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1/2012

我相信的事:領悟一句話,人生開始不同

人生最難把握“分寸”

人生當中最難把握的兩個字是“分寸”。分寸,往往是一個人生活長河上的一個分水嶺,人生做事最難的不是少做與多做,而是將事情做到何種程度。

大千世界,古往今來,任何事都離不開“分寸”二字。人生在世,分寸無處不在、無處不有,人際關係需要把握分寸,成就事業需要把握分寸,推進工作需要把握分寸,分寸既是一個理論問題,又是一個實踐問題。

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夠在人生的道路上順風順水,原因不僅僅在於他們的聰明,也不僅僅在於他們的勤奮,更不在於他們懂得多少方法與手段,而在於他們對人性的洞察,他們懂得什麼叫恰如其分,什麼叫不偏不倚,什麼叫見好就收,一句話,他們善於把握分寸。

做人做到恰如其分,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因此,把握好了人生分寸,就等於掌握了自己的命運。

漫漫人生,既是目的更是過程。

人生之旅生命閃光處,不一定是草長鶯飛時,人生得意時,不一定是踏花歸來處。

人生的成敗興衰,濃淡緩急,無不在把握分寸中見真曉。

總之,只有把握好分寸,才能實現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做事做到恰到好處,是人生的最大學問!

1、直爽並不等於言語毫無顧忌

只圖一時之快,不講方式方法就很容易得罪人。比如批評別人,雖然你心地坦白,毫無惡意,但因為沒有考慮到場合,使被批評者下不了臺,面子上過不去,一時難以接受,對方的自尊心被傷害,當然會對你有意思。

2、見人宜說三分話

說話小心些,為人謹慎些,使自己置身於進可攻,退可守的有利位置,牢牢地把握人生的主動權,無疑是有益的。一個毫無城府、喋喋不休的人,會顯得淺薄俗氣、缺乏涵養而不受歡迎。西方有句諺語說得好:上帝之所以給人一個嘴巴、兩隻耳朵,就是要人多聽少說。

3、千萬不能口無遮攔

不要探問別人的隱私,不能當眾揭對方的隱私和錯處;不能故意渲染和張揚對方的錯誤;要給對方留點餘地;不能強人所難;說話不能不看時機。

4、很好的話題也要適可而止

即使一個很好的題材,說時也要適可而止,不可拖得太長,否則會令人疲倦,若不能引發對方發言,或必須仍由你支撐局面,就要另找新鮮題材,如此才能把對方的興趣維持下去。

5、多多讀書,忌淺薄無知

在這個世界上,全新的事物真是太少了,每個時代的每一個人都得自願或不自願地撿起前人的衣缽,即使是偉大的演說家,也要借助閱讀的靈感。

隨著周圍環境不斷的改變,要不斷適應以改變說話做事的分寸。說話的尺度和辦事的分寸類似于一匹寶馬,駕馭好了可以日行千里,幫你衝鋒陷陣;駕馭不好,就會讓你摔跟頭,甚至踢傷別人。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有所注意並加以改善,那麼我們就如同在和諧的大家庭當中工作,一定能夠事半功倍。

歐洲經濟失落的十年

紐約時報

法蘭克福—本周官方發佈的經濟數據疲軟,經濟學家表示歐元區經濟正在再次跌入衰退。但是從某些衡量標準來看,歐元區經濟早已下滑多年。

據美國經濟學家彼得·魯珀特(Peter Rupert)和托馬斯·F·庫利(Thomas F. Cooley) 估算,除了德國,歐洲的主要經濟體都沒有恢復到2008年初的經濟發展水平,當時美國的次貸危機還沒有殃及大西洋對岸的國家。
經濟數據顯示,歐洲的艱難局面已經持續多時,“失落的十年”可能會變成現實。在此期間,經濟出現了危險的停滯,發展潛力也遭到荒廢,可能會對普通民眾產生持久的影響。

落空的經濟增長意味着不再投資教育、不再支持研究項目、商業失敗以及過早終結或是永無發展的職業生涯。

“還有人們想不到的更嚴重後果,”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的經濟學教授魯珀特說,“人力資本受到了重創。”

經濟衰退的開端和終點並不總是那麼容易界定。一個常見的定義是,經濟產量連續兩個季度下降就意味着進入了經濟衰退期。按照這個標準,從嚴格意義上講,歐元區還沒有陷入衰退。

但大多數經濟學家一致認為,衰退與否也要根據其他指標來衡量,比如失業率、工業生產和投資情況。在這個問題上,由位於倫敦的經濟政策研究中心(Center for Economic Policy Research)召集的一個委員會最有發言權,委員會的成員都是著名的經濟學家。

據該委員會測算,歐元區上次衰退在2009年第二季度之後結束,當時歐洲經濟觸底並開始反彈。這個名為歐元區商業周期測定委員會(Euro Area Business Cycle Dating Committee)的經濟學家小組還沒有開始評估歐元區是否再次陷入經濟衰退。但是很少有人認為,受始於2010年的自致債務危機重創的歐洲經濟近期表現良好。

“這不僅僅是一種正常的商業循環,”紐約瓦爾哈拉高頻經濟公司(High Frequency Economics)的首席經濟學家卡爾·B·溫伯格(Carl B. Weinberg)說,“在我的記憶之中,戰後任何時期都沒有哪個主要工業國家在上一輪衰退還沒結束的時候就再一次陷入了衰退。”

只有德國的經濟較2008年第一季度有所增長,當時經濟活動達到頂峰。魯珀特和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Leonard N. Stern School of Business at New York University)教授庫利稱,法國的經濟也接近當年的水平。(兩人一起在european snapshot.com網站發表跟蹤商業周期的博客文章。)

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產引發的金融危機波及全球經濟之後,西班牙和意大利的經濟在2009年跌至最低水平。如今,兩國的經濟已經實實在在地回到了2009年。

兩國經濟都在2009年內恢復了增長,但從去年中期便開始停滯不前。之後,西班牙的國內生產總值連續三個季度下降,而意大利經濟在一年內不斷萎縮。毫無疑問,兩國經濟陷入了深度衰退。一些經濟學家預測,法國,甚至是德國,也將步其後塵。

與此相反,到2011年末,美國已經收復了自2008年經濟危機爆發後的所有失地。不過,根據庫利和魯珀特的說法,這一次,美國應對危機所花的時間是其應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歷次經濟衰退時間的兩倍。

經濟學家已經知道,歐元區的國民生產總值(G.D.P.)依然沒有趕上2008年的水平。不過,像庫利和魯珀特這樣的經濟學家一直都在逐個剖析歐洲各國公布的並不總是前後一致的數據,目的是揭示這輪經濟下滑對歐洲最大的那些經濟體產生了多大的影響,影響的具體表現則是上升的失業率、下滑的消費支出以及縮減的投資。

溫伯格和其他一些人警告,歐元區正在重蹈日本在20世紀90年代的覆轍。因為無力挽救疲弱的銀行,當時的日本陷入了長達十年的經濟停滯。

“這是很好的類比,”溫伯格說,“日本人從來沒能解決銀行的問題。這對歐洲而言是個教訓。”

就像現在這樣,當許多銀行缺乏適當的準備金,它們就會囤積現金,不願或無法提供貸款。歐洲中央銀行(European Central Bank,簡稱歐洲央行)超乎常規地提供了現金援助,以寬鬆的條件為各國銀行提供了三年期的貸款。不過,歐洲央行無法強迫這些銀行把貸款發放給企業、幫助企業擴張。它也無法強迫銀行把錢貸給消費者,讓消費者去購房購車。

實際上,歐洲央行的調查和貨幣供應數據顯示,這些銀行依然不願意發放貸款。

持續多年的糟糕經濟對社會造成的影響“非常令人擔憂”。倫敦商學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經濟學教授盧克雷西婭·賴希林(Lucrezia Reichlin)說道,“我們知道,如果經濟增長受到嚴重抑制,社會就會失去凝聚力。”

她說,把現在的情況和日本的失落十年進行比較可能還不夠,同時指出,糟糕的經濟對歐洲年輕一代的打擊尤其嚴重。在西班牙,16到24歲之間的人口當中,有超過半數處於失業狀態。

“這將是失落的一代,而不僅僅是失落的十年,”賴希林說。她也是歐洲政策研究中心(Center for European Policy Research)那個委員會的成員之一,該委員會試圖確定經濟衰退的開端和終點。

在最好的環境下,歐元區經濟有望在一到兩年內復蘇,前提是歐洲的領袖們做出了正確的決定——這種假設本身就值得懷疑——亞洲和美國的需求也有所增強 。

歐盟和歐洲各國的領導人已經承諾,要通過在歐洲央行建立共同監管機構來改善預算紀律、去除政府內部的經濟增長障礙,同時強化銀行體系。

然而,由於意大利之類的國家不願進行變革,德國之類的國家又不願提供金融支持,達成目標的進程相當緩慢。德國選民依然反對經濟學家所說的那些必要措施,其中包括某種形式的共同債務,目的是減少西班牙等經濟疲軟國家的借貸成本。

根據較為悲觀的預測,經濟下滑可能持續數年。高頻經濟公司的溫伯格警告說, 如果糟糕的經濟政策導致了一連串的銀行破產,蕭條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許多經濟學家都認為歐元貨幣集團面臨著巨大的崩潰風險,與此同時,這樣的崩潰將會造成不可估量的後果。

“在歐元區,最主要的不確定性在於現在的債務危機能否得到解決、得到怎樣的解決,以及能否避免歐元的崩潰 。”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的經濟學家喬基姆·費爾斯(Joachim Fels)和馬諾伊·普拉丹(Manoj Pradhan)在給客戶的報告中這樣寫道。

歐元區各國的政治領導人正全力削減本國財政赤字、消除阻礙企業家的官僚風氣, 歐元區經濟產量下滑的部分原因是政府支出的下降。在某種程度上,經濟的衰退甚至不無裨益。它對效率低下的企業行為和缺乏審慎的借貸起到了懲戒作用。不過,這種看法只在一定程度上是對的。

“當人們談論經濟衰退的凈化效果時,說的可不是持續五年的衰退。”加利福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的魯珀特說。


少吃一點有利健康?

英國泰晤士報報導,一項進行了23年的長期研究發現,大量減少熱量的攝取可能不如過去所想,能延長人類的壽命。

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過去發現,限制老鼠食量,可以令壽命延長40%。於是「吃少一點,可以減緩衰老進程」這個想法隨之興起。這個觀念在對果蠅和蚯蚓的實驗上再次得到確認。

報導說,2009年,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適量減少恆河猴的熱量攝取,可以減慢衰老過程。

不過,美國國家衰老研究機構一項對恆河猴進行的最新研究發現,減少熱量攝取對壽命長短並沒有整體影響。

在為期23年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讓一組恆河猴攝取的熱量少於另一組30%。結果發現,無論年齡高低,少攝取熱量的猴子都沒有在壽命方面得到好處。

不過,報導說,研究證實,少吃的確能改善健康,可以延遲糖尿、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出現。

傲慢、自負 怎會有未來?

國內許多企業找不到人,但有的年輕人反應卻是:「去死好了,月薪兩、三萬元,誰願意去?」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昨天指出,這些年輕人寧願在家待業,也不願謙卑的爭取工作機會,傲慢、自負的態度,人生怎麼會有未來?

 教育部昨天在中和國家圖書館台灣分館舉行擴大部務會報,邀請嚴長壽以「我的台灣想像」發表專題演講。他說,不久前媒體報導國內許多企業找不到人才,他在網路上看一些年輕人的反應,多數都是「薪水這麼少,誰會去」,讓他看不下去。

 「主動積極是我的工作態度,也讓人生出乎意外的順利。」從美國運通小弟做起的他回憶,四十多年前,人與人之間的聯絡還是靠書信,當時美國運通的信用卡客戶可在全球各分公司收信。當時他擔任傳達員,每天四次到郵局拿信,是很無聊的工作。但每次拿信回辦公室,看到外國客戶殷切的等信並感謝他,他覺得很有成就感,英語能力也變好。

 「當傳達員那段時間,我幾乎每個周末自動加班,有時外國客戶已離台,我還會自掏腰包買郵票將信寄到客戶的下一站。」嚴長壽說,這樣的工作態度得到客戶讚賞,長官也不吝提拔,工作之路一帆風順。

 他不久之前看到一個朋友的小孩,碩士畢業,卻「在家待業」,他不可思議。他告訴這個年輕人,找不到有薪水的工作、就去做沒薪水的,充實實力後,就會有新發展機會。

 嚴長壽說,「在我的基金會,許多人工作前半年是不拿錢的。」當年輕人願意無償全心投入半年,企業主會認定是可終身雇用的伙伴而願意給予機會。

廉能政府:廉價、無能的政府

要聞:檢調暗查3年 揪出狂買黃金...

過期了!Too Old!

S:Sarah  L:Louis
S:This bread is awful. There's no way I can finish eating it.
L:How can that be? I bought it after I got off work last night.
S:It's really stale. Also, it's so hard that I almost broke my tooth.
L:Sorry about that. Can you do me a favor and look at the expiration date?
S:It expired five days ago. Didn't you check it before you bought it?
L:Oops!
S:If I were you, I'd march down to the store right now and demand a refund.
L:You're absolutely right. This bread is four days past its shelf life, and they shouldn't be selling items that are past their expiration dates. I'm going to take it back right now!

低卡路里飲食無助於長壽

美國1科學團隊對獼猴研究長達23年的研究,一批餵食低卡路里食物,另一批則服用營養充足飲食,結果發現前一批獼猴雖然比較健康,但並沒有因此比較長壽,科學家表示此研究結果,有助於科學探索人體吸收卡路里與長壽的關係。

美國國家老化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一項研究調查,將獼猴分成兩批,一批餵食低卡路里食物,另一批則服用營養充足飲食,並同時提供維他命及礦物質做為補充,這項研究追蹤長達23年。

研究結果顯示,餵食低卡路里的獼猴,比餵食營養豐富食物的獼猴來得健康,但沒有比較長壽。該研究的主筆者奧斯塔(Steven Austad)說:「那些餵食低卡路里的獼猴,比較健康,比較少生病,患上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機率較低,但卡路里並不影響壽命長短。我們從此研究推論出,健康和長壽並不成正比。」

因餵獼猴和人類同屬靈長類動物,這項研究將有助於了解探索人類吸收卡路里與長壽的關係,也能進一步研究出人類的理想飲食模式。

年輕人缺乏熱忱使命感

嚴長壽

不少社會新鮮人畢業即失業,待業期約半年以上,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昨天批評,現今的年輕人缺乏熱忱和使命感,因嫌薪水低而選擇待業。他表示,如果用傲慢的心態找工作當然找不到,這是台灣教育內容出問題,學校只教讀書和考試,不教做事和做人,才讓年輕人不會主動學習,也忘了謙卑

勉當無薪志工 拓展視野格局

嚴長壽昨天應邀在教育部部務會議上演講「我的台灣想像」,他表示,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有不少年輕人,當基金會無薪志工半年,卻拓展自己的國際視野和格局,增加自己的能力,也讓自己成為可用的人才。如果他剛從大學畢業,一下子找不到工作,也會積極去律師事務所或大型公司當小弟或送貨員,增加自己的能力和被人看見的機會。

嚴長壽當年只有高中畢業,破格進入美國運通,起初以為沒意義的工作,卻在工作中發現「被肯定和被感謝是很爽、很棒的感覺」,進而發現自己的工作熱忱和使命感,結果一路升官,卅二歲順利當上總裁。

嚴長壽表示,台灣現在的年輕人缺乏使命感,也不在意自己能否做出對國家社會有幫助的事,這是教育內容出了問題。長久以來的填鴨式教育,老師教書和考試都很僵化,只會教出比老師笨的學生;現行師資培育要有革命性改變,老師要承認自己有不懂的地方,和學生一起發掘問題和尋找答案,如此才能啟發學生的能力

無毒商機夯:江醫師賣魚

台灣光華雜誌 李珊
8年前,新光醫院的腎臟科醫生江守山因為發現多吃魚可使尿蛋白下降,減緩腎臟病惡化,並能預防癌症、心血管疾病,卻苦於找不到乾淨無毒的魚,乾脆自己下海檢驗水產,開起魚舖子賣魚。

「醫生賣魚」的故事傳為美談,在知名度漸開下,魚舖子的品項擴大到雞豬牛、米、茶等各種食材,採購量也從第一年的2公噸增加到2011年的600公噸,開啟了無毒產品商機。

離開台北塵囂的八里中華路上,一間尋常店面裡藏了個十分特殊的倉庫──這裡是江醫師鋪子的冷凍發貨倉庫。拉開隔溫屏簾進入倉庫,只見6、7位穿著雪衣的工作人員依訂單從一箱箱保力龍箱子揀出貨品,核對規格、數量,清點完後封箱、貼上標籤,再存放入冷凍庫等待出貨。

「冷凍庫有零下負20、30、40度3種,依產品不同需要分別存放,」坐鎮倉庫的副總經理王華瑞說,這座一千多萬打造的倉庫,是全台規格最高的冷凍庫。

為了保存食材的新鮮,江守山打造了一套嚴格的冷凍鏈:契作漁友選樣送檢,待通過第一次檢驗後,才可收成漁獲,隨後立即送加工廠宰殺,急速冷凍並真空包裝,接著送八里倉庫,並等待第二次抽驗結果,通過檢驗才能出貨到各門市。

食材不管是進倉庫、送達門市前,「驗溫」都是基本動作,只要驗溫高於負10度就捨棄。「溫度是把關漁貨新鮮的關鍵,一旦溫度高出規範,魚的細胞液流失,營養隨之流失,口感也變差了,」江守山解釋,因此消費者要烹調時,需放在水中急速解凍以保鮮。

除了到站時不能失溫外,連在運送路上,溫度也要嚴密管控。「我們是除了麥當勞外,運輸全程附『溫度追蹤器』的公司,」江守山表示,為了避免宅配公司司機半途熄火過久導致失溫,倉庫出貨時隨車附溫度追蹤器,每2秒紀錄一次溫度,工作人員會查核電腦紀錄,只要運送途中有失溫現象就整批收回。

580項汙染層層過濾

如此「龜毛」的管理,更反映在品牌的核心價值──汙染檢驗上。

江守山表示,江家舖子的產品規定生產者在出貨前須經過200~500多項汙染物檢驗,平均耗時7~8天,不同產品各有不同檢驗項目,野生魚類需檢驗重金屬6項、環境荷爾蒙(戴奧辛,多氯聯苯等)79項;養殖魚、蝦還要加上八十幾項抗生素、350項農藥殘留;牛、豬、雞則因畜養過程可能使用荷爾蒙、瘦肉精,檢驗項目最繁複,再向上加33項。

高達594項的檢驗項目,遠遠高於日本和歐盟的檢驗標準;農藥、動物用藥殘留標準達百億分之一,比一般藥檢殘留標準高出幾十萬倍,幾乎已達極致。

「我們的特色是在上市前『逐批』檢驗,而其他市售產品,不論國內外,都是上市後才抽驗,等發現問題時,食物早就下肚了!」江守山表示,所謂逐批,是指一個養殖池採樣一隻檢驗,由於魚蝦的藥品是透過池水餵食,只要驗出一隻含抗生素,全部都會含;海魚則是每次捕獲的每種魚各驗一隻。

為了避免球員兼裁判,江守山堅持不在企業內設實驗室,檢驗工作分別由委由德國杜夫萊茵(抗生素、農藥)、正修大學超微量科技中心(戴奧辛)等單位執行,每件產品都會附上一張「產品身分證」掛保證,上面詳列產地、供應商、飼養方式及檢測通過的項目。

無毒「掛保證」

問題是,如此嚴格的標準,坊間有多少農、漁友能通過檢驗?

「以慣常農法養殖的農友只有5%能通過我們的檢驗。」江守山因此只能採取契作方式,要求生產者不加藥養殖,他則以市價加40%的價格保證收購。

「後來生產者慢慢發現不做改變,會死得更難看,」江守山說,台灣自十年前加入WTO後,農漁業須和大陸競爭,在土地、人工、魚粉都比人家貴的條件下,「無毒」將是一個差異化的重要方向。經過多年努力,並鼓勵農漁友實驗新的養殖方法,至今已吸引四、五十個契作農漁友加入。

在養生蔚為潮流下,江守山特別提醒,「有機」不等於「無毒」。

他表示,坊間有機產品15%有農藥殘留,而沒有農藥殘留的食材也可能暗藏風險,例如有農民會使用走私的禁藥,因不在國內檢查項目中,根本無從查起。

其次,有機產品極可能已受汙染但農友並不知情。例如魚飼料怕長霉被飼料商添加防腐劑,導致魚體殘留。又如,一個契作養殖戶某次被驗出丁香魚有農藥,業主百思不解循線調查,才發現兒子惟恐魚池附近的草叢中有蛇或老鼠進池吃魚,在雜草叢噴灑農藥,導致農藥隨土壤滲入魚池而汙染魚兒。

如此嚴格檢核,價格自然不低。以野生魚來說,是市價2倍多,養殖魚、蝦至少是市價的4~5倍,牛豬雞也在2 ~5倍之譜。江守山解釋,價格高低主要和檢驗項目的多寡成正比,也和中間商、養殖量的多少有關,例如直接進口阿拉斯加野生魚,成本會比坊間低,加上檢驗費後,和市價的差距不大,但黃金鯧因產量少,檢驗項目又多,價格就高。

價值戰勝價格

然而,江家舖子的價格雖然嚇人,近年卻絲毫不受景氣影響,仍持續展店。2009年開放加盟後,目前全台有33家店,每月營業額持續以10%成長。今年2月底的加盟展又吸引了25名業主加入。江守山表示,加盟者一定要認同他的理念,自己也要吃無毒食物,才會做的好,前幾年就有投資客加入,不久即告陣亡!

開在中壢偏僻後車站的平鎮店老闆娘鄭子妍,以前是小兒科護士,因為看怕了病痛對孩子的折騰,開始吃魚舖子的產品,2009年江守山開放加盟時,正好先生的生意不順利,在「愈多人吃才會攤提成本」的動機下,鼓勵先生投入這塊新天地。

剛開始7、8個月,因知名度低、價格高,加上消費者認為活魚才新鮮好吃,生意十分慘淡。

他們只能慢慢和顧客交朋友,分享健康飲食的概念,也請他們品嚐經過急速冷凍和嚴格品管的魚,證明口感不輸現撈魚貨;顧客不會料裡,她除了分享食譜,甚至免費代客烹調。努力耕耘下,客層從最初的病人逐漸擴充到老師和一般家庭。平鎮店開店二年,每月業績從開始的十幾萬,已破120萬,會員300人,獲利約2~3成,雖然還沒回收第一間店成本,他們已和公司簽約,即將轉戰竹北開設第二家店。

江守山接下來的新產品是「無污染蔬果」。

為了克服檢驗蔬菜(約350項污染物)的困難,他發明了一套連根採收、同步檢驗的「活蔬菜」技術──蔬果採收後立即配送各店舖,放置於特別設計、可供光、水和養分的「活蔬菜機」,在仍保持鮮度的蔬果上噴灑培養液,降低硝酸鹽殘留,同時解決了有機蔬菜最棘手的硝酸鹽問題,這個活蔬果販售(含設備)模式已申請到專利,並且上市。

有「身分證」的產品讓人吃得更安心,江守山的「健康需要投資」概念已悄悄在全台各地萌芽茲長,也在有機產業中以獨特的經營模式另闢新藍海!

整理是門好修行?

台灣光華雜誌
陳歆怡

現年56歲、說得一口流利中文的安土美津子,10年前因工作外派到台灣的機緣而嫁給台灣郎,家庭幸福美滿,卻有一件小事,令她從踏入夫家第一天起就耿耿於懷:「實在想不到,工作幹練、個性溫柔的他,東西竟然那麼多,即使我努力打掃,家裡卻總是凌亂又黯淡。」

然而,每次安土請先生動手清理一下,對方總以忙碌為藉口,或表示「捨不得」、「好可惜」、「以後還能用」,遲遲沒有動靜。

大約3年前,家裡滿溢的物品終於壓得安土喘不過氣來,爆發為給先生的最後通牒:「人或東西,你要選哪一個?」剛好此時安土回日本探親,接觸到當時日本正夯的「家庭雜物整理術」專業課程,她如獲至寶,取得House Keeping協會認定的整理收納顧問證照後,回台開設工作室,除了舉辦講座,也曾有6、7次到府諮商的經驗。

像安土女士這樣的整理達人,在日本為數眾多,且已形成產業;這股風潮中的翹楚是2009年出版《斷捨離》一書、創下200萬本銷售佳績的整理顧問山下英子。

整理產業正夯

山下英子自稱從瑜珈「動禪」中體悟到「斷捨離」整理法──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從2000年起,她在日本各地舉辦超過500場講座。影響所及,「斷捨離」還入圍2010日本年度流行語,人人都能在遇上婚姻、戀愛或工作煩惱時套上一句。

整理風潮在美國也行之有年。1985年成立的「全國專業整理師協會」,是整理產業的火車頭,會員從最初的16名成長至上千人的組織;過去,整理師多由教師、秘書或其他低薪職業轉行,如今卻吸引許多律師與企業主管爭相投入,服務內容更細分為家庭整理、辦公室整理、人際關係整理,乃至專門對付長期凌亂的住家和服務名流等。

鑽研台灣日治時期生活史的作家陳柔縉認為,日本居住空間狹小,加上原本就是一個對生活美學吹毛求疵的民族,各種生活道具繁複多樣(例如餐具區分四季),而且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都珍惜家傳「古物」,因此,整理術不僅是出於必須,也是「外人看來太過龜毛」的教養;新一波的「減法」整理術,則可看成是從「繁瑣細緻」轉移至「清省簡單」的心態擺盪。

整理相對論

有趣的是,美、日整理產業的勃興也引發了反彈。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授Eric Abrahamson與科普記者David H.Freedman在2007年出版的《亂好》一書中,抨擊各界對整理的倡導太過浮濫,他們認為,一味要求整齊有序,不僅造成壓力,還會喪失活力與生機。反對意見還來自一些新潮的室內設計師,他們揚棄過度的秩序與極簡風,刻意營造有些凌亂、更滿溢與人性化的感覺。

《亂好》書中舉出的最著名反證是科學家愛因斯坦亂到不行的書桌,他本人對此曾經辯解:「如果書桌亂七八糟象徵頭腦亂七八糟,那麼,書桌空無一物又象徵什麼呢?」

旅日作家劉黎兒指出,真正徹底的斷捨離,應該從少買或只買絕對需要的物品做起,然而,日本社會的方法論都偏向「捨」的面向,好像光丟掉就能帶來安心,結果是給原本大量消費的人繼續消費的藉口;其次,過於勉強的斷捨離也容易造成反動,有人丟完之後,改以大吃大喝來抒解壓力,也有人一口氣丟太多,到頭來又去買回。

當房子變成倉庫

在後工業社會中,產品的生命週期遠比過去短暫,新產品很快被更新的產品取代,有些甚至被徹底淘汰,人們卻可能一邊持續買進,一邊將某些物品轉為懷舊收藏。

歌手劉若英曾在散文〈永遠不搬家〉中分享她整理、清空爺爺奶奶充滿回憶的老家的過程:

身為高階軍官的劉爺爺配給到一百多坪的老房子,50年來,東西只進不出,家具、衣物用品之外,還有許多不可思議的雜物收藏,像是從大陸帶過來的、原封未動的大木箱,爺爺收藏的剪報,早已不堪使用的家電,堆滿倉庫、早已蒸發的酒,甚至已經離異的新人送來的過期禮餅。

隨著爺爺去世,軍方通知遷離改配國宅,親上火線整理爺爺遺物的劉若英領悟到:對年少時歷經動盪的長輩而言,保留物品是一種抵擋回憶流失、渴望定根的表達,且已經內化成生活態度;也因此,雖然她努力透過資源回收減少丟棄的衝擊,仍直覺自己像在「大義滅親」。

罩門人人不同

既然人與物品的關係從來不止於實用功能,還有情感與心理層面的羈絆,難題還在於,我們很容易指責別人囤積過多的「垃圾」,豈知人人都有各自丟不下手的「罩門」。

48歲的職業婦女張小姐,一直為「衣櫃明明很滿,卻找不到要穿的衣服」而煩惱,最近卻赫然開竅:自己衣滿為患的原因,其實是放不下「哪天瘦下來還能穿」的執念,想通後,她清出數十包狀況堪稱良好的衣服,買東西也更加審慎。

山下英子就認為,真正棘手的是覺得「好可惜」、「捨不得」這類情緒與執著,然而,沒派上用場甚至胡亂存放的物品,反而造成情緒上的愧疚與不安,而充滿回憶的執念之物,本身就是一種強大束縛,一味囤積並非好事,有時還需特殊儀式(例如焚燒),或是跟它說「謝謝」等告別的話,才能處理掉。

提出「心動整理術」的日本作家近藤麻理惠則認為,以往的整理術,都是教大家用一個理想數字(例如兩年沒使用)作為判斷標準,但大家應該找出自己的內心尺度,感受「碰觸物品時,是否感到怦然心動?」沒有怦然的就可以放手。她還提醒,初學者最好避免從具有回憶的物品下手,建議順序是:衣服→書籍→文件→小東西,免得磨磨蹭蹭打回原形。

取捨有道
談了很多割捨之道,或許你也不免疑慮,到底要丟到什麼程度?提倡減法哲學,難道不會在衝動下失手,造成日後的遺憾?

「物品是自我歷史的呈現,保養、維持老東西的習慣也是一種古早智慧,斷捨離如果只是『捨舊』,缺少轉贈或回收的步驟,反而變得不環保,」劉黎兒說。

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曾對媒體分享他自行摸索的整理心法:二十年前,他也是每樣東西都捨不得丟,結果有回趁年終大掃除,他一氣之下眼睛閉著就通通丟掉了,事後卻異常懊悔。

現在的他,每個月用一個卷宗夾,把這個月內捨不得丟的東西放入,裡頭可能是一封來自消費者的信、同仁母親告別式的封面、小孩為家族旅行設計的行程表等吉光片羽,所有卷宗收藏成箱,只等退休後細細品味。

「我整理的原則,就是留下有記憶點的東西。試想,如果現在我們突然得了失憶症,你什麼都不記得了,等於沒有活過,但這些東西讓你不會白活。」

或許,活在這個物質富裕的社會,人人都該學習拿捏人與物之間的關係,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整理之道,與物品的愛恨糾葛雖不會就此停歇,卻能充滿啟發與樂趣

國民黨產不公不義

行政院版本的「政黨法草案」,將信託入法做為政黨經營事業的最終處分方式,引發國民黨黨產就地合法的爭論,民進黨主席蘇貞昌今天上午抨擊國民黨產是不公不義,強調國民黨從過去到現在這種作法,是天怒人怨,馬英九總統過去也承諾要黨產歸零,現在卻承諾跳票,這是自毀誠信,再次暴露馬說話不算話的性格

蘇貞昌表示,民進黨早在2000年就提出政黨法草案,希望政黨法入法,讓民主政治有公平健康的環境,但一直被國民黨擋到今天,現在國民黨執政有優勢,立法院也居多數,卻提出要有把不公不義黨產合法化的這種作法,一定會引起人民更大的憤怒與不肖,他呼籲民眾以選票給自以為有錢可贏得一切的國民黨一個教訓!

蘇貞昌上午到苑裡鎮參觀山水米有機稻場,針對行政院版本的政黨法草案受訪時,做了以上表示。

媒體詢問,行政院政黨法版本也將政黨的賄選納入規範,是否擔心民進黨人頭黨員的問題未來將遭司法查辦?蘇貞昌說,民進黨一直謙卑地經營,而且戰戰兢兢,也許還有很多可改進的空間,但讓政黨健康地經營,民進黨是贊成的。

蘇貞昌說,如果大家公平競爭,不是以司法做為手段進行黨同伐異,則民進黨也都支持,政黨法的規範包括政黨內部的選舉以司法來規範,民進黨也可以支持,但重點是要公平、要正派,而不是為了自己的黨好,去追殺其他政黨,以司法做為手段,這就是居心不良、手段不當。

至於台灣記協等團體週六將發起反對媒體壟斷大遊行,蘇貞昌說,台灣民主政治還在初期,還沒有成熟穩定,有好的健康媒體環境,人民應享有新聞自由與知的權力,是要細心呵護的,民進黨反對財團壟斷媒體,反對媒體跨領域霸佔,讓各種聲音不能公平呈現,現在記協等民間自發力量發起有關反旺中的遊行,民進黨尊重主辦單位,不會以政黨的名義參加,但歡迎黨員及社會各界參與。

一日禪:一句話的力量

有時候,創造奇跡的不一定是巨人,也許只是一句簡單的話。而一句鼓勵的話語,就是給對方一件免費卻珍貴的禮物,讓聽到的人有勇氣走過所有的困難,直至勝利。一句話,在我們的生命裏,微不足道,卻往往重如千鈞。

外勞政策一小步 扭轉經濟一大步

經濟日報

實施20年的外勞政策,始終像鐵板一塊,其中許多荒謬可笑、違反人性的部分迄難調整。最近由於經濟情勢日壞,政府終於發現問題嚴重,提出搶救對策,勞委會的外勞政策成了眾矢之的,終於決定有條件放寬,走出了適度微調的小小一步,卻是20年來最大的一次鬆綁。

從表面上看,是經建會在總統府財經月報中提出爭取台商回台方案,針對台商最有怨言的外勞配額提議,從目前的30%放寬到40%,但只適用於最長6年緩衝期之內,才迫使勞委會不得不提出鬆綁構想。

實際上,早在數月之前,勞委會在檢討目前的3K製造業5級制時,已在內部研議以提高就業安定費方式,放寬廠商外勞配額的辦法。這是勞委會主管外勞政策以來,頭一次主動而且務實地看待外勞配額問題,即使未見經濟部提出爭取台商回台方案,外勞配額放寬,也是指日可待之事。

其實,對外勞的僵化而嚴格的管制,其中存在許多偏見與扭曲,不論在心態上及制度上,均大有可議之處。首先,經濟的發展,各種要素都必須相互配合,否則,欠缺其中某一項,整個企業乃至產業就會被迫退出。過去許多主管官員常常自作主張,認為某某產業應該退出乃至消滅,某某生產模式必須以公權力積極介入,逼迫其斷然改變。於是,大量使用低階勞工的產業,就被認定必須進行大量自動化,因而任令其缺工問題不斷惡化,這也被視為推動產業升級的有效手段,因此限制其獲取足量外勞。

不過,這些見樹不見林、誤以為將「不適合」的產業任其淘汰即能為台灣謀取更大經濟活力的專家,卻不知連科學園區使用最昂貴而先進設備的企業,受害更深,因為不能找到願意輪值大夜班的員工,這樣的設備根本不具備成本效益,只好被迫割愛,甚至整個廠外移。

因此,面對本國年輕勞工不願投入的3K工作,外勞的名額根本沒有任何管制的理由,除非我們決定將此廠商或產業連同其更多數的本國勞工工作機會連根拔除;勞委會乃至任何政府官員豈有權力做此蠻橫決定?可歎的是,20年來,全體政府官員都如此作為,台灣在此期間所受到的傷害,累積起來必定是天文數字。當勞委會王如玄主委面對此一質難時,她的回應十分正面:只要任何廠商可以確認對外勞有此需求,勞委會沒有拒絕的理由。只是到目前為止仍無法做此確認,只好分段管制。對她的態度,我們十分欽佩,但實際上並未積極達成,也未公開讓廠商了解並努力配合,誠為美中不足。

勞委會此次尊重各方意見,將超出原有配額之外的外勞名額搭配更高的就業安定費,如每名額6,000至8,000元,有限度地開放。其實這就實質上達到以價制量的相同目的,頗為睿智,如果依新加坡的辦法,將全部外勞的就業安定費都一體提高到合理的水準,然後開放外勞的數量與薪資由市場決定,則目前外勞政策的種種積弊均可迎刃而解。

一旦外勞配額的緊箍咒可以解除,則今日對岸世界工廠關閉而流離失所的台商必爭相回台,相關部門若能依整體經濟所需,擇其優者2、3萬家妥予安置,對當前陷入「保1」困境的經濟裨益莫大,同時,台灣的產業鏈可獲修補,出路斷絕的上、中游產業得到喘息機會,對整個經濟更有莫大的利益。

勞委會小小的一步鬆綁,對經濟助益如此之大,如果能將20年的偏差斷然改正,王主委的功德豈可限量?

美國貧富差距變大 貧者越貧富者越富

美國的中產階級正在迅速瓦解中!2001到2010年間,美國中所得家庭淨值(資產減去負債)平均下降28 %;反觀高收入家庭,17年來(1983-2010)所得卻從美金30萬7,134元,上升到美金57萬4,788元,顯示美國貧富差距有越來越大的趨勢。

據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即美國的中央銀行)消費者財務狀況調查,過去十年(2001-2010),美國中收入家庭淨值不但平均下降28 %,且其所得水準更從2001年的12萬9,582美元,下降到2010年的9萬3,150美元,完全沖刷掉20年來的所得收益成果。

這份報告更指出,在1983到1992年中收入家庭所得幾乎沒什麼改變,但到1992至2001年間,卻大幅成長43%,且在2001到2007年間持續成長18%。近年來卻因美國住房市場崩盤及經濟大蕭條,中收入家庭所得淨值平均下降39%,先前努力的成果完全報銷。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僅有高收入家庭,仍在1983到2010年間,維持財富所得明顯增加的情況。其中一個原因,應是高所得家庭比中低收入戶更少靠家庭所得淨值過活。

統計數字分析顯示,1983到2010年間,高所得家庭的開銷只有24%靠家庭所得淨值,其他則來自股票交易所得和房地產等;而中收入戶的開銷卻有40%要靠家庭所得淨值。相較之下,貧富差距自然越來越大。

全球女首富:想有錢 就多工作、少菸酒

全球女首富澳洲礦業大亨林哈特30日呼籲「看不順眼」有錢人的民眾「少花點時間喝酒」,坎培拉當局批評她的言論「侮辱」。

林哈特的家族鐵礦事業估計達292億澳元(301億美元),使她成為澳洲首富,她昨天批評仇富的人。

她在產業雜誌專欄中寫道:「致富之路沒有受到壟斷。」「如果嫉妒人家錢比你多,就不要光坐在那裡抱怨。做點事多賺點錢,少花錢在菸酒和社交,多花時間工作。」「成為努力工作、投資和建設的一群,同時為他人創造就業及機會。」

林哈特抨擊所謂的「社會主義分子」和反企業政策,認為這些造成澳洲的經濟困境,她敦促政府調降最低薪資和稅負,以促進投資。

但國庫部長史萬等高階部會官員痛批林哈特發言。

史萬說:「數百萬澳洲勞工為了養家活口、支撐家計辛勤工作,這些言論對他們來說是侮辱。」他說,林哈特顯然覺得澳洲人是「過度飲酒和社交的懶惰勞工」。

背誦是最基本的學習方式

王道還: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背誦」成為關心教育的人最痛心疾首的議題。論者口誅筆伐,視背誦為教育的對立面,完全忽略了:教育的具體內容,是傳授值得背誦的知識。

將背誦視為教育的對立面,出自一個直覺的誤解:以為動用理性的過程才是「理解」,而背誦只是不經大腦的機械過程。由於科學一向被認為是人類理性的最高成就,科學教育更強調理解。背誦無異放棄磨鍊理性的機會,更令人難以容忍。

這個看法最根本的問題在於:越是基本的科學事實,越沒有什麼道理,無從理解。例如我們從小就聽說過:光速每秒卅萬公里,是運動速度的極限。這個說法怎麼理解?當然只能死背。光速的值是實測的結果。物理學者測出光速後,不研究物理的人都能利用這個只好死記的數值算出:從太陽發出的光必須旅行八分鐘以上才抵達地球表面。這個發現令人驚訝、感動:原來我們一直生活在八分鐘以前的世界裡!莊周夢蝶的故事在這個科學事實的襯托下,突然產生了新的意義。

科學的原型是西元前四世紀成形的歐基里德幾何學。這套幾何學是以定義、公設建構的體系,而定義、公設都不是理解的對象。學生先死記,然後學習運用定義、公設演繹出規範圖形、空間的規律—定理—以及利用它們描述現象的技巧。學習這種知識體系,越深入越依賴記憶力提供的便利。健全的知識體系,產生的知識哪怕學生只會背誦,依舊是有用的知識。不會證明畢氏定理,並不妨礙學習這個定理的應用範例。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他的意思是:利用知識、能產生力量。而理解未必產生力量。

即使最偉大的科學家,都不強求理解。牛頓發明萬有引力概念,解釋太陽系各行星的運行。他拒絕對萬有引力做進一步的解釋,許多學者都覺得困惑。牛頓強調:科學的目的在描述自然;好的理論能精確描述自然、精確預測自然的運行。至於追根究柢,是哲學家的事,因此他不對萬有引力的緣由做任何臆測。

八月初,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發表一份報告,凸顯流行教育觀的盲點。研究人員分析了四百卅個人的資料,其中最重要的變項是:四歲的行為特徵;七歲的語文與算術測驗;大學畢業與否。他們發現:學齡前的行為特徵最能預測此人是否能夠大學畢業,而不是七歲時的語文、算術能力。孩子若從小就表現出專注、又能遵循指示的性向,最有可能在廿五歲前完成大學學業。「遵循指示」是最基本的學習能力;在許多情境中,就是背誦。

我們自命為萬物之靈,相信理性是人類最寶貴的天賦,對理性有無限的信心。可是學者(如二○○二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卡尼曼)早已發現,攸關我們生活、生存的許多認知技巧,不出自理性,而是直覺,或者說簡單的公式(heuristics)。顯然大自然對於我們的理性並不那麼放心。也難怪,十八世紀偉大的蘇格蘭哲學家休姆一語道破:理性只是熱情的奴隸。我們不禁好奇:批判背誦的熱情,到底哪裡來的?

(作者是生物人類學者,任職於中研院史語所)

做官的到底要貪到何時

繼林益世貪汙震撼後,前消防署長黃季敏又被查出坐擁金條、涉嫌貪汙人民的救災錢;台灣人民何其不幸,一年要目睹這麼多場貪官現形記;更令人憂心的是,這二年來連續爆發的官員涉貪案件,在在都顯示,台灣離清明勵治還有一大段距離,貪腐的陰影仍然深深籠罩著台灣政壇。

 林益世案讓人民看到貪瀆者的惡形惡狀,也讓大家警覺,政黨可能輪替,貪腐卻竟然並未輪替;和林益世比起來,黃季敏主要犯案時間是民進黨執政時代,但是他以事務官身分,卻可以長期遮掩涉貪情節,政府內部是否有共犯結構,才是令人擔憂的。

 黃季敏案之駭人聽聞,在於這是個集惡質、膽大包天及老練的貪瀆案例。如果涉貪屬實,黃季敏罪大惡極之處是,身為消防署長、做為救災的總指揮官,竟然連人民的保命錢也敢貪,例如,他花鉅資採購的「救災指揮通信平台車」,在八八風災時形同廢鐵,目前棄置於各縣市消防隊,是另類「蚊子車」;此種拿人民性命開玩笑的行徑,比一般的貪瀆犯更惡加一等,和江洋大盜謀財害命,又有何異!

 黃季敏不論是以黃金收賄、或是收賄後以黃金洗錢,要不是檢調單位突襲,顯然是神不知鬼不覺,都顯示他手法老道;黃季敏的大膽之處更在於,竟然敢赤裸裸的運用自己的胞兄成立人頭公司、協助圍標,更拿取回扣。但更令人駭異的是,黃季敏在擔任署長六年任內,有多項採購案,可疑賄款達上億元,檢調偵辦單位三年多前就發動偵查,但即使黃季敏退休,但檢調單位向消防署調閱採購卷證卻屢屢受挫,或碰軟釘子,更有人點出有所謂的「暗樁」,令人不得不憂心,這其實是個貪汙共犯結構,是否有其他公務人員涉案,檢調單位應該徹查。

 馬英九總統以政治清廉自許,但近來諸多案件顯示,馬總統的訴求已經落空;八月中檢調單位調查荖濃溪大津護岸工程,施工三個月後就因偷工減料崩塌,檢調查出,前第七河川局局長張良平涉收賄為廠商護航,但他卻於今年六月升任經濟部水利署副總工程司;該案與黃季敏案相同,都是為了圖利自己、不惜危害人民身家安全的案例。

 接下來,在八月二十三日,位居刑事警察局第三把交椅的主任祕書許瑞山,竟然涉嫌經營賭場,甚至安排傳播妹陪酒,警紀蕩然無存,自己都成了大害,如何可能為民除害,維護治安?

 檢調搜索時,於許瑞山辦公室就查出一百萬元現金;去年才通過的財產來源不明罪,顯然嚇阻不了這些貪官,集體貪腐文化難辭其咎;最典型的例子是,去年海關爆發歷來最大集體貪汙案,從報關行、進口商到關員,全部都串連一氣,涉案層級直達關稅總局副局長,這正是標準的貪腐共犯結構,財政部內部監督體系顯然失靈。

 同樣的,此次黃季敏案另一值得深究之處在於,台灣年年都有天災,如果黃季敏任內採購的防災設施,完全不堪使用,可說是事關人命;更何況,黃季敏的諸項採購,疑點重重,自二○○五年起就已有蛛絲馬跡。因此,不待檢調追查,政府體系及監察院應該都有監控機制,怎麼可能完全不追究責任,竟然讓其以救災英雄的美名安然退休,政府內控機制顯然失能。

 可以說,貪官不是一時一地養成的,在檢調單位查覺異狀之前,涉貪官員早就食髓知味,人民權益已經受損,而要再等到檢調出動偵查,更常常是曠日廢時,早就坐失良機;也許,比較好的案例是,楊志良去年在衛生署長任內主動揭發的署醫弊案;楊志良從署醫報表中發現,多家署醫將癌症化療、急診等多項核心醫療業務外包,他發覺有異,請衛生署政風處調查蒐證,楊志良並主動將調查結果交給檢察官。檢方終於在今年三月大規模調查,也才破解全台一連串的署醫弊案。

 官員貪腐,不只是官箴問題而已,更讓人民對政府失去信任,對民主體制是嚴重傷害;對於這一連串的貪腐疑案,尤其是事務官涉貪,馬政府更該審慎面對,不能等到檢調單位事後的調查,何妨以楊志良為師,從人民的角度出發主動調查,何處有不當得利,何處就可能有貪腐的影子。

公務員住豪宅 錢從哪裡來

黃寶仁

檢警在前消防署長黃季敏的信義區豪宅及台塑辦公室搜出金條,價值在二千萬以上。這是繼林益世、許瑞山之後,又一個貪腐醜聞。消防署署長是簡任十三職等的事務官,月俸約為五萬一千元至五萬三千元,再加上專業加給與主管職務加給約六萬七千元,合計月收入在十二萬左右。而他在信義區近百坪的豪宅房價應在四、五千萬元之譜。以每年十四個月薪資計算,需要二十五至三十年不吃不喝才買得起。

以一個中華民國公務員的薪資所得,不論官階多高,單靠薪水或退休俸是買不起台北市的豪宅。如果再加上名貴座車、珠寶華錶、菲傭服侍…,想必其中必有不為人知之處。黃季敏絕非是唯一享受帝王般退休生活的公務員,還有多少現任或退休的特任、簡任官員,抑或是國軍將領住在天價地段的豪宅裡呢?我不敢斷言這些高官跟黃季敏一樣都是貪汙致富。但歸納來說,他們都有一些共同點,像是老婆是家庭主婦,並且號稱善於理財,子女多半送往海外名校留學,生活優渥之外還樂善好施,薄有名聲等等,這不能不啟人疑竇,錢從哪裡來?

俗語說「人無橫財不富」,只要調閱繳稅紀錄,比對財產、收入、刷卡、消費等等,其實不難抓出貪官汙吏,廉政署醒醒吧!

(作者為軟體工程師)

打到扁扁扁

蔡宗禮

陳幸妤跟趙建銘兩人都是醫生,在社會上算是高收入的職業,沒資格沒權利買豪宅嗎?只因為她是阿扁的女兒,就活該住在草房茅屋嗎?

媒體怎不深究追查住上億豪宅的高官,如連戰、吳伯雄、江丙坤或其他?又請問媒體:你們有拿同樣標準去檢視馬總統的女兒嗎?阿扁在職時,陳幸妤工作被騷擾,連上個廁所也不放過,現在阿扁都卸任了也抓去關了,怎還不放過她呢?媒體敢越洋跨海過去美國,追蹤記錄馬唯中、馬元中的一言一行嗎?不敢吧,只因為她們都具美國公民身分,而且又都是馬總統的千金,對吧?

貸款五千六百萬,比諸國民黨的高幹及其子女,或影劇圈的影歌星,人家是現金交易根本不需貸款,這算豪奢嗎?刊這種新聞目的何在?繼續打擊扁家?老爸老媽貪腐,女兒女婿窮奢極侈。乾脆叫陳幸妤每餐都「食飯配豆乳」吧!

(作者為退休教師)

中資大舉來台 台灣加速垮台

賴欣陽

目前產業面臨空洞化、失業人口不斷增多、國債持續上升、景氣連續衰退、經濟情勢惡化,應該做的是試圖規劃及重建台灣的產業結構,進而振興經濟。

中資來台,只會使台灣的經濟更依賴中國,更失去自主的空間。而在當前歐洲經濟出現危機、美國經濟被看衰的情勢下,中國經濟也轉向內需,台灣的產業若不能設法自立,還想依賴中國,只能繼續蕭條下去。試問一個產業持續蕭條的地方,又面臨全球經濟不景氣,能夠期待有人來投資嗎?投資者若非眼光獨到,必是另有所圖。而台灣的產業、經濟如果無以自立,必須仰人鼻息,則政治、社會、文化等各領域,也將一一被收編。

因此若情勢不變,政策不改,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台灣將港、澳化,甚至可能比港、澳還不如。面對這樣的情勢,執政者還飲鴆止渴地主張擴大開放中資,如果不是太短視近利,就是其中還有更深沈而不能明說的秘密。

(作者為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請政府停止製造經濟問題


台灣經濟面臨極大的麻煩。行政院經建會公布七月景氣燈號,連續亮出第九個代表衰退的藍燈,是歷來僅次於世紀之初網路泡沫時的最長紀錄。同時,預示未來景氣動向的領先指標也反轉向下,連續兩個月下滑,景氣前景顯然不容樂觀更嚴重的,經濟發展也因長期問題一一浮現而逐漸失去動能。在此關鍵時期,國家偏偏由無能者主政,對於突破現狀束手無策,成為當前最大的危機所在

景氣燈號與領先指標的走向,印證先前包括官方在內的經濟機構所預估,亦即今年經濟成長將出現一(%)字頭的幾近衰退狀況。對於四年多前上任時,開出要讓整體經濟成長六%的馬英九政府,即使它後來改以「八年平均」為辯詞,這張經濟支票已無論如何都是空頭的。馬英九總統千萬不能忘記要捐出半薪的另一承諾,否則同一件事對社會跳票兩次,如此「歷史地位」,怎堪恭維?

除了開空頭支票,馬政府也是麻煩製造者。它不但未能預見內外經濟環境逆轉的趨勢,把今年經濟成長目標高調訂為四.三%,就在希臘等國的歐盟主權債務危機急速惡化、今年初並進一步從金融面導致全球經濟衰退之際,為求連任,馬英九的黨政要員炮製「宇昌案」,抹黑了海內外生技界精英,重創生技產業。連任之後,馬政府繼續打著「改革」旗號,以證所稅亂整投資人四個月;即連升斗小民它都不放過,以油電雙漲帶動物價全盤波動。

儘管對整體經濟如此惡搞,馬政府至今仍不願面對現實。副總統吳敦義日前對我國經濟處境「眾人皆差我還好」的評語,與一般感受相去太遠,招致廣泛撻伐。而經濟部長施顏祥前天猶言,「台灣去年經濟表現還算滿意,但今年到目前為止都令人擔心,主要是受到國際因素影響」,雖然他同時宣稱不能拿世界景氣不佳為藉口,其不肯面對現實的心態,昭然若揭。

心態上既然不肯面對現實,所作所為就不切實際。它開會、喊口號、提方案、訂計畫,仍試圖以老套刺激景氣、提振經濟,兼以掩飾自己的無能。它老狗變不出新把戲,積極透過ECFA及簽訂「兩岸投資保障和促進協議」等全面傾斜的途徑,把經濟未來寄望自身問題重重的中國。

所幸從財經界到尋常百姓,對經濟現實不是馬政府要員那般顢頇。從最近的經濟困頓中,民間其實逐漸找出問題,理出今後努力之道。以最近的發展為例,美國加州法院陪審團認定三星電子侵害蘋果公司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相關專利,必須賠償十.五一億美元。有鑒於台灣宏達電在自創品牌之路也不斷遭到同一困擾,顯見對於高科技產業,不斷研發創新才是茁壯之道。蘋果由於持續研發創新,不但產品全球矚目,也以專利收費及官司讓競爭對手付出代價,確保領先地位

台灣的產業發展之路,多年來以降低成本、擴大規模為主,走代工設計生產為多,自創品牌甚少;尤其受限國內市場與國際化不足,以品牌、行銷直接面對全球消費者的能力薄弱整體而言,這種產業發展模式只能追隨市場,難以領先趨勢,而且不論代工或自創品牌,研發創新都不夠,價值與利潤因此難以提升,產品系列也不夠寬廣。同時,除了台積電等少數例外,在急功近利及大膽西進過程,於幾不設防保護技術與珍惜人才的情況,逐漸被中國所扶持的自己產業所追上

不論從短期景氣或長遠產業發展看,台灣經濟現今都有麻煩,而且麻煩還不小。要突破現狀,首要的是馬政府必須停止製造問題,揚棄無謂的形式作風,把整體投資經營環境弄好。同時,確實落實國際化,引進先進國家企業投資,利用台灣活絡的中小企業及質優的人力資源,創造國內投資機會,兼以促成產業上進。至於產業發展,研發與創新永遠是正道,不論走代工或品牌、傳統或科技,都無例外。

法國調降油價 以助經濟解困

為刺激經濟復甦,法國政府週二宣示全力壓低油價,透過減徵燃料稅等方式,與供油商共同吸收成本,週三起逆勢調降汽柴油價格三個月,以恢復消費者信心,協助法國經濟復甦。

法國財長莫斯可維奇(Pierre Moscovici)表示,已與石油業者達成壓低汽柴油價格協議,未來三個月將調降汽柴油價格每公升○.○六歐元,油料供應商和政府各負擔一半成本,法國政府將因此損失約三億歐元(一一二億台幣)的燃料稅稅收。

當被問及是否釋出戰略儲油時,莫斯可維奇指出:「在國際景氣低迷下,我們必須檢視所有方法來讓油價下跌,以帶動消費、提振經濟為優先。」他說,這項行動是暫時性的,政府將尋求解決高油價的長期、結構性措施。

莫斯可維奇表示:「這項措施生效後,民眾加滿二十五公升汽油,將可省下一.五歐元費用,這對低收入和經常得遠距離開車的民眾幫助很大。」三億歐元成本將來自於刪減其他部門預算。

這項行動實現了法國總統歐蘭德競選時所提,將暫時凍結油價的承諾。

法國總統大選五月初揭曉後,國際油價回跌,因此歐蘭德政府未採取行動。但最近幾週,由於中東情勢緊張,加上歐元兌美元貶值,柴油價格週均價已創今年最高。上週標準汽油價格漲至每公升一.六四八二歐元(台幣六十一.五元),與三月創下的歷史最高一.六六六四歐元僅咫尺之距。

法國政府在此時宣布調降汽柴油價格,適逢歐蘭德因無法解決經濟困境而民調直落之際。

法國失業率持續升高,週一公布數據顯示,法國七月失業人口達二九九萬人,較六月增加一.四%,較去年同期增加八.五%。

法國經濟前景也正在惡化,法國總理艾侯週一坦承,可能得把二○一三年一.二%的經濟成長預估調降。成長降低將使法國更難達成降低赤字的目標,因而得被迫加稅或減少支出。

8/30/2012

終結貧窮:如何在我們有生之年做到?

「我們這一代,可以選擇在2025年以前終結貧窮,改變世界。」- 傑佛瑞.薩克斯

這是歷史上的頭一遭,我們這一代人有機會杜絕世界上最落後地區的貧窮現象,但是,我們要怎麼做才能停止健康惡化、債務纏身、與厄運連連等讓超過十億人受難的惡性循環呢?

被《紐約時報》及《時代雜誌》譽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經濟學家」、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的特別顧問、世界貧窮問題研究專家傑佛瑞‧薩克斯為以上的問題,提出答案。他在本書中提出的「臨床經濟學」最令人嘆為觀止!

薩克斯從非洲到印度、從波蘭到波利維亞,薩克斯拜訪超過一百多個國家,提供政治領袖經濟發展與打擊貧窮的建議。在這本書中他解釋貧窮在過去是如何克服的、我們如何可以幫助現今全人類五分之一的人口擺脫赤貧的糾纏。薩克斯也在這本書裡提供貧窮國家如何與富裕世界合作,來逃脫出赤貧陷阱,而所需要的成本其實相當地少,每一個人都可以盡上一份心意

《終結貧窮》一書提供的是一個導引世界更富足安康的指南。


「薩克斯確是不凡之人,就一個經濟學家的角色來看,他提出國家何以貧富的學術理論,聞名於世,同時,他也以成功協助貧窮國家,改善經濟現狀的實際行動,廣為人知。在這本期盼已久、觀點清晰、內容動人的著作中,薩克斯詳述他的經驗,針對這個世界正面臨的艱難抉擇,提出可能的答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槍炮、病菌與鋼鐵》作者 賈德.戴蒙

「我深深著迷於傑佛瑞的魅力。他具有非凡的創造力,是個能夠將統計數據轉換到現實生活中的經濟學家。他能夠看數據的同時,也看到一張張清晰的臉孔。……這本書中所討論的概念,有一種你無法抵抗的魔力,傑佛瑞讓我們理解,杜絕貧窮是我們這一代人,千載難逢的機會,這不但是可以做得到,更是可以達到的目標。」---前U2合唱團主唱、諾貝爾和平獎提名人 波諾

「薩克斯教授是經濟學界的傳奇人物。……經濟學界當然不乏『特定地區』經濟發展的權威,卻始終沒有人能夠貫穿融會眾多國家經濟,提出綜觀性的發展理論。以我所知,能夠達到圓融貫通各國發展的,學界僅薩克斯教授一人而已。薩氏將其投入各國經濟發展的經驗,寫成《終結貧窮》一書,我認為值得閱讀。閱讀該書,不只是為了分享他經濟發展的觀點,也是為了體驗他民胞物與的情懷。」---中央研究院院士 朱敬一

「這本著作可以說是薩克斯教授參與全球脫貧運動的總觀察與總回顧。在這部著作裡,最值得注意的,乃是他根據參與經驗而提出的所謂『臨床經濟學』的思想方法論,這是一種針對各國不同狀況而務實的對症下藥的模式。……也是對當今新自由主義經濟觀點所做的反省。」---文化評論家 南方朔

一日禪:走過去是不一樣的天

也許你揚帆于海上,暴風雨驟起,你的小舟隨時會被打翻。但是請不要放棄,因為風雨之後,眼前會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的水天一色。也許你闊步在草原,陷入沼澤地,你的天空頓時密布陰霾。但是請不要放棄,因為越過沼澤,前面就是“晴空一鶴排雲上”的麗日晴空。也許你攀登在山峰,磐石橫亙前路,你的腳步遲滯不前。但是請不要放棄,因為跨上磐石,面對的就是“一覽眾山小”的豁然開朗。

抗藥性肺結核大幅上升 醫界示警

科學家最近發現,亞洲、非洲、歐洲和拉丁美洲地區的「抗藥性肺結核」病例大幅上升,對四種強力抗生素呈抗藥性,情況令人憂慮。同時,美國地區由蚊子傳播的西尼羅病毒疫潮持續惡化,今年迄今已有66人喪生,而全美感染個案已激增至一千五百九十例。

權威醫學雜誌《刺胳針》最新一期發表一項大型國際調查結果,研究人員發現,多重抗藥性結核病(MDR-TB)和廣泛抗藥性結核病(XDR-TB)的發病率均較以往想像高,正在減損全球醫界對抗有關疾病擴散的努力。

瑞士傳染病控制研究院的研究員霍夫納(Sven Hoffner)表示,以往國際估計多重抗藥性結核病,大約只佔結核病個案中的5%,但目前在一些地區,病例是這個數目的10倍,幾乎有一半病人都是帶MDR菌。

據統計,2010年全球肺結核個案高達880萬人,其中一百四十萬人死亡。至於抗藥性肺結核也較難醫治,死亡率偏高,治療成本也相對較高。

桂綸鎂:有方向, 就不必怕與眾不同

桂綸鎂一直有個想法,生命的旅程就像是疊積木。但怎麼疊?她畫了兩張圖。

第一張,先在上方畫一頂漂亮的「皇冠」,為取得皇冠,積木不斷從下往上疊,過程中,有些不符合往上爬邏輯的積木掉落,「你開始做一些讓你不開心的選擇,可能失去信念,有一天你一定會到那,但旅程會有點痛苦。」

第二張,積木在白紙上隨意的堆積,最後成了一個奇怪的樣子,桂綸鎂再用「愛心」把這些積木圈起來,並在愛心旁畫上翅膀,「不思考做這件事未來成功與否或有多少利益,每個選擇都是因為真心喜歡,單純想做,最後就變成你想成為的樣子了。」

桂綸鎂率性地選擇第二種。這說明了,目前台灣的年輕世代可說是有史以來擁有最多機會與自由做自己的世代。今年28歲的桂綸鎂也可算是時代下的幸運兒,讓她活出自己的新典型。

成長期焦慮 想逃出框架外

17歲那年夏天,原是大家閨秀的她,在西門町街頭被導演易智言挖掘,不顧家人反對,踏入演藝圈,拍了《藍色大門》而暴紅。之後大家勸她把握熱度多接戲,她卻覺得念書生活重要,繼續就讀淡江大學法文系,甚至申請到法國交換學生一年。 「很多人會說,我們沒有辦法像桂綸鎂一樣,永遠做她喜歡的,可是我覺得每個人都有選擇,只是你怎麼面對你的欲望而已,」她說。常常,她推掉的案子後來票房超好,她也不後悔,因為「結果不可測,不管它未來多輝煌,可以讓你飛多遠,都沒有關係。」

眼前的桂綸鎂,明明還是個清新亮麗的小女生,卻像個修行多年、安靜的老靈魂,慢慢吐出許多人生哲理。

然而,不過十年前,桂綸鎂講話速度飛快,整個人狂躁且焦慮不安,「那時候的憤怒,還真的是無以名狀,就是一種情緒,老是覺得什麼東西不對勁。」 從法國回來那段日子,她終於明白憤怒的來由。大三到巴黎交換學生,接觸當地的年輕學生,發現他們從小學就很清楚志向,因此大學大多就讀自己喜歡的科目,眼睛當然會光亮。

但台灣的孩子都是被逼著念書長大的。像桂綸鎂小時候被母親逼著學鋼琴,進了學校,又有髮禁與制服等各種限制與期待,「你不知道自己在憤怒什麼,就覺得被制約。」

在法國那年,桂綸鎂很自由,一方面在異鄉學著獨立生活,一方面接觸存在主義的哲學,她開始去想「自己」。但一回到台灣,又回到被禁錮的環境裡,又要開始依循所有傳統價值前進,那讓她非常痛苦,感覺頭要被撞破。

回台灣很長一段時間,桂綸鎂每天晚上哭,可是她完全沒辦法告訴別人她怎麼了。 還好,大四時,她修了一門法國哲學,「我開始更清楚認識他們的哲學,感覺有人幫我的痛苦找到理由。」
當時,同學都在謾罵這門課無聊透頂,考試分數都很低,桂綸鎂卻總拿高分。其中,讓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卡謬的《異鄉人》,主人翁的母親過世了,葬禮上所有人哭成一團,他卻沒掉一滴眼淚,但幾個月後,他突然痛哭流涕。這本書讓她領悟到:「每個人都有自己情感抒發的方式,不用害怕跟別人不一樣。」

比如說,以前桂綸鎂明明不愛跟朋友喝下午茶,卻擔心自己很奇怪而附和。因為這堂課,她突然理解,不想去就不要去。


年輕人應多思考自己要什麼

但在演藝圈按照遊戲規則走,會不會比較順利?

桂綸鎂不是沒想過改變自己,但還是過不了自己這關,「我真的不相信結果論,很多人努力很久,想盡辦法要紅,還是沒辦法,這種事太不可測。」「如果有選擇,我不要強迫自己,這樣的話,不紅,自己也開心。」

很多人喜歡幫桂綸鎂定位,剛出道時氣質清新,接著演很多國片,改走文藝路線,後來接了許多男孩子氣或比較黑暗的角色,大家又說她要轉型。

但她倒從沒設定要成為什麼樣的明星,「我沒有那個終極點,我反而是很當下的。」念書時,桂綸鎂在日記本寫下她的夢想:「希望我25歲時可以很平靜。」 她觀察,大多數年輕人很浮躁,一直轉變,卻沒有累積,好像靠近夢想,其實離得很遠,因為平常過得安逸,很少思考「自己」到底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只想要一個跳板,卻沒有方向。」

桂綸鎂的選擇哲學是做自己,也能夢想成真。

現代人越來越愛吹牛?

華爾街日報

朋友、家人和同事們:我覺得你們很棒──只不過沒有你們自認為的那麼棒而已。

看看你們的Facebook狀態更新:

來自史上最好老公的史上最好的禮物。

以很快的速度遊了30分鐘﹐儘管昨天晚上在飛機上喝了不少霞多麗酒(Chardonnay)。

拿到了我那本書的第一張版稅支票!

日落航行﹐結果變成了月色航行。到處都是流星……太完美了。

善意的解讀是﹐這些只不過是普通的日常狀態更新。但各位﹐這其實是吹牛﹐無論你承認與否。而且這還是不由自主的。怎麼會這樣呢?

很顯然﹐互聯網為我們吹牛提供了全球受眾﹐社交媒體網站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我們都希望自己時刻保持完美﹐結果就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精心打造自己的網絡形象。


MK Perker


吹牛不光是在互聯網上的問題。在這個競爭異常激烈的社會﹐真人秀選手們為贏得老一代明星的認可而鬥智鬥勇﹐牧師都有自己的公關。在這樣一個社會﹐我們不擇手段地營銷自己難道還奇怪嗎?

你可以認為經濟是一個原因。在如今這個人們記憶中競爭最激烈的就業市場﹐教訓是很清楚的:你必須在多個平台上展示自己比其他所有人都優秀。

對子女教育方式的轉變也起到了一定作用。現如今﹐每個時刻都會被記錄下來﹐比如上學第一天﹐還有在車後座累到打盹的時候。問題在於﹐這些分享的時刻很容易表現為炫耀父母如何成功地養了這樣一個可愛的孩子。

我們太習慣於自夸了﹐甚至都沒意識到我們到底在做什麼。而這對我們的人際關係是有害的﹐因為它讓人討厭。

那為什麼還要繼續吹呢?

在鹽湖城開有一家理療診所的執業臨床社工朱莉•漢克斯(Julie Hanks)說﹐我們炫耀是因為我們可以﹐而且有很多人在聽。

她說﹐人們出於各種各樣的理由炫耀:為了顯得值得注意或被愛﹐或試圖掩蓋我們心靈最深處的不安全感﹔為了向自己證明我們過得很好﹐證明說我們趕不上他們的上一輩人是錯的﹔或者只是因為有好事發生的時候我們會興奮。

而且談論自己感覺很好。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神經系統科學家所做的一系列實驗顯示﹐我們大腦的“獎勵區”──也就是對食物和性等“主要獎勵”做出反應的區域──在我們談論自己的時候會被激活。這項研究演示﹐我們30%到40%的談話時間都花在談論自己上。該研究的重點並不是炫耀而是自我表露﹐研究報告已於5月份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


MK Perker


在其中一項實驗中﹐研究人員給人們提供少量的錢﹐讓他們回答有關自己或別人的問題。他們一般都願意為了談論自己而放棄錢。

遺憾的是﹐有些人似乎分不清分享其他人真正想知道的正面信息和不顧一切炫耀的區別。我來幫忙區分吧:炫耀裡面有對比﹐有的是直接對比﹐有的是暗示。漢克斯說﹐炫耀時態度傲慢﹐會表現出過度的自豪感。

對於炫耀的感覺通常也是因人而異的﹐費斯•麥金尼(Faith McKinney)在最近一個週日的教堂野餐會上就發現了這一點。麥金尼現年45歲﹐是印第安納波利斯的一名郵政服務人員。她正在跟教會中一名年紀較長的會員聊天﹐談論自己在當地一家在線娛樂雜志做兼職時對名人的採訪﹐這時她的表妹──幾年前她捐過一個腎臟給這個表妹──突然插話說:她又來了﹐又開始羅列名字了。

麥金尼說﹐這讓我大吃一驚。她承認自己會利用一切機會提自己見過的名人﹐因為她覺得這會讓自己顯得更有意思。

她繼續講自己的故事﹐甚至又故意羅列了幾個名字。但她覺得受到了侮辱﹐特別是當她記起另一個親戚最近問她﹐為什麼她的“大頭”總是出現在她上傳到網上的那些工作照里。她說﹐如果我愛的這些人都這麼說﹐陌生人又會怎麼樣呢?

一份即將發表的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的研究報告顯示﹐瀏覽Facebook或其他社交媒體網站會提高我們的自戀以及自尊水平。


MK Perker


進行這項研究的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Columbia Business School)市場營銷學助理教授凱斯•威爾克斯(Keith Wilcox)說﹐雖然我們在和朋友家人面對面時可能更謙遜﹐但我們卻最想讓這些人看到我們在網上經過了美化的狀態更新。

他說﹐這些人的看法更有分量。他說在網上﹐常規的謙遜社會準則並不一定適用。

現年45歲、在紐約做數字內容策略師的詹妮弗•米爾斯基(Jennifer Mirsky)說﹐如果有人更新了一條狀態﹐500個人看過而且沒有一個人提出異議﹐那它就應該是真的﹐這已經成為了一種普遍現象。

她說﹐但是﹐每個人都真的會有一個如愛情小說中主人公那麼體貼的丈夫﹐兼具愛因斯坦的聰明才智和秀蘭•鄧波兒(Shirley Temple)般迷人魅力的孩子﹐還有各種多次多彩的活動參加不過來的工作嗎?

米爾斯基說﹐她的策略是點一下“讚”按鈕﹐然後就不管它了。她說﹐點一下就模糊地傳達出“真有你的!”的意思。

那麼應該怎麼對待一個吹牛的人呢?

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研究心理學家及副教授斯明•瓦茲(Simine Vazire)說﹐為他們感到惋惜﹐因為從長遠來看﹐他們這種沖動有害的做法不會有好處。對自我提升的研究表明﹐吹噓的人給人的第一印象不錯﹐但隨著時間推移﹐這種好印象會逐漸消失。

30歲的伊恩•麥肯齊(Ian McKenzie)是英國林肯市(Lincoln)的一名教師。他說﹐在和妻子以及朋友出去吃晚餐時﹐大家很快都開始吹牛﹐內容包括自己的電子產品和車、孩子還有度假。他說﹐我受夠了﹐也開始吹。

他提到自己和威廉王子(Prince William)一起上學的事情(他也是在同一個時期在蘇格蘭上的聖安德魯斯大學(St. Andrew's)﹐但並不認識威廉王子)﹐還說自己見到過超模凱特•摩絲(Kate Moss﹐他在街上走的時候看到她從旁邊的一輛車下車﹐直到妻子告訴他﹐他才知道這個人是誰)。

眾人作何反應?他說﹐“尷尬的沉默。但願這會加快大家吃甜點的速度﹐然後快點離開餐廳。”

Elizabeth Bernstein

經濟增長放緩 中國大學生就業難

華爾街日報

雖然經濟增長放緩﹐事實證明目前為止中國勞動力市場依然保持堅挺。不過﹐這對剛畢業的大學生吳秀艷(音)來說並沒有多大意義。

吳秀艷今年24歲﹐6月份畢業於浙江財經學院。她說﹐我和同學都想在銀行或外貿公司找工作﹐但我們面臨的現實是找不到符合自己所學的職位。畢業之後﹐吳秀艷一直呆在家裡﹐在招聘網站上找工作。

她說﹐我只想要一份穩定的工作﹐或許是行政類的吧﹐但怎麼就這麼難找呢?
雖然中國經歷著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低的增長速度﹐但鮮有證據表明其失業率正在上升。而且它的失業率遠遠不及歐債危機中某些受打擊最嚴重國家的水平。但經濟減速凸顯了中國經濟發展遇到的一個根本性挑戰:中國高校培養的大量畢業生遭遇就業難。

專家說﹐很多畢業生缺乏企業所需的批判思維、外語和基本職場溝通等技能。就連工資微薄的小型私企也覺得很多大學生難以讓人滿意。吳秀艷說﹐那些極度缺人的小型銷售公司也拒收我們這些畢業生﹐說我們沒有他們所需的社會資源或工作經驗。

與此同時﹐在從依賴建築和水線生產到依賴服務和創新的經濟轉型方面﹐中國也只取得了有限的進展。這使中國高校培養的律師、工程師和會計師就業市場狹窄。

因此﹐很多畢業生發現他們只能得到工資遠少於預期的簡單工作﹐甚感前途渺茫。北京清華大學去年調查6,000多名應屆大學畢業生發現﹐69%的畢業生起薪低於農民工。目前政府統計資料顯示﹐農民工一個月的工資在2,200元(345美元)左右。清華大學的調查發現﹐非名校畢業生的平均月薪只有1,903元。

李俊傑(音)6月份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廣電新聞專業。這位23歲的廣東人目前正在北京找工作﹐他和朋友一起住。他說﹐現在我們找工作比前幾屆本專業的畢業生更難了﹐因為留給我和我同學的崗位越來越少。

他說﹐北京媒體機構找的都是專業人士或母語為英語的人﹐不是只揣著一份文憑的國內應屆畢業生。

雖然勞動者的不滿尚未表現為公開抗議﹐但它肯定會引起中國高層領導人的擔憂﹐因為他們經常強調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性。如果不能更好地將當前勞動力市場的需求與大學畢業生的技能匹配起來﹐那麼中國勞動生產率的提升可能會放慢。




教育部數據顯示﹐過去10年中國高校已經培養出3,900多萬名本專科畢業生。2010年的政府數據顯示﹐受過一定大學教育的人目前約佔中國總人口的8.9%。雖然這個數字遠遠低於美國成年人口中37%的比例﹐但較中國2000年的3.6%卻是大大提高。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北京教育咨詢公司麥可思研究院(MyCOS Research Institute)的調查﹐去年中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90%。但受訪的25.6萬名學生當中﹐只有47%的人表示對目前的工作滿意。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經濟學家阿赫亞(Chetan Ahya)說﹐要解決就業難問題﹐就得為中國現有的勞動力調整經濟結構。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教授陳玉宇說﹐研發、營銷和會計等本應在工業化過程中產生的高端崗位留在了西方﹐而我們只有富士康的流水線。富士康(Foxconn)是台灣企業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的商標名稱﹐該公司在中國大陸的工廠為蘋果(Apple Inc.)等公司代工生產電子產品。

經濟學家說﹐大量受過高等教育、期待獲得更好工作的勞動者有望給中國帶來長遠優勢。受過教育的勞動者有可能使中國在希望增加服務型崗位的內外資企業面前更具吸引力。另外﹐目前為止這一群體引起社會動盪的可能性比農民工群體更低。近幾年一些地區曾有農民工因為工資低等問題而舉行抗議活動。

香港科技大學(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經濟學教授朴之水(Albert Park)說﹐就業難更多的是一個短期問題﹐對於中國大學畢業生來說﹐需求是會有的。

Lilian Lin

喬治克隆尼 政治與演藝路一樣精采

兩度被《時人》雜誌封為「最性感男人」、三度入選《時代》雜誌年度百大風雲人物,集編、導、演才華於一身的魅力男星喬治.克隆尼,同時也是美國影劇界有名的「政治咖」,不但大力鼓吹救援非洲動亂國家蘇丹的人民,也是最支持美國總統歐巴馬競選連任的明星之一,他究竟是怎樣的人?
 
喬治.克隆尼(George Clooney)從不諱言自己是募款高手,除了為海地震災和九一一恐怖攻擊等災難大力募款之外,最受人矚目的莫過於他也為歐巴馬兩次競選總統擔任募款大將。早在歐巴馬還沒當上總統,仍是聯邦參議員時,兩人就結識。

歐巴馬在八月接受電視節目《娛樂今夜》(Entertainment Tonight)訪問時,證實了克隆尼這位萬人迷在白宮的影響力。「他來過白宮一兩次,我不得不說,我注意到我辦公室外圍了一圈的人。」蜜雪兒則開玩笑說,克隆尼來白宮時,她總是不在,這其中一定有「陰謀」。

今年五月,克隆尼在他的好萊塢自宅為歐巴馬舉辦募款餐會,一張入場券四萬美元,總共募得一千五百萬美元的競選經費,打破募款餐會紀錄。八月底在瑞士日內瓦的募款餐會,克隆尼也前往參加。進場費一千美元,想要拍照需五千美元,若想坐上五十人的餐桌,單人兩萬美元,兩人同行三萬美元。這種行情便可看出,歐巴馬和克隆尼兩大巨星的魅力無法擋。

與歐巴馬的多年友誼,讓克隆尼擁有一定的政治影響力。今年三月,他到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就蘇丹種族暴力問題作證後,還晉見歐巴馬,要求美國向來訪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施壓,希望中國強迫蘇丹政府開放南部地區,進行救援行動。

克隆尼是知名的人道主義者,近年尤其大力支持蘇丹的人權運動,而且是冒著生命危險。今年一月初他訪問蘇丹時,曾感染瘧疾。二月《好萊塢記者》雜誌刊出的專訪中,克隆尼透露他在蘇丹被槍口指著的驚險遭遇。他說,他和父親在蘇丹外出時,突然間冒出一群手持AK-47突擊步槍的青少年挾持他們。他們的一位隨行護衛走向其中一名槍手,把他的槍推開,就這麼簡單化解這場小危機,讓怕得要命的克隆尼大為讚歎,又為自己的害怕感到尷尬。
 
今年三月十六日,克隆尼和他的父親參加華府蘇丹大使館前的抗議活動,在三次警告不得跨越警戒線之後,這對父子遭到守衛館方的密勤局人員逮捕,雙手被銬在背後的照片,上遍國際媒體。不過,他在籌畫這次抗議行動時,早已打算讓自己被逮捕,好吸引更多目光。當天獲得交保後,克隆尼對記者說,這是他第一次被捕,「希望也是最後一次。」

他的父親尼克.克隆尼(Nick Clooney),之前是新聞主播,同時是遊戲節目以及《American Movie Classics 》的主持人,在家鄉肯塔基州是地方聞人。喬治深受父親影響,至今仍依賴父親的精神支持。例如,在蘇丹大使館抗議被捕時,克隆尼說:「不管你做了什麼,被捕都是很丟臉的事,不過,我很高興父親和我一起在這裡。」

二○一○年在艾美獎典禮上領取鮑伯霍伯獎時,克隆尼說:「如果你得到聚光燈發出的巨大熱能,那麼你便能朝不同方向照射光亮,光亮便可折射。我的父親把它稱為名人信用卡,讓我在其他地方使用。」

由於他反對伊拉克戰爭,福斯新聞台等保守派媒體罵他「叛國」。克隆尼打電話給爸爸訴苦,老克隆尼的回答是:「成熟點。你有錢,你有工作,你不能既要求言論自由,可是又說:『不要說我壞話。』」

健康飲食:低GI飲食法 控制體重不易復胖

根據美國一項研究,成功甩肉之後採用低脂飲食法可能會復胖,研究人員建議採用「低升糖指數飲食法」(low-glycemic diet),盡量吃不會造成體內血糖快速升高的食物,來控制體重和維持健康。

 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魯維希帶領的團隊以21名體重過重和肥胖的成人為對象,年齡介於18歲至40歲之間。研究人員在受試者減去10%至15%的贅肉之後,讓他們採用低脂、低升糖指數(GI)和低碳水化合物(低醣)三種飲食法各四周

 他們發現,多吃蔬菜、水果和全穀類高纖食物,體內血糖上升緩慢,每天燃燒的卡路里,比低脂飲食法多約150大卡;而採用低醣飲食法,每天燃燒的卡路里最多,比低脂飲食法多325大卡,可是會升高罹患心臟病的風險。

 這項研究也發現,人體休息時,低升糖指數飲食者比低脂飲食者,每天多燃燒約40大卡;低醣飲食者每天燃燒的卡路里,比低脂飲食者多大約77大卡。不過魯維希表示,採用低醣飲食法時,體內慢性發炎和壓力荷爾蒙濃度較高,這兩項都是心臟病危險因子。

 低升糖指數的食物被消化吸收的速度較慢,有助於延遲飢餓感。梨子、蘋果、燕麥穀片和若干義大利麵,屬於低升糖指數食物爆米花、西瓜和馬鈴薯則被視為高升糖指數食物,會造成身體囤積脂肪,並導致熱量攝取過多。這篇論文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 。

台灣的經濟志氣小哉!

南方朔:

韓國是有志氣的國家,因而躋身20-50俱樂部台灣只有依賴,鼓吹ECFA、加入東協,就是不談經濟轉型、未來方向,最近也在吹噓什麼亮點產業,人們已在擔心,台灣將來大概要靠鳳梨酥及小吃業來救經濟了

二○○一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艾克諾夫(George A. Akerlof)和他的學生、現任杜克大學教授克蘭頓(Rachel E. Kranton)合寫了一本《認同經濟學》,顯示出人們主觀的非經濟認同因素有很大的經濟效果。我認為「志氣」這種更主觀的因素,無論對國家經濟和公司經濟,其實更為重要。有「志氣」始能改革創新,少了「志氣」,就只好因循度日

二○○八年金融海嘯後,亞洲《華爾街日報》在某一天的專刊上,對所謂的「阿爾卑斯工業圈」做了極大的推崇報導。「阿爾卑斯工業圈」乃是全球唯一不受金融海嘯影響的地帶。那是個以瑞士羅賽恩湖為中心、直徑兩百公里的地區,範圍涉及瑞士、德、法、義等國。

這個地區興起於宗教改革時代,那時瑞士當權的是殘忍嗜殺的喀爾文,於是其他教派的信徒遂只得向山麓地帶逃難,由於地區偏僻、生活不易,於是工匠們遂立志「要用最少的鋼鐵,做出最輕而昂貴的商品」,於是製造工序多、附加價值高、可以增加就業、運費也相對較為便宜的鐘錶業就在這裡出現。這個地區極為重視高精密工藝傳統,今天諸如飛機發動機的零組件、醫學上的人工關節、資訊的微處理機,以及許多中歐的名牌工藝都在這裡落腳。「要用最少的鋼鐵,做出最輕而昂貴的商品」,這是何等的「志氣」?
前兩年,我讀了當代神經科學大師柏恩斯(Gregory Berns)所著的《打破陳規的人》,該書指出有一種人,他們的腦筋就是和別人不一樣,大家都認為不可能之事,他就是不信邪,一定貫徹到底。就以汽車祖師亨利.福特為例,他最先搞蒸汽機,後來又搞電,最後立志要做「不用馬拉的車子」,他最先設計了既重又貴的A型車,可謂完全失敗;但他鍥而不捨,終於發展出燒汽油的雙汽缸引擎,又從法國引進輕而韌的釩鋼,於是現代汽車出現了,他第一年就賣了一萬六○七輛。他的「不用馬拉的車子」,又是多大的「志氣」。

除了亨利.福特外,柏恩斯又提到現代調頻無線電之父阿姆斯壯(Howard Armstrong),當時歐美都只到調幅無線電的程度,他相信調頻自有價值,他開發出了無線電的新頻域。他雖然沒有賺到錢,但卻賺到了科技史上不朽的聲名。偉大的政治家、企業家、發明家,都有這種不信邪的「志氣」
志氣」這種東西,不僅個人如此,對一個國家亦然。今天全世界為什麼會推崇南韓,主要是南韓的「志氣」。南韓只不過是個中型的新興國家,當年台灣在搞十大建設時,南韓仍遙遙落後,南韓的觀摩團還不斷來台訪問。但到了今天,南韓已快速轉型,確定了科技立國的方向,擬定了全方位的科技產業政策,三星敢拚美國的蘋果,現代汽車則在拚日本的豐田,南韓要在二○二五年成為全球科技前七大、資訊化前五大、航空工業也進入全球前七大。除了科技之外,「韓流」文化已進入了全球庸俗的文化市場,南韓也要把韓式料理發揚為全球五大飲食之一,甚至還想成為漢醫藥及漢文字的研究中心。南韓只是個中型國家,但它的「志氣」卻完全是大國格局。

美西尼羅病毒肆虐 感染例暴增

美國衛生官員今天表示,截至8月底止,全美各地今年總共通報1590起西尼羅病毒感染例,其中包括66人死亡,感染例較上週暴增40%,死亡人數更增加61%。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病媒傳染病部門主管皮特森(Lyle Pertersen)表示,死亡人數快速增加,「我們認為死亡人數將會繼續攀升。」

截至上週共接獲通報1118起感染例,41人死亡,最新數據意味感染例增加40%,死亡人數則增加61%。

德州衛生署長雷基(David Lakey)指出,疫情最嚴重的德州,確認感染例暴增到733例,較上週增加197例。德州死亡人數則增至31人,較上週增加10人。

雷基說:「看起來這將會是我們歷來最糟糕的一年。當我檢視此數據時,我不相信我們已越過高峰期。」

西尼羅病毒於1999年首次在美國現蹤,2003年疫情最為嚴重,當時有9862起感染例與264人死亡。

感染人數通常在夏季大幅增加,因為病毒最普遍傳染方式就是從染病禽類,透過蚊子叮咬傳染給人類。

西尼羅病毒感染與登革熱類似,可能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疼痛、關節痛、結膜炎等,7到8成患者沒有症狀,2到3成患者會有症狀,嚴重也可能致死,其中約1成感染者會出現腦炎等神經性疾病。治療西尼羅病毒無有效療法,多採支援性療法。

中國經濟發展演講系列

木神原英資:全球性的經濟衰退已經開始

楊紹華  2012.04.26

過去一季,美國與歐洲釋出大量熱錢,換得三個月的股市榮景,一季過去,股市再度動盪、美國復甦停滯、歐債危機復發,原來,世界經濟並未走出既有困局,而且,又將面對新的變數……

大量印鈔的結果,全球通膨壓力驟升、歐洲銀行更加深陷危機核心。人造榮景謝幕,接下來請做好準備,鈔票的反撲即將來襲!

貨幣榮景即將謝幕 全球苦日子來了!

在「日圓先生」木神原英資眼中,過去一季在全球市場漫天飛舞的熱錢,就像日本四月天的「櫻吹雪」,一時的燦爛讓人忘記始終未曾解決的根本問題。當熱錢效應退去,接下來的世界,不但終須面對老問題,還要承擔過度印鈔的後坐力。

「全球同時恐慌」,這是「日圓先生」木神原英資在今年一月出版的新書書名。他預言,經過「全球同時不景氣」之後的下一幕場景,是投資人終於發現鈔票再多也救不了世界經濟,恐慌的氣氛即將襲來,主導未來一年的投資市場。

這本新書在去年十二月完稿,不久後,歐洲央行宣布了「LTRO」(長期再融資操作),這套形同「歐洲版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救市大計,立即緩解了當時危在旦夕的歐豬國家破產危機,也讓市場瞬間走出絕望情緒,搭配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未來三年維持零利率」的宣示,全球股市在第一季拉出一波亮眼的資金行情。

第一季的榮景只因熱錢滿天

同時恐慌?至少在今年的第一季,看來一點也不。

然而,木神原英資顯然沒有改變立場的打算,甚至連作出些微調整的念頭都沒有,「我對未來一年全球經濟與金融環境的態度,還是只有兩個字:悲觀。」他篤定地說。

四月中,日本東京街頭櫻花盛開,粉色花瓣隨風上下飛舞,俗稱的「櫻吹雪」,正在這個國度精采上演。從木神原英資位於東京六本木的辦公室向窗外望去,就是一片粉裡透白的繽紛世界,彌漫一種雅致而安詳的情緒,幾乎讓人忘記一年之前在此發生的世紀災難。

「喔!人們總是會忘記真正的問題,但是,問題卻不會因為人們的遺忘而消失。」他說,第一季全球股市的表現的確亮麗,但是造就榮景的主要原因只有一個:「漫天飛舞的鈔票。」

歐洲印鈔,美國、日本維持超寬鬆的貨幣環境,「這個世界滿是熱錢,股市自然表現不差;但是,熱錢不會無止境地推動股票價格,當指數來到高點,他們會先停下來,看看真實的基本面究竟如何,然後決定下一步的去向。」

第二季整理是「全球恐慌」的序曲

在木神原英資的推算中,第二季伊始的全球股市整理格局,恐怕就是「全球同時恐慌」正式上演的序曲。

「人們終究會發現,第一季的股市上漲,不但缺少了經濟復甦支撐,相反的,經濟基本面的真實面貌,反而是正在走入『全球性的衰退』險峻格局之中。」

去年八月,木神原英資在接受《今周刊》專訪時,曾經定調未來五到十年全球經濟,將開始走入「溫和崩壞」;和當時的情況相比,這個世界在過去半年來的最大改變,只是多印了一些鈔票,「這些鈔票買到了一些時間,但無助於解決基本問題。」甚至,造就短暫股市榮景的鈔票,還有可能帶來新的反撲力道,加重經濟與投資市場的動盪和不安。

首先,就是近來隱隱復發的歐元債務危機。

「不可否認,歐洲央行近似於量化寬鬆的LTRO政策,對紓緩歐債危機發揮了一些作用,但這作用只在於買時間而已。」

下一波歐債危機將由銀行破產引爆

歐洲央行印鈔票,低利借貸給歐洲各國銀行,銀行用低利借來的資金買入歐豬國家公債,使得歐豬國家公債殖利率降低;因為殖利率降低,問題國家得以用較低的利率舉借新債、償還舊債……。以上,就是LTRO「印鈔票買時間」的基本流程。

「問題是,歐豬國家的赤字問題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獲得解決,入不敷出,始終是這些國家的財政常態,西班牙、葡萄牙或其他南歐國家的公債價格,總會反映償債困難的財政局勢,市場對歐豬國家的不信任感,必會復發。」

不只如此,透過「印鈔票買時間」的過程,歐洲銀行在這段時間購入了比先前更多數量的問題國家公債;因此,一旦「不信任感」再次出現,造成問題國家的公債價格快速下跌,歐洲銀行手中的資產品質也將更加快速地相形惡化,加快銀行破產危機發生的速度。

「所以,關於歐債危機,接下來最重要的觀察點就是銀行。」木神原英資強調,若西班牙、葡萄牙或其他問題國家的公債殖利率向上躥高,公債價格驟跌,造成某家銀行破產,接續上演的就是金融系統崩潰危機。「這個危機爆發的劇本,在未來一年、兩年之內發生的機率極高。」

美國將因救市藥效退去益發蹣跚

至於美國,「過去半年以來美國經濟的表現『相對較佳』,但這是仰賴一連串強心針的結果。」木神原英資計算著,兩次的QE(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加上去年九月的扭轉操作,再加上政府宣示長期零利率政策的效應,這些猛藥也不過只是讓美國經濟出現些微好轉,「最關鍵的失業率數字,到了八%左右就降不下去,這代表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效果至此已達極限。」

他強調,美國要走上經濟復甦軌道的前提,是有效改善高額債務與財政赤字嚴重等問題,「這是一個極為困難、需要長時間修補的工程,所以,當猛藥的藥效退去之後,我想美國經濟會開始進入更困難的時期,去年第四季以來的經濟復甦趨勢,應該不會持續太久。」

木神原英資認為,無技可施的美國,的確有可能再下一劑猛藥,推出QE3,「但投資人不該為此感到高興,這些猛藥的藥效一次比一次疲弱,無論是對股市或是經濟,都不必因為QE3而有新的樂觀期待。」

事實上,當世界的鈔票愈來愈多,木神原英資反倒愈加確定,他所預言的「溫和崩壞」、「全球性經濟衰退」格局,終將成真。

中國面臨出口衰退與通膨升溫夾殺

股市到了高點,經濟不見起色,危機仍未化解,那麼,漫天飛舞的熱錢下一步該往哪裡去呢?「接下來,最可能的去向就是石油、原物料市場。」這個結果,會讓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大國面臨一種近似於「夾殺」的處境。

夾殺的一端是歐美國家需求不振,造成中國出口減緩;另外一端,則是原物料價格上漲造成輸入性通膨壓力。木神原英資解釋,中國經濟成長率放緩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出口減少,另一方面則是政策緊縮所致,「政策緊縮,與境內高漲的通膨壓力高度相關。」

他預言,當歐洲危機再度浮現,美國復甦之路開始步履蹣跚,中國為了避免經濟失速,很有可能會再次祭出寬鬆貨幣政策,「但我不認為這能讓中國的經濟成長率重回九%、甚至兩位數以上的水準,因為外在需求降至冰點,而貨幣政策則又受限於通膨隱憂,不敢過度寬鬆。」

整體而言,歐元區的金融危機與經濟困局無解,美國經濟復甦恐將停滯,而亞洲國家則被迫減少政策上的刺激,成長速度勢將減緩,「所以我說,這是一場全球性的經濟衰退,大家要有過苦日子的準備了。」

全球股市兩年之內難見歷史新高

他預言,美國今年的經濟成長率恐怕不能守住二%;歐元區是「注定負成長」;中國未來的經濟成長率將以八%為基本常態,不再能見到兩位數的成長率;印度則會從過去的每年平均七到八%成長率,下滑至五到六%左右水準。「中國與印度還是相對高成長,但速度已經比以往減緩許多。」

在主要經濟體成長趨緩、甚至衰退之下,木神原英資大膽表示,「全球主要股市在未來兩年之內,很難期待會再出現歷史新高的指數水準。」他對投資人的建議是:「你必須非常謹慎,要把『盡可能避免任何風險』當成最高指導原則。事實上,你應該開始學習把焦點放在債券市場,而非股市。」在全球溫和崩壞的格局下,資金往債市流入將是大趨勢,「我自己就連一張股票都沒有,手上只有滿滿的日本政府公債。」

他表示,在政府不斷印鈔的支撐下,股票市場的常態是上下區間震盪,但若把時間拉長,會發現指數終究是「震盪向下」。「道瓊工業指數從一萬三千點開始回跌,短期內應會跌到一萬兩千點左右;日經指數則會跌到九千至九千五百點之間。」他試著為美日兩地股市畫出短線回檔支撐,但也再次強調,這只是短線支撐,股市的大趨勢是向下走。

在區域布局上,木神原英資同樣展現出極度悲觀的態度:「我不認為,未來五年有哪一個主要市場的經濟成長率能讓人驚豔。」他再次強調,美國停滯、歐洲衰退、中印減速,這樣的基本格局將牽制多數國家的經濟成長空間。

中東與非洲可望晉升新贏家

「不過,或許也有例外,像是阿拉伯國家與非洲等邊境市場,分別受惠於高油價與充沛的勞動力;而且,他們至今仍然相對封閉,與其他主要國家的經濟連動不深。」

在木神原英資的眼中,現下的經濟困局標示著一場大調整的開始,東方崛起、西方式微,這場全球經濟大調整的終點,則是中國與印度中產階級的消費力取代歐美,成為驅動全球經濟成長的新動力。「亞洲終將扮演創造需求的主要角色,但這是五到十年之後的長線故事。」

「至於短期之內,」木神原英資再一次強調:「你要非常謹慎,而債券市場是現階段的最佳避風港。」

解決財政赤字不容猶疑瞻顧

工商時報社論

為趕在九月立法院新會期之前,將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送達立院備審,行政院於上周四的院會核定102年度的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歲出編列1兆9,446億元,但歲入則只能編列1兆7,302億元。歲入、歲出雖有微幅成長,但入不敷出的格局不變,預計必需舉債2,844億元才能支應,從而使得我國的債務未償餘額將達到5兆2,691億元的新高峰,其所占前三年GNP的平均比37.1%,更是直逼中央政府法定的40%舉債上限,使得中央政府未來年度只剩下2.9%約4,123億元的舉債空間。

 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講,行政院主計長石素梅堪稱超級巧婦。不過,正因為國家財政困窘,資源有限,在上周四行政院院會審定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時,也出現前所未有的場景。各部會為爭取預算,當著陳冲院長的面,堪稱炮火四射。經建會主委、客委會主委都以激烈言辭表達對於預算被刪減的不滿;另外陸委會、福建省則低調的要求恢復被刪的預算,逼得陳揆只好指示秘書長和主計長再做協調以示安撫。

 不同的部會主管在行政院核定中央政府年度總預算案的最後時刻,猶不放棄的力爭,的確是多年未見的異象。這種現象,從正面解讀,意謂相關首長勇於任事,並共同的強調預算遭刪將影響政務推動。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政府財政困窘是連三歲小孩都知道的事。即使經費充裕,各部會還是會為了多分一點份額而有爭執。因此面對年年都要編製的預算案,如何做好事前的協調讓各部會「雖不滿意,勉可接受」,本是政院相關幕僚單位的基本功。而今竟然在院會殿堂公然上演火爆戲碼,不只是對陳揆領導威信的公然挑釁,更戳破行政團隊一體的假象。我們擔心此風一開,往後行政院的跨部會決策恐怕會爭議不斷難以成事,甚至已定的決策,如政府組織再造工程中原被裁定將遭裁併或降編的部會局署,也可能透過各種關係尋求翻案,使決策亂象雪上加霜。

 經費緊縮的情況下,如何讓預算編製可以做到「不患寡而患不均」,固然是對行政當局的一大考驗。但是在政府財政困窘的情況下,除了致力節流,如何開源無疑更是一個迫切的課題。

 在包括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在叫窮的今天,政府如何開源的確已成顯學。看起來最直截了當的做法,就是透過修改公債法,將舉債上限的比率提高。在地方政府來講,另一個法門則是要求修改財政收支劃分法,讓地方政府可以獲得更多的財源分配。至於兩年前升格為直轄市的新北市、台中市和台南市,則更是寄望立院能趕快通過公共債務法的修法,好讓他們這三個新直轄市可以比照北、高兩市擁有更為寬鬆的舉債法定上限。

 提高舉債上限,其實只是飲鴆止渴且債留子孫,爭議性不小。透過財政收支劃分的調整,地方政府自然寄望甚殷,但中央財政失血,困窘的情況只會雪上加霜。正因為爭議不小,特別是公共債務法應否以及何時可以修法,短時內似難有共識。但問題是中央政府的舉債空間只剩下四千多億,如依目前的舉債速度,後年就會破表,而不少地方政府舉債破表的時間壓力更大。因此執政團隊還是必需面對,而不是因舉棋不定讓局勢惡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另一種開源之道則是針對公共工程建設部分,不再只依賴公部門預算,而應思考開放引進民間資金參與。這項倡議過去也不是沒人提過,在個別案件上如污水下水道建設,也曾試行開放民間參與。而今,陳揆在院會明確指示應研究民間財務主導公共建設,及吸引壽險業等民間資金投入的可行性。但我們必需說,今天已經不是研究可行性與否,而是要具體規劃實施時程以及相關法令修改、獎勵誘因等配套的完整呈現。至於如中華郵政主動表示擬將郵儲金投入公共建設,遭金管會以這是「儲戶血汗錢」為由表示反對,恰好凸顯吸引民間資金參與公共建設以紓解政府的財政困境,不論在觀念、做法乃至是否要設定比率上限等層面都還有待釐清確認。不過,儘管茲事體大,牽連廣遠,面對日益惡化的政府財政,執政當局實在沒有猶豫的空間,如果連這樣的執行效率都沒有,那大家就準備當下一個希臘吧!

勞工白做工

陳家如

近日看診時,來了一位年約三十歲的女性外籍勞工,不舒服的症狀有頭暈、頭痛、肩頸痠痛。我詢問她的工作型態,讓我非常驚訝。她從事的算是粗重的搬運,要搬一箱又一箱的光碟片。可是最讓我驚訝的是,她從早上五點半就要起床,連續工作到晚上十點半,沒有週休二日。

我驚呆了!是多麼可怕的資產家,無止境的榨取了無限可貴的青春!本來以為只是個案,某天又來了個年約四十歲的女性外勞,不舒服的症狀幾乎一模一樣!我同樣問了她工作的型態,雖是家庭幫傭,但仍是五點多要起床工作,因為要做早餐。然後連續工作到晚上九點多下班。

近日看了華隆員工抗議的新聞,一個員工十八歲就在華隆上班,年資四十三年,工作要搬十多公斤的紡紗,就這樣搬了幾十年,人老了,有時彎腰都彎不下去,身體也一堆病痛,領了十多年的七成薪,連過年都要上班,而且沒紅包、沒加班費,颱風天也是照常上班,華隆土地、廠房賣了十多億,員工的退休金沒下落,連之前少掉的三成薪也沒補滿。

最後政府得出的結論卻是照中華民國法律打四折。資方擺爛、政府冷血、員工心寒,而這些因為工作在自己身上留下一生傷害的人們呢?又是幾句「總統知道了」、「按程序交辦」的官腔回應。

外勞與台灣的勞工們,無限可貴的青春都被資方無止境的榨取。沒有勞基法保障的部份外勞和有勞基法保障的本國勞工,都一樣苦。

(作者為醫師、醫勞盟發起人之一)

騙子重用騙子

李俊宏

今年總統大選時,擔任「馬英九、吳敦義中部辦公室」執行長的陳耀寬,昨被已婚的莊姓女友指控他「詐欺、騙財、騙色」,目前雙方誰對誰錯雖是各執一詞,但此事件已經看出馬陣營的粗糙用人哲學,只看對方學歷高,頂著高學歷光環,沒有實質內涵,只是一種假象的清新,其實並非是真正的人才

馬陣營就是這樣華而不實,所以在選舉前以及選舉後,都是任用這樣空心沒有實學之人選舉前任用這些人來騙選票,選舉後任用一些高學歷之人,卻無法真正做事, 搞得整個國政一團亂,油電雙漲、證交稅、美牛等問題,整個馬團隊都是一些碩博士的人,卻沒能真正發現問題,並去解決問題,根據不同的問題來分配解決問題的先後順序。

被陳耀寬欺騙的女子認為陳耀寬前後不一,覺得被欺騙了感情。其實,陳耀寬與馬英九一樣,都讓人失望。莊姓女子只是被欺騙感情,而馬英九卻是欺騙了成千上萬的人民。

(作者從事餐飲業)

誰趕走台灣的人才?

黃天麟

「人才危機」最近成為顯學且各有各的主張,朱敬一認為,台灣已進入「人才斷層期」,管中閔說,「為淵驅魚」台灣三至五年恐淪為三流國家,一位科技業者更感概的說「企業無才可用,台灣將輸出台勞」。有人即開始算舊帳,一位文化評論者認為,政治領袖都不是人才,才把國家搞得百孔千瘡,有的即指責教改,「肥貓」輩者則認為薪資缺誘因,無法吸引人才。

台灣真的沒有人才嗎?且看下列報導:「2009年底,奇美電總處長帶著200人團隊集體跳槽至中國,以僅17.5個月的驚人速度建立中國最高世代面板廠─華星光電。」,可見台灣不是沒有人才,且是一流的。此種以政策性挖走台灣科技人才之例子不勝枚舉,且開出「薪資一比一」優渥條件(即在台灣薪水多少,同樣給你人民幣)。誰不動心?一位科技董事長感嘆說,「我最近發現,中國已挖走我們機械業兩百多個幹部」。

奇怪的是,這些慷慨激昂討論台灣「人才危機」的學者、院士,沒有一個人指責「台灣為什麼到現在沒有科技保護法」,來有效管制科技人才之外流問題。美、日、韓等科技成就較高的國家,對技術、人才的管制一直都相當嚴苛。上述集團跳槽的例子,在韓國可以直接以間諜罪處理,南韓的政府單位還會到機場抓人,理由是「疑似攜帶重要商業機密出境」。美國為了經濟安全也有「出口管理法」(1979)、經濟間諜法(1996)、原子能法(1954)、敵國貿易法(1917)等等法案,層層保護並防止敏感先進技術、人才外流。

台灣政府絕非顢頇到不知要有「科技保護」之立法。早在2002年,政府要開放8吋晶圓到中國設廠時,就承諾了三條件,其中之一就是「科技保護法」之立法,(註:另兩個條件是12吋廠量產及總量管制),基此,民進黨政府訂定了「國家科技保護法」及「特定高科技人員進入大陸地區任職許可辦法」。無奈,草案在2002年十月送到立法院後,受到中國國民黨百般挑剔及杯葛,讓中國有充分的時間來吸納台灣的先進科技。到了2008年馬英九執政,行政院就索性去函立法院撤回民進黨執政時期所提出的法案,科技保護法草案在內,成全了中國吸納台灣科技及人才的計畫。奇美電200名科技人之所以會大搖大擺地跳槽,就不足為奇了。

顯然,事實是,台灣不是沒有人才,但現在企業都嘆沒有人才。誰害的?是國民黨及國民黨政府,他們阻擋了科技保護法,有意地趕走了人才。

十六荒唐言,大把辛酸淚



馬英九談兩岸關係,十六字,景氣重挫,十六字,放行瘦肉精美牛,十六字,穩定物價,十六字,校園霸凌,十六字。上行下效有樣學樣,連中油為大漲油價辯解,竟也十六字…。

馬十六字,蕭十六字,蕭去吳來,還是十六字;馬英九上台四年多來,這也十六字,那也十六字,十六個字滿天飛,國家治理一團糟!

馬英九愛搞十六字,碰到問題,就祭出「十六字咒」,好像唸動魔咒,問題就消失不見了,但是,治國不能靠口號式魔咒,何況,馬英九連魔法師都不是,反而像是會幾句政治口號的妖道,以為十六字咒,就能一手遮天嗎?

馬英九的「十六字咒」,大多用在與中國唱和,以「一個中國」為基,衍生出各式十六字咒,大致把「正視現實、擱置爭議、共創雙贏、互不否認、同舟共濟、求同存異…」排列組合。

不管馬英九、連戰、蕭萬長、吳敦義、吳伯雄等,對兩岸關係提出的十六字,台灣、主權、國格、尊嚴等詞句,就像帶有尖刺且會燙嘴,全都被摒除,他們唸四句,是要北京當局聽了受用,哪來狗膽為台灣發聲?

十六字氾濫成災,治國無能,經濟衰退,馬又祭出十六字「掃除障礙,調整心態,八年入T,能快就快」,這是什麼碗糕?如此空言拚經濟,馬乾脆向經濟蕭條豎白旗、官員都去撞牆壁!

最可笑的是,中油大漲油價損民利己挨批,也十六字回應「謙卑以對,虛心檢討,有弊必除,有過必改」,這算哪門子檢討?根本全是屁!

他,馬的滿口十六字荒唐言,人民只能大把辛酸淚肚裡吞!
(作者胡文輝,資深新聞工作者)

研究:更年期後身體功能較差 Physical function poorer after menopause:study

As women go through menopause, they may see a decline in their ability to carry out routine tasks such as climbing stairs and carrying heavy things, according to a U.S. study.

根據一項美國研究指出,女性走過更年期時,可能會看到做爬樓梯與提重物等例行工作的能力下滑。

Exactly why is not clear, though extra weight and depression symptoms seemed to account for some of the link, said researchers whose findings were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Menopause.

在「更年期」期刊刊登發現的研究人員說,實際原因並不清楚,不過體重增加與憂鬱症狀似乎可以解釋些許關聯。

"There is definitely a connection between menopause and the physical limitations women perceive themselves as having," said lead researcher Lisa Tseng, a medical stud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首席研究員、匹茲堡大學醫學系學生麗莎.曾(譯音)說:「更年期與女性認為自己身體受到限制之間絕對有關聯。」

Tseng said he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physiological changes of menopause play a role. A woman’s body composition tends to change with an increase in fat and decrease in muscle mass. With a decline in estrogen, bone mass dips as well.

曾麗莎表示,她的發現顯示,更年期的生理改變造成這種作用。女性的身體組成似乎會隨著脂肪增加以及肌肉質量降低而改變,隨著雌激素減少,骨質密度也會降低。

Men also lose muscle mass and strength as they age, but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reductions in the strength of women strength seems to speed up around menopause.

男性也會隨著年紀增長流失肌肉密度與力量,但研究發現女性力量的減少似乎會在更年期左右加速。(路透)

新聞辭典

account for:片語,解釋某事的原因。例句:He has to account to his manager for all his movements.(他對經理解釋他所有動作的原因。)

age:動詞,年紀增加。例句:She’s aged since the last time we met.(自從上次我看到她,她變老了。)

speed up:片語,加速。例句:This drug may have the effect of speeding up your heart rate.(這種藥可能會有加速你心跳的影響。)

「廉價的道歉」,無法抹平惡質報導的傷害

反旺中大遊行後天登場,旺中集團旗下的中國時報及工商時報一反之前強硬質疑中研院學者黃國昌態度,昨天在兩報的二版,以相當篇幅向黃國昌及相關人士道歉,坦承經深入調查後,七月二十五日在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附近發生的「走路工」事件確實與黃國昌無關,而是幕後另有操控者,對於報導及評論造成黃教授困擾及社會誤解,致上歉意。

但黃國昌本人昨天從美國傳回聲明表示,他無法感受到旺中集團有絲毫「道歉」誠意,這個聲明不過是旺中集團為急速流失的社會公信力止血手法,並試圖消解九一大遊行動能,這種「廉價的道歉」,無法抹平惡質報導的傷害,也無法為已淪喪的媒體資格遮羞。

黃國昌指出,旺中集團迄今仍未清楚說明事項很多,包括旺中集團有何證據,可以影射及指控他與走路工有關?七月二十七日發動全集團影射指控他之前,「到底進行了什麼調查工作」?還有,誰下令「跨媒體不實大幅抹黑」?誰下令在他不在家時,派人在他住家騷擾家人?對於這種惡質行為是否認錯?決策者是否負責?

此外,曾上自家電視台對他作出惡意評論的旺中集團多位高階經理人是否認錯?中國時報讓第一線年輕記者揹黑鍋的報導及特稿,是由何人改寫?何人授意?改寫者及授意者負了什麼責任?

黃國昌強調,一次又一次的事件,讓他確信:蔡衍明先生不具媒體經營者的適格性;如果蔡先生堅持不肯退出,那只有透過公民社會的力量,讓蔡先生退出。

旺中聲明另也表示,對於壹傳媒集團不斷藉由影射、扭曲等手法直指旺中集團「自導自演」走路工事件,要表達嚴正抗議,並將持續調查到真相大白;壹傳媒則回應指出,該旺中聲明是蓄意轉移焦點,刻意忽略旺中新聞壟斷的本質,強調該集團報導絕無公器私用。

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指出,旺中並未針對「事證未明前的影射性報導與違背新聞專業倫理的行為」的關鍵問題說明,仍舊避重就輕,欠缺誠意。更重要的是凸顯旺中併購案更可能導致的媒體壟斷現象及輿論的寒蟬效應,強烈要求主管機關,儘速訂定跨媒體壟斷法。

中國時報總編輯張景為表示,旺中集團之所以會發這份聲明,完全是以虛心檢討跟反省的態度為出發,對黃國昌教授提出道歉,也相信社會自有公斷,並非試圖消解九一大遊行的動能,而是希望可以消解彼此的對立跟誤解。張景為說,希望某些團體不要以此擴大爭端。

8/29/2012

女のみち

http://youtu.be/lh7JIK5b7Ek

波止場気質

http://youtu.be/u98e7Bvifzo

木曾節三度笠 橋 幸夫

http://youtu.be/WaM7-9NO20g

那種類似於霍亂癥狀的痛苦愛情

The New York Times
MICHIKO KAKUTANI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Gabriel Garcia Marquez)耀眼的新作,它是一部老套的愛情故事,優雅地脫胎於標準的浪漫小說(秘密的情書、單相思的激情、至死不渝的山盟海誓、漫長而憂鬱的海上蜜月);同時又是對愛情各種形式的剖析:少年過於熱烈而又失去理性的愛情,經歷過失去與悲傷的成熟之愛;詩人筆下不朽的空想愛情,妓院與汽車旅館裡沒有愛的愛;婚姻之愛與通姦之愛,精神之愛,肉體之愛,甚至還有那與類似於霍亂癥狀與痛苦的愛。

這部小說另一重要的主題,與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一樣,就是時間——過去的時間如何決定現在,記憶如何改變與挽救過去所發生的一切。小說通過一位女人與兩個男人的故事,向我們展示了愛情在時光中改變與堅持的方式,也向我們展示了對死亡的恐懼不斷地改變我們理想與目標的方式。正如在其傑作《百年孤獨》中一樣,加西亞·馬爾克斯描繪了一個虛構的拉丁美洲的精神地圖,鏡頭在筆下人物的命運與一個飽受天罰與內戰的國家的社會歷史之間來回切換;如此一來,他提出了一種時間的輪迴觀:發生的一切不過是前事與前世的變奏。


《霍亂時期的愛情》把背景設定在一個充滿階級衝突的城市,而不是孤零零的村落;時間跨度是半個世紀,而不是一百年。尤其令人注意的是加西亞·馬爾克斯在風格上的轉換。不太可能發生的事情在這部小說中隨處可見:一位男子教鸚鵡說法語和拉丁語,後來為了把任性的鸚鵡從樹上弄下來而摔死了;一個算命的對兩位年輕女子命運的預言絲毫不差;不少失意的戀人吸入氰化金的香氣來尋求自殺。不過,與作者此前的作品相比,魔力在這裡收斂不少,幻想的飛行更加安全地着陸於平凡生活的世俗現實中。

這個故事非常簡單,說的是費爾米納·達薩(Fermina Daza)——加西亞·馬爾克斯筆下又一位堅強的女性——和她堅持不懈的追求者費洛倫蒂納·阿里薩(Florentino Ariza)的故事,這位過於浪漫的情種追求她如今已有51年9個月4天。兩人初次相遇在19世紀——她是13歲、在女隱修會學校接受教育的朱麗葉,是一心想在社會上發跡的新貴的獨生女;他呢,一位年輕的電報員,“在他的社交圈裡最受追捧的青年男子,會跳最時新的舞,會背情詩。” 費洛倫蒂納對費爾米納一見鍾情,在信中向她“山盟海誓”,最終贏得了她的芳心。

“兩人除了思念對方,無計可施,”加西亞·馬爾克斯寫道:“夢見對方,回信後便都急不可待地等待對方的來信。無論是在那個令人發狂的春天,還是第二年,他們都沒有機會跟對方說話。更有甚者,從他們第一次相見,到半個世紀後他再次表明心跡,他們從未有過單獨相處或互訴衷腸的機會。”

費爾米納的父親決意讓女兒嫁入上層社會,禁止她與費洛倫蒂納有進一步的往來,於是突然帶她去長途旅行,意在使她忘記對方。時光流逝,費爾米納再次見到自己的心上人,體驗了愛情的無常:她看着費洛倫蒂納,感受到了“不再着迷的深淵”;她不明白自己過去怎會在意如此一位男子。

後來費爾米納結了婚,是她父親夢寐以求的那種。她嫁給了富有而又受人尊敬的內科醫生胡維納爾·烏爾比諾醫生(Dr. Juvenal Urbino de la Calle),一位霍亂專家,兩人一起經營婚姻,經歷婚姻中所有的歡樂與失望。與此同時,費洛倫蒂納則成了當地的唐璜。如作者筆下眾多的主人公一樣,他是一位容易衝動的夢想家,同時也熱衷於殉道與放縱;他一邊在心裡對費爾米納表忠心(有一天還發誓要奪回她),一邊全力引誘各種女子——寡婦、他人的妻子、失戀的秘書,還有留着辮子的女學生,總計有622位“長期聯繫者”,還不算“無數短暫的尋花問柳。”

在講述費洛倫蒂納與費爾米納各自的愛情經歷時,加西亞·馬爾克斯以一種明智的善意揭示出二人處境中的悲劇與幽默所在;為小說蒙上了一層溫暖而柔和的救贖的光亮。《霍亂時期的愛情》(譯自西班牙語,譯者為艾迪思·格羅斯曼(Edith Grossman),而非格里高利·拉巴薩(Gregory Rabassa),作者早期作品中不少英譯本即出自後者之生花妙筆)既無《百年孤獨》中那種激烈而夢幻的詩歌,也沒有《族長的沒落》(The Autumn of the Patriarch)那種狂熱的幻覺。加西亞·馬爾克斯並未採取過去常用的手法,運用神話與夢境來照亮一個民族的想像生活,而是展示了平凡中怎樣包含了不平凡,呈現一對被人遺忘甚至是平庸的生命中如何可以容納宏偉而永久的激情、以及容納這激情全部的高度與深度。結果是一部豐富而宏闊的小說,其敘述的力量只有其想像的寬闊方可與之媲美。


2012年8月27日,《霍亂時期的愛情》中文版由“新經典文化”引進出版,在諸多未授權版本之後,這部小說首次獲得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的授權在中國出版。


美國也有熱帶疾病

彼得·霍特茲(Peter J. Hotez)

在美國,有280萬兒童生活在人均收入低於每天兩美元的家庭當中,這個貧困標準更普遍適用於發展中國家。還有2000萬美國人生活在極端貧困的狀態下。在墨西哥灣沿岸的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和亞拉巴馬州,貧困率將近20%。就我所在的德克薩斯州而言,在一些較為貧窮的縣,貧困率經常逼近30%。這些地方的基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與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某些國家一樣高。基尼係數是衡量貧富差距的一項指標。

貧困會產生許多問題。但是在美國,最可悲的問題之一就是貧困與一些為人忽視的熱帶病密切相關。我們通常認為這些疾病只會出現在發展中國家。

有報道稱,德克薩斯州南部爆發了登革熱(dengue fever)疫情。這種經由蚊子傳播的病毒性傳染病是墨西哥和中美地區的流行病。此外,還出現了囊蟲病(cysticercosis),由豬絛蟲幼蟲引發的寄生蟲感染,會導致痙攣和癲癇;弓蛔蟲病(toxocariasis),也是一種寄生蟲感染,會引起哮喘和神經系統障礙;皮膚利什曼病(cutaneous leishmaniasis),通過沙蠅傳播的皮膚感染,可導致毀容;以及鼠性斑疹傷寒(murine typhus),經跳蚤傳播的細菌感染,經常與鼠類滋生有關。

更可怕的是查加斯病(Chagas disease)。這種疾病通過一種形似蟑螂的“錐鼻蟲”傳播,這種蟲子能以人血為食。在拉丁美洲,此類疾病是導致心衰和猝死的主要原因。查加斯病對孕婦的危害尤其極大,她們會將疾病傳染給胎兒。就在上個月,美國出現了首例先天性查加斯病。

很有可能,你沒有聽說過這些疾病,但它們非常重要。

這些疾病對美國貧困人群造成了尤其巨大的影響,特別是少數族裔,多達280萬非裔美國人感染了弓蛔蟲病,有30萬甚至更多人患有查加斯病,其中大部分是西班牙裔美國人。這些被忽視的熱帶疾病在氣候溫暖的南方貧困地區傳播很快。在那裡,人們居住的房屋破舊不堪,沒錢使用空調,會開着窗戶睡覺,傳播疾病的昆蟲可以輕易地進入房間。此類昆蟲容易在街道排水不暢、下水道狀況不佳、衛生狀況惡劣、垃圾清理不力的地方,以及荒廢的泳池周圍滋生。

最令人感到不安的是,這些疾病甚至會延緩兒童成長和智力發育,降低勞動者的生產力,從而加深貧困程度。這些被忽視的疾病在被遺忘的人群當中廣泛傳播,而德州正在成為疾病爆發的中心。

在美國,消滅這些為人所忽視的熱帶疾病面臨著一大阻礙,那就是那些處於弱勢地位的患者,在受到病痛折磨時,不去就診,或者無法前去就診,因而這些疾病常常不為人知。即便在貧困地區有診所或社區保健中心,那裡也常常缺乏必要的診斷檢查手段,而且醫護人員幾乎都沒有接受過診斷和治療這些被人忽視的熱帶疾病所需的相關培訓。

我們有機會阻止這些疾病的傳播,但必須行動起來。首先,我們需要實行主動的監測措施,從而更準確地了解真實的患病率及疾病的傳播途徑。其次,我們需要更好的診斷檢查手段。囊蟲病、弓蛔蟲病等蠕蟲感染性疾病可以有效地通過服用抗寄生蟲葯和消炎藥來治癒,但經常被誤診。

最後,我們需要更安全、更有效的藥物和新許可的疫苗。比如,苄硝唑和硝呋替莫能夠治療查加斯病,但這些藥物很難獲得,而且成人開始出現心臟病癥狀後,就會失去療效,此外這些藥物毒性很大,孕婦不能服用。一些正在研發中的登革熱新型疫苗很有前景。但不幸的是,除了極少的特例之外,大型製藥公司認為,投資研發這些疾病的療法或疫苗,並不會產生多少經濟效益。

由於美國有可能會對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及其出色的下屬部門寄生蟲病小組(Parasitic Disease Branch)削減預算,其他機構就需要付出更多。德克薩斯州和墨西哥灣沿岸地區擁有美國最出色的一些大學和醫學院,他們可以調動起相當多的智力資源,來解決這個問題。

沙賓疫苗研究所(Sabin Vaccine Institute)和德克薩斯州兒童醫院疫苗開發中心(Texas Children’s Hospital Center for Vaccine Development)在休斯頓組織了一個研究小組,研發新的疫苗和診斷方法。貝勒醫學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成立了一個熱帶醫學學院,為醫生和其他醫護人員教授辨別、診斷和治療這些傳染病的方法。坐落在休斯頓城外的熱帶病診所很重要,病人可以在每周五就診。上個月,診所所長就在幾個周五的上午,治療了一位皮膚利什曼病年輕女患者、三位囊蟲病腦損傷患者和一位查加斯病中年患者。

雖然人們有時會責備,是移民將這些被人忽視的熱帶疾病帶進了美國,但真正的問題是,這些疾病也正在美國國內不同程度地傳播着。如果不採取新的干預措施,這些疾病就會繼續存在,而且註定會在未來幾十年中讓一些人陷入貧困之中而難以自拔。50年前,邁克爾·哈靈頓(Michael Harrington)的《另一個美國:美國的貧困問題》(The Other America: Poverty in the United States)在全國暢銷。如今,美國的貧困人口比過去任何時候都多。我們現在必須關注美國貧困人口的疾病。


彼得·霍特茲(Peter J. Hotez)是貝勒醫學院國家熱帶醫學學院(National School of Tropical Medicine)院長、沙賓疫苗研究院(Sabin Vaccine Institute)院長以及德克薩斯州兒童醫院疫苗開發中心(Texas Children’s Hospital Center for Vaccine Development)負責人。

從今做個好人

您是好人嗎?是否想過這個問題!為何要學佛?是否想過這個問題!一般人為什麼不快樂,原因出在他不是好人;學佛之所以不能受益,原因出在他也不是好人。諸位你們覺得呢?

我們應深思,有扮好自己的角色嗎?自己是好父母嗎?是好子女嗎?是好先生嗎?是好妻子嗎?是好老師嗎?是好學生嗎?是好法師嗎?是好弟子嗎?是好長輩嗎?是好晚輩嗎?是好老闆嗎?是好員工嗎?是好同事嗎?是好同學嗎?是好朋友嗎?是好伴侶嗎?是好國民嗎?我們是好人嗎………

對父母有孝順嗎?對子女有關愛嗎?對先生有賢慧嗎?對妻子有疼愛嗎?對老師有恭敬嗎?對學生有教導嗎?對法師有禮敬嗎?對弟子有教誨嗎?對長輩有尊重嗎?對晚輩有和藹嗎?對老闆有盡力嗎?對員工有盡心嗎?對同事有和睦嗎?對同學有互助嗎?對朋友有信義嗎?對伴侶有真心嗎?我們有做到嗎……

何謂好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即是好人。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向鳥窠禪師問:「如何是佛法大意?」禪師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居易認為這答案連小兒都曉得,但禪師卻回:「三歲小兒都識得,八十老翁行不得。」知道做不到,其知也枉然。如同知道吃飯會飽,不吃還是飢餓。所以此「知」,常常是「無知」。

靜下心來反省自己,我們的內心時善時惡、時正時邪、時好時壞,不是起煩惱傷害自己,就是講話傷到別人,不然就做出一些事情讓家人擔心。知道自己做錯,心常內疚懊悔,甚至感到不安;若認為是別人錯,常會埋怨記恨,甚至加以報復。其實問題皆於個人心中的不善念,若無法淨化自己的心,那麼問題就無法解決,痛苦便無法消除,人類的紛爭就永無止息之日。

要征服世界容易,要降伏己心困難,又該如何去實踐呢?以下提供幾點建議:

一、承認自己的過錯。若能知道錯皆由己起,則不會怪罪別人;若不責怪他人,則抱怨不滿之心自會消除。

二、確知不善之心帶來的只是痛苦和煩惱。若要快樂的生活,就要以好心善念,來看待這世間。

三、認清不善之心只會讓人,道德淪喪,人格卑劣。以致自甘墮落,無力進取,而自毀前程。

四、深信因果報應,絲毫不漏。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不是不報,而是時機未到。不善之心是「惡因」,煩惱痛苦是「惡果」;善良之心是「善因」,快樂幸福是「善果」。

五、觀察不善之心生起的原因。例如嫉妒心起,思惟我在嫉妒什麼,是對方的相貌、口才、能力、地位、條件嗎?又思惟我嫉妒對方,是為了怕失寵、失去所擁有的一切,還是怕失去自信而感自卑呢?或是為了保護自己呢?又深思,對方讓我感到威脅,如果剷除之後,仍然會有無數對手出現,那我永遠會處於恐懼不安!再思惟,因此嫉妒之心是愚蠢的想法,何不欣賞別人、讚歎對方;更應虛心向人學習、向人請益。繼續思惟,若是自己的價值、信心、幸福、快樂、心安、清淨,須要從外而來,那麼別人可以隨時拿走它,這是多麼的無知;原來每個人只要對得起自己與別人,就能具足所有的一切。我們當思惟,直到此不善之心,徹底消除為止。

六、人生不是要來煩惱的,而是要來利益大眾的。活著的目的是什麼?並非你爭我奪,或是比較高下;而是來利益家人,幫助大眾的。故當發願:「不為自身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

為了自己和大眾,我們當痛改前非,從今做個好人。常讀經典,澄淨心意;常說好話,愛語利人;常做好事,利益大眾。徹底做個好人,才是佛弟子,才是好國民。

認真快樂地喝這一杯水

活在當下就是:認真地喝這一杯水、認真地吃這一口飯、認真地走路、認真地讀書、認真地遊戲、認真地感謝一切!

學禪的人應該認識到禪宗對現世、生活、此時、此地的注視。禪,事實上不在渺遠不可及的地方,而是在我們站的每一個地方、走過的每一步、甚至活過的每一剎那,有心的地方就有禪,這才是禪最動人的地方。

當我們知道,禪在方寸,佛在方寸,百千法門同歸方寸。就使我們了解三件事情,一是禪是非常有創造性的,二是禪並不是抹去個人風格的修行,三是禪沒有固定的形式。

我們打開公案、語錄、乃至禪宗的整個歷史,會發現每一位禪師都有強烈的個人風格,有原創性,都是活活潑潑、實實在在生活于大地的人,並且他們也都是樂觀、進取、積極、奮發的人,幾近於“快樂無憂”的。

在中國禪師裏,我們從未看見過一個垂頭喪氣、愁眉苦臉、唉聲嘆氣的人物,這對我們是多麼偉大的身教,也是中國佛教文化最可珍貴的物質,它啟示我們,如果不能先成為樂觀、進取、積極、奮發的人,那麼修行是很難成就的。

四祖道信說:“性雖無形,志節恒在然。幽靈不竭,常存朗然,是名佛性。……悟佛性者,名菩薩人,亦名悟道人,亦名識理人,亦名得性人。”

就是這個道理,佛性本來光明像太陽一樣,清凈如明鏡一般,我們如果不能先做一個光明的人,清凈的人,那麼,明心見性不是癡人說夢嗎?

審時而拿 度勢而放

人世的智者,能將喧囂的世事拈于指尖,控于股掌,不過因為六個字:拿得起,放得下。審時而拿,度勢而放。這個世界上,很多的聰明人都成了庸人,因為他們在該拿起的時候,考慮太多而錯過了機會;該放下的時候,糾纏太久而無法自拔。

該放下的時候,就別勉強拿起;該拿起的時候,也不能輕易放下。前者決定你能活得多輕鬆,後者決定你能走多遠。其實,生活中,太多放不下的東西,最後都成了生命的累贅。而錯過了的機會,也會讓你在某一刻回首時追悔莫及。選擇拿起或放下,是上天賦予你的權利。人生好多時候,選對了也得選,選錯了也得選。一旦選擇了,就不要在對與錯上計較。計較的結果,只會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糟糕的人生,不是因為你選錯了,而是因為你始終放不下這個錯,最後又一錯再錯。

有時候,只是一念之差。一念選與不選,一念放與不放,便一念一悲喜,一念一江山,一念一人生。看似漫長的人生,有時候,只是某一念抉擇的結果。

一日禪:用笑容去補綴缺失

我們常常因為微小的失落而放棄一整件事,也常常因為放棄了一件事放棄了好的心情,而使生活變得黯淡。在生活中,如果我們能用一種全新的心情去替換落寞,用笑容去補綴缺失,那麼生命一樣會是完美而無悔的!

人生的兩個機會

美國加州有位剛畢業的大學生,在2003年的冬季大徵兵中他依法被徵,即將到最艱苦也是最危險的海軍陸戰隊去服役。

這位年輕人自從獲悉自己被海軍陸戰隊選中的消息後,便顯得憂心忡忡。在加州大學任教的祖父見到孫子一副魂不守捨得模樣,便開導他說:“孩子啊,這沒什麼好擔心的。到了海軍陸戰隊,你將會有兩個機會,一個是留在內勤部門,一個是分配到外勤部門。如果你分配到了內勤部門,就完全用不著去擔驚受怕了。”

年輕人問爺爺:“那要是我被分配到了外勤部門呢?”

爺爺說:“那同樣會有兩個機會,一個是留在美國本土,另一個是分配到國外的軍事基地。如果你被分配在美國本土,那又有什麼好擔心的。”

年輕人問:“那麼,若是被分配到了國外的基地呢?”

爺爺說:“那也還有兩個機會,一個是被分配到和平而友善的國家,另一個是被分配到維和地區。如果把你分配到和平友善的國家,那也是件值得慶倖的好事。”

年輕人問:“爺爺,那要是我不幸被分配到維和地區呢?”

爺爺說:“那同樣還有兩個機會,一個是安全歸來,另一個是不幸負傷。如果你能夠安全歸來,那擔心豈不多餘。”

年輕人問:“那要是不幸負傷了呢。”

爺爺說:“你同樣擁有兩個機會,一個是依然能夠保全性命,另一個是完全救治無效。如果尚能保全性命,還擔心它幹什麼呢。”

年輕人再問:“那要是完全救治無效怎麼辦?”

爺爺說:“還是有兩個機會,一個是作為敢於衝鋒陷陣的國家英雄而死,一個是唯唯諾諾躲在後面卻不幸遇難。你當然會選擇前者,既然會成為英雄,有什麼好擔心的。”

是啊,無論人生遇到什麼樣的際遇,都會有兩個機會。一個是好機會,一個是壞機會。好機會中,藏匿著壞機會,而壞機會中,又隱含著好機會。關鍵是我們以什麼樣的眼光,什麼樣的心態,什麼樣的視角去對待它。

如果用樂觀曠達、積極向上的心態去看待,那麼壞機會也會成為好機會。如果用消極頹廢、悲觀沮喪的心態去對待,那麼,好機會也會看成是壞機會。人生的際遇中,始終存在著兩個機會。對那些樂觀曠達、心態積極的人而言,兩個都是好機會。對那些悲觀沮喪、心態消極的人而言,則兩個都是壞機會。

日本 下修國內經濟評估

日本政府周二公布8月報告,10個月來首見下修對日本國內經濟的評估,主要歸咎於外部因素。分析師認為這可能加重日本央行(BOJ)進一步貨幣寬鬆的壓力,部分人士更預期日本經濟將在第3季淪為負成長。

 伊藤忠商事株事會社的首席經濟學家丸山正義解讀說:「歐債危機對日本經濟有如重擊。日本經濟前景疑慮,很可能將加重日本央行(BOJ)壓力,祭出更多貨幣刺激措施。」

 丸山正義預期日本央行可能會在10月行動。

 針對日本第3季國內生毛額(GDP),摩根證券日本公司預測年率將衰退0.3%,法國巴黎銀行估計將衰退0.9%。

 彭博社在本月稍早進行的民調,受訪分析師的平均預測還是成長1%,部分歸功於地震災後重建的挹注。

 日本內閣府周二公布8月份的每月報告,其中指出:「受惠於重建需求,經濟正溫和地復甦,但近來則見到一些疲弱表現。」內閣府在7月份報告中,也有「受惠於重建需求,經濟正溫和地復甦」措詞,但接著僅提到「困難」。

 8月報告中的「疲弱」,和7月報告中的「困難」相較,語意上較為負向,成為日本政府10個月來、或是自去年10月以來,首見較前月下修對日本國內經濟的評估。

 8月報告中,對於日本出口、國內個人消費和工業生產的評估,其用詞若和7月的報告相比,均呈下修或較為負向。

 日本政府也下修對全球經濟,包括對美國、歐洲、中國及亞洲其他國家經濟的展望,並警告進一步的全球經濟減緩及市場劇烈波動,對日本經濟構成風險。

 日本經濟財政政策擔當大臣古川元久在公布報告後的記者會上說:「拜重建需求之賜,內需仍非常強勁,但必須小心面對來自於海外的風險。」

全台百萬人陷入憂鬱風暴

林讓均
不限年齡、跨越族群,憂鬱症就像流感,可能侵襲每個人。景氣低迷,藍色流感加速擴散,加計受波及的家人,全台受憂鬱症衝擊的人口超過四五○萬人;台灣一年因憂鬱症而造成的社會損失,超過三五○億元台幣!這個隱形殺手,正虎視眈眈,伺機癱瘓你與家人的未來;抗憂,是整個台灣社會必須正視的嚴峻課題。

「你又在發瘋啦!」那天,曾替電影《飲食男女》操刀的國宴名廚施建發「阿發師」,終於忍不住,對著沒來由大吼大叫的妻子陳美玲,厲聲斥責。

自從陳美玲出現憂鬱情緒以來,阿發師沒有一天安寧過。白天,他忙著做菜、教學、上節目;好不容易下班回家,想休息一下,太太卻發洩式地對小孩叫罵。

過去,不論自己多累,場面多糟糕,他都會收起脾氣、耐住性子,對陳美玲溫言婉語:「我們想一想,能做什麼事情一起面對。」但這次,在即將去日本參訪的繁瑣事務與壓力下,阿發師自己也爆發了。

發瘋這個字眼,深深刺痛了陳美玲,隔天她仰頭吞下偷藏的四十多顆安眠藥;那年,她才三十七歲。

凍結的冬天》怎麼做都喚不回生命的歡笑

在昏睡三天三夜後,陳美玲從鬼門關走了回來,當她張開眼,看著病床旁三個小孩與家人焦急的眼光,淚水不自主地順著臉龐滑下……。

事隔十多年,陳美玲雖在治療後重見陽光,孩子心中卻留下難以磨滅的陰影,「我的孩子至今記得『媽媽穿著黑色睡衣、口吐白沫!』老二和老三甚至曾相約悶在棉被裡,也學大人尋短,因為『媽媽不要我們,我們活著好辛苦!』」

人生其實很像四季變化,有不同的風景與心境:嚴寒的冬天之後,萬物甦醒,春意盎然;隨之而來的夏日,豔陽高照;秋分時節,落葉滿地,大地趨於沉靜……;然而,對憂鬱症患者來說,生命卻永遠凍結在冬天,充滿肅殺,了無生趣。他們在黑夜睡不著,白天提不起勁,會不由自主哭泣、莫名其妙生氣,靈魂像被禁錮在無形牢籠中,找不到出口。

可怕的是,很多人患病卻不自知,「就像流感一樣,憂鬱症可能無預警上身,而且不分年齡、跨越族群。」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張家銘這麼形容。

陳美玲就是如此。發病前,她在外人的眼中看來,再幸福不過。在家中排行老二的她,從小聰明伶俐,婚前已在台北木柵開「美玲麵攤」,就是知名小吃「老娘米粉湯」的前身。嫁入夫家後,接手打理家族的台菜餐廳,成為大家口中的「老闆娘」。丈夫事業有成、三個兒女活潑健康,家庭美滿,這樣的人生,對一個女性而言,夫復何求。

自身的痛》生活美滿卻只想走上絕路

但,箇中的壓力與痛苦,只有陳美玲自己清楚。小時候,不管她做得再怎麼好,父母頂多說一句「如果你是男的就好!」這句話烙印在她年幼的心靈,分不清是讚美,還是遺憾。她只能要求自己,做到最好。

婚後,凡事要求完美的陳美玲,早上要起得比別人早,煮菜要比別人好吃。能幹的她,認為求好是應該的,卻不自覺,生活正逐漸變調。

「別人勸我『你已經這麼好命,別再嫌了!』我卻聽不進去!」藏在她心中陰暗處的那個自我,不斷碎念:「為什麼我做得不夠好?」結果,先是俗稱「皮蛇」的濾過性病毒?疹找上她,後來,活潑開朗的她變得沉默不愛說話。有一次與同事去KTV,竟唱到痛哭流涕,情緒崩潰,讓其他人面面相覷,不知所措。

負面情緒累積的能量,終於一發不可收拾。像進行某種特定的儀式,陳美玲每天跑到藥房買一顆安眠藥。她自殺獲救後,在醫院醒來的那一刻,腦海中乍現一個畫面,當年疑似有憂鬱症的母親也是一天買一顆安眠藥,差點吞藥輕生。

陳美玲心中一震,原來自己正在重蹈母親覆轍,一步一步墜落黑暗深淵而不自知。那一刻,她才驚覺,原來憂鬱症也找上自己。彷彿從家人悲痛眼神中,看到過去的自己,陳美玲內心出現一個聲音:「我一定要打敗這個隱形的病魔!」

陳美玲靠著堅強的意志,以及不斷參加成長團體,勤修身心靈課程,終於把自己拉出情緒黑洞。過程中,她最感謝丈夫的陪伴與包容;「每次心情不好,我都跟他(阿發師)吼『我要離婚!』還好他都沒理我。」陳美玲笑說。

陳美玲走出人生寒冬,迎向夏日的豔陽天,但有多少人,還來不及了解憂鬱症,甚至不知自己有病,就已走上絕路?

全國自殺防治中心主任、台大精神科醫師李明濱說,憂鬱症最怕的就是「一時想不開」。他表示,根據研究,七至八成自殺者有憂鬱症的相關疾病,而憂鬱症病人,也有近二成是死於自殺。

隱形殺手》七至八成自殺者患有憂鬱症

近兩年,由於「自殺」跌出台灣十大死因之外,使得政府與民間都鬆了一口氣,以為台灣人的心理衛生狀況已大幅改善;殊不知,「自殺的人變少了,不代表憂鬱症的問題減緩;相反的,隨著大環境變得更有壓力,憂鬱症人口有增無減!」李明濱提出警告。

尤其,今年全球景氣低迷,許多專家預警,要嚴防瞬間高壓演變成急性憂鬱症。「今年股市交易量探底的時候,好幾位交易員跑來掛門診,他們怕工作不保,沮喪到極點!」台安醫院精神科主任許正典說,「景氣差」經常是引爆上班族憂鬱症的引信。

七月中旬,《今周刊》與一一一一人力銀行進行網路民調「你憂鬱嗎?職場憂鬱傾向大調查」,上班族為自己打的壓力指數超過六十八分,比三年前大幅升高十分。有高達五成七的上班族覺得「再這樣下去,我遲早會得憂鬱症!」事實上,已經有超過兩成的上班族呈現顯著的憂鬱傾向,受訪者並估計,公司中平均有四.七%的同事有憂鬱傾向。

在醫療統計數字上,也顯示台灣社會愈來愈憂鬱。

(今周刊)

年薪百萬的不安告白

歐陽善玲
五十歲的唐以平認為,生命的每一天都是等值的,所以不論何時都要善待自己。但他忽略了一點,生命中每一天的生產力並非等值,年輕時就該為未來生產力缺口做準備,替自己挖好一口源源不絕的井。

從前有兩座山,山間有條河,山頭各有一座廟,廟中各有一和尚。每天東山與西山和尚都要到河邊挑水喝。五年時間過去,有一天,西山和尚發現東山和尚沒來挑水,心中感到困惑,猜想可能是太忙了;過了一個月都沒看到東山和尚,他以為病了,才決定上山一探究竟。

上山後發現,東山和尚好端端地在泡茶、打太極拳,一問之下,才知道過去五年,東山和尚不論再忙,都會擠出一點時間,為自己打一口井。

這個故事對剛過五十歲生日的唐以平(化名)來說,意味深長。

唐以平現為出版業高階主管,擁有百萬元年薪,在台北市天母附近有一棟價值千萬元的房子,標準的中產階級,看似生活無虞。但此刻,他內心卻對未來十年感到徬徨恐懼,這種焦躁不安的狀態,已持續了一年。

「之前,我太太在金融機構財務部門服務,薪水比我高,從家庭收入結構來看,我大概占四成、太太占六成。但去年,因為某些工作及個人因素,她突然辭職,決定回歸家庭。表面上我尊重她,但內心卻隱隱然感到惶恐;尤其自己年屆五十,對退休的財務壓力有些急迫感,現在家裡經濟支柱少掉一大半,才讓我有些覺悟。原來過去自恃賺錢不難,只懂享樂,現已嘗到苦果。」唐以平語重心長地說。

挫敗一:衝動購屋
二十四小時就成交 脫手不賺反賠掉三成

年輕時,唐以平與太太打算當個頂客族(Dink,Double Income No Kids),由於兩人都有很強的賺錢能力,年收入加起來超過三百萬元,在沒有生育小孩計畫下,花錢也沒有顧忌。「二十萬元的沙發看喜歡就買,十多年前一台咖啡機要四萬元,也買;還有上萬元的設計款燈飾、雕刻,只要看對眼就帶回家。」
這樣享樂至上的消費觀,在投資置產方面也顯得隨興。「二十六歲,我在朋友介紹下投入股市,第一份工作勉強存下的四十萬元,因為隨意聽信明牌,胡亂跟進而幾乎賠光。三十一歲,我第一次購屋,地點在北市南港,只因為看中離岳母家近,二十四小時內就倉卒成交。住了三、四年,覺得格局實在太差,賠錢賣出,含裝潢在內損失了八十萬元。」他說。

抱著「錢再賺就有」、「人生要那麼多錢幹麼」的心態,唐以平花錢只在意當下感覺好不好,過去的投資、買屋虧損經驗,對他而言是過眼雲煙,從未認真思考錯誤是如何發生,及該如何避免重蹈覆轍。

「第二次購屋,是買在新北市新店郊區。那時去參觀朋友的房子,有很漂亮的景觀,認為人生就當如此。買下這棟房子後,砸了二百萬元裝潢,把家裡弄得很有品味。」唐以平嘆息,這次住了七年,轉手換屋時,含裝潢費用又賠了三成左右。

享樂至上的最高境界,就是當投資部位已全部輸光,還能開心地出國旅遊、大肆血拼。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唐以平買的股票慘跌,「因為我那時對投資仍一知半解,只追逐市場上熱門標的,沒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操作系統。」

挫敗二:投資失利
初入股市狂追明牌慘賠 抵押房子還融資

他自嘲,記得當時融資已經被追繳了兩次,後面實在付不出錢來,只好把新店的房子拿去抵押貸款。清償債務後還剩下三十萬元,就與朋友相約去紐約、波士頓旅行。

他哭笑不得地說,「那時候租了一輛車,後面載了滿滿的血拼戰利品,四個人共買了二十雙鞋,我則在紐約現代博物館買了一個新台幣五千元的垃圾桶。」仗著優於一般人的賺錢能力,唐以平始終認為錢存在的意義,就是用來取悅自己。

可是,「人生不是單純地在軌道上前進。」原本不打算生小孩的唐以平,十二年前因父親一場病,讓他突然領略生命傳承的可貴,認為有小孩也很好。就在心情轉化後不久,家中順利添了一名新成員。隨著兒子的出生,開銷也日益增加。

「小孩出生後,家庭經濟還過得去,對小孩的花費也不手軟。」不過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在交通、居住品質等因素考量下,決定搬去天母。「有了前兩次經驗,我們也累積了一些購屋直覺,像是棟距要拉開、要鄰近公園等。兩天之內就以總價一一七五萬元成交。」唐以平回憶,當時戶頭還有五百萬元,繳了頭期款及裝潢後,存款歸零。
儘管這棟房子目前已增值一倍,被唐以平視為「人生目前為止最成功的一次投資。」但為了付房貸,現在生活也有些提心弔膽。他坦言,過去與太太也有「一年存一百萬元」的計畫,卻沒有確實執行;甚至以兩人年收入超過三百萬元來看,儲蓄金額應該要更高。去年,太太毅然決然離開職場,家庭經濟重擔全落在他身上,才開始感嘆以前為何不多存點錢。

挫敗三:入不敷出
年輕時沒多存點錢 退休生活堪慮

攤開唐以平的家庭帳本,一年多前太太還有工作,現在家庭每月收入銳減超過一半,房貸、保險、小孩教育費用、日常生活開銷等,一個月支出超過十萬元,現金流呈現負數,透支部分全仰賴老本。夫妻兩人過去的存款,初估會在四年內用盡。

現在,唐以平擔心老本用光後,自己的退休生活怎麼辦?

「我知道,為避免情況持續惡化,不是增加收入就是減少支出。所以我現在開始認真學習投資,不像年輕時那樣隨心所欲;但消費習慣不是那麼容易改變,像兒子開口要吃王品,我真的狠不下心來拒絕。」

唐以平以一口井故事,表達他五十歲前的理財覺悟。「人很難看得遠,清楚描繪未來二十年生活的景象;缺乏動機,就不容易做好財務規畫。」唐以平緩緩道出,四十歲前,自己每個帳戶都花不完,從沒想過小孩、退休及工作變化。「人生若能重來,我會選擇早點學會投資理財;現在的我,知道必須更有紀律地學習投資、練好功夫,並向股市贏家請益成功心法。」

唐以平所做的一切,近期也開始看到成果,股票操作愈來愈得心應手。年過半百,他終於動手去挖那口井了。

(今周刊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 )

振興經濟 病急不能亂投醫

經濟日報社論

衡量台灣經濟的景氣對策信號,7月再亮出藍燈,這已經是第9個月出現代表衰退的藍燈。行政院將從促進出口、擴大國內投資等方面著手,並提出多項振興經濟的措施。但是,再多的措施方案,如果沒有對症下藥,效果有限,徒然浪費國家資源。

以擴大公共投資來說,政府負債逼近法定上限,只好提出很多增加財源的點子。這些點子雖有某種程度的效果,但實際上能增加的投資相當有限,有些點子還是有嚴重副作用的餿主意。我們希望政府和全民不要被這些未經謹慎評估的構想誤導,而以為這些方法可以大幅提振經濟。

政府首先想到的財源是提高舉債上限,但因前四年舉債金額已遠超過歷任政府,再提高舉債上限會很難看,因此政府後來已表示絕不提高舉債上限。

政府第2個點子是出售公有土地。這項政策雖然被批評為可能助長土地炒作,但倒也並非全不可行。只是政府短期內實際可賣的土地並不多,根本無法拿來應付目前的低迷景氣。長期而言,隨便把公有地賣掉,也會降低未來政府土地規劃及利用公有地協助都市更新的能力。

賣土地本質上也和多舉債一樣,降低政府的淨值。我國有軍公教退休金等巨額隱藏性負債,實際的負債比例已近似那些發生債務危機的國家。我國現在還能免於危機的原因之一是政府仍持有不少土地及公營事業資產。賣土地是減少資產,和發公債增加負債一樣是降低政府淨值,也將降低國家債信。

政府第3個點子是出售土地容積率。各地不同容積率的管制乃是為都市景觀和生活品質所做的規範,政府讓人可以買別的地方之容積率到他喜歡的地方使用,勢將破壞都市規劃。政府也該知道容積率移轉的辦法包括現行制度在內,能利用的都是大企業,因此對一般人民也是很不公平的。

政府第4個點子是,馬總統指示把5,000億保險資金引導投入公共建設,以提振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央行主張開放郵政儲金投入公共建設,也是類似的方法。然而,金融機構本來就不善於公共投資建設,絕大部分公共投資也缺乏可靠的報酬率,因此這些機構匆忙投入公共建設,極可能違反它們為人民管理儲蓄及養老資金的目的。它們的投資若有損失可能又要政府負擔。已虧損而被政府接管的國華人壽,據台灣金控評估,政府必需賠付高達2,000億元。如果現在隨便要金融機構配合政策投資,將來若還是要政府保證其收益或填補其虧損,那不如現在就明白由政府舉債。

政府第5個點子是引導民間投資公共建設,BOT、PFI(民間融資提案、政府買回)等等名詞天花亂墜。簡單地說,若建設結果不賺錢,企業還是不會投資,若政府保證或以其他補貼讓投資者賺錢,則政府等於承擔虧損而必須增加負債。所以這類口號很多卻成功很少,不足以做為提振景氣的對策。

政府第6個點子是請中資投資公共建設。在不涉及國家安全的項目,倒是頗有可能成功,但我們也不宜存著騙他們為政治目的來投資的心態,而是要找大陸真正較有競爭力的項目吸引陸資來台投資。

上述增加公共投資財源的方法,既然大多不可行,因此實際能增加的投資相當少,政府切勿以為喊了這麼多口號,公共投資就可大幅增加,而使經濟快速改善;政府更勿盲目大幅推動這類投資,而再增添目前已經充斥各地的蚊子館,造成將來要付出更大的代價。病急不能亂投醫,才能永保安康。

重慶南路書街那聲嘆息

鄭皓中

法國啟蒙思想家德尼.狄德羅說:「不讀書的人,思想就會停止。」然而這句話如今聽來卻成了一聲輕淺的嘆息,若尋著嘆息聲而去;便會發現,原來發出這聲嘆息的是一條書街,一條歷史悠久而飽含文化底蘊的書街,它就在台北市重慶南路上。

這一年也已經到了後半段,是各大百貨公司周年慶,將要開始的時候了,但是對重慶南路上的許多書店來說,卻是即將要歇業的日子。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上,實體書店似乎是要被遺忘與埋葬了的。不論你是否喜歡看書,不論你是否到過台北市重慶南路書街,聽到書街上又要關閉幾家書店的消息後,心頭總會受到一股惆悵的情緒縈繞。

為什麼重慶南路書街的凋零,會讓人們格外感到惋惜呢?因為它不但是個象徵,是一個時代的見證,並且還悄悄保存了各代人們的記憶。

重慶南路,是台北最早開發的路段之一,殖民地時期日本建築師為街上建築,帶來了巴洛克式的古典優雅。如果要對書街的起源加以追尋,那麼最早便可說是,開始於日據時期了。當時日本人在重慶南路上設立了「台灣書籍株式會社」,為的是要印製中小學教科書與參考書。其後許多的出版社與書店、文具店便紛紛設立於此。

在國軍撤退來台時,許多中國知名的出版社也跟著到了台灣,就選擇在重慶南路上扎根開業。例如民國九年成立於上海,以賣古典與近代文學為主,且以古籍善本自豪的「世界書局」。號稱傳記之家的「中華書局」,則是留心於胡適先生所提倡的傳記文學的提供,而如同人文思想界巨人般的「商務印書館」,也同樣將重慶南路當作居所。

聽在台北長大的長輩們說,雙十國慶之時,重慶南路上旗海飄揚,大家擠成一團在騎樓下看閱兵,熱鬧的場面為重慶南路贏得了「小上海」的稱號,但是如今卻光華不再!因為重慶南路上的地租昂貴,使得許多書店入不敷出,只能選擇倒閉。

實體書店是文化的綠洲,它對我們社會的貢獻,就在於它所散發出的外部效益。走進書店的人們未必買書,但是走出書店後,卻或多或少汲取了免費卻又無價的知識。如果有人問我,我們的社會需要建立些什麼設施?那麼我會說,我們需要實體書店,因為它讓我們看到了過去,也同時讓我們看到了未來!

(大學生)

沒伯樂?沒千里馬? 治國人才錢買不到

陳孝平

近來各界熱烈討論人才流失、人才培養問題。在討論中,很遺憾的,是沒有定義怎樣叫做人才。人才很多種,以最粗略,但具有非常重要意義的分類是:市場的人才、社會的人才、國家的人才。

市場的人才,指的是最能夠創造經濟價值的人才。因為是經濟的人才,所以具有「市場」的「行情」,且因為經濟全球化,這一類的人才通常屬於「貿易財」,可以在國際自由流通,因此,才有所謂以金錢高低「挖角」的問題,包括因為學術國際化,認為替那個國家服務都一樣的學界人士在內。

社會的人才,其發揮的場域經常是「非營利部門」,而其人才也經常是「非營利取向」的人才,金錢的報酬通常不是核心的問題,乃至於根本不是問題。國家的人才,則更是「公共財」的屬性,「市場價格」自然不會適用。

進一步言,社會的人才,創造的是「社會價值」,通常必須植根於原生的社會中,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例如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在美國教書不過是一個平凡的經濟學教授,只有返回本鄉孟加拉,才能創立微型貸款銀行,造福千百萬國人同胞。

至於國家的人才,通常是執掌國家重要政策,建立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使得其他的人才,可以在本國發揮作用,通常不太具有國際流通性。例如,我國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你能想像會到美國去擔任聯準會主席嗎?

所以,國家的人才,不是說那個國家出比較高的價格,就可以挖走的。當然,如果彭總裁退休後被聘為美國花旗銀行總裁,可以獲得比現在高出數倍,乃至於數十倍的高薪,但,此時的彭總裁,就成為市場的人才,而不再是國家的人才。

是的,國家的人才也有國際流通性,例如春秋戰國時代就是。但,羅致這些人才,最大的關鍵,先賢已經跟我們講了,是國君的「禮賢下士」,而非「高薪厚祿」!

目前台灣缺乏怎樣的人才呢?市場的人才「要用免驚嘸,用錢買就有」,是最不需要擔心的;社會的人才,只要看到解嚴之後,台灣社會中蓬勃發展的力量,就知道只要鬆綁,社會人才就自然會出現。因此,最關鍵的,其實是國家的人才,也就是治國的人才。治國的人才擺在適當的位子上,其他兩種人才自然就歸位了。

至於真的是沒有千里馬?還是沒有伯樂?這就是國家領導人要回答的問題囉。


(陳秀鑾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驚人之語

1. 人不可能把錢帶進棺材,但錢能把人帶進棺材。

2. 當你覺得保守一個秘密比傳播一個秘密更有價值時,你就成熟了。

3. 智力測驗就是看你笨到什麼程度。

4. 偷一個人的主意是剽竊,偷很多人的主意就是研究。

5. 兩個男人追一個女人,用情淺的那個先放棄;兩個女人追一個男人,用情深的那個先放棄。

6. 古代愛情故事多,當代愛情事故多。

7. 女人應該注意這些信號:他殷勤,那是他剛剛愛上你;他笨拙,那是他深深愛著你;他從容,那是他已經厭倦你。

8. 婚姻的難處在於我們是和對方的優點談戀愛,卻和她的缺點生活在一起。

9. 旅行就是從自己呆膩了的地方到別人呆膩了的地方去。

10. 男人的法定結婚年齡是22歲,法定當兵年齡是17歲,這說明女人比敵人還難對付。

11. 還能衝動,表示你還對生活有激情,總是衝動,表示你還不懂生活。

12. 人生最殘酷的地方是人只能年輕一次。

13. 幸福是什麼?醫院裡沒我家病人,牢房裡沒我家犯人。

14. 很多人連自己的鄰居都不認識,卻對地球外有沒有外星人極為關心。

15. 大多數人都想要改造這個世界,但卻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經典的悔過書

親愛的老婆大人:

遵照您的旨意,我在書房裏反省了一個小時四十三分零七秒,喝了一杯白開水,上了一次洗手間,沒有抽煙,以上事實準確無誤,請查核。附上我的檢討報告,不當之處可以協商。

經過3個月的婚姻生活,我認為老婆溫柔賢良,勤奮聰穎,是不可多得的好妻子,而身為丈夫的我卻舉止乖張,態度輕狂,所作所為確有值得商榷之處。以下是我對自己惡劣行徑的剖析,請批閱:

1.昨天的事情是我不對,你做的紅燒茄子雖然有點鹹,但是香醇可口,瑕不掩瑜,我不應該指責你浪費鹽。我這麼求全責備,完全是暗藏嫉妒之心,不過再加點水是可以的。

2.你說喜歡仔仔的時候,我不該信口雌黃的說我喜歡梁詠琪,害得你兩天不理我,極其痛苦。仔細想一想,我的回答確實很不妥當,因為你的花心還局限於國內,我卻衝到了香港,我還是喜歡隋棠好了。

3.你喜歡看韓劇裏的小政哥,我不該百般阻撓,你拿我和他比較,我也不該表示抗議,因為人家小政哥都沒有抗議。

4.星期六的那次婚禮,我說我開會,不知道能不能去?你準備了兩個紅包,一個1200的,一個2600的,結果我沒去,你不小心送出去厚的了。親愛的,我不該笑你,你已經做得很好了,換作是我,可能將兩個都一塊兒送出去了。

5.上次你買來黃魚,我不該信誓旦旦,冒充大廚,結果你幫廚時歡呼雀躍,聞味時垂涎欲滴,吃的時候卻垂頭喪氣,對於你脆弱的心理而言,這是難以承受的。

6.你剪短了頭髮,問我好不好看,我說好看,你很高興;進一步求證,我說還行;你追問到底好不好,我回答,不如以前好,使你非常難過。這是我的錯,以後此類的回復均以第一次為準。

7.你在網上認識了很多優秀的朋友,一時間鴻雁傳書,玉照紛飛,我不該用報紙上的報導打擊你。不過你穿黑色低胸的那張照片真的不好看,還是穿白色高領衫的那張好,旁邊有我當保鏢,顯得氣派。

8.探望你外甥那次,你回來和我討論誰應該洗尿布,我的確不該推卸責任,惹你生氣。不過親愛的,這項任務過於遙遠,我們還是討論誰負責生好了。他們家是誰生的?

9.你指責我把襪子到處亂放時,我不應該反誣你到處放書,畢竟襪子是臭的,書是香的。

10.你請雪兒吃麥當勞的時候,我不該在桌子下面偷偷踢她,讓你大發雷霆,可是她踩壞了我那麼多皮鞋,你為什麼都不管?

11.你說我長得不如你漂亮的時候,我不應該頑固抵賴,你說得很對,證據確鑿,可以讓瞎子作證。

12.我下樓倒垃圾回來,你圍著我轉了好幾圈,問我抽了幾根,我說一根,你就大生其氣。親愛的,我真不知道你的鼻子如此靈敏,其實我抽了兩根。

你一直是善解人意的女孩,希望你能夠原諒我,給我改過自新的機會。為了家庭安定,經濟繁榮,順便提幾個小小的建議:

1.不要指著電視裏的帥哥說他像你從前的男友,你第一次近距離接近男士是在大二的舞會上,慌慌張張地狂踩別人的腳,很不幸那個人就是我。

2.逛商店的時候,不要總是突發奇想,比如要買一個粉碎機回去做蒜泥,你不覺得我這個機器比較經濟嗎?

3.吃飯的時候,你總是嫌我吃得少,照相的時候卻又嫌我胖,親愛的,這真的讓我很為難。

4.不要給我出一些刁鑽古怪的問題,說那是腦筋急轉彎,結果讓我邏輯混亂。

5.不要在我看槍戰片的時候給我講笑話,而且不笑不行。

以上種種,請老婆大人明鑒。

友情提示:臥室裏昨日有蜘蛛出沒,如需護駕,請聯繫客廳西面休閒區組合沙發一號,竭誠為您服務。

愛你的男人 夫君

中年四字訣與老人七悟



包括吃得清淡,放棄濃味,是對身體有益。也包括「君子之交淡如水」,就是跟人的關係不要太親密、緊黏,既保護自己免受心靈重創,也是維持健康關係的最好距離。



做事情,要專於自己最擅長的,便會做得最好,其他無關痛癢的就交給別人吧!交友也是,跟臭味相投的交往已不夠時間,更別花心思在「志不同、道不合」的人身上。



終於明白,人生許多事情是迫不來的,要等,要燉,要放慢腳步。太急的話,會亂了陣腳,反而誤了大事。



那是最難做到的。放手,撇下,人生的行李會更輕,旅程也就會更輕鬆啊!
------------------------------------------------------------------------------------------------------------

老人七悟

一、活著:

日出東海落西山,活一天,少一天。過一天,樂一天。樂一天,賺一天。

二、高興:

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壽,高壽不如高興。高興了就好,只有高興是現款,其他至多不過是支票而已。

三、自己的:

地位是暫時的,榮譽是過去的,健康是自己的。

四、不一樣: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限的,子女對父母的愛是有限的;子女有病,父母揪心,父母有病,子女對父母問問、看看就知足;子女花父母的錢,理直氣壯,父母花子女的錢,就不那麼順暢;父母家也就是子女的家,子女家可不是父母家,不一樣就是不一樣。明白人把對子女的付出視為義務和樂趣,不圖回報,一心想回報,就是自尋煩惱。

五、指望誰:

養病指望誰?指望子女,久病床前無孝子;指望老伴,自顧不暇,無能為力;只能指望錢,用錢養病。

六、懷舊:

常想一二忘九八,健康長壽樣樣有;老當益壯天地寬,滿目青山松和柳。

七、直接面對死亡:

生老病死,自然規律,人人平等,要有思想準備,一旦閻王策小鬼來叫,無牽無掛無語,跟上走就是了。

『一帆風順的時候不要得意忘形,一波三折的時候也不必灰心喪志。情況好的時候,不能沒有警覺心;壞的時候也不要喪失信心;可能條件一改變,情況就會轉變。』

『我們不一定會因為賺很多的錢而富有,但我們可以因付出的善念而使心中富有。』

一個中國外交官眼中的印度

2002年7月至2004年12月,我作為中國駐印度孟買總領事,在印度工作了825天。印度給我的主要感覺之一是難以理解甚至不可思議,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在印度工作的過程,就是感受、思考和破解印度之謎的過程。

印度人是怎樣開會的

一踏上印度國土,謎就接連湧現出來。在班加羅爾機場,代表官方接待我的禮賓官迪爾先生竟是個走路一拐一拐的殘疾人。印度人口僅次於中國,為什麼讓一個殘疾人擔任涉外禮賓官員?迪爾先生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主動告訴我,印度法律規定:有多少殘疾人,就必須在公務員中為他們保留相應比例的名額。卡拉塔克邦有7%殘疾人,公務員中相應地保留了7%! 的殘疾人名額。他是獲得碩士學位後,通過考試成為禮賓官員的。

我在印度出席的第一個大會是印度商人商會成立96周年慶典。印度人開會都爭著坐前面,會場秩序出奇地好,從不見有人在會場抽煙或在台下竊竊私語,即使上廁所或接聽手機暫時離開會場,也是貓著腰悄悄離去。中國人多數帶著耳朵去聽會,印度人參加會議,既是為了聽人家說什麼,更是為了讓人家聽自己說點兒什麼。也許出於這種原因,演講者講完後必須留出時間回答提問。提問非常踴躍,會議主持者一再提示「時間只允許提最後一個問題了」,提問者仍紛紛舉起手來。提問前,他們往往大侃一通,把自己的看法闡述出來。許多發言者事先都做了認真準備,上臺時手裡拿著稿子,但很少有人照本宣科。班加羅爾2002年國際軟體博覽峰會上,印度總統加蘭姆講話時說,我的講話稿反正報紙上會登出來,你們以後自己讀報就是了,我給你們說點別的東西吧,引得台下掌聲雷動。印度人參加會議,既能直抒己見又注意不強加於人。雖然看法相左甚至唇槍舌戰,但始終彬彬有禮,講完後互相握手致意,彷彿多年未見的老朋友重逢。聽眾對發表不同意見者都給予掌聲,不中聽的也不發出噓聲。

我第一次逛街也遇到了謎。印度人理髮,男女分開,有為男人開的理髮店,有為女人開的美容店;女人不為男人理髮,男人也不為女人美容。印度人開的舞廳,必須男女成雙成對才能進去,若是單獨一人,則恕不接待。按摩室也是男女有別,男女分開。

窮人之謎富人之謎官員之謎

窮人一身謎。印度貧富懸殊之大可謂世界之最,1400萬人口的孟買竟有770萬人住在貧民窟,比例高達55%。然而,兩極對立如此嚴重的印度,社會治安狀況卻不差,犯罪率並不高。印度窮人很多,卻基本上沒有拐賣婦女兒童或集體偷渡現象。數億人口沒有脫貧,許多人露宿街頭,以乞討為生,但非法出境的不多。印度基本上沒有盜版軟體和光碟,假冒偽劣產品特別是假冒偽劣藥品,不敢說沒有,但確實難得發現。印度醫院用血靠捐獻,社會上有負責獻血的慈善組織,自願捐獻者不乏其人。醫院不買血,窮人也不賣血。

富人一身謎。不少印度富人樂於行善,主動施捨。2003年印度撒哈拉集團董事長羅易的長子舉行婚禮時,同時為101對無錢辦婚禮的新人舉辦了集體婚禮,並贈送他們20萬盧比的支票。第三天,小兒子舉行訂婚儀式,又向14萬窮人免費發放食品。印度不少高校是私立的,但學費不貴(外國學生攻讀碩士學位的學費、食宿費總共6000美元),維持學校運營的錢主要來自社會捐款。公立大學,特別是新德里大學、尼赫魯大學等著名公立大學,一年學費、吃住加在一起只合人民幣1600元左右。公立大學的錢主要也來自社會捐款。印度最大的私人財團「塔塔集團」形成慈善事業贊助機制,其控股公司「塔塔之子有限公司」贏利的65%進入慈善基金,投入慈善事業。印度首富普萊姆基一人就贊助開辦了100所學校。

官員一身謎。也許印度人不怕熱,即便海軍參謀長、空軍參謀長和陸軍參謀長這樣的高級將領,辦公室裡也沒有裝空調。印度夏天溫度常達 45℃左右,他們的辦公室裡只有風扇在轉。馬哈拉斯特拉邦邦長的會客廳和宴會廳裡也沒有空調。此外,印度政府總理以下的所有官員乘坐的都是同一牌子、同一款式、同一顏色的國產車,幾十年不變,以至老百姓形成這樣一種觀念:乘外國車、高檔車的都不是當官的。

社會上處處是謎。印度火車里程比中國長,但沒有票販子,也沒有假票。假如火車已經開動,你沿月臺追趕,車上會伸出許多雙手拉你,並為你挪出一個待的地方。中產階級開小車出門,車裡能擠多少人就擠多少人,擠不下就塞到後備箱裡,員警對此司空見慣,熟視無睹。車與車相撞了,只要還能走,一聲「拜拜」走人,從未看到因此吵架的。英國殖民當局在印度栽種鴉片賣到中國,鴉片在中國一度氾濫成災,甚至導致鴉片戰爭。但鴉片的栽種國印度卻沒有氾濫成災,直到今天,印度吸毒人員仍遠少於中國。中國廟裡拜的是神仙,是菩薩,也拜關公、張飛等,總之都是人。印度廟多,不僅拜人還拜動物,到處有老鼠廟、猴子廟、蛇廟等。印度萬物為神,究竟有多少神,印度人自己都說不清楚。 !

「對印度的任何評價都是正確的」

說印度是謎一樣的國度,還因為印度矛盾的現象很多,只要稍加留心,這種矛盾現象隨處可見。

第一個矛盾現象是印度人樂天知命,隨遇而安。對許多印度人來說,發展不是硬道理,隨意一點,灑脫一點,休息好一點,是第一位的選擇。印度人假日很多,公務員一年可以休息200天,軍隊一年有51個節日。某一教派的教徒過節,其他教徒照樣放假,而印度有印度教、伊斯蘭教、耆那教、拜火教、佛教、基督教、錫克教、猶太教、巴哈伊教等諸多教派。10億印度人幾乎人人信教,所以,我們見到的印度人,常常在拜神,在休閒,而不是在工作。

第二個矛盾現象是印度人什麼事都不著急,慢慢來,但這並不意味著印度人幹事少,效率低。在印度,公務員和納稅人的比例是1:92,某些部門人員少、任務重,但成效頗大。班加羅爾被譽為南亞的「矽谷」,2003年被評為全球軟體能力成熟度5級的72家企業中,印度有50多家,其中一半以上集中在班加羅爾。但是,主管這項工作的卡拉塔克邦政府資訊技術、生物工程和科學技術部的工作人員,全部加起來只有7人。印度人不急不慢,好像時間不值錢,但解決電腦「千年蟲」問題卻最快、最徹底。

第三個矛盾現象是,印度總體上是一個經濟不發達的國家,但在一些領域,它又十分先進。印度的文盲率極高,差不多1/3的人口是文盲,但它的高等教育卻很發達,在第三世界國家名列前茅。迄今為止,印度已產生了6名諾貝爾獎獲得者。獨立以來,印度培養出的科技人才數量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在印度,手機擁有者比中國少得多,但早已實現單向收費。在印度找個網吧特別費勁,但其資訊產業卻一枝獨秀讓世界驚奇,以至比爾·蓋茨1997年3月訪印時說,「21世紀的軟體超級大國不是美國,不是歐洲,而可能是印度」。印度一些地方至今保持著刀耕火種的傳統,但它卻將人造衛星送上了太空,並製造出威力巨大的原子彈。

第四個矛盾現象是,很多人受的是西方教育,其價值觀、行為方式卻很傳統。IT精英們引領著印度的新經濟,卻經常表現出傳統與現代的矛盾—穿著新潮西服,打著領帶,開著轎車,住著別墅,可婚姻還是父母包辦,更要顧及「種姓」。

第五個矛盾現象是,印度整體上窮,但關注弱勢群體利益。例如,除了電影、馬戲,其他演出都免費。不少劇場只有發票視窗,沒有售票視窗。我曾在印度欣賞過維也納交響樂團、莫斯科芭蕾舞團、南非歌舞團等許多演出,從來都是憑免費領的票入場。孟買10多個劇場,常年免費演出。公立醫院對所有人免費。生活用水、辦公用水沒人裝水錶,也沒人收水費。印度還有個奇怪的規定:農民可以隨便進城,在一個地方居住30 年以上,這個地方就可以屬於你。所以,印度的城市裡有大片貧民窟,政府還給進城的農民提供最基本的醫保等。

如今,無論走在印度那一個大城市,隨處可見麥當勞餐廳裡身著牛仔裝的摩登青年與大街上披著傳統紗麗的婦女,鱗次櫛比的現代建築與遍佈城鄉的廟宇神龕,風馳電掣的轎車與高視闊步的神牛……這些矛盾現象,也許表明印度正處在新舊交替、傳統與現代共存的歷史過渡時期。「對印度的任何評價都是正確的,相反的觀點可能也是正確的。這個國家太複雜了。」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研究所研究員孫士海訪問孟買時曾這樣對我說。這句話說絕了,他不愧為印度問題專家。

印度文化是苦感文化

為什麼印度有如此多難解之謎,有這麼多國人難以理解的怪現象?首先,這同印度文化的主體是宗教文化有關。其次,同印度傳統哲學思想有關。這一思想主張萬物有靈,萬物平等,萬物輪迴。再次,同印度文化是苦感文化有關。如果說西方流行罪感文化,認為人生來是有罪的,每個禮拜要到教堂贖罪;中國流行樂感文化,相信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煮牛宰羊且為樂」、「莫使金樽空對月」;印度則流行苦感文化,認為人越受苦,精神越昇華,離神就越近,來世也就越幸福。正因為印度宣導苦感文化,即使在現代,大多數人仍奉行素食主義,不斷有人加入到苦行僧的行列。此外,印度文化是張揚個性,強調存異的文化。正由於這些文化特質使得印度包容了那麼多不可思議的衝突與矛盾後,仍能平和安靜,充滿人性 。

秋刀魚

秋刀魚體型修長如刀,腹部側面呈銀白色,加上盛產季節在秋季,因而得名。不過,冷凍技術發達,台灣市面上一年四季都可見到秋刀魚,是常見又便宜的魚種。

乾煎秋刀魚是最簡單的烹調方式。鍾情秋刀魚的日本人,則以鹽烤、蒲燒最為常見。秋刀魚的魚內臟帶有苦味,儘管營養師不建議食用,仍有人特別偏好那苦中帶甘的滋味,滴上些許檸檬汁、醬油後一併下肚。

孕婦洗腎友食用好處多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腎臟科教授林傑樑:

魚油對人體的好處已獲得證實,不管是皮膚過敏、氣喘、慢性肺部疾病或是洗腎患者,都有助益。美國心臟科醫學會就建議,每週至少吃兩次富含魚油的魚類。

孕婦每週食用四兩富含魚油的魚肉,產下的小朋友不只IQ比較高,社交能力也較好。有研究證實,洗腎患者多吃魚肉,也能降低死亡率。

魚油含量高、魚眼窩可吃

很多民眾喜歡花大錢買高貴魚種,殊不知有些高貴魚種雖然油脂含量高,魚油卻不如想像中豐富,秋刀、四破、竹筴、花飛這些外貌不起眼的小型鯖魚類,魚油含量反而高居第一位,這些魚在我家餐桌上經常可見。

秋刀魚這類小型鯖魚類還有個好處,因為以浮游微生物為食,較無重金屬累積、戴奧辛汙染疑慮,富含魚油的魚頭、魚眼窩都可一併下肚。

物美價又廉、災後可多吃

至於鮪魚、鮭魚、鯊魚等大型深海魚,儘管魚油含量豐富,但因位處食物鏈上端,活得又比較長,魚體內累積的重金屬含量相對高,孕婦、幼童最好少吃。

秋刀魚只要夠新鮮,不管如何烹調,都很美味。我家就常以少許醬油、醋、糖烹調後食用。

秋刀、四破、竹筴這類小型鯖魚的價格非常便宜,幾乎所有的人都吃得起,尤其是風災後,損毀不少魚塭,民眾不妨趁此機會多選購這類平價魚種。

EPA、DHA含量 還勝過鮭魚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營養師陳淑美:油脂豐腴的秋刀魚,每100公克可食用魚肉,油脂含量就有25.9公克,蛋白質為18.8公克。

最值得一提的,秋刀魚魚油裡的omega-3不飽和脂肪酸EPA、DHA 含量豐富。換算下來,每100公克魚肉的EPA含量有1.67公克,DHA則為2.9公克,含量比鮭魚還高。

證據顯示,omega-3不飽和脂肪酸不但能降低壞膽固醇、三酸甘油脂,還能減少動脈硬化、血栓,讓血管保持彈性。對小朋友腦部發育、延緩老年人腦力退化。

上人:我們這樣做好嗎?

全球最佳的CEO

黃安捷認為,上人是全球最佳的CEO,能將全球這麼大的志業,管理的井然有序。
「從來沒有聽過上人說你這樣做、那樣做。上人只會說:『我們這樣做好嗎?』上人能夠成就這麼大的志業,絕不是用勸說、讓你感動而已,最大的力量就是用對的方法做對的事。」事業經營有成的智邦科技董事長黃安捷認為,這是證嚴上人教他最重要的一件事。

我們來做IP網路

有一年的春節,靜思書軒營運長蔡青兒邀請黃安捷回花蓮靜思精舍過年。「正好在花蓮,顧不得服裝不整(沒穿西裝)就到精舍去了。」除了不安,黃安捷不知為何,見到上人就一直掉淚。他請蔡青兒問上人:「為什麼見到上人就會哭?」上人舉了一個例子:「小孩子如果迷路了,忽然間看到父母或親人來時一定會哭。」黃安捷深深吸了一口氣:「應該是前世和上人結了師徒之緣。」

上人問他是做什麼的?得知是做網際網路的,上人就說:「那麼,我們來做IP網路。」黃安捷嚇一跳,心想,IP是很專業的名詞,七十多歲的上人要跟我談這個?「您怎麼知道什麼叫做網路?」上人很幽默喔:「常聽學生們說網路會塞車。」上人希望能透過網路科技,帶動慈濟人節能減碳。「每年過年海內外慈濟人都要回來跟我拜年,如果可以用視訊連線方式來拜年,可以減少碳足跡。」黃安捷了解上人的宏觀後,戮力研發。2007年底測試完成,視訊工程終於成功了。

「很擔心,萬一當機怎麼辦?」視訊連線的第一年,黃安捷很不想回精舍過年,他在家裡隨手拿起一捲錄音帶來聽,正巧是《美滿人生》,正好播到上人說的:「每次叫你們做事,你們都說沒空。問你們為什麼沒空,就說要去打球啦!要去應酬啦!」

「好吧!回去吧!」但他還是心存僥倖,年初二早上怎麼還會有機位!「到了櫃檯居然還有一個位子,太神奇了!躲都躲不掉。」

幸好視訊都很順暢,黃安捷鬆了一口氣走出室外,忽然有個人拍他的肩膀:「黃居士,菩薩遊戲人間。」黃安捷覺得奇怪:「怎麼精舍的每一位師父德行都那麼高強啊!都知道我心裡在想什麼!」

一天,到新竹聯絡處,看到一位七十多歲的志工在練習開機、關機,「看看今天使用的情況如何?」黃安捷才了解到,要從理論→技術、技術→產品、產品→系統、系統→運用,這五個步驟都沒經過的話,技術是不會成功的。但在慈濟透過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可以省掉很多的流程。

黃安捷表示,認識慈濟前雖已接觸佛法,卻有不少疑惑。他的父親是個老修行,坐禪可以坐得清清楚楚,但還是沒辦法達到無念。父親請示上人:「怎麼修行才能修得無念?」上人回答:「不要追求無念,很困難,要追求的是修善念。」

父親告訴他說:「這位修行人真的有修行,很不一樣,非常的實際。」因為父親問過很多人,都說了一大堆道理,而上人給了另外一個方向去思考。所以,黃安捷喜歡到書軒沉澱,也將靜思書籍放在公司,方便自己與員工閱讀,並將靜思語運用在企業管理上。

古人說驕必敗,成功來得太快,根本不知道怎麼成功的;失敗了也不知道怎麼失敗的,就是在公司最辛苦的時候接觸慈濟、遇到上人。他說:「證嚴上人是全球最佳CEO。管理全球這麼大的志業,井然有序;慈濟的組織學值得研究。哪個公司可以在沒有規範情況下,員工自動補位?慈濟可以。」

慈濟的法很難修

傳統的教育體制、社會制度,都是教導每個人重視自己,慈濟卻先利他,大不相同的邏輯思考,黃安捷掙扎了許久。不過,參加志工培訓時,一位八十二歲的老菩薩分享,七十九歲參加慈濟,不認識字,每天清晨四點半起來做早課。早課結束去做環保。到了環保站,志工教他認識字,為什麼要認識字?因為他要讀靜思語。無數志工無怨無悔地付出,都讓他從心底崇敬。認識慈濟,他找到生命的方向,並受證為慈誠,法號「濟安」。

有一次跟同事吵架,很生氣,心情很不好,就回去精舍對上人說,上人淡淡一句:「理多情薄啦!道理太多了情就薄了。」「哦!好像被打了一個棒子一樣,對我來講好重要的一句話喔!」以前黃安捷總以為自己很能幹,認為事情一定要講清楚,真理越辯越白。「在慈濟裡面,言語可以講的是一個世界,言語不能講的又是一個世界,在慈濟就學到了言語不能講的世界。你不用講嘛!你去做就好了。」

「在慈濟難免有起伏,甚至有退轉的時候,老實說慈濟的法實在不容易修。」黃安捷舉個例子,還沒進慈濟之前洗熱水澡、泡熱水澡是最舒服、最放鬆的時候,「現在不行了,要趕快洗,要節水呀!慈濟的法真的很難修喔!」

做自己的主人

以前很喜歡吃好吃的東西,臺北所有好吃的餐廳他都知道,有好吃的都不會放過。進了慈濟,尤其看到上人都吃那麼一點點之後,黃安捷知道不能再這樣吃下去了……說到這裡,他想起了光寶集團董事長宋恭源說的一個故事。

有一天中午,宋先生恭請上人:「您去休息一下嘛!」上人說:「不用啊!」宋先生又說:「您大我十歲耶,忙了一整天,我都會累,您怎麼不累呢?」上人看了看宋先生說:「怎麼會累,心就像鏡子,人來影就在,人若走了影就沒了啊!」

宋先生說:「這句話救了我。因為我們花了太多力氣在沒有必要的事情上面;我們的情緒被太多的事情起伏著,吃下了很多沒有用的東西,腦子思考對能量的消耗是很大的。」

除了上人的法,慈濟基金會發言人何日生分享「以哲學的觀點來解釋慈濟」中的一段話,讓黃安捷印象最為深刻:「你在吃飯對面有個鏡子,是你在吃還是鏡子裡的人在吃?」人們常常把鏡子裡的人當成自己,所以你忘了吃飯的味道。慈濟的精神是做的哲學、是實踐的哲學。

勇敢去實驗

黃安捷最大的願望,是到處都可以看到靜思書軒。它不是書店,而是一個可以接引芸芸眾生,一個沒有宗教色彩、包容性很大的,是肩負多功能的一個場所。「如果可以更多樣性,可能會更好;讓不同宗教、各種年齡層的人,不管是想了解慈濟、或只是走進來看一看,就有機會認識、了解慈濟。」

黃安捷常邀請一些老闆到靜思書軒,「每一個老闆都有他的個性,很奇怪的是,青兒都有方法去接引。」而這些方法也都是上人的法,上人的法不管宗教或是企業、社團,只要有組織的團體都適用。

「這些年來,從來沒有聽過上人說你這樣做、那樣做。上人只會說:『我們這樣做好嗎?』很溫柔的說服他人,上人的收攝力太強了。」上人能夠成就這麼大的志業,絕不是用勸說、讓你感動而已,最大的力量就是用對的方法做對的事。

軟實力無可限量,當然,愈謙卑,心的力量愈大。黃安捷最希望的是:「用慈濟的方法來經營公司,因為慈濟所給的是另外一種邏輯,有些事不是要一直做就有效,而是要把心定下來,把事情想清楚了才去做會更有用。」他明白這需要一些功力,要勇敢去實驗,需要有更大的包容力,員工才能認同。

詩138: 3我呼求的日子、你就應允我、鼓勵我、使我心裡有能力。

詩138: 3我呼求的日子、你就應允我、鼓勵我、使我心裡有能力。

躍進式創新團隊(radical-innovation teams)

這些團體內,有不同比例的三類型人員:極具創意、注重細節、高度循規蹈矩;此外,還有較一般的思考者,這個類型通常占了最大的組成部分。創意者是躍進式創新構想的來源,但他們不一定會注意到實用性,可能會挑起衝突,而且不很在意規章法則,因此,如果團隊內有太多這類型的人,在執行上可能會遭到困難。注重細節者可能強化預算控制之類的功能,但他們很怯於冒險。最驚人的發現是:儘管在產生突破性構想方面,循規蹈矩者可能沒有用處,卻能大大提高團隊的躍進式創新,因為他們支持創意者,促進合作並提高團隊的信心。

寬恕來自一種善念:這善念成就了一個美善的世界

一碗湯

「索倫」剛從國外回來不久,這一天受邀參加一個餐會,而且約定要當三十分鐘席間講演的主講人。他對臺北的街道不熟,到得太早,就在會場附近下車,在那裡慢慢逛街。

他經過一家賣餐盒的小店,正想停下來看看,店裡忽然衝出一個留長頭髮、穿牛仔褲的大女孩,往他身上猛撞了一下。大女孩手上提著的塑膠袋,也重重的打在他身上。袋裡那個裝湯的塑膠蓋碗掉了出來,碗蓋鬆了,整碗酸辣湯全灑在他的褲子上,不但燙了他的腿,也毀了那條西服褲。

事情來得太突然,確實使索倫吃了一驚。他還來不及反應,只能站在那裡發愣。但是眼看他那條新做的淺色西裝褲已經變成五花褲,難免覺得有些心疼。

大女孩也一下子愣住了。她滿臉通紅,連聲的說對不起對不起,急忙從掛肩袋裡掏出面紙來,要幫索倫擦拭。索倫伸手阻止她說:「沒關係,沒關係。」大女孩說:「那怎麼辦?」索倫說:「我自己想辦法。」

大女孩不安的說:「先生,原諒我好嗎?我要去趕一場考試,又沒有吃中飯,所以買了飯盒要帶到考場外去吃。現在只剩下不到二十分鐘的時間,我快遲到了。先生能不能給我一張名片,讓我明天設法補救,現在先放我走好嗎?」

索倫說:「既然是要參加考試,你就快走吧!」大女孩伸手說:「你的名片。」索倫說:「算了,算了,你快走吧!」大女孩謝了又謝,提著裡面只剩一個餐盒的塑膠袋,長髮飄飄,飛奔而去。

索倫抖落褲子上那些雜碎,穿著濕漉漉的褲子,叫了一輛計程車,回家換一身衣服,然後再趕回餐會的會場,順利的發表了他的席間演說。

一個月以後,索倫要到高雄去開會。他因為事情忙,沒有預購機票,打算到機場再辦理購票手續,沒想到他到了機場,才發現他要搭的那班飛機已經客滿。

他很著急,對航空公司櫃檯裡那個穿制服、留長頭髮的票務小姐說:「怎麼辦,我一個半小時以後就要在高雄開會!」

票務小姐說:「先生你別著急,我來幫你想辦法。」她打了兩通電話,在第二通電話裡對著話筒說了聲謝謝,然後含笑對索倫說:「斜對面那家航空公司這班飛機還有一個空位,二十分鐘以後起飛,你到那邊去買票吧!你一定趕得上。」

索倫非常感激,認真的向票務小姐道了謝,並且說了句笑話:「 如果不是有你幫忙,我就得自己飛過去了。」

票務小姐也笑了,站了起來說:「先生,你一定是不記得我了。我就是一個月以前把一碗酸辣湯潑了你一身的那個大女孩子。那一天要不是你寬宏大量的放我走,我一定會誤了那場考試。」

索倫驚喜的說:「那麼你考上了沒有?」

票務小姐笑著說:「我考的就是這家航空公司的票務人員啊!」
心靈悄悄話--寬恕

原諒別人的過失,就是「寬恕」。「寬恕」不是很容易的,只有心胸開闊的人才做得到。

心胸開闊的人,承認人人都會犯過失,連自己也不例外。自己犯了過失,心中難免懊悔,總希望別人能原諒他,使他有改正的機會,從此不再犯錯。自己是這樣想,別人又何嘗不是這樣想。如果你能根據自己渴望得到寬恕的心境,去體會別人渴望得到寬恕的心境,你就能領悟到「寬恕」的意義和價值了。寬恕不但能祛除不小心犯錯的人心中的悔恨和不安,而且也提供了補救的機會。

有一個九歲的男孩,有一次不小心在叔叔的書房裡,打碎了一座十幾公分高的白玉觀音雕像。他非常害怕,非常懊悔,因為他知道那座白玉觀音是叔叔最心愛的。他流下眼淚,顫聲對叔叔說對不起。叔叔卻對他說:「沒關係,沒關係,不過是座雕像罷了,將來還可以找到更好的。不要難過,不要難過。」

小男孩非常感激叔叔對他的寬恕,心裡感到平安,仍然可以快快樂樂的過日子。不過從此以後,他也養成一種習慣,常常到古董店和玉器店去欣賞觀音的雕像。到了他三十九歲那一年,他送給他六十歲的叔叔一座很美的觀世音雕像,作為祝壽的禮物。

究竟有誰會看見?

有一座寺廟聘請了一位高明的雕刻師,替廟方雕刻佛像。
這雕刻師接下工作後,先是花了三天三夜靜坐以激發靈感,接著花了三天三夜畫設計圖,又花了三天三夜雕琢佛像的正面…最後,只差佛像的背面沒有完成。

一個小徒弟不忍見到師傅如此疲憊,便提議道:「師傅,您大可不必花太多時間刻佛像背面,只要隨便雕雕就好了。反正也沒有人會看見佛像背面呀!

「胡說,當然有人會看見呀!」師傅回答。

小徒弟還不死心:「到廟裡參拜的信徒,永遠只會見到佛像的正面,您倒是說說看,誰有機會看到佛像背面呢?」

師傅笑了:「人們看不見,但是神明卻看得見!」

蘋果公司出品的iPod、iPhone、iPad等產品風靡了世界,甚至有人打趣地說,在美國,你只能找到一個不使用蘋果產品的家庭──那就是蘋果的死對頭,微軟比爾蓋茲的家!

有一次我在電視上,看到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的一段軼事,才知道蘋果的成功,絕對不是偶然。

故事是這樣的:有一次,蘋果公司的設計師與工程師,一起將即將上市的筆記型電腦呈到賈伯斯面前。

賈伯斯對新產品的性能、外觀都十分滿意。不過他仍要求員工修正一點:「電腦裡的線路,可不可以再整齊一點呢?」

這樣的要求,讓員工們感到不可思議。因為哪會有消費者硬是撬開電腦,查看裡面的線路呢?就算真有人這麼做了,又哪會在意「電線整不整齊」?

面對員工的質疑,賈伯斯笑著回答:「這就是『蘋果』之所以是『蘋果』的原因啊!

在職場上,我們可能也會遇到類似賈伯斯的老闆、主管,而且,我們多半不會佩服他的「專業」,而只會埋怨他很「龜毛」!

只是,真的是對方「找麻煩」、「吹毛求疵」嗎?還是我們的努力真的還不足、我們的專業真的還有進步的空間呢?

「專業」與「不專業」之間的區隔,就在於真正專業的人,永遠能留意到那個最枝微末節的地方,即使多數人認為那一點兒也不重要。

以更虛心的態度接受他人的意見、以更寬廣的心胸接納他人的批評…這麼做的同時,我們其實也同時創造了進步的可能!


心靈小語

沒有人喜歡被批評,許多人面對批評時,習慣把自己武裝起來,總覺得是別人在「找麻煩」,而不認為自己需要檢討。只是,這樣的心態,其實也等同於把自我成長的機會拒於門外!

8/28/2012

源於動物疾病 年24億人感染

一份全球研究探索結核病、愛滋病、禽流感和裂谷熱等源於動物的人類疾病發現,13種這類疾病每年導致24億起人類疾病案例,並造成220萬人死亡。

遭所謂人畜共通傳染病感染及死亡的案例,大多發生在貧窮或中等收入國家,但美國和歐洲也意外出現一些「熱點」,許多疾病首次開始在這些熱點傳染給人類,變得格外致命,或者產生抗藥性。

研究人員表示,全球牲畜產品需求暴增,意味此問題很可能惡化。

研究主要執筆人葛瑞斯(Delia Grace)說:「從絛蟲引起的囊腫到禽流感,人畜共通疾病對人類與動物健康都是一大威脅。」葛瑞斯是國際畜產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Livestock Research Institute)的獸醫流行病學家和食品安全專家。

她說,為了保護全球健康,在最受重創的國家對抗這些疾病極為重要,如果沒能對付這些疾病,肉品需求將「導致人畜傳染疾病大範圍擴散」。

這份由國際畜產研究中心、英國動物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Zoology)以及越南河內公共衛生學院(Hanoi School of Public Health)所做的研究,探索牲畜飼養和源於動物的人類疾病,並列出前20處地理熱點。

研究發現,衣索比亞、奈及利亞、坦尚尼亞和印度的人畜共通病情況最為嚴重,病例和死亡案例相當普遍。

研究也顯示,美國、歐洲、巴西和部分東南亞地區可能逐漸成為「新興人畜共通病」的熱點,歐洲尤以英國為甚。這些新興疾病是頭一次傳染給人類,格外致命,或者正逐漸產生抗藥性。

美佛羅里達州被指隱瞞20年來最嚴重的結核病疫情

佛羅里達州爆發了二十年來最嚴重的結核病疫情。已造成13人死亡,99人患病,其中包括六名兒童。州政府被指掩蓋真相。
據《棕櫚灘郵報》(Palm Beach Post)報導,早在去年2月開始,佛州就試圖掩蓋真相。當杜沃爾(Duval)郡的衛生局官員認為結核病病例突然飆升,他們就要求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介入調查。但是,衛生官員認為這次疫情爆發隻影響下層社會的人群,他們有意識地決定不向公眾報告疫情。而早在2008年同一結核病菌在一家護理中心出現時,佛州衛生局官員作出了同樣的決定。

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在四月的報告中,就結核病疫情警告州衛生部門,要求採取相應的行動。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警告被忽視。直到6月,在傑克遜維爾的慈善機構發現了一例活性結核病患者,同時在州內多個地區如邁阿密,發現相同的結核病菌後,公眾才知道疫情的爆發。

根據《棕櫚灘郵報》的報導,截至4月份,結核病疫情爆發中受感染的大多是貧困的黑人男子,死亡的患者是因為未得到及時的治療。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報告估計,在過去兩年中,多達3000人可能已接觸了這種結核病菌,主要集中在傑克遜維爾的收容所、監獄和精神病診所。但目前只發現253人,其中三分之一的結核病測試呈陽性反應。

杜沃爾郡衛生主任鮑勃•哈蒙(Bob Harmon)博士提醒公眾,在已經發現有結核病疫情的地區,在公共場所要特別注意,例如學校。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曾追蹤一個攜帶該結核病菌的病人,在他被檢測到患有結核病之前,他從醫院、到監獄、到無家可歸收容中心,8個月期間,18個人感染了相同類型的結核病,其間兩人死亡。

州衛生官員決策嚴重失誤導致疾病擴散到一般人群,再者,在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發出警告前的九天,佛羅里達州州長里克•斯科特(Rick Scott)簽署了一項削減州衛生部門的法案,並關閉了在蘭塔納(Lantana)的華立州醫院(AG Holly State Hospital),該醫院是佛州唯一的結核病治療醫院,有著60多年治療最複雜疑難的肺結核病例的經驗。

哈蒙博士表示,之前州衛生官員認為2008年後這種結核菌會被控制,但是它並沒有被有效控制,現在回想起來,當初告知公眾可能會更好。

州議院保健撥款委員會(House Heath Care Appropriations Committee)主席馬特•哈德森(Matt Hudson)上週五表示,之前他既不清楚疫情的爆發,也不知道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警告。但是,他承諾將撥款用於結核病治療。

但是治療的費用不會便宜。如果用藥物治療簡單的結核病,大概只需500美元。但如果病人不定期服藥並產生了抗藥結核菌株,醫療成本將超過27萬美元。特別是那些在傑克遜維爾無家可歸的流浪者,吸毒,精神病人,定時對他們用藥治療太困難。

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傳染病。結核菌可能侵入人體全身各種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臟,稱為肺結核病。陽性表示結核感染,並不一定患病。肆虐佛州的結核菌株為FL 046型,第一次出現在2008年並繼續蔓延,在2011年上升16%。

美百日咳流行 恐50年最嚴重

美國衛生當局今天表示,美國國內百日咳病例數已增加到約1萬8000起,這個疫情恐達到50年多來最嚴重程度,原因之一可能是疫苗保護力下降。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U.S. CDC),華盛頓州和威斯康辛州的疫情特別嚴重,已分別通報3000多起病例;其中華盛頓州4月即宣告出現流行病疫情。

目前全美已有9起死亡病例,感染人數已經是去年同期的2倍以上。

百日咳會導致激烈、幾乎無法控制的咳嗽。美國大部分兒童自出生2個月開始,會接連施打5劑的白喉-破傷風-無細胞百日咳疫苗(DTaP),因此已具免疫力。

CDC國家呼吸道疾病暨免疫中心(National Centerfor Immunization and Respiratory Diseases)主任舒查特(Anne Schuchat)博士表示,孕婦在內等所有成人都應該追加注射,而百日咳這種傳染性疾病對1歲以下幼童的危險性特別高,因為這個族群尚未完成接種流程。

舒查特說,「這對小寶寶構成的危險性最高」;並表示,以現在傳染速度來看,目前疫情可能會達到1959年以來最嚴重的程度。當年通報有4萬人感染。

她說:「預防嬰兒死於百日咳是全國首要目標。」

感恩的心多珍貴

鄭欣然

感恩與惜福是結伴而生的,懂得感恩的人,就會珍惜自己擁有的而感到幸福……
記得一次和學生家長談孩子,年輕的媽媽抱怨地說:「我對孩子,心都扒出來了,好吃好穿好玩的,我自己受委屈也得達到孩子滿意。你猜那天她來家問我啥?『媽 媽,老師讓寫感恩媽媽的作文,我寫你啥呀?』,給我問得好傷心啊!」我看著在一旁的孩子,一臉的不以為然,我也無語。

感恩,多麼美好的詞彙,蘊含了多麼深厚的人類情感,然而,現在有多少人能去真正思量「感恩」呢?

我也深深地拷問自己,理理雜亂的思維,摸摸自己的心,放飛思緒,讓感恩之情通透全身,沉浸於體味賦予生命的感恩與感動之中。

感恩神秘的宇宙所蘊含的天道,想到此,我的心廣袤起來,把浩瀚的宇宙納於胸膛。茫茫宇宙,玄奧無限,現代科學也無法揭秘宇宙的奧秘,科學之父不是也最終走到宗教的神秘裡嗎。看著揭示宇宙無數星系運行的科幻,地球僅是其中一枚亮點,猶如一粒珠璣,人類生存在這裡。地球自轉,有了日夜更替;地球公轉,帶給人類四季。它在宇宙中恪守運行天道軌跡,浩渺的宇宙眾星系和諧有序。感恩我們宇宙天體的天道與玄機的神秘力量,給了人類安全生存的載體。感恩的心觸動我們對生命真諦的無限探尋……

感恩人類共有的家園——地球,給予了我們生存的供養。地球被安排有大氣層,有生態圈,有食物鏈,我們人可以生活在這裡。地域的山川河流,孕育了人類文明;大地生長萬物,養育了世世代代,繁榮了文化,感恩地球給了我們生活的空間。當面對地球被人為的破壞與生態災難,大氣污 染、江河有毒、資源乏竭、動植物危境……,地球的現狀是身負70億人口與身體被惡性循環,我的心與地球一同戰慄,我們惟有用感恩的心才能聽到她痛苦的呻吟,才會珍愛我們共同的家園,自覺履行保護地球、愛護家園的責任和使命,才會將我們對地球的熱愛和呵護付諸於行動,感恩的心是萌動責任感的底蘊。

感恩大自然的懷抱與給予,大自然包羅萬象,生機盎然,一切生命的靈犀都有各自的生命之美與生命的意義,帶給人類豐富的物質與精神的滿足與撫慰。當用心感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體會到的是大千世界林林總總都是和諧共生的彼此眷顧與依存的深意。當不得不面對的社會現實是大自然被掠奪的越來越多,我們擁有的大自然的氛圍越來越少時,越發的感恩於大自然曾經無私的饋贈。對大自然的感恩,讓我的心時刻浸在快樂與滿足中,珍惜身邊大自然的一顰一笑而隨其自然的愜意體會,於是乎生活得饒有韻味。

感恩父母,帶給我們生命與無私真愛的人。曾經有人調侃道,這世道甚麼都是假的,就是父母為孩子付出的那顆心不是假的。是啊,母愛被禮讚為是人類最無私的愛,這份愛體現出的是與生俱來的人之天性之美,蘊含的是不吝付出與不苛所求的身體力行的無言的道白。父母養育、操勞著我們從小到大,動物中羊有跪乳之恩,烏鴉知反哺報恩,我們人怎麼能怠慢感恩父母的心呢!然而現實中兒女不贍養老人「啃老族」的社會現象與老的就是應該伺候小的這樣的變異觀念在中國現在普遍存在。難道中國人受中共黨文化的毒蝕,遺忘了傳統「忠、孝、節、義」的祖訓,豈還不如羊、烏鴉了嗎?對父母的感恩,煥發的是對天理循環、善因善果的以身作則,倡導的是人間正氣,秉承的是中華傳統美德。感恩的心不就是人應具有的天性嗎?

感恩生命中的良師益友,在困惑時幫我指點迷津,在困難時幫我分擔悲苦,這也是人生的珍貴收穫。現代社會的悲哀是受中共「假、惡、鬥」執政作風使然,能擁有真的、善的、堅忍不破的人際關係著實亦非易事。感恩於我生命中遇到的良師益友,惟以皎皎真情、以誠相鑒,才能釋懷啊。

感恩因緣所至、隨緣聚散的人生際遇。我相信緣分,有緣千里來相會,惜緣珍視與我有緣的人。相聚時,叮囑自己保持一顆祥和的心,要無怨無恨地的走過生命中的這段緣;也告慰自己,保持一顆淡泊的心,無憾地了卻一段緣的幽怨情傷。因為相信,所以珍惜,用感恩的心,詮釋因緣聚散的寫意與人生得失的暢然。

感恩與惜福是結伴而生的,懂得感恩的人,就會珍惜自己擁有的而感到幸福;懂得惜福的人,也是對天、地、自然與人懂得感恩,對生存充滿著敬畏與知足,從而在生活中樂於奉獻與欣然付出。

感恩的心多珍貴。讓自己的心分享感恩,感動著一切被擁有的恩惠所帶來的感動,細細體會人生的美好與擁有。

那麼,對於我們的孩子,他們對一切的得到被認為理所應當從而不知珍惜,感恩教育應是孩子健康成長中不可缺失的心靈土壤。

感恩的心多珍貴,需要我們共同的認真思考、開啟、昭示與擁有……

雨聲燈影裏的思緒

在紅塵中,我們一路匆忙,一路追尋,起起落落,漸漸的,被名利遮迷了雙眼,被物欲誘惑了心靈,終覺迷茫與疲憊。

夜幕低垂,窗外淅淅瀝瀝的下著雨。聆聽雨聲,那是一種不急不徐的韻律,輕叩著門簷與小窗,和我保持著一種距離。我忽然覺得,原來這種距離之美竟也是這般的恰到好處:無淋漓之苦,卻可以欣賞夜雨的意韻,可以聆聽曼妙的雨聲。

憑窗望去,雨中的街燈仿佛籠罩了輕紗,朦朧的光暈,溶解著城市的喧囂;燈光灑落在雨水浸潤過的街路,泛著點點星光一般的柔和與靜謐。此情此景,總會讓我聯想起故鄉的夜晚從那些老屋的視窗映出的昏黃的燈光,思緒便會沿著記憶中的小路,走過每個街鄰的門前,走過門前的槐樹柳樹,走向那親切溫暖的燈光,走進那個雖逝猶存的時空裏……

因為雨聲,室內顯得格外寧靜;壁前的燈影,則平添了另一種清晰。這樣的夜,最適合展卷讀書,或是凝神靜思。而無論是讀書,還是靜思,其實都是一種傾聽——傾聽前人留給今天的足音,傾聽自己探問心靈的獨語。

每及此時,我都會想:人生,也許就是一場心靈之旅,是一段追尋生命意義的旅程。這段旅程,從前人的文字中一路走來,又蜿蜒前行在我們的內心,因此,無論是前人的文字,還是我們的內心,常常會問:人生,意義何在?於是,在紅塵中,我們一路匆忙,一路追尋,起起落落,漸漸的,被名利遮迷了雙眼,被物欲誘惑了心靈,終覺迷茫與疲憊。這個時候,忽然發現,過盡千帆皆不是,我們多麼渴望卸去這一切重負,讓心靈回歸到純真美好的最初!

人生,其實是一場心靈的回歸之旅——讓心靈回歸到最初的美好的精神家園。在這樣的夜晚,在這樣的雨聲燈影裏,我這樣的想著

吃苦的妙處

苦是真福的先知,苦是甘甜的源頭。
精神上的苦,有時苦得刺心,有時苦得刺骨。人們常說: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人只有在付出,在承受艱辛之後,才會品嚐到甘甜的滋味。

看看由顆顆蓮子組成的蓮盤,總會讓人自然而然的想到,端坐在蓮台上的覺者。果位的成就,蓮心要吃掉幾生幾世的苦,要飽浸塵世千辛萬苦的感觸,所以蓮子的蓮心才奇苦無比。因為苦,蓮盤才得以充實和飽滿;也因為苦,蓮花才有了出淤泥而不染的聖潔與莊嚴。

因為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所以從中能學會體諒和寬容,學會沉穩和自省。因為苦,生命常得以想念天外的高潔,常記憶佛國的美好,也常信心滿滿的跨過人生的溝溝坎坎,在奇遇和趣味的行程中,不斷看到先天的真我一面。

苦是真福的先知,苦是甘甜的源頭。

因為吃盡了世間千百年的苦,所以大自然擁有了遼闊非凡的氣度,擁有了包容萬物的沉穩和雅量。因為吃盡了無數星辰演變的苦,所以蒼穹擁有了神聖和高遠,擁有了遠離世俗恩怨是非的豁達和自在。

明白了這些,我便不再把生活中的苦,當作對自己的不公。也許,這就是吃苦的妙處。

優勝者保持領先的十大要素

倫敦奧運自7月28日揭幕迄今,已有多位選手在競爭激烈的運動場上奪得金牌,多年的努力總算開花結果。據HBR博客網站的分析,不論是職場或運動場,優勝通常會為優勝者帶來持續成功的優勢。
哈佛商學院教授坎特(Rosabeth Moss Kanter)比較運動場上的長期贏家及輸家的表現後,發現與其在《自信》(Confidence)一書中的商業個案分析結果相似,即不論是職場或運動場的贏家,均因優勝而享有10項重要優勢,並藉此蓄積下一次成功的動能。這10項優勢包括:

1.好心情 贏得競賽通常會感覺良好,而輸家則是情緒低落,進而影響表現。積極正面的情緒,有助於產生能量以及堅持下去的韌性,而失敗者的失落情緒不僅無濟於事,且易於以任何藉口輕言放棄。

2.吸引力 失敗者易於失去吸引力,優勝者則眾人圍繞。據坎特的研究,曠職或遲到的人,甚少有成功的案例。優勝會創造團結,使團隊的成員願意付出更多的時間享受達成使命的良好氛圍,並且有更多的機會分享信息及指導。

3.學習 失敗者防禦性強,不願意聽聞有關失敗的事蹟或反饋,而優勝者則因為相信可以勝出,較願意主動討論曾發生過的失誤,並接受負面反饋。優勝者的自信,使他們視艱苦的訓練過程為邁向成功的必經之路,而不是懲罰。根據研究顯示,優勝者重視訓練,且不錯過任何可以精益求精的細節,找到問題並加以修正。

4.心無旁鶩 高爾夫球和網球的選手都知道注意力隨時要專注在球上,失敗者往往敗在分心。職業高爾夫球選手老虎伍茲在發生私人問題前,由於心無旁鶩,在任何比賽幾乎是無往不利。

5.相互尊重的正面文化 對於任何一個團隊而言,優勝代表團隊成員都是精英,並且使成員之間更為相互尊重和傾聽。勝出者可維持較高的聲望,並且寬以待人;而失敗者則易於怪罪他人並且蔑視他人的平庸,結果使團隊成員淪為相互指責及內訌的文化。

6.堅實的支持系統 每位傑出的運動員或團隊的背後,都有激發動力的支持者,包括教練、親友及球迷。如果取得勝利,支持圈將更為擴大;失敗則會失去支持者。

7.獲得更佳的媒體報導 贏家不僅在勝出的一剎那享受現場群眾的歡呼,也將享有媒體寵兒的光環,獲得對過去及未來的友善報導。輸家則可能招引觀察家及分析家在媒體上發表探究失敗原因的文章,使其更擺脫不了失敗的惡運。

8.獲邀接近上層人士 取得勝利後確實獲得受邀參訪白宮、白金漢宮、或重要會議及展覽的機會,使優勝者更易獲得使其維持贏家動能的優勢,如早期信息或更佳的交易。

9.自我意志 優勝者獲得更好控制命運的優勢。通常人們會避免影響優勝者,因此贏家享有諸如獨處及免費通行證的好處。輸家則經常得面對來自各方的干擾,並犧牲部份時間出席會議,例如特定委員會、審計、檢討、經常性的訪客等。

10.連續性 如果失敗次數過於頻繁,將引來麻煩。以企業經營為例,人事變動太過頻繁,將耗盡團隊精力及時間,且無法穩定軍心推動業務。唯有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下才能產生贏家,以執行長期策略及規劃有序邁向成功的計畫。

坎特認為,沒有永遠的贏家,因為優勝者最後可能因自滿、傲慢、或競爭更為激烈而失敗。不過,領導人可從優勝者的優勢基礎出發,激勵正向精神、專注的紀律、相互尊重、無數的訓練細節、以及持續的支持體制,使成功復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