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6/2012

探析分裂的美國經濟

隨著美國總統大選的競選活動越來越白熱化,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曾領導過的貝恩資本的投資規模越來越大,而賺回來的鈔票也越來越多。讓貝恩資本賺進大把鈔票的公司,就是那些被《華盛頓郵報》描述為"將工作重點從美國轉移到海外市場以及工廠的實踐拓荒者"。

日本逆向進口十年來翻倍加劇通縮 拓荒者去了哪裡,哪裡就會有安居者。今天,美國國內最大型跨國企業的資源外取已經成為家常便飯。這一現像對美國工人和納稅人的影響也越來越明顯。在電視競選廣告中,美國總統奧巴馬將企業對其他國家的投資行為對本國失業率的影響擴大化。不管這些廣告對奧巴馬競選連任是否有政治上的影響力,它們都很可能會提高公眾對重要經濟趨勢的意識。

需要補充的是,在2012年《國情咨文》中,奧巴馬進一步認定,美國經濟發展和就業增長的關鍵是制造業。奧巴馬強調,美國人擁有很強的創造力,但需要加強產學研之間的協調合作。政府將采取稅收體制改革等舉措,鼓勵制造業崗位回流美國,以提振國內經濟。

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趨勢,該進程包括新貿易路線的開發,以及歐洲所謂的"新世界"迎來的大規模遷徙流。多年來,國家政策試圖通過限制移民來抵消全球化對本國經濟和就業市場的衝擊。但是,在當今這個信息化時代,技術上的邊界已經完全可以超越國界的限制。

隨之而來的結果是,策略上的投資通常會在沒有為美國產生就業或稅收的情況下就獲得了豐厚的利潤。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一些美國企業非常依賴其他國家的次承包商,同時千方百計將各自的生產成本和稅收承擔最小化。密西根大學羅斯商學院的教授傑拉德•達維斯在新書《由市場來管理》中提到,實際上生產已經處於"分裂"狀態。

美國資本主義所具有的特質,諸如創新、靈活和單純地追求利潤等,已經讓它越來越容易擺脫監管限制。然而,從另一方面來講,這種非常的自由卻讓美國的普通百姓越來越難捕捉到好處。近期,在出席美國社會學研究協會(Sociological Research Association)舉辦的研討會上,達維斯闡述了這一觀點。

或許,我們應該崇拜那些創建勇敢新世界的聰明的企業家們。但是,我們不應該完全靠他們來增加就業崗位。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某種新的經濟軟件,這種軟件能夠將技術革新和體面的工作、面向下一代的投資以及環保緊密結合在一起。或許,我們應該嘗試將經濟再整合的計劃外包,原因很簡單,就目前而言,我們似乎無法提出自己的再整合計劃。

8月16日,美國政府宣布,將在俄亥俄州建立一所由政府部門和私營部門共同出資的制造業創新研究所,以扶持美國制造業和鼓勵企業在本土投資。有分析指出,這是美國在扶持制造業發展方面的又一大手筆。建立這樣的創新研究所,有助於聯合高校、企業和政府部門的力量,發展尖端科技和培養制造業技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