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7/2012

曼哈頓夜未眠

龔邦華

到巴黎採訪,一直想去那家幾年前朋友帶我去過的牛排館。那家餐廳最大的特色是它只賣一樣東西,就是Steak and Fries(牛排和薯條),其他什麼都沒有。

我記得上牛排前,會上一盤很簡單的生菜沙拉,醬也沒得選。除了可以選肉的生熟度以外,就是點不同的酒,不過種類不多。而侍者會先拿一半的牛排和薯條給你,等你吃完了再上另外一半。帶我去的日本友人說這麼做是不希望牛排冷了。

不知為什麼,這種只提供一種食物的概念很吸引我。所以到了巴黎之後,當正在那兒出差的好友約翰找我吃飯時,我提議去這家。約翰是美國人,因工作的關係在法國待了五年,但他卻不知道這家餐廳。我有點失望,拿起我的iPhone嘗試輸入了Steak and Fries, Paris 後,出現了《紐約時報》旅遊版的一篇報導,沒想到第一個就是提到這家只賣一樣菜的餐廳。

約翰看了地址以後說,他知道在哪,就在他以前公司附近,走吧!

到的時候己經晚上十點半了,但沒想到外面居然排起長龍,算一下至少有十幾桌才會輪到我們。「要等嗎?」我問約翰。或許是好奇心被激起了,他居然說好。至於我呢,基於懷舊,也甘願排隊。

差不多等了四十多分鐘,終於輪到我們。在一個與其他客人緊鄰著的大長桌中坐了下來。然後我的記憶一點點如倒轉影片復甦。當生菜端上來的那一刻,我望著我的左鄰右舍,大家吃著一樣的,只是有的過生、有的過熟的牛排,我有感而發地跟約翰說,這有點像是在高級的人民公舍吃飯。約翰說:「很難想像這樣的餐廳能在紐約存活,我們美國人,喜歡有很多選擇。」

我完全同意。美國是一個標榜自由競爭、多種選項的社會。但是,往往所謂的自由,很可能是一種迷思。

在紐約食物上有很多種選擇,但我每次走進超級市場想買點零食,就覺得痛苦。那種痛苦,美國人不能了解。我跟約翰說,在台北、東京或巴黎,我的痛苦是不知選哪樣好。台北和東京類似,光是百貨公司的超級市場就夠了,來自全世界各地的零食讓你挑。巴黎呢,光是法製產品也就夠吸引人了,不用再外求。但是,在美國就算是曼哈頓的上等超市(除非特別去光顧日本、韓國或法國的),逛了幾圈下來,還是沒有一樣想吃的。因為看似一大堆的選擇,都只是在垃圾與垃圾不同等級間。拿洋芋片來說,的確有很多口味,不同品牌,以及各種層級的脂肪。但在不同包裝下,它們終究還是洋芋片。如果我不愛吃這個零食,那麼當下有一整個走道,將近幾十種的食品我不用去考慮。也就是說,看似有多種選擇,說穿了不過就是一種而已。
聽完我的有感而發,約翰說:「妳這麼一說,我突然想起來家中不知道有多少瓶沙拉醬。就像妳說的,口味選擇很多。常開心買回來,吃了二次就覺得過膩,就是不清爽,所以就擱在那裡。」然後他指著剛吃完的沙拉說:「你看,就只有一種醬,可是很清爽,很可口。不像我們有那麼多可選,可是沒有幾種味道像這麼好的。」

牛排來了。和我記憶中一樣,不是特等肉質,但是,一貫地有水準、味道好。我們吃得津津有味,也不用去看別人盤中有什麼。

東西好,一項就令人滿足,東西不夠好,幾百樣讓你選又如何?我聯想到民主這兩個字,有時候,很像洋芋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