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9/2014

這ㄧ點值得欽佩

蔡正元臉書全文:

柯文哲
這ㄧ點值得欽佩!

在台北市不動產協會的春酒宴
柯文哲坐在餐桌上
用功的閱讀
蔡正元的政見文宣
蔡正元友善的
問柯文哲
怎麼這麼用功?

柯文哲說
對政策都會仔細研讀
就這ㄧ點
蔡正元深感欽佩

長久以來
台灣政治人物、媒體、學者
都對政策不感興趣
談論政策
也都口號、口水滿天飛
從不用大腦思考政策

柯文哲願意用春酒餐桌
研讀蔡正元的政見
而不是花枝招展四處敬酒
不管柯文哲懂多少
這個態度
令人欽佩!

老房子裡飄書香 - 穿越時空的書店之旅

撰文˙攝影/郭怡青

建築之美,反映著一個地方的傳統與文化,日治時代雪泥鴻爪,半世紀的光景在西風東漸的影響下,台灣的建築風格變化豐富,除了傳統的閩南式建築,同時交織著日本式、西洋式以及折衷式建築。每一間老房子,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都承載著一段歲月的故事,卻因著不同的背景、規模與保存條件,而面臨不同的命運,沒能被列為古蹟的房子,也許因都更被拆,也許因後繼無人而老舊荒廢。



〈書店喫茶一二三亭〉書櫃上的書是老闆的藏書,只有展示在桌上的新書是販售品。


〈舊書櫃〉宜蘭的舊書櫃是一間飄著書香與咖啡香的書店。


〈時光二手書店〉花蓮的時光二手書店是書店開在日式老屋的風氣之先。


〈虎尾厝沙龍〉隱藏在狹窄巷內而躲過都更命運老私宅,如今變身為書店。

近年流行老屋改造,巧妙運用老建築的古樸氛圍,結合文創的巧思,將它改造成咖啡廳或文創店鋪等,為地方帶來新的商機。充滿文藝氣息的老房子,和書店更是絕佳拍檔,從建築本身的故事到書香世界,老屋與書本的對話,猶如一場穿越時空的旅程。

<慢城花蓮>享受寧靜 時光二手書店

靜靜坐落在花蓮市外圍建國路上的一間日式木造建築,是「當書店遇上老房子」的風氣之先,2004年時光二手書店開業之際,老屋改造尚未形成風潮,女主人吳秀寧坦言,起初生意並不好,是苦撐到第五年後,搭上串聯當地民宿、咖啡廳、書店等特色小店的「慢城運動」,再加上網路的無遠弗屆,才讓這間書店成為花蓮旅遊的「人文景點」。

拉開木門走進時光二手書店,一側是吧檯、一側是書櫃,架上陳列關於文、史、哲、生活、藝術方面的舊書,走到底有一處咖啡區,複合式的經營,讓來到花蓮的遊客可以放慢腳步,在書店裡看看書、喝喝咖啡,還有2隻貓、1隻狗相伴。

店裡3隻可愛乖巧的「小店主」,是吳秀寧為了收書遊走回收場時,從街頭營救回來的流浪動物,她總共收養了14隻毛孩子,分別住在自家和倉庫。在開店之初,她沒想過會變成收容流浪動物的中途書屋,但也因此形成了書店的另一種風景。

<港都高雄>一窺近代史 書店喫茶一二三亭

在高雄,則有一間為了搶救老房子而存在的書店。走出捷運西子灣站,哈瑪星地區是高雄近代化的起點,車水馬龍的繁華盛況隨著市中心的東移逐漸沒落,如今僅剩零星分布在寂靜巷弄裡的老房子,默默的拼湊著日治時期的記憶。

原本政府欲拆除這一帶的老房子來興建停車場,在打狗文史再興會社成功的阻擋下來後,監事姚銘偉索性將位於鼓元街的一間兩層樓老屋承租下來,去年才開業的書店喫茶一二三亭,是一間以書店為主題的懷舊喫茶店,除了供應簡單的日式簡餐,書架上還陳列著文、史、哲方面的藏書供客人閱讀,只有展示在正中間區塊桌上的幾本新書是販售品,店名中的「一二三亭」透露著老屋的前身。

在1920年代,這裡原本是一間名為一二三亭的高級料亭,因此姚銘偉決定要沿用這個名稱,為遊客訴說關於這間老屋的故事。因此,從懸掛在一樓大門的白色暖簾,到播放著戰前日文老歌的2樓店面,都散發著一抹淡淡憂愁的時代感,店主還特別將天花板拆掉,讓遊客可以看到日治時期的屋梁木架。

<農業雲林>文藝氣息 虎尾厝沙龍

老建築的保存與城市發展其實可以相互輝映,高雄哈瑪星成功的搶救了當地的日式老屋,而在雲林虎尾,也有一間老屋改造的書店,因為隱身在一條窄小巷子裡,躲過了都更起樓的命運。

從民權路轉進一條隱密的巷子裡,沿著兩側灰濛濛的牆壁走,你不會想到這裡竟隱藏著一棟猶如別墅般華麗的和洋式木造老屋,一棵松樹傲然聳立在寬闊的庭院裡,時空彷彿回到1940年代。這個被列為縣定古蹟的老建築,原本是當地一位中醫師的私人住宅,在一度荒廢後,被現任主人王麗萍買下,搖身成為一間供應茶飲輕食的複合式書店。

穿過庭院和廚房走進虎尾厝沙龍,迎面是擺設著歐風古董家具的咖啡廳,右側一間間的小房間裡,分別陳列社會、性別、自然、文學相關的新書。沙龍文化源起於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是當時名媛思想交流的社交聚會,店主期許虎尾厝沙龍也能成為雲林人的客廳,創造、推動在地的文化。

美麗的虎尾厝沙龍是當地的文化地標,在搭配老家具的老房子裡閱讀,可以靜下心來思考,感受生活的溫度。
<田野宜蘭>「舊就是新」 舊書櫃

英文有句諺語:「Everything old is new again」,也許老屋改造的潮流就是反應在這種「老建築、新感動」的美學概念上。走出宜蘭火車站,磚造瓦頂的台鐵舊倉庫群,建於1919年,日治時期曾見證宜蘭的經濟產業發展,主要儲存稻米。鐵路運輸沒落之後,倉庫漸漸閒置,但在2004年被縣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希望能夠藉結合文創產業發展,遂而形成充滿文化氣息的「創創新村」。

走出車站右轉的第一間倉庫,是飄著咖啡香的二手書店舊書櫃,你可以坐在沙發區享受咖啡、聆聽迴盪在店裡的爵士樂,也可以瀏覽書櫃,邂逅令你怦然心動的美麗文字。對於35歲的年輕店主莊家泓而言,沒見過的東西就是新穎,因此店裡擺設著黑膠、撥打式電話、打字機等傾訴著過往生活記憶的古董。他形容這是一間喜新戀舊的店,沒看過的老書就是新書,他希望能夠將昔日的美好分享給新的世代。位於火車站旁的舊書櫃,每逢假日國內外的遊客絡繹不絕,店裡除了書和咖啡,也販售一些在地藝術家的作品,藉此推廣宜蘭文化,串聯這個城市的文創空間。

<旅遊資訊>

◆ 時光二手書店地址:花蓮市建國路8號
◆ 書店喫茶一二三亭地址:高雄市鼓山區鼓元街4號2樓
◆ 虎尾厝沙龍地址:雲林縣虎尾鎮民權路51巷3號
◆ 舊書櫃地址:宜蘭市宜興路一段280號

藏書

陳建全

搬家花了整個週末整理完一大面書牆。三毛有篇文章叫〈逃學為讀書〉,寫她從小不凡的就學經歷和讀書經驗,逃出窒息的教育體制她卻熱切地擁抱書本,愛書惜書當然也藏書,直到長大後在外流浪,體會到物質的缺乏,美麗的書和書架不復存在,有形的書不知覺間幻化成無形的力量撐持著她,書不再拘泥形式,書無所不在。

有次宴飲間朋友們聊起藏書,有人說藏書藏成麻煩,有些不再讀比例偏高的像小說便很適合捐贈,有朋友說她幾乎不藏書,書讀完了,到一定時間就召喚還在學的小表妹前來,一袋書籍奉上,用有型的潮包裝好,包當附贈的,表妹樂孜孜地背了回家。我從小愛收藏,什麼零碎的紙頭收了來也歡喜地藏在抽屜裡高興個半天。至今仍藏著小時候家族一些珍貴的照片或文件,家人聚會時拿出來驚嚇大家,可怕的不只眾人模樣的移山走海,更駭人的是這樣的證據怎麼尚未佚失還能留存?

什麼事物拾了便要收,收了便要藏,藏了是財富也是累贅,幸好我也愛整理,分類,歸位,所以多半樂多於苦,負荷也是甜蜜的。見到書籍分類坐到自己該去的位置上,按照筆畫順序不偏不倚,前後接壤井然有序。指尖畫過陳列好的書籍像是一場精采的閱兵,點兵點將哪年哪月哪本書讓我笑了,哪幾冊又令人黯然,哪些片段令人神馳,哪句話縈繞不去。

年歲增長書漸漸多了起來,這次搬家整理重遇許多舊時的讀物,再次相見,書和我都舊了,不復當年。部分淘汰裝箱寄給偏遠地區的學童,衣不如新人不如舊,我的舊書也許是別人的新書吧,也總有幾本會令誰黯然銷魂,有幾本令人飛揚神馳,在歲月裡為他們留下一只籤印,待成長後有跡可循,回味流連再三。

搬家把書籍去蕪存菁了一番,珍藏的舊書擦拭乾淨攤在陽光下曬,去掉塵封的霉味,留下記憶裡的靜好,有些書仍在我的架上,有些書換了新的主人,不論新舊,書無處不在,讀書便是仲春桃花盛開時節出遊,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姑且安心前往,握在手上的書漸上心間腦海,亦步亦趨不離不棄,伴你共行一段長長的旅程。

包庇官商勾結的三種方式

黑心油風暴揭開了台灣官商勾結的買辦黑幕。尤其頂新,不但可以面謁總統,農委會主委陳保基還奉召到他們一○一大樓總部面見,並且在那裡密會中共統戰官員鄭立中,到底彼此進行什麼交易,只有他們知道。這類涉及官商利益糾葛以及國家安全的戲碼,在台灣不知還有多少?
頂新為賺大錢不惜毒害台灣民眾,甚至中國民眾。魏家兄弟的台灣富豪排名都在前列,但是他們不滿足,還以黑心油爭取更高的利潤。這說明什麼?說明台北市長候選人連勝文說,他有錢就不會再貪是屁話!願做出賣台灣政經利益的買辦,還會清廉?

如果連家因為有錢(且不問是否取之有道)而不會再貪,那就不能解釋為何連惠心還要賣禁藥賺取更多黑心錢,這與頂新的貪婪心態不是一樣嗎?連惠心因為付了九牛一毛中的六百萬罰款就可以獲得緩起訴,是否不想這個問題影響連勝文的選情?如果他們對司法有這樣大的影響力,一旦連勝文當選台北市長,再問鼎總統大位,台灣的食衣住行恐怕都得全黑。

對官商勾結,馬政府一般的包庇辦法有三:

一,拖延拘押偵辦,方便他們串供來減罪或免罪,這從前行政院秘書長林益世、頂新魏應充的拖延拘押清楚看到。

二,放出「到此為止」的信號,阻止檢調上查,法務部長羅瑩雪在建商趙藤雄涉嫌行賄桃園縣副縣長(前營建署署長)葉世文案發出清楚訊息。

三,高高舉起,輕輕放下。這次財政部長張盛和對頂新控制一○一大樓經營權態度前硬後軟,是部長吃人手軟,還是背後還有影武者?對大統黑心油的罰款從十八.五億減為五千萬,是不是因為大統有高官與皇親國戚充當門神所致?前馬英九辦公室主任、總統御用律師賴素如涉雙子星案被拘押後還未判決先讓她出來參選台北市議員,更顯馬團隊威力。

中國在討論黨大還是法大,台灣是否該討論馬大還是法大?

這些事件,難道還有人繼續認為馬英九清廉?特別費案難道不需翻案?富邦魚翅案難道不該深究?財閥與黑道對馬英九的政治獻金,多少入國民黨黨庫,多少下落不明?馬總統的兩個女兒原在紐約,如今一在紐約,一在中國香港,兩頭通吃,是為退場鋪路?難怪被中國打臉後,服貿協議還非過不可。

金溥聰駐美回來出任國安會秘書長,他的家眷全部回來,他比馬英九總統更懂得分寸。也難怪資深媒體人周玉蔻最近在評論頂新事件時,會說幾個重要事件金溥聰不在台灣,那是金溥聰也看不過馬英九的作為?

(作者林保華為資深時事評論員)

文化復權、重建國家

一九九四年,李登輝時任國民大會選出的總統,台灣社會正在後蔣經國時代,李登輝前期,蓄勢待發民主化的更積極進展。在這一年,蔡瑞月舞蹈社古蹟搶救運動以三位高掛在十多層樓高吊車的女性舞者,在風雨中經歷二十四小時的儀式,成為戰後台灣文化復權極具歷史時點的象徵性畫面:悲情交織著風險,但想要自我重建的努力,那麼堅決,那麼鮮明地呈現。

時過二十年,在二○一四年的十月三十日到三十一日,同樣在蔡瑞月舞蹈社─一個在二十年前搶救成功的文化古蹟,位於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四十八巷十號的「玫瑰古蹟」要進行時代的巡禮。回顧從一九九四年到二○一四年,台灣的民主發展之路,在政經變遷中的文化復權之路。

一九九六年,李登輝經由人民直選出任總統,二○○○年,陳水扁以民進黨人,經由直選出任總統,政黨輪替執政,並在二○○四年連任。但二○○八年,中國國民黨馬英九復辟,藉機清算陳水扁,清除世界譽為寧靜革命的民主轉型,向中國傾斜,倒退回到殖民性中國政權。二○一二年,馬連任後,變本加厲,貧富差距擴入,社會紛亂不安。

以「玫瑰古蹟」為場域,以「蔡瑞月舞蹈節」與「文化論壇」逐年交織著藝術、文化與社會的火花,不只深探舞蹈藝術,更介入社會議題,形塑出台灣文化復權的熾熱樣貌。溯自二戰前台灣現代舞之起始根源,更印拓戒嚴長時期的藝術困厄,而且見證民主轉型以及挫折的文化形貌,呼應台灣社會的聲音。經歷二十年,已成為一段歷史,見證著民主轉型不完全的歲月。

從十月三十日到三十一日,「自己的文化自己救」為主題的文化運動,交織「自己的國家自己救」的課題,也交織著舞蹈、歌唱,論壇短講,參與社會運動的各種團體輪番出現鬥陣,會呈現出致力於台灣國家重建與社會改造的文化運動視野。動人的文化與藝術風景會在話語、音樂與舞蹈中綻放。吊車升空,高昂反壓迫的昂揚意象,讓天空作證,讓土地見證。



(作者李敏勇,詩人)

烏克蘭的天空

江春男

烏克蘭國會改選,親歐派大勝,親俄勢力幾乎消失,未來更向歐盟傾斜,俄國對此表示歡迎。但是烏東分離份子佔領地區,有300多萬人無法投票,他們單獨舉行選舉,預定11月2日投票,俄國外長宣布將承認選舉結果。在俄羅斯不斷攪局中,鳥克蘭難有安寧之日。

內戰死傷經濟崩潰

烏東叛軍在俄羅斯支持下,和政府軍對抗,內戰從4月打到今天,已有4000人死亡,烏國經濟陷於崩潰邊緣。
現在進入冬天,情況更加惡化。烏東兩個自治區是工業重鎮,又是親俄大本營,一旦脫離烏克蘭,則國將不國。
在蘇聯時期,烏克蘭是第二大加盟共和國,國土面積僅次於俄羅斯,人口有5000多萬,農業發達,東部工業也很發達。蘇聯瓦解後各自發展,包括東歐和中亞在內,以烏克蘭的表現最差。
東歐的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差不多和西歐看齊了。中亞的哈薩克,人均收入將近一萬美元,差俄羅斯一點,烏克蘭收入卻不及俄國一半。烏東地區一心想擺脫基輔,固然有俄國挑撥,但基輔代表腐敗,離它越遠越好。政治沒改善,光靠槍砲是不行的。
不幸的是,烏克蘭的位置極有戰略價值,西方拉它,俄羅斯更要拉它。俄羅斯幾代人在這裡打仗,死了無數人,兩族人血脈文化相連,如果烏國採取中立,兩邊通吃,對俄友好也罷了,現在要倒向西方,俄國人手上傢伙很多,想給基輔苦頭吃,不必挑日子。

多國拉扯找嘸定位

烏克蘭倒向西方,是一種價值的抉擇,提倡民族主義,推廣本土語言文化,培養民族自尊心,去俄羅斯化,這是民主化的自然流程。
遺憾的是,國家認同分歧,經濟上依賴俄羅斯,外交上無法保持平衡,政客又都私心自用,在大國的拉扯中,找不到適當的位置。
親歐派上台之後,烏克蘭的天空,依然是黑雲一片。

心懷感激而不表達,如同包裝好禮物卻不送出。Feeling gratitude andnot expressing it is likewrapping a presentand not giving it.

心懷感激而不表達,如同包裝好禮物卻不送出。Feeling gratitude andnot expressing it is likewrapping a presentand not giving it.
美國作家 威廉亞瑟沃德 William Arthur Ward

上班族:存2500萬才敢退休 ?

去年有十萬二千名國人退休,創史上新高,1111人力銀行昨發布調查發現,上班族平均到了五十四歲就想自請退休,但八成五受訪者希望退而不休、繼續賺錢,直到六十一歲才完全退出職場。被問到要存多少錢才能退休,受訪上班族平均認為需約二千五百萬元。理財專家則認為,最少需準備兩千萬元。

據現行法令,工作年資符合規定的勞工,可在五十五歲或六十歲自請退休;但1111人力銀行日前網路調查一千一百六十名線上會員卻發現,受訪上班族平均五十四歲就想自請退休,另受訪者中有八成五希望退而不休、繼續賺錢,直到六十一歲再完全退出職場。
以行業來看,希望正式退休年齡最低及最高者,分別是金融業的五十九點六歲及「百貨╱販售」業的六十七點三歲。人力業者分析可能與金融業競爭、工作壓力大,加上退休制度相對健全有關。
在不設定存活年限的情況下,詢問上班族須存多少錢才能退休,兩成三受訪者認為需五百萬元到一千萬元,比率最高。人力業者加權計算後所得的平均退休金安全值則約兩千五百萬元,以上班族平均薪資四萬九千多元估,至少要不吃不喝逾四十二年才能存到。

今年六十七歲、從學校工友退休已七年的何先生說,退休時領約百萬元退休金,但一年後發現還債後加生活費已花掉九十萬元,趕忙去找份保全工作、後又兼臨時演員工作。他打算工作到「不能動」為止。職業婦女張太太說,光靠目前五萬多元的薪水和投資,要存到二千五百萬元是天方夜譚,她預估約五百萬元就夠退休。
理財作家林奇芬說,考慮退休後的物價等變動因素,上班族至少需存約二千萬元退休金,並維持每年百分之五報酬率,即可應付退休生活。

箴17:27寡少言語的有知識.性情溫良的有聰明。

箴17:27寡少言語的有知識.性情溫良的有聰明。

Allen Chen 懷想錄: 美貌是轉眼易過的,可是醜陋是永久的。— 巴爾扎克

Allen Chen 懷想錄: 美貌是轉眼易過的,可是醜陋是永久的。— 巴爾扎克: 美貌是轉眼易過的,可是醜陋是永久的。— 巴爾扎克

10/28/2014

和平時流汗越多,戰爭時所流的血越少。 The more you sweat in peace, the less you bleed in war.

和平時流汗越多,戰 爭時所流的血越少。 The more you sweat in peace, the less you bleed in war.
美國海軍上將 李高佛 Hyman G. Rickover

節省時間,也就是使一個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於延長了人的生命。

節省時間,也就是使一個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於延長了人的生命。
中國文學家 魯迅

比伊波拉更可怕的事

陳家如

伊波拉疫情持續升溫,國內連爆兩起疑似病例,引發民眾恐慌。疾病管制署宣布,一旦國內出現伊波拉確診病例,將給予照顧患者的醫事人員風險津貼,醫師每天加給一萬元、護理師五千元。
重點不是給醫護人員多少錢,給再多錢能夠買回生命嗎?醫護人員在意的是有沒有足夠且妥當的防護裝備,保護大家的平安與士氣。

封院罔顧醫護生命

2003年4月26日,整整11年前,出現了台灣首位因SARS死亡的個案,他離開時病床旁沒有一個家人,只有孤零零的一個人。一個生命的結束,卻是台灣一場噩夢的開始。
這場噩夢中,首當其衝的是醫護人員,因為政府錯誤的封院政策,不僅讓台灣成為全球最後一個脫離SARS傳播的熱點,醫護人員的死亡率也是最高的!當時流傳著一段話:「在SARS流行地區,人們的死因有三種:被口罩悶死;看報紙和電視有關SARS新聞太多而嚇死;在公共場所不小心咳嗽而被旁邊的人打死。」
被封院的醫護人員沒有便當吃,因為便當店的老闆送到門口,丟了就跑,裡面的人忙到沒空去拿便當。巨大的恐懼與悲傷怪物,跟醫護人員一起被關在裡面。裡面的每一個人,眼睛都哭得紅紅的。
11年前的5月1日,和平醫院的護理長陳靜秋病逝,是SARS戰役中第一位因公殉職的護理人員,悲訊震撼各界。而殉職的林重威醫師一開始他曾透過隔離病房的玻璃向他的爸媽揮手,還寫出:「爸爸!別擔心,我有喝果汁,哈哈。」他才28歲,美麗的未婚妻在病房外探視時,他還可以寫出女友的名字,及「I LOVE YOU」。幾天後他卻也過世了。
人如果沒有從過去吸取教訓,悲劇將會一再重演。爆發SARS時,是誰用生命保護台灣?又是誰,將醫護人員的生命視為糞土?

應記取SARS教訓

第一線守護人民健康安全的醫護人員,是別人的媽媽、也是別人的爸爸;亦是人子也。前和平醫院的兒科醫師林秉鴻:「(和平醫院)SARS封院的決策,那時候就是把它當做像中世紀的黑死病一樣,你就把村莊圍村、然後放火燒,和平醫院原地隔離,原地隔離會造成醫護人員的死傷非常嚴重!」
SARS的致死率,並沒有那隻名為無知與自私的病毒要高。病毒有一天都會被消滅與清除,真正蔓延與會傳染的,是大家的冷漠與自私,這個才是讓別人死亡的原因!
11年前,這場台灣公衛史上最大的遺憾,絕不能在今日重演,政府應記取11年前SARS的教訓,盡速提升醫療人員的勞動與安全的條件(不是給錢就能解決)。也希望政府不要自私地隱匿疫情,造成防疫前線的醫護人員之恐懼與無法彌補的傷害。
防疫前線最需要的是武器和資訊,武器(藥物、防護裝備)愈充足、愈完善;資訊愈公開、愈正確,才能讓醫護人員有勇氣與熱情,面對接下來的疫情。不要再重演和平醫院封院的危險處境!

醫師

紐約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如是說

we respect the right of each government
我們尊重每一個政府的權力
to make decisions that they think are right for their people
做出其認為對其人民有益的決定
but we have to think how we treat the people who are doing this noble work
但我們必須想想 如何對待從事崇高工作的人們
and we must show them respect and consideration at all times
我們必須始終對他們展現尊重和關懷

紐約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呼籲給予由伊波拉疫區返鄉的遭隔離醫護人員合適對待。

陳佩琪:真的進步了

陳佩琪臉書全文:

先生經過這幾個月選戰的洗禮,我發現他真的進步了 ,不論在任何方面…

「連勝文上午舉行信義區後援會成立大會,他在致詞時強調,沒有人能用罵就罵上一個市長」

看了這則新聞,要是記者問我,我一定像自己專長的理學檢查中的膝蓋反射一樣,「喔喔!常常謾罵的不就是你們嗎?你們說“柯文哲腦袋有餿水油”,“柯文哲是柯波拉病毒”」,不過我覺得先生的應對能力,和過去真的不一樣了…

對於另一位候選人連勝文上午開嗆,表示不可能靠「罵」當市長,柯文哲回應說,「他講得很對啊!」,選戰是該進入市政辯論了。喔喔!講得真好…

雖然某些方面進步了, 但偶爾還是要虧他一下…

「某市議員參選人邀連、柯雙方出席競選總部成立大會,現場只見柯文哲一人到來,接下來台上只見柯一人在幫忙喊凍蒜, 卻不見市議員蹤影。 第二天參加登山健行摸彩, 又遇到同一市議員參選人, 柯仍主動邀其上台,還說終於可以同台了。」

「表情尷尬的這位議員參選人,才同台十秒鐘,就默默退到台下,因為前一天柯文哲受他邀請幫忙站台,卻遭受冷落,包括黨主席和他都刻意消失,讓柯文哲唱獨角戲,引發不小爭議。」

看了這則新聞, 我忍不住笑了出來(選戰有時不要如此嚴肅啦),哈哈! "白目" 、”看不懂人家臉色”的「亞斯伯格症」特質又蛇出來了…

以下是我在對學生講課中的一小段…

亞斯伯格症的特質:

「眼神不太注視對方,人際互動笨拙,出現很多不識相的言行,無法察言觀色或無法揣摩對方的想法,再做出恰當的反應,對他人的情緒、感受,較無法設身處地適切回應」

談,一個人的戀愛



艾哈拉

國內一家知名的食品大廠,因為一再地製造黑心油而遭到全民抵制;但其實更嚴重的應該是,資本家早已經透過各種行銷方式,全面地解構了年輕人的生活習性,像是晚婚或不婚人數的增加,不正是因為財團提供了年輕人獨身生活的足夠需求嗎?

早在2006年,日本女作家深澤真紀就以自創的「草食男」一詞指出,出生於1970年前後的日本男性,因為在衣食便利的時代成長,養成了對工作、戀愛和人生都顯得被動的態度;如今,在資本家的推波助瀾下,2014年更出現了進階版的「佛系男」和「絕食男」,也就是說,原先只是擔心談戀愛會受傷害的「草食男」,現在竟然連和女性發生肉體關係都覺得麻煩,他們甚至承認對著18禁的動畫自慰更能抒發性慾。

台灣也和日本一樣有著晚婚或不婚人口逐年增加的趨勢,但會使眾多宅男、宅女能過著「自得其樂」的生活,當然就是因為資本家所追求的:要全力搶食龐大的「單身」商機。

因此,面對單身者最難忍受的孤獨感,財團可以研發出各種3C產品來幫助他們排遣寂寞時光,甚至是創造出各類豐臀爆乳的宅男女神,來滿足獨身男子的感情投射;至於單身男女最擔心的飲食起居就更不是問題了,因為購物網和超商早已經鎖定單身人口,而不斷推出各種便利的生活服務……

年輕人真的很容易被資本家洗腦,像是前不久某台的美食節目中,一位受訪的顧客竟然說:「雖然我沒有去過法國,但是這家餐廳的法式料理,真的讓我有如置身法國的感覺!」如果單憑一份異國料理,就能讓人浮誇地自認有如置身於國外,那麼,單身男女當然也可以說他透過聊天軟體、情色影片,已經談過無數次一個人的戀愛了!

Allen Chen 懷想錄: 「生命中最要緊的事,是學著付出愛,以及接受愛。」

Allen Chen 懷想錄: 「生命中最要緊的事,是學著付出愛,以及接受愛。」: 《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作者 艾爾邦

Allen Chen 懷想錄: 「一個出色的人才,須有知識、有見識、有膽識。」

Allen Chen 懷想錄: 「一個出色的人才,須有知識、有見識、有膽識。」: 中央研究院院士 許倬雲

Allen Chen 懷想錄: 捐款逾半薪? 立委問馬錢從哪來

Allen Chen 懷想錄: 捐款逾半薪? 立委問馬錢從哪來: 針對行政院長陳冲轉述馬英九總統指其「每年捐款超過薪水的一半」,民進黨立委昨天依馬英九與其夫人周美青的財產申報資料,試算去年十月至今年十月共十三個月的所得、捐款、存款相互關係,發現數字差異甚大,質疑馬英九以不明來源的錢捐款,可能涉財產來源不明罪。 懷疑涉財產來源不明罪 要馬說清楚 ...

Allen Chen 懷想錄: 沒有正義,就沒有真愛。

Allen Chen 懷想錄: 沒有正義,就沒有真愛。: 沒有正義,就沒有真愛。 ~ 美國女性主義學者 貝兒•胡克絲

Allen Chen 懷想錄: 「『發現』是看到別人看到的,但想到別人沒想到的。」

Allen Chen 懷想錄: 「『發現』是看到別人看到的,但想到別人沒想到的。」: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納基雷波特

Allen Chen 懷想錄: 詩中看花 ,佛洛斯特談認同的不同境界

Allen Chen 懷想錄: 詩中看花 ,佛洛斯特談認同的不同境界: 南方朔 美國最被敬愛,同時讀者最多的詩人是佛洛斯特(Robert Frost, 1874-1963)。美國人最喜歡的作品裡,三首他就占了兩首。他耕讀出身,不喜歡咬文嚼字,舞文弄墨,也厭惡拉幫結派,相互吹捧。他只是默默寫自己的詩。他的詩樸實,合乎人性,飽含各種深刻的哲理。 以前...

10/27/2014

【不懂反省,又怎能稱為公民覺醒】

年底九合一選舉開打至今,台北市長戰況激烈。但在這場選戰當中,大家卻逐漸看到當權者的雙重標準。無黨籍候選人柯文哲的老婆陳佩琪在公立醫院任職,台北市人事處認定她的身分屬於公務員,受到《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約束,不能公開拜票,幫夫輔選行為恐有違法疑慮。但國民黨候選人連勝文的競選活動上,卻看到交通部長葉匡時出席公開站台,「只要請假就好」。國民黨立委廖正井在立法院檢舉柯文哲逃漏稅,國稅局就到處追查,但連勝文的檢舉信高達三百多封,國稅局卻稱「資料不足請補件」。抨擊柯文哲MG149帳戶的國民黨立委羅淑蕾不斷抨擊柯文哲貪瀆,但在自己漏報財產時卻聲稱「忘記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雙重標準?很多時候,人為了達到目的,可能會選擇矇敝自己的眼睛,不擇手段。國民黨為了讓柯文哲落選而動員行政體系護航,立法院甚至有一天由藍委輪番上陣砲轟審計部,要求嚴審柯文哲的MG149帳戶。但是這些人在遇到自己利益受損時,又想盡辦法來為自己說話,於是就出現了雙重標準。最好的例子,就像是國民黨團之前召開記者會稱蔡英文是「暴力小英」,但在面對記者提問「連戰也曾上街頭號召要激烈抗議,是否也應該叫做暴力連戰」時,卻不願回答。

這些雙重標準讓我們看到政治的骯髒和汙穢,但這樣的雙重標準會不會出現在我們身上呢?

社會學著作《狂熱份子》作者Eric Hoffer說,「群眾運動不需要相信有上帝,但不能不相信有魔鬼,共同的仇恨可以凝聚最異質的成分。」會不會有人為了凝聚支持自己的人氣,反而鼓吹仇恨,鼓吹大家去憎恨特定對象,甚至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如果我們忘記民主的本質是監督、質疑,反而崇拜領導,看到對自己有利的言論就見獵欣喜,那麼我們當然也可能出現雙重標準。

我們站上街頭大聲疾呼民主,要求當權者聽到我們的聲音,但當有了不同的意見,我們願不願意靜下心來,傾聽、了解不同立場的意見?

我們要求執政者讓我們監督,我們質疑當權者,但我們是否願意讓自己的夥伴來監督、質疑自己?

我們會不會組織一個團體,要求政府要有民主的程序,結果卻忘記團體內也要堅持民主的程序?

我們會不會為了要培養出覺醒的公民而成立一個組織,結果卻在組織內獨裁,然後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卻又閃躲肩上的責任?

公民覺醒,並非只有睜大眼睛監督政府,也是睜大眼睛來審視、反省自己的行為。不懂反省,雙重標準,又怎麼能稱為公民覺醒?

The intelligence of your heart is far more advanced than your mind. We have been trained to trust the process of figuring things out, instead of feeling them. Once you learn to tune into what you are feeling, you realize how you can let go of over thinking. Your heart resides in the eternal now. It understands far more and allows for a higher perspective. Your heart will guide you. Feel your way. The intelligence revealed is universal and true. There is only love.

The intelligence of your heart is far more advanced than your mind. We have been trained to trust the process of figuring things out, instead of feeling them. Once you learn to tune into what you are feeling, you realize how you can let go of over thinking. Your heart resides in the eternal now. It understands far more and allows for a higher perspective. Your heart will guide you. Feel your way. The intelligence revealed is universal and true. There is only love.

人生就是一列開往終點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走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捨,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別。

人生就是一列開往終點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走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捨,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別。

部長你大言不慚批評柯文哲英文不好無法帶團出去,請教葉部長,你是他同學、是他老師嗎?那你是一個好部長嗎?

交通部長葉匡時日前在國民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連勝文造勢場合公開批評無黨籍台北市長參選人柯文哲,引發民進黨立委李昆澤反問葉匡時,「那你是一個好部長嗎?台鐵、高鐵管理好嗎?國道收費員工作權益有保障嗎?ETC有站在消費者立場嗎?」他要求葉匡時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不要再用偏頗情緒選舉語言,不然只會讓交通部的威信受損。國民黨籍楊麗環也奉勸葉匡時少批評,多講自己政策。

葉匡時日前在連勝文選舉場合批評柯文哲,認為柯文哲無法舉辦花博等級的活動,也無法完成四大運籌備工作,英文也不好無法將台灣觀光推向國外,行銷到歐美。這番話引發立委李昆澤砲轟葉匡時,「部長你大言不慚批評柯文哲英文不好無法帶團出去,請教葉部長,你是他同學、是他老師嗎?」

葉匡時則反駁立委說,「我沒有提到英文這件事情,我沒有講到語言能力,因為在場都是觀光旅遊業者,只是提問給觀光業者思考柯文哲是不是能處理國際觀光行銷事務」。葉匡時說,柯文哲過去的發言突顯出性別觀、優越感、國際觀,強調「我不得不質疑」「我是用提問的方式,我連問題都不能問嗎?」

李昆澤則反問葉匡時,「你的國際觀正確嗎?馬總統國際觀好嗎?江宜樺就任到現好嗎?你是部長你能力好嗎?」李昆澤要求葉匡時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並繼續追問,「你是一個好部長嗎?台鐵、高鐵管理做好嗎?國道收費員工作權益有保障嗎?ETC有站在消費者立場嗎?」

李昆澤說,「大眾對你也不放心,我對你也不放心。」他要求葉匡時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不要再用偏頗情緒選舉語言,這只會讓交通部的威信受損。

李昆澤還說,「部長你知道愚人節是哪一天嗎?」葉匡時回答是4月1日;李昆澤說,現在已經改成10月21日。李昆澤說,「新北市在當天舉辦民生汐止線捷運動工,有沒有邀請你去?這麼大的動工不用行政院核定嗎?」李昆澤批這種「假動工、真騙票」都是欺騙選民。

李昆澤說,「你可以用算命仙角度評斷柯文哲,但新北市長朱立倫假動工真騙票的具體事實你卻不敢評論,朱立倫可以當一個好市長嗎?」

Allen Chen 懷想錄: 所謂現實只不過是一個錯覺,雖然這個錯覺非常持久。Reality is merely an illus...

Allen Chen 懷想錄: 所謂現實只不過是一個錯覺,雖然這個錯覺非常持久。Reality is merely an illus...: 所謂現實只不過是一個錯覺,雖然這個錯覺非常持久。 Reality is merely an illusion, albeit a very persistent one.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

想增強記憶力?多吃點含可可的食物吧!

想增強記憶力?多吃點含可可的食物吧!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發現,可可含有的類黃酮(flavonoids)有助增強記憶力,是首次有研究證實類黃酮對於抵抗記憶力衰退有幫助。

研究以37名50至69歲人士進行試驗,在三個月實驗期中分為兩組,實驗組每天喝含900毫克類黃酮的飲料、對照組則喝僅含10毫克的類黃酮飲料。期間研究人員為他們進行腦部掃瞄、記憶測驗,並統計大腦負責記憶部份的海馬體(hippocampus)血液流量。

專家指出,隨著年紀變大,海馬體的功效表現會不斷下降,但研究發現喝高劑量類黃酮的一組,海馬體血液流量有所增加:「如果參加者的記憶力是60歲,實驗後可回復到30至40歲」。除了可可含高量類黃酮外,葡萄和藍莓都有這種成份,但類黃酮類別和比例則有所不同。

但科學家強調,這項研究仍需更多考證,並指結果只應用在一般步入中年後記憶力衰退現象,暫時無法應用於癡呆症、阿茲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患者身上。

從東京看到富士山初冠雪

富士山山頂今年首次出現冰雪堆積,這被稱為「初冠雪」。
從東京拍攝的富士山的初冠雪的照片。東京到富士山的直線距離約為100公里。

港臺投資者目光轉向日本房地産

台灣和香港的個人投資者開始將目光投向日本的房地産。參加房地産參觀旅行團的人數出現增多,實際購買也出現增加。在日本房地産仲介公司的海外顧客中,港臺投資者的存在感日益增強。在台灣和香港,受房地産價格高漲影響,投資機會出現減少。原本作為投資對象的中國大陸也難以像過去那樣獲得高收益。因此,港臺投資者將資金轉移到房地産價格有望上漲的日本的趨勢似乎正出現擴大。

日本緣何成房地産投資寶地

「距離地鐵車站很近、溫泉等設施也很完善。我決定買下這裡」。9月底一位參觀東京新宿區高層住宅的香港居民張生(48歲)如此表示。張先生面帶笑容地簽約買下了這裡的一套面積為55平方米、售價約50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85萬元)的房産。其參加的是由香港的仲介公司JP Housing組織的日本房地産參觀旅行團(3天2晚)。隨團到訪日本的12人中,包括其本人在內共有5個人購買了日本的房産。

30多歲的台灣男性陳慶星(化名)8月在日本大型房地産仲介商東急麗邦(Tokyu Livable Co.,Ltd)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參觀了東京都內的5~6棟房産。陳先生相中了位於澀谷區售價約4億日元的一套房産,並在9月下旬簽約購買。他滿意地表示「日本的房産能獲得比台灣更高的收益」。

全款購買售價1億日元的房産的情況下,如果能通過出租等每月獲得50萬日元的純收入(房租減去管理費等費用)的話,每年的「純收益率」也能達到6%。日本被認為有很多純收益率在4~6%左右的房産。和純收益率在1~3%左右的台灣和香港相比,日本成為投資眼中的寶地。

據房産仲介商日本東急麗邦統計,該公司面向海外的房産介紹件數方面,台灣佔70%以上,還有很多來自香港和新加坡。這些投資者的所在國和地區大多受房地産價格上漲影響,房地産投資收益率表現低迷。這些國家和地區本來富裕階層就為數較多,加之在台灣多家台資銀行在日本設立分行,投資者易於通過購房貸款審查也産生了積極影響。

日元貶值成為推手

另一方面,日本自「失去的20年」(指日本90年代泡沫經濟崩潰後持續的經濟低迷時期)以來,房地産行情長期萎靡不振,房地産價格較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上漲緩慢。得益於2013年之後的「安倍經濟學」效果和東京獲得2020年奧運會舉辦權,日本作為有望獲得高收益的投資對象逐漸開始受到投資者的關注。

JP Housing的總經理李翰斌表示,不少顧客預計受解禁博彩業等因素帶動,日本的房地産價格將進一步上漲,期待通過轉手獲益。此外,日本房産受到海外投資者的青睞還得益於日元貶值。台灣某大型房産仲介公司表示,「與2年前相比,(購買日本房産)現在能少花約4分之1的錢」。

台灣最大的房地産仲介公司信義房屋2013年作為仲介售出了450套日本房産,是上年的2.6倍。換算成金額也猛增至3.6倍的305億日元。2014年台灣投資者持續對投資日本房産表現積極,有聲音指出「台灣仲介業整體的銷售總額將達到500~600億日元」。香港的JP Housing剛剛于2012年成立,但是今年7月作為仲介成功售出了約70套日本房産。

另外,面向投資者的諮詢與服務也在增多。台灣的房地産仲介公司Tokyo Property Showcase于3月在台北市內開設了介紹東京高檔房産的展廳。裏面設置有今年夏季剛剛開業的商住兩用的摩天大樓「虎之門之丘(Toranomon Hills)」和東京都內主要5個區的模型,以給投資者以更加形象的感覺。據稱,僅2個月左右時間就售出了10套均價在2億5千萬日元的虎之門之丘的房産。

另一方面,日本大型房地産開發商大京3月在台北舉行投資研討會,這是該公司首次在台灣召開投資探討會。截至8月約有600組投資者參加,場面異常火爆。東急麗邦也於4月在台灣設置當地法人,強化面向台灣投資者的服務。

大陸房地産行情惡化引發投資轉向

台灣和香港本來土地面積就狹小,如今又因房價高漲,房地産交易變得愈發困難。此前被認為大有前途的中國大陸房地産行情出現惡化也是資金流向日本的主要原因之一。

房地産是當代中國的黃粱美夢?

日本經濟新聞

「新生活從這裡開始」,在北京以南約450公里的河北省邯鄲市,一個爛尾小區的門口打著這樣的標語,讓人感到無盡的虛無。這裡原是計劃入住2000戶的高層住宅小區,但現在項目已經爛尾。完工遙遙無期的樓房像墓碑一樣靜靜矗立在華北大地。今年夏天,房地産開發商因資金週轉不靈而失蹤。

剩下的只有看不到前景的爛尾樓和被經濟「泡沫」愚弄的當地居民。9月底,記者曾來過這裡。在空空蕩蕩的房地産公司辦公室前,約有40名當地居民在焦急等待。「希望多少能要點錢回來」,這是他們的呼聲。他們聚集在這裡,看能不能打聽到房地産開發商的消息。

不僅這家公司,邯鄲的房地産開發商均以年20~30%的高息從居民手中籌資,用於開發投資。這就是中國各地所謂的「民間融資」的一種。沉浸在房地産投資中的邯鄲,住宅價格在今年年初之前的3年裏上漲了近20%。

不過,今年開年以後,住宅過剩的狀況日益明顯,中國全國迎來房價降價大潮。在邯鄲,住宅項目停工的現象比比皆是。居民受高收益誘惑而投資的93億元已收回無望。

古代有一個叫盧生的年輕人,在邯鄲的旅店裏遇到了一個道士。盧生感慨自己的窮困,道士借給他一個枕頭,要他枕著睡覺。這時店家正在煮小米飯。盧生在夢裏享盡了一生榮華富貴。一覺醒來,小米飯還沒有熟。後來人們就用「黃粱夢」或者「邯鄲夢」比喻沉溺不切實際的夢想,或者是興衰成敗的變幻無常。現在,中國的很多人仍在夢想著「房子一定會升值」,「買房一定會發財」,這或者將成為現代中國的黃粱美夢。

中國待售房地産截至9月已連續30個月環比增加,待售面積2年內增長了近100%。政府雖然已放寬購房限制,但效果並不明顯。房地産市場長期低迷正在嚴重拖累中國經濟。

創新思維當道的年代,法學院教什麼?

紐約時報
創新思維當道的年代,法學院教什麼?
教育JOHN SCHWARTZ2014年10月27日

一個小組負責密歇根州立大學的一個初創比賽的評委工作。對數據分析能力和商業頭腦的訓練是該校法學院課程的一部分。
一個小組負責密歇根州立大學的一個初創比賽的評委工作。對數據分析能力和商業頭腦的訓練是該校法學院課程的一部分。
Fabrizio Costantin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學生們正在賣力推銷。
一個春日的午後,15位密歇根州立大學(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法律系的學生正在向一個由法律學者和企業家組成的評委會及現場的學生觀眾演示他們的創業提案。這項期末活動既是一場研討會,同時也兼具「鯊魚缸」真人秀(Shark Tank)的特徵。
這些學生正在描述的公司迥異於許多法律專業學生傳統上非常嚮往、希望從中獲取高薪報酬的巨型企業。相反,這些年輕人打算創立的,是一些更加靈活、更加標新立異的企業,是一些爬行在恐龍腳下,動若脫兔的小哺乳動物。
有幾位學生正在考慮為大型律師事務所提供外包服務。卡倫·弗朗西斯-麥克懷特(Karen Francis-McWhite)的想法是成立一家律師事務所,幫助自耕農給自己索取財產所有權。另一家則打算幫助移民報稅。在申請國籍的過程中,這是一個極其重要,但令人恐懼的步驟。其倡導者喬凡娜·里維斯(Giavanna Reeves)還提出了一個宣傳口號:「將得綠卡的你,不該為報稅心情變藍。」("Blue",藍色,在英語中有心情鬱悶之意)
岱恩·巴奈特在比賽中提出創建「法律火花」(Law-Spark)公司。它將向法律相關的科技初創公司提供技術支持——即開發人員及產品設計人員。
岱恩·巴奈特在比賽中提出創建「法律火花」(Law-Spark)公司。它將向法律相關的科技初創公司提供技術支持——即開發人員及產品設計人員。
Fabrizio Costantin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創業律師業初創比賽」(The Entrepreneurial Lawyering Startup Competition),該所大學「改造法律實驗室」(Reinvent Law Laboratory)的一個重要項目,並非一個很多執業律師有所耳聞的活動。但它可能是那種許多當今學生需要了解的拓展課程。
「法律教育一向重傳統而輕創新,」密歇根州立大學法學院院長瓊·W·豪沃思(Joan W. Howarth)說。「我們正努力做到的是為未來培養律師,而不是為過去。」
就像許多預見到律師業將面臨巨大挑戰的法學院一樣,這所學校正在督促學生們深刻理解商業和科技,從而為進軍未來領域的創業者提供法律諮詢。該校希望學生們也把自己視為潛在的創業者,將來也需要在一個正在被科技改變的法律環境下流暢地運營自己的企業。
凱斯·克夫根提出了一項旨在幫助為教育管理者創建戰略手冊的服務。教育管理者常須在沒有時間諮詢律師的情況下作出會帶來法律後果的艱難決定。
凱斯·克夫根提出了一項旨在幫助為教育管理者創建戰略手冊的服務。教育管理者常須在沒有時間諮詢律師的情況下作出會帶來法律後果的艱難決定。
Fabrizio Costantin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密歇根州立大學的教授不只教侵權、合同以及憲法的複雜細節。他們也深入到軟件和法律服務之中,篩選出數千件案例,以預測某位客戶的官司是否能夠勝訴,或者哪些辯詞可能最有效。他們引薦學生參加各類項目,讓他們搜尋汗牛充棟的證詞和案宗,把諸如「文檔審閱」這類曾經被年輕律師們視為嚴峻考驗的沉悶任務自動化。
「改造法律實驗室」的創始人之一丹尼爾·馬丁·卡茨(Daniel Martin Katz)是一位擅長運用大數據、計算技術,及它們於法學研究方面的應用的副教授。他希望在這個似乎越來越慘淡的就業市場上助學生一臂之力,力圖幫助他們成為「T形」人才,意指擁有深厚的造詣(字母T的那一豎)和全面的技能組合。所以,讓他們學習數據分析這類看似神秘的學科,有可能幫助他們構築起成功的職業生涯。「數據分析加法律專長,可以給你帶來一份合適的工作,」他說。該項目的贊助人之一是以支持創業教育為宗旨的考夫曼基金會(Kauffman Foundation)。
隨着市場環境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抨擊法學院教學與實際脫節。
馬修·盧索和同學們在密歇根州立大學創業律師業初創比賽上展示自己的想法。他的提案是:一個提供一站式法律和會計服務的店鋪。
馬修·盧索和同學們在密歇根州立大學創業律師業初創比賽上展示自己的想法。他的提案是:一個提供一站式法律和會計服務的店鋪。
Fabrizio Costantin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洛杉磯西南法學院副院長凱瑟琳·L·卡彭特(Catherine L. Carpenter)追蹤全國的課程。她說學校正試圖教學生如何運營自己的事務所、通過找到「法律的空白或服務提供中的空白」來尋求創業良機,以及獲取專業知識來助力他們為創業者提供諮詢。
印第安納大學(Indiana University)法學院教授威廉·亨德森(William D. Henderson)一直倡導對法律教育實施大變革,他認為這個時代或許已經到來。在一所學校打算改變像法律培訓這種深受傳統約束的事物之前,「肯定會經受許多痛苦」,他說。但在當下,痛苦無處不在,「這多多少少是我們的一個機遇」。他主張把更多的科技和實踐培訓融入課程,以適應這樣一個更加註重以更低成本提供法律服務,「收費昂貴、工匠式培訓出身的律師」不再吃香的行業。
科羅拉多大學法學院客座教授比爾·姆茲(Bill Mooz)啟動了一個名為「科技律師加速器」(Tech Lawyer Accelerator)的為期四周的夏季新手訓練營,以提供——用他的話說——「所有那些法學院和律師事務所不會教給你的、卻是讓你在當今世界有效工作所必須的事情」。學生們被培養快速使用為使法律服務更高效而設計出的科技工具。他們聆聽來自Adobe和NetApp這樣的公司的講座。四周後,他們將用暑假餘下的時間,甚至接下來的一學期,為某個公司直接工作。姆茲把這個項目叫「從消防水帶里飲水」。
西北大學法學院(Northwestern Law)院長丹尼爾·羅德里格斯(Daniel B. Rodriguez)正在擴充該校的實踐教學,同時使用具有科技和商業經驗的教師「在法律/業務/技術界面下」進行指導。
他說,對於那些「可能有數學恐懼,不喜歡跟數字打交道」的學生來說,法學院曾經是一個不錯的避難所。但法律實踐越來越需要律師了解客戶的工作和戰略,這可能意味着要閱讀電子表格,甚或更高的要求。
「那不意味着你需要有一個數學博士或碩士學位才能當律師,」羅德里格斯說。「它其實不會殺死你,有統計學背景會讓你更強大。」並且,他說,「不是我要賣弄行話,但是大數據已經滲透於管理學世界的很多方面了,律師們需要有一定處理它的能力。」
西北大學的法學教育強調團隊合作,儘管授課依然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援引講述法學院生活的經典電影《力爭上遊》(The Paper Chase)的腳本,指出「金斯菲爾德教授還沒有消失」。
這些項目或許對非處於頂尖行列的學校抗擊法律就業市場的「非常頂尖」觀念尤為重要,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法學教授布萊恩·Z·塔瑪納哈(Brian Z. Tamanaha)說道。「舉一個本地競爭者的例子來說,這足以讓他們挑選一個密歇根州立大學的畢業生,而不挑密歇根大學的畢業生嗎?這還有待觀察。」
另一個持懷疑態度的法學教授,科羅拉多大學的保羅·F·坎波斯(Paul F. Campos),說他認為密歇根州立大學的方法是「令人欽佩的」,但表示自己被其着重於科技逗樂了。「這裡的諷刺意味是,這些新科技正在摧毀傳統的法律工作!」
坎波斯的博客《法學院的那些把戲》(Inside the Law School Scam)曾經對法學教育進行了嚴厲抨擊。(這個博客去年停止更新,他寫道,「我已經說了所有我必須要說的話,至少就這種格式而言。」)現在,他說:「基本問題依然是,我們培養了太多太多的律師。或者我應該說,鑒於入門級職位的數量如此稀少,現在擁有法律學位的人太多了。」
對於密歇根州立大學的學生來說,機遇大於風險。雖然沒有一個人有可能成為專業程序員,但他們相信,這些訓練將幫助他們在那些需要有人與「極客」(geek)承包商溝通的事務所獲得一份工作。
「在法學教育史上,目前是上法學院最糟糕的時刻,」剛畢業的大學生帕特里克·埃利斯(Patrick Ellis)說。「在這樣一所排名不在前十的法學院,我不是班裡最好的學生,但我相信,由於參加了這個項目,我將擁有一個很有意義的職業生涯。」
一個名為Stand』n的創意最終在密歇根州立大學創業大賽中勝出。它融合了社交媒體的朋友追蹤功能,以及能夠在短時間內把人和法律服務公司連接在一起的應用軟件。這個創意的提出者安德魯·約翰斯頓(Andrew Johnston)表示,它就「像是打車應用Uber的律師版本」。
他解釋說,當律師事務所需要找一位律師代替他們出庭作證的時候,他們就可以使用這項服務。這個創意為他贏得了2000美元獎金。比賽結束後,約翰斯頓告訴我,他此前沒有聽說過「律師在線」(Lawyers on Call)——一家已經提供此類服務,但並沒有使用某種應用軟件的公司。約翰斯頓沒有被嚇住。他又詢問了一遍這家公司的名稱,並用筆記了下來。
豪沃思說,她剛剛碰到了一位更注重傳統教學方式的法學院同事。這位同事看到一群學生聚集在這裡,想知道這是不是一場法學院的傳統項目——模擬法庭競賽。
「我說,『不,這是一個初創比賽,』」豪沃思微笑着說道。她又補充說,「我不知道他是否清楚那是什麼。」

John Schwartz是《紐約時報》美國本地記者。

壽命預測技術使老人重新規劃人生

紐約時報
觀點
賈森·卡拉威什

這個周末,歌手兼詞曲創作者萊昂納德·科恩點上一支香煙,慶祝他的80歲生日。去年他宣布,自己打算一到80歲就恢復吸煙。「這是重新開始的好年紀,」他說。

吸煙在任何年紀都是不明智的。吸煙者和那些吸二手煙的人都會出現健康問題,既有長期的,也有急性的,比如感染和哮喘等。但是科恩的計劃提出了一個刺激的問題:我們什麼時候可以把未來的人生拋到一邊,全新享受當下的快樂?

 

Alfred Steffen/Corbis Outline

萊昂納德·科恩,攝於1988年。去年他宣布自己打算一到80歲就重新開始吸煙。

在20世紀伊始,美國只有0.5%的人口超過80歲。肺結核和脊髓灰質炎等傳染性疾病在工業化國家發病率很高。骨質疏鬆等普通的老年疾病在當時甚至不被視為疾病。

如今,美國3.6%的人口年過八旬,而我們的生活也被嚴格地規定了:不僅要注意避免某些行為,還要注意吃藥。65歲以上的人之中,有一半人以上要吃五種乃至更多處方葯、非處方葯或膳食補充劑,其中很多並非用來治療急性病,而是為了降低未來的發病率。中風、心臟病、心力衰竭、腎衰、髖關節骨折……這個名單很長,而且美國衛生和公眾服務部計劃到2025年實現預防阿茲海默症,這個名單還會變得更龐大。

在21世紀,衰老只與風險以及和它所帶來的衰退有關。保險公司獎勵客戶常去健身,如果他們吸煙,就會懲罰他們。製藥公司告誡醫生們,就算他們給病人開了減少心臟病發病率的葯,但仍然有「殘餘風險」——於是醫生們就經常開出更多的葯。一種健身產品的宣傳詞把握了這種時代精神:「健康就是財富!長壽萬歲!」

但是什麼時候才能停止儲蓄,花一點我們的本金?如果你覺得自己馬上就要死掉,你可能會點上一支煙,停掉每天的阿司匹林、斯他汀和降壓藥。你可能就不會那麼憂慮未來,而是多花點時間和金錢來享受當下的快樂,比如和朋友出去吃飯之類的。

預防措施也有可能過猶不及。美國預防工作組(Groups like the United State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等組織經常研究支持預防指導方案的證據,發現到了特定年齡,預防措施所帶來的好處並不能抵消檢查、外科手術和服藥所帶來的風險。比如說,最近美國心臟病學學院和美國心臟協會發佈的膽固醇治療指導手冊把79歲作為上限,超過這個年齡就不必評估10年內心力衰竭、中風和心臟病發展及死亡的風險了。他們還建議,75歲以上、沒有心臟病的人服用斯他汀可能並沒有好處。但這不意味着所有人都應該聽從這個建議。

另外,75歲不就是新的65歲嗎?在決定停止做某事的時候,年齡似乎是一個模糊的標準。80歲的科恩真的是80歲嗎?在他75歲左右的時候還保持着嚴格的巡演計劃,經常從台上跳下來。或許對於他來說,80歲重新開始抽煙還太年輕了。

預測科學的進步可以為這些問題提供答案。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和哈佛大學的醫學研究者們開發了ePrognosis網站,它整理出19種風險計算法,可供老人計算自己在未來6個月到10年內的死亡率。ePrognosis的開發者說,較為脆弱的老年人想知道自己的預期年齡,以便規劃自己的保健計劃,同時做出財務選擇,比如說花掉一些積蓄。

更有革命性的是Sharecare公司開發的產品RealAge。我們當中有些人比實際年齡顯老,有些人比實際年齡顯得年輕,RealAge就是把這種感覺量化出來。它使用一種算法,通過生活習慣、服藥數據等資料計算你「事實上」有多大年紀。

類似網站可以成為方便的工具,向病人傳播信息(以及市場信息)。但是複雜精算數據中包括了各種不確定性和局限性,病人最好還是同醫生當面交流。

我們成了一個過着量化生活的計劃者之國。但是生活會積累各種互相衝突的風險。通過心臟病和癌症預防,我們的壽命更長了,但這同時也增加了喪失認知能力的風險,患者會完全喪失生活能力,必須由照顧他們的人去決定他們該活多長、該怎樣活。生物倫理學家蒂娜·戴維斯(Dena Davis)說,目前正在發展的生物標記技術或許有一天可以預測出一個人是否會出現阿茲海默症的早期癥狀(比如通過PET掃描腦澱粉樣蛋白),這或許會使一些人去規劃自殺——或者至少是開始吸煙。

我們的老齡文化是在走極端。你要麼就保持健康,並且積極努力,建立自己的健康賬戶,要麼你就死。然而,正當我們開始如科恩的歌中所唱:「在我們曾經嬉戲的地方受苦」,我們也想關注當下。我有很多老年病人,他們和他們的照顧者常常抱怨整天都在到處求醫問葯,國民健康訪問調查(National Health Interview Survey)的數據提供了一個原因——在那些9年內死亡風險達到75%或以上的老年人中,有1/3到一半的人仍在接受對他們來說並不推薦的癌症篩查。

我並不打算用香煙或結腸鏡檢查來慶祝我的80歲生日,我也不希望我的衰老體驗會僅僅變成網上的精算數據。最近,我在一個社區團體內做了一次關於阿茲海默症的講演。在問答環節,一個人大聲說:「老年醫療保險為什麼不付我們每周一次與朋友共進晚餐,再來兩杯紅酒的錢。」他的意思是責備我們不只是想要活着,還想幸福地活着,醫藥很重要,但並不是獲得這種幸福的唯一手段。一項在社區和服務業內的全國調查表明,提高老年生活質量或許能幫助我們獲取這種幸福。或許我們應該開始討論「快樂項目」而不是「死亡項目」(Death Panels,美國民眾對奧巴馬醫改不信任的代稱——譯註)了。

賈森·卡拉威什(Jason Karlawish)是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醫學倫理學與健康政策學教授。

論恐懼的發酵

The New York Times
戴維·布魯克斯

許多人對埃博拉病毒做出的反應太大了,不禁讓人嘖嘖稱奇。有一位女士身穿自製的防化服來到機場。密西西比州有數百名父母因為校長曾去過贊比亞旅行,把孩子從校園裡拽了出來——位於非洲南部的贊比亞,並沒有受到非洲西部爆發的埃博拉疫情影響。俄亥俄州一個學區關閉了一所中學和一所小學,原因是一名員工可能乘坐了感染埃博拉的一名醫療人員乘坐過的飛機(甚至都不是同一個航班)。

批評人士指出,這些人的反應太誇張了,遠遠到了與科學預測的風險不相稱的地步。這當然是真的,不過批評人士誤解了真實發生的情況。恐懼並不是因為風險產生的,而是因為孤立和隔離而產生的。我們生活的社會十分適合神經緊張、反應過當的情況蔓延。

首先,我們生活在一個層級分明的社會。在過去幾十年里,我們見到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鴻溝,普遍出現了加深。人們與來自不同社會階層的人結婚的情形,加入某個俱樂部結識不同階層的人的情形,都大大減少了。

這意味着有遠遠更多的人感到,與這個國家的領導階層徹底地疏離了,無論是政治上、文化上還是科學上的領導階層。他們不了解那些擁有權威的人。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地位與擁有權威的人之間,有着巨大的鴻溝。面對擁有權威的人,他們可能還懷有一種智力上的自卑感。很容易就能否定所有這些人,而這種不信任又會進一步孤立他們。喬治·艾略特(George Eliot)在《米德爾馬契》(Middlemarch)中寫道,「有什麼孤獨比不信任更孤獨。」

於是,反對接種疫苗的父母增多了,一大群專家告訴他們,疫苗對孩子是安全的,但是他們就是不信任那些專家。反科學的人群也增多了,他們不信任遙遠的研究領域,寧願相信朋友們口耳相傳的軼事,也不肯相信關於人口的數據。越來越多的人完全不相信體制告訴他們的,關於埃博拉病毒的信息,畢竟體制本身也並沒有顯得特別有能力。

第二,還有很大一群人從骨子裡對全球化充滿懷疑,對全球化給他們的工作和社區造成的影響心存不滿。而此時埃博拉出現了,它是許多人對全球化恐懼的一個完美生物化身。它是一種黑暗歹毒的力量,來自遙遠神秘的地方,似乎能夠不受控制地蔓延,潛入家中私密的空間。

第三,我們有了一種立即掌握消息的文化。這是一種媒體時代的詭異現象,除了在極端環境下,在電視上關注事件,都會比實際上在現場報道更嚇人。如果你是在看電視,就只能看到死亡和慌亂,但如果你實際上在現場,還能看到日常生活並行不悖的更大的背景。對波士頓馬拉松賽爆炸事件的研究發現,爆炸發生的第一周內關注大量新聞報道的人所承受的壓力,比當時在場的人還大。

第四,我們的文化也傾向於跟死亡保持距離。菲利普·羅斯(Philip Roth)曾經寫道:「每一個冷靜而理性的人內心裡,都隱藏着另一個異常忌憚死亡的人。」在死亡更為普遍的文化里,至少在接觸死亡更為常見的文化里,人們對於那「另一個人」就更加熟悉,在任何一個時刻,人們也都能更清晰地考慮死亡的風險。

在以拋諸腦後來對待死亡的文化中,突然橫死的可能性,即使極為罕見,也會在人們頭腦中產生一團恐懼的迷霧,以及一種烏托邦一般毫無根據的願望,希望把過早死亡的風險降低為零。除此之外,所有其他的想法都無關緊要。

鑒於上述所有情況,我們就產生了一種不斷惡化,進而產生了可以自行增強的情緒漩渦。

埃博拉危機激起的恐懼有其特色。它不是奔跑着躲避熊,或其他明確威脅時,那種心臟狂跳的恐懼。它是一種陰沉的、關涉生死的恐懼。它是整個環境都顯得充滿敵意的恐懼;是本來應該保護你的安全的機制,如國界、國家機關,顯得漏洞百出、效果不佳時所產生的恐懼;是面臨著某種難以理解的威脅時產生的恐懼。

在這些情況下,對權威的不信任變成了一種極為負面的自私和懷疑的心態。人們會尋求築起高牆,縮小信任的圈子。他們變得害怕。恐懼,當然會繼續滋生恐懼。恐懼是一團迷霧,會改變感受,會蒙蔽思考。恐懼,用小說家揚·馬特爾(Yann Martel)的話說,是「一片無聲的黑暗」。

埃博拉是一個難以預料的敵手。它在我們的肌體里找到了弱點。更糟糕的是,它也在我們文化的肌理里,找到了可以滲透的弱點。

埃博拉(Ebola)病毒的五點需知

埃博拉(Ebola)病毒的擴散——包括美國確診的四個病例,讓全球衛生官員不斷提高警惕。如果你關心或者對于美國出現的埃博拉疫情感到疑惑的話,那么如下是一些常見問題的答案。

1:科學家們怎么知道埃博拉病毒只有在感染者表現出了癥狀的時候才會傳染?

科學家們從非洲此前數次埃博拉疫情爆發中獲得了豐富的經驗。該病毒首次出現是在1976年,從那時候到2012年間一共有逾2,000個病例。而這一次的爆發已經導致逾4,000人死亡。衛生官員們確定,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患者在表現出癥狀(例如發燒、嚴重頭痛、嘔吐、腹瀉、胃痛和肌肉疼痛)之前沒有傳染性。

2:如果你接觸過患者的血液、唾液、汗液等體液,那么埃博拉病毒會傳染。但是打噴嚏和留在門把手上的汗漬呢?


Getty Images
埃博拉病毒通過直接體液接觸傳染,例如通過破潰的皮膚或者眼睛、鼻子和嘴巴,而無法像流感或麻疹一樣通過空氣傳播。然而,美國疾控中心(CDC)解釋道,如果一位出現了癥狀的埃博拉患者對著某人咳嗽或打噴嚏,唾液或者粘液進入到了某人的眼睛、鼻子或嘴巴里,那么有可能傳染。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的介紹,如果一個人直接接觸了表面上有埃博拉患者具傳染性體液的物品(例如被污染的衣服、床單、或使用過的針頭)的話,那么也可能發生感染。多數感染者都是家庭成員或者在醫護患者時保護不當的醫療衛生工作者。

3、已經痊愈的埃博拉感染者還能傳染病毒嗎?

不能。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患者一旦痊愈,他們就不能再傳播這種疾病了。不過,CDC警告說,曾在痊愈多至三個月病人的精液中檢出埃博拉病毒,因此CDC推薦那些痊愈病人使用安全套,或采取其他預防措施。

4、美國機場的篩查力度如何?

衛生官員強調說,感染埃博拉病毒的飛機乘客將病毒傳染給其他乘客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國土安全部本周規定,來自西非等受到埃博拉疫情影響國家的乘客只能在五個指定美國機場入境,這五個機場分別是紐約肯尼迪國際機場、芝加哥奧黑爾國際機場、哈茨菲爾德-杰克遜亞特蘭大國際機場、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和新澤西州紐瓦克自由國際機場。官員們會詢問乘客,查明他們是否可能存在感染埃博拉的風險,測量其體溫以及檢查其他癥狀。

5、我如何保護自己不感染埃博拉?

最顯而易見的方式就是不要到埃博拉肆虐的地區旅行,也就是當前爆發疫情的那幾個西非國家。不過,如果你的確要到這些區域旅行,衛生官員督促你要小心謹慎,注意衛生習慣,比如經常洗手,避免接觸血液和體液。

WSJ Staff

香港街頭,一葉知秋

 - BBC Chinese

從9月28日香港市民不滿普選方案的抗命活動開始,這場街頭運動已經持續將近一個月。這場運動無異對香港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也向包括中國中央政府在內的整個世界,傳遞出相當數量香港市民對於未來政治架構發展走向的呼聲。

10月21日,香港政府方面代表與公民抗命活動的香港學聯代表進行了兩個小時的對話。從目前結果來看,雙方顯然沒有在關鍵議題上達成共識。學聯代表主張:公民提名、廢除功能組別等主張,而港府代表則堅持這些議題沒有妥協空間,必須以人大常委會的決定為凖,並要求學生接受這一現實,撤離佔領的街道。

香港時下的這場衝突,並非一日之寒,而是多年來不同群體訴求未得到化解而醞釀出的必然結果。中國政府自1997年接收香港後,一直承諾「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但在實際運作中,所謂港人治港,主要是中央政府與香港大財團利益相關的港人共同治理香港。在立法院層面,這些代理人被稱為「建制派」。而那些對中國政府較多批評的異見分子,被稱為「泛民主派」。「建制派」因為其力挺中央政府的立場而獲得了來自中央政府和香港財團方面的支持,相反的,「泛民主派」的政治發展空間則受到限制和打壓。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政府從97年以來的治理香港的策略,客觀上造成了香港不同陣營的對立和社會族群的撕裂。

現在正在金鐘和旺角築起街壘的市民和學生,顯然不屬於建制派的基本群眾。這些人之所以走上街頭,根據他們自己所闡述的理由,就是不滿8月31日人大常委會落閘的2017普選方案存在較高的候選人提名門檻和篩選機制。他們認為這個普選設計明顯有利於中央政府以普選的名義,實際上讓自己指定的人選成為特首。在這個機制下,所謂一人一票的普選,並不能選出代表香港普通市民利益的候選人,是違反民主原則的「假普選」。

可以佐證這些示威者焦慮並非空穴來風的,是九月初中國的最高領導人接見了由董建華率領的富豪代表團。這個舉動表明,在面對香港已經出現的政治發展路線分歧問題上,中央政府更願意與香港的大財團們對話,協調立場。無論是泛民還是發出對人大常委會普選方案質疑聲音的學聯,都沒有李嘉誠們的待遇。他們顯然無法獲得與中央政府對話的管道。這種遠近親疏的差別,傳遞給香港建制派以外人群的信號,無疑是冰冷的。

而另一個佐證,是21日與學生對話的港府官員,在討論議題時,一切均以中央政府的決定作為依據,而非就普選方案本身合理與否表達觀點。這只會進一步強化香港人對於更加普適性民主機制的渴望。因為這顯然證明,由中央政府委任的官僚,更多考慮的是執行中央政府的命令,而非對投票選舉他們的市民負責。這樣的治理架構下,香港與內地一般城市的差別已經不大。

在這場長達數個星期的抗爭過程中,香港警方為了維護秩序而疲於奔命,動用了催淚彈和辣椒噴霧器,甚至有媒體揭露一些警察對示威者使用了不尋常的暴力。而內地的輿論機器則馬力全開,將香港的街頭運動定性為非法活動,並在傳播技巧上巧妙地進行控制,努力讓內地民眾相信,這些鬧事的香港人是有境外敵對勢力的操縱,其目的是為了讓香港獨立甚至是推翻中央政府。

可以想像,香港街頭的運動,不可避免地讓中央政府聯想到25年前的事件。對於有著傳統中央集權思維的領導者而言,一旦香港市民可以通過和平抗爭的手段,獲得香港政治框架的設計參與權,某種程度上也意味著中央政府對香港管治的部分失效。這可能還會帶來一連串的後續效應:比如人大常委會權威的消解和內地民眾的模仿。對於一個中央集權的龐大國家來說,中央威權的瓦解和民眾自主意識的滋長,是一個相互激勵的正反饋進程。這也是當下中國最為敏感且極力避免的問題。

香港問題的更深層次麻煩,是中央政府與香港市民階層之間的信任危機。從反對國保23條,到近年來的反國教、電視牌照發放爭議,一種根深蒂固的成見在雙方無法對話的空間裏快速生長。香港市民認為,作為一國兩制中最為珍視的言論自由和媒體獨立,已經被快速侵蝕。中央政府支持下的資本和政治力量在深刻地改造香港的社會生態。而在97年之前,香港人被許諾或者暗示的,是一個比英國殖民政府時期更加民主開放的未來,一種作為中國特別行政區的政治和經濟方面的雙重自豪感。而現實是,大多數香港人在經濟方面的壓力日漸增大,而對未來的憧憬日趨黯淡,回歸以來的歷任特區政府都未能找到保持香港經濟活力的新航向。禍不單行的,是連言論自由空間和多元化的意識形態也在被日益侵蝕。

近年來的各種運動傳遞出來的聲音,是香港人既不願意因為接待人山人海的內地遊客而附庸於內地經濟,也不願意看到自己在政治文化基因方面與內地城市的同質化。香港人所希望擁有的,始終還是一個高度自治、文化多元、經濟繁榮的國際自由港。香港人所能接受的一切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懷,都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

總的來說,目前對峙的雙方都沒有妥協後退的空間。因此這個遊戲何時結束,只能是看哪一方無法堅持而退出。抗命的一方,可以選擇的策略就是讓自己的聲音更大,爭取更多的支持者,並增加對方拒絕調整方案的成本。作為管治當局,無論是港府還是中央政府,則會選擇以隱蔽手段讓其他民眾與抗命者衝突,利用龐大的政府資源與其展開消耗戰,或者對這場運動進行污名化。這樣演化的結果,注定是一場沒有贏家的負和遊戲。

政治固然是一場現實的實力遊戲。但如果我們可以假設的話,假如在9月28日之前,或者更早一些,比如在人大常委會討論香港政改方案的醞釀階段,中央政府能以開放的姿態,像接待董建華、李嘉誠們一樣,與現在香港街頭的意見領袖們進行一次開誠佈公的對話,那麼現在的香港或許就在另一條時間線上。

不過顯然,經過反覆的沙盤推演之後,決策者寧願冒著讓香港接受一場撕裂和衝突的風險,也不願意讓人看到非權力核心圈子的社會精英可以參與政改設計的可能性。中央政府對於管治失控的擔憂,最終變成了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

「Lucky 7,lovely Taipei」

沒有中國客,台灣會更好

路懷宣 自由業

其實筆者拿到英文導遊證已經很多年了,在一開始的導遊訓練時,前輩們就告訴大家,在我們之前導遊是一個高級的工作,因為除了最少要會講英、日等外語,還要對歷史與生態有豐富的知識,更要大學畢業以上才能參加考試(以前的大學程度不遜於現在的研究所),因此在社會上備受敬重,收入也很高,每個月平均最少都有超過六萬元的收入。

雖然到考上導遊證時情況已經沒那麼好,但帶英語客人,半天四小時的津貼是從2500元起跳,還不包括客人給的小費與退佣。因為是兼職性職,因此常接到這種「半日遊」的行程,非常輕鬆;有的只是去桃園機場接外國人去旅館,或到基隆接船客遊覽故宮或忠烈祠等。由於給小費是外國人的習慣,因此只要服務令其滿意,小費從一百美元起跳不是問題。

至於一天的行程也有帶過,就是帶一車的外國學生參觀鶯歌陶瓷博物館及玩陶土什麼的,這樣就可以拿到津貼4500還有每位100元的小費(當然要跟司機大哥分啦)。

但自從開放中國觀光客後就沒帶團了,因為剛開放時,導遊沒有每日津貼,後來經過導遊向政府抗議,觀光局才規定每天1500元,但是旅行社有沒有確實執行就「隨人顧性命了」!

再看到中國領隊假藉自由行名義,行在台帶團搶走台灣導遊工作的各種亂象,只能說碰到爛政府,連導遊都被帶衰!不過更可悲的是,儘管種種鐵證擺在眼前,居然還有人說如果沒有中國客,台灣觀光業會很慘什麼的,其實就是睜眼說瞎話!大家想想以前沒有中國觀光客的時代,不論旅行社、導遊、遊覽車業、飯店業與特產店等,一樣賺錢而且能夠維持環境的品質,就可以知道其實沒有中國觀光客,台灣與旅行業只會更好。

反觀現在中資透過港資,將台灣從旅行社、遊覽車業、飯店業到特產店等,以「一條龍」方式通吃下來,只剩廉價勞工的導遊還是台灣人而已,沒想到中國領隊居然連台灣導遊的工作都要搶走,請問這樣還開放中國觀光客有何意義?

可能有些「華語」導遊質疑,如果沒有中國觀光客他們如何生存?其實拿到導遊證就是通過了國家的考試認證,因此只要再補考英、日或其他外語,就可以為其他國家的觀光客做導覽。其實只要減少低級的中國客,其他國家的觀光客就會回籠,再加上還有「國旅」,導遊還怕不能生存?

我為何支持柯文哲

林嘉誠專文

日前答應出任柯文哲競選總部市政顧問團召集人,及市政管理遴選委員會召集人,我離開政府六年,最近幾年未曾涉入政治實務,撰寫政治評論文章,以超越黨派,秉持國家人民多數利益為前提。台北市長選舉兩位候選人正式呼出,迄今已經數月,經過仔細觀察,並深思熟慮,我接受柯醫師的邀約。

或許我曾是台北市副市長,加上兩個月前,在一次與李登輝前總統晤談時,柯醫師也在場。李先生要柯醫師多向我學習台北市政及如何扮演好政府首長角色,我當時表示愧不敢當。我只是學者從政,蒙李先生厚愛,有時候交換國事意見,台大同屆同學陳水扁的肯定,我因緣際會,擔任十二年政府首長:台北市副市長兼研考會主委丶行政院研考會主委丶考選部長。陳水扁台北市長任內,局處長任用以專業能力為主要考量,如果表現不錯,均可續任四年。總統任內,由於黨內派系考慮,政務官來源不少考慮黨內派系均衡,尤其行政院正丶副院長,部會首長的更迭頻繁,平均任期不及兩年。

我在台北市政府丶中央政府,每個職位均任期四年,算是異數。自忖應該專攻經濟學及政治學,先父曾是嘉義市長,從小耳濡目染,對於政治事務及政治運作,略知一二。為台灣及台灣人民做些事情,是我就讀大學以來形塑的志業,一種本土之愛及強烈使命感,從政的意志力及持續不懈的毅力,加上對自己專業能力必須不斷提昇的期許,政府首長的工作,尚能得心應手。我一向了解高級文官的專業能力及希望行政中立心情,因此與高級文官合作愉快,善用他(她)們的專長,應是我能夠不辱使命的主因。但是我學者性格,理性為尚,不擅交際,在與媒體丶民意機關丶企業丶政黨等打交道時,我無法海濶天空,有些束縛。因此陳總統曾欲予重仼,均擦肩而過,我事後反省,自己也要負責。

從柯醫師身上,似乎看到自己若干往昔痕跡:學者從政丶專業性丶理性丶具有理想丶使命感丶相信努力必有收獲丶政治也可以少些勾心鬥爭,媒體丶政黨丶社運團體丶企業等可以共存共榮。十六年前,我擔任台北市副市長,並代理市長五十天,八成滿意度,卻連任失利,我十分自責,肩負失敗責任。敗軍之將不可言勇,對於台北市民的抉擇,只有完全承受,我花了一段時間深切檢討,曾經一度不想再重返政府服務。許多事情,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到中央政府任職初期,我深切體會政務官沒有明天,唯有當一天和尚撞幾次鐘,全力以赴。可惜人微言輕,中央政府錯綜複雜,民進黨政治文化及生態,格格不入,與在台北市政府狀況大異其趣。

作為政治學者,對於一切了然於胸,如今已是一介草民,公共政策研析本業之外,心無旁騖,只期待在中國大陸對於台灣變本加厲,台灣所處國際環境仍然十分險惡,國內政治丶經濟丶社會問題叢生,政府效能有待提昇,猶賴國人理性思考集思廣益。台北市長選舉,人選優劣,立判高下,全國最優秀的台北市民,如果拋下狹隘意識形態,共同創造歷史,絕對對國家未來發展,助益匪淺。

超越藍綠,開放政府,全民參與,公開透明,秉持良知,對國家人民長期關注,三十多年大學教授丶十多年政府首長等理論實務,企盼與感情深厚的台北市民,共同寫下美好歷史。

作為一個重要的內閣閣員,做正事都來不及了,何必淪落到變成一個輔選的小弟?「失格」!

針對交通部長葉匡時今(27)天在立院備詢時表示,他擔心柯文哲在處理國際事務時,一不小心就流露出性別歧視、唯我獨尊的優越感。柯文哲對此回應,在目前內閣施政滿意度這麼低的狀態下,作為一個重要的內閣閣員,做正事都來不及了,何必淪落到變成一個輔選的小弟?「失格」!

候選人號碼抽到7號, 柯文哲笑言:這只是個號碼,是人使號碼有意義,他第一個想到的是7-11(以前當外科醫生時的工作時間都從上午7點到晚上11點),以前就7-11,現在繼續7-11,二十幾年來每天工作時間都那麼久。

無黨籍台北市長參選人柯文哲今(27)日上午出席周大觀全球熱愛生命獎章記者會,他在致詞時表示,周大觀當時引起那麼大的迴響,主要是他面對死亡時的態度。他認為面對挫折、打擊不是最困難的,最困難的是,面對挫折、打擊時沒有失去對人世的熱情。

對於紀政代抽候選人號碼抽到7號的看法,柯文哲說,作為一個醫生,也沒有什麼吉利不吉利,這只是個號碼,是人使號碼有意義,並不是號碼使人有意義,對他來講都可以,只是方便選民去蓋章。柯文哲笑言,他第一個想到的是7-11(以前當外科醫生時的工作時間都從上午7點到晚上11點),以前就7-11,現在繼續7-11,二十幾年來每天工作時間都那麼久。

對於有無口號,柯文哲說,那個就交給文宣部去想,他作為一個候選人,把該做的事情準備好就好。

媒體詢問,1號和7號對選民來說比較好記,柯文哲回應,也許會差零點幾個百分點,但那還不是最主要的。選票上最左邊跟最右邊的號次的確比較方便蓋章。記者追問是否覺得比較有勝算,柯文哲笑答「你這個叫誘導式題目」,選舉還有三十幾天,還是要繼續努力。

針對在野大聯盟是否有擴大趨勢,柯文哲表示,從在野大聯盟到執政大聯盟,若他當選市長,還要把國民黨的市議員都包含進來,需要他們的合作、支持,因此從參選之初的在野大聯盟,未來進入執政大聯盟時需要包括進來的人更多,這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持續進行下去。

深入認識原住民文化 豐厚台南文化底蘊

台南市長賴清德今(25)日穿著布農族傳統服飾現身於會場,與台南14族原住民朋友、南投原住民鄉親同樂。賴清德表示,在「台南原住民日」,藉由每一年的祭儀活動舉辦,讓市民更深入認識原住民文化,對原住民生活的有正確的認知,也豐厚台南文化的底蘊。

一年一度的「台南原住民日」今10月25日(六)在札哈木原住民公園隆重登場,活動一開始在原住民部落大學布農族班的祈福祭儀下揭開序幕,由耆老擔任主祭,進行原住民傳統告慰祖靈的祭儀,並祈求祖靈保佑族人平安,緊接著贈刀儀式,賴清德代表市府接受布農族耆老tama laung的致贈,同時象徵原民部落世代傳承的精神,將台南深耕發展。

賴清德表示,「台南原住民日」是一個相當有意義的日子,各族群都可以透過札哈木這個平台,分享彼此的族群文化、感情,以傳承原住民的固有文化精神。

他進一步說,在歷史上,台南與原住民族有深切的關連。西拉雅族世世代代居住於此,安平舊名「札哈木」,說明台南也曾是鄒族的活動範圍。因此,市府在每年上半年度,都會舉行「鄒族日」,而下半年度,則舉辦「原住民日」活動,除了正視原住民族在台南的歷史,更希望透過歲時祭儀的舉行傳達對於原住民族的正確認知。

今年活動是以布農族pasibutbut祈求小米收穫歲時祭儀為主題,邀請到第25屆傳統藝術金曲獎最佳專輯製作人獎得主-南投縣信義鄉布農協會,從祭儀前的祭祀、祭槍、祈求小米收穫之歌、男子報戰功到分享酒釀儀式,帶領大家深入認識布農族虔敬天地的傳統文化意涵。

市府亦利用原住民日的活動來推動族群融合的工作,使原住民的精神及情感得以傳遞、連結,族群融合的精神得以擴大,讓原住民文化在這塊土地上向下紮根,讓原住民朋友在大台南安居樂業。

馬沒瘋 是怕被關

國民黨對王金平黨籍案提起上訴之後,對黨的候選人及輔選負責人造成衝擊,大家哀嘆連連,有人認為中南部不必選了,有人痛批馬好像不在乎這場選舉,也有人質疑馬英九是不是瘋了?

馬當然沒有瘋,提起上訴是精密政治算計結果。國民黨選情告急,馬面臨選後被逼宮壓力;加上黃世銘官司未了,馬卸任後難逃司法訴追。就憑這兩疑點,國民黨就非上訴不可。放棄上訴,等於承認王金平無罪,對黃世銘官司不利,也會波及馬在違法洩密、濫權監聽案的角色。

只要王金平的黨籍仍處於「妾身不明」狀態,就算國民黨九合一敗選,黨內倒馬聲浪高漲,王金平也無角色可演,更遑論揭竿而起、結合郝連吳高家族勢力,砲打馬金江的黨中央。

國民黨決定上訴之前,「挺王派」中常委林榮德在中常會提出十五名中常委連署提案,要求馬英九撤案。提案中建議不上訴、有尊嚴恢復王金平黨籍,「若有人執意要上訴,請先提中常會討論、經中常會通過」,馬完全不鳥,當天晚上就提出上訴。想想看,王黨籍不明,都有十五位中常委具名為他說項;一旦恢復黨籍,不是如虎添翼?有誰擋得了?馬不是立被架空?

黨籍官司到最高法院,按過去經驗,政治力介入的可能性變大。王金平能否勝訴,增加變數,黃世銘的官司也就出現解套機會,有助於馬的脫困。王的辯護律師他呼籲最高法院儘速公開審判,讓雙方言詞辯論,就是擔心案子被動手腳。依最高法庭長聯席會議決定,具法律上重要意義或價值的民事案件,將進行言詞辯論,法界也主張,最高法院應召開辯論庭進行公開審理。

國民黨辯稱,不上訴等於承認考紀會不合法,考紀會處分無效,會破壞考紀制度,固然言之成理,但馬的權力保衛戰、黃的官司攻防戰,才是馬決定上訴的真正目的。

馬沒有瘋,只是被權力慾衝昏了頭,擔心下台後步上阿扁的後塵。

改變台灣歷史與政治板塊的選舉

2014年縣市長選舉再過一個月就要投票,最新民調顯示,台北市無黨籍候選人柯文哲,與台中市民進黨籍候選人林佳龍的支持度,都以10-15%顯著且穩定的差距,分別領先國民黨籍的連勝文與胡志強。柯、林二人如果雙雙當選,再加上局面已定的台南與高雄,國民黨的地方執政版圖,五都將去掉四都,相當於一個人被斷手斷腳,2016年總統大選與中央執政地位,勢必岌岌可危。

國民黨雖然在1994年輸掉台北市長大選,在2000年與2004年失去總統寶座,但1994年與2000年兩次都因藍營分裂,2004年又有兩顆子彈,嚴格講起來,國民黨在台北市與中央,還未曾真正下台,政黨還未真正輪替。一個未曾真正下台的國民黨,不會深切反省執政缺失,也不會發自內心擁抱台灣,這是馬政權無能傲慢又傾中的主要原因。是以2014年選舉最大的意義,將是奏響政黨再輪替的序曲,先讓國民黨在首都輸得心服口服,再於2016年讓馬英九滿臉愧疚走出總統府,在台灣歷史上,締造國民黨首次被結結實實擊垮的紀錄。

2014年選舉第二個意義將是藍綠政治板塊的地殼變動。雖然柯文哲幾個月來在民調裡持續且舒適地領先連勝文,許多人依舊不敢相信,國民黨可能在一對一的台北市長選舉裡落敗,因為台北市的藍綠板塊,多年以來都是牢不可破的六四比。然而板塊移動悄悄在人們的睡夢中進行,柯文哲在台北市所有行政區、年齡層、性別的分項民調裡,都贏過連勝文,再過一個月,開票當晚,台北將會風雲變色,再執迷不悟的國民黨支持者,與犬儒虛無的觀察家都會體悟,台灣政治邁入了歷史新頁。

藍綠板塊的鬆動與消長,在台中市也看得出來,國民黨在幾十年的市長選舉裡,除了1997年輸給民進黨的張溫鷹,都是輕鬆得勝,但在2014年,卻是前所未有地大幅落後。基隆市亦然,這個比台北市更藍的縣市,在連續幾任吊車尾市長的糟蹋之下,終於覺醒,即將用難看的開票數字,狠狠修理傲慢的國民黨。

在這次的地方選舉裡,還有一個相當令人欣喜的現象,就是從北到南,有許多二十出頭歲的年輕人,投入村里長選舉,企圖在密不透風,被國民黨長期把持的基層政治生態裡,栽種清新的奇花異草。這些年輕人在太陽花學運裡啟蒙,了解政治改革無法仰賴少數職業政客;在街頭衝撞裡,培養關心土地、力抗無能政府的熱情與勇氣;更在反傾中的思辨裡,錘鍊出堅固的台灣意識。

今年適逢甲午戰爭兩甲子,台灣人歷經一百二十年的追尋,終於培育出清楚又成熟的自我認同。1994年,陳水扁當選台北市長,帶動政黨輪替浪潮,可惜跌宕顛簸,未能真正改造台灣;2014年,台灣人在挫敗中蓄積奮起的勇氣與智慧,即將寫下歷史新頁。

火車票上的青春 - 日本九州鐵道之旅

撰文/王昱婷 攝影/莎拉

一張車票、剪票口後的月台,鐵軌上行走的麻雀,電車緩行而來的入站聲,一件行李,一面車窗。游移的風景,車窗外的時光,車廂內的人,時而令人眩目的陽光,刻畫在車票上的一頁青春,大人的旅行。鐵道之旅,不論何時,都飄散著浪漫的氣味,慵懶如秋天的棕暖意象。


美味的各式火車便當也是鐵道旅行的重頭戲之一。


紅色車體在鄉間與藍天白雲相映成趣。


正在進站的由布院之森號。


經典外形的SL人吉號彷彿帶人走進時空隧道一般。

為什麼是九州?除了車窗的風景很美之外,各式各樣不同造型的火車更能豐富旅程。位於日本南端的九州,是日本神話中,天神降臨之地,日本神話故事的起源在九州,也讓九州這片袤廣土地充滿神話想像。

九州保有日本傳統的一面,但也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在日本幕府鎖國時代,是唯一可以與外國往來的地區,受到來自歐美以及東南亞等地的文化影響,讓九州大都會沾染了些異國風情。帶有非常日本的一面的九州,也有那麼不太像日本的一面,兩者的交會,形成了九州獨特的魅力。不談歷史神話。這裡有壯闊的山海自然,溫泉的湧出量和數量是日本第一,有溫暖的人情,還有可愛的有田燒可以當伴手禮,起源於九州的豬骨拉麵、內臟火鍋、博多雞肉火鍋、河豚,當然,九州也是美食的寶庫。豐美的九州,當然值得來趟鐵道之旅。
<推薦列車1>隼人之風

居住於鹿兒島的人,在古代日本,被形容為隼鷹般守住南方的大門。行走於鹿兒島吉松站和中央站之間的特急列車「隼人之風」,可連結肥薩線和鹿兒島本線等電車。漆黑穩重的車體,維持著從明治時期以來的一貫形象。列車車窗可望見鹿兒島的美麗海岸線和錦江灣,車廂內特設展望區,木製座椅以及大面玻璃車窗,可正面欣賞車外景象。

錦江灣是鹿兒島灣的別名,薩摩半島和大隅半島間的海灣,弧線優美,被選為日本百景之一。錦江灣上的活火山「櫻島」則是鹿兒島的象徵,每一天、每一個時刻的櫻島都有不一樣的面容,可能出發時從車窗看到的景象,是櫻島火山上空噴出漂亮的筒形煙,到了回程時,或許是火山稍微喘口氣,上方的煙形就有了不同的樣貌,百變山容教人期待不已。
<推薦列車2>新平2號

行駛於熊本線的人吉到鹿兒島的吉松站,車體是有著近代風的磚紅色,列車行駛中可遠望霧島連峰以及櫻島,景象之美,被列為日本三大車窗景色之一。霧島是日本神話中神明棲息之所,天孫降臨的神話為霧島帶來神祕莊嚴氣息。這裡自古以來就是溫泉療養地,幕末時期倡導大政奉還的坂本龍馬,就是帶著新婚妻子阿龍到此旅行,被稱為日本最早的蜜月旅行。

車廂最大的特徵是木製的格子椅背座椅,木質家具的溫潤感,提昇了車廂的舒適度。沿線的大畑站,是日本環線鐵道唯一的折返站,候車室牆壁貼滿了來自各地旅客的名片,因為傳說在候車室裡的牆上貼上名片就能出人頭地。既然遠道來到此地,可不要忘了隨身攜帶一張名片喔。途中「真幸站」,是個古老木造車站,站內石庭相當有韻味。舊日本國鐵時代使用的鐘,現在則成為祈願幸福的景點,行經此站,記得下車敲一下幸福的鐘聲。
<推薦列車3>SL人吉號

蒸汽火車的煙霧從遠方的天空而來,汽笛的聲音、似曾相識的味道、確實的馳走於大地上的力道,這就是「SL人吉號」。行走於球磨川沿岸,天氣好時,山林映照於水面,形成翡翠綠色。車廂裡的展望室,使用紫檀木的內裝和4種類型的椅子,沙龍般的氣氛,全部車廂都有著木頭的香氣,是日本國內相當有人氣的列車。

SL人吉號停靠的一勝地站,販賣的「必勝」御守,帶有好兆頭,也是觀光客必買。九州是燒酒的盛產區,一勝地站裡販賣的球磨燒酒是當地的特產品,還有梨子做成的萬用醬汁,也頗獲好評。
<推薦列車4>阿蘇男孩號

熊本縣有「火之國」的稱號,其象徵就是至今仍頻繁活動中的活火山阿蘇山。「阿蘇男孩號」奔馳在熊本阿蘇地域,由列車的吉祥物小黑代表迎接乘客。全身黑色只有透出晶亮雙眼的小黑,為了襯托它,列車車廂內的親子座以及小黑咖啡吧全用白色裝潢。

阿蘇男孩號可愛的吉祥物小黑長相討喜可愛,一直是高人氣的列車代表。車廂內兩個高人氣的地方,一個是相關商品的販售區,總見長長的排隊人龍,來晚了還會出現搶手商品已被搶購一空的窘境。另外一個小朋友們最喜愛的區域則是歡樂遊戲區,球池邊還有可愛的列車小姐陪伴孩子們玩耍或是唸書講故事。喜歡閱讀的孩子,車上則備有小小閱覽室。

阿蘇男孩號列車沿線最大的旅遊景點就是阿蘇山,全名是阿蘇五岳,擁有全世界最大級的火山口,包括根子岳、高岳、中岳、烏帽子岳、杵島岳,而中岳現在仍是持續活動中的火山,火山口情況穩定時,可以搭乘纜車就近觀看。不過當火山活動過於頻繁,硫磺味道過強時,為了安全起見,會不定期禁止參觀,遊客要有心理準備。
<推薦列車5>由布院之森

九州的溫泉數以及湧出量是日本第一,位於大分縣的由布院溫泉,是日本最知名的溫泉地,每年經由旅行專家評選的溫泉勝地,由布院絕對榜上有名。行走於博多、由布院和別府之間的「由布院之森」電車,由博多開往由布院,終點站別府,則有地獄溫泉谷之稱,從400多年前起,就是九州引以為傲的兩大溫泉地。

由布院之森的內裝採古典風格式樣,乘客可自由使用沙龍展望室,若是3~4人之旅,可以預約附桌子的包廂座位。由布院之森列車從久留米到日田站之間,車窗可望見耳納連山,遼闊的天空與山以及草地。若是從博多出發的列車,行經天之瀨站之後,右側即可望見慈恩瀑布,夜間還有點燈照明。
<旅遊資訊>

◆ 航班:可搭華航至九州福岡、宮崎或鹿兒島。

◆ 簽證:免簽證。

◆ 匯率:新台幣1元約兌換3.5日圓。

◆ 時差:比台灣快1小時。

◆ 相關資訊洽詢:JR九州鐵道之旅http://www.jrkyushu.co.jp/trains/

苦難的庫德人

江春男

過去幾個禮拜,一個外界無人知曉的小鎮「科巴尼」,因為獨立英勇對抗「伊斯蘭國」的攻擊,而成為國際焦點,這個庫德族小鎮面臨種族滅絕的危險,他們的安危牽涉到3千萬庫德族人的命運。
庫德族分布在土耳其、伊拉克、敘利亞、伊朗和亞美尼亞,土地比台灣大數倍,人口也比台灣多1千萬,還有上千萬海外僑民,他們有自己的種族、文化和語言,是世界上人數最多、土地最大、卻沒有自己國家的民族。
科巴尼鎮是敘利亞庫德族自治區,位於土耳其邊境,敘利亞陷入分崩離析,庫德族是少數民族,無力自衛,且接近三不管地帶。「伊斯蘭國」在敘利亞興起後,風起雲湧,打到伊拉克北部,一路挺進,如入無人之境。以為這個小鎮唾手可得,想不到遇頑強抵抗。
這個庫德小鎮人口不到10萬人,一半已被攻佔,另一半打死不退,連女人也組成抗暴隊伍,他們的英勇和孤立,激起全球庫德人義憤,美軍和盟軍空投武器彈藥補給,土耳其立場軟化,伊拉克國會也通過讓庫德族自由鬥士參與作戰,科巴尼變成「大庫德斯坦」夢想的象徵。

抗命30年萬人斷魂

在一戰以前,阿拉伯世界只有部落,沒有民族國家,庫德人是游牧民族,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和土耳其、伊朗的高山上生活。奧圖曼帝國隨著一戰瓦解,阿拉伯世界被劃分為幾個國家,英法急著分贓,卻對庫德人食言,因為土耳其、伊拉克和伊朗都拒絕承認庫德人獨立。
土耳其的庫德人口最多,估逾1500萬人,佔人口五分之一,但他們過去備受歧視,土國不承認他們的民族地位,講庫德語,穿庫德服裝,都要受懲罰。庫德人被稱為「高山上的突厥人」。有壓迫就有反抗,土耳其庫德族工人黨和政府對抗30年,死亡人數萬人,直到10年前庫德族革命領袖歌卡蘭被捕,情勢才緩和。
數十年來,庫德族內部派系林立,無法團結,這一次科巴尼的戰爭,促進庫德人大團結,它變成「大庫德斯坦」夢想的象徵,全世界無數人在為這個苦難民族禱告。

防堵伊波拉 亞洲面臨嚴重考驗

西非伊波拉疫情肆虐愈久,染病旅客將病毒帶到亞洲的機會愈大,能夠多快查覺病例,以及採取什麼措施因應,將決定病毒是否進入這個有數十億窮人而且公共衛生體系脆弱的地區。
美聯社報導,亞洲各國政府紛紛加強應變計畫,提升機場的檢測措施,並考慮實施隔離措施。不過,這個地區較低度發展國家的衛生專家仍擔心,一旦爆發伊波拉疫情,將奪命無數,而且難以遏止。


印度首都新德里附近一家醫院的重症專家梅塔(Yatin Mehta)說:「這是種無藥可治的疾病,而且死亡率非常高。即使是像美國這樣的國家,也無法完全預防。」

他又說,印度政府會盡力預防,「目前也在做準備和訓練,但我們過去處理災難的紀錄非常糟糕。」

亞洲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六成,在大部分發展指標上得分都高於西非,而且有些新興和已開發國家,例如新加坡、馬來西亞、南韓和日本。但是像是印度、中國大陸、菲律賓和印尼等國家,都有大量貧窮人口,其中許多住在擁擠的貧民區,而衛生體系經費不足。

要確保病毒不散播到一個國家,唯一方法是對來自疫區的人實施強制隔離,或者是採取更有效的全面禁止旅遊。不過,這些措施也將意味,想前往西非協助撲滅病毒的醫師和其他專家,意願可能降低,或無法提供協助,使得疫情更為惡化。

Putting your iPhone in the microwave will COOK it, not charge it, Apple warns. 蘋果警告:把你的iPhone拿去微波會毀了它,而不是為它充電

Fake advertisements claiming iPhones can be charged by putting them in the microwave have caught out unwary users whose phones have been set on fire or left a smoking ruin when they’ve tried it.

宣稱把iPhone放到微波爐裡能充電的假廣告,害許多不疑有他的使用者上當,他們嘗試後造成手機起火或冒煙損毀。

Apple has been frantically trying to hose down the ad by internet pranksters 4-Chan, Tweeting warnings that it is a hoax and asking followers to urgently retweet the message.

蘋果一直極力消毒這支由網路惡搞者網站4-Chan推出的廣告,推文警告這是騙人的,並請追隨者緊急轉貼這項訊息。

’Heard of #AppleWave? IT’S A HOAX & WILL DESTROY YOUR IPHONE,’ said a Tweet from the Apple iOS Support account. ’Please help spread the word!’

「聽過蘋果微波嗎?這是騙人的,會毀了你的手機」,蘋果iOS支援部門帳號發出的一篇推文這麼說,「請幫忙把這訊息傳出去!」

The warning came too late for many who fell for the convincing mock-up ad.

不過,對於許多受騙相信這個假廣告的人來說,警告來得太晚了。

Posted originally by the notorious internet pranksters 4-Chan, the ’IOS 8 exclusive’ Wave ad was designed to precisely mimic an update from Apple Inc following the release of their new software one week ago.

這支「iOS 8獨家微波功能」廣告最初由惡名昭彰的4-Chan網站張貼,設計以維妙維肖的手法模仿蘋果公司發布新軟體後推出的新廣告。

’Wave allows your device to be charged wirelessly through microwave frequencies,’ the post read. ’Wave can be used to quickly charge your device’s battery using any standard household microwave.’

「微波功能能讓你的裝置透過微波頻率無線充電」,假廣告說,「微波功能能利用一般家庭微波爐為你的裝置迅速充電」。

Gullible users took to their microwaves, and then to Twitter to show the results as a warning to other users by sharing images of smoking, cracked and flaming iPhones.

好騙的使用者真的拿去微波,然後到推特上秀出微波的結果,分享手機冒煙、裂開和起火的照片,以此警告其他使用者。
新聞辭典:

cook:(俚語)動詞,在本文中意思為「毀壞」。另有「竄改、偽造」之意,例如:cook the books(作假帳)。

unwary:形容詞,沒有防備心、沒警覺可能有問題的。

gullible:形容詞,容易受騙的。例句:Fraud rings usually cook up a story to deceive unwary, gullible people like you.(詐騙集團通常都編出一套說詞,欺騙像你們這種沒警覺心又好騙的人。)

其實,所謂「混吃等死」還不如說是全民「混油吃,等著死」。費委員不知針對攸關人民生死的黑心油問題發揮,卻視審計長林慶隆個人如寇讎,不智之至,恐怕也將是空前絕後。

陳蒼多

費鴻泰委員六年前夥同羅淑蕾等三位委員到長昌總統競選總部「侵門踏戶」,被稱為「四傻」,如今「混吃等死」之說把言論免責權運用到極致,恐怕將是空前絕後,這才是真傻。

明知故犯是謂傻。費委員曾讚美林慶隆審計長的專業,如今為了一人一黨之私,連這麼夭壽的話都出得了口,不可能是先前英明識人,如今因人失明,擺明的是蒙著眼硬幹、傻幹。

明知打MG149,柯P民調不降反升,卻變本加厲,拿官員開刀,提油救火,不是瘋,就是傻。

費委員其實不如連勝文聰明。連還會轟江揆下台,費委員可曾為衛福部蔣部長「不保證未來食安零問題」要他下台,只會為審計長保證MG149零問題而逼人辭職。身為立委不知人心向背,智慧大有問題。

其實,所謂「混吃等死」還不如說是全民「混油吃,等著死」。費委員不知針對攸關人民生死的黑心油問題發揮,卻視審計長林慶隆個人如寇讎,不智之至,恐怕也將是空前絕後。



(作者曾任國立政治大學教授,台北市民)

台灣公民社會如何勝選?

林飛帆/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生、島國前進發起人

距離年底九合一大選,即將進入倒數一個月的時間。為了推動補正公民投票法,廢除鳥籠公投法第三十條五十%投票率門檻的目標,島國前進的夥伴們已自九月初開始,環過台灣本島大部分的縣市。從北到南,走過西部大都會的街坊鬧市,也踩踏過東海岸的寂靜海水。就在上週末,島國前進的夥伴們,完成了離島巡迴,赴澎湖、金門、馬祖宣傳補正公民投票法的必要性。這整趟旅行,即將在十一月十五日選前兩週,於台南(最終站)畫下句點。

以台南做為我們巡迴的最終場,有其偶然,也有看似必然的理由。偶然的部分是,原先在我們由北向南的過程中,早應在九月二十一日完成台南場巡迴活動,但卻碰巧遭遇颱風而被迫取消,只得選擇在所有旅程結束後再辦。看似必然的原因則是,若三一八佔領國會運動對台灣公民社會造成了關鍵性的改變是所謂的公民意識覺醒,那台南則可做為台灣公民意識覺醒的良好觀察點。將台南做為終點,我們是有所期待的,我們期待台南市民如何共同爭取直接民權的補正,也期待他們在未來選舉中展現出的影響力。

如果三月的佔領運動確實對兩岸政治局勢、台灣政黨板塊以及公民社會造成了關鍵性的影響,那麼最近的一個觀察指標,無疑是二○一四年底的地方大選,台灣公民社會如何勝選?

我首先要強調的是,台灣人民勝選的意義,並不等同於民進黨的勝選,而是延續三月運動的動能,讓代表國共權貴資本利益的國民黨落敗;同時清楚地向民進黨展現公民社會的態度,推促其更靠近我們的理念。
讓國共權貴資本利益落敗

然而,必須很遺憾地說,直至今日,明明是一場擁有將近兩萬名各級候選人的地方大選,我們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所有鎂光燈只聚焦於連柯之戰。連柯之戰固然重要,台北市長是否翻盤,換下長期執政的國民黨,當然是個重要的指標。但我們不得不說,在對焦於台北市長選戰的同時,我們忽略了,也忘記了,其他地方上也正面臨諸多關鍵性的挑戰。眾所皆知,台北市長候選人連勝文為之詬病的金權政治背景,但更嚴重的問題在於,連勝文若當選,除象徵著兩岸權貴資本主義的得勝之外,更是讓兩岸權貴資本及其政商聯盟找到在「後馬執政時期」具體而可依靠的利益載體。

然而,除了連勝文之外,在其他地方上的國民黨候選人難道不也同樣嗎?以桃園市長候選人吳志揚來說,權貴家族派系的背景,並不比連勝文來的小咖。吳志揚的父親吳伯雄,也是另一位時常遠赴中國,周旋於國共權貴之間,積極洽商兩岸各式政治經濟協議,將台灣主權賤賣、相送予中國的人物。只是,在眾所矚目連柯之戰的同時,這些在其他國民黨優勢縣市中也同樣出現的問題,我們卻未有機會做更深刻的討論。

與此同時,我們也看不見,在南部民進黨穩定執政的縣市下,有多少細緻的問題被候選人的高支持率所掩蓋。我們看不到這些過往號稱背負進步價值的民進黨南部縣市首長,在「穩贏」的局面中,帶領市民共同討論一座城市發展的願景與想像,帶領市民做更積極的民主參與;相反的,我們看見的是已經習以為常的「躺著選」。

這不是說,民進黨在地方上,沒有貢獻。但我們期待,這些握有地方執政資源,享有高民意支持的政治人物,展現其謙卑、願意聆聽、和更為進步的態度,引領社會前進,而非仗著自己穩贏的局勢,學會賣乖。

年底這場九合一大選,對台灣公民社會是個艱難的挑戰。因為這場選戰,將是國共估量三月運動衝擊的重要指標;而更重要的是,這也會是台灣公民社會是否真正自主的檢驗指標。這場選戰的過程中,考驗我們是要選擇讓自己身陷於「團結以抗國民黨,因而相忍不批判民進黨」的邏輯?還是,認知到公民社會的自主性,在選舉中不吝批判,甚至要求民進黨各候選人在各種政策中具體表態?
放任民進黨走向同樣路線?

我想再次強調,我們不該把國、民兩黨放在齊平的位置上做比較,光是政黨資源與過去的歷史罪責,早已很清楚地告訴我們,國、民兩黨是不平等的。拒絕讓國民黨的權貴資本再次透過選舉獲取政治職位,進而戕害台灣人民,應該做為我們的共識。就長期而言,我認為台灣公民社會真正的考驗不在於我們會否再輕易相信國民黨,而是我們是否會放任民進黨走向與國民黨同樣的路線。

最後,做為台南人,我期待台南的朋友,對台南各種在地政策上爭取表達意見的空間,因為我們早已學會如何面對國民黨;而這座城市真正的關鍵,在於我們如何自己決定自己的未來,決定如何發展、怎麼前進。我更期待賴清德市長以更謙卑的態度,聆聽當前施政下各種不同的聲音,諸如台南鐵路地下化受影響的沿線居民的意見。特別是,當民進黨籍桃園市長候選人鄭文燦對桃園航空城案提出召開聽證會的競選政見後,希望賴市長能以同樣方式,廣納社會各界對於城市發展的意見與訴求。

香港之春與第四波民主

顧忠華

香港人為了爭取二○一七年真普選而發起的佔中行動,在一個月前轟轟烈烈地拉開了序幕,政府與學生代表雖舉行了對話,但雙方缺乏共識,看起來香港市民佔領街頭的公民抗命行動將會「常態化」,這場「堅持普世價值」對抗「中國特色選制」的拉鋸戰可能會持久進行,無人能預知將如何收場。

在十月二十一日全程轉播的公開對話中,五位學聯領導幹部義正詞嚴地宣示香港公民擁有自主選擇特首的正當權利,發言擲地有聲;相對地,港府官員只能不斷重複北京人大常委會的決議等同「聖旨」,無法推翻,這種說詞理不直氣不壯,根本不能說服多數的香港民眾。

既然在「理」字上站不住腳,港府只能使用拖延戰術,希望佔中人潮自動消散,同時間或以警力驅散群眾、甚至策動黑道及所謂「反佔中」團體製造暴力衝突,加上打壓特定支持佔中媒體,反正就是無所不用其極,試圖瓦解佔中勢力,貫徹北京「不妥協」的訓令。

但以香港中文大學公布的民意調查結果,認同佔中的比率有漸增趨勢,而在十五歲至二十四歲的受訪者中,竟只有七.七%反對佔中,可謂香港的新生代已將爭取真普選、實現真民主完全「內化」成為終極價值。這次的公民運動無異於啟動了香港的世代交替,北京及港府若再一意孤行,未來恐怕不得不窮於應付有如潮來潮往、此起彼落式的「佔領/抗命」行動。

總的來說,北京決策階層不只低估了香港公民社會爭取普選特首權利的意志與決心,更無法想像有如此多的市民們勇敢地湧上街頭,與配備良好的警察進行陣地戰、游擊戰,毫不畏懼。最重要的是,北京的蠻橫態度已喪盡民心,香港的治理日益崩壞,等於將中國的極權統治撐開了一絲裂縫。誰知道香港爭民主的呼聲不會如蝴蝶效應般,捲動了新的民主大氣候形勢?或許繼一九八九年的第三波民主之後,第四波民主即將翩然到來!

(作者為華人民主文化協會理事長)

諾貝爾經濟學獎開倒車

吳惠林

台北時間10月13日晚揭曉201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出人意外的是由法國經濟學家梯若爾(Jean Tirole)獨得。之所以說意外,因為事前最被看好的學者落選了。
這位原先最受矚目、呼聲最高的候選人也是法國經濟學家,名叫湯瑪斯.皮克提(Thomas Piketty),他最近寫了一本近700頁的巨著《21世紀資本論》(Capital in Twenty-First Centry)。在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 Kurgman)等人和一些媒體的熱捧下,這本磚頭書竟然進入《紐約時報》和亞馬遜網路書店的暢銷榜。
皮克提根據300年的具體數據,提出兩個重要論點:一是除非有大規模戰爭和政府的介入,資本的年報酬率約是4%~5%,而經濟年成長率僅1.5%左右;二是如果一直維持「資本的年報酬率大於經濟年成長率」,貧富差距將會持續擴大,使富者愈富而貧者愈貧。這也成為「佔領華爾街」運動的觸媒。

皮克提建議對富人以「課80%重稅」的方式來消弭所得分配不均。這種做法等於要消滅私產,因而皮克提被視為馬克思隔代傳人。在得知不是皮克提獲獎時,我的確鬆了一口氣,因為共產主義的幽靈幸而不會堂而皇之出現,而課重稅、政府專制力膨脹以劫富濟貧達「經濟公平」的手段,也暫時不至於來到。
不過,雖然皮克提沒得獎,馬克思也幸未還魂,但本年得獎者梯若爾的理論及做法卻也頗讓人憂慮的呢!梯若爾先在法國獲得數學博士,再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取得經濟學博士,非常符合當前主流經濟學重數理的模式,而他也在賽局理論上卓有功力,其研究旨趣在「市場失靈」中的產業獨佔和資訊不對稱。

政府本身就是問題

如瑞典皇家科學院所言:梯若爾的研究協助決策者了解如何「馴服」(tame)支配鐵路、公路、電信等一度為公營壟斷產業的優勢大企業。今年的經濟學獎是有關馴服強大企業的科學。
也就是說,梯若爾的研究在幫政府「設計」如何處理企業購併與聯合,以及該如何管制壟斷企業。這些其實都是老調,關於獨佔,「自然獨佔」早被認為不是問題,由政府獨佔經營或保護的「人為獨佔」才是問題,而這恰恰是要政府挪開「黑手」讓市場自由運作才是正辦,政府的職責在於創造並維護市場的自由、安全、公平。
至於資訊不對稱等市場失靈,由政府來校正的話,恰恰在「政府失靈」更為嚴重下,其結果更糟糕。而「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絕對腐化」致官僚腐敗、政府失能、官商勾結、貪污舞弊、五鬼搬運正是當今世界的寫照,怎能再由政府擔負監督馴服等角色呢?
已故的美國前總統雷根早已對世人講了真話:「政府不能解決問題,政府本身就是問題。」而去年過世的199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寇斯早對此課題做了清楚解析,也以「黑板經濟學」稱呼這種研究,更反對以之作為政府實際政策之基礎,因為人是活的、有血有肉有靈魂,不是「機器人」,「人的行為」怎可能標準化?怎可能由數學方程式來真確表示呢?怎麼可能由數學模式來獲得政府政策效果的正確數字呢?食安問題怎可借鏡梯若爾的研究來解決呢?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開了倒車!再一次讓原本崇高的獎項墜落凡間,實在可惜啊!!

10/26/2014

Allen Chen 懷想錄: 美貌是轉眼易過的,可是醜陋是永久的。

Allen Chen 懷想錄: 美貌是轉眼易過的,可是醜陋是永久的。— 巴爾扎克: 美貌是轉眼易過的,可是醜陋是永久的。— 巴爾扎克

一個預感到有美好前途的人,當他在艱苦的人生大道上前進時,就像一個無辜的囚徒走向刑場,一點也用不著羞愧。— 巴爾扎克

一個預感到有美好前途的人,當他在艱苦的人生大道上前進時,就像一個無辜的囚徒走向刑場,一點也用不著羞愧。— 巴爾扎克

細膩與風雅原是樸實的人必然具備的長處,在他身上使他的談吐更耐人尋味,不亞於主教的辭令。

細膩與風雅原是樸實的人必然具備的長處,在他身上使他的談吐更耐人尋味,不亞於主教的辭令。— 巴爾扎克

其實假裝的愛情比真實的愛情還要完美,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女人都受騙了。— 巴爾扎克

其實假裝的愛情比真實的愛情還要完美,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女人都受騙了。— 巴爾扎克

持續不斷的勞動,是人生的鐵律,也是藝術的鐵律。— 巴爾扎克

持續不斷的勞動,是人生的鐵律,也是藝術的鐵律。— 巴爾扎克

職業儘管不同,但天才的品德並無分別。— 巴爾扎克

職業儘管不同,但天才的品德並無分別。— 巴爾扎克

獻媚從來不會出自偉大的心靈,而是小人的伎倆,他們卑躬屈膝,把自己盡量縮小,以便鑽進他們趨附的人物的生活核心。— 巴爾扎克

獻媚從來不會出自偉大的心靈,而是小人的伎倆,他們卑躬屈膝,把自己盡量縮小,以便鑽進他們趨附的人物的生活核心。— 巴爾扎克

真正有才能的人總是善良的,坦白的,爽直的,絕不矜持。— 巴爾扎克

真正有才能的人總是善良的,坦白的,爽直的,絕不矜持。— 巴爾扎克

一個預感到有美好前途的人,當他在艱苦的人生大道上前進時,就像一個無辜的囚徒走向刑場,一點也用不著羞愧。— 巴爾扎克

一個預感到有美好前途的人,當他在艱苦的人生大道上前進時,就像一個無辜的囚徒走向刑場,一點也用不著羞愧。— 巴爾扎克

人們看著別人做壞事,聽之任之,習以為常;開始時默許別人幹,到最後自己也幹了起來。久而久之,靈魂不斷被可恥的勾當所沾污,變得越來越渺小,高尚思想的彈簧漸漸生鏽,而平庸這根絞鏈卻越磨越鬆,不推自轉了。— 巴爾扎克

人們看著別人做壞事,聽之任之,習以為常;開始時默許別人幹,到最後自己也幹了起來。久而久之,靈魂不斷被可恥的勾當所沾污,變得越來越渺小,高尚思想的彈簧漸漸生鏽,而平庸這根絞鏈卻越磨越鬆,不推自轉了。— 巴爾扎克

美貌是轉眼易過的,可是醜陋是永久的。

美貌是轉眼易過的,可是醜陋是永久的。— 巴爾扎克

我們讚賞那種真正的政治家,就像讚賞那種給我們寫下了人間最宏偉的的詩篇的人一樣。永遠放眼未來,趕在命運的前頭,超越於權利之上。— 巴爾扎克

我們讚賞那種真正的政治家,就像讚賞那種給我們寫下了人間最宏偉的的詩篇的人一樣。永遠放眼未來,趕在命運的前頭,超越於權利之上。— 巴爾扎克

為美而獻身,比為麵包而活著要幸福得多。— 愛默生

為美而獻身,比為麵包而活著要幸福得多。— 愛默生

節儉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 。— 愛默生

節儉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 — 愛默生

即使斷了一條弦,其餘的三條弦還是要繼續演奏,這就是人生。— 愛默生

即使斷了一條弦,其餘的三條弦還是要繼續演奏,這就是人生。— 愛默生

講出前人未講過的話,這才是詩人的標誌和特徵。— 愛默生

講出前人未講過的話,這才是詩人的標誌和特徵。— 愛默生

兩個人交談,一個人可以洗耳恭聽。但是,三個人則無法互談這人世最嚴肅而應深究的事。

兩個人交談,一個人可以洗耳恭聽。但是,三個人則無法互談這人世最嚴肅而應深究的事。— 愛默生

我們把美歸結為質樸無華,實實在在,恰到好處 。— 愛默生

我們把美歸結為質樸無華,實實在在,恰到好處 。— 愛默生

智慧的可靠標誌就是能夠在平凡中發現奇蹟。

智慧的可靠標誌就是能夠在平凡中發現奇蹟。— 愛默生

痴人說夢、自我欺騙、數典忘祖、背叛人民

蒙藏委員會委員長蔡玉玲公開歡迎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來台,國民黨立委吳育昇卻說,兩岸已進入大開大闔階段,邀訪達賴應和中國打招呼,且「從國民黨一中各表的立場」來講,台灣也是中國土地,在達賴無法回中國的情況下,「他若訪台,也是回到中國」;吳育昇「訪台等於回中國」的說法,遭到各方批判,指為痴人說夢、自我欺騙、數典忘祖、背叛人民,無異把台灣立委變中國人大委員。

假定吳育昇的說法成立,那麼,美國總統歐巴馬、英國首相卡麥隆、日本首相安倍、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等人,通通可以來台參訪,因為「訪台也是回到中國」。問題是,這些世界各國及國際組織的領袖們會答應嗎?北京會接受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他們很清楚,台灣不是中國,訪問台灣就等於得罪中國。不但這些世界領袖有此認知,中國也這樣認定。「訪台等於回中國」根本是違背國際常識、自我麻醉的阿Q心態。

按照吳育昇「訪台等於回中國」的說法,那麼「訪中也等於回到台灣」。將來台灣友邦元首想訪問中國,台灣也沒理由反對,因為訪中跟訪台是同一回事。將來台灣主辦的國際活動、會議、賽事,北京也可以主張乾脆在中國舉行即可,因為在中國舉辦也等於在台灣召開。參加國際組織也一樣,例如出席世界衛生大會或APEC高峰會,台灣不必煩惱到底該派誰出席,地主國也無須為此大傷腦筯,就直接由中國代表參加即可。因為,中國出席不就等於台灣參加?兩邊更不必為了與會頭銜、出席位階相互攻擊,爭得面紅耳赤。

當然,若吳育昇的說法是馬政府的國策,那麼,中配嫁來台就不應該有設籍限制,中生的健保、就業,根本就不應該成為問題。然而,政府對中配、中生還是做出特別的法律規範,將台灣和中國做了明顯的區隔。中國人民不能到台灣參選,不能當公務員,如吳育昇所言屬實,「台灣也是中國土地」、「訪台等於回中國」,台灣的政府以何必對中配、中生做出許多差別規範和限制?

顯然,吳育昇的講法太過一廂情願,也引起高度爭議。達賴訪台到底是否等於回中國?蔡玉玲在吳育昇的威嚇下,僅吞吞吐吐表示此事宜由陸委會回答,又說身為政務官,她應謹慎答覆,要仔細思考才能回應。陸委會說,吳育昇所指的「中國」,就是「中華民國」,「符合我國憲政體制」。但吳育昇所謂讓達賴回不去的那個「中國」,明明就是由習近平治理、不准達賴入境的「中國」,怎麼會是中華民國台灣呢?吳矮化台灣主權,捅出樓子,官員被迫噤若寒蟬,還要幫忙圓謊。馬政府傾中政策害到立委腦袋也秀逗,除了連署罷免之外,只能靠手中的選票來翻轉台灣的命運了。

假定吳育昇的說法成立,那麼,美國總統歐巴馬、英國首相卡麥隆、日本首相安倍、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等人,通通可以來台參訪,因為「訪台也是回到中國」。問題是,這些世界各國及國際組織的領袖們會答應嗎?北京會接受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他們很清楚,台灣不是中國,訪問台灣就等於得罪中國。不但這些世界領袖有此認知,中國也這樣認定。「訪台等於回中國」根本是違背國際常識、自我麻醉的阿Q心態。

按照吳育昇「訪台等於回中國」的說法,那麼「訪中也等於回到台灣」。將來台灣友邦元首想訪問中國,台灣也沒理由反對,因為訪中跟訪台是同一回事。將來台灣主辦的國際活動、會議、賽事,北京也可以主張乾脆在中國舉行即可,因為在中國舉辦也等於在台灣召開。參加國際組織也一樣,例如出席世界衛生大會或APEC高峰會,台灣不必煩惱到底該派誰出席,地主國也無須為此大傷腦筯,就直接由中國代表參加即可。因為,中國出席不就等於台灣參加?兩邊更不必為了與會頭銜、出席位階相互攻擊,爭得面紅耳赤。

當然,若吳育昇的說法是馬政府的國策,那麼,中配嫁來台就不應該有設籍限制,中生的健保、就業,根本就不應該成為問題。然而,政府對中配、中生還是做出特別的法律規範,將台灣和中國做了明顯的區隔。中國人民不能到台灣參選,不能當公務員,如吳育昇所言屬實,「台灣也是中國土地」、「訪台等於回中國」,台灣的政府以何必對中配、中生做出許多差別規範和限制?

顯然,吳育昇的講法太過一廂情願,也引起高度爭議。達賴訪台到底是否等於回中國?蔡玉玲在吳育昇的威嚇下,僅吞吞吐吐表示此事宜由陸委會回答,又說身為政務官,她應謹慎答覆,要仔細思考才能回應。陸委會說,吳育昇所指的「中國」,就是「中華民國」,「符合我國憲政體制」。但吳育昇所謂讓達賴回不去的那個「中國」,明明就是由習近平治理、不准達賴入境的「中國」,怎麼會是中華民國台灣呢?吳矮化台灣主權,捅出樓子,官員被迫噤若寒蟬,還要幫忙圓謊。馬政府傾中政策害到立委腦袋也秀逗,除了連署罷免之外,只能靠手中的選票來翻轉台灣的命運了。

「體重管理新趨勢」

醫師劉燦宏發表新運動白皮書,強調日行萬步及非運動的產熱活動都能管理體重,增加熱量消耗,逐漸降低肥胖遠離疾病。劉燦宏說,英國建議,日行3000-6000步是坐式生活型態、7000-1萬步是中度活躍、大於1萬1000步是活躍型,越活躍對體重管理越有利,建議65歲以上日7000步、65歲以下則是1萬步,青少年則1萬2000步。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今天在台北醫學大學舉辦學術研討會,主題是「體重管理新趨勢」,由常務理事、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劉燦宏發表「新運動白皮書-體重控制篇」,未來將美國新版肥胖治療指引供政策參考。

劉燦宏表示,現在人營養變好、多坐少動,華人常見腹部型肥胖(中廣型),腹部脂肪累積造成發炎影響代謝,長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脂肪肝、心臟病、腦中風 等發生。他說,隨年紀增加前述疾病發生機會增加,不過若有固定運動則會延後或降低發病率,對此,引述美國新版肥胖治療指引,肯定日行一萬步概念及只要有動,包括家事、園藝、站立等都能對抗肥胖。

劉燦宏指出,運動不一定是要跑步或激烈式,「非運動的產熱活動(NEAT)」對體重管理也很重要,例如做家事、搭捷運、公車用站而不坐、做園藝、遛狗、散步、走樓梯等都能增加熱量消耗,因為肥胖是熱量的累積。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週要150分鐘以上中度身體活動,運動量可分段累積。國健署說,運動可減少糖尿病、心臟病、癌症風險,還能增進工作效率、提高創意,運動會讓腦部產生腦內啡增加心情愉悅,持之以恆還可延年益壽。

人往往不知道自己的弱點在哪裡,通常都必須由別人告訴你。

人往往不知道自己的弱點在哪裡,通常都必須由別人告訴你。
《勇敢去敲未知的門》作者 李紹唐

政治是一時的,文化則是永恆的。

政治是一時的,文化則是永恆的。
作家 白先勇

傷心咖啡館》有時輕如鴻毛

甘弟

曾經參加過喪禮的人,或許會有和我一樣的疑惑:為什麼人死後的告別可以如此繁瑣又累贅呢?但是後來的我漸漸明白,化妝,是為了讓死者在生者的心中留下最後一抹美麗的倩影;儀式,是為了讓生者用最緩慢的步調向死者說再見;埋葬,是為了讓生者和他們的後代都能記得,曾經有一位和藹的長者在此長眠,願我們永遠不要忘記。人類的文明,讓死亡成為一件莊嚴而溫馨的事,然而,我們又是如何看待人類周遭其他生靈的死亡呢?

猶記得我大學時代曾經接過一份打工,工作的內容是每天早上進到實驗犬舍,先餵完那些餓了一個晚上的實驗犬,再把整間犬舍給打掃乾淨,有時候還要負責餵牠們吃藥。每當我看見那些米格魯的身上,長出越來越多腥紅色且大如碗公的腫瘤時,我的心裡都在想:牠們什麼時候會離我而去呢?是優雅的阿蘭?調皮的摩卡?還是被戴上羞恥圈鬱鬱寡歡的妞妞呢?幾天之後,答案揭曉了。當我早上一走進犬舍的時候,便看見妞妞癱臥在籠子裡,不像其他狗狗一樣興奮地跳來跳去,等我走上前去確認,才發現牠已經死掉了,一隻前腳伸出籠子外面,像是在求救一樣。我打了通電話給犬舍的負責人,她說會派人來處理。過沒多久,有一名穿著白袍的研究生走進了犬舍,手裡拿著一只大的黑色垃圾袋,待我指認出病死的妞妞以後,他便開始吃力地把牠從籠子裡面拖出來,扔進垃圾袋裡,然後默默地離開了。

還有一次深夜,我和女友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在人行道的花圃裡面看見一隻死掉的貓咪,這時剛好有一輛垃圾車停在路旁,兩名清潔隊員走了過來,用麻布袋把那隻貓給裝起來,然後順手扔進車斗裡。我和女友一臉錯愕,心裡十分地難受。想不到過沒幾天,當我一個人走在同一條路上,竟然又看見有一隻貓咪躺在一灘積水裡,而牠的身體早已經冰冷僵硬,嘴巴半開著,表情痛苦。我本想無視地走過,卻忍不住想起了那一天的垃圾車,於是我調頭回去,從背包裡拿出一件自己的T恤,把牠包起來,再放進我隨身攜帶的環保袋裡,就這麼提著牠一直走到綠草如茵的河堤谷地。我覓了一棵樹冠茂密的榕樹,把牠安放在樹下,在那裡有四季不息的潺潺流水和晨昏奏響的鳥叫蟲鳴,應該是個不錯的安息之地吧。回家以後,女友問我今天怎麼特別晚?我沒有告訴她,只是獨自走進浴室,刷洗我那被汙水浸染的環保袋,遙想牠此刻應該也和我一樣得到平靜了吧。

德蕾莎修女所創辦的垂死之家中,曾經有一位窮人中的窮人,在臨終前說過一段話:「我一生活得像條狗,但我現在死得像個人,謝謝了。」我只希望,在人類文明悠久的發展中,有一天,我們可以開始懂得憐憫周遭的生靈,讓牠們雖然活得像個垃圾,卻能死得像個人。

大世界小葉片》函館之秋

徐意

趁著繁忙工作中難得的短暫空檔,我在秋天造訪了北海道。

錯過了夏天的薰衣草季,銀白的冬雪也尚未報到,選擇秋天造訪北海道,除了餐桌上有鮮美的帝王蟹之外,在微涼的小雨中漫步函館街道,別有一番風味。

函館是個港口城市,三面環海,除了做為連接北海道和本州的一扇大門之外,也與橫濱、長崎同為日本最早的國際通商口岸,從19世紀開始,不斷注入西方文化,因此街道上充滿了異國風情。

很喜歡函館,因為它是一個兼容並蓄的海港城市,雙手向世界敞開,充滿各種可能性。對於西方世界的元素,抱持著不斷吸納而非排斥的態度,街道上隨處可見異國文化與日本文化揉合交錯而成的獨特地景。經過歲月的淘洗,整座城顯得特別冷靜、沉著且內斂。古老的紅磚倉庫裡陳列了西方新穎潮流的商品,新舊交融,毫不衝突。

遊走在金森倉庫群的街道上,每個不經意的角落,都是旅人眼裡最美的風景,獨具一格的地景空間,碼頭邊緩緩靠岸的飄泊船隻,三兩隻小貓穿梭在行人之中,每棵樹都住著一個安分守己的靈魂。秋天漫步在微雨的函館街道上,呼吸著海的味道,感受這城市獨有的魅力。

一整天的細雨紛飛,函館山上的著名夜景被水氣遮蔽,因此這趟北海道之行無緣親眼一睹明信片裡星光點點的美麗港灣。抱著一絲遺憾的心情,只好用另一種角度欣賞眼前的夜景,被白色霧氣包圍的港口,若隱若現的燈火如魔魅的眼神,像披著薄紗的少婦,沉魚落雁,神秘動人。

夜幕低垂,我們驅車前往餐廳,我坐在靠窗的桌邊,窗外如絲的細雨仍一陣一陣,當天晚餐以帝王蟹火鍋做結。在濕濕涼涼的秋雨中大啖熱呼呼的秋蟹,口中鮮甜的滋味是今夜最美的註腳。

給潘維剛上台灣史

李筱峰

國民黨立委潘維剛日前在立法院說,推動台灣本土語言會傷害「民族感情」!其實,真正會傷害民族感情的,正是她這句話本身。當然,彼民族與我民族所指不同,她講的民族,當然是想像的、虛擬的(或說「後設建構」的)「中華民族」。潘維剛此語不僅「一言見其不智」,正顯現出殖民統治者的語言歧視心態!

回顧台灣史上的外來政權,我們發現來自所謂「中華民族」的殖民統治者的語言政策竟然是最粗暴的!反倒是來自西方的殖民者荷蘭、西班牙,以及來自東洋的日本殖民統治,對台灣本土語言都有相當的尊重。

一六二四年荷蘭人進入南台灣,是平埔族西拉雅人的範圍。荷蘭人為傳教方便,傳教士學會我們的西拉雅語,用羅馬字(拉丁字)拼西拉雅語,將《聖經》、〈十戒〉等基督教經典,翻譯成西拉雅語的羅馬拼音文字,盛行於當時的新港社,故有「新港文書」之稱。這種文字使用了長達一百五十年,才被後來從閩南來的漢語族文化侵滅而消失。

西班牙人在北台灣殖民統治十六年。傳教士Jatint Esquival在淡水努力學習當地語言,編成《台灣島淡水語辭彙》(Vocabulario de la lengua de los Indios Tanchui en la Isla Hermosa);此外他又用羅馬拼音字,寫了一本可以用我們的凱達格蘭語讀懂的《台灣島淡水語基督教理》(Doctrina Cristiana en la lengua de los Indios Tanchui en la Hermosa)。一六三五年之後,西班牙勢力進入蘭陽平原,傳教士也以羅馬拼音的噶瑪蘭語撰寫語彙及天主教教義書(詳見方豪,《台灣早期史綱》)。

以上兩個西方外來政權,沒有消滅本地語言,反而替原本沒有文字的南島民族,創造了文字,他們怎麼不擔心「破壞民族感情」?

但是歷經鄭氏東寧政權、滿清帝國統治,到十八世紀中葉以後,平埔族語文受到漢語族文化的衝擊而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閩南話與客家話成為台灣本地人的母語。只剩高山族語仍未消滅。

到了日本殖民統治,固然以推廣「國語」(即日語)為主要的語言政策,但是日本殖民統治的前半期,仍然尊重台灣本土母語,甚至鼓勵當時來台的警察學習台灣話,以便和台灣民眾溝通,怪不得後來有幾部台語辭典,都是由退休警察編著。台北師範學校的甲科學生(日籍生),都還有「台灣話」課程;而師範學校的乙科學生(台籍生),也設有「漢文」科目,聘請台灣本地的漢學家(如劉克明),以閩南語教學。而在一九三七年以前,台灣的報紙大部分都有「漢文版」與「日文版」對照。即使連官方的報紙,如《台灣日日新報》、《台南新報》,都可以看到漢文版的新聞。

直到一九三七年中日戰爭爆發,進入「皇民化」時期才開始全面壓制台灣人的本地語言。

相較於上述荷蘭、西班牙、日本等殖民統治者的語言態度,我們發現像潘維剛這種中國人,鴨霸多多!可惡多多!

(作者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

馬英九在台北市長任內,用首長特別費支付家中水電費與女兒在美國的刷卡消費,核銷費用的發票雖然包括購買與市長公務不相干的女用內衣、皮卡丘玩偶、維骨力藥品、怡佳香水化妝品等品項,沒問題?

Charles Hsu



馬英九學法律,現在是手握公權力的當權派,他的「有品」死忠可以特權經營,胡搞黑心油、餿水油,對消費者童叟皆欺,直到不甘被當動物看待的人民覺醒要「滅頂」,台灣人要義美, 不要統一, 馬英九才像無辜平民,跟著搖旗吶喊。



馬英九在台北市長任內,用首長特別費支付家中水電費與女兒在美國的刷卡消費,核銷費用的發票雖然包括購買與市長公務不相干的女用內衣、皮卡丘玩偶、維骨力藥品、怡佳香水化妝品等品項,可承審馬英九首長特別費弊案的法官,卻一概認定這些沒問題!

馬市長變馬總統後,用國務機要費買月餅,再透過中國國民黨縣市黨部之手,轉送各地弱勢團體,沒有馬總統圖利馬主席的問題?

食安與健康 權利與義務

黃俊杰

我國食品安全事件層出不窮,從一九七九年彰化的米糠油中毒事件到現今的黑心油事件,知名大廠被檢調查出涉嫌將動物飼料用油混入食用豬油,再賣給相關廠商,引發食安風波,使得飼料油流竄全台,除了廠商受害以外,民眾更質疑還有那種油是安全的?

面對層出不窮之食安事件,已涉及憲政議題,而相關官方公文書更肯認安全飲食與健康權為人民之權利,且國家有義務確保安全飲食與維護健康。

尤其,我國於民國九十八年四月廿二日公布(九十八年十二月十日施行)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施行法第二條規定:「兩公約所揭示保障人權之規定,具有國內法律之效力。」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第十一條第一項以及第十二條第一項,分別規定安全飲食與維護健康是人民之權利。

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規定之取得適當食物權利,與健康權息息相關,該項權利之核心內容,係指食物在數量和品質上都足以滿足個人之飲食需要,且無有害之物質,並要求政府和民營部門都採取保護措施,防止食品在食物鏈各階段因摻雜摻假或因環境衛生問題或處置不當而受到污染。

此外,依據兩公約施行法第四條規定:「各級政府機關行使其職權,應符合兩公約有關人權保障之規定,避免侵害人權,保護人民不受他人侵害,並應積極促進各項人權之實現。」而為實現人民取得適當食物之權利,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第十一條第二句亦規定:「締約國將採取適當步驟確保此種權利之實現,同時確認在此方面基於自由同意之國際合作極為重要。」

事實上,國家有確保安全飲食與維護人民健康之義務,應該制定和執行取得安全糧食權利的國家策略,為落實良好的國家治理,需要充分的責任心及透明度,讓人民積極參與,發揮立法能力,並健全司法機構之獨立性。

針對飲食安全權利受到侵害的個人或團體,國家應該提供機會運用有效的司法和其他適當救濟措施,法官履行職責時,更應注意侵害飲食安全權利的行為類型,加強對侵害健康權問題之重視,讓受到侵害的人民,均有資格取得充分的賠償。

(作者為中正大學財經法律系特聘教授)

黑心滅頂或台灣滅頂

顏芳姿

台灣嚴重的食安問題顯示,我們依賴科學和資本主義的發展規律已經到了近乎迷信的地步。今日的西方以經濟支配取代船堅砲利,全球化特別是跨國資本的流動,藉由WTO的自由貿易市場機制,資本主義得以伸向全世界。新自由主義所主導的全球經濟體系已經運作超過二十年了,資本主義使用慾望殖民,不花一顆子彈就可以佔領全世界。

一開始我們不容易察覺這些企業的真面目,擺在我們面前的都是美食。這讓先進的知識權力可以製造一個又一個的迷信,迷信專家、科學、市場經濟和自由主義。企業大廠進入官僚體系,花大筆的通關費用可以遊走法律邊緣,卻牢牢地操控人民。孟山都(Monsanto,美國農業生技公司)的基改食物可以順利通過FDA,並由高官推進WTO。台灣GMP認證或食安辦公室,由食品大廠主導台灣人吃什麼。

今天的文明不斷地刺激消費,大量生產,欲望無限膨脹,卻以不安全的、掠奪式的手段來滿足慾望。我們盲從的結果是付出環境和健康的代價。現在基改食物對生物界的危害已經出來了,漂白餿水油和飼料油製成食用油也清楚了,主張新自由主義的政府,面具也被撕下了。

過去貧窮的弱勢者得不到發言權,默默承受污染和生病的後果,現在消費者全面發動抵制,台灣的滅頂計畫很值得關注,這次是人民深深的覺醒,也是公民不服從的另一個運動。

然而,在地對抗跨國資本不能僅止於讓不良企業倒閉,更需要策略長期扭轉社會不平等,否則社會不平等依然會成為不良企業和疾病的溫床。

(作者為國防醫學院助理教授、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理事)

Snobbish最傳神的翻譯其實是狗眼看人低。

英文裡有個字叫snobbish,意指勢利眼、看高不看低,以為有錢有勢、名車名牌就是高尚優雅,不然就是不入流、沒格調。台灣的交通部長葉匡時正是這樣的傢伙。

沈政男

英文裡有個字叫snobbish,意指勢利眼、看高不看低,以為有錢有勢、名車名牌就是高尚優雅,不然就是不入流、沒格調。台灣的交通部長葉匡時正是這樣的傢伙。

今年五月十六日,葉匡時說,「美國一杯紅酒三十美金,台灣還在賣一碗三十元的蚵仔麵線」,這番話當時媒體的解讀,是他在揶揄台灣觀光產業都是廉價勞工、賺血汗錢,不像人家美國人腦筋好、懂行銷。然而今年九月十一日他又說,「餿水油竄全台是貪便宜的夜市文化害的」,還怪罪作家劉克襄帶頭要求「吃便宜的滷肉飯」,可見葉匡時骨子裡根本就鄙視蚵仔麵線、夜市,以及小吃攤背後,用廉價美食造福中下階層民眾的台灣人。

有了前兩則背景新聞就可以明白,為什麼葉匡時日前又說,「柯文哲無法到國外行銷台北,不適合接待外賓」。在葉匡時眼中,一個市長要能接待外賓,不只英文要好,恐怕還要開跑車,會開兔女郎派對,喝得起二十萬元一瓶的紅酒,而且從來沒有,也不屑在夜市吃蚵仔麵線吧!

Snobbish最傳神的翻譯其實是狗眼看人低。

(作者為醫師)

爺兒們看不到貧窮

李月治

最近到巷口等垃圾車,發現又多了一個拾荒老婦等在巷口,原本都只有一個拾荒老婦在那裡回收可變賣的紙類、寶特瓶罐,左鄰右舍也都會自動把回收物送給她,現在兩個拾荒老婦有時還會爭搶著要回收的物品,讓人感到有點心酸。

鄰居婆婆在自助餐店上班,中午下班後也會沿路撿拾垃圾回家變賣。我稱讚她真勤勞,她苦笑著說:「兒子工作不穩定,我加減補貼家用。」開學初,有位以前的同事打電話問我可否把女兒的國中制服送給她,她女兒今年也剛升上國中,因為最近手頭緊一時沒有錢買制服。我趕緊找出女兒以前的國中制服洗乾淨後送給她。上星期女兒學校舉辦迎新校外教學,也有人因繳不起費用而無法參加。

低薪、高物價是貧富差距惡化的主因。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不僅會衍生出諸多社會問題,也容易滋長仇富情緒,造成階級對立。政府應該趕緊拚富民經濟,縮短貧富差距,不要讓貧窮世襲,讓窮人也有機會翻轉命運。

(作者為上班族)

小魚吃大魚 門神吃小魚

黃世興

二○○二年,馬英九時任台北市長,當時台北銀行的資產規模約四六○○億,而富邦銀行卻只有二六六五億,但竟能以小吃大,把北銀「拆呷入腹」,跌破眾人眼鏡。當年馬英九曾多次到富邦招待所接受「魚翅宴」的招待,而台北銀行產權移轉給富邦金控卻只換來兩席董事,富邦「以小吃大」北銀,雖不能跟富邦招待馬英九魚翅宴直接劃上等號,但兩者卻都是事實,其間關係不免啟人疑竇,難以釋懷。

如今,曾任馬吳後援會副總會長與曾進入總統府向馬英九報告公司現況的頂新魏家,卻花不到九億就能吞下四○八億的一○一,真令人嘖嘖稱奇,匪夷所思啊!按魏家頂新外表是掏出六十一億買台北一○一股權,但實際上只拿出不到九億,其餘轉頭就跟銀行借錢,真是厲害!

為何有那麼好康呢?有人說魏家給馬英九十億的政治獻金,馬英九乃當上魏家頂新的門神一路挺頂新,讓頂新有恃無恐,大賺黑心油錢,害慘台灣。馬英九有否收受魏家的政治獻金?咱們不得而知,但以馬英九黨政軍特權一把抓惡鬥王金平的那股勁,何不拿來啟動調查自清呢?否則大家會合理懷疑:你一定是拿了魏家的好處,才拿人手短,吃人嘴軟?



(作者業商)

馬政權 混吃等死

凌博志

身兼大黨鞭的國民黨立委費鴻泰,在立法院威逼官員,得不到他想要—柯文哲違法—的答案,竟口出惡言,大罵審計長混吃等死。兩天前審計部函覆MG149不涉違法,他竟又官威大發,厲聲要求林慶隆辭職。

立委監督政府,看管預算,質詢官員,如有所本,當然可以疾言厲色。但罵人混吃等死,何其不堪,何等屈辱?費鴻泰逞此口舌,固可抒發黨國情懷,滿足個人情緒,但在議事堂上,用這等言語,挑戰官員的容忍底線,簡直囂張過頭,欺人太甚,這對已經沉淪谷底的立法院形象,到底是雪上加霜,還是增添門面,人民會有答案。

官員失能,辦事不力,等同混吃等死,這個說法可是非常危險。要不然,先來檢視立法院,像政黨法、集遊法、公投法以及若干民生法案,躺了一大堆,不審不議,我要請教一一三位立委,特別是資深,又兼重要黨職的費委員,是不是混吃等死?監察院對張通榮、黃世銘、林政則的違法濫權,不予彈劾,對政府放任黑心毒油氾濫,不加調查,是不是混吃等死?還有馬總統對經濟衰敗、青年失業、貧富懸殊、萬物高漲,一籌莫展,茫無對策;衛福、環保等部會,對於黑心食品,不加查罰;財政部放任紅頂奸商,高額超貸;司法機關,對特定案件,不調查、不審理,任其睡覺,這些官員,是不是混吃等死?也請費委員給個答案,說個分明。

宇昌案的老梗,已經用老、用爛,想靠揭弊栽贓挽救選情,已難得逞。為了一人一黨之私,為了摧毀柯文哲,費鴻泰願意賠上個人形象,國民黨竟也不計黨譽黨德,真是瘋了。抓狂的選民還能沉默以對嗎?

(作者為退休司法官)

台大 五告讚

楊鎮榮

繼台大校方同意設立陳文成紀念廣場之後,台大社科院也做出令人讚賞的決定,為了肯定太陽花學運對台灣民主的貢獻,特別頒給學運領袖、台大政研所學生林飛帆第一屆「學生利他獎」,這也是對台灣的年輕世代們努力追求民主的表彰,台大社科院此一作為值得我們給予掌聲喝采。

如果今年三月沒有發生「太陽花學運」,近的影響就是立法院黑箱作業的「服貿協議」一定會強行通過,「自經區條例」也會無條件的通行,對外條約簽訂的程序正義被忽略了,而台灣人民的權益也會受到無法彌補的傷害。而遠的影響如香港爭取自由選舉的「佔中行動」,說不定不會那麼快出現,兩者之間似乎有微妙關係,可見太陽花學運對台灣及民主貢獻之巨大。

但是,三月的「太陽花學運」只是台灣追求落實民主的開始,有鑑於今日香港「雨傘革命」爭取自由選舉的艱困,對台灣而言,民主之路是一條永無止盡的崎嶇之路,在肯定太陽花學運之餘,希望未來林飛帆及年輕世代們能繼續為台灣的民主打拚、奮鬥。

(作者為台大校友、中小企業負責人)

若達賴喇嘛訪台「也是回到中國」,那麼按照相同邏輯,豈不等於告訴全世界,解放軍若入侵我國、登陸任何一個島嶼,也不過是「解放軍回到中國」?是吳育昇瘋了?還是國民黨瘋了?

若達賴喇嘛訪台「也是回到中國」,那麼按照相同邏輯,豈不等於告訴全世界,解放軍若入侵我國、登陸任何一個島嶼,也不過是「解放軍回到中國」?是吳育昇瘋了?還是國民黨瘋了?

來到台灣 回到中國 滾到在野

范姜提昂

吳育昇說:「台灣也是中國土地」,在達賴喇嘛「無法回中國」的情況下,他若訪台,「也是回到中國」。

第一個驚訝,中國「反分裂國家法」開宗明義說:「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中國至少在文字上自稱「大陸」,假惺惺,讓兩國「平起平坐」;吳育昇比中國還狠!劈頭就直說「台灣也是中國土地」,難道這就是所謂的「捍衛憲法政策」?急啥?

問題是,現行憲法哪一條規定台灣是中國土地?司法院釋字第三二八號解釋,大法官會議以「固有疆域」之界定乃「重大政治問題」為由,拒絕解釋;既然大法官都自認無權解釋,吳育昇哪來權力?而既然是政治問題,解決之道就只有訴諸人民公決一途,吳育昇憑什麼大主大意?

第二個驚訝,若達賴喇嘛訪台「也是回到中國」,那麼按照相同邏輯,豈不等於告訴全世界,解放軍若入侵我國、登陸任何一個島嶼,也不過是「解放軍回到中國」?是吳育昇瘋了?還是國民黨瘋了?

究其動機,吳育昇不過試圖,或奉命幫馬解套。今年選舉年,國民黨從年初「衰」到年尾,此時拒絕達賴喇嘛,必不利選情。先前,蒙藏委員會顯然奉命表達歡迎之意;更顯然,中國照往例,依舊大怒,才逼出吳育昇扮演跳梁角色,用「也是回到中國」歪論,撫弄虎鬚求饒,求中國放馬一馬!

求中國,正是馬最大病態!選情告急,馬不求公民,寧可讓毒油繼續毒害全民,也要掩護親共台商;馬不求黨內同志,絕不放過王金平;但馬就是要低聲下氣,求中國共產黨!選票該怎麼投,很清楚!

(作者為台灣北社法政組副召集人)

最可恥的是食安風暴至今已經那麼長一段時間了,統一明知自己進了強冠的餿水油卻對消費者隱匿且照賣不誤,這種惡行如果檢調還不以蓄意的連續詐欺罪查辦,很明顯就是馬政府的刻意包庇官商勾結了

最可恥的是食安風暴至今已經那麼長一段時間了,統一明知自己進了強冠的餿水油卻對消費者隱匿且照賣不誤,這種惡行如果檢調還不以蓄意的連續詐欺罪查辦,很明顯就是馬政府的刻意包庇官商勾結了

統一真不是好東西

路懷宣

統一也連續黑心,應發起「滅七運動」!

最大的一顆未爆彈果然就是統一,食品藥物管理署廿四日稍早公布新一波受頂新牛油波及名單,統一果然名列其中,尤其是統一7-11的關東煮又中獎了!根據立委林淑芬指出,統一與強冠購買不知數量的豬油居然長達三年!

不過統一7-11對此居然輕描淡寫地宣布,只限定今(二○一四)年七月十四日到十月廿四日間的發票,而只能辦理「退換貨」?

最可恥的是食安風暴至今已經那麼長一段時間了,統一明知自己進了強冠的餿水油卻對消費者隱匿且照賣不誤,這種惡行如果檢調還不以蓄意的連續詐欺罪查辦,很明顯就是馬政府的刻意包庇官商勾結了,光是此點就算讓國民黨在年底的選舉「全倒」也不足以懲其惡!

大家如果記憶不是太差,上次的毒澱粉事件,統一7-11也有上榜,但不要說退換貨了,連一句道歉都沒有!這次還惡意地「一直賣一直賣」,連續地欺騙消費者,可以說比頂新更可惡!因此也呼籲大家發起「滅七運動」,除非統一出面道歉賠償消費者的身心損失,並且放棄7-11這個品牌的經營,否則大家從此全面拒絕購買7-11的任何產品,反正又不是沒有其他便利商店,統一再囂張大家就等著瞧吧!

(作者業商)

富人富夠了 窮人也窮夠了

魏世昌

台灣社會目前最大的問題,除了薪資停滯外,莫過於貧富差距懸殊。最近網路上轉載一則新聞,內文報導,一艘貨輪停靠台中港碼頭,下貨的倉庫裡竟同時有一九○五輛雙B進口轎車休旅車,其中包含四百多輛保時捷跑車,甚至還有市價一千三百萬的頂級GT-3跑車,據業者估計,這些進口車總價超過五十七億台幣,創下有史以來最高紀錄。坦白說,這個報導,只有使我們這些受薪階級徒呼負負了,因為光一台價值近一千三百萬的GT-3,就算以筆者月薪約五萬塊錢來計算的話,恐怕自己大概也要整整廿一年不吃不喝才買得起,遑論現在的年輕人,三十歲以下有高達六十三%的人(一百三十萬人)月薪不到三萬,其中廿到廿四歲平均月薪更只有二萬二。而且我們肯定也對這種狀況並不陌生。不管是走在市區或郊區,總不乏豪宅別墅林立,跟幾街之隔的其他住宅區,形成「一個台灣,兩個世界」的強烈對比。然而目之所及,何須統計數據告訴我們,台灣的貧富差距屢創新高?一%的富人,年收入超過一千萬?甚或台灣前一%富人佔全台十四%的財產呢?

作者為軟體工程師

10/24/2014

結緣很簡單,一句讚美、一件善事、一個微笑、一點幫助, 就能讓人生廣結善緣。 

結緣很簡單,一句讚美、一件善事、一個微笑、一點幫助, 就能讓人生廣結善緣。

Allen Chen 懷想錄: 繼續走下去

Allen Chen 懷想錄: 繼續走下去: 我們在走著從時間軸的過去朝著未來,不停地走著。 我們不是只有獨自一人,家人、朋友、戀人,都跟我們一起走著。 這好像永遠都會繼續下去。但有時後卻沒有辦法。 不過,停下腳步的人,再也沒辦法走下去了。 不過,那個人並不是消失了,而是站在那兒,一直地站在那裡,看著我們往前走去,並不是消失...

看得淡,就有好心境,想得開,就有好心情。

看得淡,就有好心境,想得開,就有好心情。

人心如江河,窄處水花四濺,寬時水波不興。 寬容,才有寧靜。

人心如江河,窄處水花四濺,寬時水波不興。 寬容,才有寧靜。  

不是因為成長了才去承擔,而是因為承擔了才能成長。

不是因為成長了才去承擔,而是因為承擔了才能成長。

勇敢活出自己的天賦, 第一步是要跨越已知的一切,開始踏上屬於心的旅程。

勇敢活出自己的天賦, 第一步是要跨越已知的一切,開始踏上屬於心的旅程。    

捨得才能獲得,放下才能去憂, 忘記才有心寧,寬容才有喜悅。

捨得才能獲得,放下才能去憂, 忘記才有心寧,寬容才有喜悅。

唉,那已逝去美好的人,美好的時光

Allen Chen 懷想錄: 假如真有佛,你損失了什麼

Allen Chen 懷想錄: 假如真有佛,你損失了什麼: 多年前有個中國的學者。 一天,他在某大會場向人們講佛祖絕對不可能存在。 當聽眾感覺他言之有理時,他便高聲向佛祖挑戰說:“佛祖假如你果真有靈,請你下來,在這廣大的群眾面前把我殺死,我們便相信你是存在的了!”他故意靜靜地等候了幾分鐘,當然佛祖沒有下來殺死他。 他便左顧右盼地向聽眾說...

Allen Chen 懷想錄: 買觀音

Allen Chen 懷想錄: 買觀音: 一家大小和左右鄰居的幾個大人,聚集在小廳堂一盞一百燭光的垂燈下,好奇地帶著幾分爭搶,傳著看一片用線條陰刻觀音佛像的雞血石。大家不平,紛紛議論。 在夜市地攤,殺了對折,花了身上僅有的六千塊錢,才偷買到這片雞血石的老阿嬤,孤立在一旁,聽人責罵騙徒和講她老倒顛的話,心裡十分自責難過。雞...

中國轉向“新常態”之痛

英國《金融時報》 社評

中國本周發布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暗示著歷史上最偉大的增長故事正在走向結局。從1980年到2009年,中國經濟以年均10.1%的速度增長,讓全球人口最眾多的國家成長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現在,中國官員在宣佈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低的GDP季度增長數據時表示,要對較低增長的“新常態”做好準備。然而,如此淡定平和的表述掩蓋了一個令人不安的現實:中國現在的債務大坑絕不應該成為常態,它必須奮力從中跳出來。

信用評級機構惠譽(Fitch)的數據顯示,中國債務總額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幾乎翻了一番,占到GDP的240%左右。這意味著,中國需要償還的債務利息(假設平均利率為7%)將達到今年預計GDP的17%左右,即1.7萬億美元。也就是說,中國的債務人——包括政府、機構、公司和個人——最終償還的債務利息很可能接近印度去年的GDP總值(1.87萬億美元),遠遠超過韓國(1.3萬億美元)、墨西哥(1.26萬億美元)和印尼(8700億美元)等國的經濟產值。

更重要的是,如此沉重的債務會削弱國內經濟活力。從1980年到2009年“追趕性”增長期間,中國債務利息負擔占GDP的比例遠低於中國經濟增速。然而,現在該比例是中國第三季度GDP增長率(7.3%)的兩倍多。這樣高的比例意味著:中國企業和個人越來越忙於應付償還貸款,相應地就越來越不願投資或支出。實際上,利息負擔迅速增長,現在已相當於私營企業今年前9個月在廠房和設備上的投資總額,也遠遠超過了今年迄今房地產建設和購買總金額。

對一個依靠信貸驅動型投資維持的經濟來說,“債務疲勞症” (Debt Fatigue)是有害的。GDP增長從去年的7.7%進一步放緩,同時投資水平依然占到GDP的48%,說明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在持續下降。正因為此,北京方面不太可能推出一輪由舉債支持的刺激方案來提升低迷的增長率。2009年那種對金融危機報復性的回應只會加劇信貸疲勞症,侵蝕經濟活力。

然而,北京面臨的問題在於,不出台新一輪刺激同樣困難重重。惠譽估計,如果北京方面著力解決房地產過度供應問題,使住房空置率從當前的28%回落到2008年的水平,那麽GDP增長可能降至4%左右的水平——這已符合大多數人對“硬著陸”的定義。

因此,北京方面將需要具備不小的魄力,在不可持續的放貸熱潮和國內需求崩潰之間尋找出路。如果中國國內需求崩潰,將會打擊世界各地的資源出口國。然而,對中國來說,制定改革路線,再輔以緊縮信貸和削減過度產能,是目前唯一現實的選擇。否則中國就會在不可持續的舉債刺激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別以為“新常態”就會安安穩穩的。

溫哥華:伊甸園?失樂園?

英國《金融時報》
一多

最近,加拿大當地華人媒體接連有人拋出一種論調,說有人用肚子里那點墨水兒在抹黑新移民的形象,把新移民的生活說得艱難、不堪。也許這種所謂的“抹黑”影響了一部分行業的生意,因為影響了一部分人移民、留學、買房的信心。其實,新移民到底生活得好不好,不需要抹黑也不需要粉飾,應該是冷暖自知,人人心裡有本兒賬。那麽溫哥華對新移民來說是伊甸園還是失樂園?我只以一己多年所聞、所見、所感以及親歷來管窺天下。

溫哥華的美麗的確如上帝創世之初給予人類的美好家園——春有櫻花爭艷,秋有楓葉絢爛,夏無酷暑,冬無嚴寒。一年四季城市綠草如茵,樹木蔥蘢,藍天白雲下,雪山舉目在望,驅車不足一個小時便可抵達。大多數初到溫哥華的觀光客都會被這里的風景所打動。

暑假期間,溫哥華的旅游旺季到來,陸續接待了一些朋友,他們一方面是旅游觀光,一方面是為了孩子留學或家庭移民實地考察。但生活與觀光顯然不是一個概念。尤其當他們沉醉在溫哥華美好的風景中,激情澎湃地開始聽信各種傳說中的移民美好生活、恨不得明天就舉家而來,作為過來人對移民的任何客觀分析於他們都是耳邊風,或者特別不中聽。

大多數觀光客都把旅游期間濃縮的美好當成了生活的常態來憧憬和期許,但實際上對任何移民來說,日復一日的生活,一種常態下重復疊加日子的瑣碎和庸常很快就會澆滅激情,讓你感受到生活堅硬而現實的一面。移民是從身到心的徹底換水土,“鬧鬧肚子”再正常不過,鬧到脫水休克的也大有人在。因此,服水土、適應新環境不是一個輕松的過程,能順利度過,就如同鳳凰的涅槃,可以享受到伊甸園的美好;反之,便可能是一個身在伊甸園,心在失樂園的痛苦分裂。

適應溫哥華的生活是一個學會放下的過程。要放下的是曾經的輝煌、曾經的優越、曾經的繁華甚至喧囂,然後讓心安靜下來,在安靜中重新審視生活,重新定位。在這個過程中,有人重生了,有人打道回府了,也有人選擇了極端的方式,讓一個家庭的悲劇成了社會話題的焦點。

很多移民之所以很長時間難以適應,鬱鬱寡歡,就是因為在這個放下的過程中無法承受巨大的心理落差,尤其對一些人到中年、又事業有成的人來說,很難在加拿大短時間內完成事業的對接,沒有生存壓力的,尚可通過學習尋找一份專業工作,但要想達到國內的高度一般是不可能了。在當地一個中文教師文憑培訓班裡,為數不多的十幾個學員當中有三分之一是國內大學老師,還有中文專業碩士以及各路碩博精英乃至國內在文史領域從事研究的人員。但海外中文教學即便就是教到高中12年級,其程度也不過是國內小學六年級的水平。至於拿來說事兒的所謂海外教學模式、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對這樣一批專業人員都是短時期內可以很快調整到位的。但是學成之後要麽一職難求,要麽就是經歷一番國內大學生畢業求職的經歷,諸如遞簡歷、面試、筆試、試講,試用、考核一樣兒都不能少。從頭做起的時候,備受考驗的不是你的專業素養而是心理承受能力。你能否把心態調整到位,拿著鐘點工一樣的小時工資,做著一大堆小時工資之外的教學計劃撰寫、學生作業批改、家長定期溝通的工作。尤其是教學中管理的細枝末節遠遠多於知識傳授的本身,你豐富的學術素養基本沒有用武之地。供求失當的中文教學市場狀況讓中文教師的工資還不如鐘點工,如果想藉此養家糊口,基本是痴人說夢;想藉此實現個人價值,也是天方夜譚。

初到移民國,如果消受不起坐吃山空的日子,那麽在踏上這片土地之後尋找工作就是當務之急,即使是一份鐘點工也得先乾著。但鐘點工對體力的消耗也往往消耗了你繼續學習並尋找專業工作的精力、鬥志和勇氣,同時把一個人面對家庭、生活能夠平靜和包容的空間壓縮到極限。因此導致心態失衡、夫妻陷入爭吵而最後走向分崩離析的不在少數。

除此之外,語言的生澀在說話辦事中顯出的木訥和拙笨讓自信心回落到冰點,歧視的眼光和不屑的哂笑如芒刺在背。社會的公平、教育的優越、福利的豐厚會在一個又一個具體事情的細節中讓你越過曾經夢想的光環直接硬硬地著陸在現實的中心,那種震盪常常會讓你移民的期許變成一地碎片。你如何收拾這一地碎片、重整心情,揚起你那千瘡百孔的旗繼續在這片風景美好、人類宜居的土地上追逐你的夢想?

在溫哥華擔當全職主婦,生活的主線除了去ESL上英語課就是菜場、超市採購。很多在國內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女人來到這里才發現,生活的細節原來有如此多的挑戰。不僅買來的傢具要自己拼裝,就連去超市購買生活所需都是一個體力活。從超市手提肩挑地搬上車,再從車里一件件搬到家裡。這和在國內去超市買點自己喜歡的零食、小吃絕對是不一樣的,從心境到體力都不能比。在國內,不是有老公在旁、就是有父母在側,或者還有保姆、鐘點工幫忙,那個時候沒發現去超市是件體力活,沒發現家裡有這麽多、好像一輩子也乾不完的活。

有一個在國內長期和父母在一起、生活優渥的朋友深深感慨:在國內時享了多少福,來溫哥華就遭了多少罪。要維持一個家的正常運轉和所需,自己必須變成那個獨當一面的女漢子。曾經不能碰生肉、不敢殺活魚,歷練一些時候,不再是那個遠庖廚的君子,基本可以做到手起刀落的乾練。在這里,作為一個家庭的女主人,脫離開職場,面對家務和孩子,如果長期掙扎在過去與今天的對比中,這個角色會擔當得苦不堪言。生活現狀直接拋出的問題可能就是:這就是我全部價值的體現?

畢竟大多數從國內移民到這里的人要麽有豐厚的物質積累,在自己的企業中有著說一不二的權威;要麽有不俗的職場業績,在某個領域里聲名赫赫。但是來到溫哥華,生活基本回歸到了最基本的訴求:柴米油鹽、持家教子。在面對柴米油鹽和教子持家時,所有的女人都是一樣的瑣碎和平庸。你怎樣定位自己,怎樣挖掘生活之於你的意義和價值直接讓你在無數叩問中把自己變成一個哈姆雷特式的哲學家。

一位國內某個學術領域的專家,整天忙於論文、專著的撰寫和出版。移民到溫哥華後,語言的障礙讓她變得像文盲一樣,不願和人交往,天天閉門不出,整個人陷入了很嚴重的抑鬱狀態。兒子正值青春期,新環境的挑戰和叛逆疊加在一起,孩子的壓力直接轉化成了和媽媽的沖突。這樣的狀態下,高知媽媽最後摔碎的不只是涵養與體面,連同接連不斷上演的摔鍋砸碗的戲碼,媽媽也徹底摔裂了和兒子之間的那份母子之情,幾乎成了仇人。其實這並不是極端的個例,在溫哥華的移民當中,很多人或多或少會有些抑鬱或焦慮的症狀。還有一個孩子的媽媽隔三差五帶孩子看家庭醫生,孩子的一點兒風吹草動她都緊張不已。最後,家庭醫生在和這位母親的交談中發現是媽媽患有比較嚴重的焦慮症,孩子其實沒什麽問題。

還有很多來到溫哥華的人走進教會,尋求信仰是一個方面,交托苦難是另一個方面,這種苦難更多是內心的苦毒。也有人到寺院去一步一跪拜地磕長頭,偌大的寺院一圈跪拜下來,那是要怎樣內心的焦灼才會如此去用身體的疲憊祈福心靈的平安。說起適應過程的艱難,人人一本血淚史。一個媽媽說,移民一段時間後,孩子終於匹薩、漢堡吃膩了,想吃餃子,於是又和麵、又切菜,一個人連擀皮兒帶包餃子,折騰得滿身是面,這和在國內一家人其樂融融一邊聊天、一邊分工合作原來是如此不同。她說那個周末的下午,在冬季溫哥華陰陰的雨天里,家裡四周除了寂靜就是回憶,一個人埋頭包著餃子,禁不住潸然淚下。中秋節的時候,沒有誰有勇氣獨自望月,大家一般都是幾家朋友相約相聚,熱鬧中驅散那份不敢靜下來面對的鄉愁。

對於溫哥華的新移民來說,放下過往的繁華,也不全然是一個被動隱忍的經歷,也是一個尋找希望和努力重塑自己的過程。有位朋友,初來時一句英語不會講,出門坐公交都是讀高中的兒子提前給她寫好紙條,“我媽媽在某站下車,請您提醒她。”就是這樣的基礎,她從ELSA一級讀起,一口氣讀到六級。現在出門辦事、和政府部門打交道都已經沒有障礙。當她帶著新來的朋友自由行走在這片土地上時,那份從容和自信是人生不可多得的一種收獲。還有人為了延續自己在國內時的醫學專業,人到中年竟然有勇氣從頭開始,8年苦讀最終拿到行醫執照。有人來了之後徹底改行,醫生出身做起了會計師,一個註冊考下來,端上了鐵飯碗。更有人已是國內國外各種博士頭銜加身,轉而攻讀神學,成為德高望重、牧養靈魂的牧師。

來到溫哥華,走進伊甸園一般的美好家園是上蒼賦予的機遇,也是一次試煉。從喧囂中安靜下來,當可以聽到自己的腳步聲的時候,當曾經過往成為漸行漸遠的一道風景時,當目光開始停留在前方而不是頻頻迴首時,行走中會驀然發現,生活回饋的是生命的厚度和寬度,是一種視野,是一份不可多得的閱歷。只是,你是否有勇氣拿著你眼前的一片錦繡繁華置換這份日復一日刻苦體驗而來的醇厚?咖啡香濃,不是每個人都喝得了的,有時候它會讓神經脆弱的人失眠。

經濟學的莫扎特

感受黑暗的人

紐約時報 觀點
閻連科


北京—上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中國為推行社會主義而出現的所謂「三年自然災害」,餓死了3000多萬人口。在我家那個位於中國中部、偏窮而又寂寥的村莊四周,圍着一堵如城牆一樣的寨牆。人禍發生幾年後的一個黃昏,當時年幼的我,隨着母親去寨牆下面倒垃圾。

母親拉着我的手,指着寨牆上呈瓣狀的觀音土和散粒狀的黃土說:「孩子,你要記住,這種觀音土和榆樹皮,在人飢餓煎熬到快要死的時候,是可以吃的,而那種黃土和別的樹皮,人一吃就會更快地死掉。」

說完,母親回家燒飯去了。她走去的身影,如同隨風而去的一片枯葉。而我,站在那可以吃的粘土前,望着落日、村舍、田野和暮色,眼前慢慢走來巨大一片幕布般的黑暗。

從此,我成了一個最能感受黑暗的人。我也過早地懂得了「黑暗」,不僅是一種顏色,而且就是生活的本身,是中國人無可逃避的命運和承受命運的方法。

今天的中國,已經不再是我童年的中國。它富裕、強勢,因為解決了13億人口的溫飽問題,它像一道強光,閃耀在世界的東方。可在這道強光之下,光線愈強,陰影愈濃。

我看到了當代的中國,它蓬勃而又扭曲,發展而又變異。腐敗、荒謬,混亂、無序。每天、每天所發生的事情,都超出人類的常情與常理。人類用數千年建立起來的情感秩序、道德秩序和人的尊嚴的尺度,正在解體、崩潰和消散。

人們從沒有像今天這樣焦慮和不安,每個人都在等待着什麼,又在懼怕着什麼。這樣期待的不安和恐懼,構成了一個民族前所未有的焦慮心。

沒有人能告訴我們,國家的那列高速發展的經濟列車,會把人們帶到哪兒去。更沒人能夠告訴我們,當金錢與權力取代了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取代了民主、自由、法律和道德的理想之後,人心、人性、人的尊嚴,應該用怎樣的價格去兌換。

我記起了十餘年前,在我的家鄉河南省,我反覆去過的那個艾滋病村。那個村莊一共800多口人,卻有200餘口都是艾滋病患者,而且在當年,他們大都是30至45歲之間的勞動力。他們之所以大批的感染艾滋病,是因為想要在改革中致富,過上好日子而有組織的去集體賣血所致。在那個村莊,死亡像日落一樣必須和必然,黑暗就像太陽從天空永遠消失了一樣久長和永恆。

在有數千年文明的中國,今天的人們,大都可以做到看見老人倒在街上,卻因為擔心遭訛詐而不去攙扶,即使明知老人流出的血也是紅的、熱的。一個產婦在醫院死在手術台上,而所有的醫務人員都逃之夭夭後,留下的只有人性和靈魂在黑暗、寒冷中最微弱的喘息與尖叫。我們生活在怎樣的社會?

但是,在這種黑暗中感知生活,正是作家的職責。

我想到了《舊約》中的約伯,他在經受了無數的苦難之後,對詛咒他的妻子說:「難道我們從神的手裡得福,不也受禍嗎?」這最簡單的一句答問,說明了約伯深知他的苦難,是神對他試煉的一種選定;說明了光明與黑暗同在的一種必然。

而我,不敢說自己如約伯一樣,是神選定的惟一試煉苦難的人。但我知道,我是上天和生活選定的那個感受黑暗的人。我躲在光明邊緣的灰暗之中,提筆寫作,尋找愛和善,尋找一顆永遠跳動的心。

習近平主席上周在一次座談會上與電影人和作家見面。據官方媒體報道,習主席指出:「文藝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須自覺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歡樂着人民的歡樂,憂患着人民的憂患,做人民的孺子牛。」

而我相信,只要對真正的藝術懷着虔誠的追求,即使在這黑暗中寫作,也能找到微光和溫暖,找到愛和善。

作家閻連科最近出版的英譯本作品是《受活》(Lenin』s Kisses)。本文改編自他接受2014年弗朗茨·卡夫卡文學獎的領獎詞。英譯稿由卡洛斯·洛加斯(Carlos Rojas)提供,中文稿經閻連科本人審定。

中國在黨的領導下搞依法治國

紐約時報

北京—共產黨領導人周四審議通過了對司法改革問題的決定,希望能把法律制度變得更可預見,以解決對中國受政治影響的腐敗司法制度普遍不滿的問題,但同時保持黨對法院的牢固控制。

決定在黨中央委員會召開的為期四天的秘密會議之後出台,國有新聞媒體把其宣傳為「依法治國」的里程碑。

據官方通訊社新華社發佈的一份公報,黨中央委員會提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

儘管公報沒有多少具體內容,但黨表示願意接受用更公正、基於規則的方法解決法律糾紛、起訴犯罪分子的決定,可能具有潛在的深遠結果。支持者說,這將讓中國的法律制度更有序,但批評者認為,這不大可能解決最嚴重的侵權問題。

專家表示,從最好的角度來看,改革決定可能會減少一些最不公的司法情況,這些情況導致人們走上街頭抗議,比如失地農民、被工廠欠薪的工人,以及上當的投資者。

但他們警告說,改革不會削減黨的權力,黨對針對其權威的挑戰越來越不能容忍,也不大可能讓法院完全擺脫地方官員的政治影響和干預。

具體來說,公報中諸如「人民權益」和「法治」的說法可能被誤釋,分析人士說,因為黨對司法獨立以及不可侵犯權利的定義與西方的概念有很大差別。

實際上,公報在共產黨將保留其對司法制度的最終控制權的問題上讓人毫無疑問。

公報說,「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

通過改革國家的司法體制,包括改進法官培訓、提高法官工資,以及不讓地方官員決定法院的預算和任命,習近平在試圖防止對案件審理的某種干擾,這類干擾令普通老百姓憤怒,加劇了人們對共產黨的不信任。

決定中討論的內容包括,把對法院運行經費的撥款權轉移到省級政府,剝奪地方當局對一些事務的影響,比如法庭維修或工作人員工資等,還包括授予法官們判案的能力,無需得到更高級法官的批准。地方政府也可能失去司法任命的權力。

「如果黨要維持其合法性的話,這是不得不做的事情,因為合法性不只是靠抽象的概念和時髦術語得來的,」在香港中文大學研究中國司法體制的助理教授孫曉(Flora Sapio)說。 「你需要給人民提供些具體的東西。」

但是,她和其他法律專家指出,習近平沒興趣創造一個可能做出不利於黨的政策和利益的判決的司法系統,尤其是在對有政治敏感性、或可能導致社會動蕩的案子的判決上。

因此,著名維權律師滕彪本周在香港東方日報網站上寫道,中國政府談「法治」,是像「一隻聲稱有下蛋理想的公雞」。

「那種政治制度在根本上與法治格格不入,」滕彪從馬薩諸塞州坎布里奇接受採訪時說,他現在哈佛大學做訪問學者。「他們主要是想用法律來控制社會,控制公眾。」

習近平改革司法體制的努力,與他針對官員展開的很受歡迎的反腐運動有許多類似之處,他企圖限制一個龐大且有時貪婪的官僚機構,這個官僚機構已經把中國的司法體系變成了一個索取賄賂和兜售影響的肥水槽。

周四發佈的改革決定是為了防止翟志平經歷過的那種卡夫卡式噩夢的發生,翟志平是中國東北黑龍江省的一名商人,他和妻子王彬因欺詐指控被關押了三年多,最後法庭以缺乏證據為由打發了他們的案子。

這對夫婦的案子涉及一筆做砸了的相對小規模的煤炭生意。他們在向法院起訴一位非常有人脈的商業夥伴欠16萬三千美元(約合100萬元人民幣)款項未還之後,遭到便衣警察伏擊,被拉到另一個縣的法院,以欺詐罪受審。

他們被審了四次,每次都被判有罪,每次的判決上訴後都被推翻。在一次審理中,法庭判處他們有期徒刑8年6個月,之後法官表示道歉,說自己受制於更有權的官員,別無選擇,那位官員的親戚與那筆生意有關。

「他們一點也不尊重法律,」翟志平說,他和妻子在今年五月最終獲釋。「他們唯一的目的就是錢,他們用國家賦予他們的權力搞錢。」

自從習近平2012年出任黨的最高領導人以來,中國政府採取了一些措施以解決體制中某些最糟糕的問題。司法部門推翻了一系列的死刑或長期監禁的錯判。雖然中國處死的犯人人數仍比世界上所有其他國家加起來的還多,但據總部位於舊金山的人權組織對話基金會(Dui Hua Foundation)統計,從2012年到2013年間,中國的死刑使用減少了20%。

去年,政府廢除了勞教制度,但仍保留了其他的法外拘留渠道,那個不通過審判就可將人關押的制度已有幾十年的歷史。今年六月,黨的領導人還通過了一套試驗性措施,旨在把中國的大約3500個法院、以及2萬名法官變得更專業化,更一致地使用法律。

中國的法官在他們20多歲被任命之前,往往沒有法律實踐的經驗,但是律師們說,這與過去的情況相比已有很大的進步,過去的判案人員曾是從未接受過法律訓練的退休警官或退役軍官。

然而,中國的法官需要對付不斷增長的工作負荷,而他們的年薪最低只相當於每年8,000美元(約合5萬元人民幣)。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統計,2013年,中國法院總共受理了1420萬樁案件,包括上訴、再審和執法聽證,與上一年相比增長了7.4%。法律系統的官員何帆去年在一份法院報紙上寫道,有些法官一年要判七八百個案子,還要處理堆積如山的文件。

由於地方政府控制法院人員的工資​​和任命,法官常常不得不按照大權在握的官員的要求行事,或按照每個法庭都有的共產黨政法委員會的意志行事。清華大學法學教授何海波說,許多中國法官由於在判案上不能排除干擾而士氣低落。

「他們深感沮喪,而且有時雖然法官不同意判決,但迫於各種壓力,不得不在判決書上簽名,那很令人有失尊嚴,」他說。「中國的法官不僅沒有威信,有時甚至沒有尊嚴。」


雖然有關司法改革的更詳細內容預計下周才會出來,但從這個泛泛的決定來看,改革將試圖解決一些法官缺乏尊嚴的問題。除了把法院預算轉交給省級部門決定外,還有一個提議將把司法管轄擴大超出一個地方當局的範圍,這可能會削弱地方官員的影響力。

即便如此,法官仍可能在做出裁決時偏向「地方領導和強大的地方利益」,加州大學黑斯廷斯法學院教授基思·J·翰德(Keith J. Hand)說。

習近平的計劃在地方上如何得到執行也是一大問題,地方政府抵制中央政府命令的歷史由來已久。由於中國官僚機構受反腐運動的影響,失去了很多額外收入的機會,一些地方官員可能沒心思合作。

曾被錯誤判刑、來自中國東北的商人翟志平說,他不相信中央政府新近發現的法治熱情會滲透到遙遠的地方司法管轄區,比如黑龍江。

「這個地方離北京很遠,太遙遠、太落後了,」他說。「在這裡,他們不把我們當回事兒。」

傑安迪(Andrew Jacobs)、儲百亮(Chris Buckley)是《紐約時報》記者。Patrick Zuo自北京對本文有研究貢獻。

《埃博拉浩劫》,20年前的預言

紐約時報

《埃博拉浩劫》,20年前的預言
閱讀ALEXANDRA ALTER

幾個月前,當埃博拉病毒在西非肆虐日甚之際,作家理乍得·普雷斯頓(Richard Preston)正在創作一本兒童奇幻小說。他停下來,給《紐約客》雜誌的主編戴維·雷姆尼克(David Remnick)打去電話。「我跟他說,『我得回過頭去弄埃博拉,』」普雷斯頓說道。「我要去寫報道。」

20年前,普雷斯頓的《埃博拉浩劫》一書引發了公眾對這種病毒的恐慌;他用類似驚悚小說的寫法,描繪了這種病毒的起源,以及科學家是如何奮力了解、阻止這種病毒的傳播。這本已經售出350萬冊的圖書,或許可以劃入反烏托邦非虛構類。史蒂芬·金(Stephen King)曾說,這本書「是我讀過的最嚇人的書之一」。伴隨埃博拉再次爆發的恐懼,《埃博拉浩劫》的銷量也隨之大增,普雷斯頓的出版商在最近幾個月加印了15萬冊,該書再次登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周日的時候,它在亞馬遜的銷量榜上排在第23位。

本周,《紐約客》將發表普雷斯頓對於埃博拉病毒的最新報道,該文描繪了科學家如何給這種病毒的基因組進行測序,還穿插了一名大夫在一線如何治療這種疾病卻註定失敗的故事。在電話採訪中,普雷斯頓談到自己數十年來一直想要了解這種病毒。以下是訪談內容的摘錄。

問:自從你開始寫埃博拉病毒以來,二十多年過去了,你對這種病毒的理解有了哪些變化?

答:變化挺大的。在過去的20年里,我們對埃博拉的了解增加了不少。一開始的時候,很多人擔心埃博拉會出現變異,成為經空氣傳播的「安德洛墨達菌株」,會把我們人類全給滅了。隨着對這種病毒的基因序列的了解,我們現在知道埃博拉不會通過空氣傳播,而且幾乎不可能出現這種變異。我們對埃博拉的另一個了解,就是它的突變率。這種病毒在人類的傳播過程中,不停地突變。這是在對新環境做調適。人們最大的一個擔憂是,我們針對埃博拉的所有葯、試劑和疫苗,都得做相應調整。調整試劑倒不難,但是我們需要知道病毒在做怎樣的變化。我們現在擁有的許多新工具,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完全沒有的。我們現在有能力使用基因測序儀來反覆讀取這種病毒的遺傳密碼。這就像是拿着攝像機對着正在運動的病毒,我們現在置敵人與眼皮之下。

問:《埃博拉浩劫》中對於這種病毒及癥狀的描述,有人認為是不準確的,有誇張在裡面。你有沒有計劃把與當下危機相關的信息加入進去,推出修訂版的《埃博拉浩劫》?

答:的確,我很想對這本書做修正。我想讓這種病毒的臨床描繪更加的清晰、準確。在老版的《埃博拉浩劫》中,我寫道一個護士流血淚的情節。幾乎可以肯定,這是不會發生的事情。在感染了埃博拉病毒後,眼睛會因為血管破裂而變得鮮紅,而且會有血從眼瞼滲出來。這非常可怕,但不會出現血淚在臉上滑落的情形。我想對這段進行修正。另外一個與埃博拉有關的、目前正在發生的事情是,出現了更多的爆發病例,病毒學家正在構築樹狀家譜圖,把它們之間的關聯呈現出來。許多病毒的名字以及之間的關係都發生了改變,我都想放進《埃博拉浩劫》。最後一點,我將把《埃博拉浩劫》的故事放在今天這個大背景下,寫一篇序言。

問:有許多報道說,福克斯要把《埃博拉浩劫》改編成一部電視連續劇。它是以這本書以及你早些時候對該病毒爆發的報道為基礎,還是當下的危機為基礎?

答:我很肯定它們是想把這個故事放到當下的情境中。福克斯很早就買下了這本書的改編權,然後想把它拍成電影,最後卻不幸變成了一場好萊塢的災難,把羅伯特·雷德福(Robert Redford)、朱迪·福士特(Jodie Foster)和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都給牽扯進來。但改編權一直在福克斯的手上。那部電影原來的編劇和製片人琳達·奧布斯特(Lynda Obst)搭起班子,提出給福克斯拍一部連續劇。

問:那這部劇集究竟是虛構的,還是以你的報道為藍本?

答:好萊塢總有瞎編的衝動。我一直跟他們講,「不要這樣。不要把它變成又一部老套的好萊塢式的戲。」

問:二十年前,你就寫到了埃博拉的威脅,那種恐懼後來算是消退了。但現在看到它引人注目地重新爆發,而且距離我們如此之近,是不是有一種不真實的離奇感?

答:還蠻痛苦的。我們對人類的苦難和恐懼有了新的認識,真是駭人。這次大規模爆發,令我很驚訝,而且它的範圍似乎越來越大。我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寫過埃博拉病毒了,之前在寫世界上最大的活物——紅杉樹,最近的寫作情況是,我一直在寫一本兒童奇幻小說,寫了好幾年。

問:除了極高的死亡率,還有什麼令埃博拉如此可怕?

答:那我就來說說埃博拉病毒的可怕之處吧。這種病毒是肉眼看不見的。它是一個無臉怪獸。運用我們現有的科學技術,我們可以把埃博拉當成一串而非單一的病毒,它在人群中移動,同時數量越變越多。它具有怪獸的特徵。在《埃博拉浩劫》里最重要的角色就是它。它是全體人類通過各種方式與之搏鬥的非人生物。

問:科技驚悚和恐怖小說作家道格拉斯·普雷斯頓(Douglas Preston)是你的弟弟,你們倆會交流寫作經驗,閱讀彼此作品的草稿嗎?

答:我們經常有互動。道格拉斯的作品中,有相當多的書情節都挺嚇人的。大家愛問我們:「我讀了你的書,也讀了你哥哥(弟弟)的書,看得讓人毛骨悚然。你們的童年是不是很不幸?」不是這樣的,我倆的童年很幸福。我們愛在吃飯的時候坐在餐桌旁講故事。我們都有說各種離奇、有趣故事的習慣。

都是用「人民」騙人民

早上6點半,我看澳洲民族電視台(SBS)CCTV的中國新聞。本月(10月)16日,中國新聞頭10分鐘都是報導習近平前一天在北京召開的文藝工作座談會的「重要講話」。一看、一聽,馬上想到老毛死前在類似場合的講話,口氣一樣,內容一樣,說得頭頭是道,文情並茂。令我有如時光倒流,回到1960年代後期在加州大學念《人民日報》、讀老毛的文章、研究文革、寫博士論文時的情景和感覺。

1934-35, 老毛被老蔣趕下井岡山,萬里長逃(征),逃到鳥不生蛋的延安窯洞裡和江青鬼混,1942發表有名的延安文藝座談會的講話,和72年後習近平在北京文藝座談會上講的話,基本論調一樣。

滿口人民

習近平很像老毛,滿口人民。

老毛造反,以人民革命之名推翻蔣介石政權,1949十月在天安門宣佈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改朝換代取代中華民國,之後搞三反、五反、人民公社、反右、大躍進、反修正主義、文革,把中國搞得天翻地覆,民不聊生,殺死、餓死數千萬的中國人,老毛都說一切是為了人民。

老毛的中國都是「人民」。國名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人民政府,國會是人民大會,軍隊是人民解放軍,法院是人民法院,其他人民大會堂、人民公社、人民幣、人民裝、人民銀行、人民日報、人民大學、人民出版社等,更是族繁不及備載。

老毛草書寫的「人民」兩字,無孔不入,哪裡都是,是中國最常看到的字眼。他寫的「為人民服務」,更是上山下海,舖天蓋地。1980年代,我去中國旅遊、演講、開會,去了很多地方,不僅大門小門、大牆(天安門)小牆(路邊),到處都看到老毛的「為人民服務」,好像連公廁大門都有老毛的大作,雖然好像沒看到人民廁所的名稱。

習近平1015的文藝講話,令我印象深刻的話是,中國走的是社會主義,而社會主義的文藝根本在於人,而不是商業市場。一旦背離人,文藝就是「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想要創作出優秀作品,就要反應人民心聲。因此他鼓勵中國文藝創作者,虛心向人民學習、觀察人們的想法與喜怒哀樂,避免流俗於商業藝術。

他強調,社會主義的文藝要堅持「為人民服務」。

由黑變紅的習近平

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勛是中共創黨元老,1962因「修正主義」,和劉少奇一起被鬥,被關,被抄家。他自己1966被歸類為黑幫子弟。文革時下放到延安的梁家河公社,吃盡苦頭。因為被列為黑五類,習近平申請入團入黨屢次被駁回,遞交10多次才批准。

老毛死後老鄧復出,放棄老毛的人民(共產)革命,搞假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搞真的修正主義的國家資本主義,讓少數人大賺錢、越有錢,多數窮人越窮,中國貧富差距世界名列前茅。

習仲勛被平反了,舊屬回歸黨中央,習近平也由黑變紅,在江澤民、胡錦濤提拔下一路順風,終於接班成為中國第5代的領導人。

六四天安門,他沒有明顯表態。接班前有人認為他會比胡錦濤更改革開放。但接班後,不像胡錦濤和溫家寶的胡溫體制,習近平和李克強的習李體制看不到李克強。聽他的文藝講話,滿口「人民」,想到老毛的延安文藝講話,更給人感覺他越來越不像老鄧,越像老毛,像得令人毛骨悚然。

騙人的「民為貴」

孟子講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可以說是中國儒教專制政治2000多年來最常被統治者提出來的口頭禪。當然是至理名言,與當代自由民主人權的普世價值不謀而合。和老毛、習近平的人民至上、為人民服務的觀念,也本質相同。

問題是,在中國2000多年來,從秦始皇、唐太宗、明太祖,到老蔣、小蔣、老毛、老鄧,再到老江、老胡、習近平,甚至民主台灣的馬英九(他說「台灣未來由兩岸人民決定」),滿口民為貴、人民當家作主、為人民服務、人民決定,都是騙人的話,騙中國人、台灣人騙夠夠,騙成聽話的庶民、呆胞。他們心中沒有人民,都把人民當草芥。

老毛的人民革命,不是為人民而是為他打天下、共產黨的專制統治。中國的人民政府的官員,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縣市以上,沒有一個是人民選出來的,縣市以下的選舉也是假的。中國的人民法院不是保護人權正義的最後防線,而是共產黨破壞人權正義、壓制人民自由民主的統治工具。人民日報、人民銀行、人民出版社,沒有一個是服務人民,都是服務中國共產黨。更正確地講,是服務共產黨的領導層,以前是老毛、老鄧,後來是江、胡、習等9位、7位政治局常委。

騙人民騙夠夠

台灣的太陽花學運、香港的雨傘革命,彰顯的就是馬英九、習近平把人民當庶民、當傻瓜的專制文化、獨裁心態。

秦始皇到孫中山,皇帝講「民為貴」,騙人,孫中山學美國人講「民有、民治、民享」,也騙人。老毛到習近平5代中共領導人,講「為人民服務」,更是騙人。都騙夠夠。

老毛的延安到習近平的北京,70多年了,老鄧的天安門到習近平的香港,也有35年了,全世界都變天了,中國的儒教專制政治沒變,都是用「人民」騙人民。



邱垂亮
前國策顧問、澳洲昆士蘭大學教授。生於台灣苗栗鄉下,成長於台南山上,客家人,有原住民血統。台灣大學唸外文,想當文學家,不成,去美國改唸政治,專攻國際關係、政治文化和民主發展。拿到加州大學(河邊)博士後,在澳洲昆斯蘭大學執教40多年,身在象牙塔,心在台灣和中國的民主化。寫了政論文章40載,還偶爾涉入台灣的政治事物,在澳洲為台灣發聲,爭取台灣的國際承認、生存空間。


嚴拒黑心食油和黑心選​舉

台灣發生集體性嚴重的食安事件的起始,當屬1979年「彰化油脂」出產米糠油(淸香油),製程中不慎滲入多氯聯苯毒液,導致台中縣私立惠明盲校一、二百位師生,以及以彰化縣伸港地區為主的居民,共約二千餘人受毒害,至今無人痊癒,不但開食油毒害之始,也是記錄保持者。而近幾年台灣歷經多次食安風暴,記得稍早是三氯氰胺、毒澱粉等事件,去年九月則爆發大統油、富味鄉摻假混油案,當時味全頂新亦在其列,再來就是今年八月底爆發的屏東郭烈成個體戶煉餿水油,賣給台灣豬油大廠強冠公司生產「全統香豬油」,衍生另家豬油大廠味全頂新所產「正義香豬油」,也因向強冠進料及自行進口飼料用豬油摻用,捅出更大的食安風暴。甚至牽扯出南僑油脂也有申報不實和統一旗下「統清」是否涉案問題,一時間,台灣深陷食安颶風及海嘯中,幾乎「沒頂」。

另一方面,11月29日投票的九項選舉,正如茶如火展開。全台共要選出一萬多名大大小小的各級公職人員,大至院轄巿長,小至村里長,以實際而言,可用「全民總動員」,差堪比擬。

雖然全面選舉規模之大,應屬空前,但能引起全台矚目焦點的卻是不多,用十支手指頭來數還有剩。理論而言,矚目焦點當然是位置重要,競爭激烈、爭議話題多的選局。客觀地說,屬於一級戰區的當屬首都台北市和中部牛耳台中市;二級戰區的有基隆市長、桃園縣長、新竹縣長、彰化縣長、南投縣長、雲林縣長、嘉義巿長、台東縣長、澎湖縣長等。至於像高雄巿長、台南巿長、花蓮縣長、宜蘭縣長,苗栗縣長、新竹市長、嘉義縣長等,因為實力懸殊,除非有突發的重大事件發生改變戰局,否則應是「選情明朗」。至於縣巿議員、鄉鎮市長、村里長等,由於數字規模龐大,根本無法進行詳加分析,只能概略地說,在野的民進黨和親民黨,因進取性積極,有備而來,會比本屆現況來得「進步」,國民黨因執政無方,黨籍候選人也會因而受到影響,或許還不到「崩盤」慘狀,但席次明顯減少,乃必然之勢。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民進黨以往在縣巿議會都是少數黨,這和台灣地方自治的歷史背景有關,在此不多闡述。像台中市議會好了,在省轄巿時代,是只有一、二名議員是真正「黨外」的,譬如很年輕就參政的綠營耆老前省議員何春木(93歲),40年代在市議會可說是孤軍𡚒戰。就是70年代,也只有記者出身的王世勛一個人獨木支撐。不過,隨著本土意識的成長,黨外民主前輩的前仆後繼,黨外市議員像細胞分裂一樣,一變二、二變四.....,不過二十餘年,民進黨在院轄巿台中市議會已近卅席,將近半數。下屆市議員選舉,則首次提名過半,如大部分當選,則可成為巿議會多數黨。若只差一、二席過半,則可聯合台聯、親民或無黨籍議員,組成「聯合黨團」,對巿政監督推行大有助益。據悉台南市議會已過半,高雄市議會下屆大有機會,將是台灣民主政治的新頁。

台灣今天的政治還處在「半生不熟」的狀態中,買票橫行、作票未根絶,選舉過程不公平,司法檢調及行政機關常淪為選舉工具,退輔會就是國民黨在政府公然存在運作的特種組織,和輔選管道。那像什麼「民主國家」的選舉?徒具形式和一半內容而已。

就以台北市長選舉為例,國民黨內初選時,連勝文的父親、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公然怒駡另一對手丁守中「忘恩負義」,以連戰的身分地位出此重言,已是「刀光血影」。接下來,連勝文獲得黨候選代表權,而對手居然是一個沒有從政經歷也沒有黨籍,又常常講話「白目」的台大醫師柯文哲。以藍遠大於綠的台北巿過去的慣例而言,連勝文的勝選應有如「桌上拿柑」一樣,輕而易舉。但開始接戰後,情勢和過去的經驗居然大不一樣,各種民調連勝文都在柯文哲之後,而且多相差兩位數以上。此時,連陣營急了,怪罪那些擅打「傳統戰」的黨內大老、中老和小老,斷然陣前易將,把那些擔任主委、副主委和委員的叔叔、阿姨通通「請」去顧問團冰凍起來,換上有國民黨第一戰將之稱的蔡正元來擔任總幹事,獨攬大權,凡是年紀比他年長的,一律要離開。

關於連營臨時換由蔡正元來掌舵一事,連勝文公開的說法是:蔡正元對負面選舉的手法很熟悉,請他來是要避免被對手負面選舉方法所陷害,請他來,是來保䕶我的.......。

連勝文這段話,好像理由充分,以打籃球而言,嚴密有效的防守,就是最好的進攻。但實際操作上,卻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蔡正元從上任第一天開始,就天編派各種案件砲轟柯文哲,過沒幾天,羅淑蕾帶著詳細的MG149帳戶資料進連陣營,利用她長期擔任電視政論節目「名嘴」的機會,每天一爆,緊咬柯文哲貪瀆、僞造文書.....等罪嫌。於是,蔡正元和羅淑蕾組成一個最佳拍檔,如大螃蟹那兩支巨螯,緊掐柯文哲不放。天可憐見柯陣營是由一群沒有選戰經驗的年輕「散兵遊勇」所組成,不曉得適當應對,每天跟著對手的屁股團團轉,愈解釋問題愈多,其實已陷入「流沙」而不自知。如此被「葛葛纏」一個多月,加上柯文哲祕書閒談錄音帶曝光,檢調立即約談及到台大「蒐證」,帶走電腦,以及立法院國民黨團成立PK小組,全力對審計部、法務部、教育部.....等部會施壓,國民黨政策會代執行長費鴻泰還駡審計長「吃飽等死」,終於走到了「物極必反」的反折點,柯陣營猛然回頭,才𡚒力跳出流沙陷阱,不再回應MG149之案,羅淑蕾雖不死心,還要纏鬪,但已被看破手腳,不再理會。

柯文哲被MG149纏攻一個多月,連勝文樂得輕鬆跑行程,秀「Working Stay」,果然蔡正元和羅淑蕾發揮了莫大的「牽制、保護」作用。可惜,沒能證明柯文哲有拿一塊錢,要泡製「宇昌䅁」的目的不算有真正成效,柯連兩人「支持度」相差變化不大,只是連勝文的「看好度」增高而已。

或許正因如此,恰好味全頂新黑心油案爆發,連勝文曾圈購頂新TDR股票,同住帝寶,且連戰曾為魏家第二代證婚等事,讓人懷疑連家和魏家關係密切。連勝文此時不但以「不認識」做大切割,還由蔡正元「做球」,砲轟行政院長江宜樺應該下台,連勝文「殺球」也附合之。

連勝文此擧不外想補救他當初以「大明王朝」、「丐幫」說,引起不少年輕人認同,但初選後立刻翻臉說:大家用選票制裁那些衝撞體制的人。此言一出,引起贊同或同情太陽花學運世代的大為不滿,這也是連勝文在20歲到40歲選民民調中,大輸柯文哲的真正原因。

連勝文因民調長期起不來,又逢味全頂新案,他(或蔡正元)想到了一招「化危機為轉機」的招術,即鋌而走險率先砲轟江內閣,看能不能接收對食安風暴不滿的未定選票,也同時切割了他和頂新的關聯。此招有如台諺所形容的中藥「白虎湯」,拼不過去就是死路一條,也是火中取栗之險招。

對於連勝文的算盤,馬英九並不買帳,府方立刻發新聞稿力挺江宜樺院長,等於「打臉」連勝文。原本計畫「一箭數鵰」的連勝文反而陷入困境(因還有金衛TDR股票及稅務等問題),羅淑蕾牌已失效,蔡正元雖然厲害,但如兩面刃,尤其年輕人對蔡印象不好的居多,所以蔡對他選情加減分還很難定論。

綜上,黑心油和黑心選舉招術,都是理智選民所應唾棄的。但奇怪的是,有很多人對黑心食品避之唯恐不及,但對買票、抹黑、栽贜.....等黑心選舉,並不厭惡,甚至還會以意識形態或利益掛帥,參與黑心行動或推波助瀾,變成共犯結構。台灣民主政治至今猶是躓顛跛行,執政黨固有責任,包括你我在內的廣大選民們,不也是應負一部分的責任嗎?

能源政策新協議 歐盟2030年減排40%

歐盟今天針對幾項減排及再生能源等能源政策,做出重要的協議。歐洲理事會主席范宏畢(Herman Van Rompuy)表示,歐洲聯盟領導人今天達成指標性遏止氣候變遷協議,包含在2030年以前將溫室氣體排放減少40%。

范宏畢說:「達成協議!2030年以前至少減排40%。全球最具野心、符合成本效益且公平的,歐盟2030年氣候變遷能源政策已經達成同意。」

歐盟領導人也同意另外兩項2030年目標,包含提高再生能源比例至總能源用量的27%,以及至少將能源效率提升至27%,跟進對企業施行的一貫規範。除此之外,歐盟領袖也承諾加強跨疆連結,增進成員國間的能源供應鏈。

歐盟各會員國元首同時正式任命榮科為歐盟執委會新任主席,這也意味榮科時代正式來臨。在歐洲議會昨天表決通過榮科(Jean-Claude Juncker)提出的各項職務新任執委名單後,歐洲理事會在今晚舉行的高峰會上也象徵性正式任命這項歐盟內閣名單。

由榮科領導的歐盟執委會將在11月1日走馬上任,展開為期5年的任期。榮科內閣面臨的第一個大問題就是西非快速蔓延的伊波拉問題,為協助防堵伊波拉疫情蔓延,歐盟元首也在今晚正式任命將主管人道的賽普勒斯籍執委斯蒂里亞尼迪斯(Christos Stilianides)為歐盟伊波拉疫情協調人,負責統籌負責伊波拉疫情事務。

紐約驚傳伊波拉首例 美國境內防疫大挑戰

紐約市今天爆發首起伊波拉病例!紐約州長古莫與市長白思豪召開聯合記者會強調,一切在掌控中,呼籲市民勿驚慌,並持續與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密切連繫,做好防護網。這起病例是紐約驗出感染此致命病毒的第1例,也是全美第4例。

曾在西非幾內亞醫治伊波拉病患的無國界醫生組織醫師史賓塞(Craig Spencer),今天經初步診斷,感染伊波拉病毒。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已派遣一個醫療團隊進駐紐約市,並在市內一所實驗室進行確認。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已派遣一個醫療團隊進駐紐約市進行確認;另外市府依染病醫師史賓塞使用的信用卡及地鐵票卡,瞭解他的接觸面。

古莫(Andrew Cuomo)在貝爾維尤醫院(Bellevue Hospital)表示,自從西非爆發伊波拉疫情後,紐約立即採取防護措施,也配合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尤其是紐約市人口擁擠,人來人往,但當局做了萬全準備,與初步檢查感染伊波拉的醫師史賓塞接觸過的人很少。白思豪則呼籲市民不必恐慌。

紐約市衛生當局初步瞭解,曾與無國界醫生組織醫師史賓塞接觸過的人中,他的未婚妻、2名友人以及可能的計程車司機等,均未感染。紐約市健康與心理衛生局局長巴塞特(Mary Bassett)表示,迄今包括史賓塞的未婚妻等3人遭隔離處理,目前都非常健康,沒有感染伊波拉症狀。

巴塞特指出,前往幾內亞醫治伊波拉病患的史賓塞,17日經由布魯塞爾轉機返抵甘迺迪國際機場,當時雖有發燒情形,但一切正常,返家後,每天做兩次體溫檢測,但21日開始,感覺身體虛弱。經調查,史賓塞昨晚曾搭乘地鐵A線及L線由曼哈頓住所前往布魯克林區打保齡球,回程坐計程車返家,今天高燒至華氏103度,下午被送往貝爾維尤醫院治療,經初步檢測感染伊波拉病毒,這也是紐約市第一起。紐約市衛生局強調,一切都在掌控中,呼籲市民不必驚慌。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表示,在幾內亞治療伊波拉病患的醫師一抵達甘迺迪國際機場,「就接受針對來自西非疫區國家所有旅客的加強篩檢措施」。CDC發表聲明說,這位醫師接受「層層篩檢,當時沒有發燒或其他疾病症狀」。CDC沒有提到醫師姓名,但其他官員已說病患是醫師史賓塞。這起病例將挑戰紐約市伊波拉防疫網,尤其紐約臨近除了甘迺迪國際機場外,還有拉瓜迪亞機場(LaGuardia)以及新澤西州紐瓦克機場(Newark)。

大馬紀行

王丹

檳城晚上的演講遇上狂風暴雨,不過還是來了一百多位聽眾,包括六、七個當地的議員。如前所述,對於演講的主題「文創」,我沒有什麼深入的心得,講了一番做為一個旅行者,我對檳城的期待之後,就在主辦方的默許下,重新回到大家期待的,也是我駕輕就熟的主題──社會運動與民主上了。在大馬,民主運動的浪潮剛剛開始,看得出來,很多年輕人對中國的八九民運,對台灣的太陽花學運等外部世界的經驗,充滿了好奇與期待。

很遺憾地,雖然我很想跟大家進行充分的交流,但是由於我凌晨4點多就起來趕飛機,長途跋涉加上轉機,這一天下來太累,緊接著又演講,導致頭昏的老毛病復發,勉強堅持到最後,已經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活動結束後,我與從台灣陪同我前來的兩名助理,以及現在回到大馬工作的前助理,一行四人深夜出門,找地方消夜,結果讓我們找到了一個非常在地化的夜市,讓我真正深入到了檳城的生活中。

這是一個傳統的夜市。一片停車場一般的空地上,居中一座巨大的帳篷,周圍是彼此相連的攤位,各種馬來西亞小吃,也有萬國料理,讓人眼花撩亂。與台灣的夜市最大的不同,就是在帳篷前面有一個舞台,有不知道哪裡來的歌手在表演,也有主持人串場。三三兩兩的食客,也有不少外國背包客,點幾道小菜,要一打啤酒,在夜深後微涼的夜風中看著台上的歌手與主持人打情罵俏,或者隨著歌曲的旋律輕輕打著節拍,十分地愜意。

令我頗為意外的是,台上的歌手演唱的歌曲,大多是港台老歌,顯示這個場合的流行歌曲的進度,還停留在1980年代。不過在場的絕大多數都是年紀在四、五十歲以上的華人,包括我在內。對於我們來說,這些當年的流行金曲都是百聽不厭而且承載了我們的無限青春,所以我完全能夠融入情景,也跟著情不自禁地哼唱起來,剛才演講尾聲的勞累瞬間一掃而光。其實不僅是在大馬,包括美國很多中國城,在流行歌曲方面,進度都差了大概十年左右。不過對於喜歡老歌的我來說,這正是異國的中國社區吸引人之處。

我那幾個助理沒有一個超過廿四歲的,對於我興奮地隨之哼唱的歌曲茫然一無所知,對我的High的情緒也無法感同身受,僅僅憑藉職業道德,陪著我在涼涼的風中,一杯杯喝下沁涼的啤酒,陶醉在週末夜社區生活的小確幸中。這是我最喜歡的旅行:真正的在地普通生活場景,完全地融入進來,彷彿已經在這裡生活了十幾年。

這一瞬間,我找到了預先設想的南洋風情的一部分:漂流在外的家鄉情懷,在故鄉的流行歌曲中抒發──雖然已經過時;中華文化的痕跡在異國的土地上掙扎著生長,盡力維持舊貌做為一種溫暖,但是又因為已經離開故土而天然地散發出惆悵和淡淡的思念,雜亂吵鬧的環境烘托出的家一般的放縱,以及在這種放縱中體現出的放鬆。

尋根,始終是一個令人迷戀的文化課題。到大馬的第一夜,我就彷彿觸摸到了這個文化課題的觸手,它牽引著我的情緒,讓我雖然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陌生人,但是已經,有了一絲似曾相識的親切。

寶桑小旅行

對照市中心觀光發展的繁華,曾是台東縣商業發展原點的台東市寶桑里顯得寂靜落寞,東台灣研究會即日起至11月2日舉辦「寶桑曼波。老台東生活地圖」,26日、11月2日下午4時至5時也舉辦寶桑街區小導覽,歡迎民眾加入,了解台東市過往與特色。
東台灣研究會專案研究員林慧珍指出,民國5、60年代,寶桑街區因靠近海邊,成為木材、水泥、漁鮮等集散地,6、70年代寶桑路到福建路更是台東最主要的娛樂場所,開了好幾家電影院,不過之後即逐漸沒落。

目前寶桑路還保存有開業60多年的「劉助製材所」、同樂街仍有傳承第三代的紙紮店,其他還有台東地區僅存的竹器行等,另外,老里長的雜貨店、仙草屋也有大家共同的回憶。這次展覽主題為「寶桑曼波。老台東生活地圖」,主要再現與探討寶桑舊街歷史風華,包括在地耆老金谷園老台東攝影展,5處傳統特色店家故事展覽,及服務處室內展示舊街活化策略構想。

展覽地點位於寶桑路街區,10月26日、11月2日下午4至5時各有一場街區導覽,集合地點在台東市廣東路116號,而在展覽其間走訪5間店家集滿活動印章,可兌換「寶桑曼波紀念胸章」1個。

馬英九是頂新門神說

周玉蔻昨在新聞台政論節目《新聞追追追》中激動地說,她認識馬英九那麼多年,但從10月8日之後馬英九的表現,讓她徹底絕望到了極點,「我認為他已經進入一個昏庸的狀態,而這個昏庸的狀態,不是他不明事理,就是他有顧忌有忌諱!」

周玉蔻說,馬英九不敢調查,是誰設計他當門神,是因為設計他當門神的人有好幾個圈,「若這幾個圈都調查清楚的話,會發生什麼狀況?」

周玉蔻指出,今年2月馬英九在府內見了頂新集團董事長魏應行,「請問是誰幫你安排的?」據她了解,這個「被懷疑的人」表示,見面只是「例行業務」,周玉蔻怒斥,「特地叫魏應行,到總統府裡面去發揚光大自己與馬總統的關係,這叫例行業務?」

周玉蔻也透露,現在高層的企業家當中有一個傳言,「魏家給了錢,馬總統,他們希望請教你的是,是下面的核心幕僚給他暗槓了,還是核心幕僚的幕僚給他暗槓了?」她並語帶玄機地強調,「馬總統,說這話的人,不是你馬英九不熟悉的人」。

周玉蔻最後再呼籲,「馬總統,拜託你,求求你去告,越快越好,我們大家在法庭見,到時候證人、證據,各種不同的真相,我們都可以調查,如果你不告,你就不是男子漢大丈夫」。

費鴻泰因審計部查MG149無不法,大罵背離人民期待、耍無賴,從這事件就可看出這立委有多背離人民期待,你可別忘了這次你能當上立委可是哭哭啼啼要來的,你如果再耍無賴,下屆立委選完你大概只能去殯葬業當孝男~

Eagle Chang
費鴻泰因審計部查MG149無不法,大罵背離人民期待、耍無賴,從這事件就可看出這立委有多背離人民期待,你可別忘了這次你能當上立委可是哭哭啼啼要來的,你如果再耍無賴,下屆立委選完你大概只能去殯葬業當孝男~

為什麼柏楊錯了..而且錯得離譜! 因為,「醜陋的中國人,並不在 於他們不知道自己的醜陋之處, 而是他們心知肚明,他們的確可以再醜陋得更多」...

A Pe Ter
為什麼柏楊錯了..而且錯得離譜! 因為,「醜陋的中國人,並不在 於他們不知道自己的醜陋之處, 而是他們心知肚明,他們的確可以再醜陋得更多」...

費鴻泰,建議你去照照鏡子,你知道你講謊話,講到嘴都歪了!你知道嗎?

Tommy Yang

費鴻泰,建議你去照照鏡子,你知道你講謊話,講到嘴都歪了!你知道嗎?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只怕豬一樣的隊友!!我開始同情連勝文了!

李炫宗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只怕豬一樣的隊友!!我開始同情連勝文了!

反正就是要先畫靶再射箭入人於罪,國民黨搞白色恐怖又不是第一次,吠鴻泰你他媽的先管好你侄子在「房東」事件裡扮演什麼角色,活像一隻瘋狗看到人就亂咬。



施旻宏
反正就是要先畫靶再射箭入人於罪,國民黨搞白色恐怖又不是第一次,吠鴻泰你他媽的先管好你侄子在「房東」事件裡扮演什麼角色,活像一隻瘋狗看到人就亂咬。

現在罵林慶隆的,都是去年投同意票任命審計長的人,當初肯定林,是「目睭去給蜆肉糊著」嗎?一個剛被自己肯定的人,辦一個案不如己意,就把他羞辱成這樣,傷到的,其實也是自己的格局罷了!

審計部調查MG149近3週後,最近答覆立法院公帳完全合法。國民黨大黨鞭費鴻泰因而大罵審計長林慶隆與台大醫院串供,要林下台。諷刺的是,費去年9月26日才盛讚林擁有3張專業證照,肯定他的能力。

為追打無黨籍台北市長參選人柯文哲的MG149,代理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費鴻泰可說是身先士卒;10月2日率先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痛斥林慶隆尚未掌握捐款廠商資料,是在「混吃等死」,並以預算要脅審計部儘速查清。

審計部在調查近3週後,10月17日函覆立法院指出,MG149在2007年至2014年8月間,未發現違反「會計法」及台大醫院「學術研究資源專款管理要點」等相關規定情事。至於擔任台大醫師的柯文哲有無私設未經院方核准的「MG149」帳戶,或是收受台大醫院採購廠商捐款等;該公文則載明,台大醫院無資料可查,且檢調已經在偵辦此案。

費鴻泰因而在10月20日大罵審計部背離人民期待、耍無賴。23日更拿出台大醫院提供給審計部的資料指出,這是審計部請台大醫院草擬問答,是在串供,林慶隆應下台。

不過記者發現,在馬英九總統於去年8月提名將任滿6年的林慶隆續任審計長後;費鴻泰隨在9月26日的審查會中表明,他對林慶隆的「評價很高」,還詢問林有幾張專業證照?林慶隆當場答覆,最早經檢覈取得會計師執照,後獲國際內部稽核協會的內部稽核師證照,最近又有一張風險管理師執照。

費鴻泰立即強調,林是立法院財委會的財經首長中,擁有最多專業證照的,盛讚他有相關能力。

林也在2013年9月27日的同意權投票中,獲得幾乎是朝野立委全數支持的109張同意票,成功連任審計長。

不過才一年多,費鴻泰就自打嘴巴,迫不及待地想轟林慶隆下台。

民進黨立委管碧玲就諷刺,現在罵林慶隆的,都是去年投同意票任命審計長的人,當初肯定林,是「目睭去給蜆肉糊著」嗎?一個剛被自己肯定的人,辦一個案不如己意,就把他羞辱成這樣,傷到的,其實也是自己的格局罷了!

詩31:7 我要為你的慈愛高興歡喜.因為你見過我的困苦、知道我心中的艱難

31:7 我要為你的慈愛高興歡喜.因為你見過我的困苦、知道我心中的艱難

詩31:23耶和華的聖民哪、你們都要愛他.耶和華保護誠實人、足足報應行事驕傲的人

詩31:23耶和華的聖民哪、你們都要愛他.耶和華保護誠實人、足足報應行事驕傲的人

詩18:28你必點畄我的燈.耶和華我的 神必照明我的黑暗。

詩18:28你必點畄我的燈.耶和華我的 神必照明我的黑暗。

詩40:11 耶和華阿、求你不要向我止住你的慈悲.願你的慈愛和誠實、常常保佑我。

詩40:11 耶和華阿、求你不要向我止住你的慈悲.願你的慈愛和誠實、常常保佑我。

不論什麼事情肯定都有框架。思考也一樣。不必對每個框架都感到恐懼,也不能害怕打破框架。人若想變得自由,這一點至關重要。對於框架的敬意和憎惡。人生中重要的東西常常具有雙重性。

不論什麼事情肯定都有框架。思考也一樣。不必對每個框架都感到恐懼,也不能害怕打破框架。人若想變得自由,這一點至關重要。對於框架的敬意和憎惡。人生中重要的東西常常具有雙重性。
—村上春樹《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

並不是一切都消失在了時間的長河裏。那時,我們堅定地相信某種東西,擁有能堅定地相信某種東西的自我。這樣的信念絕不會毫無意義地煙消雲散。

並不是一切都消失在了時間的長河裏。那時,我們堅定地相信某種東西,擁有能堅定地相信某種東西的自我。這樣的信念絕不會毫無意義地煙消雲散。
—村上春樹《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

所謂獨創,不是別的,就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模仿。

所謂獨創,不是別的,就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模仿。
—村上春樹《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

限定目的,能使人生變得簡潔。

限定目的,能使人生變得簡潔。
—村上春樹《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

所謂事實就像埋沒在沙漠裏的城市。有時候時間越久,黃沙埋得越深;還有些時候,隨着時間流逝,黃沙被風刮走,城市的輪廓就會越來越清晰。—村上春樹《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

所謂事實就像埋沒在沙漠裏的城市。有時候時間越久,黃沙埋得越深;還有些時候,隨着時間流逝,黃沙被風刮走,城市的輪廓就會越來越清晰。
—村上春樹《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

必須正視過去。不是作為一個容易受傷的天真少年,而是作為一個自立的專業人士。不是看自己願意看的東西,而是看不得不看的東西。否則你只能背着沉重的包袱度過今後的人生。—村上春樹《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

必須正視過去。不是作為一個容易受傷的天真少年,而是作為一個自立的專業人士。不是看自己願意看的東西,而是看不得不看的東西。否則你只能背着沉重的包袱度過今後的人生。
—村上春樹《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

心與心之間不是只能通過和諧結合在一起,通過傷痛反而能更深地交融。疼痛與疼痛,脆弱與脆弱,讓彼此的心相連。每一份寧靜之中,總隱沒着悲痛的呼號;每一份寬恕背後,總有鮮血灑落大地;每一次接納,也總要經歷沉痛的失去。這才是真正的和諧深處存在的東西。

心與心之間不是只能通過和諧結合在一起,通過傷痛反而能更深地交融。疼痛與疼痛,脆弱與脆弱,讓彼此的心相連。每一份寧靜之中,總隱沒着悲痛的呼號;每一份寬恕背後,總有鮮血灑落大地;每一次接納,也總要經歷沉痛的失去。這才是真正的和諧深處存在的東西。

不知為何,恰如其分的話總是姍姍來遲,錯過最恰當的時機。

不知為何,恰如其分的話總是姍姍來遲,錯過最恰當的時機。

安靜而憂鬱的曲子,逐漸為包著他的心的不定型哀愁,一點一點地賦予輪廓。就像為潛伏在空中的透明生物表面,附著一層細細的花粉,讓那整體的形狀逐漸安靜地浮現眼前那樣。

安靜而憂鬱的曲子,逐漸為包著他的心的不定型哀愁,一點一點地賦予輪廓。就像為潛伏在空中的透明生物表面,附著一層細細的花粉,讓那整體的形狀逐漸安靜地浮現眼前那樣。

Always on the side of the egg.~By Haruki Murakami

Always on the side of the egg
By Haruki Murakami
Tags: Israel News, Haruki Murakami

I have come to Jerusalem today as a novelist, which is to say as a professional spinner of lies.

Of course, novelists are not the only ones who tell lies. Politicians do it, too, as we all know. Diplomats and military men tell their own kinds of lies on occasion, as do used car salesmen, butchers and builders. The lies of novelists differ from others, however, in that no one criticizes the novelist as immoral for telling them. Indeed, the bigger and better his lies and the more ingeniously he creates them, the more he is likely to be praised by the public and the critics. Why should that be?

My answer would be this: Namely, that by telling skillful lies - which is to say, by making up fictions that appear to be true - the novelist can bring a truth out to a new location and shine a new light on it. In most cases, it is virtually impossible to grasp a truth in its original form and depict it accurately. This is why we try to grab its tail by luring the truth from its hiding place, transferring it to a fictional location, and replacing it with a fictional form. In order to accomplish this, however, we first have to clarify where the truth lies within us. This is an important qualification for making up good lies.

Today, however, I have no intention of lying. I will try to be as honest as I can. There are a few days in the year when I do not engage in telling lies, and today happens to be one of them.

So let me tell you the truth. A fair number of people advised me not to come here to accept the Jerusalem Prize. Some even warned me they would instigate a boycott of my books if I came.

The reason for this, of course, was the fierce battle that was raging in Gaza. The UN reported that more than a thousand people had lost their lives in the blockaded Gaza City, many of them unarmed citizens - children and old people.

Any number of times after receiving notice of the award, I asked myself whether traveling to Israel at a time like this and accepting a literary prize was the proper thing to do, whether this would create the impression that I supported one side in the conflict, that I endorsed the policies of a nation that chose to unleash its overwhelming military power. This is an impression, of course, that I would not wish to give. I do not approve of any war, and I do not support any nation. Neither, of course, do I wish to see my books subjected to a boycott.

Finally, however, after careful consideration, I made up my mind to come here. One reason for my decision was that all too many people advised me not to do it. Perhaps, like many other novelists, I tend to do the exact opposite of what I am told. If people are telling me - and especially if they are warning me - "don't go there," "don't do that," I tend to want to "go there" and "do that." It's in my nature, you might say, as a novelist. Novelists are a special breed. They cannot genuinely trust anything they have not seen with their own eyes or touched with their own hands.

And that is why I am here. I chose to come here rather than stay away. I chose to see for myself rather than not to see. I chose to speak to you rather than to say nothing.

This is not to say that I am here to deliver a political message. To make judgments about right and wrong is one of the novelist's most important duties, of course.

It is left to each writer, however, to decide upon the form in which he or she will convey those judgments to others. I myself prefer to transform them into stories - stories that tend toward the surreal. Which is why I do not intend to stand before you today delivering a direct political message.

Please do, however, allow me to deliver one very personal message. It is something that I always keep in mind while I am writing fiction. I have never gone so far as to write it on a piece of paper and paste it to the wall: Rather, it is carved into the wall of my mind, and it goes something like this:

"Between a high, solid wall and an egg that breaks against it, I will always stand on the side of the egg."

Yes, no matter how right the wall may be and how wrong the egg, I will stand with the egg. Someone else will have to decide what is right and what is wrong; perhaps time or history will decide. If there were a novelist who, for whatever reason, wrote works standing with the wall, of what value would such works be?

What is the meaning of this metaphor? In some cases, it is all too simple and clear. Bombers and tanks and rockets and white phosphorus shells are that high, solid wall. The eggs are the unarmed civilians who are crushed and burned and shot by them. This is one meaning of the metaphor.

This is not all, though. It carries a deeper meaning. Think of it this way. Each of us is, more or less, an egg. Each of us is a unique, irreplaceable soul enclosed in a fragile shell. This is true of me, and it is true of each of you. And each of us, to a greater or lesser degree, is confronting a high, solid wall. The wall has a name: It is The System. The System is supposed to protect us, but sometimes it takes on a life of its own, and then it begins to kill us and cause us to kill others - coldly, efficiently, systematically.

I have only one reason to write novels, and that is to bring the dignity of the individual soul to the surface and shine a light upon it. The purpose of a story is to sound an alarm, to keep a light trained on The System in order to prevent it from tangling our souls in its web and demeaning them. I fully believe it is the novelist's job to keep trying to clarify the uniqueness of each individual soul by writing stories - stories of life and death, stories of love, stories that make people cry and quake with fear and shake with laughter. This is why we go on, day after day, concocting fictions with utter seriousness.

My father died last year at the age of 90. He was a retired teacher and a part-time Buddhist priest. When he was in graduate school, he was drafted into the army and sent to fight in China. As a child born after the war, I used to see him every morning before breakfast offering up long, deeply-felt prayers at the Buddhist altar in our house. One time I asked him why he did this, and he told me he was praying for the people who had died in the war.

He was praying for all the people who died, he said, both ally and enemy alike. Staring at his back as he knelt at the altar, I seemed to feel the shadow of death hovering around him.

My father died, and with him he took his memories, memories that I can never know. But the presence of death that lurked about him remains in my own memory. It is one of the few things I carry on from him, an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 have only one thing I hope to convey to you today. We are all human beings, individuals transcending nationality and race and religion, fragile eggs faced with a solid wall called The System. To all appearances, we have no hope of winning. The wall is too high, too strong - and too cold. If we have any hope of victory at all, it will have to come from our believing in the utter uniqueness and irreplaceability of our own and others' souls and from the warmth we gain by joining souls together.

Take a moment to think about this. Each of us possesses a tangible, living soul. The System has no such thing. We must not allow The System to exploit us. We must not allow The System to take on a life of its own. The System did not make us: We made The System.

That is all I have to say to you.

I am grateful to have been awarded the Jerusalem Prize. I am grateful that my books are being read by people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And I am glad to have had the opportunity to speak to you here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