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6/2012

洛杉磯時報:島爭背後的中美角力

美國盟友與中國在西太平洋具戰略意義的海上走廊上又因釣魚島這個“宿疾”引起民族主義抗議、造成外交裂痕、甚至還可能引發暴力對抗,乍一看來,似乎毫無意義。

美國盟友與中國在西太平洋具戰略意義的海上走廊上又因釣魚島這個“宿疾”引起民族主義抗議、造成外交裂痕、甚至還可能引發暴力對抗,乍一看來,似乎毫無意義。

  《洛杉磯時報》12日刊登記者卡羅爾.威廉姆斯(Carol J. Williams)的分析文章稱,對於利用南中國海和馬來西亞到俄羅斯的海上航運通道、並在美國及其遠東貿易夥伴之間運輸價值總額超過1.2萬億美元貨物的國家來說,這些航運通道意味著巨大的經濟利益。

  不過在過去十年間,美國的注意力分散在遙遠伊拉克及阿富汗戰場,留下盟友日本、南韓和菲律賓在亞洲獨自應對在領土主權方面日益強硬的中國。隨著美國外交政策重心東移,分析人士表示華盛頓必須在發展對華關係和防止中國持強淩弱之間找到微妙的平衡點。

  文章表示,北京于7月在南海永興島上正式掛牌成立了三沙市及三沙警備區,並以此舉加強對黃岩島的領土主權要求。但馬來西亞以及汶萊都聲稱對南海部份島嶼擁有主權。自8月中旬以來,中韓兩國在保衛本國在東海地區的主權上漸發強聲,雖然東海資源稍少。中日韓三國正面臨領導人換屆,國內政治也是迫使政客不得不在保護國家主權上表現出強硬姿態的原因之一。
 
  日本政府本週一正式宣佈“購買”釣魚島列島中的三個島嶼,中方立即回應並向釣魚島水域派去兩艘海監船。南韓亦挑釁不斷,其總統李明博上個月還閃電般地登上了主權存在爭議的獨島(日稱竹島)。除去日韓獨島爭端,日本還常年與俄羅斯有著北方四島之爭。

  雖然這些島嶼本身沒什麼太大價值,但擁有島嶼的國家可以獨享200海裏經濟專屬區內的所有資源,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問題資深研究員葛來儀(Bonnie Glaser)說。

葛來儀認為,當前該區最大的威脅來自“意外和誤判”,例如造成嚴重外交僵局的2010年中國漁船在釣魚島附近海域與日本巡邏船相撞事件,其實是因為船長喝醉了。她還提及中國在爭端中所使用的經濟手段,比如兩年前北京切斷對日出口稀土,比如今年中斷從菲律賓進口水果。
 
  “隨著美國面臨諸多挑戰以及中國日益崛起,人們覺察到一個新興的體系正在形成,”美國亞洲協會副會長傑米.梅茲爾(Jamie Metzl)說。“以前很多冰封起來的衝突現在都在溶解,很多國家都在試探這個新興權力體系的深淺。中國挑戰日本的同時,其實也在挑戰日美同盟。”
 
  文章指出,國務卿希拉裏及訪長帕內塔最近在訪問東亞國家的時候表示,美國不會在長期的盟友與經濟大國中國之間的領土爭端上選邊。相反,美國官員希望衝突相關國家可以通過外交聯盟或在《國際海洋公約》的框架下解決爭端。此外,還有聲音呼籲雙方共同勘探、開發並保護資源。

  “由於該區漁業資源日趨枯竭,所以漁業保護區變得日益珍貴。擁有更大區域來協調捕魚季節便理據充足”,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總裁包道格說。
  
  美國可以在幫助各方管理資源上發揮重要角色,但華盛頓不太可能被看做是一個立場中立的協調者,因為美國官員的說辭似乎讓美國站在除中國之外的任何一個國家,包道格說。

  包道格還提出讓一個遠離爭端並富有管理自然資源經驗的國家(如挪威或澳大利亞)來主導多邊論壇。“這是目前能想到的最好解決辦法了,”包道格說。“但這不會讓任何一方高興,不過,在這種動蕩時代各國是無法就主權問題達成一致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