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2015

多想幾分鐘,再決定要不要做中國夢


撲馬

在馬雲與雷軍大喊「協助台灣青年創業」時,連勝文也高聲疾呼,告訴台灣的青年「到這個全球發展最快、最重視創新的地方看看」。突然間,這些「中國夢」像春筍般地蔓延開來,就像當年美國新移民乘著美國夢一樣,中國夢也開始點綴台灣青年的夢境:到中國企業服務,或者在中國創業,似乎聽起來挺不錯的。反正聽起來,至少比什麼藍鑽還是七彩霓虹鑽實際一點。

財富雜誌每年評選的全球500強企業,目前中國企業已達百家。不過,這些中國企業80%是公家的──也就是由黨國所經營的企業。觀諸中國歷史,這種由國家領導的資本主義並不難理解,比較讓人好奇的是,一般的私人公司到底要怎麼存活?青年又該如何創業?

其實根據研究顯示,中國私人企業的營運在這幾年有飛躍性的成長,創造無數的就業機會。1978年,當資本主義剛「進軍」中國的時候,99%的勞工都是為政府工作,但是到了2011年,只有18%的勞工為政府或國有企業工作。中國的私人企業競爭力越來越強,其資產回報率於2012 年已達13.2%(而國有企業只有4.9%)。官股比例在重要產業(如煤礦)中逐漸下降,而原本佔全國出口盈餘60%的國有企業,現已下降到11%。當然以數字來說,國有企業還是很強盛的,但不可諱言的是,私人企業已經慢慢茁壯,蠶食市場這塊大餅。

國有企業真的慢慢失去競爭力了嗎?

照理說,由政府領軍的國有企業,在各個層面來說都享有優勢地位,尤其在中國這種由國家控制法律的地方,只要用法律把私人企業綁死,理論上私人企業難以大展宏圖。然而細看中國的法律卻又全然不是那麼一回事。從1994年開始,中國就開始對企業責任做出大幅度地鬆綁,並以限制外國產業來扶植中國國內的私人企業,2006年,幾乎所有的中小型企業都可受惠於這個法律制度。也就是說,政府反而是有計畫地栽培私人企業。

難道中國想開了?要揚棄國家資本主義了嗎?當然不是。現今中國的企業型態,不過是一個變相的國家資本主義,並搭配新自由主義罷了。

首先,以統治技術而言,官員退居於企業的幕後,比國家領導資本主義更為容易。在中國,國家不是重點,黨才是重點。許多官與官二代們人生目標不是在做官,而是在發財。在1978年前的中國,官原本是權力的象徵,但是在近代中國,官只是賺錢的途徑。做得了官的,操作法律,以貪污的方式獲得巨利,做不了官的,以投資的方式隱藏於私人公司,然後利用原本良好的黨政關係取得法律保護。當法律適用因人而異的時候,其不過就是國家資本主義的加強版而已。

第二,法律在中國並沒有什麼強制性。即使習近平不斷推動法治國(rule of law)思想,但法律永遠不比黨大,黨紀處分和刑事司法混雜不清,反貪腐法律成為政治鬥爭工具(反貪腐是為了要更貪腐),在訴諸法治國的同時,習近平反而訴諸更崇高的儒家與法家思想,暗諭權力領導的絕對地位,不容法律挑戰。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法律成為單純的工具,而非保護私人公司的體制架構。任何學過法律史的人都知道,商業活動並不代表法律典範的移轉,充其量只不過是Text without context,而這個狀況在中國尤其明顯。

第三,這種人為操作的問題在統計方面亦然。關於前面介紹的私人企業與國有企業的數據,大部分是中國官方提供的,但其標準根本不符合一般研究指標。例如某些私人企業,雖然官股並未過半,但仍有絕對的操控權,官方統計卻都將其定位在私人企業或「其他」,導致我們在數據的解讀上,誤以為國家資本主義已經鬆綁。經濟的統計數字反而成為隱藏權貴資本主義的假象。

最後,影響近代國家甚鉅的新自由政府,換了一個樣貌後重新出現在中國的統治結構。很多人認為,在全球化市場下,任何一個擁有高度投資與獲利的新興國家,最終都會因為市場而使政治自由化或民主化(如台灣和南韓),但這個公式在中國並不成立。在中國,高度獲利的私人企業,其金錢無可避免地透過黨政關係流向政府,而政府即可花更多的錢維護政府的合法性,以及打壓任何的政治改革。中國近幾年來「維穩」的預算越來越高,在2010年之後,更將新自由政府的「問責性」、「透明性」等制度整合到維穩架構當中,製造民主假象,皆是利用前述的法律修辭與高度的預算達成,使得「社會秩序」(social stability)和「經濟成長」(economic growth)並行不悖,但也使得走偏鋒的資本家沒有得到相應的制裁。最終,有錢的更有錢,窮的更窮,但透過維穩架構,貧富差距的問題由一群權貴運用資金擺平。

當然,這種新自由政府到處都是。美國經濟起飛時造成的貧富差距也造成無可挽救的問題,對於經濟的鬆綁象徵著新自由主義的「小政府」,對於無法跟上經濟腳步的低階層人民卻搖身變成「大政府」,運用高度的福利與刑罰管制之。這種新型態政府的特色,就是面對財團的時候說政府無能為力,但是面對社會邊緣人犯罪的時候卻說政府責無旁貸,能夠解決所有問題,並運用媒體繼續弘揚這樣的統治技術。這樣的方式應用到中國卻變本加厲:財團與政府牽手的畫面被數據掩蓋,用法律製造小政府的假象,並利用維穩架構擴張政府觸角,一方面引用反貪腐修辭宣揚政府權力,另一方面再利用官媒弘揚天朝主義。更重要的是,對抗新自由政府最重要的武器──言論自由,在中國根本不存在。

當我們再看到中國企業「白手起家」的故事,或再看到近期的什麼「民進國退」時,或許可以多想幾分鐘,再決定要不要做中國夢。錢賺多賺少還是小事,智慧財產被拿走,關係不夠好的下場或許都還算可以接受,但變成政府維穩的目標,或者成為維穩的工具,那就真的划不來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