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大學教授,面對讀小學二年級的兒子要完成學校指定家庭作業,作業內容是老師要求每位學生回家當小記者採訪爸爸,採訪主題是「爸爸的夢想是什麼?怎麼實現?」
一開始小二兒子很認真地對教授老爸展開採訪紀錄。那位教授老爸對兒子說:「我有三個願望」,兒子用半注音半國字的方式寫下這句話,然後抬頭看著自己老爸。
老爸說:「第一個願望是吃得下飯」。他愣了一下,認為老爸在開玩笑,很鄭重地表示這項作業的分數,是其他作業成績的三倍,所以不能隨便。
老爸說:「你是記者,人家怎麼說你就怎麼寫,既然不相信就不要訪問好了」。兒子無奈地寫下「第一個願望是吃得下飯」。
「第二個願望是睡得著覺」。兒子這下著急了,「別人的願望都是要當科學家或是做重要的事情,你的願望連小孩子都會,你是不是想害我被老師處罰?」
教授又重複先前的說法:不相信就不要訪問。兒子急得跑去廚房向媽媽哭訴,她也同意說記者就是記錄者,不能要求受訪問者如何回答。兒子擦乾眼淚寫完這句之後,抬起頭失望地看著老爸。
「第三個願望是笑得出來」。這下子兒子崩潰了,「別人的父母都是在幫助子女,只有你才會存心害自己的小孩」。教授老爸說:「要不然你照我的話寫完之後,再寫一篇〈我眼中的爸爸〉附在後面,讓老師瞭解這不是你隨便寫的,而是你爸爸的本性就是如此」。
兒子覺得有道理,憤恨之下很快地寫了一篇沒分段的作文,內容如下:「我每次重要的問題要問我爸爸的時候,他都想騙我,可是我跟他說:這是很重要的問題,他還是繼續開玩笑,我跟他說:這可是分數最高的作業,所以我爸爸做什麼事都是隨隨便便的,每次一回家,鞋子也不脫,就看電視,而且都看摔角、相撲,都是一些無聊的電視。所以這個爸爸還要嗎?雖然他有很多缺點,但是他還是很疼我呀!我爸爸很奇怪,一下子罵人,一下子又對你好。可能我是他兒子吧!也可能是他腦筋有問題吧!老師,妳覺得呢?」
第二天教授老爸問兒子,老師怎麼說?兒子有點不好意思地說:「老師上課時叫我到前面,說我的訪問和作文寫得非常好,給我98分,是全班最高的,比班上的模範生還高,還把我的作文唸給全班聽。」「那她有沒有說為什麼?」 「她說她先生的工作最近不太順利,已經有好幾天睡不著覺,也只吃得下一點東西。你爸爸的三個願望很有意思。」
讀後感
很多人一生追求成功卻失去了與家人之間相處時間,等到小孩長大了對家庭的印象只是爸媽很忙,忙的沒時間經營家庭的關系。
就這樣親人之間距離愈來愈遠,很多正成家立業的家庭常常為了事業而睡不好、吃不下,為了金錢以及聲望,誤了健康、誤了人最基本的需求、誤了人際朋友即與家人相處的時間…
其實少一點慾望,有的吃有的睡,有家人陪伴,其他的只是物質上的滿足。幸福就是那麼簡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