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2014
「一邊一國」的未竟之業
陳水扁主政8年,毀譽參半,評價兩極,民進黨對其施政成敗得失,也未曾深入研究分析。倒是馬英九藉「打貪」為名,將陳水扁當作票房提款機謀得大位。陳水扁在任時提出「一邊一國」,雖然政治結構難改,藍營勢力龐大,國會仍是藍營所控制,朝小野大,流於口號,且惹來不少風波。但無疑指出台灣獨立自主的明確方向,值得台灣人民朝乾夕惕。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回顧這段未竟之業,共同惕厲,並非毫無意義。
2000年政黨輪替,中國國台辦在選後宣稱對陳水扁「聽其言、觀其行」。陳水扁在就職演說中提出「四不一沒有」:「只要中共無意對台動武,本人保證在任期之內,不會宣布獨立,不會更改國號,不會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會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也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得到美國的首肯。根據行政院長唐飛表示,就職前一天,陳水扁告知,演說已經讓美方看過。然而,卻讓台灣人民頗感失望。
其後,由李遠哲籌組跨黨派小組,針對兩岸關係達成「三個認知、四個建議」結論。其中三個認知強調: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中華民國已經建立民主體制,改變現狀必須經由民主程序取得人民的同意。四個建議要點為: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增進兩岸關係;呼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尊重中華民國國際尊嚴與生存空間,放棄武力威脅,共商和平協議。但是,中國對於跨黨派小組未能明確接受「一中原則」,顯然不滿意。國台辦批評為「不三不四,不倫不類,完全是廢話和空話,完全是文字遊戲。」平心而論,這種構想與國民黨並無多大差別,重點是國、親、新三黨主張與中國統一,民進黨卻主張台灣主權獨立,保留「台獨黨綱」,被中國視為台獨黨。中國寧願與有歷史恩怨已經在野的國民黨等泛藍團體來往,不願與沒有深仇大恨的民進黨政府妥協。
2002年8月陳水扁利用世界台灣同鄉聯合會在東京舉行的年會,透過視訊直播方式致開幕詞,提出「一邊一國」,表示:「台灣是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國家不能被欺負、被矮化、被邊緣化及地方化,台灣不是別人的一部分;不是別人的地方政府、別人的一省,台灣也不能成為第二個香港、澳門,因為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簡言之,台灣跟對岸中國一邊一國,要分清楚。」、「中國所謂一個中國原則或一國兩制就是對台灣現狀的改變,我們不可能接受。因為台灣的未來,台灣的現狀是否要改變?不是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政府、任何一個政黨、任何個人可以替我們決定,只有二千三百萬偉大的台灣人民,才有權利對台灣的前途、台灣的命運和現狀來做決定。」相當清楚將台灣與中國區隔,以「國與國」定位兩岸關係。
可惜不久陸委會在一份<說帖>中表示:「身為(中華民國)總統,如果不認為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是不夠資格擔任總統的。陳總統從未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一個國家(中國),但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這是事實。陳總統重申台海兩岸的現狀,目的在向國際社會強調,中華民國做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不能被矮化、被地方化、被邊緣化。」這份<說帖>從「台灣」又轉回與「中華民國」,陷入「台灣」與「中華民國」無法劃清界線的困境。「中華民國」政府自1971年被逐出聯合國,已不具備國家身分,既不能代表中國,也不能與台灣劃上等號,這是國際社會的共識。
陳水扁的「一邊一國」,是中華民國體制內改革最大的極限。當時,美國因陳水扁的聲明,是透過媒體,而不是經由外交途徑得知,十分不諒。陸委會主委蔡英文銜命赴美,會見副國務卿阿米塔吉澄清,「一邊一國」只是對兩岸現狀的事實陳述,並不代表中國政策將有調整,阿扁所說「走自己的路」,意指要走民主、自由、人權、和平之路,並非要走台獨之路。陳水扁連任後復於2007年以台灣名義申請聯合國會籍,並未能成案。不久前,美國政府公布柯林頓總統主政時部分解密文件透露,陳水扁提出「一邊一國」,又毀棄「一沒有」,擔任國安顧問的萊斯在其回憶錄就批評陳水扁「採行了若干危險步驟,激怒了中國,導致美國與他翻臉。」萊斯還說陳水扁「從選舉開始就一直是我們這邊的一根刺,不只是北京的。」可見陳水扁未能與美國充分溝通,「防禦性公投」、「入聯公投」等舉措被美國誤解是麻煩的製造者。
針對台灣與「中華民國」的關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例如台大法律學院教授姜皇池就採取「逐漸融為一體」說,他認為以往「中華民國」經盟軍授權軍事佔領台灣,是「外來政權」(「中華民國」來台灣),1949年之後「中華民國」持續有效統治台灣並主張其為中國之政府,是存在台灣的流亡政權(「中華民國在台灣」),1971年後,在本土化政權逐漸融入中華民國政府後,使「中華民國」成為台灣,往後則是以「中華民國」為國家名稱,因此「台灣是中華民國」。(見姜皇池<論「中華民國」參與聯合國活動對台灣國際法地位之意義:歷史回顧與展望>)而清大法研所副教授黃居正則持「佔領不構成默示承認」說,他認為國民黨與民進黨的各種政治騙術如「兩岸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有意參與國際組織」、「台灣是主權國家、早已獨立」、「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全屬絕倫荒謬、自欺欺民的連篇鬼話。除了峻拒這種如慢性毒藥般的和稀泥思維外,應該對台灣所處國際地位之日趨險峻有所警惕,開始積極推動終止佔領狀態之自決與獨立。(見黃居正<「佔領論」下的台灣法律地位-一個總和時空條件的法律評估)
把修憲、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等民主改革措施當成國家主權地位變更,顯然不合國際法理。最近喧嚷一時的修憲、國是會議,均強調不碰觸統獨、領土主權議題,這豈非重彈「不統、不獨」老調,所謂「主權早已獨立」徹底破功。只要「中華民國」的舊體制、舊憲法、舊國號延續使用,無論哪一黨執政,都難以讓國際社會承認台灣是法理上的國家。換言之,使用已不存在的「中華民國」名號,台灣就永遠被國際社會排除在外。陳水扁身為「中華民國」領導人,意圖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欠缺法理上國家的實質要件,名不正言不順,自然不可能為聯合國所理解與接受。
由上可知,陳水扁「一邊一國」還未竟全功,有其先天性的盲點。陳水扁「台灣是我們的國家」的聲明大義凜然,這是身為一個台灣政治領袖無可逃避的使命,陳水扁的呼聲代表台灣人長久以來當家作主的願望,可惜事與願違。有人批評陳水扁個性反覆、行事莽撞,未能審時度勢、謀定而後動,一路走來,坎坷顛簸。如果不以人廢言,陳水扁已做了他應該做的事,留下來只是台灣人民如何以實際的行動,繼續完成此一神聖未竟之業。認真檢討其不足與缺失,向前邁進,而不是轉向後退,「借殼上市」或「指鹿為馬」打混過日。黃居正教授指出必須藉由台灣人民之行使自決權宣布獨立,才能積極解決台灣地位的困局。馬英九黨國體制復辟後,堅持「九二共識」,不斷強調「兩岸」同屬一國,不是國與國關係,台灣逐漸被邊緣化,台灣尋求獨立自主的前景似乎更加曲折複雜,對台灣人民顯然是更嚴峻的考驗與挑戰,這一代只有勇於承擔,不可懷憂喪志卸責給下一代。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