你永遠不會去珍惜一個人。

當我們在愛中,就有失去親愛的人的恐懼。不在愛中,就會苦於寂寞。如果沒有失去的恐懼,你永遠不會去珍惜一個人。

 ~ Sri Bhagavan

入夜以後,下雨了。雨敲打在屋頂,敲醒木頭前世的記憶,曾經是樹,有枝有葉,有根有土。

入夜以後,下雨了。雨敲打在屋頂,敲醒木頭前世的記憶,曾經是樹,有枝有葉,有根有土。

在富有、權力、榮譽和獨占的愛當中去探求幸福,不但不會得到幸福,而且還一定會失去幸福。

在富有、權力、榮譽和獨占的愛當中去探求幸福,不但不會得到幸福,而且還一定會失去幸福。

~ 俄國文豪 托爾斯泰

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堅信有人愛我們。

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堅信有人愛我們。

~ 法國作家 雨果

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工作的人,工作往往是最成功的。

 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工作的人,工作往往是最成功的。

~ 捷克前總統、劇作家 哈維爾

3/29/2014

Allen Chen 懷想錄: 「不要把沒有希望的台灣留給下一代,馬英九的後代早已離開台灣,請不要繼續摧毀這塊土地」

Allen Chen 懷想錄: 「不要把沒有希望的台灣留給下一代,馬英九的後代早已離開台灣,請不要繼續摧毀這塊土地」: 彰化火車站前廣場二十三日聚集二十多名學生和民眾靜坐抗議黑箱服貿,在彰化執業的牙醫師黃人修表示,黑箱的服貿協議是為總統馬英九以經濟促進兩岸統一而鋪路,民眾該覺醒了,不要再被馬政府一貫討好中國的伎倆騙了。 高三生靜坐 不忘指考背單字 靜坐學生分別來自政治大學、嘉義大學、彰化高中、精誠...

Allen Chen 懷想錄: 沒有你的清晨是黯淡的黎明「Morning without YOU is a dwindled daw...

Allen Chen 懷想錄: 沒有你的清晨是黯淡的黎明「Morning without YOU is a dwindled daw...: 沒有你的清晨是黯淡的黎明「Morning without YOU is a dwindled dawn」

60萬中國人就能吃掉台灣

路懷宣
關於服貿協議,央行總裁彭懷南接受媒體訪問時,拿出預先準備好的資料,脫口而出如果不簽服貿會影響台灣人的就業!彭懷南指出,目前的狀況是中國人來台約兩百九十多人,卻創造了約九千五百多個工作機會,也就是一個中國人就創造了三十六個台灣人的工作機會。

聽了這席話讓我膽顫心驚,如果一個中國人就可以成為三十六個台灣人的老闆,豈不是只要六十幾萬的中國人,就可以成為兩千三百萬台灣人的老闆?就可以完全掌控台灣?這還不可怕嗎?

其實只要彭懷南對於服貿協議做出任何評論,他就應該立即下台!因為央行總裁不但是獨立機關,而且只能對貨幣政策發言!但彭懷南不僅撈過界大談不是他主管的「兩岸貿易」,而且還對資料採取帶有偏見的片面解讀!

如此不專業的言行,絕對會影響其貨幣政策而造成國家的重大損失!果不其然,彭懷南之前開放人民幣的錯誤決策,不但已經造成國家巨大的匯兌損失,一堆投資人也慘遭套逃牢求救無門。

再從彭懷南對服貿展現如此不客觀的立場來看,之前的開放人民幣,顯然就是因為屈從馬英九的意志,如此不但失去獨立機關的高度,對於貨幣市場也失去自主判斷的精準度,結果就是誤國誤民,當然應該道歉下台。

更有甚者,一個號稱「9A」的央行總裁,對於經濟數字的解讀竟是如此淺陋,著實令人驚訝!因為彭懷南對於中國人所帶來的就業機會,不但只從單一角度妄下評斷,完全不考慮台灣可能因此而被中國掌控;而且也不仔細探討,中國人所帶來的是哪些工作?平均薪資、福利?工作條件與工作環境?...?等等,就認為中國人可以改善台灣的就業狀況?這種看法恐怕比還在象牙塔唸書的學生,還要不切實際甚至幼稚!

一般來說,相對於勞力密集,越是腦力密集的產業就越難創造工作機會,原因就是人才不易培養與訓練;然而台灣早就從勞力密集走向腦力密集,而彭懷南竟然只從就業數字就來論斷服貿?試問一間清潔公司,真能與一間高創意公司,在創造就業人口的議題之上相提並論?可見其不只偏頗,其實更是「頭腦簡單」,已經完全不適任責任重大的央行總裁!

更重要的是,為何彭懷南沒有想過,政府應該創造良好的環境,讓台灣人來創造台灣人的工作?還是彭懷南認為台灣人比較笨,無法創造比中國人更多更好的工作?

其實如果彭懷南能夠少一點偏見,多作一點功課,他就應該發現,其實台灣人在全世界所創造的高品質工作,絕對是中國人的數倍不止!而且要不是馬英九的極度無能,台灣人又何必淪落到成為中國人的「辛儸(辛苦的僂儸)」?總而言之,彭懷南不但證實了少數中國人就可吃掉整個台灣,也應該

經濟學人評馬英九:困境中的鹿茸

《經濟學人》在「榕園論壇」(Banyan)中以《困境中的鹿茸》評論馬英九及太陽花學運,以下為全文翻譯:

原本清新的臉龐因繁雜的國事烙印上條條皺紋,雖然能用完美的英語,卻為了尊嚴而使用純正華語,耐心卻帶著一臉疲憊地回答各種問題,彷彿先前已經回答過許多次那樣。然而,馬英九總統任期邁入第6年,他的頭髮依舊如中國官員那般油亮,在總統府接受採訪的他,也如北京高層那樣,不願意承認策略上存有任何根本缺陷。

也許馬英九受到孫中山先生的啟發,而孫中山先生在兩岸均受人民尊為民族英雄,馬英九可能為追求其歷史定位,希望同樣在兩岸獲此榮耀。然而,至少目前台灣與中國大陸尚未統一,而曾是國民黨高人氣政治人物的馬英九卻遭反對黨諷為「9%總統」,該數據為去年秋季馬英九的支持率民調結果。

繼民進黨執政8年兩岸關係緊繃之後,改善兩岸關係成為馬團隊的中心主旨。馬英九誇耀迄今已與中國簽了21項協議,並提出一些兩岸經濟快速整合的數據:6年來中國遊客來台人數成長10倍,2013年達285萬人次;兩岸直航班機從完全沒有到每日118班;兩岸貿易,含香港,已提升至一年 1600億美元。

中國重新吸收台灣的策略昭然若揭,隨著台灣經濟與中國大陸更加密不可分後,中國認為,反統一的聲浪也將隨之退去,屆時台灣就會像香港一樣,成為中國的自治區,只是台灣還具備自己的武力罷了。中國可以不靠飛彈和日漸強大的武力,就讓台灣回歸祖國。但就馬英九的看法,兩岸「友好」是防禦中國侵略的第一戰線,因為「若大陸欲以非和平方式單方面改變現狀,就必須付出高昂的代價」。統獨之爭素來是台灣政治議題,但實際上都偏向維持現狀。

兩岸友好的下一步將是政治領袖之間的會面。繼今年2月南京的「王張會」創1949年來兩岸官方首次正式會談之後,馬英九希望今年11月藉APEC高峰會的機會促成「馬習會」。為了安排香港和台灣兩地,APEC的成員不以國家區分,而是以經濟體區分,因此馬習雙方可以「經濟領袖」的身分出席,迴避尷尬的身份問題,因為中國大陸認為台灣僅是一個省份。雖然大陸官方對此仍有異議,但雙方的會面仍不排除可能性。

這樣的背景解釋了為何反服貿運動對馬英九來說,不僅止是地區性的困難而已。學生以非民主的手段占領國會,他們與民進黨提出的許多服貿論點徒有其表,但他們卻觸及到人民不信任馬英九及中國經濟整合這 2 大要穴。台灣人民之間分裂成世代居住在台灣的本土台灣人,以及像馬英九家族那樣因與中共戰爭失敗後,隨中華民國政府1949年遷台的外省人,反對者通常將馬英九比喻成中國大陸的跟班或者無能、與社會脫節者。因先前馬英九將鹿茸誤稱為鹿耳朵裡的毛,此回占領國會的學生便畫出一張耳朵長出鹿茸的馬英九畫像。

馬英九表示,民意支持「馬習會」,然而,民進黨駐美代表吳釗燮卻認為「馬習會」將使台灣付出政治代價,恐挫傷國民黨在2016年總統大選的表現,馬英九此舉只是為了成就個人的歷史定位。

馬英九表示,台美關係變得比以前更好,至少自1979年台美斷交以來而言,甚至往前回溯也沒有現在的關係好。雖然此點令人懷疑,作為美國轉進亞洲的「樞紐」,美國對台灣的承諾卻鮮少被提及。當號稱美國國際關係「現實主義大師」米爾斯海默 (John Mearsheimer) 提出的時候,引起眾多台灣人關注,其論點是「以策略觀點來說,美國最後恐須接受台灣與中國統一」。對一些人來說,棄台是現實狀況,統一只是遲早的問題。一位在台北的學者認為:「不管策略上、外交上、政治上來說,沒有人站我們這邊;我們必須仰賴中國的善意。」

在失敗主義者和民進黨內欲挑戰中國的冒險主義者之間,馬英九一直試著引導出看似明智的中庸之道,但他似乎一路走來始終艱辛,台灣人民也似乎厭煩他了。台灣人民的利己主義和民進黨的內鬨,可能會讓他們在2016總統大選中選擇另一位國民黨總統,但倘若馬英九希望卸任後,兩岸關係穩定,並為自己找到兩岸和全球都認同的和平者歷史定位,他恐怕要失望了。

看到陽光的時候

記憶的一線亮光

那時候 曾經 陽光很短暫
照見過我們鬼域般的境況
這時候 我們期盼陽光
能夠 照亮更多 真相

天光的台灣

20年來,台灣變化相當劇烈,關懷這塊土地,投身社會運動與人文相關議題,內心的夢是期盼著這個文化養分很富饒的土地,能夠從暗夜到天光。

有緣相隨:我的「非回憶錄」(non-memoir)

有緣相隨:我的「非回憶錄」(non-memoir)

福爾摩沙紀事

馬偕是一位信仰如保羅並能自我犧牲的人。沒錯,馬偕和基督教第一位偉大的宣教師保羅一樣,對於自己一生要做的事,目標都極為清楚,而且不論是在何時、何地、遇到何種情境,都一直望著標竿直跑。

在台灣服事二十三年之後,當馬偕回去加拿大年休與報告他在台灣的工作情形時,「我期望剩餘的生命都在〈台灣〉那裡服事,當服事之日完結時,願在那裡找到一處有海浪聲及搖曳的竹蔭下得到永遠的安息。」確實,馬偕在淡水的馬偕墓園得到了永遠的安息,直到今日。

「百年台灣」綻放的台灣芬芳與淚水

何謂歷史?德國哲學家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的定義,最能貼切指出台灣人百年來的追尋心聲。叔本華說:「只有通過歷史,一個民族才能充分意識到自己。因此,歷史應該被看做人類的民族良心,只有透過它,人類才能『完整』,才能成為『人類』。這就是歷史的真正價值。」

沒有你的清晨是黯淡的黎明「Morning without YOU is a dwindled dawn」

沒有你的清晨是黯淡的黎明「Morning without YOU is a dwindled dawn」

福島核災啟示錄

其實,這些台灣人本來都知道,只是,經濟學人這麼一說,這下全世界都知道了...

《經濟學人》最新文章五點評論馬卡茸
1. 馬以幻象構築他的真實世界
2. 馬的模樣尊貴與台灣的現狀極不搭軋
3. 馬回答問題從不認錯,老調重彈答非所問
4. 馬營造馬習會氣氛,其實已經不可能了!
5. 馬的和平邏輯是:台灣投入中國懷抱,飛彈就不會來了!?⋯⋯

其實,這些台灣人本來都知道,只是,經濟學人這麼一說,這下全世界都知道了...

當核災在台灣發生時

高成炎
從1986年4月26日前蘇聯發生車諾堡核災變後,本人就開始在雜誌上發表反核的文章。1990年回台灣後,更全力投入台灣的反核四運動,並主辦過數十場反核的演講,集會及遊行。然而,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時間14時46分,日本福島、宮城縣外海仙台市以東的太平洋海域約130公里處發生9.0級大地震,引發平均十一公尺,有些地區浪高三十多公尺的大海嘯,鄰近地震中心海岸邊的女川、福島第一、福島第二核電廠都因而停機。尤其是福島一廠的核災可謂越演越烈、甚至到了七個多月後的十一月一日深夜,福島一廠的第二核機組,還因爐心熔毀後的溫度控制及燃料棒碎片掉落時,使鈾的濃度增加而使核分裂連鎖反應再度發生,十一月二日凌晨東京電力公司緊急投入大量硼砂水,才阻止了危機的擴大。東京電力公司說福島電廠要進入安全的冷停機狀態,至少還要三十年。

本書的文章,就是以2011年的NNAF與會的參訪心得為基礎,加上在日本蒐集到的一些會議資料翻譯整理而成。文章主要依7月30日至8月7日我們參訪團的行程所拜訪的地點跟時間次序而排列。我將呂秀蓮前副總統的主題演講放在第一篇,除了因為該文是此會議的主題演講之外,更慶幸台灣的反核運動能夠有此重量級生力軍的加入。

記得311福島核災發生後,我一位在放射線醫學綜合研究所(NIRS)工作多年的高能物理學家熊田先生,發電子郵件給我說東京太危險了,尤其是濱岡核電廠隨時可能因地震而引發更大的核災,他要出國避難一下,先去美國住幾個月再說。在本書中,我們也收錄住仙台地區 (離核災地點100公里)的皆川萬葉女士在核災過後幾天的逃難記。這篇文章讓我們警惕到若同樣規模的地震、海嘯及核災發生在地小人稠的台灣,我們又能往哪裡逃了呢?台灣只有滅亡一途。

最近看了一本日本NHK《東海村核臨界事故》劇組所編著的《日本核輻射死亡事件》的書,作者為岩本藤原浩,此書詳細記載1999年9月30日,發生的事件﹕「這裡的工作是加工鈾燃料,提供給核燃料循環開發學院的實驗快中子反應堆,……他執行上司的命令,首先使用過濾器過濾溶解在一個不鏽鋼桶內的鈾溶液…同事將過濾後的溶液倒入一個沉澱罐。…用不鏽鋼量杯向漏斗傾注鈾溶液。…10時45分,倒完最後一點溶液時,大內聽到一記響亮的撞擊聲,還伴隨著一道藍色光亮。這種光亮,即達到核臨界值時發射出來的「切倫科夫輻射光」。那一刻強烈的中子束射穿了他們的身體。事發後大內被送到放射線醫學綜合研究所(NIRS)治療,三天後轉院到東京大學之附設醫院,第七天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第十一天氣切插管幫助呼吸,第59天肝腎功能衰竭,第83天死亡,大內的同事筱原受到大內一半的輻射量,則在事故後的211天死亡。事故發生時推估大內受至8西弗的輻射量,後來則推定是20西弗。2003年3月3日,水戶市地區法院作出判決,判定JCO忽視安全管制,六個被告分別被判二至三年徒刑。

2011年11月10日下午,終於在NHK上看到了福島一廠四號機在3月15日氫爆的原因。四號機在311時是停機狀況,其圍阻體之遮蔽建屋在震災時沒有受損,東電進行外部供電時就是由四號機開始供電。停機中的四號機為何會爆炸,事隔八個月,終於才得以確認四號機是因為空調管嚴重受損,三號機的氫氣排放的波及而氫爆的。事實上,還有比上述四號機氫爆更嚴重的一、二、三機爐心熔毀的過程及受損程度至今都還未查明,核電夢魘何時了,實在令人驚恐及茫然。

2011年11月11日,我整天守在圓山飯店參加由「中華民國德國學術交流協會」主辦的「再生能源─德國能源政策對台灣的啟發」,主講「太陽能未來,科技與政策」課題的是Fraunhofer 太陽能系統學院的主任 Eicke Weber教授,另外日本風力發電專家松宮輝教授主講「風能在日本的發展」,兩位講者都指出311福島核災已使核電的時代結束,再生能源將非常快速的發展,日本風力發電量十年之內將增加一倍。松宮教授更指出十月十日時,日本54座核電機組,只剩十座在運轉且無缺電問題。尤其難得的是台灣能源國家型計劃執行長台大陳發林教授在報告完台灣的黑潮發電一百萬仟瓦投資一千億元,每單位發電容量成本比核四廠低,且每度電平均成本新台幣1.7元。且將於2030年建一千萬仟瓦 (10GW) 之黑潮發電,即目前核一、二、三廠發電之總和。另外,台灣一公里至四公里深度之地熱發電,潛能為三萬三千六百萬瓦 (33.6GW),即核一、二、三總和之六倍,核四之12倍。其每度電2.4元。地熱及黑潮發電都可作為基載發電。陳發林教授在結論中更進一步指出2030年時,台灣所有的發電都可用非核電之再生能源來供應。

由於目前之備載容量有二十四%,而核電發電容量只佔14%。且在屏東高日照地區,只要撥出100平方公里土地興建聚光型太陽能電廠就可取核一、二、三加核四之所有發電廠的發電量且建廠時程迅速,故我認為「二O一五,非核台灣」是可行的。只要我們有決心投入資源建廠。

擁核者要死自己去死,不要把我們,不要把無辜的台灣人民拖下水一起死。我們要公投反核電,使台灣早日成為非核家園。

廢核要道德勇氣及配套 - 首先停建核四

朱真一
探討德國的廢核文獻,印象深刻,德國如何可能做到全廢核?日本福島核災後不久,德國2011年就關閉8間核電廠。不到3個月由從前擁核的總理宣布,經國會議員八成以上的支持,決定2022年起全面廢核。此策略的制定,是否情緒激動下的決策?

其實德國1970年代起,人民就開始示威反核,逼使政府取消不少核電廠計畫。1986年蘇聯的車諾比核災後,官民對核電安全的警惕加深,反核聲音更強而有力。1990年統一時,因安全標準不夠而關閉東德的核電廠。不因為關閉那些核電廠,導致以後全國的能源問題,德國有多種的配套措施。

1998年開始實施電力市場自由化及其他配套政策,民眾可選擇能源,消費者與能源產業處平等地位,可避免少數業者壟斷,新產業加入來公平競爭。研發創新使非核能源成本降低,德國再生能源比率一再成長。這些措施為廢核奠定基礎。我印象最深的是,除政治、科學與經濟各方面參與的「戰略」下,有倫理或稱道德的考量。

德國有核能倫理委員會,讓社會學家、宗教家、人類學家等人文學界人士參與決策。其報告書認為道德應優先於技術與經濟,強調科技先進的日本,設計時未預料會有海嘯發生核災。核災風險無法完全控制,一旦發生禍害子孫,千載萬年不能恢復。核廢料不能處理,把風險丟給後代更是不負責任不道德。

民間產業覺醒,棄核改發展再生能源,建造德國17座核電廠的西門子大公司,決定全部撤出核電產業,致力於風力能源及後援的火力發電。西門子技術大有進展,非核產品已能出口獲利。發展各種綠色能源外,產業及社會各界更配合節流,減少能量的使用或浪費,又有環保的功效。德國把耗能源的煉鋼廠除役,中國卻整廠拆除遷往中國。

能源替換須長期才知道能成功否,德國廢核決策兩年後,有些報導說有不少問題,如成效緩慢及電力成本上漲。因再生能源不穩定及分佈不均,目前德國必須從法國或東歐核電購買電力,要靠火力發電廠待命準備生產電能,要靠其他國家的核電,且導致產生更多的二氧化碳。

2022年時能否完全廢除核電?雖有上面提到的問題,看去年的報導,德國國家統計局及能源協會的數據,德國輸出更多電能,是輸入電能的一倍半,因生產地區不均,有些地方靠輸入。儘管2011年廢除不少核電廠,2012年創紀錄地輸出能源。

從德國的經驗,雖仍未能確定,較多的報導說有跡象會成功,大都很樂觀。德國廢核可行,是各方面的努力。如上述的人民反核,政府包括議會的決心,德國產業界不像台灣的短視,願捨棄「捷徑」而發展另類能源等,他們都有廢核的道德勇氣。

談到道德,台灣目前的執政黨,最愛四維八德及為後代立命的八股口號。大家應向德國學習,政府及產業界要有真正的道德勇氣為子孫著想,聽人民的聲音。產業界尤其官方機構,更要向德國學習,全國官民要有共識的配套措施。首先應停建核四,官民共同致力於各類各樣的配套措施,再逐步像德國一樣朝向廢核的終極目標。

馬江政權比奴隸及動物更差

朱真一
臺灣大學醫學院醫科畢業,赴美後先在柏克萊加州大學研究,獲營養學哲學博士,後又繼續小兒科及小兒血液及癌瘤學訓練。1975年起任職聖路易(St. Louis)大學醫學院及Glennon樞機主教兒童醫院小兒科,曾任小兒血液科及繼續教育醫學部主任。2006年8月退休擔任名譽教授。在專業領域之外,特別關懷臺灣的歷史文化,尤其是醫學史、醫學人物故事、教育、人文及客家文化等。曾獲「賴和紀念特別獎」、「客委會客家貢獻獎」、「美國臺灣人生物科學會服務獎」、列名Marquis Who’s Who in America 等殊榮。 除專業著作外,尚有《早期留學歐美的臺灣醫界人士》、《從醫界看早期臺灣與歐美的交流》、《看臺灣文學寫臺美人文學》、《臺灣熱帶醫學人物》等文史著作。

看到自近一連串反服貿協定及太陽花學運,又再度想起因慶祝達爾文誕生200周年時,讀到他描寫看到一奴隸受屈辱的典故及感慨。四年半前在10/172009的Aurora /極光電子報寫了一文〈台灣政府的自衛不如奴隸及動物〉。

看到江宜樺說學生及民眾(不只民進黨)「逢中必反」以及馬英九的3/23的記者會,還重申服貿的「必要性」及不能更改。馬江政府何止自我矮化,可說「逢中必順」。自馬英九登台後,跟中國的關係不但步步讓步,件件受屈辱,最近更配合中國的「以商逼政」。

開始不過中國官員訪台,不准掛國旗等種種違憲反民主作風,盡量討好中國。馬江最近不但處處屈從,因中國的要求刻薄,馬江政權越來越主動向中國輸誠,中學台灣課綱的「微調」就是為討好要「感動」中國,據多人分析,想是為了要與中國的習近平一會,馬只興趣於他的歷史地位。

這四年半來,每況愈下,變本加厲,請先看4年多前的拙文,再談新的感嘆及為何更改標題幾字。

「最近NBA球星在小巨蛋場上練球,場邊掛的歡迎布條『TAIPEI WELCOMS THE NBA』,『台北』兩個字,其實之前寫的是台灣。網站上看到工作人員臨時更改的照片可以為證。為什麼不能用台灣,還勞民傷財更改,『台灣』兩字真有如此難堪嗎?很多人批評政府思想狹隘及自我矮化。

其實台灣自馬英九登台後,跟中國的關係不但步步讓步,件件受屈辱。高雄市政府邀達賴來台為災民祈福,播放熱比婭紀錄片以及政府拒絕熱比婭的入境,按吳敦義只是怕中國『不舒服』。後來中國拿觀光客惡意抵制,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惡劣,證實中國以觀光客為籌碼「以商逼政」,干涉台灣內政。總統府不願表示意見。更早前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及會長陳雲林訪台,不准掛國旗,禁台灣歌曲播放,判王定宇議員重刑等等都一樣,這些違憲的反民主作風,都一樣是怕中國『不舒服』。

因為正在看達爾文傳,看到這些消息更感慨萬千,看來台灣政府的自衛以及對中國的反應,竟比不上1830年代巴西的奴隸及動物。達爾文1831年乘小獵犬號軍艦環球,1832年到巴西。且看達爾文如何寫他在巴西的一次經驗。

『一個非常笨的黑人渡我過河。為了向他說清楚我要做什麼,我就大聲地說起話來,並且在做手勢的時候,把手揮動得離他的面孔很近。大概他以為我在發怒,想要打他,因此他突然大驚失色,半閉眼睛,挺直身体,垂手而立。一位體格非常強壯的成年人,在他以為自己的臉上就要挨打的時候,卻不敢起來自衛。看到這種情形、驚奇、厭惡和羞愧的感覺交織在我的心中,這是我永遠也忘記不了的。這個人已經被弄到如此屈辱的地步,甚至連最沒有自衛能力的動物都不如』。

達爾文這次經驗及看到其他各地黑人或當地居民被奴隸,促使他變成熱心的反奴隸制度者,甚至有本書認為這反奴隸的思維刺激達爾文去探討演化,是演化論的最原始起點(書名“Darwin’s Sacred Cause”)。對達爾文會有羞愧的心而且說永遠忘不了,我非常感動。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說這個黑人奴隸,一位體格強壯的成年人,已經被屈辱到「連最沒自衛能力的動物都不如」。動物不會自動地『半閉眼睛,挺直身体,垂手而立』地接受。

從上述達爾文的描述來看台灣政府及台北市政府,被屈辱到連最沒自衛能力的動物及奴隸都不如。被中國政府及中國人羞辱,只是怕中國『不舒服』,不但毫無異議地如奴隸一樣恭敬地接受外,還興高采烈地歡唱。這何只是思想狹隘及自我矮化而已,更已經差勁到連自衛及反應都不如奴隸及動物。達爾文會自省而有羞愧之心,中國的政府及中國人以及『高等台灣人』會嗎?當然不會,他們正得意洋洋,他們還在台灣政府及台灣人。」

四年半前拙文最後一句,「計畫如何更進一步來屈辱」,早已步步實行及計劃中如課綱的「微調」。雖未詳查服貿協定的內容,看到3/21日自由評論〈馬英九精品店〉的比喻,很傳神。假如服貿協定那麼好,為什麼押台灣人集體進服貿店,說這由馬店長親手整治的,台灣人民什麼都不准,「不准過問,不准審查,不准重新談判,不准不過關,還不准不爽」。最後也提到說誰敢不爽,媒體就可醜化。這協定攸關大家尤其學生的將來,若沒有半點置啄的餘地,學生們就只好以佔據立法院來抗議。3/23日學生要求召開「公民憲政會議」,在兩岸協議監督法制化前,退回兩岸服貿協議不審議,立法院本會期完成兩岸協議監督法制化。學生們當然被醜化為「暴徒」。

在本刊又看到李筱峰說〈「反服貿」呈現台灣命運共同體〉,更瞭解為何台灣約75%民眾尤其學生,反對全盤接受服貿,必須逐條審查。李文說有人對服貿做進一步的推估說:「其實這真的是國共兄弟欣喜若狂喜極而泣的最後一哩路」。服貿雖沒有明文開放移民,中國有人早已登廣告招移民,李文也說國共兩黨的「一中」前提下,這種移民潮將遲早到來,無庸置疑。

當今的新疆、圖博(西藏)早已如此,當地人已成為少數民族。原來馬江要不擇手段通過服貿協定,是執行大中國殖民台灣的政策,何只「化獨漸統」政策,更是「由中急倂」。李教授說全體台灣人民不分族群應該凝結出命運共同體,一起奮鬥!

只要稍想就知道,馬江政權不但不會「自衛」,也不想「自保」,遠不如上述的奴隸。就以動物「求存」的本能來比,馬江更是差勁,或只能以「自滅」稱之,舊題目的「自衛」處就刪除,當然馬江政權也不配稱為台灣政府。

另一值得一提的是為何官員、立法委員、財團、台商贊成全盤接受,贊成「不過問,不審查,不重新談判,一定要過關」?使我想起台灣歷史上的「御用紳士」一詞,這一名詞在討論台灣鴉片問題上,廣為歐美歷史學家引用,他們翻譯為 ” gentlemen bought off by government ”。雖類似,現代的「御用紳士」,可更上層樓還有更多的涵義,以後再來討論。

鹿茸當耳毛?台大與哈佛會不會倒閉?

最新消息,根據「路邊攤社」的報導指出,聽說建中、台大、還有美國的哈佛大學,明年可能會因為完全招不到學生而宣告倒閉?原因是這些號稱最聰明學生才能唸的學校,居然出了一個將鹿茸當成耳毛的畢業生馬英九,讓這些學校面臨了空前的巨大危機!目前這些學校即將採取的補救措施,聽說可能會公開宣佈馬英九之所以能夠入學的種種秘辛!

聽說建中是因為靠著馬鶴齡當年擔任國民黨台北市黨部主委的官威,才能享受特權的保送;而台大則是鑽僑生的漏洞,從當年的最後志願加分而上!至於哈佛則透過駐台代表,拿出國民黨黨產的捐款記錄、推薦信、以及被 CIA 策動的職業學生紀錄,來撇清馬英九能夠入學哈佛,其實只是 CIA 與國民黨的政治交換而已,而且正因馬英九夠蠢又聽話,所以才會選擇吸收!

以上是鹿茸社的記者,在台北為您所做的第一手的報導!

什麼引爆了台灣學生反服貿?

紐約時報

3月24日清晨破曉時分,一台通體鮮黃,碩大鈍重的水箱車緩緩從台灣行政院大院的角落啟動。

大院的中央廣場上,有兩、三百名抗議學生手鉤手坐在地上。水箱車開始發威,頭頂的噴槍衝出的巨大水柱猛力擊打在路面上,不時左搖右擺地「掃射」。學生背向車子壓低了頭,用背脊的弧度對抗兇猛的水柱。
這是一場「鎮暴行動」的尾聲。九個小時前,台灣行政院被反對台灣和中國大陸簽署《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以下簡稱《服貿協議》)的學生攻佔。他們從已經佔領的立法院出發,希望再攻下一個街廓外的行政院。但警察從凌晨兩點強力反擊驅離。此時其它地方的抗議者己經被清空,只剩一小群人在廣場中央做着毫無希望的抵抗。

「為什麼!?」一個被水柱狠狠擊中的女孩凄厲的嘶吼,從引擎、水流和警察的腳步聲里鑽出來,直衝天際。

女學生「為什麼?」的責問,要從馬英九對兩岸關係的整體規劃說起。

從2008年國民黨重返執政以來,建立與中國大陸更緊密的經貿關係就成了政府施政的首要課題。2010年兩岸先在重慶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其中規範雙方儘快完成「投資保障」、「貨品貿易」、「服務貿易」和「爭端解決機制」等四項協議。一等這些協議完成簽署,兩岸自由貿易協議的完整架構就宣告完成。

2012年兩岸在台北簽署《投資保障協議》後,緊接着《服貿協議》登場,去年完成簽署。經過了九個月的20場公聽會後,台灣立法院在3月17日的審查會上,由於民進黨立委發動肢體抗爭,以搶走麥克風等方式強行杯葛。主持會議的國民黨立法委員張慶忠這時使用預藏在身上的「小蜜蜂」麥克風,躲在會議場角落的廁所邊,以自說自話的方式宣布委員會審議程序完成。完全違背了去年6月朝野黨團的協商承諾:服貿協議全文及開放承諾表必須「逐條討論、逐條表決」。

張慶忠此舉點燃了青年學生的怒氣,一經引爆就不可收拾,他們接連攻佔立法院和行政院,與馬英九政府發生激烈衝突。

ECFA連同其後的四項子協議,究其本質是自由貿易協定,而自貿協定的本質是國家與國家或地區之間在相互撤除貿易壁壘過程中的一種討價還價的攻防結果,台灣官員愛用「give & take」,有與有取來表述,原本是常態。

一項被認為是談判自由貿協議的「常態」狀​​況,為什麼會在台灣引發繼「野百合」之後最大的一場學運?「野百合」運動是台灣在1​​990年3月16日至3月22日發生的一場學生運動。在這場運動中,人數最多時曾經有將近6000名來自台灣各地的大學生,集結在中正紀念堂廣場上靜坐,提出「解散國民大會」、「廢除臨時條款」、「召開國是會議」、以及「政經改革時間表」等四大訴求。這是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學生抗議行動,也對台灣的民主政治有着相當程度的影響。

如果說「野百合」運動是對國民黨威權統治下,對1949年來自大陸、終生不必改選的國會議員仍占絕大多數這一畸型體制的反抗,反服貿運動的答案之一則藏在「予和取」的內涵,也就是這紙服貿究竟「給」出了什麼?「給」出了誰的?又「取」了什麼?「取」到的是誰?

無論是中國大陸還是台灣官方,對服務貿易協議的宣傳都是「對台灣有利」、「大陸向台灣開放八十項,台灣向大陸開放六十四項」......,更簡單的說法就是「讓利」。

單看數字似乎是對台灣有利,但進一步追究會發現,台灣大力遊說通過這一紙服貿協議的主力,如果不是有意從製造業轉進服務業的大陸台商,就是在台灣本地已經有相當規模的業者,包括金融或網絡購物。中國大陸的廣大市場,將為他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這一點無需懷疑。

但相對的,台灣也要向中國企業開放市場。根據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鄭秀玲的計算,向中國開放六十四項服務業後,直接、間接受到影響的勞工將超過四百萬。這個人數是台灣總人口的六分之一;勞動人口的五分之二。他們有相當一部分是以中、小、微型企業或家庭式作坊工作。

而中國大陸資本雄厚的的企業一旦進入台灣市場,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都會受到嚴重影響。

縱使官方強調中國大陸資本將同時創造就業機會,但擁有自營企業,不論身體上的勞動品質和心理上擁有一份希望的感受,豈是日復一日守在大企業流水線上可以相比的?這是在評估服貿時,任何經濟研究院的模型都跑不出的因素,但它卻實實在在左右着台灣青年人對服貿的感受。

因此,「讓利」這一因素愈是突出,年輕人對服貿就愈發不安。因為這意味着階級分化和貧富差距將隨之加深。他們感覺到馬英九政府是以他們未來創業發展的可能性,換取現下擁有強大遊說力道的資本家的利益。為了阻止自己遭到「世代剝奪」,他們起而奮力抗擊。

第二個因素,是憂心台灣自由開放的政治、社會環境將因為服貿遭到侵蝕。

台灣文化圈備受敬重的出版業者郝明義,在服貿協議簽字前一天發出一篇文章「我們剩不到二十四小時了」,打響了反服貿的第一槍。他開始意識到服貿協議的傷害,是印刷業的開放。

郝明義在文章中提到,在中國官方控制的出版集團中,「出版」、「印刷」、「書刊零售」和「書刊發行」四個行業是統整為一的,由新聞出版總署主管,任何一個省級出版集團,莫不同時經營這四個項目。

在台灣的出版業者以往莫不希望能藉服貿談判,一舉打開這條產業鏈,讓台灣的出版業有機會到大陸發展,以台灣的多元文化創意形塑一個「華人文化圈」的夢想。

然而結果是台灣政府在服貿談判時,竟然拆開了這四個行業,把除了「出版」之外的另外三個向大陸開放。結果將使得台灣的出版業未來可能遭到上游中資印刷廠和下游的中資發行、通路商夾擊。

再者,如果進入台灣的集團,是帶有政治目的的官營出版事業,一旦出版業上、下產業鏈四項有三項落入中國官方資本掌控,勢必大幅改變台灣的出版、文化業的面貌。「我們引以為傲的自由、開放、多元、多樣的出版面貌,以及閱讀選擇,也勢必會產生質變,」郝明義在文章中說。

郝明義的憂心引發廣大的迴響和延伸討論。有人再舉出「廣告代理業」為例。服貿協議開放中國大陸業者在台灣經營廣播、電視以外的廣告代理業。但反對服貿的團體相信,中共政權可以通過陸資廣告業的運作操控台灣輿論。例如向支持中共政權的傳媒投放廣告以示支持,或者抽走廣告懲罰立場中立或反中的媒體。

反對服貿的人士深信,一旦開放廣告業,台灣的傳媒、文化產業將被商業利益一步一步納進中共中宣部的「審查圈」里。而在筆者的採訪中,沒有任何證據顯示馬英九政府的幕僚班子,曾經針對服貿可能造成「軟國力」喪失的問題,做過任何仔細的評估。

事實上,在此之前台灣媒體產業已經為「中國因素」的入侵掀了一陣波瀾。一份原本被視為自由派標竿的報紙「中國時報」在被大陸台商蔡衍明收購後,立場急速轉向親中。蔡衍明接着收購電視台、併購其它平面傳媒的擴張行動,受到一部分公民和學生團體的強烈抵制及反對。參與「反旺中」的學生們,同樣是這次反服貿佔領行動的核心成員。

從「反旺中」到「反服貿」,台灣高度參與社運的一群青年學生和學者,用一以貫之的論述和行動策略,發動了只是規模更大,操作更細膩的學生運動。逐步為「反抗中國」建立了系統化的論述。但他們的想法是多數還是少數呢?一些民意調查或許可以提供參考座標:

在一份由台灣《天下》雜誌公布的民調中,62%受訪者認為自己是「台灣人」,自認「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有22%,自認是「中國人」的僅8%。

而在上述的統計中,18到29歲的年輕世代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更高達75%,創下同類調查的新高。因此或可以這麼說,隨着兩岸長期隔離分治,政治體制差異愈來愈大,台灣的年輕人已經成為支持台灣獨立自治的新生力量。而這一份對中共政權的恐懼和不信任,在反服貿一役中展露無遺。

從3月23日晚上起,行政院被佔領了一夜。就在五天以前,同一批人也用同樣猝不及防的手段,佔領了立法院大院及議場,到筆者完稿這一刻,佔領仍在持續。

引爆台灣學生以如此激烈的方式衝擊的兩股導火索,一是中共黨國資本主義挾自由貿易帶來的貧富差距和階級分化;另一股是對中共政權的反抗和恐懼,加上對台灣的本土認同。兩股導火索被國民黨立法委員幾近胡鬧的便宜行事點燃,一舉炸翻了台灣政府體制。

馬英九從2008年以來,汲汲追求、念念不忘的是他的「歷史定位」。他執着地認定藉著自由貿易協議與讓台灣經濟和中國大陸深度整合,深信這是台灣經濟脫胎換骨之道。

但在他的治下,代表五權分立的機關,一星期內就有兩個院被佔領,寫下了1911年辛亥革命以來最難堪的一筆歷史紀錄,這一點歷史定位,已經毫無懸念地確定了。

3月25日,台灣總統府發出了聲明:馬英九願意在不設前提的情況下和學運代表會談,學生也隨即開出了會面的條件。雙方共同為結束這一場重創國家體制抗議行動創造了條件。

雖然學運遲早會結束,但服貿協議審議的最終結果仍舊是乾熱天氣下的火藥庫。如果馬英九承諾的「逐條討論、逐條表決」,只是讓服貿協議從一次表決過關變成一百次表決後過關的話,對抗議團體而言,發動這場曠日費時的學運,甚至在行政院承受鎮壓、流血,結果只矯正了一項議事程序,這真是情何以堪?但只要出現一點修改,整份服貿就必須退回重談。除非中共領導人同步鬆口,否則馬政府接受重談的可能性幾近於零。換句話說,最可能的結果還是這紙服貿協議最後照章通過生效。

但這個結果也將完全摧毀馬英九和反對群體之間的互信,埋下另一次更大衝突的種子。特別是接下來除了ECFA的後續協議外,兩岸還計劃商簽更敏感的「互設辦事機構」協議;直接涉及言論自由問題的「文化交流協議」和「新聞機構常駐」等等。

除了協議,還有高層政務人員互訪,例如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訪問台灣,甚至是習近平與馬英九的會面等。這張馬英九早已規劃停當,一路推動到任期屆滿的路線圖,都將因為這場服貿爭議而走來難如蜀道。

李蔚為在台灣工作的新聞記者。

Allen Chen 懷想錄: 「當一個堅決的年輕小夥子,走到惡霸、世界跟前,勇敢地去扯他鬍子,通常會驚訝地發現,鬍子脫落至他手上,...

Allen Chen 懷想錄: 「當一個堅決的年輕小夥子,走到惡霸、世界跟前,勇敢地去扯他鬍子,通常會驚訝地發現,鬍子脫落至他手上,...: “When a resolute young fellow steps up to the great bully, the world, and takes him boldly by the beard, he is often surprised to find it co...

「教育的目的,是準備好讓孩子一生教育自己。」 “The object of education is to prepare the young to educate themselves throughout their lives.”

“The object of education is to prepare the young to educate themselves throughout their lives.”
– Robert Hutchins, Educational Philosopher

羅伯特‧哈欽斯 (教育哲學家)
object (n.) 目標,目的。例:The object of the game is to 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skills. (該遊戲的目的是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
羅伯特‧哈欽斯 (1899-1977) 是一位教育哲學家,先後擔任美國耶魯大學法學院院長、芝加哥大學校長。哈欽斯也是非宗教性「永恆主義」中最具影響力的人之一。

Allen Chen 懷想錄: 腓2:4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

Allen Chen 懷想錄: 腓2:4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 腓2:4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

一個野百合父親寫給立法院女兒的一封信

蔡淇華

一位台灣學生說:「國外的老師不要我用台灣非黑即白的方式寫作,老師告訴我,說服別人時,除了證明自己對之外,也要承認另一方也有對的部分,這樣邏輯才對,也才能,得分!」

女兒:
⋯⋯
寒夜打開FB,發覺至少有15個以前的學生還瑟坐在中山南路的街頭,連才上大一的妳,也二次回到立院,綁上頭巾,春衫薄衣,熱血抗寒。
我想起24年前,一樣的料春三月,爸爸和同學夜宿紀念堂,初出江湖,六千少俠,每一座丹田都住著國家。一樣的盼望,希望廣場凍過的脊樑,日後撐起起民主的華廈。

真的,青春歲月能和自己的國家談一場戀愛,是一生最浪漫的事。要恭喜妳,女兒,能經歷這一場成年禮,此後經年,一輩子的學習,將有了支點。

寫信給妳,不是要月旦服貿與程序的對錯,爸爸也沒這個專業,只是想把這24年來的思考,整理給妳。

爸爸是教語言的,去年三月在波士頓參與一群外師的會議,開會時大家意見紛歧,彼此利益排擠,為了得到有限的資源,大家針鋒相對,但會後,卻能彼此拍拍肩膀,微笑離場。
納悶的我,會後抓住一個教拉丁文的老師詢問:「我說話喜歡用I think 開頭,但你們卻喜歡講I would say,現在時間用過去式,好奇怪!」
這位老師回答我,助動詞是英文的潤滑劑,所以在英文中,有語氣這一章,要表達客氣時,先用過去式助動詞示弱,讓對方心悅,之後才能誠服。

我前年參訪一所澳洲高中時,發覺他們的課程有十四門與此相關,像debate辯論、communication溝通、leadership領導…等。在那裡我遇到一位來自台灣的學生,問他在這裡受教最大的心得,他說:「這裡的老師不要我用台灣二分法的方式寫作文,老師告訴我,說服別人時,除了證明自己對之外,也要承認另一方也有對的部分,這樣邏輯才對,也才能,得分!」

在服務的學校裡,同事往往意見不合,就用不修飾的語言傷害對方,彼此仇恨一輩子。一位大學一起編校刊的戰友,現在每天在電視的談話節目上,用充滿恨意的語言來評論政治。這24年來,我發覺,禮貌的消失,二分法的廉價辨證,造成國人互信不足,合作退化,溝通常是空轉與內耗,潮打空城,共力難得。

女兒,寫這一封信是想告訴妳,叫台灣人愛,很容易;叫台灣人不恨,卻很難。
就像你們以前在班際球賽時,很容易為自己的班級凝聚共識,嘶聲吶喊。大家都愛自己的班,但當有一方用負面的語言攻擊對方時,兩班就容易成了世仇,比賽完後,很難握手,彼此都忘了,我們來自同一個學校。

記得小時帶你到加拿大看冰球時,妳記不記得,當演奏完加拿大國歌,大螢幕上的最後一個畫面是晨曦中一顆露珠從一片火紅的楓葉滑落,當身旁長得跟北極熊一樣壯的加拿大人慷慨的唱著加拿大國歌時,我竟然哭得像個小孩。
因為從小愛死自己國家,喜歡唱國歌,連高中聯考作文題目都是「當國旗緩緩上升時」的自己,已經失去了唱國歌的能力,不,應該說,已經失去一起唱國歌的夥伴。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許多拿麥克風的人告訴我們,這一條國歌是黨歌,我不屬於那個黨,我也不敢唱了。但這不表示,吵完以後,我們不是同一國,不表示想法不同不能一起唱歌。

今天,24年過後,島嶼又分兩國,媒體與社群網站眾生喧譁,但太多快思,太少慢想,只有你錯我對的廉價辨證,只會帶來薄弱的國家底蘊。
女兒,人是非理性的,理性才能帶來真正的民主,整個西方民主400年的實驗,就是一個理性的學習歷程。我們跌跌撞撞走了60年,卻創造了不少奇蹟,整個華人世界,也只有我們保有真正的民主,但我們付出太多的代價。

女兒,記得,我們正站在天平的兩端,要誓死保護好天平的支點,那個支點就是──「除了證明自己對之外,也要承認另一方也有對的部分,這樣邏輯才對,也才能,得分。」 天佑台灣!

半夜睡不著 很想找妳一起唱國歌的爸爸留‘

在後現代世界,我們必須「踏入水中,行在水面上。」儘可能貼近著風航行,並且…掀起浪潮-----Leonard Sweet

請大家傾聽各種對立的聲音
期盼未來幾週 台灣的民主是善解與傾聽後的合作過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yWKj4S5Jts&feature=youtube_gdata_player
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鄭秀玲對服務貿易協議的說明

【回應鄭秀玲「兩岸服貿協議對我國的衝擊分析」】賈培德
http://goo.gl/ZS71Yt

【服貿談判 幕後解密】天下雜誌527期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0758

【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問答集(Q&A)】NPFhttp://www.npf.org.tw/post/13/12484

【兩岸洽簽服務貿易協議對我總體經濟及產業之影響評估】http://goo.gl/AJq2wU

宣戰文!「330凱道反服貿」全文

學運總指揮 陳為廷:
佔領國會已經第10天了,這10天以來,我們經過了很多煎熬,包括在國會裡面死守、等待政治人物能回應我們的訴求,我們在寒風中等待,也在烈日下面等待,在等待的過程當中,我們所得到的回應,卻只是一再的推卸責任,一再得到否定的回應。

如果大家還記得,我們曾經在這個地方,得到國民黨團一個敷衍的回應,我們曾經在這個地方,跟江宜樺公開對談,但也沒有任何結果,我們曾經在這個地方,聽馬英九講一套官方的、漂亮的、政令宣導的、沒有意義的話,但最後,他甚至連我們的訴求都搞不清楚,然後當天晚上,有一群同學,在憤恨之中前往行政院,在那個晚上以後,我們有很多的人因此在心理上、在身體上,受到了很大的傷。這一些等待、這些情緒、這些傷、這些血、這些眼淚不應該白流,對不對?

因此,我們邀請各位在禮拜天,也許你曾經來到這個廣場,但是因為得不到回應而失望的離開,也許你曾經在行政院經過一場國家暴力的恐怖,還在默默的療傷,也許你在家觀望,還沒有到這個現場來,但我們都邀請你,在禮拜天跟我們一起走上街頭,我們要邀請各位在凱道集結,我們要讓人群從凱道一路延伸佔領到立法院現場,好不好?

這個禮拜,在行政院的一場國家暴力,馬英九總統立刻拋出要跟學生見面的談話,我們也曾在當天下午表示善意,告訴馬英九總統,如果你願意針對我們的訴求談,我們願意談,但是就在我們開完記者會的同時,馬上再度得到朝野協商破局的消息,國民黨團一樣不願意退讓,於是我們晚上做出決定,我們認為馬英九總統這樣的做法,毫無誠意,一方面要跟你談,一方面又在國民黨團毫無退守,完全是兩面手法,因此我們認為這樣的對話沒有任何意義,才要求馬英九總統能夠承諾,在兩岸監督條例,或是服貿協議的審查,不會以黨紀約束立委,讓立委能對人民負責,投下自己的一票,如果他不做這樣的承諾,我們認為對話沒有意義。

目前的狀況,我們一再的在場內要求各黨團立委,能夠簽署承諾書,就是我們的訴求,外加在程序委員會裡面,不得阻撓兩岸協議監督條例,這個法案已經在程序委員會足足被擋了108次了,我們希望程序委員會不要再阻撓民意的意志,順利讓法案通過,我們一再要求,在這個法案通過之前,服貿協議不得再持續審查。禮拜天的這場集會,就是要告訴馬英九,告訴朝野黨團,這就是人民的意志,我們要政治人物來負責,我們要朝野黨團面對我們的人民,面對我們的訴求,正是法案的審查,同時,我們也要同聲譴責,發生在行政院那晚,讓我們都心痛、落淚的一場國家暴力的行動,我們要求他們負責。

學運總指揮 林飛帆:
他們以為他們用消耗戰的方式,可以消耗掉我們的能量,他們以為時間拖久了,我們就會自動散去,他們以為,他們繼續龜縮在總統府、默不作聲,我們會鼻子一摸自己走出議場,但是各位,今天我們在這很清楚的跟他說,「馬英九你錯了!」3月30日這個禮拜天,下午一點鐘在凱道,我們邀請所有的公民朋友、曾經來參與過這場運動、尚未來參與這場運動的朋友,無論學生、無論年紀,通通來參與這場運動,我們從下午一點鐘開始,沒有結束的時間,繼續佔領立法院。3月30日下午一點鐘,沒有結束的時間,我們邀請所有朋友,在各地罷工、罷課的朋友通通上來,讓我們把凱道,一路到中山南路延伸到立法院,整條路佔領下來,好不好?

我們要告訴馬政府,拖延消耗不了我們的意志,拖延只會增強我們的意志跟決心,這場仗,我們必勝!

我們的4項訴求,在總統府裡面的人,跟在國會裡的立委,似乎還沒聽得很清楚,我們再強調一次,第一,退回服貿,第二,建立兩岸協議監督機制,第三,召開公民憲政會議,第四,要求朝野立委支持我們所有訴求,先立法,再審查。

這一場仗大家打了十天,可能很多朋友感覺很辛苦,但是只是就在身體上的累,身體上的疲倦,但是在我們的心裡,永遠都是堅強的對不對?這一場仗,必勝!我們必勝!3月30日,請從凱道向立法院,我們把這整條中山南路沿到立法院,整條占滿,我們要在台灣的歷史上,寫下一個創舉,佔領國會,最長時間,我們寫下這個歷史。

消耗不了我們的!馬總統,你消耗不了我們的!在這裡我們再一次強調,3月30日的下午一點鐘開始,沒有結束的時間,結束的時間就是馬政府,低頭的時間。

我們保持信心,太陽再大,天氣再熱,我們都撐過來了,風吹雨淋我們也撐過來了,現在快要撐不下去的,不是我們,是馬政府!我們看你還能夠撐多久,這是在國會議場裡面,國會內外,所有的學生,所有的人民,再一次向馬政府宣戰!


地球基金會執行長 李根政:
這一次的行動,是人民跟馬政府意志的拔河,人民已經在那邊佔領將近超過十天,已經充分,一再地展現人民的意志,3月30日一定要更多的人能夠站出來,一起參與這場民主運動,這一次的行動,我們呼籲大家能夠一起站出來,捍衛民主!退回服貿!人民站出來!

李登輝哭了

前總統李登輝以「啟動第二次民主改革」為題,講述台灣民主需要第二次改革的原因,李登輝在演講前表示,談到學生反黑箱服貿的行動,遭到馬政府暴力鎮壓,他語帶哽咽地說:「孩子們真的很可憐,被打成這樣。」

李登輝說,政府上頭的人應該要了解學生為什麼做這種事,有那些措施有什麼錯誤,應該要去檢討,如果不去檢討,這算什麼政府,政府應該要聽老百姓的才對,最好趕快召開國是會議,討論服貿爭議。

江宜樺在記者會上指現在已經有監督機制,不需要再有兩岸監督條例,李登輝說:「那在哪裡?到底哪一條?說出來看看,不能這樣空嘴薄舌。」

對於台灣必須要第二次民主改革的原因,李登輝說,台灣民主發展雖然有成果,但中央過於集權,地方發展遇到瓶頸,民主發展顯現出疲態,甚至有退化的現象,加上政黨陷入無理性的對抗,司法不公失去人民的信任,第一次民主改革已達極限,第二次民主改革是台灣目前迫切的課題。

李登輝強調,第二次民主改革有三大優先方向,首先是區域均衡發展,讓全國各地區都有發展機會;其次,資源要公平分配,讓各地人民享同樣基本福利;最後,要把權力還給人民,讓政策由人民真正意願來決定。

而有關把權力還給人民的民主改革議題,李登輝以這次服貿為例說,政府一再說他們有向人民說明,但老百姓根本不知道服貿是什麼?不知道以後會不會不賺不到錢?沒有未來,所有才會出來抗議遊行。若是讓老百姓參與,聽老百姓的話,教育他們真正去了解什麼是服貿,讓老百姓一起來監督,而並非用壓制的方式去處理。

經濟學人論馬:6年的總統任期,讓他的髮絲依舊茂密、烏溜溜,如此尊貴模樣,儼然讓人聯想他也是中國中央政治局領導階層的一員。

鹿茸(雄鹿初生的鹿角)中醫視為具有實質的滋補功效,一旦淪為馬英九眼中的鹿耳毛,已變得一文不值。這個錯置現象,直指一項問題核心,即馬英九的現實世界與台灣庶民之間,存在難以跨越的鴻溝;鹿茸事件也讓人民看到馬英九的現實世界,憑藉幻象堆砌構築;充滿茸茸鹿耳毛,看不出鹿角堅實質地。

3月29日甫推出的《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在「榕園論壇」(Banyan)文章中,即提出類似觀點,大加調侃馬英九。評論內容指出,馬英九極其重視外在觀感,他的光鮮可人臉蛋,其一筆一劃,皆出自於長期公職生涯的照料呵護。6年的總統任期,讓他的髮絲依舊茂密、烏溜溜,如此尊貴模樣,儼然讓人聯想他也是中國中央政治局領導階層的一員。

該評論也指出,馬英九回答問題方式,出其怪異,看似耐性回覆他人提問,卻一再老調重談,答非所問。這位台灣的領導者,也跟北京領導人同一模樣,毫不願意承認政府施政的基本立場及策略上,有所任何瑕疵;當然,馬英九也跟中國領導高層般,有著烏溜溜的秀髮,梳得油油亮亮。

除了外表善於梳理自我修飾之外,《英國經濟學人》也指出,馬英九的內在世界也援引孫中山為榜樣。孫中山是國民黨的創設者,也在中國被視為民族英雄,馬英九一心將孫中山視為精神導師,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同樣名垂青史,揚名立萬。該分評論也指出,馬英九的另一個內在使命,希望在其總統任內,達成海峽雙方的歷史性和解,如此,他就能像孫中山一樣在兩邊都能獲得推崇、仰望。

對於馬英九想藉今年11月假北京召開的亞太經合會APEC,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的「鹿耳毛構想」,《經濟學人》也給予潑泠水,認為機會相當渺茫。分析中指出,根據外交禮節,台灣與中國,在中共眼中是人狗關係(Dog Relations)或譯為國王對臣下關係,因為台灣只會是中國附庸下的一個省,馬習會難成局。

《英國經濟學人》分析指出,中國一再吸盡(Reabsorb)台灣趨勢,已經清清楚楚。馬英九似乎有意加速此一發展路線,因為台灣經濟早已跟強大的中國交織為一體,中國也認為,抵抗統一的力量終將消蝕。屆時,台灣將成為中國自治區的一份子,就如香港一般,僅管台灣還可以繼續保有自己的軍隊。從馬英九一派輕鬆自在的鹿耳毛觀點,台灣回歸中國母親懷抱之後,中國就不會再用導彈以及強大武力對付台灣人了。

台灣人所關心的不是馬英九所言的茸茸鹿耳毛,而是具有實質意義的國家安全與未來,此為「318太陽花學運」反黑箱服貿崛起的原因。網路上,署名Hsr123(一位好女孩部落格),發表評論指出,台灣人不必在乎韓國以及其它國家所簽署的貿易協定,如何如何加以類比,重點在於把台灣安全擺在第一位;然而馬英九處理服貿議題做法,卻將其個人利益,高置於台灣未來前途之上;先跟中國簽好了,再找立法院強行背書。

一場已經無回頭路的民主重生戰鬥



顏厥安/台大法律學院教授;「台灣守護民主平台」監事

筆者上週曾在本專欄中提醒大家,非常可能發生重大的「台灣危機」,並且指出馬江政權的荒謬性使得他們不但沒有看到這個狀況,甚至可能自以為是地促成這個危機的發生。沒想到在文章刊出的第二天,筆者就跟著學生進入了立法院,見證了民主化以來台灣最偉大的民主場景:學生徹底佔領控制國會議場,拉起布條,組織群眾,用桌椅架起防衛工事,並英勇地對抗了好幾波保警對議場的激烈攻堅。這並非真槍實彈拚生死的陣地戰,也沒人希望如此,但是一場拚勇氣、意志、心靈、論述與道德高度的民主戰鬥,已經正式展開。

先談一下對於此一事件的一般性看法。首先,如果九○年野百合三月學運,是累積多年民主(政治)運動所支撐出來的學生運動,如今這場運動則是一場經過多年社會運動鬥爭所孕育出來的學生運動。因此各界一點都不需要訝異這批年輕人,不但敢衝敢撞,知道如何組織、宣傳,更擁有相當扎實的知識基礎,知道如何論述辯護自己的想法與主張,如何批判反駁反對者,說服觀望者。

第二,這場運動針對的對象是相當專業難懂的國際貿易與相關法規,所要對抗的對象則是行政、立法的國家體制,所可能動搖的,則是政治力的正當性基礎,因此這已經不可能是典型的社會運動與學生運動,而已經跨入了不折不扣的民主運動領域。學生以及所有參與者,已經不僅是要負起社運責任,而必須同時承擔起政治責任。

第三,雖然運動的議題焦點,是反對黑箱服貿,主要的訴求是退回服貿以及優先制定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但是事件一開始醞釀的階段,這個運動所蘊含的能量,就不僅是服貿協議而已。正如同議場內一位年輕朋友跟筆者表達的,有一些朋友已經對這個民主失靈、權貴當道的體制感到深深的憤怒與不滿,從行政立法司法到政黨、媒體,無一不扭曲,無一不令人深感挫折失望。客觀來看,參與的成員有大量都曾參與各種社會運動,立法院議場外也自始集結許多NGO團體給予支援。一週下來,更有數十萬人次來自各地的朋友前往聲援,並且在各種場合表達對體制的不滿以及對改革的期望,證明這是一場社會進步力量,挑戰保守結構的對抗。

觀察這場社會政治對抗,又需要注意兩點:這一場對抗自始就帶有「零和」性質。馬英九政權原本就處於正當性墜崖邊緣,馬自我安慰的唯一想像,就是透過放棄台灣利益的一連串兩岸協議來造就他自己的歷史定位美夢。即使以溫和版的退回委員會逐條實質審查來操作,服貿協議幾無過關可能,更不要說後續的貨貿、軍事互信等問題。因此馬無法接受政治基礎的徹底喪失,抗爭運動更沒理由任由民主毀壞與體制壓迫擴大。唯一的體制出路,就是馬英九全盤接受學生的主張,以和解代替對抗。但是當馬英九昨日悍拒所有要求之後,這場對抗已經走向大江東去無回首的民主戰鬥之路了。

馬英九的記者會,內容毫無新意,但是其訊息是在召喚台灣的保守力量重新聚合團結在他身邊。所以他不是在跟學生或進步力量對話,而是在跟保守派喊話。毫不意外的,在各種可能的選項當中,像馬英九這種人物,一定選擇體制的保護,想用時間拖垮運動。

然而馬害怕幾件事,第一,學生原本是一大群青澀沒錢無人脈的孤立個體,但是因為他們沒有包袱,不易收買,可以用體力去為未來奮戰,一旦這群孤立個體開始形成意識連結與行動串連,就會是一個巨大的力量。第二,年輕中產階級在未來沒什麼指望的壓力下,一旦喚起他們仍保有的道德同情心與熱情,加入抗議行列,將會是不可低估的後備隊。第三,保守結構的核心力量,如果發現任期已經跛腳的馬又一意孤行,反正已經無力「策動體制」來保護它們的既得利益,也可能漸次選擇拋棄這個不良資產。體制最重要的「實力」就是暴力,然而以現在的狀況來看,馬已經無力大量運用警察暴力來鎮壓群眾,更不可能動用軍隊來鎮壓。即使馬江真的這樣做,也只會引發更大動盪,加速它們的滅亡。經此初步分析可以看出,這場對抗可不一定就是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無望對決。

以運動面來看,學生已經取得相當不錯的道德制高點,這是一切民主抗爭的關鍵基礎。雖然道德高度不等於道德實力,但是這些年輕運動者這七天的表現實在太精彩了,已經為累積擴大真正的「民主力量」打下非常好的基礎。接下來就是外場其他社會運動者的實質加入陣營。以筆者的瞭解,相關的社運伙伴們已經有幾個決心:一切進步力量無保留投入的決心;長期投入這場對抗的決心;以及可能遭遇各種可能的挫敗,但仍義無反顧要開創出「民主重生」新局的決心。

這場對抗的可能結局會是什麼?這是無法用知識來預測,而只能用行動來實踐的問題。說得更明白一點,現在已經不是「人民何時離開國會」的問題,而是某些人何時要離開總統府與行政院的問題。

行文至此,已經傳來學生攻佔行政院的消息。幾個小時後,馬江已經下令開始鎮壓。二二八以來最重大的人民起義行動已經展開,一大群年輕人犧牲了他們青春、歲月與未來,英勇地投入這場對抗。我們每一個人,如果還有起碼的良知與勇氣,難道可以坐視他們白白犧牲而毫無成果嗎?

筆者在此呼籲全體國人,不要害怕面對這場危機,而應該勇敢地擁抱這個契機,為了自己,為了家人,為了朋友,為了子女的未來,團結起來,加入到這場偉大的民主重生之戰當中。

總裁 生意不是這樣做的

許又方

央行總裁彭淮南說,FTA不能只有take(取),而沒有give(予)。這話表面聽來合理,做生意本來就有得有失、有賺有賠。但問題是,利益交換的得失有時很難評估,比如說,要我拿整個肝臟換你一個腎,沒肝我活不了,但少顆腎你依然能活。這種交換表面看來有得有失,看似公平,但實質上卻大有問題。此外,為何要犧牲A產業而成就B產業?這種「犧牲」與「成就」,事先評估的標準為何?兩者互抵後是損還是益?政府認真思考過嗎?

再者,馬總統曾說,「對岸目前來了三九八家大陸企業,幹部只來了二一六人,但提供了台灣六千多個就業機會。」這其中也有可斟酌處。

首先,中國企業來台的投資,是新創,抑或購併、與台合資?新創者固然能在台招募新員工,增加本地就業機會,但購併、合資者則可能仍僅聘用原來任職的台籍員工,並未增加新的工作機會,又因將主要幹部換成中國籍,卻因此排擠掉原來的台籍幹部,等於減少了原有的台籍就業員額。不能一味僅用數字表象而忽略實際狀況。

此外,服貿協議簽訂後,由於中國方面不提供台資企業「跨境服務」許可,不少企業可能會選擇關閉台灣公司而赴中國開新公司。如此一來,便衝擊了台灣原有的就業市場。

未來,中國來台投資的公司所招募的人才,能否抵銷台灣企業西進後所減少的工作機會,仍有待觀察,並不宜過度樂觀。

最後,若果真如馬總統所言,中資可以為台灣創造很多工作機會,何以ECFA簽訂後,台灣失業率不降反增?其中原因為何?政府是否做過通盤研究?

(作者為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老馬聰明老共笨?

黃宋儒

我是學機械工程的,聽聞過很多製造業、科技業相關的產業訊息,其實無關乎服貿,早就已經有很多台商進駐中國了,有鑑於台灣產業結構已經由工業轉型到科技業服務業,因此為求降低成本,科技業廠房、製造業外移是必然趨勢。

由於中國距離民主還有一大段路,法治觀念也尚未普及(有興趣者可以看看中國新銳導演賈樟柯的電影《天注定》,當然該片在中國被禁播),台商赴大陸投資,賺錢的固然有,血本無歸的也不在少數。「投資中國受害者協會」可以查到許多台商在中國受害的例子。政府部門可以用查稅名義,無限期將人拘禁在飯店,吃住及門口站崗的公安,全要他買單。我上網一查,發現常和同學光顧的八年得養生麻辣、同時也是無名子清粥小菜的創辦人王文政,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許多無條件支持服貿的群眾,批評反黑箱服貿的三一八學運群眾是恐中、缺乏競爭力、無自信、有賺錢機會不把握、被政黨操弄等等,但我知悉的很多案例都是:中國利用開放台商設廠的優惠,大量吸收台灣技術,等利用完了,再惡意切斷合作關係,反正在中國,台商勢小投訴無門。重點是要讓其國內產業憑藉著向台灣人學習來的尖端技術,和政府經援的鉅額資本,得以快速擴張(以智慧手機為例,如華為、小米等)。

所以我認為面對時時以兩岸統一為目標的中國,政府應置長遠國家利益於短期商業利益之上,展現我們民主法治之相對優勢:多傾聽人民的聲音、更謹慎地訂立規範再簽署服貿協議,創造多贏的局面;而台灣人民經此付出慘痛代價的抗爭後,更應該意識到:我們不是投完票就能高枕無憂,因為監督是代議政治非常重要的一環。

(作者為機械工程師)

知識份子應陪伴弱勢往前走

楊韶維

一場學運,勾起了二十四年前的另一場學運,臉書、批踢踢各種網路場域爭論不休,但冷言冷語、去脈絡化的泛道德指責,在驗收這些年來民主的成果。

一場行政院的鎮暴之夜,為何讓同窗昔友反目、讓親子陷入冷戰?因為它擊沉了我們共同的夢,江宜樺昔日在普通教室對自由的宣講與承諾言猶在耳,那些泛黃的手稿與筆記,我至今仍視作珍寶鎖在書櫃,如今,理想國的想像卻輕易遭到棄守。

解嚴不到三十年,這個夜晚,重新喚醒了我們共有的民主坎坷,那些噤聲、恐懼與不安,重新用法治的外衣體面登場。冷言冷語自稱是一種多元聲音,而社會對暴力的譴責卻被冠上了沉默螺旋,不適當的執法,是抗爭者的自討苦吃。

於是,社會經濟結構裡最無力的一群人,被譴責不遵守民主程序、缺乏理性,退無可退的公民不服從,赤手空拳變成暴民行動,必須由國家來鎮「暴」、宣示政權。誰也沒有想到,一代人奮不顧身浴血爭取來的權利,竟然演化出一種截然不同的詮釋。

服貿協議的法律、經濟、政治面向都有爭吵,但是沒有學運,它原本會靜悄悄地放進公文封裡,成為一群人的生命現實。因為學運與抗爭,它才攤在陽光裡。台灣對於政治參與的定義,幾乎等於選舉,而選舉向來狂熱卻短命,平時的參與卻門可羅雀。

當社會默許立法恣意妄為,就開始了民主失靈的前奏曲,當這個社會弱勢者發出聲音時,最沒有資格冷言冷語的,正是現在每一個說閒話、說他們討打的人。

我親愛的好友,無論你支持服貿、或反對服貿,也許抗爭有理、或許執法有據,但你可曾想過知識份子的天職,不應站在社會的制高點往下看,而是陪伴著弱勢往前走。在資本社會裡,弱勢永遠第一個被犧牲、最後一個被補償,而我們要去平衡這個傾斜。

(作者為台大政研所博士生)

「非走開不可」的人就該走了!



馬英九說「總統府的門不會關,歡迎學生來對話」,但他所謂的「對話」,顯然只是把學生叫到面前,重複一遍臭酸的「服貿一定要通過」。而且,所謂的「對話」實意在「權謀」。蕭旭岑「密會」黃國昌消息遭刻意曝光後,牽線人批評「打破最後薄如絲的信賴感」。馬英九居心何在,可見一斑。另,三二四直接下令鎮壓的江宜樺一直強硬回應,不會退回服貿協議,重啟談判,也不贊成「監督條例」立法後審服貿。他甚至說,當天受傷的警察比民眾還多!這些人一面擺出跟學生溝通的誠意,一面展示服貿務必通過的拳頭,堪稱標準的「皮笑肉不笑」。

情況很明顯,馬英九、江宜樺兩個人,現在正有策略地分別扮演白臉和黑臉。馬英九高高在上,聯絡學生代表,放出對話的善意,此舉,無非是要塑造自己開明理性。與此同時,江宜樺動用鐵腕,絕不手軟,三二四學生、民眾頭破血流,他視若無睹地偏袒警察,變相鼓勵將來警察都可以用力地打。

果然,針對週日的凱道集會,北市警中正一分局分局長方仰寧立刻跳出來恐嚇說,若三十日集會超過集會申准時間、即當晚十二時仍未解散,不排除相關執法作為。這些人是見獵心喜嗎?這些人當年面對紅衫軍又是怎樣的嘴臉?

近日,各界紛紛呼籲政府與學生對話,但一意孤行的馬英九卻聽者藐藐,根本不願「紆尊降貴」;相反的,「康乃馨」、「白色正義」開始「反反服貿」之際,馬英九竟大張旗鼓約見幾所大學校長。他的用意再清楚不過,那就是,他絕對不會真心真意理會學生,他只想利用學校行政當局,施壓學生與支持學生的教師,不能讓罷課停課擴大,最後讓他們乖乖離開立法院、回到校園,太陽花學運消失於無形。這也不難想像,過去幾年,馬英九哪曾與人民對話?這位馬卡茸總統優越感十足,只要國家主人聽令行事、逆來順受,最終接受被連結到中國的命運!

但,這位自以為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人,連鹿茸長在甚麼地方都搞錯了,他打包票「馬上好」的ECFA跳票,「利大於弊」的服貿還能信嗎?他事前拒絕人民參與,立法院、在野黨都被蒙在鼓裡,國共密議便簽署黑箱服貿。黑箱服貿一簽,勉強讓人民公聽,勉強讓立院審查,但就是不准修改;社會高度質疑其後患無窮,馬政府上上下下也異口同聲:不可重啟談判。馬英九手握黨鞭撂話:服貿協議「審查嚴格到這個地步,還有什麼黑箱可言呢?」言下之意,質疑的人皆屬腦袋穿孔,唯有馬英九「不欺暗室、光風霽月」。

十天了,學生佔領立法院,警察流血「暴鎮」,台灣之所以陷入僵局,就是「完全執政」的馬英九已經「完全獨裁」了;他把「主權在民」逆轉為「主權在我」,自以為是台灣的習近平,可以唯我獨尊、為所欲為!學生民眾膽敢挑戰他,他就用國家暴力「拍拍肩膀」,把那些手無寸鐵的「暴民」拍得鮮血直流;而整個政府、整個國民黨,頓時成為飢渴嗜血的野獸,將抗議者當成逞凶的獵物。難怪,一九四九年四六事件曾警告彭孟緝「若有學生流血,我要跟你拚命」的傅斯年校長,三二六的一一八歲冥誕,台大傅園湧進大批學生以古諷今。

其實,傅斯年實踐學者良知不僅於此,深值當今知識份子引為典範。一九四七年,蔣介石敗象已露,他不惜得罪蔣介石的姻親們,以「這個樣子的宋子文非走開不可」為題,高呼「請走(行政院長)宋子文,並且要徹底肅清孔宋二家侵蝕國家的勢力」。這篇政論開宗明義指出:「古今中外有一個公例,凡是一個朝代,一個政權,要垮台,並不由於革命的勢力,而由於他自己的崩潰」。馬卡茸總統和太陽餅馬戲團,現在正如傅斯年所形容的「加速自蝕運動」,「好比一個人身體中的寄生蟲,加緊繁殖,使這個人的身體迅速死掉」,再加上太陽花運動風起雲湧,馬政府的正當性已經搖搖欲墜了,「非走開不可」的人恐怕也該走了。

「困境中的鹿茸」

台灣太陽花學運在參與運動學生與海外台灣人的自我組織翻譯助陣下,讓全球媒體更能輕易掌握現況,不受台灣媒體的既定立場影響。繼最新一期英國「經濟學人」以文章「困境中的鹿茸」,直指馬英九總統不願承認策略錯誤,恐將失望卸任;歐洲知名的法德合資ARTE公共電視台也出現專題報導「台灣:學生們向北京說不」。

法德公共電視台︰「學生們向北京說不」

「經濟學人」的亞洲專欄「榕園」(Banyan)文章在一開頭便諷刺,馬英九執政六年,不僅頭髮和中國領導高層一樣梳得油亮,「不願承認策略上的根本錯誤」這點也相同;這位過往國民黨人氣王,如今卻被揶揄為「九%總統」。

文章直接點出,中國策略吸收台灣之舉十分明顯。北京當局認為,當台灣的經濟更加仰賴中國,後者就能不費一兵一卒,讓台灣回歸「祖國」的懷抱,成為中國的「自治區」;然而,在馬氏觀點裡,任意改變現況將帶來嚴重代價,與中國和解才是抵禦中國入侵的第一道防線。

文中認為,儘管學生以非民主手段佔領立法院,他們和民進黨所提出的部分反服貿論點也不切實際,但卻成功利用民眾對馬英九和兩岸經濟整合的不信任,同時也將馬描繪成是中國應聲蟲,既無知又與現實脫節。但因為台灣人民務實的特性,和民進黨的激烈內鬥,國民黨或許又能贏得二○一六年總統大選,至於一直渴望獲得兩岸和平締造者名聲的馬英九,屆時或將失望卸任。

ARTE公共電視台在專題節目中,搭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法,介紹了台灣佔領立院行動。法籍中國問題專家巴姆(Stephanie Balme)在節目中表示,台灣民主的生命力值得注意,台灣是一個極為現代化的「中國民主政體」 ,顯示「中國人」其實也可以享有民主制度。

瑞士「新蘇黎世報」評論馬英九對學生「裝聾作啞」、「根本無意認真對待學生」導致抗議擴大延燒。國際特赦組織總部的國際秘書長薩里爾.謝蒂(Salil Shetty)也表達對台灣抗爭運動的關注,並再度要求台灣當局應尊重抗議者的人權,特別警告「水砲是不長眼的工具」,要求「台灣當局應自制以保護抗議者人權!」

馬英九的最後機會

馬英九今天下午將舉行記者會,這是最後的機會,放棄「文宣」(propaganda),認識「溝通」(communication)的機會。前者是單向的,同意詞是洗腦;後者才是雙向的,關鍵在聆聽。

如果三三○前夕,還繼續延續三一八以來一貫的宣傳手法,堅持把學運當作敵人在對付,那麼將製造更大的問題,永遠解決不了問題。一個無法解決問題的總統,留著何用?對服貿沒意見的人也會要他下台。

昨晚,馬英九見了大學校長,居然把校長當道具,再度誣指學生暴力,但究竟暴力了什麼?太陽餅嗎?為什麼警政署拿不出一寸或一張攻擊鎮暴部隊的影帶或照片?而民眾在行政院頭破血流的證據一一面世?今天,不同於納粹時代,謊言說一百遍並不會成真,因為科技提供了工具,讓人眼見為憑,民智難再蒙蔽。

為什麼權力者六年來從不溝通,只搞文宣?因為馬英九腦筋總轉不過來,只偏聽一個人的有限小巧,以為靠小技就可以治國,終至天怒人怨,成了《經濟學人》筆下「困境中的鹿茸」。馬英九的對象只有一個,就是議場內的學生,不是一系列路人甲。要對話,不是「把門打開」,這叫坐以待斃,而是該針對訴求,就事論事。

但是歸納連日來老梗俗套的「小刀宣傳法」,已有既定模式:一,拖延時間,是為了「部署」;二,部署媒體、網軍、御用學者、工商團體,以及送康乃馨、校園解說等活動出來「對幹」。犯了當家鬧事大忌;三,暗裡「放話」,企圖打擊原該溝通的對象,然拙劣到忘了自己是涉入此事的當事人,太陽下沒秘密,於是矛頭迴向,反而中傷自己。

江宜樺昨天的記者會,還凸顯了另一項惡例,就是對著空氣說國會監督法制化可以討論,這叫做權力傲慢,於是社會認定這個政權根本不知道責任二字怎麼寫。這是這些天來不斷重複的錯誤示範。

今天的馬英九如果執迷不悟,三三○上街頭的,將不僅止於服貿不服貿的人們,肯定會有想像不到抗議馬英九無能的人一起站出來大呼反對。

起來,為太陽花的孩子們

一位詩人的寄語,一位公民的呼喚——

起來,為太陽花的孩子們 詩人李敏勇


起來

對自由之愛有堅持的人們

當我們的自由面臨威脅

太陽花的孩子們

是台灣的寶貝

夜晚在街道用不眠的眼

回應星星的探詢

起來

不願民主之路被破壞的人們

當我們的民主被廉價出賣

太陽花的孩子們

是台灣的希望

一張一張純真的臉在晨曦中

回映太陽的觸撫

起來

對社會有夢的人們

當我們的夢被惡質權力污染

太陽花的孩子們

是你我的心

跳動著美麗之島的脈搏

描繪新社會的藍圖

起來

對國家有願景的人們

當我們的願景被腐敗政治阻礙

太陽花的孩子們

是你我的未來

邁開的腳步在開拓

榮耀新國家的光彩

起來

太陽花革命的號角已響起

是台灣之春迴盪在城市也在鄉村

走出象牙塔 聲援太陽花

中研院學者昨日先在中研院內的胡適故居前廣場開起「學術與民主」露天研討,並正式加入立法院旁的民主教室,活動未來亦將邀請前院長李遠哲參與,並透過學術界的力量,從法律、政治、社會、國家安全等各領域層面,探討這次服貿協議的各項學理與實際影響。

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瞿海源引用胡適的話,強調:「荒唐的中年老年人鬧下了亂子,卻要未成年的學生拋棄學業,來干涉糾正,這是天下最不經濟的事。」選在胡適故居前發表聲明,就是希望表達對政府最高度的不滿。

對於院內同仁聲援學運並譴責政府暴力,中研院表示,中研院是個開放的學術園區,每個研究員都能表達自己的意見與活動,尊重各種不同聲音,在理性與和平之下進行探討。

「凌晨4點的民主」


由3621名台灣公民集資購買的「凌晨4點的民主」全版廣告,今天登上《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國際版。一整面的廣告,以醒目的全黑圖片當背景,嵌上鎮暴警察驅離靜坐學生的照片,並引用美國名詩人狄更森(Emily Dickinson)的名句:「Morning without YOU is a dwindled dawn」(沒有你的清晨是黯淡的黎明)

廣告文案字字血淚

廣告下半部則是文案,完整說明318晚間轟動國際的「太陽花學運」完整始末,起因於執政黨立法委員的黑箱通過法案,幾百名的學生首先發起攻佔立法院行動,接著,「許多教授、音樂家、律師和醫師以及數以萬計、來自社會各階層的人民一起站了出來,響應這場抗爭活動。」

廣告繼續提到324學生佔領行政院,痛陳政府決定讓警方以警棍、鎮暴盾牌、皮帶、鎮暴水車驅趕這些學生,警方殘暴的行為造成這些手無寸鐵的抗議者多處受傷,媒體同樣地也被驅離現場。

最後一段則呼籲國際社會:「台灣需要你的關注和支持。今天,我們在這裡發聲,希望你們能加入我們,跟著50個城市的數十萬支持者,一起為了民主的基本價值努力。」

同樣廣告未來將登《紐約時報》美國版

據了解,由於當初募集資金順利,募得資金超出預期,同樣廣告除了刊登在《紐約時報》國際版之外,也將於一週內登上美國版,讓關心太陽花學運的民眾能夠在美國本土購買,發行量更大,更有助於資訊的傳播。

鄉民Zuyi在批踢踢實業坊八卦板PO文指出,《紐約時報》國際版發行地區包含歐洲、中東和亞洲,但不包含日本以及韓國。她提醒,欲購買的外國地區網友請購買「週末版(29、30日)」的國際版紐約時報,即可看見令人感動的全版廣告。

遍地開花》「凌晨4點的民主」登上《紐約時報》國際版

是大人的懦弱,才讓這些學生代替大人們發聲

台大校長楊泮池今天在台大校務會議中,主動向全校教師代表指出,學生攻進行政院不妥,但執法過當是不對的,社會對立,校園動盪,是國家社會的不幸,對於學生要寬容,政府和學生應該要對話,儘快解決問題。

楊泮池昨晚和交大校長吳妍華等多位校長赴總統府,與總統馬英九見面,楊泮池表示,校方對於服貿爭議,支持和認同學生要求反黑箱的訴求,應有透明及監督機制,但也希望學生能平和、理性、守法。

楊泮池也說明他向總統馬英九的建言,他表示,324行政院事件是不幸的事情,社會更對立,校園更動盪不安,校長們都建議政府和學生應有溝通平台,互相信任的溝通代表,也許不是一次對話就能成功,要很多次對話,但總希望能心平氣和地解決,台灣沒有本錢一直這樣下去。

至於罷課部分,楊泮池表示,台大校方一定支持學生關心社會,學校的立場是完全尊重老師和學生的「自主性罷課」,自主決定調整上課的地點、時間和方式,不過考慮所有學生的受教權,全面性罷課並不妥。

發言老師們多支持學生,有老師說;也有老師說這幾天都睡不好,難以入眠;也有老師指,攻進行政院的學生都是我們的孩子,他們受傷,很難過也不捨。

該大人站出來了

劉黎兒



青年學生為了台灣的現在與未來,反對黑箱服貿佔領國會行動已經10天了,在台灣史上寫下輝煌的一頁,但卻遭國家暴力心狠手辣的鎮壓,流血流淚,323-324之夜也是台灣史上近年來最黑暗的一頁;大人不能再袖手旁觀了,因為這是我們選出、縱容的執政者背叛台灣的結果,我們大人應該自己站出來。正跟台灣的全球最危險核電至今還沒過勞爆一樣,天已經在保佑台灣了,不能祈禱僥倖再度降臨在我們身上。

學生展現成熟言行

台灣現在是大人缺席的社會,卡到位的大人因為期待或正在享受「每周休假7天、月領7萬(或以上)」的生活,亦或期待房產永不崩盤而帶來利益,因此姑息不斷在葬送台灣的現在與未來的執政者,即使知道無法忍受,甚至眼看執政者把台灣4百萬個工作機會及涉及國家社會基本安全建設,如公路、水電、電訊等生命線工程,打算拱手讓給中國。
學生不會被一些早已成為執政當局打手的老師們所欺騙,他比誰都清楚政府花大把稅金宣傳的都是詐欺、恐嚇,搜尋網站上的「服貿」關鍵字,不管你怎麼查,都會先跳出執政者或政府的片面謊言;青年學生不像有假高級而裝中立的大人,還說要聽聽御用專家怎麼說,學生知道「1+1=2」,不會相信那些連基本算術也不會的專家睜眼說瞎話地算出「1+1=20」了。
學生為何比大人清醒?因為台灣是亞洲近鄰對年輕人剝削最為嚴重。大學畢業生失業率高不說,起薪及福利保障是日、韓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打工也是日本的三分之一,日本物價雖貴,但政府及財團等大人沒炒作房產,房價合理,打工族努力的話,還能買棟小公寓;但台灣的年輕人根本連償還學貸及求溫飽都很有問題,不是每個人都有可以啃食的父母,而現在執政者還要連他們很有限的生機都加以掠奪。
學生無法坐視大人擺出無能為力的模樣,或哀嘆「雖然他支持率只有9%,但你又能拿他怎麼樣?」就讓台灣走上不歸路,學生們比大人更有理智,不會被執政者的宣傳迷陣所惑,他們喊出「自己國家自己救」,獻出自己的青春時光,也挺出已經非常疲累的身軀來。
連續兩年分別有22萬、13萬人上街要求廢核,除了幼兒父母等外,也幾乎是學生等年輕人,他們比大人更理解台灣最可能成為下一個福島以及劇毒核廢料根本無解;去年25萬年輕人上凱道送洪仲丘乃至此次佔領國會,學生展現出比大人更成熟的言行;但是我們不能繼續拿學生當砲灰了,不能老讓學生站在最前線,大人應該全部站出來,錯過這一次,台灣就走向亡國之路了,來不及了。

作家

台灣未來就是年輕人未來

蔡英文


那一晚,學生衝進立法院,佔領議場,我的心情很沉重。台灣的民主陷入了結構性危機,學生選擇佔領代表民意的國會,意味著他們覺得在現有的政治結構中,不這麼做,自己的意見就不會被看見。這不是因為服貿協議的簽訂而突然冒出來的問題,而是從大埔徵地、洪仲丘案以來,一路的挫折所累積的爆發。學生們因同情弱勢的初衷而走上街頭,一直到發現本該解決問題的政治力量,長期對於民意視而不見。於是他們發現,不改變政治結構,就無法扭轉台灣的民主困境。
這場政治的僵局不是藍綠問題,而是人民與既有政治力量之間的緊張關係。所以有人問我,支持學生因為反對「黑箱服貿」而佔領國會的行動,會不會遭遇「逢中必反」的政治指控?請不要這樣想。長期以來,台灣政治一直被困在二元對立的思考邏輯中,馬政府有意操作的這種對抗邏輯,嚴重的貽誤了台灣民主深化的可能性。台灣的國際處境艱難,國際經貿必須有完整的戰略,在民主時代,更應該與人民充分溝通,而不是草率為之。韓美FTA的衝突殷鑑在前,號稱「有國際觀」的政府,何以沒有感受到,這麼多的人民站上街頭,就是抗議政府粗暴而缺乏民主精神的處置方式。

依賴中國效果有限

在服貿協議簽定的過程中,政府採取事前蒙蔽、事後硬塞的方式,強迫人民把這帖不知好壞的藥吞下去。他們說這是苦口的良藥,但過去六年來,馬政府在經濟上緊緊依賴中國的作法,效果遠不如他們所宣傳的良好。經濟衰退、薪資凍結、物價飛漲,過於快速與密切的交往,反而使得台灣的經濟面臨了結構性的困境。面對這場困境,馬政府並不優先解決人民對於談判不透明、事先沒評估、審查太草率的疑慮,反而去恐嚇人民,這帖藥不吃下去,就會失信於國際。
人民很焦慮,因為他們發現,在兩岸交往中獲利的,大多是原本在社會上佔有優勢的人;面對國內經濟衰退、薪資凍結苦果的,卻是普通的薪水階級。「愛拼才會贏」曾經是台灣人的信仰,但這一代的年輕人卻因為經濟結構的失衡,面臨了努力卻不會成功的窘境。政府對年輕人的焦慮視而不見,只會以華美的詞藻欺騙、或者以嚴厲的態度恐嚇。我認為,這種傲慢而不願面對民意的態度,已經違背了大多數人民所認知的民主精神。
民主是台灣最重要而珍貴的資產,當我們一向驕傲的民主面臨危機,整個社會應該要凝聚起來,一同尋找出路。我在此呼籲社會上所有有影響力的人,我們所擁有的小小聲望,來自社會對於承擔責任的企盼。我們有責任,督促這個政府出面解決問題。如果能因為這次學運,督促我們建立一套公開透明的監督機制,來強化政府與人民之間的相互信賴。這對極端複雜的兩岸關係而言,將是一個正數。那麼,這就會是這次學運,對於台灣所做出的最大貢獻。
匆匆一瞥的電視訪問中,一位年輕人被主持人問到,站出來是為了台灣的未來,還是為了自己?他的回答觸動了我,他說:「台灣的未來,不就是我的未來嗎?」

民進黨前主席

台灣不會邊緣化

施俊吉

太陽花學運爆發以來,馬政府一再恫嚇說:服貿不過,台灣就沒有國際競爭力,三年內必然會被邊緣化。這種話,聽幾遍,笑笑可以;聽多了,耳朵長鹿茸,不清乾淨,愧對所學。

退回服貿,影響的是中國化。台灣如果拒絕中國化,中國就會阻攔他的貿易夥伴和我們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此乃台灣在國際處境上的悲哀。但是悲哀不等於邊緣化,即便沒有自由貿易協定,台灣也不會因此邊緣化!


自由貿易協定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關稅減讓。減讓的幅度?約為3%至7%。不過,關稅不是我們付的,是外國的進口商在進口台灣產品時付給該國海關的租稅。所以,任何國家與台灣簽訂自由貿易協定,這個國家就是在對其本國的進口商減稅,而非對台灣的出口商減稅,因為不論有無自由貿易協定,台灣原本就不需要繳納任何的關稅給外國的海關。

競爭力高低是關鍵

以ECFA為例,台灣出口到中國的商品如免關稅,中國廠商進口這些產品時就不必繳納關稅給他們的政府,受益者當然是中國進口商。然馬政府卻說ECFA可以替台灣節省三千億元的關稅。姑且不論這項數字有多誇張,其觀念是錯誤的,因為台灣出口商品既然沒有付關稅,從何「節省」三千億元的關稅支出?所以,真相只有一個:中國確實「讓利」,「讓利」給自家的進口商。
惟關稅乃進口成本之一,免除關稅能使外國人多買台灣製品,此其利也。因此,當韓國身懷一疊自由貿易協定,台灣卻寥寥無幾時,局勢確實不妙。但台灣就因此無法與韓國競爭了嗎?不然!因為如果我們的品質比韓國好,成本高一些(高出3%至7%),一樣熱銷。真正應該擔心的是,品質比人差,成本又比人家高。所以,關鍵不在自由貿易協定的有無,而在競爭力的高低。
可嘆的是,台灣的競爭力正在下跌,致使出口低迷,而政府又拿不出有效的經濟對策,只好望梅止渴,要人民期待自由貿易協定。但是,行家都知道,TPP和RCEP都需要長期等待,甚且遙遙無期,。因此,現在最需要的是短期經濟對策,空泛的長期規劃適合作宣傳,不能救急。
而當前最有效的短期經濟對策就是讓台幣貶值,如果台幣兌美元的匯率由目前的30元貶值到32元,貶值的幅度為7%,這將使台灣出口品的價格全面下降7%,其效果等同於與世界各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並且立即生效。
難能可貴的是,現在是台幣貶值的時機,因為美國聯準會的量化寬鬆(QE)正在退場,美元會升值,所以央行何不趁勢貶值?此外,國人普遍預期台幣將貶,證據是二月份的外幣存款暴增九百餘億元,總外幣存款因此增加到三兆五千億元之譜。換言之,台灣每十元的存款中就有一元是以外幣的型態儲存在銀行的戶頭裡,此乃歷史新高。若問國人為何大幅增加外幣存款?答案是:民眾預期外幣將升值,台幣將貶值。既然國內外情勢如此,中央銀行對於台幣匯率又有何懸念?
如果中央銀行執意維持其一貫之匯率政策,堅守台幣價位,台灣的經濟只好螺旋下墜。

中國化絕非國際化

證諸實情,自從金融風暴發生以來,央行即以寬鬆的貨幣政策避開通縮,卻躲不掉22K。工資長期停滯的結果,消費低迷,經濟進一步萎縮,年輕人看不到未來,政府只好鋌而走險,以中國化當解藥,結果ECFA無效,只好吃服貿。
不吃服貿,不會邊緣化;吃了服貿,注定中國化;中國化是極權化,中國化不是國際化。太陽花學運喚醒人民,經濟自主的重要性,即因經濟能夠自主,政府才能自由擇選經濟政策,而有效的短期經濟對策在此,速服為要。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研究員、金管會前主委

太陽花與野百合

學潮席捲全國,很多人因學運造成短暫失序狀態而身心焦慮;不過,破毀是為了重生,從大歷史的角度來看,這次學潮勢將成為未來台灣走向的關鍵轉捩點,比起當年野百合有過之而無不及。
顏厥安、黃丞儀等《憲法》學者投書本報,指出這次學運凸顯台灣的「憲政危機」;顏厥安說,當前的憲政體制無法因應重大政治衝突與爭議,而產生權力對峙與僵局,這凸顯學生所訴求的「公民憲政會議」之必要性。黃丞儀則認為,這場學潮的意義甚至超越「公民不服從」,已經上升到召喚主權者,重塑政治秩序的階段;在台灣的政治塊壘上劈開了一道「創世紀」的權力裂痕。
兩位學者都直指學潮開啟了台灣嶄新的「憲法時刻」,逼著死抱法統的馬英九必須回應學生要求,重新面對台灣《憲法》的缺陷。

重新省思兩岸關係

相較當年李登輝順水推舟、接收野百合學運主張,順勢召開國是會議,開啟修憲廢掉國民大會,太陽花學運更顯得難能可貴;因為在國民黨無意、民進黨失能的情況下,這可貴的「憲法時刻」與權力裂痕,幾乎是這群學生空手拼搏出來的。
不僅於此,這場學運也一舉突破改變了台灣民間社會的兩岸座標。這場剛開始時以反黑箱服貿為訴求的學運,不僅讓更多人去關心論辯服貿對台灣的優劣影響,也讓台灣社會重新省思:不斷加深與中國的產業連結,它的後果是什麼?當兩岸經濟發展與台灣永續不見得成為正相關時,台灣人該怎麼選擇?相較於香港的前車之鑑,台灣沒有另外一條路嗎?

正面回應消弭風暴

從政治操作面來看,兩岸議題以往一直是民進黨的弱項;國民黨總是好整以暇,而民進黨卻得費盡唇舌向台灣社會解釋,它不是「逢中必反」、賣力地對外證明它有能力處理兩岸關係。但經此一役,「如何面對中國」往後已不僅是民進黨的必考題,也將是國民黨的必答題,它同樣必須對外證明自己不是「逢中必軟」,藍綠的兩岸座標已經悄然挪移。
馬英九將在今天上午召開記者會回應學生訴求,如果這場記者會還是遵循以往的「金氏戰法」,用拿香跟拜、聲東擊西的方式進行危機管理,只會為明天大遊行添薪加柴。馬要消弭這場政治風暴,惟有正面回應召開公民憲政會議的訴求,重新審視兩岸協議監督法制、放緩兩岸服貿協議通過的進程,才是他該追求的歷史定位。

要生存得好,就要做得最犀利最尖銳,這樣才能創出一番天下。

要生存得好,就要做得最犀利最尖銳,這樣才能創出一番天下。
華碩董事長 施崇棠

兩岸是蝦米關係?

連戰年初去北京朝見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終於親口向習近平當面提到要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現實,希望在一中架構或一中框架下,建立互信,化解分歧,連戰並強調兩岸不是國際關係。

所謂「一個中國原則」、「一中架構」或是「一中框架」,中國的定義是:「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在一個中國原則下,沒有中華民國存在的餘地,連「一中各表」也消失不見了,猶如魚與熊掌不可得兼。

兩岸是蝦米關係?俗稱的「兩岸」只是一個籠統含糊的名詞,涉及中國與中華民國流亡政府及台灣之間的不同地位問題,應該分別看待,才能正確解讀。兩個中國政府互爭中國代表權,早在1971年聯合國已解決,蔣介石的中華民國流亡政府由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變成不能代表中國的非法政府,並不涉及台灣地位問題。「一中原則」是中國內部問題,不該將台灣牽扯其中,把台灣視為中國的一部分,顯示中國極端蠻橫無理,台灣的主權不屬於中國是<舊金山和約>所明定,也是國際共識。

馬英九上任後,推翻李登輝的兩岸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及陳水扁「一邊一國」的主張,認為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這是他站在中華民國流亡政府領導人的立場說話,但台灣的主權既不屬於中華民國流亡政府,馬英九無權藉「兩岸」之詞,把台灣視為中國的國內事務。否則美國制定「台灣關係法」,豈不是干涉中國內政?中國始終鐵板一塊,堅持「一中原則」、「一國兩制」。「一中原則」要拆除「中華民國」招牌,那是中國內部問題。但「一國兩制」則要將台灣香港化,變成中國特區,台灣人民自然不能接受。

台灣因為在中華民國流亡政府統治下,有國家認同與統獨爭議,意見分歧。台灣人民長期遭受獨裁、腐敗的國民黨壓迫,渴望當家作主,統一等於被併吞,被另一個外來政權統治,因此獨立才是台灣唯一活路。但是少數生活在台灣,自認是中國人的游離分子,卻站在中國的立場,與中國唱和。表面上,捍衛「中華民國」聲嘶力竭,實際上,卻由反共變親共,要「聯共制台」。然而,台灣本土最大的政黨為了選舉考量,認同中華民國體制,將台灣與中華民國劃上等號,無異自甘捲入中國內部糾紛漩渦,這是台灣潛藏的危機。

其實,中國並非容許「中華民國」存在,只是在無力犯台前,暫時讓國民黨看住台灣而已。國民黨只是共產黨的看門狗,共產黨則是國民黨的總後台,互相呼應。夾雜兩岸跨海政商、權貴利益集團聯手把台灣當搖錢樹,掏空台灣,假藉促進兩岸和平,為自己的利益奔走。

總之,兩岸關係的「一個中國」問題,是國、共兩個中國政黨,也是北京與台北兩個中國政府的內部紛爭問題,與台灣無關。台灣領土主權不屬於中國,受國際法所規範。台灣人民有權依據「主權在民」選出自己的政府,宣告獨立於中國之外,與中國無關,決定不再接受中華民國流亡政府統治,不再依附於「中華民國」名義之下,「借殼上市」。積極向國際社會表現自我主權,成為一個法理上的國家,尋求世界各國支持與承認,建立平等外交關係,共存共榮。並與美國、日本及亞太民主國家站在同一戰略位置,擺脫一中牽連。當然,要實現這一目標,台灣人民必須要有保家衛國的堅定意志、決心與勇氣。

林毅夫為何不能回台?

35年前叛逃到中國的中國經濟學者林毅夫,多次表達返台探親的意願,可是都無法如願。現任監察委員葉耀鵬和趙昌平打算以林毅夫「未投敵、未觸法」的議題,要求法務部表態,並將擬定六大問題約詢法務部檢察司長張文政和高檢署檢察長,其中最關鍵的第三、四題為「林毅夫雖進入敵區,非即屬投敵行為」、「林毅夫並未立刻擔任中共黨政軍或政治機構要職,是否影響投敵罪」?還有第六題為「不少學者認為陸海空軍刑法的投敵罪,屬狀態犯非繼續犯」。可是台聯也有大動作,台聯立院黨團於21日表示,馬英九總統想利用軍審法回歸司法之時,透過監察院向法務部施壓,要求法務部做出對林毅夫有利的法律解釋,讓林毅夫回到台灣,台聯黨團對此嚴正表示抗議,一旦叛國軍人林毅夫回台,台聯將會抗爭到底。

司法與監察各自獨立,這是很普通的常識,監察委員調查案件時,若發現違法的事件,還是要移送司法單位究辦,監察院並不能處理司法問題。依憲政體制,立法權在國會,在立法過程中,國會可以解釋立法的精神,但法律經總統公布之後,解釋權就歸司法單位,連立法單位都無權解釋,也就是國會議員不能以他們所認知的立法精神對抗審判結果,監察單位更不用說。監察委員對法務部所提出的問題,都屬解釋法律的問題,不只監察委員不能干涉,連法務部都不能左右,司法獨立是成為民主國家最基本的條件。

真正的監察權是代表人民監督公務人員,其重點在於失職部分,違法部分還是要移送司法單位,監察委員可以調查司法人員失職的部分,卻不能過問司法權,因為司法是獨立的。2003年9月筆者主持一項國家考試(擔任典試委員長),由於出現台語考題,藍營立委因而向監察院檢舉,當時監察院是介入調查,但有監察委員認定公務人員若有失職可以提出彈劾,就是不能對考試方式提出「糾正」,因為那一屆監委很內行,知道考試權獨立,監察單位不能對考試權提出「糾正」。這一屆的監察委員是退步了,竟然過問起司法權,將自已當作太上司法單位。

有關「投敵行為」及「繼續犯」的問題很容易釐清。任何團體若是要消滅「中華民國」,當然就是「中華民國」的敵人,軍人投靠敵人當然屬「投敵行為」。至於是否「繼續犯」的問題,端看敵人是否繼續要消滅「中華民國」?北京政權要消滅「中華民國」是無庸置疑的,林毅夫的叛逃當然是「投敵行為」,至於「繼續犯」的問題,因為北京政權消滅「中華民國」的行為從未終止,以前是以武力來消滅「中華民國」,現在是以國際社會的力量讓「中華民國」在地球上消失,繼續扮演「中華民國」的敵人,林毅夫當然是「繼續犯」。顯然的,造成台灣的司法單位繼續通緝林毅夫最主要的原因是北京政權持續要消滅「中華民國」。

教育部打算針對高中課程微調課綱,不但提到中國的部份,一律要改成中國大陸,還新增了「光復」的用詞,有學者質疑,這根本就是馬政權把大中國史觀對學生洗腦,為外來政權統治台灣做準備。馬政權調整課鋼的基本精神有二:第一,「中華民國」代表「一個中國」;第二,竊佔大陸的北京政權不是一個國家。顯然的,馬政權所提的「中華民國」與《台灣前途決議文》的「中華民國」完全不同,後者的版圖只有台澎金馬。

依馬政權的定義,「中華民國」的版圖包含大陸,而竊佔大陸的北京政權又積極要消滅「中華民國」,很顯然的,北京政權屬「中華民國」的叛亂團體,而且目前還繼續叛亂中,林毅夫投靠叛亂團體,他所做的不只是「投敵行為」,還是「繼續犯」,所以必須繼續通緝。顯然的,阻止林毅夫回台的就是北京政權與馬政權。

中華民國或者台灣?

監察院日前通過糾正行政院,認定政府出版品未依照憲法規定,稱呼我國國號為「中華民國」,卻自稱是「台灣」。提案的葛姓監委還拿民進黨背書,說「台灣前途決議文」也指台灣依目前憲法稱為「中華民國」。但是,日前陸委會王姓主委訪問中國,被稱呼為台灣的陸委會主委,糾正案顯然已破功。

監委諸公心知肚明,「中華民國」只能在台灣叫喊,招牌只能在台灣張掛,離開台灣就消失不見。他們應該首先糾正馬英九才對。質問馬英九在習近平擔任中共總書記賀電中,只寫「102年」是什麼意思?是不能或不敢寫「中華民國」?其實國際社會公認「中華民國」已不存在,前往中國的高官巨賈,也從未聽到提起「中華民國」(王姓主委謁中山陵首度提到中華民國已103年,祭文落款卻無中華民國字樣),可見那些捍衛「中華民國」不餘遺力的人色厲內荏。甚至有意混淆,例如:將甘比亞與中華民國政府斷交說成與台灣斷交,將米蘭世博會拒絕中華民國進入國家館說成拒絕台灣。

蔣介石流亡台灣重建中華民國政府,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宣稱中華民國政府是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明知無法重返故土,越來越多國家質疑其代表性,卻不願審時度勢、臨危應變。終於在1971年被聯合國2758號決議文逐出:「……決定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利,承認它的政府的代表為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並立即把蔣介石的代表從它在聯合國組織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所非法占據的席位上驅逐出去。」從此,中華民國政府在國際社會失去代表中國的「國家」身分,國際間只使用台灣的政府或台灣統治當局稱呼。

國際社會既然普遍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中華民國的領導人馬英九卻一再宣稱兩岸同屬一國,非國與國關係,是「一國兩區」、「中華民國主權及於全中國」,無異重蹈蔣介石覆轍,當然就不可能以主權獨立國家的地位參與國際事務,也不可能重返聯合國,除非把北京政府的代表逐出。國民黨在一中架構下,無論如何表述,絕無可能取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國家地位。

然而,民進黨為了選票考量,採取「借殼上市」、「抹壁雙面光」的手法。一方面主張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一方面又認同中華民國與憲法,本身就自相矛盾。姑不論台灣經過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等民主化措施是否就成為新生的主權獨立國家。光是認同中華民國國號與憲法,就違背中華民國已不存在的世界共識。民進黨認為1949年的中華民國已不同於1912年的中華民國,或台灣的中華民國已是「第二共和」,但中華民國憲法的總綱不改變,這種論述並不沒理論的根據,欠缺有說服力。李登輝雖然也認為台灣已經獨立,因還使用中華民國為國號及憲法,所以是不正常的國家,需要正名、制憲。民進黨現在卻連這種想法也置之不理,其要角還不斷釋放「憲政共識」、「中華民國是台灣、台灣是中華民國」等訊息,漸向國民黨意識形態靠攏。以「中華民國」為名,不可能被國際社會接受與平等對待,不能埋怨遭受國際打壓。

台灣要追求法理上具有實質名分的國家地位,成為國際社會的一員,與世界各國平起平坐。民進黨的中華民國已經獨立說,與國民黨的中華民國主權獨立說一樣,都是在中華民國體制內打迷糊仗,對台灣國家地位的提升,長久以來並無任何幫助。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主權也不屬於中華民國,台灣不能與中華民國劃上等號,只有以「台灣」為名,爭取國際社會支持,才能成為真正的國家。

台灣的警訊

美國傳統基金會亞洲中心資深研究員譚慎格,日昨應邀來台,在世台會舉辦的海內外台灣國是會議發表專題演講「台灣前途與主權獨立策略」。譚慎格坦承他是天生的悲觀主義者,他認為,面對中國經濟兼併、國防擴張,若要確保台灣主權,台灣就必須將這兩個議題當作首要之務進行政治辯論。他直指台灣的緊張情勢與烏克蘭類似,俄羅斯想將烏克蘭重新納入版圖,很類似中國要將台灣納入版圖的手段,台灣的困境並非獨一無二。無獨有偶,美國政治學者、芝加哥大學講座米夏摩,在新近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國經濟、軍事日漸強大,十數年或數十年後,美國保不了台灣,台灣無從選擇,只能走向統一。這種看法對台灣來說,無疑是嚴峻的警訊,台灣的前途相當不樂觀。美國專家學者,對東亞與兩岸局勢的分析,南轅北轍,各逞其說。但只要立論客觀,言而有據,都值得重視,引以為鑒。

米夏摩認為中國崛起,中國的實力將與美國相仿,成為「巨人」。台灣勢必面臨嚴峻的後果,幾乎所有後果都很糟,時間不在台灣這一邊。對台灣而言,中國不僅是個問題,它根本是夢魘。中國持續成長,台灣註定成為中國的一部分,實質獨立將不可得。因為中國基於「民族主義」與「戰略安全」,奪取台灣勢在必行。前者,中國菁英與普羅大眾,都堅持台灣是神聖的固有領土。後者,則要吸收台灣的經濟、軍事資源,把台灣視為「不沉的航空母艦」。如果官方的和平統一無望,別無選擇只好動武,把美國趕出亞洲。美國有意捍衛台灣,但不能保證。他列舉數點理由,限於篇幅不及細表。其中,他還懷疑台灣人民有保護自己的決心。米夏摩最後的結論是,台灣應該努力爭取時間,爭回有利條件,以維持現狀或最大的自治權。他引用古希臘史家修昔底德的話:「強者做他們所能做的,弱者忍受他們所能忍受的。」

國際局勢、瞬息萬變,十數年或數時年,美、中、台之間,是否如米夏摩斬釘截鐵所推斷的持續直線發展,恐怕未必。一般人對政局預測,因變數太大,失準率也極高。一黨專政的中國共產黨政權難保不垮台,美國居於確保亞洲第一島鏈的戰略需要,不會輕易退出,否則,美國在自由世界的龍頭地位即宣告終結。台灣地理位置具有舉足輕重的關鍵性作用,雖然處於兩大之間難為小,如果台灣不保,日本、韓國、菲律賓也岌岌可危,亞洲局勢將永無寧日。國際社會豈容許中國霸權擴張,武力侵犯不屬於其主權範圍的台灣。最重要的是台灣人民保家衛土的決心,台灣難道是爼上肉,令人任意宰割,再度被國際強權所出賣?

台灣有史四百餘年來,都遭受外來殖民政權統治。二次大戰後這一代絕大多數台灣人,長久遭受國民黨政權專制、獨裁的壓迫,渴望當家作主,統一等於被併吞或投降,再次淪為外來政權的奴隸,永劫不復。因此,獨立建國才是台灣唯一的活路,台灣不獨立,民主就無法落實。換言之,獨立與民主是一體兩面,民主體制必須在正確的國家定位下規劃、設計,追求台灣民主即無法迴避獨立問題。然而,台灣獨立的前提是,主觀方面必須台灣人民形成要求獨立的集體意識。客觀方面必須國際社會承認是一個獨立國家。這自然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卻不容台灣人民迴避與退讓。而美國一貫的立場是「一個中國、和平解決、兩岸對話」,台灣人民要展現更大的實力與決心,宣示獨立於中國之外,說服美國與友好國家,突破困境。

少數依附國民黨發家致富及深受國民黨洗腦教育影響的台灣人,仍舊跟隨國民黨腳步,由反共變親共,隔海唱和,「聯共制台」,致使台灣內部陷入國家認同與統獨爭議中,無法團結一致對外。中國虎視眈眈,一心一意要併吞台灣,突破第一島鏈的圍堵,以台灣為前哨站,與美國爭霸。毛澤東自詡統一戰線、黨的建設、武裝鬥爭是打垮國民黨的三大法寶。現在中國謀奪台灣策略,也脫離不了這種思維。首先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利用國、共和談假象,釋放「讓利」訊息,再威脅、分化民進黨入其殼中,瓦解台灣人的民心士氣,讓兩岸同屬一個國家、同屬一個民族的印象「入島、入戶、入心」。其次為鞏固黨的領導,頒布「七不講」──不講普世價值、不講公民社會、不講言論自由等,堅持一黨專政,強化黨的控制力量,維穩居先。此外,對台採取兩手策略,一手大力擴充軍備,擴張勢力範圍,增加飛彈數量,不排除武力犯台。一手則利用柔性攻勢,「以商圍政」、「以經促統」,強化國營企業規模,驅使中小企業來台,啃蝕台灣經濟,這就是ECFA及服貿協議的真相,把台灣推入「一中市場」圈套,以便兩岸跨海政商、權貴利益集團掏空台灣的資源,屆時裡應外合,引共軍入台,中國奪取台灣有如囊中取物,不費一兵一卒,這是台灣最大的危機與挑戰。

誠如世台會這次主題「聯合民主友邦、團結公義力量」,台灣人民必須精誠團結,慎謀能斷,才能走出被掌控的命運,獨立自強,成為真正國家的主人。就像譚慎格所說:「唯有台灣人民願意專心致力為自己國家的經濟力量、國家安全及民主未來奮鬥時,台灣主權才能獲得國際上的支持。」台灣若要繼續生存,成為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家並取得國際的支持,台灣人必須清楚表示獨立建國強烈的意願。無疑,世台會的「台灣獨立宣言」是台灣的指標:「我們誓言,集中全體海內外人民的意志與力量,決心清除殘留在台灣的外來政權餘孽,聯合世界上尊重自由民主的國家,抵抗意圖指染台灣的外國霸權。」、「我們決心,制定『台灣憲法』取代『中華民國憲法』,徹底打破外來『中華民國』體制,努力重建本土政權,早日完成建國使命。」

形塑台灣國家意識

青年學生不滿國民黨立委草率通過服貿協議,以占領立法院議事廳的行動,訴求「退回服貿、重啟談判,建立兩岸協議監督機制」,將服貿協議是「蝦米碗糕」攤在陽光下,讓台灣人民充分了解服貿協議的真實面貌,引起各界廣泛討論,也使馬英九的中國色彩表露無遺,未嘗不是功德一件。但是,青年學生及全體台灣人民更應該嚴肅思考,為什麼會選出一個這樣的領導人,讓台灣承受如此災難。

馬政府究竟以什麼身分、地位與中國談判?從現有的版本來看,中國是以省級的地位對待台灣,有諸多地域限制,顯示雙方處於不對等的關係。服貿協議被視為是中國內部區域整合下的特殊經濟安排,屬於一個中國架構下的「一中市場」格局。然而,談判代表或許秉承馬英九的意志,認為兩岸是一國兩區關係,所以只得順對方要求照單全收,如同簽下「賣身契」,一字都不能改。馬英九強調退回服貿,將失去信用。

馬政府一開始即認定服貿協議是行政命令,只要談判代表簽定後,送立法院備查即可,沒有立法委員置喙餘地,連談判代表是那些人?如何選定?也不願公布。包括立法院長王金平與立法委員都公開抨擊事前完全不知內容,更別說一般社會大眾,外界質疑完全是「黑箱作業」並非沒有道理。馬英九雖然口口聲聲說「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但他不顧台灣人民的感受,獨厚兩岸跨海政商集團的利益,始終不願誠實面對問題,也不願對外公開說明,對業界溝通也含糊其詞,只詢問極少數業界代表,絕大多數人卻渾然不知。並且只挑有利的部分講,刻意隱瞞不利的部分,當然無法去除人民的疑慮。

當外界提出應先與先進國家簽定後再與中國簽,先簽貨貿再簽服貿,但馬英九均置之不理。只說唯有服貿通過後才能與別的國家談判,或是舉韓國為例,說不簽服貿無法與韓國競爭,台灣將邊緣化等。有人質疑馬英九要求立法院「本會期一定要過,一個字都不能改」,是否受到來自中國的壓力,他慎重否認。但如果對照北京一再表示不耐,一再向馬政府施壓,不言自明。

中國之所以要先完成服貿簽定,即欲先取得台灣各項物流通路的據點,以便日後貨貿簽定後,以一條龍的經營模式,各項低廉仿冒貨品可以大量傾銷台灣,台灣傳統產業與中小企業將難以招架,中國資金傾巢而出,借此掌握台灣的人流、物流、金流。中國不諱言可以用錢買下台灣,不費一兵一卒,奪取台灣如囊中物。中國官方就透過媒體放話,中國絕不接受重啟談判,「台灣或者接受已經達成的協議,或者就徹底撤回它」、「中國不是要看台灣臉色的小夥伴,而是美國貿易談判代表也需認真對待的全球經濟巨人。」

台商大量赴中國投資,的確會產生某些短期利益,然而並非不用付出代價。「台灣投資中國受害者協會」理事長高為邦指出,台灣產業外移尤其是製造業的大量流失,使得台灣從過去「經濟奇蹟」及「四小龍之首」,沉淪到「失業高、薪資低、少子化、貧富不均、國民所得停滯、人才外移、政府債台高築」的困境。經濟學者王塗發指出,就長期而言,台商投資中國,活絡兩岸經貿關係,將對台灣產生下列諸多問題:(一)台灣出口品被取代的危機,(二)台灣產業升級的速度將減,(三)台灣將逐漸喪失在經濟方面領先中國的優勢,(四)台灣的經濟發展將受制於中國,(五)中國軍力大幅提升,嚴重威脅台灣安全(轉引李筱峰《台灣史101問》第90問)。服貿協議通過後,將加速中國「以經促統」、「以商逼政」的實現。而台灣人民到中國的身價也從台商、台幹,變成台勞,每下愈況,中國將可實質掌控台灣的經濟命脈。

根據美國商業週刊最新一期報導,台灣的服貿抗議與烏克蘭危機之相似令人心驚:動盪都發生於長年在強權陰影下求生的小國,強權都懷抱著收回當年國力衰弱時失去的領土的野心;小國經濟不振,執政當局希望透過簽署一項爭議性協議,將小國的未來與強權與鄰國掛鉤,豈料此舉引發民眾對本就不受歡迎的領導人不滿。另一財經媒體「國際財經時報」則報導,學運漸趨激烈的潛在因素之一,可能是克里米亞遭俄羅斯軍事併吞的殷鑑。某些台灣人擔心,俄國兼併克里米亞的悲劇可能在東亞上演,中國就是俄羅斯,而台灣就是克里米亞。

青年學生與台灣人民面對服貿爭議,應該更嚴肅、認真思考問題所在,這一切都因為馬英九站在中華民國流亡政府領導人的立場所造成的惡果,台灣深受其害。中華民國流亡政府與中國聯手透過海基會、海協會等白手套機構簽署的協議,自然不必考慮台灣人民的利益。他們都是「中國」的代表,不是台灣的代表,雙方代表立場一致,簽定不利於台灣政治、經濟、社會及整體安全的條款,自是理所當然。而百分之七十自認是台灣人的選民,卻選出一個認為與中國同屬一國的領導人,應該深切檢討和反省。

一個不被國際社會承認的中華民國流亡政府盤據在台灣,是台灣人民的不幸。台灣人民不願步向克里米亞或香港的後塵,唯有終結中華民國流亡政府統治,建立自己的國家。千萬不要把中華民國流亡政府當成台灣人的國家,台灣獨立建國才有希望。

日前,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以口頭表決方式,無異議通過一項決議案,確認台灣關係法的重要性。該委員會主席葛瑞森表示,基於對民族自決的支持,美國應該支持台灣人民與中國分開成為獨立國家的渴望。台灣曾被日本占領過五十年,台灣與中國在文化、語言和歷史上有所不同。也有議員認為,台灣與中國的差別在於,中國人民生活在極權之下,但台灣人民則在民主制度下生活。台灣人民要與中國分開,先決要件應終結中華民國流亡政府統治。

反觀許多自稱具有本土意識的台灣人,卻誤認「台灣是中華民國」,以「中華民國」是台灣的國家名稱,刻意把兩者連結在一起,認賊作父,指鹿為馬,依舊缺乏台灣國家意識,無法擺脫一個中國的干擾。借著青年學生抗議服貿運動,應該徹底醒悟。烏克蘭實例,對台灣是一面殘酷之鏡,面對中國虎視眈眈,台灣人民不應為了個人利益,心向中國,自己國家自己救,才能得道多助。台灣人必須形塑台灣國家意識,持之以恆。

新臺灣的正義熱情正在燃燒

立法院議場首度遭抗議民眾闖入占據,這是臺灣政壇奇聞,也成為國際媒體關注焦點。為抗議黑箱服貿,三百多名學生占領議場已近兩天兩夜,場外擁入一、二萬聲援民眾,總動員能量有增無減,已久無法激起社會熱情的火種,目前正醞釀全臺遍地開花!另外,遠在南臺灣的高雄青年學生也在美麗島捷運站發起「反服貿 照亮美麗島 反暴政 人民站出來」行動。這股青春洋溢的正義聲音正南北串連,透過媒體傳達全臺與世界各地。

馬政府標榜兩岸洽簽服務貿易協議,是在對等基礎上相互開放市場,臺灣將比其他國家享有「先占先贏」,勢必為服務業帶來廣大商機,並聲稱《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可讓:臺灣服務業總產值增加四億美元,就業增加一、二萬人;臺灣服務業輸出中國總值增加四.○二億美元,中國服務業輸出臺灣總值增加○.九二億美元。預期臺灣出口增加值與成長率都比中國高出三倍以上,約四與一之比,臺灣獲益明顯大於對方。但如此斬釘截鐵的利益與商機,卻何竟畏懼國會實質審查,一意強渡關山?而七○%的民意要求「逐條審查」,何以民調已低至九%的馬總統,憑藉什麼還膽敢一意孤行強制國會做橡皮圖章?我們真的很懷疑。

雖然,學生占據立法院,讓國會尊嚴掃地,淪為所謂「世界級笑話」,但這難道不是執政黨強橫與民進黨無能所共同釀成的惡果?馬政府針對該協議對臺灣產業與人民生計的傷害,無法清楚的向國人交代,也未能提出周全的因應配套措施,以致相關產業反彈甚巨;而民進黨卻也未能就國人的質疑向政府強力論辯,並提出重新對等談判的方針和建議,兩大黨九個多月來的因循苟且態度,民間早已累積憤懣能量,這正是激發民眾不滿與青年學生抗議的導火線。即使部分媒體細數著學生占據國會殿堂、破壞公物的種種「劣行」,儼然民主鬧劇下的「全民公敵」,但絕不容掩蓋他們要求「審查」的廣泛民意與訴求。今執政黨挾持國會,用三十秒粗暴通過服貿協議,既無程序正義,更無實質道義,這才是真正的「全民公敵」。

近三十年來,臺灣人民用無數次的熱血奮鬥,終結戒嚴、報禁、黨禁與萬年國會,好不容易才建立如今的民主體制,但國會運作的一再失靈,朝野藍綠一味追逐選票,問政流於做秀、粗俗化,甚至為個體之利、黨利凌駕全民利益,今連原應安心就學的青年學生都不甘於被政客蒙蔽,這難道不是造成今日國會殿堂淪陷的罪魁禍首?《兩岸服貿協議》所涉及對臺灣的影響甚巨,畢竟兩岸經濟量體差異太大,臺灣提供超外資待遇產業對產業衝擊特別顯著,是否有能力承受?又准許獨資經營造成商業據點無限制擴充、外勞大舉來臺,對臺灣影響層面既深且廣,影響本國就業市場與薪資所得等問題,藍綠國會立委諸公豈能置若罔聞?

如今,當民意占據了立法院,國會議長要捍衛的絕不是議場形式的尊嚴,而是彰顯民意神聖殿堂的民主價值,動用警察權排拒抗議是下下策,只會製造更多衝突與反彈,國民黨是執政的多數黨,既然聲稱信奉「民主價值」,那麼,就應請立委諸公逐條用心審查,真正為國家安全、服務業前途與國人就業生計把關,這才是上策,是全民之福。

馬英九連任總統後,即積極尋求歷史定位和價值,但卻不敵日益滑落的民調,追尋政績的急迫感似乎更讓他手足失措,施政慌亂朝令夕改,給國家社會帶來紛亂不安。若服貿協議背後政治目的爭議迭起,交代不清,甚至遭外界質疑為「馬習會」的門票,則當然無法獲得國人認同。總之,服貿協議不能成為中國「以經促統、以商逼政、完成統一」的工具,這是國人的共識。面對當前國會抗爭的僵局,如果江宜樺院長未能體察實情,把握問題之價值,立即懸崖勒馬,則除了下臺之外,別無他途。而馬總統與王金平院長自當須從全民權益角度回應學生正面之訴求,嚴正以對。

鄭秀玲:政府說真話了嗎?

遭經濟部點名直指「誤國」的台大經濟系教授鄭秀玲,今日下午與15位教授聯袂召開記者會,對於經濟部的強烈指控,鄭秀玲不改大砲性格,反問經濟部:「政府對我們說真話了嗎?」她強調,最近幾個月來所做的事「應該都是政府該做的事」,如果這要說「誤國」,那她也沒辦法。同時本週起學界將組成教授團,一一回應外界對服貿的疑慮。

鄭秀玲強調,既然被經濟部批評誤國,那就請全國民眾自行判斷學者是否誤國。同時他也批評近來成為經濟部服貿「代言人」的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副執行長李淳,「不要因為拿了計畫,就天天在電視上講這個協議有多好。」因為他曾經親口在公聽會上坦承事前並未參與協議,也不知這個協議有這麼多影響到國安的部分。

她也表示要慎重的向大家說,自己不但不反對簽服貿協議,也認為應該跟更多國家簽貿易協議、TPP、RECP等等,但反對不對等的服貿協議以及沒有對等的協商機制。

鄭秀玲教授專門研究產業經濟領域,她透露,自從得知政府簽訂服貿協議之後,本著自己的專業,覺得「不研究會睡不著」,結果竟然發現政府簽了一份比巴基斯坦還爛的協議,而且後來還發現就連經建會、四大智庫等,在簽訂協議之前,都沒有進行研究,所以經建會(現為國發會)到現在都沒辦法出來辯論,就是因為他們沒研究。

她指出,中國要跟台灣簽訂服貿協議是很有計畫性的,根據十二五計畫的需求來簽,他們要的是醫生跟軟體工程師,但台灣說要發展生技,結果卻把醫療領域的人往中國送,說要發展雲端軟體產業,結果也軟體人才往外送,整個談判團隊毫無策略可言。

對於馬英九總統很喜歡拿韓國簽了很多協議來比較,鄭秀玲強調,簽了很多協議並不見的好,巴基斯坦也簽了很多協議,更何況韓國整個簽署FTA的策略很清楚,是先跟美國、歐盟簽,再跟中國談,而且跟服貿、貨貿、投保等爭端解決都談好了才簽,少數像跟東協簽才先簽貨貿再簽服貿,全世界也沒有一個自由貿易協定是先簽服貿才簽貨貿,因為服貿會衝擊很多的就業機會。

她強調,研究服貿協議過程,絕非「逢中必反」,而是兩岸的產業結構差異太大,中國企業都是大型國營企業,台灣3萬多家服務業99.7%都是中小企業,甚至是微型企業,在簽協議時,更要做產業衝擊評估。

除了產業衝擊之外,國安問題亦是學界對服貿疑慮最深的問題。台大電機系教授林宗男便舉開放資訊服務跟第二類電信為例,他表示,政府一直認為開放第二類電信與經濟無關,市場很小,但事實上現在所有資訊都是IT化,包括FB、Line都是透過屬於封包傳送,雖然與經濟無關,但網路安全就是國家安全,尤其是開放陸資投資機房外包業務,不就等於門戶大開?

交大資工系教授林盈達也爆料,根據國安單位做的內部評估,資訊服務與第二類電信的開放是有國安疑慮的,就連中華電信的高層也向他透露內部有做過報告,認為不應該開放資訊服務跟第二類電信。他更強調,曾經在公聽會上請政府相關單位提出國際上如歐美國家,有任何開放機房外包服務給中國甚至其他國家投資的嗎?但相關單位到現在都沒有回覆,如果服貿不影響國安,那麼國安單位的報告不就是被壓下來了嗎?

林飛帆們,你們的時代來了

楊斯棓

太陽花學運領袖林飛帆,舉手投足無不成為媒體焦點。聲東擊西佔立院,出乎意料的達到「一夫夜呼,眾人四應」之效,親中的媒體用斷章取義的方式醜化他們,親中的混混用武器、信號彈、鞭炮意圖傷害支持林飛帆的群眾,林飛帆等人看似四面受敵,其實八面威風,背後有許多社會中堅份子跟學生、媽媽的支持。

回頭來檢討我們的立法委員,不單服貿,舉核四來說,意圖通過預算的理由大多滑天下之大稽。

前年年底,核四通過第四次追加預算一百零二億,四十七位立委通過,新新聞雜誌逐一訪問投票贊成核四預算之理,黃昭順說:「我反核,票是別人幫我投的」,試問,如果立委的票,別人可以代投,這個國會殿堂,哪一點神聖了?

荒腔走板的當然不只黃昭順,整個立院罄竹難書。有的立委私生活極不檢點,與法定配偶以外的女性在汽車旅館進行性行為,但靠著經營紅白帖,竟然也拿十幾萬票連任,然後就沾沾自喜,自以為走路有風。

這是因為台灣相當比例的選民有非常重的奴隸性格,他們不管候選人的品格,他們只管兒女嫁娶時,誰有來露臉致詞,中秋重陽,誰送來摸彩禮品,這也難怪,即使國會全面改選,我們擺脫了「老表」,卻來了一堆「金錶」(某經營汽車旅館的立委,資產超過十億台幣,還有中國高爾夫球證),國會說素質提昇多少,也難以服人。

我們的國會,能不能有一群專業問政,不靠政治資源累積身家的人?

林飛帆說他的生涯規劃是去國外留學,未來也不排除從政。私以為,時間不等人,上一次風起雲湧的學運是二十四年前的野百合(野草莓未捲起狂潮),下一次不知道要多久以後。我們何其不幸,遇到馬英九點二;我們何其有幸,躬逢太陽花之盛。

媒體報導,林飛帆的綠色軍裝外套因為很多人爭相購買賣到斷貨,讓人想起幾十年前,許多人爭相模仿某一位政治明星的打扮(短褲、打鳥帽),以此推估,不難知道目前林飛帆的「民間聲望」之高,筆者跟人家趕流行,也託剛好赴日旅遊的友人帶回來一件,友人告知,此行一共受四人委託,帶了四件回台,林飛帆魅力,確實不同凡響。

台灣人一人一年只讀兩本書,日人、韓人是我們的五倍閱讀量,衷心希望林飛帆多開一點書單,感染這一代人認真閱讀,既廣讀且精讀。

更私心的希望,林飛帆及早準備進軍國會,什麼叫千載難逢?今年就是林飛帆一干人進入政壇、翻轉政壇的千載難逢之機!

有你們進國會,我們才不會想移民!

「Democracy at 4am」

We occupied the parliament.

We are students from Taiwan. We occupied the Legistlative Yuan of ROC, peacefully and rationally, to defend the hard-earned democracy. Since 2014-03-19, tens of thousands citizens have joined us.
It’s 4 AM in Taiwan. The constitutional democracy is sinking to its shadiest moment. Witness the coming dawn with us.

Democracy at 4 am

Morning without YOU is a dwindled dawn.

At 4am on March 19th, 2014, 400 students occupied the Legislative Yuan in Taiwan to protest the Service Trade Agreement with China. The Agreement raises national security implications and poses major risks to Taiwan’s economy. Over 10,000 students have joined the protests in peaceful sit-ins, galvanized by strong opposition to the government’s secret negotiations and handling of the Agreement. The Agreement was rushed through the Legislature without an item-by-item review as originally envisaged in an inter-party agreement. The “anti-black box protests” rejects the government’s lack of transparency and responsiveness to the people’s concerns. The occupation of the Legislative Yuan has become a people’s movement to wrest power back to the people. Professors, musicians, lawyers, doctors and tens of thousands of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have joined the protests in support.
After the President and ruling party failed to respond, the students expanded their protest at 4am on March 24th. The authorities sent police to remove the peaceful protesters with batons, riot shields, belts and water cannons, beating them into submission. Police brutality resulted in multiple injuries to the protesters, who only had their bodies to shield themselves. The media, too, were removed from the scene.
One single Agreement has plunged Taiwan’s democracy back into the darkest hour of the night. All protesters and supporters of Taiwan’s democracy are unified in their resolve not to rest and not to give way. We will safeguard the bedrock of Taiwan’s democracy – that the government must be transparent and responsive to the people’s interests.
Taiwan needs your attention and support. Today, we ask you to join us, and hundred of thousands of supporters from over 50 cities, in support of basic democratic values.
We invite you to www.4am.tw. See the event firsthand through citizen’s eyes. Support us by leaving a message for us with a photo of you and a sunflower.
4am may appear to be a dark hour, but we believe that as more people awaken to the truth, the sunrise of democracy will not be far a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