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New York Times
上大學有意義嗎?那些在焦急等待着大學錄取通知書的高三學生可能會覺得這問題很怪,不過最近坊間針對大學文憑的價值,出現了種種熱議。
為了令爭論更富洞見,我們請到了20歲的戴爾·J.斯蒂芬斯,這位UnCollege(旨在改變上大學是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徑的社會運動——譯註)的創始人呼籲大學生們通過找到通往個人成功的路徑,來“衝擊教育”。斯蒂芬斯是蒂爾獎學金(Thiel fellow,硅谷投資人彼得·蒂爾創立的獎學金項目)獲得者,在初中和高中未接受正規教育,大學只上了很短時間就退學了。
斯蒂芬斯想像在未來,“人們會自行做出決定”,讀大學不再是理所當然的選擇,年輕人將走出一條自己的路,實現個人價值。
我們請斯蒂芬斯針對人們通常給出的上大學的五點理由來作出回應。以下就是他的回答。
原因一:在嚴格、能獲得支持的學術環境中學習
“假如想學習,大學是你最不應該去的地方,”斯蒂芬斯說:“在我們的大學校園裡,多數時候人們並不在學習。”
這聽來似乎有點讓人意外,畢竟大學的定義就是專註於哺育學習與智識的機構。
這一點並不盡然,斯蒂芬斯說:“你在大學能學到的知識組合,大體上跟在傳統學校環境里學到的東西是一樣的。你學習的無外乎是遵從指令、在截止日期前交作業以及死記硬背而已。”
就算大學能提供學習的基礎框架和資源,情況仍然如此。斯蒂芬斯說:“我覺得這個基礎框架並非好事,在你走進社會時,會發現並沒有這種所謂的框架。做一份工作時,你根本沒有教學大綱可以參考。”他補充說:“想要學習的人應該有能力使用需要的資源。”這具體指的是應主動向公眾開放實驗室、研究中心和其他設施。他說,目前這類資源的開放程度還不高,不過看來發展趨勢不錯。
他還批評教育體制——尤其是標準化的測試——“高效率卻沒有實際作用”。他提議建立自我導向型教育模式,原則上推行以項目為基礎的學習方式,同時向學生提供導師的輔導。
原因二:建立和發展朋友圈與人脈
斯蒂芬說,有不少人都對他說從大學輟學會讓他失去不少機會,他原本可以借讀大學之機認識女生、大喝啤酒,他對此反唇相譏:“我更喜歡男生和香檳。”
他的回答無禮卻坦誠,言下之意是想說大學的社交圈是一個“泡沫”,它強調的是自我選擇,同質化傾向嚴重。
“如果你只結交同一幢宿舍樓或同班同學,會把你的圈子限定得非常狹窄,”他說。他認為大學生雖然來自五海四海,但“人們來到這裡是基於相同的原因。”相比之下,脫離正規教育的經歷,令他可以主動尋找機會結交興趣迥異的朋友。
有人認為,讀大學有助於建立職業關係網,他反駁說,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是通過像LinkedIn、Twitter和Facebook這類社交媒體來搭建人脈的。
原因三:地位
“我認為這是最站得住腳的原因,”斯蒂芬說:“如果你被一家好學校錄取了,那麼不管怎麼著,你都應該去上。”不過他說,即使這樣也只需要讀一兩個學期,只要能讓自己的名字和學校熠熠生輝的招牌聯繫在一起就足矣。
原因四:發現自我
不少大學畢業生認為,正是在大學時光讓他們發現了自我。但斯蒂芬斯認為,大學生現在普遍缺乏真正的責任感,加之大學教育強調的是記憶能力和考試技巧,這嚴重阻礙了個人成長。
“大學是一個沙盒模型,它讓你對現實產生了幻覺,”他說:“如果能了解怎樣才能主宰自己的生活,這會更加有用。”他認為,人們最好能在剛邁入成年時,就開始學習自力更生。
他還認為,想要發現自我,更有用的辦法是做些創造性的工作,比如建立一個初創公司。
他特別反感有人要在讀大學期間進行為期一年的“空檔年”(gap year),用來探索世界。“幹嘛非得花一年時間做這件事?一年以後為什麼就停下來了?為什麼只有跳出大學這個框架,才能真正了解社會?”他問。
原因五:獲得拿得出手的學位,取得高薪潛力
數據顯示,大學學歷對低失業率和高收入這類經濟因素有正面作用。
不過斯蒂芬斯認為,最關鍵的因素也許不是學曆本身,而在於獲得學歷的人。他說:“並不是大學為人們帶來了成功,而是在我們這個社會裡,聰明而上進的人通常會去讀大學。我敢打賭,如果你讓這些聰明上進的人別去念書,直接進入職場,他們掙的錢也比其他人要多。”
他還認為,大學的課程普遍與現實脫鉤:“學習心理學課程並不代表你知道心理醫生如何工作。”他覺得更好的方式是觀察、效仿或者在從業人員的手下實習,不過在從事專業工作或獲得執業資格前,需要完成課業或取得學位。
他對一些數據提出了意見,指出“失業率較低,僅僅指的是25歲以上的大學畢業生。”(確實如此,據《紐約時報》去年春季的報道,只有55%多一點的年輕大學畢業生在從事需要大學文憑的工作。)他認為年輕大學畢業生就業不理想,其中一個原因可能在於讀大學時並未獲取有用的工作技能。
他說,大學生所負債務越來越高,這也使得大學畢業生的經濟前景更為複雜。年輕人在考慮到為了獲得大學文憑需要投入的時間和金錢後,有可能決定尋找更好的方法來運用這些資源。
說到底,斯蒂芬斯想明確表達這樣一個觀點,那就是即使是決定上大學的年輕人也需要審慎地考慮自己的目標,並做出有洞察力的正確決定。“你得想明白自己為什麼要上大學,這樣就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好這段經歷。你需要對自己誠實點,”他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