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
沉思愛情
愛得真摯,愛得瘋狂,愛得深刻
愛情令人著迷,令人陶醉,令人困惑
I. 名稱:《歌頌愛情》(In Praise of Love)
II. 名稱:《愛與背叛的科學》(The Science of Love and Betrayal)
柏拉圖將愛情描述為一種嚴重的精神疾病;亞里民士多德認為愛情是一個靈魂孕育在兩個軀體裡;蒂娜•特納則對愛情不屑一顧,視之為二手的情感。古往今來,所有思想家都在思索愛情的本質:人們如何相愛?何時墜入愛河?為何相愛?與誰相愛?如今,一名哲學家和一名科學家各自發表了一本與眾不同的新書,試圖回答這一難題。
法國哲學家阿蘭. 巴迪烏(Alain Badiou)最近出版了新書《歌頌愛情》,他在書中提到了哲學界三個主流的愛情觀。愛情可能萌生於一次心動的邂逅,一次平凡的接觸或是一種似是而非的美好幻覺。巴迪烏對這三種觀點都不以為然。在他看來,愛情就意味著相愛的兩人要選擇從兩種角度來生活:即愛與被愛的角度。所以,愛情並不只是兩個人生活片段的簡單拼湊。巴迪烏寫道:“愛情是‘一項建設’,戀愛雙方不再單從各自的角度生活,而是從雙方的角度,創造出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
巴迪烏認為愛情必然存在風險。戀愛關系的維持需要戀愛雙方從多個角度看待問題,互相理解,這也常常導致衝突和爭執。巴迪烏尤為鄙視通過網絡尋找戀愛對像的人,這些人視愛情如兒戲。顯然,他們認為:只要搜索到“照片、喜好、年齡、星座等信息”與自己要求相符合的他或她,就能談一場毫無風險的戀愛。巴迪烏認為,這種行為忽略了愛情的本質:愛情本就存在風險,可能失敗,需要雙方適時地展示自己脆弱的一面。
這本書語言親切(主要內容基於與法國記者Nicolas Truong的談話),樸實簡單的文字下蘊含著深刻的思想。如若將這些概念分開來看,很快就可以發現:與很多法國哲學家一樣,巴迪烏並未選擇一語道破,而是玩弄起辭藻,妙語連珠,意味深長。盡管如此,他在書中對自古以來關於愛情的各種哲學思考做了犀利的總結,從柏拉圖到齊克果再到拉康,一應俱全,讀者可借機一窺究竟。
相比之下,羅賓.鄧巴(Robin Dunbar)的書《愛與背叛的科學》更容易理解,這一點或許出人意料。鄧巴是一名進化人類學教授,他在本期雜志的科技部分也發表了一篇研究。鄧巴以其提出的“鄧巴人數(Dunbar’s number)”最為出名。鄧巴人數指能與某個人維持穩定人際關系的人數上限。他感到遺憾的是,科學家們大都忽略了愛情的含義。鄧巴在書中不僅探討了人類做出浪漫行為的生物學原因,還將這些原因與起到推波助瀾作用的心理、歷史、社會和進化環境等因素更為緊密地聯系起來。
儘管嚴格的一夫一妻婚育制度並非十分有利於人類的進化,但人們還是喜歡有固定的配偶,鄧巴對這一現像的原因尤其感興趣。一夫一妻制並非只存在於人類社會,其它物種之間也有,但人與人相愛的深度卻是其它物種不可比擬的。據鄧巴觀察,從古至今,幾乎每個時期的人類文明都顯示出了這種渴望愛情的復雜情感。
為了弄清楚人類社會一夫一妻傳統的起源,鄧巴向讀者闡述了戀愛過程所包含的各種錯綜復雜的情感:剛墜入愛河時的戀人陶醉其中,激動得無法呼吸;組成家庭後雙方視彼此為親人,不離不棄;遭到愛人背叛後,前塵往事如塵埃、內心唯有苦澀酸楚。鄧巴擅於在整本書中運用顯而易見的常識——男人喜歡曲線美的女人;女人喜歡舞技高超的男人;年齡稍大的女性很少會在有情人專欄透露自己的年齡——並解釋這些現像背後所隱藏的復雜的進化科學,往往出人意料。
愛情是一次旅行,一場遊戲,一件充滿奇妙的事。盡管有人詆毀愛情(如Jon Bon Jovi的歌曲所唱),其它人則認為它永遠充滿魅力。愛情如此神秘,要弄懂它,哲學家和科學家的幫助必不可少。同時還需要其它人的幫助,巴迪烏和鄧巴的努力可算是沒有白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