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2015

Allen Chen 懷想錄: 著眼未來與尊重歷史同等重要。Reverence for the past is important,...

Allen Chen 懷想錄: 著眼未來與尊重歷史同等重要。Reverence for the past is important,...: Reverence for the past is important, but so is regard for the future.
著眼未來與尊重歷史同等重要。
─BRAD HERZOG in trips: A Travel Journal

Allen Chen 懷想錄: 沒有一個真正新的社會不是建立在以前存在的舊社會的廢墟上。而這廢墟不是石塊,而是有血的肉體。

Allen Chen 懷想錄: 沒有一個真正新的社會不是建立在以前存在的舊社會的廢墟上。而這廢墟不是石塊,而是有血的肉體。: 沒有一個真正新的社會不是建立在以前存在的舊社會的廢墟上。而這廢墟不是石塊,而是有血的肉體。 — 羅蘭

Allen Chen 懷想錄: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迴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

Allen Chen 懷想錄: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迴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迴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 — 雨果

終戰,台北大空襲的70週年,一場特別的紀念音樂會在凱道前舉辦,以回顧與對年輕人傳承歷史。

台北大空襲的70週年,一場特別的紀念音樂會在凱道前舉辦,以回顧與對年輕人傳承歷史。

紀念大會執行長、北社副社長黃淑純說明,台北大空襲是1945年5月31日大東亞戰爭(二戰中的太平洋戰爭)末期台北遭受盟軍最大規模的空襲。根據美軍資料,當日由117架B-24組成的爆擊(轟炸)機群投下3800多顆炸彈,造成3000餘名台北居民當場死亡,受傷及無家可歸者更達數萬人。此外,台北城內許多官民建築、設施遭受嚴重破壞,損失難以估計。



黃淑純表示, 「走空襲」、「皇國戰敗」不僅是老一輩台灣人的集體記憶,更由於之後隨即開啟蔣軍「接收」、「二二八種族屠殺」、「白色恐怖」等一連串台灣近代史的慘痛經歷,如此更形成絕大多數台灣人不願、不敢掀開或凝視的最深心靈烙印。

她認為,由於遭受蔣家極權統治的洗腦,台灣絕大部份人不僅缺乏歷史觀,甚至被殖民者刻意移植錯誤記憶。迄今,絕大部分台灣人不僅對台北大空襲無知,對於台灣遭盟軍空襲死傷逾10萬人的慘痛歷史未曾統計、聽聞,更忘了20萬台灣軍人、軍屬參與大東亞戰爭,死亡逾3萬人的苦難歷史。當然,大多數人也不在意戰後蔣軍招募1萬多名台灣青年投入支那內戰,卻絕大多數成為異鄉孤魂之悲劇。

北社強調,記得戰爭的苦難是要學得教訓,除了提醒自己不再做他國替死鬼,更重要的是掌握自己的命運。因此,每年D-day我們看到美、英、法、俄等戰勝國和德、義等戰敗國領袖齊聚諾曼第參加紀念大會,以示不忘戰爭的苦難並標記追求和平的決心,即是這個道理。

台北大空襲70週年 國家反思

范姜提昂

市民常問:若遭恐怖攻擊,大巨蛋怎麼辦?其實七十年前台北,就經歷過更恐怖的「台北大空襲」!死三千多人,傷及無家可歸者數萬,那是戰爭!

國民黨寧可紀念中國抗戰,也不願正視這段本土歷史。

當時,美軍採「跳島戰略」以加速挺進日本;選擇攻佔菲律賓、沖繩而跳過台灣。佔領,會保留資源;台灣被跳過又屬「南向政策指標」乃日本大力建設之基地,所以從1944年起,先對台灣「軍需產業」定期大轟炸,炸毀糖廠、高雄港及飛機製造廠、石油煉製廠。

七十年前台北,就經歷過更恐怖的「台北大空襲」。

工業目標夷平之後,轉向台灣「有生軍力」進行毀滅性掃蕩!所謂有生軍力,是指「軍力構成」的「有生命」部份,含人及馬匹,與武器、工廠、橋樑等「非生命」部分相區隔。台北,自然成為大目標!就像希特勒轟炸倫敦。

台北挨的炸彈高達3800枚!六年前,北捷信義線工地還發現到一枚未爆彈;去年,信義威秀影城後側工地,也在地下八公尺挖出550磅未爆彈。

拉高鏡頭看,當時台灣人是日本人,早在1943年,包含「中美空軍混合團」的盟軍就從中國起飛,轟炸新竹基地;更早前,蘇聯志願隊也曾與國民黨空軍轟炸松山基地。

回顧鄭氏時期,清朝中國視台灣為叛軍基地,派軍佔領;從割讓日本到民國中國,視台灣為日軍基地,美軍及國民黨空軍都轟炸過台灣;而共產中國視台灣為叛軍及美日盟軍基地,亟欲侵略。

而不管誰入侵、誰轟炸過台灣,被侵略、被炸時,台灣人都沒有自己的國家!值得思考的是,中國擺明要併吞我國,要台灣從台北大空襲當年「日軍基地」角色轉換成「解放軍基地」,若成真,相同結局就是:再度,被美軍轟炸!

(台灣北社法政組副召集人)

悼念臺北大空襲七十周年,誰塗改了歷史?1945年5月31日台北遭受盟軍最大規模的空襲,有網友在網路上PO出當年被轟炸後的總督府照片,希望能引起更多網友關注這段鮮少人知道的歷史。


當年被轟炸後的總督府(今總統府)。

今天是台北大空襲70週年,有網友在網路上PO出當年被轟炸後的總督府(今總統府)照片,希望能引起更多網友關注這段鮮少人知道的歷史。

1945年5月31日台北遭受盟軍最大規模的空襲,造成3000餘名台北居民當場死亡,受傷及無家可歸者更達數萬人。此外,台北城內許多官民建築、設施遭受嚴重破壞,損失難以估計。

網友empire今在台大批踢踢八卦版上PO文「悼念臺北大空襲七十周年,誰塗改了歷史?」,引起網友熱議。

empire這篇文章中貼出了許多當年台灣遭盟軍轟炸的影像,也指出今年時值二次世界大戰70週年,從1942年日本實施「陸軍特別志願兵制度」,並徵召台灣人志願從軍起,臺灣實際從軍的人數約8萬人,軍夫和軍屬約12萬人,總計約20萬人被動員,而在太平洋戰爭中戰死的臺灣人便高達3萬多人。但empire問道,為何這樣的人數與規模,做為後代臺灣人的我們,竟然沒能為他們追思紀念?

empire提到,「臺北大空襲」時,臺北被轟炸的慘烈程度,造成許多重要的地標遭受不同程度的損毀。如總督府(今總統府)、臺北車站、成淵中學、臺灣軍司令部(今自由廣場)、臺北女高(今北一女)、臺北一中(今建中)、臺北帝大醫院...等許多具傳承意義的文化性建築也遭受嚴重波及。但這麼重大的歷史事件,在臺灣卻彷彿不曾發生過,徹底的消失了。疑惑問道:「是誰竄改了歷史?」

empire說,臺灣作為一個二戰中太平洋戰場的重要據點,竟然未曾擁有屬於臺灣自己視角的「二戰國家紀念園區」、「二戰臺灣亡靈紀念碑」、「二戰和平紀念日」或「臺北大空襲紀念日」。並表示,「僅以此文,悼念在整場二戰中死難的臺灣人。」

這篇文章引起網友熱議,不少人都表示竟然完全不知道有這種事情。

當年被轟炸後的總督府(今總統府)。

高雄港遭轟炸影像。

南懷瑾如是說

有些人拚命為死後之名,光宗耀祖,在那裡紅起脖子跳起來,如果學過道,學過哲學,覺得真可笑啊!你說歷史上那些祖宗的故事都是真的嗎?都靠不住, 十分七八都是假的。歷史上人名地點都是真的,故事都變了;小說中人名地點都是假的,故事都是真的,社會上就有這一種事。

南懷瑾如是說

自古以來父子骨肉之間,是人生最難處理的問題。你不要看你本事大,學問好,碰到家庭問題,你看漢高祖、唐太宗,這些英雄、聖賢、將相,哪一個解決了家庭問題?你說蘇格拉底碰到那麼壞的太太,林肯也是,有說孔子、孟子也離婚,都是家庭問題呀。英雄豪傑我給他一算賬,沒有一個家庭問題處理好的,這是個歷史大問題,不是給你們講笑話。

一日禪:用寧靜的心擁抱世界

閉上眼睛好好地想想,自己是不是因為心浮氣燥而搞砸過很多事?是不是常常被環境、被人所影響?是不是常常為了小事生氣,不放過自己?懂得以智慧、慈悲來處理問題,心裡就不會經常打結,心能清明自在,不管處身在任何的狀況中,都可以保持平靜、穩定、自主、自在的心​​境。心裡放不下別人,是沒有慈悲;心裡放不下自己,是沒有智慧。

一日禪:人生幸福的簡單原則

最使人疲憊的往往不是道路的遙遠,而是你心中的鬱悶;最使人頹廢的往往不是前途的坎坷,而是你自信的喪失;最使人痛苦的往往不是生活的不幸,而是你希望的破滅;最使人絕望的往往不是挫折的打擊,而是你心靈的死亡……人生幸福的簡單原則:1、心中無恨;2、腦中無憂;3、生活簡單;4、多些付出;5、少些期待。

一個人慎獨,一群人觀心。

獨自面對時,要捧著一顆不放逸的心,不能因為無人見、無人監督就去混、姑息、得過且過;與眾起居的時候,要懷著一顆不矯飾的心,不能因為有人見,有人觀瞻,就來裝、表演、粉飾太平。一個人慎獨,一群人觀心。

我們其實很平​​凡,但是,就是那麼多平凡的人生造就了我們這個不平凡的世界。

熱鬧往往是短暫的,所以我們絕對不能陶醉在熱鬧和繁華里。熱鬧過後,還必須把身心回到平靜而簡單的生活中,管他狂風暴雨、是非成敗,榮辱不驚、誹謗不亂,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去,回到簡單。單純而自然的簡單,其實並不簡單。因為簡單的思想和生活,最需要的是知足,不知足的人永遠不可能有簡單的心境。我們其實很平​​凡,但是,就是那麼多平凡的人生造就了我們這個不平凡的世界。

一日禪:用禪的智慧安放心靈

生與死,此岸與彼岸,短暫與永恆,絕望與希望,有限與無限,都是永恆的矛盾,永恆的命題,科學永遠解不開如此終極的方程式,我們需要一個靈魂安放的地方,需要令心靈寧靜明澈的家園。幸運的是,我們可以運用禪。禪的智慧給我們煩亂焦急的心灑下一片清涼,呼喚起我們內心最柔美最博大的情懷,將我們生命安放於此岸即是彼岸的超脫中。

選擇淡泊,然後準備走一段山路。

擁有誠實,就捨棄了虛偽;擁有充實,就捨棄了無聊;擁有踏實,就捨棄了浮躁。不論是有意地丟棄,還是意外地失去,只要曾經真實的擁有,在一些時候,大度的捨棄不也是一種境界嗎?慾望太多,反成了累贅,還有什麼比擁有淡泊的心胸,更能讓自己充實、滿足呢?選擇淡泊,然後準備走一段山路。

一日禪:信念是永不凋謝的玫瑰

信念的力量在於即使身處逆境,亦能幫助你揚起前進的風帆;信念的偉大在於即使遭遇不幸,亦能召喚你鼓起生活的勇氣。信念,是蘊藏在心中的一團永不熄滅的火焰。信念,是保證一生追求目標成功的內在驅動力。信念的最大價值是支撐人對美好事物孜孜以求。堅定的信念是永不凋謝的玫瑰。

​蔡英文訪美台僑晚宴演說全文

蔡英文訪美行程首站洛杉磯,與台僑晚宴演說全文

我的兄弟姊妹,在座真的是我的兄弟姊妹,還有我比較廣義的兄弟姊妹,大家晚安,大家好。(掌聲)謝謝大家,來參加今晚的盛會。首先,我要先感謝一個人,恭喜美西黨部的主委Wendy,聽說他本來結婚,但是因為我們今晚要辦晚會,所以他們把他們要回到家鄉結婚的計畫延後。

親愛的台灣同鄉,這是我近年來第3次來到洛杉磯。每一次來,我都感受到加州鄉親的熱情。我問一下,上一次也有來的舉手一下好不好?

謝謝大家,謝謝你們。不管是新朋友還是老朋友,你們的熱情與支持,讓我很感動也很感謝。我不知道要說什麼才能表達我心中的感謝。坐了十幾個小時的飛機,來到的洛杉磯,看到這麼多人,這麼熱情,這麼期待,我要跟大家說,各位的疼惜,蔡英文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三、四年前,我以民進黨提名的總統候選人身份,來到加州與大家見面。今天,我也是一樣以民進黨的主席,民進黨總統候選人,再次用身分用這個身份來到這裡。時間過得很快,我知道,大家對我的期待,比上一次還要高。

我要請大家放心,這一次我們準備得更好。這一次我們一定要成功!我們來看一下,大家說好不好?

對民進黨來說,我們2008年失敗的時候,很多人對民進黨,還是持續地給我們溫暖,持續地給我們幫忙。對民進黨來說用勝選及經營台灣,來回報各位,這是民進黨對大家的責任。因為這些年,民進黨從執政的巔峰,摔落谷底,再浴火重生;在這起伏的過程當中,各位一直陪在民進黨身邊給我們之。只有四個字可以形容,就是「不離不棄」!謝謝大家。

我還記得2008年的時候,民進黨敗選,交出政權,我看到了許多人,難過、焦慮、憂心、有些人甚至還失志,多年來對台灣民主付出的青春與汗水,好像轉眼間化為烏有。

我記得當時,我問我自己,我是不是能做一點甚麼?這個社會,還願不願意再給民進黨再一次機會?當時很多朋友勸我,不要出來選黨主席,但是,我別無選擇,義無反顧,我一定要承擔我的責任。

我心裡想,失去政權不是最糟的,最糟的是,民進黨如果爬不起來,社會就失去了一個有力的在野黨。沒有有力的在野黨,台灣就稱不上是民主。還好,我有各位的支持。在我們民進黨最被質疑的時候,最不被相信的時候,仍然有一群人願意相信我們,扶持我們。

在這裡,我要代表民主進步黨,再一次對在座的各位表示無比的感謝。這一路艱辛的路,一路走過來,真的謝謝大家的扶持。謝謝你們!在很多朋友的支持之下,我們民進黨慢慢爬起來,從廢墟中走了出來。

我相信,這個不是憑空發生的,而是整個台灣社會的力量集結在一起,我們整體的黨公職人員也團結一致,一點一滴地我們相信總有一天會贏回台灣人民的對民進黨的信賴。

去年的九合一大選,民進黨獲得了不錯的成績。在這裡,我跟大家說一件事,九合一選舉是我這輩子最緊張的一場選舉。我每一天在戰車上掃街,我的皮膚都曬傷了,去看皮膚科醫生,他嘆了一口氣說,「你有努力在輔選喔」。

為什麼?因為,我很想讓這個黨、讓我們的支持者相信,只要我們堅持、我們努力,人民會給我們機會的。所以,那幾個月,我真的是拼了。

我要請問在場有來自彰化的鄉親嗎?去年的那場選舉,我已經記不得我總共去了彰化幾次,好像隔一兩天就會出現在彰化一次。但我的幕僚,如果沒有給我排足夠的彰化行程,我不是很囉唆的人,但我那時候變得很囉唆,說我想去彰化。我想去彰化,我連作夢都夢到我在彰化,夢到我們贏了彰化。

另一件事是,有一天早上,我在和美掃街,突然從一間早餐店衝出一個老闆娘,她拎著一袋早餐,跑到我的戰車前給我。她對我說:「吃飽了才有氣力為台灣打拼。」那個時候,我眼淚都快掉下來。我媽媽打我的時候我沒有哭,但是這個時候我快哭出來,民進黨始終在這些人、這些庶民大眾一點一滴的支持之下,重新站起來的。我們能做的,就是要為這些人努力,為這些人拼命。

就這樣,在去年的九合一大選,我們拼出了13個縣市,我們地方執政的人口,已經佔了全台灣的六成多。再加上非國民黨執政的區域,包括台北市等,不在台北執政的地方,大概已經超過了7成。

這當然是因為民進黨的努力,但是最重要的是,九合一的選舉結果,我們看到了台灣人民民心思變的巨大能量。我們更看到了,台灣人民期待一個新的政府,一個更有效能、更公平,也更能維護人民利益的政府。打造一個符合人民期待的政府,這就是我的使命。

這一次來美國,報紙寫說我是要來面試的,我不是來面試的人,是來傳達重要的訊息給一向支持台灣的國際友人,傳達兩個堅定的訊息。

第一個訊息是,台灣人永遠堅持民主的生活方式。長期以來,台灣跟美國之間有共同的語言,那個語言,不要多說,就是「民主,民主,與民主」。美國支持民主、自由、人權的價值和理念,從來都不曾改變。

台灣也是一樣。我相信2300萬人民,絕對不會容許,我們現有的民主體制,有任何一點的倒退。台灣人有權利,選自己的總統,台灣人有權力決定自己的未來,這樣的權利,這樣的民主現狀,絕對不能改變!

第二個訊息是,民進黨如果明年有機會執政的話,會盡一切的力量,確保台海局勢的穩定。區域的和平,是所有國家共同的責任。我們會和周邊的國家,包括中國,保持順暢的溝通,盡最大的努力增進了解、消弭歧見。

所以當我說,兩岸政策的重點是「維持現狀」的時候,我要強調的是,維持台海和平與兩岸的穩定發展,將是民進黨執政後的重要目標。同時,我也是在跟台灣的國際盟友們說,我們雖然不是個大國,但願意扛起國際社會的責任。台灣將成為亞太安定的力量,而不是隱憂。

我把「穩定台海局勢」,看做是未來施政很要緊的一件事。因為一個穩定的局面,才能夠讓我們在未來的4年、8年當中,有足夠的能量和時間,去壯大台灣。我有一個原則,就出了國門,就不罵政府。但是我要說出一個事實,就是這7年來,台灣人的自信心,確實是在衰退中。

我們的國際處境,我們的經濟發展,我們的民主現狀,我們的生活環境,比起7年前,並沒有讓我們感到更多的驕傲。很多台灣的年輕人覺得,對未來不再有夢想。對一個國家來說,當年輕人沒有夢想的時候,是這個國家最大的噩夢。

每一個總統,都有他的歷史使命。在這個歷史階段,如果我當選,最大的責任,就是壯大台灣,壯大這個國家,幫台灣人找回自信。只有壯大我們的國家,才能找到台灣在國際上,那個獨一無二的位置,才能有充分的自信心,面對日益複雜的亞洲情勢。

為了壯大台灣,我所要做的事情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充實民主」,讓我們的民主更優質。第二,「創新經濟」,讓我們的經濟建立在創新跟智慧之上。第三,「建立公義」,讓我們的國家、社會更有公義。

充實民主,是讓民主更深化、更鞏固。我們要打造一個政府,不但有效率,並且更加透明開放,願意和公民社會對話;人民除了投票以外,更能夠平等地參與政府的決策,不會被政府關在門外。

我們要讓台灣在民主化的道路上,不斷前進、深化,永遠不走威權的回頭路。台灣必須成為華人社會、甚至全亞洲,最傲人的民主國家。要讓民主,成為台灣的象徵、台灣人的驕傲、以及我們最強而有力的保障。

我們的經濟,創新經濟,是讓經濟發展更有活力、更自主。我們要建立新的經濟模式、重啟產業的動能,要擺脫過去的價格取向的產業模式,建立一個以技術、創意為取向的產業型態,我們要在世界上做獨門生意,我們不做殺價的生意。

只要新產業的規模建立起來,我們就可以提供更多高品質的就業機會,直接去解決台灣的所得成長停滯、以及財富分配問題。這就是這幾年來,我們不斷提到的「新經濟發展模式」。

我們也要積極參與國際組織,避免過度依賴單一市場。我相信,只要建立台灣經濟的自主性,政治的自主性就會強化。只要台灣的經濟重新找回活力,台灣人的自信心就會重新找回來。

建立公義,就是打造一個更公平正義的社會。我們要重整國家的財政,改革年金體系,讓它能夠永續,並且讓政商關係不再複雜、黑暗。

我們也要建立更公平的租稅制度,減輕薪資所得者的負擔。用政府的力量,解決年輕人買不起房子、住不起都市的問題。同時,打造一個普及、平價的長期照顧體系,讓照顧父母,不會成為沉重的壓力。

只有當人民覺得,生活在台灣是幸福的,而且是被公平對待的,台灣社會才會真正的團結。而團結這個社會,對我們很重要,因為台灣不大,我們沒有分裂的本錢。

我將用我所有的力量,來確保這個國家是更民主的、更富裕的、更公平的,更有希望的。只有這樣,我們才盡到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當我們把國家交給下一代年輕人的時候,才不會覺得對不起他們,我們真的不能留下一個爛攤子給他們,我們要留下一個公平、富裕的台灣。

今天早上,我和南加州的年輕朋友有一場座談會,他們談到的議題很多,包括台灣人才回流,回到自己的家鄉去工作,他們也提到中小企業發展、長期照顧、食品安全、綠色能源等等。

他們談到的話題,都是台灣當前最主要的挑戰。我很驚訝,他們人在美國對故鄉還是這麼了解;我也很欣慰,年輕一代真的都是心繫台灣。台灣,我們的故鄉,我們都知道我們面臨了許多問題。這個國家的許多面向,都需要做大規模的改變。

但我們也不必悲觀,因為台灣年輕人的行動力,讓我們心中充滿希望。各位都知道,去年的春天,我們有太陽花學運。我相信,在座許多人,雖然人不在台灣,但是,一定每天透過網路,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我們台灣的年輕人勇敢的故事。

他們改變了台灣。學運期間,我幾乎每一天都會去現場看那些學生。那些學生見到我,也會花很多時間跟我談論這個國家的未來。很多老一輩的人跟我說,原本他們已經對台灣絕望了,但是,因為這一群年輕人,他們又重新燃起對台灣的希望。

這就是今天晚上我最想跟大家說的。這一年來,台灣最大的改變是,我們開始重新相信,台灣的命運,台灣的未來,是可以改變的。這是318的年輕人給我們最大的啟發。現在,如果你回到台灣,你會看到正在崛起的公民意識,你會看到旺盛的民間社會力量,你還會看到各式各樣的人,他們願意跳進來關心公共事務。

各位鄉親,這就是我們的故鄉。一個在困難中,永遠不會被打倒的故鄉。

今天我們有這麼多鄉親在這,我要跟大家說聲謝謝。因為今天終於能跟大家報告我們故鄉的情形,來聽大家的心聲,我們知道今天在場的多多少少都要幫助在這幾次選舉的經費。現在,情勢看起來好像比四年前好,但是我們不可以因此而自滿。國民黨有黨產、有組織、還有中央執政的行政優勢,一定會讓我們選得很吃力。

在我出發來美國之前,我成立了競選辦公室。我問一下,在座的各位,有沒有人在3年前,捐過小豬的?我記得,當時我們收到好多從海外來的小豬。

三隻小豬是一個屬於你跟我的傳奇。這一次,這個傳奇會再繼續。這一次我們一樣要秉持小額募款的原則來打這場選戰。不過這次我們有比較高科技化的,我們有線上小豬。但我還是很懷念養到肥肥胖胖的小豬,感到十足的台灣味,滿滿的人情。所以各位要去買一隻小豬放滿10塊錢的銅板我也不反對,不過真的很重。

因為,我相信,要改變台灣的政治,就要從改變台灣的募款方式開始。每隔一段時間,我們會把每一筆募款的用途,向社會大眾公開。捐款給我們的人,會知道錢用到了什麼地方。並且,唯有小額捐款,可以讓我們民進黨政府在制定政策時,可以專業、無私,只要對人民有利的,我們就做,一切只對人民交代。

這是一種信任關係。我們整場選舉的所有幹部與同仁,從上到下,絕對不敢浪費。這是大家的辛苦錢,我們會用最謹慎的方式來處理。

我曾經講過,國民黨有金山銀山,我們民進黨只有人民作我們的靠山。我相信,小額捐款可以讓民進黨更獨立,更有力量,更堅持理想。

出門在外,各位一定很想念故鄉。當故鄉有困難,當故鄉發生大事,當故鄉正在改變,我相信,那種思念家鄉的心情一定很煎熬。這幾年,我花了很多時間跑遍台灣的每個角落,我看見了,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都有人靠著自己的努力,在最陰暗的地方,點燃台灣的希望。

所以,黨部幾個年輕的同仁把這些故事,拍攝成一系列的影片,叫做「在地希望」。各位剛才已經看了一部份了,各位如果有時間,可以上Youtube搜尋。在那些影片裡面,你們會看到,我今天所講的改變,也會感覺到,台灣人民的美麗與希望。

最後,再一次謝謝在場所有遠道而來參加這場宴會的好朋友。謝謝加州,謝謝洛杉磯。各位請放心,我們的故鄉,民進黨會把它顧好。然後,我知道各位想聽我說,這一次,各位的夢想,我會用盡所有力氣幫大家實現。好不好!

台灣加油,謝謝大家。

教育部等著被教育吧

黃帝穎

教育部強推合法性不足的「課綱微調」,引發社會高度質疑。全國已有超過百所高中職學生網路串聯「反黑箱課綱」,但教育部仍「執迷不悟」,甚至在深夜發新聞稿要求各校要「維持校園安定」,顯然無視學生意見,倘若教育部對違法課綱不能「懸崖勒馬」,無非是要逼學生罷課,以抵抗「違法課綱」造成學生受教權及學習權之侵害,行使具憲法上正當性的「抵抗權」!

教育部強推的「課綱微調」,顯屬「違法行政」,違法事實包括:一、發動課綱微調的「檢核小組」,不只成員不具史學、公民專業,更嚴重的是「欠缺法律授權」,教育部找不到任何一個條文支持「檢核小組」具有微調課綱的權限,這是標準的「違法行政」。

二、去年一月二十五日高中分組會議並未同意「課綱微調」,教育部迄今不敢提出會議錄音,以證明「課綱微調」通過高中分組會議的合法表決,此經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認定「程序黑箱」,判決教育部「敗訴」,足認教育部的黑箱課綱「違法」。

三、國教院發函教科書出版社,要求廢止舊版的合法教科書,但遍查「高等中學教育法」及「高級中等學校教科用書審定辦法」,均未授權國教院得以禁止出版合法審定的教科書,國教院的「行政處分」不只違法,侵害各校受「高等中學教育法」保障的「選書權」,更有明知違背法令,圖利「聽話」書商的犯罪嫌疑。

綜上,超過百所高中職的學生用網路串聯表達意見,對教育部「苦口婆心」,卻得不到「大官」正面回應!世界民主國家,當權者如「無視民意」,強推違法政策,人民為對抗國家「違法」,行使「抵抗權」即具憲法上正當性,例如:德國在憲法位階(德國基本法第二十條)明定抵抗權。教育部如不暫緩違法的「課綱微調」,學生為對抗國家「違法」,得以「罷課」消極抵抗「違法課綱」之侵害,行使憲法「抵抗權」!

(作者為律師)

各位家長、老師、台灣這塊土地上有良知的人們,你們會希望台灣的下一代不知道「白色恐怖」為何物、不了解「民主自由」的價值何在嗎?「大人們」為何開始起心動念,要把政治黑手伸向教育,我們無從得知,但是從現在開始,事情將有所變化。

高子翔

近日來,全台多所高中職紛紛發起串聯來反對「黑箱課綱微調」,相信各位「大人們」都「看」到了,但是有沒有「聽」進去,卻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身為一個高中生,面對考試,熟讀並了解課本內容是合理的。為了升學考試,把課本內容記得滾瓜爛熟,如果不去自己找其他資料來看,那麼久而久之,可能會把課本上所寫的視為理所當然——不論它是正面的或負面的。正因如此,課綱微調這件事對我們來說影響很大!而如此重大的公共議題,「大人們」竟然遲遲不肯公布相關會議內容和委員名單,甚至還打算繼續與主流民意對幹,有如黑箱服貿翻版。

各位家長、老師、台灣這塊土地上有良知的人們,你們會希望台灣的下一代不知道「白色恐怖」為何物、不了解「民主自由」的價值何在嗎?還是說「你是中國人,他是中國人,大家都是中國人」,正是你們認為我們需要的?我們學生當然不能只挑「自己喜歡的」來學,但是你們憑什麼把「你們喜歡的」強加在我們身上?

「大人們」為何開始起心動念,要把政治黑手伸向教育,我們無從得知,但是從現在開始,事情將有所變化。以前,是當權者單方面的輸出,下位者的意見往往遭到忽略,難以直達天聽。不過,藉著網際網路、社群媒體,我們可以讓更多人聽到我們的聲音。

當然,我的意見並不能代表所有同學的想法,但最起碼有判斷力、自主思考能力的同學會認同我所說的,也希望那些「大人」能發揮你們的專業能力來幫助台灣的下一代,而不是以服務政治為目的,來擅改台灣的教育方針。

(台南一中學生)

「通往地獄的路往往是善意所鋪成的」。馬的諸多施政(如22K),均是如此寫照。贖罪也罷,善後處理也罷,馬此時該出來為遺贈稅說說話吧。

林尚榮

大幅降低遺贈稅,是馬執政後的第一個重大政策「改革」。由最高稅率五十%一舉調降為十%單一稅率。同時免稅額大幅調升,遺產稅為一千兩百萬元,調高約五成;贈與稅為兩百廿萬元,幾乎倍增。馬的理由是要吸引富人停泊海外的資金回台投資;富人不避稅,政府收到的稅金也不會減少。

當時稅賦改革委員朱敬一等人,極力反對,並怒斥透過降遺贈稅吸引回來的資金沒地方去,會造成炒房、房地產價格高漲等不良後果。事後證明,這幾年來民間投資沒有因此受惠,反而房價一飛沖天,社會不公(富二代滿街走)、貧富差距拉大,造成更嚴重的社會問題。

劉兆玄幾個月前出書時為自己辯解,說稅率訂得高不一定「課得到」,而資金流向房地產市場,則是因當年他卸任後六大新興產業不成功,否則資金就會投入其中,不會造成現在房價高漲的後果。

劉的盲點是一相情願。這些資金非政府所有,商人不會聽話投入回收時間長又高風險的新興產業(就算有)。但劉沒有切割大降富人稅與高房價的因果關係,還算厚道。反而當年為劉背書的財政部長李述德、現在抗拒調高的財政部長張盛和,卻睜眼說瞎話「降遺贈稅後稅收增加了」。

媒體指出,平均每年以十%稅率繳交的遺贈稅只有百億多元,較舊稅率時代幾乎腰斬!二○一○年收到的四○三億,主要是靠王永慶的遺產稅一百廿億入帳,而其適用的正是舊稅率最高的五十%。財政部明顯在玩「入帳時間」與「發生時間」的遊戲。

去年張忠謀在一次論壇中就提到,二○○九調降遺贈稅是錯誤的政策。他認為,遺產與贈與,並不是薪資報酬和工作所得,基於均衡的稅制原則,不應該調降。而這次提議調高的委員之一曾巨威,也是國民黨的不分區立委,經濟學博士。

「通往地獄的路往往是善意所鋪成的」。馬的諸多施政(如22K),均是如此寫照。贖罪也罷,善後處理也罷,馬此時該出來為遺贈稅說說話吧。

(作者為上市公司高階主管)

台灣二戰失憶症

林冠志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七十週年,各國皆進行程度不同的官方中樞紀念,唯獨台灣銷聲匿跡,彷彿未曾參與過二戰。

一九四二年日本實施「陸軍特別志願兵制度」,並徵召台灣人志願從軍。由於台灣戰略位置的重要性,二戰期間空襲台灣的行動頻仍。一九三八年二月廿三日蘇聯航空志願隊和中國(當時為中華民國)空軍轟炸我們台灣的松山飛行基地(今松山機場)。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廿五日,美國陸軍航空軍從中國(當時為中華民國)遂川起飛,轟炸我們台灣的新竹州飛行基地。到了二戰後期,盟軍的攻擊目標集中轉向台灣,屏東與雲林虎尾的糖廠、高雄的岡山飛機製造廠、高雄基隆兩大港都先後遭到盟軍極為猛烈的空襲,死傷的台灣人難以計數。

而台灣史上最大規模的空襲,則是一九四五年五月卅一日的「台北大空襲」。「台北大空襲」是人類二戰史上相當重要的一次城市空襲戰,至少造成三千名台北市民死亡,萬人無家可歸。除台北市民的死傷外,殊為可惜的就是當時許多台北市區具有傳承意義的文化性建築也遭受嚴重波及,如建於一七三八年的艋舺龍山寺正殿與左廊全毀,連供在寺內的台灣國寶級大師黃土水的作品「釋迦出山像」也遭徹底破壞。建於一八八九年極富藝術價值的大稻埕天主堂也全毀不存。

台灣作為一個二戰中太平洋戰場的重要據點,我們竟然未曾擁有屬於台灣自己視角的「二戰國家紀念館」、「二戰亡靈紀念碑」、「二戰紀念日」,更沒有五三一空襲當日由總統出面致詞、全國共同哀悼死難者、或是全國鳴笛一分鐘等象徵性的官方儀式活動,是不能紀念、不可紀念抑或是不敢紀念?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生)

網路查得到你們還刪?

黃恬昕

筆者平日上課,重視學生觀念啟發。台灣史部分,最重視台灣主權的宣導。有一次下課後,聽見幾個國一生在談論二二八事件,有學生說,網路YouTube有八分鐘漫畫版,於是一群人徵求老師同意後,湊過來看。看完後,有學生說「唉!政府正要把二二八事件從歷史課本刪去!」另外一個學生答腔「那有什麼關係,反正網路都看得到,他不讓我們知道,我們看網路也了解!」筆者在旁邊聽見,不禁莞爾,原來學生這麼強。

講到金門古寧頭戰役與八二三砲戰,一九四九年十月的古寧頭戰役,得力於日本根本博中將的策略運用,成功抵擋中共砲彈;八二三砲戰,則是美國的幫忙(一九五四年中華民國與美國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下課後,有名國二的學生走向講台,興沖沖的訴說根本博將軍的壕溝戰、堡壘戰,以及白團奮勇抵抗共軍的攻勢…。筆者聽著學生娓娓道來,如數家珍後,感到汗顏。原來,國二學生已能善用網路,將教科書沒有說,說不清楚的部分,主動做了更深一層的閱讀與理解。

筆者上第八節課時,有一名學生下課時很愛問問題。他對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服役的「大和戰艦」瞭若指掌,包括它的構造、功能,以及作戰過程。他平日常與兄長討論戰爭史,然後再和大家分享心得。有一次,他竟然說,「老師,我不愛唸書,我只熱愛研究武器,這樣有前途嗎?」他放學後,筆電總不離手,一直在查閱、搜尋資料,我鼓勵他加強英文,將來發揮軍事專長,不但可以謀生,又能為社會國家盡一分心力。

現在的學生已能運用科技,充分掌握網路資料,學校教師如果不加緊用功,隨時會被學生考倒。LKK與時代脫節,該先洗洗自己的腦。

(作者為教師)

反問國共:現狀是統一嗎?

陳文賢

台海現狀,台灣與中國的年貿易總額達一千三百億美元,中國成為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美國居次,日本第三。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簽訂後加深了台灣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不少人甚至擔心台灣會因此喪失自我的獨立性而要求未來執政黨終止ECFA。

去年中國人來台近四百萬,台灣人訪問中國近五百四十萬人次,可說交流頻繁,應也讓對方見識到台灣民主的優缺點及不同於中國的生活價值。交流固值得鼓勵卻也衍生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主張「兩岸同屬一中」,二○○五年中國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就講「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並訂出以非和平方式對付台灣的三種情況。馬英九推動「外交休兵」,中國仍繼續阻絕台灣參與國際組織並矮化台灣,中國也部署一千多枚飛彈對台威脅,這些都不是台灣人所樂見的現狀。

馬英九講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這種攸關台灣人民生存及世代福祉的事情,國民黨不應該再像過去自己要「打倒萬惡共匪」,而硬要台灣人民也接受。更何況多數民調顯示,贊成和中國「統一」的人口比例已降到個位數。多數的台灣人民主張「維持現狀」但使台灣最終成為國家的想望。

台灣人也深知,美國認為一個和平繁榮的台灣,對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利益息息相關。美國在過去三年內對台出售阿帕契直升機、P-3C反潛偵察機及愛國者三型飛彈等。歐巴馬總統稱讚台灣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民主,去年十一月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談中更強調,美國鼓勵台海兩岸在尊嚴及尊重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關係,降低緊張及促進穩定。台灣關係法更明言「任何企圖以非和平方式來決定台灣的前途之舉—將被視為對西太平洋地區和平及安定的威脅,而為美國所嚴重關切」。

施政若以人民為念,不就已經很容易判斷台海現狀是什麼?哪些現狀值得維持?又哪些現狀則應透過各方的努力來加以改善,不是嗎?至於已執政七年多又相當自豪一己之兩岸政策的馬英九及中國國民黨,居然會對蔡主席的「維持現狀」感到莫名的憤懣,說也奇怪。

(作者為政大台灣史研究所教授)

時代在改變,歷史在前進

一九七九年的美麗島事件,政治效應展現在二○○○年陳水扁代表民進黨當選總統,掌握了「一個中華民國」各自表述的權力。在民進黨眼中,「中華民國」意味台灣;而其挾持者中國國民黨則從李登輝及其台籍跟隨黨人的失勢,而倒退回到「中國的」立場。

中國國民黨的這種立場,即使在「一中各表」而不能表的處境中,仍然緊抓無共識的「九二共識」不放,曲意附和原先是它小老弟、現在成為它老大哥的中國共產黨制台策略,擺明了它的下台階不是台灣這個共同體的一部分,而是屈附於中國共同體。這也在施明德的思維裡,昔日的「戰神」突發奇想,以「大一中」屋頂概括「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

一九一二年到一九四九年,「中華民國」是中國;一九四九年至今,「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儘管隔著台灣海峽,有並置的狀況,但並非國際法上、完全的並置國家。這種不完全,是在「中華民國」—亦即台灣政治力量攻守的政府組織,在國家意義上不完整、有危機。

一九九六年總統直選,從此應該是一個真正獨立國家?但未經新憲程序與國際呼應,並不盡然。民進黨執政時,在台灣這個想像共同體是台灣的國家;但中國國民黨執政時,被曲意扭向中國。「一中各表」的「中華民國」只是中國國民黨騙取台灣人心的政治謊言。中國共產黨連表都不表你,你「中華民國」只是它沒有充分消滅、流亡在台灣的殘餘中國而已!

美麗島事件並不足以顛覆中國國民黨。二○○○年民進黨人陳水扁在連、宋分裂競奪效應中,修成正果。但兩任期之末,施明德在中國國民黨人附和之下,以反貪腐號召紅衫軍倒扁,頗有「戰神」教訓民進黨人的意味。雖滿足了施的虛榮,卻也將他自己從進步行列推向反動陣營。最大的貪腐集團,誰都知道,你不知道?

二○○八年,謝長廷選總統,美麗島事件辯護律師,以長扁為代表,走過權力高峰。在民進黨陷於谷底之際,脫美麗島事件氛圍的蔡英文,二○一二、二○一六,兩次參選總統,象徵歷史走向更新的時代,她要能夠召喚新新世代,謀定後動,開創新局,才能在改變的時代,前進的歷史留下榮光。

(作者李敏勇,詩人)

美台關係應該正常化

華府與北京及與台北的關係,最近幾個月開始有一些微妙變化。隨中國在東海及南海強勢企圖片面改變現狀的行為,美中關係呈現新的不信任和緊張;隨台灣民主政治的演變,華府則開始強化雙邊關係,也朝雙方關係正常化漸進。

華府定位台灣是「極重要夥伴」

最引人注意的有幾個動向:第一,華府決定派前亞太副助理國務卿梅健華出任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處長,明顯提升台北處長的地位與官方性質。第二,國務院主管經濟及商務的助理國務卿芮福金(Charles Rivkin),五月底訪問台北磋商經貿問題。第三,美國首度邀台灣參加環太平洋兩棲作戰研討會及觀摩美軍演習,二十二個應邀國,沒有中國。第四,國務院助理國務卿及其副手,開始定位台灣是美國「極重要的夥伴」。

對比美國與中國關係正常化的漸進做法,華府最近一連串的作為,有它明顯的意義。首先,它反映美國的戰略利益:美中關係正常化的「聯中制俄」戰略考慮已不存在,反而是中、俄聯手挑戰美國戰略利益;「棄台灣論」者以美中分歧只有台灣問題的假設,根本錯誤;美中矛盾不少,重點在霸權之爭。

肯定台灣民主深化 符合美國價值

其次,它反映美國的價值與肯定台灣民主演變:中國並未走向民主與負責任,反而是台灣變成一個蓬勃的民主、卻缺少國際承認的國家。美國可以打壓以戒嚴統治台灣的兩蔣政權,但打壓民主模範的台灣便違反民主理念,不公不義。

同樣重要的是時間因素:台灣人民直選總統與國會已逾二十年,也經過政黨輪替,明年政黨輪替極可能再發生,民主已深化,明確選擇維持主權國家的現狀,美國不能再以遷就中國的心態壓制台灣的民主,而應適時承認民主的台灣。

當然,除非發生中國無端對台灣動武的重大變化,美國不會一夕之間承認台灣;它將以漸進、堆積木的方式,逐步確認台灣民主建構的現實,補齊正常關係所缺少的要件,先達成有實無名的關係正常化。

美應阻其他強權 干預台灣選舉

做為推動關係正常化的第一步,美國應堅持尊重民主的原則,不要干預台灣的選舉,更應與民主盟國阻止其他強權干預台灣選舉,讓台灣人民有充分自由選擇的空間;美國在台協會應援英國之例,改名美國在台辦事處,並更積極協助台灣參加國際社會。

亞太副助理國務卿董雲裳(Susan Thornton)最近指出,歐巴馬政府過去六年進行對台灣關係之概念的重建,使雙方人民間的關係得以深化,並確認台灣是一個「極重要的夥伴」。當然,她重申信守依美中三項公報及台灣關係法定位的「一個中國」政策,歡迎兩岸最近幾年採取步驟,降低緊張與改善關係,也重申美國反對片面改變現狀的政策,對兩岸都適用。

三個堅定基礎 建構關係正常化

但是,面對新的情勢,美國與台灣關係的重新構思不應只限於如此;在明年台灣總統及國會改選後,美國應在三個堅定基礎上,開始與台灣關係正常化:

第一,法律的基礎:與台灣建構正常關係,最堅實的法律基礎是舊金山和約、台灣關係法和聯合國人民自決的公約。現行有效的舊金山和約,明文規定日本放棄台灣與澎湖主權,而未規定接受國;各簽字國確認台灣地位未定,要留待未來以符合民主的方式解決;美國也因此未承認台灣屬於中國;台灣關係法則在美國法律上把台灣視同國家;台灣原為日本依條約放棄的殖民地,其地位當然適用聯合國相關條約,由住民自決。

第二,事實的基礎:台灣在戰後由蔣介石政府代表盟國受降及佔領,一九四九年以後繼續受蔣介石政府戒嚴統治三十九年,法律與事實都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不相干;台灣民主化後,人民選出新政府,仍選擇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相干,也是逾二十年的現實,無人能否認。

第三,民主與人權的基礎:台灣人民選擇最保守、最穩健的方式,向外來戒嚴統治政權力爭民主,終以選票選擇做為自由民主的國家,符合美國價值,美國及其他民主國家應承認台灣民主演變的國家現狀。

台灣國力並非舉足輕重,要促成美國政策改變並不容易,但台灣人民如果選擇唾棄統派國民黨,政權再輪替、民主更深化,美國會重新思考及調整對台灣政策:美台關係在現實基礎上正常化,是必須走的路。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辦事不必多說,多說有礙辦事,一切以事實證明可也。

辦事不必多說,多說有礙辦事,一切以事實證明可也。
台灣大學前校長 傅斯年

5/30/2015

Allen Chen 懷想錄: 「好好保管你所有的回憶,因為回憶是無法再次體驗的。」

Allen Chen 懷想錄: 「好好保管你所有的回憶,因為回憶是無法再次體驗的。」: 美國歌手 巴布狄倫

Allen Chen 懷想錄: 「人生最重要的選擇之一,是去放棄些什麼。」

Allen Chen 懷想錄: 「人生最重要的選擇之一,是去放棄些什麼。」: 美國SmartRay網路公司創辦人 泰勒

Allen Chen 懷想錄: 「別把名聲與成功混為一談。瑪丹娜有的是名聲;海倫凱勒有的是成功。」

Allen Chen 懷想錄: 「別把名聲與成功混為一談。瑪丹娜有的是名聲;海倫凱勒有的是成功。」: 美國作家 邦貝克

Allen Chen 懷想錄: 愛因斯坦:思想和見解

Allen Chen 懷想錄: 愛因斯坦:思想和見解: Let every man be respected as an individual and no man idolized .It is an irony of fate that I myself have been the recipient of excessive a...

Allen Chen 懷想錄: 你不能通過生活的點點滴滴展望未來,但你能透過它回顧過去,因此你必須相信這些點滴將與你的未來相聯繫,你...

Allen Chen 懷想錄: 你不能通過生活的點點滴滴展望未來,但你能透過它回顧過去,因此你必須相信這些點滴將與你的未來相聯繫,你...: 你不能通過生活的點點滴滴展望未來,但你能透過它回顧過去,因此你必須相信這些點滴將與你的未來相聯繫,你必須相信一些東西--你的內在、命運、因緣等等。這種方法使我從不失落,也使極大地改變了我的人生。

Allen Chen 懷想錄: 「我相信愈艱苦的人生愈精采,愈困難的事業愈壯麗。」

Allen Chen 懷想錄: 「我相信愈艱苦的人生愈精采,愈困難的事業愈壯麗。」: 作家張愛玲

Allen Chen 懷想錄: 「人,一生若能懷著浪漫,並執著於他的夢想,生命一定美麗、動人而完整。」

Allen Chen 懷想錄: 「人,一生若能懷著浪漫,並執著於他的夢想,生命一定美麗、動人而完整。」: 音樂家 李泰祥

Allen Chen 懷想錄: 「品格有如樹木,名聲有如樹影。樹影是人去認定的,樹木才是真實的。」

Allen Chen 懷想錄: 「品格有如樹木,名聲有如樹影。樹影是人去認定的,樹木才是真實的。」: 美國第16任總統 亞伯拉罕林肯

Allen Chen 懷想錄: 「生命並不是公平地對待每一個人,無論處境是好是壞,盡力做到最好就可以。」

Allen Chen 懷想錄: 「生命並不是公平地對待每一個人,無論處境是好是壞,盡力做到最好就可以。」: 著名物理學大師 霍金

Allen Chen 懷想錄: 「懦弱的人永遠無法原諒,原諒是堅強的人才有的特質。」

Allen Chen 懷想錄: 「懦弱的人永遠無法原諒,原諒是堅強的人才有的特質。」: 印度聖雄 甘地

Allen Chen 懷想錄: 季羡林的“壞人定律”

Allen Chen 懷想錄: 季羡林的“壞人定律”: 英國金融時報 老愚 在剛剛結束的中共“十八大”上,民營企業家梁穩根突發一系列瘋狂的“愛國”“愛黨”言論,激情尺度令世人側目,不免被輿論惡搞了一番。以中國聲音自居的《環球時報》為之打抱不平:主流輿論怎能如此善惡不分,惡搞赤膽紅心的好人? 進入無道德社會的中國,人們尊奉成王...

追求得到之日即其終止之時,尋覓的過程亦即失去的過程 。—《國境以南 太陽以西》 村上春樹

追求得到之日即其終止之時,尋覓的過程亦即失去的過程 。
—《國境以南 太陽以西》 村上春樹

完美的文章並不存在,就像完美的絕望並不存在一樣。— 村上春樹《聽風的歌》

完美的文章並不存在,就像完美的絕望並不存在一樣。— 村上春樹《聽風的歌》

該嚴陣以待的MERS

南韓在不久前證實三起確診「新SARS」的「中東呼吸綜合症候群」(MERS,Middle-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個案後,今日又有一起疑似患者出境前往中國,在這全球恐慌之際,大家是否還能依稀記得2003年的SARS是如何開始的?

2003年3月14日 ,臺灣發現了第一起SARS病例,其實早在2002年的廣東就已經首發,只是大家似乎還未意識到在全世界地球村的當下,傳遞病毒的快速,已非像黑死病的年代只會在某一區塊蔓延,自然就會消失,此外,大家對醫療發達的誤解,認為只要是生病吃吃藥就會好,其實根據統計,病毒有九成以上都無法有效的控制,病毒變異迅速,而在「對症下藥」的前提下,往往輟手不及,開發新藥後病毒已經變種,其結果大家也都知道,造成全世界近800人死亡,而臺灣就占了73位,滿街搶購N95的口罩,人心惶惶的量體溫,和平醫院關住了醫療人員的絕望及懼怕,這些畫面有經歷過的人都不難去回憶。

回到議題,南韓發病於我何干?筆者認為,其一,在交通大進步的前提下,國界的分佈已不再那麼清楚明顯,遊走各國非特定人事專利,而是每個人都可以達成的輕易小事,臺灣去韓國人數居高不下,去年韓國來台人數更高達50幾萬,成長了近五成,一來一往,傳染的機會多高也不言而喻,其二,南韓的風土民情與臺灣極為類似,且位置上同位居於東亞,借鏡SARS廣東沿海的地理位置分佈,加上同為口沫感染途徑,如果沒有好好重視,病毒有很大的機率在臺灣爆發。

有人或許會說SARS能挺過,MERS應該也能,但請別忘記,SARS的過去並不是我們做出什麼足以克制的武器,而是任由SARS肆虐後,隨季節變化的消逝,一如我們對待狂犬病般放任,並非滅絕,頂多只能算是「掩飾」過去,現下全球氣溫異常,不是更熱就是更冷,該下雨的季節延後,「立春落雨到清明,一日落與一日晴」古人的觀察經驗起了巨變,我們哪還有本錢擔保疾病能像之前幸運的隨著季節消逝淡忘。

當全世界都在恐慌的當下,期望台灣人民不該只是每天在臆測誰會是下一個武則天,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大家去擔心重視,防治傳染病絕對不是簡單的事,不單單是官方的責任,日常的清潔,不要執意前往傳染病流行的國家,都是我們可以做的事情,而政府也要拿出魄力,阻止MERS像SARS情況再度發生,即使滴水不漏的防堵是不可能的事情,還是要全力做到最低的傳染率,大家一起努力挺過難關。



熊先明 學生

綠黨:產業替代役「完全是為企業財團服務」,根本惡化非典勞動。

立法院三讀通過《替代役實施條例》修正案,其中新增專科以上學歷役男可申請「產業訓儲替代役」,且服役第1年大專學歷者薪俸為1萬9500元,引爆正反辯戰,不少人批這是22k政策的再版。綠黨昨在臉書PO文,質疑內政部是否應該直接更名為「內政部人力仲介署」?綠黨政策部主任陳郁琦今天也投書,直指「完全是為企業財團服務」,根本惡化非典勞動。

綠黨在文中指出,2009年的22K「破盤價」就業方案,已經間接造成企業普遍低薪,青年貧窮化的現象。如今,立法院還想為財團企業大開後門,讓企業能夠低薪聘用原本以「國家安全」、「政府公共事務或其他社會服務」為義務目的的國軍,排擠正常勞資雇用。綠黨諷刺「這麼明目張膽為財團服務的內政部役政署,是否應該直接更名為「內政部人力仲介署」?

陳郁琦表示,「利用替代役來補充的勞動力,根本上就是非典型勞動。」他指出,非典型勞動就是破壞勞動條件、侵害勞工權利最直接的勞動形式。非典勞動使用的便利性,讓企業根本沒有動力提高薪資,造成低薪與缺工的惡性循環。政府應該立刻停止非典勞動的使用,讓勞資關係正常化。

綠黨認為,一方面,政府不應再增加非典勞動力的使用,並提高基本薪資。企業也不該藉此要求政府開放替代役的使用,或是放寬非典勞動力的運用限制。

此外,綠黨也表示,隨著台灣募兵制度的轉變,做為制度轉換期間的替代役制度,應著重在公共服務與社會服務,甚至進一步縮短服役期間,還給役男彩色的自由人生,不該為了解決供過於求的替代役名額,反讓其成為財團的低廉苦力。

「產業替代役」恐深化就業與經濟困境

立法院院會日前通過內政部役政署所提「替代役實施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新增「產業儲訓替代役」,明訂專科以上學歷役男即可申請,幾乎所有產業都適用,其中學士學歷月薪為19,469元、碩士為23,259元、博士為28,314元,被宣稱為可讓政府、產業、役男「三贏」的政策。所謂三贏,是政府可解決募兵制延後所產生的兵源過多問題,產業可解決用人問題,役男可提早接軌職場、縮短學用落差。

事實上,所謂三贏只是非常短視的看法,產業替代役只是最廉價的勞力仲介作法。台灣對有限人力的運用思惟,非但沒有進步,反而正在倒退。

早於 2005 年,經建會即提出「重點人才整體培育及運用規劃」,說明政府提升大專畢業生就業力之政策理念及規劃架構,指出面對全球化及知識經濟趨勢,要提升國家競爭力,必須將產業定位於發展高附加價值產業,而要達到此一目標,高等教育不只必須在人才供給的「量」方面進行調整,以配合產業結構轉型,也必須在人才供給的「質」上面予以提升,才能滿足產業升級需求。

十年前的政府即知道青年人力的運用,必須考量、搭配、促進經濟與產業的發展;如今的政府對於青年就業問題沒有中心思想,只為解決產業用人問題,卻放任諸多畸形現象不斷惡化。

舉例來說,台灣的青年就業與產業問題的畸形現象之一,是現今大學畢業生已沒有多少人願意再深造碩士、博士。一個國家的青年世代幾乎集體喪失追求更高學問知識的意願,難道不是這個國家即將面對發展遲緩的嚴重警訊。我們的經濟不願、無法提供高階人力發展的機會,因為我們的產業還不願老實認真面對產業升級轉型這件事,還沉湎於低成本至上的迷思中,因此,廉價的基本勞動力遠比高價的高階人力來得受歡迎。

產業替代役最被擔憂的問題是會產生像當年22K一般的薪資「定錨」效應,19.5K將會形成另一薪資指標,進一步拉低薪資水準。這樣的擔憂絕非空穴來風。政府政策在群龍無首的市場中,最易形成引導力量,因此最忌諱這種明確價格的指引。

然而,這種效應還只是最淺層的問題。更嚴重的是,22K所引發的普遍低薪化讓台灣絕大多數習慣以追求低成本、規模量產、低價競爭的產業嘗到甜頭,也因此更耽溺於低成本的溫床,使得台灣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更顯得遲滯而無力,也無怪乎中國的「紅色供應鏈」一崛起,我們的出口就開始一蹶不振。

觀察產業替代役,它與研發替代役不同,因為幾乎所有產業都可申請、不限定職缺、不強調技能的提升、一般大專生都適用,這表明了就是要滿足一般產業的一般勞力需求。說得殘忍些,就是提供肝而非提供腦!工商業界的大老闆們對此政策一致叫好,正因其思維與增加開放外勞是相同的 — 廉價的勞動力多多益善!

產業替代役若說要提供產學接軌,讓青年適應職場,甚至號稱可提升就業技能,這不正是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長年在做的事嗎?產業替代役會有比勞發署的職業訓練更專業而良好的效果嗎?若說要滿足產業用人需求,這本該是由市場機能完成的事,產業替代役會做得更好嗎?更何況標訂明確的新資反而是一種對市場不良的引導與干擾?

現階段台灣的經濟成長,需要的是產業升級轉型,對青年人力的整體運用思維,也應是在這個前提下妥為規劃。然而,產業替代役此一急就章的(解決役政署問題的)政策,只圖表象上的三贏,卻沒有整體產業政策的思考,無益於青年能力的提升與產業的升級轉型,反而可能抑低薪資水準,使已嚴重的世代不正義與貧富差距問題更雪上加霜,經濟更難脫離困境。

知識份子的夢想 建立台灣公義社會

2015「民報記者培訓營」30日在台灣國際會館舉行,民報創辦人、董事長陳永興致詞時表示,一百年來台灣知識份子的夢想,是希望建立台灣成為一個公義的社會,一個可以跟上世界文明的社會。但是到目前為止,這個夢還沒有實現。

陳永興指出,台灣從日治時代到戰後,以迄至今,將近一百年期間,台灣知識份子為了爭取言論自由,付出了很大的犧牲,包括對抗國民黨政府的戒嚴統治。戒嚴解除之後,報禁開放,誰都可以辦報。言論也夠自由,「大家現在都可以罵總統,也可以主張台灣獨立……」。但「反對媒體壟斷」的檢討聲浪也相應而生。

談及媒體環境,陳永興說,過去台灣戒嚴時代,言論不自由,辦雜誌宣揚公義仍被查緝,有人還因此坐牢,付出慘痛代價。戒嚴解除以後,現在台灣已有言論自由,但大家如果仍是只是成天抱怨媒體環境不理想,但什麼都不做,那就沒意思了,台灣的知識份子難道這麼沒用?不要放棄,不要失去理想,台灣知識份子想要改善目前仍未健全的媒體環境,「只要想做,就應該去做,有困難,就克服」。

如果《美麗境界》在台灣

陳萱佳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翰納許(John Nash)因交通意外過世,舉世惋惜。從他的思覺失調症來看,更重要的課題是,如果納許是生在台灣,他還能成為一位與疾病共存的聞名(天才)數學家嘛?他的妻子有辦法度過獨自照顧、陪伴的歲月嗎?
納許的一生,鼓勵著全世界各地的精神疾病患者;然而,納許的妻子自發現納許生病以來,開始負起照顧與陪伴的責任將近56年。試想,如果納許生在台灣,其妻子想申請家屬「喘息服務」,目前的《長期照顧服務法》是否可以提供?

「喘息服務」是指家屬可先將患者送至提供喘息服務的機構接受全天身體照顧,同時間使家屬可稍作休息喘息;故稱之。然而,想要接受喘息服務必須先通過評估,現行長照主要評估工具之一為巴氏量表(簡稱ADL);名稱為「日常生活活動功能量表」,為一針對「生理」功能進行評估的量表,評估項目有:進食、移位、如廁、洗澡、平地走動、穿脫衣褲、個人衛生、上下樓梯、大小便,共10項。經由電話詢問各區長照管理中心,針對精神疾病患者並「沒有」特別提供「心理」功能的評估量表;因此,如果納許的妻子想要接受最長時間的喘息服務;一年內21天的喘息,在上述評估項目中,納許至少要有5項以上顯示失能。若上述項目僅有一至4項以上失能;僅可接受一年14天的喘息服務。
納許罹患的疾病就是思覺失調症(舊稱精神分裂症),是一種慢性精神疾病。根據統計,至去年底台灣領有慢性精神疾病身障手冊人數共12萬2538人,45歲以上者有7萬9080人。像納許一樣逐漸老化的精神疾病患者,包括未領有手冊,人數勢必更多。如果依照現行的評估,勢必要等到年老力衰;家屬又更為老化時,才稍有可能接受長照服務。
另外,以喘息服務為例,除了許多機構明定「不收精神疾病患者」之外,以精神疾病患者容易對陌生環境恐懼與害怕的特性,機構式的喘息服務對於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是不適用的。因此,如果納許在台灣,納許的妻子是無法使用喘息服務的;就算申請成功,納許的妻子也不會放心年老的納許到陌生的機構,獨自承擔恐懼與害怕的情緒。

評估工具應多元化

以照顧國民「身心失能」為目標的長期照顧服務,我們提出建議如下:
一、多元的評估工具:須同時考量心理失能,訂定心理失能專屬的評估工具。
二、長照服務不可排擠精神疾病:目前於精神科求診之人數已達全台灣人數1/10(102年精神疾患門住(急)診人數246萬3717 人),因此長照之服務務必重視精神健康,不可排擠精神疾病患者,方可提供身心失能者完善而非空殼之長期照顧。

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秘書長

看不見的革命

貧富差距4個字,正以核能爆炸的威力,震撼全球各國。有的已然掀起巨浪,永久改變該國政治,有的正在醞釀一場「看不見的革命」。
以美國為例,美國社會貧富懸殊,使向來搭乘私人飛機的希拉蕊,改走平民路線,廂型車代步競選總統。
去年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以一本700多頁巨作《21世紀資本論》比較年資本報酬率和年經濟成長率的差距;得出資本是富人迅速積累財富的獨吞式經濟;此書讓貧富議題擴大的討論熱度,至今不曾在美消退。

戰爭緩解貧富懸殊

美國有些人對皮凱提提出的數據百般挑剔,但整體而言,所有專家均同意貧富差距正在擴大的說法。舉例來說,A先生有一千萬美金,B先生年收入10萬美金;A先生有足夠的資本用於各種投資,如房產、股票,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投資帶來的報酬率,遠遠高於總體經濟的成長率。接著來看看B先生,B辛勤工作,每年收入10萬美金,年復一年,他單純靠勞力換取的薪水增幅還不及A金錢投資帶來的一季收益成長。財富不均從此加劇。
1984年蓋洛普首次提問此問題時,6成美國人也給了相同答案;蓋洛普並調閱30年全美民調結果,10個美國人中,平均6個人深信資本主義的財富與收入分配,太不公平。
根據《華爾街日報》,30年前,1%最富有的美國人,擁有全美25%的財富。30年後這10分之一的富豪,擁有的財富超過40%的比率。再細分一下,0.01%最富有的美國人,也就是約1萬6千個美國家庭,目前擁有的財富總和達到全美總財富10%。
事實上貧富差距早於百年前的美國已發生。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的經濟越來越繁榮,成為世界第一大國,但工業增長與社會財富分配完全集中於少數人手中;其貧富懸殊的比例,與今日完全相同。
那一波的貧富不均最終誘發了社會主義崛起,工會抗爭,馬克斯的階級鬥爭論差一點成為事實。結果1929年爆發經濟大蕭條,然後1937年二戰開始,全球財富總量才在接踵而至的重創中重新分配。換言之上一波的貧富懸殊是靠了一場大蕭條加大戰爭,讓富人死的死、財產炸掉的炸掉、消失的消失,終而有了50到60年後的假象均衡;中產階級崛起。
那是人類資本主義特殊的「美好時光」。

階級對立日益高漲

資本主義走了60年,又把時間推移回相似的危機。財富再度集中於少數人身上,階級對立的意識越來越高漲。是的,我們不再相信馬克斯主義,但我們也沒有其他主義可以相信。
如今,西班牙希臘式民粹主義、法國波蘭式民族主義一一崛起……他們紛紛獲得選舉大勝,但他們的答案只是情緒出口,滿足政客的權力,並非解決的方案。
人類依舊找不出最完美的解決辦法,人類事實上並不知該往哪裡去。近日台灣某些政治人物主張應提高遺贈稅,至少到20%。讓世襲財富重新分配。回看過去幾年的台灣社會變化,不當的房地產獲利,該是眾人拋棄黨派之見,皆曰同意的時刻。

台灣迫切需要領導力

謝金河

美國前聯準會主席南柏克(Ben Bernanke)上周24小時旋風式訪問台灣,有人批評他的QE帶給全世界很大後遺症,但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閉,美股重挫,經濟大蕭條陰影再現,此時柏南克扮演了救世主角色,他在2009年3月18日這一天,宣布FED斥資5千億美元購入不動產抵押債券(MBS)。從QE1到QE3,柏南克的神來創意,扭轉了全球經濟頹勢,假如沒有柏南克,今天的全球經濟又會如何?關鍵時刻,做出重大決策,這就是領導力。

今年以來,台灣經濟各項指標、數據,簡直可說是噩耗連連,例如,行政院主計處下修今年GDP成長目標值從3.78%下調到3.28%,國民生產毛額也減少730億元,同時第一季出口衰退4.18%,主計處也將全年出口總值從3170億美元下調到3054.9億美元,全年出口預估從成長1.02%下修到衰退2.62%,落差3.64%,這是金融海嘯以來最大的降幅。
這兩天,國發會發布4月景氣對策信號分數,一口氣大減6分,分數只有16分,燈號轉為象徵景氣低迷的藍燈,這是32個月來首度出現的第一顆藍燈,台灣的景氣信號也像國民黨遲遲推不出總統候選人一般,陷入沉重的「藍色憂鬱」。

陸股漲讓全球驚嘆

台灣經濟面臨急速下墜的景象,幾乎都是金融海嘯以來之最,可是,領導台灣的馬英九總統仍大言不慚地說他睡得很好,讓大家覺得更失落。最近馬總統頻頻展現他的「領導才華」,從一天量體重3次,一天做80個伏地挺身,到騎鐵馬爽遊北海岸,與小朋友、阿兵哥競技3千公尺賽跑。他大秀肌肉與體能,自我感覺良好。
同一時間我們看到中國大陸的領導人,從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亞投行。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則提出「互聯網+」及「中國製造2025」;一方面,進行中國產業的另一次「騰籠換鳥」,用新經濟替代舊經濟。另一方面,希望中國在2025年接近德國、日本工業化的程度,讓中國達成製造強國的目標。這兩個領導人在中國經濟基本面顯著走下坡的時候,適時提出的治國大計,讓中國13億人士氣大振,今年的「國策牛市」讓深滬股市全面大漲,全球都感驚嘆。
過去一年,我們看到印度總理莫迪上任後,全方位的經濟戰略,讓印度經濟全面啟航;日本安倍晉三上任後,努力射三箭,日圓強力貶值,創造出口產業競爭力,安倍全力支持服務業出口,讓東京日經指數重登兩萬點大關;菲律賓的艾奎諾三世上任以來,菲律賓GDP成長維持在6%以上,菲律賓的外國直接投資(FDI)年年超越台灣,菲律賓股市從1600點漲到8000點……好的領導人決定國家命運至巨。

領袖是最珍貴人才

去年,我在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上讀到這麼一段話:「21世紀最珍貴的是什麼?是人才;最珍貴的人才是什麼?是領袖。」作者說:貨真價實的領袖要以果敢的行動和英明的決斷來證明自己的領導才能。一家公司的領導者無能,最壞的情況不過是公司破產倒閉,員工失業;但一個國家領導者無能,卻足以禍國殃民……我們期待馬總統剩下不到一年的任期,全心為台灣經濟掌舵,也期盼全民努力在下一次的總統大選,為台灣選出一位卓越領袖,這是台灣生存的核心問題。

財金文化董事長

我最大資產不是生理上的力量,而是心智力。 My greatest asset was not my physical ability, it was my mental ability.

我最大資產不是生理上的力量,而是心智力。 My greatest asset was not my physical ability, it was my mental ability.
美國奧運金牌運動員 布魯斯傑納 Bruce Jenner

5/29/2015

很多人希望獲得大的快樂,因而錯失小的樂趣。“Many people lose the small joys in the hope for the big happiness.”

“Many people lose the small joys in the hope for the big happiness.”
– Pearl Buck, Novelist
「很多人希望獲得大的快樂,因而錯失小的樂趣。」– 珀爾‧巴克 (小說家)

珀爾‧巴克 (1892-1973) 是美國 (旅華) 作家,中文名為賽珍珠,其許多著作都與東方文化有關,所著小說《大地》(The Good Earth) 在 1932 年獲得普利茲小說獎 (Pulitzer Prize),並在 1938 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藝術家不能毫無天分,但少了努力,天分什麼都不是。The artist is nothing without the gift, but the gift is nothing without work.

藝術家不能毫無天分,但少了努力,天分什麼都不是。
–埃米爾·左拉 (Émile Zola),19世紀法國作家
The artist is nothing without the gift, but the gift is nothing without work.

If You Don't Have Big Breasts, Put Ribbons on Your Pigtails.

1991年初,當紐約房地產價格因股市崩盤而重挫40%,芭芭拉‧柯克蘭(Barbara Corcoran)所經營的房地產公司柯克蘭集團也遭受波及。出人意表的是,正為公司的存亡而苦惱不已的芭芭拉,竟大膽接下一樁由房地產經紀人所委託的案子──賣出滯銷3年的88戶舊公寓。

在景氣不佳的1990年代初期,房市狀況已大不如前,要售出任何一間乏人問津的舊屋都不太容易了,更何況是一次要銷出如此令人咋舌的數量。

芭芭拉想起以前到鄉下探望爺爺的奇遇:隔壁賣小狗的老婦人,將好幾個有意買狗的買主約在同一個時段碰面,而且這些帶孩子來看狗的大人,個個開著高級轎車、大有來頭。芭芭拉從老婦人身上學到寶貴的一課:「如果有10個人要買3隻狗,那麼每隻狗都會是寶。」

面對房市的災變,芭芭拉決定套用老婦人的行銷手法,制定一套全新的遊戲規則,邀請眾多玩家入場!首先,她將所有公寓根據一房、二房和三房式的房型,分別制定出不二價,每人限購一戶,並公開宣稱這是「一日特賣會」,依現場排隊的先後順序決定得主。

經過為期三周的炒作,特賣會當天,現場聚集了上百名民眾,甚至還有凌晨4點就到場排隊的瘋狂買家。芭芭拉知道,她已成功地挑起在場人潮的購買欲,因為當買家親眼看見有這麼多人在和自己「搶購」公寓,便會迫使他們更渴望入手這些舊公寓。

經過芭芭拉的巧手炒作,3年都賣不出去的88間舊公寓,在名符其實的「一日」特賣會上銷售一空,而她也從中賺進100萬美元的佣金,解除了柯克蘭集團的破產危機。

(If You Don't Have Big Breasts, Put Ribbons on Your Pigtails)



好的領導者通常是勞碌命,為了讓事情發生,他們必須花費別人不願意付出的時間和心力。

你一定也有過這樣的經驗吧:

在你的LINE或Facebook群組中,常會出現「那我們再約個聚餐吧」、「誰誰誰的生日快到了耶,禮物想好了嗎?」這類的訊息,接著就會顯示許多人已讀,就算其中有一、兩個回覆,你通常也不知道下一步是什麼,心裡總想著:「所以咧?」

這時候我們就會等,等某個人出聲,開始詢問大家哪一天有空、提供幾家餐廳名單、甚至一個一個點名確認出席狀況。

有了這些起頭,各種具體的意見和想法才會接續出現,這件事情也才會真正的「發生」。這位「某個人」所展現的,其實就是一種「領導特質」。
我們對領導者的期待一直很簡單:把事情搞定。

光是要完成這個使命,學者業界已經有太多的理論和實作案例,讓這門學問看起來更博大精深。實際上,在把事情搞定之前,如果你自稱、或想成為一位領導者,最基本的任務就只是讓事情發生而已:把懸在空氣中的訊息捏成一團,丟到眾人的桌上討論;讓那些還沒發生的好事可以浮出檯面。

生活中如此,工作上當然也是。

在我的業務區域內有一個重要通路,這兩年不僅持續展店,還嘗試開立更大的折扣店型,希望可以在這個幾乎已經殺得血流成河的戰場中保有競爭優勢。

但是他們操作更多、更複雜的品類,卻沒有更符合消費者邏輯的品類管理模式來因應,等於只是把他們的小型店「放大」來經營,很難有突破性的成長。

起初負責的業務順著採購的要求,只提報了更多的品項上架銷售,沒有打算再做進一步的接觸。然而,在我負責的區域內有近1000家店,這雖然只是其中的1家,但就策略性地位來說,如果我可以參與並影響通路的品類管理模式,也許就能把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管理觀念,帶進客戶遍布全省社區的小型店,創造更多生意價值。

所以我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必須「讓事情發生」。

我先善用公司資源,藉由部門舉辦的全國性客戶大會,把品類管理的概念帶給客戶,接著打鐵趁熱,邀請採購一起站在店內的貨架前,實際把消費者的行為、決策樹演練了一次。後來我們成功說服採購,改善了這家店的主要品類貨架作嘗試,後續也追蹤了執行的成果。

我們很興奮地發現,只是改變了這家店貨架的呈現方式,業績就能成長5%。這份有利的結果,便能幫助我在下次與客戶的年度會議中端出更豐盛的菜,讓他們買單。
圖片來源

回頭看這個案例,其實說穿了只不過是我工作的基本職責,我理當把它做好。

但面對採購根深蒂固的殺價競爭觀念、公司內部的品類管理諮詢流程、還要花上好幾個工作天移動貨架上的數十種商品,如果我沒有一點領導者特質的話,大可不做此事,只要關心客戶的進貨業績就好。既然自詡為一個領導者,我們就有義務要讓好事發生。
「好的領導者通常是勞碌命,為了讓事情發生,他們必須花費別人不願意付出的時間和心力。」

有時候就算想眼睛一閉當作沒事,但心裡總掛念著好像還有事情沒做好、沒搞定,弄得心癢癢渾身不舒服,最後還是會提起勁來,一如往常地串起各種點線面,使大家再往前一步。

這個世界當然需要更多的領導者,因為在工作上,他們永遠是可靠的夥伴,而在生活中,他們的存在和付出會讓我們感到安定,仔細想想,還會覺得這其實是一種幸運。

(MBAtics)

我在生命中遭遇的麻煩和逆境,都使我變得更強......當它們發生時,你可能意識不到,但迎面的痛擊也許是世界上最棒的事。All the adversity I've had in my life, all my troubles and obstacles, have strengthened me... You may not realize it when it happens, but a kick in the teeth may be the best thing in the world for you.

我在生命中遭遇的麻煩和逆境,都使我變得更強......當它們發生時,你可能意識不到,但迎面的痛擊也許是世界上最棒的事。–華特.迪士尼, (Walt Disney ),迪士尼創辦人
All the adversity I've had in my life, all my troubles and obstacles, have strengthened me... You may not realize it when it happens, but a kick in the teeth may be the best thing in the world for you.

I know I can count on you. 我知道我可以相信你。

I know I can count on you.(我知道我可以相信你。)作用:拉近距離。
We'll come out from this meeting as winners.(這次會談的結果將是一個雙贏。)
Not in the long run.(從長遠來說並不是這樣。)作用:這句話很實用,沒有否決,但其實在找一個更好的solution。
Let me explain to you why.(讓我給你解釋一下原因。)作用:很好的轉折,爭取一點空間。
Let's compromise.(讓我們還是各退一步吧。)作用:接下來講的話不一定是退一步,而是先讓對方鬆一口氣。
It depends on what you want.(那要視您的需要而定。)作用:不一定要立刻給答案。
That will eat up a lot of time.(那會耗費很多時間。)
The longer we wait, the less likely we will come up with anything.(時間拖得越久,機會就越少。)作用:勸對方縮短時間。
Are you negotiable?(你還有商量的餘地嗎?)作用:直接切重點
We can work out the details next time.(我們可以下次再來解決細節問題。)作用:談定就談定,不要膠著在細節。

除非我們接受現況,否則無法改變任何事。怨天尤人無法讓自己得到解脫,只會讓人心情更沉重。We cannot change anything until we accept it. Condemnation does not liberate, it oppresses.

除非我們接受現況,否則無法改變任何事。怨天尤人無法讓自己得到解脫,只會讓人心情更沉重。–卡爾·榮格(Carl Jung ),瑞士心理學家
We cannot change anything until we accept it. Condemnation does not liberate, it oppresses.

一位迷茫青年記錄同代人的千個問題

紐約時報

社會
田晨煒

4月末的北京,單向空間花家地店內正進行着一場異常低調的展覽。一台台iPad懸掛在牆上,無聲地放映着一張張向屏幕外提出問題的面孔:「怎樣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選擇?」,「什麼時候才能獲得想要的自由?」,「為什麼要給別人貼標籤?」……它們在等待身邊的人們戴上耳機,邂逅一個個問題。

單向空間,女孩戴着耳機觀看+box「回歸」展。
Courtesy of Shen Bolun

這是+box「回歸」全國展的第13場。由26歲的沈博倫發起的視頻記錄項目+box,用一年半的時間拍攝了全國十個城市1000名年輕人對世界的提問。以這些問題為素材的展覽正在全國進行,並將在今年夏天走出中國,前往赫爾辛基藝術節參展。

+box項目本身就產生於沈博倫對自己的一個問題。

2013年7月,沈博倫24歲,距他離開大學、進入活動策劃業僅僅過去一年。在此之前,他走的是一條人人艷羨的道路:生長在上海、北京,考進中國傳媒大學,畢業後加入業內頂尖公司,收入可觀……一切因素都指向更加美好的生活。但就在這樣的路上,他卻感到迷茫和無助,他選擇停下腳步向自己發問:「這一切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box創始人沈博倫
Courtesy of Shen Bolun

和沈博倫一樣困惑的,還有同齡的一大批同事、同學。他坦言:「大多數人都類似,儘管行業不同,但都是在為他人的價值服務,甚至沒有他人,只有公司的利益。」

在掙扎中,沈博倫決定辭去工作去創造服務自身的價值。他購置了攝像機,研究了拍攝方法,用近一年半的時間,遊歷北上廣等十個一、二線城市,同1000個年輕人交流,了解他們的迷茫困惑。

關於具體的記錄形式,沈博倫想過用他人的故事或自己的文字,但最終還是選擇了+box現在的呈現形式:他讓所有年輕人直面鏡頭,回答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有機會向全世界問一個問題,你會問什麼?」

+box的本意是要跳出盒子,提出問題。面對鏡頭,1000個年輕人說出了對自己、對世界的困惑和質疑。這些問題涵蓋了各個角度,從「人為什麼活着」到「人為什麼懼怕死亡」,從「大學的意義」到「婚姻的意義」,從「夢想的存在」到「物質的重要性」,甚至也有人無題可問。被父母限制了發展方向的一位大連女孩提出了對父母的思考,「我父母不希望我出國,又覺得女生繼續讀書無用」,只能留在父母身邊工作的她問道:「父母到底是促進作用,還是阻礙作用?」

通過收集1000個關於生命、事業、愛情、理想、社會、環境、物質等各個方面的問題,沈博倫期望能記錄這一代年輕人對自己的反思和對世界的困惑。他表示,人們越來越習慣去關注問題的解決辦法、尋求一個問題的不同聲音,對提問的鼓勵卻越來越少。

結束了第一期拍攝的+box已經全面進入策展階段。沈博倫說,雖然有無數書店、咖啡廳等公開空間表示願意免費提供場所,也沒有受到政治方面的阻礙,但+box面臨的依然是一個缺乏藝術投資和理解的市場。原定的影像設備展的籌辦因為資金和展覽館場地的問題陷入困境。

2015年5月16日,沈博倫在北京居住的公寓里接受了紐約時報中文網的專訪。採訪中,他談及了對+box項目的規劃與未來,對年輕一代的看法,自我意識崛起的表現和拍攝過程收穫的其他感悟。以下是對談實錄,對話經過編輯和刪減,未經受訪者審閱。

問:能簡單介紹一下+box項目的整個過程嗎?

答:我在2013年7月因為工作上的困惑決定辭職做+box,先做了兩個月的準備工作,包括購買設備和學習拍攝等。9月15日正式開始拍攝,隨機挑選了十個一、二線城市,每個城市收集100個年輕人最想問世界的一個問題。2014年底,拍攝正式結束。挑選一、二線的城市主要是因為當地的人們往往物質方面更富足,所以在精神層面投入的精力更多,考慮得更深入,更有時代意義。目前這一階段正在做一些相關的展覽。

問:這1000個問題中有哪個是很特別,令你印象深刻的嗎?

答:很難說。其實階段性的印象深刻是有的,尤其是在一開始的時候。比如這個問題以前沒有人提過,這個角度以前沒有人想到過,當時可能覺得挺有意思的。但做完十個城市1000個問題後,從現在來看,你會發現人的共性遠遠大於個性,所有的問題都逃脫不了一個社會的範圍。

問:所以這1000個問題中很多是重複的。那從共性來看,有什麼趨勢呢?

答:有重複的,而且基本上大量是重複的。但是背後的故事是不一樣的,同樣的問題,提出的背景並不相同。這也是為什麼在逐漸拍攝的過程中,我們加長了對話的部分。從整體來看的話,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流露出自我意識爆發的跡象,尤其是90後的人。比如很多學生就開始質疑「大學的意義是什麼」,另外現在無論是工作的人,還是高中生或者初中生,都有人選擇或關注gap year(間隔年),這些幾乎是從前沒有過的。再比如80前的人,一般很少反思自己的父母,頂多覺得父母不理解他們。但是現在的很多人,現在的90後開始反思說,父母的存在是不是其實是一種綁架,是不是一種阻礙,而不是促進作用。總體來說,所有人開始質疑所有東西,不再像過去一樣,什麼事情都有標準答案。

問:你如何看待這種所謂的自我意識爆發?有什麼意義呢?

答:我覺得這種個體意識的崛起,可能對整個國家和社會都是有益處的。因為移動互聯網的原因,人們的選擇和探索更多了,但是根深蒂固的一些社會上的東西又沒有變化,所以這一代年輕人會有很多掙扎和迷茫,會痛苦。但每個人都開始質疑的時候,就是標準答案不再存在的時候。這些對自我的構建是非常有好處的。年輕人變得更注重實現個體價值,他雖然困惑,但是在努力探索自己生活的意義是什麼,不像以前追求很盲目的集體主義。越來越小的孩子都開始思考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這是一個慢慢的演變。

問:從共性來看,這是一個自我意識萌芽的時代,在這種共性之下,除了你提到的發達城市居民的精神層面會更豐富以外,還有其他群體之間的差異嗎?

答:有。女性的自我意識要明顯更強一些。在關於兩性關係、婚姻方面的問題中,有一部分女性不約而同地質疑了婚姻本身的價值和意義,這是跳出傳統的一種反思。但相對的,男性在婚姻方面關注的都是物質問題,依然是主流化、傳統化的一些思想。



2015年4月,+box「回歸」全國展第18場在廣州聯合書店舉辦。
Courtesy of Shen Bolun

問:你如何處理和剪輯這1000個問題?都做了哪些展現形式,有什麼主題?

答:我們現在在做一個比較社會化的展覽,叫「回歸」,計劃做100場,已經完成了20幾場。這是一個很概念性、實驗性的展覽,將1000個問題不做過度剪輯地在全國各地的公共場所播放,如咖啡館、酒吧、書店等。之所以叫「回歸」是因為這些問題其實來源於生活,我們把它們放到公共場所去,讓這些問題回歸到生活各個角落裡。

除此之外還有「漠視」的行為表演。我設計了一個裝置,在一個木盒子前面嵌上iPad,我頭上戴着這個盒子到一個特定場所去,盒子上的iPad反覆播放剪輯好的與場所相關的問題。比如說我曾戴着這個裝置在北京大學門口和教室里放一些跟教育相關的問題。很有意思的是,我坐在教室里播放這些問題,比如大學的意義,但周圍的學生並沒有反應。以後可能會到墓地播放關於生死的問題等等。

最後還有「直面」的藝術展,進入一個美術館或正式的展覽場所來做一些交互性的展覽。今年夏天還會參加赫爾辛基藝術節。

問:「直面」和「回歸」有什麼不同呢?三個展覽形式之間是一種怎樣的關係?

答:「回歸」的實施方式更前衛但也更容易,我們向公眾大量徵集借用iPad,到願意提供場所的咖啡館等公共場所去播放,這是一種人人都參與進展覽籌備的方式,每個人都是策展人。而「直面」需要正式進入美術館,這在資金上以及設備上要求就很高,對現階段的我們來說是一個問題。

這三個展覽其實是,源自生活的問題「回歸」到生活去,人們「漠視」這些問題,再到最後「直面」這些問題。


沈博倫在北大門口進行「漠視」行為藝術展。
Photo by Eriica/Courtesy of Shen Bolun.

問:+box項目未來還有什麼打算?

答:有可能會繼續拍問題,也可能會換一種方式。比如現在的問題都是由我去拍,我的視角太單一,而且數量上也太少,在考慮讓所有人去拍所有人,讓每個人去記錄每個人,這個是會比較好玩的。

問:整個項目進行過程中遇到過什麼困難呢?

答:資金可能算一個,我們在網站上做過籌款用來拍攝。目前這兩年一直沒有盈利,但我認為這個不重要,我想做的是記錄事情、發現事情,不想被資金問題困擾太多。資金問題在未來可能限制我的表現形式,但不會成為項目的根本性阻礙,我還是會堅持做下去。

問:感受過1000個各種背景下的問題後,你自己本身有沒有什麼改變?

答:我自身是有很大變化的。問題代表的是思考方式的轉變,對事物的多元看法,對自我意識的重新構建。對於每個人來說,只是一個問題。而對我來說,每天都在直面這些問題,逼迫我對自我、對環境、對社會等重新思考。相當於我整個人從思維方式到生活狀態都變成了質疑。其實這樣一來,我的包容性更強了,對很多原有的對錯優劣產生了質疑,覺得很多都是對的,都是可以的。比如我原來的想法是要改變很多年輕人,但後來就覺得這隻應該是一個記錄,按自己的想法改變社會能滿足一部分人,但一定會使另一部分人不滿,自己的方法不是社會的標準。

問:你是因為對事業產生困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或工作的意義所以辭職開始做這個項目,現在的你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了嗎?

答:我還不太確定。我並不想為自己貼上一定的標籤。我不能明確自己想做的具體職業。但我知道我想成為一個記錄者,這就可以了。

田晨煒是紐約時報中文網實習生,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在讀本科生。

十年煉一劍的啟示

雖然尚未看到電影《聶隱娘》,但經由媒體的報導、侯導自己的談話以及坎城影展的最佳肯定,侯導獲獎這則精采故事的最核心意義,在於「十年煉一劍」的啟示。

這個世界已經由速食時代轉變到極端講求速度的網路時代,所有事物的穩定狀態都在解體邊緣,包括生活、行為與價值。從國家、社會、家庭或個人,如果缺乏一個穩定又緊密的基礎,很容易趨於虛幻與脆弱,而禁不起各種殘酷競爭的考驗。尤其台灣社會,廿年前就有人在談淺碟化的隱憂,現在所呈現的,基本上是個更惡化的時代!

侯導電影能脫穎而出的兩個元素,一個是長鏡頭與靜止鏡頭的大量運用,一個就是讓每一個演員有更大的自我發揮空間!

侯導說︰「我不教戲的,讓演員自己演!」相對於西方,尤其是好萊塢的電影文化而言,侯導電影相對是「很難懂」!

侯導演又說,他的電影一直以來都是這樣拍的,只是現在沒有人在這樣拍而已!

數十年來,侯孝賢一直堅持自己的電影語言,即使多數人「很難懂」也沒關係,《聶隱娘》花費十年工夫,在這十年之間,侯導既沒隨波逐流,也沒意志消沉,他就像一位煉劍的大師,可說是《聶隱娘》此劍既出,坎城誰與爭鋒!

「十年煉一劍」,台灣社會各領域的價值已經離這個愈來愈遠了,侯導此時獲獎,顯得特別有意義!

(鄧蔚偉)

毛澤東很少運動,他鍛鍊肌肉是為了吃人,打敗對手;而馬英九的慢跑、游泳,是為了保持身材,得到一天照三次鏡子的成就感。

政客喜歡說謊,言行不一,但馬英九算是少見的奇葩,一路走來,始終如一,既以穿短褲慢跑的「賣肉」模式崛起政壇,拿到天下,到了任期快要終了,仍然以拍攝一天行程方式展現肌肉,證明自己還是一匹勇腳馬無誤。

展現肌肉往往是政治人物反攻的重要訊號。當年毛澤東退居第二線(馬英九好像也說過要退居第二線),為了重出江湖,發動文革,整肅政敵,便以七十三歲高齡泳渡長江,向對手發出強烈訊號。

毛澤東泳渡長江,展現的不僅是體力,更是政治力道。泳渡長江更有特殊意涵。當年國民黨失去半壁江山,黨內和談派逼迫蔣介石下野,想與中共談和,畫長江為界,隔江而治。

如果毛澤東接受,今天的中國可能就是南北朝的重現。顯然,毛澤東沒有那麼愚蠢,那時國民黨敗象畢露,彷如風中殘燭,一吹即滅,果然共軍渡過長江,兩三下就把蔣氏政權趕到台灣。

當然,白面書生的馬英九跟叢林中的獅王毛澤東是不能比的。毛澤東很少運動,他鍛鍊肌肉是為了吃人,打敗對手;而馬英九的慢跑、游泳,是為了保持身材,得到一天照三次鏡子的成就感。

馬英九的運動是一種自戀,原是唬不了人的,不過用來對付黨內那些紙老虎、三腳貓,還是滿管用的。至少隔壁老王的總統之路,還沒召開誓師大會,就被嚇退了,留下一群等著一起北伐的盟軍。也讓那位很會轉彎的白海豚,燃起一絲希望。而假鬼假怪的新主席看起來仍逃不出馬來佛的手掌心。

國民黨這場總統大戲,劇本是邊演邊寫,主角未定,最確定的是馬英九的體力尚可,縱然不能親自上場,但擔任導演,黨內應是沒有人敢異議。

(蘇多)

乾脆徵召習近平

在中國水土不服,在台灣也水土不服的國民黨,被很中國又很無能的馬英九玩到四分五裂,搞總統候選人提名,先是黑手迫王金平落跑,接著黑手讓死忠台灣人過不了關,現在弄到「不該選的」可能要「挑重擔」,有人急得要改變遊戲規則,「在觀眾裡找人」。

帶列寧政黨基因的中國黨,本來就排斥民主的元素,他們的遊戲規則不是完整的賽局,而是要保證老大決定最後輸贏;他們的認同邏輯更胡言亂語,放在一起看只有鬼才相信。

任何運動競技,都要保證在公平賽局結束,參賽選手一定分出勝負。中國黨的提名初選,有兩人參加,像網球單打,楊志良連發球都不過網,先就被淘汰;另一個發球可以過網,卻有氣無力。於是,黨內便起鬨,硬說得勝的不是選手,而是觀眾。

這樣的遊戲規則很中國、很封建、很幫派、很列寧主義。大小咖要參賽,沒有老大點頭,會被判出局;大咖有老大示意,卻需要下場與小咖比劃,則「有失尊嚴」,寧可擺個架式當觀眾,等千呼萬喚,不賽而贏最合算。

國民黨患嚴重幻想症,致到處水土不服。明明是一邊在選「中華民國總統」,一邊在挑「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各玩各的遊戲,朱立倫卻要跑去跟習近平保證「兩岸同屬一中」,意思就是國民黨只是在替中國看管台灣,以待北京來接收。

但朱馬黨又主張「中華民國」領土是秋海棠依舊,那他何不乾脆徵召屬下的習近平「帶職參選」,代表國民黨競選「中華民國」總統?如果他贏,馬英九可以完成「被統一」的心願,否則也讓台灣人民作主,有機會用選票一舉打敗國共兩黨。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台灣人民所需要的,是以台灣之名,通行國際。英國已有了好的開始,外交部應積極推動其他國家跟進。

英國在台灣代表機構更名,中文由「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British Trade and Cultural Office, BTCO)改為「英國在台辦事處」(British Office),駐台灣代表的英文官銜由Director,調整為Representative,並設計新的識別標示。英國這一舉措,深獲國人讚賞,也是我國邁向正常化必須積極推動的外交重點工作。

有如英國代表胡克定(Chris Wood)所說,前此「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的名稱並未充分表達其業務內容,公眾不瞭解名稱所代表的意涵,常不知這是英國政府在台灣的正式機關,還有人以為是一家英商公司。胡克定還強調,這次只是更改名稱,業務內容並未有變動,「更名純粹是一次品牌化的動作」。同時,英國駐台灣官員也表示,辦事處更名不具政治性,重在充分反映其完整業務範圍。

就此而言,這一出自英國主動的更名,意義重大。英國是台灣在歐洲的第三大貿易夥伴,也是國人赴歐洲留學的第一大目的地國。雙方在經貿往來、科學與創新合作、推動對抗氣候變遷等合作互動,交流密切;這一友善關係,使更名深具意義。最基本的,新名稱簡單明白,實至名歸。

以英國為範例,其他國家常駐我國的機構,其實也理應朝這一方向推進。這些各國駐台灣機構,包括以半官方及民間團體形式作業,常具有大使館及領事館的功能,提供簽證辦理、護照換發等外交業務,派駐人員也屬外交官或政府授權人員。各國設機構常駐,台灣人民一貫以友善熱情廣為歡迎,但其名稱,種類繁多,有待正名。

受到中國政府打壓,在約七十個有官方機構常駐台灣的國家,除了正式使領館之外,其所用名稱不一。就其本國名稱來說,有的國家表明正式國名(德國在台協會),有的以其首都為名(馬尼拉經濟文化辦事處);還有的這兩者都省略,令人難以從其中文名稱看出是哪個國家的駐在機構(財團法人交流協會)。

對我國而言,各國駐在機構於使領館正式標明中華民國之外,有的明示台灣(美國在台協會),更多以台北代表我國(駐台北韓國代表部);這些機構的名稱,從代表處、辦事處、協會、中心,各有不同。至於其屬性,分別出現經濟、貿易、投資、商務、金融、文化、觀光、友誼等,不一而足。從各國駐在我國機構名稱的多樣,即可凸顯這次英國駐台灣官方機構主動更名的可貴。

另一方面,我國派駐非邦交國的官方機構,其名稱同樣顯現中國壓迫及我國未受國際正式承認的現實;只有在很少數國家,如巴布亞紐幾內亞、阿聯等,尚可使用中華民國或台灣,台北幾乎已成我國在國際間普遍的名稱。

面對各國駐我國及我國駐外機構的這一令人難以接受的現實,正名應是外交工作的重點。台北不能成為我國在國際間國名通稱,而在中華民國之外,台灣或國際間曾長期使用的福爾摩沙,都是可以努力推動的目標;這一土地本來就稱台灣,居民都是台灣人。

必須強調,要在國際社會正名,台灣須自己先正名。如果台灣運動員在國際間比賽,我們都捨台灣不用,而仍在為「中華隊」加油,如何期待國際間以台灣稱呼我們?況且,連接「中華」的,就是「台北」,而非「民國」;這是當年我國被迫更改的奧運名稱,是不得已的稱呼。台灣人民所需要的,是以台灣之名,通行國際。英國已有了好的開始,外交部應積極推動其他國家跟進。

織美夢「3年致富退休」?

檢調昨約談擔任馬勝集團講師的3名理財專家,包括多次接受媒體訪問暢談投資的「泰旺企管」董事長廖泰宇,廖男周一才開心在臉書分享買下一戶3900萬元「信義國際」北市豪宅,沒想到昨就被約談:與廖合著《就是要你變有錢》的另名理財專家楊秀娟,日前更與剛買的2千萬法拉利合照,po網炫富,但昨到案低調戴口罩,不願以真面目見人。

廖泰宇宣稱從19歲每月賺不到2萬元,31歲後月入就逾200萬元。他稱花了14年投資300萬元,向世界級大師學習,包括激發潛能大師安東尼•羅賓、《窮爸爸富爸爸》作者羅伯特•清崎等,進而洞悉如何成功致富,並稱他大量閱讀逾5000本書,每一年至少讀500本,造就他成為國際級講師。據了解,廖演講時會反覆提及「有錢人」三個字,且加重音。

另名馬勝講師楊秀娟宣稱自己是「正能量女神」,要投資大眾用正向心法專注於致富法則。她日前上網po出與新買的愛車合照,高興提及「簽約了!簽約了!新款法拉利。」但昨也被檢方列為被告。
此外,曾接受理財雜誌《今周刊》訪問稱為投資金融專家的羅詠樂,自稱17歲當洗車工,1天兼3份差才賺1000元,後來看見有錢人連馬桶也是金碧輝煌,決心當個有錢人,他拿出20萬元投入股市,15年後滾出4000萬元身家。

辦案人員指出,這三名講師口才佳、說服力強,涉助馬勝集團向民眾鼓吹投資。《蘋果》昨請教熟悉財經界的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今周刊》發行人謝金河,他表示沒聽過馬勝及該集團講師廖泰宇、楊秀娟、羅詠樂。
謝金河強調:「從幾十年前的鴻源吸金案到現在,『貪圖小利、丟掉本金』的被害人屢見不鮮,吸金集團就是利用這人性弱點。」

小時候不一定要很聰明,但是只要勤勉,為了一個目標一直努力,就會有成就。

小時候不一定要很聰明,但是只要勤勉,為了一個目標一直努力,就會有成就。
門諾暨相關機構總執行長 黃勝雄

徵召朱立倫 不如罷免他

石之瑜

民主可貴,在於有選擇。選擇分兩種,一是候選人的選擇,另一種是政策的選擇。面對明年大選將至,國民黨似乎一如以往,準備在政策選項上缺席,但更甚於過往的是,國民黨似乎還打算在候選人方面缺席。民主政治受到破壞,往往是掌權的人不讓選民有選擇,從未聽說是因為作為選擇對象的政黨或候選人,自己放棄成為選項的前例。
國民黨傷害自身信用,或對黨員放棄價值領導是一回事,真正非同小可的罪過,是國民黨對民主政治中第二種選項的自殘。2005年國共和解,曇花一現曾讓國內形成台獨與和平兩個實質主軸在競爭,但之後國民黨急流勇退,不過起碼每次大選,國民黨都認真推出候選人。現在黨內鼓動徵召朱立倫參選,以朱立倫摧毀民主政治第二選項的麻木不仁看,與其徵召,實不如罷免他。

自私算計毀黨團結

從1996年民選總統起,國民黨作為政策選項的程度,就每下愈況。2004年國民黨便採堅壁清野,堪稱一絕,即凡民進黨批評國民黨的,國民黨一律拋棄,以讓民進黨無可批評的對象,等於把支持者當成沒價值的國民黨投票機器在藐視。2008年亦復如此,2012年是另一絕,即馬英九先提出兩岸和平協議,好像將形成台獨以外的另一立場,卻因華府反對,硬生生吞回去。唯一例外,就是此次已矢志參選的洪秀柱,她提出兩岸應簽署和平協議,與蔡英文主張維持現狀,大異其趣。
結果,國民黨內有實力的派系都想封殺她,讓國民黨進入一個既非政策選項,也無認真候選人的局面。黨主席朱立倫面對這樣窘迫的態度,僅僅是呼籲通過制度團結黨內,而不是通過領導、思想。起碼對他而言,黨內派系封殺洪秀柱的操作,不算破壞團結!其結果,朱立倫追求團結淪於空洞口號,沒有對策,加上對民主政治進行上述的奇特自殘,甚至透露明年敗選後便將辭去黨主席,他是何苦來哉?
這樣的領袖,摧毀黨內團結、黨的勝選、民主價值,集三害於一身,不知他有何棧戀之處?黨員為何希望他繼續?對手如何能尊敬?棧戀,既無關於民主或黨的未來,也無關勝選,答案就必然涉及自己的利害。也就是,大選由誰來敗選以及如何敗選對他最有利?不論他計算內容是什麼,反正沒打算勝選,所以推派候選人時失去準繩。如此以失敗作前提的自私算計,已是黨員罷免他的充分理由。

台大政治系教授

5/28/2015

官猶如此,人何以堪? - 在上位者若不能苦民所苦,至少也要做到做為一個人最基本的「同理心」。

范紀德

據報導:現在大學畢業的年輕人生活難過,臨時人員薪水只有2萬元,但把青年低薪問題拿去問官員時,有官員竟然回答:「雙薪家庭比比皆是」,筆者看到這裡,除了震驚,也只能感嘆而已。

雖然在無法明瞭該官員發言的全文的前提下進行批判有失公允,但筆者還是認為,這種不負責任的發言出現在議會質詢的場合,恐怕也代表了不少現在身居高位的高級官員們對青年現狀的鄙視的想法與傲慢的態度。正如同馬總統過去對於物價飛漲的發言一樣,一個便當吃不飽吃兩個就好這種理論,與此次薪水過低青年族群根本無法賴以度日,官員理所當然的表示「現在台灣社會雙薪家庭比比皆是。」這種看似合理,實則荒謬冷血的發言,讓筆者不禁覺得「苦民所苦」的要求可能真的對上位者而言太苦太沉重,只求這些位高權重的「官老爺」們能把這些庶民「當人看」就已屬萬幸!


在上位者若不能做到體察民情、感受民苦,至少也要做到做為一個人最最基本的「同理心」。若國家公務人員的薪水微薄到必須靠夫妻雙薪才能在勒緊褲帶的前提下小心翼翼的度日,在咬牙苦撐之餘完全看不到未來、看不到明天,不要談儲蓄理財與18%的退休優惠或終身俸,連基本買下屬於自己的房子的能力都沒有的時候,難道這些官員們還能蠻不在乎的說出諸如:一個人薪水無法度日,有雙薪家庭就好這種冷血至極的話嗎?
失言的背後必有真心,不管在朝為官的諸公如何百端辯解,但歧視低薪勞動的青年族群卻是不爭的事實。比起作為一個官員之前,連作為一個人的資格都沒有的話,那要求官員把人民「當人看」恐怕都是奢談了!

(中山醫學大學學生)

柏南克很驚訝,台灣人意外嗎? 柏南克應該驚訝的是台灣人民的忍受力竟然這麼強,容忍他揮霍了7年多,而沒有把馬英九趕下台。

曾家珍

前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Ben Bernanke)訪台開講,他也表達對於台灣經濟的看法。柏南克指出,台灣經濟成長率比人口成長率高,理論上實質薪資也應該要成長,對於台灣實質薪資竟不增反減,他也覺得相當驚訝。

台灣人民在馬英九的倒行逆施之下,薪資倒退已經習慣了,對於柏南克的驚訝一席話反而驚訝起來。

前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訪台開講,他表達對於台灣經濟的看法。(法新社)

馬英九集團的經濟政策,向來以官商互利為前提,台灣的員工為老闆拼命出來的經濟成長,在這種畸形政策下,被拿來照顧財團,而相對員工的對價權益就被犧牲了。看看基本工資的調升牛步化,永遠跟不上經濟成長率的腳步;人民生活艱困誰敢多生小孩,當然人口成長率就降低了。所以,台灣經濟成長率的數字只是馬英九拿來炫燿政績,魔術表演遮人耳目的一塊掩蓋布。

柏南克應該驚訝的是台灣人民的忍受力竟然這麼強,容忍他揮霍了7年多,而沒有把馬英九趕下台。

(作者現職藥師)

作秀與領導 -作秀與領導不是互斥的概念,有能者可以二者兼顧;若力有未逮,優先順位當然是先做好領導;最忌就是只會作秀卻無能領導。

在任何一個組織,大到國家,小至企業,所有的成員都是重要螺絲釘,但是影響這個組織之成敗興衰最關鍵的因素,當推領導者的方向、素質與能力,這三者總合而成領導力。一個好的領導,往往能集合組織的最大力量朝著共同目標邁進,不但過程中充滿願景,最終也能夠抵達目的地。一個不好的領導,設定了錯誤的方向,或是本身素質不夠,或者能力不強,由於兵隨將轉,成員跟著領導走,組織必然渙散,小則出錯失敗,大者走向滅亡。

以上的看法幾乎是社會共識,例如我們在看待台灣過去的發展路徑時,多數人總會把國家在不同階段的發展情況,歸責於當時的領導者,進而評定為這位領導者的功過。因此自一九五○年台灣有總統這個職務以來,國人對於每位總統都會正式或非正式進行歷史評價,領導者的組織地位在此。

總統身兼三軍統帥,肩負國家安全的重責大任,其對軍隊的領導力更是動見觀瞻,最近馬總統為了打破陸戰隊將遭裁撤的流言,親自跑到陸戰隊軍營去夜宿,國防部說:這是中華民國民選總統以來,首位夜宿戰鬥部隊軍營的總統。看到這個決策,外界恐怕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馬總統終於重視部隊的經營與士氣,憂的是宣傳過後有沒有實際的作為跟上?前者是作秀,後者才是領導。

為什麼之前的總統不夜宿戰鬥部隊,因為在平時,包括陪同官兵晨操,以及一起實施三千公尺的跑步訓練,這並不是總統該扮演的角色;即使在戰時,三軍統帥上了第一線,重點也在激勵,或者實際投入。如二○○三年布希總統在感恩節冒險夜訪伊拉克,振奮了戰區的美軍,也感動了美國人民,其並未夜宿。在國內,救災如同作戰,如李登輝在一九九九年九二一震災時期,率領參謀總長上到第一線進行調度,做的是前進指揮所的功能。

因此,在台灣當前的戰備整備需要下,馬總統這次的行動,僅能定位在關懷部隊的表淺層次,頂多可以升級到為募兵制做文宣,這些是三軍統帥的副業,並無法取代其核心的本業。三軍統帥的嚴肅本業,在於謹慎任用優秀的高級將領,給予三軍將領明確的整軍戰備指令,經常與軍事專業互動交換意見,再由軍事部門提出積極的國防政策,編列適當的預算,順利採購到有利建軍強打的必要武器,唯有做好這些基本功課,才是一位適任的統帥。

這些年來,不管是美國國防部的評估,或是台灣本身國民的感受,台灣國防軍力弱化的速度愈來愈大,以台灣亟須的潛艦為例,這項軍購早在二○○一年即獲布希總統批准,十四年過去了,馬總統最近又繼續把它列為優先武器清單,如果說陳水扁時代不行,馬英九這七年為什麼還是不行?三軍統帥是真的想行然限於能力不行、或是根本故意不行?至於徵兵制與募兵制的辯論,更是一筆爛帳,募兵制要辦得好,預算一定要充裕,那麼國家財力一定要健全,這又是總統在國家治理上的另一考核,成績如何必須接受公評。

民選總統,通常都有作秀的本事,否則要當選會很辛苦;以幾位總統的經驗,當選之後往往是更大問題的開始,原因就出在其是否能夠有效領導,既要能領導政府、自己所屬的政黨,更要能說服反對黨,爭取全民的信任。一個人的方向、素質與能力,需要長期的培養,社會全體也必須提出要求,並且慎重篩選。

作秀與領導不是互斥的概念,有能者可以二者兼顧;若力有未逮,優先順位當然是先做好領導;最忌就是只會作秀卻無能領導,這樣的總統必然風光上台、噓聲下台。一人之晚景,可以不在意,若拖垮組織生存壯大的時機,就是全民擔不起的共業了。

沒有觀察力的旅者就像沒有翅膀的鳥。 A traveler without observation is a bird without wings.

沒有觀察力的旅者就像沒有翅膀的鳥。 A traveler without observation is a bird without wings.
波斯詩人 薩迪 Moslih Eddin Saadi

5/27/2015

社會哲學家韋伯(M.Weber)提出政治不是職業,而是志業。特別期待政治工作者必須將政治視為志業,而非僅是職業,乃是政治工作者性質特殊,政治影響衆人,政府公權力無所不在,有如刀的兩面,可能造福人群,也可能禍害無窮。

林嘉誠

著名社會哲學家韋伯(M.Weber)提出政治不是職業,而是志業。文官丶縣市以下民意代表丶鄕鎮長丶直轄市以下政治任命官員,基本上不視為政治工作者,職業成份較多。韋伯的志業而非職業,或許不必視為鐵律,但是値得深思。其實不少非政治性工作,除了職業要件(能力丶專業技術等),也宜若干志業精神(奉獻丶使命感丶倫理等),例如醫師等。韋伯特別期待政治工作者必須將政治視為志業,而非僅是職業,乃是政治工作者性質特殊,政治影響衆人,政府公權力無所不在,有如刀的兩面,可能造福人群,也可能禍害無窮。

台灣政治發展,與其他國家相似,人民力量不可低估,但是政治工作者扮演重要角色。雖然直接民治高唱入雲,公民投票日愈普及(近日日本大阪市府合併公投丶愛爾蘭同性婚姻公投等)。但是政治工作者與十九世紀末期韋伯所處年代相較,更具挑戰性,志業要求有增無減。職業與志業之別,本來不易釐清,但是對於政治工作者而言,職業政客及志業政治家,一清二楚。前者缺乏理念願景,將政治視為個人丶支持者的工具,只謀取個人丶短期利益,缺乏整體丶長期的利益考慮。

職業也需基本能力及道德規範,職業政客亦然,前述政治工作者是否具備這些基本能力及道德規範,選民可以判斷。有志於總統丶立委丶縣市長參選者,以及出任政務正副首長者,也可自我評估。除此之外,志業精神丶能力,更不可或缺,缺乏志業精神丶能力,無法成為一流政治家(國家領袖丶傑出國會議員丶部會首長)。台灣不是內閣制國家,國會議員人數不多,因此政務首長另有抜擢丶任用途徑。二十一世紀全球化丶高度專業化時代,政務首長專業素養丶國際視野丶使命感丶領導及行政能力,更加重要。單純博士教授不能符合要件,但是沒有基本專業訓練,也達不到起碼要件。

此外,使命感丶系統整合能力丶自我生活基本需求滿足等,政治工作者面對不少考驗。尤其沒有民選保障的政務首長,必須隨著政黨輪替執政丶個人施政表現良否丶長官是否支持等,充滿不確定性丶風險性。職業丶志業等能力,更形重要。在國際政治經濟瞬息萬變,知識充實十分必要,政務首長在職工作忙碌,無暇吸收新知,輪替執政,在野期間,保握機會自我充實。不少民主先進國家,政治工作者,尤其非民選政治任命官員,己有一套固定模式。在野時,任教大學或政策智庫,仍可掌握丶研析政策,成為在朝時的助力。台灣在這方面,仍待改善。

台灣民主政治演化不長,若干不良症狀,其中政治人物良莠不齊,未把政治當成志業,係主因之一。在全民意識抬頭,2016重要選舉,對於政治人物的課責,要有清楚規範。政治工作者也宜將政治視為志業,自我期許提昇。

政治,是一種並施熱情和判斷力,去出勁而緩慢地穿透硬木板的工作。……就政治家而言,有三種性質是絕對重要的:熱情、責任感、判斷力。

余杰

中國作家王朔有一句名言:「無知者無畏」。這句話若放在台灣,就要改寫成:「有錢者無畏」。台灣各大財團的頭頭腦腦們,常常發出「驚天地、泣鬼神」的言論,比如遠雄董事長趙藤雄就在記者會上說:「政治太可怕了,我永遠搞不懂,也永遠無法理解政治」。

政治可怕嗎?用亞里士多德的話來說,政治乃公民共同治理的過程,政治是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它既不複雜,也不骯髒。因此,政治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黑金政治、密室政治、裙帶政治。

官商勾結的政經模式,使得少數財團和財閥牢牢掌控國家經濟命脈、剝奪普通民眾創業致富的機會。由此形成的「不正義的政治經濟格局」,就是目前台灣種種社會問題的根本癥結所在。遠雄正是這種血吸蟲般的惡性財團之一,它不像谷歌、蘋果那樣靠科技創新、技術發明、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而致富,而是靠「金彈銀丸一起發,敢把官員拖下馬」的秘訣成為業內的大恐龍。

長期以來,趙藤雄在黑金政治的醬缸中遊刃有餘、揮金如土,而一旦政府換上了一名清廉首長,嚴厲杜絕明裡暗裡的賄賂和收買,他便立即窮途末路、醜態畢露,故而感嘆「政治太可怕了」。這樣指鹿為馬的記者會,比狗血電視連續劇還要精采。無論想像力如何豐富的編劇,都編造不出如此厚顏無恥的臺詞。

夏蟲不足以與冰,醬缸中的蛆蟲豈能知曉醬缸外的世界有多麼清朗、芳香、明亮?在民主社會,政治可以成為一種崇高的理想,正如英國古典自由主義思想家柏克在1774年競選國會議員之時所說:「我希望成為國會的成員之一,讓我能有一席共創美德並抵抗邪惡的座位。」柏克如此定義民意代表的職責和使命:「民意代表應該要把自己住在一個最團結、最廣達基層、最沒有障礙阻撓他與選民之間溝通的選區,視為自己的一種榮譽和快樂。他應該要將選民的期望惦記在心,尊重選民的意見,並且持續關心民間的事業發展。……他還要將選民的利益超越他自身的利益。」

德國社會學家、思想家韋伯在一戰之後百廢待興的情形之下,將政治作為一種可以為之獻身的「志業」。韋伯將「志業」與「職業」作出明確區分,他指出:「政治,是一種並施熱情和判斷力,去出勁而緩慢地穿透硬木板的工作。……就政治家而言,有三種性質是絕對重要的:熱情、責任感、判斷力。」他強調說,偉大的政治必須包含理想的成分,乃至具有如同宗教信仰般的地位:「政治行動若要有其內在的支撐定力,就必須要有追求一個理想的意圖。……這樣的一個理想究竟以什麼形式出現,乃是一個由信仰來決定的問題。他追求的理想可以是關於一個民族的、或全人類的,可以是社會和倫理性的、或著文化性的,也可以是屬於此世的或者宗教性的。」

柏克和韋伯所定義和獻身的政治,正是當下台灣社會最缺乏的政治。或許,這次正可以藉由趙藤雄對政治的汙名化,讓人們追本溯源,重塑「公義與慈愛彼此相親」的公民政治模式。

一個原住民的心事

一個原住民的心事 羊子喬

島上的風雨都已經停了
你開始站在遼闊的平原上
用最原始的聲帶集結出版你的全集
歌頌土地,吟唱廣大人群的喜怒哀樂
可是沒人注意你的存在
在冬去春來的日子裡
鈴鐺花開在籬笆,斑鳩動情在苦苓樹上
這一切都順乎自然,只有你的眼神
把憤怒和不滿盯在
日漸消瘦的部落

急水溪的水響,八掌溪的嗚咽
依然沿著溪水的雙岸一直奔向大海
在這塊肥沃的土地上已經無鹿可捕
西來的紅毛蕃走了
東侵的阿本仔也跑了
僅能用手播種,用犁翻耕
在數百年歷史的土壤裡翻耕出
一座平埔族勇士的墓碑
記載著輝煌的過去,也寫著被人欺凌的過程
你抱頭痛哭,大聲朗誦
早已失傳的阿立組祭典的悲歌

河邊的蘆葦白了之後又綠
南下的燕子在柳條之間穿梭
你可記得這是很久很久以前就結識的舊知
可是叫聲不同,你禁不住在茄苳樹上
刻下了你的身世,一段被漢人篡改的歷史

羊子喬(1951——),本名楊順明,臺南佳里人。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 曾在遠景出版社及自立早報擔任編輯,現在任職於國立臺灣文學館。寫詩與散文的他曾參與《光復前台灣作家》編集,為「詩卷」主編,也是「鹽分地帶文藝營」的共同策劃人。著有詩集《收成》、《月浴》、《羊子喬三十年詩選》、散文集《太陽手記》、《走過人生街頭》及評論集《蓬萊文章台灣詩》等,作品表現了城鄉文化衝擊,並追尋臺灣身世的生命根源。

自喻為平埔族西拉雅人的羊子喬,在詩中透露一個原住民的心事,在島嶼發展的歷史,被淹沒的族群重新站在遼闊平原以歌聲歌頌土地,吟唱心聲,但被忽略的存在反映在眼神,既憤怒又不滿。故鄉的急水溪和八掌溪奔向大海,彷彿嗚咽,歷經荷蘭人、日本帝國的肆虐,僅能在土地翻耕出一座平埔族勇士的墓碑,只能抱頭痛哭、朗誦祖先祭典的悲歌。被漢人篡改的歷史,只能刻在茄苳樹上,映照河邊的蘆葦白了又綠的景致,以及穿梭柳條之間遊子的形影。

8 Taiwan Facts That’ll Make You Want To Visit

經過生命經驗轉化之後,知識可以變得非常豐富。

經過生命經驗轉化之後,知識可以變得非常豐富。
表演藝術聯盟理事長 于國華

5/26/2015

愛琳娜,寫給高雄的情書

鄭秉泓(影評人)


《愛琳娜》劇照

在你真正看過這部電影之前,以下文字的存在,對你應該是多餘的。不過,我必須要把它寫出來,記錄初看這部電影時,那股被深深觸動的感覺。

很多人搞不清楚《愛琳娜》究竟是什麼樣一部電影,或者說他們根本不清楚這個片名意指為何。懂台語的人,反覆唸著愛琳娜、愛琳娜、愛琳娜,因為很重要所以唸三次,然後忽然通了。「愛琳娜」是「愛人吶」的台語。

《愛琳娜》是關於大齡剩女陳愛琳的故事。陳愛琳,三十五歲的音樂班小提琴老師,母親早逝,三個哥哥都已自組家庭,拉拔他們長大的父親也有新的伴侶,她決定要在一年之內將自己嫁掉,而電影就從她不斷相親開始。

不過,《愛琳娜》不是另一部徵婚啟事。愛琳在片中確實不斷相親、結識男伴,如同傳統言情小說典型公式那般,先是巧遇深情守候的騎士(計程車司機),再認識了高帥富又會彈吉他的王子(某阿撒不魯公司的董事),雖然愛琳符合一般土產言情小說中女主角沒有錢、姿色平平、個性大剌剌又過份被動的傳統設定,但電影中並沒有冒出什麼處心積慮的女二號來和她搶這兩個男人,即便偶像劇該有的老哏例如製造巧遇、天菜莫名降臨、夜遊談心或是不小心差點親下去、甚至一做就不小心中獎之類的一項也不少,但電影演到三分之二以後,林靖傑卻毅然決然轉向,明白地向所有人宣告《愛琳娜》從來就不是一部愛情片。

很多人認識林靖傑是因為他拍了《最遙遠的距離》讓桂綸鎂更上一層樓,或許是看過他拍王文興的作家紀錄片《尋找背海的人》,不過林靖傑這回不再是那個很文藝腔的林靖傑,在《最遙遠的距離》七年後,他拍出了自己笑稱為了接近大眾只好勉為其難往庸俗化靠攏,但其實一點也不庸俗的《愛琳娜》。

正確來說,《愛琳娜》是一齣努力破除偶像劇迷思、跳脫傳統本土劇狗血框架,很難以定義的一部奇片。偶像劇和本土劇是台灣大眾電影和主流戲劇的兩大方向,林靖傑期盼接近大眾,想要把這兩條路線歸納集結其實是相當鋌而走險的一件事,因為稍不小心就可能兩面不討好,但打從林靖傑以男主角莊凱勛的旁白及一群火雞做為開場,《愛琳娜》的獨特性就顯現出來了。



《愛琳娜》劇照

電影的第一個鏡頭,是來自火雞的視角。我們看到騎機車的愛琳的腳,以及咕咕叫的一群火雞。搖搖晃晃,吵吵鬧鬧,有點土有點俗,一個不甚吸引人的開場,就跟愛琳的平凡無奇恰恰相搭。這時我們聽到了莊凱勛的旁白,我們知道他是本片男主角,不免開始揣測他飾演的計程車司機要如何與愛琳談戀愛的同時,我想起了《小畢的故事》,用小畢的鄰居一個叫小凡的女孩的視角來講小畢的叛逆與他媽媽的悲苦遭遇,《小畢的故事》裡頭沒有火雞,但是開場有一群白鴨。

《小畢的故事》是朱天文寫的,她的原著用小凡來說故事沒有問題,但改編成電影之後就是怪,因為小凡在片中與小畢的互動少得可憐且缺乏作用,我不免暗自緊張接下來《愛琳娜》要如何讓莊凱勛飾演的運將廖俊銘和陳怡蓉飾演的陳愛琳互動。莊凱勛的旁白以及逗趣的故事背景及人物鋪陳,讓電影有種活潑陽光的感覺(例如介紹陳愛琳身為22K受害者到因緣際會成為小提琴老師那連串蒙太奇),和法國片《艾蜜莉的異想世界》(Le fabuleux destin d'Amélie Poulain)頗為接近,但妙就妙在林靖傑從第一個鏡頭開始就把那股很台的氣息Hold得牢牢的,例如愛琳拉著小提琴與兄嫂一起祝賀父親生日快樂那場戲,就有種近年草根台片缺乏的魔力。林靖傑曾說過,他想要把陳愛琳的家庭塑造成南台灣的義大利家庭,鎮日吵吵鬧鬧,感情卻又相當堅固。



《愛琳娜》劇照

對我來說,有無扯上義大利其實都沒關係,一事無成的流氓大哥戴立忍、圓滑容忍的警察二哥柯叔元、鬱悶老實的工人三哥黃鐙輝、滿懷心事的退休老爸龍劭華,他們與努力相親要把自己嫁出去的陳怡蓉站在一起,就是充滿說服力的一家人。電影演了約半小時,愛琳聽著爸爸說起女兒是父親前世的情人所以才幫她取這個名字,然後兩人走上台唱起卡拉OK,接下來三個哥哥還有爸爸女友陸續走進畫面一起唱,那可能是整部《愛琳娜》電影中最重要的一個片刻,甚至超越後面更關鍵的高潮場景,六個人用著五音不全的業餘歌聲唱著,明明是不甚美妙的合音,卻又被六人拉長脖子全然投入的神情給感動,林靖傑確實抓到了高雄獨特的氣口。

《愛琳娜》很可貴的一點,在於它是一部台灣少見的勞工電影。林靖傑過去的短片〈嘜相害〉關懷性工作者,電視電影《我倆沒有明天》講述外籍勞工之間的愛情,這回即使要講通俗的愛情故事,但也沒有向他向來信仰、關注的議題妥協。《愛琳娜》於是成為繼《不能沒有你》之後又一部遠離中產階級的勞工電影。



《愛琳娜》劇照

愛琳對於婚姻的憧憬很夢幻、很傻氣、很不切實際,她和運將廖俊銘第一次約會是在河邊,沒錢的人自有不用錢的浪漫,我不確定林靖傑所謂的「庸俗化」是否意指為了接近觀眾他必須安排這對男女在狹小的計程車座位空間上進行種種帶著性暗示的肢體接觸,但當愛琳走出車外,用自己的謀生工具小提琴拉起義大利作曲家馬斯康尼(Pietro Mascagni)歌劇作品《鄉村騎士》的〈間奏曲〉(Intermezzo from Cavalleria Rusticana)那一刻,林靖傑讓台灣原汁原味的鄉土寫實和義大利歌劇的魔幻詩意完美合璧,我再次感受到如《我倆沒有明天》裡頭同是天涯淪落人那種柔軟悲傷的浪漫。是的,基於商業需求,林靖傑把這場本該苦澀的定情戲給徹底浪漫化了,但浪漫化並不等同於庸俗化,運將與剩女的午夜約會因為帶著中產意味的小提琴樂音而雍容,然而一覺醒來赫然瞧見河對岸工廠煙囪冒出的裊裊黑煙,夢立刻就醒了。

那夜的浪漫,原來是一種感傷的自嘲(沒錢上五星級飯店吃大餐開房間)中,自有一股小人物樂天知命的平實與滿足。陳怡蓉和莊凱勛兩人在那場戲的表現只能用火花四射來形容,他們就是陳愛琳和廖俊銘,一個時薪很低的安親班小提琴老師和一個無法擔當警察工作而辭職開小黃的離婚男人。

這場愛琳與「騎士」的約會,與愛琳接下來和「王子」在婚友社VIP ROOM的相親形成有趣對照。無論計程車還是VIP room,甚至後來王子為了討好她包船游河,這幾個並非專屬於她也不頂級的空間,其實都是為了展現愛琳對「家」的想像與摸索的過程。而這樣跌跌撞撞的過程,必須直到電影的最後三分之一,愛琳實際居住的家因都更而即將遭到拆遷,其意義才真正凸顯出來。

不過還是先講回來愛琳與「王子」的約會。既然這是一部藍領電影,王子也不會是傳統的高帥富,莫子儀飾演的黑道二世祖角色先是被賦予了解構愛情電影刻板王子設定的趣味功能,再者此角的另一層象徵性必須要等到他與「騎士」近身肉搏之後才會揭曉——所謂的王子不過只是個虛有其表的空殼子,一如愛琳先前在職場上遇到那位身形窈窕琴藝出眾的留洋美女小提琴家後來向她坦白真相那般。

演到這裡,愛琳情歸何處突然不重要了,她是要自己把肚子裡的孩子生下來?還是隨便找個人嫁了?都不是重點,因為她家就要被拆掉,她爸爸又生病住院……。在愛琳的爸爸住院之前,與愛琳和王子的約會平行進展的,是愛琳的爸爸與日籍青梅竹馬的重逢。老實說這段黑白色的回憶拍得並不好,受限窘迫預算,時代感並沒有呈現出來,兩位老人之間雖然拜日本老歌之賜有些化學作用,卻又不免令人心生疑惑是否中了「海角餘毒」才硬生生安插這段往日戀情,浪漫化上個世代台灣人的被殖民情結?我想了很久,才終於理解讓愛琳未婚懷孕和父親昏迷住院這兩樁事件成為愛琳人生轉機的理由。

父親的日本情結,是空虛的,是感傷的,是徒勞的;就像愛琳的王子情結一樣。唯有去經歷它,克服它,讓那些不切實際的錯認就此幻滅,才能真正紮根,然後成長。此後為守候家園所進行的一切努力,才會有貨真價實的力量。《愛琳娜》從典型徵婚啟事的第一階段(找人),兩男搶一女的第二階段(選人),導向截然不同的——像許多勵志電影那樣眾家魯蛇共同奮起的第三階段(蛻變),原來這是關於一群「失敗者聯盟」異軍突起進行絕地大反攻的故事。



《愛琳娜》劇照

我很佩服這個超級展開的第三階段。林靖傑花了不少篇幅鋪陳這群魯蛇的失意與不甘心。愛琳是魯蛇,他爸自以為自己有繪畫才華相信自己被埋沒直到看了畢卡索的畫才知道自己沒什麼是魯蛇,流氓大哥基層員警二哥關廠工人三哥都是魯蛇,俊銘是魯蛇,就連表面上光鮮派頭的王子其實也只是魯蛇爸寶,在職場上架式十足的旅美小提琴美女原來也是魯蛇……。感謝林靖傑讓愛琳不甘當個魯蛇,她成為了蒙面女俠,用自己的琴藝在各個公共空間進行快閃表演,一方面為住院昏迷的父親祈福,一方面也為困惑的自己尋找認同,結果在媒體推波助瀾之下,她成為公民運動的正義女神。

林靖傑膽敢讓《愛琳娜》從浪漫愛情片超展開成為社運狂想曲,靠的是「騎士」廖俊銘從電影開場就娓娓道來的旁白輔助串場,以及廖添丁做為全片核心的精神象徵。愛琳之所以打扮成蒙面女俠,靈感正是來自與父親攸關的一段童年回憶。既然爸爸最喜歡聽廖添丁講古,為幫爸爸祈福,索性戴上面具去各個社運場合拉小提琴以表支持,貫徹廖添丁的俠義精神,而這點又是和急公好義的廖俊銘後來陰錯陽差當起兼差電台主持人「都市遊俠小黃」的奇遇是遙相呼應的。

故事最後,林靖傑讓愛琳娜用音樂召喚遍布各處的魯蛇們,一齊聚集在即將要被怪手拆毀的家園之前。這是台灣導演所能用創作歌詠2014做為台灣公民運動年最美好的方式。林靖傑並沒有失控、膚淺、或過度激情、狗血地張揚這群失敗者聯盟的憤懣與不滿,他甚至沒有給我們一個最終的標準答案,因為沒有純然的勝利或是絕對的失敗。我們只看見愛琳從蒙面女俠變成藍領女工、變成大齡剩女,在工廠、在廢墟、在空屋、在父親的病床前拉著小提琴,她拉的是德國作曲家帕海貝爾(Johann Pachelbel)最著名的作品〈D大調卡農〉(Canon in D Major),這是屬於林靖傑的動人和詩意。

在廢墟中開出生命的花朵。就像愛琳每每喜歡與三哥坐在老家門前,對著火雞咕咕叫,很沒形象,但這就是生活本身,平凡而美好。《愛琳娜》不只是關於愛琳尋找真愛的故事,也不只是失敗者聯盟對抗政府的傳說,關於這部歌詠台灣生命力的《愛琳娜》,其實是林靖傑寫給家人(愛琳的角色原型來自林靖傑的姊姊)、寫給高雄的一頁情書(片尾出現氣爆受創甚深去年底才重新通車的三多路長鏡頭),情深款款,無止無休。

(原載於愛琳娜官方網站、「鹽分地帶文學」第56期)

到南部拜訪年逾九十的長輩,他還耳聰目明,跟我聊起近期跟鄉親老友們的聊天話題,談最多的居然是「不要讓馬英九跑了」。

王伯仁 

到南部拜訪年逾九十的長輩,他還耳聰目明,跟我聊起近期跟鄉親老友們的聊天話題,談最多的居然是「不要讓馬英九跑了」。我莫名所以,問此話從何說起?長輩謂:馬英九看起來很清亷,但背後恐怕有很多「代誌」,現在他還在當總統,一定沒辦法査清楚,要等他卸任總統才可以。而他的兩個女兒都是美國人,他是美國人的父親,又有綠卡,可能隨時會跑出去美國,不得已的話也會去中國,那就抓不回來了,那些案子就會不了了之,所以馬英九應該現起,就要禁止出國,靜待卸任後法律審判。

我聽了長輩這些話,相當愕然。跟他解釋馬英九目前尚無具體涉弊案的證據,依憲法規定,在他總統任內,不能進行刑事上的追究。在這種情況下,並沒有法律依據,可以將他限制出國。何況,馬英九身為總統,沒有相當正當理由,是不可能出國的。

長軰聽了,覺得不以為然,他説:台灣的法律是保護誰的?法院是誰開的?這下子換我啞口無言。他又追問:至少可以比照阿扁,卸任後第二天就禁止出國,如牽涉案子,就收押起來不得交保,直到所有案子釐清為止。有「代誌」則一直關,否則以他那麼「會跑」,可能半夜就跑不見了。

乍聽「那麼會跑」,我還一時會不過意來,原來老人家從電視得到的馬英九印象,是個時常穿短褲的「長跑健將」,所以才説「那麽會跑」,他也把此「跑」和「落跑」兩者聯想在一起,令人發噱。

倒是長輩説到「比照阿扁」的事,令我感到十分驚訝。因為我的印象中,只有後來阿扁總統在法院審判中,原本由周占春法官審判之案,被「前案併後案」併到蔡守訓法官的手中審理,結果阿扁在一次庭訊中,被蔡守訓以「重罪」為由當庭逮捕覊押,除重罪理由外,還加阿扁海外有資産且是前任總統,權勢依然存在,並有國安隨扈協助,要逃逸出國可能性很大,故收押入看守所⋯⋯。一直等到龍潭案有罪定讞,即由看守所直接移監獄服刑,直至今年才暫時「保外就醫」,已身陷囹圄五年多矣!折磨得不成人形。

至於對長輩所説阿扁「卸任後第二天即被限制出國」,印象模糊,再去尋找資料,果然證實為真。阿扁在2008年5月20日交接總統職務給馬英九,翌日21日即被特偵組下令限制出境出海!長輩老人家的頭腦居然比我這個晚輩記得還清楚,令我慚愧異常。日前也在報刋上看到前副總統呂秀蓮呼籲「比照阿扁總統,明年520之後,立刻限制馬英九出國」,更加證實了此事的真確性。

我到南部探望長輩之時,距馬英九就任總統滿七周年,還差半個月時間,而呂秀蓮則是在520當天發言呼籲。不論如何,至少離馬任期屆滿部還有一年,但已有平民老百姓和高階的前副總統,不約而同講出「限制馬出境」的話,何其巧合的共識?我想,全台灣應不只這兩位這樣想吧,至少也有百萬倍的人都有類似的念頭,只是沒有講出來,或沒有傳播開來而已。但在此同時,我想也有一部分的人,像鐵桿極藍、愛新覺羅溥聰、吳敦義、蔡守訓、王曉波及趙藤雄、郭台銘、蔡明忠⋯⋯等一干關係密切的財團,都相當希望馬英九能夠「安全下莊」後,不受出境管制,快快到美國或瑞士等自由民主國家,頤養天年,再也不要踏入台灣這個「旅店」,免受各種難測之追訴,拖累了背後一大串的「肉粽」。

行筆至此,腦中浮起一個即過去的「場景」,七年前的5月21日,特偵組秉「上頭」之意,命令限制前總統陳總統出境出海,展開了一連串的刑事偵查追訴。明的只動用了「更換法官」、「實質影響力説」、「最高法院逕為判決定讞」等司法新例外,暗的「步數」外界就難以一窺究竟了。

「換法官」和「實質影響力説」這兩個惡毒高招,究竟是司法界那個「黨國小組」獻策並交待執行的?連相當公正不阿有守有為的無黨籍司法院長賴英照都被曚在鼓𥚃,無力挽回。後來還被馬英九藉著幾個高等法院法官的貪瀆案,硬生生把賴英照有任期制保障的司法院長和大法官一職拔掉,等於除去「眼中釘」,讓賴英照陪阿扁「殉葬」。等賴英照一走,過沒幾個月,最高法院就在2010年11月11日,以「實質影響力説」將阿扁的龍潭購地案和陳敏薰101董座案,逕行各判阿扁11年及8年有期徒刑定讞。不過,最高法院雖違背法例逕為判決,但在龍潭購地案的一審時,審判長蔡守訓可是判被他覊押的阿扁20年徒刑的!另國務機要費案,蔡守訓更判阿扁「無期徒刑」,但在高院更一審則有另有法官「無罪」之判,天地之別,現暫時停止審判中。

馬英九8年任期的最後一年,已經開始倒數中。他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形容七年前阿扁總統的任期末期,是「哀鴻遍野,哭聲震天」。恕我也許記憶力稍微衰退,但七年前的阿扁,縱有「紅杉軍」之圍或「海角七億」之傳言,但社會經濟猶然良好,那有什麽「哀鴻遍野,哭聲震天」?倒是馬英九自己「六三三」大跳票,「黃金十年」如糞土,多少年輕人在當二十多K的「窮忙族」,三年前猶是日正當中的馬英九,瞬間變成九趴總統。當年他逼退黨主席李登輝,去年底九合一選舉大敗,不但自己逼退自己,還使百年老店如奔車朽索,連個像樣的總統候選人都推不出來。馬英九莫非聽到自己即將喪亡的小王國佞臣「哀鴻遍野,哭聲震天」,甚或「四面楚歌」,卻用天生的心理防衛機構,將之時光倒流,乾坤大挪移?

還有八個月時間,就將舉行正副總統和113席立委大選,政黨輪替似勢在必行,中國國民黨能否在立法院仍擁有過半數的多數,恐也有很大的變異空間。到時候,政治版塊大挪移和衝撞,想必就是中國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地動山搖」,但用大多數民意震垮腐朽、搖掉污穢,去腐肉而生肌,重建美麗家園,不正是台灣人民衷心且卑微的殷盼嗎?

從北市混蛋看核四

張世賢

每次行經忠孝東路,總被拔地而起的大怪物壓得透不過氣來。在馬郝兩任市長和財團不清不白的BOT下,在這極不適當的地點所蓋的極不諧調的龐大建築,在柯市府廉委會的耐心追查下,許多極不尋常的官商關係呼之欲出,許多危及公安的黑幕也一一掀起,除松菸古蹟裂損外,甚至傳出捷運板南線有崩塌之虞,搞得民眾惶然不安。

包括這顆混蛋在內,馬郝任內至少五大BOT案的內容和弊端都大同小異,都使市庫蒙受慘重損失,若非去年柯P勝選,北市必然依舊平靜無波,民眾渾然不知風險,遑論權益被暗中BOT掉!

馬英九挾黨國體制復辟後,胡亂花錢所搞的「建設」實為「破壞」,且用以提供大小官僚貪瀆管道,導致地方及中央皆債台高築,國事日非,哀鴻遍野。從K黨政府如此縱容財團蠶食鯨吞的行徑,縱容官僚上下其手的作風,可以想見壁體出現塑膠瓶的核四,也是另一個危險的混蛋。

果然,在美國由總統直接任命的核能管制委員會(NRC)前委員長葛瑞・亞滋寇,近日在記者會上指出:台灣的核四「拼裝車」在美國「很有名」,封存後的核四若要重啟,「絕對不是好主意」。

他又說,全世界除了中國和俄羅斯大舉興建核電廠外,餘皆零星建造,先進國家則陸續逐漸廢核,如過去有五十多部機組的日本,現在是零,美國的百部機組預計2050年全部除役,德國則預計2020年代讓核電歸零,因此「核電並非未來世界的潮流」。

亞滋寇的論述,著實賞了鼓吹「核電是世界潮流」的馬英九一巴掌。想在經濟上超日趕美的中國,罔顧環境生態危機和人民可能遭遇的禍害,在沿海地區到處興建核電廠。凡事「向中看齊」的馬英九自甘墮落,也像跟屁蟲一樣擁抱核電,準備重啟核四外,還要讓老廠延役。台灣人民無論如何要團結自救,希望明年五二○把他送出總統府後,能夠一併終結核四夢魘。

(作者為退休研究員)

讓雲林人回家

田智帆

近幾個月當高鐵宣布雲林、彰化、苗栗三個新增的車站將於12月通車後,網路上就掀起了一場針對這三站的設立是否有必要性的筆戰,我想問的是,網友們,當你們不負責任的在鍵盤上敲打出那些傷人的話語時,你們是否曾經想過這三個縣市人民的感受,什麼時候這個社會的正義變成了多數人欺負少數人?什麼時候網路的酸民變成了台灣的主流文化?什麼時候當弱勢者終於爭取到應得的權利時卻要被這個社會以「浪費我們的時間」為由來盡情的羞辱?

我當然能理解廣大群眾對於高鐵新增車站這件事的疑慮,害怕曾為地面上最快交通工具的高鐵最終淪為「高級自強號」,害怕到時候行車時間拖長而影響到自身的權益,但換個角度想(以雲林為例),你們知道多出的這18分鐘讓雲林人到台北可以節省超過一個半小時的行車時間嗎?雲林縣的旅外鄉親接近百萬人,遠遠超過其本身的人口70萬人,然而,每次從外地要回家時,卻只能早起去搶客運票或是每天埋首在網路前搶火車票,如果都沒搶到,很抱歉,「你沒有其他選擇」,請一路站著回家,而這還只是平日而已,遇到國定假日的話那慘況就更不需要贅述了。

有網友說那其他縣市像屏東、花蓮或台東怎麼辦,是不是也要跟政府吵著要蓋高鐵?我非常同意那些偏遠縣市的遊子其回鄉路一定比我們更加艱難,我也對他們得忍受超遠超擁擠的回家路途所抱持的毅力致上最高的敬意,如果政府願意增設更快更安全的交通工具來讓你們回家,那我絕對是舉雙腳贊成,但可惜的是當初高鐵在規劃時沒將你們涵蓋進去,對此我深感遺憾。但雲林不一樣,在當初的規劃中雲林站就在裡面了,只是雲林、彰化、苗栗這三站為第二階段才興建,若當初這三站也在第一批建造的名單內的話,我想現在就不會有這麼多的爭論了。

再來看高鐵的運行路線方面,新的列車運行路線將維持北高直達車和每站停靠的列車,並新增跳蛙式停靠列車,也就是說,不想「浪費」那18分鐘的旅客,你們可以搭乘北高直達車或跳蛙式的車班,而其他搭乘一般列車的旅客,謝謝你們擁有耐心願意多花那18分鐘,無私地讓雲林、彰化、苗栗的旅客得到更優質的交通品質,此外高鐵也已宣布將全面調降票價,這豈不是助人又利己嗎?但是這幾個月來網路上的言論甚囂塵上,甚至出現「雲林這種地方只適合蓋一些六輕的重工業啦~命短剛好而已」這種誇張的言論。我想這不是一個成熟的台灣社會應該出現的行為,同樣都是台灣人,應該抱持著將心比心的心態,真心為這三站能縮短城鄉差距的目標而感到欣慰,而非純粹為了自己的私心,反對、反對、再反對。

雲林從以前即為農業大縣,也因為如此,經濟、交通建設比其他縣市慢上許多,但雲林的人們從不抱怨什麼,默默地種著蔬菜與稻米,默默地養活了全台灣的人民,雲林人可以因為開了第一家誠品和星巴克而欣喜若狂許久,而如今難得擁有了一項讓雲林人欣慰的交通建設,當他們滿心期待的盼望著高鐵能為雲林帶來新氣象時,請別剝奪這雲林人的小小希望,也請別忘了雲林對這個社會的貢獻以及百萬遊子對家的思念,相信彰化和苗栗的鄉親也是如此,更何況設站已勢在必行,何不以寬廣的心胸來迎接這全新的改變,來一同期盼這個社會將更加的便利與和諧。

當你還在花時間思考要怎麼抨擊高鐵新增設的三站時,何不想像一下,一位戴著斗笠滿身土壤的母親,坐在雲林高鐵站的大廳中,手上抱著剛採摘下來兒子最愛吃的蔬果,滿心期待地等著兒子從台北搭高鐵回家,那令人鼻酸的身影。

(雲林人)

金門王 張志軍

張肇烜

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近日首訪金門,他和金門企業界代表座談時說:「金門應要有中、長期規劃,要走正道,不要指望發展博彩(博弈)業,否則小三通肯定是要關。」張志軍還說:「不希望下次來金門時,發現這裡與廈門一樣高樓大廈林立;他語重心長地說,自己來自農村,中國人與土地是依存關係,希望金門民眾能珍惜這塊土地。」中國向有「天朝文化」,認為「中國是世界文明的中心」,除了中國華夏以外的都是「蠻夷之邦」、「化外之民」。

都已經到了廿一世紀,中國崛起還是不脫落伍的「天朝思維」。張志軍到金門訪談,還撂下重話「金門不能發展博弈」不然就要「關閉小三通」;「也不希望金門和廈門一樣大樓林立」,要像他自己出身的農村一樣。

我的天老爺!金門什麼時候歸中國國台辦管了?什麼時候輪到張志軍來指點!就算是台灣總統,也無權置喙金門人要不要發展博弈,「金門人有權決定自己的未來」,這才符合「住民自決」的精神。

二○○九年,立法院通過《離島建設條例》修正案,離島只要公投有效票過半同意,就可在觀光度假區內設置賭場。金門、馬祖和澎湖都曾躍躍欲試。然而,金門至今未曾辦理公投,馬祖二○一二年七月博弈公投通過,澎湖則在二○○九年九月辦理博弈公投,反對方勝出。「地方有權決定自己的未來!」在經濟開發之餘,都希望能兼顧生態環境的平衡、文化的保存以及孩子們的未來,不需要中國國台辦干預台灣內政。

(作者為醫師)

張志軍說了不可說的秘密

台灣陸委會與中國國台辦的首長定期會面,最近在金門舉行,趁著「夏張會」的順道召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與金門業界的閉門座談中,釋放了中方對金門發展博弈的政策態度,這個案例,揭露了兩岸間遲早要公開的真實「現狀」,這個現狀絕對不能再維持下去。

根據金門業界的轉述,張志軍大致是這樣說的:金門發展旅遊業應要有中、長期規劃,整合相關資源,打造旅遊品牌,要走正道,不要指望發展博彩(博弈)業,否則小三通肯定是要關的!

中國反博弈的國家立場並不是新鮮事,過去澎湖及馬祖舉辦博弈公投時,中國國台辦早就以「大陸明令禁止賭博」嗆過聲,中國國家旅遊局長邵琪偉二○○九年訪問金門時也說過,中國人民到台灣旅遊不可以賭博。一路走來始終如一,但是為什麼張志軍對金門業界的對話仍然會引起高度側目?因為他把馬英九政府治理下許多「不能說的秘密」給直白地說了。

第一個秘密是,中國對台灣的「實質影響力」。表面上,馬政府自稱依據「憲法」,主權及於中國大陸,治權在台澎金馬,甚至因此有「九二共識」,馬英九並且七年來如同跳針的唱片,一再對二三○○萬人重複放送;但事實上,對岸一個相當我們部長級的官員到了金門,所謂正道,顯然是以治理者的口吻在指導,而其以關閉小三通做為政策工具,對於金門縣政府的決策影響力,沒有人懷疑其是有效的。換言之,馬政府不僅其中國主權說是虛構的,現在甚至連實際治權都已經受到侵蝕。

第二個秘密是,金門發展博弈,不僅是地方政府的想望,也在中央政府的政策規劃之中,若干接受政府資助的智庫,也接受委託進行研究案,說得嘴角全波,如今證實這個政府是關起門來的一廂情願,以及這些智囊策士俱屬脫離現實基礎的蛋頭。因為,中國如何整治澳門賭博事業的過程,只要稍作實地調查研究,即可輕易掌握北京的政策方向與決策模式,何須還要勞動張志軍以京官之姿南巡前來說教掌臉?

第三個秘密是,在舉手投足中已經準備接掌中央執政權的民進黨,有沒有超越國民黨的主政能力?這點應該由該黨公開說明對金門發展博弈的態度是什麼?如果答案是尊重金門民意,而金門多數民意又不反對,那麼對於中國因此關閉小三通的評估與因應方案是什麼?如果主張金門不應經營博弈事業,則有沒有可以將中國因素降至最低的金馬發展路徑?有效的執行步驟又是什麼?按照民進黨成員目前初步的膝蓋反應看來,似乎只停留在「干涉內政」、「下指導棋」的叫戰層次,以新時代、新環境的台灣新需要進行評鑑,這當然是不夠的。因為,政府之所以成立,是來處理問題的,不是來喊爽的。

張志軍金門行說了這麼多秘密,不是壞事,可以提供有能力的人提早做為今後如何妥善安排兩岸關係的重要參考。面對一個巨大的霸權在隔壁,事實上十六年來,最近的兩位總統已經分別實驗過「抗衡」與「扈從」兩條不同的中國政策作為,全民的共同經驗應該會認為過猶不及、取其中才是上策,站在台灣國家利益的立場,草螟弄雞公是幼稚,聽候差遣更是懦弱,如何得到多數民意的認同,以實力為籌碼,對中國展開周旋的手腕,這三點應是解題方程式。也就是說,民主共商的程序,對台灣優勢清楚的計算,與大國交涉不卑不亢的高度,是構成兩岸關係正常化的基本要件。

以小事大,台灣毫無置喙的能耐?這是笑話。比較一下王郁琦與張志軍握手的情態,再看看夏立言與張志軍並列的畫面,證明政府領導者如果不要圈內找人、師心自用,台灣多的是起碼像樣的人,有的是取之不盡的機會。這點,不是秘密。

老英可以不清楚 小英不可不清楚

范姜提昂

包括國民黨在內,各黨各派都指責小英「對中政策」不清楚,令人困惑的是,誰說清楚了?所謂清楚,不是關起門說了算,必須是自己清楚了,中國聽了,清楚;美國聽了,也清楚,那才叫清楚!而每當別人說聽清楚了,其實是別人已經接受的意思,否則必像重度聽障,會老說聽不清楚。

國民黨亦然,說小英不清楚,重點不在小英是否清楚,而是合不合意。至於怎麼說才合國民黨的意?國民黨到底希望小英怎麼說?可笑的是,不管怎麼說,就是不希望小英說同意九二共識!

國民黨那點心思,還不夠明白嗎?小英要是說同意九二共識,共產黨高興,而共產黨高興了,國民黨就沒落了!這點,小英該懂,但絕不敢這樣說,因為這一說,本土票全跑光,還會立刻很悲壯的用盡所有方法,推出取代人選。

弄清楚這些眉角,就不要再被「誰說了甚麼,誰沒說甚麼」迷惑!說,說白了是說給國際聽,以美中或國際接受為原則,真正要在意的是:大家都被迫不老實,誰最不老實?誰在花言巧語騙選票?

其實,國民黨最希望小英說:我主張台獨,因為他們「理所當然」認為這一說,小英就完了,最後一哩路到不了!這樣推估,現實上雖然有點道理,問題是,即使小英不敢說獨,國民黨的統呢?國民黨骨子裡,至死不渝的「祖國統一」呢?請問有哪個像樣的國民黨人曾經公開對選民大聲主張過?

今天面對國際,言不由衷,可諒解,選民真正該搞清楚的是,誰惡質欺騙?誰把黨的核心主張完全「毀屍滅跡」?點入國民黨官網「關於KMT」的「黨綱」,你只能看到日期為「民國一○二年十一月十日」沒有修訂紀錄的「中國國民黨政策綱領」。

去年,國民黨官網可以看到二○○八大選前,為馬英九量身訂做,把一切涉及「統一」概念的東西全部隱藏到一堆「黨章」裡的二○○九年版「政策綱領」,現在連這個也不見了,有日期,卻沒有修訂紀錄,好像國民黨才剛誕生,還狂吠別人說不清楚。



(作者為台灣北社法政組副召集人)

活在當下,這是唯一重要的時刻。 Be present-it is the only moment that matters.

活在當下,這是唯一重要的時刻。 Be present-it is the only moment that matters.
《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 作者 丹米爾曼 Dan Millman

5/25/2015

Allen Chen 懷想錄: 甘地說:“貧窮才是最糟糕的暴力。毀滅人類的七種事是:沒有原則的政治,沒有犧牲的崇拜,沒有人性的科學,...

Allen Chen 懷想錄: 甘地說:“貧窮才是最糟糕的暴力。毀滅人類的七種事是:沒有原則的政治,沒有犧牲的崇拜,沒有人性的科學,...: 甘地說:“貧窮才是最糟糕的暴力。毀滅人類的七種事是:沒有原則的政治,沒有犧牲的崇拜,沒有人性的科學,沒有道德的商業,沒有是非的知識,沒有良知的快樂,沒有勞動的富裕。

你有敵人嗎?那很好,表示你曾為了生命中的某些東西而堅持著。You have enemies ? good ,that means you’ve stood up for something, something in your life.

你有敵人嗎?那很好,表示你曾為了生命中的某些東西而堅持著。
You have enemies ? good ,that means you’ve stood up for something, something in your life.

溫斯頓.邱吉爾
Winston Churchill
前英國首相(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英國政治家、演說家、軍事家和作家,曾於1940年至1945年出任英國首相,任期內領導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聯合美國等國家對抗德國,並取得了最終勝利,並自1951年至1955年再度出任英國首相。

除非你願意盡力,能自由發揮所長沒有意義。“The freedom to do your best means nothing unless you are willing to do your best.”

“The freedom to do your best means nothing unless you are willing to do your best.”
– Colin Powell, U.S. Secretary of State
「除非你願意盡力,能自由發揮所長沒有意義。」– 克林‧鮑威爾 (美國國務卿)
克林‧鮑威爾 (1937-) 是美國小布希總統任內的美國國務卿,為美國史上官階第二高的非裔美國人,僅次於美國第 44 任總統歐巴馬。他也擔任過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陸軍四星上將等。

如果你在做一件令人興奮且你真正關心的事,你不需要被催促,願景會牽引著你。“If you are working on something exciting that you really care about, you don’t have to be pushed. The vision pulls you.”

“If you are working on something exciting that you really care about, you don’t have to be pushed. The vision pulls you.”
– Steve Jobs, Entrepreneur

「如果你在做一件令人興奮且你真正關心的事,你不需要被催促,願景會牽引著你。」– 史蒂夫‧賈伯斯 (企業家)
史蒂夫‧賈伯斯 (1955-2011) 是蘋果公司創辦人、前主席及執行長,他也是華特迪士尼公司 (Walt Disney) 的前董事及最大股東。賈伯斯在商界、創新及產品設計上被譽為有遠見的先驅及天才,蘋果公司的產品革命性地改變現代科技。

巴克萊銀行著名分析師楊應超即以「中國,你好;台灣,再見」為題,發表產業趨勢報告,點出台灣科技產業即將被中國取代的危機。企業主本身恐怕也將淪為受害者。

馬英九在就職七週年演說中吹噓政績,強調經濟表現為亞洲四小龍最好,但陸續出爐的數據卻給予嚴重打臉。四月份外銷訂單為二十二個月以來首度負成長,來自中國、香港的訂單年減十.三%;金融帳連續十九季淨流出,單季淨流出一百八十八.四億美元,累計金額達一千八百七十八億美元(約五.七兆台幣)。而主計總處更下修今年經濟成長預估值由三.七八%至三.二八%。

來自中國、香港訂單的大幅衰退,意味著中國紅色供應鏈來襲的警訊。統計處長林麗貞坦承,中國刻意扶植面板、半導體,紅色供應鏈崛起,兩岸產業已從過去的垂直分工演變成現在的水平競爭,我面板電子產品已被中國本土供應鏈取代。事實上,去年中巴克萊銀行著名分析師楊應超即以「中國,你好;台灣,再見」為題,發表產業趨勢報告,點出台灣科技產業即將被中國取代的危機。今年以來,中國股市出現「政策牛市」,股市大漲,資本市場活絡,中國企業得到更多的資金挹注,強化其市場競爭力。相較之下,台灣股市盤整,一些以中國為生產基地的電子股走勢異常疲弱,乃引發國人關注其是否遭到紅色供應鏈的挑戰,面臨存亡關鍵,紅色供應鏈對台灣產業的威脅,終於浮上檯面。

我們一向反對向中國傾斜的經貿產業政策,早已預見台灣產業依賴中國做為生產基地,尤其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日益升高,至今逾五十三%的情況下,阻絕了國內勞工的薪資成長與就業機會。尤甚者,經濟是中國壯大國力、鞏固政權的後盾,必然不甘於只是勞動力的提供國,勢必採取一切手段扶植本國企業,取代外國在中國的代工廠。再者,中國企業擁有低廉勞動力與國家資源的奧援,其崛起之手段異常極端,往往不惜成本大量生產,企圖以低價競爭的紅海策略打敗對手,即使兩敗俱傷亦不在乎。這方面我國面板、太陽能、LED、DRAM等四大產業曾經付出慘痛代價。遺憾的是,四大「慘」業的教訓,未能喚起馬政府正視,依然加速傾中。今日,中國更全力扶植半導體產業,不僅政策與補貼雙管齊下,甚至以反壟斷調查為棒子,以龐大內需為餌,威脅利誘世界大廠入股中國企業,釋出專利與技術,期使其半導體產業迅速壯大。我半導體產業為世界重鎮,體質尚稱強健,但中國半導體產業已非昔日吳下阿蒙,此番紅色供應鏈風暴襲來,我電子產業必須嚴陣以待,政府亦應伸出援手,採取積極的政策因應,方不致讓台灣產業陷於「一家公司對抗一個國家」的不對稱戰爭,任人宰割。

台灣經濟不僅面臨紅色供應鏈的衝擊,資金外流更造成嚴重失血。我上季金融帳淨流出投資國外有價證券即達一百四十二.二億美元,反觀外資證券投資之流入卻只有四十六.四億美元。此一對比印證台灣不缺資金,因此無論振興經濟或提振股市,若將重點放在吸引外資流入,或台滬通之類,根本是錯誤的政策邏輯。治本的方法是讓國內資金願意留在台灣。其實,資金大量的、長期的、持續性的外流,本質上是對台灣經濟與資本市場缺乏信心,不能單純視為國人理財的全球佈局。況且,新台幣匯率強勢,台股股息與公債殖利率均高,不乏優質的投資標的,而海外投資則必須承擔匯率風險,以及全球潛在的各種金融泡沫,乃是高風險的投資行為。因此連續十九季五.七兆台幣資金的出走,絕對是投資人對執政者投下的不信任票。

探討台灣經濟問題,不能只看總體數字,也不能只看平均數,而是必須區隔出各個不同層級的差距,方可了解實際狀況與意涵。例如GDP看似亮麗,但是否正向回饋到薪資所得,才是關注的重點。同樣的,將郭台銘等企業主的收入或財富與其集團的勞工平均,只會製造出勞工高所得的假象,看不到勞工艱困生活的真相。尤要者,產業政策繼續向中國傾斜,不但已導致一般民眾的實質薪資倒退十五年,等到中國紅色供應鏈取代了台商,企業主本身恐怕也將淪為受害者。

去除「俗擱大碗,貪小便宜」之心態

李克 嘉義市/退休人員 
 
在立法院蹉跎數年的《長期照護服務法》最近三讀通過,就社福立法而言,台灣又向大家憧憬的「福利國家」邁進了一大步。所謂福利國家,指的是國家對人民從出生到死亡的全程照顧;舉凡生育、托育、就學、就業、失業、退休、疾病、養老,乃至死亡,政府都用不同形式的保險予以照顧。

建構福利國家所需要的政治配套,約略分成兩方面。它需要建構一個公權力介入(而非僅靠市場機制)的醫療資源分配體系,第二個政治配套──財政,卻是短視近利的台灣政客最大的罩門。以財政狀況而論,台灣的平均租稅負擔率僅十二.六%,不但遠低於福利網不及台灣的日、韓、美、英,與正港的北歐福利國家的租稅負擔率相比,負擔率高從廿到四十%以上都有,更有天壤之別,OECD各國平均稅賦目前最新資訊26.1%(財政統計通報),丹麥47.1%,瑞典34.0%,冰島33.3%,英國28.5%,法國28.3%,德國23.2%,韓國20.2%,美國18.9%,日本16.8%,斯洛伐克16.0%,中國大陸19.4%,新加坡14.1%,中華民國2013年12.6%。然而,台灣的政客不管這些,既要在支出福利面力求其廣泛,卻也要在稅率稅收面力求其卑微;試想,什麼錢都不想交,卻又希望什麼都免費,這是可能的事嗎?台灣的經濟不好、轉型不順、財政不佳、分配不均,國家社會的麻煩事一籮筐。但真正的大問題,是沒有一個政治人物願意勇敢的、誠實的面對問題。財政部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雖然台灣租稅負擔率偏低,但是他不認為要靠加稅解決,四平八穩地把問題丟出財政部。台灣的困境:每通過一個福利法案,我們的國力就因為財政拮据而更退化,薪資階級肩膀上的擔子就沉重一分,台灣也就離健康的福利國家愈發遠去。

呂嘉順醫師一文《張盛和部長免驚,向健保署取經?》談到「長期照護服務法」通過,國家財政雪上加霜,但財政部長認為『台灣租稅負擔率偏低,但是他不認為要靠加稅解決』,好人他要做,把責任推給別人,建構福利國家所需要的政治配套,第二個政治配套──『財政』,難道張部長還要推卸責任?

依上列福利國家的租稅負擔率相比,台灣是全球租稅負擔率最低的國家才12.6%,應一句俗語說「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天下那有這麼好的差事?台灣人民已習慣俗擱大碗,貪小便宜的心態!而我們的政客為了選票,不敢得罪『民粹』(一般選民),筆者認為該課稅也得課稅,不該用騙術來哄騙不懂債留子孫的一般選民,一般選民已經不知什麼叫租稅負擔比率,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羊毛出在羊身上!到後來還是全民買單,否則那有每位國民背債高達107萬元的數據(主計總處之資料)。

筆者認為債務高抬,問題出在兩方面︰

一是:懂財政的大臣,只想作好人,不加稅樂得清閒,好官自我為之,反正薪水照領,不得罪財團,也不給上級找麻煩,但是卻害國家收不到稅而人民負債創新高,真正問題出在稅改,說要稅改!財長卻永遠只有「所得」,而忽視「財富」這個真正問題的所在。根據統計,近五年來台灣全國總資產增加了24兆,但其中17兆免稅落入財團口袋,讓國庫嚴重失血。76%的稅都是薪資階級,政府應該拿出專業及魄力,對不合理的稅制好好改革!才對得起人民。

二是:台灣人民已習慣俗擱大碗,貪小便宜的心態!如此下去,不可能「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會送葬台灣人民的幸福!所以政府責無旁貸要宣導,讓全民有共識,如此一來,政府要推動政策才不致有反對的聲浪,人民是需要有誠意的政府溝通和教育的,主政者千萬不可懈怠!這是造千萬代之福!

行動讀冊

謝三泰

如果住家附近有個行動圖書館,那就多了個選擇。雖然只是台裝滿書籍的改裝車,但父母們可以帶著小朋友,就近在小公園裡,讀著自己喜歡的書,讓繪本裡的童話故事,充實假日的午後。

離你最近的地方,其實答案最遙遠。最簡單的音調,需要最艱苦的練習。旅行是人在每個不同的歷史門口敲叩,最終敲到自己的家門。人要在外面到處漂流,最後才能找到心中最深的內殿。

陳文茜

離你最近的地方,其實答案最遙遠。最簡單的音調,需要最艱苦的練習。旅行是人在每個不同的歷史門口敲叩,最終敲到自己的家門。人要在外面到處漂流,最後才能找到心中最深的內殿。~~改寫泰戈爾

一個即將畢業的女孩問我:如果她想多看世界、茁壯自己,畢業前後該做什麼?

我為她開了一個旅行清單,共四站。本文先提第一、二站。

第一站,參加「國際女人救援女人」組織(Women For Women),跟著他們到非洲剛果,看大屠殺後的人們怎麼活下來?

當地女子大屠殺中要不被姦然後殺了;要不姦了以後,強暴者以刀活生生割下其陰蒂,表示戰利品,施暴者們相信沒有陰蒂的女子,從此不再有性高潮。這些女人雖活了下來,表面傷口癒合,往往子宮陰道在受傷過程中未經消毒,因而潰爛,終生不能生育。

當地的戰爭結束了,她們的傷害永恆留下來。國際女性救援組織在當地教導她們編織、製作衣袋,而她們最常編織的圖案是:「花」。我的朋友Zaniab是「Women For Women」的創辦人,她第一次抵達時曾經好奇地問,為什麼如此衷愛花?剛果的女子回答:「只有沈浸於美的事物,我們才能在無比的絕望中,仍然感到美好,找到力量。」

從世間最苦最悲慘的地方出發,看到存活的女人仍然充滿生命力;年輕旅人敲開了殘酷的一扇門後,開始他的成長之路。第二站我的建議:紐約。

紐約自1895年已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文化、媒體與經濟中心。走到帝國大廈,1931年人類最高的摩天大樓建造完成。當時正值大蕭條,美國總統胡佛為它剪綵;但直到45年二戰結束之前,一直空的。因此本命名為Empire State Building,被謔稱為Empty State Building。大樓只以410天完工,但仍是當年建築材料之最,它是人類以鋼骨結構第二棟大樓,創造「不可能中的可能」。

忍受嘲笑十餘載,二戰後帝國大廈終於成為世界地標,從此一直列入「七大奇蹟工程之一」;頂樓則是「最靠近天堂的地方」。驚人的裝飾與設計,使它交出世界第一高樓寶座後,至今仍是最美的建築之一。而關於它的一切,皆是在大蕭條的絕望及嘲弄中開始的。

到紐約要過布魯克林橋,徒步、騎自行車皆可,感受東河流過;朗誦至少一首詠嘆布魯克林橋的詩。站在布魯克林岸邊,對望華爾街,1929年它製造了大蕭條,1937年股市又二次衰退於焉二戰開始,2001年911事件永久毀了它的地標「雙子星」;而2008年它又製造了金融海嘯。

人性是貪婪的。華爾街代表成功,也代表慾望腐敗的極致。它的夜景很美,但站在它背後的歷史,曾經於世界各地掀起災難、戰爭、飢餓、屠殺、極端主義…。布魯克林橋是Woody Allen電影中最喜歡使用的場景:它連結天堂與地獄,渴望與離棄。但無論多少悲憤、多少感慨,河水不會停歇,歷史也不會休止。一切,都將走過。一切,都會消逝。

在紐約,每日儘量於中央公園散步或者跑步。累了,就和炒花生小販聊天。中央公園附近是世界富豪的置產之地,也是歷史輪轉的見證之地。小販往往英文不好,但他們總有許多故事娓娓道來。中央公園內跑步的、蹓狗的,不同口音,不同衣著,是個觀察大千世界的好地方。俄羅斯人、波蘭人、法國人、義大利人、南非人…我甚至碰過來自西伯利亞的富豪。和他們打招呼,說點家常,帶一本當年林語堂以英文撰寫「生活的藝術」。想像沒有飛機的年代,多麼貧窮的中國小伙子,搭船越過萬里,向這裡的洋人說著來自東方的文化。相較他的勇敢獨立,現在年輕人怕什麼?猶豫什麼?

存點錢破費到廣場飯店(Plaza Hotel)地下室小吃一頓。那裡如今有個Food Market,價格較附近餐館便宜地多,熙來攘往的遊客,想像他來自何方?背後有著什麼故事?中央公園向來是世界經濟排行榜指標,1920年這裡擠滿了巴黎貴客,1980年後日本人在此風光無比,2000年後華爾街金童徹底改變了紐約餐飲及時尚文化,華爾街垮了以後一度俄羅斯嬌客使餐廳規定服務人員需要學俄語,現在中文,至少四分之一個廳堂。

每個人都有機會在紐約大展伸手,這裡凝聚全球人材。無論移民的、致富的、逃難的。紐約不拒絕人材,她屹立不搖的祕密便是:吸納一切。當這個城市初興建時,它的高樓已保證了格局與視野。別著急日本人買走了半個曼哈頓,那不過是一時;時間證明他們只是在美國儲貸危機房地產衰退時,為紐約注入新血。包容、創新與自信,是紐約永遠不會被取代的原因。

年輕人到紐約別只在夜店貪玩,百老匯看戲。找一個短期課程,NYU即有各種不給學位的短期課程,在那裡學英文交朋友。紐約附近常有短期出租公寓,只租一個小房間,一個月、二個月皆可。房東可能是名當地藝術家,和他們聊天,看他們追求藝術夢,白天創作,傍晚起當苦力工作至深夜;沒有人會在黑夜裡哭泣。因為他們滿載夢想,他們清楚地知道一切的辛苦是為了圓自己的夢。

繁華似錦的城市,形形色色的人、歷史、際遇、櫥窗、創作。紐約,從來不只是一個城市。

先別管台獨了,你聽過原獨嗎?

Jiru Piring


歷史定位─原住民族根本無敵

對於台灣原住民族歷史上的「從何而來」、「從何發展」各有學派論述,百家爭鳴。有學派相信南島語族自五、六千年前從台灣島經菲律賓島擴散出去,而形成現有涵蓋「西至非洲東岸的馬達加斯加島,東至美洲西岸的復活節島,北至台灣,南至紐西蘭共約1262種語言,2萬個島嶼,3億多原住民」的南島語族。不管何派、何學說,台灣原住民族在台灣生存至少六千年的歷史以及是廣大南島語族的一份子已為學術上普遍趨於的論說。

綜上,這群人已在六千多年前隨著台灣獨有的地理環境、氣候生態、族群關係…等,發展出適應於此的風俗習慣和生存方式,甚至早於黃帝時代的五千年。是以,台灣原住民族絕不是甚麼能以中國百越族移民來套上所謂大中華民族框架裡,也不能企圖從政治、語言、意識型態上獨尊中華文化,以族群融和之名,行排除異己之實,如此只更顯示中華民國在統治上無正當性外亦在史觀上完全失格、泯滅正義。

根據Namoh Nofu於原民專欄「原獨,作為獨立論的最底線」中提到,自1557年葡萄牙人發現台灣後,開啟了台灣島上住民與國際交往之路,包含日本幕府與台灣關係。

台灣為日本來往南洋航路之必經地,自此,原住民族「諸邦」與日本幕府有密切關係。譬如日本戰國時期,豐臣秀吉曾派使節來台要求納貢遭邦國拒絕,又德川家康親見阿美族使者…等例子不勝枚舉。由此可知,十六世紀的台灣,已經是以族群為基礎的「獨立邦國」。

更於十七世紀,荷屬東印度公司來台與各邦國交易,舉凡「斯卡羅邦聯、大龜文王國、大肚王國、卑南王國、馬太鞍、哆囉滿…等」,皆為具人民、主權、領土等符合國家型態的部落組織。歷史上,荷蘭與各邦國簽訂九次合約,其中沒有一次條約明確談及主權讓渡。而條約的簽訂,等同承認原住民族各邦主權在國際法地位上之正當性。

綜觀上述,歷代日、荷、中與台灣原住民各邦國簽訂過各種條約並佐以國際法慣例:「雙方締約只與國家或與獨立政體簽訂」來看,皆符合排除原則。換言之,這些本來就未納入之清帝國版圖的原住民各邦國,對僅局部統治台灣的清帝國而言,更具有排除效果。當然更不得質疑1945年日本戰敗撤退至1949年中華民國撤台期間,原住民族各邦之主權正當性了。

反觀,我們更是質疑中華民國撤台後,統治原住民族各邦的正當性存在與否:1.「當初清帝國本未曾擁有原住民族各邦主權,何以馬關條約割讓之有?」2.「縱然日本違背國際法以武力統治各族,於戰敗後,舊金山和約放棄台灣主權,原住民族主權仍無消失之虞。」3.「根據聯合國憲章第一條規定:『所有人民都有自決權,得以憑著權利自由決定其政治地位,並自由謀求其經濟、社會和文化之發展』。」換言之,日本撤退至中華民國撤台期間,原住民族主權仍然存在,中華民國更無權將之占為己有、統治。

從歷史定位來看,原住民族主權從古至今根本不在任何外來政權之內,更不應被任何外來政權統治、壓迫。在近代獨立聲浪中,看到台獨前輩諸如:林獻堂、史明、林濁水、蔡同榮…等,一直到近期318旋風吹起的台獨聲浪如林飛帆、陳為廷等,皆有其台獨主張,但試問,又有幾位看到原住民族主權問題?又有幾位在意原住民族主權被外來政權綁架的問題?又有幾位台獨理念是以原住民族主權為基礎、為前提?

我相信,在這些喊著台獨人心裡,認為原住民族才是台灣真正的主人,但,然後呢?所謂真正的主人只是一種口號,一種對原住民族歷史性的表面尊敬而已嗎?如果檯面上的獨派分子一天沒有思考到「原住民族獨立為台灣獨立之最底線」時,台灣就不會有真正獨立建國的一天,對原住民族來說,只不過是換人統治而已,一如日本為之、國民黨為之,皆無不同。

畢竟,台灣並非只有占台灣總人數98%的漢人、另有占2%的原住民族,而這2%,卻在主權上占有絕對無敵的98%歷史定位。

所以,你還停留在台獨嗎?試試原獨吧!


我是布農族,不是你的中華民族

Tabanuan Nangavulan Isbalina Bali


【Yu'fafoinana逐路者】:
「Yu'fafoinana」是鄒族族語裡青年的意思,「逐路者」則是原住民青年們對自己行動的定位。面對國家逕自劃編原住民族,以福利之姿掩蓋殖民的事實,現代的原住民青年沒有忘記祖先勇敢踏出的血路,以筆作刀,逐路出草。

去年7月16日,台東縣長黃健庭至長濱鄉寧埔部落參加祭典,於祭典進行中強行發言,導致現場混亂,受到當地阿美族人強烈撻伐。同年8月15日,花蓮縣長傅崑萁亦未經族人同意,欲安排中國廣西壯族至花蓮縣馬太鞍與太巴塱部落進行歌舞表演,這樣的事情在原住民部落層出不窮,而今年布農日擁有麥克風的政客一番言論,無疑是掀起另一波風暴。

5月8日對一般人僅是無意義的平常日子,對布農族人卻是一場「被命名」的黑色星期五。當天是「官方頒訂的」布農族歲時祭儀放假日、也是全國布農族聯合射耳祭的日子,台灣各地的族人齊聚一堂,用傳統歌謠與祭典感謝上天對布農族的祝福。這場合本是布農族歡聚的好時光,戴錦花(國民黨中常委)一句「布農族的八部合音與報戰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瞬間給了布農族強硬冠上新的名字,加上其夫簡東明(現任原住民立法委員)回應「在中華民國,就是中華民族。」更確定了這個名字的力量,身為布農族的我們像強褓中的嬰孩被掛上無意義的名稱(從日本稱高砂族到中華民國稱山地人至今原住民族),當代台灣社會宣稱重視多元文化,給了不同文化生根與喘息的地方,但這些空間常常成為政治人物作秀的場合,而族人便成為他們口中的籌碼。

二次大戰結束之後,台灣與中國的距離在時空阻隔之下慢慢成形,共同的戰爭受難記憶雖逐漸被人們淡忘,但大中國的思維與中華文化的框架對原住民來說有增無減,尤其在政治舞台上的原住民族政治人物為了某種需求而拋棄身為原住民族的認同,這種勢力在原鄉的蔓延更為劇烈,而這些人偏偏又是原鄉的重要資源,發現有異狀的部落族人也不敢開口駁斥,長時間的累積之下,他們的言論已順理成章,成為政治版圖擴增的旗子。

身為原住民族布農族的青年,不能坐視不言,我不會因為自己的身分而感到自卑或放棄,因為在現代事物還未出現時,我們的祖先已在這土地用自己的智慧保護及餵養我們,使布農族人有幸活到現在。布農族人在日治、民國、西方的衝擊下,看似被迫接受很多改變,而外表看似消失,卻實踐在更簡單的生活當中,並保留了傳統文化的樣子,這樣的民族是多麼壓抑,卻多麼有生命力啊。

我們看到,找回祖先智慧的力量正在凝聚、黨國統治壓迫下異化的詭異集體記憶已逐漸消失,所以今天我要站出來,大聲的說,我是布農族,不是那個假假的中華民族。

什麼時候我們的族群未來,才能回復自信的色彩?



你幸福快樂嗎?

吳惠林

4月底,總統府指示行政院宣傳「7年來,台灣更幸福了」,正引起外界議論之際,聯合國《2015年全球幸福報告》指出,全球158個國家中,最幸福的國家是瑞士,而台灣第38名,遠超過香港(第72名)、中國(第84名)。
該報告主要負責人是鼎鼎大名、「震盪療法」創始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薩克斯,他說:「該報告證明不單是金錢,還包括公平、誠實、信任與健康,才成就社會幸福。」報告發現社會凝聚力對社會幸福極重要,而社會的高度信任感使冰島歷經嚴重金融危機,國民仍快樂。

國民所得也很重要,最快樂的前10名國家是最末10名最不快樂國家國民所得的25倍;但所得並非幸福的唯一要素,例如美國幸福排名是第15名,輸給墨西哥(第14名)和哥斯大黎加(第12名),而哥國的人均所得只有美國的5分之1;全球人均所得第一的卡達,幸福排名只有第28名。報告提醒,當各國以不對稱的方式追求經濟成長而遺忘社會與環境目標時,結果將傷害人類的幸福。

人心沉淪自我毀滅

台灣在158個受查國家中排名38,算是前段班,相對其他國家確實不錯。幸福難以客觀衡量,何況這些都是個體加總後的「總體」數據,而幸福快樂與否是各個人「主觀」的感覺,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可能相同,更難作客觀比較。所以,所有的幸福調查結果,都只是一種「訊息」,僅供參考,切勿隨意作為公共政策的依據。
不過,不可否認的,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世人幾乎都寄望經濟復甦,更祈禱風暴不再來,而各國政府也都不約而同祭出寬鬆貨幣政策來拉拔經濟,依然在追求高經濟成長率。除了成長率低落外,失業率高和工資停滯,以及M型社會1%高所得vs. 99%低所得現象更讓世間人「悶」到爆。此外,天災人禍也壓得世間人喘不過氣來。
要問的是:為何成長會停滯?經濟成長是否讓人幸福?說到底,沒有任何單一指標可反映人類的進步,不論是GDP或「快樂」,因此政府不宜以政策強制提升GDP或幸福快樂。立法者不要強制立法、強制執行,否則很可能導致「愛之適足以害之」、「到地獄之路往往是好意所鋪成的」惡果。畢竟,世間人要自己覺悟,自動自發約束自己欲望,發揮自助、互助美德,彼此誠信、分工合作營造和諧社會。
哲人有言:「人無德,天災人禍;地無德,萬物凋落;天無道,地裂天崩,蒼穹盡空。」對照當前多災多難的地球,飽受天災蹂躪,而氣候變遷,金融風暴頻仍、經濟蕭條大恐慌的陰影揮之下去,都與各國幾十年來追求高經濟成長率息息相關,在「欲望無窮」引導下,衍生貪念、自私膨脹,而「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已成座右銘,人心沉淪,正引領人類走向毀滅。除非世人早日尋回「節約」、「適可而止」、「小就是美」、「富而好禮」,以及「誠信」等基本美德,否則「毀滅」並非危言聳聽!而幸福快樂更是鏡花水月啊!

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人間異語:誰是社會的大慈善家

Q:你一個大學教授怎會想去幫助萬華經濟弱勢的族群跟街友?
A:我是萬華人,從小就住在違章建築的大雜院,裡面很亂很髒,住著底層勞工。像我媽在幫傭,一個中午要幫三戶人家煮飯,全身都是油煙跟魚腥味。我外公跟我舅是工地工人,鄰居也都在做粗工、開貨車等,很辛苦。人家都說我們是野孩子,很看不起我們,讓我很受傷。
進大學念社工,我開始思考為什麼這些底層勞工做這麼多對社會有貢獻的事,沒辦法被尊重?一個記者到底層佯裝找工作,後來寫本書說:「這些人是社會的大慈善家,去照顧別人家的孩子,自己的孩子沒人照顧;煮飯給別人吃,自己餓肚子;幫別人打掃得很乾淨,自己卻住得髒亂不堪;為別人蓋美輪美奐的房子,自己卻住在很簡陋的空間裡。」我很有同感,就想做些事讓他們的貢獻跟萬華值得尊敬的地方被看見。

增加街友就業機會

我跟幾個老師為這些底層人開繪畫跟打擊樂課程,想透過藝術讓他們表達自己,述說自己。剛開始,在萬華服務街友的傳教士跟社福團體都不看好,因街友有零工就會去做,不可能投入;而且街友都是老弱殘兵,記性差,根本記不住拍子。從小我就聽說愛愛院創辦人施錢散盡家財收容乞丐的故事,我去找他們幫忙,半年後,我們在艋舺公園辦成果展,很多人來看,讓我很感動。
為了找繪畫班學生,我也去人安發便當的地方發傳單,花很多時間跟街友建立關係。我希望以後社區有節慶,由這些弱勢族群創造的藝文活動可以參演,就有觀光客。我們也培訓他們做導覽。目前萬華青草店跟茶館等傳統產業在沒落,我希望串聯店家說他們的故事,當商家願意讓我們表演跟導覽,就有機會為當地產業增加客源,當觀光客增加,商家捐個500、1000,街友的房租就有著落。我們也請老師教街友做木工,幫街友增加就業機會。

Q:很不容易做吧?
A:我想讓參與的人都有所得,也可以貢獻成為別人的得,但10個商家9個拒絕,他們跟街友的愛恨情仇已經好幾十年,我拿掉大學老師的面子,繼續溝通。

療癒自身貧窮經驗

有很多人說,萬華傳產業的自然凋零,哪是我個人能翻轉的?但如果在他們凋零前,能讓人因相互接觸和了解,就是好事。也有人說,連科班都沒人買他們的畫了,怎會有人要買街友的東西?我說,我們看電影不會只看喜劇,而且很多畫豐富就是因為承載很多生命經驗。我覺得人要面對自己的負面生命,才能往前走。當然,我常被街友嗆不公平,商家嗆我影響他們做生意,雖然很不舒服,但我有機會看到真實的自己,我喜歡這種真實關係,很真實的生活著,在解決問題,不像在大學裡被過度保護。
這過程,我也在療癒、整理自己的貧窮經驗,我們每人身上都有流浪的經驗跟被社會排擠的部分,像長相、身材跟學歷等,當大家願意聆聽彼此,那痛就能被理解。
沒人喜歡髒亂油煙,小時候我媽身上的魚腥味,我真的很不喜歡,可是現在我覺得這魚腥味了不起,這些是為了社會發展留下的傷痛也好,承載的污穢也好,難道不該感謝他們嗎?

記者陳玉梅

只有騙子是真的

台灣因為詐騙集團多如牛毛,便有笑話說:「今天你如果沒碰到騙子,那你一天還沒過完。」台灣詐騙集團非常努力打拼,因此不但技術精進,理念堅強,而且還能在短時間內持續進化,就像俄羅斯和中國那樣,威權獨裁不斷進化,以致外貌千變萬化,很難抓到他們的小辮子。

高知識份子常中招

近年來,許多高知識份子紛紛中招倒也、倒也。據警政署的分析,被詐騙集團以假檢警詐財成功的被害人以女性、大學學歷居多數,90%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在另一份研究中指出,家庭主婦、退休公務員和專業領域工作人員,由於生活、工作形態單純,社交活動少,社會信息缺乏,因此對詐騙集團所編的故事,沒有分辨的能力而受害。須知台灣什麼都是假的,只有騙子是真的。
3年前,警方發現被騙者的職業以小學老師最多,護理師其次,原因也是這兩種職業的人生活在小圈圈中,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媒體三天兩頭報導詐騙的新聞,稍微聽一聽就不容易被騙,可能是根本不看新聞吧。
詐騙集團的騙術有:假檢警、假綁架、假在外國落難、假健保、假沒交電信費、假信用卡沒交費、假健保卡遺失等。
了不起的是,由於謊言很容易被拆穿,騙子們於是練就一身洗腦音控的好本事,竟然可以製造對方大腦當機,神魂都被騙子控制而不知反抗。有這種本事為什麼不去幫國防部做事,竟荼毒中產階級和弱勢人民,實在沒道義。
台灣人是全球遇到騙子最多的族群。在國內天天被政客騙,什麼633、愛台12建設、產業再造345、黃金10年、8大願景、4個確保等等。兩大黨都有不少騙人民的事實,令人髮指。在外事方面,被中共欺騙最終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騙案,不幸的受害人就是我們。

被政客騙了幾十年

這就是退休公務員、家庭主婦、小學老師、護理師被騙夭壽大卻很難被同情的原因,既然被政客騙了幾十年,早該練就一身金鐘罩、鐵布衫、刀槍不入的本事,結果還有這麼多人被騙,可見政客的手段還不夠狠,百姓一遭魔音穿腦立即中了邪那般提了錢乖乖奉上。我們建議政客們再騙狠一點、熱血一點、鍛鍊我們更習於對抗詐騙集團的伎倆。

5/24/2015

如果等你的話, 雨就下了……

相逢有樂町

Allen Chen 懷想錄: 「我們永遠索求不夠的是愛,永遠付出不夠的也是愛。」

Allen Chen 懷想錄: 「我們永遠索求不夠的是愛,永遠付出不夠的也是愛。」: 「我們永遠索求不夠的是愛,永遠付出不夠的也是愛。」 亨利米勒 作家簡介: 亨利·米勒(Henry Miller,1891年12月26日- 1980年6月7日)米勒生於紐約布魯克林,是20世紀美國乃至世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同時也是最富有個性又極具爭議的文學大師和業餘畫家,...

Allen Chen 懷想錄: 有一種東西,比我們的面貌更像我們,那便是我們的表情;還有另外一種東西,比表情更像我們,那便是我們的微...

Allen Chen 懷想錄: 有一種東西,比我們的面貌更像我們,那便是我們的表情;還有另外一種東西,比表情更像我們,那便是我們的微...: 有一種東西,比我們的面貌更像我們,那便是我們的表情;還有另外一種東西,比表情更像我們,那便是我們的微笑。— 雨果

学生時代

旅愁

喫茶店の片隅で

北上夜曲

ふるさと 

さくら貝のうた

下町の太陽

夏の思い出

夏の思い出~ 倍賞千恵子

涙の渡り鳥

涙の渡り鳥・・・倍賞 千恵子

與所有人類維持和平與友誼,是我們最睿智的政策。 Peace and friendship with all mankind is our wisest policy.

與所有人類維持和平與友誼,是我們最睿智的政策。 Peace and friendship with all mankind is our wisest policy.
美國第三任總統 湯瑪斯傑佛遜 Thomas Jefferson

5/23/2015

Allen Chen 懷想錄: 「對抗壓力最強大的武器,是我們選擇想法的能力。」“The greatest weapon again...

Allen Chen 懷想錄: 「對抗壓力最強大的武器,是我們選擇想法的能力。」“The greatest weapon again...: “The greatest weapon against stress is our ability to choose one thought over another.” – William James, Psychologist 「對抗壓力最強大的武器,是我們選擇想法的能力...

Allen Chen 懷想錄: 「凡是真實的、光榮的、正確的、純潔的、可愛的、好的名聲,若有任何優異或值得讚揚之處,讓你的思緒停留在...

Allen Chen 懷想錄: 「凡是真實的、光榮的、正確的、純潔的、可愛的、好的名聲,若有任何優異或值得讚揚之處,讓你的思緒停留在...: “Whatever is true, whatever is honorable, whatever is right, whatever is pure, whatever is lovely, whatever is of good repute, if there is a...

Allen Chen 懷想錄: 「好的性格比出色的才華更值得讚揚,大部分的才華,某種程度上,都是與生俱來的禮物。好的性格相較之下,不...

Allen Chen 懷想錄: 「好的性格比出色的才華更值得讚揚,大部分的才華,某種程度上,都是與生俱來的禮物。好的性格相較之下,不...: “Good character is more to be praised than outstanding talent. Most talents are, to some extent, a gift. Good character, by contrast, is not...

Allen Chen 懷想錄: 找到自我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服務他人中捨棄自我。The best way to find yourse...

Allen Chen 懷想錄: 找到自我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服務他人中捨棄自我。The best way to find yourse...: 找到自我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服務他人中捨棄自我。 – 甘地 (Mohandas Gandhi), 印度民族主義運動領袖 The best way to find yourself is to lose yourself in the service of others.

Allen Chen 懷想錄: 一輩子想開了就這麼回事

Allen Chen 懷想錄: 一輩子想開了就這麼回事: 命運:命裡一尺,難求一丈,中國的老俗話頗有道理,沒有必要做無謂的抗爭,老天爺早為你安排好了一切,該啥樣就啥樣了。 金錢:身外之物,撐不著餓不死就得,大不了他吃好的,我吃鹹菜,一樣管飽,無非是他穿好的,我穿差的,照樣暖和。 地位:那東西跟我根本扯不上,他作他的達官貴人,我作我的貧民...

Allen Chen 懷想錄: 莫言論罪 - 哪些人是有罪的

Allen Chen 懷想錄: 莫言論罪 - 哪些人是有罪的: 莫言在東亞文學論壇上的演講 感謝而且佩服日本朋友們,為論壇選擇了這麼一個豐滿的議題。人類社會鬧鬧哄哄,亂七八糟,燈紅酒綠,聲色犬馬,看上去無比的複雜,但認真一想,也不過是貧困者追求富貴,富貴者追求享樂和刺激——基本上就是這麼一點事兒。 中國古代有個大賢人司馬遷說過:“天下...

Allen Chen 懷想錄: 「當我們對重要的事變得沉默,我們人生便開始失去價值。」“Our lives begin to end...

Allen Chen 懷想錄: 「當我們對重要的事變得沉默,我們人生便開始失去價值。」“Our lives begin to end...: “Our lives begin to end the day we become silent about things that matter.” – Martin Luther King, Civil Rights Leader 「當我們對重要的事變得沉默,我們人生便開始失...

5/22/2015

夏天的紐約客是屬於戶外的。有什麼比忙碌工作一天後在哈德遜河邊的酒館,一邊啜飲冰涼啤酒,一邊觀看美景更讓人嚮往?

NYDECO

過了一個漫長酷寒的冬天,紐約市的春天就像櫻花開了又謝一樣短暫,轉眼間夏天的氣息已經在這個城市散開。紐約客夏季最喜歡做的活動之一就是下班後在這高樓林立的城市中找家屋頂酒吧,和朋友們把酒言歡,在夕陽餘暉和華燈初上之間放鬆自己。不過今天要來介紹的地方,卻不是在居高臨下的大樓頂層,而是在河上同樣可以欣賞都會美景的酒吧/餐廳

The Frying Pan (Pier 66 Maritime)

這家在一艘船上的的酒館絕對是一個「死而復生」最佳故事。Frying Pan是造於1929年,曾經在30年代到60年代之間在美國東岸海上指引無數船隻在夜晚或惡劣的天候下安全回港的照明船 (lightship) ,退役之後停靠在切薩皮克灣 (Chesapeake Bay)的Wicomico River並廢棄了十年。據信後來因為船內水管老舊破裂進水而沉沒於灣內達三年之久。被打撈上岸後並沒有被送到廢船廠拆解,而是賣給了已於2011年過世的船主John Krevey。並經過徹底的清理,在1989年裝上新的引擎賦予新生命之後開來紐約並於1995年落腳於曼哈頓西邊12 Ave & W. 26 St. 哈德遜河公園第66號碼頭的現址停靠至今。



The Frying Pan 入口是一座鐵路浮橋,功成身退的救火船John J Harvey平日則停靠在”Frying Pan”旁。



功成身退的救火船John J Harvey

現在的66號碼頭除了Frying Pan外還包括了John Krevey在2000年時買下也是充滿歷史已經退役並曾經參與911恐攻事件疏散人群的FDNY救火船 John J Harvey,以及入口的地方一座20世紀初就有的鐵路浮橋與一節守車 (Lackawanna Caboose) 。由於天候因素,這裡的開放時間是季節性的,從每年5月到10月底。



營業季節時The Frying Pan是紐約客下班後Happy Hours的熱門地方



來這裡一定要找上層的地方坐。360度的視野讓哈德遜河的風光盡在眼底。

這裡主要飲食的空間就在改裝過的Frying Pan船上一樓和二樓的地方。來這裡一定要找上層的地方坐。360度的視野讓哈德遜河的風光盡在眼底。東邊看去是紐約藝廊區Chelsea和曼哈頓西邊天際線,西面則是一河之隔的紐澤西。因此這裡也是紐約客下班後Happy Hour看夕陽的熱門場所之一。最棒的是,Frying Pan是免費對外開放的,即使沒有消費也沒關係。



夕陽,哈德遜河景是紐約客來這裡的主因



Frying Pan是免費對外開放的,即使沒有消費也沒關係。

Pier A Harbor House

來過紐約的人或許都會有印象在曼哈頓西南角的砲台公園(Battery Park)搭渡輪參觀自由女神的碼頭北邊有一座外觀華麗白色狹長的維多利亞式建築,那就是建於1886年的City Pier A。最初這裡是紐約市港警局的總部,後來成為接待歐洲駐美使節參觀艾利斯島(Ellis Island)時的招待所,再到最後成為紐約市水上消防局的總部。也就是因為這麼豐富的歷史,City Pier A在70年代就被註冊登記為國家級的歷史建築和紐約市的地標。



白色的Pier A Harbor House是紐約市的註冊的地標之一

1992年水上消防局搬遷之後這裡便荒廢了20幾年之久,直到經營餐廳的Harry and Peter Poulakakos兩兄弟把這個地方承租下來並在2014年11月開了一家複合式餐廳 Pier A Harbor House。

Pier A Harbor House分為兩個部份,一個是在二樓的正式宴會餐廳,另一個則是這次要介紹在一樓的Bier Hall/Oyster Bar。從大門走進去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個很有味道的探照燈往身上照來,燈後則是30年代風格的木質長吧枱。因為附近是紐約的金融財經區,許多來這裡的客人都是西裝筆挺,跟酒吧設計相稱之下,更有復古的氛圍。除了精緻調酒外,這裡也強調提供多種近年在紐約盛行的精釀啤酒。數十個鋁製啤酒桶放在一個有透明玻璃的控溫空間,大器的展示給顧客觀看這些精釀啤酒從桶內到吧台啤酒龍頭的過程。



Pier A Harbor House的室內採30年代風格的設計,並採用先進的精釀啤酒幫浦設備。


數十個鋁製啤酒桶放在一個有透明玻璃的控溫空間,大器的展示給顧客觀看這些精釀啤酒從桶內到吧台啤酒龍頭

但Pier A Harbor House最吸引人的是她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整個碼頭就在哈德遜河即將和東河匯流的地方。自由女神像就佇立在寬廣河面的中央。遠處也看得到美洲最長的懸掛式吊橋Verrazano Bridge。天氣好時坐在戶外的空間欣賞河面上繁忙的水上交通,或看夕陽,會讓人暫時忘記身處在人聲鼎沸的紐約市。和前面介紹的Frying Pan一樣,這裡的戶外空間是開放給一般民眾的。即使沒有在餐廳內消費,同樣可以享受紐約港的美景。



Pier A Harbor House 的戶外空間就可以看見紐約港與自由女神像。



天氣好時坐在戶外的空間欣賞河面上繁忙的水上交通,或看夕陽,會讓人暫時忘記身處在人聲鼎沸的紐約市。

夏天的紐約客是屬於戶外的。有什麼比忙碌工作一天後在哈德遜河邊的酒館,一邊啜飲冰涼啤酒,一邊觀看美景更讓人嚮往?

官方網址連結

The Frying Pan

Pier A Harbor House

箴言18:12敗壞之先、人心驕傲.尊榮以前、必有謙卑。

箴言18:12敗壞之先、人心驕傲.尊榮以前、必有謙卑。

朱立倫你錢太多嗎?

蔡美珠

看到新北市政府環保局,推動民眾只要撿拾狗便後,用塑膠袋密封包裝,送到各區清潔隊黃金銀行,就能開立黃金存摺,還能抽市價六萬元的一兩黃金及五錢黃金狗等贈品。而且這個政策聽說已經推動到第三年,住家附近卻仍然遍地狗便,出門不小心就會踩到地雷。

要改善遍地狗便的現象,很多人都知道應該是要教育遛狗的主人,包括隨身攜帶清除袋、隨手撿拾愛犬大便才對。否則就好像政府叫大家去撿垃圾有獎,但卻不教導大家應該不要亂丟垃圾一樣,這樣的政策有點本末倒置,大家說是吧!

或許有人會說流浪犬就沒辦法,流浪犬更應該要加強稽查。新北市不僅撿狗便有抽獎,撕小廣告也要抽獎,獎品有液晶電視、平板電腦等,都快變成樂透政府了。

撿狗便有獎勵,應該是台中市幾年前首創,但經各方反映之後,早已草草收場,沒想到新北市還用老招。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建議不如仿效台中市祭出重罰,罰款從三千元起跳,還重金徵求「黃金戰士」,看到狗主人的缺德行為拍照或攝影存證,成功裁罰後檢舉人可獲九十五%罰金當獎金,也就是每件成功檢舉案,至少可獲二八五○元獎金。這樣子是不是效果更佳?

(作者為家庭主婦,新北市民)

綠卡到底有幾種?

蔡美珠

蔣萬安被電台主持人問及是否還持有綠卡,他表示過去曾在美國擔任過七年執業律師,必須要申請綠卡,但回到台灣決定參選後,他與太太就已到美國在台協會(AIT)申請放棄綠卡,他也會把相關表格放到網路上,供民眾檢視。

奇怪耶!綠卡不是會自動失效嗎?當年李慶安於捲入雙重國籍案時,在開庭的時候,強調是認知錯誤,以為宣誓就會自動喪失外國籍。二○○八年也有一位美國移民張姓律師為了解釋馬英九的綠卡已經失效,一再強調,就算拿到綠卡,只要離開美國超過一年以上,就將自動喪失永久居留權,這跟手上還有沒有持有這張卡並沒有直接的關連。

對於媒體質疑說,馬英九的綠卡要到美國在台協會填表才算正式失效,張律師也說,以他在美國執業三十年經驗,會這樣做的通常是老先生、老太太。蔣萬安的作法不是打臉這些胡說八道的人嗎?

(作者為家庭主婦)

柯P的每一步

很多反柯文哲的人都說他只除弊,不興利,只會清算前朝。郝龍斌說他「拿鬥爭墊高自己」,是「俗辣」。

好人政客無作為

沒錯,柯文哲的弱點已經暴露無遺。在知識上,他缺乏法學及法律素養;在實務上,他沒有政府裡的行政經驗;在做人上,他不通人情世故;在言語上,他輕率而不謹慎。可是民主制度的設計,有時就是要這種陌生人出馬衝撞體制。得到選民的認同在民主體制下,比精通法律、熟悉政治遊戲規則,人脈深廣、談吐圓滑、面面俱到都重要得多。這是民主機制為何可以不斷自我矯正的原因。
華人文化裡多得是圓滑世故,誰都不得罪的好人政客,這樣的政客固然讓人舒服,可是也無所作為,絕不會有創造性破壞,更不會找出問題,凸顯問題,並且敢於打破既有建制,矯正缺失與弱點並解決問題。在我們的辭彙裡,對政客的最高稱讚都是什麼「沉潛內斂」、「深藏不露」、「言行謹慎」、「人情練達」、「志慮忠純」、「不為天下先」等這類消極後退型的人格特質描述,剛好柯文哲是相反於這種典範性格的人。
剛開始他的素人性格讓人好奇又耳目一新,獲得很高的支持率,但是到今天他的失言和身陷「怪案」泥沼,使他快速失色,媒體的光環逐漸暗淡。蜜月過完了,醜媳婦總得見公婆了。

支持柯除弊興利

我們仍然非常支持他先除弊、後興利的工作排序。弊端逐年沉積,不見天日,對不起納稅人,先來個大掃除,灰塵抖乾淨了再出發興利,是很好的策略,即使他花了第一任四年的工夫除弊,只要成績顯赫,市民都會接受,等第二任再興利亦無不可。畢竟積弊多年要清乾淨,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不過,除弊要證據周全,立論堅強,於法有據,不可先放話出風頭。因為法院的邏輯很不一樣,若搞了半天是空包彈,市長及市府的權威和聲望會受重創。

遠雄案是試金石

北市府前天勒令大巨蛋停工。也許是戰爭邊緣式的談判策略,以逼迫對方妥協,但風險在於若對方也採取最激烈的手段,最後兩敗俱傷,就違反當初談判的初衷。我們支持政府對財團依法採堅定態度,但不可以拿「趙藤雄傲慢」當作理由,須知傲慢是無罪的。遠雄案是柯P的試金石,財團和市民都在看,若兩敗俱傷,今後柯將喪失公權力的權威。請柯市長踏穩每一步。

技能和自信是一支不敗的勁旅。 Skill and confidence are an unconquered army.

技能和自信是一支不敗的勁旅。 Skill and confidence are an unconquered army.
英國詩人 喬治赫伯特 George Herbert

5/21/2015

羅素語錄

數學,正確地看,不僅擁有真,也擁有至高的美。一種冷而嚴峻的美,一種屹立不搖的美。如雕塑一般,一種不為我們軟弱天性所動搖的美。不像繪畫或音樂那般,有著富麗堂皇的修飾,然而這是極其純淨的美,祇有這個最偉大的藝術才能顯示出最嚴格的完美。

一部分兒童具有思考的習慣,而教育的目的在於鏟除他們的這種習慣。

科學使我們為善或為惡的力量都有所提升。

廣義地說,最渴望權力之人就是最可能獲得權力之人。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使人覺得懂得之事變少了。

乞丐並不會妒忌百萬富翁,但是他肯定會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

青年時期是豁達的時期,應該利用這個時期養成自己豁達的性格。

父親們最根本的缺點,在於想要自己的孩子為自己爭光。
(The fundamental defect of fathers is that they want their children to be a credit to them.)

許多人寧願死,也不願思考,事實上他們也確實至死都沒有思考。

我的人生正是:使事業成為喜悅,使喜悅成為事業。

即使真相並不令人愉快,也一定要做到誠實,因為掩蓋真相往往要費更大力氣。

不要為自己持獨特看法而感到害怕,因為我們現在所接受的常識都曾是獨特看法。

不用盲目地崇拜任何權威,因為你總能找到相反的權威。

凡事不要抱絕對肯定的態度。

這個世界最大的麻煩,就在傻瓜與狂熱分子對自我總是如此確定,而智者的內心卻總充滿疑惑。

科學是那些我們已經知道的東西,哲學是那些我們還不知道的東西。哲學是我們可以胡說八道的一種特殊權力。哲學是有道理的猜想。

愛國就是為一些很無聊的理由去殺人或被殺。

美國的民主,沒有生命,也無意義,因為人民無法撤換那些真正統治他們的人。寓意:諷刺美國真正的統治權是在大老闆的大公司裏「世襲」著,每一個美國總統都必須為這些呼風喚雨的大公司的利益服務。

一個奴隸命中注定要崇拜時間、命運以及死亡,因為他在自己身上找不到任何更強大的東西,而他所能想像的所有事物都可以被這三件東西所吞噬。

哲學的目的在於以理論的方式理解這個世界。這件事對動物,對野人,甚至對絕大多數文明人來說都沒有什麼實際的重大意義。

這個世界的問題在於聰明人充滿疑惑,而傻子們堅信不疑。

宇宙可能是有個目的,即使如此,我們所知道的一切也不能說明它的目的和我們的目的有任何相似之處。

這世界充滿了神奇的事物,耐心等待著我們變聰明好來發現。

從無用的知識之中可以得到那麼多樂趣。

不要為體型大小而擔憂。比起瘦人,我們並不見得更尊重胖人。艾薩克·牛頓爵士比起河馬的體型可小多了,但是我們並不會因此貶低他。

倘若一個人不依靠溫暖的神話就無法面對生活中的不幸,那麼他可就有點軟弱和可鄙了。

那些忘記善惡,只顧追求事實的人,與那些因慾望扭曲事實,只看到自己想看的東西的人相比,更容易達成善舉。

思想是顛覆性的,革命性的,它充滿破壞力,它令人震驚。思想對待特權,既有體制,以及

安逸的舊習毫不留情。思想是偉大的,迅捷的,自由的。

對於民主社會的公民來說,再沒有什麼比獲得對高談闊論的免疫力更加重要。

放棄自己想要的某些東西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征服恐懼就是智慧的開始。

害怕愛情就是害怕生活,而害怕生活的人已經被黃土埋了半截了。

了解怎樣和不確定性一起生活而不會遲疑不知所措,這大概就是我們這個時代哲學能教你的最主要的東西。

要理解一個名詞,就必須熟悉那個名詞指代的東西。

我們面臨這樣一個進退兩難的境地,那就是教育已經成為智慧和自由思想最主要的障礙之一。

我們所需要的,不是相信某種說法或信仰的意願,而是探究的意願。這兩者截然相反。

當情緒化的狂熱平靜下來,擁有推理習慣的人就會去為他自己的信仰尋找邏輯支持。

為什麼用謊言煽動仇恨比煽動友愛要有效的多呢?

有那麼兩種類型的工作,一種是改變地球表面上和表面附近物體與其他物體的相對位置,另外一種是指揮別人從事第一項工作。

每個人都在瞎忙

每年五月,就是報稅季,它攸關你的稅金如何被運用。占中央政府總預算近九成、約一兆七千億元的行政院,旗下34個部會,明年度的「關鍵績效指標」(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也是在今年五月提出;政府明年要做的事、要花的錢,都在近期擬定。

為了解政府實施KPI制度的效果,《商業周刊》展開近兩個月的獨家調查,鎖定行政院預算前十大部會,訪問4位前現任部長、次長級官員、18位該領域專家,以及17位中階與基層公務員。

這個調查採訪,讓我們經歷了一場荒謬之旅。補助18處殯葬設施就能「深化民主」?整修國稅局辦公室可促進租稅公平?管好菜脯、蜜餞,食安就搞定?前十大部會KPI,竟沒列貧富差距、12年國教、農地濫用、軍紀敗壞。

內容荒腔走板,319項目多不關鍵、不績效,也沒指標

一,不K(不關鍵)。十大部會的KPI,有多達56%的項目一點也不關鍵。例如,國防部要「提升精神戰力」,其KPI之一,竟是「專案教育到課率100%」,也就是莒光日該上課的都要到。但,軍隊裡有人敢蹺課嗎?這指標未免太容易達到,更不用說它是否為精神戰力最重要的指標。

二,不P(不績效)。十大部會中,約有一成的KPI在有效性的邏輯上不合格。例如,內政部有個「深化民主改革,落實人權保護」的關鍵目標,KPI卻是「補助地方修建殯葬設施18處」。這政策並非不該做,但目標與手段卻嚴重脫鉤。

三,不I (不指標)。例如,農委會在「調整農業結構」目標中, KPI卻列了「輔導青年穩定從農100人」,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教授陳吉仲批評,以全台約80萬農戶,下一代繼承家業就輕易達標,農委會太混了!

政府的KPI設計不良,會有什麼後果?

首先,可能造成政府亂花錢。例如教育部和內政部,都把興建自行車道的長度列為KPI,項目重複。

其次,造成施政與民意的落差加劇。行政院有八成的部會,認為自己去年的各項KPI有80%以上達標,前年更有三分之一部會自評績效100%,也就是所有KPI都圓滿達成。

對比那兩年,台灣指標民調公司的調查,人民對馬政府總體打的分數,都是44分。再比較IMD(洛桑管理學院)競爭力名次,台灣的政府效能近三年連續大跌。

「自己出題目、自己寫答案、自己打分數,當然都100分……政府還滿好幹的,」政大勞工所副教授張其恆笑說。

其三,造成公務員「瞎忙」。行政院有近15萬名公務員,許多基層都為應付KPI而忙碌,民眾卻無感。「每個人都在寫報表,寫的人氣得半死,但寫出來也沒人會看……」前內政部長李鴻源說。

「每個人都在瞎忙,這個國家根本不配談KPI」

放眼全台灣政壇,最喜歡談企業管理工具的政治人物,非台北市長柯文哲莫屬。

柯文哲指出「這個政府為什麼做KPI會失敗,因為真正的Infrastructure(基礎建設)沒有建立,第一,每個人都把自己故意弄得很忙,瞎忙,總是冗事一堆。第二,我們的KPI跟他的升遷跟考績、獎金、甚至面子都無關啊,因為KPI沒有公告。」

他舉例,貴子坑鄉村俱樂部,先前已經處理完成12次,12次都有結案報告,是典型的KPI指標。但一個違建案,「拆12次拆成這個樣子,你覺得這個政府有誠信嗎?你覺得人民會相信政府嗎?」

「所以226專案(拆違建)自己就拆了,因為他知道這次關說沒效,讓人民開始相信政府說,『欸,這政府是玩真的。』當這個案子成功了以後,後面才有KPI。你現在說KPI,他根本不相信,K個屁啊!」

這是一個關於你的錢、政府的人、國家的競爭力,因為KPI徒具形式,而虛耗空轉的故事。要改變它,就要先重視它,這是我們進行台灣首度政府KPI大調查的衷心希望。

中國,向西向西再向西

日本經濟新聞

暫時停止東進,向西發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新世界戰略正在擴大影響。為了向美國施加壓力,首先將向「西」投入鉅額資金,建立大型經濟圈。這就是通過陸路和海路連接歐洲的新絲綢之路(一帶一路)構想。同時,中國的行動已開始影響對日外交。

將同時推進新絲綢之路、亞投行構想,還將利用絲綢之路基金——習近平4月22日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會議60週年首腦會議上發表演説時如此表示。1年半之前,在印度尼西亞提出了亞投行和海上絲綢之路構想。而5月習近平訪問了1年半前宣佈陸上絲綢之路構想的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借助資金和微笑鞏固了海上和陸上基地。

在印度尼西亞,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發表了演説,顯示出對過去大戰的深刻反省,但避免了明確道歉。中國方面對此持批評態度,中日首腦會談時未擺放兩國國旗,與其它會談形成差異。但習近平仍然同意與安倍再次會談,原因何在呢?

為建立包括亞洲、歐洲在內的中國主導的新秩序,希望盡可能拉攏在經濟領域具有經驗的日本。如果日本加入亞投行,將對美國構成壓力」

這是中國官員的解釋。正因為如此,習近平向訪美前的安倍介紹了亞投行。可見相對於歷史認識,世界戰略更加重要。

挑戰美國

去年11月,在北京舉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期間,外交相關人士斷言:「高層已經決定全面推進西進戰略。對外宣傳也統一了口徑」。

冠以絲綢之路之名的構想指的是將中國産品用於周邊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這一單純的經濟政策。這是改革派經濟學家吳敬璉等人提出的方案。這個方案受到習近平經濟智囊劉鶴的注意,同時得到新成立的黨內機構的討論,增加了政治色彩。同時還參考了北京大學美國問題研究學者王緝思在地緣政治上重視西方的觀點。

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提出的亞投行方案經過各部門的協調,與絲綢之路構想結合,升格為包括經濟安全保障在內的世界戰略。此外,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則倡導打造新經濟圈的人民幣國際化。以包括歐亞大陸和非洲等地區、對40多億人的新經濟圈的影響力為武器,再次挑戰美國的綜合戰略由此形成。

就任領導人之後,習近平拋棄了鄧小平以來的韜光養晦戰略。在讓外界認可中國力量的基礎上構建新秩序。這就是習近平在2013年訪美時強調的「新型大國關係」的真意。

但是,美國總統歐巴馬絕對不接受「大國關係」的部分內容。中國在東海劃設了防空識別圈,而在南海,中國圍繞石油勘探與越南發生了衝突。據悉,就連中國外交相關人士也不知所措,因為對外政策很難預測。

習近平還在2014年夏季打掉「老虎」前最高領導層成員周永康,為反腐之路打開突破口。去年年底,中國自主設立絲綢之路基金。預計規模高達400億美元。習近平在4月訪問巴基斯坦時,決定為該國投資建設水力發電站,成為該基金的第一個項目。這與各國共同出資設立的亞投行有所不同。

「買」友情

「雖然説法不好聽,但要‘買’友情」,熟知中國對外戰略的清華大學教授閻學通這樣説。不過,只有金錢,世界不會為之所動。還需要理念和文化魅力。中國的全盛時期唐朝因為對外開放,有在全球都比較受歡迎的絲織品,所以貿易之路十分繁榮。詩人也是層層輩出。

習近平將英德法也拉攏過來加入亞投行,為今年秋季再次訪美增加了自信。習近平會和歐巴馬進行怎樣的談話?根據屆時雙方的博弈,中國西進戰略的中期評價也將浮出水面。

紐約人都去哪兒了?答案是洛杉磯

紐約時報
ALEX WILLIAMS 


Ross MacDonald

它始於Instagram。它也可能終於Instagram。去年秋天,布魯克林時尚造型師克里斯蒂娜·特納(Christina Turner)在自己狹窄昏暗的布魯克林綠點公寓里一邊為即將到來的紐約冬天發愁,一邊無限嚮往地盯着洛杉磯朋友們在社交媒體上發佈的鬱鬱蔥蔥的花園和歡樂的後院晚宴派對照片。

「我看到所有這些紐約的老朋友坐在同一張桌邊,」32歲的特納(這是她在職場上的自稱)說。

她可以怨恨他們,也可以加入他們。所以,去年11月,特納在克雷格分類廣告網站(Craigslist)上把傢具賣掉後,擠進破舊的豐田雅閣轎車,一路向西而去,直到在洛杉磯東部的回聲公園(Echo Park)附近找到一個陽光充足的兩居室小屋。如今,洛杉磯對年輕創意人士具有強烈吸引力。

去西部淘金的心態似乎又在紐約創意人士當中盛行起來:向西部進發!

如今,紐約人經常抱怨自己的城市正變成全球富豪的乏味樂園(就像有暴風雪的迪拜),而洛杉磯的藝術、時尚和美食業正在復興,對文化愛好者具有難以抵擋的魅力。


藝術家羅伯遜和小說家妻子特蘭在洛斯費利茲的家中。
John Francis Peters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因此,紐約和洛杉磯之間的傳統對抗正在轉變,至少東海岸這邊在變。了解內情的紐約人不再條件反射般地模仿伍迪·艾倫(Woody Allen)老電影中的嘲諷,說什麼洛杉磯唯一的文化優勢就是紅燈可以右轉。

在某些領域,紐約人曾經對洛杉磯積聚起來的嘲弄如今聽起來像是妒忌。

的確,對特納這樣的人來說,洛杉磯似乎是理想的選擇。特納堅持認為,她在物價過高、壓力過大的布魯克林放棄的所有美好事物在洛杉磯繁榮的東部早已就位:當季贊比亞咖啡分店、畫廊,以及古董衫精品店。

洛杉磯東區具有凌亂的波西米亞風情和放鬆的氛圍,她覺得自己在享受紐約生活最好的部分,且不必承受紐約生活壓力帶來的偏頭痛。「它像是成長中的威廉斯堡,」特納說,「而且這裡沒有烏雲。」

年齡大到在大銀幕上看過影片《安妮·霍爾》(Annie Hall)的人都會覺得,這樣的想法聽起來像背叛。長久以來,洛杉磯一直是自尊的紐約人嘲諷的對象。據說,約翰·列儂(John Lennon)曾說,洛杉磯「就是一個大停車場」;保羅·魯德尼克(Paul Rudnick)寫道,洛杉磯是「俗麗之地」。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聲稱自己喜歡洛杉磯,不過只是因為「那裡的人都好假(plastic)」。他補充說,「我喜歡假。」

2000年,在《慾望都市》(Sex and the City)的其中兩集里,女主人公們跑到洛杉磯,在陽光下嬉戲,但是最終尖叫着逃離了這個乏味的荒漠,因為這裡滿是染出來的金髮、隆出來的D罩杯以及過分乾淨的脫毛(「第二天,四個紐約人離開了洛杉磯,」卡莉[Carrie]寫道,「我們都少了點東西,有的是少了些毛髮,所有人都丟了點顏面」)。

不過,本能的紐約優越感已經過時,甚至在那些代表紐約的權勢人物當中。

莫比(Moby)是高技術音樂的開發者,他在紐約西第148街出生,在東村長大。去年,他在《衛報》(The Guardian)上承認,他不僅搬到了洛杉磯,而且成為「典型的洛杉磯人」——用2月份在泳池邊的自拍照逗弄紐約的朋友們。

「我對紐約荒謬的拜金主義習以為常,所以多年以後才發現,搞藝術的朋友們都離開了曼哈頓,」他寫道。相比之下,如今洛杉磯是年輕藝術家們「真正能夠嘗試冒險」的地方,「如果他們的創作不夠好,也沒太大關係,因為租金相對便宜,他們認識的人幾乎都在嘗試新事物,失敗是常事」。

莉娜·杜漢姆(Lena Dunham)曾對《Vogue》雜誌說,她在洛杉磯只要呆兩周,就會「情緒低落」,不過據說前不久她花270萬美元買下了喬治·佩帕德(George Peppard)的好萊塢舊宅。

弗蘭·勒博維茨(Fran Lebowitz)幾乎是紐約的象徵,她疲倦抽煙的樣子完全可以刻到紐約的徽章上。她也承認自己對洛杉磯的態度有所轉變。

「洛杉磯變好了,紐約變差了,」前不久勒博維茨在翠貝卡電影節(Tribeca Film Festival)的《名利場》(Vanity Fair)派對上說。她說,紐約市長朱利亞尼(Giuliani)和布隆伯格(Bloomberg)倡導的生活品質運動清除了這座城市裡很多真實、古怪或獨特的東西,結果,「紐約無聊了很多」,而「洛杉磯不那麼無聊了」。

這不是無關緊要的細節。人們普遍承認,近些年洛杉磯變得驚人地國際化。

比如,藝術界蓬勃發展。另類報紙《洛杉磯周刊》(LAWeekly)報道稱,從2013年底,洛杉磯湧現出50多家畫廊。該報還指出,藝術界開始從市中心和好萊塢中心地區擴展到西亞當斯(West Adams)、雷麥特公園(Leimert Park)和卡爾弗城(Culver City)等新區域。

安妮·菲爾賓(Ann Philbin)之前也住在紐約,現在是洛杉磯哈默博物館(Hammer Museum)的館長。她說,紐約仍是藝術市場的商業中心,但是越來越多的新秀藝術家和藝術學校畢業生搬到了西部。

「很多人說,洛杉磯的創意人才——視覺藝術家、音樂家、作家和電影製片人——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城市都多,我也這麼認為,」菲爾賓說,「現在的洛杉磯就像80年代的紐約。這裡有一個不斷壯大的、龐大的藝術家群體。」

時尚界也在經歷類似的復興。聖羅蘭(Saint Laurent)的創意總監艾迪·斯里曼(Hedi Slimane)把這家時裝公司的工作室搬到了洛杉磯;旁觀者(Band of Outsiders)和羅達特(Rodarte)等品牌也在引領當地設計行業的發展。

頂級時裝公司也把目光投向西部。前不久,博柏利(Burberry)在格里菲斯公園天文台(Griffith Observatory)舉辦時裝秀。那場盛大的活動吸引了700位賓客,包括安娜·溫圖爾(Anna Wintour)和埃爾頓·約翰(Elton John)。

「以前,洛杉磯曾是個牛仔褲之城,但是它很快變成了一個高端時尚之城,」雅虎時尚(Yahoo Style)的主編喬·齊(Joe Zee)說。他現在在這兩個城市工作。「以前,紐約人很有點瞧不起洛杉磯,但是情況真的變了。」

洛杉磯東部的很多街區遠離紅毯和聚光燈,事實證明,那裡正在經歷高級波西米亞復興。


音樂人朱莉婭·普賴斯曾在曼哈頓居住,如今在加州。
John Francis Peters for The New York Times

留着鬍子的紐約年輕人可以在阿特沃特村(Atwater Village)的證據麵包房(Proof Bakery)購買奶油雞蛋卷,在回聲公園(Echo Park)謝潑德·費爾雷(Shepard Fairey)的微小項目畫廊(Subliminal Projects)看展覽,或者在銀湖(Silver Lake)的斯泰拉酒吧(Bar Stella)點一杯木桶陳釀黑麥雞尾酒。他們會恍惚以為自己仍在紐約的麥卡倫公園(McCarren Park)附近漫步,只有當2月份70華氏度的陽光照耀在臉頰上,他們才意識到自己身在洛杉磯。

洛杉磯市中心的變化更是驚人。市中心長期以來死氣沉沉,環境不佳,如今這裡成了時尚工廠,充滿開放式藝術公寓、畫廊、Baco Mercat等開創性餐館,以及必然會出現的新埃斯酒店(Ace Hotel),它被稱為南方的《波特蘭迪亞》(去年,《GQ》雜誌稱洛杉磯市中心是「美國的下一個偉大城市」)。

所有這些喧鬧連3000英里外的紐約都知道了。以前紐約人總拿威廉斯堡和銀湖相提並論,但是現在不管是高地公園(Highland Park)還是威尼斯海灘(Venice Beach),都讓紐約人覺得厭倦、了無新意(除了加利福尼亞州康普頓市市長阿賈·布朗[Aja Brown]。前不久她稱康普頓市為「新布魯克林」。該市位於美國中南部,目前經濟遇到困難)。

難怪新一代不安分的紐約人開始留心洛杉磯的魅惑呼喚,而不像在過去的許多年裡,只有那些滿懷抱負、願意邊當服務員邊尋找演戲機會的紐約人才會注意到洛杉磯的誘惑。

「紐約好像是一個追求名利的地方」,20多歲的音樂人朱莉婭·普賴斯(Julia Price)說。她曾在曼哈頓居住。「洛杉磯則是一個可以搞創作的地方。」

她說,在紐約,為了付賬單,她經常從早上5點至10點辛苦地擔任《早安美國》(Good Morning America)的製作助理,從晚上10點到凌晨4點擔任雞尾酒服務員。而洛杉磯的節奏較慢,聚集了很多年輕藝術家,事實證明那裡是實現藝術抱負的沃土。

「我簡直不敢相信這裡所有的人都如此協作,」普賴斯說,「想拍一個音樂視頻?你在Facebook上發一條消息,幾個小時里就能收到15條回復,一些非常有天賦、有激情的人願意免費為你工作,因為他們相信你和你的藝術。」

有趣的是,認為洛杉磯親切友好的觀點——或者如莫比所說,洛杉磯是個失敗的好地方——與傳統觀念很不相同。1932年,命運不佳的女演員佩格·恩特威斯爾(Peg Entwistle)從好萊塢(當時是好萊塢莊園[Hollywoodland])標牌的H上跳下自殺。自那以後,好萊塢一直給人的印象是折磨壓榨人的地方。

但是對很多從紐約搬到洛杉磯的人來說,單是這裡相對較低的生活成本就值得搬來。洛杉磯人也抱怨房價飆升(這種抱怨無可非議),不過對紐約人來說,這裡的房價還算便宜。

在紐約,特納每月支付1850美元,只能在綠點(Greenpoint)租到一個糟糕的小一居室;而在洛杉磯,她花600美元在回聲公園與人合租一個迷人的20年代兩居室房子,房子有帶柵門的小院、仙人掌、烤架、獨立工作室和車庫。

這並不是說,洛杉磯天生在各個方面都宜居。在洛杉磯,紐約人總是外地人,這裡有自己的社交禮儀、節奏和身體語言。

「有一個關鍵的調適階段,」創意顧問傑夫·思羅普(Jeff Thrope,他曾是《T》雜誌的撰稿人)說。他從紐約搬來。「洛杉磯絕不是有棕櫚樹的紐約。」

新來者面臨災難般的乾旱(這個危機越來越嚴重)以及沒完沒了的交通堵塞(這是個長期問題)。後面這個問題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把洛杉磯視為波西米亞天堂的主要是那些可以在家工作的人,比如博主、攝影師和自由網頁設計員。

「在我們住的東區,整個朋友圈中可能只有四五個人從事的是朝九晚五的傳統辦公室工作,」藝術家、設計師哈米什·羅伯遜(Hamish Robertson)說。他和擔任小說家的妻子安迪·特蘭(Andi Teran)住在洛斯費利茲(Los Feliz)。「即使他們是從事這樣的工作,也很少提及,因為人們很少相互詢問職業或教育背景。」

目前,無法說清究竟有多少紐約人真的冒險來到洛杉磯。人口統計局不會具體追蹤布殊威克的新表現派和數字品牌策略家們的移居模式。

現在我們只有這樣一些准統計資料:傑薩·布萊茲(Jessa Blades)是布魯克林格林堡的一名化妝師兼美容健康企業家。她決定在這兩個城市生活,其中一個原因是在過去18個月里有十幾個朋友搬到了洛杉磯。她說,「這樣更容易找到一個團體。」

可以看見的是,外來的紐約人正成為洛杉磯人強烈反對的對象。

網絡雜誌《晨報》(The Morning News)製作了一幅簡易地圖,突出標出對紐約人最友好的幾個社區。熱門網站LAist轉發了這幅地圖,並標出了一系列對紐約人有敵意的區域。「如果你碰巧來自紐約,正對洛杉磯這塊乏味的荒漠感到不安,你可以」——呃,離開(這個帖子尖刻地建議)——「或者找出哪些地方更可能讓你感覺像在紐約一樣自在。」

《洛杉磯周刊》(The LAWeekly)列舉了「毀掉洛杉磯的六種外來事物」,第一條當然是紐約人。

「除了談論紐約,紐約人唯一更喜歡談論的是洛杉磯為什麼不如紐約,」這篇文章寫道。它詳細列舉了紐約人對洛杉磯常有的抱怨(公共交通太差、人們太拘謹、酒吧關得太早)。

至少紐約人又排在了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