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宋儒
台灣選舉史上最大規模的 2014 九合一選舉落幕了,在 22 個直轄市、縣市長席次中,民主進步黨取得 13 席、中國國民黨取得 6 席、無黨籍取得 3 席。許多人將此結果定調為台灣人民對施政無能、毀憲亂政導致民不聊生的執政黨的反撲,是台灣民主的勝利。然而,不論是選後由行政院長江宜樺率內閣 81 位政務官總請辭,或是地方議會仍舊黑暗、版圖也未見改變,足以證實深化台灣民主的工作仍有一大段路要走,正直和善良還沒回來。
國民黨在九合一地方首長選舉中大敗,第一時間辭職的卻是行政院長江宜樺,「黨國不分」的作風貫徹始終。江宜樺歷經濫用國家暴力、食安風暴,從未公開道歉,卻在選前連勝文造勢晚會中鞠躬致歉,足見其眼中沒有人民,只有國民黨的支持者。同樣地,交通部長葉匡時選前積極投入輔選、不肯面對國道收費員的抗爭,卻用臉書隔空放話樂當「鍵盤部長」,最後卻因為敗選而下臺,坐實了人民對於國民黨「只顧選舉,不顧勞工」的指控!
「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大約在 2012 年由基進側翼的「政治民主化」訴求所延伸而開始喊出,卻因選前莫名被連勝文競選廣告引用而爆紅,此口號除了展現許多人面對國民黨今日親中、急統政策的極度不滿之外,其背後更深沉的因素,則是來源不透明的黨產(違法接收日產)和尚未落實的轉型正義(有被害者,無加害者),導致台灣政壇從來沒有公平競爭。不論是「超越藍綠」或「不分黨派」,都必須以清算黨產和轉型正義為前提,再來談和解與共生。
至於縣市議員的選舉結果,版圖其實並未「翻轉」:地方派系和政治家族依然盤根錯節。舉例來說,筆者所處的台北市中正、萬華選區議員共八席,國、民兩黨各選上四席,其中得票數前三名的顏聖冠、郭昭巖和吳志剛,正好都出身政治世家。而第四高票的應曉薇,即使「支持潑水驅趕街友」這種無同理心的中產保守作風深受抨擊,卻依然拿下逾兩萬票當選,可見基層組織固樁、選前義賣十元高麗菜等這些較傳統的選舉戰術還是奏效。
關於選後的改革工作,在 11 月 30 日舉辦的「2014九合一選舉」選後觀察座談會中,公民監督國會聯盟指出,除了將議事影音公開透明讓全民監督,廢除議員配合款也是杜絕胡亂發包、收回扣或綁樁小工程的有效方法。此外,九月底發起的「翻轉選舉運動」主張地方議會應設置政黨比例代表:增加政黨票,並依票數推派不分區議員,將地方選舉從選人、選服務,轉變為選黨、選政見,甚至讓長期經營地方議題的團體成為地方政黨,將有利於小黨生存和新人參政。
未來兩年,在黨外執政的縣市中,各種議題都必須妥善處理,處理過程也勢必會被有心人士放大檢視:台北文萌樓和大巨蛋、桃園航空城、新竹R1道路、台中神岡浮圳、台南鐵路東移、高雄消防員權益和中央公園護樹等等,都是考驗政治人物智慧的重要事項。地方治理得好,人民對改革的聲浪有信心,這樣 2016 立委選舉時,才有機會增加席次,把一些優質的代議士送進立法院。畢竟台灣現下面臨的許多制度面的問題,還是必須透過修法才有機會改善。
(機械工程師,台北市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