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2015

大聲打電話的男人

從我住進病房的那一刻起,對面床上的那對夫妻便一直小聲地爭吵著,女人想走,男人要留。

聽護士講,女人患的是膠質細胞瘤,腦瘤的一種,致癌率極高。

從他們斷斷續續的爭吵中,一個農村家庭的影子漸漸在我面前清晰起來:女人46歲,有兩個孩子,女兒去年剛考上大學,兒子念高一;十二畝地、六頭豬、一頭牛,是他們全部的家當。

醫院的走廊裡有一部插磁卡的電話,就安在病房門外三四米遠的地方,由於手機的普及,已經鮮有人用了。樓下的小賣部賣電話卡,幾乎每個傍晚,男人都要到走廊上給家裡打電話。

男人的聲音很大,雖然每次他都刻意關上病房的門,可病房裡還是聽得清清楚楚。

每天,男人都在事無巨細地問兒子,牛和豬是否都喂飽了,院門插了沒有,囑咐兒子別學得太晚影響了第二天上課,最後,千篇一律地以一句“你媽的病沒什麼大礙,過幾天我們就回去了”作為結尾。

女人住進來的第四天,醫院安排了開顱手術。那天早晨,女人的病床前多了一男一女,看樣子是那女人的哥哥和妹妹。女人握著妹妹的手,眼睛卻一刻也不離開男人的臉。

麻醉前,女人突然抓住了男人的胳膊說:“他爸,我要是下不了手術臺,用被臥把我埋在房後的林子裡就行。咱不辦事兒,不花那個冤枉錢,你這回一定要聽我的啊!”女人的聲音顫抖著,淚,汩汩地淌了下來。

“嗯,你就甭操那心了。”男人說。

晶亮的液體一點點地注入了女人的靜脈。隨著女人的眼皮漸漸垂下,男人臉上的肌肉一條條地僵硬起來。

護士推走了女人,男人和兩個親戚跟了出去。

只過了一會兒,男人便被妻哥扯了回來。妻哥把男人按在床上,男人坐下,又站了起來,又坐下,一隻手不停地撚著床頭的被角。

“大哥,你說,淑珍這手術應該沒事兒吧?”男人定定地瞅著妻哥,臉上的神情看上去像個無助的孩子。

“醫生說了沒事就應該沒事兒的,放心吧!”妻哥安慰著男人。

二十分鐘後,男人又出去了,過了一會兒,又被妻哥扯了回來。如此反復了五、六次,終於,女人在大家的簇擁下被推了回來。

女人頭上纏著雪白的紗布,臉色有些蒼白,眼睛微微地閉著,像是睡著了。

手忙腳亂地安排好了女人,男人又出去了,回來時,手裡拎了一包東西。一向都是三個饅頭幾片榨菜便打發了一頓飯的男人,這次破天荒地買回了一兜包子。

男人不停地勸妻哥和妻妹多吃點兒,自己卻只吃了兩個,便端起了水杯。

那個傍晚,不知是忘了還是其他原因,男人沒給家裡打電話。

晚上,病房裡的燈一直亮著。半夜,我起來去廁所,看到男人坐在妻子的床頭,像尊雕塑般一動不動地瞅著女人的臉。

第二天上午,女人醒了,雖不能說話,卻微笑著瞅著男人。男人高興地搓著手,跑到樓下買了許多糖,送到了醫生辦公室,送到了護士台,還給了我和鄰床的山西老太太每人一把。

女人看上去精神還不錯,摘掉氧氣罩的第一天,便又開始鬧著回家。男人無奈,只得像哄孩子似的不停地給女人講各種看來的、聽來的新鮮事兒,打發時間。

一切又恢復了原來的樣子,每天傍晚,男人又開始站到樓道的磁卡電話旁,喋喋不休地囑咐起了兒子。還是那麼大的嗓門兒,還是那些瑣碎的事兒,千篇一律的內容我都能背出來了。

一天晚上,我從水房出來,男人正站在電話旁邊大聲嘮叨著:“牛一天喂兩回就行,冬天又不幹活兒,餓著點沒事兒,豬你可得給我喂好了啊,養足了膘兒,年根兒能賣個好價錢。你媽恢復得挺好,醫生說再鞏固幾天就能出院了… ”

男人自顧自地說著,一邊的我看得目瞪口呆。那一刻,我驚奇地發現,電話機上,根本沒插磁卡!

撂了電話,男人下意識地抬頭,看到我臉上錯愕的表情。

我指了指電話,男人這才意識到,自己忘了往電話上面插磁卡了。

“噓——”男人的食指放在嘴邊,示意我別出聲。

“趙大哥,這會兒不擔心你家的豬和牛了?”我一臉疑惑地瞅著男人,小聲問了一句。

“牛和豬早托俺妻哥賣掉湊手術費了!”男人低低地回答,隨即沖我做了個鬼臉兒,用手指了指病房的門。

我恍然大悟,原來,男人的電話不是打給家中兒子的,而是“打”給病床上的妻子的!

那一刻,我的心再也無法平靜,為他,為她,為他們的愛情。

原來,塵世間還有如此讓人動容的真情。沒有玫瑰的浪漫和海誓山盟的矯情,他們的愛,早已被細細、密密的歲月針腳縫合成一件貼身的衣服,體己、暖身,相依為命。那份細膩而雋永的恩情,在朝朝暮暮的相依相伴中,沉澱出了人世間最美的愛情旋律,平凡,質樸。

江蕙專輯

江蕙專輯
http://mojim.com/twh100229.htm



最後一片淨土

BBC

朱麗葉·利克斯(Juliet Rix) 發自南極

兩條粉妝玉砌的長臂,環抱著一灣湛藍的海水。跳躍的浪花、閒散的浮冰,猶如朵朵百合花。

陡峭的懸崖,陰森森地聳立在銀裝素裹的大地上。皚皚白雪晶瑩剔透,和阿德利企鵝的酥胸頗有一拼。幾英尺外,企鵝正在忙著過生活,搖晃著趕路、滑著冰玩耍,好奇的目光,透過特色眼鏡盯著我們。

這就是南極半島的「棕色斷崖」(Brown Bluff)。我身上裏三層、外三層、還裹著一件鮮紅的防水衣,我心裏很清楚,這不是我的自然棲息地。

那麼,問題就來了。我該不該來這裏呢?我在這個神奇超凡的大陸踏上一隻腳,是不是已經在玷污她一塵不染的環境?地球上這最後一片淨土?

我們此行的領隊、「海洋探險一號」的鮑里斯·懷斯(Boris Wise)說,所有的訪客都會留下腳印,再說,人通常喜歡參觀的地方,恰好也是企鵝、海豹選擇繁殖後代的地方:容易抵達的海岸邊。

不過,懷斯還解釋說,謹慎控制的旅遊業不僅沒問題、而且很有幫助。

南極大陸沒有土著人口,需要有人為她做宣傳。旅遊業可以在全世界營造出一個願意支持、願意出資保護南極的社區。

並非所有的人都相信,(旅遊業)利大於弊、收獲大於風險,但是,大多數人都比較實際。

英國外交部極地部門負責人簡·蘭貝爾(Jane Rumble)說,「相比無人關注,有一定程度、負責任的旅遊業要更好一些。」

今年這個旅遊季,預計37000名遊客將來南極,不過其中10000人不會上岸。

和我們搭乘的那艘遊船一樣,大約有一半的遊船都懸掛《南極條約》簽約國家國旗,受法律約束,必須遵守條約中制定的環境標凖。

令人擔心的是,另外那一半不用這樣做。不過,其中大多數從屬於「國際海事組織」。該組織也剛剛引入一系列更加嚴格的極地凖則。

目前,所有定期帶遊客來南極的公司都是「國際南極旅遊組織協會」的成員,該協會與「南極公約體系」緊密配合。

我們乘坐的遊船靠近南極之前,遊客必須首先聽取導遊講解注意事項,然後聚集到船上的衣帽間,開個「吸塵派對」!

一台移動音響播放著節奏鮮明的音樂,樂隊名字非常應景,叫做「旅客和黑色的種子」。我們接受生物安全處理,衣物、隨身用品要吸塵,鞋子要消毒,確保我們不把外來物種帶上南極。

我心想,這樣做有效嗎?事實證明,還是很有成效的。非本地物種確實曾因失誤被帶上南極,但是就目前所知,那並不是遊客造成的。

實際上,有研究表明,科研項目比旅遊業帶來的環境衝擊要更加嚴重。

當然了,科學家會說,他們的工作也帶來更多的收益,包括加深人們對南極變化與全球環境變化之間關係的理解。

我們的船隻並不靠岸,而是在海上拋錨,乘客搭接受過生物安全檢查的划艇登陸。

極地上禁止吃東西、吸煙。我們被告知,除了照片之外、任何東西都不得帶走,任何東西也不能留下,甚至還包括……鮑里斯笑著提醒說,「早上別喝太多的水啊!」

我們還被告知,必須與南極所有野生動物保持五米以上的距離。

問題是,沒人向企鵝介紹這個規定。雖然不能觸摸,但是,我們還是和企鵝有過近距離親密接觸,特別是那些更加自信的紅嘴巴布亞企鵝。

船上有一位乘客非常例外,想靠企鵝多近都可以。他是菲利普·麥道威爾(Phil McDowell),來自獨立研究組織Oceanites的海洋生物學家,負責清點企鵝「人口」。這次搭個順風船,監測我們要去的那個企鵝定居點。

科學家曾經數次研究、比較過那些定期有人來參觀、和很少與人類有來往的企鵝定居點之間的區別。結果令人吃驚:無法下定論。參觀人多的企鵝定居點有的狀況惡化、有的持平、有的甚至比從前更熱鬧了。

麥道威爾告訴我說,巴布亞企鵝繁殖狀況不錯,總數和覆蓋面都超過了從前。阿德利企鵝和帽帶企鵝數量卻在減少。

過去60年間,南極半島的氣溫平均上升了3攝氏度,風向有所轉變,改變了海洋冰層的格局。麥道威爾說,全球變暖影響著企鵝的運數、而不是旅遊業。

不過,未來確實也有令人擔心的一面。遊客人數將增加、「國際南極旅遊組織協會」也只是自願參加的組織。

此外,有些遊船開始提供一些其他旅遊項目,比如划艇、登山、潛水,這些活動比簡單看一看可能更有入侵性。

到底影響如何,現在還不清楚,需要更多的跟蹤觀察。

回到倫敦,拿出照片,欣賞冰清玉潔的冰山、滑稽可笑的企鵝,我不由得再次想到,去南極,我是不是應該有點負疚感?

極地專家蘭貝爾說,「不用。只要為保護南極盡一分力就行了。」





Allen Chen 懷想錄: 對任何事物,你都感興趣,所以每當付諸實行時,你都覺得有無限的生機到來,而且從不會錯過機會。雖然在短暫...

Allen Chen 懷想錄: 對任何事物,你都感興趣,所以每當付諸實行時,你都覺得有無限的生機到來,而且從不會錯過機會。雖然在短暫...: 對任何事物,你都感興趣,所以每當付諸實行時,你都覺得有無限的生機到來,而且從不會錯過機會。雖然在短暫的人生裡,你也可以體驗到很多有意義的嘗試。

Allen Chen 懷想錄: 我相信我們應該在一種理想主義中去找精神上的力量,這種理想主義要能夠不使我們驕傲,而又能夠使我們把我們...

Allen Chen 懷想錄: 我相信我們應該在一種理想主義中去找精神上的力量,這種理想主義要能夠不使我們驕傲,而又能夠使我們把我們...: 我相信我們應該在一種理想主義中去找精神上的力量,這種理想主義要能夠不使我們驕傲,而又能夠使我們把我們的希望和夢想放得很高。 — 居里夫人

中國新常態的實質是告別繁榮

 - BBC Chinese

點評中國:中國新常態的實質是告別繁榮

最近,「新常態」成了中國官方的常用新詞,意指經濟增長率下滑將成為一種經常狀態。以往,中國經濟的「一枝獨秀」引來國際投行界的追捧,以為中國代表著世界的光明未來;現在,中國政府視經濟下滑為新常態,那就意味著,在今後相當一段時期裏,中國經濟不但將告別繁榮,而且不再「一枝獨秀」。但是,這個新常態究竟會是何等光景,從中國的官媒上只能霧裏看花。其實,出現這個新常態並非偶然,中國經濟過去十幾年的增長暗藏著一系列隱患,眼下不過是隱患顯山露水罷了。

中國經濟由盛轉衰的奧秘

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無非靠國內消費、出口和投資這「三駕馬車」。由於中國的收入分配嚴重不公,佔人口絕大多數的普通民眾的購買力始終不能隨經濟增長而正常上升,因此,過去十幾年來,居民消費佔GDP的比重出奇的低,2013年僅佔36%,比改革前的1977年還低16個百分點,目前在國際上名列倒數最後幾名。若沒有出口或投資的增長,僅靠國內消費來拉動經濟,中國經濟的增長率只能達到目前的三分之一而已。幸好中國加入了WTO,因此有十幾年依靠出口快速上升而維持了經濟高增長。但出口過多又導致外匯儲備過大、國內貨幣投放過多,因而產生了通貨膨脹。通貨膨脹造成的經濟泡沫帶動房價迅速上升,於是地方政府十年前就走上了依靠推動房地產發展來帶動經濟增長的道路。房地產的過度發展超出民眾的實際需要、房價高企越過了普通民眾的購買力之後,就必然出現房產過剩和房地產泡沫。半年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石小敏指出:全社會資金總量的七成左右被拖累在房地產這個鏈條上,如今樓市開始明顯地下行了;中國不得不告別以往持續若干年的投資主導的經濟模式,這個模式被迫轉型,不得不轉。

中國之所以告別經濟繁榮,是因為國內消費、出口和投資這「三匹拉車的馬」先後趴窩,於是就進入了經濟下滑這種新常態。事實上,增長率下滑不過是表象;出現新常態的問題根源在於,房地產業泡沫化,開發商和地方政府的壞賬暴增,銀行系統岌岌可危,這才是真正的危險所在。國家發改委的徐策和王元不久前指出,1997到2013年中國投資的36%是無效投資,其中2009到2013年無效投資達42萬億。按照他們提供的無效投資數額,我計算的結果是,2009到2013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扣除設備購置數額)為127萬億,無效投資約佔三分之一。投資的來源無非是銀行貸款或發行理財產品,無效投資就是壞賬,短短5年裏銀行新增壞賬40多萬億,僅此一項便佔2014年底中國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的一半。這種情形若發生在政府不盲目干預經濟、銀行均為私營的自由經濟國家,金融危機早就爆發了。中國稅務雜誌原社長張木生是個敢言之人,他在習近平上台前曾公開指責黨的高層抱著定時炸彈擊鼓傳花,他最近又發言稱,「不要用簡單的新常態來掩蓋我們所面臨的巨大問題,現在有斷崖式崩塌的危險」。

就業艱難從此成為新常態

因通貨膨脹導致企業經營困難,繼前兩年珠江三角洲大批港台企業關閉,最近長江三角洲的繁榮地區也出現了外企倒閉潮。自去年12月以來,僅諾基亞的東莞和北京工廠、蘇州聯建科技、東莞的萬事達公司和聯勝公司以及蘇州的閎暉科技幾家倒閉,即裁員近3萬人。據報導,今年春節前後還可能爆發更密集、更大規模的倒閉潮。除了農民工就業艱難外,大學生的求職也日益困難。據北京大學市場與媒介研究中心與趕集網聯合發佈的《90後畢業生飯碗報告》,到去年6月末,2014年的應屆畢業生僅14.3%找到了工作。

中國官方公布的失業率常年是4%,幾乎成了個常數,因此毫無可信之處。但溫家寶曾在2010年3月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時說了大實話:「中國失業人口有2億。」今年1月22日,原世界銀行副行長林毅夫在2015冬季達沃斯論壇表示,由於工資上漲,中國將再減少1.24億人的製造業崗位。目前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是9.4億,一旦失業人口達到3億,真實失業率相當於32%。如果這樣的失業率成為新常態,社會自然難以穩定。復旦大學日前發佈的《中國網絡社會心態報告(2014)》介紹,目前社會上最廣泛的負面社會情緒是不公平感和不安全感,而社會底層群體的反映最強烈。

中國政府的兩難選擇

中國政府目前面臨的長考是,要挽救銀行、避免金融風險,還是要繼續維持經濟泡沫,從而盡量增加就業機會,兩者不可兼顧。目前當局雖然強調要嚴格控制地方政府債務的增加,根本目的是避免倒賬造成銀行破產,但又顧慮到失業率高居不下會埋下定時炸彈,因此不得不首鼠兩端,既松銀根,又控債務。但是,把房地產泡沫進一步吹大,可能增大金融風險,促使金融危機爆發;銀行系統一旦動搖,就會出現資本外逃,那對中國經濟同樣也是致命的。

習近平的反腐運動雖能部分緩解民眾對貪官的恨意,但卻無法消解他們因失業而產生的社會不滿。在高失業率成為新常態的環境下,雖然政治高壓和思想控制、網絡管制會暫時遏制社會不滿的爆發,但不可能維繫長治久安。中國持續20多年的高增長未曾緩解社會不公造成的廣泛社會不滿,今後長期的高失業率很可能孕育更強的民間敵意情緒,而中產階層的「出逃」意識也將因此而進一步強化。

(責編:董樂)

本文章不代表BBC的立場和觀點, 網友如要發表評論,請使用下表:
讀者反饋

程曉農比杜撰《中國即將崩潰》的章家敦要圓滑一些,只寫了這種不起眼的短文,不過這類根據需要胡編亂造的"中國崩潰論"多年來已經成為笑料,只會帶來"視覺疲勞"!也建議BBC少發表此類當三不著兩的文字,以免降低BBC尚存的公信力.
jinzhy, cn

可以很明確地說 2014年 中國經濟衰退7.4% 如果說去年經濟有增長 絕對是睜眼說瞎話 2014年 各種倒閉 各種跑路 各種拖欠工資 如果還能經濟增長 那只能說中國浮誇風又來了。
未署名

本文作者有些擺弄其貧乏可憐的經濟學知識,來證明缺乏實際調查的中國實際。中國去年是7.4%的GDP,而且依然是世界上製造業最發達的國家。2014年的畢業生就業情況也是分析中的一個大笑話!說中國在走向衰弱,有些言之過早。BBC能發這樣的文章,有損自身形像。新聞與分析能做到只講事實不設立場真的不容易呀,就是因為BBC常有的尊重事實的一貫作風才讓我把BBC作為了解世界的第一首選。可是選發了這篇文章著實令人遺憾。
li, China

果然是長春藤名校的博士。中國過去幾十年的經濟增長是依靠在廉價勞動力和土地的去得而快速累積.這不是什麼中國奇蹟.就跟台灣過去是亞洲4 小龍一樣.同樣不值得什麼大書特書.這不過是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必然結果.真正的問題還在後面.就是社會公平性,國家財富分配,政治制度的 改革,人權的保障和伸張,尖端科技的領先和發展等等,這些才是真正國家經濟發展的核心.

各位可已看到美國現在何以還是世界超強.而蘇聯早崩解破敗,其核心還是在制度. 但是無論中國如何改革,政治制度和人權的伸張是根本緣木求魚的.這也就表示中國接下來幾十年得發展必然放緩甚至停滯是可以期待的.這會表現在社會問題的激增,及人民對政治的不滿進而像國外知名學者說的 澮敗中的中國。
羅強尼, 台北,台灣

中國新常態的實質要是【告別繁榮】,未免令人聽來氣餒失望;若改說中國新常態的實質是要【告別專制】、【告別中共】,必然帶來一股生機勃勃、充滿生命力的風潮。
孟光, Hong Kong

在某些人眼裏,經濟增長率下滑變成經濟下滑,衰敗,繁榮不再,甚至崩潰,這是什麼邏輯。若果像日本負增長又算是什麼呢。我看作者是語無倫次了。
未署名

聽聽人家怎麼唱衰自己也是一種氣度,實際上中國的確有結構性問題。中國領導層要能在最後時刻居安思危,因為審判就要來臨。
中國你好, 悉尼

唱衰中國的文章不少,但這篇是寫得最糟的.再次為BBC感到悲哀,大多數找到的稿件都是這水平。
dlc

作為一名理工科出身的人,光看導入段就感覺接受作者邏輯有問題。

國際投行業認為中國代表著世界的光明未來的說法是誰提出的?從前一句的「經濟增長率下滑」偷偷去掉一字變成中國政府視「經濟下滑」為新常態,再由刪去一字完全改變含義的句子導出不再繁榮也就不說了,不再「一枝獨秀」是認為哪個國家的經濟增長率會超過中國或於中國併肩?

至於正文裏作者核心觀點只有高失業率,但是作者的根據是失業率高達32%。這個數字的可信度以及由這個數字導出結論的可信度還是交給每一位讀者評價了。
Mizuya, Japan

五毛們群起圍攻啊 網上這麼多五毛就知道事業有多嚴重
北京人兒, us

先到中國了解一下把,在外國瞎看新聞就能寫東西?莫名其妙
特工, 地球村

這種文章發表出來既扇了作者的耳光,又扇了BBC的耳光。難道BBC中文網的編輯都是中共派來的?罔顧事實,信口開河,連人民日報御用學者的水平都不如。
批評中共的自幹五

各位中國人,有必要看這篇文章嗎?

只需要看第一行的作者:程曉農

就可以不用看了。

BBC是沒有經費運行了嗎?只會撿便宜的找些64民運法輪功的三流漢奸「磚家」來寫這種無關痛癢的文章。

哈哈哈哈哈哈
王兆, 美國

客觀來說,這篇文章的觀點非常不著調。建議去中國走走看看,問題很多,但絕非你所說的那樣可怕。
未署名

BBC和VOA這兩兄弟檔媒體找的評論"專家",其實共同特色都是一路唱壞中國---唱壞數十年了! 啥中國即將崩壞啦,經濟肯定硬著陸啦,沉重債務會壓誇發展空間啦,...;好笑的是,中國至今的狀態,還真有空間繼續讓這些人唱壞----- 代表沒如他們預言般地崩垮! 更好笑的是,這些專家的描述,和國內實況真的常常差異特大;中國境內目前勞工緊缺;工程師級的基層人才也明顯不足, 中高層技術人才更已向外招攬;不知道他們說的"繁榮不再",指的是啥?

問題當然有---房地產過度炒作和地方政府債偏高;但前者泡沫已經在快速削減中, 後者未來數年不會有明顯增長,過去累積的有政府資產擔保---土地和稅收,不至於成為呆帳!
扯淡專家

經濟學的魅力在於能夠用數字體現社會發展;經濟學的軟肋也在數字,因為這些數字並不能精確表達經濟的發展。程曉農巧妙地利用了這些數字,目的就是要貶損中國經濟。

中國的經濟誠然的確遇到了困難,這說的沒有錯。錯的是,美國有沒有困難?日本有沒有困難?歐洲有沒喲困難?日本可以說曾經是世界經濟史上的一朵奇葩。也就盛了20年,就停滯不前了。這些國家,目前無一不困難重重。憑什麼單拿中國來說事?也不將各國發展同期的經濟狀態來比較,也不將中國的困難做客觀的比較。只拿些數字來唬人。可見,作者的偏見不適合當一名學者。把他文章中的「中國」字樣全部換成「歐美日」,都不用大改,大約都可成立。

其實,中國所走的路,是歐美日本過去所走的路,它們碰到的問題,也必然會出現。一點也不奇怪。請注意:經濟必須和意識形態區分。如果一定要牽強附會,將經濟停滯歸罪於共產黨的領導,不知道你怎麼解釋美歐日不是共產黨領導,也碰到了極大的困難?你不會得出結論說:民主制度必然導致經濟危機吧?
未署名

說得有點過了, 中國經濟發展是有很多新問題出現, 但不可能像作者臆想的那樣一團糟。新一屆中央政府已經對經濟下滑有所凖備, 早幾年就主動調低經濟增長率,調整經濟結構,所以中國經濟會平穩著陸。
旁觀者, Reykjavik

這作者實在給Princeton丟人啊。有批判當然是好的(比如說房地產市場),但是不要亂說話啊,現在用工慌,不少地方招人難。即便西南邊陲的小城市,只要你肯幹,一個月小几千的收入都有的。哪裏來的失業率啊。。。要研究中國問題,還是多出門走走,別紙上談兵啊。
未署名

普林斯頓(Princeton)的博士現在就這水平?看來確實沒必要考慮申請這個大學了。
jemo, Heidelberg,Germany

希望BBC不要VOA化。VOA已經大妓院化了。在VOA的文章裏,中國崩潰幾十遍/年了。不明白它還好意思接著年年說。換句話就是不要臉到家了。相對VOA, BBC有的文章還相對客觀一些。奉勸BBC別讓VOA的御用的所謂經濟學家再寫文章了。他們文章十年前和十年後沒有區別,就是不顧現實一味唱衰中國。URGELY!
一山, 英國

按照西方的經濟學,中國經濟早就在十幾年前崩潰了,我覺得西方應該好好的研究下中國的經濟,倒不是說什麼中國經濟有什麼高深的地方,只是至少也有可取的地方,互相結合,才能造福大家,而不是一味的唱衰,幾十年的唱衰,難道就是為了有一天終於崩潰了的時候說句,我早在幾十年前就預測一定會崩潰了,這樣的預測有毛用呀。
Aaa

BBC作為一個嚴謹、客觀的新聞媒體,一直在中國國內有不少讀者。但這次發表的所謂「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的文章,很令人遺憾!我想如果經濟學博士都是這種水平的話,小學生都可以成為經濟學家。
未署名

先捧殺,再唱衰,西方的技倆。社會不滿是有的,什麼時候辦事不求人中國就有希望了。
未署名

在美國之音常常被質疑和詬病,又來BBC忽悠了

未署名

本文章比業餘還業餘,作者對中國及中國各個領域的新常態說法實質一無所知。新常態說法實際上是中國政府的高度自信的體現!
未署名

新聞能不能靠譜一點
Hubei.China

到去年6月末,2014年的應屆畢業生僅14.3%找到了工作。我要告訴你的是,學生們7月份才畢業。你是危言聳聽呢還是嘩眾取寵???另外,我雖然不敢斷定明年是否會出現失業潮,但是現在的情況是企業招工難,普遍的招工難。不深入的了解現實,根據他人的幾個數字就斷章取義。紙上談兵說的就是你!!!!!!
波波, 中國

程曉農在《中國新常態的實質是告別繁榮》一文中說:「中國之所以告別經濟繁榮,是因為國內消費、出口和投資這三匹拉車的馬先後趴窩,於是就進入了經濟下滑這種新常態。」 這純粹是胡扯。中國去年經濟增長7%,根本沒有「經濟下滑」。 程曉農又說:「目前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是9.4億,一旦失業人口達到3億,真實失業率相當於32%。」 既然勞動年齡人口比需要勞力多三億,那為什麼還要「放開二胎」,鼓吹多多生人? 再多生四億,失業人口就達到七億,還騙人說「只有多生人才能發展經濟」。
未署名

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

紐約時報
詹妮弗·韋納

大約一年半前,97歲的外婆和幾個朋友外出用餐。外婆下車時,絆到朋友雪莉(Shirley)的手杖,摔到人行道上,肘部重重地摔了一下。她回到家,去廚房拿甜點時發現「左腿有點不對勁」。

醫生給她拍了X光片,但沒看出什麼問題。治療兩周後,外婆出院了,這時她已做了一個決定。她在佛羅里達住了30年,其中28年是寡居,大部分時候她堅稱,她只有「在骨灰盒裡」才會回到故鄉密歇根,但是現在她讓大女兒、我的姨媽馬琳(Marlene)給她在底特律附近找一個陽光燦爛的地方。

去年夏天,她搬進了一個獨立生活機構,這裡提供一系列服務和各種活動。她有自己的公寓,裡面有個廚房,不過她也可以在食堂用餐。在她安頓好幾天後,我給她打了個電話,問她過得怎麼樣。

「呃,」外婆說。她的公寓很可愛。食物還可以,還有各種講座和課程,可以消磨時光。「你有沒有交到什麼朋友?」我用活潑的語氣問道,就像我的小孩第一天從幼兒園回來時我問的那樣。

外婆停頓了一下,然後大聲說道:「他們不讓我跟他們坐在一起!」

「等等,你說什麼?誰不讓你坐?」

「我想坐下,他們卻說,『這個座位有人了!』」

「哦,天哪,」我說。我一下子想起了初中時的痛苦經歷。我走進食堂,看到椅背上都掛着小皮包,一個眉毛修得很誇張的女孩大聲宣告:「這些座位有人了!」我當時還不知道要帶個小包。我只帶了飯盒(又過了十年我才學會修眉毛這檔子事)。

「我就是想打打橋牌,」外婆繼續說道,「她們在聊橋牌,我說,『哦,我會打』,然後她們說,『對不起,我們不是在找人打牌。』」

「真刻薄!」我說,「這些女孩在你家裡還這麼刻薄!」

「這不是我家,」外婆馬上反駁道。

我想了想,接著說,「我的建議是,找一個橋牌四人組。看看其中哪個人最弱。然後在她周圍轉悠。」

我年幼無知時——比如去年夏天——認為90多歲的老人要排資論輩,欺負排在等級最底層的人這種事是開玩笑的。誰都知道老年人真正的威脅來自沒良心的親屬、騙子或虐待人的看護員。我們都聽說過付費看護人(通常報酬過低)毆打老人、不好好照顧老人或使老人挨餓的悲傷故事。

同輩會對老年人造成威脅這種觀念還比較新,通常是笑談。它與母女代代相傳的老生常談相悖。我們一直以為:一切都會過去的。刻薄的女孩會長大,不會永遠刻薄。高中會結束,每個人都會長大。但外婆的經歷表明,現實不是這樣的。她的經歷告訴我們,就像永遠有窮人一樣,我們身邊也總會有殘酷的人,刻薄的女孩老了也還是刻薄——只不過她們開始穿護腿長襪、戴假牙。

康奈爾大學最近的一項研究證明了這個觀點。進行這項研究的是卡爾·皮勒默(Karl Pillemer),他發現養老院居民之間的侵犯以及「高頻率衝突和暴力」十分普遍。他在該研究的發佈會上說,在四周時間裡,五分之一的居民與其他居民至少發生過一次「負面和攻擊性交往」。16%的人被咒罵或怒斥;6%的人被打、踢或咬;1%的人遭到「性騷擾」,「比如暴露生殖器,撫摸其他居民,或者企圖獲得性福利」;10.5%的居民碰到過其他居民不請自來或者亂翻東西的情況。

不管是在操場上爭吵,還是在坐式鍛煉中爭奪最佳位置,都會經常出現惡劣行為,努力進入小團體的過程沒有太大改變。外婆要買醫療保險不報銷的400美元的頂端步行器,跟我十年前花了將近1000美元購買Bugaboo嬰兒手推車一樣,只是為了表明自己屬於都市母親這個群體。

隨着年齡改變的是評價標準:不是相貌、不是財富、不是曾經渴望的能在晚上開車的能力。到了外婆這個年紀,評價標準就只剩下年齡了——越年輕越好。甚至在養老院里,80多歲的人也會對95歲的人冷淡。我外婆現在99歲,頭腦依然十分清晰。她的短期和長期記憶力都很好。但是新鄰居們一聽說她的年齡,就不想跟她坐在一起。

「我的問題是,她們粗魯嗎?她們態度惡劣嗎?還是說她沒聽清或者誤會了?我無從判斷,」馬琳姨媽說,「我想那裡肯定有小集團。我不知道有沒有辦法緩解這種被排擠的感覺。在99歲時,你最終能否擁有自己的小團體?會有嗎?我不知道。一開始我想,過一段時間就好了。現在我想,也許情況就是這樣了。也許你不能再期望什麼。」

惡劣行為不會改變。旁觀者的反應也不會改變——他們只會旁觀,希望情況變好。即使降低期望,也很難實現。我擔心我上一年級的孩子不能參加方塊遊戲,擔心我上六年級的孩子吃午餐時沒人跟他/她坐在一起。我媽媽和姨媽擔心她們的媽媽也在遭受同樣的隔離、排斥和孤獨,忍受活得比所有同輩人都長的痛苦,以及有很多話想說卻無人聆聽的痛苦。

外婆在努力。她每天上一門課:意第緒語、時事,甚至iPad入門。她去用餐時精心打扮,戴上漂亮圍巾,穿上新毛衣。她慢慢認識了鄰居和桌友,甚至包括那個在兩頓飯之間就忘了她名字的人,她還加入了一個麻將小組——「儘管我好多年沒打過了」。她門外的壁架上放着一個小毛絨熊,它戴着密歇根大學的校徽,是個充滿希望的哨兵,也可能成為一次談話的開端。

我也在努力。感恩節那天,我們慶祝外婆的99歲生日,有12個曾孫輩一起去參觀她的新公寓。我和六歲的女兒菲比(Phoebe)在大堂碰見一個穿戴漂亮、打扮得無可挑剔的女人,她拿着手杖坐在凳子上,等待甥女5點鐘帶她去赴感恩節晚宴。當時才兩點。「你想看看我的小貓嗎?」她問道。我女兒欣然答應。我後來得知,她和外婆一樣,也是密歇根本地人,也是夏天搬進來的。她看起來頭腦清醒。我要了她的電話號碼,感覺自己像酒吧里的男人,開始了另一場接受和拒絕的過程。

然後,我和菲比乘電梯回到外婆的公寓,她的冰箱門上貼滿了子女、孫輩和曾孫輩的照片,我大聲宣布:「外婆,我覺得我給你找了一個朋友。」

能源政策的政經分析

林嘉誠(大學教授丶考選部前部長)

政府舉辦全國能源會議,以民間環保團體為主的社團搶先召開民間能源會議,頗有相互抗衡的意味。與世界先進國家相似,能源政策充滿政治經濟性質,國內相關團體林立,對於能源政策仁智互見聚訟紛紜。

台灣是極度缺乏能源的國家,百分之九十八能源仰賴進口,包括石油丶天然氣,以及百分之四十依靠天然氣發電的電力,攸關全民生活福祉。能源政策(包括能源技術丶開發丶效益丶節能減碳丶相關產業政策丶倍受爭議核能發電丶環境保護丶有關稅制丶價格問題丶能源外交談判等),涉及範圍甚廣,政府主管機關不下十個以上,總其成的經濟部能源局,只是行政院三級機關,經濟部底下附屬機關,坦然而言,根本無法整合全國能源政策。除了民間團體意見分歧,其實政府能源政策,從問題認定丶策略擬定丶具體方䅁頒布丶執行績效及評估,各環節均有不少問題,有待檢討改進。

可惜十之八九的民間熱心人士,不諳政府內部運作,又太執著環境保護,反對核能發電立場鮮明,對於台電中油成見頗深,即使提出不少能源有關的專業建議,也因人廢言,未納入政府的考慮或決策。能源是高度戰略物資,能源政策乃是國家安全層次課題,各國皆然。行政院科技會報丶科技室丶經濟部丶科技部丶原子能委員會丶環境保護署丶財政部丶國家發展委員會等均直接涉入其中,經濟部能源局丶中油丶台電,上有太多業務管轄機關,又長期自主管理,造成能源政策,制定管理與實際執行操作未能有效整合,政策績效打了折扣。

包括能源技術丶節能減碳丶再生能源等研究報告汗牛充棟,科技部去年出版一套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第一期總成果摘要,洋洋灑灑18大冊,研究經費每年50億,共計五年250億。能源技術包括:離岸風力丶太陽光電丶氫能系統丶核能安全丶海洋地質丶生質能源丶地熱暨天然氣水合物丶儲能技術等。節能減碳包括:交通運輸減碳丶工業節能丶植林減碳丶智慧電網丶淨煤捕碳丶儲碳丶照明電氣減碳等。除此之外,經濟部能源局丶中油丶台電丶環保署等,每年委託的相關研究,經費數目也不貲。

為何已有不勝枚舉的相關研究,能源政策成果有限包括:再生能源一波三折,離岸風力居民抗爭迭起,太陽光電,技術產品全球占有率二成,在國內推動太陽光電慘不忍睹。海洋地質丶生質能源均起步階段。德國再生能源占全部能源百分之二十八,有資格提出非核政策。歐盟國家節能減碳總動員:政府丶人民丶企業齊心協力,設立目標丶具體方案丶研發技術丶充份跨國合作,値得借鏡參考。包括政府及民間社團,務必拋開己見,不要再各說各話,會議流於形式,只會相互抨擊,歷史重演事倍功半。

全球油價大幅下降,對於仰賴進口的台灣,利大於弊,經濟效益不言而喻。掌握契機企業調整薪資,增加替代支出,加強再生能源技術研究等之外,缺乏能源丶每人產生二氧化碳比重全球數一數二,斤斤計較能源及電力價格,能源使用效率有待改進的台灣,政府主管能源部門丶長期接受委託研究的機構專家學者丶熱心環保能源的民間社團丶與能源環保相關企業,均責無旁貸義無反顧。虛心檢討往昔能源政策不彰的因素何在?

缺乏統籌機關,主其事的政務首長丶高級文官沒有魄力遠見,有關方案內容不清丶執行考核流於形式。企業丶人民丶社團未能眾志成城,也是主因,民主多元社會意見不一,稀鬆平常。全球進步國家,能源政策不乏共同技術丶專業、目標丶指標,國內主要政黨丶相關團體丶企業丶民意,也有不少共識。凡事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能源政策,國際丶國內,均是政治經濟重大議題,需要集思廣益,理性討論,避免主觀意氣之爭。

認真是個習慣

台北市長柯文哲接受廣播節目「寶島全世界」專訪表示,他做事本來就很認真,「認真是個習慣」,他處理公文從不過夜的,都是當場下決策,像社子島房子為何5、6年沒有拆,他實在想不通,之前就是沒有人要做決定,不想做壞人,「不要討好每一個人」,做第一任不要想第二任,做第二任不要想總統,否則誰都不敢得罪,什麼事都做不好。

認真是個習慣 案件分緊急、重要性追蹤

主持人鄭弘儀表示,柯文哲上任後,速度很快,很多人說他做一個月好像已經當一年市長了,這是因為個性嗎?柯文哲回答,他做事本來就很認真,「認真是個習慣」。

柯文哲說他早上7點半開會,局處首長來報告一個案子,發現有問題,有時會變成5個問題回去,然後會列入追蹤,分成「緊急性」和「重要性」,分數從1分到4分,最緊急、最重要就4*4等於16分,報告完就作成決策,怎麼做案子就出去。

沒人要決定 不想做壞人

柯文哲指出,從社子島到重陽橋,局處首長來報告,都是當場就下決策,再壓時間什麼時候回來報告,又如里長座談會,來10個里長提了20個題目,有問題的就先和相關局處首長到旁邊談,討論有結果後再回來開會,要當場就裁決。他舉社子島為例,房子放了5、6年沒有拆,他想不通是在做什麼,之前是沒有人要做決定,「決定了就做下去」,就是沒有人要做決定,不想做壞人,不可能一件事情每個人都滿意,所以「不要討好每一個人」。

「做第一任不要想第二任,做第二任不要想總統」,柯文哲強調,若這樣想就不敢得罪里長,這個不敢做、那個也不敢做,像有里長說有個地方要做涼亭,水利局說那個地方有公共安全問題不行,若是想連任的市長,要拜託里長當樁腳,就不敢拒絕,他重申「行就行,不行就不行」。

公文從不過夜 當場批示蓋章

柯文哲提到他從來不帶公文回家批,都當場批當場蓋章,若不行就簽隔天早上第一個排案,相關局處專案報告,他的公文都沒有過夜的,上次國發會主委管中閔就說,之前在中央政府搞了2、3個月,在他這邊30分鐘就解決,他說這很簡單,有問題,馬上叫局長來市長室,當場開會當場講,管中閔說之前還要排時間,光是約拜會時間就約2個月,「我30分就解決」,因為沒有局長翹班,晚上5點多,叫了就都到場。

責任政治採軍機處制度 出錯時誰負責很清楚

鄭弘儀問柯,大巨蛋、美河市這麼複雜的案子,是否會帶資料回家看?柯文哲回答,該看還是要看,但有時要信任部下,何謂責任政治,就是一件事情出錯時,很清楚誰可以處分,像一些「怪怪的案子」他都指定召集人,一個案一個召集人,再由召集人組織團隊,發現有問題需要裁決的,再向他報告結論,就是「軍機處的制度」,一個案子一個大臣負責,這樣有個好處,每個案子彼此會競爭,大家也不太敢擺爛,若只有幾個人在處理全部,就容易出問題。

同理可證,長期以來以台北看台灣的「台北觀點」,也可能是全台灣最為反智及反動的封建思維模式。而在這些人抱著這種思想主導下的台灣,這幾年呈現的無疑是錯誤與退步的。

同理可證,長期以來以台北看台灣的「台北觀點」,也可能是全台灣最為反智及反動的封建思維模式。而在這些人抱著這種思想主導下的台灣,這幾年呈現的無疑是錯誤與退步的。

然而,與其說是台北市政府遇到金光黨或被下迷藥,還不如說是台北市民集體自願地迎接金光黨及服下迷藥,才會選出兩個現在看來近乎笨蛋凱子的市長,而且還為此自豪不已,容其二人肆無忌憚地愚弄市民。「天龍國」最後赤裸裸地攤露在國人眼前的其實是「天兵國」。

然而,與其說是台北市政府遇到金光黨或被下迷藥,還不如說是台北市民集體自願地迎接金光黨及服下迷藥,才會選出兩個現在看來近乎笨蛋凱子的市長,而且還為此自豪不已,容其二人肆無忌憚地愚弄市民。「天龍國」最後赤裸裸地攤露在國人眼前的其實是「天兵國」。

令人不解的是,為什麼這樣集台灣社會各界菁英的首善之都,會淪落至此!相較於被視為低智識、庸俗、貧窮的南部各縣市,似乎還尚未曾傳出犯此類連基本常識都嫌不足的大錯。這其中的原因如何解釋,恐怕是最饒富趣味的,用柯式語錄來形容就是:「過去16年,為什麼台北市政府每個合作案都會碰到金光黨,而且北市府一定會被下迷藥、被騙成功。」

令人不解的是,為什麼這樣集台灣社會各界菁英的首善之都,會淪落至此!相較於被視為低智識、庸俗、貧窮的南部各縣市,似乎還尚未曾傳出犯此類連基本常識都嫌不足的大錯。這其中的原因如何解釋,恐怕是最饒富趣味的,用柯式語錄來形容就是:「過去16年,為什麼台北市政府每個合作案都會碰到金光黨,而且北市府一定會被下迷藥、被騙成功。」

台北市民赫然發現,在馬郝執政16年下,市府幾個大型的BOT案「喪權辱市」的程度令人乍舌不可思議。從大巨蛋到台北文創大樓,幾乎件件都可能涉及弊案或者無止境的錢坑。但不要忘了,台北市正是在馬郝執政16年中,取得「天龍國」的封號,意指其市民自視政、經、社及文化水準高於台灣其他縣市一等。

台北市民赫然發現,在馬郝執政16年下,市府幾個大型的BOT案「喪權辱市」的程度令人乍舌不可思議。從大巨蛋到台北文創大樓,幾乎件件都可能涉及弊案或者無止境的錢坑。但不要忘了,台北市正是在馬郝執政16年中,取得「天龍國」的封號,意指其市民自視政、經、社及文化水準高於台灣其他縣市一等。

一個國家的各個歷史發展階段,可能是由於一群人的新觀念、一種科技的新發明,或是一種新意識的崛起,但這種領導時代前進的客觀精神(黑格爾用詞)究竟為何,不僅是各政黨為了爭奪政權必須時時刻刻要去嗅知與捕捉的,更是所有關心這個國家未來發展的人應該深思研究的。

一個國家的各個歷史發展階段,可能是由於一群人的新觀念、一種科技的新發明,或是一種新意識的崛起,但這種領導時代前進的客觀精神(黑格爾用詞)究竟為何,不僅是各政黨為了爭奪政權必須時時刻刻要去嗅知與捕捉的,更是所有關心這個國家未來發展的人應該深思研究的。

柯文哲現象拆穿天龍國假面具

柯文哲從其競選到上任正式執掌市政後,就有人以「柯文哲現象」稱謂之,其特色除了競選時的活動模式有別於眾人向來所習見之外,更為人所津津樂道的,大概就是態度強硬地槓上遠雄、富邦、鴻海及日勝生等財大氣粗的財團的戲碼。

突然又巧合地,在柯團隊、名嘴及媒體的追蹤下,台北市民赫然發現,在馬郝執政16年下,市府幾個大型的BOT案「喪權辱市」的程度令人乍舌不可思議。從大巨蛋到台北文創大樓,幾乎件件都可能涉及弊案或者無止境的錢坑。但不要忘了,台北市正是在馬郝執政16年中,取得「天龍國」的封號,意指其市民自視政、經、社及文化水準高於台灣其他縣市一等。但令人不解的是,為什麼這樣集台灣社會各界菁英的首善之都,會淪落至此!相較於被視為低智識、庸俗、貧窮的南部各縣市,似乎還尚未曾傳出犯此類連基本常識都嫌不足的大錯。這其中的原因如何解釋,恐怕是最饒富趣味的,用柯式語錄來形容就是:「過去16年,為什麼台北市政府每個合作案都會碰到金光黨,而且北市府一定會被下迷藥、被騙成功。」

然而,與其說是台北市政府遇到金光黨或被下迷藥,還不如說是台北市民集體自願地迎接金光黨及服下迷藥,才會選出兩個現在看來近乎笨蛋凱子的市長,而且還為此自豪不已,容其二人肆無忌憚地愚弄市民。「天龍國」最後赤裸裸地攤露在國人眼前的其實是「天兵國」。同理可證,長期以來以台北看台灣的「台北觀點」,也可能是全台灣最為反智及反動的封建思維模式。而在這些人抱著這種思想主導下的台灣,這幾年呈現的無疑是錯誤與退步的。

這樣的論斷或許可以從台灣政治、社會啟蒙的歷史得到驗證。

早年的黨外或民進黨被視為是台灣封建社會的啟蒙者,追求自由、民主及法治等現代價值的先驅。而在此一時期其陣營中多數耀眼的政治明星,諸如黃信介、康寧祥、陳水扁、謝長廷及林正杰等人的政治生涯皆是發跡於台北市,所憑藉與倚賴的乃是當時都市中產階級所代表的進步力量的支持,當時的民進黨被視為是道道地地的都會型政黨,不僅黨的成立在台北圓山飯店,台北市議會更是過去民進黨最為活躍的戰場,也是台灣進步思想的聚焦場域。

但曾幾何時,就在自由與民主的成就越形穩固之際,大量電子媒體取代過去新聞局、警總及救國團後,民進黨在北部卻一寸寸地失去其地盤,勢力也隨而漸行消退,只能退往中南部重新開疆闢土,在與國民黨多年的競奪下,民進黨的鐵票區幾乎全都侷限在南部幾個縣市,政治版圖被認為極難跨越濁水溪。在大多數台灣人民的認知上,也早已習於將民進黨歸類為代表南部偏遠縣市的草根、鄉土政黨,而幾乎完全忘了它的崛起壯大之地乃在台北市,這是台灣政治及社會啟蒙歷史上最大的吊詭。

直到去年2014九合一大選中,民進黨一舉拿下13個縣市的首長,取得其黨史上最大的成就,並重新拿下有許多已失守十幾年之久的縣市的執政權,像是台中市、彰化縣及桃園市等,台灣的政治板塊開始呈現重新移動的跡象。而柯P現象的產生更被認為含有再度啟蒙意涵的形式,有人將其實質動能歸諸於318學運時人民的覺醒、有人解釋為網路時代的崛起、更有人將其定調為台灣進入階級對立的階段,但無論如何,民進黨在這次台灣政治及社會的再次啟蒙運動中,所扮演的角色實在是微不足道,則是眾所公認。

因此,「柯文哲現象」當然不是指柯個人,柯本人大概也不知其內涵為何,事實上其所表徵的是,一個國家的各個歷史發展階段,可能是由於一群人的新觀念、一種科技的新發明,或是一種新意識的崛起,但這種領導時代前進的客觀精神(黑格爾用詞)究竟為何,不僅是各政黨為了爭奪政權必須時時刻刻要去嗅知與捕捉的,更是所有關心這個國家未來發展的人應該深思研究的。目前看來兩大政黨在這方面是交了白卷,所能期待的就是優秀的有識之士能參透並指出方向,如此台灣才不會在全球化競爭下白走許多冤枉路。

盲目擁核拖垮台灣

歷經14小時的會議討論,全國能源會議於昨(27)日晚間11點正式宣告落幕,結束為期兩天的會議。「全國廢核行動平台」與反核環團於會議結束前夕召開記者會指出,國民黨、民進黨兩黨主席都認為核一、二、三廠不應延役,核四應維持封存,可看出「非核家園」已成為全民共識,但本次全國能源會議「全體大會」中,少數官僚與擁核民團力圖翻盤,導致議程延宕空轉,痛批「盲目擁核」將「拖垮台灣能源改革契機」。

全國能源會議自前(26)日開始,至昨日閉幕共歷時兩天。昨天早上,會議開始就「需求有效節能」、「供給穩定開源」、「環境低碳永續」三個核心議題依序召開「結論會議」。其中,由於「供給穩定開源」議題涉及敏感的核能及核電議題,反核、擁核兩方代表於會議中就核能安全、核電廠延役等爭議展開激烈唇槍舌戰。

「無共識」會議難有結論 環團指「擁核者」阻擋能源改革

核工專家賀立維、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徐光蓉、「爸爸非核陣線」李卓翰、鹽寮反核自救會總幹事楊木火、民進黨立委田秋堇、陳歐珀等人,於會議中輪番提出「政府應坦承無力面對爐心熔毀式核災」、「根據國際核能事件分級表(INES)持續檢討現有核能機組因應超過安全基準事故之能力」、「核電資訊應更加公開透明受全民監督檢驗」等提案,希望能納入會議結論。

然而,「台灣能源守護聯盟」張中一,國政基金會助理研究員唐慧琳、「核能流言終結者」黃士修等支持核電之民團代表,則是提出「建議對謠言傳播採新加坡作法以法律進行管制」、「核廢料技術上完全有解,目前無解是政治因素」等案作出回應。

但由於會議採「共識決」制度,只要有一位與會代表提出反對,提案便無法納入會議結論,而是列為「其他意見」記載於會議記錄中。因此,雙方提案多因遭到反對,而列入「其他意見」,真正達成共識納入會議結論的,只有少數幾項提案。

對於在開會過程中不斷遭到擁核官、商、民團代表砲轟,多項提案遭否決而無法列為結論,代表環團發言的「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洪申翰於記者會中痛批,這次會議本來有「訂立進步能源改革目標」的機會,但是少數「盲目擁核」的與會者為了力挺核電,不惜否定多項有利進行「非核能源改革」提案,導致會議空轉、能源政策原地踏步,同時強調環團對這種「拖垮台灣能源改革契機」的行徑給予最強烈的譴責。

環團痛批能源局發言離譜 已預設擁核立場

除了批評擁核民團濫用否決權阻擋多項攸關「再生能源發展」及「非核家園」的重要提案,環團亦於記者會中指出,經濟部能源局副局長吳玉珍於這兩天會議期間,不斷透過公開報告及接受媒體採訪的機會,就去(2014)年9月中曾發生備轉容量僅剩3.44%的事件,發表我國「將面臨缺電危機」相關言論。洪申翰指出,去年9月中備轉容量一度僅剩3.44%,原因非常可能出自台電本身發電機組管理的問題,但經濟部卻持續以此類說法來恐嚇民眾將「缺電」,不但可能誤導民眾,更凸顯政府能源政策已預設既定立場。

洪申翰進一步指出,吳玉珍支持核電的立場鮮明,更曾在去年12月底全國能源會議台東場時發表離譜言論。洪申翰援引會議逐字稿,指出吳玉珍當時曾說「即使在福島或是三浬島這些商用反應爐發生了意外之後,到目前為止並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因為這樣的輻射而死亡」,接著強調有一件關於再生能源的事讓她感到憂心,就是曾有人警告能源局,在屋頂設置太陽能板,「到時候大颱風來,太陽光電板掉下來的時候,死掉就不知道多少人」。

肯定地方政府表態支持 環團強調「將奮戰到底」

另外,就新北市、台北市、宜蘭縣、台南市等地方首長及代表,分別於會議期間針對反對核四運轉和反對老舊核電延役表達明確態度,洪申翰代表環團對此表示肯定,更呼籲其他地方政府也勇敢站出來表態,以地方力量推動能源政策的改變。

而對於支持核電的民團及官員在全國會議中火力全開,洪申翰則是強調,雖然本次會議無法對核電政策走向達成共識,但停建核四、老舊核電不延役等政策已獲得廣大的社會認同,往後的行動中,環團將持續就推動非核家園等相關政策「奮戰到底」。

蕭長展

沃草(Watchout)希望做一個農夫,提供公民更好的參與時政的平台和工具,在這公民社會的土壤施肥灌溉,讓這個理想的種子在每個人心中萌芽滋長,建立真正的公民社會。
沃草粉絲頁面:http://fb.com/WatchOutTW
國會無雙:http://musou.tw/
市長,給問嗎?:http://wethepeople.tw/

多想幾分鐘,再決定要不要做中國夢


撲馬

在馬雲與雷軍大喊「協助台灣青年創業」時,連勝文也高聲疾呼,告訴台灣的青年「到這個全球發展最快、最重視創新的地方看看」。突然間,這些「中國夢」像春筍般地蔓延開來,就像當年美國新移民乘著美國夢一樣,中國夢也開始點綴台灣青年的夢境:到中國企業服務,或者在中國創業,似乎聽起來挺不錯的。反正聽起來,至少比什麼藍鑽還是七彩霓虹鑽實際一點。

財富雜誌每年評選的全球500強企業,目前中國企業已達百家。不過,這些中國企業80%是公家的──也就是由黨國所經營的企業。觀諸中國歷史,這種由國家領導的資本主義並不難理解,比較讓人好奇的是,一般的私人公司到底要怎麼存活?青年又該如何創業?

其實根據研究顯示,中國私人企業的營運在這幾年有飛躍性的成長,創造無數的就業機會。1978年,當資本主義剛「進軍」中國的時候,99%的勞工都是為政府工作,但是到了2011年,只有18%的勞工為政府或國有企業工作。中國的私人企業競爭力越來越強,其資產回報率於2012 年已達13.2%(而國有企業只有4.9%)。官股比例在重要產業(如煤礦)中逐漸下降,而原本佔全國出口盈餘60%的國有企業,現已下降到11%。當然以數字來說,國有企業還是很強盛的,但不可諱言的是,私人企業已經慢慢茁壯,蠶食市場這塊大餅。

國有企業真的慢慢失去競爭力了嗎?

照理說,由政府領軍的國有企業,在各個層面來說都享有優勢地位,尤其在中國這種由國家控制法律的地方,只要用法律把私人企業綁死,理論上私人企業難以大展宏圖。然而細看中國的法律卻又全然不是那麼一回事。從1994年開始,中國就開始對企業責任做出大幅度地鬆綁,並以限制外國產業來扶植中國國內的私人企業,2006年,幾乎所有的中小型企業都可受惠於這個法律制度。也就是說,政府反而是有計畫地栽培私人企業。

難道中國想開了?要揚棄國家資本主義了嗎?當然不是。現今中國的企業型態,不過是一個變相的國家資本主義,並搭配新自由主義罷了。

首先,以統治技術而言,官員退居於企業的幕後,比國家領導資本主義更為容易。在中國,國家不是重點,黨才是重點。許多官與官二代們人生目標不是在做官,而是在發財。在1978年前的中國,官原本是權力的象徵,但是在近代中國,官只是賺錢的途徑。做得了官的,操作法律,以貪污的方式獲得巨利,做不了官的,以投資的方式隱藏於私人公司,然後利用原本良好的黨政關係取得法律保護。當法律適用因人而異的時候,其不過就是國家資本主義的加強版而已。

第二,法律在中國並沒有什麼強制性。即使習近平不斷推動法治國(rule of law)思想,但法律永遠不比黨大,黨紀處分和刑事司法混雜不清,反貪腐法律成為政治鬥爭工具(反貪腐是為了要更貪腐),在訴諸法治國的同時,習近平反而訴諸更崇高的儒家與法家思想,暗諭權力領導的絕對地位,不容法律挑戰。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法律成為單純的工具,而非保護私人公司的體制架構。任何學過法律史的人都知道,商業活動並不代表法律典範的移轉,充其量只不過是Text without context,而這個狀況在中國尤其明顯。

第三,這種人為操作的問題在統計方面亦然。關於前面介紹的私人企業與國有企業的數據,大部分是中國官方提供的,但其標準根本不符合一般研究指標。例如某些私人企業,雖然官股並未過半,但仍有絕對的操控權,官方統計卻都將其定位在私人企業或「其他」,導致我們在數據的解讀上,誤以為國家資本主義已經鬆綁。經濟的統計數字反而成為隱藏權貴資本主義的假象。

最後,影響近代國家甚鉅的新自由政府,換了一個樣貌後重新出現在中國的統治結構。很多人認為,在全球化市場下,任何一個擁有高度投資與獲利的新興國家,最終都會因為市場而使政治自由化或民主化(如台灣和南韓),但這個公式在中國並不成立。在中國,高度獲利的私人企業,其金錢無可避免地透過黨政關係流向政府,而政府即可花更多的錢維護政府的合法性,以及打壓任何的政治改革。中國近幾年來「維穩」的預算越來越高,在2010年之後,更將新自由政府的「問責性」、「透明性」等制度整合到維穩架構當中,製造民主假象,皆是利用前述的法律修辭與高度的預算達成,使得「社會秩序」(social stability)和「經濟成長」(economic growth)並行不悖,但也使得走偏鋒的資本家沒有得到相應的制裁。最終,有錢的更有錢,窮的更窮,但透過維穩架構,貧富差距的問題由一群權貴運用資金擺平。

當然,這種新自由政府到處都是。美國經濟起飛時造成的貧富差距也造成無可挽救的問題,對於經濟的鬆綁象徵著新自由主義的「小政府」,對於無法跟上經濟腳步的低階層人民卻搖身變成「大政府」,運用高度的福利與刑罰管制之。這種新型態政府的特色,就是面對財團的時候說政府無能為力,但是面對社會邊緣人犯罪的時候卻說政府責無旁貸,能夠解決所有問題,並運用媒體繼續弘揚這樣的統治技術。這樣的方式應用到中國卻變本加厲:財團與政府牽手的畫面被數據掩蓋,用法律製造小政府的假象,並利用維穩架構擴張政府觸角,一方面引用反貪腐修辭宣揚政府權力,另一方面再利用官媒弘揚天朝主義。更重要的是,對抗新自由政府最重要的武器──言論自由,在中國根本不存在。

當我們再看到中國企業「白手起家」的故事,或再看到近期的什麼「民進國退」時,或許可以多想幾分鐘,再決定要不要做中國夢。錢賺多賺少還是小事,智慧財產被拿走,關係不夠好的下場或許都還算可以接受,但變成政府維穩的目標,或者成為維穩的工具,那就真的划不來了。

禽流感的飆價經濟學

禽流感發威,根據統計至今確診感染H5亞型禽流感的養禽場,將近有487場,已撲殺430場,共計135萬多隻雞鴨鵝死亡。雖是供作肉食的禽類,但是面對如此病毒浩劫,不斷撲殺消逝的生命,也是讓人感傷。

但是,禽類大量死亡,絕非農委會等政府機關,嘴硬的說一切在控制中,甚至不會影響物價。在市面上,禽流感的病毒變種,讓很多販售禽肉的商家,受到重創,板橋一家薑母鴨老店,冬日生意是大排長龍,越冷越多人,但是受到禽流感影響,客人不敢上門,生意已經掉三成。

但是,炸雞排,雞腿便當等國民食物,成為上班族、學生的主要餐食,根本無從閃躲,卻是面對因為雞肉來源匱乏,或是檢疫限宰政策,價格開始飆揚,飆到一個雞排漲到七十元,如同一個便當,同樣便當也是往上攀昇。

讓人不解,病毒發威,禍害禽場,整個影響到末端,又是物價飆漲,消費者苦命負擔。其實不只禽流感,包括日前的假油風暴、塑化劑事件,種種食安危機爆發,在東查西辦痛批政府之後,面對的都是物價上漲,要吃安全食物就多付一些前來。

面對著薪水不漲,食物物價卻在一波波食品安全風暴後,面臨不斷上漲的物價,市井小民不禁要問,為何商人作假,病毒肆虐,苦果總是人民來承受?

在現今,針對禽流感病毒擴散,集中在防疫與檢疫的討論,但是問題的背後,不只是檢疫、撲殺的問題,而是這些肉品風暴,其實反應著集約飼養農業的潰敗,甚至直指資本體系下,大農經濟的重重問題。

禽流感是病毒傳染,但是傳染速度之快,以及病毒不斷變種,都和飼養方式與環境有關。在集約飼養農業下,雞隻要求快速成長,快速出貨市場,一隻仔雞飼養40多天,就可以宰殺上市,豬隻也是同樣方式,仔豬飼養10個月左右就可出貨上市。

為了快速成長,飼養場所採取集約式養殖,關在小小籠欄裡,以固定調配的食物,外加生長激素,快速增加體重,在只求肉質快速成長下,雞、豬的抗體不足,就以抗生素、疫苗來抵抗。這樣的畜肉,遊走在用藥的成長銷售,以及用藥的食品安全界線上,投藥過量或違用禁藥,影響食品安全。這也是部分學著擔心,疫情不單純是候鳥傳布,可能也有誤用疫苗的問題。

面對病毒的擴散,在集約農業下,無異提供一個溫床,感染體弱的禽類,在密集飼養環境中,容易感染,一感染就是快速交叉傳染,就算發現大量撲殺,也無法清除撲殺病毒。一旦未能完全清除,再度重覆集約飼養方式,就是流行病學專家最擔心的病毒變種問題,因為人類提供一個病毒可以肆虐的飼養方式和環境,讓病毒有載體可以進行演化變種,從不同畜種,再到人類身上。

進入現代社會,為了提供城市龐大的肉品市場,百年來集約飼養農業,不斷蓬勃發展,在看似科學精算的飼料、畜欄效益下,其實這些經濟動物離自然成長越遠,如同塞進飼料、填入藥品的肉塊,在一塊塊美味包裝下,根本沒人知道畜欄裡的秘密,人們吃進多少病毒,或是吃進多少藥劑。

在現今,歐盟對於禽畜飼養,開始注意到飼養的環境與空間,鼓勵自然放牧,就算必須欄籠飼養,也規範一定的空間大小,製作動物福利籠舍,不應再有過去格子雞或夾籠豬的狹小空間。訂定規範,除了是維護動物權益,更重要也是透過更建全的飼養,培養建康禽畜的自身抗體。

部分人士一直憂心,放棄集約飼養,無法提供大量食物,甚至價格一定飆漲。但是多年來,許多食品在工業化生產的問題下,產生大量食品的回收棄置,或是禽畜的全面撲殺,人們越來越享受不到大量生產下,所宣稱的廉價,反而是一波波食安風暴,一波波物價飆漲,漲高的經濟,都轉嫁消費者,而這些飆漲的金錢,都足以支持那些被視為不符合效益,但是較生態與較健康的食物生產。

過去油品風暴後,一位傳統油廠老闆表示,大家過去都買廉價油品,油品出事後,大家都願意多花一些錢,搶購進口或手做油品。這其實也是一項覺悟,讓人看清工業生產的問題,一切想壓低成本的偷工減料,真的是俗物無好貨。

禽流感一年年來,政府保基不保雞的不斷卸責,禽農們叫苦連天的年年憂心,消費者卻是看著物價膽顫心驚,也許該是發揮消費者力量,要求禽畜場改變集約飼養方式,以自然放牧或福利籠舍,飼養更建康的禽畜,對抗病毒風暴。人們也在飲食習慣上,願意多付一些錢,抱著吃少但吃好的飲食觀,或許是在種種食安風暴之下,不再做物價冤大頭的反思之道。

世界經濟危機四伏

殷乃平

在2015年的全球經濟是一個混亂、對立、動盪不安的一年,有人指出,這是一個美國vs.全世界的亂局。其中,美國QE退場,Fed收拾殘局,貨幣緊縮,利率將隨之上調;而歐、日等國卻仍在大量印鈔,用QE來救經濟,日本一直處於零利率時代,而歐盟已進入了負利率。

資金外流金融緊縮

國際金融市場上美元大漲,世界其他國家的貨幣大貶;再者國際油價大跌,獲利者是全世界的石油消費國,產油國固然受到衝擊,收入減少,而美國生產頁岩油的中小企業受創頗重,多家破產,一場小型的金融風暴隱約成形。當然,度過金融海嘯的美國經濟漸形穩定成長,與世界各國經濟的停滯、衰退,又成為另一個顯著的對比。
眾家國際經濟預測機構去年底對今年的世界經濟成長,都頗為樂觀,多數認為油價下跌應有頗大的貢獻。詎料到了今年1月,國際貨幣基金(IMF)表示,低油價無法提供足夠的推力去驅散籠罩在全球經濟頭上的烏雲,將2015年的預測調降0.3%至3.5%。而世界銀行幾乎在同一時間將之調降到3%,並指出消費者和企業信心不足,各國無法經由低利率來提高物價預期,僅依賴經濟復甦美國的一個引擎拉不動全球經濟。
在這些衝突矛盾之中,出現了一些傳統經濟學者頗難詮釋分析的現象,譬如美元強勁升值,為何各國未能受惠?除了因為大家同時貶值,匯率變動相對有限,未能提高出口競爭力,而資金外流造成各國金融經濟緊縮外,用美元表示的各國資產都縮水了,包括房地產、股市、GDP等,而各國的美元負債都增高。美國債券的殖利率因此相對提高,國際資金當然回流,但是這些資金並未提高美國的消費需求,反而都投入資本市場,吹起泡沫。去年底,耶魯大學的席勒教授(R. Shiller)警告說:美國S&P 500指數的P╱E比到達27.2倍,這是一個金融危機領先指標,只有1929年、2000年、2007年可以比擬。還有人指出,美股狂飆,沒有基本面的支撐,美元狂升,沒有經濟基本面的支持,美國金融市場危機四伏。

狂印鈔失刺激效用

另一個矛盾是各國QE都大量印鈔,為何經濟救不起來?經濟學中,貨幣影響經濟實質面的管道有三:其中,利率降為零,失去刺激投資的效用;匯率在各國競貶之下,貶值增加出口的成效有限;最後只剩下利用印鈔提升通膨預期,以增消費一途,卻又面臨全球的需求不足。造成需求不足的遠因是1970年以後的電腦、網路、電子科技、全球化所帶來的人力替代,近日的機器人革命更加速它的趨勢。這時,一般的基層勞動需求大減,中產階級逐漸消失,另一方面,資本家與高科技業者隨著市場需求,報酬大增,社會貧富差距拉大。這就是為何有人估計2015年後,全世界1%的富人將掌握50%以上的財富。在這種情形下,有效需求不足,經濟委靡,高失業成為常態,當實質工資減少,對工作的安全性不足時,印再多的鈔票也無法讓多數中下階層的人們增加消費。
總之,世界經濟結構性失衡,各國病急亂投醫,祭出來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以及各式的行政手段,把經濟置入殘酷的實地實驗之中,其中,問題重重,只是苦了身處其中的芸芸眾生。


政治大學 金融系教授

你想做大事嗎?從小事開始。 You aspire to do great things? Begin with little ones.

你想做大事嗎?從小事開始。 You aspire to do great things? Begin with little ones.
哲學家奧古斯丁 Augustine of Hippo

人間異語:高科技廠 作業員的心酸

Q︰何時發現罹患癌症?
A︰我在半導體公司當作業員,每天進無塵室工作,當初看上這份工作,因薪水還不錯,不需經驗,工時不長,早、晚班輪替,3個月輪調1次,想多賺點就加班,月入4萬多塊,比很多職業都好。
上班7年,2年前發現聲音沙啞、吃東西很難吞嚥,原以為是感冒,隔了幾個月情況都沒改善,直到某天早上,摸到脖子有硬塊,當時已覺得有點不妙,到醫院檢查,竟發現是甲狀腺癌。

知道病情時,我整個人傻掉。我才33歲,不敢相信這麼年輕竟會得癌症。我還未婚,每天忙著工作,連戀愛對象都沒有,還沒來得及享受人生,卻傳來如此惡耗,對我打擊很大。以前我個性很樂觀,生病後整個世界變成黑白,做什麼都提不起勁,埋怨老天為什麼這樣對待我。
後來,動手術切除癌細胞,但醫師告訴我,假如生活作息不改變,復發的可能性很高,我很擔心,不敢把生病的事告訴家人,只能到處看中西醫,想辦法把身體調理好。
我一直覺得,是公司惡劣的環境令我生病。雖然曾到台大進行檢查,希望申請職業傷害證明,期望公司讓我調到行政部門,但沒辦法確認癌症病變是因工作引起。

無塵室 工作很辛苦

Q︰為什麼有這種想法?
A︰科技業帶來的危害,不是1、2天的事,國外很早就有報導,很多從事科技業的人,罹患癌症的機率比較高,還有員工因健康出問題,跟企業打官司。
無塵室作業員很辛苦,除了長時間站著,連上廁所也要忍,因進出很不方便。半導體廠的無塵室,規定員工從頭到腳穿著全副武裝的防塵衣,整個包緊緊,進到廠內還要經過幾道門,乍看好像很嚴格。不過,這些看起來像拍科幻片的裝扮,並不是用來保護人,而是用來保護產品。
無塵室的空氣,通常是將密閉的無塵室內的空氣,再用循環過瀘方式去掉灰塵,並沒有從外面抽乾淨的空氣進來。假如製造過程中,產生有毒氣體會一直在室內不斷循環,並沒有排出去,半導體使用很多化學溶劑和有毒的化學品,經常接觸這些東西的員工受傷害最大。
台灣向來比較關心科技業對環境帶來的污染,很少注意這行對員工帶來什麼傷害,何況目前台灣都靠科技、電子業來拼經濟,我們這種小蝦米,憑什麼對抗大鯨魚?

Q︰為什麼不離職?

A︰我爸9年前因病去世,家裡剩母親和弟弟,我弟還在讀高2,準備升大學,我媽有腎病,固定要去醫院洗腎,家裡只有我在賺錢,假如連這工作都沒了,真不知道全家以後靠什麼生活。我不想這麼早死,可是家裡經濟不好,我只好硬著頭皮繼續做,看身體能撐到什麼時候。

PM2.5下的馬拉松?

顏利真

寶島台灣近年馬拉松盛行,雖然還未躋身世界前五大馬拉松(波士頓、紐約、芝加哥、柏林、倫敦馬拉松),但若以面積和人口比率來看,已是「世界上馬拉松密度最高的國家」了。以二○一三年為例,全年的場次多達二一一場,參賽人次突破一二七萬;而二○一四年,更逼近二五○場次(全球前六大)、一五○萬人次,如此高的成長速率,讓台灣一夕之間成為一座「萬馬奔騰」的島嶼!

但在這亮麗的數據與傲人的汗水下,台灣人果真跑出了健康嗎?

根據「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日前公布的「二○一四年懸浮微粒PM10年報」顯示,台灣的空氣品質日益惡化,其實是不利於跑者的。

PM10「可吸入懸浮粒子」可穿透到我們的支氣管與肺泡,而PM2.5「細懸浮粒子」的穿透力則更強,它可能抵達細支氣管壁,並干擾肺內的氣體交換。因此,當空氣中PM10的濃度超過廿微克(μg/m3)、PM2.5的濃度超過十微克時,總死亡率、心肺疾病死亡率和肺癌的死亡率就會增加。

在這個標準值下,台灣的空氣品質又是如何呢?據上述報告指出,台灣去年的PM10年均值高達五十二微克,足足逾標兩倍半,而台南市更高達六十六.八微克(六都中最差的,即便較好的新北市也高達四十四.四微克),這讓已報名今年三月十五日「二○一五第九屆台南古都國際馬拉松賽」的筆者倒吸一口氣,陷入要不要參加的掙扎中。

PM10是如此,那PM2.5呢?以今年的元旦連假為例,全台的空氣品質就非常惡劣,尤其是西半部台中、雲嘉南、高屏與金門地區,其中彰化二林甚至到了「紫爆」的程度(紫色指標十級)──PM2.5的濃度高達九十七微克,比WHO的建議值高了近十倍,令人駭異!

換言之,台灣人並沒有跑出健康,反而跑出了「一百五十萬的潛在罹癌人口」,可不可怕?

是以,筆者想要籲請民進黨蔡英文主席,從地方做起,召集執政的十三個縣市,建立一套各縣市適合舉辦馬拉松的時間、地點資料系統,讓全民真正享有一個健康的跑步環境,將來或可再舉行「綠營十三縣市空污總量管制會議」,共商降低空污的對策。

(作者為馬拉松愛好者,教師)

嚴格監督政壇新物種

日前被記者當場提問,柯文哲快人快語稱,要將英方致贈的懷錶轉送或當破銅爛鐵賣,無厘頭發言令人搖頭。此一有違外交禮儀的失言,連國際媒體都大肆報導。政壇老物種當然暗笑,柯P連基本的狡猾也沒有。事後,柯文哲坦承失言,且向英國交通部長克拉瑪女士表達歉意,他也請幕僚安排外交禮儀課,補足這方面的不足。至於英國交通部長則表示,柯市長的言論是「幽默」,不覺得自己被冒犯。克拉瑪女士嫻熟外交藝術的委婉回應,真是柯文哲有待學習的地方。

上任一個月,柯文哲這個政壇新物種的直來直往,確實打破爾虞我詐的政壇積習。如此公開透明的作風,用在大巨蛋、三創、松菸、美河市、雙子星等,人人稱快,支持度直逼七成,不是沒有道理的。不過,話說得太快,往往會踩到香蕉皮,一滑就滑過頭了。西門町峨眉停車場槍殺案,太晚抓人、監聽先斬後奏等論調,引來敵友一片譁然。這次的破銅爛鐵,也真的有礙社會觀感。還好,支持者沒有護短照樣罵,柯文哲一經點醒知錯改過,這又是他比政壇老物種老實之處。

柯P旋風能夠風靡一時,媒體競相報導,本不是靠政壇老物種那種華麗演出,例如黨產歸零、內閣制等譁眾取寵,而是心口合一的庶民語言,競選捐款夠用就好,公事公辦講求效率,超越藍綠不跑紅白,尤其是戳破官商勾結的病灶。此所以,被重新檢討的政商跳腳,民眾卻拍手稱慶,因為許多過去不為人知的暗盤交易,現在終於攤在陽光下給大家檢驗,而且,這位素人打開天窗說亮話,也同時讓大家檢驗。他之於鬆散十六年的公務員是酷吏,正好凸顯其改革市政千瘡百孔所需要的領導力。

民主政治,本來應該是陽光政治,一切依照法治的SOP行事。然而,經過長期的黨國黑金,台灣的民主運作深染暗室政治的病毒。牽涉重大利益的決策,總是在暗室中錢權交易,議會的討論表決,只不過是形式上走過場,直到黑箱服貿強渡關山,終於讓公民之怒一次爆發。那些政壇老物種偏好包裝宣傳,外面只看到他們刻意塑造的金玉其外,看不到他們蓄意掩藏的敗絮其中。柯P在市府談公事,不搞飯局、花酒、後門,他沒拿財團的錢,不受控制、威脅。這樣的姿態與財團周旋,才有可能是市民利益的「門神」。

所謂的破銅爛鐵風波,批評者當然不無道理,但也應該以相同的標準,檢驗那些政壇老物種。例如,馬英九自以為是地解釋說:「紐西蘭還出一種很有名的東西叫鹿茸,鹿耳朵裡面的毛。」此一毫無常識的發言,出於總統之口,發生在總統府,輿論一片譁然,但事發至今,馬英九未曾公開認錯道歉。再如,兩岸首席談判代表張顯耀,遭任命他的馬政府指控洩密甚至共諜而去職,司法調查至今沒有下文。講到外交禮儀,雙橡園升旗,馬英九放砲,美國連番重轟,豈止失禮?至於朱立倫,又是不當黨產還給國家,又是黨產歸零是假議題,兩面逢光,如何成事?

柯文哲是個政壇新物種,應該嚴格監督,鞭策他往正面進化。苛責柯P,是為了給政壇一個新的監督標準,一個比好的新標準而不是比爛的舊標準,最終目的是,迫使政壇老物種也開始進化。近日,柯P接連失言,接連被罵,政壇老物種也許暗爽,薑是老的辣,但他們千萬不要忽略一件事:今天批評的矛頭沒有指向他們,並非他們是更進化的物種,而是在新的民主要求來看,催促柯P以加速民主進化,從而帶動台灣總體進化,遠勝白費唇舌於抗拒進化的老物種。柯文哲對趙藤雄說:「時代不一樣了」,其實這也是人民想對所有政壇老物種說的一句話。

1/27/2015

Allen Chen 懷想錄: 智慧的可靠標誌就是能夠在平凡中發現奇蹟。

Allen Chen 懷想錄: 智慧的可靠標誌就是能夠在平凡中發現奇蹟。: 智慧的可靠標誌就是能夠在平凡中發現奇蹟。 — 愛默生

這是一場百年大騙局,太多人還在悶睡中?

百年來,穿著濟世救人的外衣,從西方傳到了全世界。在美麗的謊言下,把自己打扮成科學的化身,神聖不可侵犯,奴役了病患者一世紀。在越來越貴的藥價、越來越多的負作用下,全人類有良知的都在思考, 人們頂禮膜拜的西方醫學,到底給人類帶來了什麽?

今天,我把一位精通中西醫的學者的文章,通過我的整理,讓更多的還在西醫的迷信下奴役的人,能夠從中醒悟,走出迷途。

《一個醫學叛逆者的自白 CONFESSION OF A MEDICAL HERETIC》:反西醫論文

曼戴爾松醫學博士 Robert Mendelsohn MD,不僅是一位名醫,而且曾任美國知名大醫院的院長,著名研究所的研究員,醫學院的教授,伊利諾州醫師執照局的局長,還是美國醫學會(AMD--AMERICA MEDICAL ASSOCIATION一個具有超強政治力量的工會組織--美國醫師工會)的領袖。

1980年他在美國 WARNERBOOKS 出版社出版了一部巨著,書名是《一個醫學叛逆者的自白 CONFESSION OF A MEDICAL HERETIC》。這本書再版過無數次,擁有無數讀者。

這些忠實的讀者們紛紛站出來,自發成立了一個組織,叫做“全國健康聯盟”,公推曼博士為會長,美國大城小鎮都有分會,定期舉行集會,並邀請名人演講,還有定期會刊。

這是西方有史以來首次對醫藥界的大革命。

曼戴爾松博士此書的副題是:如何捍衛自己的生命,不受醫生、化學藥物和醫院的坑害。

封面上列出六個重點:

(1)醫院的年度身體檢查是一個陷阱。

(2)醫院是患者的險地和死所。

(3)大多數外科手術給患者的傷害遠大於益處。

(4)所謂疾病化驗或檢驗,檢驗的體系和過程不合理,簡直是腐敗一團,即使是最好的科學儀器,也是錯誤百出,完全不可信任。

(5)絕大多數的化學藥物不但沒有治療的真實效果,反而是致病、添病的緣由。

(6)X 光的檢驗是診斷程序的重點和特色,“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語”,不但輻射線對人十分危險,而且檢驗結果錯誤頻出。因為解讀 X 光照片的是人,是人就會受偏見、情緒的影響而導致錯誤的判斷。即使是同一個專家,在 10 年後再次解讀同一張照片,就有 75%的偏差(試驗證明)。

行家讀後都會覺得:一點也不錯,他替我把心裏的話都說出來了;使外行人讀後如惡夢初醒,覺得他替我說明我生病時所受到的萬般委屈和無辜的災難。因此,曼博士的書一出來,就轟動全美國。

曼博士把“對抗療法醫學”ALLOPATHY MEDICINE(專以化學和器械檢驗、化學藥物治療、或外科手術治療為本的西醫學)一向自詡,一再強調是“科學的”,斥之為:“很不科學,不過是披著科學外衣的迷信”。整個對抗療法醫學的體系是一個充滿迷信的大邪教。

大制藥公司是他們的上帝,醫院或診所是他們的大小教堂,賺錢是他們的教義,醫生是穿著白色道袍的神輔教士,實際上是大藥廠的次級推銷員,患者是他們的致富或爬上高梯的試驗品和墊腳石。

大藥廠規定什麽病開什麽藥,醫學博士的醫生們如敢違背,立刻解職、處罰,永世不得翻身。比藥廠的直接推銷員還低一個等次。他們至高無上的法寶是化學藥物!

一個藥品的開發,必須從老鼠身上開始它的程序,一直到批準上市,要耗資百萬(其中賄賂當道的錢不算在內),費時十數年。

似乎顯示這個藥品是經過千錘百煉,對治療疾病必然是百發百中的,稱之為“科學的成品”。

可是新藥面世不到幾個月,就出現各式各樣的毛病,不但治不了病,它的副作用簡直駭人聽聞。

勉強撐不到幾年,這個千呼萬喚出來的“聖品”就被淘汰了。

在藥物不斷更叠“創新”中,讓人感到醫學“昌盛、先進”的假面貌,其實絕大多數的藥品都是帶著劇毒的廢物。整個“制藥”過程,是他們故意設計成“難上加難”、“非常科學”、“偉大發明”的假象,是在上演一出科學魔術的鬧劇,以蒙蔽人民群眾的耳目。

更可惡的是,大藥廠專門豢養了一批所謂的專家,專門替他們合成新的病毒或細菌,制造新的惡疾,配合著政治的需要,去要散布的地方散布,然後再向他們兜售疫苗、解藥。兩頭通吃,雙重牟利。

曼博士用許多篇幅詳述“疫苗”的反作用,鄭重警告世人:千萬不可迷信專家們在“傳教”時所說的疫苗的功效,因為疫苗裏早又埋伏下了另一種病毒或細菌,患者會自動感染、傳播,然後再買他們更多的藥品和疫苗。這都是“科學專家”們早已研制好的“圈套和配套”!

醫院成為合法的傷人或殺人的場所。和一般屠宰場不同的是:被傷害的人必須傾家蕩產,付出極其昂貴的價錢,去乞求被他們宰殺!但如果你是窮人,付不起醫藥費,即使磕破頭求他們,他們也不屑浪費寶貴時間來宰殺你,除非他們看中了你的臟器。

化學藥品是大藥廠背後的世界最大富豪們的搖錢樹(可與石油比富)。

整個醫療系統和政治、法律掛鉤,若有病患不願接受他們的“治療”,法院就立即介入,強制執行。

譬如化學藥品 RITALIN,說是可以幫助學童品行好、學習好。只要有關當局認定哪個學童要服此藥,學童必須服用,如不服用就不準上學。

如果家長出面交涉,家長就會被起訴、判刑、罰款和坐牢。60%的美國學童都服用此藥。

正面的效果看不大出來,而它的副作用太大了:不是學童產生抑郁、頹廢,嚴重的自殺;就是性情變得十分火爆,進而刺傷自己,殺死父母、祖父母、同學、老師和校長。

因此,許多家庭環境許可的,令子女退出這個教育體制,改上“私塾”。

因服用化學藥品而致殘、致死的美國人,每年至少150萬人,這是國家公布的數字。

可見西醫這個“邪教”組織嚴密,勢力很大,財力無窮。

這套制度不僅危害美國本國的無數國民,同時也是對外的戰略武器,威逼利誘別國在醫療制度上必須與它接軌。富豪大佬常公開說:“這比正式掠奪人家的政權更實際,更權威,更沒有風險。”

因此,當“富豪”要征服一個地方,就去那裏“行慈善”、“做好事”,去“捐贈藥品、疫苗”,辦一所或多所“醫院”!

《全國健康聯盟》的最主要綱領是喚醒民眾:生命權是天賦的,維持健康也是人民天賦的權利。

人民有權選擇對自己最合適及最有利的治療方針與方法。美國人民有權利在各種現有的醫學中,選擇一種或多種的治療方法,譬如,美國除了對抗療法外,還有多種醫學,如:順勢療法 HOMEOPATHY、自然療法 NATURALPATHY、脊椎關節療法 CHIROPRACTIC、民間療法 FOLKS REMEDY、西方傳統草藥療法 HERBALREMEDY 等等,這些醫學和對抗療法的醫學應該平等,任人選擇。

更不該以政治權力獨尊對抗療法,任由它獨霸壟斷,把其他一切醫學療法一概定為非法。

對待使用其他醫學的治療者,不許保險公司付費,警察可以隨意取締逮捕。

由於曼博士領導人民團結起來,堅決抗爭,於是美國政策逐漸放寬,逐步準許各種療法合法化,或是采取不幹涉主義,準許他們自由發展。

後來針灸療法由尼克松總統從中國帶回美國,也享受合法化的待遇。

在美國準許辦中國醫學、醫學院及各種訓練班,這是美國向中國接軌。

其次,《全國健康聯盟》的宗旨是鼓勵人民認清情況,真正的醫療應該是著重於“預防醫學”,所謂“一個盎司的預防勝過一鎊的治療”。

對抗治療的原理原則太過人工化,離天然或自然越來越遠。譬如,太過依賴化學的“抗生素”,本來要靠它抵制細菌,制止發炎的,但由於殺伐太過,那些先於人類就在地球上生存的細菌是活的,可以因應變化,迅速即能對死的化學藥品產生適應力,並且對抗過來,使化學藥品力量減弱失效。

不但達不到殺伐的目的,由於它毒性的副作用,反而殺死患者自身的免疫細胞,致使細菌發炎比以前更厲,產生更多斬不斷的炎癥,甚至於最後的癌變。

過度人工化、公式化、僵化,必將毀滅別人也毀滅自己。

因此,“回歸自然”是所必需,必能優於不顧一切地往“對抗”的牛角尖裏鉆。

我對於《全國健康聯盟》的主張和實力都比較清楚,因為我被邀在他們幾千人大會上多次演講。

他們對美國民眾的福祉和權利是有重大貢獻的!

他們也是在美國對中國醫學心向往之的一群力量。

目前,這種力量還正在茁壯、穩定的成長中!

科學理論背後的錯誤

1.高血壓的藥物控制——許多人在被西醫宣布有高血壓時,當場血壓就更高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刻開始服用降血壓藥,因為西醫告訴他不吃就會中風,從此病人惡夢就開始了,這類人只迷信西醫是對的,完全不懂西醫學是什麽,就去盲從醫師的指示,諸位只要稍微深入的想一下,告訴你有高血壓的醫師,有沒有同時告訴你為什麽你有高血壓?是什麽原因造成你有高血壓?

如果沒有告訴你為什麽,或者也不知道為什麽你有高血壓,那就是說,你相信一位根本不知道你到底怎麽回事的醫師的話,就開始一直吃他的藥,你不是笨蛋是什麽,你不是迷信是什麽。

幾乎所有降血壓的藥都是利尿劑,會讓你的腎功能下降,而中醫認為腎主骨,其華在發,開竅在耳,司記憶,主先天(壽命多長),這就是現在人們會得到骨質疏松癥,老人癡呆癥,掉頭發,聽力減退,壽命變短的原因,性功能同時下降。

更且因為西藥都是屬酸性,而酸性會破壞血管壁組織,容易造成血管破裂,也就是說,服用高血壓藥物的病患者將更容易得到中風與心臟病,不吃的病患反而不會得到這類疾病。

血壓根本是沒有標準的,每天都不一樣,隨著心情而起伏不定,也隨著運動多少而不一定,西醫的標準根本是藥廠自己定出來的,為了想賣藥賺錢,因此訂出標準,有病名才有名目去賣藥,還裝著很慈善的說是為了預防你得到中風與心臟病而賣給你的,試問世上有多少人一直吃降血壓藥,結果還是中風了,真正如果有效的話,根本沒人中風了,那臺灣前行政院長孫運璇是假的中風了,對不?

2.血糖過高的病人——醫師告訴你血糖過高,要你立刻開始服用降血糖的藥物,然後告訴你不控制血糖的話,易導致心臟病,嚴重時會得青光眼,嚇死人是西醫師在醫學院受教育時一直被灌輸在腦中的直覺反應,這些被西藥廠洗腦的醫師不知不覺中就成為西藥的強力推銷員而不自知。

而我在臨床上所得到的心得卻完全與它相反,中醫認為治糖尿病就必須先加強腎臟功能,高血糖必須先擊潰腎臟之後,然後才會對心臟造成威脅,而所有的西藥都傷害腎臟,因此服用降血糖的藥越多就越容易得到心臟病。

肝開竅在眼睛,中醫認為只要肝臟好就不會有眼疾,根本與高血糖無關,由於服用西藥或註射胰島素會造成肝臟的損壞,因此才會得到青光眼。

我有許多病人是糖尿病患來求診,每位病患者都有按照西醫指示服藥多年的歷史,其結果都有心臟問題、也都有眼睛問題。

美國人由於太了解西藥的後遺癥,對西藥是恨之入骨,現在中醫逐漸成為美國醫學主流,他們一有選擇後幾乎一面的倒向中醫,想盡辦法斷絕西藥,再難喝的中藥都接受。

再者,降血糖的藥根本就是騙局一場。我解釋給諸位聽:你拿兩個同樣大小的杯子,一個放滿水一個放半杯水,然後同時加等量的糖入內,結果是半杯水的會較甜,對不?

那現在想要兩杯水甜度,請問你是選擇把半杯水的杯子加滿水呢?還是選擇發明降糖的藥來降低血糖呢?

按照物質不滅定律,你使用降血糖藥之後你以為血糖下降了,你就錯了,血糖根本沒有消失,多余的血糖就開始屯積在你的腳部,就好像糖積在杯底一樣,其結果就是雙足潰爛,你等著截肢吧!

前臺灣總統蔣經國先生就是受害者,如果你知道此案例,但是你卻沒有學到教訓,還是依樣的重蹈覆轍,你真是笨死的。

還有服用中藥的病人要知道:當藥力在清除雙足累積多年的舊血糖時,會有短時期的高血糖現象出現,這是很正常的。

你應該每天多運動直到出汗為止。不要吃白米或面食類及根莖類的蔬菜,多喝茶多吃葉菜類及糙米,加上多運動來自然的燃燒多余糖份。如果因為血糖高而回去打胰島素就前功盡棄了。

至於高血糖會持續多久,就要看你使用多少年的藥物控制,越多年自然越多的糖累積在雙腳內,而這些舊糖多年以來從未排出過體外,自然在吃中藥之後會回流到身上,就會需要比較常的時間來消化它,每個人都不一樣。

如果有人認為是中藥造成血糖高的原因,很簡單,你只要把同樣的藥讓你周圍的人服用,看看血糖是否會高,就知道了。中藥幾乎都是純堿性,在純堿性的環境裏是沒有細菌與病毒的,我們根本沒有任何中藥會讓血糖上升的。

3.膽固醇過高的人——西醫會告訴你要服用 Lipitor 或 Zocor 來降低它,接著以引發心臟病來嚇唬你,愚昧的人就被嚇到了,立刻就開始遵照醫師指示服用,從此另一個惡夢又開始了。

Lipitor與 Zocor會造成短期記憶喪失,又損傷肝臟及腎臟,非常多的副作用,這又是一大騙局。

由於任何西藥都具有酸性的本質,因此會造成胰臟癌的機會大增。

我在臨床上只是讓病人停止吃零食三星期,病人的膽固醇就降到 200 以下,根本連中藥都尚未使用,這類只是由於病人好吃零食造成的問題,卻被西醫強化成高膽固醇會造成心臟病的嚇人辭句,被嚇倒的病人根本忘掉要問醫師到底膽固醇由何而來的?

關於膽固醇這是最爛的西醫研究之一。

我再說一遍,西醫學是強立名目,界定病理名詞,才有名目運用假慈悲來賣藥賺錢的一種商業行為!

4. 三酸甘油脂過高的人——是因為吃油炸食物過多及過胖造成的,只要停止吃油炸食物及減肥就可以了。

然而西醫卻小題大做,又找到理由來奴役病人,威脅病人如果不吃控制藥物就會發心臟病,於是病人又增加了藥物。許多人還因此給嚇出心臟病來。

我治過許多此類病患,我開一些清肝的藥給病人,三酸甘油脂就下降了,因為肝是心之母,一旦肝臟代謝毒素功能下降,自然有不幹凈的血進入心臟,對心臟造成威脅,從而引發心臟病。

5.吃西方多種滋補營養藥物的人——這類人是最無知而且愚昧的蠢人。

所有西方的營養學之研發,主要目的是要讓大家購買,才有錢賺,因為美國沒有文化,它們以工作效率為第一,一切講究快速,因此很少人自己每天煮飯,也不去研究如何煮好吃的食物,所有的速食應運而生。

當然此類食物缺乏很多應該有的營養,於是營養補充劑就開始發展起來。

實際上這些營養成分很高的藥不但對身體完全無助,反而會去餵食癌細胞、細菌、濾過性病毒,使病情更加嚴重,使美國人過胖、掉發、皮膚幹燥。

例如以鈣片為例,從未有任何證據顯示鈣片可以幫助增強人體骨骼,反而是吃多鈣片會使骨骼更脆,更容易造成骨質疏松癥,而且副作用是造成腎結石。

而維他命C片更爛,婦女們服用它的目的是想皮膚美白,但是結果是多服維他命C片會支援乳癌細胞的成長,其他不勝枚舉。

多食用天然食物、有機蔬果絕對是正確的。要美白多喝自然的橘子汁最好。

均衡的營養是要依靠選取的食物而定,不挑食是必要的。

中國人花了五千年以上的時間來研究吃食,到目前為止根本已經是習慣成自然,自然的營養均衡來自祖父母的傳承,完全不需要再依賴外來的錯誤知識。

現今的中國人誤把科技當科學,一味的崇西洋,只要是老美說的都是對的。

殊不知,美國人才是真需要來向中國人請教,學習如何煮中國食物。

這類蠢蛋以為每天吃它就會健康,其結果根本就是得到更多的不治之癥,反而死得更快。

6.服用阿斯匹林的人——許多人每天一片阿斯匹林可以預防心臟病,這是完全錯誤的。

2004 年的醫學研究報告來自 America Medical Association 說明,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每天一片阿斯匹林可以預防心臟病,反而有許多證據顯示每天一片阿斯匹林,你會有超過 85% 的機會得到胰臟癌,因為它是一種強酸劑,酸性對人體破壞最大,堿性體質最好,不但長壽而且完全沒有病痛,要成為堿性體質非常簡單,立刻停止喝咖啡、不吃甜食,拒絕冰淇淋、可樂,完全斷絕糖果餅幹類的零食,多喝茶、多吃自然有機蔬果。一段時間之後體質就改變了,你不聽我的建議,那天你得到胃癌或淋巴腺癌胰臟癌,再來找我也可以的。

請記住在堿的環境裏,是沒有病毒與細菌及癌細胞的。

某美女主播因藥物引發乳腺癌致死!

7.胃酸過高反逆食道的人——這個極普遍的問題連身為腸胃科的西醫都答不出來,到底胃酸反逆因何而來的?

我告訴諸位,這根本是病患自己制造出來的,你只要多吃甜食、多喝咖啡、多吃冰淇淋、多喝可樂,一下子胃酸就來了。

由於現在市面上都是使用人工糖來制作甜食,而人工糖的顆粒極小,會如同維他命片一樣的餵食細菌及濾過性病毒,它們吃了之後就排出酸性的糞便,這就是胃酸的來源,許多病患為這問題來找我,我只告訴他們這原因,根本藥都還沒有開,病人就好了。

反觀西醫小題大做,開 Previcid 給病人去中和胃酸,這類傷肝的藥物,不但要吃一輩子,其結果病人胃酸照舊反而更壞。

而且由於長期未治好,終於把食道燒傷,結果就是食道癌、胃癌或淋巴癌或胰臟癌。還會引起鋁中毒,產生腦神經損壞,甚至與柏金生氏癥有關,副作用不勝枚舉。請詳看胃酸過多章。

8.服用女性賀爾蒙的太太們要註意--更年期的婦女常被西醫告知要服用賀爾蒙替代品,否則會得到骨質疏松癥,這些胡說八道的話,不知嚇傻了多少無知的婦女。

中國五千年以來,從未有人得到骨質疏松癥,我們過去也沒有使用任何的賀爾蒙替代品,也有許多美國老太太來找我看此病,她們一致的說同樣的話。

我告訴病人:千萬不要相信服用賀爾蒙替代品可以預防骨質疏松癥,因為她們最少的都服十年以上,最多的有服用超過30 年的,而結果是每個人都得到全身性的骨質疏松癥。

因此,我的結論是你繼續服用女性賀爾蒙替代品,你一定會得到骨質疏松癥,不吃反而沒事,多吃則會得到骨質疏松癥及心臟病乳癌等疾病,我從未聽說有女人因為更年期不適而死的,但是我卻見到許多女人因為吃女性賀爾蒙而死於心臟病或乳癌的,更年期的不適癥狀,原因都是因為心臟不好造成的。只要把心臟保護好就沒有任何癥狀會出現的。

因為無法忍耐更年期不適的女人們,小題大做的去服用女性賀爾蒙,反而死得很快。

因此,看到此篇文章的女子,一定要清醒過來,立刻停止服用女性賀爾蒙。

還有鈣片最爛,這類差到極點的營養研究,不斷的鼓勵人們吃鈣片,不但不能補骨,反而會造成骨質的破壞,還會產生腎結石的後遺癥。

9. 乳房稍有硬塊就急著做切片的無知婦女——這類人都是迷信西醫的藥罐子。因為西醫說如果及早發現就可以治好而且可以預防,於是這些藥罐子們就開始一連串的惡夢了。

諸君試想,我把一個雞蛋拿來做蛋黃切片,結果如何?又再連續幾次做同樣的切片後,這個雞蛋會變成什麽樣子?結果一定腐爛掉了,乳癌就是一種壓制不住的糜爛,其末期非常的惡臭,曾有此類病患到我診所,結果此惡臭在室內連續一星期才散去。

女人會得到乳癌的原因90%是每年去西醫那做乳房健康檢查造成的。

另外10% 是被自己一直吃西藥傷到心臟引發出來的,已經不曉得有多少人,因為一直服用西藥抗生素或止痛藥或維他命,結果造成腎衰竭或心臟病的人,直到臨終前還在贊揚西藥好,沒有西藥早就死了。

請這些人醒醒吧!殺死你的就是西藥,讓你遭受病痛的也是西藥,讓你生活在疾病的陰霾下也是西醫,整天讓你擔心受怕的也是西醫。

還記得幾年前英國很有名的熱門合唱團 BeeGees 的 Morries Gib,年僅 54 歲,結果因為小腸套疊在一起,造成腹痛,半夜送急診,結果開刀就死在手術臺上。

前不久,麥當勞總裁突發心臟病就死在會議上,年僅 60 歲,這些有錢人,就是因為買最好的醫療保險,才會死掉的。

如果沒有錢,也沒有保險,那 Morries Gib 就會躺在家中床上,修養幾天直到腸子排出氣後,自然就好了。

因為西醫的心臟檢查如 EKG 與 Stress Test 根本就是謊言一個,不知道有多少人跟麥當勞總裁一樣死的,甚至於前一分鐘西醫檢查認為心臟很好,於是相信西醫的笨蛋就失去戒心,而下一分鐘就發心臟病死的,也大有其人在。

10.喜歡吃止痛藥的人要註意--目前市面上所有的止痛藥都會傷到肝臟、腎臟與心臟的。只要肝心腎一受傷,立刻就會便秘睡不好,日子久了就開始掉發,眼睛視力變差,體力衰退,容易抽筋,連西藥營養劑、維他命吃多了,都會掉發傷肝的 (維他命 A 更是頭號肝臟殺手),更何況止痛藥?

任何痛癥必有原因,只要找到原因就可以治好,絕對不可以亂吃止痛藥來壓制它,許多人還因此而腎臟衰竭終身洗腎,會得不償失的。

現在最新的醫學研究已經證明了吃止痛藥會有中風的危險,許多剛生完小孩的婦女因為吃止痛藥而得到中風。

有些年才20來歲就中風了,這是既可憐又愚蠢的對西醫麻木依賴者,為了止住生產完後的疼痛而亂吃所造成的憾事。

❤溫馨提示:我們致力於為您的生活提供健康指導,但並不能替代醫生之診斷治療,如您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以免耽誤病情。

月入沒7萬元不嫁? 女性請手下留情

余易 研究助理

「查某囡仔是油麻菜籽命,落到那裡長到那裡。」這是作家廖輝英女士成名作《油麻菜籽》所引的台語俗諺,寓意是過去女性所面對的不平等對待與辛苦。「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一直都是以往女性的宿命,但在今日,女性意識抬頭,有機會能念書,進而走入職場,甚至擔任比男性更高的職務,雖兩性仍有不平等之處,但逐漸拉近的條件,也逐步使女性擺脫「油麻菜籽命」,得以選擇她所愛的對象。

近來,一則「台女擇偶條件高、月入沒7萬元不嫁?」的話題引發討論,據報導引用婚友業者最新統計發現,無論北部、中部或南部女性,設定結婚對象條件均以「月入5到7萬元」比率最高。換言之,月薪百萬已是女性擇偶對象的重要條件之一,站在男性的觀點,在景氣不佳的環境下,有個3、4萬薪水已屬不易,大多數人或許內心的自卑感加重外,不外乎會反過來也要求這樣要求他們的人。

男性們也別驚訝,其實,這樣的價值觀由來已久,並非突然出現,還記得當初有個交友的綜藝節目,有名女性質疑從事保全工作的王子「都超過30歲了,為什麼還是個小小的保全員,我覺得不該這樣子的」,表示自己很在乎另一半的事業,覺得對方已經沒有上升空間。或許,這樣的價值觀功利了點,被簡單化約成有麵包才有安全感,只是在惡劣的經濟環境與高物價、高房價,愛情敵的過現實嗎?

回過頭來想,這類的價值觀的形塑,我們可以怪罪僅有高富帥與不切實際的韓劇與偶像劇的影響,也可以說「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已經是共識,但根源於對外部環境的危機感,女性還是比較敏銳的。組一個家庭所需要的開銷,已經不可能是領死薪水的個人所可以負擔了,除非你不生小孩,除非你想一輩子租房子,除非你想背著負債一輩子,當你面對時,夢想與現實,究竟孰輕孰重呢?

慶幸女性擺脫「油麻菜籽命」,可以有自主權了,但當你們前進的時候,也請停下腳步用同理心帶上男性,一起進步,而非用最高的標準消滅男性最後的鬥志。

防治禽流感有預警機制嗎

杜宇 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

國內禽流感疫情持續發燒,且為多種型病毒感染處理困難度更高。遺憾的是中央與地方的整合協調迄今仍出現問題,讓地方政府必須透過媒體向中央疾呼應動員全國獸醫師、設備與人力等投入第一線防疫工作並動員軍方協助處理以補人力之不足。

觀察這段日子政府在處理禽流感疫情民眾明顯不滿意,官員每天召開疫情記者會只是照本宣科給民眾一堆冰冷的數字,卻沒有告訴民眾政府各部門的具體的因應,讓民眾對政府危機處理的能力產生質疑,尤其看到政府官員推諉功力真是嘆為觀止,又是候鳥、又是前朝、不然就是責怪飼主隱匿、地方防疫鬆散等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民眾要問的是難道中央主管機關沒有一點責任嗎?防疫茲事體大中央平常有對防疫SOP進行演練找出問題嗎?當去年國外許多地區如英國、荷蘭、德國及日本等已經陸續發生H5N8高病原禽流感疫情,世界動物衛生組織也發出警告要求各國加強監測時,我們主管機關有繃緊神經除應向飼主示警外,有針對候鳥、走私、地方養殖場等進行嚴格監控嗎?對於防疫人員的升遷有適才適所還是外行來領導內行呢?如果答案多數為否定那麼中央官員不必負責嗎?固然目前不是究責的時刻,但是從過去發生多次禽流感、口蹄疫、狂犬病等重大疫情的經驗發現,等疫情過去後沒官員會認真檢討缺失也沒有人負起責任,好官我自為之。也正因為沒有傷痛所以容易遺忘,不會記取教訓讓災難如影隨形;尤其國外專家皆認為下一波流感大流行已經不是會不會爆發而是何時爆發以及如何因應的問題,台灣防疫體系必須大改革否則最終受害的還是民眾(農民)。

防疫形同作戰政府相關部會在第一時間即應成立聯合應變小組與中央地方整合平台,更需要發展一套早期辨識風暴的預警系統來降低傷害,可惜政府已經錯失先機讓病毒不斷擴散,政府只能跟在後面撲殺,正所謂將帥無能累死三軍,地方縣市哀號不已屢屢發出求救信號,行政院毛院長應該立即擔起統合與指揮的角色(農委會已似失控),召集專家學者共同就要不要施打疫苗,如何防範候鳥、走私,如何阻絕疫情持續擴散,如何支援地方防疫工作、如何照顧受害農民等做出政策性指示,立即付諸行動,希望能讓這波疫情儘早落幕。接下來的抗旱工作不應重蹈覆轍。

為了在病毒爆發成流感大流行前加以抑制, Google.org已經在收集網路搜尋資料,希望透過大數據分析掌握疫情爆發的早期跡象。為鼓動學術單位或民間企業投入禽流感相關研究,行政院除了提供獎勵措施外,也可以透過大數據運用來導引政府做出正確決策。為此相關部門如農委會、衛服部等應該主動公開官方擁有相關禽流感資料(open data)包括長期委外計畫免費供外界使用,別再束之高閣才能加快研究步伐這才是真正的「超前部署」官員們明白了嗎?

Allen Chen 懷想錄: 破壞的人和建設的人,兩者都是意志的現象:一個是準備工作,另一個是完成工作;前者好像是一個惡的天才,後...

Allen Chen 懷想錄: 破壞的人和建設的人,兩者都是意志的現象:一個是準備工作,另一個是完成工作;前者好像是一個惡的天才,後...: 破壞的人和建設的人,兩者都是意志的現象:一個是準備工作,另一個是完成工作;前者好像是一個惡的天才,後者似乎是一個善的天才;對這一個給予光榮,對另一個給予忘卻。惡者哇啦哇啦,把庸俗的人們從夢裡驚醒,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可是善者卻一直默不作聲。 - 巴爾扎克

Allen Chen 懷想錄: 在死亡的門前,我們要思量的不是生命的空虛,而是它的重要性。

Allen Chen 懷想錄: 在死亡的門前,我們要思量的不是生命的空虛,而是它的重要性。: 在死亡的門前,我們要思量的不是生命的空虛,而是它的重要性。 — 蘇格拉底

Allen Chen 懷想錄: 歷史是時代的見證,真理的火炬,記憶的生命,生活的老師和古人的使者。

Allen Chen 懷想錄: 歷史是時代的見證,真理的火炬,記憶的生命,生活的老師和古人的使者。: 歷史是時代的見證,真理的火炬,記憶的生命,生活的老師和古人的使者。 — 西塞羅

Allen Chen 懷想錄: 「別等著看會有什麼事情發生,下決心讓對的事發生。」

Allen Chen 懷想錄: 「別等著看會有什麼事情發生,下決心讓對的事發生。」: “Let us not be content to wait and see what will happen, but give us the determination to make the right things happen.” – Horace Mann, Educ...

Allen Chen 懷想錄: 生活的最大危險是心靈空虛

Allen Chen 懷想錄: 生活的最大危險是心靈空虛: 生活的最大危險是心靈空虛 — 歐洲

Allen Chen 懷想錄: 巨大的危險有這樣的妙處,它能使陌生人中間的友愛顯露出來

Allen Chen 懷想錄: 巨大的危險有這樣的妙處,它能使陌生人中間的友愛顯露出來: 巨大的危險有這樣的妙處,它能使陌生人中間的友愛顯露出來 — 法國

Allen Chen 懷想錄: 謹小慎微的科學家既犯不了錯誤,也不會有所發現

Allen Chen 懷想錄: 謹小慎微的科學家既犯不了錯誤,也不會有所發現: 謹小慎微的科學家既犯不了錯誤,也不會有所發現 — 英國

Allen Chen 懷想錄: 他是他自己本身的目的他自身中有一種無限的價值、一種永恆的使命

Allen Chen 懷想錄: 他是他自己本身的目的他自身中有一種無限的價值、一種永恆的使命: 他是他自己本身的目的他自身中有一種無限的價值、一種永恆的使命 — 黑格爾

Allen Chen 懷想錄: 決定一個人的一生,以及整個命運的,只是一瞬之間。

Allen Chen 懷想錄: 決定一個人的一生,以及整個命運的,只是一瞬之間。: 決定一個人的一生,以及整個命運的,只是一瞬之間。 — 歌德

Allen Chen 懷想錄: 人類最大的幸福就在於每天能談談道德方面的事情。無靈魂的生活就失去了人的生活價值。

Allen Chen 懷想錄: 人類最大的幸福就在於每天能談談道德方面的事情。無靈魂的生活就失去了人的生活價值。: 人類最大的幸福就在於每天能談談道德方面的事情。無靈魂的生活就失去了人的生活價值。 — 蘇格拉底

從趙紫陽說起 被洗腦後的中國人有多可怕?

- BBC Chinese

大家談中國:從趙紫陽說起 被洗腦後的中國人有多可怕?
網友:李哲



類似於《智取威虎山》及各種殺鬼神劇,讓人看到了一些人是如何力挽狂瀾拯救山河。只是,很奇怪,這一類的模式,歷史往往又喜歡冷不丁地開玩笑,這在中國歷史上已漸漸成為一種"舊常態"。

尼採說,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如何不辜負生命的意義?眼下,似乎有兩種模式可參照,第一種是類似於《智取威虎山》及各種殺鬼神劇,讓人看到了一些人是如何力挽狂瀾拯救山河。只是,很奇怪,這一類的模式,歷史往往又喜歡冷不丁地開玩笑,這在中國歷史上已漸漸成為一種"舊常態"。

可列舉的例子就太多了,如每一伙人打倒另一伙人時總是以"正義"之名,最終卻淪為"邪惡"之實,歷史不斷重覆至今;以共產主義、社會主義平均分享的福祉理念最終釀成了人間死傷最為慘烈卻鮮為人知的"大飢荒";提出依法治國為名的改革措施,最終卻以侵犯個人自由而成為"新常態"落地。

當然,也有一些特例的好結果,比如教科書裏的國民黨特務,竟然先發制人般地完成了中國人可以通過"民主"來走出專政、暴政、亡政的怪圈,繼而成為中國數千年史書上所記載的先行者與試驗田。

實際來看,這種模式談不上對"生命的意義"真正洞悉或達到社會及個人價值最大化。但這類表面模式,恰恰是當下中國社會最備受推崇的功利主義、虛假主義以及魔幻主義的混合物。

真正不辜負生命的意義,很關鍵的因素是在於言行合一,也就是另一種模式。這類模式,有歷史背景,但許多歷史背景並不被人熟知,眾所周知,歷史"真實度"部分是被特定打扮出來的小姑娘。

即便是扭曲歷史或者是不惜一切代價來扼殺歷史,自古以來也從未有人做到。可以如秦始皇般"焚書坑儒",但暴政還是留下來了,字還是被記載了,同樣,此前的文革、大飢荒以及階級鬥爭等,也被有心人記錄在案。說到底,不把人全殺了,人的思想就控制不住。

所以,那怕最惡劣的環境,只要地球仍運轉,在歷史的進程裏,也總能誕生出一批優秀的政治家、文化人以及藝術家,他們不同流合污,甚至不惜以犧牲個人榮譽得失而勇於堅持真理,甚至很多時候那怕這種優秀的人被大多數人所遺忘,那也並不影響這些人的本能,即做一個他認為正義善良的人。

回看中國近三十多年的改革歷程,七八十年代那段轟轟烈烈的改革篇章,一直到今天,絕大多數對社會有接觸並有深入思考的人大都可能覺得,那個年代真是改革的黃金期,無論是社會還是政治。

這其中,固然有社會的力量在勇於推進,但,也應看到政治體制方面的助推手,胡耀邦、趙紫陽等一批真正的改革家在歷史轉折中的重要作用。

2015年1月17日,是趙紫陽先生逝世的十週年。十年滄桑巨變,經濟學家張維迎用19世紀英國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狄更斯那句經典的話改編得出:過去十年既是中國經濟最好的十年,也是社會和諧最壞的十年,同時也是政治改革失去的十年。

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去世十週年。一些市民陸續前往趙紫陽故居悼念

"最好與最壞",這兩個極端背後其實可以引用吳敬璉老先生的話:"當下中國最嚴重的危險是權貴資本主義"。好是在於,少數人先天性得利,比如最近反腐曝光出來的尋租鏈條,用權力之手來迅速打開資本市場的"吹牛"盛宴,這可真不是吹牛,畢竟幾個月時間,公司上市,股票飛漲,回報何止數十倍。

最壞則是背面,整個國家大多數人的收入低於GDP和稅收增速,粗狂的話就是,很多的你、你們拖住了國家正邁著小跑步伐的腿。

這十年,據說維穩費用大增,社會也越發動蕩,無論是頂層的,還是中層的,又或是底層的,人人都難言安全。

做個異想天開的假設,倘若趙紫陽先生而今健在,對於眼下這片他無比熱愛並寄予深切期望的中國社會該有多無奈?對於他那個曾付出心血並有所信念的"黨"該如何評價?

形勢真比人強嗎?有文章稱,趙先生臨終前三個月還在詢問:"現在老百姓的日子怎麼樣?民工的問題怎麼樣了?拿到工資了嗎?農民生活怎麼樣?"這個問題,現在似乎好一些了。但更為嚴重的問題卻出來了,如貪腐的嚴重性、老人摔倒都不敢扶、隨便抓人治罪等,可謂按下葫蘆浮起瓢,瓢越來越重。

是的,這都沒有答案,也不是一句評價或者建議就能解決,更何況趙先生早已經被黨所拋棄、所不容。

"雖有心而無力",這是趙紫陽先生的使命,而今已然完成,剩下者當再接再厲,這可能也是許多人紀念趙先生的原因所在。

拿破崙說過,征服人有兩種武器,一種是利刃,一種是思想,長遠來看,征服只能是後者,從這個角度來說,趙先生也並未離我們而去,畢竟思想仍在。

原中國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曾任《炎黃春秋》雜誌社社長的杜導正在《改革歷程》一書中的序言部分指出,趙紫陽對中華民族負責,對歷史負責,對百姓負責,完全不顧個人生死榮辱,站在真理一邊,站在人民一邊,絕不妥協,絕不屈膝,絕不退讓。

十年稍縱即逝,未來的十年怎樣?誰知道,這些年形成的改革時間軸,凸顯出的走勢是,越是有期望,越是失望多。久而久之,可能不抱期望,才能感受到改革暖意。

同樣的現實環境,除了紀念趙紫陽先生的改革遺產外,我們對當下的社會必須也要有清晰的認識及判斷。"劣幣驅逐良幣"無疑是當前最應該警醒的,價值觀混亂乃至於是非觀顛倒所產生出的"冷漠新常態"已經在某種程度上是為這個社會發出報警訊息。

不得不防!如何作為?這也有兩個方式,一種是最壞的時候到了,那逐漸向好就是大勢所趨,但是前提是所有人都意識到這是最壞,逐漸在最壞的時候形成一定共識;另一個是,仍然散漫,麻木不仁,最終各個擊破的時候,也就是比現在最壞的時節要更壞,那時再想形成共識,可能更加困難,由此而產生的結果可能是"漸改革"變成了"快革命"。

法國18世紀影響至今的思想家托克維爾在《舊制度與大革命》中做最後總結時說:"他們對勞動非常熟悉,對種種生活習慣了冷漠,對最大的痛苦默默忍受著。這個單純剛毅的種族,確實成為強大的軍隊,威懾歐洲。但是也就是同一原因人民變成了危險的主人,由於幾個世紀以來,人民幾乎獨自承受著莫大的負擔,過著隔離的生活,習慣於偏見、嫉妒和仇恨,因而命運的嚴峻培養了他們的冷酷無情:既然能忍受一切,又能使一切人受苦。"



1989年天安門學運期間,趙紫陽看望在天安門廣場絕食抗議的學生。

"種豆得豆,種瓜得瓜",假如瓜豆是惡的,結出的果實必然也是惡的。在紀念趙紫陽先生十週年之際,現實的狀況是,甚至了解趙紫陽先生的人都越來越少,老者在逝去,新者未可知,社會在喧囂,往來無對錯。

必須要承認,這當然是可怕的,歷史倘若被閹割,教育出來的人當然也是被閹割的,閹割之人意識不到自己是如何被閹割的,這是中國社會蘊含風險的重要根源。

不了解歷史與現實的民族,卻習常喊出"寧可華夏遍地墳,也要殺光日本人";不要人權來監督執政者的民族,卻總在幻想包青天來幫助;不知道愛自己、也不知道愛身邊社會的人,卻哭著喊著愛這個明星、愛那個偶像,你不得不說,還是太滑稽了?還是太可怕了?

總結來說,趙紫陽留給我們要思考的太多,他已經不欠這個民族了,恰恰現在是輪到我們自己對自己負責了,你的命運最終需要你來"要",你要或不要,它就在那裏,看得到摸得著。

著名中國近代史國際研究學者、哈佛大學教授麥克法夸爾說,"如今的中國,趙紫陽是不允許存在的。到了不再偏執的未來,也許他將進入華夏先烈之列-他們為國效力,功勛卓著,但不見榮於最高統治者。當他們腐壞的政敵早已灰飛煙滅的時候,他們的英名將久遠長存,受人景仰。"

確實,麥克法夸爾已經預示到了,現實是,自趙之後的中國領導人,到目前為止,卸任的,有幾人被民眾所記得?有幾人有趙紫陽先生在民間的威望?按照歷史功績來說,沒有。今天的中國,需要更多的趙紫陽,他們有政壇上的趙紫陽,有知識分子中的趙紫陽,有工商業界的趙紫陽,有民眾中敢於擔當伸張正義的趙紫陽。

今天真的需要趙紫陽們!

寫完此文時,耳旁不禁想起,他那些被眾人所熟知的話。"同學們,我們來得太晚了。對不起同學們了。不管你們說我們、批評我們,都是應該的。我這次來不是請你們原諒的。我想說的是,現在同學們身體已經非常虛弱,絕食已經到了第七天,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你們還年輕,來日方長,你們應該健康地活著,看到我們中國實現四化的那一天。你們不像我們,我們已經老了,無所謂了。"


(責編:尚清)

本文不代表BBC的立場和觀點。網友如要發表評論,請使用下表:

讀者反饋

可怕的倒是這麼一篇糟糕的短文被奉為重要文章在這曬了數日,BBC找不到更有價值的文章了吧。
dlc

洗腦的目的就是要你們【變成無知】和【絕對服從】。
孟光, Hong Kong

獨裁體制必須鏟除,因為它威脅著人類的生存!
除暴政, 中國遼寧省阜新市

BBC真是鍥而不捨,把趙紫陽這個大貪污犯兼政治投機商放在這裏示眾麼?生怕廣大中國人民不知道這號縱容兒子官倒,一次走私2萬輛小轎車犯罪分子趙大軍的老子趙紫陽是什麼貨色?有本事BBC你們繼續掛下去,這充分說明了BBC和中國的貪污犯罪分子和投機商是一伙的。
中國人,

趙紫陽想作中國的戈爾巴喬夫,使中國分裂,可惜他沒有成功,不然中國現在也不會是世界第2了。當時我參加遊行就是反對趙紫陽兒子的官倒。
未署名

黑格爾說,每一個歷史人物都存在兩次。「第一次一悲劇出現,第二次以笑劇出現。」__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___就是說以前這個歷史人物或許是悲劇的,但現在作者有把他翻出來打著他的旗號幹點勾當,這不就成了笑劇了麼…作者說,趙威望高得很,你這話太主觀了吧?趙有威望嗎?做事不能靠主觀臆測,歷史也不能靠主觀臆測,要靠主觀臆測,印度早該飛黃騰達,各方面超過中國十萬八千里了…
未署名

西方媒體把趙紫陽吹捧的太高了,趙紫陽是個政治投機分子。記得當初有報道說趙紫陽在學生絕食的時候去天安門城頭看了看形勢返身去打他喜歡的桌球去了實際上趙紫陽根本不關心學生的身體,只不過想借學運逼鄧小平下台而已。
中國

被迫害後產生創傷後遺症的中國人也很可怕
Andy, Canada

現在的大學生都是書呆子,和80年代的那批大學生無法比,一代不如一代,老百姓和青年人都被房價 失業 腐敗 三坐大山壓著,光棍泛濫房價罪魁禍首。

共產黨背叛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資產階級專政和修正主義上台,從矮子開始,就已經背叛的無產階級政權。

即做婊子又要立牌坊也就層出不窮,蛤蟆遺臭萬年,阿斗中庸無能。
未署名

政客而已,只是想利用學生。都是骯髒的。趙紫陽也是。
未署名

共匪一日不出,中華富國很難實現。
邱志忠, 中國

倫敦政經大學的英國智庫學者們難道沒有考慮過搞亂中國的後果嗎?所以包括BBC中文網在內的所有外國官方反中共媒體的成立,都是執政者對其國內反中共勢力的一種妥協。
fuko, Helsinki

求實
未署名

雖然中國的洗腦,以及現在中國不盡如人意,中國的施政也不盡完美,但是趙紫陽卻看不出什麼思想和偉大,只不過是西方思想的傀儡。在這裏宣揚的也是西方文化殖民主義,用西方的思想來研究中國。中國人有自己的思想和文明,自己的問題也有自己的答案,不能因為目前的困境就完全靠西化來解決。何況現在的西方也不見得盡善盡美。李哲貌似為中國好,那些什麼吳敬璉之類的經濟學家,正人君子之流就算了吧。西方的貴族和伯爵之類的權貴也不是沒有的。
楊飛, 廣東

看到二個人的評論,我不禁要留言更正一下.五毛口中說的亂中國,其實是擔心共產黨會下台這個亂.. 台灣,南韓都先後實現了民主,沒有出現五毛所說的亂,亂的只是獨裁者及其政黨. 地理,人文,歷史等都相同的國家民主後的社會萬象,就擺在我們面前,對五毛們做出的有心無力的辯解"中國會亂", 真的是打臉. 真正為民的人都會流芳百世,而那些聲稱"為民族為國家" 實則為已一利之私,為一黨之私而目無法紀, 視人民為奴隸的共產黨人,則會遺臭萬年!
小明, peking

縱觀當下環境,物價,醫療,教育,無法想像還能怎麼亂下去。
未署名

搞亂中國是真,民主中國是借口。
未署名

這個網友的文章在在說明了西方宣傳,洗腦的可怕。
john

經濟危機 愛退居二線?雅典,深重的經濟災難之中,時尚咖啡館、雞尾酒廊、俊男靚女嬉笑調情依然隨處可見。

雅典,深重的經濟災難之中,時尚咖啡館、雞尾酒廊、俊男靚女嬉笑調情依然隨處可見。

剛剛結束的大選中,反緊縮的左翼聯盟提出的口號就是「希望即將來臨。」
平均月工資降到了600歐元(450英鎊,690美元);一半兒年輕人沒有工作;衰退持續六年、經濟還沒露出太多復蘇跡象。但是,希臘人仍然決心把握住「常態」。
他們說,「別的我們什麼都沒有。乾脆還是好好享受一杯卡布其諾吧。」
雖然還在吃吃喝喝、打情罵俏、男歡女愛,但是,自從金融災難降臨以來,希臘社會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雅典南部郊區格萊法達(Glyfada),湯米在一家名叫奧帕斯的時尚酒吧作DJ。他為我們描繪的,是一幅悲哀的圖畫:年輕人每天一睜眼,想到的就是沒工作。
DJ湯米:許多年輕女郎不再把愛當作最重要的標凖
DJ湯米:許多年輕女郎不再把愛當作最重要的標凖

他說,「他們的生活中,浪漫色彩越來越少了。」
「危機,讓愛退居二線。他們需要操心其他事。我見過許多年輕女郎,都願意找能給自己買樂、能帶自己去度假的有錢人。我見過的這樣事太多了,悲哀啊。」
不遠處海濱,Bouzoukia夜總會中,傳出希臘流行的愛情歌曲。
人們喝著伏特加、一邊跟著唱、一邊朝舞台上的歌手拋去紅色的康乃馨,歌詞描述的是痛苦和心碎。
卡特琳娜(30歲)和朋友圍坐在桌前。她說,「我們要攢夠錢,幾個月才能來這裏一次,所以,總是盼望著這一天。」
「沒錢幹其他的事了。我們總在討論未來的打算,去度假什麼的。但是,沒有人做得到。」
卡特琳娜現在還和父母一起住,她說,自己是被迫像青少年一樣過活的成年人,人生按了暫停鍵。
和其他歐洲國家的人相比,希臘人仍然更加傳統。對許多年輕人來說,帶男朋友、女朋友回家,碰見父母,仍然很難堪、很尷尬。
考慮到這麼多人沒錢租房,這就成了一個大問題。卡特琳娜說,「現在,和異性交往非常複雜。沒有人打算結婚、生孩子。」
確實,根據「希臘統計局」(Elstat)的數字,希臘人口縮水速度越來越快。
自從希臘第一次簽署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救助計劃以來,新生兒數字高速降低。2010年,希臘的新生兒總數為114766,到了2013年降低到只有94134,減少將近20000。
出去消費,成了奢侈
 
出去消費,成了奢侈

萊托(Leto)婦產科醫院的醫生萊昂尼達斯·帕珀多普羅斯(Leonidas Papadopoulos)說,去年,流產總數翻了一番。「也許是壓力太大。沒有證據,但是從人們的眼裏可以清楚地看到有壓力、擔心未來。」
帕珀多普羅斯還向我們講述說,一天,一個從前接受人工受孕幫助的女人回來看他,哭著說自己懷孕了。她丟了工作,要求墮胎。但是,帕珀多普羅斯說,他覺得自己無法給她做手術。
帕珀多普羅斯醫生還說,「過不了多久,人口就將減少一半,沒有年輕人上班納稅、支付老年人的養老金。所有的社會問題都將呈現在我們面前。」
雙重生活
有些有孩子的人掙扎度日,為了養家糊口,被迫轉向性工作。
往北走一些,在拉里薩(Larissa),索拉·阿勒弗裏多(Soula Alevridou)經營一家合法妓院。她說,過去五年間,來她這裏找工作的已婚女性翻了一番。
「她們反覆祈求。但是,我們這是一家合法妓院,不能雇用已婚婦女。那是非法的。最後,她們只能轉去上街拉客。」
喬治婭是醫生,她向我們講述說,為了養家,她只能兼職「三陪」。
雅典的塗鴉:愛,否則一無所有
 
雅典的塗鴉:愛,否則一無所有

喬治婭有自己的私人診所,每星期只有三個病人。不過,夏季高峰季節,她靠著在性產業兼職,幫助付房租、支付年邁父母的醫療費。
她說,「我過的是雙重生活,不能告訴任何其他人。我在國外醫院申請了工作,每天都盼望著收到回信。」
不過,記者埃裏尼·拉扎羅來說,她可不願意為了等候政治、經濟局面好轉耽誤了生孩子。
埃裏尼說,「危機時刻的愛,可以說是止痛片,能幫助人們忘記自己面臨的問題,也可以從中汲取力量、能量和樂觀心態。」
在雅典市中心,一堵牆上刷著這樣一句塗鴉,「愛,否則一無所有」。
枯燥的經濟數字掩蓋著希臘人的苦味人生。這句話,傳達出一個頑強不屈的信號。

在工作之外,學習什麼呢?對於正在學習的內容,日本人選擇中排名前兩位的均為各式體育項目(男性31.4%、女性21.1%)還有外語(男性27.5%、女性21.1%)。

在工作之外,日本人都會學習點兒什麼呢?日本經濟新聞的産業地域研究所的一項調查顯示,目前有很多日本人正在學習體育項目或外語,平均每月花費1萬日元左右。學習目的方面,男性和女性回答「拓寬興趣層面」的均為最多,但調查表明男性在選擇學習內容方面較多考慮與工作之間的聯絡。

本次調查委託調查公司Macromill于14年11月14至16日通過互聯網實施,日本全國20至60多歲的男女共1000人接受了調查。

目前,男性中有10.2%的人正在學習某種東西,女性中為15.2%。有22.0%的男性和29.2%的女性目前沒在學習但今後想要學習。兩組數據均為女性多於男性。似乎女性對學習興趣更高。此外,男性中有3.6%的人表示還想同時再學習一樣東西,女性方面則達到5.6%。

對於正在學習的內容,男女選擇中排名前兩位的均為各式體育項目(男性31.4%、女性21.1%)還有外語(男性27.5%、女性21.1%)。男性中第3位為「資格認證」學習,佔23.5%。前3位加起來已佔82.4%。另一方面,女性第3位為音樂(18.4%)、第4位為舞蹈(17.1%),顯得更分散且更豐富多彩。

至於學習的目的,男性女性回答最多的均為「拓寬興趣層面」,分別佔到49.0%和43.4%。男性第2大理由為「有利於晉陞或再就業」(35.3%)。女性方面「有意義地利用時間」和「健康」並列第2,兩者均佔31.2%。可見男性的理由不僅是興趣愛好,很多男性參與學習是為了將學習內容與工作聯絡起來。

每月花費金額上男性和女性之間沒有很大差別。從男女整體來看,平均每月花費為1萬586日元,其中花費5000~2萬日元的總計佔57.4%,超過了半數。男性平均每月花費1萬815日元,女性為1萬432日元。

也有些人目前沒有參與學習。以「沒有時間」為理由在男性和女性中均為第1位,分別佔44.5%和51.4%。

2015年全球風險報告。「國家間衝突」的風險在今後10年內發生的可能性最高,這也可能成為全球蒙受重大損失的原因。

全球政治、經濟界領導人云集的達沃斯會議將於下周召開,而組織該會議的世界經濟論壇1月15日發佈了《2015年全球風險報告》。報告中提出,2015年全球面臨的最大風險是「國家間衝突」。同時警告稱,由於烏克蘭危機導致歐洲與俄羅斯間對立、東亞局勢緊張以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崛起等,地緣政治風險正在迅猛擴大。

達沃斯會議定於21日開幕。來自全球各地的約900名專家共同參與制定的《2015年全球風險報告》將成為討論的材料。今年,預計恐怖威脅等日益加劇的全球局勢將成為一大主題。

這是該報告在近10次中,首次將「國家間衝突」列為最大危險。世界經濟論壇高級經濟學家瑪格麗特·德茲尼克·哈諾斯指出:「距離冷戰結束已經過去25年,國家間的緊張再度高漲」。瑪格麗特還表示,在各種全球化矛盾日益明顯,以及中國等新興大國崛起致使全球力量格局發生變化的背景下,國家間的可信度受損。「國家間衝突」的風險在今後10年內發生的可能性最高,這也可能成為全球蒙受重大損失的原因。

希臘讓歐盟再次陷入迷失的季節

歐債危機的發源地希臘,1月26日成立的新一屆聯合政府在大選提出了要修改作為獲得金融援助條件的財政緊縮政策。新政府將與歐盟(EU)就重新削減債務等進行談判,但德國等對不實施緊縮政策的繼續援助持慎重態度。如果對希臘財政破産及脫離歐元區的擔心進一步加劇,將有可能造成金融市場的動盪。

「將從災難性的緊縮政策中脫身」,在1月25日舉行的大選中獲勝的激進左翼聯盟(SYRIAC)領導人齊普拉斯當日夜間在雅典市內發表演講,再次承諾將大幅修改薩馬拉斯政府根據歐盟等要求而實施的緊縮政策。

希臘危機爆發于2009年秋季。在政府更迭之機,爆出了掩蓋財政赤字的醜聞,由此導致了債務危機。採用歐洲統一貨幣歐元的希臘如果債務違約,涉及的不僅僅是一國的問題,將直接導致整個歐元區的信譽喪失。為此歐盟以歐元區各國為主導,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歐洲央行(ECB)的協助下,建立了對希臘進行金融援助的框架機制。

根據資金援助機制,外界在2010、2012年分兩次提供了總計2400億歐元的援助。但作為援助條件,要求希臘進行養老金改革、包括增稅在內的財政收入改革、出售國有資産等財政緊縮政策。之前的政府儘管對歐盟的方針很不情願,但最終基本上都接受了這些條件。

激進左翼聯盟領導人齊普拉斯則不一樣。他已經明確表示,雖然還會留在歐元區,但將與歐盟討論放寬緊縮政策。與此同時,在德國進行的輿論調查中,回答如果不能執行緊縮政策,希望希臘退出歐元區的人數達到了60%。如果對援助希臘放寬條件,歐洲北部各國很可能會在國內引起政治上的軒然大波。

歐盟對希臘的援助將於2月底到期。之後將不再提供新的貸款。問題的焦點是歐盟與希臘新政府能相互接近到何種程度。比利時經濟智囊機構「勃魯蓋爾」的達爾巴斯(音譯)認為:「歐盟有可能在延長援助期限及降低貸款利率等方面做出讓步」。

但齊普拉斯等在選舉綱領中提出的是「取消」緊縮政策,如果只是小幅修改,支持者很可能不答應,預計談判進程將會非常艱難。

希臘從歐洲央行那裏得到的大筆貸款將在今年夏季到期。估計今年6~7月將是談判的最終期限。達爾巴斯指出,「儘管希臘退出歐元區的可能性非常小,但仍有十分之一的可能」。

受希臘大選結果的影響,1月26日希臘股市的主要股指一度下挫達5%以上。

全球智庫報告2014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日前發佈了全球各智庫實力的排行榜——《全球智庫報告2014》。日本排名最靠前的智庫為日本國際問題研究所,排名與2013年持平,為全球第13位,同時也是亞洲第1位。該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多來自日本外務省,在國際關係和外交問題方面實力較強。

全球排名最高的是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前10位中共有6家美國機構上榜,包括美國卡內基和平基金會(第3位)、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第4位)等。

亞洲智庫方面,中國進入全球前100位的最多,共有7家機構,包括中國社會科學院(第27位)等。此後依次為韓國(4家機構)和新加坡(3家機構)。日本除國際問題研究所外,只有排在第28的亞洲開發銀行研究所進入了前100。

賓夕法尼亞大學針對全球6600所智庫,就其研究的質量及其對政策的影響力等問題,邀請全球7500名政策負責人和記者進行了評價,並匯總結果。

智庫是指負責提供有助於政策制定的研究、分析和建議的機構。在美國,智庫人才往往能夠成為政府官員。

李嘉誠加快脫離中國?李嘉誠正在加快推進改變對中國香港業務依賴的經營戰略。

日本經濟新聞

香港和記黃埔1月23日宣佈取得了有關收購英國大型移動電信運營商O2UK的獨家談判權,預計收購額最多將超100億英鎊。和記黃埔是李嘉誠率領的長江實業集團的核心企業,這一收購案也將成為長江實業集團的史上最大收購案。長江實業將改變對香港的依賴,進一步凸現了將投資向歐洲集中的姿態。

長江實業史上最大收購

和記黃埔在英國的子公司——移動運營商Hutchison 3G UK Limited已與O2 UK的母公司——西班牙電信達成了協議,等待歐盟主管機構批准後,計劃將O2UK與Hutchison 3G UK Limited合併。

Hutchison 3G UK Limited在英國以「3」為品牌開展業務。「3」品牌在英國通信市場佔到第4位的份額。如果與排在第2位的O2整合成功,市佔率將躍居首位。

據1月23日發佈的資料顯示,在協議生效時,和記黃埔將以現金形式向西班牙電信支付92.5億英鎊,此外還將根據2家移動運營商整合後的現金收支情況,最多追加支付10億英鎊。總額有可能超過100億英鎊。

和記黃埔以「3」為品牌在英國、意大利、瑞典、丹麥、奧地利和愛爾蘭等6國拓展移動通信業務。用戶人數截至去年6月底達到約2700萬。2014年1~6月的銷售額為310億港元,佔和記黃埔整體的15%。

和記黃埔高管1月上旬對部分媒體表示加強歐洲的通信業務將是最大的優先選擇,或將進一步推動收購工作。這引發了歐洲移動通信行業的關注。

和記黃埔2014年春季以7.8億歐元收購了西班牙電信旗下的O2 Ireland,將在西班牙的市佔率擴大至第2位。而在意大利,有觀點猜測正在討論收購第3大移動運營商Wind。

和記黃埔的意圖是提高在歐洲的份額,提升利潤率。李嘉誠擅長在進入門檻較高的限制性領域收購有望保證現金流的企業。尤其是歐洲的準入限制透明性較高,有望獲得穩定的現金收入。收購O2將可以提升市佔率、減少競爭對手,通話資費等也有可能提高。此外,高水平的現金流可用於接下來的收購。

以「脫中國」為背景

收購的背景是長江實業集團的戰略調整。該集團此前將香港的房地産業務定位為主業,但由於中國經濟減速,將尋求降低對香港的依賴。作為新的投資目的地浮出水面的是以歐洲通信業務為代表的事業群。

長江實業集團雖為和記黃埔的持股公司,但功能與和記黃埔多有重合。1月9日李嘉誠方面發佈了將長江實業集團與和記黃埔重組為從事能源到零售等廣泛業務的綜合性企業「長江和記實業」的計劃。此外還將組建在香港和中國大陸專門從事房地産業務的「長江實業地産」。

將在6月底之前完成重組,作為轉讓房地産業務的對價,長江和記實業將從長江實業地産獲得550億港元的現金。不少觀點認為「在財務層面,靈活性將增加,在通信和基礎設施等核心領域,收購(M&A)選項將增加」(野村國際),今後仍然有可能在歐洲推進企業收購。

2015年全球大勢預測

英國《金融時報》 記者,編輯,專欄作家 聯合撰寫

英國《金融時報》資深評論員、專欄作家和記者,分別對2015年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科技等領域的大趨勢做出了預測。認為今年中國經濟增速將低於7%、國際油價可能跌破50美元/桶。

隨著2014年走到終點,英國《金融時報》再次展開了一些無傷大雅的占卜。像以往一樣,我們邀請了英國《金融時報》的一些專家和評論員,請他們將燈光調暗、撣掉水晶球上的灰塵,來預測從英國大選到可穿戴技術前景等一系列問題在未來12個月會出現什麽樣的進展。

這當然是一項有風險的嘗試。回顧我們2013年所寫的新年預測文章,其中有幾項預測我們寧願不再談起。克裡斯•賈爾斯(Chris Giles)當時預言英國央行(Bank of England)會在2014年加息。西蒙•庫柏(Simon Kuper)預言巴西將贏得世界杯(Would Cup)。克萊夫•庫克森(Clive Cookson)預言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會在2014年實現首個成功的商業太空飛行。

有些同事應該站起來接受歡呼鼓掌。維克托•馬萊(Victor Mallet)準確預言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將贏得印度大選。喬納森•福特(Jonathan Ford)對蘇格蘭公投將否決獨立的判斷分毫不差(盡管公投前夕這一結果似乎存在一些變數);吉迪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預見到了法國國民陣線(National Front)和英國獨立黨(UK Independence party)都將在2014年5月舉行的歐洲議會選舉中獲勝。

當然,這種“占卜術”只在一定程度上關乎就給定的問題給出正確答案。竅門在很大程度上在於一開始先選擇正確的問題。2013年時,我們沒有想到去探究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是否會入侵烏克蘭,一個名為“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的隱秘組織是否會變成中東的戰略威脅,或者古巴是否會擺脫孤立。毫無疑問,對於2015年也是如此。全球新聞舞臺上必將上演我們迄今為止誰也想象不到的事件。

詹姆斯•布利茨(James Blitz)

2015年中國經濟增速會跌破7%嗎?

會。中國政府可能會下決心將2015年官方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目標保持在7%或以上,以防止信心崩盤。可惜,中國經濟很可能不會如其所願,其增速將放緩至略低於7%的水平。

考慮到2014年的GDP增長已註定要略低於官方的預期,經濟規劃者們肯定很希望這一幕不要在2015年重演。然而,國內債務急劇積累、固定資產投資放緩、房地產銷售低迷以及製造業疲軟都將嚴重抑制中國的經濟活力。

貨幣政策很可能會進一步放鬆,因為中國政府試圖防止目前的低通脹(用消費者價格計算)環境淪落為通縮螺旋。這樣的舉措有望支撐消費支出,而消費支出也是中國政府促成經濟增長的最大希望所在。

金奇(James Kynge)

油價會跌破每桶50美元嗎?

會。全球石油市場的供過於求導致基準的布倫特原油(Brent)價格在2014年6月至12月間下挫近一半。我認為供過於求的現象至少會持續到2015年上半年,理由有兩個。

首先,石油供應很可能會增加。盡管面臨財務壓力,但美國頁岩油行業(被普遍視為在本輪油價下跌中受到最直接沖擊的行業)有能力增加產量。同時,沙特阿拉伯及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簡稱:歐佩克)的其他成員國除了展開名義上的減產,也不大可能做什麽別的。

其次,需求增長將繼續如2014年下半年一樣疲軟。中國及其他新興經濟體增長的大幅反彈可能會改變這一局面,但最樂觀的情況下這種反彈也要在幾個月之後才會出現。在這些條件下,可以預期油價將跌破每桶50美元。

隨著時間的推移,市場力量將會發揮作用。較低的價格會刺激需求並抑制供應,尤其是在美國。2015年年末的油價有較大可能會高於年初的水平。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油價越是跌得厲害,對石油生產投資的傷害就越大——將來的反彈也就越劇烈。

艾德•克魯克斯(Ed Crooks)

歐洲央行(ECB)會採取全面的量化寬松政策嗎?

會。歐元區整體通脹率已驟降至0.3%,遠遠低於歐洲央行制定的“中期內低於但接近2%”的目標。現在有很大風險固化超低通脹或徹底通縮的預期。

這就是為什麽歐洲央行行長馬里奧•德拉吉(Mario Draghi)在2014年12月4日宣佈,該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打算恢復至2012年初的水平”。這意味著,歐洲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中將增加約1萬億歐元。很難相信除了直接購買主權債券,還有什麽別的方案能確保得到這一結果。

遺憾的是,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有6名委員反對將措辭從“預計”調整為“打算”。然而,無論反對有多麽強烈,歐洲央行都幾乎肯定要被迫作出嘗試。接下來,就等著看火花四射吧。

馬丁•沃爾夫(Martin Wolf)

美聯儲(Fed)和英國央行誰會先加息?

美聯儲。謹記一句箴言:永遠不要與美聯儲對賭。說到2015年的利率,這句話仍是個很好的建議。單看經濟不會讓你得出這一結論。英國的快速增長和生產力危機幾乎完全消除了經濟中的剩餘產能,降低了進一步無通脹增長的可能性。隨著勞動參與率降低,美國勞動力市場似乎擁有更多閑置資源,可確保在更長的時間內維持較低的利率。

預測利率不僅要看經濟,央行的行為也很重要。美聯儲的行為是能夠合理預期的,英國央行卻是出了名的反復無常。這個月,它暗示自己的食指已扣在了扳機上;下個月,它又表現得仿佛加息還是一件極為遙遠的事。英國央行在2015年5月的英國大選前恐怕不想採取任何行動,在那之後很可能會找些藉口,等待美聯儲先採取行動。

克裡斯•賈爾斯(Chris Giles)

印度經濟會在莫迪任內加速增長嗎?

會,但還要看你是如何定義“加速”的。與上屆政府最後一年任期內的慘淡局面相比,印度經濟在莫迪任內確實應當會以更快的速度增長。事實上,印度的增長在2013年跌破5%時很可能就已經觸底。莫迪上任後不久,印度的增長速度即升至5.7%,盡管他對此貢獻不多。2015年,印度擁有幾項有利因素。油價疲軟將緩解經常賬戶的赤字壓力,而且還應該會有助於進一步控制住通脹,使實施促增長的減息成為可能。莫迪運氣不錯,他擁有一位世界級的央行行長拉古拉姆•拉詹(Raghuram Rajan)。

不過,真正的挑戰在於使印度的潛在增長率回到其幾年前曾待過的7%至9%的區間。這就要求實施結構改革。莫迪需要做的,可不止是嚇唬一些官僚、以求他們能按時來上班。他需要在比如說勞動力市場、稅收或外商投資規則方面實施一些翻天覆地的改革,以幫助說服投資者相信印度正恢復常態。

戴維•皮林(David Pilling)

到2015年底,埃博拉(Ebola)會在西非根除嗎?

會。此次西非埃博拉疫情始於一年前的幾內亞,在2014年9月開始引起嚴重恐慌。自那以來,世界已為抗擊埃博拉病毒投入了充足的醫療資源和資金,以遏制病例的指數級增長。雖然總死亡人數正逼近7000人,但疫情目前仍未得到控制。

病毒學家表示,埃博拉病毒的性質(這種病毒對感染者來說往往是致命的,但其傳染性並不是很強)決定了這種病毒是有可能被根除的,只要其他人避免與患者有直接身體接觸。西非當地的衛生工作者在經歷了一段痛苦的學習過程後,現在正以更加安全和高效方式抗擊埃博拉,而且來自世界衛生組織(WHO)、無國界醫生組織(Médecins sans Frontières)和其他許多機構的外部援助仍在涌入西非。2015年我們會遭遇挫折和疫情爆發,但西非可以期待一個沒有埃博拉的2016年。
克萊夫•庫克森(Clive Cookson)



俄羅斯會在烏克蘭或歐洲吞並新的領土麽?

不會。面對國內經濟危機以及海外製裁,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將停止其擴張主義——至少在2015年。然而,這位俄羅斯領導人將努力鞏固他在克裡米亞新獲得的利益,並使“烏克蘭東部”部分地區保持凍結的沖突狀態。這將阻止烏克蘭政府對這些地區進行事實上的治理。

不過,有兩個令人警醒的可能性會削弱這一判斷。首先,普京的所作所為一貫讓西方觀察人士始料不及——沒人預見到俄羅斯2014年吞並克裡米亞的事情。其次,普京應對國內經濟麻煩的一個可能策略是,通過進一步激化烏克蘭沖突,來激起國內的支持和民族主義。但盡管如此,對於莫斯科方面來說,2015年擴大戰爭的經濟和軍事風險看上去都太大了。吉迪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

美國會派作戰部隊赴伊拉克和敘利亞對ISIS進行地面打擊麽?

不會。“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the Levant,簡稱ISIS)無疑仍是2015年的主要威脅。因此,五角大樓將繼續重點關註這一地區(特別是伊拉克),以設法削弱ISIS。

特種部隊早已被派到地面戰場,協助確定空襲方向。2015年很可能會部署更多這樣的精英部隊。美國還將向巴格達派遣更多軍事顧問,甚至讓他們跟隨伊拉克部隊共同行動——盡管總統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仍反對這一建議。

但是,美國及其歐洲盟友將不會在戰場上部署自己的作戰部隊。打擊ISIS主要仍將靠伊拉克軍隊。西方政府還將堅持這一觀點:只有當伊拉克政府軍、地方遜尼派部落以及反叛組織強大到能夠與ISIS較量時,ISIS才會被擊潰。魯拉•哈拉夫(Roula Khalaf)

希拉里•克林頓(Hillary Clinton)2015年會遇到一個勁敵嗎?

不會。2016年之前,我們不會知道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名字。即使到那個時候,他(角逐共和黨候選人提名的20個左右的熱門人選中沒有女性)也將受到重挫,使希拉里在大選開始時就領先一步。

在民主黨內部,她將受到一或兩個二線候選人的挑戰,如前弗吉尼亞州參議員詹姆斯•韋伯(James Webb)以及即將卸任的馬里蘭州州長馬丁•奧馬利(Martin O’Malley)。但希拉里有把握在民主黨的初選中勝出。唯一真正對她有威脅的是馬薩諸塞州平民主義參議員伊麗莎白•沃倫(Elizabeth Warren),但沃倫將拒絕參選,盡管奉行自由主義路線的左翼人士強烈呼籲她參選。在競選總統的問題上,沃倫不想擋在美國首位女總統的競選之路上。愛德華•盧斯(Edward Luce)

英國下次大選後會建立一個國民政府麽?

會。英國2010年舉行的上次大選產生了1945年以來的第一個聯合政府。今年5月份的大選會更進一步,通過使兩大主要政黨(工黨和保守黨)聯合執政,重建上世紀30年代的“國民”政府。正如在1931年那樣,這將是一個必然性而非選擇性問題。

三大政黨得票數減少將導致自由民主黨無法與保守黨或工黨中的任何一個組成可行的聯盟。與崛起的邊緣政黨——如蘇格蘭國家黨(Scottish National Party)及英國獨立黨(Ukip)——打交道的代價太高,不論工黨還是保守黨都承受不了。他們同樣也承受不了一個少數派政府的風險,那之後將是快速的第二輪投票。

聯合政府的組建並非易事——對於誰應該領導聯合政府的問題將會有很多困擾。任何聯合政府協議都將是非常有爭議的,並會導致雙方陣營中出現倒戈。政治家們需要時間來適應這種新的分化狀態。喬納森•福特(Jonathan Ford)

比特幣(Bitcoin)及其他加密貨幣會在2015年崩盤嗎?

不會。有太多財力雄厚的利益群體準備好繼續砸錢,以保衛這場加密貨幣實驗,避免其徹底或急劇的崩盤。

雖然比特幣在新一代自行結算金融工具中是最流行的,但它現在成為主流貨幣的機會為零。比特幣的價格幾個月來一直在350美元左右徘徊不前,那些在2013年1200美元高位時買入的投資人可能遭受更大損失。

這一點,加上過去一年裡一連串備受關註的醜聞,如2月位於東京的比特幣交易所Mt Gox倒閉,讓人覺得,公眾對加密貨幣實驗完全失去興趣不是會不會的問題,而只是時間問題。伊莎貝拉•卡明斯卡(Izabella Kaminska)

在個人技術方面,2015年會是可穿戴技術之年嗎?

不會。蘋果(Apple)即將推出的Apple Watch至少已經破譯了“審美密碼”:它或許就是你實際想要佩戴的可穿戴設備。它還將變成一種強大的科技-地位象徵。但除了報時等一些實用功能之外,我不知道人們為什麽會需要它。

谷歌眼鏡是可穿戴技術領域的另一大希望,但它沒有按承諾的日期上市,而且有成為科技領域傲慢的象徵的危險。谷歌(Google)真的希望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適應這種電子人式的時髦裝扮嗎?預計蘋果今年將很可能以一種更有限的方式“重新啟動”這一理念,畢竟在許多工作中,配備平視顯示器將是非常有幫助的。

對大眾市場來說,健康監測之類的應用有著非常廣闊的前景。但可穿戴技術看起來仍處於探索階段。真正實用的工具還沒有發明出來。

理查德•沃特斯(Richard Waters)

中國廉價資本或將湧向全球

華爾街日報

Sanjeev Sanyal

我們已經習慣於把中國視為一座“世界工廠”。然而,未來五到十年中國經濟模式的重大變化很可能導致中國的廉價資本湧向全球各地,從而把中國轉變成一個“世界投資者”。世界如何自我調節適應這種資本泛濫將決定下一輪經濟擴張。這種轉變可能帶來的一個影響是,世界將面臨兩個選擇:要麼接受資本湧入,重回全球經濟嚴重失衡的時代,要麼去經歷一段漫長的低增長時期。

目前中國國內投資在全球投資中的佔比高達26%,而1995年時佔比僅為4%。相比之下,美國投資在全球投資中的佔比曾在1985年達到35%的峰值,如今佔比還不到五分之一。日本投資佔比的下滑幅度更大,1993年曾高達20%,到2013年只有6%。現在,德國投資在全球投資中的佔比已經降至4%,差不多與印度相同。


圖片來源:Bloomberg News

中國投資在全球的主導地位受這樣一個事實所驅動:國內儲蓄和投資佔到中國10.5萬億美元經濟總量的近一半。但是中國的基建設施還很新,制造業多個領域產能過剩,同時,中國正試圖推動經濟轉型,降低經濟對投資的依賴,更多地讓服務業來驅動經濟。這樣一個國家很難讓5萬億美元資金得到充分配置。此外,中國的人口正在迅速老齡化,勞動年齡人口已經出現下降。因此我們有理由預計未來十年中國國內投資率將迅速下滑。

由於經常帳戶余額等於投資與儲蓄之間的差額,因此投資減少會產生大量對外盈余,除非儲蓄也出現下降。德國和日本等老齡化社會的經驗是,投資率的下降速度快於儲蓄率。因此這兩個國家出現了巨大、持續的順差。不過鑒於中國經濟的體量,資本外流的規模可能會非常龐大,即使全球所有主要央行都收緊貨幣政策,全球長期資本的成本也會被壓低。正如日圓升值30年的經歷所顯示的,人民幣升值非但不會扭轉對外盈余狀況,反倒可能使盈余規模進一步擴大(畢竟,貨幣升值會進一步抑制貿易領域的投資)。

新興市場能否利用這一廉價資本的機會呢?近幾個月來,有很多聲音都表示,全球經濟需要大幅提高投資,特別是對基礎設施的投資。美國前財政部長薩默斯(Treasury Secretary)在《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發表了一篇題為《公共投資為何是貨真價實的免費午餐》(Why public investment really is a free lunch)的專欄文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則認為,全球經濟需要加大投資來“克服新平庸”。

印度可能是這一低利率時代的一大受益者,尤其是考慮到該國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想要通過增加對基礎設施和制造業的投資來復制東亞經濟的成功。然而,從全球投資平衡的角度看,印度不太可能幫助吸收很大比例的中國過剩儲蓄。印度在全球投資中所佔的份額只有3.4%,而且即便印度投資大幅增長,也無法彌補中國投資的小規模下降。此外,東亞增長模式的經驗是,維持這種模式最終是靠動用不斷增長的國內儲蓄以及加大出口來維持的。所以,印度可能一開始會吸收一些國際資本,但是長期而言,該國可能傾向於通過小規模逆差甚至是順差來建立外匯儲備。

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其他新興國家可能也會受益於廉價資本,但不太可能吸收多少中國的資本。研究發現,在發展中國家裡,公共投資的突然增加可能導致負債而不是增長。因此,IMF及其他方面近期有關加大公共設施投資的呼吁針對的是發達國家。不過,即使德國增加國內投資,但該國的投資與儲備之間的差額是如此之大,以至於對歐洲最大的期望就是其不要進一步擴大全球的儲蓄規模。

換言之,全球經濟持續復蘇最終還得靠美國基礎設施投資的復蘇。美國有著吸收中國順差的所需的經濟規模,且該國陳舊的基礎設施為能夠帶來豐厚回報的投資提供了許多選擇。具有諷刺意味的是,IMF的新口號最終又將我們帶回大規模的全球失衡。不過,非但不能將此認為是全球政策協調的大失敗,經濟學家還應接受全球失衡作為一種自然狀態,並努力管理由此引發的扭曲。

縱觀歷史,幾乎每一段全球化和經濟繁榮時期都同時伴隨著共生性的失衡。這些失衡每次都導致了經濟扭曲,並引發怨聲載道,但卻能持續很長時間。比如公元一世紀和二世紀期間,全球經濟主要受印度與羅馬之間的貿易推動。在這段時期,印度保持經常帳戶盈余,而羅馬人則抱怨黃金流失,並不斷將其貨幣貶值。然而這個體系卻維持了下來。第一代布雷頓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也是如此,在歐洲資本幫助下,該體系一直維持到20世紀70年代;第二代布雷頓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Two)則藉助亞洲資本的力量維持到2007年,這兩次期間美國都是逆差國。

因此,我們需要第三代布雷頓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Three),這一次讓中國提供資本,並再次讓美國吸收其中的大部分,從而共同促進全球經濟增長。不過,如果第三代布雷頓森林體系因種種原因未能啟動,我們也應安於接受長時間的經濟低增長。在這種情況下,廉價資本將繼續支撐資產價格並壓低收益率。歷史經驗表明,其中的某些廉價資本將不可避免地流入優質資產和泡沫。這些廉價資本最好的去處莫過於美國的基礎設施領域。

(本文是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的研究雜志《Konzept》的內容摘錄,作者為該行駐新加坡的全球策略師Sanjeev Sanyal。)

(本文譯自《巴倫周刊》)

哈佛商學院院長談MBA還有用嗎

視頻:哈佛商學教育全球化面臨挑戰

MBA在美國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但在亞洲仍魅力不減。哈佛大學商學院院長Nitin Nohria近日在香港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分享了他此次亞洲之行的所得。他提到25%的哈佛商學院校友都來自美國以外地區,然而亞洲本地的商學院正在逐漸奪走這些老牌頂級學府的生源。

顧蔚美國商學院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了。過去,工商管理碩士(MBA)學位是進入高盛(Goldman Sachs)或麥肯錫(McKinsey & Co.)的敲門磚日子已經過去了。青年才俊們現在對MBA所需的10萬美金學費和兩年攻讀時間面前打起了退堂鼓。

亞洲商學院的崛起則構成了另一個挑戰。盡管該地區申請美國頂級學校的人依然很多,但是許多亞洲學生和成功的企業家選擇了在離家更近的地方繼續深造。商學院在印度和中國已經遍地開花,提供了更貼合他們本土市場的課程和社交機會。

頂級美國商學院也採取了回應措施,推出了更短、更詳細的商業課程,並且加入了國際商業案例用於學習。

Susan Young
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首任亞洲院長、印度出生的Nitin Nohria
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首任亞洲院長、印度出生的Nitin Nohria在香港與《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談論了商科教育的新環境。經過編輯的訪談內容如下:

《華爾街日報》:請和我們說說你這次亞洲之行的目的?

Nohria:這是我們全球策略的一部份。我們於15年前在香港開出了首個研究中心。當時我們感覺,哈佛商學院未能給學生提供一種真正的全球性教育。當時我們大約有10%的商業案例是國際性的。現在我們在全球一共有八個研究中心,所在地包括孟買、東京和上海,而且我們有60%的商業案例為國際案例。這種研究中心,而非海外建校的方式使得我們能夠以更輕的方式推行全球策略。

《華爾街日報》:亞洲有沒有大額捐款人?

Nohria:哈佛商學院的頂級捐款人裡現在還沒有亞洲人。但是有開始捐贈500萬-1000萬美元的亞洲人了,這意義非常重大。我啟動的全球領袖募捐活動,目標是爭取到100人每人捐100萬美元來支持本院的國際活動,而非一個人來捐一個億。我的理想是,這個群體裡有30%-40%來自亞洲。

《華爾街日報》:你能描述一下學生結構的變化麼?

Nohria:他們過去都來自歐洲,但是歐洲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商學院氣候了,所以來自歐洲的學生越來越少了。現在有來自拉丁美洲的學生,他們往往不只是就讀哈佛商學院,而是也上其他商學院。所以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了。

亞洲的學生對上哈佛商學院熱情還是很高。在亞洲唯一讓人擔心的是日本,過去我們每年900個MBA學生裡有30-40個是來自日本的,現在只有4-5個。日本是我們在亞洲唯一一個申請人數在倒退的地區。在上世紀80年代,日本對全球經濟的參與度非常高,現在變得有點自我隔絕。日本還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我們必須要想辦法多接觸潛在的申請人。

至於大中華區,我們的生源結構越來越偏向中國大陸。目前四分之一的學生來自香港,四分之三來自大陸。以前絕大多數的中國學生來自香港。

《華爾街日報》:今年美國經濟復蘇對申請有影響嗎?

Nohria:我們這是反周期行業。今年快要截至申請的時候,(因為油價暴跌)來自能源行業的申請人數突然增加。我們現在還是10份申請人爭奪一個學位。

這些年來每年學費上漲4%,助學金增幅更快,約為5%-7%。現在近28%的學費被用於獎學金。去年50%的學生獲得了某種形式的助學金。這在20年前幾乎無法想像。

《華爾街日報》:你們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Nohria:最大的挑戰是許多人開始懷疑是否有必要讀商學院。商業教育的黃金年代是1950-2000年,那時候如果想加快職業發展,最好拿個M.B.A.。現在情況有所不同,就連麥肯錫(McKinsey)也開始招收Ph.D.或其他背景的學生,然後加以培訓。你如果去投行,他們不會像原來那樣,過了兩年讓你去念個MBA,他們更希望有潛力的年輕員工留下,一路做上去。

《華爾街日報》:有沒有做短期課程的壓力?

Nohria:EMBA的興起是對這一壓力的回應,而且從兩年壓縮到一年期MBA短期課程也興起來了。美國對兩年期MBA的需求較2000年已經下降了20%,所以這一空間在縮小。對於專業碩士課程的需求也比兩年期MBA課程需求增長得更快。

《華爾街日報》:你對亞洲的商學院怎麼看?

Nohria:印度可能是個領頭羊,對商業教育的需求增長得如此之快,以至於開了1,000所商學院。突然之間,人們認識到從隨便一所學校拿到一個學位不夠。整合正在進行中。美國也是一樣。人們更加意識到了教育質量問題。

《華爾街日報》:亞洲此行什麼讓你感到驚訝?

Nohria:在印度和中國兩個國家都是:大家第一次不談論經濟增長了。過去,我們是如此地沉迷於經濟增長,而忘記了我們得建立一個更強的基礎。現在這裡有了建立更強基礎、提高透明度、重視公司治理、和減少腐敗的需求。在亞洲,你聽到大家關心的點有所不同,而且大家不只是嘴上說說,而是認真這麼想。

簡歷
職業:Nohria在2010年7月份成為了哈佛商學院的第十任院長。在1988年7月份成為哈佛商學院教員之前,他獲得了麻省理工學院的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管理學博士學位,以及印度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化學工程學士學位。
業餘愛好:他和他妻子收藏當代印度藝術。他喜愛做素菜,而且他是波士頓球隊的狂熱球迷。

(作者顧蔚是《華爾街日報》中國財富和奢侈品編輯)

企業需要人類學家

英國金融時報
艾瑪•雅各布斯

約翰•柯倫(John Curran)用了幾周時間跟著一些英國人,觀察他們的日常活動。父母去送孩子上學的時候,他跟在旁邊;他跟著他們去超市;他們在咖啡館里喝卡布奇諾咖啡的時候,他也待在旁邊。柯倫不是什麽想要發掘骯臟秘密的私人調查員,而是替一家賀卡公司工作的人類學家。人類學家是指通過系統觀察研究人類行為的社會科學家。他的工作呢,就是發現需要紀念的事件。

對信息提供者(他對被觀察對象的稱呼)的觀察顯示,他們有紀念去世親屬的需求。他發現許多人把去世親屬的骨灰盒放在家裡(比如放在鋼琴上),並在忌日時舉行儀式(比如點蠟燭)。有些人在儀式上會為去世親屬送上一張卡片,但他們發現大多數賀卡都不太合適,因為卡片上的問候語使用了現在時。柯倫說,使用焦點小組(focus group)等傳統市場調查方法,是不可能發現這一點的,特別是在死亡這個禁忌話題上。

目前受到企業聘用、研究新市場或設計產品以適應用戶的生活方式的人類學家越來越多,柯倫正是他們中的一員。“我們拿出做學術的方法去(收集市場信息),然後再把這些信息一點點拼在一起……這是一種富有挑戰性的顛覆現狀的方式,由此會產生許多機會。”

愛德華•利博(Edward Liebow)是美國人類學協會(American Anthropological Association)的執行主任,人們有時稱他為“企業人類學家”。據他估計,在美國人類學協會這一專業團體的1.2萬名會員中,有30%的人不在學術機構工作,而是在為企業或非盈利性機構效力。

不久前,全球各地的企業人類學家匯聚倫敦的英國皇家學會(Royal Institution),參加人種學產業實務應用研討會(Ethnographic Praxis in Industry Conference)。就在這個歷史悠久的地方,邁克爾•法拉第(Michael Faraday)曾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電的力量。在為期三天的會議里,企業人類學家們討論了人類學在商界的應用,包括大數據和臨床試驗等問題。許多該領域的傑出人物在會上發言,比如過去15年在英特爾(Intel)工作的吉納維芙•貝爾(Genevieve Bell),因而這次會議提供了一個遇到志同道合之人的機會。正如利博所說的那樣:“在企業里工作的人類學家大多是單位里唯一的社會科學家,周圍全都是工程師或設計師。”其中一人稱,第一次會議無異於為那些相互隔絕的企業人類學家舉辦的一場“首次亮相舞會”。

米克爾•拉斯穆森(Mikkel Rasmussen)是總部設在丹麥和美國的一家創新咨詢機構ReD的歐洲分部主任。ReD也聘用人類學家為其效力。他表示,那些全職為大公司服務的人類學家有時可能丟掉其專業身份,被周圍的同事同化。“最好的人類學傢具備很強的感同身受能力,以致他們可能很容易受傷,”他說。

在美國,英特爾(Intel)、蘋果(Apple)和施樂(Xerox)等科技公司在20多年前就開始聘用人類學家了。據稱,微軟(Microsoft)是全球聘用人類學家人數第二多的機構,僅次於美國政府。科技公司在各種不同的市場上開展業務,它們之所以求助於人類學,是為了理解這些不同的市場。“科技巨頭是真正的多元本地化公司,”利博解釋說,“它們意識到,如果不理解本地文化,它們就不會有競爭力。”

數字人類學已成為破解人們如何使用社交網絡等技術的一種方式,尤其是能夠幫助高級管理人員理解精通數碼技術的年輕人的行為。

麗塔•丹尼(Rita Denny)是芝加哥的一名人類學家,她經營著一家幫助公司開發新產品和新品牌的咨詢公司。她說:“人類學家會把社會和文化方面的意義和慣例作為背景,理解產品與品牌,那些公司自己則不會這麽做。這可能對管理人員的思維方式、以及設計和開發產品的思路產生重大影響。”

拉斯馬森過去對人類學家對於公司的貢獻抱懷疑態度。作為科班出身的經濟學家,他不能容忍靠傳聞軼事做研究的方式,而是信任統計證據。“以往看到有定性研究稱女性喜歡吃巧克力的時候,我希望看到喜歡吃巧克力的女性所占的具體比例,比如76%。”但後來看到一名人類學家是如何詢問她的調查對象之後,他的態度完全轉變了。“這真是讓人大開眼界,”他說。其他市場研究者事先懷有一些他們認為八九不離十、想要去證明的想法,與他們不同,人類學家“在工作中完全沒有先入為主的想法”。他說,他們“思維非常開放,能夠捕捉我們大多數人註意不到的不起眼細節”。

過去10年裡,人類學家對拉斯馬森所在咨詢機構的工作發揮了關鍵作用。他引述了一個例子,說明瞭傳統市場研究人員和人類學家所提問題的不同之處。一家消費品公司想要找出各個家庭的飲食習慣。一名母親稱自己做給孩子們的飯菜很健康——包括新鮮蔬菜、水果、富含維生素的健康食品。在跟著這家人走進他們家中、去學校和去單位觀察了一段時間之後,人類學家發現了真相:這家人的習慣是一邊玩電子游戲,一邊吃煎蛋和焗豆。並非這位母親在撒謊,而是她被自己渴望家人健康的強烈願望矇蔽了雙眼。

花這麽多時間跟調查對象相處意味著,人類學家可以取得他們的信任。“這也讓研究者背上了一種道義負擔,”拉斯馬森說。“人們對你敞開心扉、流下眼淚。這類信息你會對外透露多少呢?”

2007年,美國軍方開發出一種富有爭議的系統,名為“人類地形系統”(HTS),讓人類學家登上了媒體頭條。美國軍方聘用了人類學家去研究伊拉克人和阿富汗人,以便更好地理解當地文化——或稱“人類地形”。這個旨在阻止暴動的項目遭到了一家名為“擔心的人類學家網絡”(Network of Concerned Anthropologists)的團體的譴責。在許多人看來,把未受過軍事訓練的人類學家派到戰區的風險太大了。也有人譴責稱,把人類學用作美國軍國主義的工具,是對該學科的玷污——這讓人回想起,19世紀頭十年至20世紀頭幾年,人類學曾被用作帝國主義的工具,帝國主義者利用進化人類學來主張帝國文化比所謂“土著”的文化更優越。事實上,HTS項目的社會科學特別顧問蒙哥馬利•麥克法特(Montgomery McFate)把人類學稱為“作戰學科”,該學科在其產生的早些年間一直是“為殖民主義服務的女僕”。

在企業人類學家界,高學歷能帶來一種優越感。(擁有博士學位的)柯倫說,博士比碩士牛。

拉斯馬森稱,並非所有人類學家都有能力為企業效力。“最大的問題在於如何找到學術水平高、又懂一點定價、或看過年報的人類學家。”他補充說,許多人類學家從觀念上就不認同資本主義這一套。

利博表示,把研究成果交給那些要求對成果保密以保證自身競爭優勢的企業,對於許多人類學家而言可能並非易事。他指出,畢竟,“他們喜歡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拋棄柯P,儘快進化成柯文哲2.0

柯文哲昨天接見英國交通部長,他在會後戲言要將對方贈禮手錶一只,「賣給破銅爛鐵」,此話一出,不只台灣輿論譁然,連英國媒體都以大篇幅報導柯文哲的離譜失言。

失言二字,從柯文哲一年前投入台北市長競選,一直到上任一個月來,三不五時與柯文哲三個字連帶出現,幾乎已成他的正字標記。輕率發言、口沒遮攔,偶一為之或許給人隨性自然不做作的印象,但柯文哲反覆失言,已經到了不得體、難登大雅的地步,明顯折損首都市長的威信與風範。

柯文哲從政以來,信奉「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這樣的格言,然而攻人容易,自擊困難,如果柯文哲遇到的施政最大障礙,就是他自己的失言痼疾,他還能不能像他自豪的外科醫師身分一樣,迅速向自己果斷揮刀?

雖然柯文哲在上任滿月的施政滿意度民調拿到68%,但他自己也知道,連馬英九在同位置同時間的支持度都比他高,不必太高興。事實上若由最近網路負面評論逐漸出現的趨勢觀之,市民給柯文哲的蜜月期似乎就要結束,而以過去幾任台北市長的民調來看,柯文哲必須嚴正看待此一可能:會不會滿意度68%,就是你的最高點?

顯然,失言是柯文哲眼前必須面對的最大施政阻礙,他必須像拆除公車專用道那麼果敢積極,以無形之刀剜除自己的爛瘡。衡諸柯文哲的失言風波,「台大醫院」與「葉克膜團隊」幾個字最常被他拿來當作藉口。「洞洞說」源自給醫學生的演講老哏;當眾怒嗆社會局長許立民,因為「許是他醫學院的學生」;不滿警察同仁緝拿槍擊要犯花了十幾天,因為「台大葉克膜團隊成功之道,就在於好還要更好」;而說要賣掉外賓贈錶,乃因「台大葉克膜團隊都不戴錶」。

夠了,「台大醫院」!夠了,「葉克膜團隊」!柯文哲卸下台大醫師職務已近一年,就任台北市長也已一個月,而更重要的,當市長與當外科醫師,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不能再對白袍生涯念念不忘。

柯文哲自己或許不知,他的諸多失言,除了個人性格因素以外,最大的心態障礙,就是他緊緊擁抱「台大醫院的葉克膜成功經驗」,毫無節制地想將白色巨塔的威權運作潛規則,以及醫療行業井然有序的科學教條,通通移植到政治領域,讓台北市府,「越來越像台大醫院」。

柯文哲想以醫學中心認真嚴謹的工作文化,來改革散漫的官場氣息,值得稱許,但帶領一個市府團隊,畢竟與帶領一個醫療團隊不同,不能樣樣沿用。在醫院裡,柯文哲是柯P(P是教授一詞的英文首字母),眾人敬畏,講笑話大家配合地哄堂大笑,而即使被教授「慘電」,書寫的病歷被扔到地上,也只能摸摸鼻子蹲下撿起。然而到了台北市府,這樣的方式並不管用,甚至會遭致反彈,比如日前台北市體育局長楊忠和辭職一事,就有柯文哲還沒聽完下屬簡報,當場生氣打斷的傳聞出現,這對認真努力的員工而言,將是很大的傷害。

柯P在醫院裡可以頤指氣使,但成了柯市長以後,必須尊重員工,關愛部屬;柯P是醫生,醫囑在醫院裡宛如律令,無人敢違逆,但當了市長,政務龐雜,術業有專攻,必須傾聽團隊意見;醫療是科學,凡事有數據有實驗佐證,柯P可以訂定SOP,按表操課,但政治是科學、是人文,更是藝術,柯市長必須容忍不確定、自主創意與因時因地制宜,更要懂得協調與折衝,而不是拿著手術刀,從市府頭砍到市府尾。

除了失言以外,柯文哲的社會科學素養也有待提升,比如緝拿槍擊要犯陳福祥,他嫌太慢,檢討以後提出的建議,竟是「監聽票申請應有例外,可先斬後奏」,完全忽略了保障人權的民主政治基本原理。在醫療裡,敵人是病菌是腫瘤,治療手段求快求有效就好,但政治手段施用在人身上,除了實用原則,還須通盤考慮基本價值。

柯文哲是台灣政壇「骨骼精奇、萬中無一」的政治奇才,上任一個月來,也以快狠準的鐵腕作風,對台北市的公車專用道、違建與BOT案等市政項目大破大立,鋒芒甚至蓋過了綠營天王「賴神」與「花媽」。若能拋棄柯P身段,進化成柯文哲2.0,那麼柯市長的執政前路,將更加綿長寬闊與順遂。

人活在世界上,每天都有很多新的問題要解決,「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就是越修越好。

有關「破銅爛鐵」說,台北市長柯文哲今(27)日表示,他要對英國交通部長克雷默(Baroness Kramer)表達歉意,「我本來就不是一個很圓融的人」,「柯P語錄」中失言的太多,但有錯就改,最近幕僚會安排他上外交禮儀課。

柯文哲昨天接見英國交通部長克雷默等一行人,致贈台北101造型紀念杯,克雷默則回贈柯文哲懷錶,柯文哲開玩笑說自己用不到,會轉送給別人,「不然拿去破銅爛鐵賣一些錢」,這番談話引發爭議。

柯文哲今天表示,「我本來就不是一個很圓融的人」,「柯P語錄」中失言的太多,但有錯就改,最近幕僚會安排他上外交禮儀課,強調他不會用隱藏避諱的態度,台北市也是一樣,希望把過去的失誤一樣一樣改掉,讓台北市成為一個更好的城市。

是否有對英國交通部長作出回應,柯文哲指出,這是失言,外交禮儀還是要注意,不是心理想什麼就講什麼,他要對英國交通部表達抱歉,「看到不喜歡的東西還是要收下來」,要說謝謝,這個他還是要改變,他會請外交人員幫他上外交禮儀課,他也不避諱,講錯就講錯,該改就改,他要學會什麼話不要講,他要對克雷默女士表達歉意。

媒體詢問,柯文哲已說多次要改,但卻一直沒辦法改,這部份要如何解決?柯文哲說,人活在世界上,每天都有很多新的問題要解決,「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就是越修越好,他在選戰期間沒有上外交禮儀這堂課,該修就修,該上就上,會拜託幕僚單位安排。

迷人海濱城市-芽莊(Nha Trang),是越南慶和省的省會。這是位於越南中南部的一個海濱之都,來到這一個有著海洋氣味的城市,不自覺的就會放慢腳步。

張煥鵬

芽莊(Nha Trang),是越南慶和省的省會。這是位於越南中南部的一個海濱之都,來到這一個有著海洋氣味的城市,不自覺的就會放慢腳步。



已有80多年歷史的芽莊教堂,是法國殖民時期興建的建築物。



珍珠島上有五星級的度假村。



特殊的泥漿浴是芽莊獨有的體驗。



芽莊曾經被評選為全球最美麗的沙灘之一。

曾經,芽莊只是一個淳樸的小漁村。法國殖民時期,這裡深受法國人喜愛,漸漸被開發成為一個休閒度假勝地。越戰期間,芽莊迷人的海灘風光,也成為美軍休假時的最佳去處。

9座離島各具特色 陳富大道熱鬧區

綿延6公里長的沙灘,帶點兒土耳其藍的潔淨海水,芽莊曾被評選為全世界30個最美麗的海灘之一,2008年環球小姐決賽地點,也在此地舉行。芽莊有9座離島,每一個島各具特色和吸引力,潛水、浮潛、船釣等,都是很受到遊客喜愛的水上活動。

芽莊是許多潛水愛好者的天堂,這裡有超過20個以上的潛水點,海底的平均能見度在15米以上;如果天候狀況佳,能見度甚至可達30米。芽莊有很多潛水訓練課程,以及專為初學者設計的一對一教學。

陳富大道(Tran Phu Str)是芽莊最熱鬧的市中心,寬敞筆直的馬路兩側,分別是商店街和海灘。大街上有許多飯店、餐廳和夜市,從市中心前往碼頭約15分鐘車程,在碼頭可搭船至Hon Mun、Hon Tam、Con Se Tre等小島;島上可體驗浮潛、潛水,或小盆舟等活動。有些小島提供住宿,住在島上的度假村,無所事事的在沙灘上享受日光浴,頗為愜意。

在芽莊,可以盡情揮霍假期。除了水上活動之外,這裡還有其他玩法,例如:體驗獨特的泥漿浴,走訪芽莊最古老的石頭教堂、占婆文化遺址,或是至郊區欣賞有別於海灘風光的自然景致等。此外,品嘗美味的越式料理和新鮮海產,也是到芽莊旅遊不可錯過的一件事!

芽莊距離胡志明市大約450公里,比起台北到墾丁的距離還要遠一些。從胡志明市搭車至芽莊,至少需要7~8小時以上的車程;利用越南國內航線前往芽莊,是最快速且便捷的交通方式,胡志明至芽莊的飛行時間大約1小時左右。
暢遊珍珠島 度假兼揮桿

珍珠島(Vinpearl)是芽莊眾多離島之一,島上有主題樂園、度假村、高爾夫球場,是相當受到歡迎的一座度假島嶼。從芽莊前往珍珠島可以搭乘纜車或船,全長3,320公尺的纜車,是全東南亞最長的跨海纜車。搭乘纜車至珍珠島約需10分鐘;去回程不妨輪流搭乘纜車和船,體驗海、空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受。

在珍珠島上有一座主題樂園,園區內共有50多項遊樂設施,包括:水上樂園、遊樂場、4D電影院、水族館等,很適合全家大小同遊。水族館內的餵魚秀十分有趣,穿著潛水裝備的工作人員和大海龜、魟魚之間互動親密,餵食過程中,貪吃的大魟魚任人擺布,工作人員會讓魟魚的腹部面向玻璃,讓圍觀的群眾看見它難得一見的肚皮,魟魚的鼻孔、嘴部、鰓孔、鰓裂,排列在一起就像是一張可愛的笑臉。

珍珠島上的住宿設施完善,有5星飯店以及獨棟的別墅,每一間客房都有面海的陽台。珍珠島度假村強調奢華、私密性高;島上還有一座18洞的高爾夫球場,面海的球場景致優美,難度和挑戰性亦高。
女性趨之若鶩 美容泥漿浴

每一位造訪芽莊的旅客,都會想去試試看有名的泥漿浴。泥漿浴是幾年前才開始興起的休閒活動。原本是石油商想要開採油礦,無意中卻發現蘊含豐富礦物質的泥土,油田未被發現,卻意外讓此處的泥土有了全新的用途。

泥漿浴的泥土來自於距離芽莊市約30多公里的寧和,當地的土質富含礦物質,業者透過輸送管將泥土運送至芽莊,再和泉水混和成泥漿。根據業者表示,泥漿浴具有美膚的效果,因此許多女性趨之若鶩。泥漿浴無臭、無味,外觀乍看之下就是加水稀釋後的泥漿,泡過泥漿浴後,當下的確會感受到皮膚變得較為細滑柔嫩。

在芽莊有很多地方都可以體驗泥漿浴,無論是露天或室內均有。位於芽莊市中心的Galina飯店,也有提供泥漿浴和美容水療設備。戶外的泥漿浴池布置得宛如綠色叢林,每一個浴池可容納2至3人。客人泡完泥漿浴之後,工作人員會重新清洗,新客人到達前再重新注入新的泥漿,衛生無虞。除了泥漿浴之外,這裡還提供日式、越式、歐式、阿拉伯等4種風格的SPA房,提供不同的SPA療程。
殖民時期古蹟 法式芽莊教堂

越南曾經是法國殖民地,至今仍有許多殖民時期留下的建築物和歷史遺跡。和越南的其他城市相同,走在芽莊的市街上,依舊可以發現法國殖民時期遺留下來的建築物,教堂便是其中之一。坐落在芽莊市中心的芽莊教堂,興建於1928年至1933年之間,這是芽莊市最大且歷史最悠久的一座教堂。

芽莊教堂屬於哥德式建築風格,整棟建築物以石磚砌成,歷經80多年的歲月洗禮,外觀依舊保持完好。哥德式建築發源於12世紀的法國,它最常出現在歐洲的教堂、修道院等建築中。高聳的鐘樓、尖形拱門、肋筋拱頂、飛扶壁、花式鏤空窗格、彩繪玻璃等,都是其主要的建築元素。

走進教堂內,挑高的肋筋拱頂盡顯哥德式建築之宏偉。獨特的拱頂,為空間創造出優美的線條造型,同時也展現高難度的工藝技術。為了讓教堂內部空間擁有充足的採光,教堂使用了大面積的排窗,細長的窗戶成為一大特色;窗戶外框的圖案裝飾,亦可見設計的用心。拱頂上的彩繪鑲嵌玻璃,以聖經故事作為裝飾,美麗中又不失莊嚴。
<旅遊資訊>

◆ 航班:可搭越南航空直飛河內或胡志明航班,轉搭國內線前往芽莊。

◆ 簽證:需辦越南簽證。

◆ 匯率:新台幣1元約兌676越南盾。

◆ 時差:比台灣慢1小時。

◆ 相關資訊查詢:

1. 越南旅遊局:http://vietnamtourism.com

2.珍珠島:www.vinpearl.com

3.泥漿浴:www.galinhotel.com.vn

4.潛水:www.lanbienxanh.vn

開放政府 英國透明度世界第一

「全球資訊網基金會」日前公布最新調查指出,英國政府是全球資訊最透明化的國家,但由於英國公布的訊息或數據多半未經過消化,讓民眾難以理解,該基金會認為,英國距離所謂的「完全開放政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全球資訊網基金會」對86個國家做調查,英國、美國、瑞典、法國與紐西蘭排名世界前5位。韓國則居第17名,是亞洲最透明的國家,日本則是第19名,該調查認為,日本政府除了犯罪數據外,幾乎未公開任何資訊,至於全世界最不透明的國家則是緬甸。

雖然英國位居世界第一名,但離完全透明化政府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原因是英國公布的訊息或數據,多半是便於專家,而非讓民眾了解。

調查報告認為,雖然現代科技發達,但大多數政府仍保有許多黑箱數據,像是7大工業國曾在2013年承諾願意將各國重要資料公開,但除了英國之外,其他國家僅公開少數資訊。

全球安全城市評比 東京居首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近期針對全球50大主要都市進行評比,選出全球最安全都市,結果以東京居首,台北則排名第13。

在這份評比中,經濟學人智庫以4大因素作為評比標準,分別是數位安全、健康安全、公共建設安全以及個人安全,經濟學人也將這4個因素列為城市安全「新定義」。

評比結果顯示,分數最高前3名都是亞洲都市,分別為東京85.63、新加坡84.61以及大阪82.36,第4至第10名,則分別為斯德哥爾摩、阿姆斯特丹、雪梨、蘇黎世、多倫多、墨爾本以及紐約。

智庫成員分析,人口高達1330萬的東京,數位安全分數87.18最高,個人安全以及公共建設安全也都名列前5;而以嚴刑峻罰出名的新加坡,也有效控制犯罪率,在個人安全分數獲得90.42的高分;大阪則在個人安全與健康安全表現較為突出,分別獲得第2與第6高分。

台北市在這份評比獲得76.51分,在50個都市中排名第13,在個人、健康安全部分,分別名列第5與第9,但在數位安全與公共建設安全方面比較沒那麼亮眼,分別排名第21與22。

安潔莉娜裘莉(Angelina Jolie)如是說


it is not enough
這樣是不夠的
to defend our values at home
只在家裡捍衛我們的價值
we have to defend them here
我們必須在這捍衛
in the camps and informal settlements across the Middle East
在中東(難民)營區和非正規的居所
and in the ruined towns in Iraq and Syria
以及在這些被蹂躪的伊拉克和敘利亞城鎮
we are being tested here as an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身為國際社會一體 我們在這裡接受測試

美國演員安潔莉娜裘莉(Angelina Jolie)走訪伊拉克難民營,認為國際社會援助不足。

人生很奇妙,像一個必須回到原點的圓。不論離開多遠、爬得多高,習於追尋自我的人,有一天終究會選擇回到原點。

人生很奇妙,像一個必須回到原點的圓。不論離開多遠、爬得多高,習於追尋自我的人,有一天終究會選擇回到原點。
台灣好文化基金會執行長 徐璐

警察薪水不夠高嗎

施能傑(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特聘教授)

警察薪水不夠高,警察勤務太重,因此台北市試辦的警察勤務加給「加成制度」應該繼續維持,更應該擴及其他各都或各縣市政府。這是前一陣子內政部警政署和台北市柯市長交手時出現的論述,以及行政院可能推動的新方向。

薪水高不高,除了是實際金額判斷的問題,更經常是比較性的問題。既然難解,球又已丟回行政院,行政院該參考柯市長的話,決策要先瞭解事實和科學證據。

警察的固定月薪由三個項目組成:本俸或年功俸、專業加給和警勤加給,一般公務人員只有前兩項。只要職等俸級相同者支領的本俸都相同,但相同職等的警察人員專業加給就比多數公務人員專業加給高出一千至三千元。警察根據所擔任工作性質再分為三個等級另外支領警勤加給,最高等級是每月8435元,加成制度下數額再加一倍。換算後,警專畢業五年資淺警員,月薪約4.85萬元(一般公務人員是3.89萬;警大畢業五年的資淺警官,月薪約6.04萬元(一般公務人員是5.02萬)。台北市目前實施加成制度下,資淺警員月薪是5.7萬元,資淺警官月薪是6.9萬元。

所以事實是,全國各地警察目前即使沒有試辦警勤加給加成制度,警員和警官年薪資獎金就分別高於同職等一般公務人員的25%和20%。台北市試辦加成後,最高級者差距更遽增至46%和37%,資淺警官月薪幾乎相當於剛取得博士學位剛任教的助理教授,資淺警員月薪比第8職等公務人員還要略多。

白話說,警勤加給加成制度就是警察再加薪制度。全國目前警政署主管警察約有1.2萬人,六都約有4萬人和各縣市政府有2萬人,其中63%支領當於警官以上的月薪。如果六都或全國警察的警勤加給都改成再加成,一年薪資需增加41億元到74億元(如果再加計年終獎金和考績獎金,就更多了)。

剩下的就是決策的判斷了,是要讓全國各地警察都跟著比照有錢的台北市走,僅讓六都跟著走,還是該廢除加成制度僅根據事實需要由地方政府列為自治事項處理或者其他選項?決策者應該根據上述事實,謹慎思考下面問題,加給加成制度真的可以持續維持特定地區警員請調率不增高嗎?即使有較高請調率真的會影響該地方的治安績效嗎?如僅因警員請調率高就增加金錢留人,那其他公務領域是否都可以持同樣理由請求增加加給(消防、海巡或移民都可能跟著期待)?

同時,決策時不應該納入思考的問題是,加成目的是再補償警察勤務繁重,因為原有高出一般公務人員的全面性警勤加給是否真的不夠充分支應警察的勤務繁重(未必都是立即危險)?警員愛請調回家鄉服務的理由如果是不想勤務繁重,那為何可以另支領警勤加給?都會政府警察勤務繁重,究竟非常態性事由扮演的角色有多頻繁?警察不能兼顧家庭和工作,真的是法律規定的還是不敢改變的心態?

個人長期研究政府的人事政策課題,特別是薪資。大致上的看法是,如果所有政治領導者和民意代表都認為幫警察加薪是一定對的事情,那麼至少建議這個作法應該改回歸到地方自治事項上。不要再使用和公務人員俸給法相關的加給等事由,改成地方政府對所屬警察及公務人員的福利事項,各地方政府制訂相關自治條例,送請議會同意後,完全自付財源,給予更多有創意且基於事實才支領的現金津貼等福利作法,考試院和審計部自然都無從置喙。

不過,政治真的要這樣嗎?別忘了,都是納稅人的錢;別忘了,我們也同時在檢討所有公務人員的加班費和交通費等合理性。

1/26/2015

櫻雪奇緣 春遊武陵櫻花季

櫻雪奇緣 春遊武陵櫻花季
http://youtu.be/lEqfvYj00xk



未曾去過非洲

http://vimeo.com/58479067


原來,馬英九就是愛國同心會的門神

大清帝國末年,有義和團標榜「扶清滅洋」的愛國情操,到處殺洋人、毀教堂。對仇洋的慈禧太后而言,義和團正好與其氣味相投,慈禧正好利用義和團來洩恨、報老鼠冤。有了慈禧太后這個超級門神的加持,義和團更是無法無天、恣意妄為,結果引來八國聯軍的進攻北京,禍害鉅深。

今日的台灣,竟也出現一個類似中國清末的義和團組織,叫愛國同心會。同樣以「愛國情操」為標榜,只不過從他們拿的旗子、主張來看,他們愛的國應是中華人民共 和國,而非台灣。如果不是台北市長柯文哲上任第一天就揚言要換掉不適任的信義分局長,坦白說,我們中南部的人民還不知道在台北101大樓外,有一群常年在打人且享有「治外法權」的愛國同心會在活動。只是令人不解:為何資訊如此發達的現代社會,愛國同心會的恣意施暴竟然無媒體報導,信義警分局也無動於衷?

查閱維基百科,愛國同心會的創會會長,竟然是馬英九的父親馬鶴凌,愛國同心會的成員稱呼馬鶴凌為老會長。至此,終於瞭解為什麼愛國同心會的人不管是毆打法輪 功的人或是毆打泛綠的支持者,警察一律視若無睹、姑息養奸,任其尾大不掉。襲擊前總統陳水扁及前駐日代表許世楷的蘇安生,即是愛國同心會的成員,這暴力份 子蘇安生在2008年的國慶大典上,還被馬英九邀為座上賓,好像複製慈禧太后對義和團的禮遇厚愛一樣,這顯示馬英九對陳水扁的仇恨心態無以復加。

檢視愛國同心會一國兩制、統一的主張,與馬英九的化獨漸統及郝柏村的統派色彩互相呼應,正是投馬郝之所好,好比「乩童、桌頭」,一明一暗在運作。故愛國同心會在台北市享受「治外法權」,就是得到馬英九與郝龍斌的默許、暗助,這也意味著馬英九向北京主子的輸誠。

如今,柯文哲上任才一個月,愛國同心會又公然挑釁,嗆聲換十個信義分局也沒用,這擺明在挑戰柯P的決心與警方的公權力。如果再配合郝柏村的御用大律師陳長文喊出四年後他要競選北市長,政見只有一個---清算柯文哲,兩相對照,就可以清楚看出:柯P要處理愛國同心會的打人事件,又清查馬、郝市長十六年下來與財團的弊案,形同打了馬郝一記重拳。陳長文、愛國同心會此時出面挑釁柯P,不過是圍魏救趙,替馬英九、郝龍斌等主子出一口鳥氣罷了。

(黃招榮國小教師 )

「嘗試不可能的事以提升你的工作表現。」“Attempt the impossible in order to improve your work.”

“Attempt the impossible in order to improve your work.”
– Bette Davis, Actress

「嘗試不可能的事以提升你的工作表現。」– 貝蒂‧戴維斯 (女演員)
attempt (v.) 試圖 (做困難的事)。例:The brigade attempted to capture the fortress. (那軍旅試圖攻下堡壘。)
貝蒂‧戴維斯 (1908-1986) 是美國著名演員,一生獲得 10 次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2 度榮獲該獎項。她也是美國電影學會「百大明星」榜排名第 2 的女演員,她事事追求完美,為了能具體塑造角色而經常與製片人、導演和其他演員深入探討,甚至發生爭執。

婉君的迷思

2014年的9合1大選,中國國民黨遭受空前的挫敗,最具指標性的六都市長寶座,竟然只由朱立倫保住新北市一席。特別是長期由國民黨執政的台北市,竟然敗在第一次參選的無黨籍柯文哲,柯文哲颳起的網路選戰旋風,讓國民黨從錯愕到反思,認定柯文哲的網路大軍;現被稱為「婉君」,是選戰的秘密武器,也是致勝的關鍵,於是行政院長毛治國率領行政院各部會首長,請益柯文哲的網路大將來教導如何以網路治國。

其實,每次大選後,對於勝敗的關鍵原因,大家總是企圖用單一、簡略、但是清楚易懂的因素來加以解讀,這當然有逃避責任而找替罪羔羊的計算,也有的是轉移焦點避開真正的檢討,也可能是急就章的開藥方。然而任何一場選舉的勝敗原因千頭萬緒,如果沒有經過大規模的實證調查,任何的推論都可能是瞎子摸象。

將連勝文的慘敗歸因於柯陣營的婉君,顯然就是犯了上述的錯誤。不可否認,柯文哲運用網路作戰的策略成功,必定會列入台灣選舉史上的一大創舉。但是它的成效有許多主客觀因素的配合,才能爆發出那麼強大的動能,推倒被視為是藍營鐵票區的台北市。

首先,候選人的本質才是婉君能夠發揮的關鍵。連勝文的背景、特質、才能、作為都不具優勢,對手可以輕易地發動攻擊,才會導致一路挨打落後。例如同樣強調改變,連勝文只是改變自己的身段,試圖從權貴轉為平民,這怎能與柯文哲要改變一個城市,甚至改變整體政治文化的企圖心相比呢?連勝文的改變大概只能感動身邊同為權貴的人,對於廣大市民而言,簡直是不食人間煙火。

另外,連勝文的敗選除了個人因素外,國民黨的分裂也是致命原因。一般相信,因為馬英九與王金平的恩怨,加上連家長期與馬英九的矛盾,馬英九對連勝文選戰的態度是陽奉陰違。表面上幫連勝文站台掃街,心裡可能另有盤算,因此基層的真正輔選沒有到位,鐵票區開不出票來就是蹊蹺之所在。難怪連勝文的輔選大將蔡正元會痛斥藍營內部嚴重分裂。試問,婉君能夠彌合這種內部矛盾嗎?

反觀柯文哲的特質剛好在318太陽花學運後,與那股鮮熱、激情的公民力量相結合,年輕的婉君將後318的能量轉移至柯文哲的選戰,他們在318學運大解構台灣的政治權力,更以台北市長的選戰證明他們有能力進行大重建。這個獨特的時機背景,將來大概很難再被複製,盲目地想模仿,必定是時不我與的下場。

任何創新總是先發者佔優勢,改革是要站在浪頭上才能引領風潮,跟在浪下只會被淹沒。這也是後發者的迷思,以為模仿就可以事半功倍。婉君只是工具、手段,最重要的是當事人和議題的本質要有可以發揮的地方。就像我們常說文化創意產業的根本在文化上,創意只是行銷轉化的過程,沒有優質的文化內涵和故事性,再多的創意也會淪為浮誇不實的廣告。

同樣地,行政院要贏得人心,基本功夫還是在施政的品質和庶民的實際生活感受。過去這幾年台灣人的日子夠苦了,食衣住行都不安心,現在缺水危機、來勢洶洶的禽流感、年關將至的社會躁動,才是行政團隊立即且明顯的挑戰。千萬不要本末倒置,迷信婉君能扭轉乾坤,甚至是無所不能,否則只能繼續徒呼負負,「為何柯P能,我們不能?」

年紀大是滿好的事

黃麗群

每遇林俊頴(1960-)我都想起那名句:「某某人總也不老。」

林俊頴讓人感覺「總也不老」,不老並非青春之戀屍或肉身之福馬林,而是因為在眾人龐然亂竄蠅蠅奔飛的時光中他偏偏能停,故時光在他身上亦能停。他專職寫作已久,早起,不熬夜,有時慢跑,手機永遠關閉鈴聲與震動;無話可說時讀書,有話可說時寫作,寫作時並不覺得體力隨著年齡減退,「其實支撐你的不是體力而是意志。」在山與城之間若即若離獨居過減法的生活。他說自己有時幾天也不與人交談,又赧然自嘲「好乏味」。他不開Facebook帳號。有個以他為名的粉絲頁偶會轉發與他相關書訊與訪談,本來以為是出版社編輯代辦,後來才知道是他從前廣告公司時期一位舊同事熱心成立,常常說要將管理員交接給他本人。林俊頴期期以為不可。

「有時候外界會發訊息到那個粉絲頁找我,這個同事就會轉信過來,然後,我就假裝沒看到⋯⋯」

在空氣雜亂、充塞懸浮碎粒而萬物娛樂化的新世界(林俊頴說,這就是米蘭.昆德拉講的「慶祝無意義」了),他像書封上那個抵住鮮黃色的背影,雙手扶肩,沉默擁抱一個他自己才看得到的對象。

藍圖上畫虛線的地方

幾年前林俊頴寫完規模與企圖廣大的長篇《我不可告人的鄉愁》,去年出版專欄結集《盛夏的事》,以及斷斷續續經營一年多、甫得2015台北國際書展大獎的小說集《某某人的夢》。身為專職寫作者他應是沒有辜負時間。照理我們應當聊聊這本書,但林俊頴顯然仍不習慣談論作品,本能地露出野生動物抗拒牽繩的眼神,我們喝了三個小時咖啡,事涉此書處僅四十分鐘且話頭常常斷落,最常見的答案是:「可是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說。想說的,我都寫在書裡了⋯⋯」一旦離開這話題他就出現(恐怕他自己都沒發現)鬆一口氣表情,很有情感地談讀書、談生活、談心境,健談且言必有中。

例如他說:「其實我對非現實不感興趣。例如科幻。若是科幻電影,電影院兩個小時轟隆轟隆過去也就罷了⋯⋯」

他說:「大家會不會把虛構想太大了?以前在廣告公司我們做房地產,建築藍圖攤出來,在一個有限的空間裡,這裡或許可以有一道門,那裡或許可以有一道牆⋯⋯那個不確定的、『或許可以』的位置就畫虛線。虛線終究必須畫在真實上,以此延伸出空間。我覺得虛構也是這個,是一張建築藍圖上讓你畫虛線的地方。」

他又說:「久了你會發現寫長一點都不是難事。有時讀某些長篇小說,感覺作者唯一的目的就是『把它寫長』,非常囉唆,反正就寫成一塊磚,用量體換取位置。可是我還是認為,寫作者應該裁度出最恰當的形式。有些東西是『可以』寫長,不一定『必須』寫長。」

種種無關有關,其實最終都可做為《某某人的夢》的註解,一如人醒著與夢著有時不容易分。此書由三則暗中呼應、「比較長的短篇」(引林俊頴言)組成,如果換個寫法,鋪張成另一本長篇小說並非難事。「但我就特別要把它寫短。」他說,「我覺得就適合這樣。」

家事疲勞、身世困惑,一個中年男子各種牽拖與流蕩的前半生,就小說而言不算奇異故事,在人身的實踐卻很凌厲,《某某人的夢》裡確有某某人。「是一位很好很好的朋友,我們認識二十幾年,他的經歷我一直以來都看在眼裡⋯⋯」然後他補上一句(好像知道我想接著問什麼):「不是我的故事啦!還好我朋友是不看書的人。」
時時警覺敘事者的獨斷與偏見

哎呀。想在書中捉拿作者人生的企圖不妨擱置。林俊頴的文字華麗掩蔽、緊密疏離、每一落字都是劇力萬鈞飽含訊息,偶在極形上的詩意裡閃現極形下的幽默感,(例如這樣的段落:「旁邊賣紀念品小販的幼小女兒很活潑⋯⋯(中略)悅耳的童音一直跟他說話也不管他聽不懂,主動牽了他的手。他心裡一動,必然有此一說,為了今日這一牽手,他與女孩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一千年則是司機問他,要在這裡過夜嗎?可以幫他介紹旅館。」)《某某人的夢》也是一貫風格,忠實讀者不會失望,然而比以往又更加暗抑。「寫的過程花很多時間在猶豫。如果真的是我自己的故事,好像可以更『敢』一點。」他很在意各種現在看起來樸素得有點傻氣的寫作倫理,時時警覺敘事者的獨斷與偏見到底能把藍圖上的虛線拉到什麼地步?或許這也是必須裂解成三個篇章的原因之一。在這某某人的半生長夢中,時序像(據說被)打散的《推背圖》故事那樣顛倒乾坤,事物經過清洗,天上的弦月已不是鋒刃而是「如指甲刮傷」。

「到了這階段,終於能⋯⋯怎麼解釋呢?要說是站在制高點上想事情嗎?也不對。最卒仔的講法,是『客觀』嗎?也不對。」

「這樣說吧,年過五十之後,我忽然覺得年紀大是滿好的事。那種生理的躁動、被荷爾蒙牽著鼻子走的昏頭脹腦統統都消失。心平氣和。然後,在每一段『寫』的過程中感到生活與享受。」

「我想這就是年齡的餽贈了。」他說。
一條新繫上的黃絲帶

後來林俊頴寫email給我,信裡他回答了談話時難以整理的問題:

「終於走上了專業寫作的路,還是猶豫、懷疑的時候多。不是是否值得的問題,而是這是否對的選擇?寫作是否迫使我一路在生活使用消去法,往孤僻的邊緣去?」

「小說究竟何用?這是每每令我窘笑的問題。答起來也是暗夜吹口哨吧。」

「我想小說的功用、功德對於作者則是一份安靜的穿透力量吧,唯有寫小說時,我才能夠全神貫注,擺脫日常生活的囚籠。希望不是在痴人說夢。」

因此,與其將《某某人的夢》視做「中生代寫作者林俊頴的另一本小說」,或許它更顯明的意義是標出一個位置,就他個人而言是年齡的餽贈;然而就同一條路上的行者而言,在人跡罕至荒煙蔓草不知終往何處的路上(依林俊頴看法:「不是通往死亡,就是通到沒有東西寫卻還無法死亡的那一天。我覺得後者比較恐怖。」),它像樹上一條新繫上的黃絲帶。《某某人的夢》說的其實是很平凡的故事,在這個從網路廣告到電視新聞人人都找「哽/梗」如尋寶的時代,它的音量大不起來。但是我想林俊頴會同意:寫小說從來不是為了大聲,且正相反如書中這樣幾句:「所有的人遠去,成了淡淡的遠景,他希望那時候自己可以像是容器的空,於是才能好像在萬馬奔騰的海岸邊,等待寒冷的海水,耳朵被震聾。」於是終於聽見每一個最小最小的聲音。

國民黨會改革嗎?

蕭新煌 中研院社會所所長

去年一一二九政治變天之後,全國國民都像脫胎換骨一樣,要重新做台灣人。新的台灣公民不再聽天由命;不再任憑無能、無心、無力的政權和政客以及貪得無厭的黑心囂張財團,宰制全民福祉,斷送年輕人未來;更不再任由國共兩黨勾結,再串連兩岸權貴資本來扭曲台灣民主,將台灣前途帶入萬丈深淵底。簡單地說,新台灣公民要的是內要重建公平正義,外要恢復國家地位和尊嚴。

在這種嶄新的政治氣氛之下,台灣公民當中有形地增多更多的「批判的公民」和「憤怒的公民」。兩個多月來,我目睹耳聞批判和憤怒的公民也在做自我反省,檢討自己不該長期縱容魚肉人民的政權和政客,不該貪圖或惑於兩岸經貿交往下一時的「紅利」,而差點斷送台灣國家命運和民主前途。因此,自省和責他的揚升正是我看到的二○一五年新公民意識圖像。

面對這種新公民意識,首當其衝的當然是現在執政但因施政全失民心的中國國民黨。台灣公民的責問對象也就是與國民黨有直接關係的下面四個政治機構。一是總統和行政院長,二是該黨主席,三是國會的該黨黨團,四是地方議會裡的國民黨議員。如果說,一一二九九合一大選結果證實國民黨自二○○八年再次執政以來,幾乎喪失放棄所有改革重振機會、自甘墮落而導致被選民唾棄,那麼我們要檢視的就是,這過去兩個月來,國民黨上述四機關有沒有在大敗之後痛定思痛,而出現改革契機和作為?雖然也有論者一再譏稱「老K會改革,老虎會吃齋」,但就讓事實再來說一次話吧!

首先看執政的總統和閣揆有沒有任何改革意向。馬英九辭黨主席以示負責,這不叫改革,這只是謝罪。在選後一個月的二○一五元旦祝詞,雖以「和解、合作、和平」做為對台灣國民的訴求和宣示,文辭雖動聽,但內容卻仍是缺乏誠意、平淡無奇,根本看不出有任何改革的決心。他的「社會和解」只是空話;他的朝野合作更是無心;他的兩岸和平看來更是無力。面對全台食安危機,至今沒有魄力「滅頂」;面對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和台中市諸多政商勾結疑案,也聽不到來自中央展現破釜沉舟的覺醒和自清,反而任憑卸任市長及總統友人律師動怒反彈責罵是「清算前朝」。面對名嘴對馬英九本人歷年收受不法政治獻金的嚴重質疑,總統府的溫吞反應也讓人更加生疑。

新閣揆毛治國在敗選後上任,理應要有改革宣示,但他的施政報告竟連「口號」都免了,可見無心戀戰的懶散情緒已到了極點。從馬、毛這兩個執政團隊最高主事者這兩個月來的言行看來,我真的很難體會到他們有心透過改革再起。任內最後歲月的擺爛,恐怕會是我最不想看到的結局,而這將會是害己傷民和誤國的最壞情節。
看不出朱立倫真正反省

接下來觀察的就是剛上任的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朱在新北市連任選戰中的「慘勝」,究其原因,恐怕是他那自傲和圓滑,卻未必有足夠信心和能力的政治個性使然。在宣示競選黨主席之際,確實拋出一副要大改革的姿態,如「黨產歸公」、「憲政改革」和「找出創黨精神」等。但沒多久就縮小變質成為「黨產歸零是假議題」,憲改只是變成「推內閣制」,至於「創黨精神」的表現更淪為與涉有賄選之嫌議長高唱「你是我的兄弟」的難堪場面。

至於朱有意與馬切割,在黨內人事上開始做調整,但這與今後黨內體質和體制是否有深度改革,其實無關。他是否敢撤銷國民黨對王金平的官司,更是與國民黨能否就此擺脫假民主、真金權政黨之本質,毫不具指標作用。

從朱立倫兩個月以來的所作所為看來,我也看不出他真正反省了自己為何差一點在大選中也被「滅頂」的癥結,如果只是想靠批馬來建立自己黨內威權形象,那國民黨的轉型恐怕又會只是一個假象。

至於立法院國民黨團成員近月來的表現也讓人難以恭維,那幾位少數經常應邀在電視談話節目扮演「國民黨開明派」的,說穿了不過只是看風轉向的半調子改革派,在立院殿堂根本不敢大聲直言要國會自清和改革。其他大多數都已變成「護主」的保守派,竟先後提出要修法為前主馬英九下台後不再受刑法約束,不滿南檢和屏檢查賄,提案凍結其預算,這簡直就是「介入司法」,為後主朱立倫爭面子。這些舉動與國民黨黨團在選後信誓旦旦不再做黨的傀儡,真是很大的諷刺,這也讓人對於他們是否有能耐做改革先鋒,實在很難抱太大希望。

最後就是全台各個地方議會中的國民黨議員,能否自覺要改革?總體看來更是不樂觀,至今還籠罩在新北和台南議長賄選疑雲當中。不但如此,有位涉賄選的新科國民黨議長竟以黑道大哥口吻威脅市長聽話,否則沒前途;更扯的是,國民黨上下竟也口徑一致,以大選慘敗、議長選舉獲勝做為扳回一城的證據。殊不知,不擇手段贏得這些議長席次,其實只會讓台灣公民更瞧不起國民黨。

國民黨在大輸之後這兩個月,不但沒具體的改革舉措,反而從上到下又接連自曝其短,暴露該黨的「反改革」真面目,這不是擺明邀請台灣新公民再唾棄他們一次嗎?

人民的需求 國民黨聽到了、柯文哲送到了

鄧鴻源

立法院長王金平日前慰問新屋火災罹難消防隊員家屬。離去時遇到一名消防員陳情,他大聲質疑,消防協會從3年前就不斷向各機關反映人力不夠、裝備不好、制度有問題,上頭卻只會說「我聽到了」,憑什麼叫他們進火場?

王金平的答覆如同馬英九,半斤八兩。他們與柯文哲相比,有如天壤之別。如最近禽流感疫情蔓延,雲林縣深陷水深火熱中,雲林縣府16日向中央提出需求,表示需要1500套防護衣,但僅獲得百件,雲林縣府只好轉向北市府求救,沒想到北市府不到12小時就快遞送達4000套,消息傳出,讓網友紛紛痛批中央,反問「現在是台北市執政嗎?」換言之,馬與王的回答是:你們的聲音我已經聽到了,而柯的回答是:你們的東西我已經送到了;馬與王的回答是:我管定了 (握拳宣誓表堅定),而柯的回答是:我解決了 (嗡嗡嗡,下一題)。這樣的行政效率誰比較務實與有效率?

長久以來,國民黨只重視權貴與公職人員的福利,哪裡管弱勢族群的悲哀?如最近立法院近兩兆的總預算,被國民黨立委強行橫渡關山,讓許多不合理的經費矇混過關,如高達數百億元之退休公務人員十八趴預算與年終慰問金,國民黨就是不顧社會之觀感,護航到底,只因為這些既得利益主多半是其支持者,其中包括許多家財萬貫的國民黨高官,以及操守十分可議的黃世銘與郭冠英等人,也都可以領到十分優厚之終身俸與十八趴。還有無事可做的省政府,如同往年一樣,居然又編列一億五千萬元養「米蟲」!這種無恥的政黨實在令人不知怎麼形容!只有再讓他們慘敗一次才會學乖。

國民黨只會「錦上添花」,不會「雪中送炭」,如退休公職人員所得替代率已是世界最高,居然還有十八趴利息與年終慰問金可領,然而其他所得替代率很低的族群反而沒有,其中許多家財萬貫的國民黨權貴,居然也能「雨露均霑」,以致有人單單十八趴利息就高達十幾或二十萬元以上。還有外行人可以被派任當私人銀行董監事佔肥缺,有人一年中開會僅五次就笑納數千萬元。這樣的政府難道不夠荒謬、不夠可惡嗎?在這樣的政府管理之下,有何公平正義可言?長久以來,國民黨自己還不斷說實行三民主義有多好,真是吹牛完全不必打草稿!

消防協會3年前就不斷向各機關反映人力不夠、裝備不好,馬政府的回答總是「經費不夠」,然而每年給退休公務人員十八趴利息與年終慰問金就高達八百多億元,連無公務可辦的省政府也編列一億五千萬元養「米蟲」!其中一億一千萬元當人事經費,九十二萬元給「省主席」購買新車,馬政府與其立委民代可真夠大方啊?這樣的政府為何如此浪費公帑,不用在刀口上?到底基層消防員的生命重要,還是國民黨權貴與退休公職人員的福利重要?後面這些人不多領十八趴利息與年終慰問金會餓死嗎?如果能騰出其中百分之一的錢添購足夠的救火裝備,歷年來基層消防員會白白枉死嗎?

相較於台北市長柯文哲把市民的每一文納稅錢都用在刀口上,馬政府卻花錢如流水,其中許多錢都被浪費掉,這樣的政府還有臉繼續執政下去嗎?我們似乎可以聽到那些無辜喪生在火窟的消防隊員在九泉之下的控訴與吶喊,是這個不義的政府間接害死他們!

(大學教授)

柯P需要真民間幫忙

徐世榮

柯文哲上任後,重新檢視北市府的合作案,如大巨蛋、美和市、京站、文創大樓、三創園區等,他驚覺每個合作案宛如都碰到了「金光黨」,而契約內容也形同是「割地賠款」;至於那些能與北市府合作的,大抵僅是少數的大財團,如遠雄、富邦、日勝生、鴻海等。這些合作案有許多都是奠基於《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昔日他們被稱為民間,今日卻成金光黨,落差何其之大!

那些合作案都是以民間參與或是公私協力為名,然而我們對於誰代表「民間」,卻缺乏嚴肅的思考。一般對於國家與社會關係的研究,會將民主社會分成三個部門:政府、企業及公民社會,而民主社會所追尋的公共利益應是由這三個部門共同溝通協商及界定而成。長期以來,我國政府是經濟掛帥的威權政體,它貼近財團,協助其賺取超額利潤,施政理念是狹隘的成本利益分析,並由此共構政商利益聯盟。惜這樣的政權卻嚴重忽略了公民社會的需求,對於公義、人權及環境永續等倫理價值也鮮少著墨,終至產生了統治的正當性危機,並於去年全面爆發。

解嚴後,原先期待的民間參與,是希望政府能夠體察公民社會的需求,並多與其合作,然而,政府卻是把企業及財團佯裝成民間,公民社會的位置反而被篡奪了。這種偽裝情況,尤其在全球颳起新自由主義浪潮後更是明顯。政府藉口私有化、民營化、BOT等,選擇性的刻意卸責,其結果是許多公共領域被財團吞噬,國家重要資源也成為財團的禁臠。更為嚴重的是,原本的威權政體並未因新自由主義的倡導而離去,政府對於社會弱勢更是變本加厲的剝奪,如農地大量徵收及休耕搶水即是明證。非常諷刺的,新自由及舊威權竟是同時並存,公共政策是針對不同社會階級而設計,極不合理。

柯市長查弊動作值得肯定,惟在鼓吹開放及透明政府、與財團重新議約之時,我們更期待柯市長能夠改變現有結構體制,將這股公民社會力量導入,讓它有正式的法定地位,與政、商形成三足鼎立的決策機制,以此來補充現行黑箱委員會的獨斷與不足,經由真正的民間參與來共創良善的台灣社會。

(作者為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惜根台灣協會理事長)

愛是花朵,你得讓它成長。 Love is a flower,you've got to let it grow.

愛是花朵,你得讓它成長。 Love is a flower,you've got to let it grow.
英國傳奇歌手 約翰藍儂 John Lennon

1/25/2015

你的人生中,所收到最好的建議是什麼?那些讓你銘記在心,一直拿出來提醒自己的建議,又對你產生了什麼影響?

王紫炘

你的人生中,所收到最好的建議是什麼?那些讓你銘記在心,一直拿出來提醒自己的建議,又對你產生了什麼影響?

成功的人,並不是第一天就成功的,他們是不斷接受建議,不斷修正自己才能夠達到今天的地位。我們從LinkedIn所整理的70多位專業人士「你所曾收過最好的建議」,以及Business Insider所整理的「27個讓這些高階管理者成功的建議」中,精選出10個CEO,一起來看看,讓他們銘記在心的建議是什麼。

1. 理查‧布蘭森(Richard Branson),維京集團創辦人

「我收到最棒的建議?很簡單:『不要後悔!』誰給我這個建議?是我老媽。」

布蘭森說,他的媽媽給了他很多教誨,成就了今天的他。但「不後悔」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影響了他生活的各個面向、以及在商業世界裡所做的每個決定。

2. 吉姆‧克里夫頓(Jim Clifton),蓋洛普執行長

「我收到最棒的建議是來自我父親──唐‧克里夫頓。這簡單、卻充滿智慧的道理,影響了我的一生。他告訴我:『你的弱點不會有所發展,但你的優勢卻有無限可能。』」

3. 克雷格‧紐馬克(Craig Newmark),Craigslist創辦人

克雷格自嘲在IBM的底特律分公司工作時,像個書呆子,因為個性太過認真,骨子很硬,造成同事的困擾。那時,他的主管建議他:「多專注於我的幽默感,別太擔心事情是否正確無誤,如果不是那麼重要的事,就別糾正別人了。」

4. 提姆‧布朗(Tim Brown),Ideo執行長

提姆的人生建議,來自他剛進職場時的導師(mentor)Bill Moggridge。這項建議稱做「10****天法則」:「他出差絕對不會離開妻子超過10天。」Bill告訴他,這樣的限制,不斷提醒他生活與工作平衡的重要,讓他每次的出差都更有效率。也因此,提姆開始力行這個法則,讓他結婚27年至今,都與妻子Gaynor維持良好的關係。

5. 艾瑞克‧施密特(Eric Schmidt),Google常務董事長

「找個方法對事情說:『好!』(yes)。對國外的邀約說好,對朋友說好,對學習新事物說好。說『好!』讓你找到第一份工作、還有下一份工作,也讓你找到另一伴,讓你生出孩子。」

6. 傑夫.韋納(Jeff Weiner),LinkedIn執行長

「當我還是個孩子,我無法記得哪一天老爸沒有提醒我:『只要下定決心,你可以做到任何事。』他太常說了,講得我都不想聽了。接著他就會說:『快吃下你的青菜!』我只是把這句話當成父母會不斷對子女重覆的話。」但是直至近十年來,傑夫才了解到,這句話對他的意義與重要性。

7. 布萊恩‧切斯基(Brian Chesky),Airbnb 創辦人暨執行長

布萊恩參與Y Combinator的創業育成計畫時,創業導師保羅‧葛雷姆(Paul Graham)對他說:「做些會讓100個人愛上的東西,而不是讓100萬人只是有點喜歡的東西。」

8. 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波克夏‧海瑟威公司董事長

巴菲特在波克夏公司的董事Thomas Murphy有一天告訴他:「不要忘了,華倫,你明天還是可以叫一個人下地獄,你擁有這樣的權力。所以,今天就請你先閉上嘴,看看明天你是不是還有這樣的感覺再說。(Just keep your mouth shut today, and see if you feel the same way tomorrow.)」

9. Steve Schwartzman,黑石集團董事長暨執行長

當他就讀高中時,有個名叫傑克‧阿姆斯壯的教練,總是對著他們大喊:『記住!你要領錢之前,得先把錢存進去。』

「當我進入華爾街工作的第一個禮拜,那是在35年前,我熬了一整夜為了準備隔天的會議資料。我的工作夥伴才看了一眼,就發現了一個微小的錯誤,並開始大發雷霆。當我頹坐在座位上,聽著他對我大吼,頓時我明白了,這根本是阿姆斯壯教練的話的MBA版。努力工作、在期限內完成,我做的這些都還不夠。」

10. 莫琳.齊克特(Maureen Chiquet),香奈兒全球執行長

這個建議是Gap前執行長米奇‧萊克斯勒(Micky Drexler)告訴她的,他說:「我要給你一些重要的建議,你是個很出色的商人,但你得學會傾聽。」

讓你疲憊的不是眼前的高山,而是鞋裡的石子。It isn't the mountains ahead to climb that wear you out; it's the pebble in your shoe.

讓你疲憊的不是眼前的高山,而是鞋裡的石子。
–– 穆罕默德·阿里 (Muhammad Ali),美國知名拳擊手
It isn't the mountains ahead to climb that wear you out; it's the pebble in your shoe.

不能不會的讚美佳句大分享

在日常生活中或是工作職場上,讚美(compliment)其實是件非常常見的事,而用英語交談時也別忘了多多讚美其他人囉!

但…除了「Good job!」或是「You’re so beautiful!」你知道還有哪些口語的說法嗎?

讚美對方的特點

如果能針對對方身上的某些特點加以讚美,這樣會讓你的讚美聽起來更加的真誠哦!你可以這麼說:
e.g. You have a good taste in fashion!

你挑衣服真有品味!
e.g. I love what you’ve done with this place!

我喜歡你這個地方的擺設!
e.g That scarf looks nice on you.

那圍巾在你身上真好看。
e.g. I love it when you smile.

我喜歡你的笑容。
e.g. Have you been working out?

讚美對方做得很好

「Good job」雖然非常實用,但是不是有點說膩了呢?這裡要教你各式各樣的「做得好」!
e.g. You just did a remarkable job!

你剛剛做得太好了! = I like the way you handled that!
e.g. That was you? Well played!

剛剛那是你呀?做得可真好!
補充:
有個縮寫是GGWP,意思是「Good game, well played.」用來讚許對方遊戲或是任何比賽表現得很好。
e.g. Your presentation was very informative. Way to go!

你的簡報讓我學到很多!做得好!
補充:

這句話乍看可能不太知道為什麼會翻成「做得好」,原因是這句話的原句為「That’s the way to go.」或是「That’s the way to do it.」,因此才有這樣的口語說法。

通常是在一件事情已經結束了之後,才會用來讚美對方的話,但是這些讚美也可以有負面的意思,像是在吃飯時若你的朋友不小心弄倒一杯水,你就可以調侃對方說「Way to go!」(真不錯呀!)。

讚美對方非常厲害

如果你覺得這個人太炫了、太酷了!但不想一直說「You’re so cool!」的話,你可以說:
e.g. Hey, that solo was awesome! You rock!

嘿那獨奏的部分真的很讚!你太酷了!=You rule!
補充:
如果你和你的組員或是朋友們一起完成了一件大事,你也可以說「We rock!」。

而當某個人在一個領域表現特別優秀,或是從一個挑戰脫穎而出你可以說:
e.g. Thank you for finishing the report on time. You’re a champ!

謝謝你及時把報告趕完,你最讚了!
e.g. We’re so proud of you!

我們真為你感到驕傲!
e.g. You’re really something.

你這人真的很不一樣。= 你倒是挺有兩把刷子的!
e.g. You’re very professional!

你真的很專業!(對專業的敬重,對方聽了一定更加覺得被信任被重視!)
e.g. You’re on top of it.

你是數一數二的!

補充:
“on top of that” 意思是「除此之外」= besides
e.g. I had steak and salad for dinner. On top of that, I also had some pudding.

我晚餐吃了牛排及沙拉,另外我還吃了一些布丁。

生涯,統合了各種職業與生活角色,也是一連串有酬或是無酬職位的綜合。除了職位外,還有很多和工作有關的角色。生涯選擇不只涉及工作,還與成長過程、學習經驗、角色轉變及環境變化有關。

陳芳毓


離開校園、走進職場的第一天,許多人如此期待未來:28歲當組長、33歲升經理、36歲做副總⋯⋯然而,職涯,真的能夠規畫嗎?工作,一定會順利向上升遷嗎?年輕時設定的目標,步入中年後依然會嚮往嗎?

1950年代前,「生涯發展」與「職業發展」幾乎畫上等號,在美國知名生涯發展學者唐納‧舒伯(Donald Super)之後,才逐漸加入「自我發展」的概念。

「生涯,統合了各種職業與生活角色,也是一連串有酬或是無酬職位的綜合。除了職位外,還有很多和工作有關的角色。」他認為,生涯選擇不只涉及工作,還與成長過程、學習經驗、角色轉變及環境變化有關。

舒伯依據不同年齡的性格發展,將生涯發展分為5個階段(如下圖)。例如,24歲之前,我們對於自己未來想做什麼、能做什麼,都有許多想像;之後便開始發展工作能力、累積經驗,漸漸穩定下來;45歲後進入再度創新或停滯的關卡,直到65歲退休。

1980年代,舒伯發現,除了年紀,身分角色也會影響每個階段的心態與行動,因而進一步畫出「生涯彩虹圖」(Life-Career Rainbow):最外圈是生活廣度,包括成長期、探索期等7個階段;往內則有兒童、學生、公民、工作者等6種角色。


不同的角色就像彩虹的不同顏色,橫跨人的一生。彩虹內圈呈現凹凸不平、長短不一,代表在該年齡階段不同角色的分量。

比如說,多數人在15∼24歲之間的主要身分是學生,因此有較多時間、較少限制來探索自我與世界。進入中年後,多數人同時身兼持家者和工作者的身分,必須在兩者之間權衡。

人生是一個個不同角色的串聯,我們通常會在同一階段擁有不同的演出「舞台」,意即生活空間──在家中是父母、在社區是公民、在學校是EMBA學生、在辦公室是高階主管。如果個人的能力與成熟度不足以應付這些角色間的轉換,就會互相干涉與衝突。

有些生涯發展學者認為,職涯發展階段是不可逆的,一般人在青春期完成自我探索的階段之後,就不會再探索了。

舒伯並不同意這種看法,他認為,生涯的抉擇,是一個要花一輩子才能走完的歷程,因為人們會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動,像是經濟不景氣、新科技的發明、組織轉型等因素,而不斷調整生涯目標,啟動職涯的「迷你循環」。
在變化快速的現代社會,職涯目標改變的狀況非常普遍,舒伯將迷你循環視為個人加強成熟度、增加適應力、提升創造力的方式(如圖)。



例如,中年換跑道意味著開啟新的成長期,如果能夠順利適應,便能再一次經歷探索、建立、維持等等階段。而當我們養成了生涯各階段所需具備的能力,承擔起相應的責任,並且對自我有不同程度的覺察時,就代表我們達到了「生涯成熟」(Vocational Maturity) 。

迄今,國家債務已達5兆4千4百39億元的規模,業已逼近法定債務上限,若再加上各級政府高達17兆的隱藏性負債,平均每位國民所負擔債務恐將超過100萬元!馬英九執政以來所帶給台灣人民的不只是薪資倒退的痛苦、經濟環境的退化,更悲慘的是那令人無法承受的鉅額債務!

104年中央政府的總預算編列約一兆九千六百億,其中預算赤字高達一千六百多億,亦即約有百分之八點五的政府預算透支;此外,根據財政部國庫署的統計資料,104年政府舉債數額有二千三百五十七億,舉債比率占中央政府總歲出的百分之十一點五五。迄今,國家債務已達五兆四千四百三十九億元的規模,業已逼近法定債務上限,若再加上各級政府高達17兆的隱藏性負債,平均每位國民所負擔債務恐將超過100萬元!馬英九執政以來所帶給台灣人民的不只是薪資倒退的痛苦、經濟環境的退化,更悲慘的是那令人無法承受的鉅額債務!

不過面臨著「國家債務吃緊,中央政府緊吃」的不合理情況,依據憲法立法院掌有預算審查的重要權力、負責幫納稅人看緊荷包的立法院卻毫無作為,經過數個月的委員會預算審查,僅初審通過約19億的預算刪減,創近三年來的最低紀錄(102年:21億;103年:42億)。其中以內政委員會刪除逾8億歲出預算為最高(佔所審歲出預算之0.71%),財政委員會刪除六百多萬歲出預算為最低(佔所審歲出預算之0.002%),這究竟是一個合理的現象,還是一個國會怠惰的典型表現呢?話說國民黨立委呂學樟有多餘時間以政治壓力介入選舉案件為由,提案將台南及屏東地檢署業務經費全數凍結,卻不認真思考國家債務瀕臨破表的財政懸崖問題,嚴謹地審查預算,如此私心自用的立院留它何用?

依照民國102年度決算審核報告及公共債務法載明,中央政府舉債上限約為五兆七千餘億,如果立法院無法有效審議預算支出,大幅減少赤字預算,依現在有五兆四千多億國債,每年又增加約兩千億債務,可以預見國家財政將於明年就將達到舉債上限,換言之,馬政府將留下毫無舉債空間的財政困境給下任執政者!這不是敗家,什麼才是敗家?馬英九的歷史定位除了「無能」以外,絕對還要加上「債留子孫」!

回顧民國96及97年的政府財政狀況是零舉債,亦即扁政府在認期的最後兩年是不用靠舉債度日的,但馬政府上台至今的政府舉債比率除了98年(9.12%)跟100年(7.14%)以外,每年都佔政府歲出的一成以上,高額舉債的後果,不要說大家擔心以後的退休金不保,更嚴重的是國家破產問題迫在眉睫,立委諸公們可有人關心?去年1129九合一選舉後執政黨立委紛紛表示對毛治國內閣很不滿,但卻不展現在具體的監督行為上,仍舊替行政院護航預算,這分明是「裝肖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