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7/2012

職場上的快樂:發掘個人志業


心理學家馬斯洛曾寫道:「一個人最好的運氣和最大的福分,就是有人付錢請他從事他衷心喜愛的工作。」
想找到這麼「好康」、這麼愉快的工作並不容易,參考一些探討人類工作態度的研究結論,或許有幫助。

吳姿紐思琪(Amy Wrzesniewski)等心理學家指出,一般人對工作抱有三種態度,也就是把工作當成一份差事、職業,或志業。

大多數人都把工作當雜務看,只在意金錢報酬,不重視自我實現。一個人每天早上會去上班,主要是因為他覺得他「該去」,不是因為他「想去」。

他除了等著拿薪水,對工作沒有太高的期許,大部分時候都在盼望週末或假期的到來。

這位上班族主要的工作動機來自外在因素,例如為了獲得薪水、升遷,權力和名望,只期待下一次的升遷,以便爬上更高的職位——從副教授變終生專任教授、從老師變校長、從副校長變校長、從副總編輯變總編輯。

把工作當志業看的人認為工作就是目的,他當然也在乎薪水和升遷,但主要是因為想工作而工作。

工作動機來自內在因素,所以覺得自己是在實現自我,擁有一些滿足自我的目標。他熱愛自己的工作,從工作中實現自我,將工作視為恩寵而不是一堆雜務。

我們對工作的態度——無論把它當一份差事、職業或志業——會影響我們在職場和其他方面獲得的利益。

吳姿紐思琪發現:「工作態度比薪資所得或職業聲望更能左右員工對生活與工作的滿足感。」

我們需要經過刻意、持續的努力,才能找到人生志業,因為別人總是鼓勵我們追求最專精的工作,不贊成我們從事有興趣的工作。

例如大多數生涯諮商顧問和職業介紹問卷,就很強調我們的專長而非興趣。在選擇工作時,先考慮「我最擅長什麼?」

固然重要,但還是必須在了解哪些工作能為我們提供意義和樂趣之後,再來考慮這問題。

一開始就問:「我『能』做什麼?」表示我們最在乎的是金錢與他人的認可;一開始先問:「我『想』做什麼?」(換個說法就是:「哪些事情讓我覺得有意義、有樂趣?」)我們的選擇動機便是來自追求快樂的渴望。

運用MPS流程:

意義

樂趣

專長

在尋找合乎個人所好與所長的理想工作時,可能會遇到一些難題。

我們不妨先提出下面三個重要問題:「什麼工作能為我創造意義?」「什麼工作能為我創造樂趣?」「我的專長是什麼?」再觀察後續情況。

先檢視自己的答案,找出重複的項目,有助於我們判斷從事哪些工作會使我們最快樂。要為以上三個問題找到正確答案,不是只把腦子裡想到的念頭記下來就夠了。

大多數人一看到這幾個問題,大概都有現成答案,而且多半都是對的,但不見得都有意義。

因此,我們可能需要再花些時間深入思考。

在思考這三個問題時,我們可能列出一大串雜亂無章、語意不清的答案,而且不容易立刻從那些答案看出重複的項目,這時MPS流程就派上用場了。

本頁圖例可說明最基本的MPS流程,我們不妨利用它來思考工作的意義和樂趣,以及個人專長。

第一個圖假設我是從解決問題、寫作、幫助兒童、政治活動和音樂之中找到意義;我喜愛駕船、烹飪、閱讀、音樂和幫助兒童;我的專長是幽默風趣、熱情洋溢、幫助兒童、解決問題。

你從圖中看得出來哪些答案是重複的嗎?

在第二個圖裡面,看得出來幫助兒童讓我覺得有意義也有樂趣,而且是我最拿手的項目。為了解哪些工作最適合我,還需要考慮我在其他方面的專長。

比方說,我是個做事井井有條,喜歡事前擬好一週工作計劃的人,所以我比較喜歡有固定時程表的工作。我也喜歡旅遊,因此擁有一份能放長假的工作對我來說很重要。

什麼樣的兒童服務工作既有固定的時程表,又能放長假?哪一類的工作可以善用我在其他方面的興趣與專長,例如熱情、幽默、閱讀和解決問題?

在衡量過所有因素後,我可能考慮當個英文老師。完成這道選擇程序以後,我不見得能從事最高薪的工作,卻有可能找到最快樂的工作。

MPS流程也能幫助我們在其他生活領域做重大決定。例如在學校選課的時候,可從幾個對前途有意義、內容饒富趣味,我們也很在行的科目之中找出想上的課。

企業管理者也能運用MPS流程為部屬和組織謀福利,甚至可以用它來物色新員工。

幫助員工尋找和擔任他們覺得有趣味、有意義,又能發揮所長的工作,可提高員工的奉獻熱忱及整體表現。

任何職場都不可能滿足每位員工的各種需要,也不一定都能善用員工專長,所以管理者應該先為員工和職場創造適當的工作環境。@(待續)


更快樂:哈佛最受歡迎的一堂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