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2014

7習慣創高效能

史蒂芬.柯維,被美國《時代》雜誌譽為「人類潛能的導師」, 入選為「影響美國歷史進程的二十五位傑出人物」之一,其《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經問世,便高居美國暢銷書排行榜長達7年之久,在全球70多個國家、以28種語言發行共超過100000000冊!

史蒂芬‧柯維曾使無數企業在生死攸關的時刻起死回生,使無數普通平凡的個人,採摘到了沉甸甸的成功果實。但是一般讀者想把握他的實質,就如同沙裡淘金,既耗時又費力。有沒有一種既能把握其成功學的精髓,又能省時省力的事半功倍的妙法呢?回答是肯定的。本書就是這種有益嘗試的成功之作!

人生彷彿就是一場好習慣與壞習慣的拉鋸戰!要想創造高效能的人生,就要試著讓自己好的思考習慣、行動習慣與情緒習慣的比例逐日增加,壞的比例逐日減少。史蒂芬‧柯維分析說,習慣只是我們培養的一種不需要「思考」與「決定」的自動反應,就像鋼琴家按琴鍵、舞蹈家移動舞步,不需要經過「思考」與「決定」一樣,他們的反應是自動自發的。史蒂芬‧柯維經常向他的忠實讀者們推薦這樣一句名言:「播下你的良好行為,你就能取得良好的習慣;播下你的良好習慣,你就能擁有良好的性格;播下你的良好性格,你就能擁有良好的命運。」這段話說明了個人行為、習慣、性格及命運之間的緊密關係。

新書內容搶先看:

準則1. 用高效能的習慣創造高效能的人生

首先,我們養成習慣。然後,習慣成就我們。
一個人的工作成功有效率,因為他的好習慣多於壞習慣;
一個人在事業上一事無成,因為他的壞習慣多於好習慣。
在今天這個複雜、混亂、麻煩不斷的世界裏,七個習慣的作用越來越大。
要適應不斷的變化,要在變化中獲得最佳的結果,你需要恒久不變的原則。

1.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成功原則

史蒂芬.柯維經常向他的忠實讀者們推薦這樣一句名言:「播下你的良好行為,你就能取得良好的習慣;播下你的良好習慣,你就能擁有良好的性格;播下你的良好性格,你就能擁有良好的命運。」

這段話說明了個人行為、習慣、性格及命運之間的緊密關係。它出自英國十九世紀的心理學家李得(Reade)之口。

什麼是心理健康呢?一個人擁有很多良好習慣及很少不良習慣,就是屬於健康的;擁有許多不良的習慣但很少良好習慣,就是不健康的。

  一個人在工作上卓有成效,因為他的好習慣多於壞習慣;
  一個人在事業上一事無成,因為他的壞習慣多於好習慣。

人生彷彿就是一場好習慣與壞習慣的拉鋸戰!要想創造高效能的人生,就要試著讓自己好的思考習慣、行動習慣與情緒習慣的比例逐日增加,壞的比例逐日減少。

被美國《時代週刊》譽為「思想巨匠」、「人類潛能的導師」,並入選影響美國歷史進程的二十五位人物之一的史蒂芬.柯維所總結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獲得持久成功人士付諸實踐的七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永恆的、不證自明的原則。

習慣一:積極處世

積極處世即採取主動,為自己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行為負責,並依據原則和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決策。積極處世的人是改變的催生者,他們揚棄被動的受害者角色,不怨天尤人。他們這樣做的時候,發揮了人類四項獨特的天賦──自我意識、良知、想像力和獨立意志,同時以由內而外的方式,達到改變的目的。他們選擇做自己生活的主人,把自己的命運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習慣二:先定目標後有行動

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創造──先是腦海裏醞釀的心智的創造,然後才是實質的行動的創造。高效能人士在從事任何項目或工程時,均先擬出願景和目標,並據此塑造未來。他們從不苟且度日,沒有任何清晰的目標。他們全身心投入到自己最重視的原則、價值觀、人際關係以及目標,並對此做出承諾。對個人、家庭或組織而言,使命和目標可以說是最高形式的心智的創造,它是主要的決策,主宰了所有其他的決定。

習慣三: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在現實的行動過程中,圍繞心智的創造︵目標、構想、價值觀以及重要事務的優先順序︶進行組織與實踐。次要的事情不必放在首位,重要的事更不能放在第二位。無論個人還是組織,把關注的焦點都應該放在要事上,把最重要的事作為核心的工作。

習慣四:雙贏思維

雙贏思維是一種基於互敬、尋求互惠的思考和心智的框架,目的是更豐盛的機會、財富及資源,而非匱乏的心態以及敵對式競爭。雙贏既非損人利己(我贏你輸),亦非損己利人(我輸你贏)。我們的工作夥伴和家庭成員,要從互賴式的角度去思考(「我們」而非「我」)。雙贏思維鼓勵我們解決衝突,並協助個人找到互惠的解決方案。它是對資訊、力量、讚譽以及報酬的分享。

習慣五:先理解別人,再爭取別人理解自己

當我們以尋求理解為宗旨去聆聽別人,而不是以回答問題為宗旨,這樣便開啟了真正的溝通,建立了真誠的關係。對方獲得理解之後,會覺得受到尊重與認可,進而拆除心中的防線。於是雙方坦然而談,對方也就更自然、更容易理解自己。理解別人需要仁慈心,爭取別人理解自己需要勇氣,平衡兩者則可大幅提升溝通的效率。

習慣六:協作增效

「協作增效」談的是創造第三種選擇──既非按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種遠勝你我一孔之見的辦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是理解彼此的差異,甚至是贊許彼此的差異,欣賞對方解決問題以及把握機遇的手法。個人的力量是團隊和家庭協作增效得以實現的基礎,協作增效能使整體獲得一加一大於二的成效。這樣的人際關係和團隊會揚棄敵對的態度(1+1=1/2),不以妥協為目標(1+1=1),也不僅止於合作(1+1=2),他們要的是創造性的合作(1+1=3或更多)。

習慣七:不斷更新

不斷更新強調的是,如何在生活的四個基本領域(身體、社會、情感、智力和精神)裏,不斷使自己獲得更新充電。這個習慣提高了其他六個習慣的實施效率。對組織而言,習慣七促進了組織的構想、更新以及不斷的改善,使組織不至呈現老化及病態,並邁上新的成長途徑。對家庭而言,習慣七通過定期的個人及家庭活動,使家庭效能升級,例如建立使家庭日新月異的傳統。

2. 每個人都應當具備的好習慣  

作為普通人,距離高效能人士並非十萬八千里,我們每個人都能擁有七個高效能的習慣,所以每個人都能成為高效能人士。  

史蒂芬.柯維認為,要想擁有高效能習慣,躋入高效能人士之列,首先應該從培養以下七個細節習慣做起:

1.學習;2.創新;3.節約;4.感恩;5.負責;6.尊重;7.幽默。

史蒂芬.柯維說:「我希望這七個習慣,小孩子能通過父母及學校的教育形成;大人能通過自律、自我要求而改善自己。大家習慣好,社會才會好;社會好,大家才能安居樂業。」

(1)學習習慣

學習的渠道是多樣化的,學校的學習、社會資源的學習、企管顧問公司的課程、企業的內部訓練、自我閱讀、大自然的領悟、參加讀書會等都是。

學習的產生有些是隨機的,有些是有目的的。而有目的的學習,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就很容易篩選資訊,它節省了我們的時間,且容易立竿見影。

設定目標是夢想達成的關鍵,而學習也需要設定年度目標。

1.每天保留一小時的閱讀時間

有位美國心理學家說:「一個人的成就,決定在每天晚上八點到十點做什麼。」很多人在KTV、在逛街或應酬,有更多的人可能在看電視,陪孩子在房內打電動遊戲。把電視機關掉吧,與孩子一起看看書,因為「電視兒童」往往來自「電視父母」,而愛看書的孩子也來自愛看書的父母。

2.學習勤做記錄 

人有個超級電腦──大腦,可是並不代表它可以無限地提取,尤其年紀愈大,會發現記憶愈糟。許多人上了一天的課,不到一星期,腦袋裏所剩的恐怕不到百分之三十。史蒂芬.柯維一直有保持記錄的習慣,因此筆記簿就有四、五十本,大多數都有分類。只要他覺得是自己喜歡的題材,可能是一句話或一則故事,就會把它記下來。

(本文摘自《高效思維‧創造無限可能:史蒂芬柯維高效能成功金律》第一章第一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