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3/2012

景氣持續下滑 要有長期抗戰準備

由於歐債危機依然無解、中國大陸成長力道減緩、美國經濟復甦疲軟,我國出口連四月負成長,景氣指標連七月亮出藍燈,中央研究院日前大幅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至一.九四%。許久不見的「一字頭」,震驚深陷弊案風暴的府院高層,馬總統緊急指示行政院提出振興方案。然而,這波景氣下滑與四年前大不同,政府必須有長期抗戰準備,切忌急就章開錯藥方,引發不當後遺症。

 二○○八年金融海嘯席捲全球,以出口為主力的台灣受創慘重,次年進出口衰退幅度高達二成,經濟衰退一.八一%。不過,對於亞洲新興市場而言,這波海嘯來得快,去得也快,二○一○年台灣出現罕見的二位數成長,達十.七二%,創下廿二年來新高。不料,今年以來台灣又因出口嚴重衰退而面臨景氣下滑危機,今年GDP成長率可能跌回四小龍之末。

 這波景氣下滑主要來自歐債危機持續惡化,今年歐元區經濟預估將衰退○.三%,不僅陷入二次衰退還面臨通貨緊縮危機,這對債台高築的希臘、西班牙等國無疑是雪上加霜。歐洲之外,IMF預測美國今年可望成長二%,但近來各項指標都不佳,有「債券天王」之稱的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執行長葛洛斯認為,美國經濟正步向衰退。

 以往歐美走衰時,金磚四國成為重要支撐,不過,今年以來,中、印、巴西等國經濟也露出疲態。中國第二季GDP成長率創下三年來新低,印度更創下八年來新低。中、美、歐為台灣三大出口市場,這些國家經濟走弱或衰退,當然影響台灣的出口。今年以來,我國出口與外銷接單連四月負成長,展望下半年,如果接單持續下滑,出口成績難以樂觀。

 這波景氣下滑主要來自國際大環境不佳,但也不能忽視本身結構性問題。四年前,台灣進出口雙雙衰退,在亞洲四小龍中受創最重,如今類似情景再度上演,我們不禁要問,為何台灣的出口產業如此脆弱?為何不發展出內需與出口並重的雙引擎?四年來,台灣的產業是否錯失了許多必要的轉型與調整?

 這波景氣下滑與四年前大不相同,對台灣經濟的衝擊不能小覷。前經建會主委、台大經濟系教授陳添枝指出,「這次景氣下滑,結構性因素大於景氣循環。」金融海嘯期間,台灣經濟急凍,猶如進了急診室,如今雖然移往慢性病房,但許多結構性問題依然存在,將來即使景氣好轉,台灣復甦力道恐怕大不如前。

 這次歐債危機有很大部分是結構性問題,歐洲是大陸最大出口市場,大陸也面臨工資高漲、勞動力不足等轉型問題。在大陸從事電子業的台商多以代工為主,景氣下滑,代工廠微薄的利潤進一步被壓縮,形同雙重打擊。可以預見,這些結構轉型的問題無法快速改善,在如此艱困的環境下,台灣的代工廠更要積極朝向品牌之路。

 針對當前危機,行政院召集財經首長研商新的振興方案,提出「拚出口」、「促投資」與「旺消費」等口號。荒謬的是,依主計總處預估,今年政府投資將衰退十一.三八%,民間投資幾乎是零成長。在民間投資低迷不振之際,唯有靠政府擴大投資,行政院此時卻自打嘴巴,大幅縮減政府投資,尤其明年度總預算中,重大公共工程預算只編列一七五○億元,創下十年來新低。如此前後矛盾的政策凸顯內閣各部會的步調很不一致,即使有口號,喊了也沒用。

 面對這波景氣下滑,中研院建議政府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然而政府舉債逼近法定上限,在銀彈不足之下,要施行擴張性財政政策,顯然必須有不同於傳統的作法。相較於國庫財政拮据,民間游資則是非常充沛,財政部提出「政府與民間合作公共建設」(PPP)機制,引進民間資金進行公共建設如社會住宅等,不失為創意的作法。最後,我們再次強調,由於這波景氣下滑因素牽涉許多結構問題,非短期內可以結束,行政院必須把眼光放遠,兼顧產業結構的調整,最好避免倉卒推出有害經濟的措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