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茜
歷史很遙遠,也很近。
烏克蘭的地理位置注定了它是一個無法獨立於宗教、主義、國際勢力生存的國度。早於17世紀中葉,為了對抗毗鄰西方波蘭天主教入侵,烏克蘭主流的東正教勢力選擇了俄國沙皇,兩個東正教國家正式結盟簽訂和平條約。
360年後,來自西方的空氣反而成為渴望的呼喊。就在一場全球小麥、玉米、煤礦、鐵礦,自2012年起價格的大幅修正風暴下,烏克蘭經濟出現負成長(2012年,約-2.2%);2013年經濟零成長。360年來交錯於烏克蘭往東走(俄羅斯)、或往西走(歐盟)的歷史糾結於全球糧食礦產國皆處經濟動盪時,再度浮上了歷史檯面。
1991年蘇聯正式瓦解,東西的徬徨已數度挫敗烏克蘭的民主政治。往東走,烏克蘭可以享有來自俄羅斯便宜的天然氣;但儼然一個從未獨立的國家,為了「那口氣」,她始終是克里姆林宮的傀儡。
往西走呢?1995至1996年,藉由對當年「蘇聯」殘留「國營事業沒有效率」的憤怒,新政府把國營的天然氣能源公司或走私盜探或據為己有,成為世界級的富豪,也誕生了所謂「天然氣公主」。
橫亙烏克蘭「民主史」的悲哀真相是:一頁又一頁的暗殺、下毒、背叛及幾乎沒有一個領導不貪腐的政治顛簸。東西之爭,往往成為利益者發動革命的藉口。
經濟崩潰動向不明
自1991年獨立,烏克蘭歷經四位總統,兩場革命,分別重複兩次向東或向西走的選擇;然後一切始終回到原點。經濟仍破敗,2015年(明年)烏克蘭有160億美元主權債務到期,如果沒有外國協助,必然違約,並引發東歐金融風暴;而所有烏克蘭擁有的資產小麥、玉米、煤礦、鐵礦,在國際商品市場仍屬低點。
自去年底美國減少購買公債(QE3)及中國經濟趨緩後,國際大小新興市場均現危機,尤其糧食礦產出口國,皆出現通膨、貨幣貶值、經濟動盪……最終演變為政治動盪。
烏克蘭是革命成功的第一個例子,後面還有土耳其、委內瑞拉、阿根廷、泰國……等待。但簡閱烏克蘭歷史,此次的差別主在俄羅斯出兵克里米亞,3月16日克島應會公投最終加入俄羅斯聯邦。
留下破產的烏克蘭,面對早已歷經的命運。今年四月天然氣價格高漲後,經濟進一步崩潰;人們在痛苦的革命後繼續詢問,烏克蘭到底該「往西走、往東走」。歷史的風沒有答案,只有複製;風,呼嘯而過,殘留疑惑的烏克蘭人。
歷史很遠,也很近。革命,換一面旗幟容易;解決問題,還是得回到烏克蘭痛苦的根本:經濟若不夠強,無論往西或往東走,烏克蘭都不會找到答案。
電視節目主持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