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9/2012

商學院如何應對全球人口變化?

英國《金融時報》 德拉•布拉德肖

地理位置對一家商學院來說有多重要?如果你的根基在某個特定城市或國家,這一點是否重要?這個話題正日漸被商學院提上議程,因為正如我們所知,人口狀況正在發生劇烈的變化。

目前全球上的人口多達70億,令人難以置信。而且,到本世紀末,這個數字還將翻上一番。人口增長最多的將是發展中國家。人們將居住在哪裡?他們將過著什麽樣的生活?有多少人將接受高等教育?

印度商學院(Indian School of Business)院長最近告訴我一個驚人的統計數字。全印度只有3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城市,相比之下,美國的城市人口比例為82%。在未來20-25年內,印度預計將有2.5億-3億人口遷移到城市,接近於美國人口的規模。

這意味著,商學院將面臨兩個問題。第一,在北美和歐洲這兩個傳統MBA市場以外的學生人數增長的問題。第二,匆忙城市化問題。
一些頂級商學院的院長已經仔細考慮過後一個問題。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凱洛格商學院(Kellogg School)院長薩利•勃朗特(Sally Blount)表示,全球化將催生25個全球性城市,它們將是思想、社會、經濟、教育和文化等方面的全球性中心。

它們會是哪些城市?它們也將是全球頂尖MBA課程的大本營嗎?

在Business Education欄目的同事中間進行一番粗略的調查(只有7個樣本,很不具有代表性),請他們列出未來的25大城市,結果大家意見極其不一致。得到一致認同的只有四個城市:倫敦、孟買、紐約和上海。

北京、香港、莫斯科、巴黎、里約熱內盧和華盛頓也得到不少票數。舊金山如何?太小。羅馬呢?工業偏於薄弱。至於德國,由於實行聯邦制,這個歐洲工業大國出現一個堪比倫敦、巴黎或馬德里的全國性大城市的幾率不大。

其它闖入腦海的城市還包括東京、迪拜、聖保羅、芝加哥、新加坡、新德里和洛杉磯。其中東京是全球面積最大的都市,人口約3600萬。伊斯坦布爾或許也有機會一搏?

如果說那25個全球性城市將成為商業和教育的中心,那麽,它們不是理所當然也應該擁有全球頂尖的商學院嗎?

在英國《金融時報》“MBA百強榜”的前十所頂尖商學院中,只有一個城市的名字接連出現了兩次,那就是波士頓。大波士頓地區坐落著7所大型高校,就教育而言堪稱全球最重要的城市。然而,10年或20年過後,它能躋身前25大城市嗎?如果不能,這一點是否重要?

我認為十分重要。與歷史系和哲學系不同,商學院必須在商業與學術之間架起橋梁,而要發揮這樣的作用,最合適的位置就是緊鄰全球性公司。

那麽,倫敦、孟買、紐約和上海的情況如何呢?從榜單上可以看出,倫敦和紐約分佈著一些商學院。這兩個城市都至少有兩所商學院榮登“百強榜”,也都各有一所商學院排在前十名之列。事實上,如果你說的是“大而又大的倫敦”(最近一位德國教授跟我說到倫敦時用了“greater, greater London”這個詞語),那麽,在距離倫敦市中心一小時車程內,一共有6所商學院出現在百強榜上,其中包括牛津大學(Oxford)和劍橋大學(Cambridge)。

孟買迄今沒有一所商學院登上百強榜,上海只有一所,即中歐國際工商學院(Ceibs)。這種情況可能很快就會發生變化。人們經常引用的一個估計數字是,到2020年,中國將有20座人口在2000萬以上的城市。問題是,目前大多數人都只能說出兩座。

有一點顯而易見,許多大學所在的城市永遠也不會成為全球性大都市。美國耶魯大學(Yale)所在地、康涅狄格州的紐黑文永遠也入圍不了。英國的蘭卡斯特,瑞士的洛桑、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的所在地,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倫敦市、毅偉商學院(Ivey)的所在地,通通進入不了那個名單。

那麽,這些商學院怎麽才能繁榮昌盛呢?科技將起到一定作用。早早認識到科技價值的兩所美國商學院,是北卡羅來納州的福庫商學院(Fuqua)和凱南-弗拉格勒商學院(Kenan-Flagler)。另外,許多商學院在海外開設了分校,或者與中國和南美的商學院建立起合作關系——印度目前仍然較為困難。然而,迄今為止,美國和歐洲的商學院在應對全球人口變化方面仍然沒有做出多少創新。如果它們不創新,它們能夠一直保持國際性院校的地位嗎?這個問題的答案,20年後才能揭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