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2014

改變成真之4P方程式

蘇緯政 台灣青年智庫理事長

「改變成真,選擇柯文哲」,這不再只是一句競選口號。因為,真的做到了!

2014年11月29日,台北市出現第一位無黨籍的政治素人市長-柯文哲。柯醫師(柯P)以白色的力量,突破藍綠界限,得票率高達五成七(85萬3,983票),成功翻轉台北市政治版圖,寫下台灣選舉史上的傳奇!

究竟,柯P勝選的關鍵因素為何?是天時?地利?還是人和?嗯,可能都有吧!當然,每件事的成功並非偶然,這其中或許有一定的軌跡。筆者歸納出一則「4P方程式」來簡要分析,柯P如何讓改變成真:

4P = Philosophies + People + Passion + Processes = Perfect

簡單地說,柯P成功融合「4P」概念,即核心理念(Philosophies)、廣納人才(People)、群眾熱情(Passion)、執行流程(Processes),才能造就出如此趨近完美(Perfect)的選舉成效。

以下分別就這「4P」概念逐一簡述:

1. 核心理念(Philosophies):

柯P認為「台灣因為藍綠惡鬥,已經當機了,因此要重開機。」他早在2013年底即提出「在野大聯盟」概念,主張必須「超越藍綠」舊思維才有機會勝選。這如同所謂的「破壞性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也就是必須先跳脫框架、破除常規,才能締造創新。

首先,柯P以「政治就是找回良心」作為初衷,核心理念在於「相信」二字,相信改變可以成真,相信公平正義可以實現,相信自己的一票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相信自己的一票可以改變台灣的歷史。

「改變政治文化」則是選戰訴求,強調要推倒意識形態高牆,用愛和擁抱取代仇恨和對立。此外,柯P提出六大願景:公義社會、文化城市、健康安全、關懷分享、社區營造、公開透明,配合「開放政府、全民參與」的做法,提高人民的信任感與參與度,這些都有助於促進對話、凝聚共識。

2. 廣納人才(People):

柯P透過海選方式徵才,廣納年輕世代及各領域的政治素人,思維與做法才能跳脫傳統選戰框架,激盪出更多創意。當然,核心決策由政治圈富有經驗的專業人士來操盤,文宣發想與實際執行則應歸功於一群熱情有活力的青年朋友及廣大志工,各善其職、人盡其才。

而且,公民顧問團的成立,結合不同政黨、派系、年齡、背景等各類成員,有效整合並運用集體智慧,提供更多元且貼近民心的政策與論述,以及組織動員的推手。特別是還有許多默默付出心力的志工們與網路鄉民,形成一股無形卻強大的團隊豐富資產。

3. 群眾熱情(Passion)

網路上廣大鄉民的支持力量,更是這場選舉的關鍵因素。鄉民們將社群網路的動員模式高度展現,不僅透過協作平台,廣泛彙整情資與各方意見,並能即時掌握議題詮釋權,更讓Facebook、LINE、APP等新興社群,成為最快速也最有力的免費傳播媒介。

選前招募的「民主之眼」志願監票部隊多達千餘人,其中首投族、高齡八十幾的長者等都有,分散在全北市1,534個投開票所監票,穩定民心。另外,競選總部的公民廣場,也有許多音樂達人、手作專家、電影導演及年輕藝術家等進駐,增添不少人氣與文化氣息。

4. 執行流程(Processes):

柯P以外科醫師務實的態度要求團隊,講求精確與高效率,強調SOP(標準作業程序)的重要,有助於風險控管與危機處理,針對問題隨時修正。況且,柯P相當重視統計數字,團隊善用Big Data(大數據)精準推估選民結構和即時民調,以及分析網路關鍵字等,有助於文宣與議題的掌握度。

另外,柯P採取非典型選舉做法,例如:不插旗幟、沒有宣傳車、不大量買廣告、競選經費全部公開、募款達法定上限即關閉帳戶、用健走與創意嘉年華取代掃街、以音樂會來替代造勢活動、不激化藍綠對決等。甚至,提出了參與式預算、局處首長遴選委員會、勞動局長i-voting、智慧城市新經濟、公民提案等創新政見,呼應其公民參與的理念,當然,這些實驗性質的創新政見是否能如預期順利逐一推動,成效如何更有待日後進一步檢視。

創新需要勇氣,改變需要契機,而柯P用「相信」的力量,已讓改變成真。接下來,柯P將轉換身分為柯市長,面對政見兌現的承諾、官僚體系的僵化、政黨政治的妥協、府會關係的調和等挑戰,任重道遠。筆者寄予誠摯祝福,更殷切期盼柯P能展現圓融智慧,發揮團隊績效,魄力改革,保有「政治就是找回良心」的初衷,堅持『為所應為」的價值,莫辜負廣大選民對您的「相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